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 慢性疼痛 猝死 葉博文 翁彩鳳 楊寧正上班族「4大職業傷害」曝! 醫示警:久坐恐會罹癌
現代上班族整天久坐緊盯電腦,導致身體累積許多職業傷害。對此,復健科醫師王竣平也列舉了上班族的4大職業傷害,指出所有久坐的問題其實都一樣,就算上班再累,也要定期休息跟起來走動!此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也提醒,久坐會讓癌症風險提升,千萬不要小看久坐帶來的傷害!(圖/翻攝自Facebook/疼痛科&復健科-王竣平 專科醫師)王竣平近日在臉書粉專《疼痛科&復健科-王竣平 專科醫師》發文指出,許多會來找他看診的病人都是「上班族」 ,這些人可能一天坐在電腦前長達8小時,加上工作壓力大,不少人都有職業傷害。他也列出久坐最常遇到的4大問題,提醒上班族平時就要多加留意。腰背痛:長時間的坐姿和不舒服的辦公椅,都可能導致腰背痛,不適當的坐姿和缺乏活動,可能對脊椎和背部肌肉造成壓力,因此上班族一定要定期的休息,偶爾站起來伸展一下,或是換個椅子,都有助於改善腰背痛。頸部緊張:長時間低頭看電腦螢幕,可能導致頸部緊張和僵硬,常見症狀是頸部疼痛和肩部緊張。此困擾的改善方法也是維持良好的坐姿、適度頸部伸展和頸椎按摩。手腕問題:長時間使用鍵盤和滑鼠可能導致手腕問題,例如腕隧道症候群即為相當常見的職業病。因此,適當的手部伸展運動,可以減輕症狀並預防進一步損傷。肩膀疼痛: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撐著,都可能導致肩膀緊張、僵硬和疼痛,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因此,上班族務必要定期休息跟起來動一動,都是必要的。此外,陳威佑醫師也曾在臉書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發文表示,久坐潛在的可怕危機是「大腸癌」!根據研究,每天增加2小時坐著的時間,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8%、子宮內膜癌增加10%、肺癌增加6%。另外久坐影響健康的因素則包括:腸道不健康、肥胖、缺乏維生素D,因此上班族盡量每個小時都要起身走動一下,減少持續坐著的時間,也可以順便去補充水分。
全台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 「高端神經調控治療」精準治療
全國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50歲的陳先生,因脊椎損傷致下肢癱瘓,每天吃10幾顆止痛藥、吃了20年仍疼痛不已!經由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神經脊椎外科主任陳德誠施做「脊椎嗎啡幫浦手術」,大幅減少疼痛及止痛藥劑量,讓陳先生終於能順利工作。陳德誠表示,「高端神經調控」包括「脊髓神經刺激器」與「脊椎幫浦藥物推進治療」,可以帶領慢性頑固病人走出疼痛困擾。慢性疼痛8大治療方式陳德誠表示,全國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因慢性頑固疼痛而無法正常工作則有2%(約50萬人)。疼痛是一種中樞或周邊神經系統所引發的不正常的感覺大都由於神經系統損傷或發炎後所造成,慢性疼痛並不會隨著時間消失,甚至比急性疼痛要長,而且大多數藥物治療療效有限。針對慢性頑固性神經疼痛,現可藉由「高端神經調控」緩解疼痛。基本藥物復健治療針灸微侵犯性局部電刺激高頻熱凝療法神經阻斷手術脊髓神經電刺激高端神經調控療法脊髓神經刺激器「脊髓神經刺激器」由4個器材組成:經皮穿刺電極、外科電極、神經刺激器、病患程控器,利用電池產生微量電流,釋出至脊椎中樞及周邊神經,改變疼痛閥值,屬於微創治療方式,不會破壞神經,約可緩解50%以上的疼痛。適合慢性頑固性腰腿痛、脊椎手術後持續性疼痛綜合症、周邊缺血性疼痛等患者。70多歲魏女士,數年前接受脊椎手術後持續疼痛,後續數次翻修脊椎手術都無法改善,於今年接受脊髓神經刺激器植入後,大幅改善其疼痛,終於能夠出行走甚至進行旅遊規劃。脊椎幫浦藥物推進治療若病人經醫師評估較適合幫浦藥物治療,會先在病人腰椎地方穿刺進行藥物注射,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進行幫浦植入手術,依病人藥物使用劑量來定期灌注。可大幅減低口服藥物劑量及副作用,能更有效控制疼痛,且可依病患疼痛時間做多段數調整。另一位40多歲黃小姐為先天腦性麻痺患者,有肢體抖動與痙攣情形,初期口服藥物及肉毒桿菌注射尚可控制,頸椎也因為抖動異常產生骨刺神經壓迫,多次手術成效每況愈下,經評估接受「脊椎鬆弛劑藥物幫浦手術」,大幅改善抖動也延緩其脊椎退化。「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對於慢性頑固性神經疼痛,提供微創不破壞神經且可逆性治療。新一代神經調控裝置體積減小且採用無線體外充電,可使用10年以上。醫師提醒,目前這類治療醫材部分需自費負擔,建議必須找有施作經驗的神經外科,或疼痛科、醫師評估進行測試及植入。
