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晶
」 環球晶 徐秀蘭 矽晶圓 台股 半導體艾涅爾電力完成1.5億募資 引進中美晶共創綠電商機
身為綠電供應的尖兵,艾涅爾電力擁有穩健可靠的實力,不僅與國際再生能源開發商美歐亞綠能簽訂綠電交易合約,掌握大量綠電供應源,更是與國內知名企業如台灣大哥大、金元福簽訂綠電合作長約,累積用戶數超過15家,合作用戶電號超過1,500組,成交之綠電度數超過10億度,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目標打下深厚基礎;時至今日,艾涅爾已成功與50家以上的能源公司簽署超過100份電力合作契約,總整合電廠數量超過500座,並已成功讓200座電廠開始轉供,預計於今年年底前上線80MW太陽能電廠進行轉供。為了加速業務拓展,艾涅爾與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團(中美矽晶)於近期完成簽署認股協議,艾涅爾增資至資本額1.5億,中美矽晶認購後成為艾涅爾電力的最大法人股東。艾涅爾電力擁有年輕且創新的團隊成員,核心成員更是深耕綠能產業達十年之久,致力於能源產業發展;現今則專注售電業務在光電三型案場的整合,短時間即以卓越成效累積相當供應商與用戶;中美矽晶旗下亦有售電子公司續興股份有限公司(續興),未來續興與艾涅爾將共同整合前後台資源,並且有望達成售電業彼此綠電調度的首例,期盼在財務、業務、通路、服務皆能發揮最大的合作綜效,提供客戶多元的能源組合,相輔相成、共創佳績。艾涅爾電力積極與多家RE100企業合作,致力協助企業實現能源轉型義務和綠電使用目標,他們進一步為企業提供「電力預購方案」,透過這項服務,企業得以提前預留2030年前的任何一年所需的綠電量,確保即使在未來,也能獲得穩定的綠電供應,使企業能夠從容應對,享受無憂的綠色能源保障。艾涅爾作為國內少數專注於售電的公司,具備全方位、一站式的綠電管理服務,發展潛力深厚,目標成為台灣綠電整合量最大的售電業者。他們秉持卓越服務的承諾,不論電廠端或用戶端,都可透過艾涅爾享受高效且無憂的綠電服務。艾涅爾自信表示,企業可安心將需求託付,艾涅爾將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綠電採購體驗。
去中化商機! 格棋攜中科院+日商闖碳化矽市場
台灣本土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再添生力軍,碳化矽(SiC)長晶廠格棋23日宣布,斥資6億元興建的中壢新廠落成,將與中科院合作、強化在高頻通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簽合作協議,邁向日本民生用品和車用市場。格棋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長晶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工藝技術開發,是鋰電池廠格斯科技(6940)的關係企業,股東部分重疊,但沒有相互持股,專注在各自領域發展。格棋董事長張忠傑表示,中壢新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滿產,其中6吋碳化矽晶片月產能可達5000片,2024年底,新廠將安裝20台8吋長晶爐及100台6吋長晶爐,因客戶需求大增,預計2025年8吋長晶爐擴產將達到200台規模。格棋也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向日系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也負責整合台灣資源,向日本客戶供應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格棋技術長葉國偉表示,碳化矽半導體有高效、高頻和耐高溫等特性,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5G通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下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儘管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碳化矽,產量大、品質高、成本又低,還有各種多元化在地應用發展,未來免不了硬碰硬,但葉國偉表示,在去中化的浪潮下,就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外國廠商陸續發現,雖然使用台灣的產品貴一點點,但可一次解決很多問題;儘管近期電動車市場有些低迷,但電動化仍是大趨勢,過程會用到更多更高階的電池,這就是台廠的優勢。格棋擁有獨特的碳化矽晶體成長技術,包括特殊的晶種結合方法、即時監控系統、塗層技術,以及原料控制和熱處理技術,其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晶體質量,降低缺陷密度,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碳化矽晶圓。
貿易戰升級!美對中電動車加100%關稅27日啟動 中國斥「霸凌行為」
美中貿易戰升級!為加強對美國國內戰略產業的保護,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3日確定大幅上調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將電動汽車關稅提高100%,太陽能電池加50%,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25%,大部分將於9月27日生效。美國也將對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關稅提高50%,包括多晶矽和矽晶圓這兩個類別,於2025年1月開始生效;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其他設備的關稅,則會在2026年1月生效。美媒報導,白宮經濟顧問Lael Brainard表示,這些強硬、有針對性的關稅,對於減少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是必要的,因為中國供應鏈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不公平的成本優勢,以此防止中國像在其他地區一樣主導美國汽車市場。歐盟和加拿大等其他國家也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關稅,其中加拿大的關稅與美國一致,為100%。中國政府則譴責這些關稅上調是霸凌行為,並稱電動汽車行業的成功源於創新,而非政府支援。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訪問歐洲,預計9月19日與歐盟執委會負責貿易政策的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會談,就電動車反補貼案進行磋商。
