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質素
」 心臟衰竭她呼吸不順「坐著才能入眠」,就醫竟是心臟衰竭 醫提醒「這些人」更需注意
洪太太今年65歲,雖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她出現睡眠困難、呼吸短促、咳嗽等症狀,甚至需要坐著才能入眠。同時,她注意到體重增加和下肢水腫。經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分2種 皆會使心臟惡化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指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出,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和體內水分積聚。它可分為收縮型和舒張型心臟衰竭,兩者都會引起水分滯留,並可能導致心臟擴大惡化。根據統計,台灣約有70萬名心衰竭患者,但實際就醫用藥僅24萬人,意味著潛在46萬人未被確診。心臟疾病在2020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心臟衰竭的預後不容樂觀,1年內死亡率約20-30%,5年內更高達45-60%。認識心臟衰竭 不輕忽常見症狀李浩維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以及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呼吸困難可能從輕度活動時出現,隨疾病進展可能在靜息時也會發生。李浩維醫師指出,診斷心臟衰竭通常需要綜合考慮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驗。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症狀表現,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肺水腫或心臟擴大情況,使用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結構和功能,並通過抽血檢驗心衰竭指數來協助診斷。心臟衰竭治療這樣做 配合生活習慣雙管齊下心臟衰竭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李浩維說明,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硝酸甘油、血管張力素相關藥物、乙型阻斷劑、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和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等;介入治療則根據病因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或外科繞道手術、瓣膜手術、電燒或節律器置放等。對於末期患者,可能需要考慮心臟移植或心室輔助器。為了更好地管理心臟衰竭,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幾個方面:限制水分和鹽分攝取,定期監測體重變化,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戒菸並避免二手菸暴露,保持適度的漸進式運動計畫,以及規律服藥和定期門診追蹤。
60旬婦人常喊累醫一查竟「心臟衰竭」 醫列「10原因」造成疲倦
一位60歲婦人近半年體力不佳,出遊行程時常跟不上大家,就連在家煮飯就感覺累,兒女擔心母親得憂鬱症攜母前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心臟超音波發現有心臟衰竭的跡象,醫師洪暐傑則表示,疲倦感從生活習慣到免疫疾病,甚至心肺疾病等10原因都有可能發生,若是疲倦持續一週以上,無特別原因且影響日常活,或是出現胸痛、心悸、心律不整等盡速就醫檢查。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臉書分享個案,疲倦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問診發現婦人的疲倦是一整天,容易因活動量大累得更快,甚至爬樓梯會喘於是往心肺疾病去安排檢查,檢查發現婦人有心臟衰竭的狀況,每當心臟收縮時,心室裡的血至少打出40%才夠,但婦人僅有36%,因此心臟打血量不夠,造成運動、爬樓梯等需更多血時,容易覺得喘。