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史
」 死亡 指揮中心 新冠肺炎 疫苗 癌症每3人就有1人皮蛇上身 神經痛達數月「嚴重恐中風失明」
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為預防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政府每年也積極呼籲50歲以上、特別是慢性病患等族群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然而,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慢性腎病、糖尿病、癌症病史等,單單預防流感是不夠的,另一個常被忽略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也需格外留意。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疱疹的感染風險會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因此更應及早預防。帶狀疱疹的重症高風險族群輪廓與流感類似,皆為50歲以上、慢性病患等免疫力不佳者;吳至行指出,慢性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會影響患者免疫功能,也因此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帶狀疱疹病毒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易誘發。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高2倍,其他像是曾接受免疫抑制劑的腫瘤癌症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相對風險更為一般人的10倍。不只如此,即便帶狀疱疹痊癒,病毒也仍會在神經節潛伏,更可能併發嚴重後遺症。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痊癒後,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將近50%,痛楚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年,還可能提高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血液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則可能容易出現瀰漫性帶狀疱疹、疱疹性腦炎等嚴重後果。許多中壯年容易覺得帶狀疱疹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高達99.5%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疾管署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等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皮蛇上身,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換季,均可能引發帶狀疱疹發作。且根據2024最新研究,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相比未感染者,帶狀疱疹風險恐增加2.16倍。吳至行提醒,帶狀疱診即使痊癒,病毒仍會潛藏在民眾體內,約一成的民眾會經歷帶狀疱疹復發,且最快兩個月內就可能再次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此外,帶狀疱疹還可能造成不同器官的功能性損傷,以眼部為例;眼部周圍帶狀疱疹約占所有帶狀疱疹病例的10-15%,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嚴重視力受損,甚至中風與心臟病機率大增,因此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格外重要。吳醫師呼籲,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適當紓壓外,對於中壯年及高風險族群而言,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預防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因此,鼓勵高風險族群可把握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時機,與專業醫師討論適時的帶狀疱疹預防措施;也同時提醒,特定人群(如免疫抑制者或慢性病患者)應在接種前與醫師討論,以確保疫苗接種的適當時機。
情侶檔合體1/曾寶儀與導演男友爆「愛的結晶」 花4年孵化遠走西雅圖
曾寶儀與導演男友林明謙情牽19年,近來曾寶儀也跟著男友腳步跨足電影產業,首度當起電影監製,推出《愛情城事》,找來10位創作者,以及張震、鄭秀文、鄭中基、伍佰、劉冠廷等一線卡司演出片中10個單元,就連好友李心潔也將導演處女作獻給她。據了解,今年底明年初她與男友攜手合作的紀錄片《交換禮物》也有望上映。曾寶儀(左)在《愛情城事》一片中找來阮經天演出單元《病源》。(圖/華映提供)曾寶儀今年腳步馬不停蹄,疫情前就開始推動的《愛情城事》在台上映,一線卡司加上多位香港幕後團隊,接下來也將於香港登上院線;下半年她將推出新書;但另一件大事,則是她與導演男友林明謙合作的紀錄片《交換禮物》也將走上院線。本刊曾直擊曾寶儀與男友林明謙外出用餐,合撐一把傘時摟得很緊感情甚好。(圖/本刊攝影組)該片8月初已展開募資計畫,目前共有400多人支持,募得約170萬元,紀錄片由曾寶儀最擅長的感性、溫情角度為出發點,內容主軸則關注癌症病患在宣告罹癌時,如何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禮物」;另一方面則記錄下曾寶儀與男友林明謙同樣作為癌友親屬,歷經4年的「醫學探索」之旅,遠走到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採訪30位醫生、博士、癌症病友等內容。募資影片中曾寶儀提到,自己作為癌友親屬,從年輕時一個家人罹癌,到年紀漸長人數漸多,聽到家屬罹癌時,她也在學習如何陪伴。事實上,寶媽過去也曾有癌症病史,2004年發現甲狀腺癌,2016年又罹淋巴癌,2019年在上海體檢出得到肺腺癌,挺過3度罹癌也讓寶媽格外注重健檢。先前母女倆一同出席活動,曾寶儀也對寶媽表示:「放輕鬆,過你想過的日子。」讓寶媽留下幸福的眼淚。曾寶儀曾陪伴媽媽「寶媽」度過抗癌歷程。(圖/常朝貴攝)據了解,紀錄片《交換禮物》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投注非常多心力,兩人愛情長跑19年,鮮少對外曬恩愛,不過為了紀錄片上映,雙方都不排斥同台宣傳,屆時將有望看到小倆口合體現身。
