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知學
」 田知學 急診 新冠肺炎 急診室 陳時中陳時中「夜宴」當事人還原餐會細節 真實身分曝光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在臉書指稱,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與前次長王必勝今年8月6日出席一場餐會,陳時中會後與多名「辣妹」一同走出。該事件引發外界關注,對此,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回應,她是辣妹群中其中一人,另一位當事人、美女牙醫唐櫻翠也在網路上發文,還原餐會當時的情況。王鴻薇在臉書爆料,貼出照片顯示陳時中在餐會後與幾名女子一起走出,其中一名女子身穿露肩裝,另有一名女子穿著低胸服裝,在陳時中上車後站一排歡送,引發外界質疑。對此,陳時中辦公室回應,當天只是友人餐敘,與會的女性都是醫師,強調「她們都是非常優秀且值得尊敬的醫界夥伴,不應受到惡意抹黑及造謠」。照片中穿著露肩裝的田知學醫師隨後在社群媒體出面說明,她是照片中的其中一名女性,當天是因為要上台表演才會穿著較為華麗的服裝,「這是我在醫師節晚宴的表演後和姐妹們的聚會,當天的衣服是在網購平台上買的,我很喜歡這套衣服!」她表示,自己穿得開心,並認為在工作之外展現自我風采是難得的小確幸。田知學進一步回應對「辣妹」的評論,她強調,「我把『粉味』當作是稱讚,而不是詆毀!姐妹中有人為了 生存、沒有機會可以讀書、不得已做『粉味』的,在我心中,她們是美麗的!」與會的另一位當事人、口腔顎面外科女醫師唐櫻翠也發文,說明當天的情況。她表示自己這幾天人不在台灣,因為時差關係比較晚才得知,原來自己在8月參加的一場醫界餐敘被偷拍,還出現很多相關的報導,「記得那天,我跟平常愛打扮的自己一樣,穿了一件喜歡的禮服」,餐會中陳時中也有出席,並謙遜地回應大家的問題。對於外界關注,她強調,「身為女性醫師,無論穿不穿白袍,都應該有自由選擇如何展現自我。」另一位當事人、口腔顎面外科女醫師唐櫻翠也發文說明當天的情況。(圖/翻攝自唐櫻翠IG)唐櫻翠表示,「身為一個口腔顎面外科的女醫師,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都以身為女性而感到驕傲,對自己的專業更是充滿自信,不斷追求進步。不管穿不穿白袍,我都要求自己活得漂亮且真實」。她也直言,社會對女性的標籤化與物化不應成為限制女性發展的枷鎖。「有人認為我不像醫師,我當作是稱讚」。唐櫻翠認為,無論性別,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而不是成為攻擊或貶低他人的工具,女性應該有權利在職場與生活中展現自信與美麗。
王鴻薇爆料翻車 吳思瑤:造謠上癮了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12日爆料,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及前次長王必勝今年8月6日出席一個場合,會後與香肩美女比肩而出,陳、王及在場的女醫師田知學都澄清,該場合是醫師聚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王鴻薇對於被指涉的女醫師們提出歉意,那請問同樣被造謠的陳時中、王必勝至今隻字未提,王鴻薇難道不應該對被抹黑成「重情重義重粉味」的陳時中、王必勝道歉嗎?吳思瑤直言,王鴻薇是造謠慣犯、累犯,半個月前的程序委員會,王鴻薇當民進黨立委沈發惠的面指鹿為馬,把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跟沈發惠搞錯,明明是邱志偉的提案,王鴻薇可以當著沈發惠的面栽贓抹黑是沈發惠的提案,好在造謠當事人沈發惠就在現場,可以即時制止、遏止這個造謠的現行犯,王鴻薇也只能被迫現場即刻道歉,若不是沈發惠在現場,這個造謠已經被國民黨剪成抖音、影片大肆散布,對沈發惠名譽是非常大的傷害、難以回復。吳思瑤指出,「沒想到半個月後又來了,造謠上癮了」,居然可以把單純聚會的女醫師說成「粉味」,把陳時中、王必勝指涉成「重情重義重粉味」,非常不應該有的指涉,不僅是抹黑造謠,更凸顯王鴻薇自身的性別意識不及格,對於物化女性的作為毫不自知,沒有性別平權的認知,這樣的立委除了造謠成性、還歧視女性。吳思瑤接著說,雖然王鴻薇馬上道歉,但是她僅對於被指涉的女醫師們提出歉意,那請問同樣被造謠的陳時中、王必勝,王至今隻字未提,難道不應該對這兩位單純參與醫界聚會,卻被抹黑成「重情重義重粉味」的陳時中、王必勝道歉嗎?吳思瑤表示,當然不希望這件事再次發生,王鴻薇也說未來所有發言會嚴加查證,希望說到做到,要撕下「造謠薇」的標籤,就看王自己的表現,但是請停止造謠、停止物化女性,還不向陳時中、王必勝道歉,「王鴻薇妳真是糗大了。」
