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紅腫
」 過敏 澎湖 乳癌 中醫 紅疹兒子發癢抓破皮流血 蔣偉文366天親煮無過敏便當
蔣偉文第8本料理書《地方爸爸蔣偉文的101款無麩質便當》全面上市,書中藏有他對過敏兒滿滿不捨的「洋蔥」!101款便當菜色,是他366天送無麩質料理便當到兒子學校的成績單,他笑說自己從中激發出無比潛力,獲得不少有趣點子和創新的料理,而2個兒子見他天天下廚,久而久之對料理產生興趣,甚至追起日前大火的節目《黑白大廚》,出考題要蔣偉文比照辦理。蔣偉文的大兒子Jackson從小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抓,有時還會因為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導致皮膚紅腫、起疹子,晚上癢到抓破皮流血,哭著說難受!看著懷中哭泣的兒子,蔣偉文忍不住落淚,心中自責:「我怎會把兒子養成這樣!」經過抽血檢驗,確定大兒子是麩質過敏,只要含有小麥,舉凡餅乾、吐司、麵包、漢堡、水餃、披薩都不能吃。不捨兒子受苦,蔣偉文下定決定,天天燒菜,中午幫大兒子送上無麩質料理愛心便當。蔣偉文每天幫兒子送愛心便當。(圖/艾迪昇傳播提供)蔣偉文這一送,就持續了366天到學校送便當,和兒子在校門口「面交」過程,成為他最珍惜的父子時光、最珍貴的回憶,蔣偉文感性說:「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Jackson會跟我聊聊上午課堂發生了什麼趣事?同學又說了什麼誇張好笑的故事。」有時兒子甚至會帶兩、三個好麻吉來,一起猜「盲盒」裝什麼好料,也順便讓蔣偉文見識一下他在班上的好人緣。在蔣偉文的調理下,兒子的過敏反應舒緩許多,也慢慢可以適應學校的營養午餐,蔣偉文笑說自己也可以從便當特訓班畢業了。成為地方爸爸,天天洗手作羹湯,老婆問他:「你小時候、年輕時,有曾想像過現在下廚的模樣嗎?」蔣偉文不禁細想,下廚從不在他人生選項,但為了家人、小孩,自己冥冥中有種使命感,註定要慢慢具備料理的能力,也因此能力幫助同樣有麩質過敏的家庭,他說:「我很感謝料理讓我和孩子的內心更靠近。」還感性地表示,能將爸媽愛吃的糖醋排骨、珍珠丸子傳承給我的下一代,是件很幸福的事。
民間傳說「指月亮割耳朵」 醫揭神秘力量真相
民間傳說「月亮割耳朵」,意思是當小孩用手指了月亮之後,耳朵後面會出現紅腫或裂痕,是因為被月亮影響。對此,傑登醫師直言,這其實不是什麼神秘力量,而是很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傑登醫師在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病,常見於嬰幼兒及兒童,表現為皮膚乾燥、紅腫、發癢,尤其容易發生在耳後、脖子、手肘內側等部位。為什麼會被「割耳朵」?傑登醫師說明,耳後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的部位,第一,皮膚褶皺與摩擦,耳後皮膚薄且有褶皺,容易因為耳機、口罩等物品的摩擦而受刺激;第二,汗水積聚,耳後容易積聚汗水和皮脂,會刺激皮膚引發炎症;第三,清潔不足,小孩洗澡常常忘了洗耳後,汗水、油脂和污垢累積,加重皮膚刺激。傑登醫師提到,如何預防被「割耳朵」,可以認真保濕,每天使用溫和、無香料的保濕霜,尤其是在洗澡後立即塗抹耳後,鎖水保濕,平時選用不含香料的肥皂,並盡量減少耳後摩擦的機會,當孩子流汗時,使用濕毛巾把耳後的汗水擦掉可減少發作,若感到皮膚搔癢,盡量避免抓癢,以免破壞皮膚引發感染,可使用含有低劑量類固醇的藥膏來緩解癢感。至於為何一直沒有好,傑登醫師直言,不是因為來自月亮的懲罰太重無法承受,而是可能合併黴菌或細菌感染了,若皮膚處於潮濕環境,黴菌容易滋生(尤其是念珠菌),導致皮膚紅腫、脫皮、癢感加劇,這時需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另外,皮膚因抓癢破損時,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表現為膿液、結痂或擴大紅腫範圍,需要配合抗生素藥膏或口服抗生素治療。傑登醫師說,「月亮割耳朵」的傳說雖然可愛,但耳後的傷並不是神秘力量造成的,而是經由適當照護與治療來控制的皮膚問題,記得,如果耳後搔癢、紅腫或反覆發作,請盡快就醫及時治療,避免進一步感染。
56歲乳癌患者「從虛弱到氣色好轉」 中醫藥介入助緩化療不適
56歲的劉女士,2年前被診斷出乳癌,歷經了手術及化療,但因不堪化療副作用而暫停治療,後改口服藥。隨後因腹脹痛、胃口差,再檢查發現腫瘤轉移至肝臟,今年開始肝動脈化學藥物灌注治療。住院化療後出現血球數不足,因感染發燒而延長住院。劉女士覺得身體虛弱、胃口差,尋求中醫協助,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癌症特別門診楊茲甯醫師診治,2週後氣色明顯好轉,不適狀況改善許多。劉女士首次看診時,整個人相當虛弱無力,需家人攙扶才能走進診間,語音低微連說話都感到吃力,當時主訴因噁心、嘔吐吃不下,十分疲累但睡不著,排便也不順時而腹瀉時而便秘。楊茲甯醫師診脈發現,劉女士的脈象弦細緊繃,研判其氣機堵滯嚴重,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若肝氣鬱結不通會攻剋脾土,是造成諸多不適症狀的主因。加上望診發現,舌頭顏色淡紫偏白,無血色且遍佈瘀斑,手掌顏色偏黃,顯現還有氣血虛弱及血瘀的問題。楊醫師施治以疏肝補脾、養氣調血以及降逆止嘔的方藥,第二次回診時,劉女士的氣色明顯好轉,漸不需他人陪同,可獨自來看診。劉女士表示,配合中藥治療後,她的精氣神均提升不少,噁心嘔吐腹脹情況改善,慢慢開始吃得下。但因手腳末梢麻木及小腿腫脹痠痛影響睡眠,故加入針灸治療。選擇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穴位,疏導全身堵滯的氣血循環,再加上手足末梢的「八風穴」、「八邪穴」來減輕手足末梢麻木的情形。楊茲甯醫師表示,許多乳癌患者在西醫抗癌治療過程中,大多會出現噁心、嘔吐、嘴破、皮膚癢、手腳末梢麻木、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疲倦、睡不著等不適症狀,均可利用中醫藥和針灸治療而得到緩解。手術傷口緊繃、刺痛,可使用疏經通絡的藥物;化療後出現的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可使用健脾理氣和胃的藥材,血球數不足導致疲憊虛弱,不堪負荷日常活動則須補氣養血;放療後皮膚紅腫發癢,可施用清熱涼血止癢的藥物;賀爾蒙藥物如泰莫西芬、復汝納治療出現的類更年期症狀、關節痠痛等問題,可用疏肝滋陰補腎的藥物處理。此外,搭配針灸,可疏通經絡,增強免疫機能,扶助正氣。抗癌過程漫長又艱辛,中醫藥適時的介入可助使癌友們抗癌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出遊小心「這五種蚊蟲」 6月「恙蟲高峰期」...被咬到60%致死率
