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紅利
」 出口 華碩 疫情紅利 通膨台灣欠稅率5.1%亞太第三低 僅高於新加坡、日本
財政部以亞銀資料公布統計通報,受惠於疫情紅利,2021年台灣的稅收不含關稅與貿易稅年增21%,我國與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都呈雙位數成長,且反彈的情況優於亞太鄰國。不過,資料顯示,台灣的欠稅比重不算低、達5.1%,高於新加坡、日本,有改善空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企業與個人的繳稅行為,2021年各國欠稅占當年度的稅收比重,比起泰國、菲律賓、香港、澳大利亞都有10%以上,我國有5.1%,雖略低於韓國的5.3%,但相較於新加坡的1.6%、日本的1.4%,台灣的欠稅還是偏高,有改善空間。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對於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各國為減輕民眾與企業負擔,多推出減稅及分期繳納措施,使得亞太國家稅收「一面倒」,尤其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受到旅遊的拖累,稅收減幅都超過1成,其中馬來西亞稅收更是大跌18.6%。到了2021年,隨著各國的稅收遞延入帳,多呈現反彈,台灣2021年反彈21%,可以說是亞太地區中,反彈相當顯著的地區,馬來西亞前一年稅收大跌,2021年也僅反彈17.7%。以2021年和尚未發生疫情的2019年相較,台灣與日本是少數維持正成長的國家,台灣增幅17.7%、日本則僅3.9%;財政部分析,受惠於防疫表現不俗、經濟衝擊較小,及疫情紅利助攻上市櫃公司獲利,使得台灣表現遠優於亞太其他國家。
自行車廠「最壞時間已過」急單湧現 桂盟董座:整車及零件出口今年Q3反彈
台灣有「自行車王國」美譽,龍頭品牌如捷安特、美利達產品熱銷全球,但「疫情紅利」的爆發式成長後面臨庫存問題,去年各廠商業績慘澹,經過一整年的去庫存後,今年似乎可看到春燕;「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將於3月6日至9日舉行,展覽規模較去年成長近15%;業者們也透露,今年起陸續有急單出現,顯示庫存消化有成,加上高階運動型、電動輔助自行車等成長力道大,預計今年就是最谷底,大約在第三季後陸續反彈。外貿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5日在展前記者會上表示,這次展出主軸為「創新、節能及電動化」,展出攤位達3500個,年增15%、比疫情前成長5%,攤位數創新高。他說,台灣自行車產業2023年全年整車及零件出口量因庫存調節影響而衰退,但業界預測最壞的狀況已過,今年下半年開始庫存消化預期可告一段落,由於自行車產業符合全球永續減碳及健康樂活的趨勢及風潮,未來可望持續成長。美利達表示,儘管現在是歐美自行車市場淡季,但今年以來陸續接到新訂單,加上新車款需求,目前看起來4、5月訂單可望提升,預期第2季末的庫存可望回到正常水位,整體出貨量應與去年差不多。鏈條大廠桂盟董事長吳盈進表示,今年起有部分零件和車種出口出現急單現象,顯示庫存已消化得差不多,依據不同車種與地區,大約會在今年第三季前後開始反彈,已聞到春燕要來的樣子,所以在今年的展覽,可以看到大家已經做好準備讓國外的客人來看,市場即將重新打開。吳盈進表示,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淨零碳排的使命當中,絕對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今年會由自行車永續聯盟提出有關ESG的倡議。
仁寶許勝雄:從「屯墾式」成長轉跳加速「掠奪式」併購 集團瑞芳醫院2027年營運
仁寶(2324)集團董事長許勝雄今(17)日在尾牙前表示,今年集團將會「掠奪式」的積極併購,透過被併購的公司及人才,快速、即時的進入產業,雖然會有磨合的問題,但是成長速度會比較快。許勝雄說,過去集團的發展主要是「屯墾式」,透過一步一腳印,利用集團內部能量發展,今年則是要增加「掠奪式」,透過併購加快進入產業的速度。另外許勝雄也預告,瑞芳仁寶醫院硬體建設已經準備投入,預計2026年底 完工,2027年會開始營運,同時位於台北士林科技園區的總部也在興建中,預計2027年完工。仁寶副董事長陳瑞隆也補充說,瑞芳仁寶醫院將會是具有醫療、日照及長照的綜合性單位。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指出,2023年受到疫情紅利消失、客戶消化庫存,加上通膨影響,是滿挑戰的一年,雖然營收9740億元未達兆元,但比較好的一點是,公司將獲利當重點,前三季的毛利率已來到4.4%,高於2022年的3.4%。翁宗斌表示,獲利成長主要是三大原因,包括一、產品組合改變,像是雲端、車用、醫療都有雙位數成長,對獲利有幫助;二、工廠效率提升,包括自動化及智慧化;三是海外廠越南投產,雖然在去年初碰到一點狀況,但是很快就解決,算是很順利,也有達到目標。展望今年,翁宗斌表示,第一個是AI PC,有非常多產品,會跟著微軟的認證一起推出,另外伺服器則持續維持,公司在AI部分絕對不會落人後。另外集團也開始評估歐洲設廠,翁宗斌表示,歐洲設廠的產品主要是車電,這跟地緣政治有關,也有配合客戶需求,目前已在積極評估中。同時今年也會將併購當成重點,至少會有2-3個案子,另外有些子公司在未來3-4年也會啟動上市上櫃,將會對集團帶來一些業外收入。