全台50萬人陷慢性疼痛之苦 「高端神經調控」精準治療
5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因脊椎損傷致下肢癱瘓,數十年飽受神經性疼痛所苦,經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建議,施做脊椎嗎啡幫浦手術,術後大幅減少疼痛及口服止痛藥劑量,讓陳先生在工作上能順利進行,不會因疼痛需時常中斷,並提升生活品質。另一個案為70多歲的魏女士,數年前第一次脊椎手術後仍持續疼痛,後續數次翻修脊椎手術都無法改善,於今年接受脊髓神經刺激器植入後,大幅改善其疼痛,也可外出行走,並提升生活品質,準備進行旅遊規劃。陳德誠主任表示,全國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因慢性頑固疼痛而無法正常工作則有百分之二(約50萬人)。慢性疼痛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甚至比急性疼痛要長。「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利用電池產生微量電流,釋出至脊椎中樞及周邊神經,使疼痛閥值改變進而減輕疼痛的ㄧ種非破壞性微創治療方式。陳德誠主任說明,「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可以帶領這類慢性頑固病人走出疼痛困擾,如果病人是經醫師評估較適合幫浦藥物治療,會先在病人腰椎地方穿刺進行藥物注射,進行幫浦植入手術,依病人藥物使用劑量,定期灌注達到疼痛控制。40多歲黃小姐為先天腦性麻痺患者,因肢體抖動,初期口服藥物及肉毒桿菌注射尚可控制,頸椎也因為抖動異常產生骨刺神經壓迫,多次手術後經評估接受脊椎鬆弛劑藥物幫浦手術,大幅改善抖動也延緩其脊椎退化。「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對於慢性頑固性神經疼痛,提供微創不破壞神經且可逆性治療,新一代神經調控裝置體積減小且採用無線體外充電,可使用10年以上。目前這類治療醫材部分需自費負擔,建議必須找有施作經驗的神經外科,或疼痛科、醫師評估進行測試及植入。
中年婦長期半身疼痛好痛苦! 這樣做疼痛改善7成重返職場
52歲的朱小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且因體重過重併發脊椎病變,曾進行三次脊椎手術的她,術後又不幸發生車禍導致骨折,長期下來,下背及下肢的慢性疼痛讓她苦不堪言,服用了高劑量止痛藥也不見改善,不僅睡眠出問題,也必須離職休養。經醫師評估並會診多科團隊後,以「脊髓刺激療法」治療,術後自評疼痛改善了7成之多,終於讓她得以重返職場。收治案例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醫師說,慢性疼痛是指超過6個月以上,因神經損傷造成的神經或骨骼肌肉疼痛,許多患者可能無法透過藥物改善疼痛,持續的疼痛可能造成憂鬱症、失眠、記憶力受損、認知功能降低等身心問題。慢性疼痛採階梯式療法 脊髓刺激療法可降低疼痛5至8成慢性疼痛治療採階梯式療法,蔡昇宗醫師指出,第一階段以服用抗發炎、無嗎啡類藥物爲主;第二階段,則進階服用含有嗎啡成分、止痛效果較強的藥物;若藥物效果有限,第三階段將使用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如神經阻斷術、局部注射止痛藥、類固醇等;萬一仍無法妥善控制,第四階段就需要透過外科手術介入治療。除了動大刀的外科手術,近年來興行「脊髓刺激術」,以微創方式將晶片植入體內,透過晶片電池放電刺激脊髓神經,來阻斷疼痛傳導藉此緩解疼痛。蔡昇宗醫師解釋,此療法將進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用微創方式進行,以局部麻醉,將晶片植入於脊髓硬膜外腔,可在患者意識清醒下執行手術,協助定位痛處,術後觀察2至4週,確保療效,才會進行第二階段的永久性植入,約需住院3至5天。蔡昇宗醫師解釋,疼痛爲個人主觀感受,脊髓刺激術的晶片可設定適合患者參數,改變電流刺激,術後可緩解患者50%-80%疼痛感,許多患者治療後心情、睡眠與生活品質都有大幅改善。