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經費
」 營收 聯發科台泥大航海時代3/「我們可以打山豬來吃!」花蓮災區員工惹哭老臣 他們挺老董拚ESG
「各位股東先生女士們,麻煩不要再跟我講『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因為最大的利益,我個人做不到,但是我會全力讓未來更好。」5月21日台泥股東會上,兩名小股東接連提問,「如何做出最大利益?」董事長張安平回應,「我已經講了7年,我真的不會做,明年再問,我還是不會做。」禮貌中飄出火藥味。「研發過程是不會賺錢的,做完也不會擔保成功,如果要追求最大利益,只要把現在的研發經費全部刪掉,財報就會很好看,但是沒有研發、沒有新產品,公司是沒有未來。」張安平辯才無礙地說,「我覺得我們這條路走得辛苦,但應該不孤單。」張安平動怒時,同樣在台上一字排開的老臣們卻神態自若,因為七年來,台泥人已熟悉這位身形健壯、文采洋溢的董事長,他的環保決心堅定不移。台灣通運引進電動曳引車,力拼運輸減碳。(圖/台泥提供)就連月前台泥旗下台灣通運引進26噸電動大貨卡以及43噸電動曳引車,被問及何時能賺錢時,董事長辜公怡也清楚地回答,「雖然電動商用車的成本跟油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這是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在運輸上減排效果最好的解決方案,成本的部分就靠大家一起努力,希望能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在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先生的領導及支持下,台泥成為第一個使用電動曳引車運送水泥產品的公司,可讓水泥運送的碳排減少32%。」辜公怡說,台灣通運是目前台灣引進最多電動載具類型的物流公司,為半導體、零售及製造業之供應鏈減少範疇三、也就是企業在上下游價值鏈所產生的各種相關排碳量,特別是最難減的運輸交通。「其實看到全球近來極端天氣頻發,真的很擔心下一代要面對的環境。」40歲出頭的辜公怡為辜啟允的兒子、辜家第四代,要喊張安平一聲姑丈,他私下幽默風趣,但一講到減碳與環保,馬上就嚴肅起來,和他的姑丈口徑一致。台泥投資人愛提問的另個問題是,「和平電力什麼時候可以減碳?」畢竟水泥業本身就是排碳大戶,台泥的花蓮和平電廠目前還是用煤炭發電。花蓮的和平電廠是北台灣的重要供電來源。(圖/報系資料照)以台電的基隆協和電廠為例,要從原本的重油換成汽電共生,如果政策一路綠燈、沒有任何抗爭,至少也要花五年,所以和平電廠要改,至少停機五年。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跟CTWANT記者解釋,「雖然我們是民間企業,但新北市25%、宜蘭90%的家庭用電靠我們。」「在商言商,如果投資人真的不喜歡,這就是『錢的決定』,有很多方法可以改,但我們老闆說,『這不是錢的問題呀』,ESG裡面,和平電廠就是那個S(社會責任),」程耀輝說,「以目前台灣電力狀況,我們沒辦法缺席。」事實上,4月3日花蓮大地震時,台泥包括水泥廠、礦區、港區以及電廠都在災區核心,和平電廠受創嚴重,儘管餘震不斷,但為了缺電的北台灣,仍全力修復。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到花蓮和平廠慰問受困礦區同仁。(圖/台泥提供)一位台泥老臣向CTWANT記者回憶起地震當下,當時他馬上就到現場,看著崩壞的大型設備,當時甚至還有員工被困礦區,「這個廠是20年前蓋的,很多設備零件可能已經找不到人了,但是當時只要一通電話、所有的供應商、外國原廠代表都來了,馬上做好計畫A、計畫B」,現場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受困的礦區員工還用開玩笑口吻安慰公司,『沒關係,我們可以在山上打山豬來吃』。」最後全員合力、在交通完全中斷的情況下脫困,「我看到他們平安下山時,真的很想哭。」老臣表示。和平電廠搶在4月16日「歸隊」併聯發電,程耀輝感動地說,「我們的壓力真的非常地大,但經過這次事件,我覺得我的工作真是太有意義了。」
PU廠永捷龍年元月營收5842萬月增三成 看好巴黎奧運拉貨力道推升2024營收
PU合成皮樹脂廠永捷(4714)於15日公布2024年1月合併營收達5,842萬元,較2023年12月營收4,507萬元增加30%,較2023年1月同期營收4,668萬元增加25%,主要受惠於運動品牌客戶調整庫存的力道趨緩,加上巴黎奧運龐大商機加持,帶動終端下游包括製鞋、紡織等傳產客戶對於PU合成樹脂應用在運動鞋材、服裝透濕膜等訂單拉貨力道穩步回升,是永捷龍年首月營收重回5,500萬元以上,且繳出近11個月單月營收新高的關鍵。永捷原為製鞋業上游合成皮的原物料供應商,近幾年將樹脂研發應用在可撓式OLED上的防刮硬化膜層。圖為永捷董事長張祐銘與折疊手機示意圖。(圖/三星提供、黃耀徵攝)永捷近年來積極落實業務接單與研發重心轉向利基型的新市場與ESG環保材料新產品為主,保持投入研發經費約為營收之2~5%左右,進行各項樹脂、測試及認證,持續提升公司高度關鍵競爭力。除了既有的PU合成樹脂目前保持良好的出貨暢旺外,亦受惠於「有害物質零排放聯盟」(ZDHC) 已在2020 年上路,包括Nike、Puma、M&S以及Burberry等品牌大廠已積極達成紡織供應鏈的有害化學品零排放目標,助力永捷自2008年以來所成功開發的多樣節能環保產品、水性無毒無溶劑產品,包括「水性樹酯」為環保型樹酯,溶劑含量低於5%以下,符合世界各國環保趨勢;「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為有機高分子環保材料,且無溶劑、可於土壤分解、耐水解、防火等級達94-V0等,打開與更多不同產業客戶將其應用在更多不同產品範疇的接單空間。永捷表示,目前環保無毒性PU材的銷售量或占比仍在初期爬坡期,但擁有藍色標誌標準(bluesign® standard),其bluesign所授權商標的紡織品牌及產品,也代表是全球最新的環保規範標準與讓消費者使用安全的保障,永捷隨著主要客戶拉貨力道增溫,將助力永捷環保無毒PU樹脂材料的業績比重有望從目前的4%進一步拉高,精進公司毛利率與獲利表現。展望未來,雖第一季為傳統農曆新年、工作天數較少,使得永捷單月營收有減緩表現,但龍年整體而言,仍維持審慎樂觀看法。在運動業務方面,PU合成樹脂等相關產品訂單有望隨著巴黎奧運登場,提振主要客戶之拉貨力道,包括歐洲與大陸等客戶之環保無毒PU樹脂材料所延伸的相關代工產品進行開發認證,亦有望於今年加入出貨排程,為公司營運帶來正面挹注。其二,旗下可撓式HC材料已於2023年Q3正式出貨給中國客戶,預期未來公司將隨著折疊式手機市場的成長,帶動主要客戶的拉貨力道提升;其三,在不動產方面,旗下包括「長榮泰山」、「荷久暻」等2大不動產個案步入完工交屋旺季,永捷以期透過3大業務動能,推升公司2024年整體營收、獲利將有望展現良好成長動能。