爆陳時中參加晚宴爆乳妹相伴 王鴻薇翻車道歉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12日表示,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出席晚宴,有爆乳辣妹相伴,最後辣妹站一排還送客。而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回應,她是辣妹群中其中一人,「自己沒有任何政治傾向,我的朋友各黨都有!」對此,王鴻薇12日深夜也道歉了。王鴻薇12日中午在臉書爆料,從照片中可見,陳時中要走出大門,一名身穿露肩裝的女子跟他一同出來,身後還3名女性,其中一人更是穿低胸裝,在陳時中上車後站一排歡送。對此,陳時中辦公室回應,當天只是友人的餐敘,他跟王必勝都受邀,而畫面中的女性皆為醫師,「都是非常優秀可敬的醫界夥伴,不容惡意的抹黑及造謠。」田知學也說,她是照片中的女性,當天是要上台表演才穿那樣,「我把『粉味』當作是稱讚,而不是詆毀!姐妹中有人為了 生存、沒有機會可以讀書、不得已做『粉味』的,在我心中,她們是美麗的!」王鴻薇表示,「我要向感覺不快的女醫師致歉。在今天醫師節,因為爆料者提供的資料。我的臉書發文雖然是基於監督政府官員言行及政商關係,但讓照片中的女醫師感受到不愉快,我要在此向女醫師們致上歉意。未來接到爆料會更嚴謹查證 ,但嚴格監督的原則不會動搖。」
遭王鴻薇指控是飯局「粉味」 香肩女醫師出面還原當日真相
國民黨籍立委王鴻薇今(12)日在臉書上指稱,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及前次長王必勝今年8月6日出席餐敘,會後陳時中與香肩美女並肩走出,最後幾名女性還站成一排送客,狠酸陳時中「重情重義重粉味」。對此,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在臉書公開回應,她就是被拍到的女性,「那篇報導的確讓人不愉快!但我把『粉味』當作是稱讚,而不是詆毀」。王鴻薇12日中午在臉書上曝光數張照片,照片中可見陳時中步出一間餐廳大門時,與一名身穿露肩裝的女子並肩出門,2人身後跟著3名女性,其中一人更穿著低胸禮服展露好身材。而4女在陳時中上車後「排排站歡送」的畫面也引發熱議。對此,陳時中辦公室回應當天是友人的餐敘,陳時中與王必勝同時受邀,而畫面中的女性皆為醫師,來自急診、口腔外科等不同的專業領域,「都是非常優秀可敬的醫界夥伴,不容惡意的抹黑及造謠。」王鴻薇則回應表示,請陳時中告訴大家歡聚的人有哪些?能不能一一介紹,誰跟他一起參加晚宴後讓他如此開心離開?12日晚間,布農族醫師、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在個人臉書帳號發布影片,並表示自己就是照拍照片的女性,並表示當天的衣著是為在了8月6日醫師節的晚宴上上台表演所穿,並以自己在台上放歌的影片作證。田知學在文中表示,她身邊有各黨派的朋友,但她本人沒有政治傾向,心中唯一認同的就是「一起真心愛這塊土地的所有人」,並追問:「每天看著政黨間在爭吵,甚至無理、抹黑到失焦,你們可曾想過台灣真正的主人原住民的感受嗎?」談及與陳時中一同被拍,田知學表示,照片應是在8月6日的醫師節晚會後拍攝,當時有20多人參與,且許多都是醫師,當天大家互相交流,她花了許多時間與其他女醫師聊天。她表示「對於陳時中先生,我是尊敬他!關於他的公開發言有褒有貶,但是我尊敬他從未反駁我的批評,而是回覆我:『那我可以怎麼做來協助你們?』」田知學還表示,她在晚會中與陳時中坦承,「我沒有政黨,所以當時實在踏不出那一步來為你站台」,對方則回應以「我完全不在意」的笑容,贏得了她的尊敬,因此在晚會結束後,她與其他女醫師一同陪陳時中下樓,除了寒暄之外也提出一些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希望努力改善原住民健康不平等的願景,希望對方協助。田知學在臉書上發布照片,還原當日真相,並表示「祝台灣所有美麗動人的女醫師們醫師節快樂!」。(圖/翻攝FB/布農Doc 田知學)最後,田知學表示,王鴻薇的爆料的確讓人不愉快,「但我把『粉味』當作是稱讚,而不是詆毀!姐妹中有人為了生存、沒有機會可以讀書、不得已做『粉味』的,在我心中,她們是美麗的!祝自己醫師節快樂!也祝各位台灣所有美麗動人的女醫師們醫師節快樂!」
沈慶京傳全身抽搐送醫!醫揭「3類」常見原因 另有7疾病發作相似易誤判
京華城容積率弊案延燒,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因而遭羈押禁見。不過沈慶京昨傳出因身體不適、全身抽搐送醫而被民眾目擊。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說,急診接到的抽搐個案大致有3種,其中從警局、法院、監所送來的個案,以壓力、焦慮引發過度換氣、手麻腳麻,以及四肢抽筋最為常見,但實際情況需要醫師親眼看到個案才能判斷。近期檢廉偵辦京華城案,查出沈慶京涉嫌以4740萬元賄賂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遊說柯市府提高京華城容積率。日前沈慶京和應曉薇2人聲押禁見獲准。但在昨(5)日,有民眾在醫院目睹一群穿矯正署衣服的人正推著一名老爺爺,其手部疑似因上銬受毛巾遮擋,該長者貌似就是沈慶京。台北看守所對此表示,5日下午依醫囑將沈慶京送醫,就診後昨晚已返回北所,會持續掌握其身體狀況,即時提供妥適醫療資源。但對於沈慶京究竟因何病因就診,北所則表示因涉及個資無法說明。對於病患全身抽搐的可能原因,田知學指出,一般在急診常見的抽搐病患,原因可分為3種,第一是腦部不正常放電而造成的典型癲癇;第二是死亡前腦部不正常放電;第三則是因為緊張、焦慮、壓力引發過度換氣,導致個案出現手麻腳麻、四肢抽筋的反應,也最容易被誤判。田知學指出,癲癇發作超過5分鐘、意識未恢復,就有可能致命,因此臨床遇到抽搐個案,到院第一時間會優先使用麻醉劑或鎮定安神的藥物,避免患者持續抽搐,待症狀穩定後,再安排抽血、電腦斷層等釐清有無腦部出血或中風的情況,酌情安排腦波圖等其他檢查。