均豪先進封裝機台H2正式出貨 股價單週暴漲36%站上百元大關
設備廠均豪(5443)在先進封裝領域耕耘多年,下半年相關機台將正式出貨;此外,也與昇陽半(8028)合作,也跨足Carrier Wafer領域,營運迎來新一輪成長周期,在市場資金積極卡位下,近期股價大漲,單週上漲超過 36%,上週五(5日)收在109元,續創歷史新高。均豪、志聖(2467)、均華(6640)合組的G2C+聯盟,隨著檢測、量測與研磨技術到位,聯盟成員一同搶進先進封裝供應鏈中,目前已與客戶有數個項目正在進行。其中,均豪長期深耕檢測、量測與研磨技術,目前和封測廠與晶圓廠客戶有多個項目進行中,今年開始就會有新產品切入客戶供應鏈。除了先進封裝領域之外,均豪也往更上游發展,進軍矽晶圓領域,供應設備給環球晶(6488)、台勝科(3532)與合晶(6182)等大廠,同時藉由策略性投資昇陽半布局晶圓再生市場,除了讓設備在地化之外,也因為其研磨與檢測技術滿足晶圓再生製程所需,一方面可降低昇陽半導體的成本,並藉此取代國際大廠,拓展新的設備應用領域。均豪今年除了半導體設備貢獻放大之外,,近期也感受在面板產業耕耘多年後,客戶投資有所回溫。相關設備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出貨,帶動面板設備營收有所成長。整體來看,均豪下半年營收成長動能看好。
台股元月市場關注「這3大事」 法人:大選結果影響短線籌碼波動
1月10日至13日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以2023年AI浪潮來看,市場議論展覽主題可能仍是以AI為主角,亮相的新產品會帶給市場多大的信心與討論?而在2023年5月以來大漲的AI概念股是否復活?備受關注。永豐投顧則分析,元月份有多項重要政經事件衝擊市場,除了1月CES展、1月底的FOMC會議,首要的是1月13日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一般來說,對於總統大選結果各方都有誇張解讀,容易引發市場短線籌碼波動,中短線操作應該注意。我國的春節在2月初,台股最後交易日是2月5日,緊跟著1月31日的美國FOMC,所以總統大選揭曉後,台股應該會進入FOMC觀察期與長假前準備期重合的時段,對於短線交易者又是考驗。由於台股、美股自十一月初起漲,已歷時兩個月,美國費城半導體漲幅超過三成,NASDAQ漲幅超過兩成,而台股達到10%以上,考量台股加權指數是全集合指數,其中分類股表現相當可觀。事實上,從技術指標觀察,中、短期指標都已經過熱,如果跨年度有短期的資金潮湧動,不能不對市場抱持謹慎態度。在元月操作應該控制部位;預估指數區間看17500點至18100點。大華銀投信投資長楊斯淵表示,過去20年,每次產業重大變革,皆會為產業帶來高速成長及相對高報酬的股市;本波由AI帶來的高規格需求及複雜的技術,預計可以為台灣相關產業鏈帶來相對高毛利的業績表現;AI的應用面普及將會帶動網路需求,WI-FI技術規格升級是產業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當IC設計族群庫存改善後,接下來有望看到晶圓代工及其上游矽晶圓及材料接棒,預估在未來1-2季,晶圓代工產業及矽晶圓有望脫離紅色警戒區,當庫存天數回落至一倍標準差之內,配合股價領先庫存落底1-2季的慣性,晶圓代工及矽晶圓族群將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SEMI:半導體需求增+庫存水位正常 全球矽晶圓出貨量2024年將成長8%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上周五(27日)公布年度矽晶圓出貨量預測報告指出,全球矽晶圓出貨量在2022年以14565百萬平方英吋(MSI)達歷史高點,預計今年將減少14%至12512 MSI,隨後於晶圓和半導體需求復甦以及庫存量達正常水準後,出貨量將在2024年重返成長、估將年增8.5%,2025年出貨量更可望進一步創新高。SEMI指出,2023年的出貨量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到半導體需求持續疲弱,加上總體經濟條件仍面臨挑戰的影響,預期今年全球矽晶圓出貨量可能下滑至12512 MSI。不過,因應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5G、汽車和工業應用帶動晶片需求增加的情況下,2024年的全球矽晶圓市場出貨量可望成長8.5%,達到 13578 MSI。同時預估2025年將持續成長,增幅上看12.9%,出貨量將進一步攀升至15332 MSI,改寫新高,反彈動能可望延續至2026 年,致使晶圓出貨量創下歷史新高。SEMI說明,矽晶圓為打造半導體的基礎構件,是各式電子產品不可或缺之關鍵元件。矽晶圓經過高科技設計,外觀為薄型圓盤狀,直徑分為1到12吋,半導體元件或晶片多半以此為製造基底材料。
半導體新戰場2/化合物半導體競逐2027年63億美元商機 分析師:「這些台廠」將後發先至
「台灣在晶圓代工領域獨佔鰲頭,第一類矽晶圓的代工大廠是台積電(2330),第二類砷化鎵晶圓的代工大廠是穩懋(3105),第三類氮化鎵與碳化矽是美、日廠」,資深半導體顧問陳子昂表示,第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市場仍小,因主要應用在5G、電動車、充電樁、衛星等未來產品,在這些產品未或廣泛採用前,台廠在整個化合物半導體的市佔率不到20%。目前第3類半導體碳化矽(SiC)競賽中的前段班為美國科銳(Wolfspeed)、安森美(ONSemi),歐洲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日本羅姆(Rohm)、三菱(Mitsubishi )、電裝(DENSO),中國三安光電等。研調機構Yole指出,化合物半導體發展方向為「供應鏈整合」,電源供應、電力基礎建設、光伏、UPS(不斷電設備)、電機驅動、風能和鐵路電氣化需求推動,在2021年市場規模僅10億美元的碳化矽模組、2027年將達63億美元。國內電機大廠高層指出,指揮電動車馬達的「動力系統」,需要用到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碳化矽模組占整個動力系統成本約10%, 目前用歐美品牌比較多,但因市場策略,若是銷售中國能考慮中國品牌,也有採用國內朋程的碳化矽模組搭配送樣,終端應用為大巴士、貨卡車、電動腳踏車、電動船等,「在目前電動運具的萌發期,系統穩定、安全是最重要的,價格反而是最後考量,且台廠上下游密切、願意客製化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台廠有發展利基」。中碳高純度碳粉及自建鹵素純化爐燒製石墨坩堝,是碳化矽所需材料。(圖/中碳提供)國內指標碳材料供應商中碳(1723),開發高純度碳粉及自建鹵素純化爐燒製石墨坩堝,碳粉已經量產,坩鍋正在對國內各大廠送樣中,石墨坩堝用於長成晶柱,自製技術是台灣唯一,「目前國內多向歐洲、日本進口,下訂後到貨至少要等六個月,先不用比價格,在地製造光是交期就有優勢」。中碳第2季毛利率寫下29.57%,每股稅後盈餘2.08元。