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
」 聽海湧 吳翰林 烏克蘭 黃冠智 俄羅斯拆樑餘波1/綠喊大罷免轉移罷樑失敗爛帳 藍列巷戰名單恐怖平衡
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選舉失敗,雖然民進黨聲稱此役係公民自主推動,但仍難撇清雙方的款曲關係。「罷樑」敗北順勢牽動民進黨在立院弱勢席次的隱痛,民進黨立委隨即表態進擊,而國民黨也枕戈待旦,伺機反制。罷免長謝國樑活動喧騰近一年,最終「不同意」罷免者以86,014票力壓「同意」罷免的69,934票,同意票也未達77,700票罷免門檻,結果一出,民進黨立委許智傑立即開嗆「該啟動罷免立委就啟動,相信選民站在民進黨這邊。」許智傑底氣不知來自何方,卻透露出本屆民進黨在國會弱勢席次挨打的苦悶。據了解,綠營自層峰至基層,無不對「三黨不過半」耿耿於懷。國民黨團以52席加上友軍高金素梅、陳超明穩居54席最大黨,外加盟軍民眾黨8席立委,不論在法案或預算排審上都壓得51席的民進黨抬不起頭。第11屆國會「三黨不過半」讓民進黨施政處處遭受掣肘,綠營內部迭有罷免藍委聲浪,意欲拚過半逐步搶回國會主導權。(圖/記者周志龍攝)綠營因而瞄準爭議性高或是基層尚未穩固的國民黨立委,包含北市徐巧芯、王鴻薇與新北葉元之,還有台中黃健豪、羅廷瑋、廖偉翔三位新科立委。地方人士指出,台中若吹起罷免潮,影響的不只是立委版圖更動,「盧秀燕2028更上層樓」的基礎也可能被撼動。一名黨政人士說,綠營「大罷免潮」暗潮洶湧,藍營也擬定了反制措施,觀察未來綠營發動罷免區域,鎖定同縣市或同直轄市綠委反制,相信綠營不見得討得到便宜,甚至可能丟了自家席次。他舉例,台北市若立委徐巧芯(信義、南松山選區)罷免成案,國民黨將鎖定不到4成得票當選的吳沛憶(萬華、北中正選區),甚至曝光度高的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北投、天母選區)等「不過半當選」者;本次吳沛憶在國民黨人選鍾小平與無黨籍于美人「藍白分裂投票」中獲利,吳思瑤則因北投麗禧酒店老闆、前國民黨立委蕭景田與藍營人選張斯綱素有齟齬,另挺新黨出身的市議員侯漢廷角逐,才讓吳思瑤漁翁得利。至於一水之隔的新北市,最危險的莫過於國民黨立委葉元之(板橋東選區)。葉元之靠著前立委羅致政被爆出一連串不倫影音而險勝,基礎薄弱,加上其「空戰型」民代根基不穩,只要耳語四起足令其疲於奔命。如果葉成為標的,國民黨將對緊鄰的板橋西選區立委張宏陸提出反制,讓新北的罷免火力集中在市府所在地板橋。張宏陸雖然作風低調,但與前新北市民進黨部主委何博文團隊有芥蒂,加上近期民進黨重量級議員黃俊哲因樁腳賄選案遭解職,讓民進黨在大板橋失去重要依怙。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常為了綠營法案衝鋒陷陣,近期自己卻頻遭在野陣營點名,一旦在野黨發動反制性罷免,她恐怕很難「迴避」。(圖/記者周志龍攝)中部地方人士則指出,由於台中市長盧秀燕2028競選總統呼聲極高,盧秀燕扶持的台中原市區「三小福」立委羅廷瑋(中西東南選區)、黃健豪(北北屯選區)、廖偉翔(西屯南屯選區)羽翼未豐,加上台中「搖擺州」的選民特性,地方早已喊出「敲羅、斷健、廢翔」,國民黨也將矛頭指向曾任立院副院長的民進黨立委蔡其昌(甲安埔梧清選區)反制,蔡其昌曾小勝民眾黨蔡壁如,再次面臨藍白合恐怕很難脫身。曾任民眾黨立委的中山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其祿分析,儘管「大罷免」時代喊得響,但「遍地開花」成案機會不大,若綠營真的有把握奪回國會主導權,日前立法院退回總預算時,閣揆卓榮泰大可直接請賴清德總統解散國會,不必等到2025年2月立委就任周年才能正式行動;賴政府自知施政亮點不足,近期只靠「打貪」向同溫層取暖,因此不敢貿然下險棋,只能築起「民間團體自發性」這道防火牆,再依情勢發展取捨。藍營人士則強調,不會針對任一名綠營立委主動發起罷免,但面對大罷免時代,若冷處理絕對是錯誤的策略,2020年國民黨冷處理韓國瑜罷免案,綠營強力催出在地基本盤,韓國瑜當時只能捲鋪蓋走人,這便是「冷處理」的下場,國民黨可不會再犯。
軍政府受挫!緬甸「兄弟聯盟」清空掸邦北部 拿下中國公路沿線城鎮
德昂民族解放軍(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 TNLA)在經過超過兩個月的激烈攻勢後,於13日成功控制掸邦(Shan State)北部喜帕鎮(Hsipaw)。TNLA發言人Lway Yae Oo表示,TNLA當天下午1時左右佔領鎮外的最後一個軍政府輕步兵第23營的據點,部分軍政府士兵投降,部分士兵逃亡。TNLA的發言人也提到,部分軍政府部隊甚至在攻勢中加入了TNLA的隊伍。綜合外媒報導指出,TNLA於8月初對喜帕鎮發動攻勢,僅一週內便控制市中心。在接下來的數月中,TNLA將目標對準了鎮郊的軍事基地,最終成功奪取2個步兵營。後續TNLA與軍政府輕步兵第23營的戰鬥又持續了數個月,如今被TNLA成功拿下。報導中也提到,喜帕鎮成為「1027行動」第二階段中TNLA控制的第5個城鎮,超過百名軍政府士兵及其家屬於14日投降。但在戰鬥結束後,軍政府曾對該地區進行猛烈轟炸,目前TNL前正在評估平民傷亡的情況。TNLA發言人表示,一旦軍事行動結束,TNLA的重點將轉向建立行政機制,以進一步鞏固對該地區的控制。據了解,「1027行動」事由TNLA、果敢軍(Kokang Army, MNDAA)和若開軍(Arakan Army)組成的「兄弟聯盟」所發起的軍事行動,目的是在掸邦北部擴大控制區域。掸邦北部共有9個區和1個自治區,共計24個鎮。在1027行動中,TNLA與盟友已經控制了5個區和佤邦自治區,成功奪取了全州14個鎮。TNLA發言人Lway Yay Oo也提到,TNLA的攻勢有遭遇來自中國方面的壓力,但仍然成功取得進展。據了解,中國政府曾於8月下旬警告TNLA,如果不停止對軍政府的敵對行動,將面臨懲戒措施。但這番言論反而引發緬甸民眾的反中情緒。其實「兄弟聯盟」自去年10月成立、在掸邦北部發動了「1027行動」後,曾經在中國的協調下與軍政府達成停火協議達。但隨著軍政府對掸邦北部TNLA控制區進行一系列空襲和炮擊,「1027行動」於6月下旬恢復。自那時起,TNLA與盟軍就奪取了超過25個城鎮,包括掸邦北部首府臘戍(Lashio),並控制了與中國的貿易路線。為了阻止武裝組織進一步攻擊政權,中國政府封鎖果敢(Kokang)和TNLA在中國邊境解放區的邊境貿易,結果反而導致當地居民生活困難。近日有消息顯示,中國駐緬甸特使鄧錫軍與佤邦聯合軍(United War State Army, UWSA)會面,要求該武裝組織採取「四切斷」策略,切斷果敢軍的食物、資金、情報和新兵補給,以阻止其攻擊軍政府。目前,軍政府的空襲仍在持續進行,而那加橋鎮(Nawnghkio Township)的戰鬥也在持續進行中,TNLA與盟軍試圖奪取位於掸邦南北要道的通坎村(Taunghkam village),當地還有軍政府一個重要據點。
夜遊彰化永樂1/走廟埕穿巷弄 在地人帶你認識彰化最早夜市