夏季流感、新冠助攻!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打疫苗
國內今年出現罕見的夏季流感,加上第6波本土新冠疫情,連帶讓肺炎鏈球菌,今年感染數累計199例,也寫下5年來同期新高紀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6日表示,這3種傳染病常伴隨發生,呼吸道黏膜先遭病毒破壞後,肺炎鏈球菌就更容易附著,造成次發性感染。提醒男性肺炎死亡率是女性1.5倍,可趁父親節前夕帶爸爸打公費疫苗。羅一鈞解釋,肺炎鏈球菌感染上升,跟今年6月、7月的夏季疫情反常增溫有關係,今年至今累計199例,創下自2020年以來5年同期新高,其中23例死亡。病例中65歲以上民眾占38%、男性占61%。羅一鈞提醒,肺炎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且男性肺炎死亡率是女性1.5倍,可趁父親節前夕帶爸爸打公費疫苗,保護力達75%以上。疾管署全年提供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可加強免疫保護效力,預防肺癌。另外,新冠疫情下降速度不如預期。上周新冠中重症併發症446例,雖較前一周下降24%,但死亡達104例,較前一周上升16%,最年輕死亡30多歲男有癌症病史未打XBB疫苗。羅一鈞表示,原本預估8月中脫離流行期,但近期下降趨勢變慢,速度不如預期,預計延後至8月下旬脫離流行期,除非開學後有明顯疫情變化,否則第7波疫情約在秋冬之交才會上升,另KP.3已超越JN.1成為主流變異株。
中年男血尿確診攝護腺癌晚期 搭配精準治療重拾人生
6旬鄭先生因血尿、半夜頻尿至泌尿科就診,一診斷竟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恐活不到2年!由於有癌症家族病史,患者接受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基因缺陷,從化療改用PARP抑制劑治療,不僅穩定存活4年多,打球、游泳、跑步都沒問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11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及早基因檢測搭配第一線精準治療,仍有機會重拾人生。攝護腺癌是年長男性殺手,美國影集《六人行》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5名,死亡第6名,發生人數7481位,年新增個案以4%速度成長,相當可怕。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才求醫,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約有3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及早基因檢測 掌握前「腺」治療關鍵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甚鉅。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黃昭淵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i],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ii]。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 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8成疾病惡化風險[iii],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以往自費使用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每月約需耗費10萬元,擴大給付後估計每年約有296位患者受惠。曾使用荷爾蒙療法仍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大幅減輕經濟負擔。郭威廷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8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iv]。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1年以上[v],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四期攝護腺癌雖無法治癒,但穩定控制症狀,有望和疾病和平共處,維持生活品質。馮思中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讓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增加早期發現治療的機會,掌握前「腺」才是掌握人生自由關鍵。 [i]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0/lynparza-approved-in-the-eu-for-prostate-cancer.html#.
