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病例
」 猴痘 新冠肺炎 非洲 疾管署 美國燒錢徒勞1/衛福部花19億反擊超級細菌 遭疑醫院回報制度出師未捷
因應世界各國向「超級細菌」宣戰,衛福部明年起將啟動為期5年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劃」,總經費19億元,目標是減少成人使用抗生素用量5%,降低超級細菌「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簡稱CRAB)」感染率10%。所謂「超級細菌」在醫學上就是指「抗藥性細菌」,因為現有細菌已經對諸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感染了超絕細菌後,可能無藥能醫,而非指新發現某種特定細菌。衛福部跟進世界潮流,以防範抗生素濫用、預防抗藥性為起點,欲防堵超級細菌肆虐。但立委葉元之卻踢爆,衛福部疾管署雖建置「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簡稱THAS)」,監控醫院超級細菌感染狀況,但卻僅要求各醫院「自願」通報。換言之,醫院若為了省事,不通報院內感染案例也行。立委葉元之質疑,政府推動對抗超級細菌感染五年計畫,但衛福部卻未強制醫院通報院內感染事件,恐使相關統計數據失真,不利實際控制。(圖/黃耀徵攝)據了解,葉元之質詢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的通報機制,就是因為收到民眾陳情,抱怨院方對防範超級細菌掉以輕心,明知加護病房內已有疑似感染病例,卻因沒有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只能用簡易拉簾隔離疑似已感染病患,重症患者家屬只能聽天由命,他懷疑這樣做根本難以避免擴大感染。歷經疑似超級細菌事件的E先生(化名)告訴本刊記者說,今年春節前他的九旬父親呼吸急促,緊急送往台北某大型醫院呼吸加護病房急救,之後院方告知病情趨穩後應可出院,然而接下來家屬卻發現其父連續幾天白晝昏睡、晚上難眠伴隨臆語。院方懷疑可能是院內感染,告知檢驗超級細菌約需一週時間,結果老父病情急轉直下,沒等到檢驗結果就已過世。因為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及醫護人力不足,即使加護病房內出現疑似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難被隔離,加護病房病患感染超級細菌機率升。(圖/報系資料照)E先生後來在離院前意外得知,院方早已「懷疑」他父親感染「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若即時投藥後抗生素也許有治癒機會,但因醫院沒有快速檢驗設備,只能等驗結果、不敢貿然換藥;更令他驚訝的是,院方人士私下透露,他父親入院時,因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全滿,而且不只呼吸加護病房中有病患疑似感染CRKP,內科加護病房也有,無法移轉,醫護人員才用隔簾簡單隔離疑似病例,然而加護病房內以重症老人為多,抵抗力通常都不好,感染與否就全憑老天爺決定。此外,若病患死亡後確認感染,為避免醫療糾紛,院方也不會在死亡證明書上登載院內感染,統計失真,衛福部與醫院只能「盡力」控制,讓死者家屬埋怨「制度殺人」。也因此,若真有心控制超級細菌,強制回報、精確統計感染人數,恐怕是衛福部難以逃避的第一步。葉元之所擔憂的不只是19億元的公幣平白浪費,而是國家又浪費了5年的抗菌備戰時間,他以新冠疫情期間傳出院內感染,死亡率高達5成的超級細菌之一的CRKP「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為例指出,衛福部統計,111年全國CRKP感染人次是1723人,112年1961人次,113年到9月底止已高達831人次,醫院CRKP感染人數確實逐年增加,每年可能至少有數千病患死於CRKP,然而卻沒有實際死亡案例統計,就是因為醫院採自願通報,感染存在「黑數」。
上周新增51例本土登革熱! 疾管署提醒:山陀兒影響後是重點
疾病管制署1日表示,國內上週(9/24-9/30)新增5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16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居住於新北市新店區29例及中和區22例,發病日介於9月13日至9月28日,多數個案因出現發燒、噁心、頭痛、肌肉痛、腹瀉及嘔吐等登革熱疑似症狀後就醫快篩陽性,採檢送驗後確診登革熱,無重症及死亡病例。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居住地及共同活動區域進行相關防治措施,及進行區塊防治針對社區擴大預防性噴消與環境孳清,並加強疑似病例監測。此外,疾管署提醒,本週受強颱影響全台皆有豪大雨機會,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於颱風後落實「巡、倒、清、刷」。經疫情調查發現大部分個案有中和區三介廟、興南市場或新店區天山公園等疫情風險區活動史,與前公布群聚個案屬同一群聚事件,該群聚案累計57例病例,包括新店區32例、中和區24例及花蓮縣1例,其中約4成為接觸者或擴大篩檢檢出。疾管署指出,因應本起群聚,衛生單位持續加強確診個案住家及活動地周邊環境病媒蚊監測、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除三介廟至天山公園自9月24日起封山一個月,新店及中和地區亦於周末社區大動員整頓環境,中央亦於疾管署成立應變工作小組及機動防疫隊,不分平假日每日派遣2-3組人員至風險區協助防疫。提醒居住或曾出入疫情風險區之民眾應注意防蚊,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疾管署統計,2024年截至9/30累計223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59例,病例分布新北市56例、高雄市2例及花蓮縣1例);另今年累計217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近4年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27例及泰國26例。