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機
」 石油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油設施若遭攻擊恐釀石油危機 高盛:明年油價將暴漲20美元
由於擔心以色列可能會對德黑蘭的導彈襲擊進行報復,打擊伊朗的石油產業。美國原油期貨在週四(3日)一度上漲約5%,並在週五(4日)早上再度走高。高盛主管Daan Struyven週五在採訪時表示,如果伊朗出現持續每天100萬桶的產量下降,預計明年油價將每桶暴漲20美元。Struyven補充道,如果像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主要OPEC+成員國,抵消部分產量損失,油市可能會看到每桶10美元的小幅上漲。MST Marquee的高級能源分析師Saul Kavonic也提到了伊朗哈爾克島的潛在風險,該島負責該國90%的原油出口。Kavonic表示:「這可能是衝突進一步擴大的開始,甚至影響到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伊朗此前曾威脅說,如果其石油部門受到影響,將中斷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流量。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位於阿曼和伊朗之間的這條海峽是至關重要的通道,全球大約五分之一的日常石油生產量通過這條具有戰略意義的水道,連接着中東的原油生產國和主要的全球市場。Fitch Solutions的BMI在週三發佈的報告中寫道:「在全面戰爭的情況下,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飆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任何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舉動都可能威脅到每桶150美元或更高的價格。」儘管一些行業分析師認爲,如果以色列打擊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OPEC+有足夠的備用產能來彌補伊朗出口中斷的情況,但世界的備用石油產能主要集中在中東,特別是在海灣國家,如果衝突進一步惡化,這些國家也可能面臨風險。
沙烏地阿拉伯宣告「石油美元協議」不續簽 恐削弱美元地位
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在1973年簽訂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然而該協議於近日到期,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也於9日宣布不會續約,宣告「石油美元」(Petrodollar)時代的終結。根據外媒《Kitco News》的報導,「石油美元」一詞源自1970年代,指的是以美元作為全球原油交易貨幣的協議,由於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簽訂石油美元協議,規定沙烏地阿拉伯將其石油出口以美元定價,並將盈餘的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作為回報,美國向沙國提供軍事支持和保護。這種安排對雙方均有利,美國獲得了穩定的石油來源和國債的穩定市場,而沙烏地阿拉伯則保障了其經濟和安全,確立美元作為石油計價貨幣,使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成為國際市場上的重要貨幣,也促使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奠定了美元霸權。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於9日宣布不再續簽協議,這一協議的終止可能會削弱美元地位,進而影響美國金融市場,此舉意味著美元繼脫鉤黃金後,又將與石油脫鉤,儘管許多分析師表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面臨的威脅被誇大了,但大多數分析師都承認,石油美元協議的到期有可能削弱美元,進而削弱美國金融市場。報導中也指出,儘管許多人指出全球緊張局勢升級和地緣政治效忠的轉變是協議不續約的推動力,但隨著世界轉向替代能源,全球石油市場權力動態的變化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十年來,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崛起穩步減少了世界對石油的依賴,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也發生了變化。
沙國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 將如何撼動美元霸權地位
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美元一直以來是石油交易的主要貨幣,而石油與美元的掛鉤,最早源自於1974年石油危機之後,當時的世界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與不久前才單方面退出《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並放棄金本位的美國,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該協議為華盛頓提供了穩定的原油供應,並建立了支撐其債務的龐大市場,同時利雅德則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和保護。如今沙國宣布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將為全球金融秩序投下震撼彈,也表明美元霸權的主導地位將不再獲得保障。綜合FIRSTPOST、KITCO NEWS的報導,二戰後國土未受到摧殘的美國,又藉著大發戰爭財擁有當時全世界7成的黃金儲量,於是美國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仿效當時過氣的貨幣霸權英鎊,確立了黃金與美元掛鉤(1盎司兌換35美元),他國貨幣再與美元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英國的金融霸權從此由美國接手,而美元也逐漸取代英鎊成為公認的世界儲備貨幣。然而,60年代西德和日本的經濟崛起使美國開始出現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的失衡再加上越戰帶來的龐大債務,使美國被迫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實際的美元價值已嚴重暴跌。法國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總統為首的各國政府於是開始拋售手中的美元儲備向美國換取黃金,西德更直接放棄固定匯率。