碳管理
」國泰金永續供應商大會登場 攜手逾1200家供應商落實減碳管理
國泰金控2016年起領先同業召開永續供應商大會,今年以「推動碳盤查與減碳管理」為主軸,鼓勵供應商針對自身商品與服務進行碳盤查與減碳管理,並申請環境部減碳標籤認證,與國泰一起加入減碳行列,邁向永續淨零。國泰2018年成為全球首家遵循ISO20400永續採購指南並通過查核之金融機構,從環境、社會與治理面與供應商夥伴共好,提供教育訓練與交流機會、與廠商共構永續供應鏈、落實綠色採購,去(2023)年度綠色採購金額達5.66億元,較前(2022)年成長超過2成,且已是連續3年保持正成長,更連續14年獲環境部(前環保署)「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肯定。身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的一員,國泰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國泰世華銀行資深副總蔡翔馨表示,「藉由舉辦永續供應商大會,我們希望進一步提升供應商夥伴對淨零與減排的意識,鼓勵更多利害關係人一起努力推動淨零目標。我們堅信,只有通過廣泛合作,才能有效進行減碳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承擔地球公民責任,攜手創造可持續的未來。」國泰世華銀行資深副總蔡翔馨在永續供應商大會開場致詞表示,只有通過廣泛合作,才能有效進行減碳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承擔地球公民責任,攜手創造可持續的未來(圖/國泰金控提供)。為達成與廠商攜手減碳目標,相關大會進行也採取一系列減碳舉措,如活動現場用電100%使用再生能源,邀請函、會議資料及問卷均採用數位無紙化,並鼓勵與會者攜帶環保杯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此外,大會也希望達到企業永續作為交流目的,特別邀請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股)公司分享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減碳管理作法,以及高齊能源科技(股)公司介紹產品碳足跡盤查、碳標籤及減碳標籤的輔導經驗,透過了解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找到排放熱點,進而針對熱點思考與制定減碳計畫,希望號召更多供應商落實產品碳足跡盤查。截至去年底,國泰金控共有1,266家供應商夥伴,永續教育訓練完訓率達100%,且100%簽署響應國泰《永續價值宣言》。國泰金控聚焦「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開展策略藍圖,對於各項永續議題擬定短、中、長期目標,為利害關係人創造共利與長期價值,身為「永續金融先行者」之一,國泰金控期許由自身做起,發揮金融核心職能與影響力,採取具體減碳行動,共同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投資「減碳」術1/明年進入碳有價時代! ESG主題ETF這樣選碳排大戶
台灣2025年進入碳有價時代,迎接2026年碳費正式徵收,衝擊上市櫃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即是獲利減項」,數百萬ETF投資族如何布局?目前市場共有17檔有ESG主題的股債ETF,其中8檔為去年及今年上架。CTWANT採訪投信投資長、基金經理,投資人高度關注兼具高股息、低碳因子,為ESG ETF商品成份股的主要選擇邏輯。全台碳排量超過2.5萬噸被列管的302家公司、553家廠區,包括141家為上市櫃公司,已完成2023年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及查驗。依環境部公布,前十大排碳企業包括台積電、中鋼、台塑、日月光、大立光等為台股前五十大權值股,碳排大戶將在2026年5月開始繳納首筆碳費,一般費率每噸碳300元,若採優惠費率B的100元計算,預估2026年總計可徵收到60億元。「加徵碳費即是增加成本,為企業獲利的減項。」群益基金經理人邱郁茹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指出,「ESG已非是口號,發展是長遠的。」一語解釋了這兩年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成了ETF市場新顯學的關鍵。ESG主題ETF於台股發行上市已有7年歷史。右二為富邦基金經理人溫芳儀在富邦悍將主題日開球。(圖/富邦投信提供)CTWANT調查,以台灣2003年發行的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0050)及2012年成立的富邦台50(006208)來看,皆追蹤台灣50指數,即被動鎖定前50大權值股為成分股;觀察0050成分股占比權重最高的為台積電56.7%,日月光投控1.21%、中鋼0.58%、大立光0.55%、台塑0.39%等。直到2017年5月富邦公司治理ETF(00692)掛牌上市,為台灣市場上最早發行的首檔ESG主題ETF,瞄準「永續、公司治理」等企業,追蹤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100指數,成分股也是以台積電占比49.09%最高,日月光投控1.31%、台塑化0.99%、台塑0.67%等。隨去年台灣碳有價政策拍板,ESG ETF再進階版「低排碳企業」,例如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追蹤臺灣ESG低碳50指數,成分股占比最高的也是台積電31.35%,日月光投控則為6.24%。CTWANT記者整理迄今台股ETF基金名稱含有公司治理、永續、ESG等字樣總共有17檔,包括債券5檔;其中,又以2020年7月發行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的規模超過3470.93億元、受益人數超過146萬人增長最大,為全台最大ESG、高股息基金。全球「淨零排碳」企業趨勢不變,我國明年進入到碳有價時代,年排放量2.5頓以上企業將在明年5月完成前一年度碳盤查登錄,作為2026年開徵依據。第一批徵收對象包含鋼鐵、水泥、電力、半導體業等製造業,推估徵收對象約為500家工廠,也包括台股五十大權值股中的企業,且部分也在這些ETF成分股中的話,接下來會受到甚麼影響?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ESG主題ETF為市值型會投資前五十大權值股,像是台泥、台塑等碳排大戶也是積極轉型做減碳改善,且像是台積電、鴻海等因應蘋果等客戶要求的淨零努力有「以大帶小」串起供應鏈一起做淨零的示範與社會責任,要走到淨零是一個過程有時間性,因此在成分股篩選中並非排除獲利佳的碳排大戶,反而更加看重其在ESG上的努力。富邦基金經理人温芳儀表示, 重點就是在於指數篩選邏輯原本就沒有包含碳排相關,但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等都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前20%在ESG表現相對優秀的前段班學生。2026年起選股邏輯將從「公司治理評鑑」轉型為「ESG評鑑」,前者為10年前由金管會、證交所開始辦理第一屆公司治理評鑑迄今十屆,共評鑑四大構面「維護股東權益及平等對待股東」、「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公布所有上市櫃公司排名;現隨著國際趨勢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而轉型為ESG評鑑。以今年表現跑贏同類型ETF的富邦公司治理(00692)成分股為例,兩年後除採用公司治理評鑑前20%優等生外,會再加上ESG選股條件,挑選出永續且具發展潛力的優良企業,其報酬亦顯現在基金的績效表現上。