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利用率
」 台積電 營收 AI 台塑 聯電綠建材需求暢旺 冠軍建材明年挑戰45億營收
受惠於近年淨零建築趨勢,綠色建材有望成廠商新的成長動能。冠軍建材(1806)旗下產品比重有55%屬於綠建材,總經理林祐宇展望明年建材市場,預期樂觀,「訂單能見度已到上半年,有望挑戰45億元營收。」林祐宇於國際建材展中表示,冠軍持續投入支持淨零建築的綠建材,如最新推出能助力低碳的冠軍自平泥,生產端也投入12億元引進最新設備整改產線,有效減少耗能2成以上,同時也增加產能3成以上。冠軍建材同時也推出「科技節能石」搭配「節能外牆乾掛系統」,已申請高性能綠建材專利。林祐宇表示,該系統可增加外牆空氣對流,大幅降低建築物能耗,具備高安全性、施工快速、省時省工及後續維護成本低等多項優點;有效達到室內降溫4℃,冷氣用電可減少24至36%,且「科技節能石」的價格約石材的3~5成。目前,該產品已在台北大巨蛋、高雄內惟藝術中心、清華大學成功湖步道等地標使用。明年展望,林祐宇指出,他逛了一圈建材展發現國產廠商多了很多參展,大家都有新穎產品與概念推出,很樂觀看待明年建材榮景,冠軍今年業績也大有提振,明年將有機會挑戰45億元營收。2024年11月合併營收達3.0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90%。累計2024年1至11月合併營收達31.70億元,同步較去年同期成長11.54%。對於近期房市冷卻是否有影響?林祐宇回應,過往接單都是提前半年、1年以上,當前需求狀況良好,能見度已到明年上半年都有訂單,下半年也會持續接單,「過往只要上半年接單滿載,下半年都會差不多」,今年產線整改產能擴大後,產能利用率目前都處於滿載。對於通膨、徵收碳費,是否調價?林祐宇表示,隨著今年成本墊高,已進行相當調整,目前若無重大事件影響成本的話,將不會調漲產品價格。
IDC:2奈米進入關鍵年 半導體市場2025年成長15%由台積電稱霸
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持續以雙位數成長!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全球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持續攀升,預計2025年整體半導體市場將成長超過15%,台積電(2330)也將持續稱霸Foundry1.0與Foundry2.0領域,台積電12日股價漲20元、收在1060元,再次上演秒填息秀。IDC在12日舉行2025台灣ICT市場與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預測記者會,IDC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瑋表示,明年由AI驅動的高速成長仍將持續,半導體市場預計將成長15%,記憶體領域可望成長超過24%,主要動能來自AI Accelerator需要搭配的HBM3、HBM3e等高階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新一代HBM4預計於2025下半年問世所帶動,非記憶體領域則可望成長13%,主要受惠於採用先進製程晶片,如AI伺服器、高階手機晶片等需求暢旺。曾冠瑋表示,台積電在傳統Foundry1.0領域,市占在2023年為59%,預期2024年達64%,2025年更將擴大至66%,遠超三星、中芯國際、聯電等競爭對手。而在Foundry2.0定義中,這包括晶圓代工、非記憶體IDM製造、封測、光罩製作等,台積電市占為28%,但在AI驅動先進製程需求大幅提升的態勢下,預期台積電在這方面的市占還會攀升。2025年將是2nm技術的關鍵年,曾冠瑋表示,三大晶圓製造商都將進入2nm量產,台積電預計在明年下半年穩健量產,三星因搶先進入GAA世代,預計會比台積電提早半個季度量產,而英特爾在戰略調整下,將全力聚焦導入晶背供電(BSPDN)的18A,各家的良率爬升速度與擴產節奏將成市場關注焦點。且在輝達、超微、AWS等客戶需求推動下,台積電在CoWoS先進封裝產能將持續倍增,預計會從2024年的33萬片大增至2025年的66萬片、年增一倍,包括濕蝕刻、點膠、揀晶等關鍵製程設備的台灣設備供應鏈廠商,預計能在這波擴產潮中獲得更多成長契機。儘管成熟製程的晶片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大陸開出大量產能,但也因應用範圍廣泛,涵蓋消費性電子、車用、工控等領域,2025年在消費電子帶動下,以及車用與工控領域可望出現零星庫存回補動能下,整體需求將持續回溫,預計讓2025年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平均提升5個百分點。