近年隨著深度小旅行成為趨勢,旅客們開始習慣參加導覽跟著在地人腳步走逛,用不同視角去認識一個相對陌生的城市。以文化保存為重點之一、規劃超過40條主題路線的彰化永續旅行導覽平台「旅庫彰化」,今夏開始推出「夜遊永樂:彰化市夜間導覽」活動,讓大家除了在彰化市吃碗肉圓、爌肉飯就離開,或者直接殺往觀光勝地鹿港,還有其他的玩樂選擇。報名導覽的民眾透過手機掃QRCODE加入「彰化永樂商圈」line帳號,會介紹商圈景點、與「夜遊永樂」合作的店家優惠等。(圖/魏妤靜攝)痘公、痘婆供桌上擺放了不少保養品,甚至有人稱之為「醫美之神」。(圖/魏妤靜攝)說起「夜遊永樂」,還要先提到在地人暱稱「小王子」的旅庫彰化創辦人邱明憲,他於2011年從台北返回家鄉彰化,先從凝聚地方社群開始,2017年開創平台逐步推動在地小旅行。由於飯店業的朋友提到旅客常有在彰化市晚上不知道該去哪的困擾,加上永樂商圈發展協會前幾年主要都做空間上的裝飾改造,希望邱明憲協助設計「可持續性」的體驗,遂催生了「夜遊永樂」的活動,自開辦以來竟吸引不少彰化人報名參加。其實永樂商圈曾是彰化發展最早的夜市,在短短的街區內就擁有8間宮廟和3個廟埕,商圈內還保留清領與日治時期闢建的狹窄巷弄,通常只有在地人才知道怎麼穿巷「走捷徑」。被在地人稱為「觀音亭」的「開化寺」不僅是縣定古蹟、彰化第一座寺廟,也是夜遊永樂的路線起點。寺廟最初建於清雍正2年(1724年),之後曾因祝融之災、二戰時期盟軍轟炸、921大地震等原因受損重建,這裡雖主祀觀世音菩薩,但吸引記者目光的是位於後殿的痘公、痘婆,原來據傳在清代時彰化一度爆發天花、痘疫,造成許多人死亡,當時有一對醫術高明的夫婦治好許多病患後便消失,民眾為感念其恩德特別塑像供奉。演變至今,不時可見一些愛美女性帶著化妝品、保養品前來祭拜,希望痘公、痘婆可以幫自己「美肌」。慶安宮歷史悠久,中門左右兩旁的石獅還曾於二戰時被盟軍炸彈所傷,就連供桌、石香爐等皆有百年以上歷史。(圖/林士傑攝)以「神將」為主題的壁畫是以慶安宮正殿內的「趙元帥」為靈感,民間相傳其為「武財神」趙公明。(圖/林士傑攝)此外,永樂商圈還有一處同樣是縣定古蹟的代表性宮廟「慶安宮」,常被稱為「大道公廟」,主祀「醫神」保生大帝,創建於清嘉慶22年(西元1817年),在廟內仍可見懸掛「惠我生民」、「澤及黎民」等多塊嘉慶年間的古匾。在慶安宮外頭還有兩幅大型壁畫,是分別由台灣當代壁畫彩繪新銳藝術家馬賽KYO、LEHO,以武財神趙元帥、龍生九子中的囚牛為靈感所繪製,神將與神獸的鮮明視覺也為地方增添幾許藝術氣息。集樂軒因應藝文扎根計畫,每週有三天會在曲館進行北管教學,吸引不少過路人駐足聆聽。(圖/林士傑攝)集樂軒收藏了一些頗有年份的樂器,於南瑤宮老二媽起駕時也會使用。(圖/林士傑攝)在集樂軒外頭有之前社區再造時以北管樂器「堂鼓」、「京胡」、「嗩吶」結合神獸設計的Q版裝置。(圖/林士傑攝)而在夜遊路線中還有一處「集樂軒」與傳統戲曲息息相關,原來在台灣南北管音樂戲曲最具代表性的縣市便是彰化。據彰化文化局表示,沿著彰化舊城址的四城門周邊有著人稱「彰化四大館」的北管曲館,分別為南門的梨春園、東門的集樂軒、西門的月華閣、北門的繹如齋。其中集樂軒約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楊應求渡海來台創立,後來還成為南瑤宮老二媽駕前樂團,曲館建築則建立於1934年,台灣中部地區有不少曲館都是從集樂軒開枝散葉而來。據集樂軒總理黃木炎表示,由於民間娛樂型態改變,曲館逐漸沒落,集樂軒從1994年後幾乎停止活動,之後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縣府斥資整修後,又於2020年成功復館。若於導覽期間進入,可見到館內供奉被稱為「音樂家守護神」的西秦王爺,一旁還有其軍犬、被尊稱為「細毛將軍」的塑像,十分有意思。有些喜歡泡普洱茶的人愛用鐵壺煮茶,認為能提升風味,左臻文物藝術的日本鐵壺價格區間從8千元~8萬元都有。(圖/林士傑攝)除了與信仰中心、傳統戲曲有關的景點之外,導覽線也會途經一些位於永樂商圈的店家,例如「左臻文物藝術」最早是從推廣藏傳佛教文物出發,約15年前轉為專售日本鐵壺為主,原來老闆有友人定居日本,可固定幫他寄貨回台。若對日本鐵壺感興趣,老闆還會教你如何從提把、壺蓋材質或壺身雕刻的細緻程度,來分辨常見派別的「京都鐵壺」與「南部鐵器」。DATA夜遊永樂網址:https://changhua-travel.com/event/detail/47活動時間:17:30~19:30備註:原價每人400元,2024年10前推廣價每人200元(6歲以下免費),11~12月調整為300元;目前固定安排於特定週六出發,如10月為10/5、10/19,11~12月日期依官網公告為準。開化寺地址:彰化市中華路134號慶安宮開放時間:06:00~21:00地址:彰化市永樂街78號集樂軒地址:彰化市永樂街57巷15號備註:平時不對外開放、導覽如無遇雨可入內參觀,每週二、四、五晚間18:30~20:30現場會教授鑼鼓、嗩吶、胡琴等基礎課程,提供新手報名左臻文物藝術電話:0933-191-691地址:彰化市永樂街59號營業時間:11:00~21:00備註:參與夜遊永樂入店並於粉絲頁按讚享全館83折、2件以上8折優惠(特價商品除外)
烏克蘭最新反擊法!龍無人機搭載鋁熱劑 2200度高溫摧毀樹林中俄軍
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推出了全新武器「龍無人機(Dragon Drones)」,這些無人機將鋁熱劑變成武器,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戰場攻擊模式。鋁熱劑的溫度高達2200度,直接用高溫與火焰來攻擊暗藏在森林中的俄軍。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烏軍龍無人機所搭載的鋁熱劑,其中是由鋁粉和氧化鐵混合而成的物質,燃燒溫度高達華氏4,000度(攝氏2,200度),高溫與火焰能迅速燒毀樹木,以及破壞為俄軍提供掩護的植被,甚至能直接殺傷,使士兵失去行動能力。這些無人機在攻擊時會發出火焰,看起來就如同神話中龍口噴出的火焰,因此得名「龍無人機」。烏克蘭第60機械化旅在網路上發文表示,這些無人機被形容為「復仇的翅膀」,能夠從天上精準地投下火焰。貼文中還強調,這些無人機的攻擊準度超越了其他武器,甚至讓俄軍無法安眠,並將其比喻為北歐的復仇之神「維達爾」(Vidar)。但有國防專家指出,鋁熱劑的使用雖然十分創新,但其主要作用在於心理層面,實際的物理損害相對較少。前英國陸軍軍官德拉蒙德(Nicholas Drummond)表示,鋁熱劑作為一種特殊武器,儘管烏克蘭在其使用上能力有限,但它仍能對俄軍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他還補充道,鋁熱劑幾乎無法防護,能輕易燒穿金屬。其實過往戰爭中,就有曾經使用鋁熱劑的紀錄,鋁熱劑最初在19世紀90年代由德國化學家發現,並應用於焊接鐵路軌道。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開始將鋁熱劑作為軍事武器使用,並通過飛艇投放到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盟軍也廣泛使用鋁熱劑炸彈,甚至將鋁熱劑放入火砲內部,使其熔化並,讓敵軍的火砲無法使用,。根據英國反戰組織「武裝暴力行動」(Action on Armed Violence, AOAV)的報告,烏克蘭之前曾利用無人機投放鋁熱劑來摧毀俄羅斯的坦克。鋁熱劑的高溫能夠迅速點燃並摧毀坦克內的一切,無人機繞過傳統防禦手段,進一步增加了鋁熱劑的威脅。聯合國裁軍辦公室也指出,鋁熱劑等燃燒武器會帶來大規模的破壞和環境損害,難以預測和控制燃燒範圍。儘管鋁熱劑在軍事上並未被禁止,但國際法禁止其用於平民目標,因為它對人體的傷害極其嚴重。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稱這類武器造成的燒傷極為恐怖,甚至可能導致四度或五度燒傷。
9月開學當天「戰火仍不停歇」 俄羅斯導彈空襲烏克蘭基輔