全球第三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8月法說會中透露,汽車、工業電子和生成式AI等應用推動半導體含量上升,8吋與12吋SiC矽晶圓產能利用率超過9成,今年上半年也持續簽訂新的長約(LTA)。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合併營收365.1億元創下同期新高,稅後每股盈餘EPS 22.49元寫下歷史第二佳表現。而第二類半導體的標竿穩懋(3105),是全球首座以6吋晶圓生產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GaAs MMIC)的晶圓代工公司,今年6月董事會通過再斥資15億元於桃園市龜山區科技園區購置土地及建物。受阻於通膨以及5G未出現創新應用,手機換機潮未出現導致功率放大器(PA)需求疲弱,該公司毛利最高的5G基地台漸成獲利主力。穩懋上半年每股稅後虧損1.18元,期待出現轉機。穩懋(3105)是全球首座以6吋晶圓生產砷化鎵晶圓代工公司,圖為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臉書)
中國限鎵鍺1/中國8月限出口「一石三鳥之計」 爭取談判籌碼次次都見效
美中爭霸戰場來到半導體關鍵材料,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政策在8月1日正式生效,儘管中國對這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專家與業者一致認為這招短期有效、長期影響有限,「中國意在爭取對手不要再次進逼、爭取談判籌碼」,至於美中科技戰火何時止息?「要等明年美國大選後才會明朗。」中國藉稀有元素或稀土爭取國際經貿情勢轉圜的作法,有前例可循,且國際次次都買單。中國對微量金屬及稀土的市占率有5成以上,中國「北方稀土」網站首頁跳出「中東石油,中國稀土」大字,足見大陸對手握關鍵材料籌碼的自信。2010年中日爆發釣魚台主權爭議,2017年起的美中貿易戰,中國祭出稀土配額限制或提高出口關稅,導致稀土價格震盪,令國際態度軟化。這次美中半導體大戰中,由於中國須自荷蘭、日本進口半導體先進製程所需設備,美國遂攜手荷、日共同圍堵中國矽晶圓發展、今年1月達成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協議,如今中國也開始反制,其商務部、海關總署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但引發國際聯想中國會把禁令延伸到稀土。(圖/翻攝北方稀土公司官網、東方IC)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表示,這次限制的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不過「原物料對半導體製程非常重要,出這招甚至比限機台更兇悍,所以中國選擇用這個來卡脖子」。 「會挑選鎵、鍺,中國經過一定思考」,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介紹,矽、鍺是第一類半導體所用的材料,鎵則是第二、三、四類「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第一類半導體主要用於運算,製造邏輯晶片用於電腦手機、HPC甚至AI,就像人的大腦;二、三、四類半導體則用於加速傳導,如人的感官,應用在手機與電信基地台、雷達、衛星等協助功率放大,以及幫助提升能源轉換效率的電力控制系統」。中國對鎵、鍺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也因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與供應鏈相較矽晶圓簡單、向歐洲技轉不少技術,中國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發展腳步在世界前段。周孝邦指出,除了稀土與微量金屬原料被中國把持,還有光阻、光阻清洗劑等世界只有日、德、美少數百年大型企業掌握,台灣也有這種技術,但因規模經濟不足,自製不具效益。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認為,中國這次對鎵、鍺限制,希望在化合物半導體發展保持領先,以及對美方陣營的進逼表態。(圖/取自工研院官網、包頭鋼鐵網站)「中國禁鎵鍺,有『一石三鳥』之效,首先確保在現今產業高速成長階段足以自用,二在反制要對手不要更過分,三是進一步爭取與美國談判。」楊瑞臨分析。楊瑞臨表示,稀土礦源分散、開採過程造成環境負擔,鎵、鍺則是鋅、鋁冶煉過程的副產品,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各國因此十多年前停止生產、令中國獨大,但中國斷貨潛在疑慮出現後,美國、日本、歐盟都建立安全儲量意識,也蓄勢重啟稀土及微量元素生產,不過是用「新科技環保製造、同時發展回收技術」,歐盟更重新准許境內開發、美國川普當政時甚至正面鼓勵,他評估發展新稀土供應鏈約需要兩年,這時間足以讓美國與中國開啟協商。儘管8月1日起中國鎵、鍺出口採逐單審批非全面禁運,業內人士解讀這是「仍對好朋友放行。」此外,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相繼赴中拜訪,ASML先進DUV被禁、但已出貨的DUV零件及設備維修仍可以賣中國,「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楊瑞臨觀察;至於科技戰火何時止息,必須等到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才明朗。
中國限鎵鍺2/台廠高階產品轉嫁成本免擔心 兩大霸權較勁明年美總統選後才明朗
中國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管制,被視為逼拜登政府坐上談判桌,科技戰可望稍歇,不過鎵、鍺國際報價自中國7月宣布限制以來上漲6%、15%,由於鍺幫助強化矽晶圓特性、鎵是化合物半導體所需關鍵材料,對台灣科技產業是否有影響?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及業者認為,「短期對科技業影響不大」。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進一步分析,鎵目前應用為砷化鎵功率放大器,在整個電子產品BOM表(零件及組件的材料清單)占比微量,就算漲到2、3倍,不至於因此造成手機等終端產品價格大幅波動。而烏俄戰爭爆發時,晶圓微影製程所需的氖氣價格上漲數十倍。半導體檢測大廠閎康(3587)董事長謝詠芬表示,中國這招「掌風至、拳未到位」,目前半導體還在庫存去化階段,庫存用完時才知道誰被限制到。鎵、鍺是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過程的重要材料,「中國不賣,還能向日、德商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供應鏈自有彈性。」