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乾癢
」 中醫 乾癢孕期肚皮花還癢爆!前超音波放射師公開「肚皮保養秘訣」找回光滑肌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不少準媽咪在懷孕期間,身體因賀爾蒙改變出現各種變化,產生巨大焦慮,尤其隨著肚子裡的寶寶一天一天地長大,腹部慢慢隆起時,這時因為肌膚擴張,便容易產生妊娠紋、子母線,甚至引發乾癢問題,成為胎兒健康外,孕媽咪十分關注的事情之一!孕婦最在意3大肌膚問題:妊娠紋、子母線、皮膚乾癢前超音波放射師、二寶媽直播達人黃瀞如分享,過去在擔任超音波放射師時,能在第一時間觀察到孕婦在孕期中腹部皮膚的變化,而孕媽咪們最在意的就是乾癢、妊娠紋,以及明顯的子母線等3大問題。其中最令孕媽咪避之唯恐不及的便是妊娠紋。黃瀞如指出,妊娠紋出現的時間因人而異,大多以胎兒生長的速度決定,但因傳統「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加上現代人的飲食型態,便容易造成營養過剩,進而導致孕婦超過每個孕期對應的增重建議,當體重增加幅度過快,肚皮在短時間內被撐大,就可能讓妊娠紋提早出現。隨著肚皮急速擴張,肌膚在拉扯下,造成結締組織遭受到破壞,讓皮膚屏障變弱,還會出現乾癢感。至於肚皮上黑黑長長的子母線生成不同於妊娠紋,其實子母線在還尚未懷孕就有了,但因受到懷孕賀爾蒙影響,會使得子母線更加明顯,且在乳暈、大腿內側、腋下等部位,也會產生黑色素沉澱。妊娠油滋潤肌膚 降低紋路生成機率針對以上肌膚問題,不少孕婦都會使用妊娠油,希望加以改善肌膚不適、降低肚皮上紋路出現的機會。身為二寶媽的黃瀞如也不例外,她分享自己在孕期中的護膚經驗,不僅聽從醫師建議控制好體重、多運動、均衡飲食,以降低肌膚擴張的幅度外,在孕期第3個月開始,肚子還沒有很明顯隆起的時候,她就開始塗抹南非妊娠油,並搭配按摩動作,來滋潤肌膚,以減緩肌膚因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斷裂,造成各式各樣的肌膚困擾。添加天然萃取物 溫和、低敏不刺激黃瀞如提及,因為懷孕加上本身是敏感性膚質,所以在挑選護膚品時,會更加注重它的成分是否天然,而吸收度以及味道也是考量之一。南非妊娠油從薰衣草、迷迭香、德國洋甘菊、金盞花等4種植物萃取,讓肌膚得到舒緩的同時,還能強化修護力。成分溫和、來源天然,因此使用起來也更加放心。除此之外,其基質成分主要為獨家研發的礦物油配方,不僅刺激性較低,也有較好的封閉性,能有效鎖住水分,進而達到良好的護膚效果。雖然是油卻很清爽 且吸收更快針對不少人使用潤膚產品不喜歡的黏膩感,南非妊娠油的專利配方,能減輕油類質地厚重感,讓成份能加速吸收傳達至肌底,增進滋潤效果,同時幫助肌膚維持自然水分蒸發滲透功能,讓毛孔不阻塞,以利正常生理機能運作,避免造成肌膚負擔。除質地輕盈好吸收,用起來清爽無負擔,黃瀞如說,自己在懷孕期間對氣味極其敏感,而南非妊娠油氣味清爽,聞起來相當紓壓,因此對其接受度相當高,非常推薦給有同樣困擾的孕媽咪。「油+霜」發揮深層修護作用 使用頻率很重要若要降低妊娠紋發生的機率,除生活習慣調整外,給予皮膚充足養分、強化皮膚修護、增加皮膚穿透為不二法門。黃瀞如建議,孕媽咪最好在肚子變大之前,就開始擦妊娠油!她也分享自己在使用南非妊娠油時的小秘訣,就是搭配妊娠霜混合使用,讓原有的保濕滋潤效果再加乘,遠離肌膚乾癢所帶來的不適,並淡化妊娠紋生成的嚴重程度。 此外,黃瀞如認為使用的頻率也很重要,她以自己為例,「早上起床以及洗完澡後」這兩個時段都會擦上南非妊娠油做為每天的固定保養儀式,加強肌膚修復速度。她開心地說,在這樣使用下,直至整個孕程結束,幾乎都看不到明顯的妊娠紋路,完全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及早保養防患未然 選購產品應審慎若已出現妊娠紋也別擔心,黃瀞如強調,後續保養做得好還是有機會淡化既成紋路,總之就是要做一個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而除孕媽咪外,不分男女也都可以用來當作全身性的保養,針對乾性、敏弱肌膚,或者肌膚 暗沈、起屑脫皮,甚至有肥胖紋困擾等狀況,南非妊娠油都能幫助舒緩調理受影響的部位。最後,黃瀞如提醒,購買妊娠油時,應審慎檢視所使用的成分,切記選擇通過 專業實驗室認證、標示透明、安全無毒的產品,以確保對人體健康、自然永續、友善環境更有保障。
入秋「燥邪發威」莫名口乾舌燥!中醫建議:吃烤肉「可配2飲品」
