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
」 白內障 眼睛 近視 眼疾 手術搭高鐵滑手機2年!30歲男近視暴增500多度「慘罹3眼疾」 醫師曝原因
大部分的人都有通勤滑手機的習慣。對此,眼科醫師鐘珮禎就分享病例,有名30多歲男子,每天花半小時從新竹搭高鐵北上工作,期間就是用手機看影片、玩遊戲。沒想到2年下來近視卻暴增500多度,而且即使換了眼鏡,視力仍是每況愈下,最後更檢測出罹患老花眼、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鐘珮禎醫師也推測與長時間在晃動車廂內聚焦看東西有關。鐘珮禎醫師曾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指出,有男患者每天搭花半小時高鐵通勤,在車上他就是滑手機看影片或打電動,豈料2年下來,他發覺下車時會出現路標晃動、無法聚焦的現象,就連工作上班都被視力退化影響。於是他決定去換副新眼鏡,結果這時才發現,他的近視度數已從原先的700多度飆升到快1000度,而且即便換眼鏡,視力還是每況愈下,遠近都無法聚焦,最後不得已才到門診檢查,結果度數距離上次檢測又增加快200度。鐘珮禎解釋,一般人坐著專心看東西,眼球睫狀肌都會需要對焦,但若長時間在晃動車廂內看手機,睫狀肌為了聚焦須不斷調整,就像拍照時若一直震動,手機也會不斷對焦一樣。最後睫狀肌就會在過度使用的情況下,讓眼睛提早出現老花眼的症狀,以及白內障,水晶體也慢慢變混濁,這就是為何他的近視度數會一直加深。而更慘的是,高度近視又導致他黃斑部病變。鐘珮禎也認為,上述視力嚴重退化的情況,與患者平時的「用眼習慣」有關,最後由於他病況太嚴重,也必須替他進行白內障手術,就連黃斑部病變也做了治療,雖然患者目前視力稍微恢復,但後續仍得持續追蹤。
拿「筋膜槍」按眼周 中年男視力竟只剩0.1
近年筋膜槍十分熱門,許多人家中都有一把,不舒服就往那打,不過大陸台州一位50多歲男子近日視力驟降,就醫發現視力剩0.1,沒想到他因為眼睛疲勞,偶爾會用筋膜槍按摩眼周圍,想緩解症狀。據杭州交通91.8報導,台州臨海一名葉男因為筋膜槍用錯地方吃「大虧」,這一年來他覺得自己視力變差,但因為沒影響生活所以沒就醫,最近發現看東西很糊,到醫院眼科就診。台州醫院眼科副主任崔鋼峰一看發現,葉男雙眼視力剩0.1,而且也有白內障,水晶體混濁、脫位。崔鋼峰一問病史,才發現葉男因為經常頭痛眼脹,所以偶爾拿筋膜槍按眼周圍,不適狀況也有所緩解,不過漸漸的他的視力開始下降。崔鋼峰表示,因為葉男沒有其他外傷或因其他原因導致水晶體脫位,很大機率可能是筋膜槍對懸韌帶造成損傷。幸好,葉男9日接受白內障手術,他的眼痛也得到緩解。葉男表示,還好醫師即時查明原因,不然他可能還會用筋膜槍損害眼睛。此外,福州一名42歲婦人3月也發現自己的視力下降,而她的視力也只剩0.1患白內障,而她也和葉男一樣,使用「筋膜槍」按摩眼周長達2年,干擾水晶體代謝才會出現一樣狀況。
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 醫曝「5大高危族群」
白內障的主要成因為老化,是年長者視力不良的最大威脅,但隨著國人長期依賴3C,造成用眼過度並曝露於紫外線下,致使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示警,高度近視患者、眼睛受傷過的患者、曾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糖尿病患等,也容易提早出現白內障,其中的高度近視族群,由於眼軸過度拉長,造成眼球內代謝變差,天然水晶體容易發生混濁,因此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白內障。許粹剛指出,白內障主要症狀為視力模糊,不少患者憂懼手術治療,其實手術與否端看病患的症狀是否需要立即處理,若病患的視力模糊造成上下樓梯行走困難,或是開車時視線不清晰,上述症狀已影響日常生活安全,建議盡快至眼科門診檢查;一般眼科醫師會採用裂隙燈檢查,並評估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目前健保可給付矯正後視力低於0.5者進行白內障手術,建議及早就醫治療。許粹剛提到,目前白內障手術多採用超音波水晶體乳化囊外摘除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其將原本混濁之水晶體以超音波乳化儀在小切口下進行摘除並置換一個人工水晶體進入眼球。至於人工水晶體多樣化,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許粹剛表示,依據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性,主要分為球面水晶體、非球面水晶體、非球面水晶體加上散光矯正及抗老花人工水晶體;病患就診時,可以詳細與眼科醫師討論日常生活視距需求差異、夜間行駛(夜間眩光)和散光等因素,有助於醫師進行專業且全面性的考量,選擇最適合病患的人工水晶體,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許粹剛也提醒,早期白內障病人的視力尚未嚴重惡化,但仍需要改善生活習慣、注意保養眼睛以避免惡化,例如,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戒除吸菸以避免菸草中的有害物質傷害眼睛;定期至眼科門診檢查、掌握白內障病情,另外,糖尿病可能會引發白內障,須特別留意。
豔陽毒眼「白內障年輕化」 醫呼籲4大護眼好習慣
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長時間在艷陽下也容易造成不少危害,受到紫外線傷害的人也越來越多,近年更出現中壯年做白內障手術,患者年輕化也成為國人一大隱憂;有醫師呼籲做好4大護眼習慣,才能延長靈魂之窗的使用壽命。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表示,台灣夏季日照時常約13小時,民眾長時間紫外線曬眼球,水晶體也會累積傷害提早老化;而白內障並非一夜之間發生,經過長期紫外線曝曬,眼睛的晶狀體和角膜都會受損,如果沒有採取保護措施,久了就會有白內障。依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萬例白內障手術,其中500萬例是與紫外線曝露有關,足見紫外線對眼睛健康影響有多大。另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數據中得知,在長者慢性疾病中僅次於高血壓的就是白內障,而近年國人使用3C產品時間上升,用眼過度的情形,導致30、40歲中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也逐漸升高。對此,許粹剛醫師也呼籲民眾要做好護眼習慣,包括出門戴墨鏡或遮陽帽、禁菸、定期做眼科檢查和控制代謝症候群,其中提到民眾若有糖尿病,恐使白內障提早發生或加重病情。眼睛是身體相當重要的器官之一,好好保護靈魂之窗,減少外在傷害,才得以延長使用壽命。