端午節到了,許多人都會計劃著外出旅遊,然而隨著端午節的來臨,氣溫也越來越高,這也是蚊蟲活躍的季節,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提醒,端午節出遊要小心「5種蚊蟲」。黃軒指出,在端午節過後,各種小蟲開始亂竄,外出郊遊自然會增加被蟲咬的風險,自己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蟲蟲類型和防護措施,供大家參考。1. 蚊子(Mosquitoes)天氣變熱,蚊子開始大量繁殖,叮咬會引起皮膚紅腫癢,有些人甚至會有過敏反應。重要的是要注意環境清潔和個人防護,建議穿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2. 小黑蚊(Lasiohelea)小黑蚊的叮咬常常會造成劇癢,它們通常會在你忽略的小腿或手肘上叮咬,建議穿著適當的衣物,戶外活動時使用防蚊產品。3. 跳蚤(Flea)跳蚤叮咬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凸起的小疹子,常常成一直線或一圈,建議保持寵物和家中清潔,遠離雜草和灌木叢。4. 禽蟎(Bird Mites)禽蟎通常是與鳥類接觸後傳染,叮咬會造成紅腫癢,建議避免接觸鳥類、清潔鳥窩。5. 恙蟲(Chigger)恙蟲叮咬會造成劇癢,並可能引起恙蟲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建議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和長褲,使用防蚊劑。黃軒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盡量不要在草地或灌木叢中停留,特別是那些未經修剪的地方;最好可以穿長袖衣服和長褲,並把褲腿塞進襪子裡,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在裸露的皮膚上噴灑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蟲劑,並在衣物上噴灑含氯菊酯的驅蟲劑。此外,還可以穿著淺色衣服,這樣更容易發現附在身上的蟲子,從戶外回來後也要仔細檢查身體,特別是腋下、腹股溝、腳踝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預防勝於治療!在端午節期間,不僅要享受節日的樂趣,也要做好防蚊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蟲的侵擾」。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臨床症狀為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
板橋知名貓咖啡廳「2貓死亡」!動保處出手了 裁罰11萬、7貓開放送養
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日前接獲民眾通報板橋某寵物餐廳有私自繁殖及貓咪不當飼養等事件,立即派員前往現場查核,經查該店家未申請動物展演卻利用貓咪與客人互動營業,販售不明分包裝飼料以及未施打狂犬病疫苗等。動保處表示,店家已違反動物保護法及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等相關規定,後續裁罰業者共計11萬元,並帶回7隻貓咪協助開放送養。民眾檢舉業者虐貓,只讓貓咪洗冷水澡,洗完後在冷氣房或陰涼處自然乾,不讓員工用吹風機幫貓吹乾;貓咪洗完澡使用精油塗抹身體,造成貓隻皮膚大範圍灼傷,毛脫落、皮膚紅腫;從貓舍接來的幼貓,才一個月大就讓牠待在店內跟其他成貓相處,讓客人玩,沒有隔離也沒顧慮到幼貓是否容易得到傳染病、細菌;並質疑店內貓咪生病不吃喝,因而導致死亡。業者販售不明分包裝飼料。(圖/新北動保處提供)動保處接獲檢舉案火速前往現場查核,經查店家飼養7隻貓,已全數絕育,惟無施打狂犬病疫苗紀錄,已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13條第2項及新北市政府105年1月29日新北府農防字第1053061544號公告防治措施規定,依同法第45條第2款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動保處指出,另店家販售逗貓棒、飼料等,供民眾餵食貓咪,未申請動物展演卻利用貓咪與客人互動營業,已違反動保法第6條之1第1項規定,依同法第26條第1項第1款處5萬至25萬元罰鍰;現場販售分裝飼料,分包未標示飼料相關成分資訊,違反動保法第22條之4第1項第4款,依同法第29條第1項第7款規定,處3萬至15萬元罰鍰。針對店內貓咪生病未就醫導致死亡,業者表示,咖啡廳店內貓咪除有自己飼養也有朋友不想養送過來,貓咪生病都會送動物醫院治療,先前死亡貓咪「咪醬」是前飼主棄養,飼養一個月後不吃不喝,被其他員工帶去送醫治療後死亡,另貓咪「丁丁」被動物醫院診斷為傳染性腹膜炎,不久後死亡。動保處表示,為確認飼養情形,要求業者需提供就醫紀錄,另外民眾質疑店家私自繁殖及生病貓咪未就醫這些尚待查證,一旦屬實,將依據動保法再開罰。動保處於15日再次稽查,店家已自上次稽查後歇業,考量店家人力恐有照顧不周情形,經幾番溝通,同意7隻貓咪全數交由動保處開放認養。動保處提醒,飼養犬貓每年應定期施打狂犬病疫苗,未取得特定寵物業許可證,不得從事犬貓繁殖、寄養、買賣等業務,另外以動物招徠生意,進行動物展演行為,依動保法第6條之1應取得動物展演許可證;販賣飼料應依動保法第22條之5規定標示清楚,不得販賣染有病原微生物、有害寵物健康物質之含量超出安全容許量、逾有效日期、未依規定標示、標示不明或標示不全等之寵物食品,由於罰款金額高,呼籲店家不要以身試法,以免得不償失。
臭蟲大軍入侵日本…日人嚇壞:不敢搭電車 網推「床蝨飯店地圖」防踩雷
計畫飛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小心了!日本境內最近遭到「臭蟲大軍」入侵肆虐,且繁殖力極強的臭蟲正不斷在當地蔓延,包括電車、飯店床單等隨處可見其蹤跡。對此,有網友特地在Google地圖增設「臭蟲飯店地圖」,提醒遊客避免入住發生蟲患的旅宿。綜合日媒報導,近期社群平台X(原為Twitter)湧入大量日本民眾回報臭蟲(床蝨)災情,哀號東京電車、飯店、自家住宅及行李箱都發現臭蟲的身影,甚至有人遭到叮咬,皮膚紅腫發癢了好幾天;還有網友崩潰直呼,「我無法坐電車或公車,甚至不敢叫計程車,因為我很害怕。」網友特地在Google地圖增設「臭蟲飯店地圖」,提醒遊客避免入住發生蟲患的旅宿。(圖/擷取自Google Maps)對此,JR東日本表示,考量到乘客的搭乘健康,日常清潔列車時不會使用化學物質,改採使用工具清除座椅表面等汙垢,並每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清掃,目前尚未收到乘客或員工反映車廂內出現臭蟲,如若一旦發現有臭蟲或其他害蟲,將以煙熏方式除蟲。針對日本淪陷臭蟲蟲害,東京害蟲防治協會表示,由於入境國內的觀光客人數增加,臭蟲可能躲在旅客的隨身行李或行李箱中,從海外跟著旅客進入日本。專家也示警,無論入境遊客人數增加或減少,臭蟲仍大量在私人住宅棲息、繁衍,日本5月恐爆發大規模臭蟲危機,不得不謹慎以待。
