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轉虧
」 股價 虧損 友達碳費來了!綠色通膨恐成常態 專家估:未來CPI年增率2%~2.5%
碳費即將徵收,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近年來企業透過碳足跡盤查,積極投資先進設備、製程研發改善等,企圖讓碳排下降、符合國際環保趨勢,意味生產成本提升,未來也會成本轉嫁到產品售價上,推升通膨壓力,未來CPI年增率2%至2.5%恐成常態。吳大任指出,近年來氣候變遷不僅影響我們生活,也成了通膨推升的力道之一,颱風沒來缺水,影響水果、農作物栽種,去年颱風來襲以及近期的凱米颱風,雨量風勢的衝擊下,工作日減少的經濟損失外,蔬果價格也顯著翻揚,而全球淨零碳排、徵收碳費趨勢下,對我國通膨壓力會更雪上加霜。如建築業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便首當其衝,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楊玉全預期,碳費的課徵恐將進一步推升房價,未來房價漲幅至少5%,加上缺工、通膨共伴效應,對房巿衝擊更大。台電雖是排碳大戶,但是為用戶發電,因此發電的排碳量計算轉由用電戶自己負擔,台電只需負擔自家「廠內用電」,壓力減輕不少。不過廠內用電年排碳每年也有500萬噸,如碳費每噸達300元,約要付15億,假設到1000元,那更要繳到50億元。台電表示,將加強各電廠的自主減量計畫,盡量壓低排碳。穩定物價是央行的職責之一,不過,吳大任認為,碳費推升通膨的議題,是無法透過央行利率政策來改變或緩解,政府可能得研擬廠商補助,如碳排設備提升、廠商製程科技改善等,來獲得政府政策性的支持,以降低對通膨的衝擊。碳費審議委員會即將在9月9日召開第五次會議討論費率,工商團體爭取,碳費不宜超過300元,工總表示,如果碳費超過300元,企業達不到指定目標、拿不到碳洩漏風險折扣或者優惠費率,恐怕會由盈轉虧,倘若碳費超過500元,許多企業甚至面臨倒閉的危機。工總以某家鋼鐵公司為例估算,2022年課費排放量就有1900萬噸,碳費若是訂在500元,一年就要繳交95億元的碳費;另以某水泥業的課費排放量450萬噸,每年也要繳交22.5億元,如此高額的碳費,恐怕讓這些企業難以生存。三三會建議,碳費初期不應超過100元,課徵標準應將CPI納入考量,以避免造成綠色通膨。另在台灣有被課徵碳費的商品,進口相同的商品也應課徵碳費,並應併同檢討取消貨物稅。
南電Q1盈轉虧每股虧0.24元 大摩目標價調降至160元
PCB載板大廠南電(8046)董事會日前通過2024年首季財報,由於步入淡季,稼動率偏低、折舊增加及錦興廠產線改造升級等因素影響,營運由盈轉虧。資料顯示第一季稅後虧損1.52億元、每股虧損0.24元。南電表現遠低於外資預期,摩根士丹利(大摩)重申「減碼」評級,並調降目標價至160元。南電今(6日)上漲0.27%,收盤價報185元。南電第一季合併營收71億元,季減23.74%、年減43.56%;營業虧損7.94億元,為19季以來首度虧損;毛利率負5.36%,營益率負11.18%。公司本業營運顯著由盈轉虧,儘管匯兌及轉投資收益增加,挹注業外顯著轉盈、登近1年半高達5.52億元,但稅後仍虧損1.52億元、每股虧損0.24元。南電同時公布4月自結合併營收26.76億元、月增 0.36%,但年減27.86%;累計今年前4月合併營收97.76億元,年減39.98%,創近5年同期新低。大摩指出,ABF載板產業面臨價格競爭激烈、供給過剩、產能利用率低、折舊壓力上升等因素,因而拖累獲利能力。其中ABF載板產能利用率雖於第二季起可望上揚,但仍不足以維持供需平衡,短期內價格壓力仍將持續。雖然預計南電會出現虧損,但虧損超過預期,因此調降其目標價至160元,重申「減碼」評級。南電營業報告書中,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隨著通膨逐漸趨緩,各國放慢升息腳步,消費電子庫存去化接近尾聲,在總體經濟改善、廠商回補庫存、新世代產品陸續推出等助益下,預期多數半導體廠商營運可望於第二季開始回溫、下半年重返成長軌道。展望後市,法人認為隨著市場需求復甦、錦興廠產線完成改造升級,預期南電第二季營運有望止跌回升。
美國銀行業又出事!紐約社區去年Q4業績虧損暴增10倍 1日股價慘跌25%
紐約社區銀行動盪加劇,剛因不良商業房地產貸款而業績暴雷的紐約社區銀行(NYCB),再被推向風口浪尖,接連爆出內部控制薄弱、CEO坎傑米(Thomas Cangemi)離職以及因貸款審查流程存在問題,減記24億美元(約台幣756億)商譽,第四季虧損由2.6億美元修正至27.1億美元,市場對美國中小型銀行健康狀況的擔憂再起,上周五(1日)股價暴跌25%,每股跌破4美元大關,收在3.55美元,今年以來股價跌幅超過5成。當地時間2月29日,NYCB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文件中指出,由於發現貸款審查流程存在問題,紐約社區銀行減記24億美元商譽,並對其第四季業績進行修正,虧損由2.6億美元修正至27.1億美元,較四季報披露的虧損規模擴大10倍。文件指出,在2月23日完成的評估得出結論,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司在2007年及之前進行的歷史交易所形成的商譽已經完全減值,這一點已得到公司當前市值的確認。NYCB指出,這筆減值對該公司的監管資本比率沒有影響,也不影響遵守尚未履行的信貸協議。減值費用也不會導致當前任何現金支出。公司將延後提交年度報告,以便完成與評估和計劃補救重大缺陷有關的工作。為應對當前的動盪局勢,該行已任命新領導層迪內洛(Alessandro DiNello)將接替坎傑米擔任CEO。面對重重危機,迪內洛在2月29日的一份新聞稿中回應稱,雖然近期面臨挑戰,但對銀行未來發展方向以及為客戶、員工和股東長期服務的能力充滿信心。「我們對董事會和領導團隊的調整預示著目前正開啓的新篇章。」財報顯示,NYCB去年第四季意外虧損2.6億美元(每股虧損0.36美元),較一年前同期的每股收益(EPS)0.27美元由盈轉虧,主要原因是為了應對潛在的不良商業房地產貸款,將2023年第四季信貸損失撥備從上一季的6200萬美元提高至5.52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體現信貸前景惡化;同時大幅削減股息而被股東起訴,股價跌至了近27年低點。市場對美國中小型銀行健康狀況的擔憂再起。1月份美國商業地產的法拍數量為635期,季增17%;美國商業地產大量的法拍,導致與辦公大樓高度關聯的地區銀行面臨巨大壓力,甚至可能影響整個美國金融業。對貸款人來說,疫情期間達成的寬限協議即將到期,同時借款人還得面對高昂的利率,再融資成本高漲。
