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點
」 陳時中 疫情高點別疏忽!腸病毒仍處疫情高點 專業醫提醒注意「孩童4症狀」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曾於1日表示,目前腸病毒就診人數已創下近5年來同期新高,推估疫情要到11月中旬才會脫離流行期。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也發文表示,近期診間內都是許多確診腸病毒的兒童,胡皓淳醫師也表示,如果小孩有出現「4大症狀」的話,千萬不要輕忽,應該要盡速帶小孩就醫。胡皓淳醫師近日在FB粉絲團發文表示,腸病毒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發燒。患者的體溫可能輕易升到38度,甚至39度。這種發燒通常發生在感染的早期,是腸病毒的第一個信號,尤其在兒童中更為顯著。如果孩子突然出現發燒症狀,應儘快前往診所或醫院進行檢查。此外,喉嚨痛和口腔潰瘍也是腸病毒的常見症狀。感染腸病毒後,喉嚨會感到疼痛,並且口腔內部常常出現小的潰瘍,這些潰瘍會讓患者在進食或飲水時感到疼痛,特別是食用酸性或辛辣食物時疼痛更加劇烈。這些口腔潰瘍有時還會擴散到喉嚨和嘴唇,造成極大的不適。如果孩子無故地食慾不振,也很可能是因為腸病毒引起的口腔疼痛。腸病毒還會導致皮疹,這種皮疹通常會出現在手掌、腳底和臀部等部位,有些人會感到搔癢或出現紅腫。皮疹的形狀和顏色因人而異,有時會形成小的水泡,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影響日常活動。如果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皮疹,應及時帶他們去看醫生,避免症狀進一步惡化。最後,腸病毒也可能引起胃腸道的症狀,如腹瀉和嘔吐。這些症狀通常會在發燒和其他症狀之後出現,腹瀉可能持續數天,並伴隨著腹痛和不適。嘔吐也常見,這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食慾和水分攝取,可能導致脫水的情況。因此,如果孩子出現腹瀉或嘔吐的情況,家長應格外注意孩子的水分補充,並及時尋求醫療協助。胡醫師強調,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對這些腸病毒症狀保持高度警惕。老師們如果在班級中發現有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應該儘快通知家長,並建議帶孩子去看醫生。腸病毒對於兒童的影響較大,而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是減少症狀對孩子造成困擾的最好方式。家長們也應該隨時注意孩子的狀況,特別是在開學季節,病毒傳播的風險較高的時候,保持對症狀的敏感性非常重要。
腸病毒疫情上升…估國慶高峰1.7萬人 疾管署曝「脫離流行期」時間點
腸病毒疫情流行!上周就診近1.63萬人次,比前一周上升9.4%,疫情處於高點,預期國慶日前後還會呈現上升情況,估計單周最高達1.7萬人次,要等到11月中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提醒學校和家長要注意維持孩童洗手的好習慣。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第38周(9月15日至9月21日)門急診就診計16253人次,較前一周(14856人次)上升9.4%,疫情處高點;近4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0型及克沙奇A16型為多,另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上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中秋節過後,腸病毒疫情仍持續攀升,且狀況比原本複雜,雖然病毒型別沒有轉換成功,但A10、A16還在互相競爭,因此雙十節前後疫情還是會是上升情況,估計最高峰每周就診達1.7萬人次,之後才會下降,但整個流行期脫離要等到11月中下旬,預期比原本拖更久。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A71型外,其他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須特別注意的是,酒精對腸病毒的效果有限,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並於調配時進行適當防護,注意環境通風。
「戶外脫口罩」最快月底開放? 專家踩剎車:全面解封最好等「這時間」