攝護腺癌標靶新藥獲健保給付 一線治療可降近8成惡化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已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五名,像是美國經典電視影集《六人行》中的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以及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攝護腺癌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後才進行診斷,而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觀察病患進入診間約有三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有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重大。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在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而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八成疾病惡化風險,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黃昭淵主委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則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因此PARP抑制劑是精準對抗BRCA基因突變相關癌症的利器。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今年11月起健保署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上,曾使用過賀爾蒙療法且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也大幅減輕患者經濟上的負擔,而轉移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高,年長患者多體力不足接受二線治療,故一線藥物選擇相當重要,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時間。郭威廷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已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也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八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四成。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賀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一年以上,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與攝護腺癌抗戰將近四年的鄭先生也現身分享,當初因為血尿、半夜頻尿而至泌尿科就診,卻被醫師診斷時已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可能僅剩不到兩年的存活期。因鄭先生也有癌症家族病史,父親因肺癌過世,二哥及爺爺皆為胃癌,在接受過攝護腺癌的標準治療後,也跟從醫師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的基因缺陷,並調整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鄭先生現已60歲,穩定跟攝護腺癌共處4年多,早已突破一開始被宣告的存活期,也讓他更珍惜生病後的每一天。比起初期化療讓他體力迅速下滑像是80歲老爺爺,精準化的治療下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論是打高爾夫還是游泳、慢跑都可正常的進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更再次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第一線治療選擇相當重要!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關鍵,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後,讓患者可以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
20歲阿兵哥鼾聲過大被迫放假治療! 醫授改善方法
一位20多歲的阿兵哥,白天操練時完全沒有異狀,但到晚上睡覺卻鼾聲大作,部隊長官將他的床位調整到最邊邊,他的打呼聲仍然干擾到通舖的弟兄,後來連自己都不好意思入眠,導致失眠精神不佳,被部隊長官要求尋求醫師治療,還給了特別假。扁桃腺肥大第四期 鼾聲大作干擾同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毓婷表示,經檢查發現該患者的兩側扁桃腺肥大程度已是第四期,左右的扁桃腺已kiss在一起,晚上睡覺時因肌肉鬆弛,氧氣在嘴巴裡和扁桃腺空間振動,就會產生打鼾聲。由於白天很專注用鼻子呼吸,因此不會感覺有什麼異狀,這也是嚴重打鼾者,都是由枕邊人或同室人先知道。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由於這位阿兵哥的特別假不長,建議在開刀切除扁桃腺後,在傷口注射高濃度自體血小板,不但可以減輕開刀後的疼痛、調解發炎反應,也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手術三天後,阿兵哥已可吃軟質食物。一般手術可能要兩週後才能吃軟質食物。在傷口注射高濃度自體血小板,即PRP療法,開刀前先抽患者的血液於特殊試管中離心後,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這位扁桃腺開刀的阿兵哥,抽血約15西西,分離出約5西西的血小板,兩側開刀後的傷口分別各注入約2至3西西自體血小板。高濃度自體血小板治療 可運用聽損、耳膜修補高濃度自體血小板的治療,也可運用在下鼻甲肥厚手術、噪音造成的聽損、耳膜修補等。徐毓婷強調,有癌症病史和服用抗凝血藥的病人,因血清中可能有癌細胞或血小板功能較差,就不適合做PRP的輔助治療。徐毓婷說,因扁桃腺肥大造成打鼾的民眾,因睡眠中缺氧,比較高的機率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警世劇場》資深女星罹癌手術 術後連發2文傳輕生現況曝光