台股AI小鏢客1/指紋辨識大廠營收銳減大虧 神盾羅森洲改打群架3年併購出一支IC小聯盟
CES展再掀AI話題,國際品牌大廠端上AI PC、AI手機新品,連帶炒熱台股AI概念股,一支小型IC設計集團也異軍突起。這支以台系指紋辨識IC設計廠神盾(6462)為首,1月9日舉辦成軍17年來的首屆科技日(Tech Day),15日又宣布斥資47億元併購IP廠乾瞻科技,集團董事長羅森洲布局近3年的從上到下,IP、IC設計、產品的IC一條龍完整到位。「神盾在2021年10月及12月入股安國(8054)及芯鼎(6695),因入股安國而間接投資安格(6684)及迅杰(6243),搭上AI及ASIC題材,而過去3個月集團、5家公司市值倍增,這次雖然等了2年,但老實說,神盾的投資效率太高了。」股市投資達人船長說。這五家集團主要公司中,以安國股價最為兇猛,2023年10月從40元附近,今年最高來到143元,大漲逾2.5倍,神盾、芯鼎、安格及迅杰平均漲幅也約1倍左右,也讓神盾集團市值,從2021的約350億元到今年的510億元。從全球前二大指紋辨識廠變身為由20家台系IC設計廠的小聯盟,神盾只花了三年就辦到,還順勢搭上AI應用浪潮,股價大翻漲,「只能說,STEVE(羅森洲英文名)併購的眼光很精準,總是能找到他所想要的公司並納入麾下。」一位IC設計高層告訴CTWANT記者。安國是神盾集團近期股價飆漲最猛的個股,大漲逾2.5倍。(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今年66歲的羅森洲,工程師出身,早年美國加入微型處理伺服器晶片公司,後來被AMD(超微)收購。羅森洲決定創業,成立影音多媒體軟體公司英特維(InterVideo),在那斯達克上市,最後以1.96億美元被Corel收購。2007年再度創業,在內湖成立「京達」,以研發防偽科技、ATM遠端加密為主,7個月內接連併購指紋辨識應用軟體廠「京琥」、「神盾國際科技」、安全防護軟體廠「Egis Inc.」、生物辨識硬體開發商祥群,並將公司更名為「神盾」。儘管指紋辨識為創新技術,但當時市場接受度並不高,神盾只能賣給筆電市場的商務機種,訂單量相對有限,苦撐七年後,才有了轉機。2013年蘋果(Apple)新推iPhone 5S搭載指紋辨識功能,其他手機品牌廠也想跟進,但礙於蘋果的指紋辨識元件由2012年併購的AuthenTec供應,有專利卡位,只能慢慢找供應商。研發指紋辨識超過6年的羅森洲立馬毛遂自薦,找上當時手機市占龍頭韓國三星。「其實我們根本就不認識三星的人,甚至連韓文都不會,只能每天到三星總部,在會客室逢人就問,是不是手機部門的員工,或是可不可以幫忙牽線一下,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才跟三星手機部門主管聯繫上。」神盾高層向CTWANT記者透露。法人指出,神盾使用的是被動式指紋辨識,配合自己的算法,在專利上順利避開了Authentec的主動式。經過一年多的驗證,終於讓三星在Galaxy S6及A系列機種開始採用,中國手機品牌也跟進採用。神盾營收也從2014年的4500多萬元,2015年衝到5.3億元,2016、2017年營收年增率都是3倍,2019年來到59億元,2017年更寫下73.5億元的歷史紀錄,每股稅後純益(EPS)創下12.6元新高。神盾指紋辨識產品獲得三星採用,因此從營收不到億元的公司,增加到70億元。(圖/三星提供、報系資料)然而好光景不到五年,在中國IC設計廠商崛起後,神盾也開始受衝擊,2020年營收下滑到約62億元,2021年再砍半剩34億元,並由盈轉虧,2022年更大虧超過一個股本,每股虧損12.3元,到2023年前三季每股仍虧掉6.9元。面對市場驟變,創業起家的羅森洲毫不戀棧,立刻尋找新戰場。2020年5月神盾以每股32元取得驅動IC敦泰股票,原本計畫要合作開發結合觸控及指紋辨識的整合型IC,卻因為面板技術出現不同變化而決定中止,隔年4月反手以每股199元出脫敦泰持股,處分利益達53億元,成了神盾重啟併購的銀彈。同年10月,羅森洲鎖定安國旗下以電腦周邊及消費電子相關應用IC為主的迅杰,前安國董事長張琦棟則反問,不如直接投資安國,最後神盾斥資7.9億元認購安國私募普通股2000萬股,先結束安國原本虧損的業務,轉型為ASIC及IP公司,迅杰後來也在神盾主導下,搶攻USB-PD快充市場,晶片產品也在2023年底獲得USB-IF協會認證通過。投資安國兩個月後,神盾又以6.5億元認購芯鼎私募普通股1000萬股,搶攻AI智慧車用影像解決方案,2022年5月再公開收購晶相光約16%股權,斥資約15.4億元,專注CMOS影像感測晶片研發,今年初,神盾又併購IP廠乾瞻科技,等於在AI領域最需要的高速傳輸、影像感測等都有布局。曾經因為指紋辨識大賺、也大虧超過一個股本的神盾,現在鎖定了AI帶來高速傳輸市場,股價已經先行大漲了一波,羅森洲也先行喊出,集團三年營收要翻倍,五年要翻兩倍,市場及投資人都在張大眼睛看。
富采6.7億出售竹南廠房 資產減損擴大每股虧4.58元
富采投控(3714)上周五(19日)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通過竹南廠房出售案、以及資產減損案。富采為加速推動集團公司間整合、活化資產及優化財務結構,決定以6.7億元價格出售竹南廠房給北極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另依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認列資產減損34.5億元,估影響為每股虧損約4.58元。富采表示,近期積極整合集團台灣廠區資源,優化廠房空間利用,原擬於竹南新建的Micro LED廠區,將改由利用晶元光電資源整合優化後所釋出的其他廠區空間,來加速Micro LED發展。因此董事會決議以6.7億元價格,處分2022年新購的晶電竹南廠房給北極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富采表示,由於全球景氣不佳,消費需求疲弱,晶電台灣廠區藍光晶粒業務產能利用率偏低,公司正加速進行台灣廠區資源優化整合,加上富采控股近期市值低於淨值,依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進行資產減損。而評估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暨商譽等資產之未來經濟效益後,擬將晶電於合併廣鎵時所取得的商譽31.4億元,及因廠區整併產生的閒置資產3.08億元一併認列減損,本期淨損金額約34.5億元,每股虧損4.58元。不過,富采強調,本次資產減損金額為公司自行結算,尚未經會計師查核,本次資產減損非實際現金流出,對公司營運資金及現金流量並無影響。富采去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67.3億元、年減27%,毛利率約4.3%,每股稅後淨損3.75元,相比前年同期EPS1.12元,由盈轉虧。法人推估,富采去年第四季營運仍處於低檔,本業恐將續虧,再加計資產減損,去年全年恐大虧將近一個股本。