田知學表示,從過去經驗來說,警局、法院、監所送來急診的抽搐個案,有很多都是屬於第三種情況,即緊張、焦慮、壓力等情緒反應引發的抽搐,不過個案實際情形需要由醫師親眼看到病患、評估很多細節差異才能分辨,因此她也無法推測沈慶京出現抽搐症狀的真正原因。另外,根據《台灣急診醫學通訊》文章指出,抽搐是大腦電氣的異常活動,其面貌千變萬化,表現可以從微妙的失神到全身劇烈的痙攣。然而並非所有的抽搐都是直接出自大腦異常電氣活動,有些疾病的表現也與抽搐發作類似,容易造成臨床上的誤判。文章說明,包括昏厥、代謝失調、中風、肌張力不全症、偏頭痛、猝睡症或猝倒症、心理疾患等,都是有可能被誤認為是癲癇發作的疾病。其中以中風來說,其神經學缺陷表現與某些癲癇發作的症狀十分相似。尤其當患者出現突發性的意識障礙、肢體抽搐或是短暫的語言障礙時,這些症狀可能與癲癇發作的表現難以明顯區分。此外,暫時性缺血性中風和中風患者可能不會出現麻木、運動無力、視力變化或語言障礙等典型症狀,進一步增加了錯誤判斷的可能性。該文章指出,想要正確判斷抽搐原因,需要參考生命徵象的穩定性、心電圖的細微異常、指尖血糖值的檢測、到意識喪失的有無、局部神經學、發作前後狀態的異常,每一步都不容忽視,皆有助於跨過診斷的陷阱,為病人提供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酷暑衝擊!7月1188人次熱傷害 老年人、小孩要當心
氣候變遷衝擊之下,夏天越來越高溫,曾有學者示警,往後每年都會是餘生最涼的夏天。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全台7月共1188人次熱傷害,比去年的887人次要高。醫師提醒,老年人、10公斤以下的小小孩,都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一些老年人早起運動,趕不及到陰涼處休息,就熱昏送醫;小小孩則因體積小,流失一點水分就會脫水,提醒民眾多留意。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主任田知學指出,熱傷害由輕至重可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的中暑,英文名字叫heat stroke,也就是熱的中風。一旦中暑,體溫調節就會失控,達到40度以上,就算吃退燒藥也無法壓下來,也會如同中風一般,出現神經學症狀,如譫妄、意識不清、無力、抽筋、癲癇等,每2人就有1人會死亡。田知學表示,台灣夏季氣溫不致於太高,中暑通常是意外所致,例如臥床的老人,自身不擅表達,家中的電毯沒有關掉,一不小心就熱昏。而早起晨運的老人,若沒人陪伴,沒及時到陰涼處就倒下,也會讓狀況加劇,從熱痙攣演變為中暑。10公斤以下的小小孩,流失一點水分,對身體來說已很多,往往容易熱到脫水,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中暑時,人體組織的水分不足,就會往血液中找水支援。田知學提醒,本身就有三高者,更要當心。當血管的水流失,將加速血管變扁,出現中風、心肌梗塞。慢性病患若身體狀況不佳,前一晚睡不好,就別外出晨運。根據田知學臨床經驗,熱到送醫的老人,大多是從公園,或軍艦岩、象山等小小的山送來,即便沒有三高,老年人的心血管仍比一般人差,務必多加小心;年輕人也別大意,過度運動、水分沒喝足,熱傷害照樣會找上門。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柏青提醒民眾,穿著輕便、透氣的衣物能幫助身體散熱,且要盡量待在陰涼處或空調環境中。若為老年人,更要經常監測體溫變化,一旦出現心跳加速、頭暈、胸口悶痛或意識不清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設法降低體溫、補充電解質飲料,並立即就醫。
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護理人力又不足 醫師建議應及早啟動分流
護理師離職導致各醫院關床潮未歇,新冠疫情預料在8、9月進入高峰,有醫師發現,近日因「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被塞爆,包括新冠、黴漿菌等,兒科病人至少要等3天才有病床。胸腔科醫師建議,急診室應及早啟動分流,快篩陽性但無重症風險長者應開立抗病毒藥物後返家,以因應護理人力不足,急診室無床可用的窘況。時序入夏,呼吸道疾病卻居高不下。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329例增幅高達近9成;死亡個案則新增38例,也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處於流行期,且持續升溫,預估最高峰約落在8到9月。新冠疫情高峰還沒報到,但病人已經擠爆急診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小兒科病床等待床位14床,想要住院的人至少要等3天左右,而1歲以下幼童發燒採篩,篩3個全中新冠病毒。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直言,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原本不足的病房變得更加擁擠。