誤把「水仙」當蒜苗來炒麵 夫妻倆「中毒嘔吐」急送醫催吐治療
杭州一對中年夫妻日前打算煮麵當午餐吃,由於冰箱裡已經沒剩下什麼食材,妻子便將窗台上種植的「蒜苗」加入鍋中。沒想到的是,才剛把麵吃完,夫妻倆就開始出現嘔吐症狀,這時太太才驚覺所謂的「蒜苗」,其實是還未開花的「水仙」,緊急就醫之後,判斷是植物中毒,所幸經過催吐及相關治療,2人並無大礙。根據陸媒《網易新聞》的報導,事情發生在本月17日,這對夫妻剛從老家回到杭州,到了中午時分,發現冰箱沒什麼食材,妻子便靈機一動,打算運用平常窗台上種植的蔬菜,而她就選擇了綠油油的「蒜苗」,加進麵條料理中翻炒。等到料理端上桌過後,丈夫馬上嘗了幾口,卻覺得味道有點奇怪,並不像以前吃過的蒜苗,而妻子則以為只是這次使用的醬料不同,夫妻倆就將整鍋麵條吃了下肚。不料,2人的胃部開始出現不適症狀,更忍不住噁心嘔吐,這時妻子才意識到,他們吃下的並不是「蒜苗」,而是沒有開花的水仙。後來,夫妻倆互相攙扶來到醫院,經過醫師診斷,確認是誤食水仙花中毒,幸好毒量不多,趕緊治療後均脫離危險。對此,醫師就提醒,水仙全株都有毒,誤食後可能引起多種中毒症狀,需要多加警惕;而醫療領域資訊帳號「健識局」也介紹,水仙引起的中毒反應包括噁心、嘔吐、咽喉灼燒、腹痛、腹瀉等等,或產生顫抖、心悸、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症狀,若是不小心外用,更可能會使皮膚紅腫、疼痛、受損,務必要小心謹慎。
寒流來臨!愛穿「光腿神器」5疾病要小心 4方法教你挑
冬天寒流來襲,不少愛美人士會買「光腿神器」,讓自己出門能保暖又漂亮。但光腿神器並非全是優點,不少人會因為長期穿著光腿神器,導致讓自己的腿腳承受巨大壓力,加上其材質透氣性差,部分人可能會因此引發一些疾病。「光腿神器」因穿著時看起來裸足,加上它材質近似透膚絲襪,內層多會加厚、刷毛,有保暖效果,因此受到許多人的歡迎,但在穿戴時要小心幾種疾病:便祕、痔瘡及婦科炎症「光腿神器」因褲腰過緊,會對腰腹骨盆產生巨大壓力,對於肛周靜脈循環來說會受限,且直腸肝門靜脈會回流減緩,輕則便祕,重則引發痔瘡。對於女性來說,骨盆底位置過緊會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加,使得肛周細菌向前轉移,加上光腿神器並不透氣,容易孳生細菌,導致發炎。甲溝炎部分民眾購買光腿神器時容易忽略垂直方向壓縮張力,導致光腿神器穿不上身。若穿上不合身的光腿神器,腳趾將容易因過度擠壓,導致走路抓地力下降,之後為維持正常走路,腳趾會不停與襪子、鞋子摩擦,會使得甲周皮膚破損、感染,產生甲溝炎。拇指外翻畸形可能性提高除了腳趾甲容易發炎外,腳趾也會因為過度擠壓,導致足趾屈肌痙攣不適,之後持續擠壓蹠趾關節也容易加速關節退化,其中拇指外翻畸形的可能性會提高。皮膚磨損、水泡光腿神器緊貼皮膚,若關節皺褶處的皮膚反覆被磨損,導致表皮層受傷,則皮膚容易被磨損,甚至出現水泡、疼痛感等問題,容易被感染。壓力性蕁麻疹對於膚質敏感的族群,光腿神器反覆摩擦刺激、長時間過度壓力可能導致壓力性蕁麻疹的過敏狀況發生,通常表現為局部的皮膚紅腫、瘙癢、刺痛等症狀,加上冬季寒冷、乾燥,可能會加重不適症狀,持續數周。至於要如何挑選適合的光腿神器,有4種方式可以幫助尋找:找穿著舒適,有彈性腳趾、膝關節可正常活動、不緊繃的光腿神器。穿戴後沒有明顯壓迫感,尤其是骨盆腔區域。皮膚沒有不適感。脫下後沒有久久不能消失的壓痕。
哪鍋最「母湯」?天冷吃鍋進補6類人要小心 營養師揭5大建議:少油半水酒
又到了天氣轉涼的季節,天冷進補要選擇那些鍋類才不會加重身體負擔呢?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分享,有6大族群在進補時要小心,包括易嘴破皮膚濕疹者、自體免疫疾病者、糖尿病者、痛風患者、腎臟病友,此外高敏敏也提供了火鍋烹調建議,讓你能放心的健康進補。高敏敏指出,有6大族群在吃鍋進補時要注意,其中包括:1易嘴破、皮膚濕疹者已處於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濕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反而延長病情。2自體免疫疾病者若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廯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3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為主,而像是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則要注意攝取量,以免血糖過高。4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5痛風患者減少喝湯,因為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也須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6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鉀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高敏敏也公開了各大鍋類的熱量圖鑑:1麻油雞:1000kcal/鈉含量1320mg2薑母鴨:900kcal/鈉含量2700mg3麻辣鍋:850kcal/鈉含量3200mg4羊肉爐:700kcal/鈉含量2400mg5藥膳鍋:680kcal/鈉含量2291mg6酸菜白肉:500kcal/鈉含量3600mg(以下數值約為喝完2大碗湯(650ml)之估值)最後高敏敏提供了5個火鍋烹調建議:1少油烹調、半水酒麻油雞和薑母鴨絕對是冬天不可缺少的鍋物,但因為皆加了酒做烹調,如果是有高血壓、尿酸過高的朋友務必小心攝取。記得減少酒及麻油的用量、使用半水酒烹調,且享用前記得將浮油刮除,減少油脂攝取。2必加蔬菜才均衡一般薑母鴨或麻油雞等都是以肉為主,因此建議加入蔬菜類下去熬煮,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輕醬料避開稠醬料少使用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建議以蔥、蒜、辣椒、蘿蔔泥為主 並加入少許醬油,當然享用最原味的口感也是最好的選擇喔。4少吃加工製品以原型食材為主,避免像是蛋餃、魚餃、丸子、蟹肉棒、油豆腐等加工製品。可以以蔬菜、魚肉、雞肉、海鮮、豆腐等為主。5量身打造聰明補吃飯皇帝大,但了解食材適不適合自己也很重要,一般人建議以青菜為主、以肉為輔,且要多吃原型食材,也可以多增加菇類、藻類的攝取,維持營養均衡。