疾管署提醒,目前評估新北疫情已獲初步控制,但本週受強颱影響全台皆有豪大雨機會,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於颱風後落實「巡、倒、清、刷」,迅速清理家戶內外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整理家園及從事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同時籲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落實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並請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美國乳牛染禽流感!台灣牛急檢驗H5N1結果「全數陰性」:可安心購買
因應美國乳牛檢出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事件,農業部防檢署17日表示,15日啟動主要6個酪農縣市牛場採樣檢測工作,並送獸醫所以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禽流感病毒M基因,檢驗結果17日出爐,所有檢體均呈病毒核酸陰性反應,我國無乳牛H5N1疫情,國產乳品安全無虞,請民眾可安心購買。防檢署說明,因應美國乳牛檢出H5N1、HPAI病毒,防檢署除請產業團體加強農民宣導生物安全防範、避免在同一地點養殖多種動物,特別是與禽類混養,並定期觀察牛群健康狀況,發現疑似病例或異常死亡應立即通報,並責請地方動物防疫機關加強輔導轄內養牛場強化相關生物安全措施,採取適當措施降低候野鳥於飼養區域棲息,且餵飼小牛牛乳,都應進行巴氏滅菌法或適當加熱處理。同時啟動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主要酪農縣市轄內各2場乳牛場採集鼻腔及乳汁檢體監控,經獸醫所檢驗結果,均未檢出禽流感病毒核酸。防檢署指出,國內持續對家禽場及野鳥進行監測,依國際基因庫比對近期美國乳牛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序列,與台灣禽鳥檢出之H5N1禽流感病毒為不同病毒群,且主要候鳥遷徙路徑與臺灣不同。另國內自2023年起共蒐集624件哺乳動物檢體,經檢驗亦未檢出禽流感病毒核酸,國內乳牛場乳牛並未發現感染H5N1 HPAI情事,且市售鮮乳均有殺菌製程,並依國際通用之加熱方式處理,安全無虞,民眾可安心購買。
小林製藥紅麴釀5死反應慢半拍!紅麴「當作食用色素」 逾3萬食品商使用
日本小林製藥含紅麴保健食品造成多名消費者食用後罹患腎臟疾病,據日媒指出,小林製藥不僅在回收產品慢半拍,就連25日確認產品內摻雜「軟毛青黴酸」也遲未發聲,而是由厚生勞動省公布,如今還傳出使用小林製藥紅麴原料的企業恐高達3萬間,其中包含將紅麴作為食用色素的食品、飲料商。厚生勞動省30日上午前往小林製藥已關閉的大阪工廠視察。(圖/達志/美聯社)厚生勞動省30日上午前往小林製藥已關閉的大阪工廠視察;小林製藥去年12月因建築物老舊等因素關閉大阪工廠並遷至和歌山縣,厚生勞動省預計31日前往和歌山工廠進行調查。根據《TBS》報導,儘管小林製藥下架了3款紅麴保健品,但據日本最大信用調查機構帝國數據銀行(Teikoku Databank)依照厚生勞動省28日公布的小林製藥紅麴原料供應廠商名單進行調查,結果包含初級加工業在內食品、飲料商達1778家,而算入兩次採購和銷售在內,使用小林製藥紅麴原料的廠商恐超過3.3萬家。紅麴除了作為食品原料也經常被用作食用色素,因此確定流通場所非常困難。(圖/達志/美聯社)帝國數據銀行指出,紅麴除了作為食品原料也經常被用作食用色素,因此確定流通場所非常困難,應對時間恐會繼續拉長。最新統計顯示,目前有5名年紀在70至90多歲的年長者疑似因長期服用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品而死亡,另外還有114人住院治療、680人正在門診治療;小林製藥承諾,將會承擔所有醫療費用。使用小林製藥紅麴原料的廠商恐超過3.3萬家。(圖/翻攝自X)另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29日證實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中驗出的不明物質為「軟毛青黴酸(プベルル酸,puberuic acid)」,是青黴菌中衍生而出的天然化合物,而小林製藥高層29日出面舉行逾4小時的記者會,對於從1月接獲首例疑似病例通報,到3月宣布回收,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引發外界強烈批評與質疑動作慢半拍,對此,小林社長僅表示,「對於外界批評我無話可說」,但當初造成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及是否是紅麴的問題,「我們完全不清楚」。他說,有關公司判斷的速度及對錯,未來也將誠摯面對進行驗證。日本小林製藥慢半拍引發外界強烈批評。(圖/翻攝自X)
北韓老夫婦餓死屍體遭鼠咬 男子看韓劇竟遭公開槍殺
北韓至今仍帶有神秘色彩,飢荒傳聞更是不斷。近日外媒表示,一名脫北者表示,他才疫情時常聽到親友餓死,屍體被老鼠咬,還有人聽南韓音樂、看韓劇遭公開槍殺。據《BBC》報導,脫北者金男今年5月帶全家人逃亡,他們是今年第一批到南韓的人,當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北韓為隔離病毒,關閉邊境切斷貿易,這讓民眾的叛逃行為停止。金男說,逃亡當天天氣惡劣,而也使他計畫中的一部分,因為他希望大浪能讓偵察船掉頭,他精心策畫計畫長達幾個月,當他和哥哥穿過雷區抵達逃亡船的所在地,小心避開探照燈的光束。他們把小孩藏在糧袋裡,一家人搭船前往南韓。金男回憶,一路上他只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因為只要一個失誤,全家人都會死。最後他們被南韓海軍發現,被送往安置中心。金男表示,這4年有很多苦難,疫情初期大家很害怕,北韓播了很多因疫死亡的新聞畫面,如果不遵守新冠規定可能會滅國,還有人因為違規被抓去勞改。金男解釋,當該國出現疑似病例時,當局會隔離整個村莊,裡面的人也沒食物吃,「他們讓人們挨餓一段時間後,會運一卡車的售價便宜的食物,大家就十分感謝。」金男說,今年2月某天,鄰縣還有老夫婦餓死,屍體被老鼠咬,警方一開始以為是兇殺案。不僅如此,他還曾目睹一名22歲男子被公開處決,男子因為聽了70首南韓歌,看了3部南韓電影,又和朋友分享,引來殺身之禍。《BBC》稱,雖然無法確認金男說的是否為真,但大部分細節跟其他消息來源相符。而處決一事也待確認,但北韓在2020年12月通過了一項新法,分享南韓內容的人會被處決。
