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低溫 氣象署 低溫特報 地區 大陸冷氣團罕病少女生前體重剩12公斤! 她每活一年「衰老8歲」仍保持樂觀積極態度
南非一名少女班德莉(Beandri Booysen)在本周病逝,年僅19歲。這名少女罹患罕見的「早衰症」,每過一年時間,身體就會衰老8歲左右,過世前幾個月,體重僅剩11.8公斤,儘管飽受病魔折磨,班德莉生前仍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活躍於社群媒體上對於她病逝的消息,也讓不少網友感到不捨。班德莉罹患早衰症,在19歲這一年病逝。(圖/翻攝自X) 從班德莉上載到TikTok上的影片可見,她不時發布充滿自信的唱跳影片,雖然天生罹患罕病,但她依然充滿自信,跟一般小孩一樣上學、交友,過著非常充實的生活,生前,班德莉還夢想成為一名教師並在25歲結婚,生下一對雙胞胎。根據《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班德莉的母親碧亞(Bea Booysen)稍早發文證實,「我們懷著深沉哀傷,宣布班德莉的去世。她是南非最受人喜愛、鼓舞人心的年輕女性之一。班德莉因為她充滿活力的個性、富有感染力的笑聲聞名。她獨特的精神激勵著全球成千上萬人。她從未停止戰鬥」。班德莉生前是南非最後一名「早衰症」(progeria)存活患者,過世前幾個月,她的體重來到11.8公斤,且才剛剛完成心臟手術,據了解,早衰症是一種極罕見的遺傳疾病,患者會迅速且急遽衰老,罹患骨質疏鬆症、局部性硬皮病等,不僅逐漸消瘦,還會出現落髮、發育遲緩、臉部和口鼻縮小等狀況。由於這種疾病無法治癒,每8百萬名嬰兒中,就可能有一人罹患早衰症,但大多數患者在孩童時期就會死於中風或心臟病發,因為大多數患者都無法活過14歲,因此班德莉在19歲辭世,可見她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堅強生命力。班德莉罹患早衰症,在19歲這一年病逝。(圖/翻攝自X)
寒假出遊注意!日本腸病毒「單週爆千例」 醫示警:有重症可能性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呈現下降趨勢,惟仍處於流行期,請民眾持續做好手部衛生,尤其近來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孩童濕洗手意願。另一方面,醫師提醒,國人常去的日本腸病毒單週增加8617例,疫情較台灣嚴峻,病毒型別也不同,呼籲計畫近期出遊的家長,應盡速帶孩子接種疫苗。《TVBS新聞網》報導,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表示,台灣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居多,日本則是71型;雖然國內目前尚未有71型重症傳出,但病例數若增加,仍有重症可能性。醫師強調,近期家長若計畫帶孩童出遊,除了提防蘋果症,也要小心感染腸病毒71型,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盡快接種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0週(12月8日至12月14日)門急診就診計17,508人次,較前一週(22,279人次)下降21.4%,惟仍高於流行閾值(11,000人次)且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及克沙奇B4型各1例,其中6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靠無痕胃拉提手術「女子減去49公斤」 三高退散!擺脫代謝症候群
44歲李小姐BMI高達46.6(124kg、163cm),透過藥物減重成功減重20公斤,但一停藥就面臨復胖,甚至復胖到114公斤。因上班總是容易昏昏沉沉,健康也面臨了糖尿病前期、高血脂的問題,心想40歲了總不能再這樣下去,讓她下定決心與醫師討論減重手術,目前施作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滿三年,也從原本的114公斤減重至65公斤(BMI 24.4),這樣的改變讓她重拾自信,也脫離了代謝症候群。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已高達50.8%,其中男性為57.1%,女性為43.3%。肥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會顯著增加多種健康風險。研究顯示,每增加五單位BMI,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增加40%,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35%,而癌症如食道腺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與膽囊癌的風險亦分別增加1.24倍至1.59倍不等。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兼消化醫療中心鄭以勤主任表示,肥胖已不僅僅是一種外型問題,更是攸關全身健康的重大議題。鄭以勤主任說明,目前常見減重方式包含飲食、運動、藥物或是減重手術。而減重手術是目前用來治療肥胖及相關併發症的一種方法。如同其他治療性手術,減重手術需要符合特定適應症,且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後才能執行。減重手術大致可分成由內科執行的胃鏡手術與由外科執行的腹腔鏡手術。胃鏡手術的作法包括胃內水球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等;腹腔鏡手術包括袖狀胃切除術、Y型胃繞道手術、SASI手術(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等。為深入了解民眾對於減重手術的認知程度,由網路溫度計發起的「減重手術認認知」調查顯示,近半數(47.9%)受訪者認為自己減重不成功,其中,手術減重成功率54.5%最高、藥物減重成功比例僅34.1%。此外調查發現,減重失敗者過半(55.9%)困擾於衛教資訊大同小異。根據調查,發現民眾對於減重手術存在了三大迷思,包含:認為減重手術等於切胃、認為BMI無論多少都可進行減重手術、認為減重手術後不會再胖回來。再進一步觀察,減重手術安全性疑慮(40.9%)與害怕切胃、改變原本腸道結構(36.6%)為阻礙減重手術意願兩大主因,不過調查也發現,若能透過減重手術改善身體健康、減少代謝疾病(56.9%)與安全性高(52.0%)、恢復期短(41.3%),將會提升接受治療之意願,鄭以勤主任也進一步分享,根據臨床文獻,減重幅度達10%有機會減少共病風險。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減重中心周莒光主任分享近年來,內視鏡減重手術技術快速發展,其中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簡稱「無痕胃拉提」、「胃鏡縫胃」、「ESG」)成為患者的新選擇。此術式採用胃鏡結合微創內視鏡技術,以縫合縮小胃部容量70%達到減重效果,具有恢復期短、手術風險低、無體表傷等優勢。適合以下族群: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反覆復胖者、輕度肥胖合併代謝疾病者(BMI 27以上),以及希望避免或不適合外科手術的中重度肥胖患者。根據臨床證實,患者術後十年的總體重可平均減輕15%至20%。更在研究中發現,無痕胃拉提對於肥胖引起之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道逆流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有良好的緩解治療效果,且術後風險低於1%,充分展現此術式的安全性和長期效果。其中,歐洲內鏡外科協會(EAES)、美國代謝和減重手術學(ASMBS)與國際肥胖和代謝疾病外科聯合會(IFSO)皆在治療指引中納入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無痕胃拉提術後是否線鬆脫而導致復胖?鄭以勤主任說明無痕胃拉提透過縫線系統使漿膜層癒合達到胃容積縮小,雖有少數患者術後會可能遇到縫線鬆脫,但只要搭配術後飲食、運動的調整,在臨床上都有不錯的減重效果。另外,也有民眾擔心術後增加罹癌機率,主任也說明根據臨床與文獻,並無數據說明術式會提升罹癌機率,但在術前須進行胃鏡、超音波等檢查,避免疾病未能於早期發現。周莒光主任提醒,肥胖的治療需要多方面配合,不單只是依靠醫師的手術或是藥物來維持,患者也必須在治療期間配合營養師及運動治療師給予的飲食、運動計畫,養成習慣,才能維持不易復胖的健康生活型態。