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赴中拜訪,「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圖為2023年6月19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新華社)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中國世界鎵、鍺市佔率分別為83%、68%,但鎵、鍺過去沒有嚴重缺貨,甚至鎵曾因為供過於求價格暴跌。中國加大管制力度讓鎵、鍺相關產品供應受限,已受中國廠商競爭之產品可能因為中國內外材料價差受影響,但對技術門檻較高產品,例如穩懋的5G功率放大器,應有機會充分轉嫁成本予客戶,反而有利獲利表現。以稀土來說,對每個製程的成本佔比都不同,概括來說「越先進製程,材料成本佔比越低」。「這招殺不死人,但顯示『材料』問題獲正視」,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並觀察到6月29日到7月1日舉辦的Semicon China中國國際半導體展,能發現中國開始對材料奮起直追。中國限鎵鍺政策雖對台廠打擊不大,但更凸顯對稀金及特殊材料對半導體製程的重要性與珍貴,各廠積極研發再利用或減少用量。封測大廠日月光(2371)高雄廠日前環境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主軸之一,即為探討及盤查包含鎳、銅、金等金屬廢液低碳回收方案,建構回用於產業供應鏈,進一步導入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等相關產業。同步評估鎳回收副產品轉製電池材料的可行性,目標實現關鍵金屬材料的循環再生。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機台供應商美商應用材料7月推出Vistara™晶圓製造平台,將在2030 年之前將同等能源減少50%、無塵室佔地面積減少30%,在良率優化情況下,能夠減少化學品用量。中國限鎵鍺政策雖對台廠打擊不大,但更凸顯半導體製程對稀金及特殊材料的需要。(圖/ASML)
緯穎股價七月飆上2000元 董座洪麗寗看準AI趨勢入榜台灣最佳女CEO
2023《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表第二屆台灣最佳女性CEO調查,上市公司第一名為上銀(2049)總經理蔡惠卿,上櫃公司第一名則是「晶圓女王」中美晶(5483)暨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令人注意的是7月股價一度創下2000元天價的緯穎(6669)董事長洪麗寗也上榜。全台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中,共有225位女性董事長或執行長、總經理(含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扣除上任不到兩年、近年EPS為負值等條件,最終評選出上市女性CEO 20強,及上櫃女性CEO 10強,成為本屆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 30強的桂冠得主。入榜的女性領袖,行業分布廣泛,除了台灣經濟發展主力的半導體及資通訊相關產業外,更遍及機械、航運、建材營造、金融保險、食品生技、貿易百貨等領域,28位女性CEO中,以創辧人身分入榜者居最大比例,共10位為創辦人或共同創辦人。蔡惠卿是精密機械上市公司第一位女性總經理,曾獲《富比士》(Forbes)雜誌評選為50位亞洲最有影響力女CEO。她協助上銀總裁卓永財之子卓文恆接棒的名言「扶上馬,送一程」是台灣企業接班傳承的佳話。有「晶圓女王」稱號的徐秀蘭,甫於今年六月奪得《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這個候選人來自世界各國的全球優秀企業領導人的選拔盛會,已經舉辦了23屆,第一次由台灣企業家獲獎,也是第三位獲得此一獎項的女性領導人。環球晶在徐秀蘭的領導下,已成為台灣第一暨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製造廠,她成功主導四次併購,更已成為企業併購的教材案例。帆宣董事長高新明,繼2021年之後,本屆再度以創辦人身分,登上台灣上市櫃最佳女性CEO的排行,獲上市第八名。帆宣是1988年由高新明創辦,從事高科技產業廠務及製程系統規劃整合服務,提供半導體廠重要的基礎建設支援。緯穎洪麗寗、川湖林淑珍掌握趨勢,搭上AI雲端產業軟硬體需求。專做伺服器的緯穎,在本次入榜上市CEO第三強的董事長洪麗寗帶領下,股價在七月下旬一度衝破2000元歷史新高。緯穎2012年自緯創獨立出來,當時雲端運算還只是一項新興技術,但洪麗甯就已經認定,未來所有的系統都會仿效臉書和微軟的作法,將所有整合軟硬體的系統都放在雲端。洪麗甯出身硬體產業,卻能打破框架,邁向系統整合和雲端思維,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川湖科技則在七月下旬股價一度飆破1000元,躍居千金股成員。總部位於高雄,創立於1986年,川湖以生產家具五金配件起家,現已轉型為國際知名伺服器導軌、工業用導軌及電子零組件等產品的大廠。川湖董事長林聰吉自2018年起連續三屆入選《哈佛商業評論》台灣企業領袖100強;此次林聰吉的女兒林淑珍則以總經理的身分入選最佳上市櫃女性CEO,排名高居第五名,展現卓越的接班能力。
AI伺服器需求強 研調:2024年先進封裝產能增4成
研調機構TrendForce觀察AI應用帶動AI伺服器成長熱潮,對高階AI晶片及HBM(高頻寬記憶體)強烈需求、台積電2023年底CoWoS月產能有望達12K,NVIDIA在A100及H100等相關AI Server需求帶動下,對CoWoS產能較年初需求量,估提升近5成,加上AMD、Google等高階AI晶片需求成長下,將使下半年CoWoS產能吃緊,至2024年先進封裝產能將再成長3~4成。2023年由ChatBOT等生成式AI應用帶動AI伺服器成長熱潮,又以大型雲端業者最積極投入,包含Microsoft、Google、AWS或其他中系業者如Baidu、ByteDance等陸續採購高階AI伺服器,以持續訓練及優化AI分析模型。TrendForce指出,為提升整體AI伺服器的系統運算效能,以及記憶體傳輸頻寬等,NVIDIA、AMD、Intel等高階AI晶片中大多選擇搭載HBM。目前NVIDIA的A100及H100,各搭載達80GB的HBM2e及HBM3,在其最新整合CPU及GPU的Grace Hopper晶片中,單顆晶片HBM搭載容量再提升20%,達96GB。另外,AMD的MI300也搭配HBM3,其中,MI300A容量與前一代相同為128GB,更高階MI300X則達192GB,提升了50%。同時預期Google將於2023年下半年積極擴大與Broadcom合作開發AISC AI加速晶片TPU亦採搭載HBM記憶體,以擴建AI基礎設施。TrendForce指出,在AI較急促需求下,無論是HBM或CoWoS生產過程中,得後續觀察周邊配套措施,例如直通矽晶穿孔封裝技術(TSV)、中介層電路板(Interposer)以及相關設備(如濕製程設備)等是否能到位,如前置時間(Lead Time)等考量。而在AI強勁需求持續下,估NVIDIA針對CoWoS相關製程,亦不排除將評估其他類似先進封裝外援,例如Amkor或Samsung等,以因應可能供不應求的情形。