對此,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竟在1971年未經他國同意,取消了黃金與美元的兌換,標誌著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以及金本位制的終結,史稱「尼克森衝擊」(Nixon shock)。不過美國獨霸的軍力,以及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上的份額,都為其重建市場信心爭取了時間。1974年6月8日,美國與當時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規定沙國只能用美元為其石油出口定價,且該國透過石油出口獲得的美元儲備必須投資美國國債,以換取華盛頓向利雅德提供軍事援助和保護。美國藉此成功將美元與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掛勾,也讓現今以美元為主加上多種貨幣組成國際儲備資產的浮動匯率體系,在1978年《牙買加協定》(Jamaica Accords)後正式確立。「石油美元體系」實際上強化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因為沒有美元就無法購買能源。」如今《石油美元協議》已經在2024年6月9日正式到期,而沙國也宣布不再續簽,這意味著利雅德目前可以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為其石油出口進行定價,包括人民幣、歐元、盧布和日圓,甚至傳出沙國有在考慮用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進行交易。專家指出,擺脫石油美元體系將有助於利雅德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調整,尤其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試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加強與其他經濟大國,如中國、俄羅斯等金磚國家的合作。雖然沙國目前主要仍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但世界上越來越多經濟體正在試圖改變現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包括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中國等國,都越來越傾向在能源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有20%的石油交易是透過非美元貨幣結算。如今,沙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以及《石油美元協議》的終結,長遠來看,可能會加速去美元化的貨幣結算國際貿易趨勢,並削弱美元及美國的金融市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不再獲得保障,因為若石油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定價,將讓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量下降,這反過來可能導致美國通膨率上升、利率上升以及債券市場疲軟。對此,Coin Bureau研究主管克魯普卡(Daniel Krupka)則相對樂觀,他認為:「《石油美元協議》的終止對美元產生的短期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一方面是拜登政府正準備與利雅德當局簽署名為《戰略同盟協議》(Strategic Alliance Treaty)的美沙共同防禦條約;另一方面是因為沙烏地里亞爾與美元之間採取固定匯率制(1美元等於3.75沙烏地里亞爾),因此沙國需要美元來支持其貨幣,利雅德就有可能將其非美元資產兌換成美元。克魯普卡也補充:「儘管金磚國家的貨幣有一定程度的交易結算量,但如果沒有穩定經濟的支持,它就無法媲美美元、黃金或比特幣。短期內,美沙雙方都不會從協議的終止中受益,因為這實際上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減少沙國對美元的依賴,具體取決於該國如何處理其非美元收益。然而,協議不再續約仍不利於美元,因為沙國此舉將會把美元外匯儲備轉換成其他資產,例如黃金或比特幣,這將使其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也將推升黃金或比特幣的價格,儘管這取決於多元化的程度。」與此同時,雖然金磚國家貨幣的未來發展前景不明,但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表示:「我們正在金磚國家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支付系統,不受政治壓力、濫用和外部制裁干擾。」外界也預期,金磚國家貨幣可能會由黃金等一籃子大宗商品支持,因此這個趨勢可能有利於金價。另一方面,雖然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元失去儲備貨幣地位還需要數年時間,但財經部落客Bullion Buzz也強調,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西方貨幣主導的金融秩序將迎來轉捩點。
小電池起家人生1/45年前到中東槍彈雨林 移工匯款一哥自曝創業歷險記
2月16 日,台灣與印度以視訊簽署引進印度勞工的MOU,這消息不但讓產業界稍解缺工之苦,移工匯兌業者也開心備戰,尤其是業界一哥統振(6170)。統振2019年推出Qpay,提供泰國、印尼、越南等三國移工匯款服務,去年在全台75萬移工每月約110萬筆移工小額匯款中,以四成市佔率奪冠,每月穩收逾5000萬元手續費。外界多以為,統振是賣東芝電池、預付卡起家的老牌貿易商,但創辦人陳敦仁其實是在中東地區槍彈雨林中賣玩具時鐘奠定基業。農曆年前,霸王寒流來襲全台民眾追雪的這天,75歲董事長陳敦仁在統振內湖總部接受CTWANT記者專訪,親揭他「拚性命」的創業奇遇歷程。靠著在中東銷售玩具時鐘,陳敦仁打下了統振成長的基石。(圖/陳敦仁提供)陳敦仁自輔仁大學外文系畢業後,進入叔叔的貿易公司學習,奠定貿易基礎,「只要是不違法的東西,都可以賣。」29歲時,也就是1977年,陳敦仁決定自立門戶,成立「統振」,帶著一卡皮箱闖天下。「因為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伊朗被禁運,當地人常說一句話『inshallah(若主願之)』,意思就是不知道明天阿拉要叫我做什麼,所以他們付款都是直接付現金。」陳敦仁選擇遠赴中東,從伊朗起步,「除了毒品、賭具以外,什麼都賣。」他以銷售孩子玩具、時鐘、鬧鐘為主。儘管在中東做小生意,不會被倒帳或欠帳,但要冒著生命危險。「有一次我跟人聊天,對方說,你們坐辦公室的人很好賺,做一做就有錢可以拿,我們做工的人一天才多少錢,我回說『你不知道,我們在外面怎麼樣死的。』」陳敦仁把在中東的經歷講給他們聽,對方聽了就不敢再講話。陳敦仁真的險些命喪中東,但不是遇上戰爭,他要別人猜猜發生什麼事,從來沒有人猜中過,CTWANT記者也只猜中一半「跟吃的有關。」在中東經商,讓陳敦仁印象最難忘的是當地的飲食。