登革熱重症+1、3縣市現首例! 近日降雨「病媒蚊指數」升應特別留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8月8日至14日)新增469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台北市、新竹市、彰化縣都於上週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且重症病例又再新增1例。疾管署疫情中心郭宏偉主任呼籲,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儘快前往醫院,醫生若有發現疑似病例也應立即通報。新增1例登革熱重症 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新增1例登革熱重症,是雲林縣一位80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在8月上旬開始有頭暈、意識狀態逐漸變差等狀況,收治住院後發現其血小板低下,醫師懷疑是登革熱,因此進行檢驗後確診。不過,在住院過程中發現這名個案有肺炎情形,而且肺炎狀況持續惡化,甚至造成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後轉至加護病房治療。林詠青醫師提到,目前這名個案大約住院一週,現在血氧偏低,血壓也需要使用升壓劑維持,仍持續在加護病房治療、觀察中。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累計共有10例登革熱重症病例,其中8例已出院,仍有2例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住院當中。台北、新北、彰化現首例 病媒蚊指數升應留意除了登革熱重症病例以外,值得關注的是台北市、新竹市、彰化縣都在上週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疾管署提到,個案居住地分別是台北市大同區、新竹市北區、彰化縣彰化市各1例,不過大部分個案都有南部流行區的活動史。今年截至8月14日,全國已有11縣市出現本土登革熱病例,國內累計1,579例本土病例,仍以臺南市(1,310例)、雲林縣(175例)為多。郭宏偉主任指出,由於上週各縣市都有降雨情形,病媒蚊指數呈現上升趨勢,未來一週登革熱仍處於流行期,特別呼籲民眾應加強孳生源清除,減少登革熱傳播風險。
遭討752萬防疫津貼 醫護怒嗆衛福部帶頭霸凌
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遭衛福部追繳752萬元防疫津貼,醫護人員10日高舉「別再追殺醫療人員」看板抗議,護理師林小姐痛批,疫後不但未獲政府感謝、還遭霸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疫情嚴重時各界都希望發錢要加快速度,因為審查時間較久,只要醫院名單一來就先給8成,採取事後核對多退少補,全國有200多家防疫醫院都有遇到同樣狀況。北市聯醫工會理事吳承恩指出,和平院區請領津貼時屢遭刁難,醫事司更在審查時宣稱聯醫浮濫申請,認定衛福部已發的津貼為溢領,要求返還衛福部752萬元,影響醫護人員權益。他表示,被衛福部追繳的津貼為2021年4月至去年4月,也是北市萬華爆發疫情時期,當時疑似與確診案量激增,疾管署通知「疑似病例」不須用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但事後審查卻稱未完成通報就不給津貼。護理師林小姐說,津貼申請規則朝令夕改,醫事司無所不用其極苛扣津貼,疫情時醫療人員在發燒篩檢站穿著三級防護衣,不能喝水、上廁所,為民眾付出相當辛苦,但疫後未獲感謝,還遭政府霸凌、追討津貼,這樣踐踏醫療人員尊嚴,以後誰還要當護理師。和平婦幼院區副院長陳重榮說明,將持續向衛福部溝通,對聯醫企業工會自主性陳情、抗議,院方予以尊重。對此,王必勝回應,全國有200多家防疫醫院,每家或多或少都有同樣狀況,不過北市聯醫是目前狀況最多的,包括確診者或疑似確診者身分不符合、醫師人員上班問題、資格問題,衛福部還因此派員協助核對,只要醫院舉證一定會採取從寬認定,絕無刁難。衛福部也表示,目前還沒統計全國200多家防疫醫院共追繳多少津貼,不過北市聯醫是唯一尚未完成核銷的專責醫院。
北市聯醫工會控訴遭追繳752萬防疫津貼 衛福部回應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與和平院區醫療人員今(10)日在醫院前召開記者會表示,衛福部遲未發放防疫津貼獎勵已延燒多時,近來更傳出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遭衛福部追繳752萬津貼,即衛福部要求醫療人員返還在疫情期間已領取的防疫津貼,令醫療人員錯愕憤怒。北市聯醫工會吳承恩理事說明,依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第一線執行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例之專責醫事人員,可領取津貼。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向衛福部醫事司申請津貼時,卻處處碰壁、遭百般刁難,醫事司更在審查過程中宣稱北市聯醫浮濫申請,認定衛福部已發給醫院的津貼為溢領,並要求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返還衛福部752萬元。主要受影響的為急診與專責病房的醫師、護理師與專科護理師,也連帶影響清潔人員。吳承恩指出,被衛福部追繳的津貼為110年4月至111年4月期間,也就是萬華爆發的那一波疫情。