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
」 醫師 腫瘤 醫生 醫院 波波工人下面好癢!他脫褲一看「陰毛爬滿蟲」醫頭皮發麻 得知火辣交纏地點愣住
有些人為了追求刺激感,喜歡在外野戰,但泌尿科醫師歸家豪近日分享,曾經收治一名男性工人,因為下體很癢不停地抓來求診,沒想到男子褲子一脫,只見他陰毛上不只有蟲在爬,毛的根部還有許多白色蟲卵,判斷為陰蝨感染,歸家豪好奇男子是如何染上的?詢問原因後才發現,原來該名工人經常與他的伴侶在工地大戰,疑似因此不慎感染陰蝨。歸家豪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曾收治一名男性病患,這名工人每次休息時間就一直猛抓胯下,同事見到也覺得奇怪,勸他快去看醫生,男工人描述完症狀後,原本他猜測是工地悶熱、汗水多引發毛囊炎,但是當男子脫下褲子檢查,卻把歸家豪嚇到頭皮發麻!原來對方陰毛上爬滿名男工人每次休息時間就一直猛抓胯下,同事看了覺得奇怪,勸他快去看醫生,男工人描述完症狀後,原本他猜測是工地悶熱、汗水多而引發毛囊炎,但是下一步男子脫下褲子檢查,卻把歸家豪嚇得頭皮發麻,男子的陰毛上爬滿小蟲,毛的根部還有未孵化的小顆白色蟲卵,明顯是「陰蝨」感染。由於台灣的環境,要感染陰蝨實屬不易,歸家豪於是脫口問男子,「你去哪裡搞這玩意」,男子害羞地說,他與伴侶都在工地工作,因為隔天要早起開工,所以乾脆下班後鋪紙板睡工地,「晚上興致一來,紙板一鋪,就在工地直接開戰」,可能就是這時候感染的。歸家豪解釋,治療陰蝨要去除感染源並且擦藥,替換下來的衣物要包在塑膠袋中,在陽光下曬一周,且得到這種傳染病的人,他的性伴侶也要治療,追蹤2周確定沒復發才是治療完成。針對這起案例,他直接在診間幫男子剃毛,就怕有蟲卵附著,要確實清除乾淨,當天的看診檯也就無法再使用了,避免他人交互感染,歸家豪建議,大家要打野戰,務必挑選合適地點,若是環境太髒,可能就會因此被感染。
曾寶儀至親罹骨肉瘤 手臂長大肉瘤開刀「挖大腿來補」
由林明謙執導、曾寶儀擔任敘事旁白的紀錄片《交換禮物》拍攝罹癌病友的故事,該片17日舉辦首映會,片中康復者廖新喜(Sam哥)當初他罹患骨肉瘤,手臂上的肉瘤比棒球還大,但首映會上他秀出健康的手臂,「腫瘤本人」已消失,引起現場觀眾驚呼連連。曾寶儀的親友廖新喜本身是中醫師,17日早上還在香港為病患看診,結束工作後專程飛來台北參加首映會,手臂上的腫瘤已經消失。原來他早已在台北榮總手術,恢復身體健康,所以特別到場分享自身經驗,並透過電影傳遞「面對癌症,不再害怕」的信念。廖新喜表示自己的骨肉瘤是在台灣榮總開刀切除,手術時間長達11個小時,切除手臂的骨肉瘤之外,還需要從一隻大腿移植組織填補手臂,然後再從另一隻大腿移植皮膚去填補大腿的組織手術部位。除了感謝醫療團隊。他也把片中說的一句話再次跟大家分享:「世上沒有不治之病,只有不治之心。」廖新喜(中)手術切除骨肉瘤,在《交換禮物》首映會上健康亮相,一旁曾寶儀(右)開心祝福。(圖/趙文彬攝)片中另一位癌症患者Olga,歷經乳癌四期、治療痊癒後又復發,復發後再康復,首映會她依然生龍活虎站在大眾面前。Olga感恩地說:「感謝大家來看這部電影,感謝我自己有活到這個時候,將近快三年了,我還是活得很好。」Olga表示,生病後最常聽到旁人給她掌聲,說「妳好棒,加油」,但Olga說:「其實我什麼都沒做,我只是活下來而已。我有在呼吸,我有在吃東西,我輕鬆得很,最辛苦真的是陪伴的人,他們也有創傷,謝謝大家。」《交換禮物》12月25日全台上映。
男子陪老婆看病 醫師火眼金睛:真正有問題的是你!