38歲女爆瘦「瘋狂網購」竟是罹罕病 醫示警注意6症狀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自體免疫疾病,病因至今未明。其千變萬化的臨床表現與多樣化的自體抗體存在為此病的特徵。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加上體重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躁狂及妄想等精神異常問題。經就醫檢查,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賴佩幸近期分享一個病例,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後續更出現巨額網購消費等躁狂症狀,就醫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而江女因忙於小夜班工作,延誤就診,導致確診時間拖延了半年。賴佩幸指出,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多樣化,診斷難度高。此病俗稱「蝴蝶病」,常見於患者臉上出現蝴蝶狀紅斑,但也可能有光敏感、口腔潰瘍、關節痛、腎功能異常及神經系統異常等表現,例如痙攣或精神病症狀。紅斑性狼瘡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與免疫系統異常相關。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全身細胞,可能引發多重器官問題。此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10倍,尤其多見於青春期至40多歲的育齡女性。衛福部南投醫院也曾說明,紅斑性狼瘡主要是女性的疾病,在美國所有的報告中女性所佔的優勢是78至90%,其好發年齡是11至50歲,尤其是15至39歲為最高峰,也就是生育期間。至於發生率,紅斑性狼瘡盛行率估計約每2000人有1人,但人種與地域之差別很大。SLE約有6%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甲狀腺炎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一起發生。
從醫學看童話故事 白雪公主有憂鬱症、睡美人恐有糖尿病風險
《英國醫學期刊》(BMJ)的聖誕特刊近日刊登了一篇由荷蘭屯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研究員范戴克(Sanner van Dijk)團隊撰寫的「偏搞笑」研究文章。當中以迪士尼公主的故事情節,探討公主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健康風險。文中不僅提到白雪公主可能有憂鬱症、灰姑娘有肺病,甚至認為睡美人可能同時面臨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甚至呼籲迪士尼應採取相應措施改善角色設定,以便傳遞健康觀念。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該篇研究中點名點名白雪公主,指稱其長年活在繼母的逼迫下,長期缺乏社交互動,這種孤立可能導致憂鬱症、焦慮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甚至增加早逝的可能性。雖然七個小矮人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孤獨,但她卻因毒蘋果而昏迷,完美諷刺了俗語「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無效性。而茉莉公主在宮殿中孤單成長,被認為可能爆發癡呆症、免疫系統衰退及多種心理疾病。此外,茉莉公主的老虎夥伴拉賈(Raja)可能帶來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威脅,甚至因其本能攻擊性對茉莉構成直接的生命危險。而灰姑娘(Cinderella)因繼母的苛待,長期暴露在灰塵及廚房環境中,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導致灰姑娘罹患職業性肺病(OLD)。更糟糕的是,仙女的魔法中含有鋁塗層的微塑料微粒,可能穿透灰姑娘的肺部組織,進一步損害灰姑娘的健康。而寶嘉康蒂(Pocahontas)因為推進和平而跳下懸崖,研究人員估計其所跳下的高度高達252公尺,落地時間約9秒,這樣的行為在現實中可能導致全身多處骨折,堪稱是「骨折交響曲」。而睡美人奧羅拉(Aurora)因長期沉睡,可能引發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風險;而王子未經睡美人的同意而直接親吻,此舉也被認為違反現代社會的倫理。文章中也點名貝兒(Belle),因其與野獸的親密接觸,可能感染布魯氏菌病或狂犬病;花木蘭因家族榮譽以及長期隱匿真實性別的壓力,可能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長髮公主(Rapunzel)則因拉扯頭髮,可能罹患牽引性脫髮,導致永久性頭痛及脫髮問題。研究團隊建議迪士尼,應考慮採取一系列健康措施,例如推廣正念(mindfulness)、心理治療、個人防護設備的使用,以及教育角色如何與動物共存。研究人員強調,透過這些方式,不僅能改善角色的設定,也能向觀眾傳遞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冬至冷氣團到!越晚越冷「北台灣濕冷降至10℃」 聖誕節、跨年天氣曝光
今(21日)晨輻射冷卻影響,氣溫仍低,下午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北部及東北部氣溫逐漸下降,其他地區晚起亦轉涼;桃園以北、台灣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輻射冷卻影響,氣溫仍低,今(21日)清晨局部地區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黃色燈號(寒冷)】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氣象專家吳德榮今(21日)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中表示,最新(20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21日)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逐漸下降、愈晚愈冷,北台部分平地今晚將降至10度左右,應注意保暖;大台北、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北海岸、東北部明顯降雨。