(圖/陳敦仁提供)「有位卡達客戶請我們吃當地最豐盛的餐點,那是一種用樹葉包著的土產,面對客戶盛情難卻,我吃了當天就拉肚子,一般人拉肚子兩、三天就虛脫了,那時候我拉肚子六天,可能是過敏問題,差點死掉,而且還沒有藥,只有台灣帶去的臭藥丸(止瀉藥)。」陳敦仁說時輕鬆,但難忘當下的無助。此外,他還要進入荒漠。「那時候的杜拜都是沙漠,路標就是電線桿,拜訪客戶時,對方報路都是說,前面過去第九根電線桿,右轉四根,再左轉幾根就到了。」陳敦仁突然幽默地說,「我最失敗的是,如果那時候花500塊美金(買地)的話,現在就發了。」為要打入中東市場,陳敦仁每年都待上一個月,他省錢買最便宜的機票,在曼谷轉機過夜,「每趟去中東,前一晚先飛到泰國曼谷,放鬆一下,隔天再飛到中東繼續打拼。」「其實中東娛樂限制多,不能喝酒、不能聽音樂,女人都蒙面紗不能看,很多都不行。」如此奔波四年,總算在中東市場奠定事業基礎,與此同時,他觀察到,中東因為被禁運,當地時鐘電池需求很好,統振因而步上另一條道路,1986年先是取得東芝一次性電池代理權,六年後拚出銷售No.1進而取得二次充電電池經銷權,在從代工手機電池切入代銷預付卡,意外發現移工族群的需要。如今統振已是75萬移工族群預付卡及匯款最大的服務商,而營收獲利也逐漸回穩,2023年營收為22.63億元,雖然較2022年下滑8.5%,但毛利率從2023年第2季已來到31%,第3季續增到34%;前3季每股稅後純益達2.68元,幾乎追平2022年全年的2.73元。但「中東通」的創辦人還想創新事業,他正將眼光轉回以色列。「以哈戰爭去年10月7日開打,原本已規畫10月6號有兩個人要過去以色列爭取天然萃取產品的代理權,但因為戰爭而暫緩。」陳敦仁一如47年前勇闖中東的貿易商,伺機而動,不同的是,他不用再自己獨闖。
「錫」捲科技廠1/從3C到衛星都少不了它 世界第三大錫廠二代接班
在全球科技產業稱霸的台廠,不只台積電,還有不少默默打國際盃的低調企業,焊錫材料老廠昇貿(3305)就是其一,從全球半導體巨人英特爾(Intel),到馬斯克旗下的SpaceX,以及台灣電子十哥,產品通通「錫錫相關」,都是昇貿的客戶。「不吹牛,越誠實越坦承,別人就會幫你解決困難!」74歲老董李三蓮透露這間台灣最大、世界第三大焊錫廠的50年成功法則。10月的一個周末中午,桃園喜來登飯店門前大批車潮湧入,飯店老闆、同時也是台灣焊錫龍頭的李三蓮,正舉辦昇貿50周年慶祝活動。老董上台致詞,一開口就十分接地氣,「菜要先出!」台下席開45桌,受邀賓客有合作廠商,淡水扶輪社、桃義會、桃企會、觀光協會等商業社團,重情的他還留了親友桌及泰北中學、育達商職的同窗桌,甚至「前員工」都有2桌。李三蓮國、台語交雜,回顧自己創業及公司成長歷程,「我父親是台電公務人員,但我學習不好,中正國小讀了3年就轉到敦化國小」,「現在敦化國小很優秀,但我那時沒有優秀,泰北中學(國中部)直升我考不上,就讀育達商職,原本讀日間部,書讀不來,我就主動轉夜間部,白天去工作。」李三蓮的第一份工作在五金行上班,後來又到了一家塑膠公司,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公司倒閉,當時老闆3本支票退了2本,知道李三蓮想創業卻又沒錢,便將1本空白支票借給他開。「第一個貴人是我的老闆,我老闆非常支持我,我是這樣做起來的。」李三蓮說。李三蓮(左)於1978年聘請工研院化工所的鄭江培(右)擔任技術顧問,陪伴他40餘年,李三蓮相當感念,特別在50周年影片尾聲放進鄭江培的照片。(圖/昇貿提供)昇貿從淡水小型錫焊製造商起家,但昇貿可說是進入得較晚,公司規模一直做不大,直到2000年起大家開始廣泛討論改採無鉛產品,於是昇貿2001年成功開發無鉛焊錫產品,成為公司急起直追的第一個轉捩點。昇貿總經理李弘偉補充解釋,更改用料需要6~9個月的測試,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客戶沒有評估換料的理由;直到歐盟公告2006年7月1日將實施有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避免使用週期短的電子產品造成環境危害,所有客戶都必須重新檢討物料的使用,才讓昇貿與競爭者站在同一起跑點。2004年昇貿購入桃園觀音土地擴廠,2005年順勢掛牌上櫃,靠著研發創新,打開市場地位,在環保浪潮上一路遙遙領先。2008年起開始回收材料,提取焊錫再利用;2016年應Intel要求下研發低溫錫,以符合節能減碳ESG的新標準,如今成功打入全球科技大廠的供應鏈,從資通訊、電動車到低軌衛星。李三蓮在致詞中不斷提到兩名技術顧問,鄭江培和秋山光雄。「我一路下來碰到的貴人真的多,鄭江培是我到日本,他幫我做翻譯,一路陪我40多年,後來跟日本人合作,碰到秋山光雄,今天他們家人專門來台灣參加昇貿50周年。」據了解,兩名技術顧問都已過世,李三蓮為表達對他們的感念,特別把兩人大頭照放在公司介紹影片做結尾。今年50歲的昇貿,目前為台灣最大、世界第三錫廠,攤開客戶名單,從全球半導體巨人英特爾,到馬斯克旗下的SpaceX都是昇貿的客戶。(圖/黃威彬攝)「我這50年幾乎沒有碰到危機,沒有危機是因為有大家支持!」李三蓮透露,做錫的生意,買進原料都需要現金,他自民國67年開始與華南銀行合作,華南支持了他45年,台灣企銀也支持了20、30年,現在又增加了第一銀的支持,銀行是昇貿最大的金主。這位台灣焊錫龍頭還自曝,自己是一名保守的生意人,成功來自他的誠信,「我的做人原則是『絕對不吹牛』,你越坦白、越坦承,你的困難人家就會幫你解決!」如今,昇貿在7國設廠,全球員工共600人,2022年營收84.19億元、稅後純益5.32億元、每股盈餘4.04元;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為1.31億元,每股盈餘為1元。而李三蓮另一個興櫃的飯店事業桃禧(2750),旗下共有4家飯店,2022年全年營收5.4億元、稅後純益1億元;今年1~9月累計營收3.1億元,上半年稅後淨損4000萬元。席間,台灣松下退休總經理、前昇貿獨立董事林吉永告訴CTWANT記者,「他(李三蓮)不會亂來,不會衝太快,很踏實,對人講信用,很誠懇,也不會花大錢辦交際,很實在;遇到不懂的,馬上請專業人士,有的成功解決問題,有的可能或許沒有,他也沒關係就再接再厲,從不惡言相向。」李三蓮的事業還跨足飯店經營,桃禧集團旗下有台北IHG智選假日酒店、桃園喜來登飯店、桃園桃禧航空城酒店、桃園智選假日酒店,加上昇貿轉投資、今年3月開幕的八里福朋喜來登酒店,共5家飯店。(圖/黃威彬攝)另一位賓客、南亞電路板(8046)副總呂連瑞則說,他們兩人30多年前在昇貿淡水廠時期就認識了,經營理念深受李三蓮影響,「昇貿對台灣產業有很大貢獻,在世界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慶祝會尾聲,李三蓮特別拉著2個兒子上台,向台下45桌的集團員工、合作夥伴正式介紹未來接班人,「昇貿50周年,桃禧今年12年,未來焊錫事業將交給大兒子李弘偉,飯店事業將交給二兒子李弘信。」「我創業時當年月薪3000元,所以每個月只要賺超過3000元,我就成功當老闆,現在我兒子要來接棒壓力很大,一個月薪水開銷就好幾千萬。」「感謝小孩願意接我的棒!弘偉、弘信,你們辛苦了。」李三蓮感性時間不超過3秒,馬上宣告他下一步人生計畫,「他們辛苦我就好命了,我現在是職業打球,平日假日都可以出場,歡迎來約!」
人數創新高!韓國逾115萬學碩博士 畢業後從事鐘點工
