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資料
」台塑汽電共生未納中央減煤進程 監察院促經濟部、環保署檢討
台灣設定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但六輕工業區台塑公司汽電共生設備仍以煤炭為主要燃料,中央政府尚未將其納入減煤轉型進程,且經濟部所屬台電公司仍持續向其收購餘電;對此,監察院今(15)日提出「六輕工業區汽電共生設備未納減煤轉型案」調查報告,並要求行政院督促經濟部及環境保護署檢討改進。監委紀惠容、葉大華表示,汽電共生為工業製程能源再利用技術,透過燃料產生蒸汽帶動渦輪發電機組發電,除供業者製程使用外,並得依「能源管理法」第10條明定將餘電賣回台電公司。調查報告指出,針對台塑六輕工業區汽電共生設備究應使用何種燃料產生蒸汽,各方立場多有爭議,包括民間環團指出雲林居民長期忍受燃煤空污,亟待改善;汽電共生業者則認爲是因70年代政府要求設置,使用何種燃料自是考量其生產製程、能源來源穩定、成本、技術等因素所為的自我決策。此外,地方政府則支持燃煤轉燃氣,但因能源政策是否由中央主導、地方政府是否適宜制定自治法規,要求企業採取較嚴格限制或禁止使用生煤作為燃料,尚有法律甚至憲政爭議(目前有地方提起憲法訴訟中);現階段是以溝通方式協調企業為獨立電廠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時,一併保留汽電共生設備未來轉型使用天然氣空間。調查報告也指出,中央既已立法宣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且天然氣現階段確為碳排量低於煤炭的燃料,中央政府也未因國際情勢,如俄烏戰爭爆發,能源短缺局勢下,改變現有立場,仍朝向減煤增氣、能源轉型之方向前進。紀惠容、葉大華指出,中央主管機關允宜在考量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業者社會責任與期待可能性等面向下,與時俱進推動具可行性作法,持續促進民間汽電共生業者採用低碳排的燃料,才能落實國家能源轉型、淨零排放的目標。紀惠容、葉大華也指出,汽電共生系統業者因屬自用發電,排碳下降與否仍取決於燃料,即使經濟部提出「經濟部製造部門2030淨零轉型路徑」採行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模式,期推動汽電鍋爐使用天然氣,但台塑透露石化汽電共生設備欲推動燃料轉換為天然氣,仍有待克服諸多困境。監委建議,經濟部應研謀對策,協同指標性台塑等企業積極推動減煤增氣,並參照《奧爾胡斯公約》賦予人民取得資訊、參與環境决策及司法近用的權利,共同達成推動淨零轉型的國家目標。紀惠容、葉大華也表示,「能源管理法」第10條明定當地綜合電業(如台電公司)除有正當理由,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外,不得拒絕收購合格汽電共生業者餘電,經濟部並訂定「汽電共生系統實施辦法」,規定公用售電業(如台電公司)收購餘電方式、費率及電力系統供電緊澀時間進行緊急增購。經監委調查,台電公司依法令規範收購(增購)台塑麥寮工業區、台化彰化廠的汽電共生設備餘電,雖非無據,然而彰化縣政府於2016年時駁回台化彰化廠汽電共生系統的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展延,事後卻遭台灣彰化地方法院於2022年7月15日判決彰化縣政府須賠償高達4.7億餘元。另外,經濟部提供台化彰化廠關廠前汽電共生設備產銷資料,顯示該廠汽電共生設備發電即售電,卻又因「空氣污染防制法」於2018年8月1日修法增訂展延有效時間下限為3年,許可證期限屆滿且未完成准駁前,仍可繼續操作而不必停工,這與斯時台化彰化廠汽電共生系統的運作、設置目的有悖,經濟部及環保署應偕同正視並檢討改進。
蛋荒持續蔓延 北市蛋行一早湧現排隊人潮…直接排到小巷內
國內目前的雞蛋荒,雖然行政院與農委會曾表示在3月底前,國內雞蛋產能會逐漸回穩,價格也會跟著回穩。但根據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最新一期內部產銷資料指出,全台目前雞蛋產量仍嚴重不足。而現在有網友爆料指出,台北市一家雞蛋行一大早就湧現大批人潮排隊,人數多到甚至直接擠滿旁邊的小巷。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內容指出「扯到爆,批發行有幾百箱的地方買蛋,7點20開始,現在已排滿滿的人。」該名網友更直言「不要說隨時哪裡都有蛋都買的到,並沒有、「也不是大家愛排隊,這邊大家都說是政府無能。」而從網友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家蛋行的門口湧現大量搶購雞蛋的民眾排隊,而且人數多到騎樓不夠排,民眾的排隊隊伍一路排到一旁的小巷,只見小巷中充滿著許多等著購買雞蛋的民眾。北市一家雞蛋行一早就湧現大批排隊民眾。(圖/翻攝自FB)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台灣很多地方都不能養雞了,這是政治問題」、「本人同事說沒蛋都是媒體洗腦,你們不要在洗腦了」、「不要再打臉民進黨了,政府都說有缺蛋了」、「剛剛吃的早餐店,一顆蛋已經漲到20元了」、「蛋屬於生鮮食品,居然有人說可以買回家囤積?!是跟衛生紙一樣可以放三個月以上嗎?」
內部產銷資料曝「雞蛋產能不足」 雞蛋恐持續飆漲