新冠疫情升溫,各年齡層重症數普遍增加,近期長者住院以新冠為主、流感也有,而塞爆病房的病患以黴漿菌引發肺炎居多,因為4年沒有流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2月至今,病患多得不得了,由於抗藥性高,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效,導致病人惡化到肺炎要住院,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目前新冠變異株KP.2、KP.3造成重症比例尚不高,但傳染力很高,社區裡的陽性個案可能會越來越多,建議各大醫院盡早啟動分流,針對新冠快篩陽性、但胸部X光顯示正常者,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症狀藥物後返家休息,不要通通都住院,才能應付醫療院所關床潮之下到來的8、9月新冠高峰。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認為,因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室壅塞狀況加劇,建議國家加速解決,「否則有天我們都可能因為肺炎需要住院,卻因為沒有護理師,連住院都不可得!」
不幸中刀怎麼辦?急診醫強調「別拔刀子」 留神休克前6症狀
台中捷運於21日驚傳砍人事件,20歲洪姓男子持刀在車廂內對其他乘客揮舞,最後造成3人受傷的慘劇。而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則表示,如果民眾真的不幸中刀,尤其是頸部,絕對不要拔出刀子,因盡速就醫。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受訪時表示,如果人體的大血管,像是動脈的部分遭到砍傷的話,血液會以非常快的速度流失,傷者有可能因此進入休克狀態。面對此情況,田知學醫師表示,過往都會建議民眾直接加壓止血點的方式進行止血,但考量會有操作錯誤的可能,因此他建議民眾,看到哪裡噴血,就直接以乾淨的紗布、毛巾直接壓在噴血處,減少傷者因大量失血進入到休克的機率。而如果傷者進入到休克狀態的話,在此之前會出現四肢蒼白、冰冷、爆汗、心跳快、呼吸急促、意識慢慢模糊等症狀,田知學醫師提醒,這時候應該是要讓傷者休息,而非像影劇作品中那樣不斷拍打傷者讓其恢復精神。如果導致傷者受傷的穿刺物(比如刀械)還在傷者身上的話,田知學醫師則建議,千萬不要拔出來,應當要交由專業的醫護人員處理,尤其是頸部的穿刺傷,這部分連醫師都不會在現場處理,盡速就醫才是最佳解。而民眾可以留意穿刺物的角度,以布或毛巾進行固定,同時也不要隨意移動傷者,避免發生二度傷害的可能。田知學醫師也提到,有民眾會採用止血帶進行止血,但如操作不當的話,使用止血帶有可能發生截肢的情形,因此建議民眾應使用其他方式進行止血,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刻,才使用止血帶。
醫師不是神!寶林案「行銷鬼才」遺孀喊告醫院 蘇一峰痛批:邏輯何在?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受害者通報恐持續增加。如今衛福部也在首名死者39歲呂姓男子的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沒想到被稱為投顧界行銷鬼才的呂男之遺孀,卻質疑新北三重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有醫療疏失,揚言提告究責。對此,急診室醫師田知學感嘆,「醫師真的不是神!」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痛批,「米酵菌酸」的死亡率極高,告醫院、醫護的邏輯何在?難道不知道急重症醫護已經都招不到人了嗎?生前被稱為投顧界行銷鬼才的呂姓死者,據悉擁有台大經濟系、政大EMBA學歷,前後歷經多家證券投信公司,在業界直、間接牽線促成許多商務合作,履歷輝煌,是業界爭相挖角的人才,去年底他跳槽到現在服務的投信公司,正準備一展長才,卻意外捲入食安事件。23日,呂男先是因身體不適赴新北三重醫院初步治療後,在家屬陪同下步行離院。不料返家後病情急速惡化,隔天24日凌晨就被送往台北馬偕醫院,歷經11小時搶救後,仍在當天下午3時49分因急性腎衰竭宣告不治。愛人突然離世讓呂男遺孀難以接受,於是她在28日檢警於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解剖相驗時,就受訪強調,她除了會對寶林茶室提告外,也認為三重醫院、馬偕醫院在醫療程序上有疏失,導致呂男喪命,將一併提告究責,為先生討回公道。對此,急診室醫師田知學今(29日)早在臉書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發文表示,「我是急診醫學科醫師,急診醫學就是我的專長!急診醫師沒有門診!急診醫師不收治住院病人!急診醫師和每位病人的『緣分』就是在急診的短短幾個小時。」她也坦言,急診醫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拆炸彈」、「穩定病人」。「拆炸彈」有的時候,炸彈還沒拆除,就爆了!而「穩定病人」有的時候,即使整個團隊拼了命急救,病人還是被死神無情的帶走!「更多時候,急診病人確切診斷是在二次返診、住院之後,甚至司法相驗才知道!」她也反問「是急診醫師不夠努力嗎?」田知學認為,每一位還願意留在臨床最高壓的前線、面對大大小小、重疊不斷,不管是生死、疾病或是病人及家屬情緒壓力的急診醫護,「都是因為我們對醫學、對生命還保有初心!