在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新學年的開學日當天,俄羅斯對基輔發動一系列導彈襲擊,導致當地學校、基礎設施受到嚴重損壞。基輔市長克利奇科(Vitali Klitschko)表示,俄軍導彈擊中水處理廠和一個被當作避難所的地鐵站入口。除此之外,另外還有2所學校和1所大學也在襲擊中受損。烏克蘭軍方表示,已成功擊落了22枚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但還是有三人因導彈殘骸受傷。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即便開學當天遭遇空襲,讓基輔市民在新學年的首日充滿不安。但教師、家長還是努力保持正常的氛圍,讓孩子們順利迎接新學年的到來。一名母親耶夫赫尼婭(Yevheniia)在空襲期間先是與女兒一起在家中躲避,等到空襲結束後,就帶著女兒出門上學。然後帶她去上學。耶夫赫尼婭表示,儘管經歷了這樣的危險,孩子們的心智依舊堅定。報導中也提到,在空襲來臨之際,基輔當地大學裡的學生立刻躲進防空洞,隨後空襲警報持續將近兩個小時。學生阿琳娜(Alina)表示,在聽到爆炸聲後,就在四周看到爆炸產生的火光,這讓不少人都十分驚恐。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開學日對於孩子們、家庭和教師們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而在空襲發生之後,仍能正常運作的學校、大學,證明了烏克蘭人民的韌性和力量。而這次襲擊不僅影響烏克蘭基輔,同時也引發鄰國北約成員國波蘭的注意。波蘭在俄軍空襲期間部署自家與盟軍的飛機來保護領空。據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和法新社(AFP)的分析資料顯示,俄軍在上月推進了477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這是自2022年10月以來的最大增長。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俄軍已經有很長時間沒能用這樣的速度在頓巴斯地區推進。烏克蘭方面同時也在進行反擊,先前就在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地區發起突襲。烏克蘭方面宣稱已經控制1,294平方公里的領土,其中包括100個定居點。
《聽海湧》最終回5個心碎名場面 三兄弟真實關係曝光
《聽海湧》最終回就有5個令人心碎的名場面,第一個名場面是吳翰林和連俞涵這對戰俘營中互為敵人的無言知己,最終仍得面臨生死之別,最殘忍的是吳翰林必須將她推入壕溝,並拿槍掃射這些無行軍能力的戰俘們,連俞涵倒溝裡緊抱著孩子,用唇語對吳翰林說「多謝」的畫面直戳觀眾們的淚點。《聽海湧》連俞涵(右)每次只和吳翰林短短說聲「多謝」就離去。(圖/公視)第二個名場面則是施名帥被當作山豬懸吊在木桿上,施名帥表示整個過程拍了5天,「抽筋跟發麻是日常。」更打趣說「甚至綁到開始愛上柱狀物,看到竿子和柱子都會不自覺的環抱它,準備好要被綁了。」他透露因為拍攝過程要演完全昏迷的狀態,「雖然過程中有製片組、場務組加上美術組合力組成『神轎組』完全照顧我,但心裡還是有許多忐忑,每次被放下來都有敲到頭咬到舌頭的風險。不敢說其實我怕得要死,因為被綁著,有個萬一也沒有能力自保。」幸好最後平安拍完。《聽海湧》施名帥不只被送去開鑿山洞,被發現有洩密通敵嫌疑後,被揍暈綁在木桿上移動。(圖/公視)黃冠智走上絞刑台前的畫面更是不能不提,黃冠智在受刑前特地回頭告訴吳翰林:「回去臺灣,好好過生活。」絕對是本集第三個名場面。黃冠智展現身為「大哥」的霸氣與溫柔,又再度挑動觀眾淚腺,吳翰林回想這場戲也心痛不已,「我們私下為了準備《聽海湧》劇本一起工作很長的時間,在現場看到黃冠智離開我的瞬間,就像是看見一個很信任、很愛、很親近的哥哥離開自己。」黃冠智則說導演孫介珩當時要求他越堅強越好,可是他當下很難做到:「當我一轉身回頭要走上刑台,每一步都很沈重,眼淚一直流下來,第一次感受到離死亡這麼近!」《聽海湧》黃冠智與吳翰林道別後,企圖維持慣有的從容感走上絞刑台。(圖/公視)《聽海湧》最後一場法庭戲可說是全劇壓軸戲,是本集的第四個名場面,編劇蔡雨氛和導演孫介珩透過劇本台詞、戲劇張力和鏡頭語言,加上演員功力,將漫長的審判過程揉合成半小時的戲份,其中包含法庭上各勢力對於戰爭與國族等議題的激烈辯證,日軍、澳洲盟軍檢察官和日本律師團,加上中華民國領事以及國際法庭法官都各有立場,各方唇槍舌戰,對比臺籍戰俘監視員黃冠智的沈默無語和淚水,讓劇迷們忍不住屏息觀賞,直呼:「看到差點停止呼吸!」《聽海湧》塚原大助戲裡維持住日軍指揮官的氣勢與尊嚴,戲外直接淚崩。他表示希望更多日本人看到這部劇。(圖/公視)此外,《漂流之海-聽海湧紀錄片》的幕後花絮中,可見每個演員對該場法庭審判戲的高度投入,甚至能看到飾演日本指揮官的塚原大助,戲中態度始終剛強,卻在鏡頭外淚流不止,鐵漢柔情的一面,他近日頻來臺進行戲劇和劇團宣傳,被臺灣粉絲稱「《聽海湧》版阿部寬」,他笑言在日本確實也有人這麼說,不過他希望未來臺灣粉絲也能認明他本人是塚原大助。另外,飾演日本律師團助理的日本新秀松大航也在劇中對日本律師前輩及檢察官周厚安的提問,正好巧妙點出臺灣人複雜的命運,而他因劇中一連串幫助臺灣青年的發聲被臺灣粉絲暱稱為「可愛小律師」。《聽海湧》劇組直接邀請北婆羅洲「伊班族」(Iban)原住民來臺灣拍攝。(圖/公視)而成為「流量密碼」的朱宥丞,「小弟」新海木德的身影再度出現時,大家就立刻陷入悲傷不捨的心情中,劇中更揭開最大「彩蛋」,也就是三兄弟的真實關係,原來他們在前往北婆羅洲的軍艦上,被長官要求取日本姓氏,這三位來自高雄的好朋友,想起家旁邊就是一片蔚藍大海,決定一起用「新海」作為姓氏,彷彿成為一家人,只是對比最後結局,三人幸福打鬧的畫面讓人更感心酸,也成為該集的第五個名場面。最令人遺憾的是,劇中,黃冠智迷路於深山時遇見一位北婆羅洲「伊班族」(Iban)原住民的奇幻情節,近日劇組得知這位「伊班族」演員Stanley Marxpison Leo Anak Richard Dael已經離世。這位原住民與黃冠智在劇中因語言交流不同而有溝通障礙,卻大方分享食物和指點道路,觀眾們看劇後都好奇該原住民所說的語言,實際上是「伊班語」,製作人林佳儒表示,雖然伊班族演員只有兩場戲,但為了更真實呈現北婆羅洲樣貌,毅然決定邀請這位伊班文化顧問,歷經三天舟車勞頓親身前來臺東拍攝地。但劇組近日嘗試告知他《聽海湧》播出消息時,才得知他已無法親眼看見這段演出,許多影迷感到唏噓不已,《聽海湧》團隊特此悼念這位獻身藝術的演員,盼他的演出能被銘記。
《聽海湧》本週迎大結局 吳翰林帶連俞涵撤退卻無求生意志
臺劇《聽海湧》將於本週六迎來精采大結局,預計將於當天在台北國賓大戲院的鉅院廳舉行五集馬拉松搶先看觀影活動,七百位參與盛會的粉絲將提前兩小時看到結局,觀眾還能在當晚透過電視或線上平台觀賞《漂流之海-聽海湧紀錄片》,完整享受劇組用心打造給劇迷最豐盛的視聽饗宴。周厚安(左)飾演的盟軍檢察官盼讓日軍和臺籍戰俘監視員全都伏法。(圖/公視)最終回必追的三大理由,首先是將迎來吳翰林與連俞涵的虐心告別戲,兩人在劇中雖然沒有太多對話與互動,但在戰俘營中所結下「生死之交」究竟結局為何?接著是觀眾都關心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是否能有人活著回到臺灣?還有一場逼哭現場各國演員的法庭大戲,該場戲足足拍了三天,黃冠智談起這場戲也相當深刻,他表示雖然一場戲情節長達二十六分鐘,「但體感不覺得有這麼長時間,當下完全跟著角色的情緒在走,語言聽不懂的時候就放空,情緒到了眼淚自然而然就流出來,而且每一個演員都這樣,極度魔幻!」吳翰林在劇中飾演的臺籍戰俘監視員對戰俘們始終有惻隱之心,在戰爭最後的大轟炸時期甚至希望能帶著連俞涵飾演的戰俘撤退,只見兩人全身沾滿灰泥塵土,連俞涵虛弱的模樣令人憂心不已,襁褓中孩子更是生死未卜。吳翰林表示該場戲是他此次與連俞涵合作最難忘的一場戲,因為角色心境相當煎熬,他明知對方已沒有求生意志,「阿遠(吳翰林飾)仍希望領事太太(連俞涵飾)可以繼續活下去、奮力扶起她,在煙灰瀰漫的戰俘營中前行。」而吳翰林相當開心能與連俞涵首度共演,他表示從公視文學大戲《一把青》開始喜歡對方的演出,笑言在開拍空檔時,就已向連俞涵表達自己的仰慕,「沒想到有這麼一天,能夠與自己很欣賞的演員一起演戲,空檔還能暢聊彼此喜歡的電影,真的是太神奇的體驗、太熱血了!」吳翰林和劇組在《漂流之海-聽海湧紀錄片》中重返北婆羅洲,走訪山打根戰俘營紀念館,並走入雨林與河流,跟隨嚮導探訪當年日軍帶著戰俘走過的「死亡行軍」路線,親身感受那段艱辛歷程。吳翰林首度來到北婆羅洲親自體驗「死亡行軍」,感受當地的溫度、濕度與獨特的地景,他感慨:「時空交錯,彷彿八十年前的戰俘營再現。」導演陳宛靖談到拍攝紀錄片的歷程時先是打趣說:「參與了一個未曾想像過的製作,從一個幕後花絮長成一個紀錄片,也是意想不到的神奇!」因拍攝這部紀錄片而更了解這段歷史的起點,導演陳宛靖也盼望該劇不只是停留於此,「這是一個『開啟』,這段歷史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物,希望讓更多人關注不同層面的故事。」他們在北婆羅洲拍攝時,也和當地嚮導交流臺籍日本兵的故事,「未來這位嚮導也可以分享這段歷史,讓大家知道知道日軍中有一群臺籍日本兵,以及這群臺籍日本兵的模樣和遭遇。」此外,該劇也推出劇本書《聽海湧:啟航 歸來》,不只收錄全五集劇本及編劇創作心得,並特邀作家崔舜華專訪《聽海湧》主創團隊,銘記他們如何從一個念想出發,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一個時代帶回來,還有由知名配樂家福多瑪與高雄市交響樂團合作完成的原聲配樂限量黑膠唱片。大結局將於31日晚上九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接著於晚上十點播出《漂流之海-聽海湧紀錄片》;大結局及紀錄片分別在晚上十點、十一點在公視+全球上架、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全臺上架。