資深女星王小芬過去曾在《警世劇場》中有精彩演出,曾在不少八點檔中出現,淡出演藝圈後,她轉型當購物專家,去年透露自己有家族癌症病史,已罹患「子宮頸原位癌」,3日她在臉書透露因手術原因,女兒怕她在家中會被寵物狗踩到,因此讓她住飯店休養,沒想到她卻突然寫下「Over」等字句輕生,所幸及時救回,如今她的狀況也公開。王小芬過去拍戲累積大小傷痛,先前她曾透露家族有癌症病史,而自己也罹患了「子宮頸原位癌」,在經過治療後發現左邊乳房出現腫瘤,因此她也將其切除,她在社群網站上分享,「女兒怕家中4大惡犬踩到我傷口,帶著我住離家最近的飯店,她每天再回家照顧貓、狗」。沒想到疑似因病痛讓他想不開,她連續發文寫下「Over」、「吃了50顆」等字句,讓不少人相當擔心,據《三立新聞網》報導,王小芬表示「怎麼知道又長了?全切,我現在在飯店休養,現在就很睏啊…不然怎麼辦,很累,沒事了,家人都在。」,言詞間透露已有家人照顧,如今沒有大礙。《CTWANT》提醒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依舊愛我)。
朱芯儀親曝乳癌「化療18次費用」 直呼:我又沒辦法賺那麼多
女星朱芯儀過往罹患乳癌, 歷經18次化療康復。她進一步分享,當時每次的化療費用為10萬元,長期下來就累積成一筆可觀數字,但想到生病也許無法工作,讓她不禁直呼「我又沒辦法賺那麼多」。朱芯儀在節目《醫師好辣》提到,得知自己罹癌當下,她馬上檢視過往的保單,發現由於家人幾乎沒有癌症病史,因此她有關癌症的保險買的很少,申請理賠「根本沒有下來多少錢」,又想到3週1次的化療費用為10萬元,18次下來總計花費180萬元,外加一旦生病可能無法工作,「那是不是一筆很沉重的負擔?」朱芯儀透露「這個數字我都還沒有在鏡頭面前講」,當時她也為此非常緊張,「我又沒有辦法賺那麼多,然後又要花那麼多錢。」所幸她開始認真檢視其他保單,發現仍有可以申請理賠的部分,順利解除危機。有鑑於此,朱芯儀後來除了不斷提醒身邊親友,務必定期健檢、檢查保險金額是否足夠,也仔細了解相關事宜,並幫孩子規劃保險,「其實這些都是生病的人,可能花到的錢。」(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
母過重又健康惡化 他閃辭工作回鄉幫健身「剷肉15公斤」:很驕傲
大陸河北省保定市一名男子,因為考量媽媽健康惡化且體重過重,於是辭去位於北京市的工作,回到家鄉帶著對方健身,致其數月共瘦了30多斤(約15公斤)。男子事後還將媽媽健身及瘦下來的模樣,錄成影片發上網路,直言「能用我的專業幫我媽改善好,我覺得挺驕傲」。綜合陸媒報導,1994年出生的金己翔,曾當過5年職業軍人、3年健身教練,直到2022年得知身高153公分、體重150多斤(約75公斤)且有癌症病史的58歲媽媽,被檢查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他便辭去位於北京市的健身教練一職,回到河北省的老家帶媽媽運動。金己翔表示,如果媽媽的身體不健康,自己即使在外工作賺了再多的錢,又有什麼意義?他並想起自己雖然帶過許多人健身,卻沒能幫助媽媽改善身體狀況,不免懊惱,「我覺得有些事不去做的話,可能這輩子都做不了了。」金己翔先從改善飲食做起,逐步調整媽媽的三餐。他認為僅憑運動很難改變體態,之後就開始以跑步、舉啞鈴、拉單槓、騎單車等有氧運動,讓媽媽一步步跟著做。最終數月下來,對方順利瘦了30多斤(約15公斤)體重從原本的150多斤(約75公斤)減到120斤(約60公斤)以下,腰圍也從106公分減到86公分,去醫院檢查更被告知血壓回穩、內臟脂肪含量降低。對此,金己翔媽媽表示,起初非常反對兒子辭去北京市的工作,後來在健身期間也曾因為太過疲憊而想就此放棄,但兒子仍會在旁不斷鼓勵,讓她得以堅持下去,「原先我這身體確實是不行,腰也疼,腿也積液,翻身都費勁,經過我兒子帶我(鍛煉),還挺好,受益了。」經過金己翔的訓練,媽媽數月共瘦了30多斤(約15公斤)。(圖/翻攝自微博/澎湃新聞)經過金己翔的訓練,媽媽數月共瘦了30多斤(約15公斤)。(圖/翻攝自微博/澎湃新聞)如今身體變得比以往健康,金己翔媽媽直呼「我還真沒想到有這麼大變化」,也透露原來運動是會上癮的事,「經過這一練變化大了,現在不讓我訓練,我都想訓練,要有個什麼事兒,今兒沒訓練我就問還訓練嗎?」金己翔則說,回顧在家鄉陪媽媽健身的時光,自己學著重新放慢生活的腳步,只要聽到媽媽開心的笑聲和健康的樣子,長久的努力就很值得,「能用我的專業幫我媽改善好,我覺得挺驕傲。」金己翔(右)指出,只要聽到媽媽開心的笑聲和健康的樣子,長久的努力就很值得。(圖/翻攝自微博/中國之聲)金己翔(右)表示,能用自身專業幫媽媽改善健康,他覺得很驕傲。(圖/翻攝自微信公眾號/高碑店報道)
再生醫療法惹議…細胞治療尚未成熟 癌症權威提醒政府應盡到「三大責任」
