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兆
」莫名下背痛後竟突然「半身癱瘓」!就醫發現這「1病」搞鬼 緊急手術助重新站起
一名72歲退休男性,某日平躺於床上做扭腰擺臀運動時,突感下背部疼痛,2小時後從肚臍下方延至雙下肢,開始出現麻木、無力,並合併解尿困難,立即被送至醫院急診,至急診時雙下肢已經完全無法移動。自發性脊椎硬脊膜外血腫合併脊髓壓迫 緊急手術治療因病患出現急性下半身癱瘓的神經症狀變化,立即安排胸腰椎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第八胸椎至第三腰椎處出現自發性脊椎硬脊膜外血腫合併脊髓壓迫,疑似有潛在的血管異常問題。收治該名病患的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鄭皓中醫師緊急進行第十胸椎至第一腰椎椎板整形手術併血塊清除手術,術後病理切片報告顯示為血塊,並無發現動靜脈畸形或高血管性腫瘤等容易出血之病兆。脊椎血管攝影檢查 無發現脊椎血管病變鄭皓中醫師指出,因手術中沒有發現明確的出血原因,故再安排脊椎血管攝影檢查,檢查結果未顯示任何異常的脊椎血管病變。患者手術後當天雙下肢肌肉力量隨即改善,一週後恢復下床行走,經由復健治療,出院時已排尿正常、能獨立行走,且日常生活恢復完全自理。血塊壓迫脊椎神經相當罕見 常見原因有這些鄭皓中醫師說,自發性脊椎硬腦膜外血腫造成脊髓壓迫的情形非常罕見,文獻上每年約百萬人會有一人發生。常見原因包含病患凝血功能異常,或脊椎動靜脈畸形、血流豐富腫瘤出血所致,但也有將近一半的病患找不到出血原因。典型的症狀為急性且劇烈的背痛,合併神經學症狀的快速惡化,如同上述患者在數小時內雙腳完全麻痺無法動彈。使用抗凝血劑 務必留意異常症狀早期診斷以及盡早開刀移除血塊減壓神經是脊椎硬脊膜外出血合併脊髓壓迫的唯一治療方法。鄭皓中醫師進一步提到,此個案早期就醫,加上及時手術介入,因而恢復良好,能回到正常生活。近年來隨著抗凝血劑藥物的普及,文獻上有越來越多患者的脊椎出血與抗凝血劑的使用有關,提醒使用抗凝血劑的病友務必留意。
癌細胞跑肝臟 「整形皇后」爆直腸癌第4期
57歲「整形皇后」顧婕患直腸癌,4月底住院摘除惡行腫瘤,怎料15日又傳出癌細胞擴散,已是第4期。顧婕表示,17日她會公開病況。據悉,顧婕之前做過手術,切了結腸和惡性腫瘤,發現癌細胞到肝臟,再進行肝電燒手術。顧婕血便1年,脹氣30年,便秘也20多年,她靠軟便劑加浣腸,輕忽問題,身體漸漸亮紅燈,而顧婕又愛吃烤肉,近期大便要花1小時,擠壓腹部才能排便,發現腫瘤後病況又惡化。食藥署指出,2006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8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2.9人,發生人數已超過17,000人,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7.3%。食藥署說,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另,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食藥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並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呼籲民眾避免吃加工肉和少吃紅肉。為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FI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天氣寒冷長者請留心 血壓控制多注意!
