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斑蚊
」 登革熱 病媒蚊 屈公病 埃及斑蚊 蚊子今年首例屈公病入境高雄 印尼籍船員抵小港機場「篩出發燒」遭攔截
高雄市衛生局今(7)日公布,於日前新增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為3日一名印尼籍船員自印尼入境高雄機場,於機場因發燒攔截就醫,隨後確診為屈公病,即時阻絕幸未進入社區,衛生局提醒屈公病、登革熱最有效預防方式就是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若出現疑似症狀因進入就醫。衛生局說明,一名印尼籍船員於3日休假完畢,自印尼入境小港機場,於機場被檢出體溫過高,雖經機場篩檢站進行登革熱NS1快篩陰性,但仍安排住院觀察,於4日經疾管數公布為屈公病陽性確診,隨即進行後續治療。衛生局表示,此案經機場攔截,以及中央、地方合作,成功攔阻病毒於境外,並未進入社區造成傳播風險,個案經住院治療後已有所好轉。高雄市衛生局公布日前新增今年首例屈公症境外移入個案,為3日一名印尼籍船員自印尼入境高雄機場,於機場因發燒攔截就醫,隨後確診為屈公症,即時阻絕幸未進入社區。小港機場示意圖。(圖/中國時報記者任義宇攝)衛生局秀出疾管數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屈公病確診個案共有20例,其中4例來自高雄,皆為境外移入個案,與登革熱相同,都是透過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屈公病常見症狀為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肌肉疼痛,症狀持續約3至7天,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衛生局提醒,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均為清除孳生源,民眾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並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如經查獲孳生病媒蚊,最高可處新臺幣1萬5000元,呼籲民眾若前往登革熱或屈公病流行地區,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如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活動史。
20歲男出國染「屈公病」 衛生局急規劃化學防治
台南市21日再新增1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患者為善化區小新里一名20多歲的男性,於10月5日至20日間前往泰國及印度旅遊,返國後出現發燒症狀。經檢驗,21日由高雄實驗室確認為屈公病陽性,目前正住院治療。疾病管制署於113年10月21日公布台南市新增屈公病境外確診病例,個案為善化區小新里20多歲本國籍男性,10月5日至10月20日至泰國及印度旅遊,自香港轉機於高雄機場入境,因有出現發燒症狀,機場予以登革熱NS1快篩陰性,10月21日高雄實驗室檢驗結果為屈公病陽性確診,本案為台南市屈公病境外第二例,目前住院治療中,衛生單位及區公所於當日已針對居住地室內進行緊急噴霧罐防治、環境孳生源清除及病蚊媒密度調查,並規劃化學防治作業。屈公病在台灣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傳播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依據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今年截至10月22日,我國共1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菲律賓(5例)、印度(5例)、馬來西亞(1例)及印尼(1例)。市長黃偉哲呼籲,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均為清除孳生源,民眾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並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另提醒計劃前往東南亞國家或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台南市衛生局提醒,返國後14日內,應密切留意自身健康情況,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痠痛、皮膚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及接觸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相關資訊請參閱台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或 06-3366366防疫專線。
全球暖化害的!蚊子越來越多還開始「北漂」 專家:疫情往中北部蔓延
時序已經入秋,新北市卻燒出登革熱疫情。病媒蚊專家表示,近年全球暖化,升溫導致蚊子越來越多,全世界將有5~6成人類會受到登革熱影響外,過去僅在南部釀登革熱疫情的埃及斑蚊,開始出現「北漂」,未來疫情將從南部,往中部、北部蔓延。過去7、8月是登革熱高峰,但今年新北市卻在入秋之後,才開始出現登革熱疫情。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表示,正是因為今年太熱了,「熱到連蚊子都受不了」,因為溫度高,積水很快乾涸,不適合生長,但九、十月雖較涼,但仍處高溫,反而成為病媒蚊生長的氣溫,讓疫情延後出現。國家研究院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專案技術助研究員黃旌集表示,環境部表示,環境部氣候署和國衛院共同合作調查發現,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升溫,影響所有疾病表現,尤其是病媒蚊,「越熱,蚊子就會越多」。他指出,根據國際其他研究也發現,氣溫上升,導致蚊子生長越快,過去20年來,全球已經增加10%蚊子,未來若暖化「良好」,會增加10%,若暖化問題加劇,就會增加20%,全世界超過5成~6成人類都會受到登革熱影響。而全球暖化,對台灣蚊子表現,甚至出現「北漂」行為,黃旌集表示,原本只會在南部造成嚴重登革熱疫情的埃及斑蚊,今年七月首度出現在雲林北港,突破北回歸線,來到台灣中部。「現在最要緊是,要觀察會不會正式過冬「立足」!」黃旌集,過去只是零星抓到,但今年因為連續十個月破高溫紀錄,蚊子不斷往北拓殖,今年冬天要是能「越冬」活到明年,沒被冷死,就代表能正式立足,由於北部是白線斑蚊為主,埃及斑蚊傳播風險高,嚴重度高,若正式立足,恐怕未來中部、北部疫情會風險會越來越高。
蚊子吸血時不能打「以免觸角斷裂在皮膚內」? 專家澄清2迷思
