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檢
」 癌症 大腸癌 子宮頸癌 篩檢 國民健康署健保會總額協商破局!3大問題待解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4總額部門中,醫院、西醫基層均破局。其中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元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不論低、高推估,明年總額都將突破9000億元。健保署曾試算,即便採高推估,安全準備金仍有1個月以上,尚不需調高保費。25日協商中,中醫、牙醫部門都取得共識,分別成長5.27%、4.679%,而醫院、西醫基層破局。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醫院總額中,醫界版本為5.565%,付費者代表為5.142%。最大差別在於,醫界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元預算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改善點數及點值,未獲支持。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癌症,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5.4億元。另151億元罕藥預算都應由政府負責支應,但付費者代表、健保署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元。至於C肝22億元、愛滋用藥55億元,也不應再吃健保。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醫界版本為5.5%,付費者代表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計畫。去年、今年協商中,付費者代表都不支持,但衛福部同意才得以執行。該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6.5億元,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加成。對於此次合計逾12小時的協商,付費者代表直言遺憾,批衛福部雖推動「總額瘦身」,卻將擴大癌症篩檢衍生費用等近35億元預防保健項目移入,是「假瘦身、真挪移」。對於點值,不斷補充點值,是治標不治本;此次協商,看到的是弱勢病人被排除、公務預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決3大問題。
大突破!醫生靠「電玩手把」動手術 跨9300公里取得豬胃壁活組織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並取得胃壁活組織。這項跨越9,300公里距離的手術,由分別身處香港手術室的醫生負責現場監督,並由身處瑞士蘇黎世的專家經控制台遙距操作。中大表示,研究成果凸顯了這項嶄新技術的效用和潛力,能為偏遠地區的病人爭取更快的診斷和手術治理,對缺乏相關醫療專家或服務的地區尤有幫助。研究已於國際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發表。在遙控系統中,操作員能夠透過控制台操作和監察系統,醫療機械人則將操作員的指令轉換成手術的實際步驟,兩者之間必須由可靠且高速的網路連接。這項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進行,團隊在香港手術室手術台旁邊放置了一部伺服器電腦,並透過有線網路連結名為「Navion」的可臨床使用便攜式磁性導航系統,以及可磁控的內窺鏡兼整套機械人系統。在蘇黎世的控制台上,操作員透過可提供實時數據傳輸的網路傳輸協定「WebSocket」,與位於香港手術室內的機械人系統溝通。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整套機械人系統放置在香港「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的混合手術室(HybridOperating Room)。該中心是中大在香港特區政府InnoHK資助下成立的研究中心之一,其混合手術室專門為研發新型手術機械人及醫療設備而設,為全亞洲獨有的設施;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則是該中心的海外合作機構之一。這次研究中,蘇黎世的操作員透過當地電腦控制香港手術室內的內窺鏡,同時透過視訊監督過程。術後X光影像顯示,系統使用的磁控內窺鏡能夠在豬模型的胃內完成「後屈」(retroflexion)。「後屈」是內窺鏡檢查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大幅度屈曲是磁性內窺鏡的一大挑戰,成功「後屈」反映其克服了操作限制,並能夠如標準設備般於體內流暢地移動。此外,團隊順利於研究中利用系統取得足夠體積的胃壁組織進行活檢。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表示,「遙控內窺鏡技術除了有助進行跨地域的外科訓練和指導外,更可為偏遠地區病人提供迅速的診斷和手術護理,缺乏有關外科技術的地區尤其受惠。透過此平台,經訓練的護士甚至可在專家遙距指導下執行所需程序。隨著內窺鏡技術的普及化,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消化道癌症患者有望能獲得更快的診斷和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納爾遜(Bradley Nelson)補充,「我們將繼續發掘遙距內窺鏡技術的潛能,下一階段的研究將使用人的胃部進行。我們希望透過進一步研究,繼續將相關技術擴展到更多方面,除了癌症篩檢的內窺鏡檢查外,還可應用於消化道的其他器官、神經血管系統,以及進行胎兒手術等。」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總結,「透過建立一個機械人平台網絡,遙距手術能夠大大提高醫療服務的普及性,促進全球外科專家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交流合作。今次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合進行的研究,不只為推動醫療技術創新提供了一個合作平台,亦彰顯了兩所院校的專業實力,將研究轉化至臨床應用,為病人福祉帶來重大貢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
政院敲定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5癌症篩檢明年齡下調
衛福部健保署11日於行政院會報告「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規劃」,行政院擬將明年癌症篩檢預算由原28億元增為68億元,更擴大上述5項癌症的篩檢及胃癌篩檢試辦。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賴清德總統的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包含應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成立癌症新藥基金」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針對擴大篩檢服務對象年齡,石崇良表示,大腸癌原50至74歲,將擴大至45至74歲、40至44歲具家族史;子宮頸癌原是30歲以上,將擴大至 25歲女性;乳癌由原45至69歲擴大至40至74歲女性;肺癌則對於重度吸菸者,一年大於三十包降低到一年二十包吸菸史及家族史;胃癌擴大全國45至74歲辦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胃癌是擴大全國45至74歲辦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胃癌將會明年試辦,若試辦流程指引完整,後年就會全面執行。此外,在提升新藥可近性方面,規劃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推動平行審查機制及成立癌症新藥基金,透過3項重要施政基石,滿足癌症病友的新藥需求,也規劃於今年底完成「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要點」,讓專款運作具可預測性及透明度。針對百億癌症基金,石崇良補充,將盡速落實,明年會先以50億元健保基金專款專用,另外考量使用情形和需求之後會逐年擴大,預估3年後會達百億元,後續將是每年100億的基金規模,目前規劃是以公務預算為主。衛福部表示,期待達到共創「改善癌症存活率」、「提升治療成效」、「吸引藥廠引進或投入新藥製造」、「政府與廠商共同承擔基金風險,減輕健保及民眾財務負擔」四贏目標。