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將步入「突出部之役」後塵? 現實主義大師:加速基輔敗亡
烏克蘭正規軍及外國傭兵8月6日奇襲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 Oblast),至今已掌控超過125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以及92個聚落。對此,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早在15日就針對烏克蘭入侵俄羅斯的短期和長期影響,採訪了數位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及智庫專家,而他們的分析也顯示,烏克蘭入侵庫斯克不但無法逆轉戰局,還將加速敗亡。根據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報導,德州農工大學布希政府與公共服務學院副教授卡斯提歐(Jasen J. Castillo)認為,從長遠來看,面臨人力和武器裝備嚴重短缺的烏克蘭,將因為入侵俄羅斯耗盡其在烏東戰場所需的精銳部隊。而在消耗戰中,人力和裝備至關重要,「烏克蘭的進攻讓我想起了1944年納粹德國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這場攻勢令盟軍大吃一驚,並取得了些許進展。但戰役告一段落後,有作戰經驗的大部分德軍參戰部隊都遭到重創,並浪費了幾個月後在東線戰場所需的人力和武器裝備。」美國自由主義智庫「獨立研究所」(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和平與自由中心(Center On Peace and Liberty)主任伊蘭德(Ivan Eland)則點出關鍵,那就是攻擊行動通常比防禦行動更消耗人力和裝備,「所以烏克蘭值得從原本就相當薄弱的防線抽調兵力,進行這種沒什麼好處卻具有風險性的進攻嗎?」有鑑於俄羅斯的攻勢已經取得進展,且俄軍在數量和火力上都超過烏軍,因此俄羅斯可能不需要調動其在烏克蘭的攻擊力量來回頭保衛其領土,「烏克蘭確實可能希望透過佔領俄羅斯領土,來在停戰談判中實現領土交換領土的目標,但烏軍面臨被優勢兵力包圍的風險。」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歐亞研究員伊皮斯科波斯(Mark Episkopos)也指出,烏克蘭入侵庫斯克似乎是基於這樣的假設:烏克蘭可以利用俄羅斯人口稀少的邊境防禦弱點,在最初的48到72小時內奪取大片土地,包括庫斯克核電站,藉此讓莫斯科接受這個領土被佔領的既成事實。「然而,這樣的行動不太可能為烏克蘭帶來任何戰略利益,而且基輔還需為此持續投入大量的部隊和裝備,這可能會削弱烏國本土的防禦,無意中為頓巴斯前線的俄軍創造了機會。」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教授戈爾茨坦(Lyle Goldstein):「大多數消息靈通的美國戰略家始終建議烏克蘭在2024年保持守勢,以保存其戰力,並採取『長期戰爭』戰略。目前無法得知這種象徵性的行動是否會讓和平談判變得更容易,還是導致戰爭朝著全面升級這個不可取的悲觀情境又跨出一步。」芝加哥大學羅蘭·溫德爾·哈里森傑出服務教授(R. Wendell Harri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更直言:「烏克蘭入侵庫斯克是一個重大戰略失誤,將加速其敗亡,因為消耗戰成功的關鍵是雙方人員的傷亡比例,而不是某些西方評論家一直迷戀的領土面積。」米爾斯海默補充,庫斯克攻勢的傷亡比例未來將明顯有利於俄羅斯,原因有2個。首先,由於烏軍實際上佔領的是沒有設防的俄羅斯領土,因此沒有造成俄軍太多的傷亡。其次,一旦莫斯科迅速調動大量空中力量來對抗處於空曠地帶的烏軍,烏克蘭不出所料將損失大量士兵和武器裝備。「更糟的是,基輔從烏克蘭東部前線調走了一流的作戰部隊,並將其納入庫斯克的攻擊力量,此舉將使俄烏雙方本來就已經不平衡的傷亡比例,進一步往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傾斜。這也難怪俄羅斯完全沒料到烏克蘭會入侵庫斯克,因為這個行動實在太愚蠢了。」哈佛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HKS)教授、國際關係守勢現實主義大師沃爾特(Stephen Walt)則認為,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只是一場小插曲,此舉旨在提振烏克蘭士氣,讓西方有信心繼續支持基輔,但這不會影響戰爭的結果,「沒錯!烏軍佔領了約1000平方公里防守薄弱的俄羅斯領土,但俄羅斯國土總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這意味著烏克蘭現在控制的俄羅斯領土只占其總面積的0.00588%。相較之下,俄軍目前佔領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沃爾特也坦言,烏克蘭去年夏天的反攻失敗,已經證明烏克蘭要奪回這些失土是如此的艱辛,「這場行動對普丁來說可能只是一場小小尷尬的局面,同時也顯示俄羅斯根本沒能力再入侵其他歐洲國家。烏克蘭的命運將取決於烏克蘭本土的戰況,跟這次的庫斯克行動並無太大關係。」
施名帥《聽海湧》手指被碾斷 駭人慘狀大崩潰
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明(17日)將首播,在海外粉絲的敲碗之下,開放全球可在公視+收看。男主角吳翰林飾演新海志遠,為了得到日籍女友家人的認可而投入戰爭,戰後卻在飾演中華民國領事的施名帥指控下,成為屠殺案最大嫌疑人。《聽海湧》吳翰林(左)成為戰犯並被指控是屠殺案兇手。(圖/公視)吳翰林坦言,在拍攝期間只要一休息就掛病號,「口腔感染潰瘍,痛到吃不下飯,才驚覺自己身體其實很疲倦、免疫力下降。」施名帥在劇中身為戰俘飽受折磨,從事苦力工作時,右手甚至被碾斷兩根手指頭,他痛喊:「我們是人,不是畜生!」還有一場與吳翰林產生爭執打鬥,兩人拍到彼此滿嘴黃沙,相當激烈。而劇組也盡可能為演員安全著想,「甚至把黃土挖開、鋪了軟墊後,再鋪回黃土。」黃冠智飾演的新海輝則是擁有榮譽感和不服輸的心,「以為有機會證明自己可以和日本人一樣。」在劇中升上二等兵卻遭日軍圍毆、倒在地上,接受拳打腳踢之後不但不生氣反而引以為傲,黃冠智透露:「這是當時日軍的升官儀式,被毆打完之後就正式從『軍屬』升為二等兵。」黃冠智表示,他為了融入角色有準備「小道具」,「用日文寫下阿輝的信念,放在平安符裡隨身攜帶,上戲前時不時拿起來提醒自己,藉此堅定角色信念。」《聽海湧》黃冠智在劇中堅信自己是本人,盡力為日軍效力取得榮譽。(圖/公視)導演孫介珩強調,希望透過戲劇讓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人去理解,「臺灣人在這80年間經歷了什麼,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或許別人可以更理解我們,理解之後就可以有更多的對話,越多對話越不容易產生衝突。」面對臺灣社會至今對於身份認同仍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孫介珩表示這部作品希望讓觀眾對此有更深一層的思考,「不是要去強迫別人和我們一樣,而是去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聽海湧》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聽海湧》全劇共五集,自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9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10點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並推出第一集免費看,在海外粉絲的敲碗之下,更開放全球觀眾可在公視+收看《聽海湧》。