大陸上海1位38歲的林姓女子自1個多月前出現了間歇性頭痛的症狀,視力開始下降。懷疑是腦下垂體腫瘤的她,在丈夫朱男的陪伴下,來到醫院看診,沒想到醫師定睛看了幾眼後,卻懷疑真正有問題的恐怕是朱男,劇情也因此神展開。就診後,醫師診斷林女罹患拉克氏囊腫,而非腦下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腦下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於是夫妻倆鬆了口氣。然而劇情卻神展開,醫師突然轉頭問了來陪妻子看病的朱男:「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腦下垂體腫瘤的人。」朱男一聽當下也愣住了,醫師問診後他也坦言,近年來他深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白天疲倦不堪,睡覺時又會打呼影響睡眠,但始終沒有查出是什麼原因,朱男及家人都非常苦惱。而他自己和家人,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年來面容變醜、眉骨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都跟他的疾病有關。醫師解釋,打從朱男一進診間,他就注意到他有肢端肥大症的病徵,於是朱男隨後也聽取醫師的建議,去做了荷爾蒙和腦下垂體增強磁振造影檢查,結果讓夫妻倆嚇壞了,朱男腦部真的長了一個直徑約7mm,像黃豆粒大小的腦下垂體腺瘤,而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所幸醫師火眼金睛,成功為朱男揪出真實的病因,後續診斷明確後,朱男也與妻子一起做了手術,並順利出院。
男陪妻檢查「垂體瘤」醫一眼認出:你才是! 外貌有這些改變要注意
大陸上海市一名38歲的林姓女子(化名)1個多月前出現間歇性頭痛,視力也開始下降,懷疑是垂體瘤,於是在丈夫朱先生陪伴下,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垂體泌乳素腺瘤診治中心看診。一番問診後,主任醫師卻轉頭問朱先生,「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自己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夫妻倆頓時面面相覷。《新民晚報》報導,林女6年前出現月經紊亂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泌乳素水平升高,頭顱MR提示垂體瘤。遵照醫囑定期服藥後,患者的月經逐漸規律,並順利生下寶寶。此後幾年都風平浪靜,直到今年複查懷疑垂體瘤伴出血可能,並出現了頭痛、視力下降等症狀,這才來到瑞金醫院主任醫師吳哲褒的門診。醫師詳細了解林女病史並閱片後,判定她患的拉克氏囊腫,而非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但症狀明顯或囊腫較大的患者,需要手術切除,通常採用經鼻微創的方式,患者恢復快,併發症也少。」在吳主任的解釋下,夫妻倆總算鬆了一口氣。「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誰知,吳哲褒轉頭對朱先生說,「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一番追問下,朱先生坦言,近年來他一直深受疲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困擾,前後跑了5、6個科室,用了睡眠呼吸機,也做了頸椎、心臟等檢查,卻沒查出毛病,治療也沒效果。」然而,朱先生自己包括家人,都沒意識到他近年來面容變醜、眉弓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從朱先生一進診室,醫師就注意到他肢端肥大症的特徵,建議對方進行激素和垂體增強磁共振檢查。結果真如醫師所說,朱先生腦部長了一顆直徑約7mm的垂體微腺瘤,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考慮為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最後,夫妻倆先後接受了神經內鏡下經鼻鞍區腫瘤切除術。吳哲褒團隊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囊腫和腫瘤被乾淨俐落地剝離。術後病理證實,林女士所患確為拉克氏囊腫,術後泌乳素水平、朱先生的生長激素均降至正常數值,不僅達到腫瘤全切目的,也達到生化緩解治癒標準,夫妻倆開開心心出院回家了。醫生說明,肢端肥大症病人絕大多數是由於垂體上長了一個小瘤子,導致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使身體出現一系列的變化。由於成年人已生長發育完全,骨骺閉合,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可導致患者「豎著不長橫著長」,誘導全身組織器官病理性肥厚,最明顯的就是外貌改變,比如前額斜長、眉弓外突、下頜前突、齒疏和咬合錯位、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等。
