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胎瘤
」 畸胎瘤 腫瘤 卵巢 女嬰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生不出孩子遭公婆嫌棄 小嫻突嘆:大家都因不孕受委屈
44歲女星小嫻是台灣知名女藝人,過去也曾有過幾段感情,於2012年時和前台灣男子籃球運動員何守正在紐約登記結婚,婚後一年半退隱,然而幸福的婚後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兩人於2018年離婚,並傳出是因為小嫻沒有子宮,生不出孩子,所以才會婚變,而小嫻也於今(23)日發文感嘆,「是什麼文化體制把生育變成這麼有壓力?」小嫻在14歲時發現自己沒有月經,17歲就醫檢查後才得知自己沒有子宮,右側卵巢因有良性畸胎瘤也在當時被切除,因此此生和自己的親生孩子無緣。而小嫻也突然於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有時候收到不孕者的私訊都覺得相當心疼,不少人都會面臨到「外面女生那麼多,為什麼偏偏選一個不能生的?」、「妳如果沒有為我們家生個兒子,我將來怎麼去面對列祖列宗?」等閒言閒語,大家都因為不孕而承受了許多委屈,這也讓小嫻感慨,「是什麼文化體制把生育變成這麼有壓力?每一個小生命誕生的背後,有多少人在吃苦,暗自流淚?」小嫻也指出,有很多人會說「不能自己生,為什麼不去收養?」,但她坦言收養小孩並不簡單,「光是沒有血緣公公婆婆怎麼會同意?有時候不見得是不孕夫妻沒有愛心,大部分長輩對於血脈傳承還是有根深蒂固的執著。再來,孤兒棄嬰這樣的社會問題都交給不孕者來承擔?這樣的邏輯是?」她認為收養歸收養,生育歸生育,每個人都可以有各種選擇,不是不收養的人就沒有愛心。小嫻也提到自己在月初時受邀參加「人工生殖法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並表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生育的人,希望可以生下寶寶,體驗父母親的天倫之樂,「這件事情,你覺得在台灣會有機會嗎?」她也坦承代理孕母可能會被濫用,因此要如何防止生命被扭曲商業化,防止富者壓榨貧者的議題也相當重要。該篇貼文也引起網友熱議,「台灣人民思想還是處於封建傳統時代 ,像養兒防老、像家產一定要留給兒子,不給女兒(女兒以後是別人家的)」、「真的愛是愛你的全部所有,不是挑喜歡的部分愛,那不叫愛,叫菜市場挑菜,水果攤挑水果」、「可以認養一個的建議也是不錯。也會有感情,善事都做就有善報」、「我們夫妻也沒有生小孩,收養有一定的條件跟資格也是一種責任,所以也要思考評估清楚」、「生不生有那麽重要嗎?其實兩口子在一起牽手一輩子那才是真真切切的幸福」。
女大生肚子大到像青蛙 以為自己「蘋果型身材」被搓澡阿姨救了一命
一名女大生四肢纖細但卻有肚子,過去都以為自己是「蘋果型身材」,因此不以為意,認為多做腹部運動就可以變瘦,沒想到因學校整修水電,她到澡堂洗澡被搓澡阿姨嚴肅提醒,才去看醫生發現是卵巢出問題,意外被救了一命。女大生肚子就像懷孕,但卻以為自己只是肚子比較胖。(圖/翻攝自星視頻)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一名河南鄭州的女大生,身高171公分四肢纖瘦,但肚子卻相當大,近期住宿的她因學校維修水電,因此到澡堂洗澡,就讓搓澡阿姨一看發現不對勁,直接和她說「我做這一行很多年了,你的肚子不正常,跟纖細的四肢相比,就像懷孕七個月」。她一聽原本以為自己是蘋果型身材的她,就半信半疑地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卵巢長了一個畸胎瘤,足足有20公分大,必須趕緊手術移除,否則越來越大恐有生命危險。她透過手術移除畸胎瘤,也讓自己的身材少掉一個肚子,就像懷孕生產般,她也回到妙齡女子的身材,並好好感謝當初提醒的搓澡阿姨。
乳癌化療突大出血!朱芯儀認了「卵巢長東西」:上面有毛髮
女星朱芯儀與賈靜雯的弟弟衛斯理(賈子宸)婚後育有3子,組成幸福的一家5口,怎料命運無情作弄,她自2021年底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挺過乳房切除手術與18次化療後,今年初正式宣告「抗癌成功」,不過近日她在節目上竟驚爆,其實卵巢裡有長東西,上面甚至還有毛髮、牙齒。畸胎瘤化療後下體大出血,檢查後才發現卵巢長了顆畸胎瘤。(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畸胎瘤化療後下體大出血,檢查後才發現卵巢長了顆畸胎瘤。(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朱芯儀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抗癌經歷,坦言剛做完第一次化療後,下體一度大出血,沒想到3周後進行第二次化療又發生同樣狀況,且連續出血好幾天,「我嚇瘋了,因為化療是會讓月經完全暫停的,所以不應該會大出血。」朱芯儀透露,當時她急忙前往婦產科看診,照超音波、做了抹片等檢查後,竟被醫生告知卵巢裡有顆「小小的畸胎瘤」,且上面還長了毛髮、牙齒,不過由於畸胎瘤太小顆,因此醫生建議不必切除,只要持續追蹤觀察即可,直到現在化療結束,身體機能慢慢恢復後,月經也開始正常報到。