天冷最怕就是血壓突然飆高,尤其是溫度突然間遽降時,更容易促使血管收縮,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林彥宏教授表示,許多國外研究都證實,冬天血壓相較比夏天來得高,背後埋下的危險因子除了因天冷容易想喝熱湯,導致不小心攝取過多油脂和鹽分,溫差大也是導致血壓變動最劇烈的原因,因此定期測量血壓才是確保遠離高血壓的關鍵。掌握量血壓「722」原則 遠離高血壓找上門以台灣高血壓標準而言,成年人正常血壓值的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20 mmHg,而收縮壓大於130mmHg, 舒張壓大於80mmHg就屬於高血壓,而診斷跟治療高血壓的部分需要配合居家量測血壓「722」原則;林彥宏教授解釋,所謂「722」原則就是連續量血壓7天、每天測量2回,包括起床1小時內且吃飯吃藥前以及入睡前1小時內,且高血壓患者無論是否有不適,都應養成「722」原則的習慣,隨時掌握血壓情況,若有任何血壓的變動,也應盡快與醫師諮詢。初期高血壓無症狀 就靠「722」原則發現病兆「高血壓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事實上,高血壓症狀屬於非專一性,大多數並沒有任何明顯的特殊症狀,常見的症狀如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甚至是視力模糊等;林彥宏教授指出,高血壓症狀與其他疾病症狀重複性高,因此初期較難以察覺,除非是真的出現併發症等嚴重症狀才確認是高血壓就醫,又或許是出現頭暈、頭痛等輕微症狀,一量血壓才發現是血壓過高導致,否則當處於無症狀時,還是得定期測量血壓,透過「722」原則及早發現本身是否有高血壓問題。養成清淡飲食、運動習慣 不怕血壓變化難測林彥宏教授說明,若一開始發現血壓位於130mmHg至140mmHg之間,可先採以非藥物治療,也就是從飲食及生活型態開始控制,在飲食上應執行地中海飲食,把握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原則,另外則應培養運動習慣,一星期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且須達到運動會喘的狀態才算是達到運動效果,不過提前還是得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強度,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的改變,都有助於穩定血壓。高血壓患者治療方針 按時服藥、定期測血壓此外,若為嚴重型頑固性高血壓或腎臟較差的患者,血壓變化較難掌握,尤其溫差大時更容易提高誘發疾病的風險,必要時也應回診與醫師諮詢,討論是否需調整藥物劑量,以維持控制血壓;林彥宏教授呼籲,即使服藥後若症狀已紓緩,也切勿擅自停藥甚至自行更改服藥劑量,唯有按時服藥且把握居家量測血壓「722」原則,才是穩定血壓的不二法門。
入秋氣喘頻發作! 「尖峰呼氣流量計」輔助監控保健康
一名40多歲王小姐為先天性過敏氣喘患者,常因早晚溫差大及過敏原導致病情不斷發作,時常進出醫院而苦不堪言,經中榮嘉義分院胸腔內科醫師劉嘉美建議下,讓陸小姐使用尖峰呼氣流量計(Peak flow meter),用來監測氣喘控制狀況,降低發病頻次且有效改善生活品質。尖峰呼氣流量計 可監測氣喘控制入秋季節天氣漸漸轉涼,正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時期,氣喘患者要注意因溫差而導致支氣管收縮而誘發病症。劉嘉美醫師表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0%至15%,推估200萬人為其所苦。氣喘患者剛發作常是逐漸的但也可能是突發性的,臨床症狀有胸口壓迫感、咳嗽、呼吸急促及呼氣時會有喘鳴聲等,甚至反覆感冒的病患,也可能是氣喘的潛在族群。因此,氣喘個案被收案時,若經濟能力允許,建議可購置尖峰呼氣流量計(Peak flow meter),用來監測氣喘控制狀況,小小的儀器輕巧便於攜帶,可幫助想控制氣喘病兆的病患使用。注意監測數值 急性盡快就醫尖端呼氣流量計的使用前,要先設定個人最大吐氣流速的最佳值,建議病患於每日早上起床後,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後吹尖端呼氣流量計3次,須注意每次儀器要記得歸零,連續紀錄一周的數值紀錄,作為症狀監控的參考數值。通常數值落在80%以上表示病症控制良好;數值若落在60-80%之間,表示氣喘可能即將發作;數值落在60%以下,表示急性氣喘發作中,需要立即就醫治療。衛教採取相對應處理 防止延誤病情劉嘉美醫師提醒,若使用尖端呼氣流量計測出來的數值,與平常低了百分之20到30,也意味將有急性發作的情況,因此醫師會在衛教指引中,教導病患了解數值變異,並採取相對應的適當處理或緊急措施,同時也衛教氣喘患者先使用預先備好的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先緩解症狀。若當天使用兩次以上都不見改善,一定要立即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及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每年逾8千人罹口腔癌!影響「這些」重要功能 把握3原則遠離威脅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其中有9成患者都是男性,且8成以上有吸菸行為、7成有嚼檳榔行為,超過5成的患者既吸菸又嚼檳榔。