隨著患者回歸日常生活,不同的姿勢所需電力刺激有異,術後初期1-3個月需密集回診追蹤,調整電力以達最佳療效,如狀況穩定後即可拉長回診時間。新型設備可使用年限增加,為患者設定專屬化刺激參數 做MRI檢查也OK傳統脊髓刺激裝置電池壽命約爲3-5年,目前新型裝置充電速度較傳統型快3倍,電池壽命更延長至9年,且可安全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蔡昇宗醫師補充,脊髓神經會隨著身體動作的不同而患者的刺激電量也會需要不同,傳統的手術晶片隨著姿勢改變,需頻頻調整以提供足量電力刺激,新型晶片則可隨著姿勢自動矯正放電量,維持穩定的電力刺激帶來療效。多科團隊會診是趨勢 這兩類人手術成效好隨著人口高齡化,很多人都因結構退化接受骨刺手術、椎間盤滑脫手術等,經歷多次動刀,恐影響神經功能造成慢性疼痛,亦或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不順暢造成下肢缺血的慢性疼痛等,這兩類患者在脊髓刺激術可預期較好的治療效果。醫師補充,慢性疼痛的國際治療趨勢,為整合內外科團隊,包含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骨科、麻醉科、身心科等,帶給患者最佳治療,如有上述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重新找回理想的生活品質。
滑鼠手、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新利器 +RF超高脈衝射頻治療疼痛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現在人生活幾乎離不開電腦、手機,長期使用下來可能會產生俗稱的「滑鼠手」,也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此外,它也常好發在需做重覆性手腕活動的職業上(如:廚師、家庭主婦等)可說是一種職業病,而孕婦也可能在懷孕後期因為水腫的關係造成手腕神經壓迫。腕隧道症候群除了傳統的藥物、手術治療外,現在也有+RF超高脈衝射頻可以幫助舒緩疼痛。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系林啟萬教授表示,透過研究發現超高頻電刺激,能穿透較厚的脂肪組織像髓鞘、細胞膜,電場會影響細胞內疼痛的感受、分子(如:發炎的生物分子)表達等,進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腕隧道症候群如何治療? 疼痛只能使用止痛藥嗎?手麻、手痛可能是因為神經壓迫導致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中國附醫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溫永銳醫師表示,手腕的「正中神經」可能會因為水腫,或是工作導致手腕中間的「橫韌帶」肥厚而被壓迫,進而產生手麻的症狀,嚴重可能會持續性疼痛,甚至影響到工作、生活,這時可能就需開刀治療。不過,如果只是初期輕微麻痛的話,可以先用消炎止痛藥、護具、習慣改變等方式進行治療。但是有些人怕吃止痛藥會傷腎、傷胃,這時或許可以使用+RF超高脈衝射頻舒緩麻痛問題。溫永銳主任說明,+RF超高脈衝射頻是50萬赫茲的超高頻率,遠高於傳統幾百或幾千頻率的電刺激治療,研究發現它有神經阻斷的效果,使用時病人不會有麻的感覺,肌肉也不會因此有跳動的現象,目前建議1天使用1次,每次15分鐘,幾分鐘的刺激就可以產生幾小時到幾個禮拜的止痛效果。+RF超高脈衝射頻舒緩疼痛 未來有望多元發展+RF超高脈衝射頻疼痛舒緩系統透過經皮式電刺激器,以非侵入方式針對體表淺層神經進行治療,目前設定腕隧道症候群為第一適應症。溫永銳主任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經過刺激後, 2個禮拜麻的感覺仍可減少三分之一,這跟傳統藥物不一樣,因為傳統藥物對麻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差的。目前超高脈衝射頻經皮刺激器已通過食藥署(TFDA)核准,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未來有望更多元發展。國內生技公司張季衡總經理表示,這項治療去年就拿到FDA的許可,今年7月正好拿到臺灣TFDA,接著又拿到馬來西亞上市許可,目前用在神經外科、骨科、復健科等,未來預計往中醫診所去提供一些新的刺激技術等應用。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系林啟萬教授也提到,其實包括巴金森氏症的震顫、膀胱過動症、皮蛇的疼痛等都可以有治療效果,但是這些在臨床上都需要再進一步的驗證。疼痛小心越拖越嚴重 應盡早就醫獲正確診斷、治療隨著科技進步疼痛治療方式也日新月異,溫永銳主任表示,希望藉由超高脈衝射頻等神經調控方式,讓患者不用吃藥,採用非侵入性的方式,就可以獲得有效的治療,而神經調控也是目前疼痛治療在推展的一個方向。而溫永銳主任也提醒,疼痛和其他疾病一樣應盡早治療,若早期沒有好好處理,後續處理、控制會越加困難,此外手麻、痛除了腕隧道症候群外,也有可能是頸椎問題導致,民眾應就醫透過檢查、診斷再獲得正確的治療。