新手媽請月嫂幫擠 婆婆竟驚吐:我也分泌了
身體可能要去檢查一下了!近日一位新手媽媽說,她坐月子婆婆不幫忙,而她請月嫂幫忙按胸部擠奶,婆婆語出驚人,說她也分泌了。網友驚呼,「叫你婆婆去檢查,可能是乳癌了。」原PO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我坐月子的時候,婆婆不幫忙就算了,自己請月嫂幫忙按胸部擠奶時。」婆婆表示,她的胸也分泌了。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叫你婆婆去檢查,可能是乳癌了」、「有病」、「妳婆婆是在講什麼」、「分泌角質膩」、「她擠出來可能出膿哦!有些老人,就是會這樣明身體健康,就嚇自己,搞得大家都注意她」、「過期奶」、「如果婆婆真的有分秘物要快幫她掛號,這可能不妙了」、「趕快去問妳先生至今還是不是還在喝婆婆的奶」、「有服用精神安定劑這類的藥物嗎?如果沒有,要去就醫安排檢查」、「這是我聽過最奇葩的。大喊妳老公叫他過來喝他媽媽奶啊!問婆婆要親餵還是瓶餵」。原PO補充,「謝謝各位好媳婦關心我婆婆身體,感恩感恩。但其實我擔心的是她去餵小孩,就是你們懂的那樣,翻白眼。」據了解,乳房腫瘤多見於乳房的外側上方,而隨癌細胞擴散,腋窩的淋巴結會變硬,乳頭下陷,或是有血狀分泌物等,但不是所有乳癌患者都會出現這些正裝,有些可能是濕疹或皮膚紅腫。
11歲童疑誤服感冒藥「全身80%皮膚壞死剝落」 醫示警:罕見且死亡率高
藥不能亂吃,就算是感冒藥也可能致命!中國一名11歲男童,上個月凌晨被緊急送進兒童重症醫學科,疑似因為誤服感冒藥,導致全身超過80%的皮膚脫落,診斷為毒性表皮溶解症,是一種臨床少見且死亡率極高的病症,所幸經過20多天的治療,獲得了新生。據《廣州日報》報導,男童9月30日就出現發熱,家長給予口服感冒藥,以為情況好轉,但10月2日再次發熱,出現口腔皰疹、眼瞼皮膚紅腫,隔天口腔周圍皮膚與雙眼皮膚靡爛,軀幹皮膚紅疹,高燒到41度,一直到10月4日凌晨1點多被緊急送醫。醫生發現,男童身上皮膚靶形紅斑越來越多,從臉部、頸、胸部,很快擴散到全身,斑塊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鬆弛性水泡和表皮鬆解,黏膜大片壞死性剝脫,全身超過80%皮膚大面積剝落。經過診斷,確診為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necrolysis),是一種罕見且死亡率極高的重症,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是增加救治成功率的唯一方法。男童經過20多天的治療,終於慢慢康復。(圖/翻攝自廣州日報)考慮到男童發熱時,曾自行服用感冒藥,懷疑就是發病主因。醫生坦言,這個疾病治療的難點在於,皮膚剝脫引起大量體液丟失,皮膚屏障功能破壞容易導致嚴重敗血症危及生命,必須由兒童皮膚科、燒傷科、兒童重症監護科、眼科、外科等多個學科團隊共同努力。男童十分勇敢,每一次換藥都得經歷一次疼痛,但他堅強得讓人心疼,20多天已經接受5次血漿置換,新的皮膚開始生長,正在「脫殼重生」,從無盡的痛楚到無盡的喜悅,獲得了第2次生命,如今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再過不久就可以出院回家了。醫生提醒,天氣忽冷忽熱,不少孩童感冒發燒,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服用解熱鎮痛藥物和抗生素,假如發現孩子皮膚,尤其是眼部和口腔黏膜出現壞損,一定要馬上就醫。
火氣大嘴角破? 中醫:脾胃之火非主因,這樣做降低發作頻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口角炎俗稱:「臭嘴角」,傳統將口角炎病因指向體內火氣過大引起,其實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口角炎分實證虛證 脾胃之火加重症狀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周大翔中醫師解釋,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虛證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中醫治療為整體觀治療,即使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1茶飲3穴道 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養茶飲: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泡入300cc~500cc熱水中,悶約15~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現代人飲食多外食,或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周大翔中醫師指出,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他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
患乳癌飲食如何調理? 中醫師精闢解析