由於當時疫情快速升溫、疑似與確診案量急劇增加,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來不及消化這麼大量的通報,在校正回歸的爭議後,疾管署通知各醫院,疑似病例不須進行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通報確診病例即可。不料,醫事司在疫情後審查防疫津貼時,堅持疑似病例若未完成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便不能證明當日醫療人員進行防疫任務,因此不予補助津貼,令院方與醫療人員錯愕。吳承恩進一步質疑,6/30高嘉瑜委員曾在工會的請託下,協調北市聯醫與醫事司溝通,當時醫事司聲稱,只要醫院盡速向疾管署補通報這些疑似病例,便會通過相關津貼的審核。不料,當北市聯醫連夜趕工,在系統上通報了四千筆疑似病例,疾管署卻拒絕受理,並說明該署早已發多封公文給醫事司,告知醫事司自行進行疑似病例的審查,勿再使用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作為發放津貼的依據。吳承恩痛批,醫事司與疾管署均為衛福部下轄單位,卻明目張膽的互踢皮球,為了省事,而一再踐踏第一線防疫醫療人員的辛勞。和平院區急診專科護理師林小姐表示,津貼申請的規則朝令夕改,也只能信任醫院會盡力達成衛福部的種種要求,林小姐沉痛表示,大量病患湧入發燒篩檢站,自然會多派一些醫療人力進去照護,醫療人員在發燒篩檢站專穿著三級防護、不能喝水上廁所,因此每四小時就會換一組人力;然而醫事司在審查津貼時,卻堅持每班(8小時)只能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此外,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其實包含「和平」與「婦幼」兩間醫院,相隔2公里,且婦幼院區專收幼兒確診病患,醫事司卻將兩處合併,只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林小姐痛批「政治紅利都歸衛福部,疫情時的辛苦、疫情後的欺壓,都歸醫療人員,政府可以這樣過河拆橋嗎!」吳承恩強調,由於涉及中央政府特別預算關帳,和平院區已經先墊款,將752萬的「溢領津貼」還給衛福部,並將於下週向醫事司再次提出津貼審查的申覆。若申覆無法通過,醫院便只能將這些欠款分攤在醫療人員身上,要求醫療人員付錢。吳承恩理事呼籲,衛福部應排除一切行政障礙,來審查一院提交的四千多筆疑似病患資料,停止向醫院追討這752萬津貼、停止追殺醫療人員。對此,衛福部醫事司發表聲明指出,有關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之醫事人員津貼申請,自109年1月至112年4月,急診部門、專責病房、孕產婦、住院血液透析津貼等已全數完成核定,已撥付至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計4億2641萬2000元。衛福部也表示,此爭議個案,為該院急診部門110年4月、7月至111年4月之津貼申請,因無通報病例或以採檢獎勵個案申請津貼,衛福部多次與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溝通、安排專人諮詢輔導,請醫院確認資料正確性。經審查後,減列醫院不符合資格之費用。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於112年7月11日再次申請急診部門津貼申覆,已同意該院於系統中補正佐證資料,以利加速行政審查。預計於8月中旬完成覆審,如符合資格,核實撥付。
本土登革熱破700例!颱風過後提防「蟲蟲危機」 疾管署提醒慎防「3類傳染病」
目前本土登革熱病例已經突破700例,其中又以台南市病例最多,也由於颱風剛過境的關係,不少地區都發生積水的情況,為此疾管署發表聲明,提醒民眾要注意登革熱、鉤端螺旋體以及腸道傳染病等3類疾病,務必要清除積水以免茲生病媒蚊蟲。疾管署日前發表聲明指出,截至24日,本土已經累計63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臺南市524例、雲林縣82例、高雄市21例、臺中市2例及屏東縣1例,全國病例數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42%(266例),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目前累計7例重症病例,其中3例住院中,另累計1例死亡病例。另今年累計75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感染國家分別自泰國(19例)、印尼(16例)、馬來西亞(15例)、越南(9例)、菲律賓(5例)、馬爾地夫(4例)、印度(3例)、孟加拉國(1例)、寮國(1例)、中國(1例)及緬甸(1例)移入。也因為颱風剛過境,全台許多地方都出現積水、淹水的情形,疾管署為此也於29日發表聲明,呼籲民眾應在雨後務必務必清理家戶周遭孳生源,減少病媒蚊孳生,同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傳染病。一、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降雨後環境中容易產生積水容器,成為孑孓孳生的溫床。尤其近期中南部本土登革熱病例持續增加,疾管署呼籲,雨後請民眾主動巡檢居家環境,澈底清除家戶內外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孳生源,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熱風險。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二、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並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診療。