控訴數十萬份抹黑文宣 賴品妤宣告用正直對抗瘟疫
選戰到了最後一周,立委賴品妤跑完整天行程,在8日凌晨12點發文表示,很多她的支持者表示焦慮,因為在這個月以來,對手廖先翔利用地方勢力綿密的組織,加上家族長期利用貪污濫權所累積的財富,在選區內灑了至少數十萬份的抹黑攻擊文宣,包括謊稱台電因再生能源虧損、誣指賴品妤用標案養助理、還造謠她賄選、在夜店跳舞唱歌養男人、找女助理假扮跑行程。賴品妤說,對抗瘟疫唯一的解藥是正直,呼籲願意守護自己家鄉的民眾,周六站出來投票、從外地返鄉投票。賴品妤在臉書撰寫2千多字的感言指出,抹黑她的文宣,持續累積到選前,勢必上看百萬份。這些抹黑內容包山包海,包含謊稱台電因再生能源虧損,但這個早已被台電以及很多專家學者出來一再澄清的假訊息,事實上,從2016年到2021年,台電過去都是有兩三百億之間的稅前盈餘,直到這兩年因烏俄戰爭爆發、能源燃料價格上漲,才由盈轉虧。另外,賴品妤表示,抹黑文宣還謊稱她用標案養助理,但她明明按月付助理車馬費,卻拿她的助理在她根本還沒當立委時和公部門簽訂的租約,誣指她用公部門資源養助理。甚至籍由上次立委落選的李永萍,造謠她賄選、「找美麗女助理假扮我跑行程,本人在夜店跳舞唱歌養男人」,對她所努力爭取的建設以低俗態度極盡嘲弄貶低。「鋪天蓋地的資源、數十萬份的不實攻擊、抹黑文宣遍佈了第十二選區,對地方基層強力的打壓、可以隨便取得民眾個資的信函,這些都讓我的支持者焦慮、更讓民眾心生畏懼。」賴品妤說,大家應該很難想像,選舉竟可以不需要闡述政績願景,靠著地方家族貪污累積財富躲起來廣布資源,透過數十萬份不實文宣、反覆發放黑函、地方組織對基層強力打壓,讓大家風聲鶴唳、讓基層害怕表態支持現任立委會被報復。賴品妤說,如今在新北市第十二選區,正在對抗一場廖家兩代父子用滿滿惡意和造謠抹黑所堆疊出來的瘟疫,但她相信,對抗瘟疫唯一的解藥是正直,她絕對不讓對手排山倒海的資源打垮,她向選民喊話,「懇請每一個願意守護自己家鄉的你,站出來投票、從外地返鄉投票,最後一哩路讓我們一起向前,一起再次成功打下漂亮的一仗。」
鴻騰估首季盈轉虧股價挫逾12% 保守看待Q3消費電子市況
鴻海(2317)旗下鴻騰精密(6088HK)今(24日)公布,截至3月31日止第一季自結淨虧損約500萬至1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獲利3060萬美元轉虧。消息一出該股跌至1.54元創近五個月低,現報1.55元,續挫逾12%,成交量增至2374萬股。鴻騰日前公告指出,第一季盈轉虧主要因投資數位轉型增加額外費用開支,此外受消費性電子行業前景疲軟影響,第一季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鴻騰分析,第二季及第三季在全球服務擴張將產生額外開支。此外,消費電子產業不確定的經營環境將持續存在,且全球利率上升及通貨膨脹,對鴻騰產品需求持續造成影響。鴻騰表示將適時調整策略,展望第二、三季,仍保持審慎態度看待業績表現,目前預計淨利潤或虧損情況將出現衰退。觀察其他產品線,鴻騰先前指出,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受到通膨影響,消費意願下滑,仍正面看待高階手機市場;未來一年內仍看好娛樂相關系統終端產品,聲學元件商機可期。
泰山處分金雞母全家股權大進補 去年賺逾66億EPS 12.1元
泰山(1218)公司派與龍邦(2514)的經營權之爭尚未落幕,泰山也趕在3月31日公布2022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110.6億,稅後純益59.1億年增9倍,每股純益12.1元,創歷史新高。主要受惠業外處分全家(5903)股權60億挹注。泰山2022年全年營收110.6億,毛利率13%,年減2.3個百分點;營業虧損3.9億,與前一年相比由盈轉虧。第四季營收26.1億,毛利率7.6%,季減、年減將近7個百分點;營業虧損5.2億,稅後純益54.8億,季增34.01%,年增35.83倍,單季每股純益11.29元。泰山金雞母全家便利商店(5903),去年以每股均價187元處分轉投資,出脫全家持股4萬3300張,總交易金額約80.9億,處分利益約54.5億,帶動泰山去年業外收益達66.04億,本業營業虧損則為3.92億。泰山表示,去年淨利創歷史新高,除清償債務、增加資本支出及預留投資部位外,基於獲利共享精神,計劃將收益大方分享給股東,並通過提撥逾2億元董事酬勞。而針對3月31日董事會通過財報,最大股東龍邦除提出五大聲明,表明是為顧全大局避免泰山被停止交易,被迫無奈投下同意票,並呼籲全體股東在6月股東會一起抵制董事長自肥議案。龍邦則提出五點聲明指出,泰山公司派雖聲明將與股東分享獲利,但事實上董事長詹景超主導提撥1億元作為董事酬勞,在獨董、董事等強力反對下,雖於自結財報期限前擋下此等自肥議案,但詹景超反將董事酬勞提高到2億元,蓄意使董事會陷入困境。龍邦為顧全大局維護全體股東權益,避免泰山因無法通過財報而暫停交易,於3月31日董事會被迫無奈投下同意票。泰山對此回應,公司經營績效一路以來穩定攀升,甚至月營收於去年7月起,首度破新台幣10億元大關,為公司史上最高月營收紀錄,此實有賴公司全體努力所致,自有慰勞之必要。公司加以處分全家獲益後,年度淨獲益高達約60億元,亦屬公司創歷史以來之鉅額,故公司就該獲利除清償公司債務、增加資本支出及預留投資部位外,基於獲利共享精神,計劃將收益大方分享給股東,且建議提列在章程所定範圍內之員工酬勞,而為衡平經營團隊用心,併提撥合乎規定的董事酬勞,使不論公司派或市場派董事均可同享經營成果,豈有自肥、欺負股東等荒謬說詞。
驚!華碩去年Q4盈轉虧每股虧掉5.1元 今股價大跳水逼近跌停砍至266元