而7月27日為「世界抗頭頸癌日」,國健署藉此呼籲民眾應重視口腔癌防治。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醒,遠離口腔癌應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3原則。口腔癌涉及許多重要功能 該如何有效預防?頭頸部依位置不同,分為鼻腔、口腔、咽(含鼻咽、口咽、下咽)、喉等部位。其中口腔癌發生的部位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頜骨等,與呼吸、咀嚼、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有關,因此千萬不可輕忽。在口腔癌的預防上,除了養成不抽菸、不嚼檳榔等習慣外,根據台灣大學研究實證顯示,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 %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因此,政府提供30歲(含)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2年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期檢查、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口腔檢查揪3千例癌前病變 3分鐘就可守護健康根據全國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3,000名癌前病變個案。口腔黏膜檢查只需約3分鐘的時間,藉由醫師視診、觸診,評估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及時守護自己的健康。吳昭軍署長再次強調,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異常,儘快接受正確治療,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會,擁有健康的人生。除了口腔黏膜檢查以外,國健署提醒,凡是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應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並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也可以到醫療機構接受戒治服務,一起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
端午粽子難消化 易生痔瘡醫生教你5招自救
連續四天的端午假期中,飲食充斥著高熱量甜飲品、高油脂甜鹹粽,加上聚會不斷,熬夜追劇作息不正常,休假結束後就看見腸胃科門診內人滿為患。消化系統出問題可大可小,若不與理會,輕則造成便秘、肛裂;嚴重者可能會形成痔瘡喔!若是原本就患有痔瘡的民眾,在連假這幾天低纖高油脂的飲食,更可能會加重痔瘡等級。端午連假後如果痔瘡問題拉警報,到底該如何處理呢?端午粽子難消化 痔瘡危機高升端午節難免都要來上幾顆粽子應應景,不過粽子的主原料是糯米,粘度高,較難消化,還會抑制胃腸蠕動。加上粽子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所以在消化過程中會大量吸取水分,吃太多會引起腹脹與便秘,若沒有搭配其他高纖蔬果平衡飲食,連續幾天累積下來,會導致肛裂與痔瘡的發生。特別是童叟族群,腸胃功用相對較薄弱,更會引起痔瘡等疾病的好發率。季節悶濕 痔瘡問題難以忍受本身患有痔瘡隱疾的民眾,在每年最為炙熱的端午節慶時刻中,氣溫的悶濕與空氣不通風的條件下,患者更容易感到私密處及痔瘡的不舒適,不只外出無法順利排便,連走動都會摩擦肉球,甚至引起出血,加重痔瘡發炎腫脹,讓端午連假無法進興出遊。發現罹患痔瘡 5招居家自救怎麼評斷是痔瘡呢?當肛門口不定期搔癢、如廁排便時發現有出血的情形、甚至在肛門口摸到突起的「肉球」,這些種種的症狀都是痔瘡的誘發。連假後如果發現自己已經被痔瘡纏身時,也別過於擔心焦躁。知名診所的大腸直腸專科醫師賴依伶教你在家的自救方式。 1. 飲食管理:每日飲水量需達2000cc,飲食增加高纖蔬果、益生菌,盡量避免油膩、油炸、辛辣、酒與刺激性食物,便可改善便秘與痔瘡腫脹程度。2. 溫水坐浴:痔瘡會引起肛門括約肌收縮,導致血液迴圈變得更差、疼痛感更強烈的惡性循環,溫水坐浴有助於緩解痔瘡靜脈叢淤堵,提升肛口循環,減緩痔瘡病兆。3. 提肛運動:時常做肛門收縮與放鬆的提肛運動,可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進而改善痔瘡症狀,女性痔瘡患者亦可同時讓漏尿情形得到改善。4. 定時排便:尊重自己的便意,排便時避免分心看書或者滑手機,蹲馬桶儘量不要超過5分鐘,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5. 便後清潔:排便後在以衛生紙輕柔點沾方式清潔後,可搭配無添加的濕紙巾加強肛門口的潔淨,減少糞便殘留導致細菌滋生使痔瘡症狀加重。不同痔瘡等級 對症下藥有效果▲賴依伶醫師針對1-4級痔瘡等級說明對應的合適治療方式。一旦發現痔瘡後就一定需要動刀嗎?其實不一定喔!賴依伶醫師進一步說明,除了上述在家的自救方式來避免痔瘡問題惡化外,也可以透過藥物讓痔瘡問題獲得緩減!不過不同等級的痔瘡,還是有對應適合的治療方式。賴依伶醫師以1-4級痔瘡來說明合適的治療方式。若是屬於第一級~第二級痔瘡,不一定需要痔瘡手術,賴依伶醫師建議可以採用口服藥物改善急性痔瘡症狀,降低患部的腫脹疼痛感。