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
」 腸胃炎 腸病毒 腹瀉 諾羅病毒 病毒性腸胃炎超多人中諾羅病毒 耳鼻醫吐到不行:一家四口都中獎了
疾管署上周表示,腹瀉門急診人次創5年同期最高,而諾羅病毒占48.8%。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說,最近很多人得腸胃炎,「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李典憲在臉書發文,「最近腸胃炎的病人非常多,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大前天女兒先吐,前天換太太上吐下瀉;昨天我接兒子放學時說他肚子痛,我心想慘了,結果回家兒子就吐了,今天凌晨換我吐到不行。」李典憲說,「傳染力強,一下子全家都上吐下瀉,還是要想到是不是感染到諾羅病毒。早上我請護理師打了止吐針勉強把上午診看完,因為身體不舒服到無法專心看診,下午只能關診休息,真的對已經預約看診的病人很抱歉。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的個案真的不少,大家還是要務必勤洗手,維護個人衛生,並且煮熟食材,避免感染發生。」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疾管署指出,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開學腸病毒群魔亂舞!首周已停課72班 家長小心孩出現「5大症狀」
疾病管制署10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仍高於流行閾值,9月1日至9月7日門急診就診計14,241人次,與前一週14,641人次持平,疫情仍處高點,而目前學校已經開學,據疾管署最新數據顯示,全台已有72班因疫情停課,其中50班是小學、幼兒園。對此,兒童感染科顏俊宇醫師表示,最近看診觀察到5大類症狀的不同種感染病人,他也列出「5大病毒」,提醒「開學後真的是病毒群魔亂舞,沒有要放過可愛的小孩和爸媽,大家真的辛苦了」。顏俊宇在臉書粉專「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發文指出,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盛行,超多患者出現嘔吐症狀,可能是開學沒多久,大家群聚交換病毒,最近看診觀察到超多不同種感染病人:1️ 發燒、吃什麼吐什麼、拉水便診斷病毒性腸胃炎:案例數這2週真的很多,尤其接下來是中秋連假要烤肉,各位爸媽要注意食品清潔衛生,食品要煮熟、手部一定要做好清潔。2️ 手腳關節、屁股紅疹,有些合併喉嚨潰瘍,可能合併發燒1至2日:腸病毒,腸病毒流行真的好久,到現在還是有不少幼稚園因為有1週有2名以上小孩中獎,全班停課1週。3️ 狂咳嗽+痰嚴重、高燒39度的嬰幼兒驗到RSV病毒。4️ 喉嚨痛+肌肉酸痛的驗到新冠。5️ 黃眼屎、扁桃腺化膿、發燒的小孩驗到腺病毒。疾管署呼籲要做好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此外,倘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留意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疾管署提醒,目前學校已經開學,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保持警覺,加強教導學童肥皂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正確防疫觀念。另外,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包含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今年腸病毒「病例異常」 台大醫示警開學慎防6大傳染疾病
今(30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感染科專家、台大醫師黃立民也提醒,開學後預期有6種疾病將會增多,其中腸病毒尤為棘手,因為今年的疫情趨勢「非常異常」。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也要注意腸胃炎威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近期兒科因腸病毒就診的病例增加,「情況相當異常」,因為過往腸病毒會在暑假期間脫離流行,直到開學以後才又有一小波疫情,沒想到今年卻反常。黃立民指出,隨著開學病例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且目前已經出現重症病例,尚不確定是病毒變異變強,還是民眾抵抗力下降所致。