品牌大廠華碩(2357)去年第4季受到終端需求不振、庫存去化緩慢等影響,營收由盈轉虧震驚市場。稅後淨損達38.23億元,每股虧損5.1元,為2018年第4季以來首度虧損,今天(13日)股價下殺至266元逼近跌停價位,跌幅9.2%。展望今年,由於整體個人電腦(PC)需求低迷且總經不確定性大,華碩估計全產品線出貨與營收將持續下滑,首季營收將季減15%~20%,包括板卡等零組件營收也會再下滑5~10%。不過將是全年谷底,第二季起上半年營益率依舊有壓,但營收看增10%有望逐季好轉。受營收規模縮小,加上銷貨折讓、存貨跌價損失等負面因素影響下,華碩去年第四季品牌營收1173.5億元,季減11.7%、年減17.2%,毛利率至個位數,僅達8.1%,季減3.4個百分點、年減11.4個百分點,營益率轉負為-4.24%,稅後虧損38.23億元。此為華碩自2008年第四季、2009年第二季,以及2018年第四季提列鉅額手機虧損後,第四次單季虧損。雖去年第四季本業陷入虧損,但華碩持續對庫存管理採取積極作為,去年底庫存金額再降至1327.7億元、天數為130天,較第三季1745億元縮減23.9%、天數148天進一步減少。預期今年上半年將再降100~200億元庫存金額,認為今年第二季底將恢復到健康水位。對於2022年獲利崩跌,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與胡書賓也向投資人致歉,明確說明衰減原因。華碩表示,去年第二季PC需求反轉,第四季更是急跌,造成營運發生短期異常。2021年供不應求市況,讓華碩也對2022年設下相當積極的成長目標,當時並未全面考慮到市場風險,大幅提升採購備料。面對去年初突如其來的中國擴大封控與俄烏大戰爆發,全球通膨壓力急速拉升,整體市場大環境變化超乎預期等危機下,來不及因應而導致庫存上升與財務負擔;華碩已記取此次經驗教訓,積極改善業務訂單預估、供應鏈生產安排、年度目標設定等,今年營收與獲利成長目標會將會更為務實。
雙D春燕來?1/面板減產降庫存元月出貨回溫 DRAM龍頭美光續裁員「遙望下半年」
被市場形容為「雙D慘業」面板(LCD)及DRAM記憶體族群,在2023年開春後呈現兩樣情。經過半年努力減產後,包括友達(2409)及群創(3481)就要走出「去庫存」洞口,喜迎需求回升;DRAM仍深陷需求低迷,龍頭美光(Mircon)今年繼續裁員,南亞科(2408)則是遇缺不補,業界盼等下半年有轉機。仲英投資投資長陳唯泰向CTWANT記者表示,面板或記憶體雖曾被稱為「慘業」,但基本需求仍在,商品報價取決於供給及需求變化,當需求相對穩定,報價漲跌就會跟著供給面走,「面板雙虎一月營收表現呈現月減及年減,但出貨數量有成長,可推估下游庫存消化的情形良好,因此開始拉貨。」友達1月營收159.5億元,月減11.4%,年減42.7%,出貨面積124.6萬平方公尺,月減19%。群創1月營收126億元,月減21.8%,年減47.5%;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775萬片,月減20.5%,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051萬片,月增8%。這春燕飛來的訊息,面板產業可說是足足等候了半年。話說去年六月中,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在股東會上向股東坦言,「第二季營運恐怕無法達標,加上成本上升,通膨造成消費市場低迷,公司將透過嚴格管理庫存及現金流的方式,維持正常營運。」一語宣告,面板產業進入苦日子。隨後,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同年七月間也發出預警,面板報價持續下探,面板廠開始進行減產,預期第三季稼動率將滑落至7成,較第二季減少近7.3個百分點。其中傳出友達的稼動率只剩下50%。法人指出,彭雙浪的示警,也應驗在財報上,友達第三季月營收平均約170億元,低於第二季的200億元,且友達第二季就盈轉虧,第三、四季更是各虧掉上百億,累計全年大虧198億元,遠遜於2021年大賺600億元。群創的表現,也不相上下,從去年第二季平均月營收190億元,掉到第三季的160億元,因著連三季虧損,2022年也從2021年大賺603億元,轉為虧損279億元。不過,面板雙雄的減產策略,很快就奏效。先是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在去年12月初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透露,「美國各大品牌廠祭出的黑色星期五檔期促銷見效,降低面板庫存,預估2023年可望重啟拉貨的『小確幸』。」彭双浪接著在當月21日表示,儘管終端需求還不是很熱,但已看到庫存降低的好現象,「目前來看,快的話,補庫存需求有可能在明(2023)年第2季發生」。今年開春後,TrendForce指出,中國品牌廠近期為「618購物節」展開備貨,代工廠和小品牌也跟進,整體電視面板供需轉趨緊俏;3月開始,又有北美亞馬遜Prime Day促銷備貨,將帶動全尺寸電視面板價格上漲。DRAM廠美光認為疲弱的市場環境已嚴重衝擊記憶體產業,預期將裁員全球10%員工,傳出實際比例將達15%,含台灣員工內將有7200人受影響。(圖/報系資料照)相較於面板,DRAM迄今仍未見春燕的身影。DRAM龍頭美光去年七月釋出市況反轉措手不及訊息後,同步減產,直到12月,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仍稱,「晶片供過於求、庫存過多,已失去定價權。」為撙節度寒冬,美光去年12月開始進行首次全球裁員,預計裁員10%,台灣員工也在內。短短一個多月後,市場傳出美光實際裁員將達15%,約7200人,也讓2月20日美光發布聲明確認,2023年會繼續縮減全球員工數。台系DRAM廠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瑛指出,去年記憶體市況下行,跟俄烏戰爭,造成通膨、全球不景氣,及中國大陸封控影響內需有關,現在則要觀察解封後的復甦狀況。對於同業裁員,南亞科尚無裁員計畫,但會遇缺不補。DRAM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也認為,全球疫情、區域戰爭、能源價格高漲及通膨問題,使得2022年DRAM合約價下滑約4成,NAND Flash平均價格跌幅更超過5成,對記憶體模組廠的營運與庫存管理無疑是一大考驗。不過,陳立白不看淡今年,上游記憶體原廠面臨庫存與虧損雙重壓力,控制產能、縮減資本支出與穩住價格,已是當務之急,「預期上半年DRAM價格將回穩,加上各項應用產品的記憶體容量都將倍增,消費性商品需求將以先蹲後跳的態勢於下半年出現報復性增長。」TrendForce表示,在原廠大幅減產下,下半年原廠端庫存有機會開始去化,有助價格跌幅收斂,因庫存壓力仍高,需要更強勁的需求才能回到健康水位,「止穩的觀察重點,要看解封後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目前尚未有好轉跡象。」台系DRAM廠南亞科雖然沒有裁員,則是先採遇缺不補來因應,僅針對製程研發與建廠需求,進行徵才。(圖/報系資料照)