痔瘡屬於第二級~第三級階段的患者,則可以透過新型「LHP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阻斷血流供應痔瘡,讓痔瘡缺乏養分逐漸萎縮凋零,且傷口0.2公分,30分鐘便可以完成痔瘡消融治療;若屬於較嚴種等級的第四級痔瘡患者,賴依伶醫師則會採用複合式的「無痛微創痔瘡手術」保留黏膜與肌肉組織,不傷害肛口大小,出血少腫脹低,當天無須住院可返家休養。即早治療,更能即早擁有舒適生活痔瘡問題已是現在非常普及的文明病,新科技的痔瘡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不管是口服藥物、光纖雷射、或是微創痔瘡手術,都大幅超越傳統痔瘡開刀的住院多天恢復期與疼痛感。大多數患者採以新方式的痔瘡治療隔日便可以正常上班、不影響日常生活,更適合現代的忙碌生活。但賴依伶醫師還是要提醒大家,保持均衡的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發現有痔瘡即早治療,更能免於到手術階段,也可以即早擁有舒適的生活喔!▲賴依伶醫師建議一旦發現罹有痔瘡徵狀,就可即早就醫治療。
推廣肺癌LDCT篩檢 盡早發現治療杜絕病根
肺癌人數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前三名,為了提高肺癌的治癒率,衛福部近幾年積極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以下簡稱LDCT)檢測,希望民眾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LDCT檢測 早期發現肺癌衛福部臺中醫院院長侯承伯為照顧員工身心健康,特別將LDCT檢測納入員工健檢項目,有多名員工在檢測後發現肺部異狀,幸虧都在初期,經開刀治療皆已無大礙,而他們一方面慶幸自己揪出早期病灶避免惡化,一方面也感謝醫院將LDCT納入健檢項目,讓接受檢測更加便利。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在十大癌症死亡率的排名中,肺癌高居第一。由於肺癌早期多數不會有症狀,等到身體出現不適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對抗肺癌的不二法門。健檢中心主任翁茂中醫師解釋,LDCT是目前最主流的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由於它能發現小於1CM的肺部節結,對於檢測肺癌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不過翁茂中主任也提醒民眾,LDCT是非常敏銳的檢測,對於肺部是「寧錯殺不放過」,若結果出現異常也不需過於恐慌,只要持續追踪,多留意自己的肺部健康,就可及早防範未然。檢測出現異常 需定期追蹤林小姐在接受LDCT檢測時發現檢測有異常,化驗後為肺癌第一期。林小姐提到自己並未有家族病史,也沒有抽煙習慣,一直以來生活都相當正常,因此當時被醫院通知檢測有異常時,也相當震驚。不過轉念一想,也幸好及早發現,經過診治以及胸腔外科葉周明副院長的手術治療後,現在定期追蹤即可。吳先生在接受LDCT檢測時,發現肺部原位癌。他表示自己算是高危險族群,母親也曾罹患肺部相關疾病,且菸齡有二十年,但在發現癌症後,開始積極面對自己的健康,在開刀休養後,也開始戒菸,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同時也感謝醫院將LDCT納入健檢中,才能及早發現,避免肺部原位癌持續惡化。在病變初期 切除病灶處胸腔內科黃丞正主任解釋,此次檢測,林小姐在左下肺的部分看到純毛玻璃樣結節,大小約0.9CM,由於擔心有惡性的可能,因此安排手術切除,約住院一周就返家休養;而吳先生則是在右下肺部有毛玻璃樣結節,大小約0.4公分,經化驗是原位癌,等於是在剛病變的初期就將病兆切除,在經過開刀休養後,也已順利回到工作崗位。胸腔外科主任葉周明副院長則提醒民眾,肺癌、肺腺癌等癌症的治癒率,與發現時間息息相關,若早期發現,治癒率都可在7成以上。
臺灣「1疾病」發生率世界第一!南部最為嚴重 醫授招式提防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報告顯示,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佔所有泌尿道上皮癌25-30%以上。根據相關的接觸風險分析,抽菸、慢性尿毒症病人、從事易接觸化學物質與染劑的工作、烏腳病流行地區病人、有家族史者、曾罹患下泌尿道上皮癌病人和服用含有馬兜鈴酸中藥的病人,都是泌尿道上皮癌的危險因子之一,隨著年紀越來越高,發生的機率也越大,洗腎病人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因此不可不提防。上泌尿道上皮癌 南臺灣尤須重視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育哲指出,泌尿道上皮癌是一種好發於70歲以上族群的癌症,在臺灣每年有將近4千人確診。由上泌尿道上皮長出來的腫瘤,就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是特別好發於南臺灣的一種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 老年出現腰痛、血尿當心謝育哲主治醫師表示,上泌尿道上皮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15%的病人沒有症狀,通常是經由其他檢查才偶然發現。