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友團體
」賴清德接見癌症病友團體 承諾當選總統後設「新藥基金」 拒讓醫療階級化
立委劉建國今天率領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立院厚生會等13個癌症相關團體以及醫藥界專家代表,拜會副總統賴清德副總統,懇請他協助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aiwan multi-support Cancer Drugs Fund,簡稱 TmCDF),減輕癌症家庭負擔,並遞交聯合請願書。賴清德指出,台灣經濟發展已達一定程度,需要導入更先進的新醫療技術,身為總統參選人,他會將成立癌症基金納入選舉政見當中。賴清德也分享過去他擔任立委期間推動「癌症防治法」的過程,以及實際參與國家公共衛生醫療政策擬訂經驗。賴清德強調,要打造「健康台灣」,首要工作是提升國人健康,其次則是結合台灣本土生技業與產業優勢,發展精準醫療,健保方面也應全面檢討傳統化療政策的給付效益。他有信心,健康產業能成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讓世界看到台灣的醫療水準,擁抱台灣。賴清德並認同癌症藥品基金的成立,並表示政策規畫重點應放在基金成立後的運作機制,不僅參考他國制度,也要依據台灣社會特性做調整,此外,也應提升醫療科技評估量能,透過分析數據確認癌症新藥的實際療效。劉建國表示,他已經提案成立癌症基金,因為癌症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日漸加劇,倚靠健保制度已難及時回應病友需求,癌症家庭為了求藥四處籌錢、賣家產,彷彿回到健保前「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社會。他也對賴清德20年前力主推動癌症防治法感到相當佩服,期盼藉由賴清德過去在醫界、政界的經歷,共同催生「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成立。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癌症新藥獲健保給付所需日數逐年延長,病友等待癌症新藥納入健保平均要等787天,就算獲得健保給付,給付範圍也僅涵蓋30.4%的癌症病友,超過7成5的癌症家庭仍面臨自費新藥的艱難選擇,形成「醫療階級化」。顯然現行健保體制已難滿足癌友對新藥新科技的需求,建立創新體制已是必然趨勢。
台歐美日跨國打造精準治療網 助攻晚期癌症治療
癌症已連續40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尤其當癌症進入晚期、發生轉移時,更是棘手難以治療。為提升癌症治療效果,去(110)年起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羅氏大藥廠積極與醫療機構聯手,開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提供六大晚期癌症病友全方位基因檢測,讓病友治療前先檢測,提升治療精準度。國衛院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NBCT)於7月30日舉辦「癌症治療新紀元-精準醫療工作坊」,數十個癌症病友團體前往聆聽精準醫療參與方案。國衛院梁賡義院長表示,國衛院近年積極與衛福部共同打造「精準醫療生態系」,此精準醫療示範計畫是唯一結合基因檢測及接續治療藥物給晚期初診斷病人的計畫,給予晚期癌友最強助攻。擔任NBCT中央辦公室主任的國衛院司徒惠康副院長進一步表示,去年與羅氏大藥廠合作開辦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將提供六大晚期癌症(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胰臟癌)病友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參與計畫的病友,除了可獲得由醫師及醫療團隊量身打造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依基因檢測結果精準用藥,還有機會依基因檢測結果,獲得羅氏大藥廠、默克、台灣中外製藥和台灣禮來公司提供之癌症標靶藥物機會。參與本計畫的醫療院所遍及全台北中南各大癌症治療醫院,包括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林口長庚、基隆長庚、台北慈濟、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義大醫院,目前都已全面啟動收案,計畫資源有限,符合收案條件的病友可盡速至合作醫院了解細節。此外,高雄長庚,高雄榮總,高雄醫大附設醫院,台北醫大附設醫院,也已加入示範計畫,正在準備中,近期也可能啟動收案。加入示範計畫的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楊宗穎主任分享道,只要有符合收案條件的病友,都會積極幫病友申請參加,能減輕病患的經濟負擔,呼籲病患把握此資源。近期更有一名病友經過檢測後,發現所需的治療藥物,剛好幸運地接受計畫內藥品治療,節省了一年數十萬元的負擔。癌症希望基金會嚴必文副執行長表示,近年來癌症新藥在台灣給付速度緩慢,高價的新藥更是讓一般家庭難以自費負擔,鼓勵病友與醫師商討,把握這個可以接觸到新藥的珍貴機會。針對台灣精準醫療發展,羅氏大藥廠總經理Girish Mulye表示,發展精準醫療生態系、加速醫師臨床決策、使病人受益,是羅氏全球市場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示範計畫的發起者之一,十分榮幸能參與台灣精準醫療發展,也期待未來能與衛福部、國衛院有更多的合作,壯大精準醫療聯盟,成為全球典範。今年剛加入示範計劃的台灣禮來總經理勝間英仁則鼓勵更多夥伴加入計畫,共同為癌友找出更理想的治療策略,完備國家級基因資料庫,提升資料庫應用效益,促進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台灣、香港暨澳門總經理余文慧表示,默克作為全球領先的科學與科技公司,持續致力於突破醫學的界限,為病人尋求創新的治療方案。期待透過默克在個人化治療領域的優勢,結合歐美日業界聯盟以及產官學研醫夥伴的共同努力,藉由這項國家型精準醫療計畫平台,能嘉惠更多癌症患者,幫助其戰勝癌症、延長存活,翻轉病人的生命。台灣中外製藥陳榮華董事長表示,精準醫療已是受全球醫學界矚目的趨勢,台灣擁有全球少見完整健保資料庫與高水準醫療技術,發展前景可期,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能茁壯台灣醫療發展,為病友共謀福利。