《再生醫療法》爭議條文《再生醫療法》草案有多項爭議條文,醫界及法律界紛紛發起連署,希望政府重視病患權益。參與連署的癌症權威黃達夫認為,細胞治療尚未成熟,呼籲政府應站在保護國人的立場,而不是倉促立法,造成病患「人財兩失」。《再生醫療法》草案在立法院進行朝野協商時,曾經罹癌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呼籲也有癌症病史的時力立委陳椒華,不要再枉顧癌症治療的病人權益。但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告訴本報記者,細胞治療距離真正能夠治療癌症還有很長一段路,他並不推薦病患以細胞治療做為末期治療的選擇;近年來在臨床上看到愈來愈多「不當治療」後果,經常為此感到傷心。黃達夫認為,政府應該站在保護國人健康的立場,適當的檢視和評鑑,而不是放水,政府應盡到三大責任,首先是提升急重症治療結果,其次是提倡正確的醫療,避免病患使用沒有實證的治療方式,最後是培養優秀人才。黃達夫認為,醫療講求實證,以科學立基才是長久之計,否則倉促立法後又要修訂,「這當中不曉得會造成多少傷亡,生命沒有了、積蓄也沒有了!」他懇切呼籲政府,有責任保護老百姓,讓無辜病患免於傷害,而不是讓病患花大錢鋌而走險。同樣參與連署的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皮膚科醫師李友專指出,細胞治療未來可望幫助很多人類,但問題在於何時將它完全商業化?所有新藥和醫療技術都要經過臨床試驗,累積足夠的科學證據,經過文獻發表和同儕審查沒問題才上路,但現在《再生醫療法》只想加速或跳過原有程序,這是揠苗助長。「我擔心明明是對的科技,變成不主流的另類療法!」李友專認為,國家應鼓勵或輔助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不能操之過急,例如癌症末期患者的免疫細胞已經非常脆弱,此時接受細胞治療是否有效,需要很多資料來驗證,但《再生醫療法》想要避開臨床試驗的要求,很容易誤導病患「細胞治療是癌症患者最後一線希望」。李友專強調,他贊成國家需要發展醫療經濟和生技產業,但愈來愈多醫療院所或廠商掛著細胞治療的名義,病患只要有幾百萬元就可以做,相關數據卻沒有對外公開,讓人無從得知療效,「究竟犧牲這些人的健康和金錢,能不能換來台灣細胞治療發展引領國際?」這是令人憂心之處。
新北婦疑食用好市多A肝莓 同住家人檢測結果曝
A肝莓果事件延燒,新北市一名40多歲女性疑似食用好市多莓果後驗出陽性,所幸經複驗排除,暫時排除急性A型肝炎,但為謹慎起見,亦採集3名家人檢體送驗。疾病管制署今(8)下午公布3名家人檢驗結果,均為陰性。疾管署表示,新北市疑似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通報個案為40多歲女性,有B肝帶原病史,近期曾有肝功能檢驗異常,並曾於今年3月食用好市多科克蘭綜合莓果,5月1日接獲該公司電話及簡訊通知後,5月2日自費檢驗A型肝炎抗體陽性,但因其檢驗之單位非疾管署認可A肝檢驗機構,經衛生局將檢體送複驗,檢驗結果為A型肝炎IgM抗體陰性,排除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疾管署表示,為慎重起見,新北市衛生局將再採集個案血清檢體送該署昆陽實驗室檢驗,亦於昨日採集3名曾食用莓果家人檢體送驗,檢驗結果下午出爐,3人均為A型肝炎IgM抗體陰性,排除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7日,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累計33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32例及境外移入1例,本土病例低於去年(2022)同期(89例),略高於2019至2021年同期(26、22、27例),近期並無病例明顯增加情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補充說明,A型肝炎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疾管署今年共接獲32例A肝病毒通報,包括上周新增1例為北部60多歲男性,有多重慢性心血管及癌症病史,日前出現肝炎症狀住院,目前還在疫調中,尚無證據顯示與好市多莓果有關。疾管署呼籲,曾購買該批冷凍莓果產品之民眾,勿食用該批食品,如果已經食用,請勿驚慌,請自最後一次食用日次日起進行60天「自我健康監測」,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期間如果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腹部不舒服或黃疸等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飲食史,以及時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
男性食道癌「風險飆16倍」!營養師曝7類人要小心:這些警訊易忽略
台灣男性十大癌症位居第6、每年奪走近2000條人命的疾病,就是早期不易被發現的「食道癌」,且男性的發生率更是高出女性11~16倍。對此,營養師李婉萍提醒,包括具有吸煙飲酒習慣、肥胖以及60歲以上長者等7類人,均是容易罹患食道癌的高風險群。李婉萍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食道位於氣管和脊椎中間,主要功能是將食物、液體送往胃腸進行消化,而「食道癌」分為發生在食道上段和中段的「鱗狀上皮細胞癌」,與最常發生在食道下段的「腺癌」2種類型。李婉萍指出,目前雖尚無可知發生食道癌的確切成因,但以下7類人是罹癌的高風險族群:第一、年齡:60歲以上罹癌的人比60歲以下的族群更常見。第二、吸煙:無論是傳統紙菸、雪茄或無煙菸品的使用,將使食道表皮細胞內的DNA受損,引發細胞產生異常變化。第三、喝酒:長期或(和)大量飲酒,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第四、巴瑞特氏食道炎(Barrett’s Esophagus):這是由長期且未經治療的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的黏膜變化,被視為食道癌的癌前病變。第五、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HPV不僅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現在有研究證實此病毒也是食道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第六、癌症病史:有癌症家族史或本身患有頭頸部癌症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更高。第七、肥胖:超重或肥胖族群患有食道癌的機率較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更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對此,李婉萍提醒,食道癌患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或表現輕微,容易與其他疾病重疊而被忽略,若是出現吞嚥困難或發生疼痛、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約10~15%、持續咳嗽與聲音嘶啞、胸骨後方感覺疼痛、消化不良及胃灼熱等症狀,應盡速向醫師尋求協助。