黃立民也提醒,腸病毒容易變異,若病毒不斷重組,可能會變得更強,而經歷新冠疫情後,民眾的免疫反應也有可能減弱。黃立民強調,預防腸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是徹底做好手部衛生。黃立民說明,學校和家長應加強教育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勤洗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學校方面則應加強環境消毒,並考慮在教室內放置紫外線消毒設備,以降低傳染風險。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要注意腸胃炎威脅。疾管署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隨著暑假進入尾聲,本週校園開學,尤須注意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可能增加家庭及社區群聚感染的機會。疾管署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歷年資料顯示,腹瀉群聚場所以學校、餐飲旅宿業為主。開學後也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了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病毒傳播提升疫情風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4週(8月18日至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589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3.27%,近4週呈上升趨勢,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另全國近4週(第31至34週)共接獲79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3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56.8%)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32.4%)。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諾羅病毒潛伏期約24-48小時,食用受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大規模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以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傳播。疾管署強調,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
病毒性腸胃炎增…嚴重恐上吐下瀉 醫提醒:用餐前徹底濕洗手
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表示,近期腸胃炎病例變多,嚴重的話會上吐下瀉,用餐前要徹底洗手。蒼藍鴿在臉書發文,「近期病毒性腸胃炎有增多的趨勢,輕微者脹氣拉肚子、嚴重的話則上吐下瀉。如果身旁有人感染,建議用餐前徹底濕洗手,才能將感染機會降到最低。」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疾管署說,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男童腹痛狂拉…連燒2天竟染沙門氏菌 醫揭「常見火鍋沾醬」超危險
根據食藥署統計,每年5至10月為國內細菌性食品中毒高峰期,主要是高溫潮濕的環境易滋生病菌。小兒科醫師王韋力透露,1名男童因發燒腹瀉就醫,被診斷為腸胃炎,不料孩子高燒不退,且活動力明顯下降,經詳細檢查才發現是感染沙門氏菌。醫師提醒,每年夏天是沙門氏菌高發期,要避免不熟的蛋奶肉製品。王韋力醫師在臉書粉專「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發文,該名男童高燒不退,他建議家屬讓孩子住院,媽媽聽完驚訝地說「可是我們前天才去急診看過啊…急診醫師說是一般腸胃炎而已」。醫師說明,患者起先症狀不明顯,且才剛開始發燒而已,當下診斷為一般腸胃炎很合理。王韋力進一步解釋,男童持續發燒2天,整天腹痛,拉完也沒有比較舒服,病程看起來不像是一般的病毒性腸胃炎,且小孩很明顯活動力不佳,可能是脫水,也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比如沙門氏菌感染。醫師接著提醒,感染沙門氏菌的典型症狀為血便、糞便有腥臭味,千萬別拖到病情惡化,最好是盡早就醫。王韋力表示,每年夏天除了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也會有可怕的沙門氏菌,5歲以下幼兒更容易併發菌血症,一定要小心,飲食上最要注意不熟的蛋奶肉製品,尤其台灣人愛吃火鍋,「很多人沙茶醬喜歡加一顆生蛋,那真的很可怕」,且肉類一定要煮熟,不要只是涮個幾秒,很多號稱幾A的肉品真的沒有想像中安全。
