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支出
」 台積電 聯發科 研發 產業創新條例 台版晶片法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臺灣排第8名贏過美日韓 「這領域」退步最多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8日公布「2024年 IMD 世界競爭力年報」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臺灣在67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8名,去年則排第6名;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在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經濟體中,我們是連續4年排名蟬聯世界第1。全球排名前10名依序是新加坡、瑞士、丹麥、愛爾蘭、香港、瑞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台灣、荷蘭、挪威;美國排名第12、中國排名第14、韓國排名第20、日本則在第38名。四大指標中,我國「企業效能」從去年第4名掉到第6名,成績較弱的是在勞動市場方面;包括生產力及效率、勞動市場與經營管理等排名較去年下降1至2名,不過在「社會大眾信任企業經理人」、「經理人具企業家精神」排名高居世界第1,「企業反應快、彈性大」、「顧客滿意度受到企業重視」排名第2,「董事會有效監管公司運作」則高居第3。「政府效能」從第6名掉到第8名,成績較弱的是經商法規,財政情勢也退步1名到第7名,主要是因為各級政府債務占GDP比率上升。但「基礎建設」從去年12名進步到第10名,像是「每千人研發人力」、「研發總支出占GDP比率」、「企業研發支出占GDP比率」、「中高階技術占製造業附加價值比率」等多項指標均名列世界前3。滑落最多的是「經濟表現」下降6名至世界第26名,主因是2023年全球高通膨與高利率環境導致終端需求疲軟,國內製造業持續調整庫存衝擊出口,加以廠商投資動能趨於保守所致。國發會表示,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可視為國家經社體系之總體檢,政府虛心看待評比結果,持續精進相關施政作為;今年全球經貿穩步復甦,國內製造業去庫存已接近尾聲,出口回升,將帶動經濟穩步成長。
台股漲逾百點上看20700 台積電一開盤797元上漲11元
受到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漲,台股7日以20634.62點開出,上漲111.31點,台積電(2330)以797元開出,上漲11元至797元,目前來到795元;聯發科、聯電、廣達、京鼎、創見、立積等也都上揚,光罩(2338)來到75.7元、十銓(4967)來到114元,兩檔漲停板。美股周一四大主要指數全面收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76.59點或0.46%,收38852.27點;標準普爾指數上漲52.95點或1.03%,收5180.7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92.92點或1.19%,收16349.2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04.26點或2.21%,收4820.45點。亞股也表現不錯,日經225指數開盤上漲1%,至38,636.23點;東證指數開盤上漲0.8%,至2749.74點。韓國KOSPI指數開盤上漲1.6%,至2718.17點。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週(113/4/29~113/5/3)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買進金額為5,704.49億元,總賣出金額為5,352.56億元,買超為351.93億元,另統計自113年年初至5月3日止,外資總買進金額為10兆1,760.76億元,總賣出金額為10兆1,897.62億元,累計賣超為136.86億元。上週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351.93億元,買超臺企銀5.90萬張最多,其次為開發金、國票金;另賣超群創5.80萬張最多,其次為矽統、京元電子。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整理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4月1日前公布的財報,發現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營業利益年減26.4%,但業者為了維持領先優勢,仍積極開發技術,讓研發支出逆勢成長,其中以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穩居冠軍,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為亞軍,瑞昱投入201億元居第三。研發費用前3大公司為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居冠,年增11.1%,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第二名是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第三名瑞昱投入201億元。