連俞涵應劇組要求開心赴約 以為做SPA「口鼻被封住30分鐘」超驚恐
《聽海湧》今(13日)舉辦首映,導演孫介珩、製作人湯昇榮、林佳儒於攜演員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施名帥、連俞涵、塚原大助和周厚安接受媒體聯訪。導演孫介珩透露,這次觀眾將看到「史上最慘的連俞涵」,連俞涵也感慨不只在劇中受到「不人性的對待」,劇外還要接受「翻模」完成身體模型,她坦言是個相當驚恐的挑戰,「如果你有密閉恐懼症,這會是個很可怕的過程。」施名帥和連俞涵飾演淪為戰俘的領事和領事夫人,日本演員塚原大助則飾演日本指揮官。連俞涵在第一集就有很慘的畫面,事前必須先製作身體模型,過程讓她覺得極度可怕,她原本以為像做「SPA」,結果口鼻都要被流質物體封住,三十分鐘過程不能動之外,只能用一根吸管呼吸,一度要自我打氣「可以活著走出去」。連俞涵跟施名帥三搭演夫妻。(圖/趙文彬攝)施名帥也有製作翻模的經驗,他形容那感覺「生不如死」,且他有幽閉恐懼,他拍《我們與惡的距離》時,受困在故障電梯十五分鐘,過程完全說不出話,脫困時還腿軟,翻模更是讓他難以承受,還跟經紀人打趣放話:「以後有翻模我都不演。」看到完成的身體翻模後,連俞涵直呼:「一切都是值得的!」相當肯定臺灣特效化妝的相關技術。拍攝期間,連俞涵的身體模型直接被放在化妝室裡,劇組其他演員看到時紛紛稱讚:「好像喔!做得很像!」她則表示: 「真的有點毛骨悚然,但這樣的細節才能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而她的翻模因為要價高昂,劇組已轉賣,未來搞不好在別的影視作品能看到她的模型。周厚安、黃冠智、塚原大助吳翰林、連俞涵、施名帥和朱宥丞出席《聽海湧》首映。(圖/趙文彬攝)日本演員塚原大助此次特地從日本飛來台灣參與宣傳,他飾演二戰時期嚴格執行紀律的日軍指揮官,他在日本是劇場團長,黃冠智透露對方拍戲時都會和同劇日本演員一起協助三兄弟矯正日文發音,甚至曾聽下榻飯店的櫃台說,有客人反應聽到房間裡面好像「有日本人一直在罵小孩」,結果原來是塚原先生正在練習台詞,塚原大助現場聽到這段軼聞趕緊對大夥說「不好意思!」而第一集的巴掌戲更讓黃冠智驚訝,「塚原先生每一下都來真的,打到導演趕緊說不用不用!」導演孫介珩則透露當時試鏡時塚原就是真打了,現場更是打到臉都紅腫,只為了呈現身體細微反應,導演表示非常感謝他願意力挺這部作品,塚原大助也對於和臺灣劇組合作感到新鮮有趣,希望臺灣觀眾都能喜歡這部作品,更期待未來也有機會讓日本觀眾看見!《聽海湧》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聽海湧》全劇共五集,由公共電視出品,高雄人和三餘創投聯合出品,看不見電影工作室與回甘映像製作,主要拍攝場景散佈在高雄、臺東及屏東等地,並實地前往馬來西亞北婆羅洲取景拍攝,該劇自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9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10點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塚原大助特地來台參與宣傳。(圖/趙文彬攝)
重演巴黎聖母院慘劇? 法國最美「盧恩教堂」驚傳火災…內藏莫內多幅畫作
堪稱是法國最美教堂之一,位於諾曼第地區盧恩市的盧恩主教座堂(Rouen Cathedral)於11日驚傳火災,這起事故讓人直接想起2019年巴黎聖母院的火災,尤其內部又收藏許多印象派大師莫內(Claude Monet)的真跡畫作,讓外界十分擔心。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盧恩教堂的建造、重建歷時超過800年,其設計風格融合早期哥德式風格,中後期又融入華麗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建築的特色。其最引人注目的,舊式三座風格各異的塔樓的設計,每座塔樓的建造風格都不相同。大教堂的聖羅曼塔(St. Roman)內有它最大的鐘,名為「聖女貞德」(Joan of Arc),以及64個鐘的鐘琴(carillon)。據傳,這些鐘聲可以傳到5公里外。1822年,因為一次閃電,中央塔樓的木質和鉛質文藝復興尖塔遭到摧毀起火。後續新的尖塔在60年後才完成,由於高達151公尺的關係,盧恩教堂曾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諾曼底登陸之前,盟軍曾進行法國轟炸,導致盧恩教堂發生部分毀損的情況。後續教堂的修復工程直到1980年代才完成。而盧恩教堂在發生火災後,盧恩市長曾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表示,目前已經投入資源進行救火,但尚不清楚火災發生的原因,外界推測,近期盧恩教堂正在進行整修,推測可能是整修工程所致。法國盧恩教堂失火。(圖/達志/路透社)
周厚安穿軍裝影迷大讚「從影以來最帥演出」 為省錢增肌精打細算吃即期品
懸疑劇集《聽海湧》以臺灣人的角度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飾演遠赴南洋小島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但全劇其實是以周厚安帶領的澳洲軍團小心翼翼步入北婆羅洲的叢林為開端,他們遠渡重洋嘗試尋找同袍被囚禁的戰俘營,卻看到滿坑的戰俘屍體,在震驚和悲痛之中,決心尋找這場屠殺案的兇手。周厚安的角色也將貫穿全劇,尤其他在法庭戲中熱血沸騰的辯證令人讚賞不已,這次一頭俐落短髮,再穿上筆挺軍裝,被劇迷稱讚是他「從影以來最帥演出」,他受寵若驚表示:「發現自己其實適合『制服系』穿著。」周厚安(右)的角色將貫穿全劇。(圖/公視)周厚安在劇中飾演國際法庭中的澳洲檢察官威廉,這是他繼《斯卡羅》後再度挑戰時代劇,也再次發揮語言長才,原本說著一口標準美語的他成功練出澳洲腔英文,更認真研讀劇本,看到劇本中有一段話形容角色為尋找屠殺案真兇,「以粗壯的身軀擠進原本囚禁戰俘的小籠子裡。」他開始刻意增肌、增重,一星期去健身房鍛鍊三天,但他也相當懂的精打細算,「在高雄拍戲時,發現要吃到足夠的熱量,花費還蠻貴的!」後來改去連鎖超市覓食,「包含高蛋白豆漿、雞胸肉等即期食品,還有鯖魚、鮪魚罐頭,比較便宜也可以吃得比較飽!」入戲的他更表示:「吃著罐頭也很像在吃軍糧。」周厚安認為角色雖有法律專長,但因目睹戰爭中人性殘酷,讓他更加執著於尋求真相,「歷史常以勝利者與敗者來區分好與壞,但實際上,每個人在戰爭中的經歷和動機都充滿人性。」他強調該角色不僅是一個執法者,更是一個深受戰爭影響的個體,努力在混沌中尋找正義,「我們都很希望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但要回顧歷史,卻必須認識到那都是人性。」為還原各國在二戰前後南洋戰場上的角力,劇中角色包含澳洲人、日本人、臺灣人和福建人,劇組也邀來各國演員參與演出,除了由周厚安帶領的澳洲軍官團隊負責調查冷血屠殺案外,還找來日本知名劇場演員塚原大助等人飾演日本軍官,日本前駐臺外交官馬場克樹和戲劇新秀松大航也等人則飾演日本律師團,該劇希望透過這些角色讓觀眾思考戰爭背後的複雜人性與歷史真相。塚原大助飾演嚴厲管理戰俘營的日本指揮官。。(圖/公視)日本律師團由馬場克樹(左前)、岡本孝(左後)和松大航也(右二)演出,三人赴北婆羅洲為日軍與臺籍戰俘監視員辯護。(圖/公視)劇情描述昭和十七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全劇共五集,主要拍攝場景散佈在高雄、臺東及屏東等地,並實地前往馬來西亞北婆羅洲取景拍攝。《聽海湧》自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九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十點在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
