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株變異
」中國北方地區爆發非洲豬瘟 四川擬禁止省外逾30公斤生豬調入
近日中國北方地區爆發非洲豬瘟,病毒傳染範圍不斷擴大,疫情迅速蔓延。15日1份《關於近期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情況匯報及建議》在養殖戶的群組內流傳,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相關人員向陸媒證實確有此文件,不過目前農業農村廳正在研判,尚未批覆。15日時1份四川省畜牧業協會《關於近期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情況匯報及建議》(川畜協「2023」10號)在中國豬隻養殖戶的群組內流傳。該文件指出,當前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非洲豬瘟疫情頻發,病毒影響範圍逐漸擴散,疫情蔓延迅速,對四川生豬養殖造成極大威脅。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相關人員告訴陸媒「這份文件確實存在,我們已經向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提交該文件,不過農業農村廳仍在研判,尚未批覆。」該文件也點出目前疫情狀況,此次疫情有病毒株變異、重組複雜,臨床症狀不明顯,異常豬CT值低,隱藏排毒時間長、拔牙難度高等特點。病毒靠著人員、空氣、水源、運載工具、物流、肉品等途徑傳播,再加上冬天氣溫降低,因此疫情發展情勢極為嚴峻。該文件還提出了關於「優化生豬跨省調運管理措施的請示」,請求從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2月29日,除種豬、無疫小區生豬外,四川省外超過30公斤的生豬禁止調入四川育肥。據悉,四川是養豬大省,與外省的豬隻調運頻繁,若不即時對疫情採取措施,恐會對四川生豬養殖業產生極大影響。
藍營質疑防疫紓困振興預算 疾管署回應了
國民黨昨(8)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防疫紓困預算,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回應,自紓困振興預算支應新台幣180億元,其中160億元作為撥補隔離治療費用,採購抗病毒藥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疾管署指出,因應COVID-19疫情,採購抗病毒藥物、辦理檢驗診斷及隔離治療等所需經費不敷支用,經行政院同意由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經濟部所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科目項下調整支應180億元。疾管署表示,去年4月起,COVID-19進入社區流行,確診人數急遽增加,為保全醫療量能,確診個案採輕重症分流收治,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於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本署亦持續支持給付居家照護相關醫療費用。依健保署資料,2022年隔離治療費用(含居家照護相關費用)共受理申報計347.03億元,本署原編預算已不敷支應,故爭取預算160億元撥補2022年所需相關費用。疾管署指出,有關抗病毒藥物採購,今年5至7月間出現第4波疫情,已將原採購預計可供使用至今年底之抗病毒藥物儲備量用罄,考量國內COVID-19秋冬疫情可能受季節性流行、病毒株變異等多重因素影響,為降低重症減少死亡,爰擬增購抗病毒藥物、倉儲管理及配賦物流及所需經費,包含瑞德西韋21萬劑及其倉儲物流費,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另外疾管署也表示,COVID-19疫苗為全球首次傾力投入緊急疫苗開發以控制新興疾病大流行,無往例可參考。為分散風險並提供民眾更多選擇與完整保護,我國係採取「國際投資(COVAX)」、「逕洽廠商」及「國內自製」等多元管道,並持續觀察各國施打情形、疫苗研發進度、取得速度及疫情趨勢與病毒變異等因素滾動式調整;此外亦受國際疫苗市場及國人接種意願影響,過程中無法全程做到供需平衡。而超額準備疫苗為防疫戰略重要一環,與國際各國採行策略相同,為保障民眾接種安全,屆效疫苗均採一律銷毀,目前我國採購COVID-19疫苗各廠牌均有屆效銷毀情形。