台灣本土疫情有連續下降的趨勢,確診數連續6周平緩下降,昨天新增11888例本土,創下207天新低,民眾都很關心,出門戴了快3年的口罩,何時能解禁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日指出,戶外到底能不能達到脫口罩的狀態,還需觀察2條件才能確定,並鬆口11月底會進行第一階段放寬。不過專家認為,就算之後宣布戶外可以不用戴口罩,但戶外有些地方的人際間距離和口罩配戴的遵從度很難保證,不建議貿然撤除口罩令。王必勝昨天透露,台灣本土疫情趨勢,第46周確診是12萬8420例,比上一周的24萬6487例,大約減少33%,這是從疫情高點以來,連續第6周的下降,現在的下降跟當初4月底的確診規模差不多,會持續注意整體疫情下降趨勢,是不是會持續。而面對台灣本土疫情連6周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曾透露,11月底會第一階段放寬口罩禁令,但現在已接近月底,指揮中心還未宣布。王必勝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口罩解禁的部分,目前還在持續研議中,如果狀況能比較確定,就會對外宣布。針對口罩何時解封,怎麼解封,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其實要到口罩整個解封,出門都不用戴口罩,他認為還要很久,撇除新冠肺炎病毒,現在還有很多病毒,尤其現在是流感季,也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理論上並不建議太快撤除口罩令。對於指揮中心研議第一階段在戶外解封口罩,黃高彬也直言,有些地方人跟人之間距離,還是很難保證,就算建議沒辦法保持社交距離的人要戴口罩,也得看每個民眾的遵從度。黃高彬認為,「台灣要全面取消口罩令,應該要等到明年3月,整個流感季過了比較好。」
疫情升溫確定 王必勝曝接下來疫情高點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今日確診數來到近期新高,比上周上升百分之15,顯示疫情升溫已經確定。在99.5%都是輕症、無症狀個案的前提下,最需要的是保護脆弱族群,即高齡、兒童族群。面對疫情確定上升,外界關注接下來的高峰期會落在什麼時候。對此,王必勝表示,這周開始,疫情明確向上,根據我們內部的模型推估,9月中下旬將是疫情高點,隨著每周資料進來,會再修正模型預測。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將持續機構住民的篩檢、給藥機制,也會加強65歲以上民眾,有症狀的時候趕快進行篩檢,確診後趕快給藥,相關的措施這2天也會趕快提出來。另外,也會鼓勵兒童疫苗施打,入校接種疫苗,讓疫苗施打更順利、疫苗覆蓋率更完整,並維持確診兒童就醫順暢,原先的綠色通道、專責病房等醫療資源也會讓他充足。與此同時,王必勝也提醒長者、幼兒依建議繼續施打疫苗,未施打的長者和幼兒應減少出入人潮眾多的場合,避免外出用餐。對於長者、幼兒的照顧者,接觸前應確實洗手,適時戴上口罩。若長者、幼兒有症狀,照顧者應協助就醫。
公衛專家提4大關鍵「6月中旬疫情下降」 陳時中:專家推估會參考
本土疫情近期持續升高,單日確診數連日破萬,令許多民眾心慌,不過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這波大流行可望在6月中旬結束,不過他也提醒輕症、無症狀患者不要佔據醫療資源,並且做好「增加疫苗保護力」、「早期快篩」、「精準用藥」以及「維持醫療量能」。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專家推定的資料和模型,都有參考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重視的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57188例本土確診個案,本土疫情持續攀升,民眾關心疫情高點何時會出現?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日開啟防疫科學直播,指出台灣自年初至今中重症案例為825例,其中2週內存活率排名,依序為有打追加劑得患者、有打基礎劑,最後則是沒有打疫苗的患者。陳秀熙進一步指出,追加劑可以預防55%中重症和後續死亡率,推估如果825例中重症患者都接種追加劑,死亡人數可以減少88人。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在Youtube進行防疫科學直播。(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陳秀熙也提到輕重症分流重要性,他指出自4月1日至5月8日,國內共有約38人因為沒有適當實行分流,導致輕症變成中症,由於目前國內量能逐漸吃緊,他提醒醫院必須要嚴格落實輕重症分流。此外,陳秀熙提醒接下來疫情防疫4大關鍵,分別為接種追加劑,增強疫苗保護力;及早透過快篩偵測,找出可能演變成中重症的患者;讓醫師、藥師精準用藥;維持醫療品質量能。