全球次大時裝零售商退出俄市場 H&M第四季利潤僅24億大跌87%
全球第二大時裝零售商H&M上周五(27日)公布2022年9月至11月底第四季財報,銷售額按年增10%至624.3億瑞典克朗;受成本飆升以及消費者信心疲弱影響,Q4營業利潤僅8.2億瑞典克朗(約台幣24億),按年大跌87%,遠低市場預期36.7億瑞典克朗。全年虧損8.64億瑞典克朗,由盈轉虧。《路透》報導,H&M去年同期利潤為62.6億瑞典克朗(約台幣183億);分析師預期獲利可達36.7億瑞典克朗(約台幣107億)。H&M先前解釋,第4季利潤較低是由於外部負面因素,以及退出俄羅斯市場所造成,且H&M表示,公司並未將成本完全轉移至消費者身上,使其利潤降幅大於預期。H&M行政總裁Helena Helmersson解釋,第四季利潤較低受外部負面因素影響,如俄烏戰爭以及原料、運費與能源成本的上漲,引致經營利潤損失及部分一次性成本,種種負面因素合共涉約50億瑞典克朗(約台幣146億)損失。H&M並無將成本轉嫁給客戶,經營利潤率從2021年同期11%跌至1.3%,預計2024年能實現雙位數經營利潤率;銷售額每年將增10~15%,2030年銷售額將較2021年翻倍。H&M周三披露裁員計劃,此次裁員相當於該公司截至去年底全球15.5萬名員工人數的近1%。H&M行政總裁Helena Helmersson表示,公司一直在評估組織架構。H&M於去年9月發起一向每年削減20億瑞典克朗成本,預計效果將於下半年顯現,去年11月宣布在全球裁員約1500人,重組費用涉8億瑞典克朗。目前全球各地的零售商正面臨著高通脹和消費需求減弱的壓力。以地區劃分,北歐銷售按年跌2%至52億瑞典克朗;西歐增7%至201.3億瑞典克朗;東歐增8%至68.2億瑞典克朗;南歐增8%至80.7瑞典克朗;美洲增23%至143.9億瑞典克朗;亞洲、太平洋及非洲地區共增8%至78.3億瑞典克朗。截至11月底,H&M集團8個品牌全球共有4465間分店,按年淨減336家,其中3947家為H&M品牌,按年少295家,實體店遍於全球共78個國家。H&M已於去年6月至11月期間進行30億瑞典克朗回購計劃,未來回購計劃將取消並於今年大會通過有關議案。
晶片巨頭英特爾去年業績下滑32% 股價挫逾6%市值蒸發2400億元
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 Corp)1月26日美股盤後公佈獲利預測不佳,2022年四季度業績未能達到市場預期,大幅下滑32%。《路透》報導,英特爾週五(27日)收盤重挫逾6%,股價收盤下跌1.93美元以28.16美元作收,市值蒸發將近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23億)。同時,該公司還預計,第一季度將出現意外虧損,這將是該公司自2010年以來最低的季度總營收,引發投資人對個人電腦(PC)市場下滑的憂慮。英特爾的供應商科磊(KLA)也因為預測需求即將放緩,股價緊跟英特爾重挫29.39美元或6.85%,收399.37美元,而英特爾的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MD)、輝達(Nvidia)則分別上漲0.3%、2.8%。路透社報導,英特爾預估第1季虧損令人意外,數據中心事業成長緩慢也讓公司感到棘手。隨著全球對PC產品需求放緩,AMD、英偉達的單季度營收都曾遭遇超出預期的大幅度下跌。機構預計,2023年PC出貨量持續衰退,2024年恢復成長。另外,英特爾給出的今年一季度指引更是被市場視作災難級。財報顯示,英特爾四季度營收為14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創下2016年來最低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2%。在盈利方面,英特爾四季度的毛利率從2021年四季度的53.6%大幅下降至39.2%,淨虧損則達到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46億美元,同比盈轉虧,下滑幅度達到114%。在過去,PC業務佔據英特爾整體營收超5成,成為其財報的決定因素。從整個PC市場來看,去年四季度出現嚴重滑坡。根據IDC數據,2022Q4全球PC出貨量為6720萬台。具體數據顯示,客戶端計算業務營收萎縮36%,PC晶片部門的營業利潤萎縮82%。英特爾表示,消費者和教育市場尤其受到重創。數據中心的銷售額下降了三分之一,企業的營業利潤也鋭減了84%。為了扭轉頹勢,英特爾已經開始節衣縮食。該公司表示,裁員、減緩新工廠開支以及其他縮減開支措施將導致今年節省30億美元。實際上,不僅僅是英特爾,包括AMD和英偉達在內的PC晶片玩家均處於困難時期,加上消化顯卡庫存還需要時間,最終都會影響收益。不過投資機構對AMD下半年的前景顯得較為樂觀,認為今年第二季度末會開始反彈,利用EPYC處理器從競爭對手搶奪企業市場份額是關鍵。隨著合作伙伴逐漸清理庫存,加上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逐漸鋪開,英偉達在2023年的勢頭可能會比許多人想象中還要更強一些。IDC在26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去年創下了10年來最低水平,其中第四季度表現尤為糟糕,這主要是宏觀經濟萎靡和消費者需求疲軟所致。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1億部,較上一年下降了11.3%,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出貨量。IDC稱,造成出貨量下降的原因是消費者需求大幅下降、通脹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
小米大舉裁員震驚台廠 聯發科、友達、大立光、鴻海全遭殃