台灣即將迎來涼爽的秋天氣候,皮膚乾癢、口乾舌燥、便秘等典型的「秋燥」症狀陸續找上門,而此時恰逢中秋佳節,不少人會團聚吃烤肉,油膩食物一下肚恐會加劇不適。對此,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科主任瞿瑞瑩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2飲品」解膩退火。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近期進入秋天換季時節,不少民眾出現口乾舌燥、流鼻血、皮膚粗糙乾癢、腹瀉及脹氣等症狀,而從中醫病因學的角度來看,誘發秋季病徵的主要原因為「燥邪」,天氣逐漸變涼,若民眾仍像夏天一樣大量攝取冰冷食物,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瞿瑞瑩建議,入秋階段可以多吃像是水梨、白木耳、百合、蓮子等微涼且潤肺的食物,又或是攝取白蘿蔔、冬瓜、絲瓜等水分較多的食材,都能有效幫助減緩人體的乾澀問題,不過由於目前燥邪比較強「不宜進補」,尤其是藥膳或麻油等食補,應盡量暫時避開,否則恐讓便秘、流鼻血、口乾舌燥等情況變嚴重。此外,距離中秋節不到一個禮拜,不少人都會與親友相約烤肉,免不了會吃進油膩、重口味等刺激性食物,瞿瑞瑩提醒,烤、炸、辣等飲食都會讓燥邪症狀惡化,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綠豆湯、麥茶來解膩退火,也要多喝水,切勿一口氣灌入冰涼飲品,以免傷身。
老年皮膚問題頻現 銀髮族出現「形態變化」要留意
隨著台灣逐步邁向超高齡社會,每5位民眾中就有1位年長於65歲以上,因此銀髮族常見的皮膚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尤其像近期季節轉換、氣溫差異明顯的情況下,年長者的皮膚問題會更見突顯。皮膚型態出現4變化 應盡早回診就醫檢查台全皮膚科診所的廖朝瑜醫師指出,許多中老年患者在就診時會提到皮膚發癢、乾燥,並出現多種不同的皮膚症狀;廖朝瑜醫師特別強調,老年皮膚問題可歸納為黑、紅、白、乾四大類,每種類型都有對應的治療方式;然而他也提醒民眾,若發現皮膚症狀有異常變化或迅速惡化,例如一夕間長出很多顆病灶,應盡早就醫檢查。常見類型1:黑-脂漏性角化症(俗稱老人斑)脂漏性角化症是一種良性皮膚病變,常呈現黑色到咖啡色蠟狀,主要出現在陽光容易照射的部位,如臉部和手臂。然而,這些斑塊可能會伴隨出現紅癢痛等慢性發炎症狀,應留意是否出現不尋常的變化,如顏色變得不均勻、迅速變大、表面出現自發性破皮流血或短時間內長很多顆病灶,應盡早回診檢查。常見類型2:紅-老年性紫斑老年性紫斑是長期陽光曝曬所造成皮膚真皮萎縮退化所引起,這些斑塊往往會呈現大小不一的紅紫色,通常出現在手背和前臂等部位,甚至臉上、脖子、雙腳也可看到,臨床上大約2-3周會漸漸轉變成黃棕色斑塊再消失,但可能會反覆出現,要留意若出現水泡或疼痛癢感,應及時求診評估。常見類型3:白-雨滴狀色素脫失雨滴狀色素脫失是皮膚老化所導致,會在四肢呈現出分散的白色斑點,一旦出現既不會變大也不會自行消失,會略微影響外觀的形象,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患者除了勤做防曬保濕外,也可考慮如冷凍治療等治療方式。常見類型4:乾-缺脂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是隨年齡增長,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而出現的皮膚乾癢、發紅、脫皮等表現,通常會出現在小腿前外側、上背部、大腿或是手臂外側,患者在秋冬季節尤其容易發作(又稱為冬季癢),應注意保濕護理、洗澡水不洗太熱且不洗太久,不要使用清潔力太強的肥皂,並根據症狀使用搭配藥物。趁每天洗澡時觀察全身皮膚狀況廖朝瑜醫師最後呼籲,老年皮膚問題通常是漸進式的,建議民眾每天在洗澡時仔細觀察自己的皮膚狀況,如有任何疑慮,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以便針對問題採取適當處置。
冬季乾癢抓到出血! 中醫「換膚方3.0」處方有效止癢防惡化
鄭小姐48歲,新冠確診後於冬季到來時,開始全身皮膚容易乾燥、脫屑、搔癢,搔癢嚴重致影響睡眠,曾至西醫就診,但療效不佳,且外用凡士林還會加重搔癢,小腿出現乾燥脫屑,手掌搔抓出血,且搔癢狀況在夜晚尤甚,讓他困擾不已。新冠後皮膚乾癢 「換膚方3.0」加紫雲膏改善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患者前來中醫科就診,處方給予「換膚方3.0」一天半包,並使用科學中藥秦艽鱉甲散做治療,加上外用紫雲膏修復肌膚,治療一周搔癢難睡已減退,但乾燥脫屑仍未癒,因此持續治療三個月多之後,皮膚已不再乾癢,目前轉而治療更年期問題。外用加內服藥 改善體質標本兼治 換膚方3.0對於冬季乾癢的有效原因在於,裡面的一味藥「生地」恰恰是皮膚的補水藥,在中藥的功效為滋陰涼血,補充陰液,對於乾癢發炎皮膚也能夠抗發炎止癢,且搔癢發炎厲害則有「知母」、「石膏」、「黃芩」這三味藥可以清熱消炎,因此對於冬季乾癢的問題能夠從內在改善,搭配外用的紫雲膏修復肌膚,讓受損的皮膚加速康復。乾癢建議少穿毛衣 少燥熱食物謝旭東建議,冬季乾癢生活注意要點如下:1. 冬天少穿毛衣類衣物,因為較厚的衣服不容易透氣且易引起癢感,反而要多層次穿搭,以棉質衣物較佳,減少引發皮膚搔癢的狀況。2. 飲食上要注意禁食薑母鴨、羊肉爐、麻辣火鍋等燥熱食物,會越吃越上火加重皮膚乾癢,反而應該多吃銀耳、甘蔗、梨子、白蘿蔔等滋陰潤肌膚,蘿蔔還讓腸道順暢,腸道一通身體自然輕鬆,皮膚修復得快。3. 推薦茶飲:杏仁麥冬補陰茶(1) 材料:杏仁6g,麥門冬9g,桑葉9g。(2) 煮法:將上述材料加水煮沸後,再用小火煮10分鐘,過濾後即可飲用,可加入些許白糖調味。(3) 使用方法:一天飲用一次,補充肌膚需要的水份。(4) 功效:杏仁、麥冬、桑葉皆能養陰生津,且潤肺止咳,除了肌膚乾癢有效,對於乾咳無痰的情況也能緩解。(5) 注意事項:藥材以涼性為主,適用於體質偏熱、乾癢、無法入眠的人效果較好。a