妹子「突然牙痛」狂打20間牙醫約不到診 內行說明「只收預約」原因
許多牙醫都採預約制,因此病患若是突然遇到牙痛的問題就會很苦惱,日前一名網友就分享,自己某天早上突然牙痛,打電話求助了將近20間牙醫診所,不是已滿約就是電話無人接聽,讓她相當崩潰,「想請問有人知道為什麼牙醫都沒有在接現場掛號的嗎」。該名網友在Dcard以「牙醫為何都要預約」為題發文分享自己的崩潰經驗,表示自己因為突然牙痛,且因身體狀況無法隨意服用止痛藥,從早上開始打電話求助了將近20間牙醫診所,不是已滿約就是電話無人接聽,這也讓她忍不住詢問,「牙痛真的好要人命,想請問有人知道為什麼牙醫都沒有在接現場掛號的嗎,那如果臨時牙痛需要去哪裡求診」。原PO也提到,自己去年因為牙線卡在牙齦跟牙齒中間跑去掛急診,結果處理完被罵說以後這種去診所就可以,但是到診所後,即使看到牙線卡在牙齒上,還是會被櫃檯用「預約要到很久以後喔,現場不能處理」之類的理由勸退,讓她相當苦惱。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我是覺得也蠻荒謬的啦,以前都是牙痛直接去看,現在每一間都要預約,還一個月後才有空,哪有人牙痛會提早知道的,就跟感冒一樣,而且不懂現在牙醫越開越多,啊怎麼時間越變越少」、「因為牙醫師都想盡量在有限的看診時間內,多看幾個病人以增加收入,預約相對好掌握」、 「全台灣大醫院有提供牙醫急診,Google牙醫急診就有資訊」、「約不到可以看哪家醫院有牙科掛急診,真的沒辦法忍的話,但是也頂多簡單應急一下。」也有網友說明,「牙醫本來就要預約呀,有的牙醫診所有開放排現場,但等的時間不確定,如若病人太多也可能提早停止掛號,每位病人的療程時長都不同,其實很難抓時間看現場病人」、「妳就把自己轉換成診所櫃台去想。通常患者最常見的臨時牙痛是『牙髓急症』,要有效處理的需求時間估計要20分鐘。而平常普通約診的每一個患者需求時間設定為至少20分鐘。當所有預約時段已經全滿,妳如果是櫃台,請問妳會把患者塞在哪裡?」
阿姨長期一周掛「2中醫」看病4天 她嘆:健保濫用真的無解
台灣的健保制度堪稱世界第一,然而在實際運作中卻衍生出部分民眾濫用醫療資源的現象。日前一名在醫院擔任掛號行政的網友就分享工作經歷表示,一名阿姨頻繁掛號、反覆要求特定醫生看診的行為,讓她忍不住直呼「快被氣到中風」。該名網友在Dcard以「健保濫用真的無解」為題發文表示,近日正值醫院掛號高峰期,她發現一名熟面孔的阿姨先在1號櫃檯掛號,預約了明年一月至三月的中醫門診。隨後她又抽號前往3號櫃檯,要求另一名行政人員幫忙加掛其他時段的門診。原PO說明,由於2024年醫院的中醫門診即將面臨醫生離職潮,醫生排班與診間調整仍在討論中,原PO只能建議阿姨等到新門診表出爐後再掛號。然而這位阿姨不滿意答覆,隔天便以電話方式再次要求掛號,並且不斷要求要掛下午的門診,就算原PO解釋醫生僅有早診時,她堅持掛下午診,導致雙方溝通陷入膠著,「到後面我真的要爆炸罵人,就跟他說現場有民眾在等,請他決定好再到現場來…」。原PO透露,這位阿姨每周掛號四次中醫門診,分別選擇不同醫生輪流看診,「一二一個醫生,四五一個醫生」,且一旦不如其意,她便會以客訴威脅,甚至找朋友一起幫忙客訴,「阿姨是會不爽就客訴我們櫃台,之前有姊姊被關心過,所以同事們才會叫我注意」。此外,原PO提到,自己認為在醫院工作是一個看盡人生百態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體諒我們,有時候不是我們態度不好,是因為當下可能同時間在忙其他業務」,原PO也表示,「然後醫院行政不是只有護理師才能做,希望這個阿姨之後不要是我遇到,我怕我會氣到中風」。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醫院診所就是老人茶餘飯後的集散地啊,吃飽閒閒沒事只好到診所喇低賽,看病只是順便,每次去診所直接被老人塞爆,每個一進門都熟門熟路的跟病友打招呼直接聊起來,掛號費真的太便宜了」、「我常常點開病人病歷都跳出,『此病人今年度已就醫190次,請宣導正確就醫觀念。』掛號費100甚至有老人全免根本就無解啊,每天逛醫院又沒多少成本」、「很多人都當菜市場在逛,進診間自己點藥」。
長輩這些動作在求救!唐從聖點出4徵兆:情緒失控是健康警訊
日前新北市新莊發生一起人倫悲劇,73歲翁不堪長期照顧患有「水腦症」68歲髮妻的照護壓力,親手把妻子從14樓推下,導致邱婦死亡,使長照問題再度引起討論。男星唐從聖最近有感而發在社群分享,家中長輩一些小動作其實是在向我們求救,特別要注意4種徵兆,其中情緒失控不是他們脾氣壞,其實是健康警訊。男星唐從聖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與朋友聊天後很有感觸,朋友覺得父親變得很奇怪,行為有點像小孩子,甚至從和氣的性格變得情緒化,一開始他的朋友只以為其父只是「老了愛鬧脾氣」,但同樣的狀況變得頻繁,也讓他的朋友開始感到心力交瘁。唐從聖的朋友忍不住問,「他(朋友父親)是不是老了之後變得像小孩子了?」這個問題讓他想起自己母親最初生病的樣子,背後原因讓人很心疼;唐從聖透露,他的母親也曾跟朋友父親一樣,很多奇怪小動作,家人們本以為只是母親年紀大,沒放在心上,直到一次看診,醫師告訴他們這是失智症的早期表現。在醫師告知母親是失智症的狀況,唐從聖內心一陣刺痛,「因為如果早一點發現,或許阿母就能少受些折磨。」他也用自身經歷提醒朋友,儘快帶其父親就醫,提早接受治療。唐從聖指出,失智症的徵兆不只表現在記憶力上,情緒和行為變化也是。男星唐從聖在臉書分享,家中長輩一些小動作是求救訊號。(圖/翻攝自從從唐從聖臉書)除此之外,唐從聖也分享醫師告知需注意家裡老人家的4個徵兆,包括半夜不睡覺無緣無故吵鬧,失智症患者夜晚會特別焦躁,並非偶然,而是腦部健康問題的信號;情緒變化快又喜怒無常,上一秒罵人後下一秒就變平靜,這種表現反映了腦部功能退化;像小孩一樣執著食物或小事,這種行為退化往往被誤以為是「鬧脾氣」;罵髒話或行為怪異,性格溫和卻突然出口成髒,或是出現不合常理的行為,這並不是性格改變,而是健康求救訊號。唐從聖強調,「情緒失控其實不是脾氣壞,是健康的警訊!」他說很多人對失智症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記性不好,但失智症遠比大家想像的更複雜,「失智症初期徵兆往往隱藏在生活細節裡」,他也建議家中長輩有以上狀況,一定要帶他們去專科檢查,早點發現就能早一點介入,讓長輩和家人都更舒心。