大部分有症狀者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因腫瘤阻塞造成腎積水引起的腰痛;如果是罹患較晚期上泌尿道上皮癌,表現出來的症狀則以疲倦、貧血、體重減輕或因骨頭轉移造成的骨頭疼痛為主。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術 免去洗腎風險謝育哲主治醫師說明,以往傳統開腹手術切除腫瘤,傷口長度至少20到30公分,病人常因拒絕接受手術而錯失治療時機,對於年長者或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較不適合;如果採取腹腔鏡手術,對於多共病與日常身體機能差的病人也不適合採用。對於腎功能不佳、雙側病兆或是單一腎臟的病人,在較初期且單一的腫瘤,腫瘤小於兩公分,則可考慮接受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手術,不僅可免去因雙側腎切除而洗腎的風險,還有疼痛較少、無手術傷口、恢復較快的好處。目前此治療已經納入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內(NCCN guideline)。及時就醫、早期發現及治療 提高存活率謝育哲主治醫師強調,上泌尿道上皮癌預後最重要的因子就是腫瘤期別。因此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若發現有無痛性血尿、腰痛或是摸到硬塊時,應儘早到醫院就診,安排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媽媽罹肺癌前有病兆 小薰自責沒早發現
「小薰」黃瀞怡受邀擔任偏鄉守護大使,透過她過往居住桃園仙島成長背景與母親為癌症患者的照顧者經驗,一同實地走訪偏鄉拍攝陳伯伯就醫的實際狀況。小薰20日出席公益記者會,表示媽媽在肺癌病發前2、3年,就有頻頻咳嗽的症狀,當時她一直苦勸媽媽去做檢查,但媽媽堅持:「我的身體我懂,妳不用管」,讓她至今都覺得很自責:「如果媽媽早一點面對自己,或許現在還在。」小薰赴台東拍攝推廣影片,跟著陳伯伯一起坐家人的車下山,再轉乘公車,最後還要步行一段路才能到醫院。小薰感慨地說到:「一整天的拍攝下來,覺得彷彿回到了住在仙島的時光,真心感受到偏鄉癌友的就醫不便,要開一大段路下山才能到公車站,吹著海風等那班次極少的公車,山路蜿蜒曲折,伯伯沒有跟家人同住,自己也沒有交通工具,如果不是剛好有住在附近的親戚可以幫忙接送下山再轉公車,伯伯一個人要怎麼走過這條抗癌之路。」這也讓小薰想到小時候爸爸闌尾炎,就看到媽媽一個人扛著爸爸下山、媽媽開船、爸爸躺在船上,只記得抵達到渡船頭,《流星花園》也播完了。再從渡船頭到醫院又花了最少半小時,所以她能理解偏鄉癌友們,會因為距離跟車程疲累而拒絕就醫的心情。小薰相隔10年重拾麥克風,將在烏來進行跨年演唱,小薰笑說:「不要研究幾年了啦!反正就很多年沒唱了!這次會唱好唱滿,也會滿足粉絲跟歌迷的要求。」被問到說有做什麼準備嗎?她只説:「跨年夜都好冷!所以暖暖包跟薑茶一定會備齊。至於服裝的部分,畢竟跨年夜很冷,以不會感冒的狀態下,盡到最大的誠意給觀眾們。」至於農曆年今年有沒有機會包大紅包,小薰笑說:「每年回部落就是當散財姊姊,不是只有小孩就連表哥們都會來要紅包。每次看到哥哥們要紅包,都會想說我不是應該那個收紅包的人嗎?!那只好利用牌桌來回收紅包了!」
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揪口腔癌前病變「只要3分鐘」 5大徵兆出爐
口腔癌在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列居第4名,讓臺灣男性聞「癌」色變。依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發生個案人數有8,204人,平均每天新增22名口腔癌病例,其中9成為男性;另依110年死因統計,有3, 395人死於口腔癌。國健署表示,全國口腔癌篩檢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之口腔病變者,高達7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香菸、檳榔習慣搭配治療,就可降低癌前病變惡性轉化之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早期發現、適時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高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較無使用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之風險更高達10.5倍。國健署指出,預防口腔癌三步驟為「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就能遠離口腔癌威脅。「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檢查過程只要三分鐘!」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全國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3,000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1,000多名口腔癌。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經檢查發現,若是早期(第0-1期)病灶,又能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 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口內只要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症狀,應盡速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大腸鏡檢查都正常 大媽「痔瘡流血治不好」…指檢驚知已罹癌