韓國就業狀況正在惡化,據南韓統計廳29日發佈的一份調查結果,截至今年8月,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後從事兼職等鐘點工工作的人數為115.6萬人,年增7.9萬人,創下2003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由於鐘點工薪資水準較低,根據先前的一項調查,每10名鐘點工中就有4名(40.2%)表示鐘點工為迫不得已的選擇。另外,根據《朝鮮日報》報導,今年第三季(7-9月)韓國經濟成長率為季增0.6%,繼今年第一季的0.3%、二季的0.6%之後,連續三季成長為0%左右。韓國今年的年成長率預計為1.4%,低於發達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3%),去年和前年也沒有達到OECD的平均水準。歷史上韓國經濟增長率低於OECD平均水準的狀況只發生過三次,即經濟開發初期的1962年、遭遇第二次石油危機的1980年和爆發外匯危機的1998年,這種趨勢長期化後韓國可能墮落成劣等生的危機感正在加劇。韓聯社報導,以8月為準,韓國2008年大學以上學歷的鐘點工為24.6萬人,2009年增至30.3萬人,連續15年保持增加趨勢。今年較2009年猛增281.5%,在「初中以下」、「高中畢業」、「大學以上」三種學歷的鐘點工當中,大學以上學歷的勞動者占比29.8%,創下歷史新高。統計廳分析,20多歲鐘點工的增加對大學以上學歷鐘點工的增加產生了一定影響,該年齡段自願選擇做鐘點工的人數增加,尤其是在輔導、補習班講師等教育、藝術和體育、住宿和餐飲業領域有所增加。
臨海工業區50周年 賴清德盼:扶持行業冠軍造就更多護國神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31日,代總統蔡英文南下高雄,參加臨海50領航台灣新港都產業論壇。賴清德表示,感謝在地中小企業對台灣經濟做出貢獻,大声呼籲各界人士,共同推動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願景,扶植更多各行各業隱形冠軍成為更多的護國群山。賴清德表示,臨海工業區台1973年台灣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在十大建設規模願景下誕生的工業區,設有煉油廠、煉鋼廠、造船等自主性產業,不僅創造3.7萬個工作機會,年產值也逾1兆元,帶動經濟發展,也是台灣工業發展的基礎,「蔡總統特別要我致上要雙重的感謝」。賴清德指出,台灣產業實力漸獲國際重視,但不諱言也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的變化,淨零轉型的挑戰或全面智慧化的轉型,每一環節對台灣的影響都非常大,如果成功就往前更邁進一步,如果跟不上,遭遇的困難就愈大。賴清德強調,鼓勵大膽投資下一代的科技創新,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子、電腦,太空科技及精準醫療等產業,才有辦法讓台灣推陳出新,產業升級,經濟轉型 ,生生不息發展。推進過程勢必要讓人工智慧產業化,再應用人工智慧幫助中小企業順利進行數位及淨零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全面數位化的時代。賴清德表示,台灣中小企業約150幾萬家,提供9成多就業機會,若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跟不上轉型腳步,即達不到包容性的成長。至於新港都的產業何去何從?他指陳其邁已有很好的企畫藍圖,台積電半導體產現在已到高雄,如何協助新興科技在南台壯大很重要,他和陳其邁都肩負發展南台灣的重責大任,他認為,高雄當火車頭,台南幫助高雄帶動南台灣發展,即可進一步達區域均衡,相信這也是台灣人民所樂見的。賴清德期許,盼招募全天下人才,共同推動創新的經濟願景,期許業界一定要持續壯大科技產業,同時扶植更多隱形冠軍,成為護國群山,讓台灣在重組的系列產業鍊站穩腳步,確保台灣的經濟發展立於不敗之地。
外銷訂單持續低迷…國際大單看不到 Q2出口恐比首季還要差
隨著外銷訂單持續低迷、國內廠商看不到國際大單,學者認為,第2季出口狀況恐怕比第1季還要差。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甚至第2季每月面臨出口300億美元保衛戰。他更擔心,部分中小企業因出口衰退營收減少,但升息與各項支出成本卻增加,財務出現問題引發倒閉潮。財政部資料顯示,第1季出口金額977.5億美元,年減幅度19.2%,創14年以來最大跌幅。財政部預計明(8)日將公布4月進出口情形,預估出口值在332億到340億美元間,年減幅度達18到20%;學者認為第2季出口還未有好轉跡象,甚至可能表現還不如第1季,呈現季減情況。吳大任不看好第2季出口的3大原因,首先是美國5月繼續升息1碼,累計利率增加5個百分點,美國家庭消費能力持續下降當中。其次,目前通膨情況與1980年代石油危機最大不同點在於,當時美國進口金額大約3000億美元,現在是3兆美元,如此受衝擊的不單是美國本身的企業,而是出口到美國的國家,包含台灣。就外銷訂單來說,吳大任指出,去年最好的時候,單月外銷訂單甚至有600多億美元,反映在出口上,每月金額約400億美元;3月外銷訂單僅400多億美元,依此來看,第2季出口單月恐怕面臨300億美元保衛戰。台經院邱達生研究員表示,2024年要舉行國際重要運動比賽「巴黎奧運」,按照道理來說現在應該要有奧運商機,應開始對機能衣等產品下單,惟紡織業透露,奧運訂單相當不明朗,商機尚未顯現。另外,由於歐美利率太高,民眾不敢消費,即使下半年有蘋果新機等消費題材,恐怕不太亮眼。吳大任擔心,如果企業營收下降,但投資機器設備的利息、廠房租金持續增加,中小企業恐怕會出現「資金斷鏈」、「財務危機」,甚至引發倒閉潮,政府應要相當關注。
北約東擴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今年冬天恐因能源匱乏陷入經濟崩潰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目前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領免費食物。更糟的是,莫斯克近期因渦輪檢修的問題將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給量減到只剩正常氣量的20%,讓外界憂心德國今年下半年恐因能源匱乏而陷入經濟崩潰。據《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受到俄羅斯減供天然氣的影響,德國經濟學家佛斯特(Clemens Fuest)指出,將有許多依賴便宜俄國能源的德國企業因此倒閉,國內的能源進口成本也將增加2倍,家庭帳單則會成長3倍,且該舉措將進一步推升2%的CPI年增率,更會使德國損失2861億歐元。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糟糕的經濟表現和成本上升不只反映在德國政府呼籲民眾減少每天洗澡次數、調暗路燈光線和關閉游泳池等舉措,如今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而英媒《每日郵報》則把德國的經濟崩潰怪罪在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的頭上。