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安全
」 食藥署 新北市 幼兒園 肺癌 巴比妥北市中藥材抽驗結果出爐!蒲公英竟摻「兔兒菜」 最高可罰5千萬
為維護民眾購買中藥材的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執行113年中藥專案抽驗計畫至本市中藥販賣業藥商、中醫醫療機構,抽驗市售中藥材共計53件,產品標示檢查皆符合規定,1件品質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 此次抽樣市售53件中藥材產品,除依「中藥材飲片之標籤或包裝應標示事項處理原則」查核標示外,也針對品質進行檢驗,依藥材屬性檢驗項目包含藥材鑑定、重金屬、二氧化硫、農藥殘留及黃麴毒素。經查核53件中藥材產品標示皆符合規定,另1件「台灣蒲公英」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鑑定檢驗檢出含「兔兒菜」成分,不符規定,已移請來源廠商所轄衛生主管機關雲林縣衛生局依法核處。 市售中藥材來源不一及習用名稱差異,以致中藥材有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現象,甚至有混淆誤用的情形。基於民眾用藥安全的考量,藥材的選用必須藉由中藥材的外觀與顯微鏡鑑別,確認正確的基源,以達應有的臨床療效,中藥材摻雜異物的情形,屬藥事法所稱「劣藥」,依藥事法第21條第3項及第90條規定,製造或輸入劣藥者,可處新臺幣10萬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販賣、供應或調劑者,可依同法處新臺幣3萬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中藥也是藥,濫用或誤用都會傷身,建議市民朋友們在使用中藥材前,可以諮詢合格中醫師或至衛生福利部臺灣中藥典暨圖鑑查詢資料庫查詢,以確保中藥材的適當使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於確保市民朋友的健康和福祉,將繼續加強監管市售中藥材品質,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廢棄藥品不亂丟! 桃園市衛生局提醒:正確遵循3步驟
家中有過期或不再需要的藥品時如何處理?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藥政管理暨稽查科提醒,首先要避免家人再行服用這些廢棄藥品,接著判斷屬於何種種類的藥品,再依正確的步驟將廢棄藥品妥善處理,不可以隨意丟棄,以維護自身的用藥安全及減少環境汙染。衛生局說明,特殊藥品需拿回醫療機構或藥局回收,如果有治療療程已結束卻未服用完畢的藥品,或是家裡存放許久不確定保存期限的藥品,以及外觀明顯變質、已經過期的藥品,建議應該丟棄。不同種類的廢棄藥品則有對應的丟棄方式,若為特殊藥品(如針劑、抗腫瘤藥品、抗生素、荷爾蒙藥品及管制藥品等),需拿回醫療機構或藥局回收,切記不要直接丟在垃圾桶或倒入馬桶,以避免造成環境汙染。而一般藥品按劑型分類處理,衛生局舉例,包括膠囊、錠劑,可直接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如果是藥水,切勿倒入馬桶或水槽中,須依「放、倒、丟」三步驟正確處理,步驟一「放」應先將可以吸水的物質(如廢棄衛生紙、報紙、砂土、咖啡渣、茶葉等)放進夾鏈袋或塑膠袋中,步驟二「倒」應將藥水倒入袋中後確實將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步驟三「丟」再將袋子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其他藥品包裝或容器則依規定進行回收。衛生局局長賈蔚提醒民眾,就醫所攜回的藥品應遵照醫囑及藥袋標示資訊按時服用及存放,切勿囤積藥品,並按照藥品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存放藥品,避免將藥品放置於陽光直射或濕熱環境,以確保藥品的品質及安全。若有需要丟棄的藥品時,務必先判斷藥品正確的丟棄方式再行處理,如有藥品丟棄及回收相關問題,也可以詢問社區藥局的藥師,或將藥品帶回原就診醫療院所藥局,向專業藥師諮詢,才能同時兼顧用藥安全及環境保護。
生存危機…中藥相關人才「缺很大」 專家分析問題出在這
中藥行數量冬天到中藥行抓藥進補是台灣常民文化,卻快不復見。衛福部原研議「中藥或生藥相關科系畢業生擔任中藥商負責人可行性」,放寬讓中藥學系畢業生也可經營中藥行門檻,卻遭藥師團體反對,新任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直言:「中藥產業若失去專業人才,將是台灣很大的危機!」對於放寬經營中藥行接班人的門檻,他首度表態:「需要新進人員進場。」衛福部訂定傳統中藥業者的落日條款,僅1993年2月5日前合法經營中藥房的業者,可繼續中藥材販賣業務,即使2019年,衛福部再增進入中藥販售領域的途徑,可透過藥學系系統進到中藥業,中藥行人才仍快速凋零。衛福部統計,全台中藥商如今平均年齡已超過60幾歲,中藥行數量更從2005年超過1萬3000多家,2023年全台僅剩7637家。因此,衛福部中醫藥司規畫,未來修滿全台唯一中藥專業系所「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相關34學分、有1年從業經驗,就可經營中藥行。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表示,中藥就是藥,只有藥師可以調劑,為用藥安全把關,政府根本沒想真正長遠發展中藥,一直喊沒有人才,但事實上,藥師都有修中藥學分,問題出在健保署不給付中藥藥物,才會沒人想碰。沈采穎表示,全球預防醫學的興起,加上高齡化來臨,慢性病患變多,臨床顯示中藥配方可以彌補西藥不足的領域,中藥有機會和條件,應用專業管理,衛福部不要原地踏步。蘇奕彰表示,中藥產業是龐大的產業鏈,包括採購、種植、炮製,都很需要人才,如進口採購藥材,買到假藥或品質不好的都大有可能,例如他自己即使是中醫學系背景畢業,仍買到假的人蔘過,「光是買藥、鑑別力就需要幾百年的傳承,一旦出錯,成本是百萬、千萬的損失」。「是我們需要藥商,完全不涉及藥師、中醫醫療的挑戰。」蘇奕彰強調,中藥產業若失去維繫專業人才,對國家是大危機,國內養成中藥相關人才的科系太少,即使名額少也不該關掉,政策會維持新進人才暢通管道的方向。
名嘴張友驊散步跌倒過世!衛福部揭「老人常摔地點」 骨科醫:7類人注意了