他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是貧血,血紅素標準才9g/dl,正常標準為12g/dl,長期貧血的情況下,心臟需要提共身體足夠的血量,因此只能更用力打血,於是心臟過勞導致心臟衰竭;也列出身體疲勞容易累的10項原因。1.生活習慣:飲食沒有均衡、飲酒過多、沾染毒品成癮、壓力生活、過勞、久坐、時差。2.睡眠疾病: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猝睡症、失眠。3.藥物:安眠藥、抗焦慮藥物、抗精神疾病藥物、類嗎啡類藥物、抗痙攣藥物、肌肉鬆弛劑、乙型阻斷劑、抗組織胺(過敏藥物)。4.感染性疾病: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肺炎、感染性單核球症、萊姆病、HIV感染。5.心臟與肺部疾病:心衰竭、心血管疾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精神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7.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重症肌無力。8.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腎上腺皮質素低下。9.其他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慢性疲勞症候群、癌症、化療、骨髓移植、肝臟疾病、纖維肌痛症、貧血、維生素D、B12缺乏、脫水。10.飲食與體重問題:與厭食症、暴食症、肥胖、體重過輕有關。他建議,每天睡足夠7到8小時,睡前不要喝咖啡及滑手機等,養成睡眠規律,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點改善睡眠;避免喝酒、健康飲食、調整壓力等,可做瑜珈、冥想等規律運動,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
看煙火竟罹罕見肺炎 機率只有10萬分之0.23…醫曝「被嗆出病來」
看個煙火竟會罹患肺炎?中國大陸廣東一名37歲男子元旦期間回老家過年,卻在觀賞10幾分鐘的煙火後出現感冒症狀,且病情還隨時間逐漸加重,男子急診後被診斷出罹患名為「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的罕見肺炎。據《九派新聞》報導,該名37歲李姓男子回老家看元旦煙火後,隔天就出現發燒、乾咳、畏寒、無力、肌肉痠痛及頭痛等症狀。李男「感冒」隔天見症狀持續加重且高燒不退,立刻奔赴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師宋通微經過一連串檢查後,發現李男血液中的白血球及嗜酸性球指數極高,其中嗜酸性球指數高達68.5%,遠超過正常值的0.5%至5%,立即安排李男住院。宋醫師在李男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照片出爐後,確認其肺部有瀰漫性網狀及毛玻璃狀陰影,判定他罹患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宋醫師綜合各項因素後,認為李男當時「在前排位置」觀賞數10分鐘煙火,當晚又「沒戴口罩」,導致吸入大量煙霧並因此「被嗆出罕見肺炎」。經施予3天的糖皮質素治療後,李男已明顯好轉並出院。據台灣內科醫學院病例報告,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為每年發生率僅10萬分之0.23的罕見疾病,女性罹病機率為男性2倍,且大部分沒有抽菸病史。該病好發於30歲至40歲之間,典型症狀為咳嗽有痰、發燒、胸悶不適、體重減輕及夜間盜汗,在通常情況下,該病從不適到診斷需約4到6個月,治療最快不到48小時就有效。
男子未落實控管心臟衰竭問題 不僅傷心更傷腎!