立冬「1體質」別亂進補 中醫師:恐越吃身體越不舒服
近期天氣轉冷,隨處可見薑母鴨、羊肉爐店又擠進大批的人潮,「冬令進補」一直是台灣人喜愛的活動。不過有些人可能吃太補上火,甚至一吃補就頭痛。對此,師大昌盛堂中醫師游棛婷指出,「陰虛」的人通常會有越吃身體越不舒服的感覺。游棛婷在粉專《昌盛堂中醫診所》表示,坊間最常見的進補藥膳,例如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皆為燥補,縱使現代人為了飲食均衡都會多加蔬菜進去,但依舊無法改變其溫燥的性質,尤其對於「陰虛」的民眾,也就是經常熬夜、壓力大、口乾舌燥、怕熱、易出汗、便秘、皮膚痘疹多、常吃炸辣烤食物的病人來說,影響更為劇烈,通常會有越吃身體越不舒服的感覺。游棛婷說明,上述食物適合「陽虛」體質的民眾食用,常見於怕冷、手腳易冰冷、營養不良、貧血的人食用,但現代人屬於真正陽虛的人其實不多,蠻多女性雖然長年手腳冰冷也怕冷,但因為腸胃消化不好、甚至腸胃火氣旺盛,吃太補後也容易有頭暈痛、睡不安穩、口乾舌燥、疲倦加重、排便不順等不適症狀。此外,通常這種進補都會是一大群人一起去吃,若是與別人約好要吃,但那段時間開始出現喉嚨痛、感冒、皮膚乾癢痘疹嚴重、口破、身體發炎等症狀,也應避免進補,以免症狀加重。游棛婷指出,其實,最適合現代人的冬令進補就是吃火鍋,既能喝到溫暖的熱湯,亦可添加適合自己的食材,建議選擇相對清澈的湯底,如昆布湯、清雞湯等,容易口乾舌燥的人可以添加黑木耳、秋葵、山藥、蓮藕等養陰的食材,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添加白蘿蔔、大白菜等涼性的食物,避免身體火氣太過。游棛婷也提醒,人在冬天需要較多的睡眠,生活作息方面建議早睡晚起,以現代人的時間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最晚凌晨1點前一定要入睡,不然越近凌晨氣溫越低,越容易誘發心血管或氣管的疾病,早上約7、8點起床;至於老年人倒是要盡量晚起,盡量在家甚至被窩裡待到早上5、6點以後,讓身體慢慢適應氣溫,不要太早起床活動甚至外出運動,不然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游棛婷建議,冬天四肢通常較為僵硬,可以多多活動身體,但冬季運動前,暖身必須做的更充足,最好於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開始做較高強度的運動,切忌在手腳冰冷的狀態下開始高強度訓練,而平時怕冷與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建議可以多泡腳、泡澡,甚至泡溫泉,溫暖四肢,會讓氣血循環更好,但必須注意,若本身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泡溫泉一次最久不要超過10分鐘。
「秋燥」發威!皮膚乾癢、口乾舌燥? 中醫授緩解要點
時序進入秋末,不少民眾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的情況,甚至有人因皮膚發癢而在睡夢中抓到破皮,出現一條條的抓痕,這是典型的「秋燥」症狀。「秋燥」大多在秋天 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身體缺水乾燥的情況出現在秋天,中醫稱為「秋燥」,「乾燥傷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口乾舌燥、皮膚乾癢、便祕、乾咳、甚至流鼻血等情況就紛紛出籠。中醫所說的「津液」,指的是身體內的水分。膠質食物緩解皮膚症狀 口乾舌燥可多喝水張煒東指出,這類的患者在「秋燥」時節還不少,病徵表現在皮膚上,可以採用清熱潤燥的方式,百合枸杞菊花茶就可以輕微緩解;如果嚴重的話,也可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如木耳、蘆薈、雞腳、魚豬皮等,這類食物可以保水,但也要小心血脂或其他慢性病的問題,最好是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張煒東說,若是口乾舌燥,喝水可以解渴者,只需要多喝些水即可,如果喝水無法改善,可以使用能增加唾液,帶點微酸性的食物水果,像是檸檬、金桔、金棗、柑橘、酸梅等微酸性的食物,但切記微酸解燥即可。避免乾燥或刺激性食物 日夜溫差注意保暖至於「秋燥」哪些東西要少吃?張煒東進一步指出,因為乾燥之故,所以食物中屬性偏乾燥或會刺激的食物都要小心食用,像是餅乾、太乾的麵包、方便脆麵等這類乾燥的食物要少碰,而油炸類、胡椒、辣椒等熱性會加重刺激的食物也盡量少食用。他也建議,一般人容易在日夜溫差大時著涼,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因應,睡眠時將冷氣定時或調高溫度,電扇則是盡可能不對著身體吹,以降低著涼的可能。