連17年舉辦!逾500人響應捐髮助癌友 他一家三口已捐12次
立委萬美玲連續17年舉辦「義捐秀髮 美麗重生」活動,今有逾500人響應捐髮。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幼稚園時不捨母親罹癌掉光頭髮而要「借髮」給媽媽,今和母親一同捐出6年長髮。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幼稚園時不捨母親罹癌掉光頭髮而要「借髮」給媽媽,今和母親一同捐出6年長髮,父親、哥哥也一同見證。會稽國小的蔡昕紘和父親蔡佾臻和父親一同捐髮,一家三口已捐髮12次。立委萬美玲和桃園市兒童少年保護協會連續17年舉辦「義捐秀髮 美麗重生」活動,今有逾500人響應捐髮,包括7名男性,其中一對父子檔已累計捐9次,另外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幼稚園時不捨母親罹癌掉光頭髮而要「借髮」給媽媽,也和母親分別捐出6年和5年的長秀髮。立法委員暨桃園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萬美玲表示,義捐秀髮已經邁入第17年,今日約有320位捐髮者至現場響應,另有近200位捐髮者已自行完成剪髮祭悼服務處義捐,她提到,捐髮者不分性別、年齡,甚至已多次響應,令人十分感動。今有30組家人一同報名,包括17組母女檔、11組姊妹、1組姊弟,更有7名男性,其中1對父子檔是來自會稽國小的蔡昕紘,自小一開始年年捐髮,至今已第5度響應,笑說同學和老師都知道他是為了做善事而留長髮,都能體諒也會幫忙解釋,不覺得有困擾。父親蔡佾臻則為當兒子楷模,示範小孩也能對社會做有意義的活動,沒想到一捐就是連續4年,不諱言蔡昕紘在外如廁常被誤認是「妹妹」而被提醒走錯男廁,都要解釋為了做公益,爸爸笑說外出會刻意叫「兒子」而非名字避免被當女生。蔡佾臻也提到自己是工地主任,長髮比較不便,大家都很輕便只有他一頭長髮,尤其日前換工作時,會受到老闆異樣眼光,他都要帶著捐髮感謝狀釋疑,笑說父子已捐9次、妻子也捐3次,全家已累計12次。「我要把頭髮借給媽媽!」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則因2018年還在讀幼稚園時母親黃雅玲罹癌,化療掉光頭髮,她不捨表示要把頭髮借給媽媽,不再動刀剪短,讓媽媽好感動,母親隔年病癒也跟著開始留長髮,今母女一起捐出一頭秀髮,李宇馨長及膝蓋的秀髮由爸爸、媽媽、哥哥各剪下一撮見證,別具意義。來自桃園同德國中及同德國小的蘇家三姊妹蘇榆情、蘇榆涵、蘇渝文,兩位姊姊是第4次捐髮,妹妹則是第3次捐髮。萬美玲說,癌症長年威脅著我們的健康,而若不幸罹癌的病友,在治療及復健的過程相當辛苦,承受著身體上及心理上的折磨,尤其化療中會掉頭髮,對於外貌上的改變,會造成心理上影響,在回歸家庭與社會過程中,若有一頂假髮,將對於建立自信心有相當大的幫助,這17年來大家所捐的頭髮與經費,都由長庚醫院製作成假髮,免費提供給癌症病友,她感謝長庚醫院為癌症病友製作假髮,以及所有協助活動的美髮師、設計師及志工夥伴等,陪伴癌友們在復健路上更加順遂。市長張善政表示,義捐秀髮活動非常感人,要達到捐髮長度的25公分,至少要留1年半以上,很感動有這麼多人響應,他提到去年桃園市有20萬人參加癌症篩檢,1600名確診,人數持續攀升,且治療過程多會經歷化療及掉髮,難免影響其社交信心,感謝所有捐髮者的愛心,捐出平時悉心照顧的秀髮,給予癌友充分支持,讓病友擁有自信回歸社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賴瓊慧表示,感謝萬美玲及桃園市兒童少年保護協會發起此項極具意義的捐髮活動,長庚醫院體系照護全台約1/4的癌症病患,並成立癌症資源中心提供癌友充分資源,包含免費秀髮、頭巾帽及氣切領巾等,協助癌友度過難關,邁向康復之路。衛生局表示,桃園今年截至6月15日共完成22萬6601人次的五大癌症篩檢,包含肺癌、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其中1654人確診,平均每篩檢137位即找出1位癌前病變或癌症個案,呼籲市民朋友主動受檢,透過早期治療避免嚴重個案發生,為自身健康把關。
男子糞便潛血檢驗陽性! 就醫大腸鏡檢查揪數顆瘜肉
50歲陳先生身體健壯,有著規律慢跑的好習慣。今年初接受政府補助癌症篩檢計劃中的大腸癌篩檢,因糞便潛血檢驗呈現陽性反應,建議陳先生接受大腸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陳先生大腸中有數顆瘜肉,於是依照標準流程進行瘜肉切除術並將檢體送交化驗,結果為良性大腸腺瘤,並仔細叮囑需要定期接受追蹤。四大癌症防治原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胃腸肝膽科林彥廷醫師表示,癌症防治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民健康署推廣「免費四大癌症篩檢服務」包含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而大腸癌篩檢的補助對象是50-74歲民眾,每兩年可做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出血跡象。這項檢查不需要飲食限制,僅需要使用專門的容器與採集勺取得適量糞便後,放入專門的採集管後儘速送回醫院。糞便潛血檢查非百分百準確 出現這症狀應就醫林彥廷醫師強調,糞便潛血檢查是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然而這項檢查準確度並非百分之百。除了糞便檢查出現異常結果之外,如果個人有大腸癌家族史、發現大便中有血、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時而便秘,時而腹瀉,或大便口徑改變)、體重異常減輕或持續貧血,都應視為健康的警訊,建議提早就醫接受評估,把握治療黃金時機。大便潛血陽性 再安排大腸鏡林彥廷醫師說,若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應儘速至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科或消化系外科就醫,由醫師評估後安排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的價值在於除了可以直接觀察腸道內狀態,醫師亦能即時對於潰瘍或瘜肉等可疑的癌前病變進行切片或切除。檢查結果粗略分為:正常(不需治療,依照癌症篩檢計畫追蹤即可)、發現瘜肉或其他病灶(依照專科醫師指示追蹤),以及發現大腸癌(依照專科醫師安排接受治療)。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第一期大腸癌接受妥善治療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他聲音沙啞沒好,確診「下咽癌第四期」! 醫揭警訊症狀