台積電研發砸1787億元不手軟 但2023年營收最多的是「這家」
經濟部統計處整理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4月1日前公布的財報,發現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營業利益年減26.4%,但業者為了維持領先優勢,仍積極開發技術,讓研發支出逆勢成長,其中以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穩居冠軍,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為亞軍,瑞昱投入201億元居第三。 每年均有公布財報之「製造業」上市櫃公司共有1101家,不過去年因為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動能疲弱,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所以整體營收淨額18.87兆元、年減10.7%,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電子零組件業分別年減9.8%、10.4%。而營業利益1兆4851億元,年減26.4%。經濟部表示,2023年營收淨額前3大公司依序為第一名的鴻海3兆4486億元、第二名台積電2兆1533億元,以及第三名的和碩為1兆1820億元。營業利益前3大公司則為台積電9074億元、聯電487億元及聯發科423億元。不過即使營收及獲利減少,研發支出仍逆勢成長,2023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研發費用6927億元,為歷年新高,年增2.9%,其中以電子零組件業研發費用4507億元居首。研發費用前3大公司為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居冠,年增11.1%,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第二名是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第三名瑞昱投入201億元。 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前3大依序為台積電6350億元,占整體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5成3,其次為聯電793億元,以及力積電的479億元。摩根大通最新報告表示,台積電在技術創新和先進封裝領域的地位,未來在AI時代將起到關鍵作用,透過一系列技術突破,台積電有望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富豪新列傳/台積電也不能沒有他 「石化界愛迪生」96歲林書鴻正在研究「如何將CO2純化」
自從《富比士》(Forbes)富豪榜出現以來,台灣有間集團的三個創辦人或其子女就一直在榜上,這間鮮少曝光的神祕公司,就是僅次於台塑集團的第2大石化公司長春集團,若沒有長春的特用化學品,台積電、蘋果手機、甚至特斯拉,都可能面臨停工。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67億美元(約2100億元),名列2024年新春的《富比士》第四大台灣富豪。「公司成立以來就沒有虧過錢,因為不缺錢、所以也不用上市,專心做好自己就好。」96歲的林書鴻說起話來總是中氣十足、條理分明,捲翹的眉毛看起來非常精神。長春集團三家核心公司,包括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和大連化工,這三家公司在2022年營收大約4366億元,這還不包括其他數十家關係企業,因為沒有上市,所以外界很難看清全貌,然而富豪榜仍能將其排上榜單,可見威力。長春人造樹脂廠在1949年,由廖銘昆、林書鴻與鄭信義合夥投資設立,開發生產電木粉,1956年時成功開發並生產出耐水性極佳的尿素膠,讓台灣合板工業有史以來首次打進國際市場,接下來研發許多高品質的特用化學品,先後完成雙氧水、聚乙烯醇、冰醋酸、環氧大豆油、聚合醋酸乙烯乳化漿、醋酸、酯等下游產品。鮮少在媒體前公開發言的鄭信義,就曾特別向記者說到,為長春賺下第一桶金的尿素防水膠,就是林書鴻在簡陋的工廠廚房不斷攪拌、憑手部感覺做混合比例的拉力測試,經歷千次失敗才做出來的產品。台積電製程所需的電子化學品,長春是主要供應商。(圖/報系資料照、翻攝台積電官網)而今,台積電5奈米製程所需的電子化學品—高純度雙氧水、TMAH(四甲基氫氧化銨)顯影劑、稀釋劑、醋酸正丁酯、銅電鍍液、鈷電鍍液等,長春都是主要供應商。以雙氧水為例,他是台灣最大雙氧水製造商,也因為是世界第一最純的,才能作為半導體廠清洗晶圓的重要化學品,是台積電到美國、日本設廠時一定要帶著走的重要供應商。1968年設立台豐印刷電路工業公司生產印刷電路板,為長春集團及日本三菱集團合資成立之關係企業,正式跨入電子業。因為「斷料危機」,林書鴻提到,早年在做印刷電路板的積層板,有一次日本廠商幾乎停止供應銅箔,導致長春無法繼續生產,因此被迫著手開發銅箔,1987年起開始土法煉鋼,邊找資料邊試,各種不計成本地實驗,才能做出這樣地無可取代。