中國經香港轉機旅客防疫升級!1/6起需出示「證明2擇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宣布,中國本土疫情嚴峻,除中國直航入境我國航班旅客須配合於機場唾液PCR檢驗外,自今(112)年1月6日至1月31日(表定航班抵臺日),自中國啟程經港澳轉機入境臺灣的旅客,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目前香港及澳門政府已針對自中國入境旅客採取相關防疫規範,香港政府規定,自中國入境旅客須持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自中國啟程之轉機旅客則配合航班目的地國家之防疫規定。澳門政府規定,自中國入境旅客須持搭機前72小時內PCR檢驗報告。(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中國本土疫情嚴峻,各地疫情持續上升,年長者感染數及重症數均增加;由當地專家評估資料亦顯示,元旦後至春節期間疫情主要影響農村及中小城鎮地區,因該類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年長者及脆弱族群人口多,春運期間城市和農村人口流動性將對疫情產生重大影響,預期春節前、後人流將使疫情再上升,整體疫情可能持續逾3個月。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中國流行病毒株以Omicron子代BA.5.2及BF.7變異株為主,惟人潮流動恐增加病毒株變異機會,指揮中心將持續加強境外個案變異株監測,以評估新型變異株發生風險及對我國疫情衝擊。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適逢春節前返鄉人潮,請旅客返臺必須事先瞭解並主動配合我國現行入境7天自主防疫及篩檢規定,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明年總預算 歲出、歲入可望雙創新高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將主持112(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核會議,據悉,歲出、歲入皆逼近2.5兆元,可望雙創新高,明年編列赤字預算。其中稅課收入應有望破2兆元。而科技及公共建設預算仍是明年經濟動能二大成長引擎,增幅接近10%。111年立法院通過法定預算,歲入2兆2,670億元,歲出為2兆2,511億元,從赤字預算調成盈餘預算,高層透露,112年度總預算「歲出、歲入都有成長」。明年經濟成長率政府估逾3%,今年也有3.5%以上,高層說,明年不需採擴張性財政籌編總預算,因經濟規模擴大自然會成長。據悉,歲出規模在2.5兆~2.6兆元間,成長幅度上看逾10%,歲入面逼近2.5兆、成長逾10%,歲出、歲入可望雙創新高,差短僅數百億,將編赤字預算。受矚目的是,上市櫃企業表現不差,明年營所稅為稅課收入貢獻主力,稅課收入估站上2兆大關,成長逾12%。但今年5、6月台股日成交金額均未達3,000億,明年證交稅保守編列,恐低於1,000億,負成長幅度不小。科技力即國力,面對全球競爭,112年度科技預算投入逾1,300億元(含前瞻200億),包括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育、半導體發展、mRNA藥物研發、低軌衛星、淨零科技等科技發展。另物價上漲及需求增加,明年公建預算,加請增數及特別預算,國發會爭取近2,600億元,比今年高,因應淨零排放,前瞻四期匡列100億元,而科技預算淨零綠能也匡列逾100億元。政院官員表示,明年總預算歲出、歲入規模仍在核算中,俟蘇揆26日主持總預算案審核會議後才會明朗化。高層人士指出,歲出以社會福利居首位、占約1/4,社福支出估逾6,000億,其中衛福部爭取逾3,000億元,蘇揆日前透露,光少子化明年逼近千億元,另因應病毒株變異,採購次世代疫苗常態化,衛福部匡列疫苗經費有望比今年疫苗基金120億更高。另勞保財務壓力沈重,行政院今年挹注勞保基金達300億元,高層說,明年撥補盡量滿足勞動部需求,以延緩勞保財務惡化速度,估有望逾300億。為協助桃機增資,明年交通部初步匡列1,085億,比去年淨增295億。其中包含120多億第三航廈公建增資,還有填補資金短缺20億,對業者機場降落費等補貼加碼編列40多億。
公衛學者:9月開學到秋冬 疫情可能很慘