台塑四寶11月營收1186億元終止連3降 明年「這變數」迎商機
台塑四寶6日公布11月合計營收為1186.1億元,年減2.5%,但較10月成長7.2%,終止連3月營收下滑。其中台塑(1301)、台化(1326)、台塑化(6505)11月營收較10月成長,雖然近期外界質疑其股價表現不佳,但台塑表示,因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出現一波提前向亞洲採購商品熱潮,可望短期內迎來商機。台塑公布11月營收181.47億元,年增10.6%,月增15.3%,創下2023年3月以來的近20個月新高。6日股價收在40.15元、跌0.86%。台塑表示,因客戶船期安排及颱風影響,部分液碱及PVC訂單延至11月交運,因此銷售量增加,加上中國大陸推出家電汰舊換新政策,帶動ABS需求增加。預期明年農曆春節後客戶會陸續回補庫存,且進入季節性需求旺季,加上川普提高關稅實施前的搶購效應,有利銷售。南亞(1301)11月營收219.65億元,年增4.9%、月減3.5%。6日股價收在37.5元、跌1.05%。南亞表示,公司11月營收略減,主要受到美國感恩節假期及聚酯瓶粒淡季影響,交運量下滑;電子材料產品營業額減少,主要是電路板景氣尚未恢復,但銅箔基板拓展網通、AI伺服器材料銷售領域,往高值化發展,營收增加。預期明年第一季整體產業環境變化不大,營收與2024年第四季相當。台化11月營收272.54億元,年減5.2%,月增2%。6日股價收在33.3元、跌0.59%。台化表示,原油需求疲弱,加上中東、俄烏衝突情勢多變,中國經濟下行且政府刺激措施不如預期,同業產能持續開出,影響原油價格及主要產品行情震盪走低。僅丙酮因同業減產及ABS接單穩定,平均售價略高於上月。目前針對明年農曆春節的市場備貨一般,第四季的市場需求疲軟,且川普上台後貿易戰結果難以預測,石化產品價格要等農曆年後才能比較看得清楚。台塑化11月營收512.44億元,年減7.9%,但月增12.7%。6日收在平盤39.7元。台塑化表示,11月營收比10月增加,主要是旗下第一套常壓蒸餾單元(CDU#1)及第一套重油加氫脫硫單元(RDS#1)定檢完成後重啟,帶動銷售量差增加60.8億元,但銷售價差減少2.9億元。12月的煉油廠平均日煉量42.6萬桶,第四季平均日煉量38.1萬桶,產能利用率為71%,輕油裂解廠因下游需求不佳,預計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53%。
美「晶片禁令」恐影響台積電5至8%營收 專家看法不一
外媒報導美國下令,禁止台積電向大陸客戶出貨7奈米或更先進製程,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如果規範發酵,將影響台積電5至8%營收。台積電11日股價下跌5元,收1085元。不過,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影響僅2%左右,且AI晶片需求強勁,供不應求,一定馬上有新訂單遞補。日前華為910B晶片被拆解後發現台積電7奈米製程晶片,疑似有白手套公司替大陸業者向台積電下單先進製程AI產品,引發違反美國出口規範疑慮。TrendForce表示,台積電內部已經重新檢討認證客戶身分流程,計畫提高客戶洽談、審核標準,並擴大審查範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台積電滿載的先進製程只有5、4奈米以及3奈米,7奈米的產能利用率可能只有60%,預期停止出貨給大陸客戶後,產能利用率將持續降低。TrendForce認為,如這次嚴審的規定擴大,同時有客戶被列入實體清單,波及到第3方晶片設計或者在台積電開案、投片的話,恐影響約5至8%的營收表現。不但台積電針對先進製程客戶漲價的計畫,將在2025年生效,預期將稀釋部分衝擊。惟儲祥生表示,台積電7奈米營收占比約17%,大陸則占17%中的11%,實際7奈米受影響占比約2%,且巿場供不應求,如高通本來跟三星下單,後來採用台積電晶片,感到良率太好,想走都走不掉,連英特爾接下來的晶片都要台積電幫忙,加上美國禁令到現在仍沒人出來說清楚,實際影響並沒有外界想像嚴重。台積電在海外積極擴廠,在台灣的投資步伐更從未停歇,卻也遇上些許問題。高雄廠區繼8月27日挖出1顆上千磅的未爆彈殘體,11日又發現1顆嚴重鏽蝕的500磅未爆彈,陸軍第八軍團研判同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為瓦解日本的海軍戰力,對高雄大轟炸的空用炸彈殘體,已移運銷毀。高市府經發局說,施工團隊已恢復現場清理,按計畫推進施工。此外,位於嘉義科學園區CoWoS先進封裝廠一廠,5月動工不久就挖到遺址,經採取分區施工,且由考古團隊趕工挖掘,出土文物包括陶容器破片、陶環,部分灰坑伴隨密集貝類,還有數具兒童及成年個體墓葬,所有文物由考古團隊暫時保存,清完的遺址區也交給台積電繼續施工。
