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大
」 甲狀腺愛吃蔬菜反倒吃出病? 36歲女子整天虛累累「醫揪關鍵是它」
白蘿蔔常被視為養生食材,但若是甲狀腺出問題,又突然大量食用,恐怕會讓病況更惡化!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提到,一名36歲女性大量生吃白蘿蔔,整天精神不濟、疲憊不堪,就醫後診斷出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功能低下。江守山表示,這名患者長期食用「不含碘」的玫瑰鹽,長期碘攝取不足導致甲狀腺濃度下降,當甲狀腺試圖產生更多的甲狀腺素,就出現了甲狀腺腫大的現象。此外,患者近期收到親友送的醃蘿蔔,每天都大快朵頤狂吃,沒有意識到白蘿蔔所含的硫代硫酸鹽又會抑制甲狀腺吸收碘,一般人平時生吃白蘿蔔倒無妨,但這兩項因素同時發生、共同影響,她就出現了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問題。甲狀腺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荷爾蒙。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會出現疲倦、記憶力下降、皮膚粗糙、便秘等症狀,甚至可能有心臟衰竭無力等嚴重症狀。江守山醫師判斷患者的問題出在飲食上,因此沒有開立藥物,而是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包含改用含碘鹽,暫時不吃生泡菜、醃蘿蔔,尤其建議蘿蔔煮熟後再吃,以去除硫代硫酸鹽,而患者在遵循這些建議後,甲狀腺功能問題果真得到改善。江守山也補充,平常烹飪建議使用含碘鹽,若經常食用不含碘的鹽,下列常見食物如白蘿蔔、白菜、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豆漿、豆腐、菠菜、花生、草莓,因為含有比較容易影響碘的成分,所以要酌量食用,以免造成甲狀腺腫大。
12歲男童患「甲亢症」!脖子腫大難呼吸 「微創無痕手術」不需長期服藥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電腦斷層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謝小弟經常無法按時服用藥物,且考量藥物副作用,趁暑假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評估,使用獨創組合式的微創無痕手術切除方式,術後不僅呼吸改善還能運動跑步,不到一個月還長高10公分。甲亢症7-14歲是好發期 脖子粗、眼睛凸留意常見症狀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表示,葛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症,係指因自體免疫性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分泌過多荷爾蒙的內分泌疾病。一般兒童甲亢症的發病率較低,只占全部病人的5%左右,其中7~14歲是好發年齡,女孩多於男孩,比例約5:1。巫奕儒主任指出,臨床上可看見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有些人眼球外突成凸眼症影響視力、掉髮、肌肉無力、週期性癱瘓等症狀。另外,新陳代謝會增快、並導致焦慮、心悸、顫抖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或腹瀉、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學習成績退步,亦會影響成長和發育,如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緩慢、女孩並有月經紊亂,閉經及月經過少問題。若沒有控制更嚴重將導致甲狀腺亢進風暴,如發燒、心跳過速而造成心臟衰竭,昏迷和休克等。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 3種常見方式一次看 巫奕儒主任表示,一般傳統治療首選為口服藥物治療即抗甲狀腺藥物,總療程一般為2~3 年,有的則需5~6年,甚至更久。第二種治療是放射碘治療,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但此療法不可使用於五歲以下,懷孕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後6個月內不可懷孕,且治療後有可能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第三治療是手術治療即甲狀腺切除手術,過去傳統手術常在頸部開一道長長疤痕。無痕微創切除 依需求量身治療巫奕儒主任說,經過多年長期研究獨創組合式無痕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經國際期刊認證,已應用於多位臨床患者,都獲得良好結果。選擇此種微創治療也可量身訂作選擇,包括:雙側全部切除、雙側次全切除、一側全切與對側次全切除等;兒童青少年須配合生長發育需求,成人選擇有效和最不會復發的方式。