《聽海湧》亞洲首映好評如潮 黃冠智與吳翰林、朱宥丞裸身擦澡秀結實線條
臺灣首部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上週在台北電影節舉行亞洲首映後好評如潮,不只映後現場爆出熱烈掌聲,隔日在網路社群上也出現多篇映後感想文章,全都給予正面肯定。公視董事長胡元輝蒞臨北影觀影形容該片超乎期待,「不僅製作品質令人驚豔,而且具有高度的時代意涵,讓首映會的觀眾低迴不已。」該劇今(4日)釋出預告「三兄弟篇」,讓觀眾提前感受劇中臺籍戰俘監視員「新海三兄弟」間純粹且緊密的手足之情,飾演小弟的朱宥丞透露三人赴日學習日文的三週期間,「彷彿就只有彼此。」正好與劇中遭遇相似。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在劇中飾演的新海三兄弟離開臺灣赴南洋擔任戰俘監視員,預告中可以看到年紀最小的朱宥丞在樹木高聳入雲、眼前一片漆黑的林間盯哨時感到不安,吳翰林在樹林間對著他說:「你聽,聽著海湧聲,就想著我們還在臺灣,還在海膽洞裡摸海膽。」透過這幾句話安撫小弟,同時勾起思鄉之情。吳翰林透露拍攝現場根本聽不到海浪聲,「那是最充滿想像力的時候,我感受到小弟的害怕、但又看見他因為海湧聲而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小弟安心、我也放心了。」朱宥丞(右)得意表示殺青距今超過一年仍保有腹肌。(圖/公視)預告中還有三人在戰俘營宿舍內穿著「丁字褲」和「吊嘎仔」的日常可愛互動,黃冠智裸身擦澡,吳翰林、朱宥丞也脫衣準備入睡,展現為該劇練出的結實線條,朱宥丞回憶在日本共同生活時,「每天起床之後會先跑步十五分鐘、跳繩十分鐘,再練核心、仰臥起坐或伏地挺身,每天做不同的動作鍛鍊體能。」原來這些課程都是自詡為「健身教練」的黃冠智細心安排,三人才能在短短的畫面中展露最佳狀態,日前在北影見面時,黃冠智立刻詢問朱宥丞現在體格狀態,朱宥丞得意表示殺青距今超過一年仍保有腹肌。黃冠智也回想三兄弟在日本的同居生活,「所有事都一起行動,感情更是加深,彼此也都會互相照顧,但畢竟我年紀最大,多照顧他們是一定要的。」該劇在台北電影節亞洲首映後成功走進不少影劇迷的視野,創作者們紛紛激讚製作精良。導演李中大讚:「完全美劇水準的劇本,執行也是驚人的到位,每一個畫面都有經營,每場戲都扣緊主題。」知名作家張哲生誠摯推薦:「引人入勝的劇情、沁人心脾的演技、耐人尋味的場景、令人驚艷的視效、扣人心弦的配樂。」資深電影人藍祖蔚更是給予最高評價:「《聽海湧》的戲劇稠密度與回看歷史的審視高度,足以與國際製作平起平坐。」媒體人李律則點出該劇集其實是以「懸疑」為主軸:「看了前兩集我已經有種想要繼續再看下去、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的焦慮。因為它是燒腦推理劇。」劇情描述昭和十七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聽海湧》將於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九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十點在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
《聽海湧》北影亞洲首映獲熱烈迴響 還原80年前南洋地景劇組親挖渠
臺灣首部二戰懸疑劇《聽海湧》昨(27日)在台北電影節舉行亞洲首映後,獲得觀眾熱烈迴響、口碑爆棚,今(28日)立刻登上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即時榜第二名,該劇也趁熱推出前導預告和前導海報,影像中大象眼睛的凝視震懾人心,最後有一人以模糊的英文口音說出:「這個臺灣人,他殺了所有人!(This Formosan, he killed everyone.)」影射劇中由黃冠智、吳翰林和朱宥丞飾演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都將成為嫌疑人,而由周厚安飾演的澳洲軍官希望能將兇手繩之以法,但戰俘營壕溝屠殺案的真相究竟為何,殺人真兇又是誰?前導預告中曝光了戰俘營無論是戰俘或監視員皆受到無情對待,一群青年和枯瘦的大象頂著南洋灼熱的豔陽,在日軍鞭斥下勞動著,吳翰林為了飾演戰俘監視員,開拍前特別去助曬,「拍攝過程中也繼續多曬太陽,希望讓自己看起來更黝黑。」也因為該角色必須在缺乏糧食的狀況下和戰俘們一起從事勞力工作,不能看起來太魁梧壯碩,因此他接下角色後開始進行體能訓練,在劇組也會和黃冠智、施名帥以及日本演員伊吹、松野高志一起去健身,「想練得更精瘦一些。」吳翰林(左)為了飾演戰俘監視員,開拍前特別去助曬。(圖/公視)三款前導海報展現出該劇想傳達的三種意念,一款是象徵承諾與羈絆的海蝕洞,另一款是讓人感到恐懼的絞刑台,設計師林旻錡說:「手槍是壓迫,絞刑台是審判,象徵站在絞刑台上的士兵身處進退兩難的處境。」黃冠智在劇中飾演的戰俘監視員因對戰俘有不當對待且有殺害戰俘之嫌,被迫站上國際法庭受審,他說角色們其實堅信自己的行為沒有錯,「打戰俘是為了維持紀律。」但戰後立場交換,戰俘監視員在澳洲軍官前成了戰俘,黃冠智感慨:「受到的待遇真的有比較好嗎?一個巴掌被判十年甚至絞首刑。或許沒有誰對誰錯,所有人都是戰爭底下的犧牲者。」還有一款是一棵高聳入雲的椰子樹,設計師林旻錡表示椰子樹代表離鄉遠赴南洋,「海在其中連結對家鄉的思念,船代表著希望卻又是無止盡的等待。士兵站哨望著海,聽著海拍打著岸邊的聲音,代入家鄉海湧聲,不盡的思念湧現。」北婆羅洲的椰子樹是很獨特的意象,劇組也在田野調查時造訪該地,發現要在臺灣重建南洋戰俘營並不容易,因為當地的椰子樹比臺灣椰子樹高三倍。除了部分原始森林與野生動物遠赴北婆羅洲實地拍攝外,劇組還親自在片場栽種熱帶植物,但場景用地不僅是黃沙土,底下還佈滿了紅磚,使得水分難以滲透和保持。北婆羅洲的椰子樹是很獨特的意象。(圖/公視)美術指導李薇更分享一個有趣的插曲,定期前來灌溉的水車司機看到場景一步步成形後,詢問劇組是否在拍攝戰俘營的故事,水車司機表示:「 因為我阿公就是那時候去南洋、被抓去當戰俘監視員的臺灣人!」這段意外的對話讓他們驚訝不已,更感受到這段歷史對許多臺灣人的重要性,也加深他們完成該劇的使命感。劇情描述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聽海湧》全劇共五集,將於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九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十點在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
黃冠智演《聽海湧》有家歸不得 重現二戰煉獄感觸深
