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
」 癌症 腫瘤 腦瘤 腦中風 醫師男子退休仍時常覺得疲倦! 就醫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66歲的林先生糖尿病20年,退休後生活不規律,沒多久因腎病變而洗腎,外人覺得他很虛弱,他卻說他吃得很營養,只是疲倦痠痛,家人也自以為是退休症候群,卻被檢查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 (plasma cells) 癌。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 形成骨髓瘤細胞 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很多人退休後作息驟變,恐衍生更多疾病。對林先生抽血檢驗,發現其白蛋白與全蛋白的比例過低,進一步確認其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這些不正常增生的漿細胞被稱為骨髓瘤細胞,骨髓瘤細胞會蔓延到許多骨頭,並且形成很多個腫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常被延誤就診張淑鈺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癌,與白血病、淋巴瘤一樣,均是血癌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是骨頭痛、疲倦、體重減輕、噁心等,好發於50至70歲的病患,男性多於女性,目前尚不清楚漿細胞出現癌變的原因。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以老人為主,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為疲倦及骨頭痛,在臨床上也有其它個案是全身骨頭痛,卻視為老人家痠痛在所難免,因而延誤病情。作息不正常 恐增加罹患骨髓瘤風險張淑鈺醫師強調,林先生退休後先是糖尿病失控引發腎病變,再出現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能斷定如果沒退休就不會發生,但確實很多個案在退休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疾病,而且常是作息不規律,這情況值得退休的長者深思。
長期美甲女子指甲長出「三叉戟」肉球 醫一看驚:趕快切!
中國大陸杭州24歲女子姍姍是位美甲愛好者,她幾乎不能接受指甲有「空窗期」,每隔一陣子就會嘗試不同的美甲風格,豈料不久前她突然發現指甲上長了一塊多餘的肉,且形狀非常奇怪還越長越大,漸漸變成了三叉戟的樣子。眼看情況不妙,她到皮膚科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姍姍的指甲上長出的其實是一種增生的肉芽組織,認為她的主要致病原因就是長期美甲,並建議「趕緊切!」據陸媒報導,不久前,姍姍忽然發現指甲上長了一塊多餘的肉,這塊肉越長越大,且形狀怪異漸漸變成了三叉戟的樣子,朋友還跟她開玩笑說,形狀神似汽車品牌「瑪莎拉蒂」的標誌。眼看情況不妙,姍姍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就診,副主任醫師鐘劍波檢查後發現,指甲上長出的是種增生的肉芽組織,並診斷屬於甲週纖維瘤,建議要趕緊切除,甲週纖維瘤大部分是創傷所導致,結合姍姍的經歷,鐘劍波認為主要致病原因就是長期美甲。鐘劍波表示,美甲時往往會在指甲上覆蓋上一層穿戴甲,「一片穿戴甲看似沒有什麼重量,但其實對指甲會產生很大的負擔。而且美甲過程中,不管是指甲油還是操作手法,都會對指甲造成傷害。」在穿戴甲的長期壓迫下,指甲底部就容易出現裂縫,同時不恰當的美甲或過度頻繁會傷害到甲母質及甲母質週邊的組織,容易形成組織發炎和異常增生,增生的組織就會從縫隙中長出來。鐘劍波建議,美甲最好間隔半個月到一個月,給指甲恢復的時間。另外,盡量少用穿戴甲、不要暴力卸甲,且美甲時盡可能使用個人美甲設備或一次性用品,降低感染風險。
尹馨血壓飆破200憂中風 曝少見疾病找上門飽受折磨