明年是軍購付款高峰 邱臣遠籲:國防預算編列應符合我國當前需求
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出爐,不只歲出創下2兆8818億元的新高,比今年增加1927億元,其中1721億元全是舉債支應,連同特別預算明年共需新借3719億國債。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26)日表示,政府好不容易收入增加,沒想到支出更多,國債越借越多,一點錢都沒有省下來。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指出,經濟疲軟工業生產指數已連14黑,今明兩年稅收沒有樂觀的理由,政府把支出繃到最高,一旦歲入發生短收情形,政府財政槓桿恐失衡,超出法定舉債上限。以目前歲計賸餘已經耗盡(明年使用歲計賸餘1155億元)的情形,如果以現在最新國債鐘5萬9638億元,今年特別預算應借未借數6845億元(包含已決算及已分配數),以及明年新舉借3719億元,國債馬上超出7兆元,但這已經算入下一屆總統責任額,蔡政府看來一點都不在乎。邱臣遠表示,根據行政院公布的113年度總預算案,支出不斷墊高的政事類別,包括國防經費再攀新高,整體規模達到6068億(含公務預算4406億、特別預算943億及基金719億元),整體較今年再增加265億元。邱臣遠進一步指出,增加最多的項目為軍事投資2249億,比112年增加336億元,反映我國持續增加軍購額度的現況;然而作業維持費卻僅編1310億元,比今年減少26億元,相對於今年油料費已嚴重不足至少超過40億元,以及與「武器採購研發經費」比例嚴重失衡的情形,明年作業維持費勢必更加捉襟見肘,恐影響部隊正常運作。因應兩岸局勢緊張,國防預算編列已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國防部副部長也說,明年會是軍購款付款的高峰期,相關預算會隨時調整編列。對此,邱臣遠認為,軍購增加,作業維持費用卻減少,不禁讓人擔心相關機艦等武器如何維持妥善率,國防預算的編列應符合我國當前的需求。為因應明年軍售付款高峰期,以及國軍當前深陷的油料支出債務黑洞等問題,國防部應思考如何有效調配預算,讓國軍訓練費用不受到排擠。另外,因應中共對台的威脅,除了擴編國防預算因應之外,政府應提出具體對策,更精準控管風險,維繫兩岸和平,更避免勞民傷財。
國防自「狙」2/花數十億公帑鐵口研發30砲彈 7年後回頭向老美採購
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宣稱「成功」研發輕型狙擊槍,計畫主持人也因此破格升上校,但這款狙擊槍卻遲遲無法通過需求部隊的驗收,拖了3年還沒辦法交貨。軍方知情人士指出,「研發結案就代表設計是OK的,但這幾年來還一直在研改,歹戲拖棚,暴露出當初結案草率」,並質疑軍備局只是為了拍時任國防部長嚴德發馬屁,讓他女婿簡逢隆主持的計畫矇混過關,才造成今天的爛攤子。軍方知情人士說,「國軍研發教準」裡規定,軍備研發完成才能進入生產階段,如果要研改,就該退回上一步的研發階段,不能在生產階段進行研改的。他說,生產製造中心內部很多人質疑,該項狙擊槍計畫宣稱已經完成,主持計畫的簡逢隆也拿到獎狀、升了上校,結果至今二、三年過去,這款狙擊槍卻還在繼續研改,「那是不是該退回上一階段,並追究計畫主持人責任,把獎項與官階收回?」生產製造中心旗下一名兵工廠知情人員指控,國防部規定升遷要依資績分數,照規矩來說,簡逢隆至少要等5年才能升上校,但生產製造中心主任王國樑少將以「主管裁量權」破格拔擢,讓人質疑其動機。他不服氣地說說,與簡同時開發狙擊槍的另一位姜姓中校,其所負責的手栓式輕型狙擊槍同樣在2020年研發完成,並順利進入量產,已於2022年5月25日解繳(交貨)完成,不過姜中校並未能晉升,主管裁量權豈能無限上綱,這是濫權破壞官等制度和士氣,除了姜已於去年退伍,該單位還有百餘人提先退伍。立委陳以信說,國防自主生產的砲彈卻偏要向美國採購,國造的狙擊槍又檢測不合格,希望國防部應痛定思痛,徹底檢討改善。(圖/報系資料照)一位軍方人士說,《國防法》依照國防自主的政策,在第22條揭示「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優先,向外採購時,落實技術移轉,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也就是說,如果本國能生產的武器,就要優先向國內採購,但日前美國核准軍售我國的30砲彈,就有違反國防自主之嫌。另名軍方人士也指出,生產製造中心早在2016年就由旗下205廠投入研發30砲彈,媒體2017年就曾報導,軍備局規畫2018年底前完成30砲彈初期評估規畫,2019年編列預算開始執行,生產線設備的投資金額預估要數十億元以上,立院國防外交委員會的立法委員2021年前往視察時,軍方更宣示在2022年可以開始量產。去年,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又宣稱要量產30砲彈,但不僅未完成戰術測評,連首枚訓練曳光彈的「原型彈」都未完成,讓投入數十億元的增購設備閒置。該人士指出,這項違反國防自主原則的採購案,僅因為生產中心已與美商ATK(現改名為NG)公司簽定備忘錄,讓美商掌握10年生產30砲彈的權利,讓自主生產的計畫無疾而終,國防部也只好透過美國政府的軍購管道向美方採購。軍方投入7億5084萬元經費研製「105公厘輪型戰車」,卻傳出車體、砲塔均過大,又無法改善,確定不投產。(圖/報系資料照)除此之外,生產製造中心研製花費逾7億元研發的前後兩輛「105公厘輪型戰車」,原預計在年底量產,卻也傳出戰車原型過高無法投產。一位軍方知情人事指出,這筆研發經費是由該中心編列國家預算支出,最後等於全數「打水漂」,但是由全民埋單,相關人員不痛不癢;他認為,生產製造中心有一筆研發基金,研發成功量產的收入會投入其中,用以核發該中心人員獎金,建議未來此類研發經費也該由這筆基金支出,事關相關人員的獎金,他們才會審慎評估是否可以回收,不再亂花納稅人的錢。立委陳以信表示,國防部最近真是很掉漆,該要由國防自主生產的砲彈卻偏要向美國採購,有信心由國防自主生產的狙擊槍卻反而檢測不合格,國防部對我國國防自主能量不應錯誤判斷,國防自主雖是長期政策目標,但國防安全不是兒戲,不容發生類似錯誤。陳以信說,希望國防部應痛定思痛,重新檢討真正適合國防自主生產的項目。軍備局表示,半自動輕型狙擊槍戰測耐久2,000發,產品檢驗為3,000發,無降低驗收標準情事;另外,為獲得30機砲彈技資,第205廠與美商NG公司簽訂MOU,並無採購10年條款。至於護航升官案,軍備局則沒有正面答覆。