所以,即使感謝很少,責備、催促、謾罵、不信任無數,我們還是堅定地留在臨床第一線!」文末她也多次強調「醫師不是神!醫師真的不是神!很遺憾寶林事件的發生。更遺憾家屬對醫院提告的決定。在這個醫病關係緊張、醫護人力緊繃、政策制度偏向……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上加霜!」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早也在臉書發文痛批,「台灣首見毒物米酵菌酸,連政府機關找了一堆專家,研究多日才找到原因,米酵菌酸這麼毒,死亡率極高,中毒的病人在醫院,病程嚴重而死,告醫院、告醫護的邏輯何在?」他感嘆,近幾年急重症醫護都在上演大逃亡了!「全國胸腔醫師已經連續十幾年招不到人了,重症護理師缺乏病房,一直關,知道嗎?」
站旁邊看人釣魚…下秒「鼻翼被魚鉤勾到」當場濺血 驚悚畫面曝光
以後看別人釣魚,最好要閃邊一點。一名患者站在旁邊看人釣魚,怎料到天外竟飛來魚鉤,鼻翼當場被勾住,傷口清晰可見。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倒拔出來,會二度傷害和增加感染風險。美女醫師田知學在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透露,急診室裡什麼事都看得到,該名病患只是在旁邊看別人釣魚,鼻翼也可以被魚鉤勾到。田知學提醒,被魚鉤、弓箭等穿刺傷,千萬不要倒拔出來,會二度傷害和增加感染風險,因為前面有倒鉤,硬拉扯出會再度破壞組織,讓傷口更大、增加出血風險。傷口清晰可見。(圖/翻攝自臉書/布農Doc 田知學)田知學指出,此外這些金屬通常都不是無菌的,需要在盡可能消毒完全的狀態下用器械,如金屬剪等,小心取出。對於遭遇,病患直呼,「怎麼這麼倒霉。」不過田知學認為可以轉個念,至少高挺鼻樑的鼻翼救了上面的眼睛。有人歪樓詢問,「洞口可以乾脆留著掛鼻環好嗎?」對此,田知學直言,「母湯喔,能夠癒合回復正常就是最完美結果了!沾過海水、魚餌或魚蝦肉的魚鉤上面是有非常多的細菌,而魚鉤等於直接把細菌送到皮下滋生,若發炎化膿潰爛,除了癒合遙遙無期,可就真的會破相了。」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釣魚要戴全罩式安全帽了」、「看了就覺得痛」、「沒事千萬別站在旁邊看別人釣魚,筆記下來」、「看人釣魚還是閃遠點好,尤其是甩竿的」、 「看了都覺得爆痛的」。
寒流明來襲!3高危族群慎防「猝死」 急診醫曝「最大主因」
寒流明日(21日)來襲,下週二至週四(23日至25日)最冷,低溫可降至5°C左右。對此,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也提醒,冬季猝死最大的原因就是「溫差」,提醒病人在戶外一定要做好保暖,尤其頭頂部,另示警年紀大、有三高和血管疾病等危險族群,這幾天少出門,以直接避開溫差。田知學表示,只要急診室突然出現許多急性心肌梗塞、中風、肺炎、感染重症的病人,他們就知道外面正在變天,因為天冷猝死的最大原因就是「溫差」,田知學也示警,年紀大、有三高、中風和心肌梗塞危險因子的人,出門務必做好保暖,尤其頭頂部,「臨床觀察到猝死的病人,通常發生在戶外沒有保暖好,導致極端溫差誘發猝死。」他也建議,除了多加保暖衣物之外,脖子最好再圍一個圍巾,或者乾脆不要出門,尤其老人家習慣在1天之內最冷的清晨4點到6點之間起床,跑去公園運動、聊天,要知道自己有沒有本錢這樣做,別想說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天氣太冷就不要出門了,若直接避開日夜溫差最大的時段,就可大幅降低猝死機率。若真的不幸中風,田知學也說明,中風開始後的4.5小時是就醫的黃金關鍵時期,並不是從送醫後才開始算,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黃金搶救時間更是大幅縮短到1.5小時內,但不管是哪一種,雖然有所謂的黃金時間,但還是有可能猝死。
男孩醫院陰暗角落痛哭…美女醫「來!我可以牽你手嗎」救命 暖哭千人
每個人都會有面臨低潮的時候,若一直走不出來,一定要求助專業。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分享,碰到一名男孩在醫院嚎啕大哭,詢問後得知對方有輕生念頭,當下立刻伸出手,帶著男孩去找身心科醫師。貼文一出超過千人按讚,許多人看完後,感動直呼「謝謝你接住了他」。田知學在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提到,日前走出醫師研究辦公室的時候,耳邊突傳來摀著耳朵也無法掩蓋的嚎啕大哭,是一個看起來像大學新生的男孩在醫院的接駁車站旁陰暗角落無助地哭。她走過去安慰對方,不過身為急診醫師,安慰功力、聊天耐心等遠遠比不上身心科醫師,好在最後對方願意信任她,告訴她他的故事。田知學說,「他無助到只能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來醫院的時機又錯過門診服務時間。真想跟他分享,阿姨一整天的壓力下來,想到的是運動、腦袋放空、吃好吃的來取代剛剛在任何一個有壓力衝突的狀態下想撞牆的衝動!當然,阿姨只是想想,講出來,他應該不理我了。」田知學想了想,伸出手告訴男孩,「還有很多方法!相信阿姨!我剛好跟急診室很熟!來!我可以牽你的手嗎?我帶你過去!」田知學表示,特別感謝忙碌超高壓的身心科醫師願意來和他會談,為了確保男孩不做任何傻事,護理師姊姊在身心科醫師還沒到之前,把他放在身邊看得到的地方,一邊工作,一邊注意他,「我曾經考過美國醫師執照,其實也曾經想過留在美國執業。當時為了讓自己有更多機會,所以申請不只急診科,但唯獨身心科是想都不要想的科別。」田知學直言,其實,心裡的疾病最難醫,自覺真的不是那塊料,但打從心底佩服身心科醫師,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專業,要有強大的耐心與熱忱,謝謝那位挺身相救的身心科醫師,也希望男孩可以劃破陰霾,往正能量的陽光前進。◎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坦言台禮讓救護有進步 醫值勤觀察曝「仍現2情況」籲:讓一下