國內腸病毒持續升溫!專業醫曝「這病毒」也超多 疾管署提醒8重症前兆需留意
近期國內腸病毒持續升溫,小兒科醫師林智葳表示,除了腸病毒外,「病毒性腸胃炎」的案例也明顯增多,時常是「一人中獎,全家中獎」。疾管署也提醒家屬,如果5歲以下嬰幼兒有出現8種徵兆時,必須要多加留意。林智葳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近期病人量有些小暴增,腸病毒和病毒性腸胃炎非常多,而且常常一人中獎全家都跟著中獎,呼籲民眾請大家多加小心。林智葳醫師也提到,週一晚上病人如潮水般湧入,他所在的診所真的無法容納如此大量的病人,所以在關診前一小時,自己不得已就交代了止掛,只接受預約和高燒的、頻繁嘔吐等嚴重症狀的小孩。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近期國內腸病毒與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真的明顯增多。為此,疾病管制署也發表聲明,表示近期國內腸病毒處於流行期,疫情持續上升,呼籲民眾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疾管署也提到,在4月21至27日這段期間,門急診就診計13,929人次,較前一週(11,874人次)上升17.3%,代表疫情有上升趨勢。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祖孫上吐下瀉看診 阿嬤反撩超壯醫:我來看就好
小兒科醫師表示,近期腸病毒肆虐,吃飯前一定要洗手,而他也分享和病患阿嬤的有趣對話。阿嬤跟孫子說,「我跟他們說沒事不用看醫生,我生病我來幫你們看就好了啦。」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臉書發文,「最近上吐下瀉的人真的太多,醫生叔叔的腸胃炎衛教單都快發完惹」,近日一位阿嬤上吐下瀉來看診,當他要給衛教單時,阿嬤表示,「這個免啦!我們家已經有兩張了,孫子孫女前幾天又吐又拉都來這邊看過了啦!」林智葳說,「啊是喔,啊他們好一點沒?」阿嬤回,「好多了,但還是一直說要來看你啦,我跟他們說沒事不用看醫生,我生病我來幫你們看就好了啦。」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阿嬤心裡一定很開心,終於輪到我看葳醫師了」、「我也要去看醫生,不,是要去拿衛教單啦」、「因為醫生太帥」。疾管署表示,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到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到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醫憶「1天狂拉30次」疑食物中毒 臥床、吊點滴2週才挺過
台北市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日前爆發疑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發文分享,自己先前曾有「疑似食物中毒」經驗,當時某次外食後,半夜突然狂拉肚子,即便服用3、4種止瀉藥,1天仍腹瀉超過30次,因此臥床快2週,最後是靠吊點滴及抗生素才慢慢撐過去。「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事件愈演愈烈,張弘醫師近日在粉專發文表示,自己也曾有「疑似食物中毒」的經驗,當時嚴重到要暫停隔日門診,如今仍心有餘悸。張弘醫師進一步提醒,一般腸胃炎以諾羅病毒最常見,也就是「病毒性腸胃炎」,其傳染力強,症狀以嘔吐、腹瀉為主,通常病程約2至3天;若是細菌感染或毒素,症狀會更加嚴重,引起肝腎等多重器官衰竭。此外,北市衛生局也呼籲,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不論外食或自行烹煮,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的衛生狀況,食材需充分煮熟,盡量避免生食、迅速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4大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於第一時間通報,並集中至醫院就醫,以利醫師判別是否為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通報衛生單位調查,並協助採樣。
北市男嬰疑染諾羅死亡!生母、女性照顧者已到案 兩人皆為在逃失聯移工