資深名嘴張友驊在夜間散步時不慎跌倒,重創頭部,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經送醫多日救治後,於昨(11)日上午過世,享壽70歲。事實上,衛福部過去曾指出,107年的死因統計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對此,骨科名醫也示警,這「7類人」容易跌倒,請務必要特別注意。衛福部表示,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1年曾跌倒者有495人,這也代表著,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1年內有跌倒經驗。衛福部也提醒,分析長者最容易發生跌傷意外的地點,於室內分別是臥室、客廳、浴室;室外則是街道、公園、農地。而從長者跌傷的原因來看,第1位是滑倒或絆倒,其次是失去平衡或頭昏,第3位則是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衛福部強調,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另外,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主治醫師楊榮森曾經在《健康2.0-名醫觀點》頻道中說到,「俗話說衰老從腳開始,死亡從跌倒開始」,跌倒後可能引起骨折,骨折後很容易造成死亡。楊榮森提到,調查統計發現,若因跌倒後造成髖部骨折,會引起很高的死亡率,其中男性在跌倒後1年內死亡率達22%、女性則15%,雖經過幾年來大家的努力,女性已降至11~13%,「假如說跌倒造成的是腦出血,或是其他傷害的時候,死亡率會更高」。對此,楊榮森警告,臨床上有7種人容易跌倒,包括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視力不良、肌少症、平衡感不好以及骨質疏鬆症患者。若想要好好預防、強健骨骼,楊榮森建議,首先要好好休息保存充分的體力,再者要有適當的保護,除了運動使肌肉、骨骼更加強壯外,也要注意環境的安全保護,必要時可安裝扶手;最後,要適當運動,不僅對肌肉、骨骼、腦部組織、腸胃蠕動等等有益處,也會改善整體的力量及平衡功能,身體更強壯、健康後,也比較不容易跌倒,降低死亡風險。
9/25用藥安全日 兒童用藥掌握「五要五不」
為更安心照顧孩子,記住簡單的「五要五不」用藥關鍵。(圖/取自衛生福利部臉書)每年的9月25日為我國的「用藥安全日」,也是世界藥師節,食藥署致力於培養民眾正確的用藥觀念與能力,也提醒大家在就醫或領藥時,應多與醫藥專業人員進行諮詢,以了解正確的用藥方式和可能的副作用,進而確保用藥安全,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當孩子生病時,相信家長心中都充滿著擔憂,「發燒了怎麼辦?」、「皮膚癢可以擦類固醇藥膏?」。面對這些情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家長,因為兒童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對於藥品吸收、分佈、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為更安心照顧孩子,可以記住以下簡單的「五要五不」用藥關鍵。一、「五要」:1.「要」核對藥袋資訊:領藥時,應確認藥袋上的姓名、藥名、數量是否正確,以免領錯藥品。2.「要」使用正確的給藥技巧:瞭解如何正確使用不同劑型的藥品,並針對兒童的年齡選擇最適合的給藥方式。3.「要」注意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如果孩子在服用藥品後出現不適,應該儘速帶孩子回診。4.「要」記錄兒童過敏之藥品:如果孩子對某種藥物出現過敏現象,應將藥品記錄下來,並於就醫時告訴醫師或藥師。5.「要」諮詢醫師或藥師:使用藥品前,若有任何疑問,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二、「五不」:1.「不」要自行購藥給兒童使用:兒童並非成人的縮小版,切勿自行給孩子使用成人的藥品,或自行購買兒童藥品。2.「不」要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不要因病情好轉而自行停藥,尤其是抗生素,請遵循藥袋或醫師藥師指示使用藥品,必須完成整個療程,以避免抗藥性的發生。3.「不」要任意放置藥品:將藥品放置於孩子不易拿取的地方,以避免被誤食。另,藥品應按照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儲存,勿隨意冷藏,以免讓藥品受潮。4.「不」要自行使用以前未使用完畢的藥品:未使用完的藥水或藥粉容易變質,當次未用完的部分應予丟棄,避免下次自行使用。5.「不」建議藥品與果汁或牛奶一起使用:服用藥品時,建議使用溫開水,避免與其他液體混合導致交互作用。食藥署提醒家長,因為兒童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對於藥品吸收、分佈、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掌握兒童用藥的「五要五不原則」,就能更安心照顧孩子,為孩子創造更安全的用藥環境。
毛孩富養時代來臨! 340萬份寵物健康大調查「腎臟病最受關注」
2023年台灣犬貓數已達23萬隻,同年新生兒數卻僅13萬人。毛孩數以驚人趨勢成長,「寵物」升格為「寵物伴侶」,國際趨勢間寵物醫療在專業機構面或治療面,都不同以為經濟動物思考,走向更細緻、個別化。《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圖/精英集團提供)精英公關集團旗下精萃公關、精準數位行銷與媒體數據監測平台《Q Search》合作發布《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寵物醫療照護」躍升成飼主關注焦點,不僅毛家長願意投入更多資源照顧寵物健康,政府在環境、法規等也紛紛取得重要進展。寵物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挑戰,也深深牽動主人情感。當毛小孩生病時,飼主往往感到極度焦慮和不安,加上治療過程可能漫長且艱難,複雜照護需求也可能對飼主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調查顯示社群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其中腎臟病佔留言數17%,被視為無聲的威脅,由於初期幾乎沒有徵兆,當毛小孩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對飼主而言更是一大心理負擔。嘉慶動物醫院院長黃泓康指出,相較於人類,毛孩更需要關注腎臟問題,由於負責處理代謝廢物的「腎元」,相較於人類約莫一百萬之多,犬貓僅有約二十萬至六十萬個腎元。與人類相似的是,寵物腎病也可能有多重因子影響,除了因食用有害物質導致腎損傷等,其他包含基因、先天性心臟功能障礙、血壓控制不佳等都可能導致寵物罹患腎病,其中貓咪更容易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連帶提升貓腎病風險。有鑑於寵物醫療照護可能對毛孩與家長都帶來龐大經濟壓力、照護問題與心理衝擊,「預防保健」仍是寵物醫療項目中最熱門議題,共有超過兩萬五千則。然而,隨著飼主對寵物健康關注提升,專科醫療、寵物心理健康的討論也十分熱門,足見飼主對寵物治療的關注。另值得關注的是「寵物保姆等照護服務」討論超過5千多筆討論,足見隨著預防保健意識與毛孩健康投資增加,寵物平均壽命延長,高齡化發展下照護需求也因此攀升,「寵物照護」的便利、安全、專業,甚至照護環境的幸福感營造,或許將是下一個熱門議題。黃泓康院長特別提醒,寵物無法為自己發聲,也不一定能理解並配合治療,因此除了一個懂毛孩的家庭醫師十分重要外,飼主更應提前干預照護,並能遵守寵物照護三大守則: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有害物質,補充營養劑,減少寵物身體危害,增強保護力。2.基礎追蹤:每週測量體重、觀察食量。尤其在多貓家庭,應規劃貓砂區域和區分飲食地域。3.定期專業健檢:由於毛孩的衰老速度較人類更快,建議定期健檢,大型犬8~10歲每年一次,貓咪6、7歲每年一次,10~12歲後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介入處理。