本土疫情趨緩,適逢暑假將近,公衛學者擔憂表示「9月開學到秋冬這段時間,疫情可能會很慘」,呼籲政府應投注資金及心力,針對老人、兒童以及有共病的族群。根據最新統計,長照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2.2%,遠高於全國0.15%,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長照機構住民以高齡者居多,長照機構住民致死率與國內80多歲族群相當,不太適合和全年齡層相比。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最近美國BA2.12.1的疫情已經下降,而BA.4、BA.5疫情則上升,今年冬天情況一定會變,國內疫情挑戰仍在。她認為,所有疫苗都會面臨病毒株變異問題,因此一定要做病毒偵測;台灣不可能像英國,針對個案做全基因定序,但是可以學習南非,針對病例數較多的地區進行每周採檢。金傳春也指出,台灣這波疫情,最大問題是免疫弱勢族群的重症個案,為了保護弱勢族群,政府應投注一些資金和心力在年紀小及年長者身上,尤其是有共病的對象,包括HIV感染者、癌症病人、器官移植者、洗腎病人、糖尿病、氣喘兒童等,政府應該補助國產疫苗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截至6月23日,國內共有345萬8910例本土個案,其中5116人死亡,致死率為0.15%。相較之下,長照機構住民截至6月19日累計3萬4942例確診,其中754人死亡,致死率近2.2%。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由於長照機構住民絕大多數是高齡長者,不太適合用全年齡相比,尤其全國染疫人口集中在20到50多歲,可能沒有慢性病等高風險因子,死亡風險較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英國長照機構染疫致死率為5.5%,香港則是6.9%,台灣2.2%並不算高,希望透過例行性快篩,及早把病人找出來,及早給藥,降低重症和死亡。
P3實驗室女確診Delta Ct值、足跡曝光任職單位明天停上班
中央研究院南港P3實驗室一名人員在做新冠肺炎實驗時不小心染疫,已確定列為本土個案(案1681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稍早也證實此事,晚間9點召開的記者會上再表示,該個案曾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10月中旬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病原,11月出現咳嗽,在社區染疫可能性相對低,個案也沒有出入境紀錄,相關接觸者是否有疑似個案,還要進一步調查,但因為工作場域具有風險,有接觸過相關病原,目前判定是本土案例。該個案在12月初離職,目前不是中研院員工,不過她之前曾接觸過相關病原,定調為本土病例,同時進行疫調,估計有85人隔離採檢,陳時中表示,全部都會送到集中檢疫所,並做漏夜採檢,男友目前採檢陰性,但也要送集中檢疫所隔離。該個案是在做新冠肺炎實驗時不慎染疫,據了解Ct極低,分別為15與23,目前疫調仍在進行中,陳時中表示,病毒株變異點還是要進一步檢測,但目前判定是Delta。另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向媒體表示,個案打過2劑莫德納。但未透露其施打時間,仍不清楚是否為突破性感染。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個案已做過2次PCR,都是陽性,第一次Ct值15、第二次Ct值23,主要症狀就是咳嗽、嗅味覺異常,大致狀況還不錯,咳嗽症狀在通報時已經有所改善。知情人士表示,該個案Ct值低於20,病毒量高,足跡又廣,現在大家都很緊張。據悉,個案家住新北,有雙北足跡,但民眾不用太緊張,因為密切接觸者已全部掌握、匡列。 指揮官陳時中也公布初步足跡調查,包括京站、大三元酒樓,也曾搭乘捷運板南線。事件發生後,疾管署防疫醫師、專家小組也都到場了解,個案所屬實驗室暫停使用,整棟樓層全列居家隔離,也調閱實驗室錄影帶掌握相關接觸者,全棟人10日停止上班,進行健康偵測,有不適症狀要立即聯絡衛生單位,同時要求中央研究院10日內提出調查檢討報告,也會派生物安全專家調查小組前往該實驗室進行調查,且P3實驗室檢測人員要落實健康監測,如出現疑似感染症狀,要通報實驗室主管並儘速就醫評估,就醫要主動告訴醫師可能暴露風險,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儘速完成疫苗接種。案16816足跡。(圖/指揮中心提供)
感染力超越Delta 南非新毒株「B.1.1.529」恐成未來主流