秋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建議多攝取潤肺食材
時序入秋,漸漸感受到些許涼意,早晨騎車的上班族更可以感覺到天氣明顯轉變,早晚應適時添加衣物以免著涼;秋天是收斂的季節,植物開始落葉及動物們開始儲備能量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冬。中醫師提醒,人們也應該順應四時的變化來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秋氣屬燥 易傷肺、皮膚乾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提醒,秋氣屬燥,即乾燥而水分不足,可能與溫度下降、濕度變低或是季風逐漸增強的影響有關。而燥邪容易傷肺,容易出現乾咳、氣喘、口鼻乾燥等症狀,皮膚方面會出現乾癢情形,甚至肺氣也會影響大腸導致津液不足而便祕。秋季養生之道 多攝取這些潤肺食材所以秋季養生之道,潤肺是一個重點,賴卉蓮中醫師建議,飲食上可適當食用潤肺的食材,如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甘蔗、蘿蔔、梨子、核桃等。體質較燥熱的人盡量少吃燥熱煎炸的食物,如鹽酥雞、炸豬排,及減少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等,防止辛溫助熱,加重燥邪對身體的影響。日照時間短易憂鬱 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助改善此外,入秋後日照時間漸短,植物開始枯萎凋零,容易誘發哀愁憂傷的消極情緒,此時應注意調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養足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多到戶外踏青曬曬太陽,也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達到養肺疏肝的效果。做好身體保健 抵抗變化多端環境賴卉蓮中醫師提醒,近幾年全球氣候的不穩定性越來越明顯,加上平常大家冷氣吹的多,建議平常可以搭配養生飲食、中藥調身及適當生活作息達到身體保健效果,保養必須長期由內而外調整體質,才能有足夠的抵抗力對付變化多端的天氣及環境。
78歲嬤久坐「雙腿大片瘀青」 醫推靠抬腳運動抒緩
78歲的汪奶奶因年紀較大,行動緩慢,多待在家少出門,一坐就是一整天。進入秋冬之後,汪奶奶常說雙腿腫腫的,而且有搔癢不適,家屬原以為只是秋冬皮膚乾癢而不以為意,但過了一陣子,汪奶奶的雙腿竟開始出現大片瘀青,且走路下肢會疼痛,家屬緊急送臺中醫院急診室治療。經與血液腫瘤科共同會診,發現汪奶奶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問題,在給予彈性繃帶纏繞患者腿部維持血流、讓血液外滲減少後,再給予腿部適度的放鬆與休息,下肢瘀青終於慢慢褪去。久坐久站是危機 血液堆積腿靜脈臺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林俊良醫師表示,所謂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指的就是腿部的靜脈血液回流效率不佳,導致血液全堆積在腿部。「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跟靜脈曲張的原理相似,不過靜脈曲張是靜脈血管結構出現異常;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靜脈血管回流效率不佳,但未必出現血管膨脹或扭曲,因此這二個病症還是不能畫上等號。」林俊良主任建議,想要避免靜脈曲張,或靜脈功能不全,多活動是最好的解方。「其實只要患者在處置完急性的瘀血症狀後,回家開始多活動,效果都會不錯。」像汪奶奶後來每天早晚都開始到附近公園散步15分鐘,家屬現在也都會提醒她看電視時不久坐,要適時起身走動,汪奶奶不但下肢血液循環改善了,人也變得更有精神。預防重於治療 平日抬腳運動除了多活動,避免久坐及久站之外,林俊良建議病人,每天練習將雙腳抬高,坐姿時可將雙腳抬高超過大腿,平躺時也可將雙腳抬高超過心臟,讓血液有回流的機會;另外,若有預算,也可考慮穿壓力超過20mmHg的彈性襪,林主任表示,目前有臨床研究上指出,穿彈性襪及搭配藥物,對於治療靜脈也是有效方法。林俊良主任提醒民眾,慢性靜脈的相關疾病看起來雖然沒有太高的危險性,然而若控制不佳,任由血液循環不佳的問題持續惡化,就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下肢靜脈潰瘍,且傷口不易癒合,甚至引起感染合併症,因此建議民眾還是不可掉以輕心。
皮膚乾癢怎麼改善?醫師提醒這3個錯誤習慣要避免!