「1眼疾」常誤以為是近視或老花! 眼科醫教夏日護眼重點:最好戴上太陽眼鏡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開數據,白內障於慢性疾病的排名僅次於高血壓,達41.3%,伴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上升,台灣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逐漸升高,其中六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者、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以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皆為白內障高風險族群。白內障常見8大症狀 應盡早就醫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的疾病,意指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造成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白內障的8大警訊包含: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或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等症狀,都應即早治療。夏季眼睛防護莫輕忽 食補+日常這樣做延緩發生炎夏逼近,台灣的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的紫外線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對此眼科陳矜芸醫師給予幾個夏日防護建議,除了能夠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也可以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另外,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的傷害,來延緩白內障的發生時間。把握治療黃金關鍵期 高階手術設備助恢復清澈視野陳矜芸說,白內障的唯一治療方式便是更換人工水晶體,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目前主流的白內障手術方式,能夠僅以筆尖大小的微創方式進行此手術,有別於以往需等白內障成熟變硬才可治療的舊觀念。目前引進德國3D高階白內障科技,更於2024年4月獲邀於泰國曼谷授獎認證,由德國原廠頒發高階白內障設備認證中心殊榮,肯定其專業與精準度的把關堅持,透過完整的醫療設備,以精準測量晶體度數、有全景高解析光學設備,及AI全智能晶體導航,精準定位提升術後視力品質。術後這些事情要留意 避免眼睛受刺激手術過程中只需以局部麻醉藥水點眼睛,再以超音波乳化術吸取出混濁的水晶體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即完成此手術。若術後對光線較為敏感,陳矜芸建議,白日配戴墨鏡防止眼睛受到紫外線刺激、術後患者也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周的時間便可恢復日常。
智能障礙男在家跌撞滿身傷! 就醫才知原來雙眼都白內障
「診間門剛打開,一口氣進來3個人,仔細一看…患者是由面帶愁容的家人左右攙扶進來的。」台北市一位40歲智能障礙男子,多年來由父母悉心照料,日常生活都可簡單自理。但日前卻狀況連連,逐步變成一日三餐都無法自行進食,連在熟悉的家中行走也能碰撞受傷,生活變得越來越不可控,更加重了家人的照顧重擔…,這才驚覺可能是「視力」出了問題,才趕緊帶他到眼科就醫。患者排斥檢查 醫師溫柔引導查出病因台北台全眼科院長張耘嘉醫師指出,「當患者一走進診間就發現不太對勁,看起來視力狀態很差,無法自行行走」。後續要幫患者檢查時,更因為其視力狀況不佳,對相關儀器檢查非常排斥又緊張,張醫師為此更經歷了一場波折,平時在診間有著溫文爾雅封號的張耘嘉醫師,溫柔且耐心的緩解其緊張情緒,最後與患者父母共同協助患者完成整套視力檢查。 張耘嘉醫師進一步說,「經過儀器詳細檢查發現是白內障,因為已經過熟,才導致兩眼幾乎看不見!」經過後續的白內障手術後,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又回到平日與父母的良好互動,也重拾自理生活。 人口高齡化、過度使用3C產品 患白內障者逐年增加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隨著人口高齡化和過度使用3C產品,國人白內障就醫需求有逐年增加之情形。張醫師提到,門診中很多長輩都會詢問白內障是否等熟了才能開刀?其實目前白內障治療技術不斷進步,「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已非正確觀念,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風險。一般建議「白內障只要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就可以考慮手術。張耘嘉醫師於眼科領域鑽研多年,更擔任過多間教學醫院的眼科醫師,憑藉著過去累積的經驗及技術,目前更專研屈光手術及微創雷射白內障手術。他建議,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每年應定期到合格的眼科診所進行視力檢查,確保眼睛狀況。若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更應盡快至眼科就診,以免因為延誤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新式微創角膜移植手術! 順利改善視力重見曙光