尹馨今(20日)出席醫療宣導記者會,她透露一年前發現自己血壓常飆高、還有低血鉀問題,血壓最高的時候甚至會飆破200,即使吃高血壓藥物也降不下來,也查不出病因,一度很擔心自己演戲會演到中風,讓她心情飽受折磨。之後她才確診是罹患罕見的內分泌疾病「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以內視鏡手術切除腎上腺病灶,一週內就痊癒。尹馨透露當時她常感到異常疲倦,醫生建議她低血鉀可以多補充香蕉、芹菜汁,但其實她血液裡根本留不住鉀,即使補充含鉀食物也沒有幫助。她因為內分泌問題,拍戲時常感到疲倦不堪,低血鉀也讓她肌肉無力,加上高血壓問題,擔心自己演戲演一演就中風。她表示:「當時劇組都會幫我鋪一張床,就是隨時讓我可以躺下去。」她直到就醫診斷,才發現自己得了少見的內分泌問題,「是腎上腺素上的一顆小瘤,讓我的身體天翻地覆受到影響,這種病不會痛,但卻會慢慢折磨你。」所幸開刀後已經恢復健康。台大醫院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中心主任吳允升則表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主要症狀就是高血壓、低血鉀,一但發現血壓數值過高,吃藥又無法控制,務必就醫檢查。
南半球富士山!塔拉納基山「精靈森林」迷幻誘人 玩伴女郎曬登山辣照挨轟
位在南半球的紐西蘭政府,2018年賦予塔拉納基山(Mt Taranaki)「法律人格」,意即這處地景不但「自己擁有自己」也和和「人」一樣有相同的權利,能夠受到政府保護。塔拉納基山有其特殊的峰形,遠眺似日本富士山,更重要的是這座山脈被毛利人視為聖山、「活著的祖先」,除此之外,山腰上的森林,因為長著奇形怪狀的樹瘤和厚厚的樹苔,甚至被外界稱作是「精靈森林」。塔拉納基山山腰上的森林,被外界稱作是「精靈森林」。(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沿著塔拉納基(Taranaki)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鎮的朋布洛克道(Pembroke Road)漫步,就可進入塔拉納基山(Mount Taranaki)區域,也被稱為東埃格蒙特(EastEgmont)。很多步行道都以這裡為起始點,對植物情有獨衷的遊客,可以在埃格蒙特國家公園去研究從海岸到山頂的各種植物的進化歷程,從低地森林由下往上攀登,一開始可見到四處都是芮木和瑞塔樹,遊客可從卡瑪希步行道(Kamahi Walk)來到山腰處,穿越精靈森林(Goblin Forest),領略獨一無二的叢林美景。塔拉納基山是紐西蘭當地第三處獲得法律人格的自然景觀。(圖/達志/美聯社)這片森林看上去就像是奇幻電影中的場景一般。原來,林中生長的主要樹木為卡瑪希、圖塔拉和凱卡瓦卡樹,這類樹攀附在其它的樹幹上,長出枝幹盤根錯節地纏繞,形成獨特的樹瘤狀。除此之外,包括苔蘚、苔類及蕨類植物,都為森林增添了一種奇特的氣氛。在森林海拔更高處,還會見到亞高山灌木和高山草本植物。登山客可感受這座聖山每一處美麗的角落。另據《紐西蘭先鋒報》(NZ Herald)先前報導,塔拉納基山有其特殊的峰形,遠眺似日本富士山,更重要的是這座山脈被毛利人視為聖山、「活著的祖先」,是傳統部落埋葬祖先之地,也被族人視為祖靈崇拜。毛利部落的主要協商者傑米(Jamie Tuuta)表示,山脈「提供了地方感、社會聯繫,以及集體認同感」。庫克的辣照被批評不尊重當地文化。(圖/翻攝自Jaylene Cook Instagram)2018年,當地政府和 8個毛利部落在艾格蒙特國家公園(Egmont National Park,Taranaki Maunga)簽署了《紀錄協議》(Record of Understanding),確保在國家公園範圍內的所有土地等自然資源都能和人類一樣是合法生命體,讓這座山有自己的權利。不過《花花公子》女郎庫克(Jaylene Cook),2017年與友人攀登塔拉納基山時,在山頂拍了一張露出誘人曲線的全裸辣照,卻引起當地毛利人的反彈。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熱愛大自然的的庫克,時常在網上分享自己置身大自然的辣照,不過她2017年在塔拉納基山山頂拍照留念,大方秀出性感的曲線,被當地毛利部落的發言人批評不尊重當地文化,指出她拍裸照的行為「玷汙了毛利人的聖山」。
能言善道突變沉默哥!以為腦中風 就醫檢查竟是腦瘤作祟
一名60歲陳姓男子,個性幽默、能言善道,但今年七月起家人發現他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九月初突然出現說話含糊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症狀,家人以為他腦中風緊急送他就醫,醫院檢查赫然發現左腦竟有顆腫瘤!經手術切除後,陳先生恢復昔日性格,目前病況穩定,持續進行化療與放療中。原本懷疑腦中風 卻是惡性腫瘤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指出,陳先生就醫時明顯看到右側肢體無力、說話模糊不清,個性沉默不說話,陪同的家人指出,患者身高約一百七十公分、體重原本六十五公斤,最近三個月就掉了十公斤,到住家附近診所檢查都沒查出原因,最近因為發現原本很能聊的他突然性格大變,不愛說話還講話不清、右側手腳無力,懷疑是腦中風,趕快送他就醫。