椎硬脊膜外沾黏引發下背痛 這1治療新選擇可有效改善疼痛
83歲邱先生十年前開始有下背痛問題,經檢查發現是腰椎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因早年工作需要久站引發下背放射性疼痛,後來只要下床走路下背的陣痛感就會襲來,但就算長期服用止痛藥、手術都沒有改善,只能緩解當下的疼痛。萬芳醫院疼痛科醫師許安智表示,「椎硬脊膜外沾黏」是下背疼痛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脊椎退化或接受過脊椎手術,引起的發炎反應更容易造成硬脊膜外沾黏,進一步造成神經壓迫,產生下背痛,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是其中一種治療新選擇。下背痛以保守治療為主 疼痛無法改善需考慮手術脊椎退化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若產生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治療初期多以保守療法(如:止痛藥、復健等)為主,當疼痛無法靠保守治療改善時,可能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隨著醫學進步,現在有許多微創手術可以解決疼痛問題,造福下背痛病人,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就是其中一種治療新選擇。萬芳醫院表示,今(2023)年邱先生便在醫院疼痛科進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術後恢復良好,出門遊玩不再受限。什麼是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 誰適合使用?許安智醫師說明,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是利用X光機進行定位操作,先從靠近尾椎的薦椎裂孔施以局部麻醉藥物並導入導管,再注入顯影劑分辨出沾黏處,接著針對沾黏處利用輕微剝離的方法將神經分離出來,減輕神經因沾黏造成的壓迫,最後注射消炎的藥物減緩疼痛。手術視部位不同大約需要1-2小時的時間,手術過程中病人全程保持清醒,若感到不適可以立即向醫師反應。許安智醫師表示,術後當日病人即可下床行走不需住院,而且傷口小於1公分,術後照顧也相對簡單。不過,許安智醫師也提醒,有凝血功能異常、血糖控制不佳、對麻醉藥物過敏等情形的病人,較不適合接受此治療,建議民眾若有需求應就醫由醫師評估,判斷是否合適再進行治療。下背痛原因有「這些」 釐清病因才可有效改善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指出,將近8成的成年人曾因下背痛而就醫,隨著年紀增長與退化,出現下背痛的情況也會更加明顯,間接影響日常生活。下背痛已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數人多少都會有類似狀況。造成下背痛常見情形包含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脊椎硬脊膜外沾黏等。萬芳醫院表示,手術患部若出現痠、痛、麻等感覺,可能是神經沾黏引起,因此民眾若有疼痛困擾一定要盡速就醫,評估真正的病源才能有效改善疼痛問題。
腕隧道症候群福音! +RF超高脈衝射頻治療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C產品用不停 夜半失眠手麻痛醒30歲上班族小敏,是3C重度使用者,除了上班手機、筆電不離身外,下班也喜歡打手遊紓壓。直到連續幾日,睡到半夜總是突然被手指傳來的麻木、疼痛感驚醒,再加上白天抓握東西時,手掌總是傳來陣陣刺痛感且力不從心,才察覺異狀就醫,診斷罹患「腕隧道症候群」。諮詢醫師建議後,使用+RF超高脈衝射頻疼痛舒緩系統,大幅緩解手麻疼痛症狀,睡眠品質獲得改善。平日也減少使用3C時間,搭配夜間配戴護具及適度的伸展操放鬆肌肉,症狀明顯逐漸好轉。