至於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為國內第一檔結合ESG+高股息的ETF,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游日傑表示,當時團隊觀察到原本國內永續主題投資商品的數量及規模並不大,難免有所謂曲高和寡的現象,思考如何讓永續概念較易被投資人看到、了解並接受,便結合環境永續概念,並加上國人相對偏好高股息內涵,因此讓更多投資人可以開始接觸並關注永續投資理念。00878追蹤「MSCI臺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會依據企業股利分數、ESG評級等綜合考量,而各產業有其碳排放量的固有水準,無法簡單以碳排放量高低去衡量好壞。故ESG的衡量是依不同產業中各公司是否有相對同業更合宜的減碳、環保舉措,以及管理供應鏈碳排放及製造流程的碳管理優劣,來評分其ESG評級高低。進一步觀察00878的30檔成分股,有六成電子、二成金融和傳產等,個股占比權重3~4%分散,最高的聯發科4.99%,日月光投控占比3.64%,還有七家金控股、一家銀行股等;未納入台積電並非因其為碳排大戶而排除,而是考量該檔ETF的特色需兼具高配息率所致。
國泰落實金融先行者承諾 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六大獎
《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今(20)日舉行頒獎典禮,國泰金控旗下四大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共獲頒6項永續單項績效領袖獎,在「創新成長」、「資訊安全」、「人才發展」等領域備受肯定,顯見國泰落實金融先行者的承諾,將永續精神融入營運與各項服務,持續從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層面發揮正向影響力,一起邁向2050淨零願景。國泰人壽以投資(Investment)、營運(Operation)、科技(Technology)三維度建立綠色生態圈,發揮綠色金融影響力指標關鍵,榮獲「氣候領袖獎」。在公司營運上,透過全面性導入綠電達到營運碳排減量目的,至2023年綠電使用量逾627萬度,綠電使用比例占11.7%;並將再生能源使用與營運碳排放量等指標,納入高階主管年度KPI,強化氣候目標管理力道。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數位化減碳機制,落實國泰「綠色與數位雙軌轉型」策略,將商辦租賃轉型為「綠色租賃方案」;推出「hub新型態辦公服務」,結合「Green as a Service國泰碳管理平台」,透過系統化管理,提供準確、完整且可靠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協助承租戶取得與使用綠電,助力淨零碳排。國泰人壽表示,為推動永續金融發展,除將ESG議題納入營運與投資決策過程,亦積極參與國際倡議組織/活動與企業進行氣候議合,同時遵循國際氣候與自然相關倡議,成為首批參與Nature Action 100業者,帶動產業淨零轉型,邁向低碳經濟。國泰落實金融先行者的承諾,將永續精神融入營運與各項服務,持續從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層面發揮正向影響力,獲得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評審青睞(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世華銀行長年為打造企業永續而努力,本屆拿下「資訊安全領袖獎」、「人才發展領袖獎」肯定。在資安層面,國泰世華銀行訂定「資安永續策略發展藍圖」,涵蓋資安管理、技術防護、系統平台安全等八大面向,近年來更持續精進資安管控措施,如零信任架構設計、資訊服務供應商管理、雲端治理框架規劃、資安治理成熟度、投保資安險及各項實兵演練等作為,同時已通過 ISO 27001、ISO 22301、BS 10012、PCI DSS、CNS 29100-2及 Uptime Institute Tier III等多項國際標準認證,以實際行動提升銀行整體資訊及資安防護能力。國泰世華銀行以「投資員工未來」為核心理念,打造具有人才競爭力的基礎建設,包含廣度與深度兼具的培訓系統、推動共創共學生態圈,創造橫跨海內外的發展舞台,以及多元共融的職場文化,幫助員工應對未來演化,提升職場競爭力,達成自我實現。而從今年員工投入度調查創近十年新高,顯示相關舉措深獲員工認可。國泰產險榮獲「創新成長領袖獎」,以「奠基科技基礎」、「人機協作」、「異業生態圈」、「客戶體驗」為重心,建構數位轉型策略藍圖。在保險銷售方面,國泰產險應用AI技術打造商業險的「頭家諮詢室」,根據每位客戶的需求及風險情況,智能推薦適合的保險方案,並即時呈現試算價格,使客戶在選擇保險時更加自主,既省時又安心。另在理賠服務上,國泰產險打造全險種一站式理賠管理平台,實現紙本案件全面數位化,更推出全台首創「判決體傷估損模組」,採用大型語言模型,從幾十萬筆判決資料中,快速擷取重要資訊,加速理賠同仁處理案件。此外,該平台也運用關聯網絡模組,可精準預警異常風險案件,有效提升理賠風險控管,進一步保障客戶權益。國泰證券以「全方位數位券商」為目標,持續將創新力、永續力注入數位服務,不僅五度榮獲「創新成長領袖獎」,更憑藉強化資訊安全韌性,首度拿下「資訊安全領袖獎」的肯定。國泰證券致力打造貼近客戶所需的數位服務,2023年底領先開辦「證券型代幣(STO)」,開啟台灣數位資產的新紀元,同時為呼應政府2050淨零轉型目標,鼓勵再生能源、減碳、減塑、水資源等 ESG 領域的非上市櫃企業進行募資,發揮綠色金融影響力。國泰證券亦以提供安全穩定之數位服務為己任,完成異地備援、投保資安險、打造資安聯防體系等多項資安強化措施,更攜手國泰期貨取得「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制度認證」,透過滾動式調整資安策略,以因應各式資安挑戰,展現對永續數位金融的高度重視與承諾。
「碳數據電子資料交換標準」產業示範團隊啟動大會 助臺灣產業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
在錯綜複雜的產業價值鏈內,驅動上下游成員落實減碳作為,關鍵不只是碳盤查,還有盤查後的資訊透明揭露,特別是臺灣產業在全球電子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面臨政府法規、國際碳稅以及大型品牌客戶要求,想繼續保持優勢競爭力,勢必得運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管理平臺,循序漸進做到盤查、揭露以及資料串連,最後形成供應鏈協同合作的減碳機制。為了建構接軌國際的碳數據交換標準框架,協助臺灣產業加速投入減碳行動,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於8月21日偕同記憶體品牌大廠華邦電子,以及力成科技、台星科、京元電子、菱生機密、南茂科技、華東科技、超豐電子、群雅電子、福懋科技等華邦電子臺灣全體封測廠商,加上成創永續、信星資訊、雷技資訊、倍力資訊、希達數位、綠易、叡揚資訊等數位工具業者,於臺北國泰萬怡酒店舉辦「碳數據電子資料交換標準」產業示範團隊啟動大會。AI與淨零碳排已是兩大國際發展趨勢,產業界也有「不做淨零,訂單歸零」的深刻體悟,因此近年來除了政府透過「以大帶小」模式,輔導臺灣產業與供應鏈,從碳盤查、製程改善、能源監控等多重面向,進行低碳轉型並掌握綠色商機,在推動碳數據交換標準化與透明化的過程中,還有數家電子大廠願意攜手供應商參與實證計畫,藉此完善範疇三減碳路徑,加速打造淨零產業生態系,更能突顯臺灣邁向永續發展的企圖心。基於臺灣百工百業的碳管理需求日益殷切,渴望了解更多具體作法與協助資源,這場啟動大會規劃四場專題演講,邀請資策會主任蔡明宏、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周秀隆、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與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先剖析邁入淨零時代的各種減碳策略與治理解方,再以「跨界對話:碳管理與數位轉型」為題,探討企業如何將雙軸轉型的挑戰,轉化成未來永續經營的競爭力。