臻鼎看旺Q4!董座沈慶芳認川普2.0「變化不大」:海外投資持續執行
全球PCB龍頭廠臻鼎(4958)今(8)日召開法說會,看旺第四季表現,董事長沈慶芳指出,預期第四季將是今年營運高峰,全年維持營收年增率雙位數的目標,明年營收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對於川普當選,沈慶芳也正面回應,不管誰當選,預期整體方向變化不大,這也是為何臻鼎到泰國進行投資。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合併財務報告顯示,臻鼎2024年前三季累計營收為新台幣1155.31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稅後淨利為新台幣68.5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為新台幣48.16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5.08元。沈慶芳表示,臻鼎前三季營收年增19.1%,四大應用營收皆年增雙位數,其中行動通訊、IC載板、及車載/伺服器/基地台同步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在產品組合優化及產能利用率提升之下,前三季毛利率為18.2%,營業利益率達5.2%。由於第四季仍是客戶新品出貨旺季,臻鼎預期第四季將是今年營運高峰,全年維持營收年增雙位數的目標。沈慶芳預期,今年AI應用佔臻鼎合併營收比重將提升到約45%,明年將進一步攀高。隨著AI手機硬體效能要求越來越高,推動產品結構設計與材料方面的變化,使PCB板設計更趨複雜,公司正向看待明年客戶新品PCB價值提升的機會。此外,臻鼎積極布局全方位AI應用,於AI伺服器領域不僅參與客戶新一代產品之打樣,同時亦積極參與客戶次世代架構新品。另外,光通訊產品方面已順利量產並貢獻營收,高階產品也陸續送樣客戶認證。IC載板方面,沈慶芳指出,臻鼎IC載板營收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已連續四個季度創下單季新高,看好今年與明年皆可望保持快速成長。ABF載板受惠先進封裝載板的旺盛需求,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明年預計配合HPC和AI客戶量產下一代產品。BT載板方面,明年在新客戶、新產品訂單放量之下,可望持續成長。沈慶芳認為,AI將持續驅動高階PCB產品的強勁需求,因此臻鼎規劃將高雄廠打造為AI園區,提供高階AI產品設計與製造產能,支應日漸增加的全球AI產品需求。另外,泰國巴真府新廠第一期即將於年底裝機,1H25試產、2H25小量產,提供客戶高階伺服器/車載/光模塊相關產品。隨著全球化產能布局日趨完整,臻鼎明年營運表現可望再創新高。對於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是否影響公司,沈慶芳回應,不管誰當選,預期整體方向變化不大,海外投資會持續執行,這也是為何臻鼎推動泰國投資。對於公司未來佈局,沈慶芳表示,全球供應鏈的破碎化持續,臻鼎對此早有對應布局,可通吃產業各個需求,就電子產品展望來看,預期AI(人工智慧)仍有不錯成長,不過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但有錢人仍有錢,臻鼎要做有錢人生意,2025年發展將持續往好的方向走,今年來自AI產品占比已達40%,預期明年更高,並以高階產品為主,高階產品比重會持續提升。
台塑四寶10月營收1106億元年減16.9% 估Q4持平只擔憂「這事」