頭號AI軍火商2/礦潮退燒EVGA黯然退場記憶猶新 強勢作風台廠喜憂參半
「台股之前有『一顆蘋果救台灣』說法,今年AI話題燒起來後,現已改為『一顆AI晶片救台灣』。」一位投資法人告訴CTWANT記者,不一樣的是,蘋果供應鏈先從一家開始,再慢慢擴增新供應商,這次AI晶片大廠輝達直接攤牌,晶圓代工不只台積電還有三星跟英特爾,台廠業績能有多補?真的還要再看看!」TrendForce分析師龔明德分析,「以目前來看,AI伺服器成長率確實會高於一般伺服器,因為一般伺服器的市場成熟,預估未來3-5年平均年增率約近中個位數(5%),但AI伺服器因為基期仍低,預估2023-2024年出貨成長率達近3-4成,而2022-2026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2成以上。」儘管AI伺服器市場餅很大,但台廠供應鏈能否受惠,業者多持保留態度,一家伺服器代工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說,「AI伺服器單價高,主要是因為要搭載AI晶片,這些晶片動輒一片都要數千美元,當然也拉高了伺服器的售價,不過對於代工廠來說,獲利並沒有特別高。」去年輝達推出RTX 40顯示卡時,因為策略問題,引發當時已經跟輝達合作22年的北美顯示卡大廠EVGA決定退出輝達陣營。(圖/翻攝自EVGA臉書)更重要的是,「AI教父」黃仁勳在業界是有名的殺價王。台積電是輝達晶片最大代工廠,總裁魏哲家在5月11日的台積電技術論壇中提到,客戶下單一個600-700美元的AI晶片,再賣一個20萬美元AI伺服器方案給台積電,儘管沒有點明,但業界心裡都明白,指的就是輝達。另外黃仁勳去年9月指出,「摩爾定律已死,如今無法每隔一年半載就能以同樣成本交出兩倍效能」。而且「12吋矽晶圓當今的價格比過去昂貴許多(a ton more expensive),不是只貴一點點而已。」。因此這次黃仁勳直接挑明還會找三星及英特爾來代工,法人認為,不排除是要台積電調降代工價格。遠的不說,去年「挖礦」退燒,顯卡需求突然消失,輝達砍價不手軟的態度,讓台灣經銷商記憶猶新。去年10月,輝達推出高階顯示卡「RTX 40」系列,開賣不到一周就砍價3%求售,新品出現「破發」窘境,讓經銷商措手不及,最令人意外的是,輝達新品上市前,北美顯示卡品牌龍頭EVGA無預警地退出市場,因為輝達來跟合作夥伴搶利,決定與合作22年的輝達「分手」。黃仁勳在5月27日應邀出席台大畢業典禮,其父母也一同出席。(圖/黃威彬攝)一家台系廠商坦言,「現在AI勢頭就是輝達,大家不可能也不會去跟他挑戰,畢竟還要做生意,只是在商言商,看看過去的案例,要全押在輝達身上也不可能,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畢竟做生意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位伺服器廠高層在聽完黃仁勳的演講後,告訴CTWANT記者說,「輝達想要稱霸AI的企圖心展露無遺,目前在AI風頭上,輝達也確實獨領風騷,但從ChatGPT開始到現在,AI話題才燒了半年,後續會不會有其他對手出現,還要觀察。」
大咖卡位富鼎1/國巨鴻海加速垂直整合車用半導體供應鏈 「不想脖子被人掐著走」
一家股本不到12億元、年營收大約40億元的中小型IC設計廠,先讓鴻海(2317)、國巨(2327)合資「國創半導體」在2022年斥資以近30億元拿下30%股權,今年股東會董事改選,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等六位大咖更全面進駐。這間富鼎(8261)為何能讓大咖爭相卡位?「都是為了電動車!其實不管是個別公司,甚至國家,大家現在都在拚電動車,重點是這些關鍵零組件,必須要有自給的能力,如果都靠別人,就等於是讓自己的脖子讓別人掐著。」光寶科(2301)總經理邱森彬告訴CTWANT記者。法人指出,富鼎從消費性電子跨足車用市場,包括IGBT及碳化矽,完整技術佈局,正好補足鴻海及國巨在車用關鍵半導體元件所欠的一塊。電動車是鴻海3+3目標中的重點,2020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宣布創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正式跨足電動車領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超過90家廠商加入。截至今年4月,共有2624家會員。鴻海跟國巨合資成立國創半導體(原國瀚半導體)這次將成為富鼎新董事會的主要成員。(圖/鴻海與國巨提供)為加速自建車用半導體工應練,鴻海於2021年5月與國巨合資成立「國瀚半導體」(同年7月更名為「國創半導體」),初期鎖定平均單價2美元以下的功率、類比半導體產品,隔年10月鴻海科技日就亮出成績,展示碳化矽在內的半導體元件產品,令當時尚未加入鴻海的「蔣爸」蔣尚義為之驚艷,今年4月在「智慧移動展」,國創也終於首度展示其產品「電動車散熱模組」。一位半導體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說,「碳化矽第三代半導體具有大電流優勢,而富鼎所擅長的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原本就是用在大電流的產品,像是家電等,因此切入電動車,是相當合適的,也符合鴻海跟國巨的發展藍圖。」1998年由鄧富吉所創辦的富鼎,主要生產高、中、低壓的MOSFET,應用在電子產品的電池控制系統,另外還生產IGBT(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可用在電動車的馬達逆變器,公司最大優勢在於產品規格超過千種。富鼎也在碳化矽(SiC)應用完成600V蕭特基二極體(SBD)、900V及1200V高壓MOSFET開發及投產,車用關鍵零組件布局完整。鴻海半導體事業群參加今年4月的智慧移動展,展示從長晶、IC設計到晶圓代工等產品。(圖/黃威彬攝)富鼎在2022年2月決定辦理35000張的私募,儘管一開始並沒有特定的應募人,不過因為富鼎在車用產品布局完整,讓市場就一度認為,鴻海有可能會去吃下富鼎私募,最後則是由國創認購富鼎私募。據了解,鴻海內部認為,以不到30億元能拿到第三代半導體的技術並不貴。至於國創半導體及富鼎的晶圓代工產能,鴻海也已布局好。「鴻海旗下的鴻揚半導體,就是之前併購的旺宏六吋廠,目前已轉型碳化矽晶圓廠,而由廣運及子公司太極所成立的盛新科技,鴻海也在2022年7月取得10%股權,目前六吋晶圓的長晶良率已穩定。」該半導體廠主管說。據了解,盛新的八吋晶圓也將在2年後推出。「國巨是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加上之前併購的基美及普思,另外富鼎正式成為泛鴻海成員後,讓鴻海跟國巨在電動車關鍵半導體領域,等於有了從上游的IC設計、中游的晶圓長晶及代工,以及下游的MIH平台,兩年內就有了一條完整的垂直整合供應鏈。」一家電動車供應商高層這樣看。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預料將成為富鼎的新任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法人指出,富鼎新任的董事候選名單中,富鼎董事長鄧富吉仍在榜上,最關鍵的就是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根據過往經驗,2020年6月國巨入主同欣電,陳泰銘就親自擔任董事長,進行體質調整,原同欣電董事長賴錫湖也留在董事會裡面,這次入主富鼎也是如此。此外,國創半導體總經理張嘉帥也同樣列入董事名單,「這說明鴻海未來將以國創半導體加富鼎,做為集團車用半導體的領頭羊。」這名法人說。