時序進入秋冬季節,很多人都會開始出現皮膚搔癢的現象,泰昌堂中醫診所康博涵中醫師表示:如果要預防跟調理肌膚問題,有三個地方要注意:1.肌膚乾燥敏感時,跟過多布料摩擦接觸更容易引發搔癢,建議避免穿太過緊身的衣物,盡量選擇寬鬆棉柔的款式;2.肌膚開始脫屑時,直接抓除容易使肌膚過度刺激而開始搔抓循環,如果搔癢難耐時可將青黛霜直接塗抹於皮屑上並輕輕按壓整平;3.就診時很多人都說明明沒有抓癢身體卻出現搔抓瑕疵?其實是因為在入睡時人體自然反應會下意識的搔抓,所以醫師提醒不要留長指甲,以免不自覺搔抓肌膚造成更多不適情況。避開錯誤習慣也能有助減緩搔癢現象。(圖/取自knhs2 IG)被很多中醫師大推的青黛霜,雖然對於舒緩修復與預防乾燥引起的搔癢泛紅很有效,但因為膏狀質地較厚重再加上易沾染變色,在使用時會有很多限制>_<,幸好現在有了中醫醫美品牌HAE肌本職,它們的「青黛萬用修復霜」是以專利萃取技術保留「青黛」的有效活性「靛玉紅」並濾除雜質,不但不易染色,質地還呈現好吸收的清爽水潤感,臉部、身體肌膚皆適用,哪裡癢癢就擦哪裡,幫妳隨時保持肌膚最佳健康狀態。HAE肌本職青黛萬用修復霜30ml/450元、100ml/1,250元(圖/吳雅鈴攝)Snow Fox Hinoki森林玻尿酸沐浴露150ml/960元(圖/品牌提供)除了有清爽質地的修復霜之外,HAE肌本職再針對極乾燥、極敏感、有SOS急需的人推出「青黛高效修復油」,在特別不適部位可先抹上青黛油深度修復,再適量塗抹青黛霜加強保養。(圖/吳雅鈴攝)而除了上述的生活細節要做調整之外,還有包含沐浴乳等清潔用品也可選擇不過度清潔、具有保濕成分的款式,例如Snow Fox的Hinoki森林玻尿酸沐浴露就有加入醫美級保水成分大分子玻尿酸,能舒緩敏弱肌膚在秋冬之際沐浴後的乾癢問題,鎖住水分展現澎潤光澤。Snow Fox Hinoki森林玻尿酸沐浴露150ml/960元(圖/品牌提供)還有乾燥肌的人別忘了在臉部底妝的品項上,也可挑選加強鎖水保濕效果的妝前乳,PONY EFFECT這瓶被譽為「乾肌蜜糖!換季必備!」的水透潤妝前防護乳SPF50+/PA++++,集結了乳液、精華、妝前、防曬四效合一,長達48小時的超強保濕鎖水力,能帶給肌膚加倍的潤澤感和終日發光,不怕因為肌膚過乾導致上妝卡紋又浮粉,可說是最強貼心底妝神隊友。PONY EFFECT水透潤妝前防護乳SPF50+/PA++++ 50g/950元(圖/品牌提供)
關鍵之秋3/吹風機溫暖「這部位」快速驅寒 按壓4穴位能止咳化痰
74歲的資深藝人張小燕,近來因嚴重「秋咳」引發身體不適,讓許多關心她的粉絲相當著急,專家指出,秋天主燥,再加上台灣特有的天氣型態,因此特別容易刺激呼吸道系統,進而引發咳嗽、氣喘等症狀,建議注意保暖,若是不小心受寒,可以趕緊洗個熱水澡,或是以吹風機溫暖穴位,也可按壓穴位止咳化痰,減緩秋燥不適症狀。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能藏精氣、早起可清肺氣、收斂生機,藏精補精是最佳養肺方法。鄒瑋倫中醫師表示,秋天養生的首要原則就是「保護元氣」,如此才能有足夠的本錢對抗秋冬疾病,以及下一波的疫情高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師鄒曉玲則認為,保暖是最重要的事,「秋天溫差大,非常容易感冒,尤其染疫後身體較為虛弱,更要多注意適時添加衣物,如果不小心感覺受寒,建議趕緊洗個熱水澡,或是利用吹風機吹穴位來驅寒。」例如可促進血液循環的風池穴,位於椎動脈兩旁,是促進血液灌流到腦部,臉部和五官的大穴位,建議只要吹到溫熱即可,以免燙傷。台灣秋天時常下雨、有時又有颱風,因此濕氣較重,也容易引發呼吸道系統的過敏症狀。(示意圖/黃耀徵攝)鄒曉玲說,秋天燥氣較旺,很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鼻黏膜也較乾,再加上台灣秋季易下雨、颱風,所以有時又溼氣相當重,再加上早晚溫差大,呼吸道系統很容易受到刺激,進而引發過敏症狀,例如咳嗽、過敏性鼻炎等。擁有「綜藝教母」之稱的藝人張小燕,最近就因嚴重咳嗽而閉門不出,也缺席一些公開活動,讓人感到相當擔心,原來74歲的張小燕一直以來都有氣喘的老毛病,每到換季就會出現呼吸道過敏症狀,而今年「秋咳」過於劇烈,才讓她元氣大傷,幸好目前症狀已經緩減許多,也逐漸恢復健康。想要改善「秋咳」,也可以靠按壓穴位舒緩症狀,郭大維中醫師曾撰文指出,可以按壓天突穴、雲門穴、定喘穴、太淵穴等4個穴位,有助於止咳、化痰、治療氣喘等。另外,也要避免吃辛辣、油炸食物,才不會引發不適症狀。
高溫熱到受不了 營養師分享自帶涼感補水食物
最近氣溫屢創新高,你是否熱到好像身上的水分都蒸發了嗎?是否也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癢、腦袋也跟著渾沌的感覺?小心熱到脫水啦。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專頁上分享了消暑解熱的補水食物,讓你不開冷氣也能自帶涼感。冬瓜 含水量為96.9%每當喝了冬瓜湯就會常常想跑廁所,原因是他的含鉀量非常豐富,每100g的冬瓜就有165mga的鉀,可以幫助利尿、解水腫,所以當發現自己的臉腫腫的時候,就可以來碗冬瓜湯消腫。黃瓜 含水量96%瓜類通常含水量都會比高,每100g的黃瓜就高達96g的水分,而補充水份之餘也可以補充膳食纖維,每100g的黃瓜 有著1.3g的膳食纖維,另外黃瓜可以冰在冰箱 吃起來除了補水野自帶涼感 隨身攜帶直接吃也很方便,換句話說 夏天如果食慾不振 就靠黃瓜來補吧!生菜 含水量為95%面對夏日酷暑,最愛的就是來一盤水果生菜沙拉,不只清爽涼口還能補足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是很棒的營養來源喔!絲瓜 含水94.6%絲瓜炒起來都水水的,因為絲瓜本人自帶豐富的水分,每100g的絲瓜含水量高達94.6g,高豐富的水分可以幫助我們解熱、防中暑,而吃絲瓜補水之外也能補充膳食纖維,是防暑解熱的好食材。