《聽海湧》將於8月17日在公視首播,近日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本月27日台北電影節亞洲首映場搶先看2集,演員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施名帥、連俞涵、周厚安、馬場克樹和導演孫介珩都將出席映後座談,購票請洽台北電影節官網。《聽海湧》少見的以臺灣人的角度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三人飾演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跟隨日軍搭乘軍艦前往南洋,原以為就要能平安返鄉,卻在終戰之前捲入一場冷血屠殺。飾演小弟的朱宥丞談到這次飾演年紀小小就命運多舛的新海木德,他坦言演出期間心情相當沈重,「有時候入戲太深會有點回不來,我只能深呼吸讓心情慢慢平復。」《聽海湧》朱宥丞飾演新海木德,年紀雖小卻鼓起勇氣跟著哥哥們赴南洋擔任戰俘監視員。(圖/公視)黃冠智在《聽海湧》飾演新海輝,同樣面臨有家歸不得的慘境,他表示拍攝期間心情就和角色一模一樣,「孤獨、不被諒解、迷惘、被拋棄、心痛等,真的就像過了新海輝的一生。」必須找導演和其他演員聊天,才能調適好心情。《聽海湧》黃冠智飾演新海輝,在日軍所設置的戰俘營擔任臺籍戰俘監視員。(圖/公視)吳翰林飾演的新海志遠,隔著一片海思念當初訂情的日本女孩,劇中有許多情緒很重的戲碼,他在演出前心情都頗為緊張,「很需要自己的時間靜下來或放空。」收工之後為恢復狀態,「就吃最喜歡的零食犒賞一下自己,隔天又有力氣繼續迎接困難的情緒戲。」《聽海湧》吳翰林只能苦等回家機會和心愛之人的消息。(圖/公視)《聽海湧》日前釋出「海的概念」影像,同時也揭秘劇名《聽海湧》的由來,對於劇中渡海遠離家鄉的臺灣青年來說,海浪聲象徵著家的存在,導演孫介珩解釋:「所以當他們聽到海浪聲『海湧聲』,就覺得家離自己不遠了。」《聽海湧》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
《聽海湧》砸千萬打造二戰血淋淋戰俘營 眾演員天天吃土、遭受迫害揭歷史悲歌
台灣首部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由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施名帥、連俞涵、周厚安、塚原大助、松大航也、松野高志、馬場克樹等人連袂演出,該劇不僅入圍今年的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也受邀在2024台北電影節進行首映。該劇釋出超前導預告,終於揭開劇組耗資千萬打造的真實戰俘營面貌,並在短短六十秒內呈現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殘酷史實和戰爭暴行,也帶出士兵、受俘者和戰俘監視員想家的鄉愁,以及戰後國際戰犯法庭為了尋找殺人真兇的激烈攻防,讓大家彷彿走進二戰期間的南洋島嶼,一同見證這段被遺忘的歷史悲歌。而對演員來說,要演出發生在另一時空下的真實事件並不容易,飾演臺籍戰俘監視員的黃冠智透露入戲秘訣,「每次上戲前的換裝和上妝,穿軍服和上綁腿,開始把臉畫的又髒又黑,都有一種進入角色的儀式感。」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在劇中分別飾演遠赴南洋小島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志遠、阿輝、德仔,三人負責管理戰俘,卻不斷被日本軍官剝削,只能相互依靠,相信總有一天能一起回家。施名帥認為影集中所有角色都充滿恐懼且受到迫害。(圖/公視)吳翰林回想拍攝時的辛苦:「在戰俘營裡塵土飛揚,有動作戲、轟炸戲等等,尤其是動作戲要撲倒或是在地上被毆打,每拍完一個鏡頭都是灰頭土臉、滿嘴砂石,天天都在吃土。」年紀尚小的朱宥丞同樣要面對戰地砲彈的威脅、在戰壕野地中奔跑求生,甚至要遭受毆打,但他慶幸在拍攝前已經有完善的準備和練習,「劇組在動作訓練、演員照顧、安全措施都做得很完善,實際拍攝時也覺得是安全的。」施名帥和連俞涵飾演被關在戰俘營中的中華民國外交官夫婦,兩人在劇中各自遭受身心折磨,施名帥認為這部影集中所有角色都充滿恐懼且受到迫害,他感慨:「真正唯一對立的其實是『戰爭和生存』。」周厚安則飾演國際戰犯法庭的檢察官,遠渡重洋來到婆羅洲,就是為尋找殺害同袍和其他戰俘的兇手,究竟誰是壕溝裡屍橫片野的真兇?他談及自己的角色心境,「可能想報仇,也可能是想查出真相,無論如何,他就是想尋找並執行正義。」該劇入選本屆台北電影節,將於6月27日「回到」中山堂舉行台北首映,對導演孫介珩和劇組團隊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部影集的創作原點正是因為孫介珩和團隊在中山堂參與台北電影節的VR工作坊,「我們在中山堂裡想著要拍什麼樣的故事,就想到學生時期在歷史課本上看到,日本代表在同樣地點向中華民國政府遞交投降文件的畫面。」連俞涵帶著孩子被關在戰俘營。(圖/公視)他們尋找了許多相關故事,決心拍出關於「台籍戰俘監視員」這段鮮少人了解的歷史,「這群人戰爭結束後不只回不了家,還站上了一個法庭。面對著西方人或是日本人的臉孔,講著他們不熟悉的語言,到底如何自處呢?」他和編劇蔡雨氛相信「族群認同」的議題至今仍能引起許多台灣人共鳴,也期待劇集在中山堂放映後的迴響。明(9日)將於台北電影節售票平台售票。劇情描繪昭和17年(1942)的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聽海湧》全劇共五集,預計於8月17日在公視播出。
家園陷入火海!20萬羅興亞人捲入緬甸內戰 「種族滅絕」危機再現
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團體「若開軍」(Arakan Army)19日宣稱已經佔領羅興亞人(Rohingya)群聚的城鎮布帝洞(Buthidaung),造成超過20萬名羅興亞人流離失所。緬甸特別諮詢委員會的專家19日提出警告,表示羅興亞人「再次面臨種族滅絕的風險」,並敦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召開特別會議,以解決緬甸日益惡化的人權危機。羅興亞人是以穆斯林為主的緬甸少數族群,人口約在100萬人左右,主要居住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這些穆斯林有不少是由孟加拉移入,但也有部分是緬甸原生居民收到宗教影響後加入,但緬甸長期以來堅稱所有羅興亞人都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因此拒絕給予他們公民身分。這些無法獲得公民身份的羅興亞人在緬甸遭到系統性歧視,無法自由遷移、與其他民族隔絕、在醫療、教育或工作上的資源十分缺乏。過去聯合國曾指出,羅興亞人是世界上遭受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民族之一。據《CNN》報導,緬甸軍政府自2021年2月透過軍事政變奪權以來,緬甸政府軍便與國內各地的少數民族武裝團體開啟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2023年年底,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若開軍為首的「三兄弟聯盟」在內戰中逐漸取得優勢,尤其若開軍2023年11月在緬西若開邦與政府軍開戰後,已經控制該邦一半以上的城鎮,而靠近孟加拉邊境的部分地區也落入若開軍手中。在戰況不利的局勢下,緬甸政府軍開始強制徵召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加入軍隊,並派遣他們到前線與若開軍作戰。此外,政府軍更操控當地媒體,對雙方不停進行分化,加劇若開民族和羅興亞人的對立。布帝洞約有20萬名人口,其中又有93%的居民是羅興亞人,隨著緬甸政府軍在當地節節敗退,不少人權組織擔心若開軍會對羅興亞人展開報復,使得羅興亞人又再度面臨種族滅絕的危機。