女上班族頭暈3年「經血偏少」 檢查出4cm腫瘤…確診大腸癌
身體有任何不對勁,一定要就醫檢查,以免耽誤病情。一名在金融業上班的OL,平時會頭暈、身體不舒服,而且月經的血量有時還偏少,讓她以為只是缺鐵性貧血,怎料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外科醫師陳榮堅在《醫師好辣》節目分享,這名40多歲女性常常會出現頭暈的症狀,時間持續2、3年,起初以為是工作過勞,因此沒有太在意,直到參加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才得知自己的血色素數值降低,她自認是缺血性貧血,就買了鐵劑來補充,但狀況還是沒改善。陳榮堅透露,OL後來在親友的介紹下,來找他看診,她隨即進行抽血檢查,發現鐵的數值正常,但血色素偏低,「這種是非常非常奇怪」,假如女性有這種問題,第一個就會詢問月經來的量會不會很多,但OL表示血量都很正常,有時候還少少的。陳榮堅告誡民眾活著比較重要。(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陳榮堅聽完感覺不正常,馬上安排OL做糞便潛血反應,結果反應很明顯,於是又建議做大腸鏡,「一般來講,人如果無緣無故血色素很低,不管男女,要考慮癌症的問題」。然而,OL因為工作忙碌,只要求先開鐵劑,拖了3個月後才檢查,結果在升結腸發現1顆4公分大小的腫瘤,所幸當下立刻動手術,確認淋巴沒有轉移,但由於腫瘤比較大,因此陳榮堅建議做術後的最佳輔助性化療,避免病情再發,他也透過這個案例提醒,到底要工作忙完再處理身體的問題,還是反過來,他自己認為「人活著比較重要」。
爸爸哄睡小孩「手機突爆炸」 火勢蔓延男嬰身上!全身百分之三燒傷
俄羅斯一名父親,日前在家中哄睡9個月大兒子時,放在一旁的手機竟突然爆炸起火。當時火勢意外蔓延到孩子身上,導致寶寶全身百分之三燒傷,緊急送醫治療。根據《鏡報》報導,俄羅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沃特金斯克(Votkinsk)一名父親,9日在家中哄睡9個月大的兒子時,放在一旁床墊上的手機,竟突然爆炸起火。當時火勢燒到寶寶的睡褲上,所幸父親當下迅速就將火勢撲滅。事後,父親緊急將寶寶送往醫院進行治療,經過醫生看診,發現寶寶全身百分之三燒傷。不過,寶寶在進行治療後狀況穩定,目前已經返回家中休養,並無任何大礙。對此,烏德穆爾特緊急情況部門發布聲明警示「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下,也不要在手機上覆蓋任何物品,電池會發熱並可能著火。」
寵物情緣/瑟七被傲嬌柴犬俘虜 公開理想型要有1特質
統一7-ELEVEn獅專屬啦啦隊「Uni Girls」成員瑟七,家有一隻11歲大的柴犬「阿剉」,和呆萌外型不一樣,瑟七點出阿剉不僅有個性,還十分傲嬌。而這樣的反差萌,反而讓瑟七對牠更加愛不釋手,「牠不理我,我反而覺得牠超級可愛,交男友也是,我的理想條件就是不太喜歡(理)我的男生」。瑟七高中時在因緣際會下收編2個月大的阿剉。(圖/瑟七提供)瑟七從小對柴犬情有獨鍾,剛好伯父養的柴犬生寶寶,她才如願養到夢中狗。「阿剉」是在斷奶後才到瑟七家,雖然是2個月大的幼犬,但瑟七認為阿剉小時候反而比較好養。長大後,阿剉時常因為貪玩到處趴趴走,也經常亂咬東西,挨媽媽的罵,直到5歲後才逐漸穩重。雖然柴犬很看「奇檬子」,但阿剉也有不能踩的雷點,「牠很在意人家摸牠的手,也不能剪指甲,碰到手就會生氣」。有次阿剉指甲倒插,只能送醫處理,「醫生一碰到牠的手,牠就大叫,叫到整間醫院都是牠的聲音,其他在等看診的狗,原本坐得好好的,我一把狗抱出來,就看到那隻狗夾著尾巴狂抖,牠的主人一直安撫說『沒事,沒事』,我就說『真的很抱歉』」。討厭被碰爪的阿剉,曾經在看醫生時大叫嚇壞其他狗狗。(圖/瑟七提供)此外,親人的阿剉也不愛和同類打交道,被瑟七虧有「種族歧視」,「牠遇到狗都會吼叫,尤其討厭活潑的狗,對柴犬還好,但看到某些柴犬還是會生氣」。狗生11年,阿剉只有一隻狗友叫小剛,2人的緣分是因瑟七媽和小剛主人散步認識,聊著聊著,2隻狗也變成朋友,「現在沒遇到,阿剉就沒朋友了」。4阿剉雖然傲嬌,但也有會撒嬌的時候,反差讓瑟七覺得很可愛。(圖/瑟七提供)瑟七形容阿剉像是「狗界直男」,有幾次她心情不好抱著阿剉大哭,阿剉感受到她心情不好,會主動走到瑟七身邊默默陪伴,讓瑟七非常暖心:「牠雖然個性很差,至少很懂一些情緒。」瑟七更分享阿剉偶爾會撒嬌,也因為感情要好,以前阿剉坐在玄關等她回家,即便瑟七搬出來,「很久沒回去牠會很熱情,也會聽車聲,牠連我朋友車聲都會記,不認識的車經過會叫。」親人的阿剉反而不喜歡接觸同類,尤其是柴犬以外的狗,被瑟七虧有種族歧視。(圖/瑟七提供)阿剉厭狗、暖心舉動,在瑟七看來,是因為阿剉把自己當成「人」,但她不曾找寵物溝通師問事,「我也很怕算命,擔心可能就會成真,不知道就不會這麼擔心」,她也擔心從溝通師口中聽到愛犬的真心話,「牠如果說待在這邊無聊死,我真的會很難過,因為我很愛牠,牠應該也很愛我吧?」瑟七養狗11年,不曾去找寵物溝通師問世,就怕聽到不好的回答。(圖/林士傑攝)由於阿剉已是11歲的老狗,瑟七坦言只要想到阿剉有天可能離開,她就忍不住掉淚,好在阿剉現在除了皮膚、中耳炎症狀,有靠降溫、點眼藥水改善病況,算是頭好壯壯,瑟七也希望分離的日子永遠不要到來。雖然現在不常回老家,但瑟七笑說阿剉仍會以車聲辨別她是否回家了。(圖/林士傑攝)阿剉小檔案性別:公年紀:11歲專長:分的出熊熊跟浣熊興趣:玩熊熊、你丟我撿