特斯拉的電池使用長春的銅箔,連外貿協會都以此推銷台灣製造的強大。(圖/報系資料照、中新社)以銅箔來說,一般印刷電路板用的銅箔薄度大約在12至18微米間,手機與電動車的要低於8微米,這個已經很難做了,但長春生產的電解銅箔薄度只有5微米,可以提高電池效能,所以目前特斯拉美國廠高達60%電動車的電池,是使用長春的銅箔,長春在全球電動車鋰電池銅箔市占率約25%,包括苗栗廠和江蘇常熟廠,接下來還預計在北美投資設立鋰電池銅箔廠,業界估計,應用於5G伺服器與通訊基地台的RTF反轉銅箔,全球市占率應該也有六成以上。林書鴻說,長春賺的錢都在投入研發和設備,若過去沒有持續研發,就沒有現在的高值化,台灣就是沒產油、沒天然資源,所以才要作石化工業,因為我們有人、有智慧,如果一桶油賣80美元,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可以賣到400美元,這也能增加很多就業機會。長春每年花在研發支出超過4%,比起很多科技業者還高,所以長春集團擁有上千項專利,大部分都是能走出實驗室、達到商品化獲利的優質專利,所以外界才會稱林書鴻是「石化業的愛迪生」。最近他在大力研發的是碳補捉,其實他早在2011年就向記者提過,長春已開發出將二氧化碳「廢氣」轉為醋酸產品,笑說「這個算盤打起來不划算,但為了環境好嘛!」當時投資百億,只是為了理想,在2023年,長春集團已能穩定年消化12萬噸CO2、量產出60萬噸醋酸,目前還在持續研發且精進中。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於碳排放越來嚴格,他想著要如何將CO2純化,達半導體能使用的標準,再創新商機。
自駕車市場激情消退 相關類股股價泡沫破滅
自駕車技術許下交通安全和免除堵塞願景,投資人押注技術起飛讓自駕車新創公司在2021年股價飛漲、市值飆高,然而時至今日安全的自駕車依然遙遠,市場激情消退,相關類股股價隨之崩跌。投資人押注自駕車技術將快速進步,並獲得大型汽車廠採用,新創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獲得數十億美元投資資金,估值也升至令人咋舌的高水準。然而自駕車願景實現仍有一段距離,相關類股股價已從高點大幅下挫。自駕卡車新創公司TuSimple,以及自駕車感應器製造商Luminar、Innoviz、Ouster和AEye在2020年末至2021年末之間,股價攀升至頂峰,合計市值一度高達580億美元。隨著投資人對不能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自駕車和光學雷達新創公司失去興趣,上述企業目前市值合計僅有35億美元,跌幅逼近95%。TuSimple等自駕車新創公司砸下30億美元現金開拓事業,但與口袋深的大型企業相比,仍然相形見絀。大企業不一定會對外公布自駕車投資支出,但呈交主管機關的文件仍可透露些許端倪。據悉,Alphabet旗下自駕車事業Waymo已募集數十億美元資金,特斯拉每季研發支出多達數億美元,但不知其中有多少是投入自駕技術。福特與通用揭露的資訊則較詳盡。福特自駕車事業Argo所屬的智慧行動部門,在2017年至2022年累計營運損失達53億美元,該公司不堪虧損在2022年關閉Argo業務。通用旗下自駕車事業Cruise在2018年至2023年累計營運損失達76億美元。Cruise近幾季雖有2,500萬美元營收,但業務成長依然有限。今年10月Cruise開發的自駕計程車再傳事故,遭到加州政府取消上路許可,Cruise執行長佛特(Kyle Vogt)11月辭職,通用已安排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覆核。讓汽車自行安全地駕駛並非易事,但產業依然沒有放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第三季業績的法說會坦言,他對自駕車技術的看法太過樂觀,但仍相信特斯拉能夠抵達該里程碑。
台版晶片法修法過關 陳建仁:最快8月上旬實施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週五(28日)啟用,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啟用典禮致詞時表示,有「台版晶片法」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10之2已經審議通過,細則子法也有共識。可望在8月上旬前公告實施,透過投資抵減機制讓業者有更大投資誘因,在全世界競爭中保持領先。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修正案俗稱「台版晶片法」。為鞏固台灣關鍵技術產業鏈地位,台版晶片法祭出史上最大投資抵減租稅獎勵,財經兩部會已於5月1日預告,訂定企業申請門檻為研發費用達新台幣60億元、研發密度達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100億元,且2023年起有效稅率為12%。據悉,子法修法作業進入最後階段,財政部與經濟部正在確認細部文字工作,最快下週回函經濟部,若一切順利,有望8月上旬前實施。不過,雖然台版晶片法針對半導體、電動車、5G等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的25%,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5%,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但有關研發費用門檻從原本的100億元降低至60億元的規定,仍有許多公司無法達標,紛紛表示「看得到、吃不到」。對此,由於母法中已訂定有效稅率門檻,因此可促使未達到此稅率基礎的業者努力達成,穩定國家稅收;此外,如未符合前述適用條件的公司,亦可申請產創條例第10條研發投資抵減及第10條之1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優惠。其中,研發投資於支出額15%內抵減當年度營所稅,或選擇於支出10%限度內,分三年抵減營所稅。