聯電全球專利逾14700件 導入TIPS機制深化佈局及管理
因半導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智慧財產,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30日宣布,繼2021年首次導入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IPS)獲A級認證之後,今年加倍努力,以更高標準檢視營業秘密與專利管理制度等相關措施,榮獲TIPS AA級認證肯定。聯電表示,藉TIPS認證機制的導入,公司將持續強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管理,以專利與營業秘密雙軌保護機制與公司經營策略相聯結,深化公司治理構面,提升企業競爭力。聯電法務長張振倫也指出,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聯電致力於保護自有的智慧財產權和與合作夥伴共創的智慧財產成果,藉由強化智財保護制度並與營運策略整合,讓智財管理更有效率,以期增強公司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競爭力,並降低侵權和被侵權的風險。聯電強調,公司以「充分保護公司之智慧財產權」、「結合公司之關鍵技術,強化產業競爭力」、與「極大化公司之智慧財產價值」為執行智財管理三大指導方針。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激烈嚴峻的技術競賽,聯電除了大幅提升關鍵技術能力之外,法務及智財部門亦配合公司發展策略作專利的布局,以建構技術智財權防護。此外,聯電亦透過廣泛有效的內部法規教育訓練,持續強化同仁的法遵意識。過去五年,聯電平均投入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約7.8%;相關全球專利佈局累積至今超過14700件。為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公司近年來大幅增加關鍵技術的專利申請質量,如MRAM、ReRAM、RFSOI、HV/eHV的特殊製程技術等,同時於今年增建關鍵營業秘密系統,即時落實以營業秘密保護關鍵製程技術。
行政院拍板晶片法案修正草案 祭出史上最高優惠
行政院會17日拍板俗稱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各給25%、5%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兩者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50%。蘇揆說,政府以行動支持半導體產業,這可說是史上最高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法案。預計明年元旦上路,台積電及聯發科等大廠可望受惠。經長王美花指出,雖然台灣半導體技術在全球已經居於領先地位,但面臨許多競爭者進入,仍要保持領先並再突破,發展下世代關鍵技術,例如美國晶片法案每案提供30億美元補助建廠或半導體設備,予建廠及設備25%投資抵減租稅優惠、日本半導體復興計畫提供6,000億日圓補助建廠及設備費用50%、韓國K半導體戰略予最高40%研發投抵及10%設備投抵等,因此政府勢必要拿出可行方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說,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半導體,當前除美國提出晶片法案,日、歐也提出租稅優惠以重建半導體產能,為此我國也修正產創條例,是奠定我國未來半導體競爭很重要的基礎,有利鼓勵先進製程留在台灣。他說,台灣的半導體製程已領先全世界,我們要站穩這個利基,持續發揮優勢。據經濟部提出產創條例10條之2修正草案,鎖定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營所稅額,另購置先進製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予5%投資抵減率,且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上限,兩者當年度抵減上限不得逾30%,合計抵減總額不得逾當年應繳營所稅額50%。未來適用要件,主要指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均可申請適用。至於所謂的「一定規模」,則將參考國內重要公司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並在子法訂定。據悉,研發經費50、70、100億版本都會提出討論,研發密度(研發支出占營收淨額比率)則應會從逾5%起跳,6%~7%可能性居大。至於有效稅率,將參考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15%訂定,龔明鑫在審查時保留二項彈性,一是有效稅率須達一定比例以12%為基礎;二是實施時間採「1+1」彈性做法,也就是說,雖要接軌OECD,2023年為12%,2024年起為15%,但保留延後1年彈性,2024年度可審酌國際間施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
行政院今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 最快明年元旦上路