港星妻驚傳罹肺腺癌!「開刀切肺」現況曝光 大讚:台灣醫療真的很好
香港男星杜汶澤來台定居多年,於2022年完成入籍,並正式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和健保卡。杜汶澤今(3日)透露,妻子田蕊妮罹患肺腺癌零期,過往動手術需要切掉25%甚至50%的肺部,如今只切了5至8%,慶幸夫妻倆在台灣每年都會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時發現、治療,目前妻子體內的癌細胞已完全清除。杜汶澤今天在臉書發文,「感謝林口長庚醫院所有醫師和護理人員,更感恩現代醫學倡明,過往這種手術需要切掉25%甚至50%的肺部,現在只切了5-8%」,慶幸夫妻倆在台灣每年都會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馬上求醫,「發現杜太太有肺腺癌時,醫師說如果癌病分1-4期,她屬於0期,所以不用擔心。現在肺部已經100% 沒有癌細胞,不會再復發」。田蕊妮罹患肺腺癌零期。(圖/翻攝自杜汶澤臉書粉專)田蕊妮也在臉書分享治療過程,「之前做身體檢查時驗出肺部有陰影,再三確認下是非常初期的肺腺癌,做手術把它切除就可以了,杜先生知道這個消息後好緊張,除了上網查資料,見了好幾個醫生,還諮詢了香港醫生的意見」,後來決定到林口長庚醫院治療,「從看診到安排入院做手術,杜先生都詢問得很清楚詳細」。田蕊妮透露,自己動手術前一點都不緊張,但術後就算打了止痛針,每呼吸一下都會痛,還要做一些復健,讓肺部慢慢回復正常,所幸手術非常成功,自己的精神狀況也很好,大家不用擔心。她也大讚台灣醫療,「可能是有健保的關係,就算做一些自費的手術也很划算,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他們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相當細心」。
罵老公吼到燒聲!竟是「患1病」害婚姻危機 醫曝2徵兆要小心
罵老公「越來越大聲」竟是罹患1病!台中一名46歲婦人近年來與老公吵架時,不但越吵越大聲,甚至經常罵到「喉嚨沙啞」,子女們覺得有些不尋常,便帶婦人去醫院看診,沒想到竟被診斷出左耳中度聽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台中一名婦人聽力逐漸衰退、耳鳴,不僅將電視音量越調越大聲,與老公爭吵時也越駡越大聲,且常常聽不清楚旁人說話,孩子見狀隨即帶她就醫,經檢查才發現,原來婦人是罹患「耳硬化症」。陳厚匡表示,聽力疾病「耳硬化症」(Otosclerosis)的好發族群為中年女性,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病程較為緩慢,因此容易被誤認成老化的正常現象,導致患者錯失最佳的黃金治療期。陳厚匡說明,耳硬化症是指,鐙骨周圍的緻密骨頭發生改變,導致骨質異常硬化,損壞聲音傳遞功能,最終釀成傳導性聽力障礙,並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講話越來越大聲或聽不清楚對方說話,這些徵兆都可能是聽力損失的警訊,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以免病情惡化造成永久性傷害。陳厚匡也提醒,至於患者則建議,需長期追蹤和監測病況,因為除了另一耳有發病風險外,耳硬化症一旦蔓延至耳蝸內耳,恐將造成更嚴重的聽力損傷。
送夫就醫國道飆時速142km 法官認情況危急准撤罰單
高雄市范姜姓婦人開車行經國道10號17.4公里時,因時速達142公里,被開1張1萬2000元罰單,記違規點數3點,轎車還被扣牌。她不服提行政訴訟,指當時是丈夫感覺無法呼吸,全身無力,憂心發生心肌梗塞,才超速載他至市區醫院,法官檢視相關就醫紀錄,採信婦人說法,判撤銷罰單。去年9月25日凌晨1時許,范姜婦人的葉姓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盜汗、感覺無法呼吸、眩暈,心臟跳動吃力抽痛,她覺得情況不對,憂心會心肌梗塞,緊急開車載葉男前往國軍高雄總醫院就醫。她行經國道10號17.4公里處時,因通過時速達142公里,被測速照相機拍下,遭開1萬2000元罰單,還被記違規點數3點,還得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汽車牌照更遭扣6個月。范姜婦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審理時,她主張,心肌梗塞數分鐘就會奪命,當下只能緊急送醫,途中違規超速並非惡意危險行為,且丈夫是在國軍高雄總醫院看診,當下唯有前往該院就醫,才能做出恰當醫療。法官檢視就診紀錄,確認當天葉男確實因眩暈、胸悶到國軍高雄總醫院,且事發前後幾日也曾因身體不適數度就醫,至於為何當下未尋求救護車協助,葉男則主張,因救護車只到地區旗山醫院,但他的病歷都在國軍高雄總醫院,若屆時還需轉院怕來不及,最後才由妻子自行駕車送醫,法官審酌違規行為是避免葉男生命安全遭受危害緊急避難措施,符合行政罰法第13條,訴請撤銷原處分有理由,應予准許。