整體而言,隨著飼主與寵物關係的日益緊密,政府也已將寵物醫療福利列為發展重點,例如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制定的《人用藥品用於犬貓及非經濟動物之使用管理辦法》將於兩年後生效,開放獸醫師可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以保障動物健康福祉。然而這些討論在社群上卻相對較少,足見飼主未取得資訊。雖然,寵物醫療環境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高昂醫療成本、專業人才短缺,以及需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來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用藥安全等,都仍將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綜合而言,隨著毛孩地位改變,台灣寵物產業與政策都將往全方位醫療照護和預防性保健方面持續發展,創造寵物友善且幸福的環境。
桃園抓違規販售瘦瘦筆 恐罰3萬~200萬
體重控制一向是熱門話題,桃園市衛生局發現網路社群除了討論減重外,更於網路稽查發現有人販售來路不明的「瘦瘦筆」,「瘦瘦筆」是一種血糖控制藥的俗稱,依法不得網路販售,衛生局為維護民眾用藥安全,於網路、藥局共查獲25件違規,依《藥事法》第27條規定,可處新台幣3萬至200萬元罰鍰。衛生局說明,瘦瘦筆原本是用來控制血糖、保護心血管,以類似人體腸道分泌的「類升糖素胜肽-1(GLP-1)」荷爾蒙做為主成分的藥品,稱作GLP-1受體促效劑,可以幫助飯後血糖下降,還能減少胃排空。衛生局說,瘦瘦筆是糖尿病患者的用藥,後來發現也可用於體重控制,但因使用方式錯誤或過量會導致血糖過低及其他危險副作用,因此為限由醫師使用的處方藥品,必須經過醫師評估處方開立後才可以使用。衛生局指出,一般糖尿病友因有健保給付負擔藥物費用,但1劑瘦瘦筆在網路上售價約6000至8000元,分為每天施打及每周施打的不同針型,衛生局主動搜查臉書及LINE群組,發現有團購瘦瘦筆的跡象,共查獲21件網路販售來路不明的瘦瘦筆,另有4件則是在藥局查獲。衛生局提到,瘦瘦筆在近3至5年相當流行,目前網路販售來源仍在調查當中,呼籲民眾切勿在網路上購買瘦瘦筆,除了來源可能不明外,也可能因運輸過程造成針劑的損壞,危害身體健康。另網路賣藥屬於無照藥商行為,依《藥事法》第27條規定,可處新台幣3萬至200萬元罰鍰。衛生局提醒,減重應以健康、安全為前提,透過合理飲食和規律運動達成,必要時經醫師診斷可透過藥品協助;另將加強網路查核,查緝不法販售藥品行為。
中藥廠「莊春仁生技」涉製造假藥 高市衛生局緊急回收下架
台南市一間中藥廠「莊春仁生技」製作假藥,藥品包括莊春仁利膽保肝丸(柴胡清肝散)、莊春仁血康能清血丸(大柴胡湯加味),高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立即視察高雄市轄內藥局,皆已請藥局下架回收封存,不可販賣。並持續進行查察,若發現有涉案的產品將立即依藥事法進行封存。衛生局表示,有關「莊春仁生技」中藥廠因涉製造偽藥,涉案藥品都屬於成藥,共計12批,衛生局依據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提供之下游藥局名單隨即派員稽查下架回收情形,業者已全數將相關產品下架回收,另通知本市中藥商、中醫師、藥劑生及藥師公會,請會員依法配合下架回收。衛生局說,衛生局主動針對本轄之中醫醫院、中醫診所、藥局及藥商進行稽查,截至發稿前已稽查229家,其中有2家藥局查獲有販售本次涉案之產品:「“莊春仁”利膽保肝丸(柴胡清肝散)15瓶,(衛部成製第011936號,批號P2602401)」、「"莊春仁"血康能清血丸(大柴胡湯加味)(衛部成製第011960號,批號P412401)2瓶,皆已請藥局下架回收封存,不可販賣。並請衛生所持續進行查察,倘發現有涉案之產品將立即依藥事法進行封存,保障市民用藥安全。
台南「莊春仁生物科技」涉嫌製造偽藥 中醫藥司:數量及流向不便透露
台南的莊春仁生物科技製藥有限公司近日爆出因在食品廠生產中藥,涉嫌違反《藥事法》第82條第1項「違法製造偽藥」,對此,法務部也已介入調查,然而具體生產了多少偽藥以及流向哪些縣市,中醫藥司表示,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中,不便透露。據了解,為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會同法務部調查局台南市調查處,至莊春仁生物科技製藥有限公司(下稱莊春仁公司)執行查核,查核結果莊春仁公司於非核准生產區域生產領有中藥藥品許可證之藥品,該公司疑涉違反藥事法第82條第1項「違法製造偽藥」,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一億元以下罰金,已移請台南地檢署偵辦中。衛生福利部依查核情形判定前述製造藥品行為,已違反藥事法第57條第2項規定,又依同法第80條規定回收市售品,連同庫存品一併依藥事法規定辦理。衛福部指出,本案預計下架回收品共計12項,包括桂附地黃丸(P202301)、人參固泉丸(桑螵蛸散 P272301)、利膽保肝丸(柴胡清肝散 P602401)、紫雲膏(O032401)、血康能清血丸(大柴胡湯加味 P412401)、六味地黃散(S702401)、加味還少丸(P082302)、梔子散(JS082401)、黃芩散(JS122401)、金鎖固精丸(P342401)、砂仁散(JS072401)、斑龍丸(P132401)。對此,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中醫藥司科長施惠娟表示,此案已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偽藥的具體生產量和流向已提交檢調,但由於調查尚未結束,不便對外公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也指出,藥品必須在符合規定的製藥廠製造,否則即被視為偽藥。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媒宣主委陳潮宗表示,莊春仁生物科技在中醫界不算知名品牌,從下架的產品清單來看,有些產品是民眾常用的,可能會透過電台、購物台或藥妝店取得。衛生福利部也呼籲民眾,若有購買者請勿服用該藥品,如服用後有身體不適,請迅速就醫。另對所購買或服用藥物是否為合法製藥廠所製造之疑慮,可上本部中醫藥司網頁「中藥藥品許可證查詢」系統即可查詢是否為合法查驗登記之藥品。
「煎野草茶飲」70歲婦人頭暈腹瀉 中醫:養生5字訣保健康