癌友盼新冠口服藥放寬給予 醫師支持能降低長新冠風險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但新冠變種病毒BA4、BA5已在歐美和亞洲多國爆發,再次引起國人擔憂,有癌症病友團體向立委陳情,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給予藥物交互作用低的新冠口服藥標準相當嚴格,希望有關政策可以重新檢討;對此,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秘書長蔡明忠表示,醫界普遍期盼能放寬醫師給藥限制,不只能讓輕症民眾轉為中重症的可能性降低,也能減少民眾罹患「長新冠」的風險。據了解,癌症病友確診時會為了服用新冠口服藥,而停止使用抗癌藥物,但部分病友必須規律服用抗癌藥物,無法停用抗癌藥物,卻也怕同時使用兩種藥物會有交互作用,顧慮相當多。有基層醫師指出,政府實際上有採購藥物交互作用低的新冠口服藥,只是領用困難,影響基層醫師開立處方,導致有需要的患者難以取得交互作用低的口服藥,迫使基層醫師陷入兩難困境。蔡明忠指出,以國外經驗,民眾確診時,只要醫師覺得沒有特別禁忌,都不分年齡給藥,而效果也非常好,能降低7到8成,甚至9成民眾轉為中重症的可能性。他說,相較國外給藥採取比較寬鬆的態度,台灣卻限制多,例如有年齡限制,但台灣確診死亡率又比國外高,甚至到院前死亡、確診後幾天內就死亡的新聞,都常見媒體露出,因此非常希望政府能放寬給藥標準。蔡明忠表示,放寬醫師給藥限制,醫界其實普遍有這樣的期盼,因為不只可以讓輕症民眾轉為中重症的可能性降低,也能減少民眾罹患「長新冠」的風險。他說,即便政府採購新冠口服藥物有預算成本問題,但就算再貴,人民的健康也不能打折;如果買得不夠,那又是什麼原因? 蔡明忠擔憂,現在看到很多50歲到65歲區間的台灣確診民眾死亡,雖然多數死亡原因還需進一步確認,但建議政府真的要放寬用藥年齡與條件,包括高血壓等慢性病者,不應該被排除。他說,政府應該用較開放的態度治療病情,讓確診者得到最好的照顧,除了降低民眾罹患長新冠的比例,也不要讓病人家屬最後覺得遺憾是不是因為少了什麼治療,而讓中重症患者因此死亡,這是醫療服務民眾的目標。蔡明忠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視確診死亡者的原因,檢討是否能更放寬給藥限制,包括年齡層降低到40歲,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也能用藥,甚至年輕人症狀明顯,醫生覺得有必要用藥就給,讓醫生做臨床判斷。他認為,新冠疫情來得突然,藥物使用安全也要考量,但在死亡率如此高的情況下,國外有實際經驗,台灣為何不能參照呢?將近8000多人死亡,這些家庭都有遺憾,政府應重視、給予交代,並檢討現行的給藥限制。
癌友為新冠口服藥兩難 立委:醫師專業臨床判斷給藥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但台灣新冠疫情死亡率偏高,引發國人擔憂,再者新冠口服藥領用政策,近期也在癌症病友之間,引發討論;有癌症病友團體向本刊表示,許多病友相當擔憂抗癌藥物與新冠口服藥物有交互作用,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相關政策可以進一步檢討,立委則認為應給予第一線醫師更大的給藥權限。針對現行新冠口服藥政策對病人是否友善,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劉桓睿表示,目前協會服務的對象多以癌症病友為主,由於有些抗癌藥物需每天使用,或規律服用,讓藥物在體內維持一定濃度,以抑制癌細胞,因此部分病友會在社群中討論,確診時是否要為了服用新冠口服藥,而停止使用抗癌藥物,也怕同時使用兩種藥物會有交互作用,顧慮相當多。他指出,有些病友分享,政府其實有採購藥物交互作用低的新冠口服藥,但領用流程較為困難,需要透過醫生特別申請。劉桓睿表示,有些癌症病友在療程中,確實不適合停藥、換藥,或者也真的沒替代藥物使用,因此很希望政府能多提供無藥物交互作用風險的新冠口服藥,假如一旦確診,有較安全藥物給病友,就不用為了配合新冠口服藥,而停用抗癌藥物。他指出,停用抗癌藥物,癌症細胞增生、變化可能性就會增加,真的非常不樂見,希望政府可以解決病人的困擾。劉桓睿也說,病人確診時,症狀發展最關鍵,也可能最嚴重就是前3天,如果癌症病友為了領取、尋求無藥物交互作用風險的新冠口服藥,而導致拖延治療,也會變相讓病友罹患新冠中重症的風險提升。關於現行口服藥使用政策讓部分病友造成困擾,病友團體建議可以讓各類新冠口服藥的領用流程一致化。在取得較無藥物交互作用的新冠口服藥的流程更方便,病人就能減少等待期,並降低心理壓力。對於癌症病友的擔憂,立委蔡壁如表示,抗癌療程確實很難中途停止,如果療程中間又感染新冠肺炎,醫生在給藥上就必須考量比較多;癌症病患長時間有固定的藥在吃,是不是該為了新冠口服藥,而停止原本在使用的抗癌藥物,又或者不停藥,就有可能錯過服用新冠口服藥的關鍵期,這其中判斷最好交由醫生臨床判斷,到底怎樣做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