一名逾60歲的退休男子,過去曾發生過心臟衰竭,卻未養成規律用藥與定期回診檢查心臟的習慣,直至近期出現泡泡尿、排尿不正常的狀況,趕緊前往腎臟科檢查,這才驚覺正是因為自己沒有按時服用心臟衰竭藥物,使心臟功能再度惡化,進而導致腎臟衰竭。後續雖然在心腎團隊共同治療下,心臟功能已有改善,左心室射出分率也從原本不到30%,提升至40% 以上(一般正常數值為52-74% ),但他的腎臟功能卻一去不復返,就此踏上洗腎的命運。預防心腎症候群 心臟衰竭病友應落實規律服藥、定期回診追蹤義大醫院腎臟科張敏育醫師指出,心臟衰竭會使血液輸出量長期不足,漸漸就會影響腎臟功能,若心臟衰竭病友未積極治療,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慢性腎衰竭,甚至進展成尿毒症,嚴重者只能借助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來代替腎臟工作以維持身體機能;另一方面,也因為腎臟功能惡化,無法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長久下來心臟過度負荷,加重心臟衰竭程度,即會形成所謂的心腎症候群。張敏育醫師強調,「心臟衰竭病友應規律服藥、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避免心腎共同惡化!」「已經進入透析的病友,也要積極治療心臟衰竭,避免惡化成末期心衰竭」臨床上,醫師也會依據病友的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而目前心臟衰竭的標準用藥可區分為以下四大類:一、 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RAAS)阻斷劑:透過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進而減輕心臟負擔,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器(ARB);二、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可抑制過度活化的交感神經系統,減緩心跳、降低血壓,進而減少心肌耗氧量;三、 礦物性皮質素受體拮抗劑(MRA):具有保留血鉀、輕度利尿的功效,能減少心臟纖維化,對抗賀爾蒙對心血管之危害,但不能用於治療透析病友;四、 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抑制劑(SGLT2i):減少鈉離子再吸收,促進尿液排出以減少心臟負擔,但不能用於治療透析病友。生活預防不可少 維持良好習慣降低心臟衰竭的惡化除了藥物治療外,張敏育醫師也提醒心臟衰竭的病友,平時應多注意血壓控制,保持少鹽、少糖、少油的良好飲食習慣,戒除菸酒、長期熬夜等壞習慣,才有機會降低心臟衰竭惡化的風險。
長期腸胃不適猛吃胃藥NG? 專家籲:恢復身心平衡
許多人腸胃不適,就會來顆胃藥舒緩。營養學專家劉博仁說,腸道會獨立思考,如果遇到壓力就會讓消化工作停擺,「因此當長期腸胃不適,排除腫瘤、感染等因素之後,不要只是猛吃胃藥,而是要恢復身心平衡狀態。」劉博仁近日在臉書專頁發文說,腸道是第二個大腦,還會獨立思考,「有位音樂系學生,主修薩克斯風,每當要面臨考試或是表演時,他就腹痛如絞,苦不堪言,可是一表演完畢或是考試結束六到八小時後,這症狀就逐漸緩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經驗吧,這其實就是腸子神經感受到壓力,因而產生的腸道壓力症候群!」劉博仁表示,「當壓力來臨時,腸子內的神經系統會因此停擺所有消化工作,當這罷工持續時,你就會感到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一定受到影響,更麻煩的是,胃以及腸子的蠕動轉變成痙攣性收縮,你就會感到胃痛,有時還會痛到想嘔吐。」劉博仁指出,心寬體胖是因為沒壓力,所以比較快樂,讓腸神經系統順暢,消化也變好,所以才會發福,「有意思的是,腸神經元也會分泌許多神經傳導物質,最有名的就是血清素,腸神經元會透過不同方法與大腦相互溝通,像是迷走神經、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促腎上線皮質素釋放因子(CRF)等,因此「腸—腦連結」(gut-brain connection)就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劉博仁說,「簡單說,情緒會影響腸胃功能,腸胃神經功能失調也會影響情緒,無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我若是用『唇亡齒寒』來比喻腸跟腦的關聯一點也不為過!」劉博仁在最後強調,「因此當長期腸胃不適,排除腫瘤、感染等因素之後,不要只是猛吃胃藥,而是要恢復身心平衡狀態,透過靜坐、冥想、氣功、太極拳、瑜珈、補充益生菌、修補腸漏等等,來達到腸腦平衡。」