行政院今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之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得適用新的租稅優惠,經濟部表示,後續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盼能在明年元旦上路。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這次修法對我國境內進行技術創新,而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的抵減,這將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跟技術持續深耕台灣,鞏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體產業鏈韌性,以及國際競爭優勢,這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都有實質助益。經濟部表示,近年一連串全球重大事件干擾供應鏈運作下,各國為實現關鍵產業自主化,紛紛就其關鍵產業祭出鉅額補貼及擴大租稅優惠,例如美國晶片法案提供補貼並針對建廠及設備投資給予25%抵減率的租稅優惠、日本提供建廠及設備補助、韓國給予抵減率最高40%的研發投資抵減及抵減率10%的設備投資抵減等。經濟部指出,本部借鑒各國獎勵措施並盤點現行法規,提具「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0%。經濟部表示,適用本租稅優惠的對象不限產業類別,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要件,均可申請適用。其中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考量台灣產業要在國際供應鏈中持續保有關鍵地位,必須不斷投入資源進行開創性、突破性的研發創新。而一定規模,將參考國內重要公司的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於子辦法訂定。另有效稅率部分,為兼顧租稅優惠及繳納合理稅負之政策目的,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之稅率15%訂定。鑑於國際間推動期程不一,給予產業適當緩衝期間,112年度有效稅率之比率訂為12%,113年度起為15%,其中113年度得審酌國際間施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經濟部強調,後續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盼如期在112年1月1日起施行,至118年12月31日止。期望引導企業積極投入前瞻研發與先進製程,強化我國產業鏈韌性及競爭優勢,進而鞏固並提升我國關鍵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讓我國產業成為保護臺灣國防經濟安全的堅實後盾。
安控廠昇銳Q3營收年增四倍 股價週漲9.81%飆14年新高
車載安控廠昇銳(3128)昨(11)日漲0.7元、收34.7元,週漲幅達9.81%,本週股價一度創下逾14年來新高。展望後市,昇銳表示,因公司主攻非消費性領域,受景氣波動影響相對小,估第4季及明年仍能穩定成長,對營運審慎樂觀。昇銳第三季稅後淨利2265萬元,年增約4倍,每股稅後盈餘(EPS)0.55元,是近10年單季新高。前3季稅後淨利574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4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大增。目前倒車系統的營收比重已占36%,相較去年成長34%。昇銳近年來持續投入人工智慧AI與安控產品的整合開發,目標在移動式安防設備產品端朝車聯網方向邁進;固定式安防系統則要切入智慧居家(smart home)應用,未來無論是在ODM、OEM領域商機均可望有所提升。根據昇銳的規劃,預定投資額中約8億元將用於新廠辦的土木水電等工程之用,餘下約5000萬元則用以購置生產設備,屆時整體產能將提升2倍以上。昇銳在新廠於2025年落成之前,將持續爭取OEM、ODM訂單,預期未來AIoT智慧居家產品將可望帶動與AI整合的安控應用,持續提升ODM、OEM的代工市場商機。看準市場特殊、立基穩加上競爭者較少,昇銳的車載產品主攻功能車市場,已打入美國、澳洲與日本,在美、澳以垃圾車客戶為主,日本則是載貨卡車客戶,前3季北美市場占營收比重3成,年增15%。展望第四季與明年,昇銳指出,大環境仍充滿通膨等不確定因素,總體經濟衰退恐會持續到明年,不過因昇銳主攻非消費性領域,影響相對有限。昇銳也持續增加研發經費、開拓各產品市場。而針對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DAA)轉單效應,仍須看市場狀況,目前尚未看到商機明顯爆發,主要仍追求穩定發展。
首顆低軌衛星2026年發射!國科會:已有7校申請創「太空學系」 教育部年底核准
隨著陽明交大及成大團隊成功發射科研火箭,我國太空研究進入新境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今天表示,2026年我國將發射第一顆自主研發的低軌道衛星,而現在有7校、8個系所申請成立太空相關系組,以因應太空產業所需人才。7月10日,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團隊於屏東旭海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科研火箭,創造歷史新頁:接著,成大團隊在11月8日在同樣場地成功發射我國第二枚科研火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國科會預算,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質詢指出,昨天成大團隊成功發射科研火箭,這是不是代表我國有能力發射自主衛星?張廖萬堅說,國家太空中心現在人力是268人,預計明年起連續3年,每年招募約100人,到2025年時,整體規模達到500至600人,這麼多的太空人力需求,從何而來。