包括蔡明宏主任表示提升碳數據質量,是落實淨零碳排的重要一步,當每個產業及供應鏈,都建立可互通互信的的計算準則,有助於提高盤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並取得商業平衡,加快節能減碳進程;周秀隆副秘書長表示在下游品牌商「不減碳就砍單」壓力下,台灣產業深刻了解提升碳管理能力的急迫性,應該善用外部資源,進行碳健檢、制定減碳計畫,甚至掌握最新國際規範,才能打造綠色引擎增添成長動能。王之杰研發長提及前進COP29會前會時,看到新加坡政府攜手兩大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致力研究並制定全球自願性碳權的交易框架,希望減少成本並健全市場機制,這也印證臺灣政府推動跨產業的碳數據交換標準框架,是永續實踐最佳路徑之一;盧希鵬教授則強調時代正在改變,企業經營思維也該轉變,透過擁抱創新數位科技、提升數據管理韌性,能讓「碳覺醒」成為永續經營關鍵助力,開啟邁向碳中和的良性循環。
永豐餘通過股利0.9元 葉惠青接任新董座
永豐餘投控(1907)今天(20日)召開股東會暨全面改選董事後召開董事會,董事互相推舉出新任董事長由葉惠青接任。永豐餘投控20日召開股東常會暨全面改選董事。(圖/永豐餘提供)此次改選4席董事和選任3席獨立董事,當選一般董事名單為葉惠青、駱秉正、王金山及黃俊傑,獨立董事則為黃廸熹、張懿云及胡均立。劉慧瑾卸任董座一職後,將以顧問身分持續協助推動永豐餘數位轉型。新任董事長葉惠青,曾任第一任經濟部能源局局長、台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及副市長等職,在公領域對能源政策、碳管理有深入認知,且兼具民營企業任職經驗,希冀借重其碳技術和能源方面所長帶領永豐餘。永豐餘表示,新任董事長葉惠青將依循永豐餘發展五大方向,「再生能源與能源管理」、「工業4.1及上下游產業生態系統的建置」、「持續全循環經濟的發展」、「醣經濟下新材料的開發」、「下世代新創公司之投資與孵化」,推動永豐餘轉型成為氣候科技型產業(Climate-tech Industry)、以進階式的數位化創新逐漸AI化、在低碳原則下追求成長,以及與環境經濟議題互動的社會貢獻,並強化在醣經濟、智慧能源、儲能、碳管理的佈局。今天股東會中說明永豐餘2023年營業狀況,去年度總體經濟復甦平緩,消費者支出意願仍偏保守,永豐餘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38.67億元,全年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18.2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10元,配發現金股利0.9元,配發率達81.8%,連續七年配發現金股利。永豐餘經營團隊將從生產面與營運面著手具體作為。生產面包括「燃料低碳化轉型」、「能源效率提升」、「進階式數位化創新」及「創造產品新市場價值」等。例如,以天然氣、生質能等代煤低碳能源建置優先;耗能設備汰舊換新以維持能源效率領先;導入智慧能源及智慧生產系統,進入AI數位化創新;開發非塑新材料、新產品,塑造醣經濟的企業體質;順應市場需求,創造產品的新運用。營運面包括,「高附加價值鏈行銷推廣」、「研議內部碳定價」、「追求低碳排的營業成長」,研議合理的內部碳定價機制,導入投資生產及市場決策、規劃部門研發、生產到市場的縱向及橫向合作。今年為永豐餘100年,永豐餘將借重董事們於各領域專業經驗,協助指導公司各面向管理發展,除將碳元素納入企業轉型策略方向,更將「醣經濟」導入產業生活領域,逐漸演化成新的生活文明有機體,以提升公司長遠競爭力與企業韌性,為股東創造永續價值。
邁向「2050净零碳排」 竹市府積極輔導私部門碳管理能力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26)聯合決議世界各國碳排放量需要在2030年前减少45% ,到2050年实现净零。被譽爲「台灣矽谷」的新竹市為實現此一目標,近些年增開座談會,3月更是完成了2場「溫室氣體盤查輔導作業說明會」,並協助中小企業加入減碳永續綠色生產的行列及實現碳化生產轉型,從中提升產業優勢增加產業競爭力,落實永續發展。 新竹市府舉辦的座談會中,邀請了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專家學者,協助與會企業釐清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及查驗相關規範,並帶入「碳關稅及碳權交易、淨零轉型」等議題,輔導企業透過科學方法,量化溫室氣體排放,建立碳管理能力。市長高虹安表示,竹市身為高科技產業重鎮,高科技產雖業驅動經濟發展之際,但衍生出溫室氣體排放,市府責無旁貸更需帶領企業減緩氣候變遷。高虹安進一步指出,面對氣候變遷的浪潮下,市府重視企業建構淨零轉型的相關能力,特別辦理說明會,引導企業掌握碳盤查的基礎能力,也鼓勵企業重視環保,先行瞭解自身排放熱點後,積極實施節能減碳措施,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公私協力一同營造幸福友善的永續環境。環保局指出,淨零排放這條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市府秉持「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的精神,持續向前並邀請非列管企業及中小企業共同參與,加快跟上「碳有價時代」的腳步,精進淨零轉型、碳管理的相關能力。此次舉辦的2場說明會中,一共有82家企業派員與會,包括列管企業33家、非列管企業49家,業別含括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半導體封裝測試、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等。
新能源正夯 台塑新智能2024年擴大徵才700名
3月起多家大專院校的校園徵才博覽會即將啟動,今年包括AI人工智慧領域求才若渴,新能源也是熱門議題,台塑新智能2月29日宣布,由於彰濱電芯廠即將完工、海內外事業擴展,2024年人才需求激增,3月起將在台塑企業帶領下參加台大等14所大專院校之校園徵才博覽會,預計招募近700名人才,包括研發、管理、工程、業務、生產等五大領域職缺,向全台有志於新能源產業的青年招手。台塑企業今年獲社會評選為夢幻轉職企業第一名,員工平均年薪超過百萬元。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在2050年碳中和目標帶動下,儲能、電動車等新能源發展是目前全球熱門議題,牽動未來幾十年的世界產業趨勢,如今正是大舉衝刺擴張的關鍵時刻,新能源產業特性是充滿想像力、勇於追求進步,因此特別歡迎社會新鮮人、青年學子成為台塑新智能的夥伴。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將於今年完工,並與學界合作投入固態電池、微藻碳捕捉等新興科技,也規劃電池回收產線以落實永續責任,新能源版圖既廣且深,於創新研發、經營管理、工程技術、業務拓展、製程生產等方面人才需求都持續在增長當中。另一家傳產龍頭台泥也看好新能源發展,22日宣布啟動「2024台泥氣候行動人才招募計畫」,釋出十碳管理、ESG 策略、低碳建材、綠色資源循環、三元鋰電池、再生能源、儲能、光充儲整合、電力交易及智能AI等十大領域共36項職缺。其中台泥資訊要擴編生成式AI團隊,除了以此進行ESG最適化管理,也將協助台泥旗下高階電池品牌Molicel在加拿大建置高動力電芯廠時,進行建廠規畫、模擬生產狀況產出精進策略等。台泥28日公布2023年財報,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79.98億元,較2022年成長48%,EPS1.06元。台泥表示,主要受惠於電力能源事業以及歐洲低碳水泥事業獲利增加;位於高雄生產高階三元鋰電池的小港廠已正式進入量產,國內外儲能案場陸續建成、營運穩定獲利,台泥在中國大陸營收占比將逐年降低,營收結構也朝多元化邁進。