經過醫療團隊進行磁振造影等一系列檢查,意外發現患者左側前腦有顆三公分腫瘤,切片後證實是惡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3D立體導航 手術精準切除病兆經3D立體導航精準定位,術中並以螢光顯微鏡精確抓準腫瘤位置,再以手術精準切除病兆,大幅降低正常腦細胞與神經手術中受損情況;術後患者右側手腳無力症狀解除,個性、語言能力也也恢復如往昔,目前正配合腫瘤團隊進行化療與放療,病況穩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成人常見腦部腫瘤陳典廷主任提醒,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常見的腦部腫瘤,約佔顱内腫瘤的10-15%,好發於45-55歲,發生率約10萬分之2-3,症狀依照腫瘤壓迫位置可能出現頭痛、噁心想吐、肢體乏力、個性改變等症狀,目前治療仍以手術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主,但因癌細胞不易根除且容易復發,屬於十分棘手難以治療的疾病,提醒民眾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膽固醇過高3不可逆外觀徵兆肉眼可見 醫勸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要避免膽固醇過高,因為嚴重恐怕引發心血管疾病!最近知名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上節目分享,當人的外觀出現3種外觀徵兆,都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的現象,應及早就醫治療;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通常也無法逆轉。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在網路節目《健康云之道》分享有關膽固醇相關常識,陳冠任指出,膽固醇過高的高血脂患者,一般沒有疼痛不適的狀況,要透過抽血檢查才會確診,通常延誤診斷。陳冠任進一步說明,其實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能夠從肉眼分辨,只要外觀出現3種徵兆。3種徵兆分別是,眼睛出現「老年環」,角膜周圍形成一圈灰白或藍色的環形物,是血管雨眼睛老化所造成,常見於年長者,因此年輕人或中年人有此現象,往往是因為膽固醇過高,導致脂肪或膽固醇堆積在此處,必須就醫檢查血脂。另一個徵兆同樣與眼睛有關,臉上長黃色斑或黃色瘤,出現在眼睛上方處或眼周的不同顏色斑塊,這是膽固醇高到身體無處可蓄積,因而沉積於眼周附近,眼皮皺褶多就是要讓多餘的脂肪和膽固醇堆積。最後則是長出白色瘤,通常生於手指關節處或身體摺縫處,戳破的話會有黏稠油脂流出,這些就是累積的脂肪。陳冠任也說明,若有這3種徵兆都應該及早就醫治療,但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也是無法逆轉的外觀異常。此外,陳冠任提醒,膽固醇輕微偏高的人,可以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但非常嚴重的話就得透過藥物治療。
29歲男募款抗癌 5天籌3百萬「爽曬新房照」被炎上!平台出手了
大陸一名29歲的蘭姓男子因罹患霍奇金淋巴瘤,近日通過募款平台「水滴籌」發起目標人民幣90萬元(約新台幣404萬元)的募款,然而發起籌款不到1個月,他就因在多個微信群組爽曬新房照片遭到舉報。對此,其中一個募款平台水滴籌已將蘭姓男子的籌款通道關閉,目前已籌集的善款也將全部退還。《紅星新聞》報導,根據蘭男自述,他是湖北省宜昌人,籍貫重慶,2013年至2020年於南京大學完成碩士學程,畢業後進入廣州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沒想到,工作僅半年後,蘭男在2021年前後發現下頜有腫物,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霍奇金淋巴瘤。蘭男提到,在2022年病情復發階段,父親因出現肝衰竭病重不幸離世。為給爸爸治療,以及歸還父親生前做生意的欠款,家中僅有的積蓄全部耗盡,且留下不少外債,因此在多個平台上、群組裡發起籌款。不過,多位愛心捐贈者爆料,蘭男今年11月1日在群裡發布籌款消息,6日便曬出新房照,自稱短短幾日已總籌款約70萬元(約新台幣314萬元)。蘭男1日才發布募款訊息,6日就曬出新房照片。(圖/擷取自紅星新聞)對於這套引發質疑的房產,根據網友提供的聊天截圖,蘭男公開解釋稱,該套房是他靠自己買的。不過,這份說明沒能讓諸多捐贈者滿意,質疑聲也愈演愈烈,不少人因此向水滴籌方面進行舉報。對此,募款平台水滴籌率先跳出來,水滴籌官方日前發布聲明,指蘭男多次向平台隱瞞家庭房產,該平台所籌集的27萬多善款將全部退還。據悉,蘭男6日已通過退款群,向其餘捐款人發起退款轉帳。蘭男在水滴籌上成功募款到27萬人民幣。(圖/擷取自紅星新聞)