通常在路上聽見救護車鳴笛,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反應就是讓道,不過急診醫師田知學分享自己觀察台灣交通安全與禮讓救護的狀態,坦言雖然「有進步」,但仍有2情況出現。急診醫師田知學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透露,自己有時候還是會需要上救護車,出車去護送、接手急重症病人,她表示自己某次要出勤,出車路上趁機觀察台灣在禮讓救護車這塊是否有進步,她坦言「有進步」,不過仍有車子不願讓路,或是硬插到救護車前面,「是幫救護車開路呢?還是狐假虎威?就不知道了!當然,也有可能他們真的有急事。」田知學表示,接到病人之後,她就和病人在後車廂,「我極度鎮定和嚴肅,車上裝備絕對沒有醫院齊全,很多東西要用別的方式處理,比如說病人是不是休克,除了一些表徵,不用血壓計要怎麼監測?遠端脈搏還摸得到就表示血壓還可以,而且只有我一個醫護,但病人隨時都有可能猝死,在這種很容易讓人暈車的疾馳中,得要有立馬急救的準備!」田知學也坦言,「119弟兄的高壓和辛苦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想像」,並指出其實救護車鳴笛是有法律規範的,符合條件才可以做鳴笛的動作,濫用鳴笛會被處罰,因此她也呼籲,「台灣的交通壅塞的確讓人煩躁!但是下次如果聽到救護車、警車、消防車鳴笛聲,讓一下,其實只有幾分鐘,但是你已經默默地在幫助人救人了!」
嬤確診沒通報…兒堅喊「隔離沒外出」孫女秒打臉 急診醫嘆:黑數浮現
本土疫情有下坡跡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新增3萬9148個本土病例,看似已脫離高原期,但外界仍擔憂有不少黑數存在。急診科醫師田知學透露,一名70歲婦人近日確診,兒子堅稱媽媽沒有外出趴趴走,結果小孫女突插嘴說「阿嬤會帶我上學、去餐廳吃飯」,瞬間打臉爸爸說法,讓她超傻眼。田知學今日在臉書發文,「一位70歲的女性來到急診,因為要住院,驗抗原快篩,確診。先將病人和家屬移到感控區,趕快把他們使用過的區塊清消!」患者兒子表示「我媽二個禮拜前就二條線了!」面對醫生詢問「你們有去看醫生通報嗎?」對方堅稱「啊看醫生也就那樣啊!我們沒有到處亂跑,也是做完隔離了!」田知學接著說,「但是沒有通報紀錄,這算是第一次確診,我們醫院端得通報。而且因為是第一次通報,住院還得住專責病房。」確診者家屬抱怨,「你們怎麼不懂變通?我媽明明就得過!也超過7+7天了!」不過,醫生查詢健保卡紀錄後,發現對方雖然沒有確診紀錄,但這段期間沒有完全待在家,去了2次診所和1次醫院。就在此時,小孫女突然插話「阿嬤也會送我上學,帶我去吃餐廳…」。一席話讓空氣瞬間凝結,家屬連忙稱「我們不要住院了!」對此,田知學提醒,「現在黑數慢慢浮現…。不管什麼原因、甚至苦衷、不得已而不想被通報,但知道自己確診的時候,還是要替別人著想!」
白沙屯進香爆「信眾快篩陽卻堅持遶境」 急診醫嘆:醫護真的要喘息
本土確診連日飆破7萬例,讓第一線醫護疲於奔命,卻傳出有確診者明知自己染疫,仍堅持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名醫田知學看到進香隊伍萬頭攢動的景象也不禁大嘆:「醫護真的要喘息。」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分享進香活動的直播截圖,表示有人在直播影片底下留言:「我朋友的大哥、大嫂跟白沙屯媽祖出發,昨天晚上休息快篩確診,現在還跟著走,講不聽不肯離開,無言,真是害群之馬。」截圖一曝光立刻掀起一片罵聲,也有其他網友表示「一葉知秋,黑數可能很多」。網友表示,朋友的親屬快篩陽性卻「一度不肯離去」。(圖/翻攝自臉書社團爆料公社)還好原Po的另一張截圖,可見當事人更新後續,表示「我朋友的大哥大嫂,已經接受勸說,離開隊伍並接受隔離了,希望如果有不舒服的人,請先退出進香隊伍,讓進香的人都安全、自己也安全,也希望大家能夠遵守防疫,照顧自己也照顧身邊的人,這樣才不會讓媽祖困擾」。節目《醫師好辣》常駐班底、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則在個人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感嘆:「不知道要說什麼,如果要正常生活與病毒共存,那麼,就降級吧!」表示看到進香活動密密麻麻人群,和醫護忙於救治病患的情形,「彷彿多重平行時空,醫護真的需要喘息」,最後也強調尊重信仰自由,但也尊重醫護。
醫護崩潰線1/醫療拉警報!重症「溢」出加護病房 指揮中心統計數字恐失真