王先生在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卻又逐漸模糊,並有眼睛疼痛、畏光、無法睜開眼與不斷流淚等情形,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經診斷為白內障術後產生的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林小姐則是雙眼患有先天性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飽受視力模糊之苦。新式手術現光明 微創角膜移植病人經嘉義長庚醫院眼科陳南妮醫師診療,接受新式微創角膜移植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Descemet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簡稱DMEK)」,術後都恢復良好,角膜從混濁水腫恢復透明清澈,疼痛及畏光症狀也大幅改善且視力已逐步恢復中。陳南妮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全層角膜移植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僅移植內皮細胞,傷口小且縫線少,大大降低出血、感染、術後散光與排斥機會,手術恢復期較短,術後的視力大幅改善。視力下降模糊 及早診斷治療目前諸多原因皆可能造成角膜內皮細胞數下降,導致角膜水腫以致於角膜混濁,嚴重影響視力。先天因素最常見為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後天則以白內障及青光眼手術術後較為常見,因此若術後出現視力逐漸下降模糊,伴隨眼睛疼痛畏光等情形,務必及早至眼科檢查是否為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即早診斷避免延誤病情,若長期角膜水腫混濁病變,錯過內皮細胞移植時機,最終僅能接受傳統移植手術。孫啟欽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每年約有600多名病人等待眼角膜移植,透過精良的移植手術可確保手術成功,DMEK手術傷口大小僅3mm,要將厚度僅0.001cm的厚彈力層内皮取下植入病人眼中,手術學習曲線及困難度極高,目前國内擁有成熟技術執行DMEK手術的眼科醫師仍寥寥可數,未來持續幫助更多需角膜移植病人重見光明。
近視千度!視力僅剩0.1 新型飛秒雷射手術助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白內障不只是老年人視力不良的最大殺手,年輕人高度近視也容易中標。一位女性患者近視高達2,000度!年紀輕輕就產生早發性白內障,視力僅剩0.1。知名眼科診所院長謝旻蒼親自進行新型白內障微創手術,使用高科技飛秒雷射儀器精準定位,不僅取代傳統手術器械,更安全、傷口小,患者恢復迅速,找回「睛」彩人生。白內障主要成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由於水晶體的功能是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楚的成像,類似照相機鏡頭。當水晶體產生混濁的時候,聚焦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效果就會變差,導致視力模糊。眼藥水有用嗎?手術很痛? 破解白內障3大迷思Q:眼藥水可不可以治療白內障?A:藥水沒有辦法直接治療白內障,頂多只能延緩惡化,要改善視力仍需進行手術。Q:白內障手術很痛?A:傳統手術傷口較大,術前須先施打麻醉針,過程會有點不舒服。現今已進展到微創的超音波乳化術,只需要在眼球表面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進行麻醉,手術過程也僅有一些痠脹感,因傷口如筆尖大小約0.2公分,痛感也不大明顯。Q: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就好?A:白內障放到熟,水晶體會過硬,可能引起青光眼等併發症,導致手術需要花更多時間、更多超音波能量才能震碎水晶體,會影響術後效果跟恢復時間。建議患者若感到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高科技儀器輔助新型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手術前醫師會先進行眼角膜、水晶體、視網膜、視神經檢查,並藉由高科技儀器,如OCT電腦斷層掃描、角膜地形圖、光學式水晶體測量儀器、角膜內皮細胞儀等,提供治療建議。謝旻蒼院長說明,目前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是「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先於角膜製作一個0.2左右的小截品,接著利用超音波探頭將水晶體震碎再吸出來,再置放人工水晶體,約20分鐘就完成,當天即可回家休息、不需住院。有別於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需以手術器械製作截口,新型「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以電腦自動化程式操作,利用雷射於角膜表面製作截口及於水晶體前囊製作正圓形的囊袋,並利用飛秒雷射預先分解晶核,這些動作不只更加精準安全,還可降低術中所使用的超音波能量,減低角膜水腫機率、加速傷口復原。另外還有影像導航系統協助精準定位,縮短手術時間。擁有醫術更重視醫德!謝旻蒼醫師每年都會深入偏鄉進行義診。由於診所位處嘉義,考量阿里山山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患者罹病經常延誤就醫,為了照顧當地居民健康,他特別率領團隊為民眾檢查視力,確認是否有白內障、青光眼或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問題,及早發現有助及早治療。醫師最後也提醒國人,長時間使用3C會導致近視度數急遽上升,建議看近距離保持40公分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且定期做視力檢查,才能保護靈魂之窗,遠離白內障的威脅。
指揮巨擘留30億遺產 友人爆晚年親睹妻小「在病榻前爭產」