一名63歲王姓男子,一直覺得聲音沙啞、喉嚨卡卡,甚至快喘不過氣,到醫院看診求助,醫師發現王男講話聲音沙啞,發出急促喘息聲,察覺不太對勁,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喉嚨一顆近3公分大的腫瘤幾乎要掩蓋呼吸道,情況危急,進一步診斷為下咽癌第四期!拒絕手術治療返家 無法呼吸緊急氣切救命不過王男在聽聞醫師建議後,一時難以接受,拒絕手術治療便自行返家。卻在3天後,因感覺快要無法呼吸,被送至澄清醫院急診室氣切急救才保住一命,切片診斷為下咽癌第四期,目前正在血液腫瘤科做放射線治療清除腫瘤,情況穩定。沙啞症狀發現罹癌 這些情況應特別注意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醫師林奐宇強調,像是一般感冒的沙啞一周左右就會好,如果沙啞持續兩周以上,應儘速就醫進一步檢查。門診中因沙啞症狀發現罹患癌症的患者不在少數,也曾遇過一名72歲的伯伯聲音沙啞、氣音持續2周以上未好轉,發現疑似左側脖子有凸起腫塊,內視鏡檢查為左聲帶麻痺,進一步診斷為肺部腫瘤轉移到頸部淋巴,至少已經是肺癌第三期。因此,聲音沙啞是罹患肺癌、喉癌、下咽癌、食道癌等癌症的其中一種表現警示,甚至會伴隨吞嚥困難、呼吸不順,需要特別注意。不良習慣應戒掉 定期健康檢查保健康澄清醫院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暨血液腫瘤科醫師陳仁亮也呼籲,造成肺癌、喉癌、下咽癌、食道癌等癌症,常見都與習慣性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嗜好有關係,尤其是口、咽、喉部癌症好發於40至60歲的男性,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有時有症狀已經是晚期,提醒除了不要輕忽沙啞等警訊外,定期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是最重要的!
政見辯論會柯文哲先為不幸過世國中生默哀 強調應集思廣益確保校園安全
第三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今天晚間7時登場,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等三位總統候選人,在選前最後一次於公辦政見會提出各自政見,因為本月25日新北一名國中生遭同學割頸,昨晚不幸過世,引發社會高度關切校園安全事件,外界原先就預期三方都會在政見會中提到校園安全問題。首先發言的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一上台就帶領現場及電視前的觀眾,為罹難國中生默哀,他強調大家應思考「預防重於治療」的校園安全機制,雖然這個問題複雜,跨越多部會、民間協助,還要民間公益團體幫忙。而不論是罹難者或者持刀殺人者都是國中生,為何國中生會如此?待刀去學校為何不能被發現?還是發現也不能被阻止?社會是否缺了什麼沒做?社會安全網夠嗎?他也邀請其他候選人一起思考。柯文哲接著針對他今天準備的健保勞保問題發言指出,表面上民眾對健保滿意度高,但實際上去檢視內涵,民眾罹病死亡率比日韓高,凸顯醫療品質不好,醫療人員也因為健保滿意度建立在對他們的壓榨上,非常不滿意,壓榨不能長期持續下去。他說,健保總額導致血汗醫護長期難解決,台灣醫療制度應該深入體檢,先救健保,提高醫療支出到GDP的8%,1. 提高醫療衛生支出達到GDP 8 %,目前只有6.6%,讓醫院可以收支平衡,醫院不必靠停車場、美食街賺錢來補貼醫療本業的虧損。另外,提高護理薪資、保障醫師合理點值。第三,增加公費疫苗種類,如輪狀病毒、腸病毒等,第四建立「全責醫護」制度。柯文哲主張,應該建立一個制度由政府跟民眾共同負擔,由醫護人員帶領受過訓練的看護來協助家屬照顧,既有專業,又避免家屬手忙腳亂,解決家屬的負擔。另外,巴氏量表不應為唯一標準,應採取簡化的多元評估方式、協助國人。而預防勝於治療,其實健康比醫療重要,所以應提高國民健康預算,讓國民過更健康的生活,包括運動、減重、戒菸、癌症篩檢、體檢,三高防治,並且對65歲以上長者健保費補助,比照台北市的制度,我們希望長者健康,也減輕三明治世代的負擔。至於「長照」問題,柯文哲反對只用菸捐、房地合一稅跟遺贈稅來補充,他主張全面推動「長照保險」,由政府、雇主、人民共同負擔,平時負擔一些,未來就可以享受國家提供長照服務。包含居家服務、夜間照顧、家庭托顧,就算聘用外籍看護者,也仍能享有長照基本保障、提供喘息服務。另以GDP 1%為目標,政府要建立2300億長照產業服務鏈,讓長照「財源穩,服務多,涵蓋率就會廣」。
陳超明7大願景政見連發 苗栗縣長鍾東錦到場力挺
苗栗縣第1選區立委陳超明政見連發,繼前日公布願景行動地圖後,(27日)再公布「願景7箭」;陳超明說,願景7箭主軸從小顧到老,並照顧婦幼、勞工和農漁民,也要充實社福醫療條件,讓青年放心扎根苗栗合計43項,未來將搭配48項的願景行動地圖各鄉鎮政見,結合苗栗縣長鍾東錦的施政方向,打造幸福苗栗願景。苗栗縣第1選區立委陳超明公布「願景7箭」政見,願景7箭主軸從小顧到老,並照顧婦幼、勞工和農漁民,也要充實社福醫療條件,讓青年放心扎根苗栗合計43項。(圖/陳超明提供)陳超明表示,從小顧到老,代表從孩子出生、受教育、出社會到退休養老,每個階段都有更完備的照顧,願景7箭中的友善婦幼,包含補助女性凍卵、提高育嬰留職津貼、幼兒園學費減免及補助、提高祖父母帶孫津貼,以及提供學齡前的家長更友善環境。至於教育優化部分,陳超明說,自已立委任內爭取中央補助超過15億元教育經費,包含校舍重建、跑道翻新、風雨球場興建、老舊廁所更新及校園設施設備改善等等,接下來除了持續改善學校運動場及校園環境外,將要求重新檢討雙語政策、爭取半導體學院、強化技職教育、制定營養午餐專法、建構健全3級體育培訓制度,協助小學至大學的苗栗學子,有更好的受教場域。陳超明也說,農業是苗栗縣主要產業,過往天災發生或政策有不合理之處,他都極力向中央爭取與反映,像是大區輪作取消影響一期稻作無法繳交公糧、極端氣候造成的農損、春耕放水量不足等。這次願景七箭的興農豐漁,內容有一港口一特色、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提高老農津貼、提高農路預算、滾動檢討保安林政策、改善農漁會設施、檢討低丘緩坡法令、擴大抗逆境作物種植地區,以及檢討農業保險啟賠標準等。陳超明強調,「一定會與農漁民站在一起,與鍾東錦縣長攜手做農漁民的靠山。」另外,有關醫療平權部分,陳超明表示,他首要推動部立苗栗醫院改制為台大醫院分院,提升苗栗地區的醫療量能,不讓就醫存在城鄉差距。他也會持續推動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免繳健保費,同時爭取設立癌症基金、推動降低癌症篩檢年齡,還有增加免費成人健檢次數與項目,保障鄉親健康。與醫療平權相輔相成的社福政見,陳超明說,苗栗縣老年人口佔全縣人口超過18%,因此必須持續擴增長照人力與平價長照機構,且培訓二度就業人口投入長照行列,並提升所得稅長照扣除額至20萬元,健全苗栗的長照環境。同時,陳超明呼應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的放寬取消巴氏量表政見,與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面對身障者的需求,陳超明也說,將持續爭取補助擴增縣內的輔具據點及便利站,讓苗栗能更友善。青年方面,陳超明表示,讓苗栗子弟不用南漂、北漂,這是他持續努力的目標,因此要將青年創業指揮部與地方創生結合,青年子弟創業更便利,也會持續和鍾東錦在中央爭取青年住宅、同時,吸引國際大廠投資苗栗,而居住、就業一同併進。陳超明也注意到青年運動及毛小孩活動的需求,未來將持續完善運動場設施及增加寵物友善公園,苗栗在地就有好的休閒環境。為減輕青年朋友負擔,他也特別提出提高扶養年幼子女扣除額、低薪上班族所得水減半等政見,一來鼓勵生育、二來減輕負擔。至於勞工政策部分,陳超明說,將持續推動讓勞工朋友選擇退休金領取方式時能有猶豫期、改善單身勞工遺屬年金請領方式、逐步調高基本工資、督促勞動部調整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及5.提高無薪假薪資補貼,提供勞工朋友更全面的照顧。
子宮頸癌篩檢前注意5事項 篩檢「陽性」別驚慌!下一步怎麼做看這邊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7人。國健署表示,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HPV持續感染者可能會在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衛福部提供子宮頸癌篩檢公費補助,鼓勵民眾早期篩檢、早期治療。不過許多民眾在發現篩檢結果為「陽性」後常會感到相當不知所措。國健署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為陽性,其實並不代表罹患癌症,女性朋友應遵循醫師指示接受進一步檢查,並依醫囑回診追蹤及診治。最佳篩檢工具「子宮頸抹片」 民眾應落實3早原則子宮頸癌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不過透過定期篩檢有機會早期發現異常病灶。目前,國際證實最佳的子宮頸癌篩檢工具就是「子宮頸抹片檢查」,而台灣自民國84年便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6年以上未做過子宮頸癌篩檢者,罹患子宮頸癌(1期以上)的風險,是3年內曾做過子宮頸癌篩檢者的3.4倍。