首間「碳中和」超商台南開張 全家推綠色消費累積碳權換購物金
2024碳有價時代來臨!全家(5903)便利商店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在台南平豐店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碳中和驗證,正式成為全台首家「碳中和便利商店」,預計今年底完成全國逾4,200店溫室氣體盤查。 全家去年11月起,攜手全盈+PAY獨創的「碳資產帳戶」沙盒測試服務,號召300名「全家」集團員工參與台南平豐店碳中和計畫,凡購買店舖「友善食光」鮮食、指定碳足跡商品(新纖麥土司、FMC古早味紅茶等)、借用循環杯、自備環保杯等綠色消費行為,可獲贈碳權從50g到600g不等,用以抵銷台南平豐店碳排量、也成功助攻達成單店碳中和目標。全家台南平豐店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碳中和驗證,正式成為全台第一家「碳中和便利商店」。(圖/全家提供)全家便利商店經營發展部吳信賢部長表示,全家從「實體店碳中和實驗」、「消費者碳權教育」兩路並進、探索因應。在實體店碳中和實驗部份,透過全國首家「碳中和便利商店」台南平豐店的認證過程,逐步瞭解碳盤查、碳權購買與抵銷等流程,進而擬定後續碳管理計畫及減碳方案,可視為「全家」響應淨零碳排的縮小型測試實驗;透過此次寶貴經驗,有助加速碳盤查流程,預計今年底將提早完成全國店鋪溫室氣體盤查。 而在消費者碳權教育部份,全家2019年起與國立臺北大學展開「負碳便利商店」實驗計畫,只要購買「負碳商品專區」商品即可獲得碳權、進而兌換全家購物金,堪稱台灣碳權交易應用雛形;「負碳便利商店」目前已拓點至三峽地區8店鋪,並有近2,000名消費者建立會員碳帳戶,累積超過1.5噸碳資產。 同時,為減少一次性廢棄物產生,全家與社創組織環海淨塑召集成立的「永續循環杯跨產業大聯盟」已達1,500處借還據點,全家單一通路一個月即可減少近1萬個一次性紙杯使用。
逐綠電而居2/台灣飯店住一晚排碳量就破百! 外商憂:只好轉往低碳城市新加坡曼谷開會
每年10月底的萬聖節,小朋友上街討糖喊著「不給糖、就搗蛋」,未來則是歐美大廠對著台廠供應鏈喊「不低碳、就滾蛋!」就連國際商務客來台,不僅挑「低碳」飛機,還要挑「低碳」飯店。「在台灣住宿一晚,排碳量動輒破百,排碳量要上官網一家一家慢慢找,太麻煩了!」一位德國外商告訴CTWANT記者,這樣下去,跨國企業來亞洲開會,最後會放棄台灣,轉往低碳城市的新加坡或曼谷。「低碳生活」對大部分台灣民眾很無感,但對於和歐美企業往來的台灣業者來說,已是迫在眉睫。「在這波減碳浪潮中,我們公司走在前面,盤點員工生活中的大小事會排多少二氧化碳,發現第一多的就是出差搭飛機、第二是開車上下班,第三就是出差住飯店。」BSI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告訴CTWANT記者。BSI於1901年在英國倫敦成立,是專門制定各種國際專業標準的知名公司。從台北搭機往返洛杉磯一趟的碳排放有多少?以Google Flights網站搜尋,各家航空業以燃油使用量及載客量數據作基礎,依艙等、航程及旅客人數算出碳排放量,星宇直航經濟艙每個機位產生564公斤的二氧化碳,華航是862公斤,長榮為869公斤,商務艙則增加4倍多。「這種差異來自於飛機的型號,星宇使用的是更省油的機型。」業界人士告訴CTWANT記者。飛機排碳量真的很高,「那就少飛!」蒲樹盛笑說,以BSI英國總部為例,為減少這方面的碳足跡,今年以來跨國會議直接減一半,能用網路遠距視訊的就遠距;為了減少員工上下班的開車排碳,還宣布一周可在家辦公三天,最近甚至討論起要不要補助員工換電動車。至於海外出差住宿飯店,也會被總部抱怨「這個排碳太多!」經常在出差的蒲樹盛說,過去選飯店考慮的是方便、舒適,現在要選的是低碳。然而台灣的綠色出行、低碳旅館的概念講了很久,國際商務客能選的卻非常少。「在台灣住一晚,排碳量動輒破百,甚至還要自己一個一個上該旅館的官方網站尋找排碳量。」一家德國外商員工表示,這實在太麻煩,不如直接換城市開會。福容大飯店的淡水漁人碼頭店獲得BSI頒發的全台第一張服務碳足跡證書。(圖/業者提供)以獲得全台第一張BSI國際PAS 2050 服務碳足跡證書的福容大飯店淡水漁人碼頭店為例,為了申請查證,從客房的原料製造、服務使用、至廢棄物等進行碳足跡盤查,顯示住宿標準房一晚碳排放量為125.37公斤,65.97%來自於用電。接著,福容從水電、備品、原料製造、服務使用減少「碳足跡」,精算200多種品項,一間10坪大的客房碳排放量可減少到剩下55公斤。為降低耗能排碳量,福容在原有 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外,另立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減少日光燈管、汰換 LED節能燈泡,空調節能,並依住房率減少各樓層用電等措施,總算減少了1%的總能源耗用。君品、雲品飯店去年也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經歷二年的碳足跡盤查,以原物料、能源與公共設備使用量等,計算出雲品溫泉酒店平均每房每晚入住的碳足跡為150公斤,君品為94公斤,為此,雲品去年底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IX,進行碳權交易及抵換,購入的碳權來源為ARC REDD+項目,主要是保護巴西東部的亞馬遜雨林。煙波大飯店旗下9間飯店都在2022年取得環保署「金級環保旅館」標章,其中花蓮太魯閣的沁海館通過「PAS 2060碳中和」認證,為全台首家,這是SGS台灣檢驗科技聯合永續低碳聯盟執行「ISO 14064-1 溫室氣體管理系統」及「ISO 14067 碳足跡管理系統」兩項碳管理標準,減碳並結合碳權交易,將碳排放量及碳清除量達到平衡,也就是住宿一晚碳排放量為零。RE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發起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台灣也有很多企業加入。(圖/翻攝BSI Taiwan臉書、RE100 Taiwan官網)這些連鎖集團大飯店腳步比較快,但業者多各做各的,因為認證制度標準和政府法規政策缺乏統一,就連地方政府也自訂一套標準。台灣第一個實施旅館低碳認證的台中市,以綠能、節能、省水,一次用產品與廢棄物減量,及廢棄物減量等設定標準,去年共20家旅館掛上「低碳旅館認證」牌子。台中市觀旅局副局長陳育正表示,這20家去年用電量較前一年減少2.3%,節省近200萬元電費,碳排放量減少211.32噸,相當於2.5座文心森林公園一年的固碳量。CTWANT記者實地上網搜尋,儘管少數觀光飯店業者取得低碳認證,但認證標章不一,且未明確標示住宿一晚的碳排量,查起來「霧煞煞」。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也發現,目前全球旅遊業對於溫室氣體測量方式和工具多元且複雜,到底誰說了算也是個問題。「觀光局可能也想推行,但實在沒辦法強制,碳排放名單一排開,很多業者就做不了生意了。」且「疫情時虧了一大筆,大家都還在想辦法賺回先前的損失,不太可能會花額外的成本推行這個。」旅遊業人士向CTWANT記者坦言,畢竟大部分的飯店建築設計時就不是綠建築,加上用電來源是高排碳的火力發電,現在只是少用瓶裝水、一次性拋棄式牙刷牙膏,這種「小打小鬧」根本減不了多少碳。蒲樹盛觀察,目前低碳城市做得最好的是新加坡,有越來越多歐美總部的跨國企業來亞洲開會就選擇新加坡,住一晚排碳量可以減少到30公斤,也有業者轉去住宿費用較合理的泰國曼谷及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曼谷有些飯店也能減到30公斤左右,甚至有酒店推出包套方案,直接幫客戶算好飯店開會加住宿的碳足跡,再購買碳權幫客戶「碳中和」,就算辦大型活動也無後顧之憂,「照這趨勢,曼谷或吉隆坡將一步步形成亞太區域的會展中心。」這對台灣是一項警示。