乳癌雖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但其實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乳房健康並不難。中醫師周大翔分析,乳癌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有:1. 乳房大小的改變、變硬。2. 新出現的無痛腫塊,或現存腫塊的改變。3. 乳頭上有鱗片,無法治癒。4. 乳房皮膚隆起、皺紋,或看起來無光澤、有局部凹陷。5. 乳頭有濕疹樣皮膚病變、異常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6. 乳房上有靜脈曲張。7. 乳房皮膚紅腫、潰爛或橘皮樣變化。8. 乳房四周有無法癒合的傷口,或同一個傷口不斷發生潰爛。9. 紅疹、發炎不斷。10. 月經過後,乳房仍持續疼痛。11. 腋下淋巴腺腫大,淋巴腺堵塞會在液下產生腫塊。12. 手臂上方腫大。女性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如果發現腫塊,要立即去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高糖、高熱量飲食曾罹癌機率 癌友建議採低脂高纖飲食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乳癌放化療的患者尋求中醫的協助,通常會以緩解其放化療副作用為第一要務,唐朝孫思邈《千金藥方》強調「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所以正在接受放化療的癌友們,飲食上的調理格外重要。周大翔中醫師分享,在臨床上常常發現會乳癌患者,撇除家庭遺傳與病史,有很高的比例飲食習慣以高熱量,高糖,高油脂以及常吃加工化學合成食品為大宗,當上述類食物過量攝取時,容易上身體轉變成濕熱體質,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乳癌病友接受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在中醫的觀點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周大翔中醫師指出,此時身體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控制飲食,降低脂肪攝取可減少乳癌風險,尤其要避免高油脂和高糖飲食。建議選擇低脂肪的白肉、海鮮和大豆製品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烹調方式宜以清蒸和水煮為主,避免煎炒和油炸,以減少攝取的油脂量。周大翔中醫師建議選用健康的油脂來源,如無調味的堅果、橄欖油和苦茶油,有助於增加體內Omega-3比例,減少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此外,應避免過多攝取加工肉製品和含有化學添加物的食品,以及避免使用類賀爾蒙藥物和含有雌激素的美容食品,如阿膠、紫河車、鹿茸,海馬等中藥材,使用中藥材前應諮詢合格中醫師的建議。加強蔬果攝取有助調節荷爾蒙 優質蛋白質助修復針對預防乳癌,女性朋友可以採取高纖飲食,這能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建議飲食以蛋白質和五榖根莖類為主,並加強蔬果攝取。蔬果中的營養素有助於減少癌變風險,蔬菜宜以煮熟方式烹調,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和2份水果,也可以部分替代主食為未精製澱粉,以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並減少油脂負擔。此外,均衡攝取有助於身體調節女性荷爾蒙。然而,部分人可能選擇採取生機飲食,完全不吃肉只吃蔬菜,但這對於乳癌的康復並不理想。周大翔中醫師指出,優質的高蛋白攝取有助於組織修復,素食者可以透過奶類、蛋類和豆製品補充所需的蛋白質。若熱量攝取不足,身體容易疲勞且免疫力下降,對於乳癌的康復也不利。因此,在飲食中仍需保持均衡攝取。化療會讓人味覺變苦,病人會較喜愛吃重口味食物,烹調時可加酸味,有助增加食慾,如檸檬、醋、蕃茄、梅子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在經絡走向,乳房為胃經、脾經、腎經、肝經、心包經及心經經氣流經處,氣機壅塞、濕熱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腫。周大翔中醫師分享,平常洗澡時可以用溫水沖乳房,經常拍打(手掌拱起來呈空心狀拍打)按摩乳房,加上按摩足底,暢通淋巴預防乳腺炎,從中醫角度,在腳的第二趾趾踝上方,有胸部淋巴腺的反射區,脾胃自律神經結也在腳趾處,經常活動腳部,能預防乳腺發炎、暢通淋巴。
海邊玩回來小腿冒詭異紅疹! 女子就醫才知遭大量寄生蟲產卵
哥倫比亞一名27歲女子日前到海邊度假回來後,突然發現自己的腿部出現莫名紅點,原先她以為只是一般過敏,幾天後紅點卻擴散的越來越大。之後她便前往皮膚科看診,沒想到醫生竟表示,腿上紅疹是寄生蟲寄生後,在她腿上產下大量蟲卵導致。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哥倫比亞一名27歲女子瑪麗斯特拉(Marystella Gomez)日前在TikTok上發布影片表示,之前和家人到科韋尼亞斯(Coveñas)度假一星期。不過從海邊回來後,腿部突然出現許多紅點與皮疹,瑪麗斯特拉原先以為是一般皮膚過敏,沒想到紅疹不斷擴散、搔癢難耐,讓她急忙到皮膚科求診。瑪麗斯特拉表示,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腿部並不是一般皮膚過敏,而是遭到鉤蟲蟲卵感染,引發的皮膚幼蟲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這種寄生蟲幼蟲鑽入會皮膚爬行,所以才會造成皮膚紅腫與搔癢。而醫生也指出,這種寄生蟲通常會透過動物的糞便傳播,之後在轉移進土壤、沙子內,進而進入人類皮膚。事後瑪麗斯特拉也在影片中提醒「很多主人讓寵物在沙灘上排泄,結果有人不小心踩到或碰到,就會讓寄生蟲進入體內」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清涼劑可助降溫? 中暑急救5步驟一次看
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對熱愛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而言,是個期待已久的季節,但隨著氣溫上升,中暑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食藥署提醒,使用清涼劑可以幫助降溫,但並不是中暑時的首要處理方法,及時透過冷水擦拭皮膚等急救5步驟,才能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說明,中暑是由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無法正常散熱,再加上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所導致的狀況。面對中暑患者,掌握以下急救5步驟能夠降低中暑帶來的死亡風險:1、陰涼: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2、脫衣:鬆開衣物以幫助通風3、散熱:於皮膚灑水、扇風幫助降溫,可使用冰袋至於頸部、腋窩或鼠蹊部4、喝水:補充含鹽分或含電解質的冷開水,不要使用純水。