6旬婦反覆加熱食物!常因胃痛進急診 醫曝:罹癌機率增
外科醫師陳榮堅日前分享,他遇過一名60歲的女病患,從年輕時就一直有腸胃問題,後來經過問診得知,病患很常反覆加熱食物來吃。而有研究指出,經常食用反覆加熱的食物,會增加罹患腸胃道癌的機會。因此,陳榮堅推斷,病患十幾年來腸胃不好,都是因為這個習慣。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自己Facebook粉絲專頁「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上發文,指出隔夜菜最大的問題,在於「食物放久會變質」,若是儲存不當,可能會滋生細菌或病毒,危害到健康。輕則引起腸胃炎,重則可能增加罹患肝癌、腸胃道癌症的機會。陳榮堅也分享,自己過去就曾遇到一名60歲的女病患,從年輕時就一直有腸胃問題,該次會遇到她,是因為對方腸胃不舒服掛急診,經過看診發現是大腸憩室炎,便收住院治療。後來,該名女病患每隔幾個月,就會因為肚子不舒服回診。陳榮堅透露,後來有次,女病患的小孩陪對方一起來看診,小孩才跟他說,媽媽因為很節儉,常常會反覆加熱吃不完的食物。讓陳榮堅推斷,病患從年輕就腸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食物反覆加熱的飲食習慣。對此,陳榮堅指出「當然,隔夜菜並非完全不能吃,偶而為之還是可以的,但必須要妥善保存與處理。」並呼籲「我還是建議,無論是自己煮飯還是外出用餐,都盡量準備剛好當餐吃完的份量,不僅更健康,也能避免浪費。」
回台「爽用健保」要沒了!律師笑「僑胞為1498元打官司」:衝撞體制大成功
台灣健保制度完善、醫療水準高,費用又較歐美國家便宜,很多旅居海外的人士回台時,都會安排看診或做檢查、看牙齒。然而,現行健保的停復保制度將在12月23日廢止,即使國人出國超過6個月,也不能辦理「停保」。對此,律師林智群就說到,一位僑胞李姓女子不滿2個月1498元健保費打到憲法訴訟,結果法院認定停復保制度違憲,「最後還是要感謝李女士……衝撞體制大成功」。林智群日前在臉書粉專「林智群律師(klaw)」發文表示,健保制度針對海外國民,本來規定若出國超過6個月停保,回台時健保局會自動幫人復保,要求繳幾個月健保費,讓人可以使用健保。林智群說,結果有個僑胞李姓女子回台看爸爸,接到健保局通知要繳1個月749元(合計2個月1498元)的健保費,「李女士不爽,就提行政訴訟,都敗訴,最後打憲法訴訟。然後111年憲判字第19號判決就說,健保局這個規定沒有法律授權,違憲」。林智群提到,原本的解決方式是修法訂一個授權條款,讓那個細則變成有法律授權,合憲;結果健保署決定不修法,乾脆把原本的「停復保制度」廢掉,以後就算是出國,還是要繼續繳健保費,沒什麼「出國就停保,回台再復保」這回事。「其實這樣比較公平」林智群感嘆,繼續要加入健保,就是要一直繳健保費,「怎麼可以說你出國就不用繳?或等到『有需求』再繳?很多人是有醫療需求才回台,這樣其實也有道德風險、逆選擇的問題,你有房子,難道出國就不用繳房屋稅、地價稅嗎?」文末,林智群也打趣道,「最後還是要感謝李女士,為了1498元打官司,幫大家爭取到『出國也要繼續繳健保費』的待遇,衝撞體制大成功,得償所望」。
65歲男夜尿「全家陪失眠」 「拉提」攝護腺10天奏效
香港一位退休的65歲男性,因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導致頻尿,由於在香港求診過程冗長不順利,加上在漫長等待過程中,排尿狀況日益惡化,每晚頻繁沖馬桶的聲音已經嚴重影響太太的睡眠品質及全家人的作息,透過網路找到顧家醫療診所總院長顧芳瑜醫師協助。顧芳瑜評估,男子的攝護腺大小介於40~50g之間,同時適用「水蒸氣消融術」或「攝護腺拉提手術」來處理,但考量該病患比較抗拒放尿管,因此建議他採用拉提手術,術後放置尿管的時間大約0~2天,特別適合像他這樣無法久待的「空中飛人」,未來也只需每半年來台回診追蹤即可。顧芳瑜觀察到,最近收治到不少和該案例一樣從香港來台求診的攝護腺問題患者,主要原因都是香港醫療體系排診時間過長,就算患者好不容易排到專科醫師看診,後續檢查例如只是做個膀胱鏡可能又得再等大半年以上,求診過程充滿艱辛。以他近期所收治的這位香港退休男性為例,他最初是先在香港家醫科就診,醫師開立了一些常見的排尿藥物,但效果不佳,因此被轉介到專科醫師。然而,專科醫師的排診時間非常久,好不容易排到門診,又要再等半年以上才能做膀胱鏡檢查。在等待期間,他的排尿狀況持續惡化,每晚都要起床如廁多次,嚴重影響太太的睡眠品質。太太正值更年期,本來就不好睡,被他干擾後睡眠品質更差。由於香港居住空間較小,隔音效果不佳,他的頻尿問題也連帶影響其他家人的作息。此外,他在香港諮詢醫師後,得到的建議是進行傳統電刀刮除手術,但這種手術可能有逆行性射精、陽痿或尿失禁等副作用。他聽說鄰居做完手術後需要包尿布就感到卻步,因此上網搜尋到台灣可做先進的微創手術,決定來台就診。顧芳瑜表示,經檢查評估,該病患的攝護腺體積大約50g,是符合拉提手術的病患類型,透過在他的攝護腺上放置四個「H型鋼釘」,將增生的攝護腺組織拉開,以利尿液順利排出。攝護腺拉提的優點在於手術時間及術後恢復期皆短,有些病患術後狀況好的話甚至不需要放置尿管。因此該病患從門診檢查評估、手術到術後回診不到10天,往後也只需每半年來台回診追蹤即可,大大節省病患的時間成本。不過顧芳瑜也提醒,每個攝護腺肥大患者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都適合拉提手術或水蒸氣消融術。如果攝護腺組織已經過度增生,例如攝護腺大到長進膀胱內,或者肥大體積已經超過80g,則不適合這兩種手術。建議患者仍需要與醫生充分溝通討論,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揚湯止沸1/「假」偏鄉「真」增額 空降菜鳥醫師恐造未來醫療真空