台北市社會局於16日深夜通報2起疑似虐兒事件,分別是6月大男嬰及1歲大女嬰,2名個案皆為移工子女,且都疑似感染諾羅病毒。由於男嬰已在台北市關愛之家不幸病逝,台北地檢署16日已對男嬰遺體進行初步相驗,並將擇日安排解剖。目前死亡男嬰的印尼籍生母以及女性照顧者已經由警方通知到案,兩人均為逾期居留的逃逸移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疑似染病死亡的6月大男嬰,先是在3月15日上午出現腹瀉症狀,由關愛之家工作人員帶男嬰到診所就醫,經醫師診斷為病毒性腸胃炎後拿藥返家。當天傍晚5點,男嬰忽然出現不適跡象,工作人員趕緊將男嬰再度送醫,但男嬰在到院前已經死亡。事發後,經台北市社會局、移民署、勞動局確認,認定男嬰生父生母都是印尼籍移工;經檢警追查後,目前男嬰的生母與女性照顧者已於17日晚間到案說明,且兩人均為逾期居留的失聯移工。至於男嬰生父雖無逾期居留,但警方聯繫時確認他從未照顧男嬰,是故目前並沒通知男嬰生父到案。關於諾羅病毒,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諾羅病毒雖是傳染力強的疾病,但對一般人而言並不嚴重,同時也非法定傳染病,因此未列入常規檢測病毒行列中,只要經過醫師確診後,就不必通報,過往也沒有諾羅病毒死亡個案的統計。雖說如此,諾羅病毒對幼兒、免疫不全者而言,會因為感染病毒後體液流失、脫水,可能進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而死亡。
彰化童參加冬令營狂燒7天 兒科醫示警:春節4病毒「上下夾擊」
彰化縣員林市1名7歲李姓男童反覆高燒1週,並造成扁桃腺炎、喉嚨痛及眼睛結膜炎,也併發支氣管炎,住院治療,確診為腺病毒感染,和他一起參加補習班冬令營的多位同學也接連感染。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提醒,腺病毒正在大流行,春節假期不只將面臨腺病毒,還有流感、新冠及諾羅、輪狀等病毒的「上下夾擊」。馬瑞杉表示,所謂「上下夾擊」指的是流感、新冠及腺病毒引發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道病症,這幾種病毒目前都還在流行,如果一起感染或接連感染,身體上方的呼吸道和下方的腸胃道恐將吃不消,面對可能的「上下夾擊」,免疫力比較低的老人和孩童更需要注意。李童母親透露,國小一年級的兒子放寒假,參加補習班的冬令營,1週前開始發燒,前往診所看診拿藥,但連著7天還是反覆發燒,而且喉嚨痛及眼睛癢,眼睛還揉成紅腫,才轉到彰化醫院,被安排住院,在這期間冬令營也傳出多名學生發燒,冬令營並因此停課。馬瑞杉說明,李童確診為腺病毒感染,以致反覆發燒,而且支氣管發炎,住院治療。腺病毒好發在孩童,以飛沫傳染為主,感染後持續發燒的時間可能長達3到10天,可以說是最容易引起發燒的病毒,臨床上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也常引發結膜炎,目前台灣沒有疫苗上市,只能採症狀治療,如果併發肺炎或支氣管炎,就要住院為宜。馬瑞杉進一步指出,隨著春節返鄉及旅遊的人口流動,加大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以目前來看,新冠、流感及腺病毒的人數都還在流行,病徵除了喉嚨痛等呼吸道感染之外,還可能頭痛、倦怠、肌肉酸痛、咳嗽等,春節期間所引發的呼吸道傳染恐將大增,情況嚴重者還可能引起肺炎等併發症。馬瑞杉提到,目前也流行著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都可能。2種病毒主要是經糞口傳染,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醫師強調,春節期間面對多種病毒的夾擊,最好在出入公共場所時戴口罩,並且勤洗手,如果身體不舒服,還是要就醫,盡量在家休息。
腸胃炎吃「這款吐司」超雷! 兒科醫:清淡飲食≠白色食物
隨著天氣漸涼,病毒性腸胃炎、腸胃型感冒也日益猖獗。對此,桃園日康診所兒科主治醫師歐淑娟表示,許多家長帶孩子回診時都會疑惑,為什麼飲食有清淡了,肚子還是在痛、拉肚子也不會好?「大家都知道要飲食清淡一點,最近我一問才發現彼此認知大不同。」歐淑娟近日在臉書專頁《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發文分享,醫生腦中的「清淡」飲食是指:營養均衡但「烹調方式、口味清淡」的正餐,例如:白飯、稀飯都可以,但不建議配肉鬆,清蒸的魚是可以吃的,但炸魚排不行;滷雞腿去皮吃ok,口味偏重的宮堡雞丁就不太妥;水煮蛋、茶葉蛋可以 ,加了奶油的美式炒蛋就不太好;水果可以吃,含鉀豐富的香蕉、番茄是不錯的選擇。但歐淑娟指出,病人以為的「清淡」飲食是指:只吃白色的食物,其他5大類食物都不敢碰,所以常見的作法是吐司、白粥、白饅頭。雞蛋、牛奶、水果都不敢吃,「其實不管是大人、小孩,腸胃炎期間確實需要比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才能兼顧好吸收、補充營養的需求。