台積電成兵家必爭之地 張忠謀:「拿年營收8%做研發」技術自主走了30年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今(28日)舉行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創辦人張忠謀應邀出席。看到研發中心的成立,張忠謀在致詞表示,技術自主是他從成立台積電以來一直要求的,當初飛利浦希望台積電能用他的技術,儘管台積電付了費用,但依然沒有忘了要技術自主,直到7奈米,台積電才算是技術領先,這一路下來走了30年。張忠謀也說,台積電對於研發支出,是每年要用營收的8%,儘管隨著營收擴大,這樣的比重依然沒有調整,累積到今天,每年所投入研發的費用已經來到55億美元,遠高於麻省理工學院一年費用2億美元。張忠謀也期許研發同仁,現在有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更不能因此荒廢研發。張忠謀也以英國海軍為例,19世紀是全球最強的海軍,到了20世紀,終於有了海軍總部大樓,但是也因此不再強盛,希望研發同仁要引以為鑑。張忠謀最後強調,公司要強盛,研發跟營運要一起合作,很高興看到包括研發主管跟營運主管兩個人在台下坐在一起,就好像雙胞胎一樣。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正式啟用,除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親自出席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行政院長陳建仁、經濟部長王美花等也均出席盛會。
行政院拍板晶片法案修正草案 祭出史上最高優惠
行政院會17日拍板俗稱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各給25%、5%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兩者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50%。蘇揆說,政府以行動支持半導體產業,這可說是史上最高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法案。預計明年元旦上路,台積電及聯發科等大廠可望受惠。經長王美花指出,雖然台灣半導體技術在全球已經居於領先地位,但面臨許多競爭者進入,仍要保持領先並再突破,發展下世代關鍵技術,例如美國晶片法案每案提供30億美元補助建廠或半導體設備,予建廠及設備25%投資抵減租稅優惠、日本半導體復興計畫提供6,000億日圓補助建廠及設備費用50%、韓國K半導體戰略予最高40%研發投抵及10%設備投抵等,因此政府勢必要拿出可行方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說,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半導體,當前除美國提出晶片法案,日、歐也提出租稅優惠以重建半導體產能,為此我國也修正產創條例,是奠定我國未來半導體競爭很重要的基礎,有利鼓勵先進製程留在台灣。他說,台灣的半導體製程已領先全世界,我們要站穩這個利基,持續發揮優勢。據經濟部提出產創條例10條之2修正草案,鎖定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營所稅額,另購置先進製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予5%投資抵減率,且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上限,兩者當年度抵減上限不得逾30%,合計抵減總額不得逾當年應繳營所稅額50%。未來適用要件,主要指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均可申請適用。至於所謂的「一定規模」,則將參考國內重要公司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並在子法訂定。據悉,研發經費50、70、100億版本都會提出討論,研發密度(研發支出占營收淨額比率)則應會從逾5%起跳,6%~7%可能性居大。至於有效稅率,將參考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15%訂定,龔明鑫在審查時保留二項彈性,一是有效稅率須達一定比例以12%為基礎;二是實施時間採「1+1」彈性做法,也就是說,雖要接軌OECD,2023年為12%,2024年起為15%,但保留延後1年彈性,2024年度可審酌國際間施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
行政院今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 最快明年元旦上路