近期南非發現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B.1.1.529」,由於其變異量大、感染力比Delta變種病毒株還強,南非大部分省分已經淪陷,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既有命名規則,跳過「Nu」、「Xi」,將其命名為「Omicron」。而也有專家推估,未來「Omicron」恐會憑藉著超高感染力,取代Delta變種病毒株成為感染主流。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株(B.1.1.529)的棘蛋白上有32個突變,超越過往任何一種新冠病毒的變種量,感染力以及對疫苗的對抗性更勝其他病毒,從波札納首次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株後,南非當地的確診人數也暴增為每日1100例,當地大部分省分已經出現相關感染案例。而在世界上3個國家也發現100名確診案例。南非衛生部長法拉(Joe Phaahla)也將Omicron變種病毒株列為「重大威脅」。南非病毒學家德奧里維拉(Tulio de Oliveira)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棘蛋白突變量比Delta變種病毒株多出5被,這代表著即便施打疫苗後,極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也有媒體報導指出,由於現有病毒僅能辨識舊病毒的棘蛋白,有著32個突變棘蛋白的Omicron變種病毒株,讓免疫抑制族群成為帶原者。考量南非是全球感染愛滋病最多人數的國家,這類型免疫受損的人有可能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株而不自知,這也會讓南非的疫情防治陷入困難。奧利維拉在給南非政府的一份簡報中表示,如果只看棘蛋白的RBD區域,Beta與Delta變種病毒株在這個區域的變異分別為3個與2個,但是Omicron變種病毒株變異數量則達到11個,這也代表著未來可能會延伸出更強大傳播能力與免疫逃逸能力。而Omicron變種病毒株雖然的確會讓疫苗的保護力下降,但下降程度仍有待研究,而疫苗本身對於預防重症與死亡能力依舊有效,建議疫苗還是必須要持續接種。對於目前現行新冠肺炎口服藥,比如輝瑞的Paxlovid與默克的Molnupiravir,由於這種藥不會因為病毒棘蛋白的突變而失效,療效不會受到影響。檢疫方面也是如此,現有的核酸檢測(PCR)甚至能針對特定變種病毒進行檢測,依舊不會有太大影響。
長庚醫院第3劑混打試驗 羅一鈞:有結果再評估是否開放追加劑
新冠病毒株變異能力超強,為因應病毒威脅,相關單位積極研究疫苗第3劑加強針效果;長庚醫院今(4日)宣布,已經通過新冠肺炎第3劑加強針的臨床研究計畫,對象為高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人數共計400人。指揮中心今日對外表示,此案仍在收案階段,待結果出爐,才會評估是否要開放國人施打第3劑。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雖然各種疫苗對於新冠重症與死亡,具有良好保護力,但預防感染方面,效果會隨時間下降,尤其是面對威脅全球的Delta病毒株,讓世界各國開始研究第3劑混打試驗;因此,長庚醫院日前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2劑AZ疫苗的族群共400人,分別接種第3劑高端、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藉此評估第3劑疫苗安全性及抗體生成有效性。邱政洵也表示,此研究是前瞻性研究,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追蹤時間會長達1年,這段期間內會持續追蹤抗體狀況,也會做中和抗體的測量來評估免疫生成性,結果會提交完整報告給衛福部,也預期結果可對疫苗分配不均現象提供恰當的政策建議。
《紐約時報》透析台灣疫情爆發 「病毒變異+疫苗施打慢」成破口