因此,國健署呼籲,民眾應落實3早原則「早篩檢、早發現、早治療」。國健署表示,經由子宮頸癌篩檢,發現子宮頸異常的婦女中,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高達97%;沒有接受篩檢而發現子宮頸異常者,早期(0+1期)個案比率僅29%,因此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有助於阻斷子宮頸癌的發生。篩檢前注意5事項 結果出爐後記得「這樣」做因此,符合子宮頸癌篩檢資格的婦女應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提醒,檢查當天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至健保特約具婦產科、家醫科的醫療院所,或洽當地衛生局所,即可諮詢並接受篩檢服務,不過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前要注意以下5事項: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避開月經期間若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為陽性,民眾不須太過驚慌,國健署表示,篩檢陽性並不代表罹患癌症,而且早期(0+1期)子宮頸癌個案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另外即使檢查結果正常,若有任何異狀仍應儘速就醫。國健署表示,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補助資格;亦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 查詢住家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
蟬連19年女性殺手 勿輕忽這一型乳癌的高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乳癌連續19年攻佔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其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絕對不可輕忽,一旦復發預後和三陰性乳癌一樣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趙大中呼籲女性定期篩檢、及早治療,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治療重點是在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預防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新趨勢為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顯著。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近30多年來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5千名患者。根據國健署最新十大癌症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更早發生。當心這些特徵有高復發風險 一旦捲土重來就難纏!乳癌依據荷爾蒙接受體(ER/PR)以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分為多種亞型,每一型之臨床特徵、存活率和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其中,最大宗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占約6成。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其預後與惡名昭彰的三陰性乳癌一樣棘手,不可不慎。 趙醫師說明,乳癌亞型中的管腔B型患者儘管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但復發風險比較高,無論管腔B1型或管腔B2(三陽性)型都比管腔A型預後差。其中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患者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佔所有乳癌患者約2-3成。研究顯示,復發患者中約8成以上在手術後5年內發生,約3成是在手術後2年內就復發。目前乳癌的標準治療流程是先切片檢查確認病理報告,接著進行手術治療,但若腫瘤較大者常會先進行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後接續評估復發風險。高復發風險族群特徵如下,建議及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淋巴結轉移1-3顆加下列其中1項條件:腫瘤≥5公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20%。細胞週期抑制劑加上標準荷爾蒙治療 手術後輔助治療預防復發趙醫師表示,無論復發風險高低,治療重點是在患者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在完整的手術後,對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就有下列輔助治療策略:第一、化學治療現今醫學發達,化療被列為標準治療的一環,有助降低復發風險。第二、荷爾蒙治療若患者能耐受副作用,可進行5-10年療程,可依復發風險決定服藥多久。第三、局部放射治療若腋下淋巴結轉移超過4顆、腫瘤大於5公分,以及接受標準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建議在化療後接受放射治療。第四、細胞週期抑制劑最新發展出的細胞週期抑制劑可與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也可算是標靶治療的一種,療程為2年。完整的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根據研究可再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非常顯著,優於僅使用荷爾蒙治療,因此細胞週期抑制劑扮演了關鍵角色。此療法目前為自費,猶如預先買保險,治療越完整,復發風險就越低。2年1次乳癌篩檢+個人化精準治療 綻放粉紅人生「每個病人都非常珍貴」,趙大中醫師呼籲,女性身為家庭、社會、職場的中堅分子,面對乳癌頭號殺手,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灣乳癌患者9成為早期,可跟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策略,且台灣治療技術先進,醫療團隊會盡其所能讓患者接受最完整的治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政府針對下述女性同胞也有補助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國人應善加利用。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
肺癌擠下大腸癌成新癌王 晚期才篩出來存活率僅一成