張廖萬堅進一步指出,台灣和韓國處於競爭關係,但韓國在太空領域的研發經費每年達到190億元,我國明年太空預算僅56.7億元,不到韓國的1/3,經費太少,影響我國太空科技的發展。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也質詢說,目前國內僅有中央、陽明交大及成大有跟太空相關的系所,但國內未來對太空人才卻有很大的需求,政府應該提早規畫因應。吳政忠回應,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低軌道衛星,預計在2026年發射。因應我國太空發展,國家太空中心目前的人力是268人,明年預計增加到367人,然後逐年增加到600人。吳政忠進一步指出,配合我國太空政策,大學也會投入培育相關人才,目前已有7校、8個學系申請成立太空相關系組,教育部預計年底前決定是否核准,明年8月第一批新增的太空學系學生將入學。對於我國太空預算不到韓國的1/3,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台灣和韓國的物價不一樣,二者不能相提並論。我國太空預算去年是21億元、今年是30億元,明年將增長為56.7億元,已增加很多。
指揮中心淪為陳時中第二競選總部? 一張圖看7.9億到底花去哪
台灣邊境即將在13日解封,不少人開始討論指揮中心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據衛福部官網顯示,指揮中心自2020年1月成立至今有關人員加班與水電費,已花費5.1億元,每天午後直播記者會、拍攝防疫大作戰等防疫宣導,燒掉7.9億元,在野黨也質疑是否有獨厚特定媒體的嫌疑,對此今(3)日指揮官王必勝也列出使用明細,並表示這筆錢使用最多的是在1922。面對存廢問題,指揮中心也重申目前工作重點。(圖/指揮中心提供)針對防疫宣導花掉7.9億,但「中藥清冠一號」研發經費卻僅用2億元。在野黨要求審計部積極調查防疫宣傳預算有無獨厚特定綠色媒體,衛福部須對指揮中心的存在價值與必要性提出專案報告,勿讓指揮中心淪為「陳時中的第二競選總部」。指揮中心列出7.9億到底花在哪。(圖/指揮中心提供)王必勝則在防疫記者會上公開花費細項,透露花費最多的是在1922與諮詢服務中心上,共花了6.55億元,包含客服人員的薪資、系統維修與線路租用等,另外在媒體廣告上,則有3000萬在製作廣告上,另外195萬在媒體宣導上,並舉出多家媒體投放,交待7.9億的分類與使用地方。
要求審計部促查「防疫宣傳預算」 立委:勿讓指揮中心淪陳時中第二競總
國境在下周四(13日)即將解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未跟著解編。根據衛福部官網,指揮中心自2020年1月成立至今有關人員加班與水電費,已花費5.1億元,每天午後直播記者會、拍攝防疫大作戰等防疫宣導,燒掉7.9億元,相較之下,攸關國人確診之後的救命藥物「中藥清冠一號」研發經費僅用2億元。在野黨要求審計部積極調查防疫宣傳預算有無獨厚特定綠色媒體,衛福部須對指揮中心的存在價值與必要性提出專案報告,勿讓指揮中心淪為「陳時中的第二競選總部」。行政院自疫情爆炸以來總共編列8400億元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其中衛福部用於「防治疫情預算」為1901億元,現已執行1712億元,疫苗採購,編列443億元,其次是購置採檢的耗材設備及防疫獎勵金,各為230億元;但用於研發中藥清冠一號的「辦理抗病毒中藥新藥研發計畫」僅2.3億元。是否獨厚特定綠媒?審計部該查清楚然而,2年多以來指揮中心的人員加班、設備維護就燒掉5.1億元,平均1年耗逾2億元。衛福部長薛瑞元上周五說,指揮中心將開設至明年6月底,換句話說,納稅人又要再花費近2億養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1億元「不是只有指揮中心這棟樓」的水電、通訊費、加班人力,還有機場、港口、疾管署6個區管中心等人員的加班費、聘僱臨時人員薪資,及防疫旅宿數位課程教材製作及訪視輔導等。值得關注的是,另有一筆用於媒體通路集中採購案的「多元管道宣導專線」7.9億,用於防疫宣導,包含午後2時直播的防疫記者會、拍攝防疫大作戰廣告、防疫政策溝通暨媒體通路集中採購案契約責任數,也包含辦理1922民眾通報及諮詢服務中心。前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質疑,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政府可以徵用傳播媒體頻道做防疫宣導,就不必花錢買廣告,難道這筆經費是用在周玉蔻等綠色友好媒體的額外置入、養網軍與粉絲專頁運作嗎?「把這筆錢砸到民間,拿人嘴軟,就會免費幫指揮中心出征,剷除異己。」蘇益仁:指揮中心存廢與EUA是兩回事莊人祥強調,該預算沒有拿來「養人」,無論是網軍或周玉蔻的《放言》,而是用於宣導防疫資訊。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依《預算法》規定,政策行銷費用必須在限期內上網公告,國民黨團將追查是否有上網公告,也將檢視是符合防疫政策需要,有無獨厚特定的綠色媒體。對於指揮中心存在的理由,防疫指揮官王必勝日前指出,疫苗、藥品和快篩等緊急使用授權(EUA)都是指揮中心存在才有法規依據,若指揮中心取消,這些醫療物資都得銷毀。但是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指揮中心存廢與藥物、疫苗EUA是兩回事,因為EUA早就可在食藥署、疾管署的架構下運作,「就像美國沒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依舊有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EUA,疾病管制局(CDC)制定相關防疫措施。」立委:勿讓指揮中心淪陳時中第二競總邱淑媞表示,陳時中在4月3日宣布與病毒共存時,指揮中心就該解散,「既然中央宣布防疫是民眾自己的事,還需要指揮中心何用?拿了這麼多預算卻無作為,明顯瀆職!」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衛福部花了上千億預算,但流向不明,防疫政策溝通暨媒體通路集中採購契約高達7.9億元,也應公布有哪些媒體,立法院將強力監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指,防疫已開始進入不同階段,民眾大多數也已施打疫苗,非常習慣自主防疫,因此指揮中心的存廢的確應該認真檢討,「我們不希望指揮中心變成陳時中的第二個競選總部」。張其祿強烈建議,衛福部應揭露清楚,到底都標給了哪些媒體,未來這些宣傳費用的相關預算,都應該要有明確彙整,並對國人交代,絕對不能黑箱作業,必須詳實監督。