8歲女童運動完腹痛、嘔吐 意外得知「卵巢扭轉720度」還有畸胎瘤
大陸浙江省一名8歲女童,日前跳繩完後腹痛、嘔吐不止,意外得知卵巢蒂部扭轉720度,還有一顆畸胎瘤,所幸接受緊急手術,病情得到控制,隔天已能下床走動。醫師表示,女性罹患卵巢扭轉不分年齡,此病常在劇烈運動過後,或因本身帶有畸胎瘤的情況就會發生,若未及時治療,即使順利留住卵巢,功能也將嚴重受損。根據陸媒《錢江晚報》報導,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收治一名憔悴的8歲女患者,由於腹部劇烈疼痛無法躺平,起初以為是闌尾炎,後來醫師陳國慶問診得知,女童病發前曾跳了半小時的跳繩,之後卻因腹痛、噁心、嘔吐不止,才被父母送醫治療,且經詳細檢查研判是因卵巢出現問題。之後婦科醫師王晏鵬在為女童動刀期間,發現她的右側卵巢明顯增大,表面呈暗黑色、局部缺血性壞死,還有一顆畸胎瘤,蒂部則是扭轉2圈約為720度。所幸藉由腹腔手術,女童的身體恢復如常,隔天就能下床走動,也讓父母鬆了一口氣。對此,王晏鵬表示,各個年齡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卵巢扭轉,而在做完劇烈活動,像是跳繩、跑步、打球,或當體位變化,以及本身帶有5公分以上的畸胎瘤就很容易發生;要是發現卵巢扭轉,理應積極就醫檢查以利治療,由於卵巢供血完全阻斷很難恢復,因此手術越早進行治癒機會越大,一旦錯過時機即使順利保留卵巢,功能也將嚴重受損。 至於畸胎瘤,王晏鵬指出,其因生殖細胞異常增生導致,其中約有1%為惡性,「多數畸胎瘤並無症狀。從臨床看,5厘米(公分)大小的畸胎瘤最容易發生扭轉,典型表現為劇烈活動後單側下腹痛伴噁心嘔吐,需要與闌尾炎、胃腸炎等急腹症鑑別診斷。」
出現異常劇烈下腹痛 小心是畸卵巢胎瘤作祟!
新聞報導時有耳聞,年輕女性在劇烈跳動及運動後,下腹突然劇烈疼痛就診,經診察才發現骨盆腔腫瘤,檢查出原因竟然是畸胎瘤合併卵巢扭轉兩圈,畸胎瘤到底是甚麼樣的疾病?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畸胎瘤是雙胞手足? 多半是細胞分化形成的瘤畸胎瘤(Teratoma),屬於先天性疾病,出生時就存在,但不一定立刻被發現,胚胎時期的細胞分化上出了問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表現出來,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向胚層組織分化所形成的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其成分包含已分化胚層組織和未分化細胞,兩者雜亂聚集造成結構錯亂排列,腫瘤中甚至生成毛髮、牙齒還有一些未成熟組織結構。好發於卵巢、睪丸、尾骨、縱隔、腹膜後,曾出現於腦、顱、鼻、頸、舌,但畸胎瘤卻很少出現在實質器官(肝、心等)及管道器官(消化道、膀胱)。畸胎瘤如果是成熟的,往往生長很慢,所以大多數均在扭轉、腹脹及疼痛時才被發現。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畸胎瘤的發生位置會帶來不同的症狀:1.長在卵巢會造成腹部骨盆腔附近疼痛,起因於卵巢韌帶的扭曲;2.畸胎瘤造成的腦炎起因於身體對畸胎瘤細胞的受器產生抗體,這種受器在腦部也有,因而造成卵巢畸胎瘤腦炎,3.其他區域的畸胎瘤造成的症狀主要由其壓迫導致,如呼吸困難、疼痛等。一般畸胎瘤沒什麼特殊症狀,大多是在例行性的身體檢查中無意發現,或因為運動、性行為或身體姿勢改變而造成扭轉,導致因器官缺血壞死引發劇烈的疼痛發現。若腫瘤體積更大時,扭轉的機會變小,反而因為腫瘤的體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腹脹、下腹痛、頻尿等非特異性的症狀。治療「畸胎瘤」核心思維 由「癥瘕積聚」規化療程中醫將這類非器官正常組成的錯誤組織結構歸類為「癥瘕積聚」,因此,中醫在治療「畸胎瘤」的核心思維會從「癥瘕積聚」去規劃療程,周宗翰中醫師解釋,身體病發處堆積危害身體的異常組織,造成局部氣血瘀滯、慢性炎症、周圍其他實質組織受到壓迫等影響,此類良性腫瘤若沒有正確用藥治療及正確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搭配,嚴重可能導致腫瘤擴大,甚至轉變成惡性而轉移。中醫在處理這類積聚將從三個面向去處理局部錯誤組織結構:1.降低局部及整體發炎反應。2.透過軟堅散結藥物作用去改變組織錯誤存在狀態,藉以導正身體氣血平衡系統修復身體。3.運用通瘀原則,改變受到畸胎瘤壓迫的組織微循環代謝,緩解周圍受到壓迫的微循環不良。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將容易引起良性腫塊的病因包括寒邪、熱邪、虛證、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其中造成「癥瘕積聚」的核心病因病機為「氣滯血瘀」,寒邪、熱邪、虛證、痰濕及情至因素等會加重「氣滯血瘀」對身體的影響。