一名70多歲的婦人聽信偏方,因此採摘野草製作成茶飲,後來感到頭暈腹瀉而就醫,幸好休養後已恢復健康。台灣多元醫療環境中、西醫並行,加上近年疫情影響,清冠一號對新冠肺炎的療效讓民眾對中醫更有信心,導致錯誤服用中藥情事時常發生。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日前接獲民眾因聽信偏方,煎煮野草茶飲,造成身體不適的案件。南投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胡雲瑜醫師也表示,南投縣民風純樸,有許多老人家,普遍存有「吃中藥,有病可治病,沒病可補身」的錯誤觀念,甚至常把農田、林園、鄉間小道旁等,自行採收的草藥,當成傳統中藥使用。又或者聽信偏方,自行購買、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導致腹痛、腹瀉或造成身體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引發肝、腎功能異常之病症,非但無法治療疾病,反而危害自身健康。胡雲瑜提醒民眾,中藥用藥安全5字訣:「停、看、聽、選、用」。1.「停」:停止不當看病、購藥及用藥行為。2.「看」:看病請找合格中醫師診治,並且清楚說出病情及目前服用的藥物。3.「聽」:聽仔細專業醫師、藥師的囑咐。4.「選」:選購衛生福利部核准合格,有許可證字號的中藥藥品。5.「用」:服用中藥時應依照醫師或藥師的指導,正確用藥才安全。透過以上「停偏方、看中醫、聽仔細、選合格、用對藥」,才能真正讓自己的病情妥善治療、藥到病除,讓中醫成為守護民眾健康的好夥伴。胡雲瑜建議,對於服藥有任何疑慮的民眾,可至中藥藥品許可證系統查詢(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874-108.html)、若有中西藥併用,應該主動告訴醫師或藥師同時使用的藥物品項,由醫師或藥師判斷是否可以中西藥併用,才能避免因為藥物交互作用造成的不良反應,並依醫師或藥師囑咐之方法與數量服藥。
淚脫植醫袍2/噴年年春害農作死光 突顯專業診療用藥不容緩
攸關植物用藥安全的《植物醫師法》推行多年,除了名稱爭論不休外,也面臨部分保守派農友質疑,買農藥還得向植物醫師諮詢,猶如「付掛號費拿處方箋」,農藥變相漲價。專家憂心若不說服農友,貿然通過這項法令,必然促使農藥朝黑市發展。本刊調查,《植物醫師法》規定,農藥購買須向專業人士諮詢後,程序類似「掛號拿處方箋」再領取農藥,以個體農戶來說,每次診療大約需新臺幣500元左右,引發農民不滿農藥變相漲價,也對植物診療師專業性質疑,導致推動困難。此外,一般農藥行常常用銷庫存的心態賣藥,植物醫師則會考慮友善環境,兩者間立場所有衝突,立法因而顯得困阻重重。正確使用農藥的專業度不僅有效治療和防治病蟲害,對周遭環境安全也很重要。2023年7月,桃園市大園區曾因委外進行除草作業時,廠商使用水車噴灑除草劑「年年春」,因錯估風勢而污染農路旁的稻作及蔬菜等私有農作物,造成即將收成的農作物枯萎,農民欲哭無淚。《植物醫師法》立法在第10屆立法院卡關,可惜新一屆立委上路後,「屆期不連續」,只得重新來過。(圖/報系資料照)本刊記者在桃園市議員游吾和陪同下重回現場,農友Y先生回憶表示,當時鄰居農民採摘蔬菜回家,發現逐漸枯萎,還誤以為是被他惡搞,兩方爭論不休。直到他們前往里長辦公室陳情上報市政府,才得知原來是除草劑惹的禍,大家也嚇得不敢食用,而且稻作收割在即求助無門,農民身心俱疲找上區公所,卻一度被告知要自行跟廠商聯絡求償打發。Y先生認為,當時這項損失應該也是疏失,因為海線範圍廣、風很大,廠商進行鄉道除草作業時,常以水車噴灑年年春除草劑,當初應該是錯估風勢,進而污染路邊田地的農作,像圳頭、沙崙、內海、和平四里,都遭嚴重污染,苦不堪言。桃園市大園區公所官員則表示,這件案子當時即積極處理,其中最嚴重私有農地達臨路五十公尺範圍農田,確實被除草劑污染,單筆最大面積達廿公頃左右,廠商有積極處理,但仍需確保下不為例。對此,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準儲備植醫吳志恩分享案例,曾有一位在中部種植番茄的農友遇到種植問題,從周邊的農友和坊間農藥行問起都無計可施,最後才找上中興大學植醫團隊問診。原本團隊也很燒腦,只好先請番茄農民把生病的植物採樣帶來,再拿去實驗室分析,結果查出是番茄潛旋蛾,番茄潛旋蛾主要危害番茄等茄科作物,雌蟲平均一週能產下260粒卵,幼蟲孵化後鑽入葉片、莖部、果實等表皮部位取食,造成葉片皺縮乾枯,植株發育不良,進而影響果品價值,「連我們都須翻找國外研究」,農民聽從植醫的「處方」建議後,果真藥到病除得到改善。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的樹醫團隊正在進行老樹搶救,防治葉震病和防治松材線蟲預防點滴注射是搶救老樹重點工作。(圖/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提供)吳志恩指出,多數農民無力掌握病蟲害何時流行,也不懂得調整農藥處方,遇到病蟲害時只關心用藥成本,但後續藥檢與新興病蟲害問題代價更大,若能善用植物醫師諮詢功能,可以省下以往在農藥行購藥成本,也有助農藥檢測順利過關,讓農作物與植物有藥有醫,形成良性共榮。吳志恩強調,目前留下的「準」植物醫師,除了喜愛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從認同的工作中取得成就感,至於相關法律何時上路就順其自然。據了解,未來植物教學醫院將為有意取得證照的農藥行營者開辦修習學分課程,涵蓋植物病理類專業科目「農業藥劑學」、「植物病原微生物學」、「植物病理學」及「植物病害防治學」,昆蟲類科列考「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蟲害管理」及「昆蟲生理與毒理學」,讓現在農藥販集業者取得合格的植物醫師資格。
無良業者網售假壯陽藥、減肥藥! 食藥署:最高罰200萬元
食安風暴延燒,不僅買的到含有致癌蘇丹紅成分的產品,近期更爆出網路社群與購物平台上充斥偽禁藥,台灣關務署每年緝獲的偽藥就將近2.8萬件,其中以壯陽藥和有減重效果的藥物為大宗!對此,食藥署強調將持續請網路平台業者加強管理,若違規恐違反《藥事法》,最高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每年緝獲仿冒及盜版品 偽藥佔超半台灣基進台南市議員李宗霖、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暨台灣基進代理秘書長吳欣岱,以及台灣打擊不法藥物行動聯盟(TMPACT)監事謝宜倪11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表示,蝦皮、臉書和Line社群有滿滿的偽禁藥廣告,動動手指就能送到,跟點餐一樣方便。李宗霖表示,上個月接獲民眾陳情,蝦皮上可購得許多未經食藥署許可的禁藥。「在台灣關務署一年緝獲仿冒及盜版品逾5萬件,其中偽藥就超過一半,近2.8萬件。」謝宜倪指出,全球面臨著偽藥和假藥的嚴峻挑戰,商家利用含糊標題將藥品稱為「胰X讚」、「小藍筆」或「瘦筆」,打著原廠直銷空運來台名義販售來路不明處方藥,使民眾極容易因價格便宜而受騙上當,真偽難辨,品質堪慮。聯盟提出三點要求以阻絕網路偽禁藥1.要求網路藥物廣告應同網路投資廣告採實名制,平台也要承擔相關責任。2. 要求政府加強宣導,讓民眾曉得藥物依法不能在網路販售,非法進口藥物將承擔刑事責任。3.要求政府放寬規定,讓合法藥商能透過商標來協助大眾識別合法藥品,避免民眾經非醫療管道取得偽藥,也保障合法藥商權益。非藥商於網路賣藥 最高罰200萬元食藥署指出,許多網站常常假借合法藥商或藥局的名義在網路販售藥品,實際上卻是非法的境外網站,並從國外寄送來路不明的藥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112年共計查獲網路違法販售藥品共計1478件,發布62件違規境外網站。依據藥事法規定,未經核准擅自輸入藥品屬禁藥,輸入者涉違反藥事法第82 條規定,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億元以下罰金;明知為禁藥,而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可依藥事法第83條規定,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00萬元以下罰金。