吳德榮分析,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22日)「大陸冷氣團」籠罩,北台整天冷,中南部早晚冷,西半部晴時多雲,大台北東側、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因夜間「輻射冷卻」加成,明日早晚及下周一(23日)清晨、部分平地將降至10度以下,年長者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保健康。最新模式模擬顯示,下周一白天起至下周三(25日)耶誕前後,冷空氣逐日減弱,氣溫逐日漸升。下周一(南海擾動的)中層雲自西方移入,各地雲量增多,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亦有零星降雨的機率;下周二、三西半部轉晴時多雲,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吳德榮指出,下周四(26日)另一鋒面逐漸南下,大台北、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雨,下周五(27日)鋒後冷空氣南下、氣溫逐漸下降;28,29日冷空氣影響,天氣轉冷;歐(ECMWF)、美(GFS)模式模擬的強度都還在調整,應耐心觀察,30日起氣溫逐日回升,跨年無強冷空氣、天氣偏暖。
台青西進2/陸方積極邀請參訪 教授建議:親身觀察、自主判斷
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辦海峽兩岸交流中心與台灣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交流融合月」,邀請兩岸青年前往共聚交流,活動涵蓋經濟、文化、體育等多元領域與內容,其中亮點包括深台青年就業創業交流分享會、創業成果市集。但其實近來台灣青年到深圳發展,已不限於創業或就業,也有台灣的學霸前往當地的國家級研究中心擔任從事科學研究。深圳灣實驗室的特聘研究員蔡羽軒今38歲,他是別人口中的學霸,只花了2年就讀完高中、用3年從台大畢業,曾任中研院生化所助理,獲得瑞士與德國大學的獎學金前往深造,先後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接著在英國進行博士後研究,也獲得英國大學的終身教職,而他最後選擇到深圳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化學生物學、化學合成、藥物開發、基因編輯與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其中專注於蛋白質功能調控,並將其應用於癌症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深圳灣實驗室是廣東省深圳市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專注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蔡羽軒說,當年他透過一位到深圳開會的英國同事,得知這個新的實驗室正在招募研究人員,便在2020年提出申請,來到深圳灣實驗室分子生理學研究所展開研究。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連勝武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龍明彪參觀在深台青創業市集,聽台灣青年介紹自己在深圳開發的各項產品。(圖/甯其遠)「剛來的時候這個園區外面還沒這麼方便,門口只有一家雜貨店,而且是那種鄉下傳統的『柑仔店』,不過研究環境很好,儀器設備都很先進。」蔡羽軒指出,他從2015年開始在英國獨立做研究,但學校對於新研究的經費投注有限,然而到了深圳發現當地政府政策卻很支持,最重要的還有研究生的人力支持,讓他能有人力進行研究。蔡羽軒說,雖然在高中時期可能有點盲目地選擇了化學,不過,現在他工作時,大部分的時候是開心的,而且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未來如果做的研究結果能轉化成藥物,能上市造福病患當然更好,但至少現今很享受在深圳做研究的生活。他感嘆說,常有人問他會不會回到台灣做研究,但在台灣進行學術研究最大的障礙就是「找不到助理」,現在台灣年輕學子寧可早點到台積電上班,也不願花三、四年唸博士從事學術研究,所以他選擇到深圳圓夢。天狼芯首席執行官曾健忠說,他從不考慮從台積電等公司挖角,因為「怎麼挖來的、就會怎麼失去」,寧可自己培養人才。(圖/甯其遠攝)台積電現在儼然是台灣的產業象徵,是不少青年嚮往的工作,天狼芯創辦人、首席執行官(執行長)曾健忠原本是台積電工程師。他說,工程師總覺得自己很厲害,不輸給施振榮、張忠謀、曾興誠這些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開創者,但台灣半導體的草創時期已過,讓人有時不我予的感受;他認為,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後一個能大規模的發展半導體的國家,又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因此他辭去工作,與幾位同事一起到中國大陸創立晶片公司,主要研發第三代半導體,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輸給那些大企業家,目前已獲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深圳市居民多為外來人口,因此餐廳風格多樣,各地的食物都吃得到,城市綠化率為45%,設有超過百座公園,植被覆蓋率高,物價與台北市差不多。一位帶領學生在兩岸融合月到深圳參訪的教授說,其實深圳每年都會邀請台灣的學生前往參訪,另外還有提供各地青年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其中也包括台灣青年學生,實習期間還會提供生活津貼。但這位教授坦言,近年來社會氛圍下,他所接獨到的學生加入參訪團的意願不高,他認為什麼事應該都要眼見為憑,建議台灣的青年、學生可以找機會親自到大陸看看,多方探索後再由自己做判斷,不要輕信任何一方的宣傳,別被單方面「洗腦」,才是成熟民主社會公民應該有的態度。
英老夫婦到海邊散步 幾秒鐘內竟接連倒地死亡
英國有對夫婦於今年3月初在卡里亞庫島的天堂海灘 (Paradise Beach) 散步,豈料76歲的大衛(David Forster)心臟驟停,羅莎琳(Rosalind Forster)隨後也出現急性休克反應,兩人在幾秒鐘內接連倒地,當地人隨即向前進行心肺復甦術,然而還是回天乏術,紛紛被宣告死亡。據《每日郵報》報導,大衛和羅莎琳德來自紐卡斯爾,過去十年一直住在多塞特郡的普爾,今年3月初他們正在卡里亞庫島享受假期,當時兩人剛與女兒和女婿一起用餐完,他們沿著水邊走回酒店時,大衛的心臟突然驟停,羅莎琳德隨後因出現急性休克反應,兩人在幾秒鐘內接連倒地。幾分鐘後這對夫婦的女兒朱莉(Julie)和她的丈夫醫生大衛 (David Beckett)到達現場,發現當地人正在幫忙進行心肺復甦術,嘗試了大約30分鐘,但大衛仍在海灘上被宣布死亡,妻子羅莎琳則被轉移到當地一家醫院,但在當天晚些時候去世。 在審訊前宣讀的1份書面聲明中,這對夫婦的女婿講述了這起事件經過,當時岳父及岳母走向海灘要返回飯店時,他和妻子正在支付午餐費用,2、3分鐘後他們也來到海灘,看到岳父仰面接受心肺復甦,而岳母則被另個人抱著不省人事,共進行了約30分鐘的心肺復甦,但依然沒有生命跡象。經調查得知,大衛先前曾患有心臟病,當時心臟驟停期間他掉入了旁邊的淺海水中,屍檢顯示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的大衛死於心臟驟停引起的溺水,而羅莎琳目睹了丈夫突然倒下,自己則因急性休克反應將胃內容物吸入呼吸道而死亡。多塞特郡高級驗屍官做出了因醫學疾病意外死亡的裁決,也對如此突然而悲慘的生命損失向其家人和朋友表示哀悼。
進食不順「喉嚨卡卡」常見3原因 醫師示警:「1狀況」小心是癌症!