三、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淹水地區蓄水池如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限/停水地區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給水有混濁、異色及異味等現象時,請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限/停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如果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以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以降低疾病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強風豪雨可能挾來新的積水容器或潛在孳生源,提醒民眾風雨過後仍需再次巡視周遭環境,並儘速清除積水,減少病媒蚊孳生。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臨床醫師如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好市多A肝莓持續延燒!北市1病例檢驗呈「弱陽性」 將送中央實驗室複驗
好市多賣場販售進口「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藍莓」及「冷凍草莓」食品,陸續被檢驗出A型肝炎病毒,引發民眾恐慌,台北市衛生局今證實接獲醫院通報1例疑似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個案,經檢驗,發現該個案曾在3月底至4月間購買好市多冷凍綜合莓果,但初步檢驗結果陽性訊號微弱,送中央實驗室複驗。衛生局說明,5月5日接獲1例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通報,疫調後發現該個案曾於3月底至4月底期間食用於好市多購買的冷凍綜合莓果,目前個案與2名同住家人皆無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症狀,因個案初步檢驗結果陽性訊號微弱,原檢體已送中央實驗室進行複驗。衛生局表示,根據監測資料,台北市今年截至5月8日止累計2例確定病例皆於2月通報並確診,經回溯疫調個案皆無食用莓果情形,現已發函通知各醫療院所加強疑似病例通報。
好市多莓果A肝檢驗陽性 疾管署建議已食用民眾先60天自我監測症狀
知名美式賣場近期向食藥署報驗「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檢驗出有A 肝病毒陽性。目前,違規產品已全數下架,食藥署也請衛生局監督業者完成後續回收銷毀作業並依法處辦。疾管署也於4月28日上午,針對此事邀請地方政府衛生局共同研商並啟動相關因應措施。但如果已經將莓果吃下肚的民眾該怎麼辦?疾管署提供了處理辦法,呼籲民眾請勿驚慌。莓果A肝檢驗陽性 產品全數下架銷毀食藥署會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前往好市多股份有限公司,對其進口的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產地:智利,規格:1.81 kg/包),抽樣5件不同批次產品進行A型肝炎病毒檢驗,其中1件為陽性,產品標示有效日期為2023/09/19。案內違規產品總計進口17,431.78公斤,庫存367.43公斤(203包),目前該公司已將違規產品全數下架,食藥署也已請衛生局監督業者完成後續回收銷毀作業並依法處辦,維護消費者相關權益。已食用民眾勿驚慌! 先60天自我監測症狀而針對此次事件,疾管署也啟動相關因應措施,請各縣市衛生單位及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對於疑似或確定A型肝炎個案詢問相關飲食史,並進行病毒序列比對,以釐清國內有無相關傳播發生。疾管署提醒,民眾若有購買此批冷凍莓果產品切勿食用!如果是已經食用的民眾也不需太過驚慌,A型肝炎的潛伏期約為15-50天,請民眾從最後一次食用日的隔天開始,進行60天「自我健康監測」。如果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甚至是黃疸等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疑似症狀時,請儘速就醫,就醫後須確實告知醫師相關飲食史,以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A肝重症高風險群 食用後評估接種疫苗此外,若為慢性肝病、肝癌或免疫力低下等A型肝炎重症高風險的民眾,疾管署表示,如果曾食用過該批莓果類產品,也可在最後一次食用日後2週內,就醫評估是否有自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的必要。而臨床醫師診療時,若發現疑似病例應依規定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疫調與介入處理,降低疾病傳播的可能性。疾管署提醒,病毒性A型肝炎主要藉由糞口傳播,可經由受病毒汙染的水、食物傳染,若手部接觸到感染者糞便後未確實清潔雙手,也可能造成間接感染,民眾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致死率最高88%!馬堡病毒在非洲國家爆發 9確診與20可疑病例全死亡
非洲赤道幾內亞、坦尚尼亞等國家近期正面臨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的肆虐,其中在赤道幾內亞確診的9名病例目前均已死亡,另外有20例疑似病例患者也死亡。目前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已經派員前往當地防堵疫情。根據《Fox News》報導指出,西非赤道幾內亞於2月通報境內出現首例馬堡病毒感染者,這是一種與伊波拉病毒同屬絲狀病毒科(filovirus)的病毒性出血熱,截至目前為止累計9例確診案例、20例可疑案例,而所有個案均全數病逝。而在東非的坦尚尼亞也出現8名確診案例,其中有5名個案已經身亡。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感染馬堡病毒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頭痛與倦怠、肌肉痛等;發病後3至5天後全身開始出現紅疹,伴隨嚴重腹瀉、腹痛、噁心感及嘔吐;腹瀉可能持續一周。在這個時期病人眼窩深陷、面無表情且嗜睡。