大陸「人才、研發經費、時間」佔優勢 未來5年拼成為全球科創中心
據新浪科技近日專訪中國經濟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大陸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表示,「未來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科創中心」,看好大陸包括人才隊伍構成、研發費用以及研發時間優勢。但他也指出,大陸的創新活力不足等問題,如何引導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像是當初研發「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一樣值得思考。就大陸官方政策來看,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科技體制改革3年攻堅方案(2021-2023年)》,要展開科技體制改革攻堅,目的是從體制機制上增強科技創新與應急應變能力,突出目標與問題導向,加快建立保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制度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魏建國表示,這是有十分重大影響的一個3年行動計畫,更是科技人員早就盼望的計畫,認為該行動將吹響整個企業跟科技的結合,提醒企業該好好抓住這次機遇。據中國科學院統計,大陸科研人才隊伍裡有66%以上都低於44.6歲,研發費用是全球最多,已達到4兆元人民幣以上,研發人員投入的整體研究時間也是全球第一。魏建國更分享3個趨勢,第一是全球的資金已東移集聚香港,這樣的資本被叫做創投融合,包含大數據、雲端計算、5G、半導體等新材料、新技術、生命科學、生命醫學、養老健康等,都會釋出更多專案。而項目會招引更多資金,資金帶來人才、人才帶來創新的循環。第二在談及創投時,魏建國表示,大陸創投也就是風險投資基金要做到自由進出,金融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改革。最後則是調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大陸要成為全球的科創中心,「我們應該舉雙手擁抱這個科技中心的到來」,但科技創新的生態要改善、創新的活力還不足。
華碩砸億元布局產研能量 攜手台大成立「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
華碩電腦(4128)布局產學研發能量與前瞻技術,規劃投入逾億元研發經費,宣布與台灣大學聯手成立「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該中心未來聚焦在先進電磁、下世代電腦、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領域。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與台大校長管中閔共同主持「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後表示,「華碩積極拓展人工智慧(AI)、AIoT等創新業務。憑藉華碩對於科技創新的成功經驗,結合台大深厚學術研發基礎,將樹立台灣產學合作新典範,將台灣研發實力推向國際舞台的新里程。」施崇棠認為,華碩在主機板、電腦領域穩居全球領導品牌,面對加速數位化轉型的產業趨勢,華碩必需積極拓展人工智慧、AIoT等新業務,藉由串聯產學資源,共創研發新局,以結合硬體實力與大數據分析核心優勢,偕同策略夥伴落地技術應用。此次與台大的產學合作,華碩整合跨部門研發資源、集結台大7個系所與台大醫院的研究和實務量能,在研發高階技術以外,華碩更設定肩負傳承企業經驗,回饋學界並培育新世代研發人才的使命任務,要讓「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穩步邁向亞洲第一與世界頂尖的位置。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透露,此次是透過公司內部創新發展室與台大電資學院的共同努力,一起設立這座研發中心,目標要將學術資源與商業應用做更緊密結合,驅動產業發展。這項計畫,華碩除了投入資金支持中心發展,也申請導入「科技部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補助,預計總研發經費逾億元。優先布局在三大先進領域,涵蓋終端與邊緣裝置技術,網路及多媒體,資料科學及智慧醫療,並研擬多項短中長期研發專案。
聯亞求逆轉4/海歸派王長怡創聯亞 苦蹲多年終獲台塑三小姐賞識
儘管聯亞的EUA申請未過,但有審議委員點出,聯亞疫苗UB-612的胜肽設計是亮點。事實上2003年SARS威脅全球時,聯亞就已經宣布完成SARS的胜肽疫苗設計,後因SARS獲控制及數年後消失,因此未完成人體試驗。沒想到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的COVID-19新冠病毒捲土重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在全球釀災,聯亞迅速投入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上,對UB-612的胜肽設計充滿信心。因此當聯亞EUA沒過,聯亞藥(6562)母公司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親上火線說明。聯亞生技所研發的新冠疫苗UB-612。(圖/魏鑫陽攝)70歲的王長怡是聯亞生技創辦人,從治療愛滋病、阿茲海默症的單株抗體藥物到疫苗,長期專注在創新生物製劑的研發。她曾說,「我畢生以建立由華人主導的國際級全方位生物製藥公司為職志」。攤開王長怡的學經歷,十分嚇人。