外界關心疫情何時趨緩?陳秀熙鑒提到台灣可借鑑紐西蘭的防疫曲線,由於該國在疫情爆發前,疫苗覆蓋率、政策與台灣類似,因此可藉此推估台灣疫情走向,可望在6月中旬,台灣可以結束大流行狀態,與世界接軌,讓疫情成為地方性流感。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專家的意見都會參考。(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在臉書發文指出,考慮到疫情黑數與Rt值,由於「民眾自發升級」,讓他原本預估全台高峰出現時間延後10天,預估5月28日會出現疫情高峰。對於專家預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防疫記者會時回應,紐西蘭、新加坡、韓國等國的疫情,都是可以參考和關心的,而專家做出的相關推測,都有參考價值,也都是中心重視的訊息。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 陳時中:朝延後實施方向考慮
原訂周日(15日)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緊急剎車。疫情嚴峻,醫療院所量能緊繃,衛福部卻準備此時調漲健保部分負擔,國民黨立院黨團炮轟這是「趁火打劫」,高雄市醫師公會則籲請衛福部延至明年元旦實施。衛福部長陳時中昨鬆口表示,5月中旬正值疫情高點,推動新制不是很適合,今天將討論,朝延後實施的方向考慮。衛福部在4月初公告「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將於5月15日實施,內容包括門診藥品、檢驗、檢查及急診部分負擔。根據健保署試算,新制可挹注健保99.9億元,年底安全準備水位將有1.32個月,預計影響1181.2萬人,其中317.2萬人每年得多付超過1000元,37.5萬人每年多付逾3000元。大疫當前,醫療院所已忙得焦頭爛額,眼看5月15日將至,高雄市師公會向衛福部喊話表示,醫療量能緊繃,加上對弱勢的社福補助配套尚未到位,如再施行部分負擔新制,將造成醫療院所的困擾、患者的不滿,希望衛福部、健保署能替站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及患者著想,讓醫界先專心面對疫情,順利度過這個難關。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萬美玲質疑,衛福部非但沒有替百姓解決疫情亂象,還調漲健保部分負擔費用,加重民眾就醫門檻,難道是陳時中想利用健保調漲的措施,來減少民眾到醫院看診的次數?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全民忙於防疫,加上萬物齊漲,政府不適合在這個時間點趁火打劫,調漲健保部分負擔,強烈建議政府,至少等這波疫情過去後,明年元旦再實施。高雄市醫師公會也認為應延至明年元月再實施新制。陳時中昨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衛福部確收到很多訊息,認為5月15日疫情尚處於高點,不適合推動新制,不論是工作或經濟支出,國人負擔會太重,今日討論後定案,朝延後實施方向進行。據了解,民進黨原以為這波疫情應很快走完,為讓陳時中早點投入年底九合一選戰,健保署今年初趕進度研議調整部分負擔,並押在5月15日上路,未料疫情自4月初起飆升,還看不到高點,此時實施新制恐會加重民怨。此時不調,為避免調價政策對年底選舉造成干擾,延至明年初實施的機會較高。
新冠七月擬降為第四類傳染病 陳時中:將不再公布確診數字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首度透露,擬在七月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下午疫情記者會時他進一步指出,要等這一波疫情看到高點出現後才會規畫,至於疫情高點何時出現?可能會在五月二十至六月十日間。陳時中指出,當新冠肺炎被降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意味著不會再公布相關的確診數字,因為到時候就沒有蒐集相關資料,因此很難公布相關數目,至於疫情高峰將落在五月二十日至六月十日間是如何推估?他則說是依據國外經驗,以及國內確診數與傳染曲線進行,僅能當作參考,無法作為真的預測。為降低急診人員壓力,陳時中也再次呼籲民眾不要擠爆急診,現在各醫院都在開設針對新冠的門急診,請民眾多加運用,或可至大型採檢站來篩檢,目前許多基層診所也加入PCR採檢行列,等將來布建的點夠多,就會要求醫院急診不在進行非必要之篩檢,最快一周內就能把問題解決。