夏天容易孳生蚊蟲,尤其被蚊子咬後,傷口會又紅又癢,讓許多民眾都感到相當困擾。先前網路上瘋傳被蚊子咬時,不可以拍打,聲稱「蚊子觸角會斷裂留在皮膚內干擾人體,甚至可能傳播傳染病」,這消息也讓民眾心慌慌。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澄清這是錯誤訊息。網路上謠傳,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吸血,大家最好在被叮咬時,不要拍打蚊子,因為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而且蚊子到處叮咬他人,身體內很容易帶著一些病菌,這樣的話病菌也很容易到處傳染,因此才會覺得,被叮咬時靜等它獨自飛走最安全。對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出面說明,蚊子刺入人體的不是觸角,是口器。蚊子的口器特化成為刺吸式口器,由7個部件組成。會刺入人體部分為「口針」,由一對大顎、一對小顎、上唇、下咽頭斗等6部分組成,而下唇則特化形成口鞘,以包覆口針。吸血時只有「口針」會刺入人體,口鞘彎折於體外,因此拍打正在吸血的蚊蟲,通常把蚊體拍除時,其口針也會跟著拔出來,但是有可能會因為角度或力道問題,其蚊子口針斷裂在人體內。不過沒有看過遺留蚊子口針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留在皮膚裡的蚊子口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杜教授也解釋,吸血的蚊子若體內帶有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原蟲(瘧疾)等傳染性病原,該病原體會在蚊子口針刺進人體後,隨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例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胞子體會停留在蚊子的唾腺中,隨著蚊子分泌的唾液,一同進入人體,因此當蚊子已經開始吸食血液時,病原體早就隨唾液進入人體,這時候打不打蚊子都沒有差異。此外,衛福部也曾說明,台灣傳播登革病毒的病媒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二種病媒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乾淨的人工及自然的積水容器內(非骯髒污穢的排水溝),如花瓶、花盆水盤、廢棄瓶罐、廢輪胎、水缸、水桶、樹洞、竹筒及植物葉腋(檳榔、椰子落葉)積水處。且登革熱患者血液在發病前1天及後5天均帶有病毒,蚊子如在這段期間內吸食登革熱患者的血液,經8至12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再叮咬健康的人,即可傳播登革熱。因此衛福部建議,民眾應清除室內及戶外廢棄容器,如空瓶、空罐、空保特瓶等,廢輪胎積水不易傾出,可以用泥土或沙子填滿,清除庭園雜草以免蚊蟲匿藏;地下室及頂樓陽台等之積水必須排除,不用的器皿必須倒置,以保持乾燥,避免雨後積水;家中應裝置紗窗、紗門,以防蚊蟲侵入;斑蚊多於白天叮人,如感染登革熱在家休養期間,即使白天,亦應掛用蚊帳,以防蚊叮咬而擴散疫情;於戶外活動時,儘量穿著淡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液等忌避劑,避免停留於樹蔭、草叢等較為陰暗處,以免遭受蚊蟲叮咬的機會。
登革熱驚人新傳播模式曝 國衛院:病媒蚊「口器沾病毒」叮2口就感染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經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叮咬而傳播登革病毒所引起的蟲媒急性傳染病,近50年來由於氣溫升高及國際間人口移動頻繁等因素,登革熱疫情於全球快速攀升,其中70%病例分布於東南亞國家,位於亞熱帶的臺灣也同受其害,今年南臺灣流行的疫情,是臺灣近60年來排名第二的嚴重疫情。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及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陳俊宏副研究員團隊利用動物實驗證實,埃及斑蚊可能透過類似共用針頭的傳播模式完成登革病毒的傳播,並與加州大學、名古屋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大學及國衛院跨國團隊建立的數學模型分析,並解釋了登革熱在社區內快速擴散造成大流行的可能原因。本研究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Lancet》的子刊《eBiomedicine》。國衛院副研究員陳俊宏發表成果說明。(圖/國衛院提供)國衛院指出,過去科學家認為病毒從染病病患經蚊子叮咬後,需要在蚊蟲體內完成多次複製,再由中腸感染至唾腺,才能在蚊子叮咬下一個人時完成傳播,這個過程至少需要8天,發病間隔至少10天以上,稱為外源性潛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EIP)。不過,國衛院與高雄市衛生局合作分析2015年疫情的發病時序,發現同家戶內的發病間隔有八成五少於3天,研究團隊利用動物實驗證實蚊子叮咬被病毒感染的動物後緊接著叮咬下一隻動物,蚊子口器上沾染的病毒即可完成病毒傳播造成感染,類似於HBV、HCV、HIV共用針頭的傳染模式。國衛院表示,這一發現對蚊媒疾病傳播動態有了新的理解,有效控制埃及斑蚊的數量和活動。(圖/國衛院提供)國衛院說明,埃及斑蚊是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媒介之一,主要棲息地主要分布在台南及高雄,偏好在室內環境活動,且完成一次完整的血餐過程中經常需要叮咬多人,這種叮咬多個宿主的行為模式就有可能將病毒以這種機械性傳播模式給下一個人,大大縮短了病毒傳播的時間,同時增加了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機會,特別導致登革熱在社區內快速擴散。國衛院與跨國團隊建立的數學模型顯示,此傳染模式十分驚人,可加速病例數推至最高峰的時間,同時也會大幅增加感染的人數。這種傳播方式可說明造成2015年台灣登革熱大流行的原因。國衛院表示,這一發現對蚊媒疾病傳播動態有了新的理解,有效控制埃及斑蚊的數量和活動,對於防治登革熱的策略有著重大的影響,若能更深入理解病毒的傳播途徑,將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疫情應對策略,從而保護公眾健康。
登革熱留後遺症 中醫針藥助減緩