臨床上西醫處置多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急性期且遇影響生命安全情況下多數需要緊急手術處理,若畸胎瘤位置位於危險區域導致手術風險過高,在無生命危險情況下,醫師多建議和平共處。中醫門診治療會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狀態給予針灸及藥物治療,從核心病因「氣滯血瘀」給予藥物,軟堅散結消癥用藥如夏枯草、牡蠣、昆布、海藻、丹參、莪朮、鱉甲、穿山甲、三棱等,搭配化痰結、袪痰濕藥物如半夏、茯苓、浙貝母、枳實、陳皮、蒼朮等,透過化痰散結軟堅方式解除局部瘀阻狀態,藥物使用上中醫師會小心活血化瘀藥物劑量使用,避免過度活化局部氣血導致腫塊迅速加大,適合劑量及適當時機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幫助積聚減小,另外,根據患者病情,寒邪、熱邪、虛證等加重因素適當給予加減藥物來處置。畸胎瘤屬於先天性疾病,但後天飲食、作息方式及心情調適會影響病況是否加重,周宗翰中醫師建議規律睡眠及早睡早起習慣、清淡少油少鹽少辣低糖飲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來維持身心良好狀態,因畸胎瘤屬於特殊疾病,影響身體面相廣泛且複雜,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正確治療確保病情能夠改善。
減重5kg仍被嫌胖! 丫頭發文嘆:到底要人怎麼活呀
丫頭(詹子晴)去年因為檢查出體內有畸胎瘤,為了避免影響未來生育,便開始吃得營養、減少運動。不過她也因為這樣,體重逐漸上升,更曾被誤會懷孕了,由於外型不斷被放大檢視,讓她28日崩潰發文直呼「到底要人怎麼活呀」。藝人丫頭(詹子晴)28日在Facebook上貼出一張全身照,並在內文透露,自己從7月14到現在,已經瘦了5公斤,卻還是被說胖。而這樣的情況也讓她崩潰表示「到底要人怎麼活呀,一個多月瘦了5公斤好像白瘦了,乾脆管他的,繼續胖,反正我瘦了還是胖了都會被說怎麼胖這麼多」。貼文一出立刻引起許多粉絲紛紛留言幫丫頭打氣「不會啊!很有女人味!但還是ㄚ頭啊!」、「妳不會胖啊,這樣剛好很漂亮喔,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不用在意酸民的話,做自己就好了」、「不會呀我覺得妳很瘦耶變得更美了」、「別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做自己就對了」、「這麼瘦了還被說胖。想逼死誰」。
52歲婦女頭長「15公分腫瘤」 醫震驚:像一袋彈珠
印度一名52歲婦女頭長15公分腫瘤,裡面脂肪狀的小球,醫師表示,就像是一袋彈珠。女子說,腫瘤從她小時候開始慢慢生長。據《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印度住在邦加羅爾的婦女,頭部切除了15公分腫瘤,裡面都是頭髮和脂肪狀小球。女子說,腫瘤從她小時候就有了,而她從來都沒想到要切掉它。醫師在醫學雜誌上公布腫瘤的照片,腫瘤大小不一,就像一袋彈珠。斯里沙迪亞賽高等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醫生表示,這種情況不常見。女子手術切除後,醫師發現腫瘤中有脂肪,和頭髮漂浮在液體中,經過檢查後,發現它是表皮囊腫,在醫學上稱為成熟囊性畸胎瘤。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稱,表皮囊腫是非癌性的,由胚胎細胞發育而來,有毛髮、液體、牙齒等,這意味細胞可能會變成多種組織類型。報導稱,目前不清楚女子症狀發生原因。醫師說,成熟的囊性畸胎瘤經常出現在頭和頸部。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表示,如果囊腫沒有引起任何症狀,患者可能只需要定期掃描檢查就好。醫師說,在腫瘤切除後的6個月內,他們監測了婦女的狀況,腫瘤沒有復發。據了解,表皮囊腫在夏天容易發炎,也有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油炸物和刺激性食物,或是熬夜、壓力大等,都可能是發炎原因。
長庚、史丹佛合作大突破 打造「幹細胞外泌小體」再生治療法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大部分再生能力的治療效果,在於它們所釋放出外泌體的效果。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和褚柏顯教授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史丹福工學院Sarah Heilshorn教授合作,突破現狀,獲得提取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外泌體的方式,打造出安全性更高、排斥更少、療效更好的幹細胞外泌體治療方式。林口長庚這項基礎試驗和研究獲得成功,除了為之後幹細胞治療和轉譯研究帶來進展,更將是未來發展台灣再生醫療的重要起點。