日本指揮巨擘小澤征爾6日因心臟衰竭病逝,結束88年傳奇人生。但日媒《News Post Seven》爆料稱,小澤征爾晚年在病榻上親睹家人爭奪財產的悲劇,也讓他身後留下的30億日圓(約新台幣6.3億元)遺產去向備受外界關注。小澤征爾邁入古稀後便持續與病魔搏鬥,分別在2005年接受白內障手術、2010年罹患食道癌、2015年髖關節骨折、2018年進行主動脈瓣狹窄手術。一連串打擊讓他難以再站指揮台,晚年也因拒絕在醫院度過,大多由離婚的長女征良居家照顧。然而,熟識征爾的友人透露,小澤征爾第2任妻子入江美樹及兒子小澤征悅,因為征爾無法指揮而有關閉音樂事務所想法,但遭征良反對,且征良即使見到工作人員陸續離開,仍設法維持公司營運,導致她與繼母「在父親病榻前」發生激烈爭執。此外,小澤征爾過去海外演出年收入近3億日圓(約新台幣6300萬元)、單次指揮費逾500萬圓(約新台幣105萬元),加上音樂監督費、商標費、管理費等費用,以及洛杉磯、夏威夷、巴黎、瑞士、東京西條黃金地段等置產,讓他全盛時期財產達到30億日圓。但如此龐大的遺產,也令他親眼目睹家人為錢反目。報導稱,儘管小澤征爾將部分土地過戶給第2任妻子,不過大部分財產還是在自己名下,未料晚年被迫在病榻上看著妻小激烈爭吵,友人更感歎,「當時周圍的人都擔心他無法安心養病或病治不好」。
別再因害怕手術延誤治療白內障 衛教大使林心如籲40歲以上定期眼科檢查
白內障是相當常見的眼睛疾病,隨著年紀增加,水晶體越來越混濁,便會出現視力模糊、眩光、重影、色彩度降低等症狀,嚴重會影響生活更會加速失能風險。不過,許多人常會因為害怕白內障手術而延誤就醫,甚至等到白內障「熟了」水晶體完全混濁,不得已才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眼科醫療品牌舉辦發佈會,讓民眾了解事實上白內障手術有更安全的「SMART飛秒雷射」可以選擇,並邀請藝人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這些」都是白內障危險因子 嚴重影響視力、生活白內障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年紀增長、老化,使得眼睛水晶體漸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蔡德中表示,除了老化以外,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副甲狀腺疾病等)或外傷都有可能是白內障產生的原因。另外,3C產品的使用也是白內障的危險因子之一。蔡德中醫師提到,像手機的光源通常都是LED,LED光源的藍光比例比較高,現在使用手機的機會增加,藍光傷害也成為目前很注重的危險因子,此外高度近視也是誘發早發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白內障的症狀會漸進式進展,許多患者一開始可能會不以為意,但當水晶體混濁到一個程度時,視力障礙嚴重,生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蔡德中醫師表示,開車、走路等都會受到影響,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安全考量而不敢出門,社交活動減少變得很消沉。手術是唯一根治方法 SMART飛秒雷射具3特性提升手術安全目前手術是根治白內障的唯一方法,隨著科技發展白內障手術也越趨進步,除了一般飛秒雷射外,現在還有具備低能量、小光斑、高頻率3大特性的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能提升手術安全性、減少併發症。蔡德中醫師說明,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跟其他飛秒雷射,最大的不同在於SMART飛秒是低能量雷射,而低能量雷射的優勢因為它的小光斑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會較少,手術的安全性更會大幅提高,這是最大的差別。醫師認為,對於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民眾,或是本身角膜有缺損、退化,以及水晶體有受傷、不完整等手術較困難的個案,如果有飛秒雷射的輔助,能讓醫生更有信心地處理困難之處,另外像高度近視對於視覺品質、散光等屈光的預後要求較高的話,配合高階人工水晶體以及飛秒雷射會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 攜手醫師籲40歲以上定期檢查隨著近視人口增加、3C使用等影響,早發性白內障也逐漸增加。擔任SMART飛秒白內障衛教大使的藝人林心如也提到,自己工作關係常常會面臨攝影棚內的強光、相機的閃光燈等,再加上家人曾罹患白內障,讓她更早意識到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在發佈會上,林心如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掌握適當手術時機,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蔡德中醫師也特別提醒,高度近視的民眾更需要定期健康檢查,若度數有明顯變化,很有可能是早發性白內障徵候,應前往眼科醫療院所由醫師進一步確認、評估。
眼前突然一片黑!視網膜剝離4前兆 不立刻動手術恐失明
現代人處於3C時代,高度近視患者因為眼球軸距長,視網膜剝離機率比一般人高,一旦出現突發性飛蚊症、看到閃光、視野缺損、視力模糊應立即就診。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出席「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時表示,曾有一位24歲的研究生,唸書唸著突然發現眼前一片黑、一檢查竟然是視網膜剝離,不巧過2天就是研究所畢業考試,患者無法及時開刀,面臨人生抉擇陷入兩難!最後仍咬牙決定考完試隔天衝去開刀,幸好有挽回視力!視網膜是一層薄神經組織,如同相機底片能夠感光,讓人體驗色彩與光影的重要構造,視網膜是依靠外面脈絡膜供給營養,當視網膜神經曾發生病變,造成神經層無法吸收營養而退化,便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視力損傷。視網膜剝離高風險族群包括:高度近視者、有家族史者、眼睛曾受過傷、有突發性飛蚊症者。視網膜剝離4個前兆 突發性飛蚊症視力老化或視網膜剝離初期,因裂孔造成出血與發炎,在玻璃體內漂浮而形成點狀物。 看到閃光由於視網膜受到拉扯刺激或已形成裂孔,即使閉眼也能感覺到閃光。 視野缺損部分視網膜剝落,便會看到黑影或產生黑幕遮住視野的感覺。 視力模糊視網膜剝落嚴重者,中央視力明顯減退,甚至慢慢喪失視覺。