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周年 共45人通過「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健保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國健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中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6至7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劉家豪醫師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旦第一線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會在第一線治療失敗或復發,而這群病患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約一半病患在第一線化療後復發或無效,此時這群病患更是有高達7至8成難以存活超過五年,此類醫學困境一直難以克服。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等醫療科技於一身,屬於一種藥品,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有保障。劉家豪醫師指出,CAR-T細胞製作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標的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會辨認癌細胞標的之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9成的機率可以完全緩解;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4-6成可以完全緩解。病患可以不用接受強力的化療,也可以用此免疫細胞療法控制病情。現衛福部規定僅能在九家擁有專業團隊之醫學中心才可執行。李啟誠理事長指出,在健保支持下,CAR-T細胞免疫治療日益普及,也提醒患者,若治療期間發現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復發的跡象,切莫對治療失去信心。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治療期望,這有助於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並積極遵循醫師的建議治療,便有機會擊退癌症陰霾,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當12年的胖子減肥瘦到營養不良「肚子卻原封不動」 開刀才發現是27公斤巨瘤
挪威有名59歲的男子有整整12年的時間都深受體重問題所苦,醫生甚至為他報名了減肥和營養課程,還服用了減肥藥,他的體重也明顯下降,臉和手臂都看得出改變,肚子卻依然很大,到了2023年,醫生即將為他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未料醫生卻發覺他胃的堅硬表面並不是脂肪,經掃描顯示,他的腹腔內有個68公分、重超過27公斤的巨大腫瘤。而後,醫生花了10個小時切除腫瘤,儘管腫瘤已被完全切除,但他的腹部仍有一部分惡性組織,需要持續觀察。目前,他正在起訴十多年來未能檢測到癌腫塊的醫生,儘管訴訟最初被駁回,但律師提出了異議。據《每日郵報》報導,來自德國的59歲克勞特(Thomas Kraut)是名配鏡師,後於2008年移居挪威,他花了整整12年的時間與體重作鬥爭,並於2012年被診斷出患有2型糖尿病,醫生起初也一直認為他只是肥胖,並為他報名了減肥和營養課程,而後他也服用了減肥藥。克勞特表示,他透過飲食的改變和減肥藥,體重確實減輕了很多,臉和手臂都變得很瘦,醫生甚至說他營養不良,奇怪的是,他的肚子依然很大。到了2023年,克勞特即將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其中涉及切除大部分的胃,這時醫生竟發覺到他胃的堅硬表面並不是脂肪,而後花了2周的時間才診斷出他患有罕見的脂肪瘤,經掃描顯示,他的腹腔內有個68公分、重超過27公斤的巨大腫瘤,該腫瘤由較小的癌症區域組成,周圍被脂肪包圍,它也擴散到了他的右腎和部分小腸。 