台灣社會近來對新冠疫情的兩個關鍵數字焦慮不已,一是單日死亡率攀高,二是醫療量能夠不夠。5/13台灣單日新冠肺炎死亡人數41人,創新高的這天,基隆2歲染疫男童發高燒,找不到醫院收治,最後找到台北榮總,男童卻病逝。截至5/16,已有282人死於新冠肺炎。旅居台北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研究員倪誠志(Chase Nelson),曾在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領導跨國團隊研究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和進化,他接受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訪問時表示,確診案例從發病、死亡到登記,有2至4周的時間延遲,若以平均每天新確診增加15%至20%計算死亡率,不久後台灣每日確診達10萬例時,單日死亡至少100例,屆時恐癱瘓醫療體系。在疫情攀高之際,究竟台灣醫療量能是否足夠?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再三強調「醫療量能至今十分足夠」,然醫界人士卻持保留態度,甚至認為,不但「床位」統計明顯失真,還漏掉照護人力及患者人數的統計。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認為,真實的醫療現場未被如實呈現,「指揮中心的醫療資源統計表,都只看空床數,目前並沒有要求醫院降載(減病床數),如果醫院主動降載,就可能會影響未來醫院申報健保,所以沒有醫院敢這樣做,所以統計表上看起來床位十分充足,但實際上我們都快掛了!」張凱音說,病床沒有降載,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去照顧專責或加護病房的患者,「一般病床大約是1位護理師照顧15床病人,專責病房是1比5,換句話說,就是要關掉15床,才能多出一位護理師去專責病房。」而在沒有關床的情況下,護理師仍要去照顧新冠肺炎患者,所以事實上人力是非常吃緊的。醫師田知學經常以文字、圖片反應第一線醫護的真實情況,她期盼能給醫護多一些尊嚴與喘息。(圖/翻攝自田知學臉書)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感受最真實。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就連續多日在臉書上PO反應心情,她寫道「當大家一直看著大量民眾確診數字的同時,知道也有大量醫護確診嗎?提前解隔方案是為什麼?就是讓傷兵提前回戰場!」田知學說,「看著同事們精疲力竭,有些輕症無症狀的確診醫護自願留下來照顧確診者!這才是現實狀況!醫療量能足??請給醫護基本尊嚴與喘息!」她也表示,急診醫護上班覺悟就是「有機會上廁所就很好了!對精疲力竭的醫護而言,有時候確診反而是一種解脫。」「指揮中心應該要直接統計各醫院的照護人力與患者人數,才能真實了解前線戰場的模樣。」張凱音特別強調,「重症人數被低估」,官方只統計加護病房裡的重症患者,事實上有更多的重症患者「溢出」到一般病房中,都沒有被統計到。除了病患人數沒有確實統計,更嚴重的是重症患者的照護品質大幅下滑。「舉例來說,加護病房裡的護理師是採1對1的照顧方式,但一般病房就會變成1比15或1比5,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只能依靠監視系統來幫忙注意病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良好的醫療品質。」張凱音坦言,如果有重症的危險因子,真的要多自求多福,當務之急一定要打滿3劑疫苗。日本東京都將染疫人數、床數清楚列出(左圖),醫療量能是否充足可以一目了然;反觀台灣的醫療資源圖僅有空床位與比例,卻沒有顯示染疫人數與照護人力。
快篩陽性沒什麼症狀? 急診醫師分享3種病程可能發展
本土確診人數持續維持6萬多人。急診醫師田知學近日指出,民眾若感染Omicron99.7%都是輕症,多數民眾確診陽性其實沒什麼症狀,或是症狀輕微,她也分享快篩陽性民眾可能出現的3種病程發展。醫師田知學於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從前幾個禮拜開始,她遇到快篩陽性病患最多的主訴是,「我其實沒有症狀或一點點症狀,但是我女兒(或兒子、或家中第一個有症狀確診者)有,我只是跟著確診快篩陽性。」她還是都開基本防疫包給病患。田知學指出,過了1到2天,她開始收到病患的訊息和電話,分成3類,第1類「醫師謝謝!我好了!我只有用力休息、飲食均衡、多喝水!」第2類「燒燒退退和喉嚨痛大概第二三天開始衝病程高峰,當時心情比看股票還緊張,然後孩子(家人或我)就好了」,第3類有極少數病人症狀沒有改善,或出現更多症狀,「這時我們就會請家人把病人帶回急診評估是否要住院。」田知學表示,感染Omicron大多是輕症,「您也是那99.7%嗎?」,她說「全台灣就這麼多專責病房!現在每個急診內部只有2個區塊-確診或非確診!可能、疑似的只能在」外面等報告!」她呼籲民眾將急診醫療量能留給「確診中重症」和「非確診的一般急重症病人。」田知學指出,現在社區有越來越多篩檢站,「快篩陽性會持續好幾天真的不用急著到急診確診」,如果民眾確診請多利用視訊問診諮詢。
急診醫曝前線上班唯一覺悟:用極限在硬撐 急糾正2錯誤觀念