中美晶3月營收創歷史新高 環球晶Q1合併營收186億連續13季成長
中美矽晶(5483)周五(7日)公告3月合併營收達75.1億元,單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而中美矽晶旗下的半導體子公司環球晶(6488)3月合併營收達67.1億元,第一季的合併營收186.2億元,年增14.2%,兩家公司3月營收同創單月歷史新高紀錄。中美晶3月的合併營收達75.1億元,年增率12.4%、相比前一個月增加11.6%。第一季合併營收為209.04億元,年增11.4%、季減1.4%,為單季歷史第三高。環球晶也公告營收,3月合併營收達67.1億元,年增率16.9%、相比前一個月增加12.1%。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186.2億元,年增率14.2%、相比前一季微增1.2%,季營收已經是連續13個季度成長,單月營收及單季營收同步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先前法說會中表示,隨著今年新產能大量釋出,有助於多晶矽價格在未來數季逐步下降,推動全球太陽能裝置量持續成長,帶動整體產業發展。但對中美晶而言,因多晶矽成本下滑會反映在售價上,因此即便出貨量增加,整體營收仍大致持平或低於去年。中美晶也積極布建儲能事業,日前宣布認購盛達電私募,主要考量在於盛達電在光電及儲能領域,擁有自主資通訊技術,而且近年來開發新製程產品及拓展能源客戶群有成,帶動營收及獲利逐年成長。此外,目前太陽能進口數量多,形成了模組廠與系統廠不同調,系統廠改用進口產品,對本土模組廠商造成不小的壓力。中美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增加出口比重;環球晶方面,預期業績第二季才會觸底,但好消息一是第一季新增二筆長約訂單,此外,環球晶原先的擴產計畫不變。
環球晶斥資逾4億元收購兆遠子公司 強化特殊晶圓攻5G商機
環球晶(6488)今(3)日宣佈,其中國子公司昆山中辰矽晶有限公司(昆山中辰)將與兆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兆遠科技)簽訂股權買賣意向書,以不超逾人民幣一億元 (相當於新台幣4.45億元)向兆遠科技收購其子公司上海召業申凱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召凱)之100%股權。本案需待兆遠科技召開臨時股東會決議。上海召凱成立於2000年,主力產品是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可應用於無線通訊及衛星產業中關鍵元件的聲波濾波器,擁有從長晶到拋光的一貫製程並通過客戶認證。環球晶有完整的半導體晶圓生產線,產品技術橫跨CZ及FZ製程。此次兆遠科技因為財務因素而擬出售上海召凱全數的股權,而環球晶圓在傳統矽晶圓及化合物半導體領域表現穩健,透過此次收購可藉由在半導體晶圓的成功經驗跨足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的寡佔市場,在全尺寸、全規格、全應用的產品光譜之外新增特殊晶圓的業務板塊。環球晶指出,隨著5G商業化速度增加,電信業者持續布建5G設備、深化滲透率、除了智慧手機的效能表現要求,資料傳輸量也增加,新興國家也持續發展LTE,加上各國的衛星太空競賽,可廣泛應用在各種無線通訊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器與導航系統上的濾波器之整體市場也將持續成長,對於其關鍵材料的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
環球晶新全球化1/庫存壓力燒到上游材料端「長約鬆動」 徐秀蘭2023年祭策略力拚成長
「Doris(徐秀蘭),我們尊重所有LTA(長期合約)內容,但可不可以讓我們微微調整?」世界前三大矽晶圓供應商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在2023年元月第一場媒體聚會中坦言,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風暴已從終端向上燒到材料端,同時她也嗅到了新機會,「相信是正成長的一年。」兔年還沒開始,環球晶就面臨客戶需求變弱,「公司自去年12月開始陸續接到客人要求,商議更有彈性的履約方式。」徐秀蘭一本實話實說,不諱言半導體產業存貨壓力已經從終端產品、IC設計蔓延到材料端這邊。身為晶圓關鍵材料「矽晶圓」供應商的環球晶,正在風口上。面對供應鏈接連的不平靜,去年營收首度衝上800億的環球晶女掌門人,已做好準備。「2022年我們把供應韌性最大化、同時是營運RECORD BREAKING(破紀錄)的一年」,2023年還沒開始就看到壓力,「好的壞的同時發生,都在面對處理,可能第一季或上半年需要配合客戶需要,給予彈性調整及協助。」在徐秀蘭眼裡,半導體產業今年有來自需求和成本的四大壓力,她也從中看到機會,順應市場新節奏,配合客戶積極調整,一步步強化環球晶的營運韌性。首先,終端市場需求轉弱,「手機、消費性電子需求變弱,汽車、半導體、能源方面的功率元件WAFER幾乎沒影響。」徐秀蘭說,客戶要求稍延遲出貨、或是更換產品組合,「來得及就可以換,已經做下去就沒辦法」。手機、消費性電子需求變弱,圖為Apple iPhone14開賣盛況。(圖/黃鵬杰攝)這波去庫存風暴中,供應商最怕接到客戶砍單或下調出貨的通知。徐秀蘭卻冷靜分析,眼前要求調整出貨的客人不到一半,「絕大部分客人已轉為樂觀,有些看好第二季反彈、有些是第四季,比較多是上半年保守,下半年RECOVER,2024市場復甦。對半導體長期需求仍是看好,小尺寸兩個月就不是滿載了,但大尺寸WAFER(晶圓)、FOI、FZ(特殊晶圓)、化合物半導體緊張狀況不變。」另外三個壓力影響營運成本,分別是匯率、能源、人力,「各國間的匯率走勢和通膨,都有不同狀態,尤其我們的成本以不同幣值發生,不曉得長期怎麼估。日本、韓國、台灣… 很多國家的電費都是漲價。現在人力緊缺,美國一邊建廠,找人有困難。」這位女董座說。「就算短期需求弱,長期WAFER需求不變,緊張狀況不變。去年12月都還在跟客戶簽新長約、這是要預付貨款的。」徐秀蘭在重重壓力下看到了機會,她還加碼爆料,「運費也開始大幅度下跌!」本土券商認為,半導體產業前一波下行週期發生在2019年之前,也因為庫存過高導致晶片跌價10%以上,記憶體晶片跌幅甚至高達50%,這一波下行因有疫情期間簽下的長約保護,跌幅比前次相對收斂、調整期也較短,加上台幣貶值效應放大獲利,美中科技之爭中國訂單移轉到台灣,總得來說利多於弊。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在2023年這個半導體景氣修正年,高階半導體製程的訂價策略是「保價不保量」,例如台積電今年仍會調漲產品均價6%,環球晶則希望客戶以更換產品組合因應。「2023年不是一路順遂,面臨更多情況,可預期,但幅度、速度可能是超預期的。」徐秀蘭元氣十足地說,「相信還是正成長的一年。」環球晶圓位於南韓的12吋晶圓廠,2019年落成啟用。(圖/環球晶提供)