毛孩用藥卡關1/高嘉瑜掀「潘朵拉之盒」後 獸醫:還有八成問題未解
立委高嘉瑜日前質詢一起寵物用藥,質疑獸醫師違法使用標靶藥物,意外掀起寵物用藥的「潘朵拉之盒」,也惹來大批飼主強烈抨擊。事後高嘉瑜為了平息這股「野火」,立刻找來相關單位研商,並獲得農委會同意適度鬆綁無藥證的動物用藥輸入門檻。獸醫師強調,這是寵物用藥的一小步,還有八成的用藥瓶頸需要克服。5月2日,高嘉瑜邀集了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北高獸醫師公會主要幹部、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和動保行政監督聯盟何宗勳等人,協調放寬現有動物用藥合法管道,會中達成從寬函釋無許可證(無藥證)動物用藥進口門檻,及加速用藥申請的行政審查時間。消息一出不少飼主不吝給予掌聲與鼓勵,但也有人不買單,因為向來反對釋出「調劑權」的藥師並未與會。雖然目前合法動物用藥逾300種,然而其中只有百餘種符合「寵物」用藥,未來適用於貓狗的藥品還是屈指可數。一名在台北執業的獸醫師透露,獸醫界用藥大致分為有藥證動物藥和人用藥、以及沒有藥證動物藥和人用藥等四大類。他列出目前尚未合法的獸醫常用治療藥物,包括了心臟病、內分泌、腫瘤化療和腎衰竭等至少十多種藥物,其中這次高嘉瑜提到爭議用藥「palladia」就在其中,屬於第三種「沒有藥證的動物用藥」;另一名在場的獸醫無奈說,「當初在學校時用的都是這些,執業後才知道,這麼用藥會被檢舉到死啊!」高雄市獸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蕭序諺表示,獸醫並非不想使用合法的動物藥品,但藥證申請上困難重重,光是在防檢局的登記證申請就非常嚴格,時間一拖三至五年,且台灣寵物數量約三百多萬隻,美國寵物市場約八千萬隻,日本約兩千萬隻,台灣市場規模相當小,且申請後也並非適用所有寵物,因此根本沒有藥商想申請藥證。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理事長吳育才指出,每當發生獸醫或藥商被檢舉使用或販賣人用藥,緊接而來的就是藥品斷貨潮或漲價潮。(圖/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提供)蕭序諺指出,此次為獸醫開通無藥證動物藥品的窗口,然而人用藥物才是動物用藥的主要來源,在國外獸醫治療寵物的八成以上藥物,皆為人用藥物,其中包括有藥證人用藥與沒有藥證的人用藥;但國內動物禁用人用藥品,而動物藥品又分經濟動物(牛羊雞豬等)與非經濟動物(犬貓兔等寵物),其中純寵物用藥不到100項,像是外用藥、滴劑等,而純動物用抗生素僅三種;而動物用人藥根據現行法規為「正面表列」,僅清單上的514項。因此像是破傷風藥、腫瘤化療藥物、心臟病、內分泌、腫瘤化療、腎衰竭、腎上腺皮質素等藥品,礙於未列入「獸醫師專案申請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之暫行替代品項」(人醫動物用藥)正面表列清單,延誤治療時程的黃金時間屢見不鮮,去年在立委陳亭妃協調之下,農委會防檢局已成立「動物緊急需用人藥治療平台」,讓獸醫師可以透過平台第一時間取得用藥。針對獸醫使用514項正面表列以外的人用藥品,蕭序諺指出,光就生理食鹽水來說,目前合法的動物用生理食鹽水只有500CC一種,但動物用食鹽水和人用成份並沒有不同,在治療動物時多數只要20CC,即使是化療也只要100CC,「500CC根本是逼我們只能選擇一種規格」,且還會有重複使用的污染風險。對此,執業十年的獸醫鍾沂勳建議,簡化藥商的藥證申請流程,增加寵物用藥許可品項,並建議經濟與非經濟用藥分離,避免歸類為非經濟動物的寵物用藥受限;蕭序諺則建議,若某種動物藥上市超過十年,並且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以及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三者其中兩者的動物藥品登記證,其安全性和普及性都有很高的代表性,農委會應該許可直接發給藥證。獸醫鍾沂勳建議,在無藥證動物用藥方面,可簡化藥商申請藥證的流程,增加進口意願,同時將經濟與非經濟動物用藥分離,增加適合寵物治療的藥品。(圖/吳婉瑜攝)
陳文茜曝肺腺癌手術後身體未好轉 抽10管血後找出病因!