不少人都有過「喉嚨卡卡」的不適經驗。對此,耳鼻喉科醫師陳弘晉表示,其多半為慢性咽喉炎,常見原因包括鼻涕逆流、胃食道逆流,以及易緊張焦慮的心理體質。然而,若在進食時呈現明顯食物「吞不下去」的感覺,則屬於吞嚥困難,可能涉及食道、咽喉腫瘤或異物等嚴重問題,務必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陳弘晉在臉書粉絲專業發文,表示近期門診接觸到數例覺得「喉嚨卡卡」的患者,也有主訴「吞嚥困難」的病人。他特別指出,這兩者之間有很大不同,臨床上「喉嚨卡卡」大部分是良性功能性疾病的「慢性咽喉炎」所引起,但是「吞嚥困難」則往往暗示食道具有可能的病變,是需要高度留意的症狀!至於這兩者該如何區分,陳弘晉煮出,喉嚨卡卡的患者在進食時多半沒有症狀,又因牽涉心理因素,症狀往往在專注檢視自身吞嚥口水時呈現強烈的異物感,像是喉嚨有一顆球存在沒辦法吞嚥乾淨,又稱「臆球症」。而吞嚥困難的患者,會在進食時明顯感覺「食物無法順利嚥下去」。此外,喉嚨卡卡的患者,其「異物感」在進食時較不明顯,不適症狀也不會因為正在進食的是固態或液態食物呈現差異。但吞嚥困難患者,則會明顯表現出吞嚥固態食物比液態更加困難的情況。陳弘晉指出,「喉嚨卡卡」狀況,往往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咽喉內視鏡檢查」,多半是慢性咽喉炎,具有以下三大常見原因:一、「鼻涕逆流」,患者可能會有噴嚏鼻水相關鼻過敏症況。二、「胃食道逆流」,這是現代人慢性咽喉炎大部分且非常常見的原因,內視鏡下可能伴隨食道入口咽喉黏膜水腫或是聲帶水腫。患者還可能會有容易脹氣,打嗝,或是胸口具有灼熱酸苦感。三、「易緊張焦慮的心理體質」,患者往往會在忙碌於其他事時反而減輕喉嚨卡卡症狀,卻會在不斷專注及測試吞嚥動作中感覺到強烈的異物感。而「吞嚥困難」則往往暗示著食道病變,除了耳鼻喉科的「咽喉內視鏡」檢查之外,胃腸科的「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胃鏡檢查)是非常必要的!陳弘晉提醒,以上每個病人背後原因的比重會不太相同,經由醫師評估檢查,並針對原因找出適當用藥,多數病人都會得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愛滋10年生活品質調查公布 擔心活不好!98%陷憂鬱情緒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於今(20)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愛滋感染者10年生活品質調查報告,指出感染者隨著治療進步,三合一單錠藥、長效針劑等有效治療,及U=U新觀念(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使其生理健康品質大幅提升,壽命延長與一般人無異。然而,報告也指出,愛滋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品質與社會關係品質依舊很差,不僅憂鬱、失眠比例偏高,擔憂疾病汙名造成不友善對待,更形成社交孤立與退縮,使感染者面臨成為孤老一族與長照孤兒。調查結果顯示,10年來感染者「生理健康品質」大幅提升,其中因治療副作用造成生活困擾的情形,比例降低超過10%;因身體狀況不佳的比例也降低逾15%。但於此同時,感染者「心理健康品質」陷入多年困境卻毫無改善,甚至持續惡化,他們在工作、親密關係和社交關係上的困擾,10年來持續上升,更值得關注的是,感染者感受到憂鬱情緒的比例,從2013年的79%驟升至2023年的98%,顯示大多數感染者都曾被憂鬱所擾,揭示醫療進步和社會接納間的落差與矛盾。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邱飄逸理事長表示:「光是醫療技術的進步,還不足以讓感染者的照護品質真正提升,我們需要更友善的醫療環境,並持續推動去汙名化工作。因此,我建議院方加強醫護人員的友善教育訓練,建立完善的友善醫療網絡,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感染者過上更好的生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顧文瑋主治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愛滋醫療環境面臨雙重挑戰,一是整體醫療體系對感染者的歧視與偏見,二是醫病的有效溝通仍不容易。在2023年調查指出,仍有三成感染者曾遭遇就醫歧視;此外,約三成八的感染者不知如何與醫療人員討論藥物副作用問題,此舉反映目前醫療體系中,相關人員不僅對愛滋認知不足,醫病權力落差也引發溝通不良等問題。在記者會上,資深感染者光哥分享了他自2001年感染愛滋至今23年的親身經歷。他談到愛滋抗病毒藥物的顯著進步,讓感染者得以維持健康,但也面臨高齡化的挑戰。他提到:「10年前擔心活不了,現在擔心活不好。」光哥以身邊友人經歷說明了老年感染者的困境,例如因愛滋身分遭拒進行骨質疏鬆關節置換手術,或在癌症手術期間無法找到友善的看護服務。他呼籲社會應從法規與教育著手,消除對愛滋的汙名,確保感染者在長期照護上的基本權益。
IU自爆罹罕見疾病! 自曝身上部分皮膚已壞死:連針刺都不會痛
南韓人氣女星IU(李知恩)近年戲劇、歌唱2開花,從貧窮逆境翻身的經歷更是讓人嘖稱奇,出道後累積大批死忠粉絲。她近日才獲得美國《告示牌》雜誌評為「南韓第一藝人」,卻在此時傳出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Skeeter syndrome),對蚊子叮咬會出現異常的嚴重反應,甚至IU也坦言身上「已經有一部分皮膚壞死」。據韓媒報導,IU近日登上好友劉寅娜主持的廣播節目,兩人話題聊到「殘酷二選一」,在「整晚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叫但沒有被叮」,與「沒被蚊子干擾但隔天起來發現被叮咬」中間,會選擇哪個選項時,IU罕見露出困擾的表情,沉重表示:「兩個都不喜歡。」IU透露,她從小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若遭蚊子叮咬,就會出現異於常人的大面積腫塊,甚至發炎、流膿,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吃抗生素。而且小時候被叮咬的部位,一直到現在都留有疤痕,甚至該部分的皮膚已經壞死,「就算用針刺都不會痛」,所以她坦言:「我比起蟑螂,其實更討厭蚊子。」根據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資料,斯基特症候群」是蚊子叮咬後出現大面積局部炎症反應,並伴隨低燒,特別容易在2至4歲兒童發生,易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此症在蚊子叮咬後數小時內發生,而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則需2到3天。可由蚊子叮咬數月之後,患者血清可測得對蚊蟲唾液腺抗原之特異性抗體IgE及IgG增加,來確診「斯基特症候群」。林口長庚指出,雖然此疾大致預後良好,但該院曾收治一名7歲男孩,只要夏天一到,蚊子叮咬後局部便出現嚴重潰爛,水泡,腫脹,甚至發燒,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抗生素治療無效。經檢查發現病患有慢性EB病毒感染,血液中的白血球有一半是大型顆粒性淋巴球(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即所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故確診為「蚊蟲叮咬過敏症」(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 簡稱HMB)。根據日本學者研究:HMB乃因蚊蟲唾液腺抗原引發患者CD4+T淋巴球活化,進一步誘導慢性EB病毒感染之自然殺手細胞大量增殖,長此以往,甚至可能轉化為淋巴腫瘤,不可不慎。