若患者意識不清,則應避免飲水5、送醫:盡快送醫使用特定藥物副作用 可能增加中暑風險!部分治療偏頭痛及過敏的藥物會促進血管收縮,進而影響流汗的散熱作用。而一些藥物具有抗膽鹼作用,會抑制腺體分泌、減少流汗,例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組織胺。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乙型受體阻斷劑會影響皮膚血流,降低散熱功能利尿劑的使用可能增加脫水的風險甲狀腺補充劑則可能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量產生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在使用上述可能增加中暑風險的藥物,可以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例如保持足夠的水分補充、維持室內通風以及做好防曬等,切勿自行調整或停用藥物。使用清涼劑是否可以幫助降溫呢?市售清涼劑多是添加冬綠油、薄荷醇或樟腦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夠刺激人體感覺受器,將訊號傳遞至大腦,進而產生涼爽的感覺。不過這些成分對皮膚血管的影響略有不同:冬綠油及薄荷醇能夠促使局部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有助於降低皮膚溫度。樟腦用於皮膚則會使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通常用於緩解皮膚紅腫、灼熱。因此,若希望透過清涼劑來幫助降溫,食藥署建議選擇含冬綠油或薄荷醇成分的產品較為合適。不過使用清涼劑並不是中暑時的首要處理方法。及時透過冷水擦拭皮膚、留意水分補充,以及選擇在一天之中較涼爽的時間外出,其實就能夠有效幫助降低體溫。
恐怖公托1/一次承包6家!理事長嗆「藍綠我都熟」 家長質疑文化流氓把持
送托家長心難安!日前高雄一間公托不到1年即傳出5件不當照護,家長A小姐找議員控訴,指其1歲多小兒子交給公托照顧卻誇張爛屁股、乾便便黏在屁股上,誇張的是該公托承包單位理事長沈女聽到家長有意報警,竟嗆聲「藍綠我都認識」,順藤摸瓜後更查出沈女竟一次承攬了6家公托,A小姐質疑「自稱有靠山就這樣辦教育嗎?」高雄市議員白喬茵日前爆料,一間公托承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學會」承辦了高雄6處公托,該學會 2021年5月17日登記,負責人為沈女,她同時是台南應用科大副教授,專門教授幼保課程,學經歷豐富。不過,本刊實際走訪,發現該學會登記地點為一處住宅大樓,未懸掛任何學會牌子。此外,沈女身兼台南市繻愛教育關懷協會理事長,不過該機構今年3月間爆出勞資爭議,被離職的社工找上立委開記者會,指控在協會任職時遭要求「薪資回捐」,協會也未依法給予資遣費。家長A小姐投訴,自己2歲多的女兒和1歲多的兒子去年8月送進出事的這間公托,本月13日兒子回家後,A小姐發現他皮膚異常紅腫,且屁股黏著許多乾便便,老師卻說下課前曾幫換過一次尿布,當天總共換6次,但A小姐調閱監視器畫面卻發現只換3次,老師明顯扯謊,事發後,公托回覆「該名老師僅上班3天隨即離職」。本月13日家長A小姐發現兒子回家後,皮膚嚴重紅腫還有乾便便黏在上面,老師卻扯謊說有頻繁換尿布,讓她相當無助。(圖/民眾提供)A小姐覺得不妙,因為6月1日老師曾傳照片說女兒右手紅腫,是因手背在後面等換尿布時,頑皮遭櫃子門夾傷,但監視畫面呈現的卻是老師拿東西關櫃門夾到孩子的手,孩子當場嚎啕大哭;5月間,老師也曾告知「女兒手被同學坐到,正在照X光」,她痛心質疑這全是公托欺瞞家長的片面之詞,A小姐想追究老師失責,同樣得到「已離職」的答案。送托2個心頭肉卻都出狀況,A小姐很心痛,孩子的乾媽C小姐也鳴不平,「理事長只有前兩天出現,目前搞神隱,還嗆家長說藍綠她都熟,超離譜」,更可怕的是,她們發現出問題的不只自家小孩,這間公托成立不到1年已有5件不當照護,除了孩童屁股潰爛、還有老師用腳強壓孩子、全神灌注看手機,也有孩子回家告訴家長「老師打打」。C小姐質疑「沈女一次承攬市府6個公托中心、自稱背景硬,難道是文化流氓把持公立幼托機構?」而日前市府也做出裁罰,不當照顧情況屬實,除將不當托育員資遣外也一併終止與學會的委辦契約。A小姐說該公托爆出不當照顧後,自己遲遲未得到一個正式道歉,但礙於得上班、小孩沒人顧,只能忍痛呼籲政府「請給我個道歉和說法,讓我再相信一次政府把關的公托!」遭家長指控威脅嗆聲「藍綠我都熟」,公托委辦單位理事長沈女直呼冤枉「我沒說過這種話」,她說一開始已跟家長致歉且表示「我錯了就是錯了,我該負的責任我會親自承擔」,後續我跟家長有討論到未來孩子要進幼兒園的部分,「我不知道是我說太快還是怎樣,我的意思是說藍綠我都熟,可以幫忙問問」。A小姐指出,不當照顧發生後公托承包單位理事長沈女竟嗆「藍綠我都熟」,似乎語帶威脅。(圖/攝影宋岱融)
惱人小黑蚊未來不用怕了! 臺中榮總團隊研發減敏疫苗藥效可達10年
天氣逐漸溫暖,惱人的小黑蚊又逐漸開始出沒,許多民眾從風景區踏青回來,遭到小黑蚊叮咬後引起過敏反應,皮膚又腫又癢,持續數週不消,留下難看的滿腿「紅豆冰」,嚴重者甚至可能在叮咬處產生水泡 、血泡 、潰爛、 紅腫,併發發燒及淋巴結腫大狀況,常嚇得再也不敢去同一個地方了。唐朝詩人元稹就曾經在「蟲豸」一詩中,以「無聲不見飛,暗囓堪銷骨」來描述這些吸血小惡魔的猖狂。被小黑蚊叮咬 過敏紅腫都來小黑蚊並不是真正的蚊子,而是一種體型微小(約1-1.5mm長)的吸血蠓科昆蟲,學名為台灣鋏蠓。小黑蚊遍佈於全台的近郊、竹林、茶園等潮濕陰暗的地區,台中地區以大坑風景區為最多,近年來市區多處學校,公園綠地有擴散趨勢。因為小黑蚊體型極小,吸血時常是成群一起出動,雌鋏蠓為產卵需要,會在白天攻擊叮咬人體露出之部份,被叮者往往在感覺皮膚紅腫難耐時,才知道已經被叮數十口。而且小黑蚊對一般的除蟲菊類防蚊液並沒有效果,所以除了使用衣物遮蔽皮膚或是使用含有敵避(DEET)成份驅蟲液以外,在戶外活動時,很難完全避免被小黑蚊叮咬。找出小黑蚊過敏原 研發減敏疫苗為提升臨床治療品質及有效預防,亦避免傳統殺蟲劑帶來的環境汙染,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以及醫學研究部過敏實驗室,在過去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小黑蚊過敏相關的研究。過去我們研發檢測的試劑,除了找出臺灣小黑蚊主要的過敏原,近年來更致力於預防工作,以及治療性減敏疫苗的研發。臺中榮總陳怡行醫師以及李美芳博士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使用小黑蚊主要過敏原的 DNA 做成皮膚貼片式的疫苗,在小鼠的實驗當中發現只要每週貼一次,一次貼一小時,持續三周,就可以達到預防以及治療小黑蚊過敏的效果。而且這個減敏的療效,如果從小鼠的壽命回推人類的話,大約可以持續10年的療效。這個研究結果,也被過敏領域第一名的期刊Allergy 接受發表刊登。