另非藥商於網路販售藥品,亦涉違反藥事法第27條規定,地方衛生主管機關依同法第92條規定,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食藥署表示,已與地方衛生局及海關合作,定期稽查市售藥品並加強抽查進口快遞郵包,主動監控網路非法賣藥或代購行為,並請網路平台業者加強管理。倘發現疑似不法藥品,除請網路平台業者下架疑似違規頁面,並移請衛生局查處,必要時移請檢警調偵辦,並將境外網站公布於官網「食藥膨風專區」[i],提醒民眾注意。食藥署表示,持續請網路平台業者加強管理,包括確認網路平台賣家身分、提醒賣家切勿於網路違規販賣藥品、建立違規藥品關鍵字並主動下架或禁止刊登。另合法藥商倘發現有遭冒用之情事,亦可於公司官網公告,共同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同時宣導民眾,藥品並非一般商品,不要隨意透過網路平台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如有用藥需求,應就醫或至藥局購買使用具有我國藥品許可證之藥品;另亦切勿將個人自用藥品於網路販售,以免違反藥事法規定。隱形眼鏡、血糖機 一般民眾不可販售另外,血壓計及血糖機都是醫療器材,依照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需要具有醫療器材商資格才能販售醫療器材,一般民眾不具醫療器材商身分,不得公開販售醫療器材,自然包含不得上網販售。因網拍醫療器材嚴格取締,有不肖業者改到「臉書」賣隱形眼鏡,食藥署指出,網路販賣隱形眼鏡是違反藥事法之行為,依法得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為維護自身安全健康,請民眾前往領有藥商許可執照之商店購買醫療器材,不要購買網路或來源不明的醫療器材。依藥事法規定,醫療器材應取得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衛生署核准之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詳細資料,民眾可至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以產品名稱、廠商名稱、許可證字號等關鍵字查詢[ii]。食藥署再次呼籲,為維護自己及家人的安全及健康,請不要購買或使用網路、地攤、夜市、遊覽車上賣的誇大不實、來路不明的醫療器材,如發現違規產品,可直接向各縣市衛生局檢舉,亦可透過檢舉專線 0800-285-000,歡迎民眾檢舉共同打擊不法。使用後如發現品質不良之醫療器材,或因醫療器材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時,應依嚴重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辦法,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i] https://www.fda.gov.tw/tc/news.aspx?cid=5085
胖子罹患COVID-19比率高!兒童肥胖更有「這些」影響 專家籲正視肥胖衝擊
肥胖不只是外觀問題,對於健康也會產生極大影響。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國人十大死因中有7+1項其實跟肥胖有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病,以及COVID-19,許多研究顯示肥胖者罹患COVID-19的比率及其住院比率都比正常體位者來得高。為了讓民眾正視肥胖帶來的影響,今(2024)年世界肥胖日主題便訂為「Let’s talk about obesity and its impact正視肥胖衝擊 即刻開啟對話」。國健署、台灣肥胖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共同提出4大提醒,幫助民眾釐清減重觀念,特別是兒童族群,家長千萬別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70%兒童肥胖成年繼續胖 個人、家庭、社會都受衝擊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至2020年止,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約為50.3%,也就是說每2人就有1人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賈淑麗副署長進一步指出,教育部調查顯示,國小肥胖比率也從過去的25.4%上升至27%,國中生則由29%上升至31%,不只是成人肥胖比率上升,兒童的肥胖盛行率也一樣處於上升的狀態。台灣兒科醫學會倪衍玄理事長指出,70%兒童肥胖超過成年後仍會繼續肥胖,可能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性早熟、身高和體重的不正常發展,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也會提早發生。而且肥胖不只會對個人健康帶來影響,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當肥胖人口攀升,醫療、健保開銷也會越來越多,家庭、社會也會產生衝擊,這是肥胖帶來的中期影響,而長期將會衝擊生產力。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的報告中指出,全球肥胖的年度成本,約為9,900億美元。林文元理事長提到,預估2035年肥胖成本將會達到4兆3千億美元,佔全球GDP近3%,而這還只是直接成本,還有間接成本沒有計入。國健署、醫學會聯合呼籲 4點釐清觀念、正視肥胖因此,國健署、台灣肥胖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針對肥胖問題,共同提出以下4點提醒:正視衝擊:肥胖問題不分年齡,衝擊全民,影響個人健康、國家健保開銷,甚至是全球經濟問題。少吃多動: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是促成國人肥胖的主因,因此應飲食控制加上規律運動,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才能長久維持健康體態。用藥安全:12歲以下應由改善生活型態、運動來減重,而12歲以上的兒童若經醫師評估有必要時可透過藥物輔助減重。但是,切記合法減重用藥需經由醫師開立處方使用,千萬不要在網路上自行購買藥物亂用,應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由醫師、藥師把關正確用藥。開啟對話:特別鼓勵家長主動開啟對話,因為孩子的生活型態是以家庭為單位,孩子有很大一部份會依賴家長、受家長影響,因此建議家長可以透過學校的健康報告關心孩子體位狀態,必要時諮詢兒科醫療團隊,從日常生活著手,導正錯誤觀念。而針對兒童肥胖的問題,國健署也自去年起與兒科醫學會在「健康促進學校」內和教育部合作,進行衛教宣導。不過,除了兒童肥胖外,其實國人35-54歲的肥胖盛行率也高達52%。因此賈淑麗副署長表示,今年重點更多會放在「健康促進職場」,目前正在與勞動部合作,希望能讓飲食健康、運動成為職場的普遍氛圍,透過正確的飲食及規律運動打擊、正視肥胖相關的問題。
常見6傷口消毒藥水全解析! 優碘、雙氧水、白藥水、黃藥水你用對了嗎?