王長怡畢業於台大化學系,之後赴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攻讀免疫學和生物化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在美期間,她先後獲得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超過2000萬美元研究計畫獎助,並在多個醫學專業期刊上發表逾120篇的論文,擁有超過100項的專利或審查中的專利。1998年,王長怡應台灣政府邀請,以美國聯合生物醫學(United Biomedical Inc.;UBI)創辦人身分,代表UBI與台灣政府合資成立聯亞生技,2014年7月將生產填充針劑的聯亞藥分割成子公司。一位資深生技業者表示,在2000年期間,政府推動兩兆雙星計畫,生技業是雙星之一,也吸引許多海外學者(海歸派)返台創業,王長怡因為與美國國衛院關係深厚,因此備受矚目。2021年2月時,賴清德視察聯亞生技。(圖/總統府提供)不過生技業創業初期因需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必須忍受長期虧損的煎熬,還好在2012年時王長怡遇到了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一位台塑生醫老臣透露:「經由與長庚醫院核子醫學團隊合作規劃阿茲海默症治療性疫苗二期臨床試驗之機會,三小姐認識了聯亞經營團隊。」而在王瑞瑜的支持下,聯亞不僅在蛋白質新藥研發上有不錯進展,也步上資本市場,規模也持續擴大。儘管聯亞新冠疫苗UB-612遭遇逆風,EUA未能通過,另一方面聯亞藥大股東台塑生醫也不斷出脫持股,對此消息人士強調,主要是逢高獲利了結,對於聯亞的投資仍不會改變。
高端上周五收盤價389元 總市值逾825億元
本土疫情持續緊繃,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近來企業界、宗教界紛紛出聲表態願意捐助疫苗進口,國內高端疫苗(6547)在5月17日衝上417元、歷史新高價後,近期持續高檔震盪格局,上周五(28日)跌破5日線,收盤價為389元。若以實收資本額21.23億元計算的話,高端疫苗上周末市值高達825.93億元。從高端股價走勢,可明顯看到從30元一路飆漲。(圖/翻攝自鉅亨網網站)高端疫苗前身為基亞(3176)旗下基亞疫苗,2017年時從基亞生技分割後、並更名為高端疫苗,公司發展以亞太區傳染病為主,產品有腸病毒、流感疫苗、登革熱疫苗、新冠疫苗等等。高端股價雖然因疫情升溫而飆漲,但因為生技製藥公司於前期研發階段,必須投入大量研發經費跟人力,幾乎不會有營收收入,需要到產品上市或有技術授權才會有收入進帳。也因此,高端過去5年共虧損超過1個資本額,其中去年度高端仍虧6.74億元,今年第一季還虧1.57億元、EPS(每股純益)-0.74元,迄今仍未由虧轉盈。高端近年EPS:2020年-3.61元,2019年-3.97元,2018年-3.17元,2017年-.2.64元,近4年累計EPS為-13.39元。而高端股價從2020年元月時約30元附近,一路飆漲至上周五時的389元。
樣樣規格皆頂級 米粉敲碗「小米11」開放預購了!
小米2021年新機連發,繼10T Pro、10T Lite兩款5G手機後,今日(3/18)再推年度旗艦款:「小米11」。跟一月底上市的10T Pro相比,小米11採用Qualcomm驍龍888最高階處理器,並以「電影級相機」為標榜,機背搭載1億畫素OIS廣角鏡頭、1300萬畫素超廣角鏡頭、500萬畫素長焦微距鏡頭,連6.81吋螢幕也達WQHD+(3200x1440)解析等級,樣樣規格都是最高,售價卻僅21,999元。小米台灣業務總監蔣坤揮表示,從2019年第四季到2020年第三季,小米已投入13億美元研發經費,在全球123個實驗室進行手機開發工作,就如同「相機實驗室」裡的自動化無人測試設備,讓該公司全球工程師都可在遠端調校,原本需要三至四天完成的相機功能測試,透過自動化系統在一天內即可完成。另有「穩定性測試實驗室」,係模擬用戶實際使用情形,讓1,848台手機同時作動進行測試。而「顯示光學實驗室」,則是模擬各種環境光源,包括晴天、雨天、中午、傍晚、黑夜、室內等不同光源下來測試。蔣坤揮指出,小米11在全球上市後,僅僅21天,銷量即突破一百萬台;因此,台灣的「米粉」們也頗期待這款新機在台上市。既然標榜為「電影級相機」,小米11有多種進階錄影功能,能讓使用者玩出電影的拍片效果,包括滑動變焦、時間靜止、平行夢境、定格模式、長曝光延時、慢快門等六種特效。另有8款電影專用濾境,如奇幻、拉丁、塵夢、青澄、Bleach Bypass高反差、夏日、神秘、旺角等,能讓使用者進行各式各樣的拍片創作。
搶當5G話事人2/僅2020就出貨5千萬套 聯發科股價1年翻3倍
回顧過去4個月,聯發科已發動3次併購,聯發科這一連串的動作,引來外資青睞。外資圈中,包括里昂證券、高盛、麥格理、滙豐、摩根士丹利、瑞銀、大和、美銀、廣發及Aletheia資本等十家投資公司,一致將聯發科設定為「千金股」(股價上千元的個股),其中里昂證券更喊出聯發科股價上看1,350元。事實上,聯發科的股價,從去年3月股災低點273元一路拔高,今年2月17日衝破千元大關,站上1,010元歷史新高,與2月26日收盤價896元對照,近一年股價已翻漲兩倍。去年3月聯發科股價不到300元,其後一路攀高,衝上近千元大關。(圖/翻攝自奇摩股市)聯發科股價一路走揚,不是沒有原因。前年底,聯發科領先競爭對手高通,發表了第一款5G單晶片「天璣1000」,在全球5G元年先馳得點。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報告指出,聯發科自去年第3季起,連續兩季以市占領先,最高三一%拿下全球手機晶片市占龍頭。該報告分析,聯發科晶片的優勢是價格合理、由台積電代工製造,因此成為LG、小米、華為、OPPO、vivo、中興(ZTE)、realme等各大手機品牌與代工的第一選擇;「天璣1000」去年全年出貨5千萬套,占全球5G手機市場4分之1,今年出貨更可望增至1億5千萬套。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天璣1000產品發表會中,比出5的手勢象徵5G;天璣系列也是蔡明介找來蔡力行擔任執行長,雙蔡合作下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圖/陳家欣繪、聯發科提供)光靠5G手機晶片,聯發科即可吃香喝辣,為何接二連三發動併購?一家系統業者告訴本刊記者:「從(聯發科)的收購項目來看,包括工業物聯網、寬頻通訊、雲端應用及電源管理IC,可見除了行動運算外,聯發科有了新方向,正換檔加速中。」包括realme、小米及華為等手機品牌都採用聯發科天璣1000晶片,讓聯發科在5G市場拿下話語權。圖為去年底realme 5G手機X7上市記者會。本刊調查,過去10年,聯發科投入的研發經費超過4,200億元,可蓋7座台北101,今年更預計投入700億元,為的就是掌握最新技術。5G上路後,帶動5G自駕巴士的發展,成為智慧交通服務的重要通訊橋梁。圖為北市5G自駕巴士。(圖/馬景平攝)