大番茄 含水量為94.5%夏天來一顆可以退火解暑,隨身帶著走也可以很輕鬆的補足蔬菜量,重點是番茄富含的茄紅素完全不怕加熱,反而烹調加工過後更容易釋放出營養素、更容易吸收唷!苦瓜 含水量為94.3%「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之外,苦瓜還能清胃解毒喔!幫助健胃、助代謝之外 苦瓜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每100g就含有53mg,可以幫助提升身體免疫力海帶 含水量為93.8%海帶有著豐富營養素,尤其含鉀量豐富,可以幫助我們降血壓之餘也能除積熱。青椒 含水量為92.2%有清心解熱的功能,除此之外青椒纖維高、可以幫助排便、促進體內代謝!西瓜 含水量90.8%雖說西瓜不是最高,但因為可以直接吃下去,就會有透心涼的感覺,除了補水之外也讓身體自帶涼感、幫助消暑。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多個補水食材,讓人們能對抗酷暑。(圖/翻攝自營養師高敏敏臉書)文末她也喊話,以營養角度來說瓜類都是屬於比較補水的食材,因此很適合在夏天做食用,如果受不了酷暑,就趕緊來點消暑解熱食物吧。
4個生活好習慣能幫你護腎 「用冷水洗臉」也可以
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都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世界腎臟日,剛好是在3月10日。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腎臟有過濾血液中廢物、幫忙調節血壓、維持骨骼鈣質和身體正常的化學平衡等功能。腎臟科醫師陳彥成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只要從日常生活,養成4個良好的習慣,就能好好養護你的腎。第一、用溫水刷牙、漱口用約35°C的溫水刷牙、漱口,可減少冷、熱的刺激,不但能保護牙齒、減少牙病發生,也有助控制血壓、提高人體免疫力。陳彥成表示,口腔衛生差,除了容易引發牙周病外,嚴重時會間接導致心臟病或糖尿病,連帶增加腎臟病的發生率。第二、用泠水洗臉從中醫觀點,冬季「養腎」為先,做好冬季保養,可加強腎臟功能,其中,用冷水洗臉是一妙法。用過熱的水洗臉,反而會造成臉部皮膚乾癢。平日以約20°C的冷水洗臉,除了可提神醒腦,還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抗病力。藉由冷水的刺激,還能改善臉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增強臉部皮膚彈性。第三、用熱水泡腳中醫認為,用熱水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並增強體質,達到滋養肝腎目的。水溫建議維持在40°C左右,不可太高,以免雙腳血管過度擴張,引起心、腦、腎臟等器官的供血不足。泡腳時間不宜過長,大約15至30分鐘即可,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昏迷。第四、多吃黑色食物中醫將不同顏色的食物歸屬於人體的五臟:綠色入肝、紅色入心、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黑色的食物可以入腎,達到補腎的作用,黑色的食物包括:黑豆、黑棗、黑芝麻、黑蕎麥、黑木耳、香菇、海參、髮菜、海帶、核桃、藍莓等,可單獨食用或互相搭配料理,例如將黑木耳和香菇一起炒食,都是補腎的好方法。不過陳彥成醫師也提醒,雖然黑色的食物對腎臟有滋補作用,但並非任何人都適合。比如慢性腎臟病患者出現尿毒症狀,就不能食用過多包括黑豆在內的豆類及其豆製品。
天氣乾冷…皮膚乾又癢 醫師:異位性皮膚炎作祟
最近天氣變冷又變乾,不少人感覺皮膚變得又乾又癢,甚至抓到破皮流湯,醫師提醒,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疾病,好發於兒童,隨著年紀增長可能自行痊癒,但也有不少成人患者受它所苦。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昨日舉行,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以「不只是皮膚炎?重新認識異位性皮膚炎」為題,說明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僅是皮膚發炎,而是一種全身性過敏,患者常合併有鼻過敏、氣喘等,尤其最近氣溫驟降又乾燥,容易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而台灣夏天濕熱,也很容易誘發病灶。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期最大特色就是皮膚乾癢,搔抓可能導致破皮、流湯。朱家瑜指出,度過急性期後,皮膚病灶會變成淡粉色,也就是亞急性期,等到淡粉色褪去,皮膚摸起來會有些粗糙,或是出現溝紋,即進入慢性期。異位性皮膚炎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病灶會跑來跑去,數周到數個月就會出現在其他部位,通常幼兒期容易出現在臉頰、肚子、大腿,學齡期轉移到手腳彎曲處,成人期可能集中在手掌、手腕、脖子,或是演變為全身紅皮症。過去普遍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只是單純的皮膚發炎疾病,擦擦藥膏就好,朱家瑜表示,確實有7到8成患者屬於輕微病灶,擦類固醇和乳液就可以控制,但有2到3成患者屬於中重度,需要透過吃藥、打針治療,花了好幾周從急性期恢復到慢性期,但過了一晚又發作,病人可能會非常挫折,他坦言「治療上需要一點耐心」。有些長輩每到冬天就覺得皮膚癢,朱家瑜指出,過去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很好的診斷標準,可能被誤認為一般濕疹;如果擦乳液都沒有效果,可考慮就醫檢查過敏指數,醫師也會詢問過去有沒有鼻過敏、氣喘等病史,來診斷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