頸部疼痛當作感冒 輕忽卻成甲狀腺低下
在秋冬交替感冒盛行的時節裡,出現喉嚨痛、發燒等症狀相當常見,不過當感冒總是好不了時,可要留意甲狀腺功能是否出現異常。36歲的蔡小姐從上月開始因為咳嗽、喉嚨腫脹、聲音沙啞等問題,不斷往返診所領藥但不見好轉,直到近期發燒不退、頸部還出現被掐住的壓迫感,到醫院抽血、超音波檢查後,才確診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超音波 可見發炎部位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劉漢文說明,亞急性甲狀腺炎,是甲狀腺組織的發炎反應,因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也稱為病毒性甲狀腺炎,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其病狀為甲狀腺腫大、壓痛,疼痛感可能蔓延至喉嚨、下巴、耳朵,偶爾會伴隨發燒,而處在不同的發炎時期,也會出現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症狀。由於亞急性甲狀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關,因此在確診前的1~4周裡,病人會出現疲勞、全身痠痛、咳嗽流鼻水等普通感冒症狀,劉漢文醫師強調,因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燒、頸部疼痛病徵與感冒相似,容易被忽略,雖說大部分情況能夠自癒,但病程往往長達數月,若沒有保持追蹤,恐已進展成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而沒有發現。治療急性甲狀腺 服用消炎止痛劉漢文醫師表示,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輕症者以服用消炎止痛藥為主,多數能緩解頸部的腫痛感,而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則搭配類固醇使用並隨病況改善減少劑量。劉漢文醫師提醒,在發炎期進入恢復期前,病人應每2~8周追蹤甲狀腺功能,有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的族群,更要維持每年追蹤。最後,當民眾發現甲狀腺腫大、頸部疼痛時,可考慮是否有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性,盡快到醫院檢查確認。
感冒拖1個月!36歲女呼吸困難「像被掐脖」 醫一查甲狀腺異常
正值秋冬換季是感冒的好發期,不過若是一直不見好轉,恐是甲狀腺功能異常!一名36歲女子上個月出現咳嗽、喉嚨腫脹、聲音沙啞等症狀,多次前往診所就醫卻未見效,沒想到1個月後竟開始發燒,且頸部有窒息感,緊急到大醫院求診才發現,原來並非感冒惡化。該名女患者上個月開始出現感冒症狀,多次往返診所看診並服藥後,始終都沒有康復,拖了一個月後她突然發燒不退,頸部甚至有「被掐住」的窒息感,這才連忙到大醫院就醫,經醫師檢驗後,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劉漢文表示,由於「亞急性甲狀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關,因此又被稱為「病毒性甲狀腺炎」,患者感染的前一個月內,經常伴隨咳嗽、流鼻水、疲勞及全身痠痛等典型感冒症狀,因此容易被誤判為普通感冒。劉漢文指出,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病人多數會自行痊癒,但病程往往能拖到數月之久,除了上述感冒症狀之外,患者也可能出現甲狀腺腫大、發燒、壓痛等病徵,疼痛甚至蔓延至下巴、喉嚨及耳朵,且通常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對此,劉漢文提醒,民眾若發現感冒一直好不了,要小心恐是甲狀腺疾病,由於病程較長,病患應每2至8周回診追蹤,而被診斷出「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的族群,更需要每年定期追蹤,否則恐造成「永久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國人罹患甲狀腺結節機率高 專家籲有症狀及早就醫!