馬光中醫近期收治1名70歲的登革熱患者,身體相當虛弱,說話有氣無力且容易腹瀉,服用西藥進行症狀治療,雖然登革熱急性症狀已減輕,但卻留下疲累症狀,於是中醫師使用中藥幫助其改善,經過2周共2次的治療,疲累感大幅減輕,說話有氣力、腹瀉減輕,食慾也增加。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高慈婷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溼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溼、鬱而化熱,溼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溼熱體質。而陰虛內熱的人容易流汗、體溫相對偏高,面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平時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另外,《醫學昆蟲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刊登過一項研究,比較O、B、AB、A等4種血型的受試者,哪一種人的血液較為吸引白線斑蚊,結果顯示,O型人的血液較受蚊子的青睞,其次是B型和AB型,最少被咬的則是A型。不過,究竟蚊子為何更愛O型血,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明確。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李建志表示,中醫可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判斷登革熱病人的中醫證型,決定證型後就可以針炙加中藥雙管齊下,登革熱的發病如同中醫理論的溫病學說所演示,病毒新感所引動病情較輕如同感冒症狀,若不介入治療,隨著病程發展,由內入裏,病情也隨之加重甚至出現裡熱實證,引起正氣虛衰,毒瘀交結的現象,即是出血型登革熱身體產生紅點及瘀斑。主要治療的方式包含「針灸」,可以針對骨關節疼痛和眼窩疼痛的病症,從而以針灸適當穴位予以治療,針灸6次即會有明顯改善;而「中藥」會以清熱解毒和辛散除溼方向為主。
高市登革熱累計542例 「噴藥滅蚊」民眾憂…專家:必要手段
南部登革熱疫情升溫,高雄市截至2日累計542例,而有民眾對噴藥產生擔憂。對此,專家表示,因為噴藥防登革熱,是快速有效的必要手段。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昆蟲學系名譽教授徐爾烈強調,在目前登革熱並沒有疫苗、治療藥劑的情形下,為快速減少環境中病媒蚊數量,避免疫情擴散、並為清除孳生源爭取時間,實施化學防治(噴藥滅蚊)是緊急防治登革熱的必要方式。安全性是優先考量,在環境部與衛生單位依據經驗與規範實施噴藥下,發生意外的機率非常低。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高雄大學白秀華教授說,登革熱是蚊媒傳染病,尤其在高度都會化的高雄市,喜歡棲息在室內、人工容器,傳播力強且僅在嘉義以南出沒的「埃及斑蚊」性喜人類居家環境,更是造成高雄市社區傳播鏈的主角,這也是必需執行家戶「室內空間噴藥」滅蚊的主因。白秀華表示,蚊子一旦帶病毒就是終生帶病,一隻蚊子平均可活1-1.5個月。當社區出現登革熱疫情時,快速而有效的噴藥殺滅空間中帶有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是必要的防疫手段,同時配合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則可避免已經有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繼續危害社區。高雄市噴藥。高雄市20年來均秉持著噴藥專業原則,從選用環境衛生用藥、噴藥技術及機具都必需經過嚴謹的評估,登革熱「空間噴藥」是用以殺滅成蚊,依據生物檢定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在標的空間內的致死藥量,搭配噴藥機具(超低容量或煙霧機)、噴藥濃度、噴藥流量及施作時間等,以有效滅蚊為目的進行噴藥;白秀華教授依據高雄市2023年的監測室內噴藥滅蚊生物檢定數據約可達到85%-100%擊昏率分析,目前的噴藥滅蚊是有效的。部分民眾疑慮環境衛生用藥的濃度與毒害問題,徐爾烈進一步說明,空間噴藥的原理基於「緊急防治」有效滅蚊前提下,在社區緊急防疫噴藥每戶3到5分鐘有限的施藥時間內、要盡速達到標的空間內的致死藥量,提高噴藥機具流量或改良噴嘴效能、環境衛生用藥濃度都是必需的。徐爾烈解釋,而環境衛生用藥的主成分是除蟲菊精遇陽光及空氣極易分解,毒性極低,對人類影響主要是部分刺激與過敏性反應,根據研究除蟲菊精類殺蟲劑對哺乳類動物的急毒性極低,但是卻對於昆蟲如蚊子、家中害蟲如塵蟎的殺滅效果極佳。合成的除蟲菊酯(精)對於昆蟲的致死劑量遠大於人類(2250倍),也是安全並且有效被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登革熱防治噴藥藥劑,請民眾安心。徐爾烈說明,在環境部及衛生單位的嚴謹把關下,殺蟲劑對人體危害低,且噴灑時一定要將環境淨空,經過1小時再返回家中,再把門窗打開藥物濃度會降低許多,若家中有小朋友會在地面爬行,要先清理乾淨。依據規範用藥,發生意外機率非常低,請民眾可以放心。
病毒大亂鬥1/登革熱燒不停!中秋前沒壓下恐更糟 忽略「這動作」百隻病蚊一次誕生
台南今年淪登革熱重災區,截至9月18日本土病例數為8,481例中,光是台南市就有7,608例,累計死亡達12名,是10年來第二高,僅次於2015年。一位曾參與當年疫情控制的專家透露,今年疫情「作戰方式不對」,迷信噴藥卻忽略徹底清除孳生源,民眾僅倒掉容器內積水,卻不知要刷掉容器上蟲卵,一個容器的蟲卵2周就能滋生數百隻病媒蚊,若中秋節前沒有壓下,連假期間南往北返恐擴大疫情。眼看台南市病例數不斷增加,疾管署9月18日進駐台南成立「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未來2周是防疫關鍵期,希望能在中秋前儘量壓制疫情。羅一鈞說,2015年時單周就增加4000多例,目前台南單周未超過2000例,若本周疫情呈現下降趨勢,或許就會開始出現反轉。中秋連假前疫情可獲控制?「我認為疫情仍嚴峻,關鍵在於作戰方式!」擁有病媒防治、環境用藥等認證的余夏,目前經營一家專業消毒公司,他曾在高雄大學病媒防治小組擔任研究員,2015年台南登革熱爆發時曾跟著病蚊管制專家白秀華教授參與監測計畫。「當時採圍攻方式,先監測找出熱點,再以中心點一圈圈擴散出去,不只噴藥,還會深入社區辦講座、跟里長宣導,因為清除孳生源才是最重要的!」「巡倒清刷」是最有效的除蚊方式,例如一個水盆就可能藏有上萬隻孑孓,但需要社區基層徹底執行才能做到。(圖/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供)余夏說,預防登革熱的「巡、倒、清、刷」是老生常談,但多數人只知倒掉容器內積水,卻漏掉刷洗這一步驟。「病蚊的蟲卵非常厲害,如果只是倒掉積水,它還是存在容器內,等到下一次又有水時,就會生出數百隻的病媒蚊,所以一定要把蟲卵刷掉才行。」此外,民眾忽略廣告旗下的水桶、屋頂上溝槽等積水處,這些細節需要社區宣導,提醒民眾徹底執行,而近年因為登革熱疫情不嚴重,所以雖然已經宣導,卻往往淪為口號,只希望用噴藥來解決問題,殊不知只能消滅成蚊,無法根除蟲卵。「另外,在孳生源投藥比噴藥更有效。」余夏說,噴藥無法治本而且效果不佳,因為近年在友善環境趨勢下,不能使用殘存性較強的藥劑,殘存性較弱藥劑效果差,一下雨藥性更是蕩然無存,相較之下,直接在孳生源投藥阻斷蟲卵孵化更加有效,如果可以提高投藥的比例,相信更能壓下疫情。