面臨國內目前的雞蛋荒,雖然行政院與農委會曾表示在3月底前,國內雞蛋產能會逐漸回穩,價格也會跟著回穩。但根據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最新一期內部產銷資料指出,全台目前雞蛋產量仍嚴重不足。甚至有蛋商透露近期雞蛋產地價、批發價會再上漲3元,消費端的蛋價恐怕還會持續上漲。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9日的內部產銷資料,其中明文表示台灣從南到北的雞蛋產量均勢「嚴重不足」,而且明確表示「供應不足缺口,短期內無法恢復」。而且在該份資料中也記錄到,雞蛋北區產地價已經來到每台斤46.75元,比台北市蛋商工會先前所公布的45.5員還要高出1.25元。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執行長陳進丁受訪時表示,由於產地供應不足,目前有部分蛋農、但商會個別私下加價收購,從3至10元不等。陳進丁也提到,有許多蛋商都希望能微調蛋價反映真實成本,以此來有效抑制消費端的蛋價亂象,但考量消費者觀感,目前仍在評估公布的時間點。這也代表,未來蛋價恐怕還會持續飆漲。
法令卡死難減碳2/洗髮精沐浴乳分裝卡GMP認證 台塑生醫總座楊昆烈:申請中
全球瘋減碳,塑膠的生產過程中碳排量高,減塑也就是等於減碳,為此台灣石化王國台塑集團今年7月已喊出2025年起,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合物(PE)、聚丙烯(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原料;旗下台塑生醫更加碼,建置清潔劑補充站,力拚清洗劑包裝減塑,卻發現現行法規明定人體清潔劑不得分裝充填,必須合於化妝品GMP生產製程規範,知情人士說:「這條減塑道路被卡住了!」許多人不知,塑膠製品多半是石化製品,減塑其實是減碳中很重要的一環。台灣雖是全球寶特瓶回收做得最好的地區,但綠色和平組織分析經濟部產銷資料發現,台灣近10年免洗餐具與紙容器用量成長約37%,塑膠袋使用量成長逾1成,而2030年將全面禁用的吸管、免洗餐具、購物提袋、一次性飲料杯等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量更是不減反增22.8%。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大力支持下,洗衣精補充站於全省持續擴點安裝中。(圖/黃耀徵攝、中時資料庫)為配合減塑政策,台塑董事長林健男7月宣佈,提前5年停止生產一次性塑膠原料,轉為產製耐久性產品如窗框、壁板、地磚等,生物可分解塑膠原料的生產,及醫療級針筒等耐久型或利基型產品。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則引入歐洲近年流行的清潔劑自動補充機,減少清潔劑包裝塑膠用料,第一步是在全國加油站體系、台亞加 油站體系及台塑長庚各廠院區、家樂福等地方設置洗衣精補充站,第二步再拓展到其他家用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等人體清潔用品。直到現在,其他國家的美體小舖還持續提供現場環保充填的服務(圖/翻攝自bodyshop臉書)台塑生醫總經理楊昆烈指出,「人體清潔用品多是小容量,加上每天使用,每戶家庭浴室中的瓶瓶罐罐相當多,所以若能開放充填的話,減塑效果會更明顯。」不過此一計畫目前無法執行,首先是因現在法令將洗髮精、沐浴乳歸為化妝品,依規定充填過程必須要符合化妝品GMP生產作業規範才可以進行,不得私自分裝。其次則是自2024年起,將強制實施,所以目前正在申請GMP製程認證中。美妝業者Angel表示,其實台灣美體小舖(Body Shop)可說是最早進行人體洗劑充填的始祖。十多年前的Body Shop不僅可以拿著空瓶到店鋪充填,還可以自選香味,也因為這樣環保的概念,風行過好一陣子。但是自從將洗髮精、沐浴乳歸類到化妝品管理後,為避免違法,台灣的環保充填服務就已被迫取消。Angel認為:「未來如果可以將『人體外用洗劑』獨立出來,把洗面乳、洗髮精、沐浴乳等等外用會用水清洗的用品分開管理,另立管理規章來取代硬體流程規格限制,無論是對業者、消費者、生態環境等等來說,適用的範圍會更廣,而且減塑、減碳的效果還會比較好,希望政府能聽到業者的聲音。」由於「化粧品範圍及種類表」才於2018年更新,衛福部表示目前尚未有修法規劃。至於規範化妝品生產、分裝須符合GMP製程規範的「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目前也暫未有修法規劃。
高麗菜超種亮紫燈 農糧署提醒:分期種植、分散風險
農委會農糧署25日表示, 11月後氣溫轉冷涼,適合平地蔬菜生長,加上11月15日後雲林以北地區2期稻作結束後,農友可開始種植裡作蔬菜,其中以種植短期產量高之甘藍為主流。依據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育苗量系統資料顯示,11月中旬甘藍種植株數達786萬株,入秋後首次達紫色燈號,因此立即以多元媒體管道發布宣導訊息,提醒農友自11月下旬起,調整生產規劃、分批減種或轉作,以確保合理收益。農糧署指出,依據歷年產銷資料評估,甘藍種植規模維持每旬600萬株以內,可保有合理價格。今年入秋以來,每旬供苗量均介於警戒值範圍(紅色燈號,600萬株以下540萬株以上),11月起日間溫暖、夜間冷涼,相當適合甘藍生長,單位面積產量比11月以前增加約20%,達每公頃50公噸,批發市場交易量已逐漸增加。農糧署表示,本旬甘藍種植數量達786萬株,已超過合理種植範圍,冬季期間種植至採收需70-80天,倘氣候持續穩定,2022年1月下旬之後將有集中採收情形。農糧署進一步表示,因明年農曆春節較早在1月31日,年節前尾牙聚餐蔬菜需求暢旺,蔬菜價格相對穩定,惟年節後常因氣候轉暖、休市後供應集中及消費力下降等因素,致市場量多價跌;為維持合理生產面積及農民收益,農糧署已透過簡訊、FACEBOOK、LINE群組及新聞媒體等多元管道,提醒農民種植前謹慎評估,分期種植,分散風險,以確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