國民健康署10日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過去連續15年位居首位「奪命癌王」大腸癌,被肺癌超車退居第二,首度成為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癌症初期難以察覺,等到症狀被發現至醫院檢查,可能為時已晚,根據近五年透過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結果,若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拖至第四期才被發現存活率僅一成。根據《TVBS》報導,在2021年共有1萬6000多人罹患肺癌,肺癌成為新癌王,另外在台灣平均每四分十九秒就有一人罹癌,因此透過定期癌症篩檢,將有助於早期發現,進一步治療阻斷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儘管現今治療肺癌有許多藥物選擇,但若想有效遏止肺癌,只能靠定期篩檢,近五年透過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肺癌新發現人數雖有一萬多人,若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若是第四期才發現存活率僅剩一成。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純慧表示,「在人類壽命越來越長的同時,空氣環境條件也越來越惡化,現在在治療肺癌有很多的藥物選擇,但是如果希望是有效遏止肺癌,能依靠的就只有篩檢。」目前政府提供家族史有肺癌及重度吸菸等高風險族群,補助每兩年一次的免費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李育慶表示,「如果說像是居住在空污地區比較嚴重的居民,或者是他工作當中有可能會接觸到一些特別的工業化學物質,比如說砷、鉻酸、鎳或者是石棉的話,也會建議可以自費安排檢查。」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純慧也建議,「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應該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或子宮頸抹片檢查,但民眾如果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不須要驚慌。」過去連續15年位居首位的大腸癌,病人往往被診斷出來時已經第三期或第四期,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因此民眾在大腸癌篩檢意識上仍要持續進步,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鍾秉軒指出,「目前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可以做糞便潛血檢查,在這樣的政策執行下,有越來越多的大腸癌被提早發現,整體大腸癌的死亡率也有明顯下降的情形。」針對曾有罹患乳癌的女性,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李育慶建議,「40歲便可以做乳房攝影的篩檢,每兩年可以做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
國人十大癌症排名重新洗牌 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名!
國健署112年11月10日公布最新110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110年癌症發生人數近年來首度下降,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而十大癌症排名也洗牌,第一名不再是蟬聯寶座15年的大腸癌,肺癌已成為新「癌王」,而值得關注的是胰臟癌在此次排名為第10位,是近年來首度進入前十名。癌症發生人數首度下降 110年國人十大癌症排名曝根據最新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10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是近年來首度下降,而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也較109年下降4.8人。不過國健署表示,未來是否會持續下降,仍需長期觀察趨勢變化。另外,若將各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分別來看,110年大腸癌、肝癌、口腔癌、胃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子宮頸癌及食道癌發生率確實有下降,但是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體癌發生率則為上升。而110年國人十大癌症排名,以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做排序,依序為:肺癌(16,880人,發生率39.7/105)大腸癌(16,238人,發生率38.4/105)女性乳癌(15,448人,發生率82.5/105)肝癌(10,775人,發生率25.0/105)口腔癌(8,211人,發生率21.6/105)攝護腺癌(7,481人,發生率35.3/105)甲狀腺癌(4,626人 發生率14.7/105)胃癌(4,060人,發生率9.3/105)皮膚癌(3,954人,發生率8.7/105)胰臟癌(3,190人,發生率7.4/105)與109年相比,肺癌由第2名上升至第1名,大腸癌則由第1名退居第2名,胰臟癌則前進2個名次,在109年胰臟癌時為第12名,此次為近年來首度進入前十名,而其餘癌症發生人數排序皆與109年相同。新發生數多在「這族群」 70-79歲人數增加最明顯若以年齡來看,癌症新發生人數多集中於50歲以上的族群,占8成3,而癌症發生人數增加則以70-79歲較明顯,減少以50-69歲較明顯。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外,其餘皆與109年相同。不過,口腔癌(59歲)、乳癌(57歲)、甲狀腺癌(50歲)的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早。男、女十大癌症排名曝 差異最大為口腔癌、食道癌若以性別來看的話,男性110年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723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0.8人,較109年減少5.4人,而110年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序與109年序位相同,大腸癌蟬聯12年男性十大癌症首位寶座,其餘依序為:大腸癌(9,297人,發生率47.1/105)肺、支氣管及氣管癌(8,961人,發生率44.5/10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癌(7,387人,發生率40.4/105)肝及肝內膽管癌(7,448人,發生率37.6/105)攝護腺癌(7,481人,發生率35.3/105)食道癌(2,614人,發生率13.7/105)胃癌(2,413人,發生率11.8/105)皮膚癌(2,127人,發生率10.3/105)白血病(1,588人,發生率10.0/105)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727人,發生率9.4/105)女性110年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8,039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8.4人,較109年減少4.4人。110年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序與109年相比,原本第9位的皮膚癌和原本在第8位的胃癌排名互換,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前則移至第10位,其餘序位與109年相同,依序為:乳癌(15,448人,82.5/105)肺癌(7,919人,36.0/105)大腸癌(6,941人,30.7/105)甲狀腺癌(3,497人,22.1/105)子宮體癌(3,181人,17.0/105)肝及肝內膽管癌(3,327人,13.6/105)卵巢癌(1,793人,10.2/105)皮膚癌(1,793人,7.3/105)胃癌(1,647人,7.2/105)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438人,7.1/105)男性、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差異較大的癌症為,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食道癌,男性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11.4倍,國健署分析這與吸菸、嚼檳榔等習慣有關。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雖然110年與109年比較下,整體癌症人數有下降,但未來是否為下降趨勢還不一定,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癌症篩檢要下降的情形,但現在已經恢復,提醒民眾衛福部提供5癌篩檢服務,若符合資格應盡早前往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風險、死亡。