頭痛別輕忽!3大症狀恐是「原發性腦瘤」 如何檢查、治療?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55歲陳小姐,本身無高血壓、糖尿病等。近半年來頻繁頭痛,曾至診所就醫、服用受止痛藥緩解,但時間一長,止痛藥越來越沒效,甚至晚上睡覺會因此痛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陳小姐認為「頭痛」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或更年期的關係,因此沒有太過理會。不過,漸漸發現自己握力變得差,拿東西不穩,影響平常生活功能,到大醫院檢查後發現左側大腦竟有1顆4公分大的腦瘤,病理診斷為第四期惡性腦瘤。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表示,惡性腦瘤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原發性腦瘤有3大常見症狀,一般臨床上常見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腫瘤,因此民眾不可輕忽。原發性腦瘤病程進展快 3大常見症狀應注意一般惡性腦瘤以「轉移性腫瘤」居多。不過,謝政達主任指出,腦部是由許多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組成,若因某些原因產生突變,就會形成所謂的「原發性惡性腦瘤」,其中原發性惡性腦瘤又以「惡性膠質細胞腫瘤」佔大宗。原發性惡性腦瘤的發生很少與「遺傳 」有關。此外,謝政達主任提到,病人常常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腦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它發病時間短且腫瘤侵犯進展速度快,對於治療反應效果都較差,病人存活時間也相對較 短。因此,若有疑似症狀應提早診斷、接受治療、詳細的腫瘤分子基因評估,才能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與時間。謝政達主任表示,「原發性惡性腦瘤」依照腫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區域會有不同的症狀,但一般病患有3大常見症狀,包含:頭痛:腦瘤侵犯會造成顱內壓上升,因此常有頭痛症狀,尤其晚上會被痛醒,須特別注意癲癎發作局部的神經功能障礙:包含記憶力變差、肢體力量變差、視野模糊、失語症、走路不穩、認知功能變差或個性情緒的改變等。 有症狀要做哪些檢查? 腦瘤又該如何治療?目前,腦部的核磁共振(MRI)檢查是最標準的腦瘤診斷工具。謝政達主任提到,依核磁共振的結果,可再搭配核磁共振光譜(MRS)、腦部血流灌注掃描、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CTA),或核磁共振血管攝影術(MRA)等,進一步評估腫瘤位置、結構組成、支配血流走向及腦部侵犯程度。而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治療方向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腫瘤電場治療。不過,各項治療各有其優缺點,像手術要考量正常神經、腦組織保留範圍;化療只有2種藥物被證實對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有效,且都可由健保給付,但有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白血球過低、免疫不全或出血等。放療可能會有落髮、皮膚紅腫脫屑、噁心、嘔吐或食慾變差等情形。而腫瘤電場治療則是以非侵入性穿戴在頭上的裝置,利用特定頻率的電場,進而使腫瘤細胞死亡,雖被證實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但治療費用高,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需自費使用。謝政達主任提醒,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患者在治療前,應在治療前做詳細評估,並與醫師詳細討論,選出適當的治療方式,以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
壓力也會造成過敏! 營養師揭紓壓抗敏6招:調整飲食也行
現代許多民眾常被生活壓力困擾,加上近逢季節交替,難防過敏症狀找上門。營養師薛曉晶透露,研究指出,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過敏患者會有較多的發作次數,而過敏較頻繁的患者也較易有負面情緒。對此,他總結出紓壓與抗過敏的6大方式,包含攝取健康的脂肪、採用211飲食、多吃維生素C和維生素D、調整飲食保持腸道健康、學會緩解壓力的生活方式。薛曉晶在臉書粉絲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生活之中的各種因素都可能是促成過敏症狀加重的因素,像是個人自我要求、家庭因素和工作壓力,若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過敏患者就會有較多的發作次數,造成負面情緒增生,所以如何在飲食與生活方面做出調整,以緩解壓力與過敏相關的不適,對於壓力遽增的現代民眾而言,屬於重要議題。Omega-3平衡壓力與免疫薛曉晶指出,適量攝取健康的脂肪,可助減輕壓力和緩解過敏症狀。美國《精神醫學期刊》2022年刊登的一份研究揭露,Omega-3脂肪酸有6種可減少壓力的成分,除了降低憂鬱症的發生,也能有效舒緩過敏反應,好比咳嗽、打噴嚏及皮膚紅腫等症狀,雖然不能改變過敏體質 ,卻能緩解過敏反應的發生。因此,她建議,不妨在日常飲食當中,增加富含Omega-3 PUFA食物的攝取,像是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亞麻仁油。211餐盤穩定血糖有效率薛曉晶提到,壓力對人體代謝功能有重大影響!