緬甸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由緬甸前政府官員流亡後組成的組織)代表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指出,若開軍在19日襲擊布帝洞前數天,已經在當地召開長老會,宣告要求當地民眾盡快離開該城鎮。但他同時也提到:「羅興亞人說他們不會離開,因為他們無處可去。」事實上,隨著之前幾周圍繞著布帝洞周邊發生的戰鬥,造成周邊居民遷移往布帝洞集中,也讓布帝洞的人口激增。羅興亞人權組織「Free Rohingya Coalition」創辦人奈山倫(Nay San Lwin)告訴國際媒體,若開軍警告布帝洞的羅興亞人要在18日上午10點前撤離,然而他們卻在17日晚上21時30分就將部隊開進布帝洞,隨後開始放火燒毀城鎮。另一方面,有跡象顯示緬甸軍政府在當天也對布帝洞發動了空襲與砲擊。由於緬甸軍政府則在該州實施了網路和電信封鎖,導致海外的親屬幾乎無法與當地的家人交談,記者、活動人士和國際監測組織也幾乎無法核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據《CNN》向美國太空總署火災資訊資源管理系統調閱的衛星影像顯示,該鎮確實有多處遭大火焚燒,並受到大面積的嚴重破壞。奈山倫向外媒表示,約有近20萬人因這次武裝衝突而被迫逃離家園以躲避戰火,包括婦女與兒童在內的許多人在空曠的稻田裡躲了好幾的晚上。他們沒有食物、藥品或衣物,迫切需要人道救援。奈山倫還表示,若開軍向逃難的民眾威脅不准聯繫居住在國外的親人,還收走了他們身上的現金跟手機,因為「他們擔心難民留有若開軍燒毀城鎮的影像紀錄。」若開軍發言人凱圖卡(Khaing Thukha)則否認了一切指控,並表示若開軍正在協助這些穆斯林民眾逃離戰區,還為他們提供食物、住所與醫療服務。凱圖卡宣稱,若開軍「恪守根據軍事行為準則進行戰鬥的原則,從不瞄準非軍事目標」,還指責布帝洞破壞是由緬甸政府軍以及與其結盟的羅興亞激進組織所造成。
廣島「原爆瞬間」手錶遭拍賣 受難者組織控:在傷口上灑鹽
美國波士頓RR拍賣行(RR Auction)22日以3萬1113美元(約新台幣98萬元)價格,賣出1支時間停留在廣島原爆瞬間的手錶。此舉毫不意外引來反核人士及受難者組織不滿。美軍在1945年8月5日上午8點15分,在廣島上空投下「小男孩」(LittleBoy)原子彈,造成數10萬軍、民死亡。這支長1英吋,寬1.25英吋,外殼燒焦、錶帶已消失,錶面因高溫熔化混濁的「原爆手錶」,其指針中性的記錄下原爆瞬間8點15分。拍賣行引述委託人說法,指該手錶由1名英國軍人當年在廣島產業獎勵館進行緊急物資供應,以及評估重建任務時在廢墟中發現並拾獲。拍賣行執行副總裁李文斯頓(Bobby Livingston)表示,他們希望這支博物館等級的拍賣品,能「提醒我們戰爭造成的傷害,人類必須努力避免引發造成嚴重影響、具破壞力的作為。就像這支手錶代表了歷史永遠改變的時刻」。但這場拍賣除受到廣島原爆受難者組織責難,指控拍賣是在傷口上灑鹽;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也發聲譴責:「與事件無關人士,不能把災區發現的遺物據為己有,更不能藉由出售歷史文物獲利。」此外,當時美國政府雖認為原子彈提前結束2戰,與避免盟軍進攻日本本土時可能遭受的100萬人傷亡;文獻也顯示軍方控制的日本政府,原爆前決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但原子彈是否該投下,卻成為後世和平時代的道德問題。
《聽海湧》入圍國際指標性影展 臺籍戰俘監視員血淚史登全球舞台
公視全新時代劇集《聽海湧》2024年開春迎來捷報,該劇榮獲專為劇集設計的國際指標性影展「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肯定,成為臺灣首部入圍國際全景競賽單元(International Panorama)的作品,與全球其他十一部優秀影集共同角逐該獎項,並競爭最佳影集、導演、男女主角及觀眾獎。「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將於當地時間3月15日到22日舉行,《聽海湧》除了於影展期間舉行全球首映,更首度曝光三位男主角的法文國際版角色海報,將臺籍戰俘監視員故事推上國際舞台,讓臺灣影視作品軟實力再度受到全球關注。《聽海湧》是首部以臺籍戰俘監視員為主角拍攝的二戰影集,勾勒罕為人知的戰俘營悲愴生存血淚史。由臺北電影節非常新人吳翰林、金鐘男配黃冠智與《俗女養成記》的「小蔡永森」朱宥丞主演,金鐘獎得主連俞涵、實力派演員施名帥也在劇中擔綱關鍵角色。此外,還囊括國際演員陣容,包括飾演澳洲軍事檢察官的周厚安、日本知名劇場演員塚原大助、怪物新秀松大航也等人。全片主要演員由英、日、美、澳與馬來西亞組成,片場各種語言交錯,宛如小型聯合國,寫實呈現二戰各國角力廝殺的情景。《聽海湧》是首部以臺灣人為視角拍攝的二戰影集,勾勒罕為人知的臺籍戰俘監視員悲愴的生存血淚史。(圖/公視)「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對故事內容和製作面給予高度評價,表示《聽海湧》是一部對歷史和戰爭敘事有精彩演繹,且具有深情而深刻人物刻畫的作品。聽聞入圍的好消息,導演孫介珩回憶起三年前因新冠疫情暫停前製,他帶著這個故事參與金馬創投會議,並遇到「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代表前來聆聽簡報,當時他很好奇法國人是否能理解這個故事,但影展方表示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關於衝突、戰爭與殖民,其實是人類共同的經驗,只要好好完成這個故事,不管是亞洲還是歐洲的觀眾,都一定可以被這個故事給感召。」三年後,孫介珩與團隊完成了《聽海湧》,更一舉創下臺灣首部入圍該劇集展國際全景競賽單元佳績,在十二個名額中搶到一席之地,「很開心獲得評審的肯定,即將在法國和大家見面了,期待這個臺灣人的二戰故事能夠被全世界看到。」在劇中飾演「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的男主角們也都與有榮焉,吳翰林開心表示該劇在遠方獲得肯定與共感,代表辛苦的工作人員們一起被國際看見,「我都還沒去過法國,片子裡的我已經替我先飛去法國了!」黃冠智也說很榮幸成為聽海湧的一份子;年紀最小的朱宥丞則表示聽到消息很開心,「希望透過這部作品傳達給大家,戰爭帶來的傷害與苦難,衷心希望世界和平!」左起為黃冠智、吳翰林、朱宥丞,飾演「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的三人在劇中有濃厚的革命情感。(圖/公視)劇情描述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全劇共五集,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播出。
北韓宣稱已進行「水下核武系統」測試 回應美日韓聯合軍演
北韓官媒《朝中社》今(19日)宣布,北韓已進行水下核武器「海嘯-5-23」測試,以抗議南韓、美國和日本的聯合海軍演習。路透社報導,北韓官媒《朝中社》稱,北韓已對其水下核武器「海嘯-5-23」進行測試,以抗議南韓、美國和日本本周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其報導指出,「海嘯-5-23」是北韓對其具有核能力的水下攻擊無人機的名稱,該系統的測試是由國防部在其東海岸附近海域進行的,但沒有具體日期。北韓國防省發言人表示,「我軍的水下核武反擊態勢正在進一步完善,其各種海上和水下反應行動將繼續威懾美國及其盟軍海軍的敵對軍事演習。」南韓、美國和日本本周舉行為期3天聯合海軍演習,美國派出「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等5艘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