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報告
」「低碳建築認證 」明年Q1上路 台泥研發低碳水泥搶市
聯合國已制定目標,要求2030年新建建築能耗淨零蘊含碳必須減少40%以上,內政部、水利署及公共工程委員會明年起也陸續會推出新規定,台泥(1101)近三年加快研發,30日舉行低碳建材發表會,推出一系列包括水泥、混凝土與建材產品,第一名客戶為富邦建設,將於台北市的富邦產物保險總部大樓上使用;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透露,下一步目標是推出營建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據了解,內政部計畫明年第一季啟動以建材為主的低碳建築認證,公共工程委員會規劃工程揭露碳排計畫,水利署也研擬讓投標廠商提出工程碳預算,且需檢附建材供應商經驗證的碳排報告,顯示2024年起,低碳建築與低碳工程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台泥是目前台灣唯一同時取得環境部碳標籤及減碳標籤的水泥企業,此次台泥推出的全新Total Climate系列低碳產品中,有減碳可達15.4%的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台泥創新研發更低碳的綠色配方,讓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可取代傳統卜特蘭I型水泥,且提供更高早期強度。台泥也推出50%綠色配比的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混凝土,較傳統混凝土耐久性更佳、早期強度更高,坍度與卜特蘭I型水泥混凝土一致,也與傳統使用的混凝土藥劑完全相容,可以使用於一般建築及工程。台泥首波鎖定重視ESG的上市企業、建設公司與營造商客戶,並打出「台泥低碳水泥,減碳不減強度」的保證。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葉哲良表示,政府將逐步導入碳強度宣告,這樣才會知道政府預算裡面用了多少碳;未來公共建築,在營建的一開始,廠商就要預估用了多少碳,最後完工提供清單,包含使用多少材料,以及最後整個建築用了多少碳。
歐盟碳邊境稅明年首申報 台廠揭洩密漏洞
歐盟碳邊境稅2026年上路,在此之前先要求繳交碳排報告,明年1月底進口商就須第一次申報,今年6月已先公告邊境調整機制(CBAM)過渡期申報規章草案。但台廠發現制度有漏洞,包括未規範當地進口商保密義務,商業機密恐被洩漏。經濟部表示,已用部會名義代為在子法平台發聲,供歐盟正式公告前調整。要課稅,就要先知道商品排了多少碳,試辦期外國進口商不需採購CBAM憑證,但每季需提交CBAM報告。CBAM今年今年10月啟動過渡期,要求最晚2024年1月底前,廠商必須第一次提報2023年第四季(3個月)的CBAM報告(產品碳含量)。歐盟執委會過渡期申報規章草案,內容涵蓋進口商應申報項目、出口國生產商應提供進口商資料項目、產品碳含量計算方式、無法提供實際產品碳含量時使用預設值的比例限制、罰則等。經濟部研發會表示,國內產業界發現申報規範有部分執行細節不清楚,例如未同步規範進口商的保密義務,恐有洩漏生產商營業祕密的疑慮。此外,對於中間產品碳含量的比例限制,若產品來自尚無盤查制度的國外廠商,生產廠商恐面臨無法提供實際產品碳含量困境。研發會說,等申報規章定案後,會立即辦理「產品碳含量試填工作坊」,提供廠商產品碳含量計算分配的演練,建構填報能力以符合報告規範。
台灣綠電跑哪?3/綠電不足氫能發展蓄勢待發 法人看好「這一家」
在全球及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圖中,「氫能」正蓄勢待發。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據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調查,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將在2030年突破567億美元,目前台股氫燃料電池概念股不少,其中,法人推估中興電(1513)在手訂單約200億元,下半年業績比上半年更好。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50 淨零碳排報告」指出,若要達成淨零碳排,2050 年全球氫氣需求量預估需達5.3億噸,目前全球已有17國對氫能發展提出完整策略。同時在台灣的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圖,氫能的供應比重也被規劃為 9-12%,換言之,氫能也正蓄勢待發中。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在全球及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圖中,「氫能」正蓄勢待發。(圖/華冠投顧提供、張文玠攝)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點出,如果要對環境友善,必須使用「綠氫」。