華碩施崇棠:已備千人團隊全面佈局AI高階超級電腦到終端產品
華碩(2357)董事長施崇棠今(4日)表示,AI是今年最熱門的話題,但是要如何發揮才是重點,因此華碩已經全面布局,從最高階的超級電腦,到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學校、終端產品所需要的模型,用大模型訓練小模型,已備千人團隊。華碩睽違3年,今天在南港展覽館舉行尾牙,以「龍耀華碩凝眾智、再造顛峰拓新局」為主題,席開800桌,共有超過8000名員工參加。回顧過去幾年,施崇棠說,先前吃到疫情紅利,讓華碩2021年創下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但隨著疫情紅利退去,「我們以為已經千錘百鍊,卻潛藏的弱點卻浮現出來。」施崇棠表示,AI現在變成顯學,但還是由人去撰寫程式,現在的AI因為有很強的算力,變成有感知能力的腦,具有通用的智慧。施崇棠強調,這次AI為何會石破天驚?主要是因為AI有理解力,因為就像人類一樣,如果沒有語言,那就會跟現在的文明差非常多。施崇棠說,在擔心會不會幹掉人類之前,我們應該要利用AI來幫助人,想想如何利用AI幫助人腦。因為AI的理解力如果非常厲害,有洞見力,那就不會只是模仿。
終於見紅!11月外銷訂單轉正 結束連14黑
終於見紅!經濟部統計處昨發布11月外銷訂單,金額506.3億美元,年增1%,結束從去年7月起的連14個月悲情負成長。不過單月好轉還不夠,統計處預期第四季接單金額仍年減3.9%,但減幅趨緩,朝逐季好轉發展。明年則看好在三大利多推動下,訂單徹底恢復元氣。11月訂單轉正,主要是去年中國大陸防疫進行封控,基期較低,加上高效能運算、AI需求持續擴增。至於增幅未到預期高標,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說明,「資通信」與「電子」兩大產品還是偏弱,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動能相對小,使廠商備貨下單保守。即使如此,11月科技產品接單仍是全數正成長,資通信、電子雖偏弱,還是各增10%、3.5%,分別結束連7黑、連12黑,光學器材類也年增9.8%。相較之下,傳統貨品還未見陽光。機械、塑橡膠、化學品及基本金屬四類產品,金額仍比去年衰退,最多的是機械年減12%。可是黃于玲認為,這已比早期傳產動不動負成長3到4成,來的趨緩很多。下單地區,中國大陸金額是連兩個月轉正,11月成長8.8%,東協地區更勁爆增6成以上,美國小減約2%,倒是歐洲還是跌逾2成。不過11月訂單見紅只是「曇花一現」,統計處預估12月可能又要翻黑年減1成。黃解釋,是因去年中國封控訂單遞延到12月,墊高基期。統計處預測第四季訂單,金額會落在1515億以上,如此年減3.9%,雖然整季還是見黑,但如跟第三季比,卻是季增4.4%。黃于玲指,今年訂單最低點就落在第二季,這等於是減幅持續縮減,「顯示逐季變好中」。最終全年訂單金額,統計處估計落在5652億左右,年減1成5,連2年黑,且遠大於去年負成長1.1%。不過黃于玲強調,這是前幾年有疫情紅利墊高基期關係。展望明年,黃于玲樂看外銷訂單將迎來三大利多,包括庫存去化到明年會告一段落,回歸正常。其次是新興科技應用,車用電子與AI需求旺,推動半導體接單。第三為明年通膨更趨緩,各國央行預期一波降息,可望促進消費需求,擺脫今年接單的低迷。
「疫情紅利」消失!電子簽名公司DocuSign研議出售 15日股價飆漲逾12%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電子簽章及數位交易解決方案供應商DocuSign在公布考慮出售方案後,該公司股價一度創下一年來的最大漲幅,最終截至上周五(15日)美股收盤飆漲逾12%,該公司總計市值約128億美元。媒體引述匿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該公司已聘請外部顧問探討潛在出售事宜,探索被收購的可能性,但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買方可能來自策略性買家或私募股權公司。DocuSign發言人表示,根據公司規定,不會對市場傳言或猜測發表評論。作為新冠疫情時代的寵兒之一,DocuSign主要業務是提供電子簽名和基於合約協議的數位化產品,該公司的銷售額和股價在2020年飆升,因為全球公司幾乎都需要與遠距工作的員工,一起以數位化方式處理更多的文件;此外,DocuSign還幫助用戶透過數位化方式進行合約簽署和管理,從而簡化和加速各種商務性質協議的處理流程。來自彭博產業研究分析師拉納(Anurag Rana)本月稍早表示,近期該公司的營收成長預期已放緩至個位數等級,甚至可能步入負成長區間,2024年的經濟成長放緩趨勢也很可能會推遲任何性質的業績改善。DocuSign近期面臨提供Photoshop等熱門產品的軟體服務巨頭Adobe的巨大競爭壓力,Adobe文件業務處理產品在市場的占比日益增長,因此,隨著疫情紅利徹底成為過去式,以及競爭趨於激烈,投資者對似乎無利可圖的DocuSign失去興趣,其估值也受到了影響。在潛在的出售消息傳出之後,該公司股價一度上漲了15%,至64.76美元,這一數據是自2022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的股價今年迄今上漲近 14%,遠遠落後於那斯達克指數同期 42% 的漲幅。拉納表示,最有可能收購DocuSign的將是私募股權類型的大買家。他也強調,美國軟體產業巨頭Salesforce或微軟等大型公司都可能是潛在收購者,但它們可能忙於其他與AI有關的潛在收購事務,不會在短期內考慮這筆交易。