在發病後5至7天起,病人會有嚴重出血現象,除嘔吐物及糞便帶血外,牙齦、鼻、陰道及靜脈採血處亦可能有自發性出血。而高燒依舊持續,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易怒或攻擊性行為。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至9天,因嚴重失血及休克而死亡,個案致死率約在24%至88%。報導中也指出,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目前已經針對赤道幾內亞、坦尚尼亞的旅客發出警告,呼籲避免與病患接觸,因為馬堡病毒可以透過接觸死亡患者的血液、體液、受汙染物來傳播,以及透過蝙蝠等動物途徑傳播。與此同時,CDC也宣布已經派遣相關研究人員前往疫情爆發國家,目前至少有9名CDC工作人員在赤道幾內亞國家成立實驗室,正在進行篩檢、識別與病例追蹤等工作,協助當地國家來防堵馬堡病毒的蔓延與爆發。
致死率高達90% 「馬堡病毒」傳非洲人口稠密地區
非洲近期再爆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死亡率高達90%,該病毒已從西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據《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在幾內亞爆發的馬堡病毒疫情,被認為是有紀錄以來的第4大疫情,自2月以來,已有7人染疫死亡。官方統計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從上周的16例增加到29例,截至22日,坦尚尼亞已出現8例病例,其中5例確診者不幸死亡。世衛警告,馬堡病毒的死亡率在25%到90%之間,已經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增加了進一步的傳播風險。在幾內亞最大城市巴塔,至少發現了4起病例,巴塔是一個擁有約20萬人口的主要貨運港口城市,國際航班在此起降,鄰國加彭和喀麥隆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目前,肯亞官員已採取措施加強監視,加強烏干達和坦尚尼亞邊界的檢測基礎設施。烏干達衛生部表示,「當局已做好高度戒備,該地區正在進行風險評估。」世衛說,坦尚尼亞感染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但在全球風險很低,主要流行於中非地區,以前肯亞也曾爆發疫情。據了解,該病毒最早可追朔追溯到1967年,當時歐洲的貝爾格勒、法蘭克福、馬爾堡3個城市,接連發生病例。若患馬堡病毒,會出現發燒、噁心類似瘧疾等症狀,後期會引發鼻子、牙齦、眼睛和陰道等出血。而馬堡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果蝠,可以透過糞便將病毒傳給人類。
SARS滿20年 台大仁醫憶:怕家長知道我是醫師「女兒沒學校唸」
2003年全台爆發SARS疫情,至今滿20周年,台大婦產科仁醫施景中表示,許多在第一線的醫護同仁死亡,也有人留下後遺症,他甚至怕別的家長知道他是醫師,「知道的話,我女兒就沒學校唸了。」施景中14日在臉書發文說,2003年3月14日,台大發現全台第一例SARS,「收治病人的加護病房在我們的樓下,天天都有疑似病例轉送到我們的急診,而我們的產房位於急診室正上方。」當時上班每隔幾天都會聽到,好友和同事接觸可疑病例,「來不及和家人當面打招呼,還沒離開門診就被送入檢疫病房,與世隔絕2週。到了6月附近,台大自1895年建院以來首次封院,公文我到現在還留著。」施景中表示,那時天天都要戴N95口罩,只有吃飯才能脫下來,連到值班室小睡也不敢拿,同事用餐時間還要錯開,科部會議與教學活動全部停止,「我們是二線科,其實說不上危險,不過還是有疑似染煞的孕婦送來治療。但許多醫療工作同仁在第一線作戰,有人陣亡(全部為和平醫院工作人員),有人留下後遺症,有人在隔離中與至親生離死別無法送行。」施景中指出,榮總商圈還有餐廳貼出公告,禁醫護入內,「我朋友說,房東知道他是胸腔科醫師,連夜叫他搬走。當時送女兒到幼稚園上課,我看著其他家長對園長說,不要讓醫療人員的小孩接近她的孩子。我不敢反駁、甚至不敢開口,怕讓別的家長知道我是醫師。知道的話,我女兒就沒學校唸了。」施景中嘆,「一場噩夢,奪走許多醫療人員和病人寶貴生命。已經20年了。還記得隔年,看著最後一個病人康復、宣告SARS正式結束的新聞,我那時的澎湃悸動的心情。」
終於攻陷!猴痘首度出現本土案例 2男陸續發燒淋巴結腫大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日公布我國第6、7例猴痘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40多歲及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居住地分別為新竹縣及高雄市,於2月下旬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丘狀癢疹、水泡、淋巴結腫大、舌頭潰瘍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2月26、27日確診陽性。2名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研判為本土個案,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共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兩名男子彼此之間沒有關聯性,且與先前國內確診的境外移入個案亦無關聯,為零星、散發的本土個案,目前正在釐清可能的感染途徑。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09國報告逾8.6萬例確診,病例數主要分布於美洲(58,367例)及歐洲(25,849例),其中美國累計30,193例占全球總數35.1%為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新增病例數分佈以美洲(183例)為多。鄰近國家中以日本累計22例病例、新加坡21例及泰國15例為多,另韓國、菲律賓、越南、香港及中國等亦有報告病例,其中日本本土疫情近期有增加趨勢。