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 宣告正式滅絕
有「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正式宣佈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21日晚間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鱘(Psephurus gladius)已經滅絕,另外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則是野外滅絕。長江流域分佈著多達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擁有白鱀豚、白鱘、中華鱘等大陸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12種。其中白鱘於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而長江鱘(達氏鱘)則是因為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群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為野外滅絕。據和訊引述網世界自然基金組織(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專案)周非表示,這次紅色名錄更新結果提醒需要通過搶救性保護來扭轉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回顧近年大陸也在加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到。大陸農業農村部陸續發佈《中華鱘拯救行動計畫 (2015- 2030)》、《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畫 (2016-2025)》、《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畫 (2018—2035)》,例如計畫中對於長江鱘的表述則是「自然繁殖終止、野生種群基本絕跡、人工群體極需保護」。
長江禁漁10年 28萬漁民告別「水上漂」
長江流域長期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等活動影響,令水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為解決問題,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大約11萬艘漁船、28萬漁民將逐步告別「水上漂」的生活,上岸謀生。長江多年來過度捕撈,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圖/翻攝自中國新聞網)據悉,長江在過去幾十年過度捕撈下,陷入「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以往官方都會有3個月的禁漁期,但每年7月解禁後,3個月的禁漁成果幾天內就被打撈殆盡。長江的天然漁獲量,從1954年的42.7萬噸,下降到如今不足10萬噸,僅占全中國淡水水產的0.15%,生物完整性指數更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長江曾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但水生生物資源衰退嚴重,長江特有水生物種白鱀豚甚至已滅絕。長江特有水生物種白鱀豚,專家曾已滅絕。(圖/翻攝自人民網)漁民漁網的網眼隨之越來越小、越來越密,陷入「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根據大陸官方的紀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共涉及10個省市的合法船隻有11.3萬多艘、漁民近28萬人。對此,大陸方面安排了補助資金對各地的禁捕工作給予適當的支持,引導漁民上岸和轉職,拯救長江的魚,更是拯救依靠長江的漁民,改變長江之痛和漁民之痛,僅僅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