旅遊持續暢旺...明年出國玩團費喊漲 日美陸至少貴4成
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24日公布2024年第1季各線旅行團參考價格,最受國人歡迎的日本,因旅遊持續暢旺、機位供給不足,加上當地通膨、缺工、日幣貶值的影響下,團費較2023年同期漲4成左右。其他路線漲幅約在1至3成之間,北美因機票漲價可能貴到4成5,大陸也因3月起恢復組團,機位供不應求,團費可能較疫前漲價5成。品保協會監事會主席黃文卿表示,開放國境屆滿1年,今年春節很多人還在疫情的陰霾中,並沒有這麼熱絡,而現在看明年春節買氣相當旺;他強調,明年春節出遊團費會比今年高出4成,但價格不是選擇產品的第一要素,協會今年擴大國際金旅獎評選,選擇出來的產品消費者不必擔心踩雷。交通部宣布明年3月1日起旅行社可組團赴大陸旅遊,大陸線價格成為關注重點。黃文卿指出,大陸旅遊產品與疫情前相比大概多5成,過去航點有51個、現在只剩13個,以運能來算每周大概3.6萬個座位數,最多可送5000多人過去,對比2019年每天可乘載1.1萬人是遠遠不足,造成機票票價會上漲。疫後台灣人仍最愛日本,但日本團價格維持高檔,主要是機票高票價,而當地飯店缺工、薪資上漲、原物料漲,吃飯每餐會比疫前貴500日圓左右。日幣貶值造成日人多留在國內,拉抬房價和消費,過年期間北海道5天行程超過10萬,是數10年來首見。韓國是少數旅遊團費有降價的地區,但消費者選擇產品時,要留意選到的購物或非購物團。東南亞受惠於疫情紅利加上台灣進入冬天,台灣旅客大增,各國團費都有漲價,其中泰國賣得最好,在免簽推波助瀾下,機票、住宿等漲5%左右。
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我國出口持續呈負成長 Q1經常帳順差跌至190億美元創疫情來新低
全世界景氣不佳,中央銀行上周五(19日)公布我國第一季國際收支,由於出口減額大於進口減額,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減少122億美元,至190億美元,創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近3年新低。不過,金融帳淨資產增加(淨流出)121.9億美元,使國際收支順差來到47.2億美元,為近8個季度來次高,僅次上季。根據央行統計,第一季經常帳順差190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121.9億美元,分別創下2020年第二季與2021年第四季以來新低,央行準備資產隨外匯存底成長而增加47.2億美元,顯示我國出口因新冠疫情紅利不再。央行說明,第一季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大減,122億美元,主要是因商品貿易順差120.3億美元,年減80.3億美元。由於全球景氣趨緩和廠商去化庫存效應,出口持續呈負成長,而進口也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和出口引申需求疲弱而減少,整體則是出口減額大於進口減額。金融帳方面,則是連51季淨流出,累積7436.9億美元。因聯準會升息的磁吸帶動,海外投資收益提高,證券投資淨流出179.5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增加264億美元,主因銀行投資國外債券。金融央行則說明,第一季台股本益比偏低具吸引力,吸引外資進駐,非居民證券投資淨增加84.5億美元,整體證券投資淨資產增加179.5億美元。不過,央行強調,服務收支逆差為疫情前的常態。經常帳順差國家,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表示該國資金淨流出,經常帳有順差的國家如日本、南韓、瑞士、德國等,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
SCFI本周小漲0.3%止步連9黑 業者:運價走勢Q2有望轉好