但事實上,沒有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供應,德國就不可能實行廢核政策,也不可能讓德國製造業保持競爭力,使其呈現過去十多年輝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為,西歐在二戰後亟需美國的援助,因此交出了軍事防務等重要主權給予美國,但北約屬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軍事集團,若俄國不再向西方輸出共產革命,歐俄也因為能源貿易的供需關係,變得不像以往一樣彼此對立,那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因此為了繼續透過北約支配歐盟的軍事、外交和戰略主權,美國就有必要挑起「歐俄對立」,並將中國與俄羅斯送作堆,使他們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孤立,導致透過全球化崛起的中國能夠因為「類冷戰時期」的陣營分化而降低其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但美國需要讓「歐俄對立」,歐洲需要嗎?放任美國拉攏東歐以操作「北約東擴」驅逐俄羅斯,可能是歐盟領導國21世紀最致命的地緣戰略失誤。其結果就是導致歐洲與軍力強大的核大國俄羅斯關係惡化,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且普丁別無選擇的去回頭擁抱中國,形成一個中俄結盟的巨大麻煩。若東歐不隨著美國的北約東擴起舞,不在俄羅斯周圍部署中程導彈和美軍,莫斯科也不會因為國家絕對安全的需求和戰略縱深受到威脅而那麼反西方(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軍事介入,已反映出它不再是個以防務為主的軍事集團),那如今中國就不會受到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的援助而如此強大,歐洲也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還能獲得俄國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歐盟的窘境就在於缺乏一支「歐洲軍」,沒有軍事防務自主,歐洲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獨立性可言。如今隨著俄烏和談不見進展、歐元區通膨飆升且陷入能源危機、歐元貶到與美元平價,以及德國和南歐國家的國債殖利率利差再度擴大,歐洲可能將再次迎來新一波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崩潰,歐洲文明或將因為美國的地緣戰略安排重新進入「黑暗時代」。
反俄制裁導致萬物齊漲!德國中產家庭被迫排隊7小時領救濟糧 烏克蘭難民增額外負擔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現在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排7小時的隊領免費的食物。更糟的是,來自烏克蘭的難民還消耗掉了1/3的救濟糧份額,增加了援助中心的額外負擔。報道指出,「反俄制裁的後果給普通德國民眾帶來了巨大痛苦。」據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的報導,在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物價上漲三重打擊下,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他們在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震驚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雖然走進救濟中心領取免費食物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尷尬的舉動,但為了維生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去排隊,為此他們甚至要排上7小時才能領到免費的食物。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不過隨著經濟衰退的擔憂漸增,以及德國政府調降燃料稅、推出臨時大眾運輸優惠方案,德國6月的CPI年增率呈現略低於5月的7.6%,成為6月歐元區唯一通膨放緩的國家。但生活成本的飆升仍然讓低收入家庭相當痛苦,據德國《圖片報》(Bild-Zeitung)6月的報導,一份社會調查報告顯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有近1/6的德國人(約1387萬人)正在面臨「有一餐沒一餐」的困境。月收入低於1000歐元(約新台幣3萬元)的家庭中,有32%的受訪者因經濟因素而減少進食或直接不吃,42%的民眾則因為相同原因放棄了一些日常食物的購買,還有13%的受訪者對未來充滿擔憂,坦言如果食品價格繼續上漲,他們也會開始縮衣節食。這也顯現出為何有那麼多新的家庭加入了領取免費救濟糧的行列。雖然免費發放食物的時間是從每天下午2點才開始,但由於需求者眾多且數量有限,有些人從早上7點就會在救濟中心外排隊等候。據悉,德國各地都有塔菲爾救濟中心,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靠私人捐款和志工的參與才能維持運作,其中光是柏林市中心的這家救濟中心每天就有約140個家庭需要免費的救濟糧,而來自烏克蘭的難民還佔去了其中的1/3份額,增加了救濟中心的額外負擔。該中心負責人馬可瑟隆(Mariola Maxelon)無奈表示:「事情只會越來越糟,尤其是當我們獲得的資助與支持越來越少的時候,民眾還會為此爭吵不休。」報導指出,反俄制裁的後果給普通德國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過度的通貨膨脹,食品價格的上漲……以及最重要的是,德國民眾現在還得活在廉價俄羅斯天然氣恐遭到斷供,而凍死在今年冬天的恐懼之中,這就是每個德國人的未來。」
加國6月通膨率8.1%創近40年新高 專家:物價高漲彷彿回到1980年代
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21日公布數據顯示,加拿大6月通膨率升至8.1%,創下近40年來新高紀錄,主要原因為汽油價格飆漲及物價普遍上揚,為了對抗高通膨,加國央行(Bank of Canada)於7月13日一口氣升息4碼,將基準利率從1.5%調升至2.5%,創下自1998年以來最大單次升幅。加拿大曾在1970至1980年代歷經嚴重的通貨膨脹,有經濟學家指出,現今的通膨現象與當時的狀況非常相似。據法新社報導,加拿大統計局指出,國內6月份汽車及卡車加油成本年增54.6%,但近幾週原油價格下滑,汽油價格也跟著回調;加拿大6月核心CPI年增6.2%,高於市場預期的5.9%。此外,加國央行表示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將維持在8%左右,蒙特利爾銀行(BMO)稍早更新通膨預測指出,今年第三季的平均通膨率預估為8.3%,預料通膨可能已經觸頂。加拿大曾在1970至1980年代歷經嚴重的通貨膨脹,道明銀行(TD Bank)高級經濟學家詹姆斯奧蘭多(James Orlando)表示,如今的通膨問題與40年前有些相似之處,例如烏俄戰爭衝擊石油、糧食供應,同樣在70年代爆發的兩伊戰爭,也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此外,奧蘭多指出,肉類價格在1978年飆升了70%,導致相關食品價格跟著翻漲,「對許多加拿大家庭而言,當他們在查看消費帳單時會感到相當熟悉。」