研究成果並榮獲國際項尖國際期刊「生醫材料(Biomaterials)」於2022年12月發表和刊登。「胚胎幹細胞」一直被認為是再生醫學的重要細胞來源,而且已經被廣泛探索並運用於未來各種疾病的可能治療用途和方向,包括心肌梗塞、視網膜疾病、脊髓損傷、傷口復原和中風後的神經元修復。但「胚胎幹細胞」一直受限於許多疑慮,包括注射活性幹細胞進入人體,有微小的機會產生畸胎瘤,需仔細追蹤。且因細胞結構完整尺寸大,容易產生排斥,在人體內的穿透力較差,也無法通過血腦屏障,應用範圍有限。因此目前再生醫學的尖端研究方向,都在尋找不須直接注射活細胞的新治療模式。而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最早是由日本學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的研究團隊於2007年發表和證實,它與「胚胎幹細胞」非常相似,同時也克服了之前「胚胎幹細胞」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兩個重要的疑慮:一是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和另一是使用人類胚胎的道德考量。林口長庚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可取代「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範疇,而且它大部分再生能力在於它分泌的外泌小體(通常直徑為30-150nm)會通過擴散作用,作用於鄰近的細胞,誘發再生能力,以達增生修復之效果。李振宏醫師解釋,在很多情況下,使用幹細胞治療方式時,若是換成幹細胞所衍生的外泌小體治療時,外泌小體的治療也會有和幹細胞治療的同樣效果,甚至增加了細胞本身的存活率。而且使用幹細胞直接療法時,實驗過程通常需要有非常嚴格的儲存和運輸方法才可以維持幹細胞的活力和表現,並需要小心使用細胞表徵方法的偵測來避免之後可能的畸胎瘤產生。但外泌小體治療與細胞治療相比,不易引發排斥而且安全性相對較高;外泌小體也被發現具有抗發炎、延緩衰老,甚至可穿透血腦屏障等許多優勢。因此使用源自於幹細胞來源可治療的成分,並避免直接使用活細胞的治療策略,已被認為更易於利用、生物製造和量產,成為未來轉譯成臨床治療方法的一個重要的進展。由於美國史丹福醫學院和工學院積極投入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和外泌體的研究,因此李振宏醫師由醫院派往美國史丹福與工學院Sarah Heilshorn教授進行討論和研究,找出了利用當前的生醫材料,克服困難取得幹細胞外泌體的方法。李振宏醫師表示,目前「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培養,必須藉由小鼠肉瘤癌細胞的可溶性基底膜所提取的分離物,來維持它的原始特性。然而,使用這種方式培養「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取得的外泌小體,未來並不適合臨床人體的試驗和應用。本研究團隊是以人類蛋白的重複氨基酸序列為基礎,精準建構地設計出非從傳統動物體中產生的「類彈性蛋白」,不但能成功培養好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還發展出分離外泌小體可靠的技術,讓我們更容易取得幹細胞所衍生的外泌小體。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褚柏顯主任強調,經過設計重組的非動物來源的蛋白胜肽基質,可以穩定和安全的用於製造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並改變其後續對於治療的促生存效力,此發現可望提供再生醫學治療許多疾病全新和可靠的研究方向。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副院長表示,這項重大的成果也促使各種人體臨床試驗研究積極進行中,希望對於未來的疾病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例如,使用癌症來源的外泌體作為標誌物,可用於檢測和預測癌症治療後的效果和反應。另外,也可利用幹細胞外泌體的再生治療效果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如腦中風、阿茲海默症、心肌梗塞、糖尿病以及關節退化等等疾病。這項基礎試驗和研究獲得成功,除了為之後幹細胞治療和轉譯研究帶來進展,更將是未來台灣高階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印度女嬰一出生就「懷孕」!體內藏8個寄生胎 全球只有200例