隨著人們越來越依賴檢測儀器來找出病兆,卻也容易忽略「病識感」的重要性。一名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也都正常的婦人,就險些因忽略罹病徵兆而錯失及早治療大腸癌的機會,醫師也提醒,大腸鏡其實有「死角」問題,不能全依賴單一檢查結果。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以勤,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這名51歲婦女的案例,表示女子因「痔瘡流了2個月的血」前來就診時,雖表示因為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而固定做檢查,最近一次的大腸鏡檢查也都沒有異常,但鄭以勤「一直覺得很奇怪」,於是替對方做肛門指檢檢查。(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鄭以勤表示,他當下就摸到一塊有點彈性卻又硬梆梆的物體,且一摸就會流血,直覺「這絕對不是痔瘡的觸感」,後來「再次做大腸鏡檢查」時,果然在肛門口附近發現一顆4到5公分大的腫瘤,確認為大腸癌第一期,切除後也沒有任何淋巴轉移,順利完成治療。鄭以勤指出,大腸鏡前視範圍雖有150度,但「往後的地方會有一些死角」,而該名患者的腫瘤位置可能剛好在死角處,所以之前才沒檢查出來。他也強調「摸到的東西也很重要」,女子之前如有做指檢或其他輔助檢查,其實可以更早發現疾病。
「糞便潛血」罹癌風險增30倍 建議加做大腸鏡
依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蟬聯14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為降低大腸癌對民眾的威脅,國民健康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提供具科學實證研究之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定期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一般來說,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早期發現,其治癒率相當高!提醒民眾,第一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第二步請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治療黃金期。台大醫院內科部邱瀚模教授指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異常者較一般族群罹患大腸癌風險高20至30倍,若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進而找出病兆,並予以處理,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將增加6成4!所以要「腸」保健康,除了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外,檢查結果為異常的後續大腸鏡檢查也不容忽視。國民健康署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要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如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者,務必配合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揪出潛藏在身體裡的息肉及癌症,並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甚至癌症的進展。早期大腸癌診療的存活率高,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不到2成。另研究資料顯示,篩檢結果異常的民眾若是延遲確診,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大幅增加,超過一年才接受大腸鏡檢查者,罹患進行型大腸癌風險更高達2.8倍;建議於篩檢異常6個月內接受大腸鏡檢查。所以,當大腸癌篩檢結果呈現異常,通常是大腸息肉與大腸癌高危險群,請一定要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有發現息肉,也能在檢查過程中一併切除,無需再進行額外的手術。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建議平時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有助於體內新陳代謝;飲食方面,應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以促進腸胃蠕動,肉類的攝取需避免紅肉、加工肉品及高脂肪部位等。防疫的同時,也別忘了防癌,糞便潛血檢查只需持健保卡至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在家就能輕鬆採檢,採檢後繳回採便管,流程簡單又安全,可避免長時間待在醫療院所。由於大腸癌的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攀升,故定期篩檢才能「腸」保健康,遠離大腸癌,向腸癌說「不」!