名主持人陳文茜去年肺腺癌開刀,讓外界相當憂心她的身體狀況,昨(22)日她在臉書發文寫出,自己肺腺癌手術後情況並沒有好轉,甚至在抽血檢查後發現她的身體沒有皮質素(可體松),「所以會一直昏倒、以及平常疲倦不已」。陳文茜在臉書發文寫下,從前年下半年開始她就一直生著怪病,她形容自己症狀如「心臟衰竭的病人」,全身水腫、喘、心跳快,有時候只要動個幾分鐘,就會心律不整:有時候卻如健康之人,打掃園藝,剪修花園,全身大汗淋漓,輕爽愉悦,沒有異樣。陳文茜透露肺腺癌手術身體依舊未好轉,甚至曾多次突然昏倒,抽血後才找到病因為缺少皮質素。(圖/報系資料照)她經過免疫風濕科抽了10管血後,發現「第一,我身體幾乎沒有可體松,所以會一直昏倒、以及平常疲倦不已。第二,我的過敏反應是正常人的五倍,它解釋為什麼我在甲醛超標的情況下,血管會破裂,還有對許多藥物休克式過敏,如果打疫苗時會休克」。陳文茜表示,通常醫學上沒有可體松的患者,不是人瑞就是腦下垂體萎縮,或太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但她檢查過後腦下垂體正常,也少用類固醇,仍不知為何得病,結果得到答案,「我是全世界最美麗的人瑞,但原因不是保養有方,而是這回茜少女的免疫系統,突然持續攻擊我的腦部」。陳文茜無奈由於病情嚴重時她會像失智老人,忘記ATM密碼或是別人的名字,她只好靠一顆白色藥物避免「人萎」,也明白「人到老了,體力智力都衰退時,生命多麼不堪又脆弱」,但她仍正面看待病情,幽默寫下「我的白色小丸子,可以撐起12小時,除非天氣誘發免疫攻擊太嚴重。至於男人的藍色小丸子,可以撐多久,請大家告訴大家。(哈,得罪之處,請原諒)」。
睡得好也能變瘦?日本現在最夯的”夢幻睡眠瘦身法”幫你輕鬆養成易瘦體質!
睡眠佔據人一生中的1/3,是美麗養成的所在,睡得好睡得沉不只能讓肌膚恢復彈性散發光采,身體也會有效地分泌出不同激素,讓身形變更美!透過良好的深層睡眠促使脂肪分解睡眠時身體會分泌出生長激素的賀爾蒙,而這種賀爾蒙在減肥過程中可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正確的睡眠能讓身體分泌足夠的生長激素,每晚可分解約300卡脂肪,相當於走10公里燃燒的熱量。但睡眠若大多為淺眠,生長激素會大減約70%,相等於約200卡脂肪無法被分解體內脂肪便會因此累積起來,持續一個月更會增加一公斤,大大影響身形。睡眠中變好 食慾也能得以控制睡眠品質好壞,也會影響我們的食慾。睡眠不足時胃會分泌飢餓素,令我們食慾大開。相反,當睡眠充足時,脂肪細胞便會分泌瘦體素,使我們有飽足感,抑制脂肪合成來控制食慾。深層睡眠可促進新陳代謝效率加速大腦在睡眠時進入深層睡眠時期後,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皮質素」的壓力賀爾蒙。皮質素影響著血壓、血糖及肥胖等問題的內分泌,每當我們的睡眠出了問題,皮質素就會上升,若皮質素長期處於高濃度狀態,脂肪就會囤積,想瘦也難!原來睡眠跟皮膚、身材都有關係!(圖/IG@vivamoon)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再加上睡前使用3C產品習慣,無法一夜到天亮似乎已經成為常態?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請記得為你的臥室增加助眠香氛小物!像是許多擴香、蠟燭或枕頭噴霧等,都是利用裡頭所使用的天然植物精萃調和出能幫助放鬆的睡眠香氣,幫你改善夜間的睡眠品質,享受整夜的香甜熟睡。<右至左>Jo Malone凝霜櫻桃與丁香居家蠟燭200g/2,800元、SABON胡桃鉗幻遊薰香組450ml/3,280元、NYR靜眠枕頭噴霧45ml/830元、CLAUS PORTO DECO COLLECTION 菱紋白瓷香氛蠟燭#DECO/幾何森林(萊姆羅勒) 270g/2,580元、L’ERBOLARIO薰衣草枕頭香水125ml/1,200元、AROMATHERAPY ASSOCIATES心靈之沐舒緩噴霧10ml/1,000元、bamford薰衣草香氛蠟燭330g/2,800元、Aesop卡里波斯芳香蠟燭300g/3,300元(圖/莊立人攝影)
美國仙丹再次發威 英研究:類固醇可降低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