自然公園管理處改隸 未來都會公園做這些事將違法
原隸屬內政部營建署的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改隸9月成立的內政部國家公園署,2日上午舉辦揭牌典禮。自管處表示,未來將打造生態平衡站、淺山資源庫,針對高雄及台中都會公園常見的民眾餵食野鳥、私自種花木、開闢休息區等違規行為,也將訂出罰鍰依據及額度。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副署長陳貞蓉表示,國家公園已走過半世紀,面對環境議題及氣候變遷,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署9月因運而立,強化台灣的國土保育系統。除了國家公園,還納入溼地、海岸管理,建構出完整的國土保育管理版圖。未來期盼強化與週邊社區合作、建構保育體系,促成保育成果,此外更提供全民教育的場域,將保育成果推廣至國際。自管處長張登文表示,自管處更名後將以山林遊憩及環境教育為經營主體,轄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北壽山、半屏山)、高雄都會公園及台中都會公園將持續改善步道系統並活化設施,強化保育研究及創新解說教育,深化夥伴關係,為都會型森林供應碳管理、淨零排放等生態平衡站,建立淺山資源庫。自管處轄區除壽山、半屏山、旗后山、龜山有《國家公園法》衍生的規範及罰則,高雄都會公園、台中都會公園過去因非屬國家公園範疇、無法可管,進而衍生部分人為亂象。高雄都會公園管理站主任蔡益銘表示,常見民眾會在公園內餵食流浪狗或白腰鵲鴝,甚至騎車進入、採竹筍、種植花木,還有私營休息區等行為,未來會明確訂出違規行為,讓民眾遵循,共同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然資源。自管處強調,未來將力促《國家公園法》修法,針對2座都會公園定出違規行為、罰鍰依據及額度,但仍會以勸導為主,提升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
碳焦慮上身1/「近152萬家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碳盤查!」 工總商總碳排大戶總動員「母雞帶小雞」
目前台灣碳盤查第一階段是瞄準大型上市櫃企業,全國160萬家企業約佔5%、僅8萬家,「還有約152萬家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碳盤查!」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告訴記者,進一步表示商總中有百工百業、計算碳排方式各有不同,碳盤查需要資源、資金,然而中小企業資源沒有大集團多,為要幫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後續還要減碳,商總現正爭取成立碳盤查團隊,「夠把減下來零散的部分變成碳權放上碳交易所,讓業者有更大動能節能減碳… 是非常大的工程。」身在製造業第一線的工總理事長苗豐強3月率先表示,除了大企業及環保署目前所列管廠商之外,多數中小企業沒有碳管理能力、目前也只需要自主揭露,工總成立專案小組建立「碳盤查標籤」,協助中小企業對利害相關者回應、揭露組織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這能分擔減碳壓力並降低費用,透過網路平台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填寫活動數據、上傳佐證資料,再由指定的第三方單位查證員進行線上查證、產出「溫室氣體方案查證總結報告」,工總審查就會核發碳盤查標籤,費用7萬元、可以用一年,較外部查證、輔導減碳就高達40萬元相對可負擔,已在3月開放,目前逾20家申請。 工總成立專案小組建立「碳盤查標籤」,分擔中小企業減碳壓力並降低費用,費用7萬元、較顧問公司收費平價。(圖/取自網路)台灣碳排大戶中鋼自2005年起配合工業局展開減碳預備作業,並以2018年為減碳基準年,訂下2025年、2030年較基準年減排7%、22%,2050年達成碳中和。中鋼向CTWANT記者強調,「若是出貨鋼條給下游螺絲、螺帽、扣件商,會標明碳足跡,公司內部有許多專家,『以大帶小』模式協助供應鏈上公司降、減排碳。」並與高雄臨海工業區內石化業、化學業及下游鋼鐵業等14家工廠互通能源,一半的水使用再生水。紡織業新光合纖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表示,碳盤查、減碳的終極目標是製造智能化、數位化,有預先規劃、按照進度走就沒問題;公司碳盤查起於8年前品牌開始要求,他形容,碳盤查就像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找出潛在高汙染、耗能之處,提早以優化SOP、更換設備,這也有助逐步提生產效率。中鋼出貨鋼條給下游螺絲、螺帽、扣件商,會標明碳足跡,公司內部有許多專家,以大帶小模式協助供應鏈上公司降、減排碳。(圖/報系資料照)除了碳盤查,工商協進會更關注碳盤查能量是否足夠,在碳交所揭牌前夕,公開提出建言,碳權交易的背後,最終目的是希望「碳排減量」,而排碳比例高達7成的「能源」首當其衝「希望政府加速潔淨能源開發,並克服低碳製程與碳捕捉與封存(CCS)瓶頸,建議政府持續提供包括資金與賦稅優惠等多元政策工具,協助企業規畫減碳路徑。」
6518名獨董看這裡!2023永續治理調查報告出爐 逾七成上市櫃需加強ESG財務風險評估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兩年一度公司治理評鑑,即將在今年11月揭曉,之前台灣排名第四,歷經這兩年上市櫃公司在永續ESG、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努力是否能再挺進排名備受期待。中華獨立董事協會則首度提出「永續治理與獨立董事關鍵調查報告」,發現逾七成公司還不夠重視企業ESG重大性議題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尚未做ESG財務風險評估或評估不完整。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表示,以在美國上市公司來說,其獨立董事席次須達董事會過半席次;而在台灣則是2024年起,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櫃之公司、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等的上市櫃公司的獨董席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像是元大金、國泰金、中信金、台積電、中租等獨董席次都已超過規定,顯見提前部署接軌國際風潮。台灣2002年引進「獨立董事」制度,2006年修法要求公開發行公司設置獨董,2022年起全體上市櫃公司由獨董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且上市公司978家、上櫃公司809家、興櫃公司297家合計2084家中,獨立董事人數已超過6518人,在董事會比例也逐步超過1/3席次以上。駱秉寬指出,配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永續行動方案政策,首次大規模展開「2023董事會職能與ESG永續發展的功能」問卷調查,由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劉容生、陽明交大管理學院院長鍾惠民、清華大學科法所所長蔡昌憲、東吳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莊永丞及淡江大學統計學系林志娟教授組成問卷調查小組研擬題目,經過三個月調查,並委由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資料寶庫平臺林志娟執行長團隊兩個多月資料彙整統計分析,提出結論與建議。