個人化「雞尾酒式化療」有效控制疾病進展
根據數據統計,過往胰臟癌多發生在60歲以上的長者,不過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姜乃榕發現,近年患者年齡似乎有下降的趨勢,在門診中常見50多歲或更年輕的女性,無高風險因子卻也罹癌!此外,多數胰臟癌患者在初確診時已為晚期,存活時間僅半年左右,有些患者甚至會因腫瘤狀況已不適合開刀,而放棄治療。對此,姜乃榕醫師表示,現有的組合雞尾酒式化療選擇多元,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組合雞尾酒式化療不僅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若成功縮小腫瘤後,患者也有機會再進行手術治療,延長存活時間。「癌王」不易篩檢或預防 腸胃道不適症狀難察覺胰臟位於後腹腔,平常透過X光或超音波等都不容易檢測到胰臟的狀況,姜乃榕醫師指出,等到患者出現長期消化不良、腹痛、背痛等不適狀況就醫,通常大部分是晚期且無法開刀。這些症狀容易很被忽略,若出現黃疸、茶色尿、體重減輕等症狀,就一定要去就醫做進一步檢查。胰臟癌目前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致病原因,以前多發生在60歲以上的長者,但目前胰臟癌也有年輕化趨勢,姜乃榕醫師分享臨床觀察經驗,若有家族癌症病史,如:卵巢癌、乳癌、攝護腺癌;反覆胰臟炎、或50到60歲左右患者有新發生的糖尿病,以及罹患肥胖症或既有的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佳,且平時有飲酒習慣的民眾,都要特別留心身體警訊。晚期胰臟癌以化療為主 複方組合療效更佳根據數據顯示,有六到七成的胰臟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無法開刀,必須以全身性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方式,但若為局部晚期還可搭配放療,目前僅少數患者在經過腫瘤基因檢測後,可適用標靶或免疫治療。現行的化療以兩種或以上的藥物組合形式為主,相較單一化療治療效果更佳1,姜乃榕醫師說明,台灣主要有三種化療組合,如國際常見的二合一、四合一組合,或台灣自行研發的四合一組合。前兩者已有健保給付,且二合一組合單次療程可於門診進行,約1至2小時便可完成,不需住院,患者平均一周施打一次(一個月施打三次);施打四合一藥物的患者,雖整體存活期可能較長,但單次療程需住院三天兩夜,患者可能面臨排不到床位的情況,如此恐導致治療時程延誤、甚至影響成效。而台灣自行研發的四合一藥物,施打一次約2至3小時,返家後需每日服用口服藥,整體療程約兩周;醫師說明,口服藥雖較便利,但對於腸胃道吸收功能不佳或口服藥物有困難的患者較不適用。針對藥物副作用,使用較多藥物的組合如四合一化療,雖可能有較好的療效,但同時副作用通常也會較為強烈。姜乃榕醫師強調,副作用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且通常無法事先預測。事實上,現有的三種第一線的化療組合成效都不錯,通常醫師會依患者的年紀、病情、對副作用在意程度、是否可接受較長的輸注時間、或想要在門診完成療程等考量,與患者討論後選擇合適的化療組合,且施打劑量及頻率也會依照患者的情況做適當的調整。此外,姜乃榕醫也表示,晚期胰臟癌的治療目的除了延長生存期,保有生活品質也是醫病間主要的共識,醫師在治療中會先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如疼痛控制、引流膽汁緩解膽道阻塞所引起的黃疸,再進一步評估造血及肝腎功能等,最後選擇最適合的化療藥物。胰臟癌組合化療延長患者生存期 還有機會縮小腫瘤開刀組合化療藥物的療效已可將原本半年左右的平均存活期拉長至一年以上,二線化療藥物也越來越進步,可接續在一線化學藥物失敗後繼續治療。姜乃榕醫師門診中也遇過原本無法開刀的患者,使用組合化療後腫瘤明顯縮小,進而可以手術移除殘餘腫瘤。姜乃榕醫師呼籲,患者應該多給自己一次機會、不要放棄「胰」線希望,現在大部分化療藥物都有健保給付,可減輕治療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新藥正在發展中及有臨床試驗可以參與,患者應與醫師討論後積極治療、共同一起努力有品質地延長存活時間。廣編ONC-TW-2200106參考資料1.台灣癌症防治網-認識胰臟癌
甄珍母子失聯3個月 胞妹銀霞揭「外甥的發文很異常」:不像他的語法
74歲影后甄珍與兒子章立衡(劉子千)失聯近3個月,母子倆雖一度透過微信發聲,但包含甄珍妹妹銀霞等親友都未與她本人對話,消息一出引發各界擔憂。有癌症病史的銀霞就透露,甄珍在幫她介紹醫生後就失去消息,讓她在心急如焚的情況下獨自接受手術。據《壹蘋新聞網》報導,日前在臉書表示「12周沒接到姊姊電話,這些日子我一人受盡煎熬」的銀霞,指出身邊朋友只知道甄珍和兒子到北京處理事情,且先前再次致電曾告訴她「沒事」的甄珍香港秘書竟被掛斷電話,加上姊姊只透過微信說有事要處理日後再聯繫,以及章立衡8月發文說如果有人汙衊他就會採取法律行動,都讓銀霞感到不可思議。銀霞至今仍連絡不到姊姊銀霞。(圖/本報系資料照片)銀霞認為「這些文字不像甄珍與立衡的語法」,尤其章立衡不太可能會寫出汙衊這兩個字,儘管她曾透過友人詢問甄珍母子倆近況,但都沒有任何消息,現在只希望能親自和姊姊通上電話確認她們的安危。章立衡與母親一同失聯46天後在10月15日於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看到了新聞滿天飛也知道某一些人在跳腳替古人擔憂,謝謝你們的抬舉。我想打開天窗說亮話,禮貌上提醒某一些人,若有誹謗、污衊,或造我謠的行為,我會保留權利追究法律責任的。有得罪之處請多多包涵。謝謝大家的關心,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周末!」