高度近視眼球軸距改變 視網膜變薄破洞黃德光表示,600度以上就屬於高度近視,近視又分成軸性近視和屈光近視,眼球軸距變長,視網膜變薄就可能會產生破洞,早期變薄破洞不見得會剝離,可用雷射把破洞圍住,避免產生視網膜剝離。但若放任視網膜破洞不管的話,玻璃體內的水分會順著破洞流入視網膜後方,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永久性視力低下,有很高的風險會完全失明、視野完全黑掉,一定要緊急動手術!「一旦產生高度近視,後面的風險就很難預防!」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者眼球軸距已經改變,無論配戴眼鏡、隱形眼鏡、進行白內障手術、做近視雷射近視等,仍然無法降低罹患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或者視網膜剝離的風險,呼籲民眾儘量及早預防高度近視。此外,一般揉眼睛不會導致視網膜破洞,但是少部分人因遭受大力撞擊,可能會視網膜剝離,避免過度激烈運動,假設被球撞到眼球,一定要去眼科檢查。黃德光表示,視網膜剝離通常發生在30、40歲以上的患者。但臨床上也曾看過20、30歲就有視網膜剝離,且沒有任何受傷或外力,自發性剝離,因此仍需警覺。視網膜剝離 3大類治療方式 冷凍療法在視網膜破損處,施以局部冷凍貫通劑,封住破損邊緣。 鞏膜扣壓術將矽膠植入扣壓鞏膜,由外而內將鞏膜圈住,使剝離的視網膜靠合。 玻璃體切除術以玻璃體切除器深入眼球切除,並將網膜下液體吸出把視網膜回貼,但手術時眼球裡需要換空氣,病人開完刀後需要24小時趴著,且趴3個禮拜到1個月,對生活影響較大。至於患者到醫院治療跟診所治療有何差異呢?黃德光說明,無論醫院或診所醫師的專業能力,都可以處理視網膜剝離手術。差別在於健保無給付診所開侵入性視網膜剝離手術,僅少數診所特殊申請過,大多需要到醫院治療才能申請健保給付。醫師提醒,無論接受哪一種的手術,眼球的構造都會改變,原有玻璃體的保護就喪失掉,一但未來受到撞擊的時候就會更加脆弱。因此預防勝於治療,高度近視者須定期追蹤,以免產生破洞,一有症狀趕快就醫治療師做雷射維護,才能夠預防後續產生視網膜剝離,一旦產生剝離,如果不立即把視網膜復位,視力損失恐無法恢復。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眼睛乾澀、發紅可能是乾眼症? 用「乾眼症檢查量表」自我檢測!
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用眼過度可能會導致眼睛乾澀,許多人常常不以為意,認為眼睛眨一眨就好,但經過檢查後才發現是「乾眼症」導致的症狀。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孫啟欽表示,民眾若為高風險族群可先透過「自我檢查量表」初步評估,若判斷為乾眼症,應積極就診評估。黏液、淚水、脂質層問題 「這些」乾眼症狀「淚膜」是眼球表面結構之一,由內而外可分為黏液層、淚水層、脂質層,3者缺一不可。孫啟欽理事長提到,很多人以為乾眼症就是眼睛中淚液分泌不足才導致的,但事實上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勻,都會造成乾眼的症狀。而乾眼症事實上也不只有乾眼症狀,孫啟欽理事長表示,眼睛痛、有灼熱感、經常流淚、畏光、視力模糊、有絲狀物黏附、眼睛容易疲倦、紅眼等都是乾眼症常見症狀,若不積極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嚴重影響視力。乾眼症高風險族群注意 快用檢測量表自我評估孫啟欽理事長提到,65歲以上長者、長期暴露於空調環境者、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長期使用藥物、荷爾蒙改變(如:更年期女性)、剛接受過近視雷射或白內障手術者等都是乾眼症高風險群,可以依「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評估:過去一週是否感覺: 眼睛乾澀(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畏光(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發紅有血絲(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痠痛(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有異物感(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分泌物很黏稠(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視力模糊(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視力不佳(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 眼睛乾澀(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畏光(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發紅有血絲(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痠痛(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有異物感(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眼睛分泌物很黏稠(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視力模糊(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視力不佳(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過去一週是否有因眼睛不適對下列活動產生影響:閱讀(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使用電腦/手機(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夜間開車(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看電視(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過去一週眼睛是否在以下狀況下感覺不舒服:刮風時、眼睛怕風(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在乾燥的環境(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在冷氣房(隨時4分;大部分時間3分;約一半時間2分;偶爾1分;無0分;不適用N/A)以「OSDI=(分數總合X25)/答題數總和」作為乾眼症評估分數,0-12分為「正常」;13-22分為「輕度乾眼症」;23-32分為「中度乾眼症」;33-100分則為「重度乾眼症」。孫啟欽理事長表示,若初步評估為乾眼症,應積極就診尋求專業諮詢。