越晚越冷…5縣市低溫特報「亮黃燈」 明晨恐不到10度
冷颼颼!雖然今天冷空氣減弱,但明(21日)又要降溫,氣象署也針對全台5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局部低溫可能跌破10度,提醒做好保暖措施。氣象署指出,今天白天起冷空氣減弱,北台灣高溫稍回升到17、18度,其他地區高溫可以回升到21至23度。不過明天有另一波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再度下降,而且越晚越冷,桃園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溫度方面,北部、東北部為14至17度,中部為13至22度,南部為15至26度,東部為17至21度,東南部為17至24度,澎湖為16至19度,金門為12至18度,馬祖為11至13度。5縣市低溫特報。(圖/氣象署)氣象署16時29分發布低溫特報,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明天清晨局部地區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發生的機率,代表「寒冷」,包含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請注意保暖及日夜溫差,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留意早晚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
遭蜜蜂螫傷急送醫!61歲男意外發現心肌梗塞:感謝那4隻小蜜蜂
花蓮一名馬姓男子在整理家園時,被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心肌梗塞,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感謝那4隻小蜜蜂」。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這名61歲的馬姓男子近日在整理家園時遭到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便前往就醫,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心肌梗塞。隨後門諾醫院醫療團隊隨即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裝設支架並疏通血管,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恢復健康後,馬姓男子也在心臟病友會中感謝道,「感謝那4隻小蜜蜂,感謝門諾醫療團隊!」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馬先生的心肌梗塞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溫差大、風災後壓力及蜂螫刺激等,這些因素可能誘發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陳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內的斑塊通常是慢性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斑塊尚未導致明顯血管狹窄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此外,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愛吃「超加工食品」大腿會變粗! 研究示警: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現代飲食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超加工食品」,吃多不僅會變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失智症風險。對此,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也在粉專發文分享研究結果顯示,常吃超加工食品,大腿肌肉上會有更多脂肪堆積,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因而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臉書粉專《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近日分享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發表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共找來666位測試者,平均年齡為60歲,來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大腿肌肉骨骼間的變化。研究指出,吃超加工食品會使更多脂肪囤積在大腿肌肉上,而脂肪增加會加重膝蓋關節的負擔,因而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發現這樣的脂肪堆積,與卡路里的攝取或運動量無關,食用超加工食品越多,大腿肌肉的脂肪就會越多。粉專續稱,不僅如此,從研究結果得知,食用超加工食品會影響肌肉脂肪的堆積,因此建議民眾日常飲食中應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才能養成健康體質,更能為我們帶來健康的生活。據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添加了更多成分,除了糖、鹽、油之外,還會添加多種化學成分(防腐劑、甜味劑、色素等食品添加物),試圖讓食物外表變得更吸引人、把味道變得更濃郁等,如含糖飲料、玉米脆片、餅乾、蛋糕、超商販售的包裝麵包、香腸、薯條、微波即時食品等都是屬於這類食品至於吃超加工食品對健康有什麼影響?超加工食品吃多了會誘發胰島素反應增加,使吃下去的營養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在相同份量下,高熱量食物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量,導致體重增加。2019年權威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前瞻性世代研究也指出,攝取超加工食品與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有正相關。此外,研究指出,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增加10%,就會增加12%整體癌症、10%乳腺癌風險,就連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會增加25%。
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全新上市!中醫師教你用漢方食補-吃對了才能輕鬆享受!