9月26日,醫生花了10個小時切除了腫瘤、腎臟和部分小腸,儘管腫瘤已被完全切除,但醫生無法從克勞特的體內取出所有癌組織,因他的腹部仍有一部分的惡性組織,醫生表示由於壓迫了多個重要器官,因此切除太危險。59歲的克勞特。(圖/Instagram)對此,克勞特說自己真的很震驚,「腫瘤被切除讓我鬆了口氣,但知道我體內仍然有一些癌組織,這讓我感到不安。」他現在每2週會去看心理師進行治療,且因為體內仍有正在生長的腫瘤組織,所以他每年還必須去看腫瘤科醫生2次。另外,克勞特現在正在起訴十多年來未能檢測到癌腫塊的醫生,他和妻子聲稱如果早點發現腫瘤,他本可以得到充分治療,儘管訴訟最初被駁回,但克勞特的律師提出了異議,克勞特也說,「一切總會有結果的。」
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啦啦隊女神肚裡驚見11公分瘤 嘆:不要再笑我肚子很大
「中信兄弟」啦啦隊女神陳波波有天使臉孔和魔鬼身材,也常在社群跟粉絲互動,而近日她透露肚中有一顆11公分的瘤,也安排12月照「MRI」磁振造影,「大家以後不要再笑我肚子很大。」陳波波28日在IG貼出一張超音波照,說她的肚子裡有一顆11公分的瘤,當時她跟往常一樣就醫數次,醫師說沒異狀,病情就這樣拖了半年以上,而因為現在沒詳細檢查,病情無法對外說明,但已經安排12月照「MRI」磁振造影。陳波波說,她本來想這兩周手術弄好,「大家以後不要再笑我肚子很大,很愛在球賽跑廁所了。」消息一出,也有粉絲留言要她保重。據悉,陳波波曾待過在SBL裕隆啦啦隊,2017加入中信兄弟、T1聯盟新北中信特攻啦啦隊「Passion Sisters」。
15歲少女身體癢到睡不著 醫稱過敏治療3個月沒好轉…驗出淋巴癌
身體有異樣都是健康出問題的前兆,英國蘇格蘭有一名15歲少女費雪(Niamh Fisher)自今年6月起,睡覺時身體發癢,起初就醫被推判是皮膚過敏反應,但吃藥治療3個月沒好轉;經過進一步檢查後,竟驗出她已經罹患淋巴癌二期,目前正在接受化療。根據外媒《每日郵報》、《蘇格蘭太陽報》報導,蘇格蘭北拉納克郡的一名15歲少女費雪在今年6月開始,每晚身體都癢到快睡不著,她的家人迅速帶她就醫治療,醫師起初認為費雪是過敏反應,開藥給她吃還有外敷的藥,並請她遠離貓狗等有可能的過敏原。費雪接受治療近3個月都不見好轉,8月更發現脖子上出現一個大腫塊,家人火速帶她到大醫院掛急診,終於在電腦斷層、超音波和抹片檢查後,找到費雪身體癢和長腫塊的真正原因,她罹患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淋巴細胞的癌變,目前是癌症二期。在確診淋巴癌二期後,費雪馬上接受4個為期28天的化療,目前已經完成2個,費雪也用自身經驗呼籲其他人,身體無緣無故有強烈搔癢症狀,就該盡早就醫檢查,再小的狀況都不該忽略。報導中指出,淋巴結無痛腫脹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病徵,最常出現在頸部、腋窩或腹股溝。除此之外,霍奇金淋巴瘤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身體發癢,主因是免疫系統會釋放一種細胞激素的化學物質來對抗癌症,細胞激素會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就會有持續性搔癢;特別在夜間,發癢頻率會特別嚴重,而常見於手、腳和小腿。
有子嗣了!印度6旬夫妻痛失愛子 花4年向法院成功爭取「合法代孕」
印度一對年逾六旬的夫婦考爾(Harbir Kaur)和丈夫辛格(Gurvinder Singh)的獨子先前罹癌不幸逝世。在歷經4年的司法流程後,日前成功向德里高等法院取得兒子冷凍精液的使用權,屆時可以合法透過代孕的方式迎來孫子。夫婦倆對此感到十分高興,並認為這是法院給予他們一份珍貴的禮物,使他們有機會「把兒子帶回來」。根據《BBC》報導指出,這對夫婦的兒子普里特(Preet Inder Singh)於2020年6月被診斷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住院接受治療。治療開始前,醫院建議他存儲精液,以防化療影響精子質量,普里特·英德隨即同意,並於2020年6月27日完成樣本冷凍。但不幸的是,普里特於同年9月因病逝世。後續這對夫妻要求取回兒子的精液樣本時,德里的甘加拉姆醫院(Ganga Ram Hospital)拒絕他們的請求,理由是法律只允許將樣本交給配偶。夫婦二人於是向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訴訟,經過4年的法律訴訟,最終法院裁定他們有權取得樣本。法官辛格(Justice Prathiba Singh)在判決中表示,根據印度法律,如果精子擁有者已經同意,則對於死後生育並無禁止。