印度近日誕生一名罕見女嬰,賈坎德邦(Jharkhand)某間私立醫院替剛出生的女嬰檢查時驚覺其體內竟有「8個寄生胎」,且根據文獻紀錄,該名女嬰是全球僅有200例的同病例中,體內擁有「最多未發育胚胎」的案例。據《每日郵報》報導,該位名字受保護的女嬰在當地時間10月10日出生,女嬰一誕生就被發現腹部異常腫大,經電腦斷層掃描判定腹部有腫瘤,並轉送至賈坎德邦首府蘭契市(Ranchi)的拉尼兒童醫院(Rani Children's Hospital)治療。兒童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腫瘤其實是多達8個的寄生胎,因此女嬰雖然只出生21天,醫療團隊仍對她進行1個半小時的緊急手術,最終順利取出所有寄生胎,女嬰術後恢復情況也相當良好。不過,院方並未透露這些胚胎的發育狀況。又名胎中胎的寄生胎,最早被記錄在1808年的英國醫療期刊,屬於畸胎瘤的一種,寄生胎大多為沒有大腦與其他器官而無法獨立生存的個體,因此通常會在出生前就「死亡」。所以這次病例不只極為罕見,也是印度第10起胎中胎案例。
尾椎長出「2公斤巨瘤」!女嬰搶命6hr奇蹟存活 醫生驚嘆:通常活不過孕期
每個小生命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若孩子一出生便罹患怪病,那肯定會讓他們自責不已,一名澳洲女嬰賽樂(Saylor Thomson)透過剖腹產,提前3個月來到世上,出生時屁股上長了一顆重達2公斤的腫瘤,足足是她體重的2倍大。幸運的是,她在接受6個小時的切除手術後成功存活下來,目前身體恢復狀態良好,更被醫療團隊視作是生命的奇蹟。根據《澳洲新聞》報導,賽樂的母親瑞秋(Rachel)在懷孕第20周時,她被告知孩子罹患罕見的「薦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每4萬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會罹患此病,且僅有25~40%的存活率。報導指出,賽樂於今年8月出生,比預產期早了3個月,出生時體重只有1025公克,但身上的腫瘤竟重達2公斤重,足足是她體重的2倍大。瑪特婦產科醫院(Mater Mothers' Hospital)母嬰醫學教授庫瑪爾(Saliesh Kumar)表示,賽樂的狀態極其不樂觀,當時她的腫瘤非常大,甚至擴散至骨盆及腹部,且通常這樣的嬰兒無法活過孕期,「雖然不知道腫瘤生長的原因,但能肯定的是它來自於胚胎生殖細胞,且通常好發於女嬰,機率是男嬰的4倍」。在經過醫療團隊的治療下,賽樂至今已經出生3個月了,每天都在健康的成長茁壯。回憶起當時煎熬的過程,母親瑞秋表示,「能這樣把賽樂抱在懷裡,並知道她已經堅強地熬了過來,對我而言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時刻」。
男嬰出生長0.5公斤「松鼠尾巴」 醫曝恐怖風險:盡早動手術
基因突變?中國江蘇淮安一名孕婦日前產下男嬰,但寶寶卻長了一根直徑近15公分的「松鼠尾巴」,整個屁股被蓋住,肛門向前推移,原來是「畸胎瘤」,嚴重影響到生命和健康,好在經過醫師評估,在48小時內動手術,成功摘除腫瘤。根據《都市快報》報導,這名孕婦在產檢時就發現胎兒異常,寶寶骶尾部長了一個腫瘤,診斷是骶尾部畸胎瘤,醫師建議要在寶寶出生後,短時間內盡早動手術。男嬰長了「畸胎瘤」。(圖/翻攝自微博)醫師分析,胎兒除了患有畸形瘤,其他器官狀況都良好,和孕婦及其家人溝通後,決定對胎兒定期追蹤,等生產完再處理畸形瘤的問題。到了10月30日,體重4.24公斤的男嬰出生,出生時彷彿坐在一個巨大的「球」上面,由於畸胎瘤直徑長達15公分,重達1斤(0.5公斤),「孩子整個臀部都看不見,肛門向前推移,造成一個前位肛門的假象」,又因為表皮很薄,很容易就破裂。畸胎瘤若不盡早切除,日後可能惡化。(圖/翻攝自微博)由於男嬰的腫瘤太大,情況複雜,手術難度和風險大,醫護團隊進行評估,終於順利切除瘤體,同時小心保留肛門周圍肌肉,為寶寶做了臀部整形手術,術後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恢復良好。醫師指出,骶尾部是最容易發生畸胎瘤的部位,腫瘤細胞原始,可以呈現各類組織結構,因此瘤體內可能包含頭髮、肝臟、牙齒、骨骼,有些甚至分化成手臂、腿。一般來說,90%的腫瘤為良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惡性的機率呈指數上升,所以需要出生後盡早動手術,提醒孕婦在孕期一定要做好產檢,若發現問題也不用焦慮,及時找專科醫生評估胎兒情況。
右腹疼痛驚見2腫瘤「還長頭髮、牙齒」 丫頭悄開刀切除…難過被說胖
早年自《我愛黑澀會》出道的藝人丫頭,憑藉招牌的娃娃音跟幽默逗趣的反應,活躍於各大綜藝節目,2020年與老公王惟立結婚後,積極拓展副業,稱得上是演藝圈的小富婆。但她今天無預警透過影片分享,自己前陣子悄悄開刀的歷程。原來她的體內長了水瘤跟畸胎瘤,因為已經影響到工作跟日常生活,因此決定開刀切除。丫頭提到,她去年全身健康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但最近半年來,發現右腿和右下腹部常常有熱腫脹的感覺,已經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在例行性子宮頸抹片檢查請醫生查看時,才知道長了腫瘤。丫頭說,本來當時醫師是告知她長了水瘤,僅需觀察有沒有變大即可,沒想到再去另一間診所檢查時,發現竟然長了2個腫瘤,且體積變大到5公分。