不小心擦傷、割傷,要到藥局購買藥水塗抹,但是除了優碘之外,市面上還有黃藥水、紅藥水、白藥水等各種不同的藥水,到底該選哪一種?這些藥水究竟有什麼不同呢?藥師廖偉呈整理了6種常見家用藥水,帶民眾了解各個藥水的作用、注意事項。常見藥水一:優碘 可殺菌但乾淨傷口不需使用「優碘」是家中醫護箱中最常見的藥水,也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消毒藥水。藥師廖偉呈表示,優碘具有強大的殺菌效果,能在15秒內殺死多種病毒、細菌、黴菌、酵母菌、原蟲等,可以預防傷口感染化膿的效果。藥師廖偉呈提到,優碘在與傷口組織接觸時會形成一層薄膜,並逐漸釋放碘以達到殺菌效果,它可以為非乾淨的傷口進行初步消毒,不過消毒30-60秒後要用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沖洗乾淨,以避免優碘溶液對傷口肉芽組織的傷害,因此若是乾淨的傷口建議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即可,不須使用到優碘消毒。常見藥水二:紅藥水 抗菌效果弱可能會色素沉澱「紅藥水」又被稱為「紅汞」。藥師廖偉呈表示,其主要成分包括2%的紅汞、98%的酒精或水的酊劑,由於紅汞能使蛋白質凝固沉澱,因此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這也使它成為預防細菌感染的局部皮膚創傷常用消毒藥水,但因為紅藥水的抗菌效果較弱,目前多數醫療機構已不再廣泛使用。不過,藥師廖偉呈提醒,蠶豆症患者千萬不可使用紅藥水,而且紅藥水中含有汞,需要注意汞殘留的問題,另外紅藥水可能會導致傷口色素沉澱,容易留下疤痕,這也是使用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常見藥水三:紫藥水 傷口已感染化膿不可用「紫藥水」又叫作「龍膽紫」。藥師廖偉呈表示,其主要成分是1-2%的龍膽紫稀釋溶液,其陽離子能與細菌蛋白質的羧基結合,進而影響細菌代謝使其失去活性,因此它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特別是針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等細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較好的抗菌效果。不過,根據毒理學顯示,龍膽紫直接接觸黏膜,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不建議用於鵝口瘡或口腔治療。另外,藥師廖偉呈提到,如果傷口已經感染化膿,也不應使用紫藥水,因為它有收斂作用,會在傷口表面形成痂膜,使壞死組織中的膿液難以排出,增加感染風險。而紫藥水和紅藥水一樣,蠶豆症患者都不宜使用。此外,藥師廖偉呈表示,使用紫藥水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紫色斑痕,這種斑痕通常不容易褪去,所以在處理較大面積的皮膚創傷或容易看到的傷口時,建議使用其他藥物。常見藥水四:黃藥水 具消毒作用可用於傷口清潔「黃藥水」也是一種染料性抑菌劑,它和紫藥水、紅藥水一樣具有消毒作用。藥師廖偉呈表示,黃藥水通常會使用於大面積的身體消毒,例如:傷口清潔,它的抗菌效力不受膿血蛋白質影響,因此對於化膿性傷口的治療效果較佳。而且和紫藥水、紅藥水不同的是,雖然黃藥水會染色,不過相對於亞洲人的膚色來說,它的著色力較低,所以相對容易清除。常見藥水五:白藥水 僅適用於表面輕微傷口「白藥水」則是不具有染色特性的消毒劑,對於擔心傷口被染色的人或不想讓衣物被消毒劑染色的人來說是個好選擇。藥師廖偉呈提到,白藥水含有多種成分,包括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陽離子殺菌劑等,由於它有局部麻醉劑,因此使用上相對於其他消毒劑來說更為舒緩,不會引起疼痛感。不過,藥師廖偉呈表示,白藥水僅適用於表面或較輕微的傷口護理,如果傷口已經傷及真皮或皮下組織,建議使用其他藥物進行處理,因為血管收縮劑的作用可能會使傷口更容易形成包覆,進一步惡化傷勢。常見藥水六:雙氧水 殺菌時效短深層傷口不可使用「雙氧水」也是相當常見的藥水之一。藥師廖偉呈提到,它主要成分為過氧化氫3%水溶液,其氧化功能強,可以分解血液中的酵素,有助於去除血漬。但是,藥師廖偉呈表示,雙氧水的穿透力差,殺菌時效較短暫,因此僅適用於表層出血凝塊的傷口處理,若用在深層傷口容易造成蛋白質變性、組織壞死,導致傷口更不易復原,因此深層傷口不可使用。正確使用合適的藥水,做好傷口消毒才能避免進一步感染、併發症,用錯方法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藥師廖偉呈提醒,在使用任何藥品前一定都要詳細閱讀藥品仿單(藥品說明書),或是諮詢社區藥局、藥師,為自己的用藥安全把關。資料來源:廖偉呈藥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2486211226&locale=zh_TW)、部落格(https://www.smilerx.com.tw/wound_pharsmile/?fbclid=IwAR1HbAaisSHYdnSsFJXuFQ_WrRBHkS4HUW82rEOw1tV63liFz_efIEz0Ub4)
便秘治不好竟是鈣補過量惹禍! 藥師:不是多補就有用
高齡長者補鈣,當心越補越「卡嗯嗯」!一位78歲伯伯慢性病纏身,且長期苦於便秘問題,雖配合藥物治療,但便秘一直沒顯著改善。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與伯伯討論過後,發現多重用藥加上額外補充鈣量過多,才會導致排便不順,經由調整攝取鈣量後,便秘才緩解。他提醒,依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吃多了會堆積,影響腸道蠕動,「不是多補就多有用!」伯伯長年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且便秘問題持續多年,雖然服用了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益生菌治療,但伯伯覺得效果並不好,因此到藥局求助,詢問是否有益生菌或其他保健食品,尋求緩解便秘。鈣質堆積 影響腸道蠕動李懿軒詢問伯伯的用藥情況與日常飲食,發現伯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包括3種口服止痛藥、1種外用止痛藥、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控制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等,每天早上還會額外補充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量200毫克的綜合性維他命。總計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遠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李懿軒說明,腸道每天能吸收的鈣量有限,而且鈣是容易「堆積」的礦物質,當身體無法吸收,出現堆積狀況,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同時,伯伯的其他用藥也導致鈣質影響腸道的問題更嚴重,例如氫離子阻斷劑會抑制胃酸分泌、導致鈣片的溶解率受影響,更不容易吸收。長期吃鈣片又會反過來導致胃部難以維持酸度,影響蛋白質吸收,並造成腹漲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胃幽門桿菌。李懿軒表示,如果正常飲食,應該不用再額外補充鈣片,即使有擔憂,含鈣綜合性維他命裡也有200毫克的鈣。他建議伯伯先暫時停止攝取鈣片2週,加上多補充水分、多運動,伯伯的排便情況終於改善,解便時較不會乾硬。多重用藥+鈣補過頭 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說明,現代人便祕常見3種原因為:飲食過度精緻且肉食占比多、水分攝取不足、久坐少動,影響上廁所習慣進而導致便秘。若長期便祕、糞便堆積,腸道久而久之會被撐大,可能引發腸道相關症狀,例如壓迫腸道造成靜脈曲張,發生在肛門就是痔瘡。他進一步說明,正確使用瀉劑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狀,但若出現嚴重腹痛等副作用,或是用藥後3-7天仍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為器官問題。另外,瀉劑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依賴瀉劑,會讓腸道習慣刺激,藥效打折扣,患者恐須加大劑量或是更換處方才能改善。因此建議從根本上著手,改善生活習慣才能緩解便秘高齡長者因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沒有諮詢過醫療意見、自行補充其他營養品,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以鈣為例,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提醒長輩攝取保健食品,應遵照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量,「不是多補就多有用!」此外,坊間不少酵素錠誇大療效,民眾應注意是否摻雜不明成分,且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比閃電擊中機率低! 眼睛、牙齦、子宮異常出血竟是罕癌纏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現年73歲的陳女士,35歲發現眼睛、牙齦和子宮異常出血,輾轉求助眼科、牙科、婦產科皆未果,多年後確診「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簡稱WM),屬於罕見惡性淋巴瘤,台灣每年新發病例不到50人,比被閃電擊中機率低百倍!