「這種藥物是一種生長調節劑,可以阻止蟲卵孵化、幼蚊長大,從源頭解決問題。」由於登革熱疫情猖獗,近日民眾頻頻收到新加坡養「蚊子軍隊」消滅登革熱的訊息,就是將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寄生在公蚊子體內,跟母蚊交配後會導致母蚊不孕,進而滅絕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陳錦生受訪時曾說,目前國家蚊媒中心已經培養本土沃爾巴克氏菌種、建置養蚊技術,實驗室試驗也取得良好成效,但野外釋放還要考慮很多環境問題,而且台灣面積比新加坡大,難度更高。此外,台灣現在社區正有登革熱疫情,若在這時候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能馬上就被噴藥致死,目前看來還是清除孳生源較為有效。新加坡以沃爾巴克氏菌寄生蚊子體內,藉此「以毒攻毒」,但專家認為台灣面積較大,困難度較高。(圖/路透社) 登革熱目前沒有專門藥物、也無疫苗可打。「登革熱共有4種型別病毒,雖然多年前有研發出疫苗,但無法保護所有病毒型別,而登革熱只要跨型別重複感染會增加重症機率,因此接種疫苗不能增加防護力。」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登革熱重症的機轉根本在於免疫系統,所以很難有單一藥物可以治療,目前採取的方式就是支持性療法,但愈早介入還是比較好,提醒民眾出現發燒、肌肉痛、關節痛、後眼窩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2015年大爆發時,我的一位同學與父親雙雙確診出血性登革熱,結果同學的父親不幸過世。」當時余夏深感震撼,因為一條生命就這樣消失了,他呼籲政府應更加重視登革熱防治,能給地方政府更多預算來執行,例如目前疫情已相當嚴峻,但部分縣市卻依舊沒有足夠經費進行更完善的環境消毒,如果能更加重視登革熱防治,預防勝於治療,相信能挽救更多生命。
病毒大亂鬥2/登革熱疑北擴「新北婦感染源不明」 室內也需防蚊!6步驟自保
台灣爆發近8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不僅跨越濁水溪以北,9月19日新北板橋更有一名婦人確診,且未出國、未到中南部活動,感染源不明,引發外界擔憂病媒蚊疑似已在北部。到底怎樣防蚊才正確?疾管署透露,今年疫情分析發現,不少確診者是在家中或室內公共場所遭蚊子叮咬,因此「室內也要防蚊」,專家提出「6招防蚊秘訣」供民眾自保。自疾管署6月13日公布今年本土登革熱首例,到9月18日已累計8481病例,短短3個月疫情就飆升,其中台南市7608例最為嚴重。回顧2015年的登革熱大爆發,台南市共2萬多名病例,同樣是全國之冠。為什麼南部的登革熱疫情總是較為嚴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台南、高雄及屏東正是台灣埃及斑蚊主要分布的3個縣市,雖然嘉義跟台東部分地區也有埃及斑蚊,不過以人口數和埃及斑蚊的密度,以及區域內人口移動頻繁的程度,台南、高雄和屏東是登革熱流行風險最高的區域。疾管署表示今年許多登革熱患者皆是在家中、室內被病媒蚊叮咬,提醒戶外、室內都要防蚊。(圖/宋岱融攝)此外,今年隨新冠疫情及國境解封,登革熱疫情不但跨過濁水溪以北,還出現境外移入。疫情解封前,2021年本土登革熱病例數是零,2022年僅3例,但今年自6月出現本土首例後,8月9日便出現死亡首例,加上天氣熱、颱風降雨,造成病媒蚊大量孳生,登革熱一路朝北進攻,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在八月間出現近3~5年來的首例,9月19日,新北板橋更出現一病例,沒有國外旅遊史近期也沒有到中南部,僅去過陽明山區工作,換言之,感染源(病媒蚊)疑似在雙北市出現。國家蚊媒中心首席顧問陳錦生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北部也有引發登革熱的白線斑蚊,但沒發現過埃及斑蚊,但如果病媒蚊太多,還是可能引發小規模的流行。擁有病媒防治、環境用藥等認證的消毒業者余夏則認為,「登革熱確實已經跨過濁水溪以北,但我認為北部應該不至於大流行,因為地方政府比較積極處理,不像南部總是事態嚴重時才會重視登革熱的疫情。」羅一鈞表示,埃及斑蚊喜歡在陰涼環境中棲息,今年疫情觀察到60歲以上長者占比較高,發現許多長輩是在家裡或室內公共場所被蚊子叮咬,比如宮廟或有屋頂的室內公有市場等,所以不只戶外要防蚊,室內也要做好防蚊措施。國衛院國家蚊媒研究中心黃旌集博士表示,不論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都是「終生帶病毒」,除了「巡倒清刷」之外,防範之道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因為蚊子的世界只有黑與白,雌蚊針對黑色尋找血源,所以要避免穿黑色衣物,同時減少皮膚裸露面積,改穿長褲或搭配袖套。運動完要趕快擦汗,因為此時身上散發的味道和溫度正是蚊子的最愛。專家建議先噴防蚊液後,再穿上長袖衣物覆蓋,雙重防護更有保障。(圖/報系資料照)黃旌集建議使用經衛福部核可含有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液,噴防蚊液的方式也要正確,先拉起衣袖或褲管噴完再覆蓋,最好先噴在手,再均勻抹上。若不幸確診,就盡量不要出門,留在家自我用蚊帳隔離,因為埃及斑蚊喜歡留在室內,叮咬確診病患再叮家人,是造成居家感染的主因。「蚊子在攝氏13度以下才會死亡,20度以下會變得不活耀,最近氣溫雖有下降,但距離冬天還有一段距離。」黃旌集說。疾管署也提醒,曾經確診登革熱、老人家、懷孕婦女、嬰兒、具糖尿病、腎衰竭、慢性溶血疾病、肥胖等危險族群,由於重症風險較高,要格外當心。
登革熱爆發破8千例! 國衛院出動AI無人車滅蚊登國際期刊
今年登革熱疫情爆發,截至18日全台共有8181例病例[i]。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利用「無人車」進入下水道,以殺蟲劑噴灑或用高溫水槍沖洗有斑蚊出現蹤跡的溝渠,證實可有效將溝渠病媒蚊密度指標由0.62降至0.19。研究成果於今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ii]。地下道、天溝成死角 南部疫情重災區登革熱由斑蚊為媒介,在我國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由於病媒蚊喜好高溫的習性,疫情流行區域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性氣候國家,全球每年平均超過3億9千萬的人感染。然而,隨著全球氣候暖化以及新冠疫情後的國際與國內人流移動增加,今年初在台灣南部陸續爆發疫情,加上梅雨及颱風更讓挑戰加劇,造成登革熱疫情往中北部城市蔓延,從路邊溝渠或下水道,或是屋頂難以清潔的天溝,都是蚊媒傳染病的防治死角所。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專案助研究員劉韋良從過往研究中發現,許多路邊溝渠或下水道,可能是傳播登革熱的白線斑蚊(Ae. albopictus)、埃及斑蚊(Ae. aegypti)2種病媒蚊的潛在滋生地。