行政院今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之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得適用新的租稅優惠,經濟部表示,後續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盼能在明年元旦上路。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這次修法對我國境內進行技術創新,而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的抵減,這將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跟技術持續深耕台灣,鞏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體產業鏈韌性,以及國際競爭優勢,這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都有實質助益。經濟部表示,近年一連串全球重大事件干擾供應鏈運作下,各國為實現關鍵產業自主化,紛紛就其關鍵產業祭出鉅額補貼及擴大租稅優惠,例如美國晶片法案提供補貼並針對建廠及設備投資給予25%抵減率的租稅優惠、日本提供建廠及設備補助、韓國給予抵減率最高40%的研發投資抵減及抵減率10%的設備投資抵減等。經濟部指出,本部借鑒各國獎勵措施並盤點現行法規,提具「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0%。經濟部表示,適用本租稅優惠的對象不限產業類別,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要件,均可申請適用。其中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考量台灣產業要在國際供應鏈中持續保有關鍵地位,必須不斷投入資源進行開創性、突破性的研發創新。而一定規模,將參考國內重要公司的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於子辦法訂定。另有效稅率部分,為兼顧租稅優惠及繳納合理稅負之政策目的,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之稅率15%訂定。鑑於國際間推動期程不一,給予產業適當緩衝期間,112年度有效稅率之比率訂為12%,113年度起為15%,其中113年度得審酌國際間施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經濟部強調,後續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盼如期在112年1月1日起施行,至118年12月31日止。期望引導企業積極投入前瞻研發與先進製程,強化我國產業鏈韌性及競爭優勢,進而鞏固並提升我國關鍵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讓我國產業成為保護臺灣國防經濟安全的堅實後盾。
「台版晶片法」前瞻研發支出抵減25% 日月光吳田玉:有助台灣半導體競爭優勢
「台版晶片法」今將在行政院會討論通過、明年上路,半導體公司前瞻研發投抵率寫新高;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表示,政府與時俱進的作法,有助維護台灣半導體前瞻研發能量及長期競爭優勢。《產業創新條例》第10之2條今日通過後,預計明年上路,針對「於中華民國境內進行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給予25%前瞻研發支出抵減、5%先進設備抵減,兩抵減各自上限為不得超過當年度營所稅30%,兩項合計則為不超過50%。台灣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可望受惠。吳田玉同時也是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他表示,「在全球競爭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我們歡迎政府對台灣重點產業在稅制上提出與時俱進的修法,繼續維護台灣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前瞻研發能量及長期競爭優勢」。吳田玉指出,未來十年,半導體產業大環境會有更大的挑戰,產業在全球各國高額補助及多重管制之下,競爭將更為艱難,研發及先進科技對台灣下世代競爭力及商機至為重要,此次產創條例的修法,業界樂觀其成,實質影響,有待法規細節及配套措施。台積電則回應,台積電持續投資台灣,樂觀其成。
台版晶片法今拍板!研發投抵25%營所稅 台積電、聯發科可望受惠