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表示,今年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BTKi)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每位患者每年約可省下219萬元藥費,讓患者和家屬終於盼到曙光。淋巴瘤惡性分型 血管阻塞要當心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國癌症登記報告。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相較十年前成長1.4倍,達到4261人/年,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更躍升至男女十大癌排行症的第十名。WM是淋巴瘤中極少見的一種惡性分型,台灣每年新發病例不足50人,盛行率僅約百萬分之4,比一個人一輩子被閃電擊中的機率還低百倍以上。張正雄說明,當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IgM)過度增生,當IgM濃度超過4000mg/dl或血清濃度高於4CP時,導致血液黏稠,就可能發生多處黏膜不正常出血。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提醒,當民眾出現發燒、夜間盜汗、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疲勞、淋巴結腫大、皮膚搔癢等淋巴瘤常見症狀,持續約2至3周時,應盡快至血液腫瘤科就診。高黏滯血綜合症:血管阻塞貧血、皮膚/黏膜異常出血、神經病變眼靜脈阻塞:視力受損腦血管阻塞:神經症狀、中風心肺血管阻塞:喘、肺栓塞、心肌梗塞檢查免抽龍骨水 健保給付藥物、年省219萬▲今年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為病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療策略。張正雄表示,透過IgM基因檢查、骨髓穿刺和切片檢查,可以及早鑑別疾病、制定治療計畫。現在的骨髓檢查跟大家對「抽龍骨水」的想像完全不同,在門診不到半小時就能完成,呼籲患者切勿因迷思而錯失治療先機。WM高風險族群5年存活率僅36%,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化學免疫療法是WM的一線治療,但效果有限且伴隨較高毒性,可能導致患者的血球減少和免疫力降低,進而引發感染和帶狀疱疹發作等副作用。張正雄回顧曾遇過年長患者因化療併發肺部感染,險些喪命!由於65歲以上且有生化指標異常的患者被視為高風險,其病情惡化速度更快於一般WM患者,加上年長者多患有心血管等共病症,呼籲專業醫師在制定WM治療策略時,應全面考慮高風險族群的病情發展速度及共病狀況,注重用藥安全性。好在今年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張正雄說明,健保給付2年時間,以每顆藥物2000元、每天服用3顆來估算,每位患者每年約可省下219萬元藥費。黃泰中也表示,WM患者許多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整體存活率不到50%,相信隨著新一代治療納入健保體系,為病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療策略。
比閃電擊中機率更低!弱勢癌終於盼來希望 新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以下簡稱 WM) 是淋巴瘤中極少見的一種惡性分型。由於罹病者人數稀少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形容WM為「弱勢癌」也不為過。直到今年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BTKi)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才終於讓WM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在台灣,WM每年新發病例不足50人,盛行率僅約百萬分之四,比一個人一輩子被閃電擊中的機率還低百倍以上,高風險族群5年存活率僅有36%。臨床案例少,再加上初期症狀捉摸不定,患者在求診過程中有如身陷迷宮,輾轉於不同科別之間卻又找不出病因,還容易發生漏診、誤診,錯過對症下藥的時機,身心承受極大壓力。化學免疫療法是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一線治療,但效果有限且伴隨較高毒性,可能導致患者的血球減少和免疫力降低,進而引發感染和帶狀疱疹發作等副作用。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張正雄院長指出,年滿65歲以上且有生化指標異常的患者被視為高風險,其病情惡化速度更快於一般WM患者。加上年長者多患有心血管等共病症,治療策略不僅應積極處置,更要注重用藥安全性。回顧過去經驗張正雄院長曾遇過一些年長患者因化療而併發肺部感染,差一點就發生不敵病情而離世的憾事,使他更加強烈呼籲專業醫師在制定 WM治療策略時,應全面考慮高風險族群的病情發展速度及共病狀況,還有可能無法忍受化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黃泰中秘書長指出,儘管過去數十年來癌症醫學取得顯著進展,然而一些少見癌症 (如WM) 因患者人數過小而面臨難以取得臨床試驗進展、容易漏診或誤診、缺乏專用藥物等挑戰,實屬弱勢中的極弱勢。患者代表陳女士十分感慨,回溯30多年前的初次確診,她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治療,也曾因經濟負擔讓她放棄治療,一身的病痛與被宣判絕症的絕望,讓她從未想過竟能健康迎接70歲生日。她由衷感謝社會各界和健保署的努力,提高 WM患者對新藥的可負擔性,給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黃泰中秘書長指出,根據國健署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國癌症登記報告,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相較十年前已成長了1.4倍,達到4,261人/年,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更躍升至男女十大癌排行症的第十名。淋巴瘤與其他固態腫瘤不同,是由全身性的淋巴球癌化生成。此一特性使得患者初期可能在全身不同位置發現病變,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他呼籲,當民眾出現發燒、夜間盜汗、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疲勞、淋巴結腫大、皮膚搔癢等淋巴瘤常見症狀,持續約二至三周時,應盡快至血液腫瘤科就診。作為陳女士的主治醫師,張正雄院長也分享他多年來對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WM)的診療經驗,並特別補充血液高度黏稠症(Hyperviscosity Syndrome,HVS) 對患者帶來的危害,如貧血或異常出血、因神經病變導致麻木等 WM特殊症狀。他解釋,巨球蛋白指的是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 (IgM) 過度增生,導致血液黏稠。當IgM濃度超過4000mg/dl或血清濃度高於 4CP時,就可能發生多處黏膜不正常出血。在臨床上,20至30% WM患者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病變,例如視力模糊或喪失、頭痛、暈眩、眼球震顫、耳鳴或突發性聽力喪失;嚴重者甚至引起混亂、失智、中風或昏迷。透過IgM基因檢查、骨髓穿刺和切片檢查,可以在早期鑑別惡性淋巴瘤或其他血液疾病,有助及早制定WM治療計畫。他特別提到,現在的骨髓檢查跟大家對「抽龍骨水」的想像完全不同,技術非常純熟,在門診僅需不到半小時就能完成,是最快速診斷血液腫瘤疾病的方法。呼籲患者切勿因對檢查的迷思而錯失儘早診斷與治療的機會。目前國際間,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WM) 的治療方針以新型標靶藥物為主。台灣在 WM治療已經趕上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簡稱 NCCN)及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的準則。依照此先進之照護指引,當患者對一線用藥反應不佳時,應積極評估改用耐受性高的標靶藥物。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對新型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感到振奮。她表示,111年各類癌症健保前10大醫療支出統計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人均醫療費用佔十大癌症中第四位,藥費更是超過癌症死因之首肺癌。令人欣慰的是,在健保署及社會各界的協力下,新一代BTKi的申請至給付生效僅花費519天(短於抗癌藥平均生效天數726天),這表示WM患者的需求得到更廣泛的重視。期盼未來健保政策更加深入支持弱勢癌,提供更多先進治療機會,同時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
孕期類固醇用藥暗藏危機 新研究曝:增加嬰兒嚴重感染風險