但清淡不代表只吃特定幾種食物,這完全偏離了「均衡」的方向,反而可能讓病程拖更久喔!」歐淑娟也強調,生病時人體需要更多的「軍糧」,免疫大軍才能跟病菌作戰,因此各種營養素都是很重要的,「最近發現很多家長為了讓食慾下降的孩子願意吃更多,就買了口感比較好的『生吐司』,結果孩子吃了肚子更痛、拉得更多!我一問之下發現家長以為名字是『吐司』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選了孩子最喜愛的口味,生吐司、芋泥吐司、丹麥吐司之類的⋯⋯結果可想而知,病情加重了。」歐淑娟解釋,生吐司是日本人發明的,比起一般白吐司,生吐司要用到更多鮮奶油、牛奶、糖和蜂蜜,利用鮮奶油做出來的口感較濕潤棉軟,但含油脂量較高,其實不太適合腸胃炎患者食用。事實上,歐淑娟也比較推薦病人在腸胃炎期間吃米食,並減少麵食類的攝取,原因在於「加工程度」不同,愈接近「原型食物」且烹調清淡的選項,愈適合患者食用。營養更多、既好消化又兼顧不易過度刺激脆弱的腸胃,有助病情及早恢復,「簡單來說,腸胃炎期間吃粥比吃吐司好唷!」
民族國中畢旅疑集體食物中毒 活魚餐廳被揪出13缺失「廚房竟有蜘蛛絲」
高雄三民區的民族國中國三生畢業旅行,沒想到第二天晚上發生多名學生發燒、嘔吐、腹瀉的狀況,最終有49人就醫,認為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的狀況,學生曾在桃園市石門一間活魚餐廳用餐,桃園衛生局也上門稽查,發現廚房環境有13項缺失,並現場抽樣帶回化驗檢查,若釐清為特定廠商提供食物所造成,校方將與旅行社或相關應負賠償責任之單位,協商後續責任歸屬。民族國中三年級有135名師生前往畢業旅行,三天的行程卻在第二天晚上發生有學生開始集體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送醫後初判為病毒性腸胃炎,經過治療就醫學生多數情況穩定並已返家。出現這樣的集體疑似食物中毒的狀況,衛生局食品管理暨檢驗科長薛惠文表示,經查學生24小時內共同飲食的餐廳有3家,2日晚餐在桃園石門某活魚餐廳用餐,衛生局已派員前往查核,現場查核發現廚工手部皮膚完整,無身體不適症狀,但廚房作業環境有蜘蛛絲、病媒蹤跡、牆面不潔、地面凹陷、門窗無病媒防治措施等13項缺失,不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衛生局責令餐廳業者限期改善,6日複查若不合格,將違反《食安法》第8條規定,將依同法第44條裁罰6萬以上、2億元以下罰緩,衛生局人員也在現場抽驗同批留樣檢體1件,帶回局化驗。
中秋連假迎腸胃炎高峰! 醫曝「烤肉飲食重點」防急性腸胃炎
每逢中秋節便迎來的急性腸胃炎高峰,不容小覷!安南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吳奕霆提醒,期盼著應景大啖烤肉、柚子、月餅的同時,也需留心飲食衛生及腸胃保健。烤肉最忌三點 這樣做防腸胃炎上身吳奕霆主任表示,短時間內不會烤到的食材,應放入冰箱或戶外冰桶保存,並務必確認食材已充分加熱,避免吃進生食或無法判斷新鮮與否的海鮮及加工食品。另外,善用公筷母匙降低感染風險、落實正確勤洗手等細節亦十分重要。至於腸胃保健部分,吳奕霆主任指出,應遠離太多、太油、太辣,這不僅限於中秋節享用烤肉、柚子、月餅的當下,平時也別吃得過飽或暴飲暴食,並減少攝取高油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急性腸胃炎找上門。急性腸胃炎 這1種恐致命吳奕霆主任進一步說明,急性腸胃炎主要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僅極少數為寄生蟲引起。細菌性腸胃炎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腸炎弧菌及霍亂弧菌等;由於細菌性腸胃炎症狀較為嚴重,可能會出現高燒、腹痛、血便或膿便等症狀,嚴重恐導致死亡,需立即就醫。而病毒性腸胃炎則較為常見,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等,其中輪狀病毒大多感染6歲以下兒童,且容易造成群聚感染。感染急性腸胃炎 遵循這些守則減緩不適「如果感染急性腸胃炎,要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攝取,特別是嘔吐或腹瀉嚴重的患者。」吳奕霆主任建議,可少量多餐、清淡飲食,若仍然一吃就感到極度不適,便考慮禁食一至兩餐,並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直至病況緩解再進食即可;若是情況嚴重未獲改善,則切勿拖延病情,盡速就醫為宜。
6病毒齊發「病人滿到床不夠」 醫示警:冬天不太好過…叮嚀1件事必做