辛格也強調,在沒有配偶或子女的情況下,父母根據《印度教繼承法》成為法定繼承人,有權獲取精液樣本。這對夫婦在法庭上承諾,他們將撫養任何使用兒子精液樣本所生的孩子,而如果他們過世,兩個女兒則願意承擔撫養責任。考爾也強調,他們向法院提出請求的目的,是希望延續兒子的「傳承」,保持與他的聯繫,並繼續家族的姓氏。考爾也提到,兒子一直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人「他是我手機的桌布,每天早上我都會看著他的臉開始一天的生活」。考爾也提到,家人目前已在考慮通過代孕生育,也有親戚願意成為代母。律師阿加瓦爾(Suruchii Aggarwal)表示,這個案例雖然罕見,但並非沒有先例。2018年時,印度西部城市普納(Pune)的一名48歲女性就通過代孕,使用在德國因腦癌去世的27歲兒子的精液,成功迎來了一對雙胞胎孫子。此外,2019年,紐約最高法院允許一對父母,使用其在滑雪事故中去世的21歲軍校學員的冷凍精子生育孫子。在2002年,以色列的案例中,一名在加薩(Gaza)陣亡的19歲士兵的父母也獲得了法律許可,通過代母使用兒子的精子生育孩子。報導中也提到,雖然有多起先例,但由於國際上對「死後生育」並無共識。美國、英國、日本、捷克等國家在有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允許死後生育,而澳大利亞則要求死後至少一年後才可實施。但是在義大利、瑞典、瑞士、法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這種做法是被禁止的。即便在有法律允許的國家,多數案例也涉及配偶希望使用冷凍精子或卵子生育。法官辛格認為過世的普里特已同意使用其精液以生育孩子,而父母作為遺產繼承人,有權取得精液樣本。辛格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法禁止這對夫婦取得兒子的精液樣本」。考爾也表示,法院的命令給了他一線希望「我們將能夠把兒子帶回來」、「我每天都祈禱實現兒子未完成的願望,這花了四年時間,但我的祈禱終於得到了回應。」
中年男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 檢查竟在腹部發現「8公分主動脈瘤」
55歲高先生過去有腎結石病史,日前出現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到醫院做影像檢查卻發現是腹部一顆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在作怪。因為高先生年紀相對年輕,起初建議選擇傳統的開腹手術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但卻在急診發生心絞痛。爲避免併發心肌梗塞,醫師以微創手術替病人置放難度較高且臨床較少使用的T分枝主動脈支架,再於術後十四天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同時解除主動脈瘤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危機。腹主動脈瘤初期無症狀 破裂後的未手術死亡率達100%主動脈是供應人體血流的主要大血管,依部位可分為胸主動脈跟腹主動脈,當血管壁因疾病或老化退化變形、變薄或膨出,就會形成主動脈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楊凱文醫師指出,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四至五倍,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大於65歲的男性約有5-8%的人有腹主動脈瘤,其餘則是好發在抽菸、三高控制不良、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腹主動脈瘤除非是大到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或是已經破裂和即將破裂才會出現症狀,且症狀皆不明確,從肚子痛、腰痛、鼠蹊部痛到大腿痛都有可能,因此容易跟類似疾病混淆而延遲診斷。若是破裂則會大出血,此時未手術的死亡率將高達100%,即便手術死亡率也高達50%,可以說是人體的隱形炸彈。這些情況需須積極治療 多以支架置放治療為主根據國際治療準則,女性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或男性5.5公分以上就必須積極治療,以免增加破裂風險。目前腹主動脈瘤多以傷口小、治療跟恢復速度快的支架置放為主流治療方式,但僅限於離附近重要血管間尚有一段距離的腹主動脈瘤。T分枝主動脈支架非新技術,特點是上面有許多孔洞,不會擋住重要血流,但因置放過程相對複雜且傳統主動脈支架和傳統手術同時無法施行的案例不多,所以臨床實際使用此技術的案例較少。動脈瘤是心血管疾病之一 控制三高與戒菸遠離疾病風險楊凱文醫師提醒民眾,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都相同,高危險族群建議戒菸並將三高控制好,若曾在檢查中發現動脈瘤,務必定期回診追蹤確認是否變大,及早發現與治療。