研究團隊與高雄市衛生局、經緯航太公司合作,運用無人車系統,包含一組可實時觀測的有線監控設備及一台可裝載高溫水槍或藥劑噴槍的機械車,履帶設計連崎嶇地形都可行進,經由遙控進入地面下溝渠間等隱蔽或危險區域,準確追蹤病媒蚊的行跡,補足無人航空器無法拍攝到的部分。溝渠病媒蚊密度指標 由0.62降至0.19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表示,無人車系統107年5月至8月期間部署在高雄市5個行政區,並輔以蚊子誘殺桶監測病媒蚊密度,監測出下水道中約有21%有斑蚊蹤跡。經由噴灑殺蟲劑與高溫水槍沖洗後,溝渠病媒蚊密度指標(gravitrap index)由0.62降至0.19,不僅有效降低病媒蚊孳生,同時減少人工勞動成本,並降低接觸病媒蚊的風險,提高工作的安全性。研究團隊也開發出空中噴藥無人機,能尋找隱性孳生源,並利用空拍影像判讀積水潛在位置並進行噴藥,今年疫情期間前進嘉義園區。▲空中噴藥無人機能尋找隱性孳生源,並利用空拍影像判讀積水潛在位置並進行噴藥。(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劉韋良表示,無人車系統還有持續優化的可能性,台灣地狹人稠、都市林立,若能搭配航空無人機與地下無人車系統同時進行空中、地面及地底的觀測監控,可更完整的掌握城市中病媒蚊孳生情形,更精準地進行化學及生態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登革病毒傳播的機會。防治登革熱3撇步國衛院在此次疫情中主要扮演智庫,多次派員協助病媒蚊監測化學成效評估,並協助媒合地方政府與空拍無人機廠商合作,找尋天溝或空屋頂樓水塔等人力難以巡查的隱性孳生源,針對高處天溝積水處及防火巷投擲防治藥物,防堵疫情擴散。並提醒民眾做好登革熱防治工作:無論屋內或屋外只要容易積水的地方都是病媒蚊孳生的場所,要記得「巡、倒、清、刷」加強清除孳生源。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以減少病毒再傳播的可能。如經醫師診斷感染登革熱,請多休息多喝水,遵照指示服藥。 [i] https://nidss.cdc.gov.tw/nndss/DiseaseMap?id=061
登革熱病媒蚊分南北「習性類型曝光」 專家揭密:每次吸血產120粒卵
登革熱疫情嚴峻,全台有許多縣市淪陷,是繼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專家指出,北部和南部的斑蚊類型和習性不同,出沒時間有固定,1隻雌蚊每次吸血就能產120粒左右的蚊卵,大約1、2周就會變成蚊子,繁殖速度驚人,所以必須留意環境,清除孳生源。登革熱是經由帶病毒的「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叮咬而受到感染,2種斑蚊習性不同,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蔡坤憲副院長指出,南部以埃及斑蚊為主,喜好室內活動;北部以白線斑蚊為主,喜好室外活動,因此北部地區要留意人工容器積水,例如廢輪胎、廢棄瓶罐、水桶、水缸、水盆、水盤、杓等,另外也要注意住家周圍天然積水容器,例如樹洞、竹林斷竹、香蕉樹、姑婆芋等植物凹陷處,若發現應儘速清除孳生源,避免登革熱傳播風險。病媒蚊的出沒時段為早上為8~10點、傍晚4~6點,出門要特別做好防蚊措施。據了解,1隻雌蚊每次吸血可產80~120粒蚊卵,蚊卵產出後約2~3天發育成孑孓,9~11天變為成蚊,環境不適合生長的話,蚊卵將進入乾燥期,一旦遇到適合環境,約30分鐘就可迅速孵化成孑孓,大約7天變為成蚊,因此減少積水容器,並定期刷洗容器內壁,落實「巡倒清刷」,分別是巡視家內外積水容器、倒掉容器內積水並倒蓋、清除多餘容器並回收、刷洗容器避免蟲卵孳生。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若需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避免穿著深色衣物吸引病媒蚊停留吸血,並建議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有效成分:待乙妥/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等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及活動史。
出國旅遊當心病媒蚊叮咬! 專家授「3大招」防範蟲媒威脅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20多歲男性,因為雙腳腳踝及腳掌疼痛且覺得雙下肢無力三周就診,經醫師問診得知,個案在緬甸工作,前一日剛返臺,於三周前有發燒、全身痠痛且出疹,檢查後雙下肢骨頭並無異常,皮疹已消退,同事也有跟他一樣類似症狀,因此幫他通報及採檢登革熱及屈公病,最終確診屈公病。屈公病為蚊子叮咬而感染 不會人傳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指出,屈公病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當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由於交通發達等因素,流行區已逐漸擴大。發病初期常見症狀一次看 與登革熱、茲卡病毒相似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大部分患者可自行康復。不過,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此外,屈公病較少出現死亡,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當罹患屈公病有可能會病況嚴重。日常3招防媒蚊 避免急性傳染病上身黃馨慧說,屈公病為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因此,平時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不但能預防登革熱,同時能防止屈公病。預防方法包括:一、做好防蚊措施,包含: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二、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三、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讓病媒蚊不出現。
氣候變遷傳染病傳播風險增 埃及斑蚊恐北漂