台灣近日疫情爆發猛烈,每日確診個案超過百例引起國際關注。外媒分析指出,原本台灣防疫成績在國際間位列前茅,如今卻突然破功,主要原因應為病毒株變異,以及疫苗施打未普及所導致。根據《Nytimes》報導,台灣在前年(2019年)底疫情爆發時,靠著邊境嚴格控管成功守住第一道防線,讓國人在歐美各國受到疫情侵襲時,不論是在經濟或者生活方面,仍能維持和以往無異的環境,卻也因此未讓民眾積極接受疫苗施打,逐漸疏忽病毒的傳播速度,才釀成此次疫禍。據報導,台灣過去一週每天新增確診個案約為200至300人,雖然政府已將防疫警戒調升三級、增設快篩站,各染疫熱區分別派員前往消毒,卻因病毒變異以及人民疫苗施打比例僅1%,恐難以贏過病毒傳染速度。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蔡甫昌表示,早預知台灣防疫破功日的到來,「免疫進度緩慢,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形成了完美破口。」此外,報導也指出,因台灣2020年曾連續8個月未出現本土病例,加上即使出現本土病例也僅是零星,因此未能喚起國民防疫警覺心;連航空公司機組員的居家檢疫也從5天改為3天,一再輕忽感染風險,才釀成如今疫情肆虐的慘況。
差異達270倍!陸研究揭新冠毒株突變 4國家區域最嚴重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捎來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證實,連續第10天宣布零確診,不過根據大陸浙江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大幅改變致病性,至少出現30種突變毒株,最毒的毒株病毒量比最溫和的病毒株高出270倍!這項研究是由中國大陸工程院院士李蘭娟領軍,研究團隊採集了11名收治在浙江大學附屬醫院的患者病毒樣本,進行超深度定序發現,病毒株上有33個突變,每個毒株上至少出現1個突變,其中19個是首次被發現的全新突變,驗證病毒株變異和多樣性被大大低估。研究團隊指出,病毒株毒性差異可達270倍之高,讓新冠肺炎患者持續45天呈現陽性反應。此外團研究團隊還發現,最致命的毒株種類在大陸浙江省、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紐約的病患身上被發現。李蘭娟的這項研究論文發布於medRxiv上,目前尚未經同儕審查,除了大陸專家的報告,中央研究院透過研究也將新冠病毒演化分為6大類;據中研院院長廖俊志表示,病毒變異性愈高,死亡率愈高。針對這些研究報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RNA病毒本來就會演化,幾個月以來,隨著新冠肺炎在各國傳播,病毒基因也會持續變異,不過台灣近日並未出現境外移入個案,因此未出現病毒演化變異的情況。
變異速度飆快!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突變」更容易傳染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估計造成36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更是來到25萬人,甚至持續攀升;就在各國陸續研發疫苗之際,新冠病毒卻傳出適應力極強,還不斷變異成多種病毒體。中研院日前就發現,新冠肺炎竟出現「6種不同的病毒株變異」,包括國外專家也證實,變異病毒株很可能讓有抗體的人重新感染。《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的變種病毒株可能將成為全球感染的主要病毒株,甚至比原生病毒更具感染力,而這種新的病毒株2月時已在歐洲出現,並在3月底前,成為席捲全球的主要病毒。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病毒已產生變異,變得更容易傳染,身上已帶抗體者也會再度感染。(圖/Los Angeles Times) 研究指出,新的病毒株可能使人類在首次感染後,就算出現抗體,仍會受到二次感染,傳染力和病毒威力也更強,因此過去研究的病毒株序列可能會面臨無用武之地。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生物學家柯柏。(圖/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根據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生物學家柯柏(Bette Korber)表示,這是一個相當難過的消息,但是他們不能因此而灰心,因為醫療人員跟實驗人員都付出巨大的努力,追蹤病毒株的活動跟變異,並且記錄,才有辦法阻止擴散。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新冠病毒的「合成棘蛋白」(Spike protein)產生14種突變,而且屬於RNA型病毒,也就是變異性會更加強烈;這也證明,若是新冠病毒最後沒有像季節性流感般的消退,可能進一步突變,那麼科學家研製出的疫苗藥效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