49歲男持續鼻塞、鼻膿!「嗅覺母神經細胞瘤」 手術順利根除、保留嗅覺
49歲陳先生接受右側鼻腔切除手術後,右側鼻腔卻持續有鼻塞、鼻膿等問題,輾轉來到北榮桃園分院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竟是罹患罕見惡性腫瘤「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建議前往台北北榮接受後續治療。北榮內視鏡顱底手術團隊透過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為陳先生進行治療,並建議術後接受放射治療,不僅消除了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也保留陳先生部分嗅覺功能,幫助陳先生重獲新生,在往後的人生中仍能繼續品味人生香甜。嗅覺母神經細胞瘤是什麼? 有哪些症狀?「嗅覺母神經細胞瘤」是一種罕見鼻腔惡性腫瘤,北榮耳鼻喉頭頸部鼻頭頸科主任趙勻廷表示,它在鼻腔腫瘤中約占3%,每年總體發生率約為250萬分之一,腫瘤源於鼻腔頂端的嗅覺神經上皮,特別容易沿著嗅絲穿過顱底到達顱內,侵犯鄰近的腦、眼睛。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罹患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不過趙勻廷主任提到,嗅覺母神經細胞瘤特別會好發在40-60歲成年人,導致流鼻血、嗅覺喪失、鼻塞、鼻部疼痛等常見症狀。由於嗅覺母神經細胞瘤常常會侵犯雙側嗅神經,因此多會採用雙鼻路徑進行前顱底廣泛切除,獲得最大的手術空間及視野以徹底清除腫瘤,但趙勻廷主任提到,這往往會犧牲掉患者的嗅覺功能,不過陳先生的腫瘤僅涉及單側顱底,能嘗試保留嗅覺功能,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兩人四手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 無復發保留部分嗅覺因此,趙勻廷主任與神經外科王緯歆醫師合作,為陳先生施行「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兩人四手從單側鼻孔進入,清除鼻腔及顱底腫瘤,為了確保完全根治,手術中更進一步切開腦膜移除嗅神經,清除可能蔓延的腫瘤細胞,並利用自體脂肪、大腿筋膜與鼻中膈黏膜瓣進行重建,透過多層次修補避免腦脊髓液滲漏。趙勻廷主任表示,術後陳先生有再接受放射治療,不過手術與放射治療後先生的嗅覺功能未完全損傷,仍有部分保留,追蹤至今已四年,腫瘤都沒有復發的跡象,讓陳先生能恢復正常生活,並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女子懷孕不順! 中醫處方「迎子方」與「啟宮湯」有效助孕
林小姐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排卵,並且血液中黃體素水平偏低影響受孕,經診斷為胞宮經絡痰濕瘀阻、腎陽虛。經中醫治療後順利懷孕,寶寶平安健康出生。「迎子方」與「啟宮湯」 提升助孕品質與便利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安履表示,為了提升助孕品質及備孕民眾的便利性,特別推出「迎子方」與「啟宮湯」兩種即飲包處方可供選擇。這兩種處方的設計是將過去成功幫助備孕女性懷孕生子的科學中藥與煎劑處方整理條列,同時考慮影響備孕與活產的病因以及月經週期各階段會碰到的問題去做歸納整理。一、「迎子方」內含養血、補腎陽、養肝腎的助孕安胎中藥補養氣血藥:例如何首烏、熟地。透過動物研究發現,這些處方具有提升囊胚著床數、子宮內膜微血管密度、促進子宮內膜血管新生與促進囊胚與內膜間著床所需黏著因子之生成。也能輔助雌激素與黃體素更穩定有效率的作用於子宮內膜。溫補腎陽藥:例如巴戟天、仙靈脾。溫補腎陽藥具有提升黃體素水平作用。補肝腎強筋骨的安胎藥:例如續斷。其機轉為抑制子宮的不正常收縮,穩定子宮內膜避免剝落,有文獻指出類似的中藥治療方法可能有降低反覆流產風險的發生。二、「啟宮湯」改善排卵功能與改善骨盆腔內血循環境活血化瘀中藥:例如丹參、紅花、益母草與牛膝。通絡利濕中藥:例如路路通。行氣活血中藥:例如延胡索與烏藥。濾泡期使用改善排卵障礙 提升自然受孕率此類中藥於濾泡期使用能改善排卵障礙,因此對於因為巧克力囊腫、多囊卵巢症候群或卵巢水瘤影響排卵而干擾備孕者有所幫助。有文獻指出,這類中藥處方對於排卵障礙與輸卵管部分阻塞的備孕女性能提升自然受孕率。陳安履說,於女性生理期後半使用能幫助子宮較正常收縮,避免經血逆流以降低內膜組織對於子宮或卵巢的刺激與侵犯,因此有可能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肌腺症惡化進而達到助孕之功。備孕成功因素百百種 仍需經醫師諮詢治療陳安履最後指出,由於影響備孕成功的原因百百種,不論是迎子方還是啟宮湯的使用,都必須根據中醫師診斷為基礎同時搭配科學中藥(或其他煎劑)做加減來服用。