全球升溫,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危害性節肢動物在全世界分布上有往高緯度與高海拔移動的趨勢,最大原因可能來自於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而衛福部在最新一期「健康領域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中指出,隨著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可能會增加,並提及近年來台灣的埃及斑蚊呈現北移擴張的趨勢,推測未來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台灣大學公共衛生所名譽教授金傳春表示,登革熱為病媒傳染病,氣候變遷對蟲媒有很大影響,且依過去研究指出,登革熱與境外移入及氣象條件息息相關,因此要阻絕登革熱首先要從阻絕境外移入,並透過天氣監測高溫及降雨量及早因應,但她也說,如果因為氣候變遷使埃及斑蚊擴散至中部區域,恐怕會使病例更加嚴重。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白秀華說,登革熱可由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傳播,埃及斑蚊因其天性敏感,較易傳播登革熱,因此為登革熱防治重點,目前埃及斑蚊區域仍在北迴歸線以南,未來也可能會因氣候變遷等因素北移。不過,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調適組副組長葉信君表示,依2022年調查,目前埃及斑蚊分布最北仍在台南新營,為驗證埃及斑蚊分布推估結果,今年將針對台灣南部特別是雲林縣以南調查,至於白線斑蚊分布也尚待今年再驗證結果。而依衛福部「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發現,台灣數周前的高溫將使未來幾周後的登革熱、恙蟲病、日本腦炎、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類鼻疽及鉤端螺旋體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登革熱甚至可達7倍。白秀華則指出,當天氣變熱後,昆蟲密度可能會增加,一旦達到某一標準時,生物反而無法生存,不過氣候變遷、生物演化等尺度較大,還需要持續性觀察。
個案數居全台第二!雲林首見群聚 登革熱疫情恐北移
本土登革熱個案持續增加,創下近10年同期最高,截至22日全台累計580例,位居中部的雲林首度出現群聚,且個案數居全台第二。外界憂心登革熱疫情是否逐漸北移,專家認為有風險,由於氣候暖化加上人群南北快速移動,很有可能從零星個案發展成在地局部群聚。根據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監測,截至21日,全台累計580例本土登革熱個案。國家蚊媒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陳錦生指出,新冠疫情使台灣登革熱幾乎消失,解封後國際旅遊熱絡,又逢雨季和高溫,讓登革熱疫情加溫。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本土登革熱個案分布以南部為主,台南共484例,雲林、高雄皆有本土群聚,分別為73例和20例,台中和屏東亦有2例和1例,屬於零星個案。雲林縣今年首度出現本土登革熱群聚,外界關心疫情是否會持續北移。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溫在弘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2022年發布評估報告證實,氣候變遷會明確提高蟲媒傳染病的發病風險,當氣候暖化加上人群南北快速移動,很可能從零星個案發展成在地局部群聚。陳錦生則認為,埃及斑蚊目前只分布在嘉義以南,未曾在北部發現,除非中部發現埃及斑蚊分布,否則「北移」一說尚無明確證據。至於白線斑蚊是次要病媒蚊,分布於全島,因此北部、中部偶有登革熱發生,原因與南部一樣,有境外帶原者將病毒帶入、經由白線斑蚊傳播,並非隨埃及斑蚊北漂而來。陳錦生說明,登革熱共有四型病毒,目前整個東南亞地區四型病毒皆有,很難預測何時、何種會入侵,例如2015年台灣流行第二型病毒,今年台南流行第一型(泰國株),雲林也是第一型病毒(印尼株),但高雄發現有第二型病毒,隨著旅遊業蓬勃發展,各種型別都有可能入侵。
本土登革熱病例累計突破400例!創10年來同期新高
本土登革熱燒破400例!疾管署昨天公布,本土登革熱上周再爆增127例,且仍以台南市102例最多,全國本土病例累計來到425例、創下十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有6例重症,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提醒,台南登革熱持續擴散,且白線斑蚊「全國都有」,若無法根除孳生源,全國任何一個縣市的民眾都可能感染登革熱。疾管署昨天公布,本土登革熱上周爆增12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分布在台南市95例、雲林縣23例、高雄市7例及台中市2例,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新增的127例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尤其要特別注意的是,年紀大於60歲病例占了44%,高於2014~2022年的26%,且社區出現第一、第二型登革熱病毒,須留意重症風險。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目前共累計42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全國病例數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僅2016年為375例外,過去幾年同期感染數字僅為0~57例。目前全台仍以台南重災區,國內425例本土病例中,台南市就占了362例,並以台南市的仁德區、東區、永康區為主要疫情群聚區,顯示台南疫情持續升溫,且有擴大現象。成大醫院副院長柯文謙表示,國際臨床統計發現,每出現1個有症狀的登革熱病人,背後就有3到4人是無症狀者,造成防治上很大的困擾,當無症狀帶原者在社區中就會有防治盲點。柯文謙表示,確診登革熱病人中,出現症狀病人中15%會有輕度或中度的登革熱警示徵象,5%會出現嚴重登革熱症狀,需要特別照護。至於登革熱是否會持續「往北走」?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會感染登革熱的斑蚊包含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埃及主要分布在嘉義布袋以南,但是白線斑蚊全國都有,也就是說,全國任何一個縣市的民眾都可能感染登革熱,因此呼籲民眾都要落實孳生源的清除。
防登革熱家中噴藥 專家7點建議化學藥劑不殘留