新一波感染症狀開始流行,包括流感、腺病毒、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導致醫院和診所塞爆,病床快不夠住。醫師警告,今年因為免疫負債,同時有多種病毒,這個冬天不會太好過,因此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坦言,台大兒童醫院最近病床都不夠,每天晚上都有5~10人候床,今年病毒都跑出來,同時有多種病毒,因此這個冬天可能難過了。另外,接近冬季細菌疫情(如黴漿菌)也開始慢慢出現,是否產生抗藥性也不無可能。特別注意,小孩和老人家是秋冬疫情的高危險群,若染疫很多都需要住院、看診,但造成多重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老人家會死傷慘重。小兒科陳信宏就在臉書分享,曾在1天的門診內,驗到新冠病毒陽性、RSV病毒陽性、A型流感陽性、腺病毒陽性、腸病毒陽性、病毒性腸胃炎,讓他驚呼:「真的是太誇張了!」還有4名RSV病毒陽性患者高燒、多痰、狂咳咳到吐,因此提醒有發燒症狀不能太大意,要盡快就醫。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師邱南昌也指出,隨著防疫措施鬆綁,傳染病大舉入侵,民眾因為缺乏抗體,求診人數創下今年以來的高峰,甚至一家人感染不只一種病毒,預估2~3年內「免疫債」跑不掉,且影響層面跨越全年齡層。繼新冠XBB疫苗開打後,公費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將在10月2日開打,邱南昌提醒,即使去年打過流感疫苗,今年仍應按時施打,以增加保護力,而且就算已經得過,還是有機會感染其他型別的流感。對此,衛福部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建議,11月27日前優先打流感跟新冠疫苗,符合對象者在11月27日後再施打1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注意新感染症流行3趨勢 醫:急診、病房滿出來
入秋天氣微涼,感冒的人也變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他感受到新一波感染症流行3趨勢。也有其他醫師說,「最近診所、急診、病房通通都滿出來了。」謝宗學在臉書發文,他上完夜班感受到新感染症流行趨勢:1.好發於秋冬的病毒性腸胃炎病例明顯增加2.高燒不退病人中,腺病毒感染比例上升3.快篩檢驗出B型流感的比例增加謝宗學表示,「今年流感的趨勢,先是A型流感H3N2,再來是A型流感H1N1,現在會不會逐漸變成B型流感為主流?過去的經驗是如此,今年會不會複製流感疫情由A流轉變成B流的趨勢?」此文曝光後,醫師王韋力也留言「剛剛跟其他兒科醫師開會,最近診所、急診、病房通通都滿出來了」,底下有其他網友回「上禮拜去急診,醫院真的好多小朋友,我們自己也是一直去診所報到」、「毒一直越來越多,小孩每次好沒多久又生病,做家長真的很疲累,醫生也是很辛苦,好傷腦筋啊」。也有家長說「我跟小孩外出都還是口罩戴著,勤洗手還是很重要,飲食均衡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今年流感一直沒有斷過啊」、「兒子中2,醫院病房已滿,目前仍在急診室的病床」、「腺病毒+1,一個正要畢業,另一個接力賽跑,不分日夜的高燒真的會讓人精神耗弱」。
諾羅病毒來勢洶洶 怎麼預防是關鍵
諾羅病毒,可說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它的傳染力與傳播力快速且廣泛,僅約1至10個病毒顆粒就可能致病。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例如接觸患者污染的水或食品、與患者密切接觸,或吸入患者嘔吐物產生之飛沫而感染。另外,若生蠔或文蛤等貝類水產品遭諾羅病毒污染其生長水域,民眾又生食或未澈底加熱,就可能發生嘔吐、水樣腹瀉、肌肉酸痛、倦怠等食品中毒症狀。小心食用貝類,澈底加熱最安全特別注意的是,酒精無法殺死諾羅病毒,因此,在製備及烹調食材之前,務必先用肥皂確實洗手,才是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此外,應慎選食材來源,並將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食品也要充分加熱後再食用,尤其是貝類,應避免生食,煮到殼開後、滾一會兒再享用,才能有效預防諾羅病毒食品中毒。若有疑似症狀,先用漂白水消毒環境文章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920期
孩子腹瀉如何照顧 補充水分是關鍵