腕隧道症候群福音 +RF超高頻脈衝射頻提供治療新選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溫永銳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俗稱「滑鼠手」,常見好發於需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如:長時間使用鍵盤、滑鼠的上班族、家庭主婦、職業司機、餐飲業等,因過度使用手腕,導致正中神經被腕橫韌帶長期壓迫,讓手指與手掌產生麻木無力與疼痛感,嚴重時疼痛還可能延伸到手臂、肩頸。過往臨床治療可透過復健、穿戴護具、藥物治療或低頻電刺激等來暫時舒緩疼痛症狀。溫永銳醫師說明,最新研究顯示「+RF超高脈衝射頻」因具備高穿透率特色,針對感覺神經進行痛覺訊號阻斷。根據臨床58位患者,將刺激器貼於病變手腕上治療15分鐘後的測試結果,疼痛不僅明顯減輕,且依病人症狀,效果最長可達14天,有別於傳統低頻電刺激,只有數小時止痛效果。此外,+RF超高頻脈衝射頻的無感刺激,除了提升治療舒適度,也能減少止痛藥物攝取,避免成癮等副作用,提供患者治療新選擇。+RF專利獲國際認證 有望延伸適應症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系林啟萬教授表示,+RF超高脈衝射頻是與台灣生技業者共同研發的全球獨家專利技術,應用其技術的疼痛舒緩系統裝置,近日也通過衛福部TFDA認證,並於美國取得FDA上市許可,目前設定以「腕隧道症候群」為第一適應症,後續適應症預期可擴大至體表周邊神經相關疼痛,如: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神經痛、手術傷口疼痛、足底筋膜炎等,期望造福更多飽受慢性疼痛之苦患者,提升生活品質。遠離滑鼠手! 預防勝於治療溫永銳醫師指出,過往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40至50歲,又以女性發病機率較高,但近年臨床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多為3C重度使用者或電腦族群。呼籲民眾一旦出現手部刺麻、疼痛感,或是抓握東西無法使力,應儘速就醫檢查,避免罹患腕隧道症候群不自知,嚴重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需接受手術治療。另外,也建議高風險族群平日可配戴護腕保護關節,多按摩手部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工作量多休息,才能遠離「滑鼠手」。
老婦女纖維肌痛症持續30年! 「高壓氧治療」順利減緩疼痛、不失眠
70歲的郭女士已經全身痛了30年,各科都看遍了,甚至有疼痛科的醫師要她與疼痛共存,她輾轉找到衛福部彰化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暨骨科醫師陳柏辰,建議她嘗試高壓氧,效果十分顯著,疼痛少出現,也改善了失眠的老毛病。高壓氧治療 消退疼痛感陳柏辰表示,患者直到幾個月前,來到門診尋求建議,經過評估給予高壓氧治療,開始一週2次的療程,2週後疼痛感大為消退,做了10次之後,疼痛感已經微乎其微,目前仍持續高壓氧治療。纖維肌痛症 恐與壓力有關陳柏辰進一步說明,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全身肌肉慢性疼痛的疾病,除了感受到全身各處疼痛,常會合併睡眠障礙、焦慮、偏頭痛、倦怠感等症狀,以中年女性比例較高,原因不明,有研究指出可能與壓力有關。陳柏辰指出,目前纖維肌痛症並沒有單一有效的治療,一般可用止痛藥及抗憂鬱藥物達到緩解,並希望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高壓氧治療大多反應良好 減緩患者疼痛契機近來國內外很多文獻提出高壓氧可以改善纖維肌痛症,除了少數有短暫耳鳴、氣壓不適應的耳痛之外,大多數反應良好。陳柏辰分享,在臨床上,高壓氧用來作為輔助治療或減緩各種難以治癒的疼痛案例也越來越多,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效,但改善者確實不少,也是一個契機。
沒運動卻全身痠痛? 醫曝「4大跡象」恐罹患纖維肌痛症