最新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為909.72點,本周小漲3.17點,漲幅0.3%,結束連續9周下跌走勢。其中近洋線漲幅高達5.5%,主要遠洋航線如歐洲、地中海運價小幅上揚1~4%,美西線小跌接近持平,美東線相對沈重,跌幅4.83%。從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指數來看,遠東到歐洲運價每20呎櫃(TEU)為878美元,較上週上漲13美元,漲幅1.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651美元,較上週上漲62美元,漲幅3.9%;遠東到美西每40呎櫃(FEU)為1161美元,較上週下跌2美元,跌幅0.1%;遠東到美東每FEU為2088美元,較上週下跌106美元,跌幅4.8%。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東南亞每TEU為190美元,較上週上漲10美元,漲幅5.5%;遠東到日本關東及遠東到日本關西都是持平,報價328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較上周下跌3美元,為197美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看到中國貨物陸續出貨,歐洲線在少數客戶急單下,近洋、歐洲線運價翻紅,歐美線裝載率約80~9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疫情紅利不再,且考量不符合新環保法規、耗油等因素,已見航商開始拆除老舊船舶、縮班減艙等,可望進一步縮小貨櫃海運的供需缺口。貨櫃航商及貨代業者普遍認為,近期運價貼近航商成本,貨量略有所增加,運價再往下空間機率不高,預期未來運價指數漲跌幅可望在1%上下來回。不過,近期大環境變數仍多,外加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等事件恐引發消費信心恐慌, 多家船公司、貨代業者解讀,船商擴大縮艙、貨主季底月底出貨,加上許多亞歐船舶繞道好望角,節省蘇伊士運河高額通行費消化過多運力等三大效應發威,有效阻跌。不過貨代業透露,歐洲貿易量開始復甦,部分船舶出現滿艙甩貨現象,支撐運價,甚至出現百美元以下調幅。但隨著MSC等多家船公司新造萬TEU大船陸續下水,主要投入歐洲線,第一季整體來看仍偏淡,第二季有機會略微回升,後市運價走勢仍需觀察。
疫後缺工轉型3/RFID需求疫後升溫 分析師:觀察供應鏈「這五家」台廠
缺工問題持續發酵,對於相對無趣的工作,如倉儲等,也是主要受災領域,尤其當疫情紅利退燒後,庫存議題延燒,讓RFID相關應用包括電子紙貨架標籤(Electronic Shelf Labels;ESL)也開始引發市場關注。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指出,台廠相關公司有元太(8069)、振曜(6143)、明基材(8215)、天鈺(4961)、晶宏(3141),可留意觀察。電子紙貨架標籤除了可以解決原本利用紙張標籤的環保問題外,其便於庫存管理,節省人力的優勢也是紙張標籤所難以競爭,例如原本需要員工更換紙張標籤,現在只要透過閱讀器就可以修改標示內容,既環保又方便。「再加上ESG已成為各國政府及企業難以迴避的議題,電子紙因為具有省電優勢,已被視為是綠色產品,而淨零碳排風潮將持續帶動電子紙需求成長,因此電子標籤的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仍是樂觀。」劉烱德說。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則指出,永豐餘(1907)堪稱是國內投資RFID供應鏈最完整的公司,永豐餘持有電子紙大廠元太,也持有電子標籤廠永道-KY(6863),另外元太又持有驅動IC廠晶宏,等於永豐餘從上游到下游都有投資。仲英材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永豐餘堪稱是國內投資RFID供應鏈最完整的公司,從最上游的晶宏、中游的永道-KY到下游應用的元太。(圖/CTWANT資料照)分析相關公司的技術線型,元太近日回測前低去年11月21日158元的支撐後反彈,目前遭遇上方季線反壓,後續必須靠買氣量能突破壓力才有走回升的可能。振曜主要生產電子紙模組,近期站穩半年線後,量價齊揚突破季線續涨,遭遇前高78.8元壓力,短線靜待獲利賣壓結束後,有再起漲的機會。明基材則是生產電子紙零組件防爆隔離膜,股價本波隨大盤在去年10月落底後起漲以來至今,外資一路看好買多賣少,下有季線及半年線上彎支撐,目前股價在年線量縮震盪整理,靜待買氣回流上攻。IC設計廠天鈺是電子標籤驅動IC主要生產廠商,本波股價漲勢結構,基本上都是遭遇前下跌波高點時就量價過壓,目前短中期均線到半年線都是多頭排列,只要持續穩量就有挑戰年線的實力。晶宏也同樣生產電子標籤驅動IC,股價從最高292.5元回落,最低來到去年10月13日的72元,跌幅高達75.38%,公司2022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7.72元,法人預估晶宏2022全年賺8.97元,股價目前約80元,本益比還不到10倍,技術面股價回測前低只要形成雙底型態,則若能突破上方頸線96.8元,應該還有續漲空間。天鈺為全球電子標籤驅動IC的領導廠商。(圖/翻攝自天鈺臉書)
庫存慘業露曙光?1/最慘恐將持續到2024 產業大老:「今年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大考驗」