男子誤以為罹患鼻竇炎 醫師一檢查「竟發現裡頭長了一顆牙齒」
40歲小張是一名工廠作業員,長期右側鼻塞,一直以為是工廠粉塵造成鼻子過敏,不以為意,所以只在藥局買成藥控制症狀。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鼻血及濃黃鼻涕流出,經診所診斷為鼻竇炎,給予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反而持續出現惡臭以及鼻化膿症狀,甚至眼睛被壓迫,顏面持續腫脹,發燒合併顏面蜂窩組織炎,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俊志醫師。陳俊志醫師透過鼻竇內視鏡檢查,看到右側鼻道異常腫脹並有膿水流出,長寬約5公分乘以3公分,約15c.c.膿水,電腦斷層更發現原來是醫學上罕見病例「鼻竇異生齒」在作怪。「鼻竇異生齒」是在正常鼻竇長出牙齒,病人的牙齒往鼻腔生長,跟一般生長方向不同,天生異生齒容易感染造成鼻竇炎以及蜂窩性組織炎及顏面蓄膿,因為異生齒對於鼻竇而言是異物,鼻子只要有異物,就會引發細菌感染。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病人選擇用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精準針對病兆處理,清除異生齒併引流膿瘍,鼻竇炎獲得改善,保留顏面外觀的完整性,同時,傷口小、恢復快,住院一天,隔天即出院。陳俊志醫師指出,鼻竇炎大多為雙側發作,症狀為鼻塞、膿鼻涕、嗅覺喪失、頭痛或顏面壓痛等症狀。若是單側鼻竇炎合併鼻膿,甚至鼻出血,則要考慮齒源性感染、黴菌性鼻竇炎或是惡性腫瘤。由於口腔細菌多,有時候會沿著牙根到上頜竇,造成細菌感染,齒源性感染占25-40%最為常見,由於口腔的細菌量大,會由蛀牙的牙根、植牙或根管治療後,往上感染至上頜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蜂窩組織炎,甚至腦膜炎。陳俊志醫師建議,鼻竇炎經過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若是持續有鼻膿或是鼻血,建議至醫院接受鼻竇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找出正確病因。同時提醒,長期口腔清潔不好的病患,或是準備要植牙或根管治療的病患,要先把鼻竇炎的問題處理好,因為細菌會雙向感染,長期蛀牙,口腔清潔不好或是曾經根管治療的人,細菌會往上孳生造成鼻竇炎。而鼻竇炎的病人,先治療好再去植牙,因為植牙會把植體鑽入上齒槽骨,如果不慎鑽破,會造成鼻竇和口腔相通,鼻竇炎細菌變成往下感染,這樣植牙容易失敗。另外,定期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三餐飯後儘量刷牙漱口,如果發現蛀牙問題,一定要提早處理。
主管上班老是黑白講「不知咧講啥」 可能真的有病「5病兆快就醫」
職場上如果遇到中高齡主管講話「霧煞煞」,胡言亂語聽不懂在說什麼,當心長官可能真的生病了!一名54歲的高階主管,過去有多年高血壓病史,但因沒有明顯不適症狀,一直都沒有服藥控制。直到有一天上班,抓著同事說了一堆沒人聽得懂的話,送醫才知是腦中風。收治患者的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黃啟訓醫師表示,這名主管送醫時,說話咬字算清楚,四肢活動也正常,但仔細聽他說話的內容,會出現顛三倒四,令人無法理解的狀態,後來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註明主管是長期高血壓造成「急性左側大腦顳葉出血性中風」,也就是俗稱的「腦溢血」。黃啟訓醫師指出,腦中風的症狀變化很多元,舉凡出現說話有障礙,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半邊臉部不能動、肢體麻木無力、視力模糊、暈眩站不穩等5大症狀,就可能是中風前兆,應儘速就醫。黃啟訓醫師並提醒,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造成腦中風的三大元兇,有三高慢性病的民眾,應積極接受治療並規律服藥,平時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才有助於預防衍生腦中風的機率。
5病兆齊發撐不住 徐若瑄突爆「住院開刀」…子宮肌腺瘤變大出血不止