雖然此時的價格漲幅與70、80年代不同,但當通貨膨脹衝擊了我們的民生必需品,將會牽動起消費者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斯普羅特商學院副教授李(Ian Lee)提及,在70年代銀行存款及貸款同樣處於低利率,「儲蓄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所以那個年代掀起了一股消費、借貸的文化。」李教授表示,如今投資人將熱錢轉往房市,隨著加拿大房價不斷高漲之下,只會進一步加劇通膨。他解釋,現今的通貨膨脹與70年代最大區別在於勞動力市場的差異,當時的環境處在經濟成長放緩、物價飆升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反觀現在的勞動力市場,失業率是4.9%創下最低點紀錄。加拿大央行在80年代一口氣將政策利率提高到20%以上,市場所面臨的經濟陣痛十分慘烈,李教授認為,加拿大政府當年太晚才意識到通膨危機,不得不加強緊縮力道。他表示,儘管加拿大央行仍等待太久才出手打擊正在冒泡的通貨膨脹,但如今的反應比起1980年代早了好幾年,「你推遲服藥的時間越長,問題就越嚴重,用藥劑量就更高。」RSM Canada的經濟學家Tu Nguyen警告,儘管全球通膨壓力顯示出緩解跡象,但仍可能再度惡化,「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流行病肆虐等不確定因素下,誰知道未來六個月在全球舞台上會發生什麼。」
物價上漲 國民黨要蔡政府學學蔣經國
春節前夕全台鬧蛋荒,國民黨批評,蔡政府接連提出「設大賣場平價專區」與「南蛋北送」措施無助於解決問題,也缺乏超前部署的手腕;反觀故總統蔣經國過去應對石油危機所產生的物價問題時,不僅提前進行「穩定物價十一項措施」,後採取「取消設廠限制、日用品停止出口及開放進口」,並嚴查刻意囤貨牟取暴利的業者,在多管齊下的政策之下,讓物價問題迅速被解決。 國民黨指出,在春節連假之前發生「一蛋難求」,民眾大排長龍買雞蛋的狀況。 可惜只看到蔡政府接連提出「設大賣場平價專區」和「南蛋北送」這類無助現實解決的措施,也缺乏超前部署的手腕。 國民黨指出,蔣經國過去曾應對 石油危機所產生的物價問題,不僅提前進行「穩定物價十一項措施」,後採取「取消設廠限制、日用品停止出口及開放進口」,並嚴查刻意囤貨牟取暴利的業者,在多管齊下的政策之下,讓物價問題迅速被解決,在面對石油危機的國際大變局,仍平穩的帶領台灣度過物價飆升的難關,讓日本也稱羨。 「蔡政府應該試著仿效蔣經國具有建設性的作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強調,蔣經國路線就是國民黨路線,讓人民過好生活,是首要職志。身為執政者,不能對現實問題找理由,而需要為人民找解方。物價問題攸關人民每一日的生計,是執政者最重要、最該集中精力解決的大事。
預估2022經濟發展 主計總處與國發會均樂觀以待
2022(今)年經濟發展如何?雖然沒有水晶球可透視,但主計總處及國發會經評估後都認為,影響景氣的變數雖不斷出現,但全球需求仍持續擴張,台灣的外貿、投資往上走趨勢也不會改變,因此2022年依舊樂觀,景氣有機會續亮紅燈,經濟成長則上看4%,至於通膨率也會比2021年溫和,不會超過2%。包括中央銀行、主計總處及台經院對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都超過4%,至於通膨率,多數預測機構也認為不會超過2%。央行則認為近期民生物資及餐飲等購買頻度高的商品價格雖調漲,但在政府平抑物價措施下,有助於降低通膨預期,不太可能再出現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期間所出現「薪資-物價」螺旋上升,央行預測2022年通膨率只有1.59%。主計總處對通膨預測和央行差不多,也只有1.61%,兩個機構預測是一樣,惟中研院預測比較高,他們認為2022年通膨率會升至2.04%。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表示,由於分產品調漲售價,2022年第一季通膨率會高一點,但隨後各季將趨緩。總的來看,在市場供需調節下,全年物價處於溫和上漲。蔡鈺泰說,主計總處將在2月下旬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修正2022年的經濟預測包括經濟成長、通膨率,依目前的數據看來,雖然影響經濟的變數不斷出現,但經濟展望依舊是樂觀的。蔡鈺泰表示,主計總處於去年11月下旬公布預測後,持續關注出口、投資及消費等多項數據發展,大致看來,出口比預測來得好,投資也有不錯表現,受疫情影響的消費在第四季慢慢上來,這些成長動能將會持續到2022年,在全球經濟持續擴張下,加以我國產能擴大,今年的外貿、投資及消費將持續成長,依此研判,經濟成長率可達到原預測的4.15%。有國內景氣「氣象站」之稱的國發會,對2022年看法也是樂觀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去年底多次表示,代表景氣熱絡景氣紅燈,有機會亮到2022年。事實上,國發會於農曆年前所公布的2022年經建目標也反映了此一樂觀看法,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預測4.15%,中央銀行估4.03%,而國發會的經建目標則上看4.6%。除了公布經濟成長目標,國發會還發布2022年每人GDP、失業率及核心物價的三項經建目標,每人GDP上看35,113美元,核心物價漲幅不高,只有1.33%,而失業率的目標介於3.7~3.8%,這些目標若能達成,今年我國經濟將在溫和通膨中持續擴張,龔明鑫於公布經建目標時也強調:「在政府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努力下,這些目標將可望達成。」
12月通膨率2.62% 外食費大漲2.39%⋯創近81個月新高
主計總處6日公布物價統計指出,2021年12月通膨率2.62%,連續五個月超過2%,其中外食費漲幅更創近81個月新高,全年通膨率1.96%也創下近13年新高,通膨壓力持續存在,惟尚無通膨現象,研判2022年通膨率將逐季遞減。近半年各類物價年增率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2021年消費者物價漲幅(通膨率)沒有超過2%,卻也連五個月超過2%,顯示通膨壓力是存在的,但相較於韓國、新加坡2%以上的通膨率,我國的漲幅相對溫和。曹志弘指出,政府月前調降汽柴油貨物稅,加上國際油價走跌雖使得去年12月油料費較上月下跌,惟與上年同月比,仍大漲近20%,這是該月通膨率逾2%的主因,此外,受到小麥、奶油、堅果及沙拉油等食材上漲影響,外食費大漲2.39%創近81個月新高,這也是12月通膨率較高的原因。曹志弘表示,據相關資料研判,2022年第一季外食費還會陸續調漲,預料這一波外食費調漲應該會比2014年、2008年那兩波來得緩和,4月後會逐漸收歛,總體物價也是如此,2021年第四季通膨率2.67%是高峰,2022年第一季會緩下來,但仍會超過2%,隨後逐季遞減。至於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2021年12月年漲3.46%,也創下近39個月最高,其中雞蛋、麵包、豬肉、衛生紙及牙膏漲幅擴大,有些是天氣寒冷所致,有些是需求增加、原物料上漲使然。至於衡量廠商進口成本的躉售物價(WPI),2021年12月漲幅收歛至12.25%,全年漲幅9.42%仍創1981年來最高,曹志弘表示:「這是因為前兩年跌了一成,基數太低所致,事實上,2021年WPI水準值比2018年還低,壓力並沒那麼大,若把它說成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新高,有點誇張。」