換季怪病2/皮膚過敏猛擦止癢藥膏 「做錯這件事」讓他差點丟了小命
家醫科醫師李佳燕認為「禽蟎」才是澎湖怪病的真兇,由於她不只曾被毛毛蟲剛毛攻擊過,過去也曾親身體驗過禽螨叮咬的滋味,所以能夠清楚分辨毛毛蟲是片狀紅疹、而禽螨則屬於顆粒紅疹。不只如此,李佳燕還得過疥蟎蟲引起的疥瘡,也曾被跳蚤叮咬,蕁麻疹更是爆發過無數次,一切的原因都來自於過敏體質,讓她從小到大飽受各種皮膚過敏之苦。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劉晟昊醫師表示,尤其秋天換季更是過敏的好發時節,患者一下子就暴增2~3倍,但大多數是因為皮膚乾癢所導致,根據國外研究,氣溫每下降一度,肌膚的油脂分泌量便會減少10%,因此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也會跟著減少,連帶影響皮膚表面的酸鹼值,讓肌膚菌叢的生態出現失衡,也就使得皮脂膜的保護力跟著減弱,造成肌膚乾燥、敏感。皮膚科醫師胡怡萱醫師表示,近期就有一名2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因手臂、小腿乾癢脫屑,甚至因此癢得睡不著,所以便自行到藥局買止癢藥膏藥來擦。剛開始雖有緩解,但擦了幾次後,肌膚乾癢症狀無好轉,反覆用藥更讓她越來越癢,嚇得她趕緊就診。想要預防皮膚乾癢,醫師建議從根本做起,多塗抹溫和又具深度保濕功能的乳液。(圖/林勝發攝)胡怡萱說,皮膚出現乾癢、過敏症狀時,許多民眾常常會先自己買藥膏或藥物舒緩症狀,但這類藥物大多含有類固醇,若未經醫師指示使用,容易產生副作用。劉晟昊也提醒,有些止癢藥膏不含抗生素,只能塗抹在沒有傷口的皮膚上,若是已經癢到抓破皮,又不小心將這類藥膏塗在傷口上,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就曾有患者因此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差點危及性命,建議還是就醫較有保障,若是發生突發狀況需要應急,最好選擇含有抗生素的藥膏塗抹傷口、其他部位再塗一般的止癢藥膏。其實,想長期改善乾癢症狀,應從肌膚根本問題著手。若是因肌膚乾裂而引起的紅癢症狀,建議可選擇含有從油菜花籽萃取成分的產品,同樣能舒緩發炎與癢感,兼具深度保濕功能,且相較藥用類固醇來說,對肌膚也較溫和無負擔,能長期使用沒有抗藥性。除了多擦保濕乳液之外,劉晟昊說,平時洗澡的水溫也不要過高,否則過燙的水會讓皮膚表面更加乾燥,也不要使用洗淨力過強的沐浴乳、肥皂,以免會讓皮膚表面更缺少適當的油脂。天氣逐漸轉涼,醫師提醒洗澡水溫不可過燙,也不可使用洗淨力太強的沐浴乳、肥皂,以免讓肌膚更加乾燥。(圖/123RF)
最近皮膚乾癢又脫屑?四款高好評保濕面膜、保濕精華推薦 讓肌膚擺脫換季缺水困擾
夏秋換季氣溫忽高又忽低,很多人的皮膚因為劇烈溫差與溼度轉換,紛紛出現乾糙缺水、泛紅敏感、脫皮起屑等問題,這時候”保濕舒緩”絕對是最重要的事!以下便介紹幾款在開架通路就能入手的高CP值保濕神器,因為都擁有媲美專櫃等級的厲害成分,用過的人都說保濕效果絕對會讓妳一擦有感、一妙被圈粉>///<。1片K.O. 5大肌膚問題!寵愛之名#水能亮乖乖面膜寵愛之名睽違兩年後全新推出的「Water Pay水能亮微酵保濕大光圈面膜」,為了幫助肌膚抵禦外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刺激,特別在成分中添加雙重益菌生-二裂酵母*海洋益菌活萃,敷完不只立馬保濕又提亮,還能幫助提升肌膚防禦力,不管是細紋毛孔、粗糙暗沉、過度出油、泛紅脫皮、紅腫乾癢都能一敷有解,絕對是今年必收的多效面膜No.1!寵愛之名Water Pay水能亮微酵保濕大光圈面膜 4片/600元 不含香精、酒精、色素及Paraben類防腐劑,溫和到敏感肌、孕婦都能安心使用。(圖/品牌提供)DR.WU 1%冰河醣蛋白賦活精華 幫妳神隱乾繃細紋!接下來要慢慢進入低溫季節,再加上肌膚缺水現象,這些都會造成乾繃細紋的出現!如果想要撫紋保濕同步並行,那DR.WU的「1%冰河醣蛋白賦活精華」就是妳的首選!其中源自南極醣蛋白及阿爾卑斯山高地的石竹珍珠花精萃,能在瞬間強化肌膚保濕力,同步賦活膠原蛋白增生,改善粗糙不平、缺乏彈力的膚況,讓肌膚更加澎彈水潤。DR.WU 1%冰河醣蛋白賦活精華15ml/1,000元 不只是乾燥肌,初老肌的人也很適合。(圖/品牌提供)被英國媒體雜誌評為cp值最高的Simple#爆水精華被許多學生族群愛用的開架保養小清新品牌Simple,它們家極致保濕系列中的「長效保濕精華」,可說是最有人氣的明星商品,配方質地相當輕爽柔滑好吸收之外,作為產品關鍵的角蛋白保濕科技更可以為肌膚密集補水,將水分緊緊鎖在肌膚裡,不會輕易被洗去,讓保水效果更持續,用過的人都說那種水潤感不會一下就消失不見,真的很有感。Simple長效保濕精華25ml/449元 連品牌全新代言人千千也說這支是她的肌膚急救神器!她會把精華混在妝前乳或是粉底液裡再拿來上妝,粉底液會變得比較貼、也不怕有浮粉或乾裂問題。(圖/品牌提供)超級貼合臉部!專科#水磁鐵面膜 敷上後完美服貼到彷彿隱形?從品名中就可以知道專科這款「極效服貼海葡萄保濕面膜」,最大特色就在其宛如水磁鐵般能緊密貼合每吋肌膚的0.22mm超薄親膚凝膜布,高密度纖維還能輔助精華液成分超導吸收,迅速潤澤肌底,再也不用擔心面膜紙剪裁不貼臉、保養成分滴落整身的惱人窘境!專科極效服貼海葡萄保濕面膜 4片/339元、單片/89元 蘊含海葡萄與海藻萃取成分,打造肌膚滿水位,賦予絕佳緊緻彈力。(圖/品牌提供)
台灣有七成女生都是敏弱肌!?當皮膚乾癢泛紅時 醫生提醒保養務必遵守這三大原則 才能有機會把膚況救回來!