「2023年將是一個清庫存的一年,相較於2022年一開年的意氣風發,想要繼續大賺疫情紅利,卻不料市場急遽翻轉,終端市場需求因為俄烏戰爭、通膨等而減緩,甚至消失。如果需求持續不好,那可能就要清兩年,到2024年了。」一位產業大老這樣看庫存問題。成也疫情,敗也疫情,科技大廠2020、2021年才登上營收獲利雙增高峰,2022年就來個180度大翻轉,跌落滿倉庫存慘境。前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現為大同(2371)總經理王金來告訴CTWANT記者,「幸好現在的狀況跟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一樣,只不過去化庫存需要時間,大概最快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會比較明顯。」腳踏車龍頭巨大(9921)12月中旬的一封延票公告,讓市場重新檢視庫存問題,巨大在公告中直接點明,目前市場庫存已創下1970年來以來至今所未見,而現金流量短缺,全球客戶幾乎同時要求延後票期到120天,但巨大本身壓力龐大無法獨自承擔,因此要求協力廠從今年12月起到明年3月出貨的貨款,一律展延45天付款。自行車龍頭廠巨大要求展延支付供應商貨款的公告,讓市場再度重視企業因為疫情所積壓的庫存問題。(圖/報系資料照)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直言,過去3年疫情受惠產業,正面臨景氣急速下滑壓力;反之受害產業則邁向復甦。而優等生巨大「砍單」震撼彈,預示全球產業庫存暴升的訊號,也是2023年最沉重的課題。2022年對於台灣廠商來說,堪稱是庫存問題連環爆的一年,從上半年開始,以歐洲市場為主台系電腦品牌廠,包括宏碁(2353)及華碩(2357)就率先感受到因為終端市場銷售出狀況,造成庫存開始積壓。曾經在英特爾及台積電(2330)任職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則是最早發現庫存問題,早在1月開始,就開始對供應鏈做示警動作,「尤其當研究機構紛紛調降個人電腦(PC)的銷售預估,半導體晶圓廠卻持續擴廠,這樣的狀況不正常。」陳俊聖也透露宏碁的因應策略,由於個人電腦產業預計要到2023年年中觸底,因此要「穩紮穩打」緊盯庫存金額和現金水位,目標是要將庫存降到400-500億元的正常水準才可以,至於現階段進度符合預期。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最早發現下游需求轉弱,庫存將增加,並向上游半導體廠示警。(圖/報系資料照)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則透露,整體市場目前庫存水準約是疫情前的2倍,因持續跟供應商及通路商緊密合作降庫存,2022年第三季的庫存金額單季已下降約317億元,第四季希望再下降200-300億元,預計要到2023年上半年才會回到健康水位。至於半導體產業部分,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IC產業來看,目前各業者庫存水位仍高,正常情形庫存金額占營收五成以下較健康,庫存對於廠商而言,若滯銷就會是呆料,主動面必須降低向晶圓代工廠的投片量,被動面則是僅能等待需求回溫。面板產業部分,TrendForce表示,友達(2409)的電視面板與IT面板庫存均在健康的水位,群創(3481)的電視面板庫存水位健康,IT面板庫存水位則稍微偏高。電視面板部分,由於面板廠稼動上會因應需求來調整,預估明年上半年會持續保持在健康的水位;IT面板部分,2023年第一季面板廠會維持在相對低的稼動率,庫存有望往健康水位接近,若2023年第二季需求回溫,有望能夠讓庫存更進一步回到健康水位。「現在廠商最重要的工作,當然就是要清庫存。但是清庫存的同時,還要兼顧到應收帳款能不能順利收回來,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否則當現金周轉出現問題,最嚴重的狀況,可能就會出現需要裁員,不過目前應該還不至於。」王金來說。王金來強調,企業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來維持營運,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客戶端一時遞延付款,或許還可以應付一下,但是對於小型廠商來說,財務能力無法跟大型公司相比,如果現金流一旦出現乾枯,影響程度當然不同,因此對中小企業的衝擊。至於清庫存的手段也有竅門,降價固然是清庫存的其中一項手段,但是當市場需求出現急凍時,降價可能也無法刺激需求,就要考驗廠商的應變智慧了。王金來說。
運價跌跌不休! 貨櫃三雄12月展開減縮運量「控艙保價」