20多歲越南新住民武女士,因長時間頭痛及睡眠品質不好至醫院神經部就診,除原本就醫原因外,醫師也發現她表現全身筋骨的莫名痠痛。由於武女士平時除家務外,沒有搬重物等高強度活動,細問下發現該痠痛己存在許多年,曾經使用市售的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但效果不彰,而除了痠痛外,也有些許坐立不安的情形,需要伸展下肢及槌打小腿來緩解腿部的不適,尤其在靜止不動時及睡覺前特別明顯;經過問診及檢查後,確認罹患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女性較常發生 3個月以上肌肉疼痛伴其他症狀出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部洪志憲醫師表示,在成年人中,約有2~6%的人罹患纖維肌痛症,並以女性為主,是神經科及疼痛科門診常見的疼痛疾患之一。其特徵是長達3個月以上的慢性廣泛性肌肉疼痛,並伴隨著疲勞、失眠和情緒低落,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失能。而由於痠痛的關係,病患的運動耐受性明顯會變差,甚至是一般的工作的勞力活動都受到影響。運動痠痛與纖維肌痛症不同 兩者差異一次看洪志憲醫師進一步表示,纖維肌痛症的病理機轉目前仍然不清楚,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和運動所造成痠痛很不一樣;運動後的痠痛頂多持續出現數天,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會持續3個月以上,甚至長達數年。市售的消炎口服或外用藥雖然能緩解運動後的痠痛,但對纖維肌痛症卻沒有顯著效果。乳酸堆積常被認為是運動後肌肉痠痛的重要原因,而高醫和中研院的共同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病患血液中乳酸含量較常人更低,代表該病的痠痛病因和運動性痠痛大不相同,可能與病患體內不正常的氧化壓力增加有關,而非運動或是乳酸堆積造成。無法根治僅有藥物控制 4大跡象快就醫洪志憲醫師提醒,除了慢性全身痠痛外,高達3到5成的纖維肌痛症患者也常有不寧腿症候群,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痠、麻、漲、癢、痛等不適感,而症狀會因活動或按摩而改善。目前,對於纖維肌痛症和不寧腿的治療雖無法根治,但可藉由藥物作有效的控制並明顯改善病患生活品質。洪志憲醫師建議以下對象可接受門診諮詢:1.長達3個以上的慢性全身性肌肉痠痛。2.近期無運動或體力勞動,但身體持續長期痠痛。3.肌肉痠痛同時伴隨有長期疲勞,睡眠障礙,頭痛,或是情緒低落。4.肌肉痠痛同時伴隨有不寧腿的現象。
肩頸疼痛20年!想到躺下來睡覺就怕 1再生療法解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林女士家務工作多年,肩頸疼痛近20年,半夜常痛醒,上肩部疼痛愈來愈明顯,疼起來根本不能躺,肩頸一動就牽引全身疼痛,嚴重影響作息;起初擦藥膏、貼藥布,後來看醫生吃肌肉鬆弛劑,連皰疹止痛用藥也吃了,但止痛效果愈來愈差,疼痛愈來愈頻繁。神經外科醫師核磁共振檢查認為,林女士椎間盤狀況未達開刀地步,但婦人飽受疼痛折磨,只好轉診疼痛科。脊椎盤退化+纖維環受損 確認疼痛病根在椎間盤臺中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唐宗詠藉由核磁共振確認,脊椎盤輕微退化及纖維環受損,診斷性注射確認疼痛病根在椎間盤,與病人討論後決定注射有利受傷組織癒合的羊膜基質生長因子。婦人回診表示,疼痛已徹底解決;治療前每次醒來都還有痛覺,治療後即使工作累有點痠,睡覺起床就好了。肩頸疼痛保守治療無效 病因恐在深層處唐宗詠主任指出,婦人疼痛位置在背部膏肓,病人多半會去「喬一喬」。如果疼痛病因在表淺部位肌肉,復健、按摩或熱敷通常會有效,但若疼痛一直發生,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就很可能是身體更深層處出現問題。再生注射療法 修復組織肩頸疼痛的一大主因就是頸椎。再生注射療法讓疼痛結構新陳代謝變好,疼痛就能改善很多,長遠來講,還能進一步減少椎間盤退化或變形壓迫神經的機會。唐宗詠主任進一步說明,再生注射療法是影像導引疼痛介入治療的一種,很多保守治療無效的疼痛,可以透過介入治療嘗試解決。醫師評估找出造成疼痛的主要病因結構,在適合情況下透過注射達到修復組織目的。強化肩胛骨肌力 維持頸椎健康唐宗詠主任強調,椎間盤疼痛其實是椎間盤早期病變要開始的狀態,疼痛原因幾乎來自「肌肉對脊椎的支撐不夠」。頸椎容易疼痛的病人應透過正確夾背動作強化肩胛骨肌力,加強穩定度才能維持頸椎健康。
8旬翁長「皮蛇」痛爆 6年不穿衣不蓋被子:一碰就受不了