環球晶新全球化2/張忠謀大嘆「全球化已死」 徐秀蘭以3年投資1千億行動論述「全球在地化」
全球最大的戰場,莫過於地緣政治風險掀起的美中半導體產業大戰。去年12月6日,供應全球9成先進製程晶片的台積電美國廠移機典禮上,創辦人張忠謀大嘆「全球化幾乎已死」掀議論;《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Miller)不認為「已死」而是變化中;新加坡韓禮士基金會研究員卡普利(Alex Capri)則提出,世界正經歷半導體「再全球化」。 面對這場半導體產業「全球化」新戰役中,位居上游的矽晶圓材料供應商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有另一番新見解,「在我們來看,就是全球化的腳步更夠,跟過去的全球化不一樣這是新全球化-『全球在地化』。」事實上,台積電亞歷桑那新廠移機典禮前五天,環球晶在12月1日興建12吋矽晶圓新廠,這也是睽違20多年、美國本土自有最大規格矽晶圓。徐秀蘭這番全球在地化的新論述及行動,其來有自。去年伊始,徐秀蘭接到一通電話,「環球晶併購德國世創案失敗!」她隨即啟動「3年(2022-2024年)千億資本支出」計畫,展開美國布局。併購世創失敗,環球晶得到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徐秀蘭在1月4日的媒體餐敘中解釋,「我們要的不是世創、我們要的是成長,取得世創是方法一,另一個方法是我們自己建廠」,此後亞洲、美洲、德國,都有環球晶的矽晶圓生產基地,「這比在某個國家有一個超大生產基地,是不一樣的感覺,希望客戶會覺得,我們是『本土』公司」。環球晶圓美國德州新廠,在2022年12月舉行動土典禮,新建12吋矽晶圓產能。(圖/翻攝自環球晶圓官網)更重要的是,去年俄烏戰爭及大陸清零防疫政策等變數下,全球晶片缺貨及供應斷鏈,使得與大陸為鄰的半導體重鎮台灣,成了歐美口中頭號「地緣政治風險」,傾全力要分散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中的風險。置身其中的徐秀蘭自然也緊盯此一大趨勢,「我們看到GEOPOLITICAL(地緣政治)問題壓力越來越大,發覺競爭力要放在如何DIFFERENTIATE(差異化)環球晶圓、跟已經做的很棒的同業差異化,就是把供應韌性最大化,不管從疫情氣候地緣政治戰爭哪一個面向,都必須做一個新的全球化,環球晶這個名字所賦予的『環球』經營能力。」徐秀蘭接著說,「我們本來在9個國家就有17個半導體工廠,加上美國GREENFIELD是18個,跨三大洲都能直接供應12吋矽晶圓,韌性更強。」至於投資人最關切的在美設廠能拿到多少補助?「還沒有最後定數,聯邦、州政府都會申請」。」徐秀蘭回答。半導體產業業內人士與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環球晶率先響應,發揮『在美製造』的示範效應,高度配合政策,客戶與訂單相對明朗,能拿到的補貼應優於預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圖/報系資料照)美國為要振興半導體產業,去年八月端出的《晶片法》,預計今年春季開始啟動補助程序。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晶片法》補助總額527億美元,半導體製造業者能申請額度僅330億美元,且由台積電、環球晶、英特爾、美光、三星等依新建產能規模分食,「因為額度有限,要盡早開始動作,實際成果有利申請國家補助。」台積電、環球晶已移機、動土。由於晶圓廠赴美製造成本,比在亞洲高出50~30%,因此如何節省成本至關重要。一位半導體工程師向CTWANT記者解釋:「12吋矽晶圓能夠有效幫助晶圓廠提升生產效率、較8吋增加125%,換個角度就是減少成本。」環球晶的美國廠擁有12吋、最大矽晶圓產能,因而握有台積電、英特爾等客戶長約訂單。環球晶及台積電赴美設廠會否侵蝕獲利?「兩家公司在美產能,對總產能占比在3%以內,且有一年的長約保護、在短時間優化學習曲線和優異的成本撙節能力,獲利情況應不會太差。」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說。環球晶高層則透露:「經比較,美國的水、電、土地成本,是最便宜的。」美國設廠主要挑戰在於人力,尤其在施工營建工人及後續廠務人員的招募工作上,公司坦言有難度:「不過,延遲2、3個月,也配合半導體景氣修正的節奏。」接受《晶片法》補貼的先進技術公司10年禁赴大陸設廠的禁令,是否影響環球晶?「這對晶圓廠會限制製程、影響大,對矽晶圓產業影響很小,矽晶圓對政策敏感度相對低。」徐秀蘭解釋。台版《晶片法》才剛通過,環球晶的中國、日本廠也都能申請補貼。看來全球在地化的新秩序中,徐秀蘭已提前站穩有利位置。
環球晶新全球化3/赴美設半導體廠不設太陽能廠? 徐秀蘭自揭一關鍵理由
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去年逆勢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中美晶本業太陽能營收破百億,矽晶圓材料製造商環球晶則破700億,年成長15%。然而,兩家營運策略步伐互異,環球晶快速布局全球,中美晶卻固守台灣,「太陽能不像半導體,半導體利潤相對比較多。」徐秀蘭自揭關鍵理由。被問及中美晶的太陽能電池是否在美國生產,她分析中美晶到美國設廠,確實比同業有優勢,因為子公司環球晶已在美國布局:「環球晶在美國德州的生產基地有142英畝,足以容納中美晶」,「美國太陽能發展有相當潛力,當地建置量有20幾GW,未來目標擴充到50~77GW,有需求、有客戶,政策也歡迎,有很多邀約機會。」但對於是否必要,她分析:「我們對通路不熟悉、生產矽晶圓的人力已經很緊、製造成本比亞洲高,太陽能一直薄利,不像半導體相對比較多利潤,是不是MAKE COMMERCIAL SENSE(有商業意義)還要細算。」她謹慎應對:「如果美國客戶有特殊設計需求,會從台灣製造、送出去。」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太陽能產業發展可期。(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中美晶在台灣製造具有多項優勢,徐秀蘭也認為台灣應該好好發展太陽能產業,「台灣的化學和光電半導體有雄厚基礎,島嶼地理環境又是一個濕度高、多颱風的實驗場域,可以做很好的太陽能元件。」她還點出,太陽光電進口模組放到台灣,受風承壓力不夠,品質較好的本土模組,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然而,依經濟部統計,2022年1-11月太陽電池進口值9000萬美元,9成以上進口來自東南亞,以泰國、越南占比分別為72.8%及11.9%。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雖然法令規定,陸製太陽光電電池及模組不准輸入,但出於成本考量,仍有案場使用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那是透過第三地、洗產地的產品。」