搶當5G話事人4/聯發科研發經費10年4200億 可蓋7棟台北101
「從2G到5G,為了趕上技術,聯發科一是不斷投入巨資研發,一是收購。其中5G晶片的研發,從6年前成敗未知的情況下就大舉投資,累積投入逾1,000億元,如今終於取得5G話語權,還將產品線從安卓系統延伸到Chrome系統。」本刊調查,過去10年,聯發科投入的研發經費超過4,200億元,可蓋7座台北101,今年更預計投入700億元,為的就是掌握最新技術。以2019年前10大IC設計公司的研發投入來看,營收排名第4輝達(NVIDIA)與排名第的聯發科,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最高,達26%;與台灣高科技公司研發占營收2%至9%相較,聯發科起碼領先3倍。5G上路後,帶動5G自駕巴士的發展,成為智慧交通服務的重要通訊橋梁。圖為北市5G自駕巴士。(圖/馬景平攝)儘管聯發科砸錢研發出手夠狠,面對敵手仍戰戰兢兢。「主要對手(英特爾、高通及博通)年營收約為我們的3倍,研發資源是我們的2.7倍,我們差競爭對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一位聯發科高層主管指出:「把聯發科說成『打敗巨人』,是言過其實,我們並沒有打敗他們,我們還在追趕,他們仍是很強的對手。」去年第4季小米下單聯發科5G晶片,相較前一年第4季,大幅成長3倍。圖為小米之家台北信義威秀店。(圖/報系資料庫)在大當家蔡明介眼裡,聯發科「成長空間還很大」。從半導體上中下游分析,台灣在中游晶圓代工與下游封裝測試,市占已達全球7成以上,上游IC設計的國際總產值900多億美元,幾乎是晶圓代工的2倍、封裝測試的4倍,而台灣的IC設計市占僅全球的22%,因此蔡明介認為:「(聯發科)應該要加碼投資!」高通在手機晶片市場一直居於領先位置,是聯發科追趕的首要目標。圖為美國高通總部及其5G晶片產品。(圖/報系資料庫)一位聯發科的研發主管坦言,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是一條不歸路,不投入就沒機會,投了才有機會,技術要領先才能活下來。
聯發科年營收衝破100億美元撤17億元獎金 集團員工每人10萬元入袋
聯發科集團營收突破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50億元),聯發街宣布旗下工職員工每人可以獲頒10萬元激勵獎金,以全球1.7萬名員工計算,總獎金高達17億元。聯發科客製紀念瓶可樂、紀念帆布袋及特製午茶組合給員工,包括瓦片形狀的煎餅,象徵同仁一磚一瓦、齊心協力。(圖/聯發科)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集團總營收在去年12月7日正式突破100億美元,為感謝全體員工的創新、努力及付出,期許未來一起持續攜手面對挑戰,宣布聯發科技及立錡、絡達、創發、聚星、芯發等5家集團公司的正職員工,每人將獲得10萬元的激勵獎金。聯發街表示,在公司持續布局AI、5G、AIoT、無線通訊等關鍵技術領域,去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700億元,目前持續招募研發創新人才,碩士畢業生保障年薪100萬元起跳、博士150萬元以上。根據2020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櫃公司員工年薪平均中位數統計中,聯發科技以233萬元名列前茅,聯發科強調,公司的對員工的重視,具體實踐勞資利潤共享的永續精神,每年固定提撥公司盈餘20%作為員工分紅。
取得新冠肺炎疫苗 賴清德強調傾全力助國內4公司研發 也會向國外採購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表示,臺灣醫療水準相當好,有條件發展精準醫療及科技防疫。針對新冠肺炎疫苗,政府目前也傾全力幫助國內的4家疫苗公司,將採取國際採購跟國內研發並行方式,守護國人的健康。賴清德今天出席2020北醫大六十周年慶「國際醫療高峰論壇」時表示,今年的高峰論壇特別有意義,除了剛好適逢北醫大60周年,同時也面臨國際上百年難得一見的疫情。論壇討論的內容非常廣,將聚焦在精準醫療、細胞治療、器官移植以及如何對抗Covid-19。他說,臺灣的醫療水準相當好,非常有條件發展精準醫療及科技防疫。我們有完整的健保制度,有龐大的健保資料庫,也有數個國際級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此外,不管是對基因、腸內菌、病毒或癌症的各種檢驗,我們的檢驗科技也非常尖端。加上臺灣的ICT產業也非常強,在工業4.0的時代,不管是人工智慧、互聯網,或者是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AR、VR的臨床應用,他相信,未來我們一定可以達到精準醫學的目標。在新冠肺炎疫苗部分,賴清德表示,政府採取國際採購跟國內研發並行的方式。我們的採購一體適用於國際跟國內疫苗廠的採購,也傾全力幫助國內的4家疫苗公司。除了提供研發經費、協助蒐集案例,每周並與疫苗公司進行滾動式審查,提供行政程序上面的方便。另外,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傾全力協助疫苗廠,進行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等。他強調,只要臺灣的疫苗廠在研發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協助的,政府一定會大力幫忙,希望透過國際採購跟國內研發雙軌的方式,守護國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