第2型糖尿病可能經由心理和生理壓力所引起,當壓力出現,身體當中的腎上腺會產生俗稱「壓力性賀爾蒙」的可體頌 ,增加血糖和血壓的功能,此時血糖就會上升,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面對壓力,但若胰臟功能不佳,在壓力解除之際,血糖就越難降回原本標準,因而出現持續性高血糖的現象,導致胰島素阻抗,最終引發糖尿病。對此,薛曉晶提醒,維持血糖的穩定能降低過敏的症狀,一旦壓力增加,更應攝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像是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和足量的蛋白質,不妨採用211飲食的模式,以吃原型食物為主,也要提高蔬菜的攝取量。維生素C、D,紓壓、降敏薛曉晶指出,維生素C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可以清除不穩定的自由基,進而延緩細胞老化,還能促進干擾素製造,有效瓦解病菌攻擊,防止發炎並提高免疫。她指出,當壓力來襲,身體會大量消耗維生素C,此時要多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像是高麗菜、甜椒、芭樂;也有研究揭露,維生素D可以幫助對抗憂鬱 、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降低過敏的風險,可透過曬太陽,或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補充,好比魚類、蛋黃和牛奶。保持腸道健康薛曉晶表示,腸子是人體第二大腦,也就是所謂的腸腦軸,腸道細密的神經元與腸道微菌叢互動頻繁,可藉由內分泌、神經訊息傳遞等與腦部溝通,是近年來廣為人知的健腦秘密武器;腸道內的益生菌更是平衡免疫、減少過敏發作的功臣之一,因為腸道免疫功能與過敏反應密切相關。因此,她建議,攝取益生菌和益生元豐富的食物,像是優格、酸菜、泡菜等發酵食品、全穀雜糧類和蔬菜、水果,以保持腸道健康。鈣鎂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薛曉晶提到,鈣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放鬆等荷爾蒙的作用,因此在情緒焦躁不安的時候,適度補充鈣質,可達到安撫情緒的效果;鎂參與了人體內超過300種酵素的活化,包含能量代謝作用及安定神經系統的效果,當壓力荷爾蒙升高之時,就會加速消耗鎂離子並排出體外,而缺乏鎂會使大腦容易焦慮、憂鬱,更容易受到下一個壓力事件影響,加速鎂離子的流失,進而形成惡性循環。薛曉晶解釋,一旦人體內的鎂離子濃度不足,神經細胞就會變得很容易受到刺激,造成興奮、激動、敏感、神經質等反應,而當腦細胞長期接受大量刺激,也會導致入睡困難、失眠的症狀;此外,鎂也可放鬆神經,對於淺眠、多夢、睡不著等睡眠障礙都有相當的幫助,不光能提升睡眠品質,還能有效降低壓力。薛曉晶也說,惟因近年的國民營養調查,鎂為國人攝取不足的礦物質第二名!因此,要緩解生活、工作壓力,要先從飲食攝取足夠的鈣和鎂,例如南瓜子、酪梨、腰果、綠色蔬菜,再來考慮服用補充品。緩解壓力的生活方式薛曉晶透露,除了飲食調整,還應留意緩解壓力的生活方式。她建議,定期進行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學習正念冥想等方法來緩解壓力,而中等強度(最高心率的70%至80%)的耐力性運動(50分鐘以上的跑步),會顯著提高血液內大麻素的濃度,激發腦部釋放多巴胺。因此,她指出,特別是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往往就有使人感到心情愉快和沉迷的效果,除了可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改善睡眠週期,還能消耗掉人體內讓人產生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進而幫助身體放鬆。(圖/翻攝自臉書/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
女主播滿臉紅腫厚重底妝都遮不住! 就醫竟發現全臉布滿蟎蟲
4月為國際玫瑰斑月(Rosacea Awareness Month),主播劉涵竹坦言自己長年苦惱於皮膚紅腫,即使厚擦底妝、使用昂貴乳霜也沒用,就醫檢測竟發現自己臉上有17隻「蠕形螨蟲」,經過治療終於找回好肌膚!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表示,「酒糟肌」跟「喝酒」無關,正確名稱應為「玫瑰斑」,呼籲民眾積極面對,及早檢測與治療預後更佳。邱品齊表示,玫瑰斑(Rosacea)俗稱酒糟,不少民眾聽到「酒糟」時,誤以為此病跟「喝酒」有關;而且當病友得知無法根治,心情就很「糟」,容易產生心理壓力以及醫病溝通上的誤會。臉上紅腫癢大爆炸 層層化妝遮掩皮膚問題擔任玫瑰斑宣導大使的劉涵竹透露,多年來一直以為自己是弱敏肌或是過敏,每當氣候變化或是曬太陽、吃刺激性食物,她就會臉紅大爆炸,而且久久不會退散。讓需要站在鎂光燈前的她十分困擾,只能依靠層層厚重的底妝與遮瑕膏掩蓋紅腫,但卸妝後,紅腫癢的問題變本加厲,造成惡性循環,即使擦上數萬元的貴婦乳霜,膚況依然無起色,令她非常苦惱。至專業皮膚科檢查後,劉涵竹發現自己臉上竟然有17隻「蠕形螨蟲」!讓平時十分注重清潔的她難以置信,居然會有肉眼不可見的蟲在她的皮膚表面蠕動爬行。經過配合醫囑治療,「蟲蟲危機」終於解除。女性人數為男性3倍 先「驗蟲」後「殺蟲」臺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指出,玫瑰斑是一種慢性皮膚炎,臉部會出現反覆或持續泛紅、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女性發生人數為男性3倍,原因包含先天基因(體質),或是後天外在因素的刺激,像是日曬、過度清潔、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酒、喝熱飲,處於悶熱的環境或是泡湯、三溫暖,皮膚狀況就可能惡化。知名皮膚科診所院長周宛儀提醒,門診經驗顯示大約8到9成的玫瑰斑患者,都有臉上蠕形蟎蟲超標的狀況。因肉眼無法觀察是否超標,建議患者先進行檢測,以顯微鏡檢查才能準確判別臉上蠕形螨蟲數量是否超標。「我的臉上居然有蟲」乍聽之下很可怕,但邱品齊說明,其實蠕形蟎蟲是臉上常見的共生寄生蟲,住在易出油的毛孔、睫毛根部、眼周腺體、頭皮等部位,若沒有反應不需特別處理,蟲量超標才使用藥膏治療。而且現在治療效果越來越好,3個月的療程可維持約3年的健康皮膚,國際上也新增許多治療方法,例如新型藥膏可使用,還有肉毒桿菌可退紅、雷射手術可去除血管,加上日常保養盡量少跟陌生人貼臉接觸,避免使用飯店的毛巾擦臉,家中寢具定期更新,都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