徐秀蘭向太陽能系統商喊話,愛用國產太陽能電池,表示單純比價是中國電池勝出,但品質較無法承受天災,更重要的是,一旦查出中國電池依政府規定案場要拔表、不能繼續經營:「現在進口量壓力非常大,市場因進口侵蝕變小,對本土太陽能產業來說,輕則不敢投資、重則產生很大就業壓力。」中美晶業務涵蓋儲能、太陽能電池。(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儘管如此,徐秀蘭仍看好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因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行政院2022年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在2030年增至45~46GW,其中做為主力的太陽光電將佔31GW。展望2023年,中美晶女董心有大志地說,「除了希望TOTAL OUTPUT(總產出)做更大,同時,希望把綠電生意比重加高,做綠電銷售,希望一邊創能、一邊儲能、未來希望賣綠能!」
鳳凰城颳「台」風1/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破兆元 為供應鏈請命別大小眼
攪動全球局勢的晶片戰爭,12月6日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美國總統拜登及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ck)等,同框出席台積電(2330)亞利桑那新廠「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以爭奪先進半導體為主的世界局勢,正式翻開新篇章。典禮前夕,亞利桑那州長杜希(DougDucey)在個人推特上貼出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合照。6日典禮當天,台積電加碼宣布,將進行第二期工程,預計2026年完成,導入3奈米製程,2024完工的第一期工程將採用N4製程,總投資金額高達400億美元,年產60萬片晶圓,終端產品市值逾400億美元,可創造一萬個高薪工作機會。這場在國內引發半導體「去台化」的台積電赴美設廠,背後仍有諸多難題,其一就是台積電供應鏈「興趣缺缺」。台積電全球有三千多家供應鏈,而依台積電11月14日就美國《晶片法案》發給美國商務部的公眾意見文件中,除了為自家設廠爭取最大補助,另主動為供應商發聲,爭取美國政府支持。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典禮前夕也特別感謝亞利桑那州長杜希的協助。(圖/翻攝自Doug Ducey推特)根據台積電回覆商務部的文件中,指出正與40家供應商合作,將先後在晶圓21廠附近設立據點。目前主要跟進的是台系精密化工廠,包括長春化工在鳳凰城南方車程約1小時的卡薩格蘭德(Casa Grande),預計2023年投產;僑力化工則選在鳳凰城麥克創新園區(Mack Innovation Park)設廠,預計2023年初投產,李長榮化工則預定在2024年第1季投產。一家不具名的供應商向CTWANT記者指出,「目前就是高階矽晶圓跟精密化工產品最為欠缺,由於高階製程對於精密化工品的精度要求高,這是之前舊製程所無法使用的。」但美國《晶片法案》總括520億美元的補助,目前僅限先進製程,對於供應鏈並未給予關注,就看台積電的請命之後,能不能有所改變。「台積電希望他所有的供應鏈都能過去,但是供應商部分則不太願意過去,主要還是跟產能有關,畢竟那邊一開始產能只有2萬片(台積電在台5奈米產能200萬片),而且亞利桑那州本身也有英特爾的半導體廠,因此預料台積電初期還是以當地供應商為主。」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接受本刊專訪指出。楊應超分析,就他跟台積電供應商訪談結果,跟進台積電到亞利桑那,成本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在美設廠生產成本比台灣高出50%,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規模,當然就會讓供應商卻步。」據了解,相較於去美國,台積電的供應商跟去日本的意願還比較高。另個影響台積電供應商赴美設廠的關鍵理由,就是「美國政府對於先進製程以外並沒有補助的意願。」楊應超挑明說。精密化工廠跟進台積電進軍亞利桑那的動作最為積極,圖為李長榮化工。(圖/報系資料照)目前確認跟進台積電赴美設廠的供應鏈,以鳳凰城當地所欠缺的為主,包括矽晶圓及精密化工品,包括李長榮化工、長春化工及僑力化工,以及甫於12月1日動土的矽晶圓廠環球晶(6488)。儘管供應商跟進意願不高,但楊應超認為影響不大,「畢竟美國缺乏的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包括5奈米、甚至是3奈米等,至於其他的供應鏈,甚至是下游的封裝廠等等,美國本身都有一定規模。」曾在IBM的紐約晶圓廠服務過的楊應超說,三星在德州也有晶圓廠,亞利桑那州的優勢在於土地更比加州便宜很多,而台積電的亞歷桑那廠面積約445公頃,相當於17個大安森林公園大。 40年前舉家遷往美國,後來住在亞利桑那鳳凰城超過20年的楊應超說,「英特爾的晶圓廠就在我家對面,其實鳳凰城半導體供應鏈相當完整,因此台積電的供應商就算不來設廠,要不然就是用當地的供應商,要不就直接從台灣空運過去,就可以解決,基本上也不會影響台積電未來的生產。」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指出,影響供應鏈赴美投資的關鍵因素,是美國政府的態度差異。(圖/CTWANT資料照)
美20年來首座矽晶圓廠 環球晶德州12吋廠1日動土2年量產
全球第三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圓於美國時間12月1日在德州謝爾曼市,舉行12吋晶圓廠GlobalWafers America 動土典禮,預計兩年內可完成新廠建造、設備安裝、客戶送樣及量產。環球晶指出,新廠佔地 58 公頃,可為未來階段式擴建提供充足的空間。將奠定環球晶圓在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地位。超過200位貴賓蒞臨動土現場,包含海內外、白宮拜登政府團隊、聯邦政府、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政要人士,重要客戶與供應商。環球晶圓的擴產計畫將打造美國本土睽違20多年的首座矽晶圓廠,預期可彌補美國本土矽晶圓供應鏈缺口;美國半導體製造廠雖不斷成長,然本土矽晶圓供應量已跌至1%以下,顯見美國本土晶圓供應短缺問題嚴重。環球晶指出,美國晶片法案與州政府/地方政府的獎勵措施以及美國本土客戶的強力支持,成就了環球晶圓此項重大擴產計畫,且近期的疫情因素與地緣政治風險皆敲響美國缺乏本土矽晶圓供應鏈的警鐘,客戶紛紛與環球晶圓簽訂長約以顯示對擴廠的支持,長約覆蓋車用、手機、電腦、消費性及工業應用等利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