「吹冷氣玩3C」乾眼症求診增1成 不治療影響其他眼疾
乾癢、紅腫、刺痛、畏光、模糊…等乾眼症症狀,是困擾著老中青三代人的文明病,大多數人都認為只需要多休息、點眼藥水就會自行恢復,然而乾眼症若不對症下藥,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角膜破皮、角膜潰瘍或穿孔,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就門診觀察,乾眼症患者佔了一般門診患者的比例約2成左右,且門診求診人數攀升,較去年成長近1成。主要現在20世代年輕族群因長期置身冷氣房、配戴隱形眼鏡、熬夜習慣以及長時間過度使用3C產品等,因此乾眼症不再是年長者專利。民眾普遍對乾眼症的病識感仍較低,忠孝大學眼科侯宗昀院長提醒,事實上乾眼症對其他眼疾治療的連帶影響很大。自己曾收治過一位60歲患者,需進行白內障手術,但又同時患有中重度乾眼症患,因此建議他必須先做乾眼症治療,維持眼球表面淚膜層穩定,才能減少白內障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乾眼症跟肌膚的分類方式有些雷同,分成缺水型、缺油型,以及同時缺油又缺水的混合型。我們的淚液構成不單是水,也包含了油脂、黏液,都是由不同腺體製造。如果是缺水型,淚腺問題導致的乾眼症,通常可透過補充人工淚液、淚膠或淚膏治療。然而有高達8成的乾眼症患者,是屬於缺油或混合型,就像臉部T字部位混合肌一般,往往是最難照顧的種類。這類型的乾眼症往往是因為瞼板腺阻塞、萎縮等問題,導致油脂分泌異常,眼睛水分就會一直蒸發,如同臉部保養的邏輯,擦完保濕後還要有油才能鎖水,所以一但瞼板腺異常,乾眼症就會越來越嚴重。忠孝大學眼科江令楣主任建議乾眼症輕度患者,可透過維生素A、C、E攝取、洗臉時清潔睫毛、毛巾熱敷,加上正確眨眼操3部曲:輕輕閉眼、用力緊閉、張開眼睛,每個步驟維持2秒,每天重複5-10次,以緩解不適感。而針對較難根治的中重症缺油、混合型乾眼症患者,可考慮採用眼科專用脈衝光或熱脈動治療治療效果較佳。忠孝大學眼科陳玉芬主任也提醒,眼瞼脈衝光術後應加強眼周皮膚保溼,並在治療部位使用高係數(SPF30以上)防曬乳,預防可能的反黑作用。此外,也應保持看書或打電腦30分鐘、休息10分鐘,搭配熱敷、眨眼操的護眼好習慣,以免乾眼症又悄悄找上門。
白內障影響視力需動刀 手術該怎麼選?醫師分享母親治療經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眼睛內的水晶體隨著年紀增長逐漸混濁、硬化,導致光線無法穿透,形成「白內障」,使得視力模糊影響生活。知名眼科診所院長張沛瑞醫師表示,老化是白內障的主要原因,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就佔了白內障總手術人口的八成。除了老化以外,高度近視、紫外線、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民眾也容易造成白內障提早報到。關於白內障的治療方法,張沛瑞院長指出,目前並無任何一種藥物或藥水可以治癒白內障,只能延緩白內障惡化,患者仍需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能有效治療恢復視力。了解白內障治療 新式輔助手術精準、安全、恢復快當白內障嚴重影響視力時,就要考慮接受手術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張沛瑞院長表示,目前的白內障手術方式是小切口的超音波乳化術,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震碎,清除乾淨後再放入人工水晶體。現在還有一種新型的輔助手術系統「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張沛瑞院長指出,針對白內障手術中的角膜切口製作、水晶體前囊袋環狀撕除、水晶體分割及散光的調整等,都可以運用飛秒雷射先做處理。以白內障手術中的較高難度的「撕囊」步驟為例,因飛秒雷射輔助系統可取代傳統的手術器具,如同圓規畫圓般,在眼內製作正圓形囊袋,使囊袋周圍平整,有利於人工水晶體置中擺放,可降低高階水晶體放置後偏移的情形,術後視力品質穩定,同時提升手術安全性。張沛瑞院長提到,眼球的構造十分精密且脆弱,使用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可減少超音波的使用能量,保留較多的角膜內皮細胞,有助於降低術後水腫的情形,患者恢復較快,十分適合水晶體過熟過硬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較少及高散光或對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患者。醫師也為母親選用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張沛瑞院長分享,77歲的母親本身有遠視、高度散光,因為飛秒雷射高安全、準確性高、術後恢復快,因此選用該術式搭配多功能人功水晶體為媽媽解決白內障的問題,現在媽媽幾乎不用再戴眼鏡,生活也更加便利。張沛瑞院長提到,許多年紀大的長輩白內障合併了近視及老花,不喜歡戴眼鏡,手術後同時矯正了這些視力問題,日常生活中少了戴眼鏡這個動作,變得更加方便。我的媽媽術後也開心的分享:「現在視力清晰,出門也不怕看不清楚車號錯過公車了。」手術不只可以治癒白內障重獲視力,也提高生活品質。張沛瑞院長提醒,手術前一定要做好完整的術前評估,民眾也應和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及人工水晶體進行治療。