京都堂中醫係為現代科學中醫享譽盛名的中醫權威,以五型體質為核心,專注客製化【體型管理、體質調理】療程。2024年京都堂嚴選重磅推出以漢方食補養身之【五型藥膳即飲包】,延襲《中醫五型減重》書中的精要學理,更首次與金鐘主廚詹姆士攜手,共同幫助有著肥胖問題困擾的朋友們,透過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都可以輕鬆實現「醫食同源」的食療健康。(圖/品牌提供。)京都堂中醫林朝暉院長表示,中醫對食療早有記載,如《黃帝內經‧太素》提到:「用之充饑謂之食,以其療病謂之藥」指的就是「藥食同源」;明代李時珍更指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食品與藥物能互相轉換,且都能透過符合個人體質的調配與攝取,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地。行醫數十年更為臨床觀察者,秉持「未病先防」因而問世【五型藥膳即飲包】,讓真正的藥食同源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五型檢測了解自己的體質,針對體質預防勝於治療,以食藥雙補進行體質調養,才有助健康維持。」(圖/品牌提供。)京都堂林巧薇中醫師則進一步說明,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包括工作忙碌、外食族、應酬多,「亞健康」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亞健康係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高達八成的人是處於亞健康族群,若能透過飲食、運動以及規律生活,不僅能幫助身體增加基礎、降低負擔,也可防止各種疾病發生。但身為中醫師,在現實中工作忙碌,也無法做到自己熬煮,因此【五型藥膳即飲包】就是因應現代人的需求,除了方便即飲,在口味上的調配也能讓年輕族群一同實踐藥食同源,希望這款五型藥膳飲能幫助更多民眾在繁忙的生活中,輕鬆實現「藥食同源」的食療健康目標。(圖/品牌提供。)【五型藥膳即飲包】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挑選適合的配方,來進行調整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身、增強體力和健康維持。遵循古法濃煮熬煉、慢火精心燉烹完整保留藥材原味與精華,不僅能夠常溫即飲,還可以隔水加熱、微波加熱、亦可搭配其他美味食材享用產品更通過SGS檢驗,無添加色素、甜味劑、防腐劑,守護您的健康、喝得安心。官方通路【京都堂嚴選】推出五型藥膳體驗組,專屬優惠$750元/ (五款各一)贈中醫五型減重書乙本。希望這款【五型藥膳即飲包】幫助民眾們在繁忙的生活中,輕鬆實現「藥食同源」的食療健康目標。★京都堂嚴選-官方指定商城:https://www.dontbee.com/v2/activity/35293★京都堂嚴選-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kyoto.selected★京都堂嚴選-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kyoto.selected★林朝暉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lin-chaohui★林巧薇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lin-qiaowei★蔡雯欣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cai-wenxin★吳明倉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wu-mingcang
安胎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自費口服安胎藥助減少孕吐、暈眩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懷孕早期出血是許多孕媽咪會經歷的過程,儘管看起來嚇人,但只要做好安胎,有高機率可以好好把寶寶生下來 !在過去,用黃體素來安胎容易造成暈眩、嘔吐等副作用,許多孕媽咪為了寶貝,只能咬牙苦撐過療程。「嚴重不舒服的孕婦可能完全無法離開她的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詹德富教授提及,「過去臨床曾有需使用黃體素安胎的孕婦,容易有頭暈、噁心甚至嘔吐等現象,導致孕婦只要㇐活動就想吐,嚴重影響日常,後來改採新型口服黃體素,終於大幅改善此症狀,恢復自身的生活品質。」懷孕初期出現出血 恐是流產徵兆應盡快就醫㇐般來說,生產時超過35歲以上即為高齡產婦,包括流產、胎兒異常及早產等機率也會隨之升高,詹德富教授解釋,當懷孕小於20週出現陰道出血、下腹痛等現象就是「先兆性流產」徵兆,「流產」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如果胎兒不幸被排出就叫「流產」,如果經歷兩三次以上連續自然流產則為「習慣性流產」;懷孕初期若出現出血跡象,就應盡快就醫,把握安胎重要時機。臨床安胎以黃體素藥物為主 醫:藥性易加重孕吐症狀臨床安胎時,最常用的安胎藥就是黃體素。詹德富教授指出,對於懷孕初期容易孕吐的準媽媽而言,在口服黃體素類安胎藥物後,因對於胃部刺激較大,容易引起嘔吐、噁心的狀況;就算改為陰道吸收的黃體素陰道塞劑,也因為黃體素本身副作用使然,仍無法完全避免嘔吐情況發生。新型黃體素改變藥物結構 大幅改善孕吐副作用詹德富教授表示目前已有新型口服黃體素可使用於臨床的安胎治療,比起過去常用的黃體素,新型口服黃體素的結構改變,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也就是說,可透過更低的劑量去達成㇐樣的治療成效,同時也降低副作用的發生。詹德富教授也分享,針對早期孕吐嚴重的準媽媽,會優先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也確實能大幅改善孕吐等症狀,同時新型口服黃體素對於部分慢性疾病的免疫調節也有所幫助,因此若有免疫異常的準媽媽,也是另㇐個安胎方式的選項。安胎藥物選項多 經醫師評估可使用新型安胎藥 有望助孕期更舒適準媽媽在懷孕過程除了例行產檢,若有發現任何疾病時,也應積極追蹤檢查並治療,尤其出血對於懷孕過程是危險的表徵,因此㇐旦有懷孕出血情況,就應提高警覺,盡快去醫院尋求醫師協助,目前臨床在安胎方式上,也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透過醫師評估及建議,如有需要也可自費選擇新型口服黃體素來降低暈眩、孕吐等副作用,開心迎接新生兒到來。詹德富教授呼籲,除了使用安胎藥物外,平時也應多臥床休息,尤其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當身體出現許多變化時,心理壓力變大,因此心理上支持也刻不容緩,另㇐半與家人也應多給予關心與鼓勵。TWN2336929