劉容生教授表示,這份調查報告顯示ESG永續經營為當前多數獨董認為最重要的公司治理議題之一,尤其是觀察美國資本市場被納入ESG的公司,財務表現也十分傑出,如同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日前在北京提到「碳市場」議題,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重點。鍾惠民院長則指出,多數獨董認為需增加董事研修時數,特別是在ESG興起,由於ESG強調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獨立董事在利害關係人之間利益平衡上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生成式AI科技對產業影響?如何兼顧利害關係人利益以建議公司推動以人為本的數位轉型?且在公司治理制度董事會多元化、獨立董事如何扮演推動淨零角色、因應股東行動主義興起等,也都是獨董關切的議題。該報告共蒐集220位獨立董事的有效作答樣本,以上市公司69.55%、中小型公司44.09%為多,中華獨立董事協會並提出「兩項觀察指標、五項肯定事項、六點永續治理改進方向及四點建議」。兩項觀察指標獨立董事行使監督職權時,最關注的前五大議題為企業「財務報表的準確合理性」、「風險管理作業」、「ESG永續經營」、「內部稽核查察」以及「資產處置及關係人交易」,值得全體上市櫃公司參考,以掌握獨董的監督重點。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的實務運作制度上,獨董相當關注焦點則集中在獨立董事的報酬與權責(47.27%)、誠信經營與揭弊機制(45%)、董事會人才聘用的多樣性與包容度(39.06%)及氣候碳盤查議題(29.55%)四項,反映出獨董在永續經營的角色與期許。五項肯定九成二肯定知情權和調查權獲得實現,配合獨董資訊蒐集和調查的需求。提高獨董專業進修培訓課程時數是共識。有將近2/3的獨董希望提高獨董專業培訓課程的進修時數至少到九小時以上,代表強化專業素養的決心。八成以「會前會」溝通來提高董事會的議事效率。相信有助於提高董事會的效率和決策質量。三成表決率打破董事會一言堂的誤解。有近三成左右的有動用到投票表決才形成決議,打破外界董事會一言堂的誤解。超過88%以上支持定期績效評估,以確保委員會有效率地履行職務、接受評鑑。肯定定期評估功能性委員會績效的重要性。六點永續治理改進方向合計仍有7.3%的上市櫃公司未能遵守證交法所賦予獨董的知情權與調查權,應盡速改善,以符法制。有3/4的上市櫃公司尚未成立永續委員會及沒有獨董加入永續治理組織與運作,代表對永續委員會的組織架構仍不夠積極與宏觀。尚有22.73%企業尚未開展碳盤查管理工作,也有57.73%企業尚未委請第三方機構碳盤查認證,另有23.18%企業完全沒有依照任何國際永續準則實施永續計畫。有71.82%公司還不夠重視企業ESG重大性議題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尚未做ESG財務風險評估或評估不完整。在「永續治理監督組織」呈現多樣性,企業以「永續委員會」或「永續小組」負責,也有「董事會」或者「高階主管」負責,缺乏統一治理機構。在推動ESG永續計畫需要克服的難題,主要是「缺乏推動永續工作的人才」、「企業組織內未建立永續文化」、「永續行動觀念不足」及「老闆擔心成本過高、未編列預算」等,如何解決難題,提升永續競爭力是考驗。四項建議提高女性獨立董事比例。建議企業與政府在提名獨立董事過程中,推動董事會性別多元化,提高女性獨董比例,以期早日達成性別平衡。盡速修改獨董的財報不實責任與比例。3/4以上的獨立董事希望調整財報不實的法律責任,希望儘速修訂證券相關法令與法院審理準則,以符合比例原則。董事會實務運作時應事前與獨立董事充分溝通、尊重知情權和調查權、重視獨董監督議題以及強化獨董的專業素養,以提升公司治理的品質。董事會應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永續發展行動策略和目標納入企業戰略,強化永續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加強碳管理進度、落實推動永續人才培育、ESG資訊揭露以及對財務風險評估,以發揮關鍵作用。
陳吉仲任農業部長 薛富盛接環境部長
行政院今(28)日公布,農業部及環境部人事案,其中農業部長將由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任,環境部長則將由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接任,現任環保署長張子敬將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今日表示,農委會將改制為農業部,於8月1日正式掛牌,首任農業部部長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任,行政院將繼續倚重其農業專才,為農民服務。林子倫指出,環保署將於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環保署長張子敬已向行政院表達其推動環境部成立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無意接任環境部部長。首任環境部部長將由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接任,薛為美國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曾任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國立中興大學研發長、國科會工程處材料工程學門召集人等職務。林子倫表示,近年來全球因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發生的機率與強度日漸增加,台灣在環境永續與能源發展政策上亦須盡速與國際接軌。薛富盛不但學養俱佳,也是國際知名學者,其校長任內積極推動環境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研究及自然碳匯研究,行政院長陳建仁期許薛富盛能發揮所長,推動台灣淨零排放轉型及完善碳管理機制。林子倫強調,薛富盛將於8月22日接任環境部部長,張子敬將轉任政務委員,行政院將繼續借重其環工專業及行政歷練,為環境治理及永續發展而努力。
泓德能源𢹂手「雲守護」安控 AI技術轉型智慧電力公司
再生能源廠泓德(6873)宣布加入新成員雲守護安控(Beseye),並祭出三大策略,包括一、AI技術完備「智慧綠電系統TITAN」提供最佳用電模型預測;二、打造創新的「碳管理平台」,即時監控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狀況;三、打造次世代電動車智慧超充軟體平台。可為未來電力生活圈提供完整綠能解決方案,在發電、儲電、售電上導入AI技術,共同開創綠能市場的全新世代。Beseye是一家專精於AI與物聯網平台技術研發的軟體公司,憑藉其創新的軟體開發能力,由獨創的AI骨幹影像分析進一步延伸到AI數據分析平台,目前已在全球市場建立廣泛的合作夥伴,包括日本第二大鋼鐵工廠 JFE、新加坡公營事業及台灣多家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隨著全球對綠能議題的重視,泓德能源與Beseye攜手合作朝智慧電力公司的目標邁進,導入AI技術完備『智慧綠電系統TITAN』的建置,透過TITAN預測最佳用電模型,確保光儲充放用整合系統的供需平衡,讓企業客戶可以更快速且方便地購入綠電。」目前,Beseye已協助泓德能源實現中央化管理AI數據,企業客戶能透過戰情室了解能源使用情況,並即時做出調整和優化。
碳權交易投資術2/碳排收費業者憂綠色通膨 碳人才鍍金月薪翻倍