號稱台版晶片法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之2條修正草案,行政院今將排入院會議程審議,預計拍板定案後明年元旦上路,對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提供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其中前瞻研發支出抵減率高達25%,為產創最高抵減,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大廠將有望適用,也被外界視為「護國群山條款」。草案中,明訂三大適用要件,要求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外,有效稅率也須達一定比率。抵減率部分,前瞻研發支出當年度抵減率25%;購置先進設備當年度抵減率5%,且「無投資抵減支出金額上限」。官員指出,兩抵減各自上限不得超過當年度營所稅30%,兩項合計不得超過50%。經濟部官員指出,研發費用規模、密度仍待財經兩部會協調,在子法中訂定。其中有效稅率已達共識,擬配合OECD最低稅負制調整期程,亦即明年上路,有效稅率以12%為門檻,2024年隨OECD國家施行最低稅負15%配合調整,若屆時有變數,保留政院可延後一年的緩衝彈性,最遲2025年需達15%。據悉,研發費用與研發密度尚未定案,研發費用規模擬就50億元、70億元、100億元三種版本研商,研發密度(指研發支出占營收淨額比率)目前製造業平均為3.2%,國際關鍵地位企業勢必要更高,很可能落在6~7%,但不會到10%。至於先進製程設備投資門檻也以100億為思考起點。官員說,規模門檻越高、適用企業越少,若門檻訂在100億元,台積電、聯發科、聯詠都符合適用條件,但若門檻降低至70億元,聯電、日月光、南亞科、群聯、瑞昱等大廠都可進入安全名單,若降為50億元,適用業者會更多。面對美國晶片法案、日本半導體復興計畫、韓國K半導體戰略逐一出爐,為鞏固台灣半導體技術居全球領先定位,經濟部6月預告這項草案,特別鎖定符合「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企業,雖未限制產業類別,但以半導體等跨國高科技企業較可能符合適用門檻。
「手機拖累」小米Q2淨利年減67% 汽車與機器人成未來重點
小米集團19日晚間公布2022年第二季財報,期間收入年減20.1%至人民幣(下同)701.71億元,略高於市場預期;毛利年減22.3%至117.68億元。淨利潤方面,年減83.5%至13.65億元,遜於市場預期;但經調整淨利潤年減67.1%至20.81億元,略優於預期。整個2022上半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年減60%約49.4億元。受到疫情封控衝擊,小米第二季智慧手機業務收入423億元、出貨量3,910萬支,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衰退28.4%、26.1%,智慧手機淨利潤則驟降67%。根據《彭博社》報導,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擔憂和烏克蘭戰爭擠壓小米的智慧手機業務,使得小米業務轉入險境。國際數據資訊IDC表示,小米全球設備出貨量在第2季下降了1/4以上,是全球前5名供應商中降幅最大的廠商。根據IDC的數據,在中國,小米設備的出貨量在6月季度下降了22%,比平均市場14.7%降幅還要多。小米總裁王翔19日表示,第二季集團智能手機的產品節奏也影響了業績和出貨量,「報告期內沒有十分強勢的產品推出,三季度還有些很好的產品,四季度也有促銷節日,預計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要好些,不過還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王翔強調,目前集團的庫存水平處於健康狀態,另外也積極發展手機以外的業務,例如人形機器人有很大的發展應用潛力,未來會持續在這個品類和周邊產業投入,看好這是一個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同時,小米也大力投入汽車產業。財報顯示,第二季小米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6.11億元,較首季增加1.86億元。小米第二季整體研發支出達38億元,連三季高於35億元。
特斯拉售價將在6個月內回落? 馬斯克:全球通膨高峰已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4日舉行股東大會,會中有投資者詢問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未來公司的支出計畫以及全球經濟前景,馬斯克預測,目前已經過了通膨高峰期,接下來會有持續18個月相對溫和的經濟衰退。在4日舉行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有特斯拉股東向馬斯克提問,關於未來幾年特斯拉的支出計畫、對於目前全球經濟前景的看法,馬斯克先是開玩笑的說,「預測總體經濟是災難的根源」。但還是提出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他說,目前我們預測已經過了通膨的高峰期,接下來會看到相對溫和的經濟衰退,時間預計會持續18個月;之所以會認為通膨高峰期已經過了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採購的原物料、零件有超過1半價格都在下降,未來6個月內也會調整特斯拉的售價。至於未來資金的應用,馬斯克表示,將主要增加資本、研發支出,當然也有可能回購股票,但還是取決公司現金流的狀況。而特斯拉預計在2030年每年生產2,000萬台電動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近期已經生產了第300萬輛車,如果要達成2030年的目標,粗估還需要10多間超級工廠,平均每個工廠年產150萬至200萬台電動車,在今年也會宣布新的工廠位置。
10大租稅、報稅優惠「攏底家」! 2022年財政新制一次看