運價跌不停,貨櫃三雄9日同步公告11月合併營收,長榮(2603)為360.94億元,月減20.93%,年減29.29%,跌破400億元關卡;陽明(2609)為196.12億元,月減18.25%,年減43.13%,萬海(2615)為129.89 億元,月減13.34%,年減43.27%。其中,長榮營收連4月較上月下滑,創2021年6月以來新低;陽明營收不僅連5月較上月下滑,單月跌破200億元大關,也創2021年1月以來低點;萬海創2021年4月以來新低,同見連5月下滑。總計貨櫃三雄11月總營收686.9億元,與去年同期仍享有疫情紅利的總營收1084.2億元相比,大幅萎縮逾36%。由於海運價量雙雙走弱,據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預測,明年預估供給成長為7.8%,需求成長為2.7%,運力供過於求壓力大,是造成近半年來運價連續性下跌的關鍵之一。不過長榮認為,近期壅堵情形已有緩解,有助節省營運成本,展望後市,仍需觀望農曆年前客戶貨量庫存情形和出貨需求,將視市況來彈性調度營運船隊,以提升營收動能。長榮也表示,老舊船舶拆解在既定的船隊汰舊換新規畫中。陽明、萬海表示,受市場供需波動、運價修正及客戶持續調整庫存因素影響,11月合併營收雖較10月及去年同期減少,但累計前11月營收仍年增2成。再者,部分港口碼頭作業持續受到通膨勞資問題所引發的罷工行動影響,關係最大進口國美國西岸碼頭與鐵路勞資談判進度陷入膠著,為供應鏈恢復正常增添不確定性。而萬海則是開縮減運力第一槍,8日公布將出售拆解過去艙位供不應求時,持續營運的10艘老船汰舊拆船的標單,約當過往三年的拆船量,堪稱貨櫃三雄在疫情以來最大手筆。萬海表示,公司有既定計畫進行汰舊,之前向日本造船廠續訂24艘3000TEU新船,並於今年再向台船購買4艘。船公司為了護「價」,持續控艙效應開始顯現,SCFI 9日最新一周報價1138.9點,跌幅收斂至2.84%,且地中海線率先翻紅,小漲14美元至1827美元,令海運業振奮。
筆電面板10月出貨量創同期新低 集邦:明年Q1有望復甦
研究機構集邦(TrendForce)研究指出,10月筆電面板出貨量1350萬片,月減16.1%,年減45.0%,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出貨同期新低。預估第四季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高庫存影響,筆電面板出貨仍持續低迷,到明年第一季隨著庫存逐漸去化,出貨量才有望止跌回升。TrendForce指出,由於品牌在2020年疫情初因終端需求爆發而導致面板大缺貨,後續即使面板供應量提升,品牌仍因擔憂相關零部件缺貨而持續購入面板,致使庫存持續攀升,因此在疫情紅利退潮與缺貨問題逐漸獲得改善之後,伴隨而來的是過去罕見的高庫存調整強度。TrendForce調查品牌庫存現況,部分美系品牌於今年第二季初便強力控管筆電面板庫存,第二季筆電面板採購量季減達六成,至第三季面板庫存逐步恢復健康水位,第三季筆電面板採購量季增約40%,顯示品牌在恢復健康庫存水位之後,面板的購買力道便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而庫存較高的品牌第三季初庫存水位均在12周以上,在兩季度大幅調整面板採買量之後,過半品牌廠的面板庫存水位有望在年底達到4-8周的健康水位,並有利於後續面板的採購動能。TrendForce預估,今年第四季筆電面板出貨量約4170萬片,季減10.8%,年減45.9%。明年第一季約達4320萬片,季增3.5%。
祖克伯無法保證不再裁員:至少我不像馬斯克那樣亂搞
在Meta內部裁掉上萬名員工後,Meta董事長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於11日的員工大會上自我安慰:「至少我們不像馬斯克(Elon Musk)那樣把推特搞得亂七八糟。」據《鳳凰網科技》的報導,對於企業CEO來說,告知員工他們即將失去原本的工作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一週,馬斯克和祖克柏總共裁掉了近1.5萬名員工,馬斯克透過一封未署名的電子郵件公布了約3700名員工的裁員名單。祖克柏則是向員工發布一份署名的備忘錄,信中解釋了他取消1.1萬個工作崗位的決定,並承認公司在科技業享受「疫情紅利」時過度招聘,他必須為此負責。11日的Meta員工大會上,祖克柏和其他公司高層回答了未被裁員之員工的提問。在場人士透露,有員工問了一個有關「推特裁員」的問題,祖克柏也加入了討論。他表示,不同公司對待裁員的方式不同,深思熟慮很重要。他還補充,馬斯克最近接管推特後,顯然沒有時間像Meta等許多公司那樣深思熟慮地規劃。他指出,如果你沒有對裁員計畫深謀遠慮,就會陷入混亂。同時他也承認,即使Meta深思已久,但仍有很多問題缺乏好的答案。此外,還有員工在大會上提問稱,剩下的員工是否將面臨進一步的裁員。據與會人士透露,祖克柏回應稱,雖然公司在未來幾週沒有進一步的裁員計劃,但他不能「做出任何保證」。Meta是近幾個月開始大規模裁員的幾家科技公司之一。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社交媒體公司Snap宣佈裁員20%。提供載客車輛租賃及媒合共乘的分享型經濟服務巨頭Lyft也剛剛解雇了700名員工。金融支付服務巨頭Stripe則裁員14%的員工,大約1000人。
頎邦Q3營收年降26% 法人:看旺面板趨動IC明年需求V轉可期