取消實聯制原因曝 本土單日新增何時破萬?陳時中:明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本土疫情將持續升溫,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宣布即日起取消實聯制。針對單日確診人數,指揮官陳時中直言,大概明天就會超過1萬了。陳時中表示,取消實聯制是因為新版的社交距離APP將於這兩天重新改版完成,目前也已取消相對的疫調,留著實名制,只是讓大家更不方便,已經沒有辦法帶來實質的效果,所以今天起取消簡訊實聯制,同時也希望各場所幫忙宣導下載APP。現場記者提問,台北市長柯文哲預估3周後,5月18日左右單日確診會達50萬,若有必要還是會軟性封城。對此陳時中回應,柯市長提出這樣的數目看起來讓大家會蠻不安心的,每日50萬確診情況,以人口做比較,美國很高的時候最高有到130萬、170萬,人口約是台灣的15倍,所以一天高起來大概10幾萬到20萬。陳時中進一步提到,韓國最高68萬、62萬,而韓國人口約是台灣2.5倍,約略最多也是30萬,要破這樣的世界紀錄,台灣是否有這樣可能性必須要理性來看。陳時中強調,台灣在口罩、勤洗手方面,在全世界是做得最好,它會隔絕掉一部分快速傳播,再加上疫苗施打率所形成的保護力來看,基本上都比這些國家當初疫情開始的時候,要高出很多。他指出,若台灣口罩、勤洗手加上疫苗施打率,「這樣的情況我們有什麼道理會超過別的國家好幾倍?」另外,台北市長柯文哲預測,如果什麼都不做,台北會單日新增1萬人確診。對此陳時中說,「大概明天就過1萬了,不用等那麼久,明天幾乎是一定過1萬了。」至於疫情高點,陳時中表示,低推估4.5萬、高推估10萬。
大陸上海疫情高點不退 單日續增2萬餘例
病毒共存1/「大規模確診浪潮」持續襲來 專家示警「家中必備2物品」
隨著本土疫情持續大爆發,幾乎天天創下確診新高紀錄,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目前台灣約每10萬人有1.1人確診,疫情曲線仍趨近水平,依據南韓、紐西蘭、香港的經驗看來,大約1~2個月後確診人數才會達到巔峰,預估台灣將在5、6月時迎來疫情高點,在此之前不要期望疫情趨緩,換言之,大規模確診潮將持續襲來。依據疫情指揮中心資料,今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國內累計本土病例共3976例,其中高達99.62%為無症狀或輕症患者,中重度以上個案為15例,多集中在高齡族群,其中有2人死亡。由於確診人數激增,且幾乎全是輕症患者,指揮中心訂定「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只要確診者是年輕、未懷孕洗腎的無症狀、輕症個案,同住者及居家環境也符合條件,即可在家隔離,目前規劃由新北市試辦,開始日期待指揮中心宣布。如何確保輕症患者的安危?指揮中心提醒,若出現喘與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缺氧4大徵兆,就應儘速撥打119、1922或聯繫衛生局。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雖然這波Omicron較少有「快樂缺氧」的狀況,目前集中檢疫所中,尚未有患者因為缺氧需要後送至醫院。但為安全起見,目前全台仍準備將近1.8萬台血氧機供調度,會按年齡、有無慢性病等風險高低調配。羅一鈞也表示,隨著確診數不斷攀升,未來血氧監測仍是居家照護需要注意的指標。健康人血氧濃度約為95%到100%,低於94%就是血氧偏低;若有心肺疾病、呼吸中止症、慢性阻塞肺病、老菸槍、嚴重貧血者等族群血氧基準值可能會較低,落在90到94%之間,建議測量血氧值不要只憑一次的測量結果判斷,而是要定時測量,持續觀察數值變化,若比平時測得的血氧值下降5%以上、或血氧低於90%者,建議就醫檢查。市面上的血氧機從近千元到上萬元皆有,食藥署提醒,血氧機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必須由取得販售許可的醫療器材商和藥局才可販售,因此消費者購買時務必謹慎,切勿向來路不明的網路商家購買,選購前要確認包裝上登載的醫材許可證字號,才能確保買到合法的醫療器材。輕症患者可定期以血氧機監測血氧濃度,一旦發現比平時測得的血氧值下降5%以上、或血氧低於90%者,建議就醫檢查。(圖/123RF)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認為,除了血氧機之外,民眾也需要多準備家用快篩試劑。「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看,我們必須承認,現在就是要習慣與新冠病毒一起生活,所以更要及時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態。」張凱音說,目前台灣已有2種新冠口服藥、1款新冠針劑藥物,及時使用就能大幅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關鍵就在於發病的5天內!」