近期天氣溫差極大,再加上要時常戴口罩的關係,許多人都發現肌膚開始出現泛紅乾癢、脫皮脫屑的現象!醫美專家陳志龍醫師分享,這時候的保養應該要以簡化、單純、溫和為主,避免過多刺激成分,才不會造成肌膚二度傷害。基礎保養必備針對極度敏弱型與醫美術後修復型肌膚所研發,內含3種天然舒敏成分,可降低肌膚敏弱造成的泛紅不適,幫助恢復穩定膚況。童顏有機舒敏三重奏植萃乳/1,220元(圖/品牌提供) 夏日出遊首選雖然是採用全物理寬頻防曬劑,但卻不黏不膩好塗抹,清爽不泛白的高效物理防護,不只敏感肌,甚至連肌膚細嫩的幼童都可安心使用。DR.WU低敏物理防曬乳SPF50+/PA++++ 35ml/900元(圖/品牌提供)多效進階精華不只具有舒緩穩定、基礎補水的功效,更利用幫助老廢角質自然脫落代謝的溫和方式,讓肌膚不需靠酸類配方,也能擁有細緻明亮度。綠藤生機極境雙藻復原精華 30ml/2,280元(圖/品牌提供)
天天吃青菜仍罹直腸癌 放化療後腫瘤竟然消失
65歲秦先生是一名素食主義者,經常食用火龍果與甜菜根。四個月前發現開始解深紅色大便及水便的情形,原以為是食物染色不以為意,但症狀持續數月。因此到北市聯醫消化內科就診,在醫師診療後,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檢查竟發現在上段直腸處有一個將近四公分的潰瘍性腫瘤。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影像發現一個4.1公分腫瘤位於乙狀結腸及直腸交接處,並發現有淋巴轉移,後續經病理切片,確診為直腸癌第三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洪文欣表示,為了使腫瘤縮小,增加疾病控制率及提高後續手術肛門保留機會,病患同意先進行同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療程包括放射治療為每周五次,為期28次,總劑量為50.4葛雷的療程。同時接受截瘤達錠劑(Xeloda,學名Capecitabine),為口服抗癌化學治療。洪文欣說,病患順利完成整個療程,在放療期間僅發生輕微噁心、腹瀉、裡急後重及照射患部皮膚乾癢黑症狀,而此些症狀在放療結束一至二週即逐漸消失。然而服用截瘤達產生手足症候群(手掌或腳掌感到刺痛、麻木感、疼痛、腫脹或發紅)、發疹、乾燥或皮膚發癢等副作用,藉由外用藥膏來緩解皮膚反應。由於治療期間發生血小板減少症,因此減少截瘤達的劑量。秦先生於療程完成後八周接受內視鏡與影像檢查,評估同步放化療的效益。影像檢查發現腫瘤明顯縮小,而且經由大腸鏡的切片病理檢查中,並未發現殘餘惡性腫瘤細胞。按照目前的國際與院內治療指引共識建議病患進行根治性手術,在接受直腸切除術後,最後的病理報告呈現無殘餘惡性腫瘤細胞及淋巴轉移,是完全治癒效果。洪文欣指出,術前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已是直腸癌的治療中重要的一環,尤其對於局部晚期(局部腫瘤侵犯周遭組織或有局部淋巴結移轉)的直腸癌患者,不僅可以縮小腫瘤,甚至有2~3成能讓腫瘤完全消失不見,降低局部復發率,達到較高的存活率。而且術前的放化療副作用也較術後較低,更能增加肛門保留機會。洪文欣提醒,目前院內直腸癌皆由多專科不同領域醫療團隊進行療護,達到最大的治療效益。而本院放射腫瘤科的治療儀器,亦能提供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提供各類癌症病患最佳的醫療服務。
乾癬未爆彈1/全身皮膚慢性發炎 醫:恐引發35種疾病!
冬天氣候乾燥,許多人都會感到皮膚乾癢,但當心是乾癬問題!王教授過去在大學授課,已屆齡退休,10年前身體開始感到輕微搔癢,也出現銀白色的皮屑,前往就醫後便馬上被確診為乾癬。但因為當時乾癬症狀較輕微,且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狀況下,王教授便有一搭沒一搭的治療,甚至不規律回診。殊不知,在即將退休前夕,王教授在工作與家庭的龐大壓力下,病況直轉直下,惡化速度快到讓她措手不及,全身關節開始腫痛、手指關節變形、不良於行,除了教職工作受到影響,連日常生活的吃飯、穿衣都成問題,最終只能以輪椅代步,更被迫提早退休。不只如此,王教授的血糖、血壓、血脂等健康指數也都亮紅燈,醫師她未來恐有心血管阻塞的危機。根據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調查,高達4成乾癬病友僅重視乾癬皮膚徵狀,曾自行中斷治療,但根據研究指出,乾癬屬全身性發炎疾病,也會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腦、心、肝、腎都恐遭殃。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教授指出,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乾癬屬於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患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國際研究顯示,乾癬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因全身性發炎,恐廣泛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引發至少35種疾病蔡呈芳教授指出,乾癬患者的全身性發炎反應,更能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根據過去研究顯示,乾癬患者的心臟病罹病率,較一般人高出1.3倍。蔡呈芳醫師提醒,若病友不採取積極治療,在共病的交互影響下,反而會讓乾癬的免疫問題成為體內的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