5大吃到飽餐廳「漲聲響起」 喜來登下午茶一口氣漲500元
近來物價變貴,主要是因為原物料上漲,包括油、麵粉、民生必備食材等,漲幅約3~4成,躉售物價指數更是創下31年來新高。對此,各大餐飲業者紛紛宣布調漲價格,其中君悅凱菲屋成人漲100 元、小孩50元,晶華柏麗廳午、晚餐漲100元,喜來登十二廚下午茶時段更是一口氣調漲500元,漲幅超過6成。台灣原物料價格調漲,比去年同期相比,牛肉和豬肉漲約3成,麵粉漲4成,奶油漲幅高達57%,許多餐飲業者撐不住成本壓力,紛紛喊漲。像是漢來海港自助餐分不同時段,漲了40~90元,漲幅約3~12%,君悅凱菲屋成人漲100元、小孩50元,寒舍艾美下午茶調漲300元,晶華柏麗廳的午餐和晚餐,上漲100元,喜來登十二廚的下午茶時段,成人調升至500元、兒童450元。喜來登下午茶時段漲幅超過6成。(圖/翻攝自十二廚 - 台北喜來登官網)根據《民視新聞》報導,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指出,漲價最主要的因素,都是因為原物料價格的上揚,因應先前的一些相關虧損,「但是如果說,業者能夠撐過這個農曆年,那我相信可以看到這個,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出現相當顯著的一個下滑」。從去年4月開始,反映生產者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更是達到10.5%,10月來到高峰15.1%,創下31年來新高,只低於第2次石油危機,業者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也對物價國內造成威脅。
印度神童預言全球災難 占星師曝「明年5月」好轉: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因多次針對疫情及國際情勢做預言,而且屢屢命中,引發全球關注,近期他預測年底到明年4月全球將有不少危機。對此,研究印度吠陀占星多年的李靜唯老師就分析,雖然可能會遇到各種危機,但也點出疫情明朗的時間點,而且可能出現創新的科技影響生活。阿南德預言指出,12月10日之後人類會面臨「能源危機」、「供應鏈中斷」、「電力短缺」等危機,印度星盤卡拉薩爾帕瑜伽(Kala Sarpa Yoga)格局會出現在12月的第2周,到了明年4月全球經濟可能有激烈衝擊。阿南德多次預言全球疫情和局勢。(圖/翻攝自Conscience YouTube)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李靜唯表示,主要是受到2021年9月14日木星逆行回到摩羯座與土星合相,並與凶星羅喉相位互為影響所致,當代表資源的木星與土星合相,意味資源會受到緊縮或限制,又受到羅喉相位影響,讓這些負面狀況處在混沌不明狀態。李靜唯透露,蛇格局出現在吠陀星盤時,個案會面臨到內心慾望無法獲得滿足,出現在世界運勢盤也有類似含意,當這個格局成型,可能發生資源短缺的情況,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星象也是形成蛇的格局,因此年底要特別注意。李靜唯分析,明年4月以前凶星羅喉都在金牛座,這段時間金融方面的狀況並不樂觀,若再加上供應鏈缺料等問題,將導致世界雪上加霜,該現象要等到明年5月羅喉離開金牛座之後,狀況才會比較改善,也有機會能漸漸恢復到原本正常的生活,和疫情和平共存。另外,李靜唯也帶來好消息,明年4月前木星會進入水瓶座,意味著身心靈和社群產業會更加發達,可能會有全新觀念的東西出現並開始普及,影響人們未來的生活,例如近期討論度很高的「元宇宙」。如果能搭到這趟順風車,也許還可以創造財富。
調薪就漲價1/小資族貝果切四塊豆漿少喝一口 50元餐費快撐不住了
「我希望一餐的費用還是儘量控制在50元內。」一位上班族在網路上分享她控制預算從早餐DIY開始,先是自製貝果麵包,切成四塊分批食用,「搭配的奶油、大賣場買的無糖豆漿及水果,也跟著減量使用。」「超商有45元超值餐組合,速食店是兩人組合餐100元,動作慢了會買不到」、「那家知名油飯的丸子滷蛋組合湯、調高到50元」、「我媽煮稀飯早餐,蛋、醬瓜、筍絲罐頭都漲了……」「很多產品、餐廳5元、10元、百元地漲,只好降低美食大餐次數,別餐餐吃得太飽,增加開伙次數。」上班族、WFH在社群分享著,物價上漲從早餐開始有感。另一位上班族提到她的省錢大作戰,早上中午兩餐,一百多元一頓早午餐打發,「我常吃的黑豬肉排骨套餐、加上一大碗的高麗菜肉羹湯,原本一份是135元,疫情升溫後比較少去,沒想到8日晚上去消費,香腸飯、豬腳飯等都各漲5元」,店員說10月初就調漲了,因為肉羹進價變貴了。記者走訪台北圓環附近小吃店及餐飲業,有業者公告10月1日起,潤餅、掛包、燒賣、肉粽,每個從50元調漲到55元;蔥燒豬肉飯、黑胡椒豬肉飯、咖哩雞肉飯,每份從85元調升到90元,雞腿飯則是從90元漲到95元,許多品項全面調漲5元。外食族非常有感起漲的餐食費,精挑細選提供物美價廉、CP值佳的店家。(圖/報系資料照)漲價潮也吹向高單價的飯店業,台北喜來登官網公告十二廚自11月1日起,平日下午茶升級為「下午餐」,新增戰斧牛排、龍蝦等主餐,成人從790元調到1,290元漲價500元,調幅達63%;寒舍艾美探索廚房的週五午晚餐、下午茶及周六日午晚餐也都調漲,調升金額100元至300元。晶華酒店柏麗廳自助餐廳也跟進,11月起全時段價格調漲6%;漢來美食旗下的漢來海港自助餐粉專公告明年1月1日起調整餐價,漲價30~90元,漲幅約3~12%。晶華酒店與漢來美食都表示,調價主因是食材成本大增,又以肉類最多,豬牛雞肉等食材價格都調漲10%~30%。人事成本上,自助餐廳需較多工作人員,晶華在感受到營運成本續增壓力,無奈說已盡力做出調漲的最低幅度。就連平價的火鍋店鍋爸也公告, 11月1日起調整價格至含服務費午餐550元漲4%、晚餐及假日全天638元調漲5%。台北喜來登官網公告十二廚的平日下午茶,新增戰斧牛排等主食而升級為「下午餐」,成人價也跟著起漲500元。(圖/截自喜來登官網)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祕書長蔡孟叡以餐飲業為例,「雖然目前暫無颱風、豪大雨影響,但蔬菜類價格仍高調降幅度少,魚肉類價格續升,民眾通膨預期心理,以及包裝材、運輸、人事成本等因素居高不下,價格已回不去了!」政府的物價統計數字,早已證實有感漲價潮。11月5日,主計總處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58%,通膨2%警戒線已連續3個月失守,10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78%,更是大幅飆升,創下逾40年、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漲幅。主計總處認為WPI年增率升高,主要受到國際能源、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我國出口暢旺、新台幣貶值等影響,許多研究機構也在關注WPI年增率一旦持續雙位數上漲,恐轉嫁至產品售價,對通膨造成壓力。也就是說,這波漲價潮,才開始起步。