由於面板驅動IC市場庫存水位居高不下,封測廠頎邦(6147)今年第三季合併營收季減20.8%,達52.53億元,年減26.08%,為2020年第三季來新低;9月營收17.25億元,月增1.41%,年減26.21%。法人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情況下,頎邦第三季毛利率將落在30%上下,單季獲利將低於第二季,但EPS可達1.5~1.8元。全球通膨問題持續造成終端消費需求轉弱,展望後市,法人預期,以目前訂單狀況來看,第四季業績將較第三季下滑,惟季減幅有望收斂。儘管10月份面板價格出現止跌或跌勢收斂,有利驅動IC等零組件氣氛改善,但因半導體庫存調整持續,公司2023年上半年營運仍有壓力,力拼下半年回升。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受惠遠距商機及各國政府補助,消費性電子需求爆棚成長,面板驅動IC需求激增,封測供應鏈也迎來榮景,漲價潮更是一波接一波。不過,在疫情紅利退燒下,驅動IC成為率先被砍單的重災區,據了解,頎邦在2022年4月首次接獲客戶下修訂單,從電視開始調整約15%,下半年也持續調整,使業績動能走弱。目前包括IT面板及手機面板、監視器、小尺寸TN面板跌幅已逐漸收斂,使驅動IC供應鏈的低迷氣氛有所改善,但庫存去化仍持續進行。不過受到客戶調整訂單影響,頎邦第四季業績將持續降溫,預估季降逾一成多,全年營收難逃衰退,惟EPS可達7.5~8元,仍會是年度營收歷史次高。法人指出,半導體庫存調整潮未止,加上基期因素(2022年上半年基期高),頎邦2023年上半年營運有壓,下半年有望回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封測廠都力守價格不變,但2023年恐面臨更大的砍價壓力,預計最快在2023年首季鬆動,恐將壓縮毛利率及獲利表現。伴隨著5G手機的OLED面板搭載率提升,推動OLED面板驅動IC出貨提高,而筆電及大尺寸電視的面板刷新率提高,面板驅動IC採用數量會有所增加,法人預估頎邦明年營運會呈現V型反轉,若封測代工價格修正幅度不大,明年營收仍有機會優於今年。
庫存亂象衝擊 集邦:明年8寸晶圓代工年增3%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今(20)日舉行「2023年集邦拓墣科技產業大預測」研討會。對於明年的半導體狀況,集邦認為,庫存亂象衝擊,晶圓代工製程多元布局將成關鍵。集邦指出,隨著各國邊境陸續解封,物流阻塞紓解,缺貨潮下大量採購的終端整機、零組件陸續到倉;然而,疫情紅利消散,加上全球高通膨影響,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力道急凍,導致供應鏈庫存急遽攀升難以消化,客戶砍單風浪迅速蔓延至晶圓代工廠。集邦表示,面對客戶大動作修正晶圓投片訂單,晶圓代工廠紛紛放緩擴產/廠進度,同時積極調整產品組合至汽車、工控等拉貨力道較為穩定的應用。此外,更積極展開特殊製程多元化佈局,以期與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集邦預估,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8吋年均產能增幅約3%、12吋約年增8%,與2022年相較呈現大幅收斂。在全球總體經濟能見度低迷,電子產品消費力道未見起色的市況下,晶圓廠製程多角化及獨特性發展成為晶圓代工廠營運關鍵。
雙A囚徒困境1/疫情紅利反成庫存包袱 「消費者出遊不買3C」電腦大廠等嘸8月返校買氣潮
「雖然預期2022年市場需求會逐漸減緩,但沒想到速度那麼快,才過個年,終端市況就整個急轉直下,一切來的又快又急,現在的重點是要想辦法促銷把庫存降低,但能降多少?誰也沒有把握。」一位筆電廠高階主管對CTWANT記者說。在疫情、通膨、戰爭及升息等因素攪擾下,上市櫃公司Q2仍繳出漂亮成績單,整體獲利1.07兆元,創同期新高,然而超過42萬的筆電雙A投資人卻開心不起來,華碩(2357)第二季財報庫存,從第一季的1933億元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來到2061億元,宏碁(2353)狀況稍佳,第二季庫存634億元,較第一季的638億元微減。一位筆電廠高層坦言,「去(2021)年的狀況真的太好了,根本不用擔心會有庫存,只怕產品不夠賣,真的是搶手到不行。產業界也都知道,今年目標只能比去年好,不能差,所以大家就會拉高庫存,只是沒想到通膨、戰爭等狀況接踵而來。」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在11日的法說會上說,第二季變化非常大,外界之前的預估,都還是認為會成長,但是俄烏戰爭加上中國封控,讓很多公司對於今年個人電腦(PC)市況的預測,變成從年減10%,甚至到10多%都有。面對高庫存,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喊出,「第三季要降低200-300億元,第四季也還要再降低200-300億元,下半年合計要去化約500億元的庫存。」但也坦言,「第二季到下半年,市場需求還是有相當大的壓力,庫存需要幾個季度的調整,最快明年上半年,或者明年下半年。」華碩已跟上游供應鏈及下游通路夥伴建立調整庫存的共識。對於庫存狀況,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及胡書賓日前在法說會上已設定了半年內要去化500億元的目標。