台灣飲食重油重鹹!最新癌症發生率報告 大腸癌連15年穩坐癌症之首
台灣普遍重油、重鹹的飲食習慣,再加上外食文化興盛,常對國人身體健康帶來負擔,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近日公布最新的癌症發生率報告,大腸癌連續15年穩坐癌症之首,專家警告,大腸癌在今年的罹患率可能會有彈跳式成長。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就多次在媒體上表示:「大腸癌是吃出來的!」她曾在《聚焦2.0》節目上提及,有研究發現吃越油越容易罹患大腸癌,自己的女性親戚特愛吃梅干扣肉,已經到天天必吃的程度,而且一定會撈油湯拌飯,吳映蓉指出,梅干扣肉又油又鹹,果然,該名長輩因便祕多日就醫時被檢查出大腸癌第2期,半年後,她的先生同樣也確診,推測是相同飲食習慣所致。另外,吳映蓉也直言,路邊小吃攤若沒定期的更換鍋油,鍋油裡面的劣變物質就會變得非常多,「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且油炸時會產生終端醣化產物(AGEs)這東西到身體裡面,等於是一把鑰匙開啟慢性發炎的鎖,所以高油、油炸這樣的飲食,會讓身體慢性發炎反應持續地發生,最終導致癌症。另外,營養師余朱青也在臉書上撰文提到,預防大腸癌應該從日常飲食中開始下手,除了避免攝取過多加工、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外,可以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不僅可以促進排便、幫助腸道蠕動,同時還能降低食物因待在腸道過久,而產生變質的機率。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中顯示,109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由於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常常要等到身體發生警訊時才為時已晚,國健署表示,要預防癌症的最好辦法,除健康的生活作息外,也要定期做癌症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阻斷變異細胞發展成癌細胞,大幅減少死亡率。為了降低國人罹癌率及死亡率,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五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並依民眾就醫意願協助妥適安排,完成進一步就醫診斷。
「思覺失調症」壽命偏短「少10至15年」 醫師分析:較晚診斷出癌症
一般而言,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在症狀反應上,多是聽到一些旁人無法聽到的聲音,或嗅到旁人無法聞到的味道,患者很難分辨真實和虛幻,就好像在清醒時卻又在做夢一般。但現在卻有研究報告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壽命會比常人少上10至15年。而醫師分析,認為是患者本身很難發現癌症的存在,被診斷出時大多早已晚期。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一項由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跨院合作進行的研究,該研究採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追蹤調查2000年至2019年間被診斷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情況,人數共有107,489位。接著再透過台灣癌症登記檔及全國死亡檔大數據資料,以此來追蹤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結果研究中發現,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族群,與一般族群相比,罹患癌症的機率偏低,但只要罹患癌症了,死亡率就會偏高,而且是在各種癌症中都有類似的發現。除此之外,在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等項目中,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罹患這些癌症後,壽命也比一般患者來的較大的差距。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總醫師鄭楚玄分析,推測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罹患癌症後死亡率會偏高,可能是患者被診斷出癌症時偏晚,這也導致患者本身已經癌症晚期或是無法接受有效治療。而在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等項目中死亡率較高的原因,鄭楚玄推測是患者接受篩檢的機率偏低。鄭楚玄認為,這項研究結果也證明了,精神疾病病患在健康醫療體系中存在潛在的問題,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思覺失調症患者診斷後死亡率較高的潛在原因,或是改進些醫療資源的使用,像是強化精神病患的癌症篩檢。
挨批史上最混亂!3種公費疫苗齊開打 健保署擬推整合系統
今天是公費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開打日外,還有莫德納XBB疫苗,3種公費疫苗齊開打,基層醫師直呼,「史上最混亂」。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已和疾管署討論,將健保系統和疫苗醫療資訊系統串接,民眾最快明年就可在自己的手機,透過健康存摺App得知所有疫苗接種資訊,「打了什麼疫苗一目了然」。今年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疫苗都採2~3階段分段施打。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直言,「搞太複雜,民眾到第二、第三階段,根本不知道是不是輪到自己了,甚至醫護也搞不清楚。」黃立民表示,除了公費疫苗,自費疫苗種類也越來越多,包括帶狀皰疹、腸病毒A71型、人類乳突病毒(HPV)等,老人家、幼童施打公費疫苗,醫療院所都有紀錄,自費疫苗就沒有強制,尤其高齡者打著打著可能已經忘了第幾劑,還要不要補?他建議衛福部,應設置專屬平台,方便醫師、民眾上網查詢疫苗接種紀錄,解決施打亂象。石崇良指出,健保署正推行數位轉型計畫,與疾管署討論,整合醫療院所疫苗醫療資訊系統(HIS),未來獲民眾同意,醫師能直接將患者疾病以外的資料,如自費健檢、癌症篩檢、自費疫苗接種情況等上傳雲端,醫事人員則可透過醫事人員卡,查詢患者打過哪些疫苗。至於民眾端,最快明年能透過健康存摺App得知所有疫苗接種資訊,石崇良說,此計畫將先由醫院試行,基層診所因資訊系統較不完備,待下一階段與產業界合作升級診所的HIS系統,會找幾家診所試辦,預計全台2萬家診所,於3年內完成。
柯文哲連開2天政見記者會 直搗「安樂死合法化」禁忌議題