45歲確診女陳屍南港防疫旅館 房務人員開門驚見「倒臥浴室」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一間防疫旅館今(15日)驚傳一名45歲女性確診者死亡。據悉,房務人員早上送餐,按門鈴沒有人回應,結果開門一看,發現女子倒在浴室,沒有生命跡象。由於女子有癌症病史,警方獲報後趕到現場,正在調查以釐清死亡原因。
莊人祥: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 籲符合資格民眾踴躍接種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2萬2959例新冠病例,包含2萬2707例本土及252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增加56例、中重症新增152例,包含1例6個月大男嬰確診MIS-C,為國內監測到最年幼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接種疫苗預防BA.5疫情。新增本土病例中,以新北市增加4326例最多、其他依序為台中2807例、台北2388例、桃園2352例、高雄2159例、台南1744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至90多歲,其中3例年約40多歲,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沒打過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至急診,PCR陽性,隔天因敗血症休克在醫院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另名40多歲男曾接種2劑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口腔大量流血,合併呼吸困難就醫,檢驗出陽性,出院後隔天就因癌症出血併呼吸衰竭過世。另名40多歲男有高血壓病史,7月15日因全身抽搐、意識改變送入急診緊急插管,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自發性腦幹出血,同時PCR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後於7月27日死亡,死因為腦幹出血及染疫。中重症方面,新增2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年僅6個月大男嬰,是國內年紀最小的個案;另一名5歲女童,6月8日接種1劑BNT疫苗,目前2人都已好轉。目前共累積146例兒童重症,包含79例為MIS-C。另外,近期新竹出現一名1歲兒童二度感染,且病毒量極高,症狀較前一次嚴重。羅一鈞說明,從國外的研究統計來看,重複感染的重症、死亡率不會增加,甚至有可能降低,新竹這起為較特殊的案例。
台中6歲童出現MIS-C…染疫康復後反覆發燒冒紅疹 衛生局曝近況
台中市18日新增本土確診7983例,並新增22例死亡案例,死亡者皆有慢性病或癌症病史;此外,有1名7歲兒童因重症住院治療,另名6歲男童則為MIS-C個案、已康復出院。配合兒童莫德納疫苗第二劑開打,台中市首創兒童疫苗快打站,截至中午已有6206名學童完成第二劑接種,其中2人有暈針狀況,休息後無大礙。衛生局副局長邱惠慈表示,台中市18日死亡的22人皆有慢性病或癌症病史,他們年齡皆介於56至96歲,當中有7例未接種過疫苗。另有名7歲男童於11日確診,第3天出現嗜睡、呼吸喘及活動力差的情況,就醫檢查發現肺部浸潤及低血壓,目前在專責加護病房治療中。邱惠慈指出,另名6歲男童為MIS-C個案,他在5月確診後康復,6月初又出現反覆發燒、皮膚有紅疹的情況,經視訊診斷後返院治療,童綜合醫院發現其發炎指數偏高、為MIS-C症狀,經治療照護後,目前已出院。 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表示,台中市疫情目前仍處於高原期,呼籲民眾不要放鬆警戒。(市府提供/林欣儀台中傳真)副市長黃國榮表示,截至17日為止,台中市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分別有3萬7250人完成莫德納第一劑接種、11萬4630人已接種BNT疫苗第一劑,總計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的學童共計15萬1880人,第一劑兒童疫苗涵蓋率達78.28%;另第二劑部分,已開打的兒童莫德納疫苗,截至昨中午已有6206名學童在快打站施打、880人在醫療院所完成接種。針對市府首創的「醫起守護」計畫,黃國榮表示,包括全市共170家長照機構、精神護理之家、團體家屋及老福、身障等機構,從6日至17日已有2萬1598人次住民完成兩輪篩檢,篩檢率百分百,其中有826人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用藥率達9成。
單日76死創新高!兒童腦炎再添1例 「病程超快」6歲男童一晚就失去意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89,3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9,35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76例死亡,創下新高紀錄。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7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73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5月23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76例死亡個案中,其中73人有慢性病、31人沒有接種疫苗,另外較受矚目的2位30多歲的死亡案例,一位女性有慢性心血管病史,只有打過一劑疫苗,另一位男性有癌症病史,沒有接種過疫苗。另外,今天也新增一位6歲男童重症案例,羅一鈞說,這位案例就是昨天媒體報導居住在雲林的6歲男童,本身有氣喘跟過敏性鼻炎,5月21日家人確診,當天晚上男童發燒39度,並於深夜發生意識變化,而且有嘔吐、抽搐情形,緊急送醫後仍持續發燒至42.7度,快篩陽性後趕緊轉院送加護病房,緊急插管、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水腫、肺炎,目前仍在治療中。羅一鈞說,目前共有15例兒童重症,7例腦炎、4例肺炎、2例敗血症,死亡有5例。從上述6歲男童的例子來看,很明顯出現腦炎重症的前驅症狀,包括體溫大於41度、抽搐、持續嘔吐,幸好家長有所警覺,所以趕緊將男童送醫,呼籲孩童一旦確診,家長要密切注意是否有相關前驅症狀。羅一鈞也鼓勵家長帶5歲以上兒童接種疫苗,因為從目前的腦炎案例看來,包括10歲、6歲、5歲,顯示仍有其風險。