隨歐美大國開啟碳費、邊境碳稅徵收,台灣今年七月也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碳排放有價化更驅動全民總動員,不只台積電(2330)、台塑(1301)及中鋼(2002)等排碳大戶認真減碳,消費者改買減碳商品,並憂慮減碳成本轉嫁恐引發綠色通膨,就連大學也急著開課培育碳管理人才。針對台灣2024年開徵碳費、以及2026年歐盟上路的碳邊境稅,半導體產業資深分析師陳子昂指出:「台灣電子業都已提前因應,不會措手不及造成營運衝擊,可以有時間進行資本支以及減碳規劃。」蘋果去年就宣告供應鏈「2030年碳中和」,被點名為碳排大戶的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7成排碳量都是在能源使用上,因此去年起接連買下台灣9成綠電憑證、可以優先購買綠色能源。另一家屢被提及的碳排大戶台塑,斥資近千億規模減碳,總裁王文淵2006年成立「台塑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推動組織」並擔任召集人,月月開會檢討減碳成效,目標2025年減量20%、2030年減量40%、2050年達「碳中和」;旗下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新智能使用生質燃料SRF,並構思碳權相關的商機,如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這些藻類除了集團自用,也接到不少外部訂單。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圖/報系資料照)中鋼自2011年至2020年,已投入約114億元,完成1,163件減碳專案,包括增加製程廢熱回收、提升能源效率、汰換老舊設備與優化製程參數等。石化產業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碳權議題出現,使營運成本上升,加速公司低碳轉型腳步,例如亞泥的本業水泥碳排放較高,便規劃水泥要從對營收貢獻7成逐步降到4成,原有的製程能源也要從燃煤轉為燃氣,未來業界期待核融合發電。台灣消費市場對碳排認識已有十多年。2010年起陸續有產品主動標示碳足跡,像是新竹槓丸、米粉,泰山礦泉水、明基與友達的螢幕、統一麥香奶茶、可口可樂,定期收到的台電繳費單,也會標明當期排碳量。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這是消費意識的翻轉,購買服飾講求環境和美觀之間平衡、永續,供應鏈重要性大增。」與國際紡織品牌的興采(4433)董事長陳國欽指出:「戶外時尚品牌PATAGONIA的衣服會標明減碳、減水量。」騎車若代替開車,可有效減碳,目前無法賺碳權,但成功帶出減碳意識。(圖/翻攝自捷安特自行車臉書)不只蘋果要求全球供應鏈2030年達到碳中和,「各大國際運動品牌有2030年減碳30~60%的目標,且絕大部分壓力在擔任製造工作的供應鏈。」紡織龍頭儒鴻(1476)副理沈志威告訴CTWANT記者,該公司以能源轉型、能效提升、在地採購、低碳原料4大部分進行低碳轉型,「不是做得好就能有更多單,而是沒做就沒訂單,企業無法永續經營下去。」自行車龍頭巨大則喊出「騎YouBike賺碳權」,同時朝吸碳量大於排碳量的「負碳商品」邁進。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聯合國計算碳權有300項方法論,申請方可想方法證明腳踏車跟減碳的關聯性,但是「很難說騎腳踏車就是替代搭車,有時是不想走路而騎,這種情況下騎腳踏車反而比走路排碳量高;不過這確實帶起低碳環保意識。」面對台灣即將課徵碳費,有營建業、製造業者喊出恐加速通膨。「綠通膨」隱隱成形?「通膨本來就會發生的自然現象,近十年每年通膨率約落在1~1.4%,各國政府加速QE使去年通膨上升至3~4%。」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解釋,至於近來營建業喊碳價進一步促漲房價,他分析建材成本約佔總成本10%,會加上碳費的是水泥、鋼筋等,其實轉嫁成本非常有限,對於業者的加速通膨說法,「可能有其他考量,例如多換容積獎勵,不過,多蓋一層得到獲利,仍是放到自己口袋裡。」 與此同時,碳管理,碳人才也成就業市場熱門需求。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指出,「一般產業工程師入職月薪4~5萬,懂碳管理立刻鍍金成8~9萬元。最好的投資,是投資人才。」據此,亞東科大、元智大學去年邁開第一步、開設SDGs課程培育師資,接下來設計永續及智慧化搭配低碳管理的製程課程,從根本培養學生減碳意識和碳管理技術。
全球循環經濟市場3年成長46% 大金空調、樣拓國際也推「以租代買」
面對當前淨零轉型的挑戰,循環經濟是重要行動方案之一,為推進產業快速邁入循環經濟,工研院攜手循環台灣基金會,舉行邁向淨零永續-循環合作模式之「產品服務化」發展機會研討會,聚焦目前最熱門的循環經濟的實踐實例,邀請循環台灣基金會、和泰興業(大金空調)、漾拓國際、工研院專家分享最新趨勢。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兼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表示,依據《Research and Markets》在2021全球廢棄物回收與循環經濟市場報告指出,全球廢棄物回收與循環經濟市場從2018年的3,547億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5,173億美元,成長高達46%。循環經濟的範疇極廣,包含許多跨領域、跨產業的合作模式,仰賴更多創新技術的投入。此外,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還必須善用循環經濟中的生產理念,思考如何從產品設計端就以生命週期思維(Life Cycle Thinking)出發,考慮到資源循環整體過程,使材料消耗透過再利用降到最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能源策略長林志勳表示,循環經濟的未來發展將從點、線、面逐步擴大循環經濟的應用廣度與深度,需要靠產業鏈各個環節建立循環合作模式。2022年「淨零永續跨域小組」研析8個案例,包括:公有住宅電器租賃、冰水主機空調服務、能源大用戶儲能租賃、政府綠色採購以租代買、路平專案、食品加工副產物循環再生、廢塑膠包材循環再生、工具機加工製程減排服務。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表示,循環經濟是台灣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企業採行「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讓產品、零組件和材料能被循環運用,進而減少製造需求量。此次研討會邀請到2位業界廠商談推廣產品服務化的實際經驗,分別是和泰興業(大金空調)總經理林鴻志分享大金空調從「淨零」做起空調設備租賃案例;以及漾拓國際總經理鄭加新,以「從『一道光的出租』到『碳管理訂閱服務』」為題,分享從客戶需求變動等趨勢觀察,推出光源服務化商模的歷程,到推動「創能儲能用能」服務平台的展望、挑戰與所需資源。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經理沈瑞婷也探討蓬勃發展的網路購物趨勢下,企業可藉由物流服務的設計與參與,結合電商平台、歸還通路、消費者三方,開發可重複使用之循環包材,建立循環經濟下的網購模式,讓包材不再只是垃圾,而是可被再利用的資源,創造更好的消費者體驗。
歐盟碳稅將生效 台廠多已備戰降碳足跡「工具機景氣明年Q2有望回溫」