難以想像的折磨!中國陝西西安有一名王姓老翁,6年前身上得了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疹子好了但患病部位還是很痛,導致他一年四季不敢穿上衣,睡覺也不敢蓋被子,只能架鋼架,把被子撐起來蓋。直到最近,他才進一步接受治療。據《後浪視頻》報導,80多歲的王姓老翁6年前肚子和背部得了帶狀皰疹,疹子好了以後,患病部位卻一直疼痛,以致於他不敢穿上衣,睡覺更是不敢蓋被子,一碰到就會痛。因此,家人將他送醫治療,經過醫生評估,王姓老翁的視覺類比量表(VAS)評分已達8分,代表重度疼痛。老翁不敢穿衣服和蓋被子。(圖/翻攝自微博)西安大興醫院疼痛科主任景海榮指出,王姓老翁“有6年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側胸這一塊,夏天和冬天疼的,都是不穿衣服的,因為衣服一碰皮膚他就疼得受不了」。王姓老翁在接受脈衝式高頻電磁波神經治療,經過2次治療疼痛明顯減輕,第1次治療後減輕50%的疼痛,第2次有80%到90%,現在敢穿衣服,也可以蓋被子了,VAS評分等級降為2分。醫生詢問:「叔叔,你現在疼不疼呀?」王姓老翁表示:「不疼了!」家屬也對結果十分滿意。
24歲壯男熬夜加班…睡醒驚見「臉歪一邊」嘴角漏風嚇壞 醫生揭原因
經常熬夜加班的人注意了,作息不規律,身體很有可能會產生疾病。大陸江蘇省南京市一名24歲的男子小李(化名)平時經常熬夜加班,近日起床後發現右臉僵硬、口角左斜等症狀,嚇得趕緊就醫,被診斷為「面神經炎」,所幸經過一系列治療,目前已改善許多。醫生透露,小李是周圍性的面神經麻痹,主要是前期疲勞引起的,表現為眼睛閉不緊,刷牙漱口的時候口角流水,張嘴的時候,口角會歪向另一側,露齒的時候,面部有一邊不能動。幸運的是,經過15次治療後,小李已逐漸康復,嘴歪現象終於恢復正常。事實上,小李並非第一例患上類似疾病的年輕人。《湖北日報》報導,31歲的張先生平時由於工作繁忙,經常加班熬夜,後來出現右側耳朵疼痛,發現耳廓附近長了很多水泡,且伴有明顯的頭痛症狀。張男一開始不以為意,然而休息2天後,症狀仍未緩解,某天一覺醒來發現右側眼瞼下垂,連嘴巴也歪了,說話還漏風,這才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在疼痛科門診,醫生確診他得了帶狀皰疹,耳部帶狀皰疹侵犯到面神經引起面癱,後續經過治療得以恢復正常。醫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活要調適得當,作息要規律,不能熬夜,同時要防止耳後長時期著風寒,特別夏季不在窗口睡覺,在乘火車時,不使耳後長久暴露在窗口。
她喉嚨「刀割般劇痛3年」吃飯喝水成問題 醫一查竟是腦神經短路
近日南京腦科醫院接診一位女患者,3年來她的喉嚨像刀割一樣疼,連吃飯喝水都成了問題,整夜睡不好,經診斷才得知她患上一種罕見的神經疾病,疼痛的原因為腦神經「短路」。綜合陸媒報導,這名女病患已經有3、4年喉嚨持續疼痛,她曾到各大醫院求診,包括耳鼻喉科、疼痛科,但都沒有找到病因,而這樣如刀割般的疼痛已經嚴重影響她的生活,導致她開始抑鬱、焦慮,後來輾轉到南京腦科醫院,經核磁共振檢查,最終被診斷出患上舌咽神經痛。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羅正祥指出,這種疾病因發病率低而容易被漏診,「舌咽神經是我們腦袋裡面的一根神經,主要管咽後壁、扁桃體、舌根底部、耳朵底部的感覺,舌咽神經在出腦幹的位置被血管壓迫到了,血管每次波動一下刺激下這個神經,導致神經異常地釋放生物電,產生電擊樣的、刀割樣的、針戳一樣的疼,一天可以疼痛幾次、幾十次、幾百次。」經過手術後,這名女病患終於可以安穩地睡上一覺,醫生也提醒,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疼、牙疼、喉嚨疼,可能是神經方面問題,應及時就診檢查。
名醫害命1/退休警官妻失眠求診 名醫叮囑戴面罩吸藥入睡治療1個月猝死
高雄市一名退休警官葉博文,和妻子翁彩鳳育有3子,其中老么為自閉兒,翁女為照顧兒子,10多年前,從高薪的保險公司襄理退休,但因照顧兒子身心俱疲,長年失眠,去年11月26日在友人介紹下,求助知名的「楊寧正診所」,楊叮囑翁女每天得戴著面罩吸入藥物助眠,孰料一個月後,么兒早上欲叫母親起床卻叫不醒,葉男至房間查看,發現妻子已經沒有生命跡象,面罩還套在口鼻上!葉博文指出,他和妻子翁彩鳳(53歲)結褵近30年,育有3子,妻子為了照顧罹患自閉症的兒子,10多年前辭去保險公司襄理的職務,在家當主婦,專心照顧兒子。葉男說,妻子為了照顧小兒子,長年受失眠之苦困擾!去年11月26日,妻子在友人介紹下,前往在疼痛科堪稱權威的「楊寧正診所」求診,楊開立藥物,並給了氧氣面罩般的手持式面罩,叮囑翁女在睡前將藥物滴入面罩前方的盒子,戴著面罩睡覺助眠。葉男表示,由於妻子長年失眠,為了讓妻子好睡,夫妻倆分房睡,翁妻瞞著他去診所看診約4、5次,每次花費數千元由兒子出資,他完全不知妻子求診後戴著面罩睡覺之事。葉男回憶,一個月後,也就是12月26日早上,么兒兩度叫媽媽起床,見媽媽沒反應,於是到客廳和他說「媽媽都叫不起來」,當時他體恤妻子,還安撫兒子:「沒關係,媽媽很累,讓她多睡一會,等一下再叫她」。