新冠肺炎肆虐至今,不少專家學者都在尋找對其有用的治療方式與藥物。而近日英國研究團隊發現,有著「美國仙丹」稱號的類固醇,可以降低染疫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目前類固醇也被推薦給英國國民保健署,有望在未來被採用在新冠肺炎的療程上。根據《法蘭克福評論報》報導指出,倫裩帝國學院、全國加護治療審計與研究中心(ICNARC)的研究團對,針對英國88間醫院、403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進行研究,他們以3種類型的類固醇進行分析,除了原先已經普遍使用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外,氫羥腎上腺皮質素(hydrocortisone)也有著不錯的療效。研究人員也發現,連續7天接受類固醇治療的病人,有93%的機率恢復程度比沒有接受類固醇治療的病人來的好。研究團隊也將這份報告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並表示,不管是使用地塞米松、氫羥腎上腺皮質素或甲基培尼皮質醇,使用這些類固醇的病患,死亡率大幅度的下降。但研究團隊中的指導教授高登解釋,類固醇並非「解藥」,只是可以幫助病患復原、增加病患的選擇,重點是類固醇非常便宜,醫院使用起來也不會因缺藥而匱乏。目前輕症患者使用類固醇不會有任何效果,是那些引起肺部發炎、依靠呼吸器維生的重症患者,使用類固醇才有療效,目前研究團隊也將結果推薦給英國保健署,希望能將類固醇納入日後的治療療程中。
不只會猝死 過勞還會讓人變笨
前陣子藝人在表演工作中猝死的消息,再度喚起社會大眾對工作過勞的重視事實上今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把「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WHO界定過勞(burnout)是一種「由於長期無法成功克服工作壓力」導致的症狀,包括:工作效率降低、常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厭世感。過去許多研究顯示長期過勞對身體健康有害,例如中風、心臟病、猝死;近來許多研究也顯示過勞可能會讓腦筋變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表示,過勞會影響腦力通常有幾種原因:一. 過勞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大腦無法獲得充分休息,進而影響白天專注力;二. 由於工時長,讓大腦處在長時間固定單調缺乏刺激的環境下,也會讓反應變遲鈍;三. 不良的生活習慣: 由於壓力大,使用菸酒等物質幫助紓壓或是睡眠,對大腦造成的不良影響;四.長期壓力會使身體產生壓力皮質素,導致大腦萎縮。周伯翰引用自己過去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關於「過勞對腦功能影響」的研究,該研究總共收了68位勞工,利用「近紅外光腦光譜儀,fNIRS」測大腦前額葉(frontal lobe)功能,結果顯示過勞指數越高的人,測驗時大腦反應越慢、注意力與記憶力越差,前額葉掌管許多功能,包括注意力、衝動控制、情緒、生活動力與邏輯思考等,也因此過勞的人容易出現記性差、憂鬱、焦慮、暴躁、失控行為等情況。周伯翰也補充說明,大腦前額葉是大腦的司令官,在大腦發展過程中最晚成熟,卻也最容易最先受壓力影響而退化。周伯翰也提供一個臨床案例,一個科技公司高階主管,由於最近要決定數十億的投資案,壓力大到一整個月都沒辦法好好睡覺,導致白天精神差,亂發脾氣,工作上變得容易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失智症而前來就醫,經過藥物飲食與生活作息調整後,睡眠改善,大腦也恢復清醒了。周伯翰表示,過勞常發生在長工時、高壓的工作,此外完美主義、急性子與使命必達的人都是工作過勞的高危險群。新年新希望把握七守則讓自己變聰明,如何預防與改善過勞呢?周伯翰說,輕微的工作過勞可以透過生活與飲食調整,建議1.提升身體的抗壓性:有氧運動333、多吃富含色胺酸的抗壓飲食;2.學習放鬆方法:多練習腹式呼吸、工作時適度休息、可以練太極或瑜珈等;3.學習在適當的時候說「不」,避免工作超出負荷4.在工作之餘培養讓自己快樂的興趣,增加大腦的多巴胺5.培養社交關係,朋友之間彼此互相加油打氣不當邊緣人;6.適當調整工作環境/職務內容;7.減少對工作過度不合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