由於氫是透過用電解水來裂解出氧跟氫,因此也是綠能的一種,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電解的效率差,也連帶無法降低成本。工研院目前瞄準半導體、石化等產業在製程中,未能妥善利用的餘氫;想透過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加以回收利用,除了可協助產業減少燃燒餘氫的碳排外,更可降低購置氫氣成本,創造潔淨綠電。而根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規畫,臺灣將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方式,並逐步取代以往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以降低碳排。在工業應用上,鋼鐵與石化產業則可利用氫氣治金、鋼化聯產及使用低碳氫以降低製程碳排,另外半導體製程所產生的大量餘氫也可回收發電。 工研院發表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方式。(圖/工研院提供)劉烱德表示,氫燃料電池具有可靠性、長效性、耐用性、低污染等特色,可應用於車輛動力、分散式發電、3C資訊產品電源等商業產品。劉烱德指出,目前台股氫燃料電池概念股,包括西勝(3625)、中電(1611)、長園科(8038)、加百裕(3323)、立凱-KY(5227)、中興電(1513)、順達(3211)、中碳(1723)、康普(4739)、康舒(6282)、廣隆(1537)、台達電(2308)及美琪瑪(4721)。當中以中興電的布局算最紮實,除了與日本豐田通商正式簽約,成為燃料電池的策略夥伴外,公司在印度、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也陸續接獲訂單。法人推估,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超過200億元,且5月接獲核三廠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機組建置標案37億元,下半年業績會比上半年好。在技術面部分,5月2日的低點46.35元,以及6月20日的低點46.50元,形成雙底型態,而5月30日小頸線52.30元在6月24日價量突破後,近日回檔已轉變成有效支撐,季線也正式翻揚轉正,上方僅剩大頸線壓力,約在58.50元,一旦突破將有機會再衝一波。籌碼面部分,三大法人也是連4個交易日買超,有利多方。
亞太碳排量占全球52%扮全球淨零碳排關鍵位置 PwC:企業4面向綠色轉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發布《亞太淨零碳排報告》 (Code Red - Asia Pacific’s Time To Go Green),報告中指出,2020年亞太地區占全球二氧化碳能源排放量的52%,亞太地區必要加大脫碳的力道,以控制全球暖化目標升溫在1.5°C以內,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是掌握綠色成長的黃金機會。由於亞太地區各區域的發展階段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也有所差異,因此,各區域對能源的需求也必然有所不同,PwC分析認為, 只要石油燃料占亞太地區能源結構的絕大部分,脫碳的速度就會太慢,PwC亞太及中國區主席趙柏基認為,亞太地區在這波淨零碳排潮流中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尤其是亞太地區將明顯感受到全球暖化對其社會和經濟成長基本面帶來的影響。趙柏基進一步說明,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清楚宣誓,淨零競賽將從由上而下以及國家目標開始進行,也就是說,政府在能源系統、工業、經濟和社會的淨零轉型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也不是單靠政府就可以獨自完成,政府和企業必須相互合作。在認同淨零碳排的轉型需求,企業如何加速脫碳,報告中也提出,企業領導人需由上而下以行動帶領,將淨零碳排放進經營策略之中。考量營運模式、供應鏈、創新和人才這四個面向,全面綠色轉型。淨零轉型過程需要龐大的財務支持,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永續夥伴關係、公私部門的投資等資金來源。此外,建議企業需建立碳治理和ESG報告模式,向市場、供應鏈、員工和政府出明確訊息,做到企業的淨零轉型是透明且可被確信的。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面對氣候議題,台灣企業必須建立淨零轉型的策略,而領導者扮演關鍵的角色,必須將淨零排放整合在企業的文化、營運流程、供應鏈、科技、人才、報告及治理等面向。這份《亞太淨零碳排報告》以台達電子為案例,說明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在1971年創辦台達電子時,就把減碳作為企業的DNA,將營運流程與永續目標結合,這需要不斷與員工、客戶、供應鏈、投資人、媒體和社會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