傻眼貓咪!物價指數創40年最大增幅 官員卻稱「國內沒有通膨問題」
主計長朱澤民一句「蚵仔麵線20元」,以及日前主計處公布,7月底國內受僱勞工平均薪資達5萬5757元,都讓民眾覺得「主計處與民間距離好遠」,彷彿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58%,已經連續3個月失守2%通膨警戒線外,10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78%,更是大幅飆升,創下逾40年,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漲幅。許多研究機構認為,WPI年增率一旦持續雙位數上漲,恐轉嫁至產品售價,對通膨造成壓力。不過,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卻認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近期CPI漲幅高,是因為天候及國際能源價格高檔等短期因素影響。曹志弘說,民眾對於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價格感受會更深;主計總處按購買頻度別觀察物價,發現每月至少購買1次者,漲幅高達5.52%,不只是逾9年最大漲幅,更是CPI總指數漲幅的2倍以上,這便是民眾對物價上漲很有感的關鍵。舉例來說,民眾可能每1、2週就要買蔬菜、水果,還有加油,這幾項正好是近期漲幅較大的項目,所以感受特別深刻,但是像家電、手機這些價格相對平緩的項目,因為久久才買一次,就不會有太大感覺。曹志弘表示,隨著天氣平穩,接下來蔬果價格應該會漸趨穩定,後續只要國際油價不要再大幅攀升,或許民眾對於通膨的預期心理就會慢慢緩和。
夢想家園變惡夢!英「樂高樂園」住宅區 啟用僅15年淪垃圾場
為解決房價與居住問題,政府興建社會住宅供年輕或較低收入戶可以便宜租房,不過興建過程除了要務實進行,後續還必須細心維護,否則可能引發另一個社會問題,位於英國、有「樂高樂園」之稱的索斯蓋特莊園(Southgateestate)就是一個例子。索斯蓋特莊園於1977年完工啟用,一共含有1500個住宅單位,可容納約6000人;當時英國為進行貧民窟清理工作,必須先興建社區住宅,以容納從貧民窟被趕出來的經濟弱勢群眾。英國有「樂高樂園」之稱的索斯蓋特莊園。(圖/翻攝自推特)位於英國朗科恩(Runcorn)的索斯蓋特莊園是由建築師詹姆士·史特靈(JamesStirling)設計,特別的是,此住宅區的房屋全部都是四四方方的外型,搭配上圓形窗戶,再加上藍色、黃色和橙色等鮮明色彩,看起來就像是排列整齊的樂高積木,令人印象深刻,因此也被稱為「樂高樂園」;詹姆士·史特靈還設計了「空中走廊」將這些房屋連在一起,好讓居民可以透過走道往來各大樓,也可以輕鬆走到住宅區馬路對面的賣場。英國有「樂高樂園」之稱的索斯蓋特莊園。(圖/翻攝自推特)不過該莊園的情況很快就惡化了,原本便民的構想造成住宅區有許多死角,從而導致不少犯罪問題,且該住宅區統一安裝燃油中央供暖系統,讓正受1970年代初石油危機所苦的居民無力負擔,再加上許多居民抱怨,制式化的房屋外觀讓他們漸漸覺得無聊,逐漸有越來越多人搬走,造成空屋閒置,原本的美好住宅區在短短15年,就成為垃圾場。英國有「樂高樂園」之稱的索斯蓋特莊園。(圖/翻攝自推特)到了1980年代中期,索斯蓋特莊園的情況已經一團糟,開發公司在1990年開始著手拆除,雖然索斯蓋特莊園存在的時間相當短暫,令人唏噓,但當時的大膽設計和發展,留給後世不少省思。
水比油更珍貴!全球22多億人口缺水 賀錦麗:各國恐為了水大動干戈
由於人口增加、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淡水資源短缺,目前全球有22多億人口面臨缺水問題。早在1970年代,聯合國就示警,石油危機之後,下一個危機是水。水資源的供給有限,需求卻不斷增加,所以水在21世紀又被稱為「藍金」(blue gold),比石油更珍貴。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日前爆料,過去很多年,美國好幾代人為石油而戰,但在不久的將來,會為水而戰。她無意間揭露美國打著捍衛人權、保護民主自由的旗號發動戰爭,其實是在掠奪別國的石油資源,她同時預告美國盯上了水資源,各國可能為了水而大動干戈。水危機數字會說話近三分之一人口 高度缺水地球表面約有七成是水,但淡水僅佔總水量的2.5%,其中可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1%。隨著人口快速成長,氣候暖化,近年來許多國家都飽受水資源不足之苦。世界資源研究所表示,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高度缺水」的國家,從1960年到2014年,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250%,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全球的一大挑戰。水危機可能威脅糧食安全、導致移民、金融動盪,引發衝突甚至戰爭。牽動地緣政治 河流武器化水資源短缺也牽動地緣政治。美國與中國兩個大國博奕的戰場,已經從貿易、科技延伸到東南亞的湄公河流域。湄公河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長約4350公里,往南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五個東協成員國,多達6000萬漁民和農民仰賴湄公河維生。而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興建多座大壩、控制河流流量,一直備受爭議。從2019年開始,湄公河區域出現史上罕見大旱,美國水資源監測機構「地球之眼」去年4月發表一篇報告,指控中國控制上游水量,導致下游國家旱象加劇,部份河流完全乾涸,捕魚季竟見河床龜裂,北京方面斷然否認指控。爭湄公河主導權 中美角力美國去年9月順勢推出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Mekong-US Partnership)計畫,決定提供至少1.53億美元給湄公河國家,進行區域合作,此舉被視為與中國競爭湄公河流域主導權。去年底啟動、由美國國務院資助「湄公大壩監控」計畫,利用衛星數據,追蹤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水壩水位,美、中強權在東南亞的角力暗潮洶湧。南亞紛爭不斷 印度恐動武西方學者認為,亞洲最可能引爆「水炸彈」的地區是南亞,而可能動武的國家是印度。印度13億人口中,有6億人面臨缺水問題。水資源危機每年奪走印度約20萬人性命。南亞7國中,印度竟因用水問題和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起過紛爭。近期中國確定要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電廠,已經引發印度和孟加拉的關切。雅魯藏布江從西藏流入印度境內之後,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再進入孟加拉。印度國內憂心中國會將跨境河流「武器化」,掐住印度經濟發展的咽喉。中國的建壩活動恐引發中、印新一輪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