上班族年僅3旬就白內障! 新型手術助重返清晰「視」界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上班族近視超過2千度,年僅3旬就白內障「成熟」,進行前囊切口手術非常困難,恐有失敗之虞甚至發生危險!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執刀進行「精準微脈衝環形囊切口術」,安全成功植入非球面水晶體,患者不僅拋開眼花花、霧茫茫的大近視,而且現在開車都不用再掛著沉甸甸的厚重眼鏡了!白內障年輕化 「熟了」再開刀就晚了白內障是因水晶體變混濁,遮蔽掉原本應進入眼球的光線,導致視力模糊,3大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畏光、近視或散光度數突然增加。若更換眼鏡後仍無法有效改善視力,要當心恐是白內障徵兆。白內障高風險族群包括老年人、近視度數大於600度之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虹彩炎患者、眼睛受過傷之民眾。以往白內障患者多數為老年人,但隨著國人高度近視的比例增加、糖尿病年輕化,民眾須留意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白內障是不可逆的,雖然市面上有多種眼藥或是保養食品,但效果僅可能延緩病程發展,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進行手術。針對治療白內障,傳統超音波乳化術由醫師在病人眼睛角膜開一個小切口,接著利用器械將包覆在白內障外的囊袋撕出一個圓形開口,再以超音波探頭經由囊袋開口伸入白內障區塊,以超音波擊碎乳化後吸出,最後植入人工水晶體。白內障手術的傷口小於0.3公分,傷口不需縫合。但「差之毫釐,繆以千里」,傳統手術撕除前囊開口,只要歪了一點,水晶體就會跟著歪斜、造成散光加重、視力模糊。新型手術安全快速 精準定位 人工水晶體挑選攻略王嘉康說明,新型「精準微脈衝環形囊切口術」使用自動化微型器械,可精準吸附在水晶體前囊正中間定位,讓切割環完全服貼在囊袋上,在0.004秒完成脈衝擊發,製作出一個堅固完整的圓形切口,大幅減少術後引發的散光風險。此術式除了不適合少數前房狹窄的小眼患者,基本上9成患者都適用,尤其對於成熟型白內障患者,水晶體已全部混濁、難以辨認前囊位置,利用精準微脈衝自動化微型器械可輔助打造出整齊的切口,提升手術安全性,更可以充分發揮後續植入的人工水晶體功能。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後,接著須植入人工水晶體以維持視力。為照顧白內障患者,健保有給付普通「球面人工水晶體」,患者不用額外付費。但若患者有夜間開車需求,或想一併改善近視、老花、散光等眼疾,可依個人需求與預算選用「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常見的4種類別如下: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減少夜間炫光問題,可提升行車視線安全,適合晚上需開車族群。散光非球面水晶體:約2成白內障患者合併有散光問題,植入散光非球面水晶體可同時解決白內障與散光問題,術後不用再配戴散光眼睛,適合散光度數大於150度之患者。三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特殊的同心圓構造可讓光線折射或繞射,在眼睛內形成多個焦點,同時看清楚短、中、長距離的物體,白內障、近視和老花3種問題一網打盡。但有夜間眩光問題,較不適合夜間開車族群。延伸焦段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兼顧中長距離視物,對於駕駛儀表板或電腦螢幕大都能看得清楚,適合大部分晚上需開車的族群。但無法應對看手機的近距離視力需求,術後需搭配老花眼鏡。眼睛是靈魂之窗,王嘉康最後呼籲民眾做好日常保養,看3C時間切勿過長以免眼睛乾澀、在戶外配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照射加重白內障、糖尿病友留意控制血糖、高度近視之民眾每年定期檢查視力、癮君子戒菸,都有助於預防白內障。
星談心/楊小黎開公司背後原因藏洋蔥 楊媽媽為女螺絲插眼不喊痛
楊小黎4歲出道至今30年,演藝事業橫跨影視歌,在每個領域都有傑出表現,而這一路陪伴的大功臣非楊媽媽莫屬,媽媽把女兒放在第一位,曾在陪伴工作時不慎撞到尾椎也直說沒關係,還有一次意外被眼鏡的螺絲插進眼皮,楊媽媽還冷靜地安排好接替人手,才自行就醫,這都讓楊小黎很不捨,為減輕媽媽的負擔,她前年開了工作室當起老闆,就是為了讓媽媽在家數錢樂當老闆娘。前年楊小黎決定開工作室,找來員工幫忙分擔媽媽一直以來的經紀人重擔,讓媽媽可以不用跟著她北中南跑,輕鬆地在家接電話、數錢開發票就好,她貼心說:「但一下子剝奪媽媽全部的工作,這樣她難免會有失落感。」她自己也陪著媽媽一起慢慢學習如何當老闆。楊小黎和媽媽母女合作30年,無疑是工作上的最佳拍檔。(圖/侯世駿攝)和媽媽一起工作了這麼多年,楊小黎在潛移默化下,和媽媽一樣都太逞強,她就算不舒服也總是有辦法忍到工作結束才發作,她笑喊:「都是像我媽啦!很ㄍㄧㄥ!」楊小黎回憶,「小時候有一次拍戲,保母車停在山坡上,媽媽要上車時沒踩好跌坐在地上,『碰』的超大聲直接撞到尾椎,但她竟然馬上爬起來說自己沒事。」無獨有偶,還有一次楊媽媽陪伴錄影時,在廁所不慎被門反彈打到眼鏡,眼鏡上的螺絲竟然就這樣釘在眼皮上,拿都拿不下來,但楊媽媽卻淡定交代:「小黎妳先乖乖錄影,姊姊等等會過來呦!」楊媽媽則說,因為楊小黎當時還小,又準備要錄影了,就怕嚇到她,最後楊媽媽還是自己走到附近的醫院拔螺絲、縫針,堅強得令人心疼。為減輕媽媽的負擔,楊小黎開了工作室當起老闆。(圖/侯世駿攝)多年來楊媽媽都把楊小黎的事擺在第一位,就連訪問當天一早,楊媽媽也因為眼睛做完白內障手術後不斷發炎而回診,但看完醫生後又趕到採訪現場陪伴,楊小黎感慨地說:「未來我找對象,一定要找一個很會照顧我媽的人,然後要能夠跟我媽聊天...。」楊媽媽幾年前動了脊椎滑脫動的大手術,在那之後原本對「生死」話題很忌諱的楊媽媽,開始會向楊小黎交代保單等重要物品擺在哪,楊小黎說:「我不會拿生死開玩笑,但是我覺得那個是人生就是必經的過程,以前人家說『棺材裡面躺的不見得是老人』,所以我也越來越珍惜很多事情。」多年來楊媽媽都把楊小黎的事擺在第一位,如今可以慢慢卸下重擔。(圖/侯世駿攝)
老翁白內障術後角膜水腫混濁 移植角膜重獲光明