隨著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明年1月登場,各陣營近期也開始陸續提出政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8月底就拋出80歲以上長者、70至79歲患有癌症2期以上長者廢除巴氏量表,可直接申請外籍看護等政見。對此,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將於今明(6、7日)2天連續召開政見記者會,且第2場預計將聚焦在「禁忌議題」,也就是引起激烈辯論的「安樂死合法化」。受到侯陣營提出政見的影響,柯文哲不但提前公布政策,還將原本首場政見會的主題、其在台北市政府任內最重視的「居住正義」,改為「醫療議題」。主因就是因為柯陣營曾在8月上旬開始討論巴氏量表問題,想不到侯陣營就在月底搶先對外拋出,儘管2者內容有所出入,但仍引起廣泛討論,行政院長陳建仁更在院會中指示勞動部、衛福部,儘速檢討現行聘僱家庭看護移工的申請資格和程序。民眾黨於5日晚間發布採訪通知,6日上午召開柯文哲的醫療政策大綱記者會「投資健康 有效醫療 永續健保」,預計會中將主打「永續健保」,並拋出調整健保制度,從「論件計酬」改成「論人計酬」,與此同時還會積極推廣癌症篩檢,從健保到保健,針對整體醫療制度進行改革。此外,柯文哲7日還要再開一次政見記者會,不僅是為了方便針對第1天外界提供的想法做出即時回應,還會將主題聚焦在「禁忌議題」。據悉,柯文哲早在8月就在高雄補教協會演講喊出支持「安樂死合法化」,但他也認為,國家需要建立強大的自律體系,因為這是一個文化議題,並非是醫學問題。如今,醫師出身的柯文哲也傳出將在政見記者會第2天直搗敏感的禁忌議題,可望再次創造不小聲量。不過當《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針對「第2天是否確定討論安樂死議題」實際求證柯陣營時,柯營卻語帶保留地表示,「待當天正式揭曉。」
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 5癌篩檢早期發現存活率最高逾9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國健署表示,符合資格者定期「五癌篩檢」比「疑似罹癌才篩檢」有較高的存活率,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癌早期存活率高 但早期症狀不明顯應定期篩檢國健署105年至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子宮頸癌、肺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口腔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約7至8成以上;女性乳癌早期(0+1)期5年存活率更接近100%,而乳癌第4期5年存活率則跌至約3成6,顯示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不過,癌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若未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通常都已是預後較差、較難治療的晚期癌症,治療方式較複雜,而且治療選擇可能也較早期癌症少,不但治療時間更長、需花費更多的醫療費用,存活率也大幅下降。因此,國健署呼籲,民眾應藉由定期癌症篩檢,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把握治療黃金期,目前國健署依據國際實證及我國流病資料,提供「五癌篩檢」服務: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補助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45歲至69歲婦女、40歲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肺癌:具肺癌家族史:50歲至74歲男性或45歲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歲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應養成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的好習慣,一起為自己、家人的健康把關,若篩檢結果異常,也應遵循醫囑儘速做進一步的確認診斷。篩檢異常將進一步安排診斷 可用APP、網站查詢資訊此外,國健署已於112年6月起與健保署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五癌篩檢疑似異常的民眾,進行健康指導、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協助安排進一步就醫診斷,以達早發現早治療,及早阻斷疾病恢復健康的目標。國健署表示,民眾也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點選「健康存摺」的貼心提醒功能,確認自己下次建議檢查日期,或攜帶健保卡到附近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洽詢,也可利用「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
林百里的第一步1/心電圖AI判讀技轉廣達QOCA 千億美元醫療商機電子五哥都想吃
AI股市行情告段落,AI應用才要上演。這波AI浪潮誕生的新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在8月1日廣達、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的「心電圖AI判讀平台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現身,他搬出自己的烏龜哲學,「智慧醫療有無限可能,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今天是廣達QOCA的主力產品之一、是第一步,我相信有更多題目擴大合作。」一位公衛專家告訴CTWANT記者,林百里口中的這「一步」對台灣社會很重要,依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心肌梗塞患者在到院後的90分鐘內應接受心導管治療,若加上突如其來的症狀,救治時間更短,「能正確判讀心電圖的心臟內科醫師需要至少17年專業醫學訓練加上實際經驗,以AI協助心電圖判讀,能夠在5秒內快速運算、分辨原因,在1分鐘內將病情以手機簡訊同時通知臨床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對病患進行救治。」林百里心心念念的AI醫療雲平台QOCA系統,是一個基於AI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的醫療品質管理系統,自2013年開發迄今,由廣達技術長張嘉淵主持,其中AI醫療雲平台 (QOCA aim)以醫療影像與結構化資料分析,提供最佳臨床決策輔助及精準預測;同時有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等平台。廣達子公司「宇心生醫」,創辦人為美國UCLA小兒心臟科主任張瑞康(左),發明十二導程心電圖儀器,重量僅67g,搭配雲端系統,方便醫師判讀、個案管理與遠距監測。臨床實驗可大幅縮短操作時間近7成,不僅醫療專業人員能使用,一般人也能完成量測。(圖/宇心官網)三軍總醫院AIoT中心技術長林嶔負責訓練此AI影像辨識模型,指出三軍總醫院自2010年開始升級心電圖儀器與資訊系統,2019年進一步成立「人工智慧暨物聯網(AloT)發展中心」,使用廣達QOCA醫療雲管理,今年將成果正式技轉廣達。「已經累積超過150萬張心電圖資料,每年還以50萬張持續增加。」接下來交棒廣達工程師演算法開發軟體介面,進一步開發出穩定的商用服務。專家表示,「這個理想要能夠實現,從標註影像、對準時序、加入鉀離子數據、把病人情況納入、反覆訓練模型提升精準度,到成功申請醫材認證,要花費3年以上。」林百里坦言,「我們跟很多醫院有合作關係,國防醫學院、三總有特別的文化跟團結精神,讓我們合作更加順利有效率」。國防醫學院表示,不方便透露簽約年限,但此期間廣達有獨家使用心電圖AI判讀模型權利。要將AI影像辨識模型技轉廣達,中間還需要一個「翻譯官」穿梭溝通,國科會生科處生醫商品化中心擔綱這個重要的橋樑,該中心主任王麗茹指出,「因工程師與醫護人員對同一件事的理解有所不同、還要協調專利等,ICT語言與醫療語言也有所差異,我們轉譯並找出共識,讓AI協助判讀心電圖這個生醫研發成果朝商品化發展、讓成果落地。」