後來丫頭在診所醫師的建議下,到大一點的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一個大腫瘤包著一個小腫瘤,且其中一個是有長頭髮跟牙齒的畸胎瘤,由於大小已經變到5.8公分,且影響到生活,因此決定開刀處理。由於決定動刀處理畸形瘤和水瘤後,丫頭變得不再忌口,吃得更營養,也因害怕畸胎瘤扭轉,因此沒有多做運動,這陣子也變胖不少。她提到:「生病那段時間有很多朋友說『欸你變胖了了喔』,但其實我生病了,那段時間大家一直講的時候其實我心情很差,但我又不想跟大家說我生病了,我怕大家太關心我會不好意思。」目前丫頭現在開刀過了3個禮拜,但因內部傷口還沒痊癒,只要大力咳嗽打噴嚏、大笑或腹部用力,就會感到一陣熱痛。而這次住院她是請老公陪伴,老公一路相陪照顧,也讓她感動直呼:「老公辛苦了。」
肚腩驚人!婦人以為是發胖 呼吸超喘「竟藏40公分腫瘤」
一名50多歲的婦人,最近半年被發現明顯變胖,坐著看電視、躺著睡覺都呼吸困難,於是前往醫院就診。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40公分乘以20公分的巨大卵巢囊腫,壓迫組織,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礙於腫瘤指數升高,擔心有惡性腫瘤情形,選擇剖腹手術,術後恢復健康狀態,取出卵巢囊腫甚至超過7公斤。病理組織報告指出,婦人的卵巢囊腫是黏液性囊腫,當囊腫愈大,手術風險愈高。一般卵巢囊腫剛開始長大症狀不明顯,不太容易被發現,但若超過10公分的巨大囊腫,極可能壓迫周圍器官,出現腹脹、腹痛、最嚴重恐致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鄭志堅指出,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因卵巢位於骨盆腔深部,腫瘤不容易及早發現,而卵巢腫瘤以型態則可分為:一、非贅生性之卵巢囊腫:如功能性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等等。二、贅生性卵巢囊腫:如畸胎瘤、漿液性卵巢囊腫、黏液性卵巢囊腫等。三、惡性卵巢腫瘤。卵巢良性腫瘤通常在早期較小也多無症狀,因此往往在婦科例行性檢查時才偶然發現到。等到腫瘤慢慢增至中等大小(約4~8公分以上時)才開始感腹脹或腹痛甚至腹部腫塊,若腫瘤長大到骨盆腔及腹腔時即可能產生壓迫症狀,如頻尿、便祕等等。卵巢腫瘤危險因子為:肥胖者、初經年齡較早者、不孕症患者、有家族史者等。超音波是檢查婦女生殖器腫瘤最常用、最方便,且是快速及高準確性的工具。若再配合血液腫瘤標記的檢查,可提供參考區分是良性腫瘤或是惡性腫瘤。此外,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也是很好的診斷工具。另外,卵巢腫瘤大於20公分以上者,巨大卵巢瘤一般而言非常少見,尤其是大於20公分以上者。患者會有如此巨大的腫瘤原因可能是症狀不太明顯、患者警覺性不夠。而本案例是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瘤中最容易形成巨大腫瘤者。黏液性囊腺瘤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患者,大多為單側性,只有5~10%為雙側性,一般較大,容易發生壓迫徵狀。鄭志堅說,黏液性囊腺瘤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切面常為多房有分隔,腫瘤表面大多灰色有光澤、囊壁較厚、有彈性。囊內容物為黏液性、不透明、黏稠液看似膠凍。黏液性囊腺瘤絕大多為良性(超過80%),但有10%為邊緣性惡性,不到10%為惡性。鄭志堅表示,卵巢瘤在治療上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種類主要為囊腫切除術及卵巢全切除術兩大類。至於該執行何種手術,基本上依患者年齡以及是否要保留生育功能為主要考量。若是要保留生育力,則以囊腫切除術為主。而手術途徑分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及機器手臂輔助下的腹腔鏡手術,因為極少數卵巢囊腫為惡性,當血液腫瘤標記的檢查升高或是高度懷疑有惡性可能,建議用開腹手術。不過,透過腹腔鏡或是機器手臂輔助,傷口小,較不影響美觀。關於術後恢復時間,傳統開腹手術因肚子肌肉被拉扯,比微創手術多一些時間才能夠恢復。針對大多數卵巢良性腫瘤病人使用腹腔鏡手術即可,若有巨大卵巢囊腫或是懷疑為惡性腫瘤者,還是建議剖腹手術,安全性較高。若想避免卵巢囊腫復發,要建議女性朋友,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攝取過多富含荷爾蒙的食物例如油炸類和皮下脂肪多的食物種類,可降低卵巢病變風險。至於少數病理性卵巢囊腫與遺傳基因有關,加上症狀不明顯,建議女性安排健康檢查,當做完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再加做婦科超音波檢查,可及早發現和治療。