70歲的L先生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大約一年之後,發現視力越來越模糊,不僅退化到連旁人的臉孔都看不清楚,甚至出現眼睛刺痛、畏光等症狀,輾轉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求診,醫師檢查後才發現有嚴重的角膜水腫及混濁,且視力已退化到0.05。所幸順利等候到國內捐贈者捐贈眼角膜,成功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視力也恢復到0.7,不再霧裡看花。角膜水腫混濁 恐嚴重影響視力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黃韋綸醫師說明,角膜是眼球最表面的一層透明組織,可說是眼睛的第一道防線,必須維持清澈透明,才能讓外界的光線順利到達眼球最裡層的視網膜,獲得清晰的影像。如果角膜受傷、感染,或者因為疾病導致角膜內皮細胞無法有效排除角膜多餘的水分,就有可能造成角膜水腫混濁,嚴重影響視力。依疾病嚴重度 選擇全層或部分角膜移植黃韋綸進一步解釋,L先生罹患的「偽晶體性角膜水腫」,是在白內障手術之後,角膜內皮細胞快速減少所引起的。由於角膜內皮細胞通常無法自行再生修復,這類病人大多需要接受角膜移植以替代原先角膜的功能。目前角膜移植手術的方式可分為全層、前層、內皮層移植等三大類,對於已有角膜混濁或白斑的病人,可接受全層角膜移植,將原本混濁的角膜中央部份移除,再縫上新的角膜取代;若只有角膜內皮受損的病人,則可接受較新的角膜內皮移植手術,僅將捐贈者的角膜內皮層部分植入患者眼內,具有傷口小、恢復期短、排斥較少等優點。預立器官捐贈同意書、註記健保IC卡 發揮大愛角膜移植仰賴角膜捐贈者的大愛,然而目前國內的角膜仍然供不應求,有許多病人仍在排隊等候移植,或必須自費申請進口國外的角膜。期望民眾能踴躍發揮大愛,預立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及註記健保IC卡,使得更多病人能有機會獲得國內捐贈的角膜,讓靈魂之窗早日重見光明。
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怎麼選? 眼科醫剖析5面向考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白內障患者對於視覺品質要求,和對視力矯正的需要,人工水晶體也不斷推陳出新,在治療同時,亦可達到同步矯正老花、散光、近視或遠視的效果。所以白內障手術中,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是決定術後,甚至接下來人生往後視覺功能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抉擇。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極小切口、縮小傷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醫師伍紹奇說,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是取代白內障手術時移除的混濁水晶體,因此需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才能有效降低手術後的不良反應,並維持穩定的視力品質。最新技術還可提供過濾紫外線和藍光的功能,加強保護視網膜黃斑部的效果。伍紹奇表示,目前手術治療可以「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透過極小切口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將手術傷口縮小至0.25公分以下;全台灣每年約有超過20萬的白內障患者,接受微創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白內障人工水晶體選擇多 五個面向考量伍紹奇說明,患者最重要的考慮原則應首以視覺品質為優先考量,接下來考量的則是自身生活型態。通常考量的面向可分為下面這些:一、非球面二、散光三、延焦四、多焦(雙焦與三焦)五、健保核定的參考價錢也從3-9萬多不等非球面水晶體對比度更佳 延焦段水晶體須搭配老花眼鏡一般來說,非球面水晶體的設計,可以在夜間瞳孔較大時,抑制週邊線條扭曲的現象,也讓線條更銳利,色彩更清楚,對比度更佳。另外,百分之六十的人有50度以上的角膜散光,甚至隨著年齡增加,散光度數與角度都有可能改變。單純用健保片可以矯正遠視、近視,但是無法矯正散光,術後殘留散光會造成影像不清晰,這部分雖亦可在術後靠眼鏡矯正,也可直接在術中植入散光矯正水晶體,看遠不用戴眼鏡即可達到最佳視力,少掉眼鏡的負擔。至於延焦段水晶體,則是延伸單焦點的視覺景深,可提供遠距離與改善中遠距離視力,適用於日常非近距離的工作,如煮飯、購物、開車看導航等,但在近距離必須搭配老花眼鏡。「多焦」擺脫眼鏡束縛 可與醫師詳細溝通伍紹奇指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中近距離視力非常重要,單焦水晶體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多焦可以達成遠中近皆減少對眼鏡配戴的需求,擺脫眼鏡的束縛,但多焦水晶體對患者眼睛的健康程度要求較高,對手術醫師的術前測量及手術技術要求也高,術前需與手術醫師詳細討論術後需求及期待。
眼睛癢揉2下 15歲少年「視網膜剝離」失明 醫檢查嘆:這皮膚炎害的
揉眼睛這小小動作,其實潛藏極大危害。中國大陸山東一名15歲少年,就因為「揉眼睛2次」導致視網膜剝離,進而喪失左眼視力與右眼失明。綜合陸媒報導,該名有白內障病史的15歲少年,近期被診斷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其眼部皮膚出現色素沉澱,但這看似與眼疾不相關的疾病和遲來的檢查結果,卻讓醫師與少年一家感到遺憾,因為少年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引發的搔癢而揉眼失明。少年9歲時完成白內障手術後,眼睛一度恢復正常,怎料先是發生右眼視網膜剝離,且經過幾次手術仍無法保住視力失明,左眼後來也出現相同症狀,所幸這次有保住部分視力。如今歸根究柢,就是異位性皮膚炎讓少年為了止癢而揉眼,卻因此引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問題,最後只因為揉眼睛2次,造成本就脆弱的視網膜剝離與視力受損。另據《早安健康》,近幾年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或圓錐角膜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而眼睛又是裸露的器官,如同沒有頭蓋骨保護的大腦,若一再重複揉眼睛不僅會造成眼睛受傷,更可能引發病變,其中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眼睛,有很高機率發生視網膜剝離或白內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