隨著非iPhone手機的銷售量陷入大衰退,全球第3大、中國手機龍頭小米19日也傳出大舉裁員5千人,創下近年手機品牌最大裁員紀錄,引發負責非iPhone手機供應鏈的眾多知名台廠震驚,其中身為手機晶片龍頭的聯發科更是首當其衝,不得不趕緊減少投片量。中國知名創業家雷軍於2010年4月成立小米集團(XiaomiCorporation),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4家擁有手機晶片自研能力的手機廠商,產品主打智慧型手機、智慧型硬體和IoT平台等。創業短短7年,年營收就突破人民幣千億元,之後更因為華為手機遭到美國官方封殺,隨即躍升為中國手機銷售龍頭。小米智慧型手機更一度在2021年第2季登上市場份額全球第2的寶座,占比17%。不過受到中國防疫政策和全球經濟情勢不佳的影響,中國手機市場銷售疲弱,尤其中國雙十一購物季時的非iPhone手機銷售量更大幅衰退35%,小米手機銷售量也因此急遽下滑,今年第3季營收衰退9.7%至707億元人民幣,獲利更因此由盈轉虧達人民幣14.7億元(約新台幣64億元),導致小米被迫無預警大舉裁員度過寒冬。而小米的裁員風暴也一路吹向台廠,由於小米向來與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導致台廠也被迫砍單,包括聯發科、友達、大立光與鴻海等一線大咖全遭殃,尤其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更是首當其衝。知情人士透露:「最近一次法說會,Rick(蔡力行)說要謹慎地管理獲利能力,並策略性配置資源以支持中長期的成長。具體的作法,就是謹慎控制預算、投片量減少一成,也就是至少明年上半年的成績不會太理想。」
富邦金破50元買點浮現? 防疫險賠款141億元9月盈轉虧
富邦金(2881)今年9月單月盈轉虧,受到防疫保險賠款與提存準備金影響,最新公布2022年9月自結稅前淨損48.18億元、稅後淨損40.69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稅前淨利1,048.43億元、稅後淨利850.30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6.62元。不過,富邦金控前9月累計稅後淨利、EPS仍為歷年同期次高紀錄。富邦金11日股價以49.5元作收,面臨50元保衛戰。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鄭廳宜日前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提到,「存股族想長期投資領配息,我個人選金融股存股」「每個人選股操作波段方式不同,台股現在成交量價都有縮,是可以好好找標的買點,我個人覺得富邦金的股價走到40元以下時,就可進場買。」就富邦金公布9月及累計9個月營運業績來看,富邦產險今年9月稅後虧損97.74億元,累計稅後虧損169.69億元,主要是受到防疫保險賠款與提存準備金之影響,9月防疫險相關直接賠款金額為140.9億,自留賠款金額為103.5億,累計1至9月直接賠款達390.4億,件數為86.7萬件,自留賠款已達236.3億。同時,截至9月底對於已發生但未報或未決之案件已提存自留賠款準備餘額66.0億(若不考慮再保因素之直接賠款及準備則近490億),以及保費不足準備餘額約25.4億,保費不足準備係考量後續損失發展趨勢而增加估列相關準備。富邦金強調,會持續藉由自動核賠輔助系統與RPA機器人加快防疫險理賠申請案件之處理速度,期能盡快將理賠金送達保戶手中,同時也會確保資金流動性無虞。在富邦人壽部分,9月合併稅前淨利為55.03億元、稅後淨利為45.56億元,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為836.66億元。由於美元兌新台幣大幅升值,幅度高達4.3%,單月匯兌利得大幅增加,為9月主要獲利來源。富邦金分析,今年以來匯兌損益與避險成本,亦持續大幅優於去年同期。9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自前月332億大幅上升至約439億。9月份全球投資市場劇烈震盪,台股當月指數終以下跌11.1%作收,富邦人壽之股息收入,穩定貢獻當月獲利。富邦人壽維持汰弱留強操作模式,暫待短線市場利空淡化。債市投資方面,9月份美國FED指引提高升息幅度,較高的債市收益率,有利於壽險公司,長期提升整體經常性收益。惟受金融政策緊縮影響,近期資本市場波動幅度擴大,債券投資先以保有現金部位,以因應市況變化。台北富邦銀行9月稅後淨利13.80億元,獲利則較上月減少,主要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影響,金融資產評價收益減少,但在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187.47億元,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9%,獲利維持銀行新高。今年以來,銀行各項業務規模穩定提升,升息以及存放款餘額成長,帶動累計利息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13%。富邦證券9月稅後淨利566萬元,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25.1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7%,台股加權指數從今年初高點18,620點一路震盪走跌,至9月30日跌至13,425點跌幅近三成,台股日均值累計9月3,19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降,致證券現貨收入及金融資產部位損益均較去年同期減少。
美光開財報衰退第一槍!預期Q4盈轉虧股價僅小跌 陸行之:「其他公司不要硬撐」
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發文指出,美國記憶體龍頭美光於9月30日開了一槍,預期公司今年第四季度(9-11月)將出現在六年來首次邁入虧損以及營收季增率及年增率出現大幅衰退,但盤後股價不重挫反而利空出盡小跌,這概念是建議公司盡量把壞消息一次放出來,不要硬撐。陸行之表示,有些半導體龍頭股價持續跌破近年底部,但仍嘴硬不改明年展望。但美光基於跌價/減產等因素,已率先預期第四季度營收為40-45億美元,季減率32-40%,年減率45%,遠差於彭博社分析師預期。另外海力士的季增率為持平,南亞科估將小跌3%,表示未來分析師下修整體相關行業公司獲利(內存/閃存記憶體製造/設備、封測、內存接口、電源管理)等的降評壓力大。另外美光也預期第四季度毛利率大幅下滑到25%,遠低於彭博社分析師預期海力士/南亞科的34%;第四季度營業將出現虧損(-1%),遠低於彭博社分析師預期海力士的14%營業利潤率及南亞科的17.6%。庫存部分,美光公布第三季度庫存4.97個月,季增36%,年增61%,陸行之表示,不清楚此數字是否是歷史新高,但應該是10年新高。同時美光也宣佈砍明年整體資本開支30%,砍設備開支50%,對明年整體供需平衡有幫助,但對記憶體半導體設備商不利;另外美光預期今年個人電腦市場將下跌15%,符合市場預期。