近期被網友嘲諷股價「深不見底」的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在7日公布10月營收為1106.79億元,年減16.9%,仍因地緣政治、原料價格波動,以及中國大陸經濟與產能過剩等影響,僅南亞業績成長,股價卻因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行情而大漲一波,然而台塑與南亞都表示,擔心美國總統的新政策,恐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台塑10月的合併營收為157.39億元,月減5.4%,年減3.5%。南亞合併營收為227.58億元,月增加6.2%,年增加4.8%。台化合併營收為267.31億元,月減2.8%,年減11.4%。台塑化合併營收為454.51億元,月減14.8%,年減30.0%。台塑四寶累計今年1到10月合併營收為1兆2341億元,年減2.3%。台塑7日股價收在48.75元、漲3.28%,南亞收在43.3元、漲2.85%,台化收在39.35元、漲2.6%,台塑化收在48.4元、漲1.78%。台塑表示,10月部分液鹼訂單因客戶船期安排延至11月交運,再加上印度客戶提前備貨,預期11月營收將較10月增長。第四季是部分石化產品的傳統旺季,公司歲修廠數較第三季減少,開工率提升。但因上游原料廠在十一長假期間持續生產,石化庫存偏高,部分同業降價競銷,預期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未來仍有美國新總統政策、各國債務飆升及中東衝突不斷等變數,可能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將密切關注、適時調整營運策略。南亞表示,未來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仍是中國市場復甦情況,及美國持續對中國科技封鎖與關稅議題,加上大陸產能持續大量開出,對全球市場造成壓力與各國反制,皆對國際貿易秩序與經濟復甦產生影響。不過目前整體市況變化不大,南亞預計11月營收將較10月略有增長,預期第四季僅AI伺服器需求成長,其他消費性電子市況持平,加上年底客戶庫存盤點,採購趨於保守,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台化表示,10月的地緣衝突、剛性需求及中國經濟狀況均未有明顯變化,9月下旬中國的一系列財政措施效果冷卻,股市維持節前水平,但長期效果及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站上榮枯線,顯示回暖跡象。台化預期第四季營收改善空間有限,將持續下調庫存至農曆年底,以避免庫存損失。各事業部專注於差異化產品拓展,減少惡性競爭,精簡營運規模,確保永續發展,預估11月和12月合併營收會與10月相當,但可能有少許改善。台塑化表示,10月1日伊朗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10月26日以色列戰機攻擊伊朗軍事設施,導致油價隨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波動不定,加上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帶動需求緩步回升,煉廠原油加工量從8月的每日1390萬桶回升至9月的1430萬桶,市場認為中國最糟需求已過,油價有下檔支撐。台塑化煉油廠11月完成定檢,平均煉量提升至每日42萬桶,第四季產能利用率為每日38.2萬桶、約71%,但因下游需求不佳,輕油裂解廠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預計為52%。
晶圓二軍求生1/ 大陸「就算產能全滿也賺不到錢」 量產海嘯襲來台廠轉型應戰
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產值迎來20%成長,站穩先進製程的台積電(2330)仍將一枝獨秀!10月17日台積電法說會引領股市狂歡,但背後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整體成熟製程仍籠罩在全球經濟疲弱的陰霾下,產能利用率平均在70%至80%,還有中國廠商虎視眈眈,二哥聯電(2303)股價被外資狂砍,小弟力積電(6770)甚至虧損擴大,如何突破重圍,也牽動著晶圓代工供應鏈的上百家廠商。目前台積電已在美日德三國建廠,聯電在日本和新加坡,世界先進(5347)也攜手恩智浦NXP合設VSMC,於新加坡建設首座12吋晶圓廠。連台積電都不得不承認,在海外設廠成本就是貴,但不去不行。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因應地緣政治,半導體業者這幾年紛紛退出中國,封測領域有南茂、力成、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廠商,轉而投資非中地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力積電,他們打出FAB IP模式,就是賣技術、當教練,要成為業績四大支柱之一。