「天生沒子宮」嬤嘆:可憐啊…她超崩潰 小嫻暖心安慰1.2萬人讚爆
藝人小嫻(黃瑜嫻)2017年自爆天生沒有子宮,而右側卵巢也因良性畸胎瘤切除了一小塊;雖然不能自己生孩子,但她仍非常樂觀。近日小嫻親自安慰與她有相同情況的女網友,「姐也是天生沒子宮,但也是過的(得)很幸福,沒事的。」獲得萬人按讚。原PO在Dcard上吐心聲,月經一直沒來,直到國三檢查時被醫生宣判天生無子宮。而阿嬤每次總說,「XXX沒子宮,很可憐餒,不能生小孩,以後叫她親戚生給她,給她養好了啦。」等她上了高中,阿嬤甚至不諱言,「啊妳不會生小孩,以後就給妳賺錢啊,可憐啊,明明是女人卻不能生小孩。」一字一句都刺痛她的心。原PO表示,每次有人問「這個月來了嗎」,自己總是避開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說,沒子宮就不會月經痛、生小孩,「可是只有我們才知道,那有多痛苦,我也想要有月經,也想生下自己的孩子,雖然內心告訴自己沒辦法生沒關係,可是真的沒辦法,對不起,我跨不過去那道坎。」小嫻留言安慰。(圖/翻攝自臉書/Dcard)對此有同樣情況的小嫻親回安慰,「妹妹,姐也是天生沒子宮,但也是過的(得)很幸福,沒事的。」小嫻表示,醫生說在還是胚胎的時候,就決定了她沒有子宮這個器官,除了無法自己生孩子,沒有生理期,其他都跟大家一樣,沒有什麼影響,所以也是健康寶寶一枚,滿滿的正能量獲得網友一致好評。
生產2年仍持續腹痛 她就醫才知子宮有畸胎瘤:裡面有牙齒和頭髮
美國1名女網友日前在抖音發布影片分享自己的驚人際遇表示,自己生下兒子已經2年,期間腹部卻仍舊不斷感到疼痛,直到自己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才得知驚人真相。原來,女子的子宮內長了一顆雞蛋大小的皮樣囊腫(又稱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而囊中竟還有人的頭髮和牙齒。根據《Dailymail》報導,該名女網友表示,自己在2020年7月生下兒子之後便一直感到不適,腹部一直持續疼痛,近期更異常出血,這些症狀讓她懷疑自己可能再度懷孕,因此前往婦科看診。醫生替女子進行超音波檢查後,在她的子宮內發現了一個長7公分、約雞蛋大小的皮樣囊腫,還有一個約豌豆大小的皮樣囊腫。女子事先警告,要網友看照片前須有心理準備,因為內容可能引發不適。而照片中可清晰看到,囊腫切面中除了白色的牙齒之外,還有數根深棕色的頭髮。女網友表示,醫生告知她,皮樣囊腫的成因是胎兒在發育過程中所分離出來的胎兒組織顆粒,而近兩年來,兒子的顆粒組織仍在她的子宮內生長,分別長成了牙齒和頭髮。隨後她也提及,自己將盡快動手術切除兩顆皮樣囊腫,還開玩笑要把頭髮和牙齒保存在標本罐裡留念。女子就醫才發現,子宮有雞蛋大小的皮樣囊腫,裡面還有頭髮和牙齒。(圖/翻攝自Dailymail)照片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崩潰留言,「我永遠也忘不掉這一幕,我不應該看的」、「妳要我們自行斟酌要不要看照片,我以為自己理解,但我老實告訴妳,我實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人妻懷孕5個月產檢…超音波驚見「寶寶長尾巴」孕媽嚇傻 醫生揭真相
大陸一名鄭姓女子懷孕5個月時,到醫院產檢發現胎兒的屁股位置鼓起一個包,看起來就像條尾巴,讓夫妻倆不知該如何是好。經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診斷,初步判定為胎兒骶尾部畸胎瘤,決定實施介入性產前羊水穿刺,評估胎兒的腫瘤為良性後,建議孕婦繼續妊娠,最後平安生下寶寶,母子均安。綜合陸媒報導,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前診斷多學科專家團隊臨床組、超聲組、核磁共振組、遺傳組、兒外組、兒科組進行MDT(多學科會診),全面分析了胎兒可能的病情變化趨勢及不良預後,鑒於無法預測包塊的生長趨勢及性質,醫生也明確告知了鄭女可能需要的治療、預後及併發症。鄭女和家屬聽從了姜金娜主任醫師的建議,實行了介入性產前診斷羊水穿刺;檢驗科細胞遺傳學專家邱惠國副主任技師,為寶寶的羊水進行了染色體核型檢測,結果正常。由於寶寶屬於胎兒骶尾部畸胎瘤(I型),80%預後良好,勇敢的父母選擇繼續妊娠。畸胎瘤是小兒常見實體瘤之一。隨著寶寶一天天發育長大,畸胎瘤也在長大,幸運的是沒有出現宮內併發症,生長指標在正常範圍內。懷孕38週時,醫生為鄭女做了剖宮產手術,手術順利,術後直接轉至新生兒科病房。寶寶出生後第3天,兒外科團隊為寶寶進行了手術,手術很成功,且確認腫瘤為良性,目前寶寶已經1歲,生長發育一切正常。據了解,畸胎瘤是小兒常見實體瘤之一,好發在身體中線及其兩旁,由三胚葉組織構成,其中又以骶尾部畸胎瘤最多見,它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新生兒及嬰兒期最多見。隨著產前篩檢技術發展,骶尾部畸胎瘤的產前診斷率可達90%以上,其病理性質有良惡性之分,絕大多數新生兒骶尾部畸胎瘤為良性腫瘤。
新生兒長「小尾巴」!媽被建議引產 台大醫曝7年後近況