面板雙雄Q2同步盈轉虧 友達:下半年亮點車載市場
面板廠友達(2409)及群創(3481)公布第二季財報,受到價量齊降影響,兩家面板廠本業均轉盈轉虧,雙雙中止連7季本業獲利的紀錄,友達單季每股稅後純損0.59元,群創單季每股稅後純損0.45元。友達第二季合併營收為628.8億元;毛利率為2.7%,營業淨損46.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損為56.3億元,單季每股稅後純損0.59元。群創第二季合併營收為579億元,毛利率為7.2%,營業淨損57億元,稅後純損47億元,單季每股稅後純損0.45元。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表示,展望第三季,由於整體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品牌廠客戶仍以去化庫存為優先,因此下半年整體市場看法也相對保守,預估第三季面板總出貨面積將季減14-16%,至於產品平均單價,公司將在產品組合持續優化,希望能維持第二季水準。友達指出,第二季面板總出貨面積為491.9 萬平方公尺,季減18.7%,年減 23.2%,價格部分,產品平均單價(ASP)為每平方公尺約374美元,季減 13.6%,另外單季產能利用率也下滑至70%。同時友達也強調,不僅品牌客戶以優先去化庫存,觀察中國面板同業狀況,庫存水準也比整體產業平均還高,因此也為後市變化增添變數。從終端應用領域來看,車載將是下半年的主要亮點,因為車載市場正逐步走出缺料陰霾,同時電動車、自駕車等需求也不差。群創表示,第二季因俄烏戰爭、中國部份城市進行疫情靜態管理、全球通膨以及美國升息等因素,使全球經濟及市場需求均受到影響,面板需求及價格遭遇逆風。展望第三季,外在變數對經濟前景及終端需求的影響程度,尚不明朗。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加速推展非顯示應用領域的產品開發,並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營收比重,同時視情況調整產能利用率。
能源價格飆漲 中油台電虧損嚴重
疫情與國際情勢影響,衝擊台電、中油、台糖、台水四大國營事業營運,其中油電二家公司因俄烏戰爭造成全球能源價格飆漲,上半年累計虧損都逾800億元,而中油虧損逾半個資本額、台電累虧逼近三分之一個資本額,恐加重調漲油氣及電價壓力。上半年國營事業盈虧狀況。中油表示,今年上半年已虧損555億,累計虧損達869億元,若都不讓中油反映,預估中油全年累虧達1,800億元,預估會超過一個資本額(1,301億元)。經濟部同意,7月起調漲電業用戶天然氣價格5%,虧損可縮減約76億元,但對中油營運壓力的緩解僅杯水車薪,整體破洞仍大。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說,攸關國內民生的天然氣及汽油價格,長期以來未足額反映成本,是上半年虧損主因,下半年要視國際能源價格而定。但希望經濟部讓中油調整油氣價格,或給予特別預算紓困、或是辦理增資。台電方面,截至5月底虧損672億元,累積虧損擴大到1,057億元,預估6月用電量增加,居高不下的燃料成本勢必加劇虧損,預6月虧損應會超過800億元,累虧則會增至1,200億元,至於全年累虧逾千億,或縮至千億以內,則視汽電共生調高採購價格,及10月電價凍漲或續漲而定。面對油電兩大國營事業虧損不斷擴大,經濟部表示,現在談紓困還太早,且今年特別預算因疫情已接近用罄,需等下半年立法院預算會期開始後,主計總處盤點明年度預算,確認有空間才會開始進行增資或特別補助,惟實際提撥至公司也要到明年了。台糖部分,上半年營收140.15億元,稅前10.89億元,虧損的事業部是畜殖、休憩、及精緻農業,因疫情關係,讓生技事業部的酒精產品銷量很好,預估全年會有盈餘,且未來若國內旅遊恢復,休憩事業有機會轉虧為盈。台水上半年收入162.61億,稅前淨利有4.8億元,不過因近期電價調漲、央行升息,光是電費支出預估下半年就會增加1.5億元,另利息因升息半碼就增加8,000多萬元,預估全年營收恐由盈轉虧,台水希望能把電價調漲及升息等外在因素改列政策性負擔,但仍需由國營會來認定。
創業兄弟拆夥1/B2C或B2B2C誰行? 郭書齊:原來消費者只在乎產品買到手
疫情衝擊下,全球電商經濟逆勢上衝,台灣momo、PChome及東森國際都繳出漂亮成績單,唯獨創業家兄弟(8477)倒退嚕,去(2020)年第3季竟然盈轉虧,營收及毛利皆下滑,每股虧損0.25元,遭逢成軍9年以來最大危機。創辦人兄弟郭書齊與郭家齊決定大舉整頓,先將創業家兄弟與松果購物兩家公司股權及組織整併,接下來還要整合生活市集、運動市集等品牌電商後台系統打通,並由昔日的平台個別採購改為聯合採購,好讓消費者可一站購足。46歲的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接受本刊專訪時低頭說,「消費者最在乎的是:我在哪邊可以買到我要的產品!」「消費者好不容易進到(我們的)網站,卻找不到要買的商品!」「我們察覺到大者恆大趨勢已然形成,為強化競爭力,整併勢在必行。」電商網站的技術實力相當重要,除了AI分析、預判消費者需求外,網站導購也很關鍵。(圖/創業家提供)郭書齊過去的創業路,專注著電商經營模式,2013年成立B2C(BusinessTo Customer,企業對個人)的生活市集、2016年成立B2B2C(Businessto 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企業對個人)的松果購物,2018年另創「運動市集」共三電商平台,擅長快速創設網站,年營收從起步時的5億元,7年內衝上50億元,年年賺錢,直到去年第三季起,竟連虧三季。與momo、PChome及東森國際等電商三雄比起來,郭書齊擅長創新電商平台,但旗下公司各自獨立,貨源不一、無法聯合採購,反而無法強化議價能力,也增添消費者要跨平台購物的不便。如今,「不但消費行為轉變,實體零售的Player也紛紛上網銷售,整個市場越來越擁擠,電商的經營成本愈來愈高,尤其是流量成本不斷墊高,導流導購的效益都受到影響。」郭書齊進一步說,「如何有效地增加爆品數量與更精準地預判消費者潛在需求」,是他首要任務。因此,郭書齊領軍的團隊,理出兩個策略,除了規模綜效,另一是AI技術力的提升。創業家兄弟目前正進行實體整併,接下來會將旗下3品牌整合,以發揮綜效。(圖/馬景平攝)「電商的業態雖是零售業,骨子裡血液裡卻是技術開發的零售業,技術力等於競爭力。」「未來將有如哈利波特的商店般,客戶進入網站一秒後,整間店會偵測出客戶需要,(網站首頁)精準換上商品、客製化陳列。」郭書齊說,台灣電商首見的「客制化商店」AI技術,計畫今年底前推出。郭書齊深信,疫情對電商來說,機會多於挑戰,因為消費者上網購物的體驗,絕對回不去,「眼前的逆境,就當成公司發展的養分,不管是管理、技術上。」