今年46歲,擁有凍齡外貌的女神徐若瑄,今天清晨突PO出自己躺在醫院病床照,並發文表示:「只是想紀(記)錄我勇敢的一天,謝謝我溫柔的醫生」,引發網友擔憂。而她昨天已在IG限動透露自己腹脹、貧血、臉色蒼白、頭暈、視線模糊等病徵,5種身體不適齊發,逼得她必須這麼緊急住院開刀,身上還接了不少儀器管線,準備今天的開刀,令粉絲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徐若瑄本月14日曾PO出,她與媽媽唱卡拉OK,但她唱著唱著她,默默依偎在媽媽懷裡落淚,當時她還發文寫道:「昨天忽然之間⋯在媽咪身邊,覺得自己永遠長不大可以耍賴耍任性脆弱,在媽咪身邊,覺得自己不用逞強勇敢可以哭的像個小孩,不在媽咪身邊,我希望她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一直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引發許多粉絲看了跟著鼻酸,沒想到才隔沒幾天,她自己就上了手術台。 而徐若瑄緊急開刀的貼文曝光後,湧入許多網友關心留言,大家都希望她開刀順利、早日康復,不過對於具體的病因,徐若瑄未多作說明。不過在一片加油祈禱聲中,「娃娃」魏如萱則留言:「我以為是比莉姐」,原來與徐若瑄合照的女醫師,猛一看與女星比莉有點像,讓原本大家擔心徐若瑄健康的氣氛,頓時緩和許多,而針對具體病因,《蘋果新聞網》詢問徐若瑄的經紀人,對方轉述徐若瑄說法表示,是因子宮裡的肌腺瘤長大,導致非經期的期間連續幾日大量出血,血紅素跟鐵嚴重不足,有昏倒危險,所以才緊急入院開刀處理。
看好養生旅遊 苗栗全新商旅搶攻銀髮市場
頭屋鄉明德水庫舊明湖水漾會館,今年租約滿期,苗栗縣政府重新標租,業者結合健康資源與飯店產業,首創全台打造「天童康旅會館」,呼應苗栗慢活、慢遊政策,創新旅遊體驗,15日盛大開幕,並進行產學合作簽約,團結台灣健康醫療資源,攜手走進全球華人市場。天童康旅董事長楊世宇表示,「康旅」是全台灣健康發展起手式新名詞,為大健康產業提供聯誼、交流、教育平台,透過天童康旅的生活處方箋,讓50歲以上的退休族群感到健康幸福。天童康旅會館以健康為主軸,提供諮詢、檢測,到健康調理餐、AI智慧檢測、體適能教學、心靈育互動等服務。(何冠嫻攝)15日苗栗縣長徐耀昌、苗栗縣議會議長鍾東錦、前行政院長毛治國、立委徐志榮夫人王慧珍等人出席天童康旅啟動儀式,楊世宇並與聯合大學、育達科技大學、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亞洲大學管理學院簽下產學合作,另與各大健康產業完成台灣大健康產業整合連名簽署,團結台灣健康醫療資源,象徵走進全球華人市場的起點。天童康旅團結台灣健康醫療資源,15日完成台灣大健康產業整合連名簽署,為健康產業提供聯誼交流平台,共同走進全球華人市場。(何冠嫻攝)徐耀昌表示,苗栗縣教師會館暨勞工育樂中心自2005年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ROT方式,委外營運15年,但因廠商虧本經營不勝負荷,加上今年租期屆滿,並重新標租,為期2年由開達休閒開發公司進駐,打造健康、旅遊兼具的康旅會館,讓苗栗產業跨向更高領域。天童康旅會館以健康為主軸,提供諮詢、檢測,到健康調理餐、AI智慧檢測、體適能教學、心靈育互動等服務。(何冠嫻攝)天童康旅以「天之驕子,返老還童」為理念,聚焦健康主軸,提供諮詢、檢測,到健康調理餐、AI智慧檢測、體適能教學、心靈育互動等服務,在養生調理、學習新知的同時,也能感受苗栗客家文化與自然景色。天童康旅會館以健康為主軸,提供諮詢、檢測,到健康調理餐、AI智慧檢測、體適能教學、心靈育互動等服務。(何冠嫻攝)會館內提供New Start均衡蔬食料理,並設有亞健康中心、骨科保養中心、肥胖慢病調養中心、睡眠障礙抗憂鬱中心、抗衰老中心、術後出院精準調養中心等6大養生健康中心,針對不同病兆、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心靈狀態等檢測內容,搭配醫囑的精準調養資訊及養生知識,獲得最溫暖的生活處方箋,館內幽靜氛圍同時有助民眾釋放對疾病負能量,藉由線下的康養體驗,到線上健康管家諮詢追蹤等服務,為民眾打造50歲以後的退休幸福生活。
蔬果成藥害2/香蕉蔓越莓遇到這些藥 心肝腎都要當心
一般人印象中只知道吃藥不能和柚子類的水果一起吃,但卻不知還有多種水果,如香蕉、棗子、橘子汁以及柑橘類的水果,以及蔓越莓汁或是含納豆激酶的健康食品,若是遇到不同的藥品,也會產生不同的病況。榮欣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除了柚子和葡萄柚之外,還有其他水果或者是果汁也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李婉萍指出,高血壓的病人在服用保鉀利尿劑(spironolactone)期間,就要避免服用高鉀水果,像是香蕉、棗子、橘子汁以及柑橘類的水果等,避免血中鉀離子過高,產生心臟方面的疾病。水果中除了柚子會與多種藥物產生不良交互作用,就連富含鉀離子的香蕉和棗子也會與「保鉀利尿劑」藥物衝突。(圖/報系資料庫)另外還有像是服用抗凝血劑可邁丁(warfarin)的病人,就要避免食用蔓越莓汁或是含納豆激酶的健康食品,以免增加嚴重出血的風險;膽固醇過高的病人服用降血脂藥(Statin)期間,不可以食用含有紅麴的健康食品,否則會增加肝臟及肌肉的傷害,產生肌肉酸痛、橫紋肌溶解症等病兆,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腎衰竭。賣場中的蔬果種類眾多,家中若有正在服藥的家人,在選購時得特別當心,別買到易與藥物產生反應的地雷蔬果。(圖/黃鵬杰攝)「活力藥師網」藥師高啟峰解釋,不管是藥物或是食物,都是經由腸胃道吸收後再進入到血液中運送到各個組織,最後這些多餘或是不必要的成分,再經由肝腎代謝後,透過尿液糞便離開人體;所以一旦食物中含有特別成分,在同一個循環系統下很容易就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民眾領取藥物後,除了應注意藥袋上的醫囑,也要詳問藥師在飲食上是否有需特別注意之處。(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