台南、高雄、屏東、雲林等地都有登革熱疫情,相關衛生單位為了控制疫情開始著手進行化學防治。不過,許多民眾覺得相當困擾,認為真的有必要進到家中噴灑化學藥劑嗎?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表示,進到家戶中噴藥是不得不為的必要防治作為,因為這與登革熱病媒蚊的習性有關。而杜武俊教授也提出7點建議,提醒民眾在家戶化學防治前後有些需注意的地方。為什麼家中也要噴藥? 與病媒蚊習性有關台灣登革熱主要是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2種病媒蚊進行傳播。杜武俊教授提到,埃及斑蚊的習性跟其他蚊種不一樣,這種斑蚊很容易進到室內,所以不是只有到戶外活動才有登革熱感染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南部有埃及斑蚊分布的地區經常會有家庭群聚感染的原因。至於,白線斑蚊雖然主要以戶外為主,偏好植被多的環境,不過並不代表白線斑蚊不會進入室內。杜武俊教授表示,像這次疫情第一時間就有在室內抓到帶有病毒的蚊蟲,所以化學防治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只噴戶外環境是不夠的。雖然民眾可能都不太喜歡相關單位到家中噴藥,但杜武俊教授提醒,如果沒有整個室內做防治的話,萬一還有帶病毒的蚊子存在,可能就不是只有一人感染,可能全家人都會造成感染,所以化學防治是不得不為,希望大家體諒、共同配合,這樣才能真正把疫情控制住。化學藥劑會對人造成傷害? 噴藥有哪些事項要注意?然而,有些民眾擔心家中噴灑化學藥劑會不會對健康產生傷害。對此,杜武俊教授表示,現在室內使用的藥劑是「合成除蟲菊」,在使用時要經過稀釋,稀釋的倍率殺蚊蟲沒有問題,對人畜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毒性,算是一個極低毒性的藥劑,不過它終究是個藥劑,因此有以下7點建議:收到噴藥通知後,餐具等要先收好避免噴灑到藥劑合成除蟲菊有很強的魚毒性,家中若有養魚,噴藥時一定要把魚缸蓋起來並關閉打氣,以免藥劑毒殺魚類室內噴藥期間人不要在屋內,所有人員及寵物都應離開室內防疫人員噴藥後,門窗關上至少1小時以上,時間越久藥越能在家裡充份發揮作用將病媒蚊殺死噴完藥1小時後進入室內將門窗打開通風,進入室內的人建議要戴口罩(至少為活性碳等級以上的口罩),避免吸入過多藥劑通風約10-20分鐘等藥確實消散後人再進入屋內藥劑可能會在物品表面殘留,雖然量很少,但民眾若擔心可以用抹布沾清潔劑或直接用清水擦拭清除藥劑杜武俊教授強調,當有登革熱疫情時,化學防治非常重要,是所有防治方法裡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室內外孳生源清除也很重要,希望民眾能一起行動避免病媒蚊孳生,盡快將登革熱疫情控制下來。
登革熱疫情嚴峻 專家教你有效滅蚊方法
台南登革熱疫情燒不停,雲林、高雄等地也陸續傳出本土病例,相關單位提醒民眾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清除孳生源。而市面上有許多的防蚊產品,像是捕蚊燈、電蚊拍、防蚊液等,這些產品對於登革熱疫情真的有防蚊的功效嗎?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一一分析。登革熱防疫 捕蚊燈、電蚊拍怎麼用?許多人家中都會有捕蚊燈、電蚊拍等,這些防蚊工具對登革熱疫情是否有防治效果?杜武俊教授表示,以捕蚊燈來說,它是燈光誘集,雖然有紫外線UVA波長的光波可以吸引蚊蟲過來沒錯,但登革熱病媒蚊是在白天活動、吸血,一個白天活動的蚊蟲用捕蚊燈效果一定不好。不過,捕蚊燈並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對地方,杜武俊教授提到,現在有登革熱疫情家裡有捕蚊燈還是可以用,也就是說不要在室外用,可以在室內用,但室內要用在陰暗的角落,因為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會進到室內,白天在陰暗角落用捕蚊燈或許可以抓到病媒蚊。至於電蚊拍也可以使用,杜武俊教授表示,在家裡有時間就起來走動,把整個家裡巡視一遍,看到蚊子就把它打下來,有補蚊燈就掛在陰暗角落,民眾在登革熱防治上就是打死一隻成蟲少一隻,不要放過任何一隻。防蚊液要怎麼選? 含3成分較長效而關於防蚊液產品,杜武俊教授認為,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IR3535等,才是較長效、效果較好的防蚊液,其他的防蚊液並不是說沒有效,但是效期相對較短,所以在登革熱疫情時,還是建議使用含有這3成分的防蚊液。杜武俊教授也提醒,防蚊產品非常重要,對健康的人來說是保護自己不被蚊子叮,而已經得到登革熱有病毒血症的人更要使用防蚊液,避免沒有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又把病毒傳播出去。捕蚊燈、電蚊拍、防蚊液等都是可以避免病媒蚊成蟲叮咬、殺死成蟲的防蚊產品,至於幼蟲的滋生還是要靠清除孳生源來避免,民眾除了使用防蚊產品外,也要留意室內外積水容器進行巡、倒、清、刷。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 疾管署揭2種傳播登革熱病媒蚊
隨著夏季氣溫不斷飆升,偶爾還會伴隨午後雷陣雨,登革熱疫情也持續升溫,國內上周更新增125例本土個案,台南就占8成以上。對此,疾管署也提醒,在山區非常常見且咬人很痛的「小黑蚊」並不是蚊子,也不會傳播登革熱,真正會傳染登革熱疫情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臺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圖/疾管署)臺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圖/疾管署)台灣每到夏季,伴隨著午後雷陣雨和颱風,總是容易讓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孳生,尤其南部更常成為登革熱重災區。對此,疾管署也發布了一系列消息,教導民眾如何辨別病媒蚊、有效清潔環境及避免病媒蚊孳生。疾管署指出,臺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人會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且病媒蚊叮咬處於可傳染期之登革熱病人後,亦會被病毒感染,此被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則造成社區中的傳播。其中「白線斑蚊」分布於全台海拔1900公尺以下的區域,棲息習性以戶外為主,偏好地點為植被多的環境,由於北、中、南都有白線斑蚊的蹤跡,因此無論在哪都可能被傳染,民眾在戶外活動時,務必注意防蚊措施。至於「埃及斑蚊」,則主要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近年監測顯示並無向北擴散的跡象,棲息習性則是容易進入室內,且吸血時「非常靈敏」,因此就算不出門,也可能感染登革熱,造成在家中活動時間較長的小孩與長者,更容易透過埃及斑蚊感染登革熱,且長者還容易發展成重症。對於病媒蚊如何防治?疾管署則特別提醒民眾,務必落實防蚊「3不措施」,消滅病媒蚊,遠離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的威脅,以確保你我的健康。首先是清除家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例如貯水桶、水缸、花瓶、花盆、水盤、廢輪胎、空瓶、空罐等等;接著就是不讓蚊子進入屋內,包括設置紗窗、紗門,並經常檢查補修,或是在室內點燃蚊香驅蚊、噴灑殺蟲劑或置放電蚊燈。