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年2月14日統計資料指出全球病例96.5%為男性;年齡中位數34 歲,小於5歲幼兒病例至少267例,性接觸傳染比例約68.7%。WHO於去年7月23日宣布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迄今仍維持。疾管署說明,我國已於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公告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通報疑似病例47例,其中確診2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德國1例、美國3例、1例奧地利),餘40例均排除。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高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快訊/國內爆2起猴痘病例 感染源待釐清
疾病管制署1日表示,國內有2起猴痘病例,病患為居住在新竹縣和高雄市的2名男性,2月下旬出現症狀,研判應為本土個案,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公布,我國第6、7例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40多歲及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居住地分別為新竹縣及高雄市,於2月下旬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丘狀癢疹、水泡、淋巴結腫大、舌頭潰瘍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2月26、27日確診陽性,2名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研判為本土個案,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共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說明,我國已於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公告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通報疑似病例47例,其中確診2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德國1例、美國3例、1例奧地利),餘40例均排除。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高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該署除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亦已採購並配置抗病毒藥物及猴痘疫苗供符合條件者使用,及加強監測、通報及適時調整相關防治政策。
赤道幾內亞爆發「馬爾堡病毒」釀9死 WHO警告:目前已派員協助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發出警告,指稱赤道幾內亞首次爆發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目前在赤道幾內亞西部的基埃-恩特姆省(Kie-Ntem)已經有9人染疫後喪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最新公告表示,赤道幾內亞衛生局在向WHO所屬的塞內加爾巴斯德研究所發送病毒樣本後,其中檢驗出病毒陽性反應。而赤道幾內亞當地除了有9人因為染疫身亡外,另外還有16名疑似病例,這些患者都出現發燒、疲勞、嘔吐和腹瀉等症狀。目前WHO已經在當地受影響區域派出先遣部隊,以便進行追踪接觸者、隔離並為出現疾病症狀的人提供醫療服務。目前WHO也在運送用於檢驗樣本的實驗室帳篷、與相關設備,其中包含了一套病毒性出血熱試劑與可供 500 名衛生工作者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帝(Matshidiso Moeti) 表示,馬爾堡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有賴於由於赤道幾內亞當局在確認該病方面迅速果斷,這也讓WHO的行動得以迅速全面展開。公告中也指出,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引起出血熱的高毒力疾病,與伊波拉病毒屬於同一家族,病死率高達88%。感染馬爾堡病毒後出現的症狀有高燒、嚴重頭痛和嚴重不適,許多患者會在7天內出現嚴重的出血症狀。而目前馬爾堡病毒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但透過口服或靜脈輸液補液、針對特定症狀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該病毒主要是透過果蝠傳染給人類,而病毒也能透過受感染者的體液、直接接觸在人類之間傳播。WHO表示,馬爾堡病毒疫情自1967年首次爆發以來,已經有10多次疫情發生,大部分都是在非洲東部、南部爆發,而赤道幾內亞是首次爆發該疫情。根據WHO資料顯示,過往疫情爆發時,當地死亡率介於24%至88%之間。