(圖/CTWANT資料)IDC 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劉伊菡表示,「目前終端市場最大的問題,沒有別的,就是需求不好。」據IDC統計,今年台灣筆電市場,預計全年出貨量將較去年下降1.9%,桌上型電腦則會年減5%。廠商要去化庫存,就只能努力促銷,不然電腦產品是有週期性的,過期產品就需要更大的促銷手段。劉伊菡說,「從目前市況,廠商促銷動作確實很積極,只不過疫情趨緩後,民眾消費支出不再只有購買電子產品,像是旅遊支出就排擠掉可支配所得,原本8月的返校潮買氣,今年並沒有出現,以前7月銷售狀況來看,廠商去庫存力道不如往年。」「從終端需求來看,消費性筆電需求今年上半年就已轉弱,現在連商務機種也不好。我們預估,今年筆電出貨量已面臨2億台保衛戰,但這還不是低點,在淒慘需求狀況下,不排除再下修,可能會掉到1.9-1.95億台。」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黃淑芳告訴CTWANT記者說。黃淑芳指出,原本筆電上下半年的銷售比重大約是48比52,也就是下半年略高,今年則是倒過來,大約是52比48,「目前初估,明(2023)年的出貨量還可能會續降,但比較好的一點是,上下半年的比重應該會恢復往年的狀況。」宏碁雖然庫存狀況不若華碩嚴重,但也積極啟動各種促銷策略。圖為日前宏碁邀請《原子少年》「地球」擔任宏碁Acer Day台灣區活動代言人。(圖/宏碁提供)
通膨、升息衝擊財報 台股Q2保守看待
受通膨、美聯準會(Fed)升息、俄烏戰爭、新冠變種病毒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台股4月初起震盪修正。凱基投顧表示,從基本面觀察,通膨惡化的衝擊實不容忽視,其對終端消費的打擊及代工廠無法將高原料成本進行轉嫁的現象已開始充斥各產業,企業在4月中旬即將展開的財報季,恐面臨獲利下修的壓力,因此,保守看待第二季前半季台股表現。凱基投顧建議,現階段布局包含抗通膨之高殖利率類股與原物料類股、升息受惠之銀行類股、戰爭受惠的軍工國防與綠能類股,以及剛性需求支撐之必需消費、雲端/資料中心、汽車電子等族群。針對產業,在NB訂單方面,在高通膨與全球經濟解封的雙重壓力下,除原受惠疫情紅利的TV與消費性NB訂單持續下修之外,電競NB或商用NB也開始出現雜音,凱基投顧預估,今年NB出貨量將由年減2%下修至年減6%。就手機訂單部分,因全球通膨惡化,導致中國安卓手機第二季復甦希望落空外,就連蘋果(APPLE)iPhone也出現砍單現象,尤其剛推出的iPhone SE3更面臨顯著的訂單調整,預估今年全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由年增0.6%下修至年減2%。高通膨除了造成客戶砍單潮之外,凱基投顧也觀察到,許多代工廠或中間商,苦於無法將高原料與高運價轉嫁給下游客戶,此現象已擴及塑化、鋼鐵、成衣、製鞋、汽車端子、8吋MCU(微控制器)、DDI(面板驅動IC)等。此外,歐洲地區在通膨與俄烏戰爭夾擊之下,市場共識已將歐洲今年的GDP預估值由俄烏開戰前之4.0%下修至3.3%,而屬非必需消費品的手機、Desktop、NB與自行車等恐怕將面臨下修。通膨惡化也將逼迫Fed更激進地升息,市場目前預估,Fed今年恐將升息9~10碼,高於Fed最新利率點陣圖之7碼,同時Fed最新貨幣政策會議記錄當中亦預告將加速縮表,勢必增添國際資金流出台股的壓力。
疫情紅利不再加上原物料運費上漲 2021電視出貨量衰退3.2%
受到歐美在2021下半年疫情趨緩生活回復正軌,加上原物料和運費高漲墊高整機成本,電視品牌業者不得不將成本轉嫁至終端售價,電視出貨量不如上半年,使得使2021年電視出貨量年衰退3.2%,達2.1億台。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表示,2021年電視品牌上半年出貨表現受惠於美國救濟金所帶動,使得北美出貨持續暢旺,與此同時,品牌持續進行面板庫存回補,推升面板價格不斷攀高,下半年疫情趨緩生活回歸正常,疫情紅利不再,需求面臨考驗。即便品牌仍冀望年底雙11及黑五兩大促銷假期,但是受到成本過高導致促銷成效不彰,而終端需求也就此一蹶不振。TrendForce認為,2022年面板供應在整體產能充裕的情況下,電視面板價格大起大落的情況將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平穩和緩的漲跌態勢。2019-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圖/TrendForce)TrendForce分析,經過2021年下半年電視面板價格大幅修正後,今年面板價格將有利於品牌的布局,加上去年東南亞和新興市場受到疫情打擊以及面板價格價過高,導致品牌減少對小尺寸23.6吋、32吋和43吋等產品規模,需求被迫遞延。2022年小尺寸面板價格已貼近面板廠現金成本,有利於品牌重新提高小尺寸的出貨比重,39吋以下出貨比重將維持在25%;中尺寸40~59吋保持在55%;60吋以上大尺寸仍是國際品牌聚焦的產品,市占率有望直上20%。受惠於小尺寸需求遞延,將帶動2022年電視出貨量成長3.4%,預估數量將達到2.17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