一起婦科手術導致患者喪命掀起「波波醫生」爭議,行政院衛福部進一步公告將投入24億預算「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更激怒小牙醫聯盟指控此計畫服務地點竟是部立醫院,「假偏鄉」實為波波醫生「實習」開後門;偏遠地區長期以來已經培養出一批巡迴看診的資深醫師,貿然空降大批波波恐排擠這些醫師,當波波期滿離開後,偏鄉將出現醫療真空狀態。波波醫生的爭議因為近期一起醫療疏失致死案再度延燒,24日台灣基層牙醫協會、本土小牙醫聯盟與牙醫系學生也一起走上街頭,高舉「反密醫、反特權、反對24億偏鄉計畫」,約兩千多人抗議政府縱容特權,挹注大批資源提供波波牙醫實習機會,漠視病人安全。另外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反批本土小牙醫聯盟,罔顧偏鄉民眾權益。偏鄉醫療計畫突顯出政策的前後矛盾,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馬偲妘質疑,111年時政府大幅減少公費生名額,從原本90個減少為21個,如今大張旗鼓地聲稱偏鄉醫療人力缺乏,一年間大幅提出增加112年偏鄉計畫實習員額,特別開大量名額給波波,讓人不禁懷疑此計畫的目的。據了解,政府為解決偏遠、離島地區醫師與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提出108至112年「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計畫則特別針對牙醫量身裁衣,計畫招募訓練150個名額,而名額是否加在原訂每年50名國外生外,衛福部對此三緘其口。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指出,55個「無牙醫鄉」並非真的沒有牙醫,各地方公會以排班方式定期派人到各醫療站,並設有巡迴醫療團。圖為中寮鄉巡迴醫療團。(圖/南投醫院提供)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指出,偏鄉醫療計畫中本國學歷者需具備牙醫執照才能提出申請,現在甚至開放無執照的外國牙科畢業生參與計畫,而且名額還比50個原名額更多,但衛福部接著就不願說實額有多少,令外界有不少疑問;偏鄉計畫大砸24億預算,大部分卻用於波波醫生實習師資、設備補給,並沒有實質流入偏鄉,根本就是假偏鄉計畫,用人民納稅錢為波波補習。一般醫學系公費學生畢業,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才能分發至偏鄉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就可以申請調離偏鄉服務。黃映綺指出,許多原民公費生希望可以到原鄉工作,政府卻大量減額;公費生領到執照後還須自行媒合偏鄉就職,偏鄉計畫的波波們卻是政府幫找好實習及就業地點,一點道理也沒有。衛福部11日澄清,偏鄉計畫第二期會以本國學歷優先,並將以55個沒有牙醫的偏鄉為主,24億經費絕大部分將直接用於偏鄉牙科醫療問題。對此,黃映綺指出,衛福部所謂55個「無牙醫鄉」,各地方公會都會採排班方式定期派人到這些地區的醫療站,也有些醫院會以巡迴醫療團的方式照顧民眾,並非真的沒有牙醫,而是沒有牙醫的「執業登記」,偏遠地區真的需求是醫療資源投入。衛福部偏鄉計畫第二期引發兩極看法,國外畢業生母親蕭曉玲(前右),與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馬偲紜(前左)在法院前槓上互罵。(圖/報系資料照)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區醫療站執行數資料指出,112年申請通過社區醫療站共28個,其中許多醫療站就位於衛福部所公告的「無牙醫鄉鎮」,例如:新北的貢寮醫療站、南投的中寮醫療站等。黃映綺不客氣地批評,林靜儀政務次長應多做功課,瞭解牙科在偏鄉醫療的努力,不要抹煞基層的付出。高雄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政峰表示,健保已開辦將近30年,民眾就醫習慣已經趨平衡,山地及離島的經濟及保健意識較低,就醫量偏低造成牙科進駐的意願不高,然而各地其實都有地方公會長期支援的巡迴醫療點,突然一個計劃空降數百位短期的菜鳥醫師到這些偏鄉地區,勢必排擠原來在那邊服務的資深優秀醫師。蔡政峰續指,目前健保全台灣一年補助及鼓勵偏鄉地區牙醫服務的經費只有3億元,和500億元的牙醫健保總額相比顯然偏低,更遠不如衛福部現在提出的24億計畫,他認為建立長期經濟誘因吸引資深優秀的醫師進駐偏鄉執業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菜鳥醫師到偏鄉就診時,發生問題無法及時得到協助,將是本末倒置。