靜脈曲張併發症多?還會影響其他手術?醫籲小腿血管凸起勿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在台灣,靜脈曲張已成為常見疾病,當腿部出現一條條蚯蚓狀的「浮腳筋」時,許多人誤以為是普通腿部不適,常選擇泡熱水或溫泉緩解。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紹榕醫師就表示,這種做法反倒將加劇靜脈曲張的病情!李紹榕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曲張的患者通常會感到腿部沉重,即便沒怎麼做運動,腿腳仍感到特別不舒服。對一般血液循環不良的人而言,熱敷、泡熱水可能有效,但靜脈曲張的問題就是血液回流不良,熱敷或泡熱水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腳下,使症狀更加嚴重。靜脈曲張盛行率高 可能影響其他手術要先處理在台灣,女性靜脈曲張的盛行率約3至4成,但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多因症狀輕微而不以為意,推測整體盛行率可能高達7至8成。除了誤當一般腿腳不適外,許多患者也會忽略靜脈曲張可能連帶影響其他科別的治療效果。若忽視靜脈曲張,當患者達一定年齡、需要進行其他科別的手術時,反而會被醫師要求先行處理靜脈曲張的問題。李醫師舉例,在骨科手術方面,患者若有靜脈曲張,骨科醫師會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或容易碰傷血管,而有出血風險,以及傷口癒合後可能出現後遺症,就有3至4成靜脈曲張患者會在進行如置換膝關節,或是腳踝、小腿部位的骨科手術前來就醫。靜脈曲張3大併發症 醫:「這條」血管凸起要注意李紹榕醫師指出,靜脈曲張的併發症主要有三種,最重大的當屬深部靜脈血栓,單純靜脈曲張引發的機率雖然只有1%,但若合併髂靜脈壓迫,風險將大幅提高。由於髂靜脈壓迫患者到後期一定會發生靜脈曲張,因此針對主訴靜脈曲張的患者,醫師也會同步檢查其是否患有靜脈壓迫,以便能夠及早介入治療。第二常見併發症是靜脈的血管炎,當靜脈曲張合併有腳部傷口時,細菌容易侵入,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多數患者正是因為腳部發炎、疼痛和紅腫發熱,才意識到需要就醫。第三則是接近體表的靜脈會發生靜脈潰瘍和靜脈出血,往往會引起大量出血,讓患者感到恐慌。李紹榕醫師特別提醒,當長隱靜脈(雙腳內側較淺的血管)凸起、撐大到一定程度,血管分支超過膝蓋、在小腿附近出現時,建議患者立即就醫,不要讓其長到腳踝,避免病情持續惡化。醫籲3級以上應手術治療 「靜脈膠水手術」恢復期短、風險低靜脈曲張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1至6級。李醫師建議,3級以上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熱能和非熱能兩大類。熱能治療以雷射或無線射頻燒灼血管時,患者會有明顯疼痛感;且醫師必須在血管周圍施打麻醉劑,由於扎的針數較多,患者易出現瘀青的狀況,成為患者害怕開刀的原因之一。非熱能的治療則是靜脈膠水閉合手術,即透過施打硬化劑,讓靜脈血管凝固,過程中患者幾乎不會感受到疼痛,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術後患者無須特別休息即可離開診間,也不用穿著悶熱的彈性襪。李紹榕醫師也分享,許多60至70歲的患者,因期待手術恢復期短,不易被親友發現曾進行過手術,而傾向選擇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此外,對於年長且身體虛弱的患者,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所需麻醉劑量較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避免負重、久站 防靜脈曲張再現 頻繁復發可能是靜脈壓迫作祟!李紹榕醫師表示,少數患者會對膠水產生過敏反應,需要短期用藥控制。另外,膠水將終身存在血管中,過於纖瘦、血管較明顯的患者可能會摸到血管的硬塊,醫師則較不建議這類患者接受靜脈膠水閉合手術。要預防靜脈曲張復發,關鍵在於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要盡量避免負重、久站。醫師也指出,無論使用熱能或非熱能的治療,靜脈曲張復發率僅2至3%,若患者復發頻繁,醫師會懷疑是否有靜脈壓迫的狀況,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2年齡小心「斷崖式衰老」死亡率提升 醫親吐4解決辦法
老化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過程,但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可能經歷「斷崖式衰老」現象,導致身體機能急速衰退,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甚至提升死亡率。急診科醫師張適恆指出,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環境汙染物塑膠微粒的侵害。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中分享,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在40多歲時,感覺體力明顯下降、運動能力不如以往,睡眠品質也逐漸惡化,甚至出現無緣由的情緒低落。他們往往以為進入更年期,但檢查結果卻顯示,荷爾蒙水平及各項身體指數均正常。張適恆表示,這可能是進入斷崖式衰老的徵兆。目前醫學檢測多能發現疾病,但對於器官衰老尚無法直接診斷,需依靠症狀的綜合評估,而衰老通常早於疾病數年出現,及早發現並干預尤為重要。張適恆引用史丹佛大學今年8月的研究指出,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內部分子及微生物的組成會出現顯著轉變,並朝不利健康的方向發展,這被視為加速老化的關鍵時間點,不僅會使體力下降及外貌改變,還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率。張適恆也分享南韓科學家今年10月的研究結果,認為塑膠微粒可能是重要誘因之一。塑膠垃圾經過環境分解後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粒,甚至更小的奈米微粒,能透過腸胃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並堆積於脂肪等部位。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塑膠微粒活性低,不會對健康造成顯著威脅,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微粒可能干擾脂肪生成,進一步引發炎症及加速老化。為降低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張適恆建議日常生活中應過濾飲用水,避免飲用及烹調用水中殘存的微粒;在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帶內臟的海鮮,特別是文蛤、牡蠣等容易累積塑膠微粒的食材,選擇食物鏈底部的小魚或去除蝦頭和腸泥的蝦類。此外,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也十分重要,以減少附著塑化劑的灰塵進入呼吸道。張適恆特別提醒,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選擇玻璃或不銹鋼容器替代,以減少塑化劑或微粒滲入食品。張適恆強調,塑膠微粒的影響雖常被忽視,但其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他呼籲大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日常細節入手,遠離塑膠微粒的侵害,以有效減少斷崖式衰老帶來的健康風險。
今晨10縣市低溫特報「白天回溫」!明冷氣團再殺到 專家曝跨年天氣