許銀雄時任宏碁智醫總經理,說明VeriSee DR視網膜診斷軟體。(圖/報系資料照)「(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成果,很有信心」,林百里說。心電圖AI判讀除了搭配醫院的精密心臟監測儀器使用,也可搭配廣達子公司「宇心生醫」僅67公克輕巧型簡易的操作儀器「十二導程心電圖」,甚至在救護車上就可將心電數據傳輸到醫療雲,透過AI判讀協助醫治、篩檢及預防,進一步商品化成軟體+硬體系統,便可走進偏鄉、踏出國門,甚至避免中風等憾事發生。智慧醫療的無限可能,也是市場及商機所在,市調公司Markets &Markets指出,AI在醫療領域商機將從今年146億美元、2028年成長至1027億美元。和廣達一樣對醫療商機積極的台灣科技業者不在少數,例如宏碁智醫(6857)人工智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輔助診斷系統VeriSee DR,分析糖尿病病患的眼底圖來預測其視網膜病變狀況、偵測腎功能障礙,已打入台灣8成醫療院所,這家電子五哥中唯一登錄興櫃的醫療子公司,2021年掛牌至今仍虧損,累計至去年虧損9591.8萬元,但仍在這條從醫路上堅持。緯創醫學的下肢外骨骼系統。(圖/報系資料照)緯創(3231)旗下緯創醫學智慧醫院解決方案以及外骨骼等,可主動偵測穿戴者的關節動作變化,配合使用者的行動能力,在適當時機給予輔助。仁寶(2324)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可遠距為偏鄉民眾進行檢查,自製開發應用於治療腫瘤的「消融寶」(AblatePal)射頻消融系統更納入健保給付。華碩(2357)「We AreFamily」由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團隊開發,利用華碩健康資料銀行中健康存摺檔案提供加值服務,OmniCare醫療物聯網平台串聯保險、醫療等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並與研華(2395)、光寶(2301)等合作參與聯合醫院智慧病房。英業達(2356)旗下英華達「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利用抽血檢測進行早期癌症篩檢及治療後續追蹤。
每年逾8千人罹口腔癌!影響「這些」重要功能 把握3原則遠離威脅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其中有9成患者都是男性,且8成以上有吸菸行為、7成有嚼檳榔行為,超過5成的患者既吸菸又嚼檳榔。而7月27日為「世界抗頭頸癌日」,國健署藉此呼籲民眾應重視口腔癌防治。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醒,遠離口腔癌應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3原則。口腔癌涉及許多重要功能 該如何有效預防?頭頸部依位置不同,分為鼻腔、口腔、咽(含鼻咽、口咽、下咽)、喉等部位。其中口腔癌發生的部位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頜骨等,與呼吸、咀嚼、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有關,因此千萬不可輕忽。在口腔癌的預防上,除了養成不抽菸、不嚼檳榔等習慣外,根據台灣大學研究實證顯示,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 %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因此,政府提供30歲(含)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2年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期檢查、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口腔檢查揪3千例癌前病變 3分鐘就可守護健康根據全國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3,000名癌前病變個案。口腔黏膜檢查只需約3分鐘的時間,藉由醫師視診、觸診,評估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及時守護自己的健康。吳昭軍署長再次強調,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異常,儘快接受正確治療,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會,擁有健康的人生。除了口腔黏膜檢查以外,國健署提醒,凡是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應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並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也可以到醫療機構接受戒治服務,一起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
壓力爆表全身酸痛! 「三明治族」體能比實際年齡老
在台灣有逾8成的家庭註,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家庭,是台灣人口及經濟組成的重要支柱。根據壽險公司最新「三明治族大調查」,43%的三明治族認為目前的生活已超出能負荷之壓力,壓力大也使得身體出現警訊,包括易疲倦、肩頸痠痛、腰酸背痛,而且體能狀態比實際年齡更老!此調查含量化調查與焦點座談會兩大部分,透過360度的觀察深入了解三明治族對自己及家人的想望與擔憂。調查發現,三明治族對「能按照自己想法過生活」的同意度僅僅及格,只有6.67分(滿分為10分),而43%的三明治族認為目前的生活已超出能負荷之壓力,近5成的30世代、家庭月收入低於10萬者所感受之壓力高於相對族群。「能按照自己想法過生活」同意度平均為6.67分 (滿分10分)20世代30世代40世代50世代6.356.596.726.78三明治族的四大煩惱個人(83%)子女相關(82%)父母/長輩相關(74%)家庭(68%)工作壓力(39%)運動機會較(34%)自身健康問題(34%)子女教養問題(43%)需負擔子女的教育開銷(36%)子女健康問題(28%)父母/長輩的健康問題(43%)父母/長輩的照護問題(31%)與父母/長輩相處時間較短(22%)身為家中經濟支柱壓力(33%)家庭開銷大,無法儲蓄(28%)居家清潔/打理(27%)壓力大使得身體出現警訊,包括疲倦、肩頸痠痛、腰酸背痛最常見,其他還有眼睛乾澀痠痛、失眠、排便不順、手麻腳麻、近視度數增加、容易感到喘與呼吸不順、胸悶、暈眩。三明治族心理上的壓力,會影響到他們身體的狀況,尤其在容易疲倦、失眠等方面,體能狀態也比實際年齡老2.5歲。尤其30及40世代在焦點訪談中反映,因生活壓力繁重影響身體健康的感受更為明顯。至於三明治族認同最重要的三件事,依序是身體健康(76%)、良好的家庭關係(67%)、金錢上的安全感(51%)。主辦單位提醒三明治族「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人」,例如透過數位健康醫療平台「醫聯網」提供癌症篩檢及健康管理、線上醫師諮詢、醫療第二意見、照護媒合;或是定期進行眼睛健檢、心理師諮詢服務、無障礙接送、沉浸式保障需求分析工具、退休計算網站、為三明治族配對專屬顧問的需求分析媒合平台等,全方位陪伴三明治族迎接人生不同階段。 保誠人壽三明治族大調查摘要調查背景:量化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訪問20-59歲居於台灣(排除東部及離島地區)、須承擔小孩及父母的撫養責任或開銷、有固定收入之男女,主樣本數為1,000(95%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3.10%)。焦點對談:目標調查族群為20-59歲居於大台北、須承擔小孩及父母的撫養責任或開銷、有固定收入之男女,以20世代、30世代、40世代及50世代分組參與深度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