寶寶平安健康來到世上,是父母最希望的事。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表示,曾接生一名小寶寶,胎兒尾骶部長了一個腫瘤,在這之前很多醫生建議媽媽拿掉;但他認為,切掉就好,因此鼓勵媽媽把寶寶生下來,如今孩子已7歲,可說中、英、法3國語言。施景中透露,上周四一位母親,帶來了兒子與阿公一起採的香檬來看他產檢,一聊之下,原來小孩是多年前他幫忙接生,然後沒多久他們舉家遷到印度發展。施景中回憶,孕期之初,因為胎兒尾骶部長了一個腫瘤,沒人知道是什麼,所以轉到他這裡檢查,而另一家醫學中心的醫師是直接叫媽媽把小孩拿掉。寶寶尾骶部長了一個腫瘤。(圖/翻攝自臉書/Jin-Chung Shih)施景中說,「我教過大三的胚胎學,我知道人類胚胎時期曾經有尾巴的構造,不過後來退化了,偶爾也還會有嬰兒出生會有尾巴,只要沒有脊髓的神經組織掉進去,直接切掉就好了。」他指出,要鑑別的就是脊膜膨出造成的lipomeniongocele之類的問題,但產前已做過MRI,確定不是,因此鼓勵媽媽將寶寶生下。寶寶出生後,由小兒神經外科的郭夢菲教授進行切除手術,最後順利康復出院。如今一轉眼,寶寶已7歲,可說中、英、法三國語言,可惜因為疫情無法到醫院。施景中感動地說,「但媽媽還讓是讓他錄了一段話和我打招呼和感謝我。」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遇到醫生真的太幸福了」、「施P手中救下無數生命呢」、「您的細心,嬰兒強韌的生命力,都令人感動」、「幸運的孩子有醫生緣,得以體驗世間生活」、「8年前懷孕30周發現寶寶長了薦尾畸胎瘤,也是施醫師給與鼓勵支持跟幫助,讓我們安心的生下寶寶,現在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二生」。
妙齡女全身抽搐如中邪 呆滯漠然全因這個病
29歲邱小姐因全身抽搐送到急診,抽搐停止後,目光呆滯、表情漠然,家屬表示一個月前人好好的,工作也正常,下班與同事一起出去玩,但逐漸像中邪似的,首先是記憶力變差、忘東忘西、無法工作,接下來自己在家中房間喃喃自語,不太理人,帶她去收驚也沒有變好,最後就像現在這樣。李先生今年60歲,從年輕時候每天抽1-2包菸,最近這幾個星期兩隻腳越來越麻痛,走路也越來越不穩。經過診斷治療後,邱小姐是因為卵巢畸胎瘤引起抗NMDA受體腦炎,切除卵巢畸胎瘤後逐漸康復。李先生則因小細胞肺癌導致感覺神經病變,目前正在治療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表示,邱小姐和李先生的腫瘤部位都不在神經系統,卻能引起神經系統的異常,例如癲癇、記憶力變差、精神症狀、小腦或周邊神經病變,這就是所謂的腫瘤伴生神經徵候群(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它出現的神經症狀和腫瘤發生的部位、轉移處、併發症及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無關,常常在腫瘤還沒有被發現,或是連腫瘤都無法靠檢查而發現的時候,就會引起神經系統異常。周友芳說,這是因為腫瘤表現(分泌)出神經蛋白,誤導我們的免疫系統去攻擊自身的神經系統,範圍包括腦或脊髓、周邊神經、視覺系統、神經肌肉交界處及肌肉,使得臨床表現會與許多疾病類似,也因為它可能是腫瘤的起始徵兆,所以必須小心鑑別診斷。認識腫瘤伴生神經徵候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可能是腫瘤的初始症狀,有的癌症甚至在神經症狀出現的四、五年後才被診斷。若能藉此早期診斷癌症,早期治療,可以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狂打嗝惹男友不爽!嫩妹衣服掀開驚見「詭異小山丘」醫嚇傻
打嗝是橫膈膜出現非自主痙攣,絕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相關經驗,但有名21歲女子近來卻頻頻打嗝,才吃下一點點食物就會感到腹脹,眼看著情況越來越嚴重,她趕緊就醫檢查,沒想到醫生竟在女子的下腹部發現一個「巨大球型物體」,外型彷彿就像懷孕,剖開一看更是嚇人。婦產科醫師李偉浩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女患者就診時表示,自己在最近半年間,每次只要吃東西就容易打嗝,她也無法陪男友一起吃大餐,已經嚴重影響到彼此感情。起初女子認為是出現胃食道逆流,求診後服用整腸、控制胃酸的藥物,情況確實稍微獲得改善。(圖/截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不過後來女子腹脹問題卻越趨嚴重,肚子鼓得像一個山丘,且還是一直不停打嗝,透過X光檢查後發現,她的肚子裡滿滿都是氣,超音波則顯示她的下腹部有個圓圓的異物,進一步確認是「卵巢囊腫」,約30公分大,必須趕緊開刀切除。照片曝光後,讓現場來賓全都嚇傻,李偉浩指出,這是一顆良性的畸胎瘤,但因壓迫到了腸胃道,才會讓女子持續胃腹脹及打隔,當時剖開患者肚子取出時,模樣宛如一個小嬰兒般,相當巨大,所幸經過手術治療後,目前女子已無大礙。(圖/截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