今(20日)清晨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偏冷,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普遍為12至14度,南部及花東也只有13到15度,且中南部地區有輻射冷卻影響,局部氣溫會再更低一些,氣象署對此也針對1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氣象專家林得恩則表示,明(21日)新一波冷空氣又將開始南下,強度初估在大陸冷氣團至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之間,影響時間會落在週六至下週一(23日);一直要等到下週二白天,冷氣團才會減弱遠離。氣象署今晨6時33分針對1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今晨至上午新北市及宜蘭縣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低溫區域則包括: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宜蘭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黃色燈號(寒冷):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臺南市、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明天週六新一波冷空氣又將開始南下,強度初估在大陸冷氣團至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之間,影響時間會落在週六至下週一;一直要等到下週二白天,冷氣團才會減弱遠離。預估此波影響最為顯著時刻,會在週日晚間至下週一的清晨,臺灣中北部、東北部局部地區都會有攝氏10度(或以下)低溫的機會。林得恩補充,入冬後,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報到,消防署最新統計,近日以來全台已有158人OHCA(心肺功能停止)送醫。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氣溫每下降攝氏1度,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就會增加1.6%、發病率也會增加1.2%,「提醒大家,適時添加衣物,應特別注意保暖防寒、確保身體健康。」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則在「洩天機教室」發文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日下午起至下週一清晨、強度與前波類似的「大陸冷氣團」南下,天氣再轉冷,因夜間「輻射冷卻」加成,將帶來更低的清晨低溫,部分平地仍將降至10度以下,年長者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保健康。明日、週日(22日)西半部晴時多雲,大台北東側、宜花偶有局部短暫雨。下週一白天起至下週三(25日)耶誕前後,冷空氣逐日減弱,氣溫逐日漸升。下週一中層雲自西方移入,中南部雲量增多,山區及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下週二、三西半部轉晴時多雲,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下週四(26日)微弱鋒面掠過,大台北東側、宜花降雨機率略提高,其他地區無影響。吳德榮續稱,下週五(27日)另一鋒面通過、降雨範圍擴大。下週六(28日)至年底,由於模擬已久,歐(ECMWF)、美(GFS)模式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冷空氣時而調強、時而調弱,「故會是什麼級別?應耐心觀察模式的調整。勿忽視科學的極限,急下定論。」
斷崖式冷凍天氣易猝死!醫示警5族群 衛福部分享保暖5招
近期大陸冷氣團來襲,全台氣溫不斷降低,導致心肌梗塞、猝死案例頻傳。衛生福利部昨(19)日分享「低溫保健5要點」,包括環境安全、起床關鍵步驟、安全泡湯、監控自身三高狀況與規律服藥、有異狀立即就醫,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等高風險族群,需特別注意。衛福部在臉書粉專上宣導「低溫保健5要點」,提醒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三高偏高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夜班工作者等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保暖。第一點環境安全: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使用電暖設備須注意用電安全,及使用瓦斯爐與瓦斯熱水器需維持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第二點起床關鍵步驟:尤其是長輩和幼兒,起床前應提前把保暖衣物放在容易取得的位置,「起床後,動一動!」讓身體暖和後再慢慢坐起、穩步行走。「記住『慢、熱、起、穿、行』的口訣」,避免動作過於急促以免身體不適。第三點安全泡湯: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湯,建議至少間隔2小時,並確保水溫不超過40度、隨時關注自身狀況並結伴同行。第四點監控自身三高狀況、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等數據,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最後,衛福部提醒民眾有異狀需立即就醫:若遇到心臟病症狀,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及中風徵兆,出現「微笑、舉手、說你好」做不到任一個動作,應立即打「119」就醫,搶救黃金治療時間。衛福部分享保暖5招。(圖/衛福部臉書)此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提醒民眾斷崖式冷天氣來了,猝死也增加了,黃軒說明斷崖式冷凍天氣為一種極端天氣現象,特點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氣溫迅速下降至極低的溫度,導致極端寒冷的環境。且同常伴隨「溫差驟變」,氣溫可能在數小時內急降10°C以上,對人體適應能力構成嚴峻挑戰;再者可能有「強烈寒流」冷空氣南下突然湧入,形成快速降溫,造成「持續性影響」,寒冷持續數天至數週,加劇影響健康。黃軒指出,5大疾病患者容易在斷崖式的冷凍天氣發生猝死,包含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疾病、腸胃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同時他也提醒民眾需多注意保暖,穿著多層衣物,保護身體核心部位,如頭部、頸部及四肢,並減少進出寒冷環境的頻率,減少進出寒冷環境的頻率。黃軒列出冷凍斷崖容易發生猝死的4原因:太冷了:在又冷,又乾的季節,個人身體沒有保暖,房間沒有持續保暖,冷空氣使身體內血栓形成風險增加,往頭塞住腦血管,就是中風、往心臟塞住,就是心肌梗塞。冷熱溫差變化,反覆發生:當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且從溫差大於5°C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更何況斷崖式冷凍溫差驟變,氣溫會在數小時內急降10°C以上,更對身體構成嚴峻挑戰。容易群聚感染:太冷了,大家都不出門!這段時間,家人聚在一起,不會再戴口罩,不能保持安全距離,就容易透過飛沫傳播感染。延誤就醫:外面太冷了,就會硬撐在家裡,延誤疾病治療的黃金時間!待到心跳停止,叫不起床或忽然昏迷在地,才叫救護車,已經延誤就醫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