甲狀腺結節是國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平均約每七人中約有一人罹患。民國六十年代政府實施食鹽加碘政策前,缺碘性甲狀腺腫大的患者極多,甚至大如棒球、排球,而以往的手術及醫療水準不如現在,此類患者治療起來頗為棘手,往往傷口極大,手術時間長,併發症也常發生。在食鹽加碘政策實施後,大脖子症大幅減少,但近年來國人喜愛食用玫瑰鹽、海鹽等國外進口食鹽,因未添加碘,可能導致近年來國人碘攝取不足狀況漸增,近來甲狀腺結節比率不減反增,提醒有甲狀腺問題的民眾,宜及早就醫,而現今手術技術成熟,多可降低併發症風險。甲狀腺疾病 國人常見新竹台大分院甲狀腺外科醫師黃俊雄指出,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器官,主要分泌甲狀腺素負責調節身體新陳代謝速率,代謝速率過慢、過快都屬於甲狀腺功能異常,當代謝速率過慢會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容易水腫、肥胖、活力差,而代謝速率過快則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容易燥熱、暴瘦、心跳過快等。除了甲狀腺功能異常外,甲狀腺結節也是國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之一。黃俊雄醫師表示,「許多病人可能是看到、摸到頸部腫脹,或是健檢發現,甚至是結節過大壓迫食道或氣管,出現吞嚥及呼吸困難才被診斷」。95%甲狀腺結節為良性 個人精準化治療為目前主流黃俊雄醫師說明,甲狀腺結節經超音波及細針穿刺檢查多可判斷良惡性,其中約95%為良性,僅5%為惡性,而通常大小愈大(如超過3-4公分以上)者,甲狀腺癌的機率也較高。雖然甲狀腺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七名,但致死率低,患者宜與醫師完整討論後,決定相關治療計畫。近年來也有針對一至四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癌患者採取非手術的追蹤療法,但宜與醫師充分討論瞭解優缺點,依個人情形考量後再施行為宜。另外,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中約有35~50%經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可考慮口服放射碘治療,而手術治療亦是可考慮的最終治療選項。黃俊雄醫師也提到,甲狀腺癌中有約百分之一是惡性度極高的未分化癌,長得極快且易侵犯周邊組織,即使能夠手術切除,病人存活率也可能只有半年,是醫師最大的夢靨,而近年標靶治療的進步,為這類患者提供了一線曙光。兩大甲狀腺手術併發症 影響生活品質黃俊雄醫師進一步說明,雖然甲狀腺手術技術發展日趨成熟,但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後方為氣管及食道,之間有一對負責控制發聲的喉返神經,副甲狀腺也位在甲狀腺的後方,而甲狀腺手術最常見的兩大併發症就是喉返神經及副甲狀腺的傷害。若傷到喉返神經,會造成聲音沙啞、音調改變,喝水容易嗆到、甚至吞嚥困難,可能形成暫時或永久性傷害;若傷到副甲狀腺,則會造成低血鈣血症,出現手麻、腳麻、臉麻等症狀,雖多數在數周內可恢復,但仍有少數造成長期問題。輔助先進儀器 手術更安全所幸,目前甲狀腺手術已有許多術中輔助儀器,可以提升手術安全。黃俊雄醫師指出,喉返神經的外觀有時難以與血管區分,而甲狀腺發炎造成沾黏或腫瘤侵犯等,都可能提高傷及神經的風險。使用神經監測器導航可以透過偵測訊號,降低傷害喉返神經風險,建議以下情形可考慮使用 -- 甲狀腺曾開刀、甲狀腺癌、巨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另外,術中也能搭配組織凝集儀,可讓手術更順利及縮短時間。黃俊雄醫師說明,甲狀腺周圍有豐富的血管,傳統手術使用電燒來止血,但較粗的血管使用傳統電燒止血效果不佳,多需以綁線處理,而利用組織凝集儀透過能量傳導直接截斷血管,能達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也大幅縮短手術及麻醉時間,建議沾黏越嚴重、結節越大、手術風險愈高的病患可以優先考慮。黃俊雄醫師提醒,甲狀腺疾病極為常見,相關問題應盡快就醫,由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甲狀腺外科、一般外科等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診斷,及早治療多數治療效果極為良好,切勿諱疾忌醫。