台灣本土疫情還不到高峰,但連日破萬確診數,已經讓第一線醫護人員疲憊,許多民眾不論輕重症,一窩蜂往急診室擠,更造成醫療量能緊繃。節目《醫師好辣》班底、急診醫師田知學15日就在臉書發文透露醫護心聲,稱現在急診醫護上班的覺悟就是「有機會上廁所就很好」,更坦言現在醫護都真的是用極限在硬撐。田知學在臉書發文指透露,自己心中對所有與她一同奮戰的醫護夥伴有說不出的感恩,他們有些人是兒女、父母,也有新婚夫妻,「每個人都硬撐著!大家都錯過了很多的家人美好時刻」。田知學透露昨(14日)是兒子的10歲生日,但她忙到連蛋糕都沒時間準備,並感謝兒子貼心地選擇視訊上課,避免到校增加染疫風險,「如果你不小心確診,媽媽就不可以跟夥伴們一起在急診奮鬥作戰了!」過去曾多次在臉書呼籲民眾不要一窩蜂跑急診室PCR的她,也在貼文中再次提醒「PCR確診可以持續好幾天」、「確診不必馬上衝急診」,並透露近期為了處理新增的PCR需求,許多急診醫護必須加班、臨時被叫回崗位幫忙,只為了讓其他急診室醫護能夠處理真正急診的病患。田知學文末也表示,在慌忙之中,目前急診醫護上班的覺悟已經變成「有機會上廁所就好了」,醫護人員真的是用極限在前線硬撐,也坦言防疫最後一哩路讓醫護走得好累,期盼大家互相體諒,共同度過疫情考驗。
急診醫曬一圖曝急診慘況 美女醫籲:別讓急診在戰役剛開始就癱瘓
本土疫情爆發,確診人數天天破千,且有持續升高的趨勢,不少民眾因為恐慌或是買不到快篩試劑因此湧入急診,導致急診室已成變相篩檢站。許多急診醫師呼籲,無接觸史且無症狀的民眾請不要到醫療院所或社區篩檢站要求篩檢。急診主任醫師白永嘉指出,急診每天都有很多中重症病人心肌梗塞、敗血性休克、重大外傷、急性呼吸衰竭、突然意識不清,因此無家人確診或無症狀民眾,不要因為恐慌擠來急診篩檢好嗎?把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白永嘉補充,「雙北的醫院都快被擠爆,各縣市應該也都差不多。」他分享了急診醫學會呼籲民眾的就醫指引,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配合。就醫指引。(圖/翻攝自臉書/台灣急診醫學會)1.無接觸史且無症狀之民眾:無須接受病毒篩檢。請勿至醫療院所或社區篩檢站要求篩檢,維持適當個人防護及衛生習慣即可。2.無接觸史但有輕微症狀,或有接觸史但無症狀之民眾:用家用快篩自我檢測。若陽性,依主管機關建議之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3.有接觸史或接受匡列隔離且有輕微症狀,或前述家用快篩陽性之民眾:請依主管機關建議之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4. 出現新冠病毒中重症警示症狀之民眾,請立即至急診就醫。急診科美女醫師田知學也在臉書呼籲,「各急診室已成變相篩檢站,需要開設更多社區篩檢站、啟動分流無症狀/輕症確診機制,別讓急診在戰役剛開始就癱瘓,請讓急診做急診的事,讓急診好好守護病人和醫院。」臉書粉專《搶救急診室》則透露,「急診醫師傳來的慘狀報導,中小型醫院被篩檢的病患大量湧入。」從表格中可以看見,自7點23分開始到9點44分這段時間,至少湧入了44名病患。粉專今(27日)一早發文,「一個晚上已經聽到兩家中大型醫院的專責病房滿了,而且已經有確診真的符合住院需求的在待床了。」2小時至少湧入44名病患。(圖/翻攝自臉書/搶救急診室)有網友留言,「輕症都收進來住,不塞滿才奇怪,滿了只好加開專責病房,微正壓病房,要搞到醫療崩潰嗎?」對此粉專無奈回應,「指揮官信誓旦旦專責病房很空。」至於為何大家都往急診跑,不少人留言「因為買不到快篩試劑」、「我很多病人買不到快篩試劑抱怨連連,較嚴重的只好開轉診單到醫院處理」、「我去診所也不能快篩,醫生很無奈跟我說試劑都沒了,叫我外面有買到就自己篩」、「我住中和、新店,我不唬爛我今天問了快30家便利商店跟藥局沒有一間有快篩」。
被同學「狠甩10巴掌」…他遭霸凌急檢討自己 美女醫一席話暖哭萬人
台中市大里區某國中生疑似長期在學校遭受霸凌,最後墜樓亡,引發外界關注。對此,急診科美女醫師田知學透露,日前一名被同學打了10幾個巴掌的孩子來醫院就診,讓她忍不住想起過去的往事,因為自己也曾是霸凌受害者;她出言安慰孩子,「你沒有錯。」一席話,溫暖了萬名網友的心。田知學26日在臉書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發文表示,自己曾是一名霸凌受害者,看見跟她有一樣遭遇的孩子,被同學打了10巴掌,忍不住想起往事。田知學安慰,「阿姨以前經歷過無數霸凌,身體最痛的那次是被一群人圍著打無數個巴掌!當時我痛苦好幾年,非常自卑!覺得被全世界唾棄!無數個偷哭的夜晚……。」一名學生被同學打巴掌霸凌。(圖/翻攝自臉書/布農Doc 田知學)學生聽完怯懦地想檢討自己,「可能是我……。」下秒立刻被田知學打斷,「看著阿姨!你沒有錯!事實上阿姨眼中的你非常完美!你的美好讓他們痛苦,所以他們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對你,不要讓這件事情否定你、阻止你繼續成為更美好的人,知道嗎?」田知學直言,看著孩子和母親離去的身影,心裡想著,「我們都不希望自己孩子被霸凌,如果我們的孩子是霸凌者呢?」文末她也標註反霸凌,希望大家能重視這個議題。貼文一出,大家紛紛留言「謝謝田醫師的發聲與給孩子的支持,好暖心」、「高中到大學都遇過這樣莫名白目自私的人,只因為他們過得不爽,所以要找個好出氣的霸凌」、「看著被霸凌的人,不出聲也是幫兇」、「看到這排字眼睛都要濕了,希望每個孩子都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