全台595家長照機構傳疫情 專家呼籲:機構每周快篩
國內昨新增6萬3964例新冠本土病例,確診數連3日破6萬,另增40死。疫情大爆發,長照機構脆弱長者首當其衝,雙北均傳出長照機構群聚案,北市浩然敬老院13日為止,共77名長者染疫、3人死亡,新北三峽某安養機構也有45住民染疫、3人死亡。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共595家機構出現疫情,高達2881名住民染疫。專家呼籲,長照機構為高風險區域,政府應公布機構中重症及死亡情形,同時建議機構每周快篩,降低群聚死亡風險。本土連3日破6萬 死亡連2日40例昨本土病例以新北2萬1336例居多,另新增92例中症、38例重症,有40例死亡,死亡個案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其中38例具慢性病、癌症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目前國內共累計69萬9824例確診、1049例死亡。今年在60萬9121例本土個案中,有60萬7801例輕症及無症狀(99.79%)、1051例中症(0.17%)、269例重症(0.04%),而重症個案中累計196死,重症死亡率達72.86%。這波疫情也燒到長照機構,台北市浩然敬老院共計有335位長者、202位工作人員,據悉,3名死亡長者都打過3劑疫苗,但有慢性病,其中1名長者在院內過世,被發現時坐在馬桶上,但死亡前一天的血氧量等情況都正常。浩然院長童富泉表示,工作人員接種3劑疫苗比例99.01%,長者接種3劑疫苗比例89.41%、接種完2劑疫苗比例92.35%。5月1日出現第一起院民感染,院內即分艙分流照護,但疫情傳染速度太快,即便依防疫指引仍不敵病毒擴散速度,目前院內居家治療的67名長者狀況都算穩定,另有7人在醫院治療。工作人員加住民 已逾4000人確診至於三峽某安養機構群聚案,全院總計50名住民、13名員工,共有45人、9成住民染疫,員工染疫則有7名占比逾半。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目前住民都是輕症,已快速分流照護,3死者1人是癌症病患、2人長期臥床,都有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初判沒症狀,死因也可能來自原本疾病。該機構工作人員95.65%已施打第三劑,住民則是82%施打第三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前天為止共458家機構染疫,昨最新統計來到595家,合計1526名工作人員、2881名住民確診,機構發生群聚時會將確診、非確診的做區隔,重症個案則送醫,其餘就地安置,密切接觸者一旦快篩陽,會趕快投以抗病毒藥物。高風險區域 專家籲每周快篩減災針對長照機構染疫事件增加快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長照機構是高風險區域,Omicron會產生許多無症狀個案,加上住民可能無法描述自己的不適,導致疫情快速傳播,指揮中心應公布機構的疫苗施打率、中重症及死亡情形,以作為公衛參考、防疫政策調整的依據。周百謙強調,長照機構多是3、4人同住一室,若能及時檢出,就能在初期阻斷傳播,他建議除發病時的篩檢外,每周也需固定快篩1次,同時避免面對面探視,改以視訊進行。另高風險對象第2次加強劑開打在即,地方政府應派人進入機構施打,但當前問題在於有沒有人力,全台防疫人員都忙於採檢,地方政府有必要進行人力整備,提升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
中重症+18增3死!八旬女確診當日死亡 陳時中親曝「輕、重症患者比例」
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新增1萬5,033例本土個案,另有18人中重症,其中3人死亡。指揮中心表示,該3案中有2人為「新通報重症死亡」且打過1劑疫苗,分別為80多歲女性和60多歲女性,而該名60多歲女性即為媒體先前揭露的基隆染疫女。指揮中心也透露,目前累積中症者達185人、重症21人。(圖/指揮中心提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80多歲死者有糖尿病史,當天因意識不清緊急送醫,採檢後確認染疫,並於當日因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新冠肺炎併發心肺衰竭;基隆女則有癌症病史,本月21日快篩陽性、急診採檢隔日確診並於同日高燒,後雖經治療返家,卻在24日於家中死亡,死因為新冠併發呼吸衰竭。另名死者為80多歲「沒接種疫苗」男性,有多重慢性疾病,住院後因新冠合併呼吸衰竭死亡。(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目前國內本土確診7萬4,976人,其中輕症比高達99.72%;中重症部分新增18例,其中有15人中症、3名重症,目前累積中症185人、重症21人。值得注意的是,中症個案中有1名10多歲國小男童,沒有打疫苗、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出現肺炎與血氧低症狀,目前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中。另據指揮中心資料指出,本次除有罹患慢性和癌症確診重症者死亡外,尚有新增1名重症患者,其為50多歲女性,本身有癌症轉移、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出現肺炎併呼吸窘迫症狀,目前使用氧氣面罩、瑞德西韋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