比砒霜還毒100倍? 網傳白蘿蔔跟它們一起吃恐致命
網路謠傳「白蘿蔔千萬別和它一起吃,比砒霜毒100倍!」的影片,內容聲稱白蘿蔔不能和酸性水果、紅蘿蔔、人蔘和木耳一起吃,不然恐出人命的消息,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麥擱騙」就闢謠,認為這些消息都沒有科學根據的假消息,依食物學原理水果都是鹼性的,根本沒有所謂的酸性水果,而白蘿蔔和紅蘿蔔、人蔘、木耳一起吃也不會損害身體。營養師破解迷思,透露紅白蘿蔔一起煮並不會造成維生素降低。(圖/翻攝自pixabay)「MyGoPen麥擱騙」找來大同醫院營養室主任高慧珊,解釋網路謠傳的白蘿蔔不能和酸性水果一起吃,甚至可能比砒霜還毒百倍。高慧珊闢謠根本沒有酸性水果,水果其實是鹼性的,至於網路謠傳白蘿蔔和酸性水果一起吃造成甲狀腺腫大,這種狀況的發生是因為碘攝取不足導致,要大量吃可抑制碘的食物才會發生,但台灣的鹽都有規定添加碘,因此國人很難會有碘不足的狀況。至於紅白蘿蔔一起吃會降低維生素C的含量,高慧珊也表示這是無稽之談,讓維生素C含量降低,只會和烹煮料理方式有關;白蘿蔔和人參一起吃,從西醫角度來看,食物並無熱、寒性之分,一起煮的話就營養師的觀點來看,並不會有問題;但從中醫論點來看,白蘿蔔可幫助消脹氣,的確不適合和補氣的人蔘一起吃,不過頂多是讓療效降低,並不會因此損害腸胃功能。人參和白蘿蔔一起吃就西醫觀點也沒有問題。(圖/翻攝自pixabay)至於白蘿蔔加黑木耳容易引起皮膚炎的說法,高慧珊也認為,一般來說皮膚炎或過敏反應多跟體質有關係,但對免疫低下或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確實有可能吃到某些食物出現皮膚炎,不過和白蘿蔔加黑木耳一起吃無關。
男網紅喉嚨莫名長腫瘤 網友提醒就醫幸運撿回一命
人們健康出問題時,有時難以察覺,但往往病症皆會先反映在身體上。美國1名22歲男網紅,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傳一則影片與眾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時,意外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其喉嚨處長腫瘤,就醫後才發現竟是惡性的甲狀腺腫瘤,經治療後幸運保住一命。根據《中國報》報導,西雅圖1名男網紅,近日在抖音平台分享自己因為網友提醒,及時發現自己罹患甲狀腺癌的經歷。該名男子表示,自己當日如往常一般將自己的生活影片上傳與眾人分享;沒想到,網友看過影片後,紛紛留言以及私訊給自己,指出他的甲狀腺看起來有些腫大,「(他們)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通常只是甲狀腺腫大,但有時是甲狀腺癌。」男網紅解釋,自己一直沒有發現喉嚨有明顯突出,也不會感到疼痛及任何不適,但為了保險起見,自己仍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經過幾番檢測及超音波檢查,醫生診斷後指出,男網紅喉嚨上的結節有95%為惡性,未來恐會癌變。經過雙方討論,男網紅與醫生一致決定先行切除可能癌變的腫瘤。而手術也相當成功,目前男網紅已逐漸康復中;此外,他也在影片中對網友表示謝意,「很感激也很希望能盡快見到你們。」報導指出,大部分甲狀腺瘤皆為良性腫瘤,甲狀腺癌更佔甲狀腺腫瘤不到5%,而其最常見的症狀便是頸部腫塊,其餘亦包括頸部腺體腫脹、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以及吞嚥困難等。
32歲女罹甲狀腺癌 講話不再像唐老鴨!微創手術降神經損害機率