最後當然就是不讓蚊子叮咬,尤其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至5時為斑蚊叮咬的2個高峰期,請儘量避免到戶外樹蔭、草叢等陰暗處所逗留。出門時也請穿著淡色的長袖衣褲,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膏)。睡覺時也可以懸掛蚊帳,減少遭受蚊子叮咬的機會。至於現在非常常見的「小黑蚊」是否為病媒蚊的一種?疾管署則解釋,其實小黑蚊不是蚊子,而是名叫「臺灣鋏蠓」的吸血昆蟲,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小黑蚊會傳播任何疾病。而小黑蚊常常出現的高峰期,大約落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雖然沒有傳播疾病的疑慮,但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常常出沒的範圍則是樹蔭下、走廊、涼亭、庭院及廟口、遊樂場等處,雌蟲會在交配後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等待吸血,與蚊子的習性、種類完全不同。
殺蟲劑沒效了? 日研究警告:亞洲出現「抗藥性強1000倍」蚊子
新的研究警告,在亞洲部分地區,傳播登革熱和其他病毒的蚊子對殺蟲劑的抵抗力越來越強,迫切需要新的方法來控制它們。衛生當局通常在蚊子出沒的地區噴灑殺蟲劑,抗藥性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問題,但問題的嚴重性尚不清楚。法新社報導,日本科學家葛西真治(Shinji Kasai)和他的團隊檢查了來自亞洲幾個國家以及非洲迦納的蚊子,發現一系列突變使一些蚊子幾乎不受流行的如氯菊酯殺蟲劑(permethrin)的影響。葛西真治說,「在柬埔寨,超過90%的埃及斑蚊具有導致極高抵抗力的突變組合。」他發現,一些蚊子變異株具有強1000倍的抗藥性,而之前看到的是強100倍。這意味著通常可以殺死樣本中幾乎100%的蚊子的殺蟲劑水平只能殺死大約7%的昆蟲,即使劑量增加10倍,也只能殺死30%的超級抗藥性蚊子。葛西真治說,「我們在柬埔寨和越南的蚊子身上發現的抗藥性程度完全不同。」抗藥性突變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仍然是個謎,但葛西真治正在亞洲其他地方擴大研究,並檢查來自柬埔寨和越南的更多最新樣本,看看2016年至2019年研究期間是否有任何變化。葛西真治說,「我們擔心,我們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具有突變的蚊子會在不久的將來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在那之前,我們得想辦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登革熱可引起出血熱,估計每年感染1至4億人,但超過80%的病例為輕度或無症狀。目前已開發了幾種登革熱疫苗,研究人員還使用了一種能使蚊子絕育的細菌來對付這種病毒。但這兩種選擇都離根除登革熱很遠,而且埃及斑蚊會攜帶其他疾病,包括茲卡病毒(Zika virus)和黃熱病(yellow fever)。在白線斑蚊中也檢測到抗藥性,但抗藥性較低,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傾向於在戶外覓食,通常以動物為食,接觸到殺蟲劑的機會少於埃及斑蚊。抗藥性水平不同,來自加納以及印尼和台灣部分地區的蚊子仍然相對容易受到現有化學物質的影響,尤其是在較高劑量的情況下。但研究表明,常用的策略可能不再有效。新南威爾斯州健康病理學和雪梨大學副教授兼蚊子研究員韋伯(Cameron Webb)直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目前的殺蟲劑配方可能無法控制主要害蟲的數量,需要新的化學品,但當局和研究人員還需要考慮其他保護社區的方法,包括疫苗,其他選擇則是包括加大力度清除繁殖地。
首例屈公病!70多歲男境外移入確診 發燒骨痛且四肢紅疹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6)日表示,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北部本國籍70多歲男性,今年9月中下旬與案妻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柬埔寨旅遊,9月24日自柬埔寨入境於自宅檢疫,同日陸續出現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及四肢出現紅疹等症狀,就醫後因COVID-19 PCR檢驗及登革熱NS1篩檢均為陰性,故再次就醫,經血清檢驗屈公病陽性確診。案妻及1名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個案目前已無發燒等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0月20日。我國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233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212例;境外移入病例中,九成個案感染地為東南亞國家,以緬甸(70例)為多,其次為印尼(62例)及菲律賓(28例)。國際屈公病今年疫情上升,鄰近之東南亞/南亞多國包括菲律賓、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疫情持續上升,並高於去年同期。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累計報告超過23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22萬例報告數為多,已為去年同期1.9倍,瓜地馬拉、巴拉圭等疫情亦嚴峻。疾管署指出,屈公病與登革熱相同,都是藉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屈公病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大多數患者約在7至10天內可康復。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東南亞等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入境臺灣或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應主動通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就醫時請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