兒童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兒科腸胃道疾病之一,尤其在臺灣季節交替,氣溫不穩定、溫差大、陰雨綿綿氣候潮濕,這樣的天氣容易使得食物變質發酵或細菌、病毒滋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急性腹瀉好發於兒童及嬰幼兒,然而解稀水便不一定就是腹瀉,需伴隨次數增多、氣味或顏色改變才算數,另外兒童腹瀉時也應注意:一、瞭解引起腹瀉原因:最常見的急性腹瀉發生原因是腸胃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桿菌)感染,而造成腸道發炎,此外不新鮮的食物、牛奶或飲食過敏,以及接受抗生素藥品治療也可能導致腹瀉。二、注意腹瀉時的飲食,適時就醫治療:急性腹瀉的首要處置為即時補充水分及預防電解質失衡,以避免脫水。須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食物及含糖飲料、果汁、茶飲等食物刺激腸胃,造成腹瀉或嘔吐加劇。而市售運動飲料因糖含量高、電解質含量低,一般不能用來代替「口服電解質水溶液」。如果糞便有血絲、嚴重脫水、持續腹痛併有發燒等症狀未改善則應就醫,切勿擅自服用未經醫師指示之止瀉劑。若需服用藥品,請遵照醫師指示,另外服用數日後,症狀若不見好轉,或更加惡化,也應再儘速就醫。三、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避免腹瀉情形發生:預防細菌或病毒性腸胃炎,應注意飲食衛生,家長於處理食物前應勤洗手,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避免生食、生飲。另外,如果家中有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性腸胃炎的孩童,家長應特別注意環境消毒,接觸到孩童之嘔吐物或病菌殘餘物,應小心處理,可使用適當稀釋後之漂白水,清潔與消毒被污染之環境,避免交叉感染。另提醒,針對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等無套膜之病毒,酒精乾洗手效果不佳,應加強用肥皂濕洗手,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文章連結:https://ssur.cc/CM45BN7 (文章來源/食藥署)
2歲男童感染「病毒界法拉利」!口吐白沫全身大痙攣 醫:恐有噎到窒息風險
一名2歲男童在家上吐下瀉2天後,突然又雙眼翻白、抽搐、口吐白沫。對此,高醫小兒急診主任陳泰亨推論男童可能是染上諾羅病毒引發的腸胃炎,繼而誘發大痙孿,而春初又是諾羅、輪狀病毒的好發季節,近期已收治多例,因此他也提醒腸胃炎後若出現全身痙攣,就要趕快就醫,否則恐有噎到窒息的風險。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腹瀉就診人數約14萬多人,台中更發生某國小腹瀉群聚、彰化一家4口染諾羅病毒等情形。而在南部高醫急診室,每月約有800例兒科病人,約4分之1有腸胃炎症狀,更有多例誘發全身性大痙攣。對此,副署長羅一鈞特別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強,有「病毒界法拉利」之稱,不排除清明連假後可能出現一波小流行,提醒民眾勤洗手防範。高醫小兒急診主任陳泰亨也表示,前面提到的2歲男童是以急診方式入院,家長指孩子前天開始嘔吐、腹瀉,一天各有4、5次,帶到診所就醫,初判是腸胃炎即返家,沒想到2天後,孩子出現全身性痙孿,「他就突然眼睛翻白、全身抽啊抽的,怎麼都叫都叫不醒。」家長見狀趕忙打119送醫。陳泰亨指出,他當下隨即為男童安排抽血等檢查,此時在急診室的男童,突然又雙眼上吊,2次全身抽搐大發作,立刻被安排住院。幸好該名男童在使用抗痙攣藥,與收治住院治療,在病毒性腸胃炎病況控制後,未再第3度合併全身抽筋,約3天後康復出院。陳泰亨強調「真的不能小看諾羅病毒!」,尤其最近正值春初,是諾羅、輪狀病毒好發季節,光最近這2個月,高醫急診室即約收治4、5名腸胃炎合併全身性痙攣幼童患者,感染病毒以諾羅、輪狀病毒為主。陳泰亨補充,這些幼童患者多半是先吐再拉,其中少數病童會再合併出現全身性抽筋,這與發燒引發的熱痙攣不同,患者通常體溫正常,推論有可能與病毒釋放的細胞激素有關。這類因腸胃型病毒誘發的幼兒痙攣,通常是全身性大發作,一次可達數10秒,甚至一天發作2、3次,病童多失去意識,若正好在進食,有可能噎住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風險,且不知下次何時再發作,一定要快就醫。陳泰亨也提醒這2種病毒都是以「糞口接觸」,接觸到患者分泌物、糞便等,不慎食入而傳染,只要很少量病毒,就能傳染很多人,預防措施著重在落實個人防範作業,注意多洗手於如廁後、用餐前,外出時不方便也可用乾洗手液代替。
爆乳議員中鏢病6天!單周16萬人狂拉吐不停 醫授「預防3招」:酒精殺不死