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明年先針對未來銷往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於2026年全面生效。工具機業工廠如友嘉集團、台中精機、東台、程泰及亞崴等廠,需盡可能使用綠電,新產品設計及生產製程要減少耗電或耗材,才有機會爭取到訂單。以往國外企業採購工具機是以機台的精度、可靠度、價格及廠商售後服務為依據,台灣工具機以性價比著稱,隨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值逾26%,勝過今年新台幣匯率貶值約16%,台灣工具機或機械設備業者價格優勢不在。程泰及亞崴均指出,今年受到美國升息及俄烏戰爭影響,歐美、大陸及土耳其等市場訂單下滑,預期明年上半年工具機景氣仍比較弱,下半年才可望明顯復甦。目前程泰在10億元左右,亞崴兩岸在手訂單約12億元,整體訂單能見度均至明年第一季,並認為工具機需要到明年第二季才可望回溫。業者表示,歐盟針對高耗能產品實施碳稅,未來不管是高科技、半導體或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往歐洲,從零件到生產設備,每個環節都要精準計算碳足跡。日德大廠DMG-MORI早在去年元月起,從零件採購、生產製程到交貨,全面落實碳足跡管理,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符合碳中和的工具機。友嘉集團指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第一波列管高耗能產品,主要針對鋼鐵、鋁等金屬產業的上游產品,工具機尚未列管,但即使如此,友嘉集團也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減排而有所作為。友嘉規畫明年完成ISO 50001能源管理驗證,進一步利用科學方法,擬定減碳計畫,因應當前隨時可能到來的碳管理綠色風暴衝擊。未來隨邊境開放,國際買主及代理商來台,將有助於明年下半年營運增溫。
被通膨吃掉 2/3產業 實質薪資逼近零成長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顯示,今年1至8月物價平均上漲3.1%,政府鼓勵企業的加薪,卻可能被通膨吃掉;104人力銀行昨公布2022年產業月薪面貌,根據近2年共50萬筆求職會員薪資(不分職務、年資與學經歷)統計顯示,全體63個產業平均月薪為4萬3570元,比去年4萬2000元微增3.74%,若扣除主計總處公布的7月CPI年增率,實質薪資逼近零成長。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薪資差距擴大,最高薪產業「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的平均月薪5萬6531元,比最低薪產業「社會福利服務業」3萬5238元高出60%,高低薪產業平均月薪相差2萬1293元;高薪產業工作者月薪,幾乎是1人抵2人用。相對於半導體的高成長,仍有很多產業是很辛苦,因為調查發現,竟有高達2/3產業,實質薪資呈負成長。全球通膨、升息環境,讓景氣增添不確定性;人力銀行示警,近2年來原本薪資成長動能強勁的不動產、投資理財等產業,已出現實質薪資「明顯」倒退嚕的現象,景氣變化下,企業主起薪、獎金發放等,都不如以往大方,求職市場已即時反應市場波動。新能源當紅,衍生人才需求新趨勢,104人力銀行報告,2022年綠領人才需求比5年前翻倍成長,其中新能源成長最快的4種職缺,分別是「分析師」、「碳盤查規畫師」、「碳中和規畫師」與「碳管理師」。大同公司技術長林常平表示,電力與能源機組設施為半導體護國神山之助,但相關人才稀少,尤以跨領域系統整合人少最多,這已成國安議題,呼籲應提出人才培育的具體有效行動。
讀者文摘頒發「信譽品牌白金獎」 台灣中油潤滑油類首獲白金獎殊榮
《讀者文摘》「信譽品牌白金獎」今年邁入第24屆,今(1)日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頒獎,台灣中油加油站連續第22年榮獲最高殊榮白金獎,更首度在潤滑油類榮獲最高榮譽白金獎,足見台灣中油公司不僅在加油站管理與服務深獲肯定,潤滑油產品更深得消費者信賴與支持。未來台灣中油將秉持初衷繼續努力,持續維持消費者信賴的信譽品牌。 今年是台灣中油加油站第22年獲得加油站類白金獎肯定,多年來台灣中油持續提升加油站服務品質,提供潔淨公廁、優化「中油Pay」行動支付、推廣「CUP&GO來速咖啡」及串聯「人、車、生活」三大面向多元服務,在加油站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儲能系統及電動機車充換電站,結合「產能、儲能、用能」三大主軸,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台南前鋒路加油站成為全國首座PAS2060組織碳中和的加油站,並從生產到銷售加強碳管理,規劃朝「優油」、「減碳」、「潔能」三大目標,全面加速轉型。台灣中油長期以來致力於潤滑油品質把關,信賴安心品牌形象已深植人心並廣受各界的支持與肯定。 潤滑油類已連續3年榮獲金獎,今年更首度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足見台灣中油長期以來致力於潤滑油品質把關,信賴安心品牌形象已深植人心並廣受各界的支持與肯定,在國際各大品牌激烈競爭環境中,於品質、服務、創新及品牌形象等各方面皆下足功夫苦心經營及維護,方能取得大幅領先同業的成績。 台灣中油一向秉持「品質第一、服務至上、貢獻最大」的經營理念,未來仍將傾聽顧客需求,順應時代潮流,配合政府政策推廣綠能環保,從油品品質、CUP&GO來速咖啡及智慧綠能加油站等,與在地連結、共創永續,致力成為多元能源服務中心;同時潤滑油產品更會秉持「品質」、「創新」、「熱情」及「信任」的核心價值,提供消費者及客戶最優質的油品,讓台灣中油為您加好油!讓一切好轉!《讀者文摘》頒發「信譽品牌白金獎」,台灣中油加油站連續第22年獲頒白金獎,由油銷部零售室主任官旭章(左)代表領獎;亦首度在潤滑油類榮獲白金獎殊榮,由潤滑油事業部執行長林忠亮(右)代表受獎。
烏俄戰爭、303大停電 民眾黨籲全面檢討能源政策
民眾黨立院黨團今16)日舉行記者會指出,烏俄戰爭造成全球煤氣供需失衡,303大停電凸顯民進黨能源政策缺乏配套,呼籲民進黨全面檢討能源政策,確保未來穩定供電。立委蔡壁如表示,民進黨能源政策只到2025年,經濟部日前釋出3種能源配比路徑,再生能源佔比從45%到高達80%,國發會原本預計去年12月底端出明確路徑,卻跳票改口今年3月提出,國發會應該儘快確定淨零路徑,讓產業、民眾預為因應、預作準備,不要再跳票。立委高虹安直言,2025年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大限將至,從台電公布各能源的發電量來看,燃氣42.5%、燃煤35.5%、核能10.8%、再生卻只有6.3%,離原本要達到的20%目標還有一大段落差。在潔淨能源的世界趨勢之下,綠能裝置容量、發電量仍需要逐年提升。高虹安表示,台灣已有不少業者加入RE100,隨著台灣綠能逐漸提升,電網特性改變,需要搭配儲能、智慧電網,才能穩定供電,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然而台電每年花費百億元投資電網,電網還是一樣脆弱,應記取教訓,全面思考未來政策,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是頭痛醫頭髮的表面工程。立委邱臣遠指出,經濟部自2017年起辦理綠電憑證業務,至今已發行超過106萬張憑證,成交張數91萬張。但根據統計,99%的綠電憑證都被護國神山台積電買走。此外,邱臣遠表示,國內至少有19萬家必須完成碳盤查的義務企業,經濟部的目標更是國內170萬家企業都完成碳盤查。然而,國內只有7家查驗機構,即使未來增加到10家,估計每家機構要負責1.9萬至17萬家,量能遠遠不足,經濟部務必要在綠電憑證的購買與碳盤查的驗證等碳管理能力上,給予中小企業最大協助。談及烏俄戰爭的衝擊,立委張其祿質疑,政府已準備好3月底後對能源進口明確的戰略及備案?以德國為例,俄烏戰爭爆發後,德俄合作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已暫停審查及使用,宣布將興建兩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降低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從開源上進行戰略能源佈局;此外德國更加速進行綠色能源轉型,將調整能源政策提前於2035年達標。台灣須以德國為鑑,以確保能源順利轉型、產業發展穩定、民生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