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貝
」 硨磲貝旅客太多嚴重破壞島上生態 小琉球首開先例收「觀光保育費」
位於屏東的小琉球,是國內旅遊的知名景點,但由於近年來遊客太多,嚴重破壞當地生態景象,像是被大量遊客踩踏的潮間帶受損嚴重。因此屏東縣政府決議採取總量管制,並於1日起對參訪肚仔坪、杉福及漁埕尾等3處潮間帶的旅客收取60元的費用,成為全台首個收取觀光保育費的離島。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小琉球因其美景成為近年熱門旅遊景點,週末、旺季登島的遊客數量經常超過一萬人。但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島上的垃圾量、民生廢水也大幅增加,另外大量遊客前往潮間踩踏,也讓當地資源急劇減少。屏縣府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和觀光興盛,小琉球的海域生物量衰減。調查顯示,琉球海域的珊瑚覆蓋率下降,部分潮間帶僅剩下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這些海膽大量繁殖,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對生物棲息環境造成危害。屏東縣政府為讓潮間帶達到「種源擴散」的效果,屏縣府除對潮間帶進行旅客總量管制外,在肚仔坪潮間帶設立保育示範區和核心區,禁止所有非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以外的人員進入。除此之外,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同時被移出保育對象名單中,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為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除此之外,頻東縣政府也規定,遊客如要進入蛤板灣潮間帶,則需要有專業導覽人員陪同。另外於1日起,屏東縣府將針對杉福、漁埕尾及肚仔坪三區的潮間帶收取每人60元的「觀光保育費」,所收取的費用將用於小琉球的海洋保育計劃和設施。而小琉球的居民、未滿3歲之兒童、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則無需收費。
小琉球7/1起開收「觀光保育費」每人最低60元 將劃「核心區」遊客禁入
屏東縣琉球鄉因觀光蓬勃發展,其海域資源逐漸衰退。屏東縣政府今(113)年推動多項重要保育措施,包括觀光保育費收取、劃設「核心區」,並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為永續經營自然生態資源、提升民眾保育觀念,縣府自113年7月1日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區潮間帶,費率每人新臺幣60元整(琉球鄉民、未滿3歲兒童、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1人免收)。為便利民眾繳納,縣府委託7-ELEVEN ibon售票,即日起民眾即可至全國7-ELEVEN門市ibon機台或ibon售票系統(網址:https://ticket.ibon.com.tw/)購票(ibon操作QA詳「潮琉生態保育網」)。票券適用期間至11月30日可於杉福、漁埕尾、肚仔坪潮間帶擇一使用,提醒行前請依規定洽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圖/屏縣府提供)根據調查,近年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甚至失去珊瑚礁功能,潮間帶海膽(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繁生,嚴重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危害生物棲息環境。為有效養護資源,縣府推動劃設「核心區」,範圍毗鄰肚仔坪潮間帶保育示範區,保育對象含所有水產動植物(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除外),禁止所有人員進入(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除外),以確保生物繁衍,進而產生「種源擴散」的效果。此外,屏縣府也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入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近年因氣候變遷、觀光興盛,導致琉球海域生物量衰減、資源枯竭,保育刻不容緩,縣府推動多項保育措施,除了提升民眾保育意識外,並將資源挹注地方,共同推動生態保育工作。(圖/屏縣府提供)
杜蘇芮過境後釀水下災情 墾丁後壁湖硨磲明顯死亡
中颱杜蘇芮過境後,屏東不僅有農損,連水下也出現災情,有網友在臉書貼文指出,墾丁後壁湖有顆硨磲貝疑因颱風來襲、大浪反覆衝擊造成死亡,因硨磲貝是潛客心中的明星生物,因此掀起討論,對此,墾管處1日下水探查,將該顆死亡的硨磲貝帶回製成標本。墾管處1日下水探查,將墾丁後壁湖死亡的硨磲貝帶回製成標本。(圖/墾管處提供)有網友貼文指出,墾丁後壁湖潛點有顆硨磲貝死亡,懷疑與颱風來襲有關係,對此,墾管處1日下水探查,但因水中能見度差,僅有1至2公尺,不過潛水員在附近有找到明顯死亡的硨磲貝,潛水員指出,該硨磲貝約45公分,已不見肉絲。墾管處表示,該硨磲貝的死亡原因,研判是因颱風來襲期間,連日大浪反覆衝擊所致,但因整顆殼都還在,所以由潛水員採下後,帶回管處製成標本。墾管處指出,硨磲貝不僅是潛客心中的明星生物,海洋委員會還曾於去年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計畫把國內7種硨磲貝列為珍貴稀有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但最終未通過。
台東復育硨磲貝成功 存活率高達9成
台東杉原灣旁的富山護漁區為了豐富生態,縣府在當地移植45顆保育類硨磲貝。經過半年,硨磲貝存活了40顆,接近9成,讓保育人士相當興奮,也證明這裡的環境適合牠們生存,縣府明年將再評估當地的環境密度,決定是否增加移植數量。農業處長許家豪表示,由於移植的硨磲貝是經過DNA鑑定結果,台東與澎湖的硨磲貝是屬於同一系群,並且由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在種貝原生棲地海域海底取得精、卵,直接在試驗室育成,不必將種貝撈捕上岸,造成種貝的傷害損失。他說,相較許多地區存活率僅不到1/2,富山存活率是相當高的。據了解,硨磲貝是世界上最大的雙殼貝,俗稱巨貝、五爪貝,分布於印度洋與太平洋,外套膜顏色鮮豔,有些甚至能發出美麗螢光,多彩的顏色來自外套膜上的共生藻,是珊瑚礁生態指標,又稱為海中玫瑰、美人魚的家。硨磲貝與珍珠、珊瑚、琥珀同被西方譽為「四大有機寶石」,早期因外殼鮮豔多彩,被過度捕撈、製成工藝品而數量銳減。在台灣被列為保育類,目前在綠島、澎湖地區復育中。此外,之前當地商家製作海藻饅頭讓遊客餵食魚群,吸引大批豆仔魚、虱目魚、烏魚等聚集在潮間帶,也因此破壞了保護區的水質,造成潮間帶物種單一化,所以今年起已禁止遊客餵食魚群。
海中玫瑰遭盜 50硨磲幼貝失蹤
有「海中玫瑰」之稱的硨磲貝外型精緻美麗,因數量珍貴而受華盛頓公約保護,台東縣政府農業處今年推動「綠島硨磲貝復育計畫」,在海底放置2籠復育100顆幼貝,近日卻發現石朗保護區50顆幼貝遭盜,台東縣府今日強調,若發現違法採捕將要重罰。台東縣府復育硨磲貝,石朗保護區50顆幼貝遭卻盜取。(圖/翻攝畫面)據了解,硨磲貝被稱為「貝王」,外觀有如童話故事中的大蚌殼,但其生長緩慢,又因人為濫捕食用、製作珠寶導致數量銳減,台東縣府已將硨磲貝列為保育對象,公告禁捕。台東縣府為復育硨磲貝,今年6月在綠島石朗保護區及溫泉漁港內,移植100顆人工繁殖幼貝,分為2籠待成長後野放,近日卻發現石朗保護區幼貝遭盜採一空,趕緊請綠島各浮潛社一起守護另一籠,市府也祭出重罰。台東縣府強調,綠島沿岸潮間帶及低潮線向外延伸200公尺的海域,禁採長15公分以下的硨磲貝,其中柴口、石朗及龜灣分區更嚴禁採捕所有的硨磲貝,一旦查獲將依漁業法開罰3萬到15萬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