32歲林小姐確診為左側甲狀腺惡性腫瘤,因擔心手術留疤,經他院轉診至台南市立醫院,由周易韋醫師執行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林女士左側甲狀腺惡性腫瘤為1.2x1.1公分,術前除了超音波與血液檢查外,也須進行聲帶檢查,以確保腫瘤有無侵犯到專司說話的「返喉神經」,術中搭配「神經監測器」,避免返喉神經損傷。台南市立醫院一般外科周易韋醫師表示,傳統甲狀腺手術會從脖子上動刀,外觀會留下的疤痕,影響外在美觀,然而,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既不留疤痕也能降低說話神經損害。甲狀腺是一個位於氣管前方的內分泌器官,分成左、右葉,傳統甲狀腺切除需在前下頸部劃開一道約6公分長的傷口,可能留下明顯疤痕,現有「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從嘴巴內開小傷口移除病灶,只需要每天用漱口水清潔兩次,保持傷口乾淨,傷口縫合線會被身體組織自行吸收。術後疼痛感低2天即可出院,也不會有傳統開脖子手術留下巨大疤痕的問題,只需後續持續追蹤與服用甲狀腺激素。此外,周易韋醫師提及,甲狀腺手術中可能產生返喉神經的損傷,返喉神經是掌管說話的神經,若受損則聲音會沙啞,有可能會出現「唐老鴨」音。而將「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與「術中神經監測器」相結合,可大幅降低「返喉神經」的損傷機率,讓聲音沙啞機率降到1%左右。周易韋醫師表示,甲狀腺惡性腫瘤除了甲狀腺全切除之外,中央頸部淋巴結清除手術也是必要的,經口內視鏡微創手術是可以有效率的清除中央頸部淋巴結。台南市立醫院與「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 (IRCAD Taiwan)」有密切的合作;而遠距微創手術中心是源始於法國,在「IRCAD Taiwan」可以與世界各國的外科大師學習最先進的微創手術。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是由泰國醫師Angkoon A 於2015年發表的術法,「IRCAD Taiwan」也曾邀請Angkoon醫師講授手術技巧。 甲狀腺疾病包含良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甚至是甲狀腺癌,可藉由抽血檢查、頸部電腦斷層掃瞄,以及細針抽吸細胞學…等檢查來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種類。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初期無症狀,可經由超音波發現,甲狀腺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當罹患甲狀腺癌時,積極的面對和治療,多數的病人皆可以痊癒,建議民眾定期檢查,留意自身健康。
心碎媽媽泣訴「懷孕胎兒一再失去心跳」 醫師一查竟然跟外婆有關
36歲林小姐由先生陪同走進診間,兩人看起來都有些落寞。林小姐說:「是婦產科醫師建議我要來看免疫風濕科。」原因是婚後備孕兩年卻沒有消息,然後試了幾次人工受孕以及試管嬰兒療程,雖然有幾次成功受孕,但都是懷到大約八到九週的時候就流掉。「這次也是剛看到胎兒有心跳,才高興一個星期,產檢醫師就說胎兒又沒心跳了!為什麼別人懷孕都很順利,我們就……,現在真的好怕又懷孕,實在受不了一再的失望!」林小姐說到激動處不禁哽咽落淚,診間醫護人員連忙安慰,她的先生也給太太溫情的擁抱。等到林小姐情緒稍微緩和後,繼續說道:「我有上網找資料,網路上有免疫媽媽社團,也說如果流產找不到原因,要趕快去找免疫風濕科檢查看看,很多都是免疫不正常懷孕才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說,仔細詢問林小姐之前的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目前症狀,發現林小姐十幾年前曾有過甲狀腺亢進的問題,服藥治療後已經穩定,這幾年沒有再回內分泌科追蹤。林小姐的母親則有乾眼症,還在定期回診治療。身體診察方面,主要發現林小姐甲狀腺腫大,她說同事也發現她的脖子比較大,但是自己倒是不覺得,也沒有手抖心悸睡不著等症狀,於是當天先抽血驗甲狀腺與自體免疫抗體。一週後回診看報告,蔡明翰發現林小姐甲狀腺功能雖然正常,甲狀腺抗體卻異常升高,自體免疫乾燥症抗體也呈現陽性,因此診斷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和輕微乾燥症,容易造成反覆性流產,服用免疫調節劑與低劑量類固醇後,免疫失調控制良好,目前林小姐已經懷孕四個月,狀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