類固醇因為被發現在自體免疫疾病有驚奇療效,被俗稱為「美國仙丹」,是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然而除了月亮臉、水牛肩等外表副作用症狀,過去研究證實長期服用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因此臨床醫師開立類固醇藥物時多會謹慎以對,民眾無須過度擔心。而近期研究也發現,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過去研究證實有早產跡象的孕婦施打類固醇以加速胎兒肺部成熟,可以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但目前並不清楚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對其子女的影響。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姚宗杰醫師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國立台北大學統計所張升懋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洪秀梅副教授及美國哈佛大學陳安安講座副教授合作,針對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探究與分析。孕期類固醇用藥應審慎評估,孕期施打類固醇將增加嬰兒嚴重感染風險。(圖/國衛院提供)研究發現,孕期施打類固醇會增加其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發生需住院之嚴重感染的風險。本研究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權威綜合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該期刊最新影響指數高達107.7分,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權威期刊之一。研究團隊利用世代研究法(cohort method)分析衛生福利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健康資料,探討婦女在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與其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產生嚴重感染之間的關聯性。在2008年至2019年間共約196萬對母嬰中,有約4萬5千位孕婦曾於孕期施打類固醇。研究結果顯示,孕婦在產前施打類固醇嬰兒出生第一年內產生任一嚴重感染的風險較未施打類固醇者高出1.24倍,分析特定感染症發現敗血症高出1.52倍、肺炎高出1.22倍和急性腸胃炎高出1.35倍。進一步分析發現,產前施打類固醇對早產兒與足月兒都有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孕期類固醇用藥應審慎評估,孕期施打類固醇將增加嬰兒嚴重感染風險。(圖/國衛院提供)根據202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Raikkonen博士團隊的研究指出,婦女於懷孕期間使用類固醇,會增加其子女精神和行為障礙的可能風險。本研究結果進一步指出孕期使用類固醇會增加其子女出生後一年內嚴重感染的風險。姚醫師與蔡研究員提醒,有早產跡象的孕婦於產前施打類固醇雖可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然而類固醇會透過母體影響胎兒,對嬰兒仍存有潛在的疾病風險,建議臨床醫師針對孕期婦女開立類固醇藥物時需謹慎評估,孕婦如有使用類固醇藥物的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林口長庚醫院陳建宗院長表示,長庚醫院支持醫學研究向來不遺餘力,今天這篇研究是林口長庚醫院第一篇登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且擔任主要作者的原著論文,未來林口長庚醫院將持續深化與國衛院的學術研究合作,攜手共創雙贏。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表示,在現今社會少子化的衝擊下,優化孕婦與嬰兒的醫療與用藥安全一直是國衛院關注的課題,期望這個研究在臨床上對於照顧孕婦與嬰兒的成長有所助益,也將持續與林口長庚醫院一起為國民健康福祉努力。
颱風重創原鄉!社區藥師專程送藥到府 因應高齡社會「前進安養機構服務」
「謝謝藥師送藥到我家來,指導我如何正確用藥,解決我們原鄉長者就醫取藥不便的問題」,家住仁愛鄉親愛村的石奶奶很高興的表示。南投縣幅員遼闊,加上醫療資源不足及不均的問題,偏鄉原鄉獨居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就醫取藥上常有不便及用藥安全等問題。為此,南投縣衛生局結合縣內藥師公會共同執行「藥事照護計畫」,由社區藥師前進偏鄉(原鄉)家戶,執行送藥到府、用藥諮詢等藥事服務。仁愛鄉許多部落的長者及行動不便者就醫及領藥十分困難,目前更是沒有一家健保藥局可以就近提供服務。8月卡努颱風重創仁愛鄉,土石流及坍方讓就醫取藥之路更加艱辛,執行送藥到府的原力藥局藥師賴君君表示,自己也是仁愛鄉泰雅族原住民,很高興有機會能守護家鄉照護族人。此外,南投縣社區藥局也前進社福安養機構進行藥事照護服務,執行包括機構式照護、用藥整合及用藥安全諮詢等藥事服務,社團法人南投縣藥師公會潘志宏理事長表示,希望更多社區藥局及藥師能加入服務,一起為縣內弱勢族群用藥安全把關。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南投縣65歲以上長者比例已突破20%達到超高齡化社會,其中獨居長者約為2,600人,常遇到就醫取藥上的困難,本(112)年度已服務有需求獨居長者近300人,南投縣社區藥局執行藥事照護服務計畫,自109年起也已有50家社區藥局加入計畫,總服務人數已達3,000人次,其中機構式照護已服務達300人次,感謝南投縣社區藥局及藥事人員犧牲個人時間配合衛生局政策執行,前進家戶關懷縣內長者及身心障礙的的用藥安全。
45歲婦膽道雙癌纏身 「免疫合併化療」協力對抗病魔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45歲林小姐原本被診斷為乳癌肝轉移,經由肝臟切片檢測,竟揪出是「肝內膽管癌合併乳癌」,治療相當棘手!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醫師說明,膽道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療、免疫療法等,林小姐歷經切除腫瘤與多種化療,2年後仍然復發,後來針對膽道癌透過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將淋巴侵犯程度和腫瘤雙雙縮小,至今沒被病魔打倒,持續穩定追蹤中。「隱藏版癌王」三大類別 症狀潛藏難揪出台灣每年新增逾2千名膽道癌患者,近年國人因飲食西化、人口老化、接觸工廠化學藥劑等因素,導致發生率逐年攀升。名人如資深歌手美黛、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等都因此逝世。膽道癌有以下3種主要類別,早期症狀不明顯,如消化不良、腹部悶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易與腸胃道問題混淆。多數病友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白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導致國內有60-70%患者確診時已是3、4期甚至末期。膽囊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可手術切除:傳統腹腔鏡與新式微創手術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根除方法,然而因確診時多是晚期,腫瘤不易清除,僅約2成患者適用手術治療。彭正明醫師表示,外科手術包括傳統腹腔鏡與新式達文西微創手術,部位分為肝外與肝內,「肝外膽管癌」手術如同高難度的胰臟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須切掉膽囊、膽道等部位再重建;「肝內膽管癌」則因癌細胞生長在肝臟裡面,需切除部分肝臟,好在台灣肝臟手術技術在全球首屈一指,病友不用過度擔心。若病友適合進行手術,可與執刀醫師討論是否有健保給付、住院天數並留意併發症,術後也應注意膽漏、出血等狀況。另即使切除部分肝臟,仍有復發風險,建議輔以化療、免疫、放療、標靶等輔助治療,合併治療效果較佳。不可手術切除:免疫合併化療加乘效果佳膽道癌惡性度高,臨床統計約8成無法開刀,如膽囊癌、肝內膽管癌出現淋巴結侵犯至肝臟或臨近器官、合併腹水等狀況,或是肝外膽管癌腫瘤生長位置不佳等狀況,皆不適合動手術。晚期膽道癌治療方式以全身系統性化學治療為主,然而化療成效有限,患者存活期僅約10個月。好在現今醫療蓬勃發展,根據最新第三期跨國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化學治療合併使用上免疫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成效,並且晚期膽道癌透過基因檢測也有一些新的標靶藥物能夠使用,在免疫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雙重進步下,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不過免疫治療還是有可能引起一些免疫反應相關的副作用,常見的例如皮膚癢、腹瀉、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等,也鼓勵民眾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過程中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積極的和醫療人員討論,臨床醫師也會定期監測療效和副作用,以保障病人的用藥安全。彭正明醫師說明,以目前的臨床證據來看,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患者的存活期能夠優於過去的化學治療,他也期待及早爭取到健保給付,給予病友更多希望。雖然膽道癌患者大多不適合動手術,但彭正明醫師呼籲,現今已有免疫合併化療,有助延長存活期,除了醫療團隊同心協力治療,患者也積極追蹤回報,若是淋巴侵犯和腫瘤縮小,「有望走向手術治療,持續追蹤加上術後輔助治療,目標和膽道癌說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