雖然新冠確診數下降,但急性腸胃炎的個案卻持續攀升,據疾管署日前公布資料顯示,近期單周腹瀉就診數高達16.5萬人,創下3年來新高紀錄。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的典型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提醒民眾除了做好手部、環境清潔外,應避免吃下未充分煮熟的食物。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台灣最常見的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其中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至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全年都會發生。林應然指出,若感染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病情輕微的患者只需服藥即可康復,但病情嚴重者進食後就嘔吐,甚至可能拉到脫水,這時就得送醫打點滴。林應然說明,之所以諾羅病毒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原因,在於這類「吃下肚」的病毒很難被酒精消滅,提醒民眾除了使用肥皂勤洗手外,也可利用漂白水加強環境清潔,另應避免將未煮熟的食物吃下肚。成功當選嘉義市議員、改名為「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的實況主「Molly翎熹」周四(23日)在臉書發文透露,除了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外,身邊已有3名友人相繼中鏢,「溫馨提醒大家,記得勤洗手,避免生飲生食,才不會像我一樣病了六天還沒好」,可見這波腸胃型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Molly不幸中鏢病了6天。(圖/翻攝自Facebook/Molly 翎熹)
228連假遇強烈冷氣團!嚴防上呼吸道、諾羅感染 上週16.5萬人腹瀉就醫創新高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腹瀉疫情卻創下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高紀錄。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冬季為諾羅病毒好發時期,加上近期防疫措施逐漸解封,民眾連假出遊意願增加,搭配上228連續假期遇上強烈大陸冷氣團,導致諾羅疫情和上呼吸道疾病大爆發。瀚威中醫診所周彥瑢院長也建議民眾,應備用可舒緩感冒症狀或上吐下瀉等腸胃道症狀的中藥,以防連續假日醫院沒有開診。根據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上周(2023/2/12至2023/2/18)國內腹瀉門急診就診達到16萬5833人次,創下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高紀錄。不過近期腹瀉群聚通報呈現下降,過去4周累積通報97起,還是餐飲旅宿業為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為主。羅一鈞表示,諾羅疫情好發在冬季,疫情升溫主要和長假、出遊活動聚會增加有關,去年、前年的一月、二月受到新冠本土疫情影響,影響民眾出遊活動意願,今年已逐漸解封、防疫措施鬆綁,讓腹瀉創下疫情以來的單周新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指出,要避免病毒性腸胃炎,還是要從飲食、手部衛生去注意。如果腹瀉嚴重次數太多,伴隨出現腹痛、頭暈、心跳加速或者發燒等情況要注意,頭暈來說就有可能是嚴重脫水,要警覺儘速就醫。另外若出現拉肚子症狀,一定要讓腸胃休息,要避免再吃太油、奶類或者纖維質高的食物。研究顯示約有9成華人乳糖酶缺乏,原本不缺的人在腹瀉情況時乳糖酶也會比較少,喝牛奶恐怕讓腹瀉症狀更加嚴重。羅一鈞則提到,現在是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尤其春節到春假之間,有很多出遊活動,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生冷如海鮮食品,盡量還是徹底煮熟,也要注意多洗手,因為接觸過的公共設施可能有腹瀉者使用過,像是如廁後就要注意洗手。專家也認為酒精乾洗手無法徹底消除諾羅病毒,還是建議要用肥皂洗手。瀚威中醫診所周彥瑢院長則指出,感染諾羅病毒症狀,常伴隨發燒、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症狀,中醫常用具芳香化濕及健脾益氣的中藥舒緩症狀,藿香正氣散為常用於改善突發消化道問題的固有成方。若有吐瀉脹痛並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假日就醫不便時,都可選用相似處方的中成藥,緩解初期不適。另外,228連續假期剛好遇上強烈大陸冷氣團,天冷更容易讓上呼吸道症狀延長,尤其近期感染新冠上鼻塞、喉嚨痛、長時間咽癢、劇烈咳嗽症狀常拖延到3至4週甚至更久,中醫師周彥瑢則建議,中藥「止嗽散」,可快速緩解支氣管敏感的咳嗽;若伴隨鼻塞,可能為新冠後遺症所誘發的過敏,「辛夷散」為常見治療方劑,體質偏陰虛火旺需謹慎使用。此外,若有咽喉乾痛,可搭配「銀翹散」快速緩解喉嚨痛。此外,疾管署也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