揚湯止沸2/偏鄉醫療需投入經濟誘因及長期經營 短期人力並非釜底抽薪
台灣偏鄉醫療長期缺乏人力,一直以來都是仰賴各地方醫師公會經營的醫療站點或巡迴醫療團協助,近期衛福部公布「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準備投入24億經費培養偏鄉醫療人力。一名長期投入偏鄉服務的醫師就直言,對偏鄉來說需要的是「資深」,有經驗且願意長期服務於此的醫師,而非短期來偏鄉服務一兩年就離開,這樣即就章的政策無助於城鄉間醫療落差。「小張」(化名)醫師投入南部地區偏鄉醫療服務逾12年,離距高雄市近70公里遠的六龜山區也是服務範圍,平常路程至少花費一個半小時,他甚至還不定期到全台灣最遠的醫療站澎湖七美島支援。小張表示,健保署的偏鄉醫療體系裡分為固定點及定期支援,定期又分為醫療站及巡迴醫療點,醫療站設置的前提就是「無牙醫鄉」,找當地衛生所或民房設立機具,每個禮拜有四、五天會有醫師輪流支援;而醫療點就像是國小,對象針對學生及老師,這兩個部分都非常穩定的在做經營。新竹縣尖石鄉因交通不便,當地只有前山有衛生所,而後山到前山要一個半小時車程。圖為馬偕醫院巡迴醫療車。(圖/翻攝自尖石鄉衛生所臉書)記者實地來到小張服務的六龜區寶來國小,只見國小生將健保卡交至健保室護理師手上,一個接一個排隊開心地接受口腔檢查,他們每個月都固定會看一次牙醫,學生們也習慣了這樣的流程。小張說,他早上9點就會到學校,先張羅好相關設備接著10點開始看診,近中午就看完所有學生,然而幾個小時的路程才看了不到二十個學生,就服務的健保點數來算根本不划算。目前高屏區除茂林區以外,普遍都有設置醫療站,而茂林區因離屏東非常近,就醫並無不便情形;小張去一次澎湖就是三天以上,一個禮拜會有兩位醫師排班,也就是一個禮拜幾乎都有醫師在。據了解,醫療站都是縣市公會做評估後跟全聯會申請,最後要健保署同意,而醫療站相關設置經費也都是公會募資,被分派到偏鄉工作的醫師也有資歷的限制,足夠的資歷可以確保到偏鄉工作發生差錯的機會。小張強調,山裡的許多阿公阿嬤行動不便,山路崎嶇沒有交通工具支援,就會影響到年長者的就醫意願,這些才是也算是醫療資源不均的一環,府應該將預算投入在充實醫療站內設施和環境的改善,甚至是醫療交通服務,就是因為沒有把資源挹注在真正的需求上,政策政策才備受批評。偏鄉醫療缺乏長期人力,民眾呼籲支持本地公費生長期久駐、回饋鄉里。(圖/黃耀徵攝)新竹縣尖石鄉為全台第二的高齡化鄉鎮,鄉民代表副主席高忠正指出,目前尖石鄉前山有一個衛生所及兩家私人診所,後山民眾如需就醫需要清晨6點前搭上接駁車到前山衛生所看診,下午3點就要趕當天最後一班回去,而後山距離前山車程長達1-2小時,接駁車也只有一班往返(早上6點去下午3點回)。鄉長秘書田國山表示,尖石鄉並沒有牙醫醫師,如有看診需求,可能需要到竹東、竹北地區才可以。大台中牙醫師公會理事張恩維提到,偏鄉醫療因交通不便,邏輯上來說,投入的經費及精力應更龐大,而長期醫師才更能瞭解當地居民需求,增加經濟誘因將是更好的改善政策,「如要空降醫師,建議綁約十年。」才不發生醫師拿公家經費實習,結果到偏鄉服務沒兩年就落跑。
12強冠軍賽隔日「就診人數增多」 醫曝「球賽改變看診型態」:蝴蝶效應?
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戰,台灣以4:0完封日本,拿下世界首座冠軍,讓全台人民都熱血沸騰。然而,兒科醫師黃紹基就分享,許多本來應該周日(24日)冠軍戰當天看診的民眾,只要症狀不嚴重的,都改成周一(25日)來看,「一場遠在東京的球賽,可以改變在林口診所的看診型態,這算是種蝴蝶效應嗎?」 黃紹基在臉書粉專「小基醫家愛叮嚀 Dr. Huang's family clinic」發文表示,11月24日是讓大家興奮不已的一天,原本以為只有球迷才會激動,「但周一晚上有來診間的好朋友們大多會嚇一跳,怎麼突然看診人次增多了」。黃紹基說,隨著看診進程,他也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原來是許多本來應該周日要來看診的民眾,只要症狀不嚴重的,都改成周一來看,詢問原因都是因為要看世界棒球12強賽的冠軍戰,「一場遠在東京的球賽,可以改變在林口診所的看診型態,這算是種蝴蝶效應嗎?」球員及民眾在「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共襄盛舉。(圖/方萬民攝)黃紹基也提到,不只看診人數的改變,來診的疾病樣態也有差異,周一晚上多了因為邊看球賽邊喝冰的飲料,或是吃零食而導致咳嗽或是肚痛的,其中還有位國小的小女生,因為看球賽太興奮激動,然後胃痛到吐,「所以不論大人或孩童,面對情緒的波動,還是要找到適當抒發的方式喔」。台灣隊在贏得冠軍後,28名球員凱旋回國,並在周二(26日)下午參加「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大批民眾共襄盛舉,更高唱著應援曲〈台灣尚勇〉,向「台灣英雄」喝采、致敬。
陳波波長13公分腫瘤 男友謝亞軒愛相隨陪複診
身兼「中信啦啦隊」、「新北中信特攻啦啦隊」的女神陳波波,10月底在社群網站自曝肚中有一顆13公分的瘤,11月18日動刀處理並向粉絲報平安。在開刀前夕,時報周刊CTWANT也直擊陳波波到醫院看診,而去年被本刊捕獲和「交往ing」的球員男友謝亞軒一路相伴,小倆口的感情依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