沒想到,到了當天上午近11時,兒子又去房間叫媽媽,還是叫不起,葉男到妻子房間查看,赫見妻子面罩罩在口鼻處,雙手緊抓著面罩,早已氣絕身亡!葉男認為妻子猝死和就醫求診脱不了關係,於是報警。死者翁彩鳳的死亡原因鑑定報告。(圖/葉博文提供)檢察官獲悉後展開偵辦,對遺體解剖採樣和藥物一併送驗,檢警前往楊寧正診所搜索,查扣門診錄音檔、藥物、面罩等證物,後來死因結果出爐,分別為多重藥物中毒及窒息、吸入氣面罩阻塞呼吸、憂鬱症經開立醫師開立面罩以吸入氣面罩呼吸式麻醉劑等原因。檢方目前將醫師楊寧正列為被告,全案朝《過失致死》、違反《醫師法》等罪嫌偵辦。本刊記者去電楊寧正診所尋求回應,一名自稱負責醫管的小姐表示會負責轉知楊寧正,稍後會再來電回覆;但直至截稿為止,本刊未接獲診所來電,無法獲知回應。死者翁彩鳳生前疼愛患有自閉症的兒子,為照顧兒子將高薪工作辭掉。(圖/葉博文提供)
名醫害命2/失眠病患求診猝死 楊寧正17年前曾將400名病患當白老鼠
高雄楊寧正診所院長楊寧正,在醫界疼痛科堪稱一把交椅,但17年前,楊寧正曾遭媒體踢爆,擅自將400名病患當白老鼠實驗;此次又爆發病患至診所因失眠求診的翁姓女病患,治療一個月後猝死,楊目前已被檢察官調查列被告,死者葉姓丈夫說,事發後,楊曾在太太靈堂下跪並向家屬表示,「我因趕著出國,藥開了多一點!」還允諾會幫忙協助葉家的自閉兒就醫,但最後不了了之,葉男痛批「楊寧正很冷血,一條命死了,他卻不以為意」。本刊調查,在橋頭開業的「楊寧正診所」的院長楊寧正,2003年11月,任職高雄長庚醫院麻醉二科主任期間,被病患投訴,指他將在動物實驗階段的止痛基因療法,未取得病患同意,用在不知情病患身上,將病患當成白老鼠實驗。皮膚白皙、性情溫柔的翁彩鳳,很有人緣,卻因失眠就診不幸往生。(圖/葉博文提供)事件被揭發後,高雄長庚坦承楊寧正「違反院內人體試驗規範」,楊寧正黯然離職,後來轉至義大醫院擔任疼痛科主治醫師,後又自行出來開業。翁姓女病患因失眠去年11月26日至楊寧正診所求診,一個月後猝死,檢察官和法醫相驗後,確認死因為為多重藥物中毒及窒息、吸入氣面罩阻塞呼吸、憂鬱症經開立醫師開立面罩以吸入氣面罩呼吸式麻醉劑等原因,搜索楊寧正診所後,將楊列為被告,近日全案將可望偵結。本刊記者去電楊寧正診所尋求回應,一名自稱負責醫管的小姐表示會負責轉知楊寧正,稍後會再來電回覆;但直至截稿為止,本刊未接獲診所來電,無法獲知回應。(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翁彩鳳平時相當懂得享受生活。(圖/葉博文提供)
名醫害命3/退休警官夫妻鶼鰈情深 愛妻猝死他悲憤哭不出淚
高雄市葉姓退休警官和翁姓妻子結縭30載,育有3子,夫妻情深,家庭和睦,一家人經常出遊;未料愛妻卻因失眠就診,一個月後暴斃在床!有豐富刑警資歷的葉男,曾因辦案參與不少遺體解剖案,妻子猝死後,得面對遺體被解剖查死因,葉男悲憶,當時眼見妻子遺體被切得零零落落,只氣得發抖,流不出一滴眼淚,因為實在是椎心之痛!今年62歲的葉男回憶和翁姓妻子相識經過,形容就如同現在的「警匪追逐片」;葉男說,當時他任職高雄市警局保大霹靂小組幹員,妻子因機車違規被吊銷車牌,騎著未懸掛車牌的機車上路,被他撞見,妻子鑽入小巷逃逸,後來仍被他追上開單。葉男說,當時妻子認為他取締時態度不佳,投訴警局,他獲悉後,乾脆約妻子喝咖啡解釋一番,沒想到,兩人聊出感情,後來步上紅毯結婚,夫妻鶼鰈情深,令人稱羨!沒想到,妻子卻因失眠就診一個月即丟了性命,面對喪妻之痛,曾歷任保大霹靂小組幹員、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高雄市刑大等職務的葉男,在發現妻子死亡的當下,不是難過大哭,而是選擇冷靜忍痛查看妻子猝死徵狀。葉男回憶,當天驚見妻子在床上斷了氣,發現妻子臉上面罩,罩住口鼻,雙手連垂下的力氣都沒有,而是緊抓著面罩,他以經驗研判妻子是窒息死亡,此外指甲末端還有微微發紫、沒有脫肛跡象,認為妻子應有中毒現象,和所戴面罩及醫師開立的藥物有關聯。葉博文和妻子翁彩鳳甜蜜出遊,如今只能成為追憶。(圖/葉博文提供)葉男當下的研判,和法醫鑑定的死因不謀而合,檢察官開立的死亡原因為多重藥物中毒及窒息、吸入氣面罩阻塞呼吸、憂鬱症經開立醫師開立面罩以吸入氣面罩呼吸式麻醉劑等原因。妻子如今過世半年,葉男每天上香、誦經迴向,在妻子牌位前,和妻子說話聊天。夫妻恩愛畫面猶如眼前,令人動容。對於妻子因失眠就診不幸猝死,葉男說,會替妻子討公道,他認為醫師楊寧正治療病患的方式非常不道德,是蓄意殺人,將提刑事附帶民事求償,以慰藉妻子在天之靈,也盼揭露此事,讓其他人不再受害。本刊記者去電楊寧正診所尋求回應,一名自稱負責醫管的小姐表示會負責轉知楊寧正,稍後會再來電回覆;但直至截稿為止,本刊未接獲診所來電,無法獲知回應。翁彩鳳個性活潑,和丈夫合照時,經常擺出搞怪表情。(圖/葉博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