財政部表示,2022年起財政部將實施「利民減負擔、便民用數位」共計有10項財政措施,協助民眾及企業因應疫情變局化危機為轉機。一,基本生活費調高到19.2萬元,增加1萬元:財政部表示,預估受益戶數229萬戶,稅收影響達146.44億元,民眾2022年5月申報所得稅適用。二,遺贈稅免稅額調高:遺產稅免稅額從1200萬元提高到1333萬元;贈與稅免稅額從220萬元提高到244萬元。三,電動汽機車免貨物稅、使用牌照稅:該優惠至2025年12月31日,電動汽車貨物稅部份,免稅部分以完稅價格140萬元為限,140萬元以上減半課徵。四,稅捐稽徵法修正:修正重點滯納金每2日加徵1%、改為3日加徵1%,總額15%調降為10%;繳納復查決定應納稅額得暫緩移送執行的金額由「半數」調降為「1/3」;營利事業違反憑證義務罰鍰計算由按查明認定總額「處5%」修正為「處5%以下」。五,與沙烏地阿拉伯租稅協定生效:明年起所得來源國可適用協定減免優惠,有效減除雙重課稅。六,當沖交易稅減半為千分之1.5%:優惠延續到2024年12月31日止。七,《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提供租稅優惠期間延長10年,至2031年12月31日止;增訂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購置設備投資抵減及個人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同時將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率調整為25%,鼓勵生技醫藥產業朝向研發與製造並重發展。八,《產業創新條例》延長智慧機械及5G通訊系統投資抵減優惠年限延長到2024年12月31日,並且「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納入投資抵減優惠項目,將有助於推升新一波投資動能。九,手機報稅更方便:明年利用手機報稅能夠編修扶養親屬及連結到線上版修改各項申報資料,並且納入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繳稅。十,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透過系統跨領域整合金融遺產、不動產;汽車資料,符合條件的遺產稅案件提供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民眾只要線上確認內容無誤或簽章寄回就可以完成遺產稅申報。
生技業成「護國神山」有絆腳石? 立委轟:研發支出抵減稅額35%遭砍剩25%
生技產業能不能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行政院修法版本「稅金負擔減免」條例中,「刪除人才培訓支出、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率降至25%」,立委林楚茵今天(3日)質詢時表示「我很擔心這樣的砍稅額抵減,反而讓業者卻步」。林楚茵認為營所稅的調降是所有營利事業一體適用,非特別針對生技產業。若財政部以此為由調降生技產業的營所稅抵減率,並無法凸顯政府鼓勵發展生技作為重要戰略產業的決心,也擔憂未來無人願意投入需要長期投資且具高度風險的生技產業。立法院經濟、財政、社福衛環聯席委員會,今(3)日審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立法委員林楚茵針對修正條文第五條有關研發支出稅額抵減部分,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及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林楚茵指出,政府想要發展生技產業成為新「護國神山」,提出生技新藥修法,但為鼓勵產業投入資源給予稅金負擔減免的第五條,行政院版本除將人才培訓支出刪去外,還將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率從35%降至25%,林楚茵擔憂,新法修正將使有意投入生技產業者因此卻步,不利國家重要戰略產業發展。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此次生技新藥條例修法將給予生技業者10年租稅優惠,相對其他獎勵法規相對長,也擴大獎勵的產業範疇,展現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人才培訓政府仍然重視,未來在相關辦法會敘明。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指出,支出可抵減稅額調降是考量到生技新藥條例訂定的2006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為25%,目前已調降到20%,加上支出可抵減率25%在台灣優於其他產業、和世界各國相比也具高度競爭力,財政部認為調降並無不妥。
國光流感疫苗獲清真認證 全年展望先蹲後跳