認養人、認養童相見歡!私下互動如母女 2人抗癌故事有洋蔥
彰化家扶認養人蔣怡玲5年前罹癌,她的認養童小語也在3年前檢查發現子宮裡長惡性腫瘤,如今2人皆抗癌成功,同經歷抗癌艱辛過程,更感同身受。蔣怡玲說,希望提供小語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幫助,更能給她精神上的支持;小語則感謝蔣阿姨的鼓勵,讓她更有勇氣面對未來。蔣怡玲的父親從事教職,她從小深受父親影響,認為「施比受更有福」,2010年加入家扶認養人行列;她在5年前罹患乳癌,邊工作邊接受化療,積極抗癌成功,現在只要半年追蹤1次。小語是她13年來認養的第5位兒少,陪伴小語從小六至今升上高二,她說,只要自己還有能力,就會堅持下去。小語的母親患有腦幹惡性腫瘤、祖母患有血管瘤,2人在2020年相繼過世,由父親獨自照顧她與弟弟。小語在就讀國二時發現子宮裡長惡性腫瘤,歷經多次化學及放射性治療,堅強的她從不在父親面前掉淚,她樂觀的說,自己只是提早經歷人生波折。2人同罹癌,也共同走過抗癌的艱辛過程,彼此更感同身受,蔣怡玲說,自己沒有女兒,把小語當女兒看待,更感心疼,與小語互相勉勵一起照顧好身體;因自己在抗癌過程中曾遭受霸凌,她希望小語不要介意別人說什麼,並期許能給小語經濟及精神上的支持。小語說,她也曾感覺被世界遺忘、被疾病困住,但感受到來自蔣阿姨長期關懷與鼓勵,讓她更有力量面對病魔。恢復健康的她已重返校園,她說,要為自己及每位關心自己的人而努力,讓自己不退縮、積極向前。
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連3天通宵打牌!37歲男頭劇痛昏迷「嚴重腦出血」 醫嘆:只能長期臥床
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裡,就有3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急診醫師林忠慶就提到,一名37歲男子連續3天通宵打牌,到最後一晚時,因頭部劇烈疼痛失去意識,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腦出血。後來,經過手術治療,該男子雖然成功救回一命,卻也被迫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林忠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個腦血管破裂的案例,曾遇到個案與朋友連續打了3天牌,到第3天晚上時,他突然向朋友抱怨「頭超級痛」,痛到想標眼淚,朋友起初以為他是輸錢想落跑,繼續調侃男子。怎料,不到30秒時間,男子就趴在桌上,完全昏迷。林忠慶表示,男子的友人將他送至急診後,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嚴重的腦出血,已經壓迫到腦波,影響到他的意識,甚至是呼吸心跳。醫護人員緊急安排腦神經外科進行開刀手術,進行顱內減壓,並由影像科醫師做血管栓塞,才將男子的命搶救回來。林忠慶說到,男子住院1、2個月後,意識還未完全恢復,也留下很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後期只能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對此,林忠慶提醒,如果有腦動脈瘤的情形,務必要定期回診追蹤,同時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壓力、作息等問題。另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衛教指出,腦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而是一種腦血管的退化性疾病,在腦血管分支處血管壁,因為承受強大的血流直接衝擊逐漸變薄脆弱,時間久了形成不正常的凸起,雖然該病變在平常很少產生症狀,但只要破裂,往往造成嚴重腦出血,也是一種最嚴重的腦出血性中風,有將近5分之1的患者在到院前就死亡,到院者也有3分之1因為其他合併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