如果一察覺身體狀況有異,就立即使用快篩試劑,就能盡早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尤其是免疫功能不佳、心血管疾病、BMI大於25者,更要格外小心。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也表示,根據南韓國立中央醫療院調查發現,感染Omicron的患者中,最常出現的症狀有喉嚨痛、流鼻涕、頭痛、打噴嚏及疲倦等,若有上述症狀持續3天就要提高警覺,建議使用快篩試劑篩檢。另外,黃軒也以國外為例,就算沒有症狀,若與確診者有重疊足跡、和確診個案曾在同一個空間、所處社區是高風險地區,也都可以自行快篩。指揮中心也考慮把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列為徵用物資,陳時中表示將與製造商、進口商討論盤整資源,計算大規模使用的需要量,再決定是否徵用,以及徵用的方式,目前家用快篩試劑藥價約300元至350元左右,若徵用的話屆時售價一定會降低,可能降至200元以下,情況可能類似先前徵用口罩的情況。
Omicron「1傳10」台灣疫情估6月達高點 陳時中:不可能清零!只求控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個案及149例境外移入(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日也出席疫情記者會,他表示,國外報告估算Omicron的R0值高達10,意味1人染疫就可以傳染給10個人,這也是台灣近日本土疫情爆發的原因。不過,根據台灣目前的個案來看,發現感染Omicron的中重症個案遠比Delta少。未來到底該如何看待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今雖增382例本土個案,等於每十萬人有1.1人確診,但疫情曲線仍趨近水平,有別於國外大規模爆發。以南韓為例,2個多月才達到疫情高點,且高點非常高;紐西蘭疫情從2月中旬開始,3月中旬達到高點;香港疫情則從2月初開始,3月初達到高點,所以依此推算,大約1~2個月後,也就是6月左右,台灣疫情才會到達高點。陳時中表示,這只是預估,疫情規模有大有小,難以精確估算,但台灣可以參考,至少未來1到2個月是要小心對抗疫情的時候,無法期待疫情完全不攀升。至於有教團希望指揮中心表態是否與病毒共存,陳時中回應「清零是不可能的,但希望能控制住,不要讓確診數字一下子倍增,才不會造成社會恐慌。」
陳時中推估疫情高點在「這時間」 認「清零不可能」擬與病毒共存
國內7日新增382例本土個案再創今年新高,外界關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否能估算疫情走向。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韓國、紐西蘭、香港疫情發展趨勢推估,「國際經驗顯示預計都需要1到2個月達到高點」,台灣未來2個月是對抗疫情小心的時期,不能期待疫情完全不起來,但期待是緩坡。4月7日台、韓、紐、港疫情流行趨勢比較。(圖/指揮中心提供)國內疫情從4月起每日病例破百,過去兩天達到200多例,7日更來到382例,創下今年新高。陳時中表示,有人說估計台灣疫情到底會變怎樣,其實都不容易做一個真正估算,他指出,台灣今天確診數雖然高,但和韓國、紐西蘭、香港的相對情形,曲線幾乎是平的。陳時中指出,韓國從1月9日約略開始有個比較明顯的情況,經過了有2個多月的時間達高點;另外紐西蘭從2月中開始升高,3月中到高點,香港則是2月初開始到3月初就到達高點。陳時中推估疫情1到2個月後達高點。(圖/報系資料照)陳時中認為,從這樣成長、國外經驗看起來都是1到2個月之間到達到高點,有些規模比較大,有些規模比較小,因此,台灣未來2個月是對抗疫情小心的時候,不能期待疫情完全不起來,但期待是緩坡,讓醫療量能和社會乘載度都能承受,不會超出醫療負荷。本土疫情再起,社區多點爆發,過去7日單日本土病例破百,今日個案更直衝382例,總統蔡英文6日說明防疫策略,應該持續以「減災」為目標,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不過對於是否該停課一事,陳時中認為目前停課標準太嚴格將進行檢討,然而有教師團體認為,政府應該明確表態是否與病毒共存,否則會造成校園恐慌。對此,陳時中回應,「沒有什麼要講清楚的,清零已經是不可能」,他也鬆口說未來一步一步走,必然會跟病毒共存。 陳時中還指出,這段時間努力是不要讓病毒爆發指數型成長,否則對於社會壓力會太大。台大院長吳明賢。(圖/翻攝自指揮中心記者會)另外,Omicron傳染力驚人,台大院長吳明賢引述國外的報告顯示,Omicron的R0值高達10,這意味1人染疫就可以傳染給10個人。不過,依目前台灣個案來看,感染Omicron的中重症個案遠比Delta少。吳明賢指出,從台灣和國外的數據顯示,每個報告的估算值有所不同,不過,從台灣的個案,發現中重症的個案比立不如以前的De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