受到疫情升溫帶動疫苗題材等相關個股,國光生物科技(4142)今(12)日收牌股價57.2元,漲幅10℅,此外,國光流感疫苗再傳捷報,今宣布已取得清真認證,產品進入穆斯林國家的優勢大增,將積極佈局東協各國和新南向國家;而今年國光流感疫苗外銷版圖包括中國大陸、泰國、中亞地區,同時針對中東國家已送件申 請疫苗藥證,其中,來自中國大陸流感疫苗訂單較去年大幅成長五倍。國光今日董事會通過並公布2021年第一季財務報告,每股稅後淨利-0.58元,較去(2020)年同期衰退的主因為去年第一季因前(2019)年公費流感疫苗延後開打遞延出貨影響使基期墊高,另今年第一季研發支出為去年同期的三倍;同時第二條充填包裝線工程仍在建置中,原本第一季天道充填代工業務延後到年底,使得今年第一季營收較淡;展望第二季,國光生技表示除產能將按規劃陸續開出外,研發補助款也預計於本季入帳。為持續佈局國際市場,國光生技積極取得國際認證,流感疫苗近日獲得清真認證,清真認證是產品進入穆斯林國家的基本門檻,尤其針對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馬來西亞、土耳其,以及經濟富裕的汶萊、新加坡等國,國光疫苗產品取得清真認證後,將是打開穆斯林國家的重要入場券。今年國光的營運仍將穩健成長,除了持續拓展現行業務與市場外,隨著建置中的充填二線在今年第三季投入運轉,將為國光帶來新動能,現有的產能可望再成長放大,全年營運狀況呈現先蹲後跳。
傳拜登組半導體聯盟抗中 南韓、台灣皆入列
美國《華爾街日報》1日引述拜登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拜登政府計畫在半導體、人工智慧(AI)等多項領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組建聯盟,共同研發技術以抗衡中國。尤其是半導體,美國可能與歐洲主要晶片生產國、南韓及台灣合作。而為了鼓勵擔心得罪中國的國家加入聯盟,美國也許不會公開哪些國家有參與。報導稱,美國與盟友合作初步對話已經展開,預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其戰略分為進攻及防守兩部分,在研發支出方面遠超中國,更可協調政策,阻止中國獲得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技術。報導引述消息稱,聯盟將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G7),再加上其他國家。適合組建聯盟的領域包括出口管制、技術標準、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生物科技、5G電訊、監控技術規則等,而半導體更是清單上的重點。由於晶片是推動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中國則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但其所用晶片,特別是高端晶片,逾8成為進口或外國公司在中國生產。報導指出,將台灣加入到半導體技術的聯盟中,將加劇北京方面的焦慮。與美國組成半導體聯盟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主要晶片生產國,還有南韓及台灣。除了限制技術進入中國,還可進行先進技術研發工作,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製造設施提供資金。
華碩股東會很硬 股東對遂項議程發言檢討
華碩電腦今(9)日召開股東會,會中有股東(戶號34799)對於董事長施崇棠營業報告不夠清楚,在第一案時即頻頻發問,問題包括營收狀況、AIOT事業單位、匯損、審計委員職責及研發等,甚至進入第二階段審計委員報告也持續提問,要求審計委員善盡職責。股東會進行第一階段的營業報告後即被股東發言提問,除了2019年的營收3,513愈元、EPS每股16.3元,相較過去在6月舉辦股東會,都會對於今年上半年第一季、第二季營收狀況與數字並沒有說明,接下來第三季營運動能加入說明。其次,在重點項目AIOT能多加說明,提問與回覆往來3回。華碩股東會股東逐案提問報告內容,問得相當詳細。(圖/馬景平攝)進入第二階段的審計委員報告,在審計委員會召集人邰中和報告完後,同一位股東也再次發言,針對審計委員的職責、先前發生的採購弊案、研發支出、匯兌損失的監督及不動產投資等問題提問,提問與回覆也往來有3回。在進行盈餘分配、承認事項時,股東也再次要求說明清楚,包括員工數量、分配狀況、是否有年資標準再提問。另外,不動產(新辦公大樓)投資有沒有依據?轉投資部分有沒有仔細審核?
製造業研發投入創5年新高 台積電、聯發科、緯創包辦前3名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研發支出達4,608億元,年增7.9%,金額與增幅雙雙創下近5年新高紀錄。受美中貿易戰干擾、全球景氣趨緩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影響,經濟部統計108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個體營收淨額為16.5兆元,年減2.8%,企業積極提升研發能量,去年研發支出明顯增加,達到4,608億元,年增7.9%,金額與增幅均為近5年新高。其中電子零組件業研發支出2,663億元,較上年成長8.7%,占整體製造業57.8%居首,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1,238億元,年增6.3%,占26.9%,兩者合計占84.7%。個體財報研發支出前3大公司依序為第1名的台積電,投入905億元,金額續創歷年新高,年增6.5%,占整體製造業研發支出近2成;聯發科投入369億元居次,較上年增加105億元,年增39.5%,對製造業研發支出成長貢獻最大;緯創投入123億元居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