560劑猴痘疫苗抵台! 2族群優先施打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9/1)日表示,為因應猴痘防治需求,依專家建議向丹麥生技公司「巴伐利亞北歐」(Bavarian Nordic,簡稱BN)採購之猴痘疫苗JYNNEOS®,於今日晚間運抵臺灣,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20℃冷儲物流中心儲放,並進行封緘作業。本批疫苗共560劑,效期至2024年5月31日。 後續疫苗使用對象,係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建議,為操作正痘病毒屬培養之實驗室人員及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經由衛生局向疾管署提出申請並經審核後使用。 疾管署說明,目前全球僅BN公司生產猴痘疫苗,產能有限,致世界各國競相採購,該款猴痘疫苗為減毒活性非複製型疫苗(live-attenuated, non-replicating),獲准用於預防猴痘的第三代天花疫苗,相較第一代天花疫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施打便利,目前已在美國、加拿大和歐盟批准用於預防猴痘。 本次抵臺疫苗,係由疾管署積極洽談採購且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同意專案進口,後續將依疫情狀況,持續採購國內儲備所需數量。 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針對猴痘疫情控制,仍建議以公衛措施為主要手段,包括監測、接觸者追蹤、病患隔離與治療照護等。 疾管署表示,我國於今年6月23日公告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目前已通報27例疑似病例,累計3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感染國家為德國及美國,另自 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70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該署提醒,國人若前往該些國家,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 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琅琊病毒「PCR定序完成了」 指揮中心:可檢測國內疑似病例
大陸山東、河南等地近日發現新的「瑯琊病毒」( Langya henipavirus,LayV ),已經累積35人確診。衛福部疾管署今已完成瑯琊病毒完成建立PCR檢驗方法,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醫師若發現疑似個案,而其餘相關疾病若都是陰性後,就可以進行採檢,藉此希望「練兵」,及早因應新興疾病。大陸山東、河南已發現了35例出現急性症狀的感染者,其中有26例僅感染LayV,進一步分析這26人的症狀,26例患者表現為發燒(100%)、乏力(54%)、咳嗽(50%)、厭食(50%)、肌痛(46%)、噁心(38%)、頭痛(35%)、嘔吐(35%),並伴有血小板減少(35%)、白細胞減少(54%)異常,肝腎功能受損(35%)腎功能受損(8%)。瑯琊病毒已有35例感染個案,其中26位僅有感染瑯琊病毒,另外9位則出現同時感染其他病毒狀況。目前尚未證實是否會「人傳人」,但至今致死率尚不清楚。為將病毒阻絕於境外,疾管署實驗室完成瑯琊病毒核酸檢驗方法,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經根據公開論文刊登的方法,成功合成PCR核酸檢測的工具,國內已經可以開始採檢。莊人祥表示,若醫師發現相關症狀例如發燒、乏力等症狀,若其他流行疾病都是陰性的通報個案,就可以檢測看看。他也強調,國內目前尚未監測到病例,可以及早練練兵,以因應新興疾病。
第3例猴痘案例出現! 北部20多歲男「淋巴腫大發燒」
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今日公布,我國第3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年7月前往美國旅遊,8月2日搭機返國後進行居家檢疫,8月3日出現淋巴腺腫大、膿疱、背痛及發燒等症狀,8月4日依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在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情調查共計匡列2名高風險接觸者,為個案在美期間同住且有密切接觸,並一起搭機返國之2名友人,目前均無不適症狀,地方衛生單位已開立健康監測通知書密切追蹤至8月23日;另將調閱艙單,並針對其返國航班左右鄰座乘客,列入中風險接觸者,同時衛教該接觸者自我健康監測至8月23日。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猴痘於今年6月23日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已進行密切監測並提醒醫師加強通報,截至今日,累計通報疑似病例21例,其中3例確診均為境外移入(德國1例、美國2例),餘18例均排除。另自 6月30日起,該署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53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國人若前往該些國家,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85國報告至少27,195例確診,其中以歐洲(16,437例)及美洲(10,288例)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美國7,102例、西班牙4,577例、德國2,839例、英國2,759例及法國2,239例,亞洲目前新加坡報告13例,已發生本土病例,日本、韓國等亦有報告境外移入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可能性較高,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該署除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亦已採購並配置抗病毒藥物 (Tecovirimat)提供國內出現重症患者時使用,且積極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以供儲備,同時將積極監測國際疫情,並適時調整修正相關防治政策。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