攻台心法揭密1/年賣1448座台北101盤壽司 藏壽司「上櫃之亂」掀怒吃潮
從日本來的亞洲藏壽司發展短短6年,順利展店29家門市,去年一年賣掉4600萬盤迴轉壽司,盤子疊起來,高度約當1448座台北101。今年9月間,亞洲藏壽司掛牌前夕,在興櫃飆出325.5元的天價,上櫃後卻跌破百元,被稱為「壽司之亂」;董事長西川健太郎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直言:「我也很驚訝,公開承銷價格是55元,沒想到上櫃前衝那麼高!不過報導帶動了生意,真是感謝!」因為新冠肺炎加上認列展店、裝潢、上櫃等費用,亞洲藏壽司上半年盈轉虧,但在台灣5月解封後餐飲恢復元氣,加上上櫃話題讓名聲更加響亮,店頭熱門時段掀起排隊熱潮,9月合併營收2.21億元,年增48.11%,第三季營收6.89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走出疫情利空。用圓形透明蓋「鮮度君」裝載料理,是亞洲藏壽司的獨家特色。上圖為人氣菜色前三名。(圖/黃耀徵攝)背景雄厚的亞洲藏壽司,母公司「KURA壽司」為日本前三大迴轉壽司品牌,在全球(含日本、台灣、美國)共有520家分店,去年營收約374億元。1975年出生的西川健太郎與台灣並無淵源,他從專門學校畢業後,首份正職就是KURA壽司店員,歷任店長、督導、採購經理。「我進公司前,是由創辦人田中邦彥社長親自面試,社長講起事業充滿熱情,當時KURA壽司才十多間店,他就提到未來要到海外發展。」45歲的西川健太郎說。亞洲藏壽司上櫃掛牌當天,董事長西川健太郎與副總經理近藤和人喜不自勝。(圖/亞洲藏壽司提供)2014年KURA壽司決定進軍台灣時,他被指派來台負責採購,因表現出色,後來被田中邦彥親自點名出任亞洲藏壽司總經理兼董事長。「在日本,小型壽司店很多,但能夠成功的大型迴轉壽司企業相對不多,亞洲藏壽司的主旨就是歡樂、創新。」西川健太郎說。(圖/黃威彬攝)亞洲藏壽司來台6年,到年底前將開30家分店,在快速擴張、客源分散之下,還必須穩住業績,從選址、菜單創新、到用大數據嚴控廢棄率,西川健太郎揭露大型迴轉壽司的經營心法,令人驚訝的是,台日民情看似相似,但其實還是不一樣,他因此嘗到苦頭……。
傳奇家族殞落!巨富孫女遇綁架、姊整型慘死 「厄運籠罩24年」衰事連環爆
香港傳奇實業家羅定邦一手創建羅氏國際集團,旗下產業包括羅氏針織時裝、羅氏國際集團、羅氏地產,堡獅龍(bossini)等,身家相當雄厚,其家族也曾躋身《富比世》的亞洲50個最富有家族。不過,自從羅定邦去世後,羅家成員彷彿遭受詛咒一般,陸續遇上離奇綁架、整型死亡、手足爭產等風波,家族逐漸走向衰敗。《環球人物雜誌》報導,34歲的羅貝兒今年1月遠赴韓國整型,最後卻慘死手術台上;根據事後調查報告,該場手術前不僅沒有藥物測試,動刀期間也沒有麻醉師在場,甚至連家屬簽字都是由醫院擅自代簽,這樣的一場「三無」手術,不僅斷送了羅貝兒的性命,也讓羅氏家族再次陷入輿論風波。據了解,羅貝兒的爺爺正是大名鼎鼎的已故實業家羅定邦,他創辦的服裝品牌「堡獅龍」曾風靡一時,當年上市時一舉成為香港最大的服裝零售集團,家族也被《富比世》列入「亞洲50個最富有家族」之一;而曾經風光一時的羅氏家族,卻在羅定邦死後被厄運壟罩,一宗宗「家門不幸」的事件也接連上演。羅貝兒今年前往韓國整型,最後慘死手術台。(圖/翻攝自環球人物雜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羅貝兒,不僅擁有錦衣玉食的生活,也是個聰穎好學的富三代,她畢業於香港傳統名校拔萃女書院,之後升讀倫敦大學,婚後育有1子,夫妻感情十分融洽,誰知美好的一切就在她上手術台後嘎然而止;最耐人尋味的是,丈夫事後提出的告訴中,除了求償羅貝兒的年收入,還有因妻子去世而喪失的對岳父3分之1財產繼承權。羅貝兒的突然離世,讓人們立馬聯想到同樣命運多舛的妹妹羅君兒,也就是轟動一時的「飛鵝山綁架案」女主角;2015年,一幫歹徒闖入羅家,除了搶走價值200多萬港幣的財物,還綁架了當時29歲的羅君兒,並將其禁錮在山洞,所幸靠著父親羅家駒的機智應對,最終綁匪順利歸案,羅君兒也被安全救出。實際上,籠罩在羅氏家族身上的陰霾遠不止於此。豪門向來躲不開的爭產風波,在這裡上演得更加離奇。羅定邦於1996年病逝後,按照其遺願,家族所有財產平分為3份;一份留給羅家子孫、一份用作慈善公益,另一份則留給失散在外的私生子;其中第一份備用財產的分配權,就落到了最受父親疼愛的次子羅蜀凱手裡。羅家姊妹的祖父就是香港傳奇實業家羅定邦。(圖/翻攝自環球人物雜誌)2007年,羅定邦四子羅家寶長女羅穎怡的一紙起訴狀,拉開了羅家爭產大戲的序幕;她認為二叔企圖把財產據為己有,要求對方交出財產分配權;羅蜀凱則主張,父親只要求自己盡量遵照遺願,沒說一定要遵守,故這份遺產應屬於亡父對他的饋贈。這場官司最後以羅蜀凱敗訴告終,手足間的感情也徹底宣告破裂。另一方面,官司也爆出了更大醜聞。此前羅定邦遺囑一直處於非公開狀態,但法庭審理過程中直接曝光了最隱秘的內容;原來羅定邦在6個公開的子女之外,不僅有已秘密認祖歸宗的私生子羅家添,還有獨佔3分之1財產的私生子存在,而這位常年流落海外的神秘私生子,也被爆曾跟隨母親回家爭產。雖然羅家子女能力優秀,在各自的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但家族大業堡獅龍的發展之路卻不順遂;在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崛起之下,堡獅龍卻因家族內鬥和發展策略失誤,自2015年開始業績一路下滑,3年後由盈轉虧,到了去年淨虧損更擴大至1.39億港幣,種種因素都使得羅家聲勢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