2024年8月ESMC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也到場。(圖/報系資料照)力積電22日的法說會座無虛席,因為董事長黃崇仁親自出馬,就是要解釋他們FAB IP模式,「已經有好多國家的公司跟我們接洽」,他得意秀出跟印度總理莫迪的合照,「他們都很開心」。他解釋日本合作案破局,是因為日本政府很強硬,要力積電擔保10年量產「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得到」。但印度就「照計畫來」,力積電將協助當地最大的電子製造廠塔塔電子,建設印度第一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轉移成熟技術,協助對方建廠、培訓員工,依合約訂定的進度,可在未來幾年分期收服務費、授權費,預計4年有200億元進帳。不過,此舉也遭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吐槽,他日前在臉書上表示「感到不解」,說有個公司很奇怪,自己經營不善還在虧損,還持續將非頂級及非次級技術轉移換鈔票,搞得同級公司殺價求生存。因為當前半導體產業的成熟製程領域,已從美中貿易戰,轉而成為全球晶片價格紅海戰。根據統計,2023年到2027年間,中國會有41座晶圓廠投產,其中12吋廠有34座,8吋廠有7座,以成熟製程的加工晶圓為主。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將在2027年超越台灣。(圖/新華社)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近來中國最積極投資,擴張產能,包括華虹集團、合肥晶合、芯恩與中芯等晶圓代工廠。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從去年10月也不斷警示,中國大陸有補貼、巨大應用市場,產能開出後第一波衝擊的,就是力積電、世界先進和東部高科(DBHitek),中長期來看,對聯電、格羅方德也會造成影響。「中國大陸2027年成熟製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達47%,將超越台灣的36%,」集邦研究副理喬安表示,晶圓代工廠近年主要擴充12吋晶圓廠,新增產能預計於2025年第4季陸續開出,可能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再度下滑。集邦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半導體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2025年展望仍具變數,預估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廠明年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約75%以上,但價格走勢受壓抑。一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灣常嘲笑中國大陸的科技業,其實他們在材料方面很強,且因產量開出大,「就算良率低,挑挑揀揀也能拿出好產品」,目前晶片價格已殺到成本價,「老實說,他們就算產能開滿也不會賺錢,所以他們到處去做應用研發,在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地方嘗試應用,真的不可小覷!」
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
AI需求很瘋狂 台積電董座:明年健康成長但「這問題」不容忽視
全球注目的晶圓龍頭台積電 (2330)第三季法說會在17日舉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過去幾年成長非常健康,今年因AI的強勁需求,包括智慧型手機等,3奈米需求非常大,將轉移部份產線去因應,預計第四季也會持續成長,產能利用率提高,整體半導體產業都在復甦,2025年會是健康成長的一年,且「關鍵客戶說,現在AI需求很瘋狂,且才剛開始、將持續數年」。有外資分析師質疑AI需求是否為實,魏哲家表示,「答案是Real」,現在所有的AI創新者都和台積電合作,台積電自己也在研發、並在廠區使用AI,就算效率只提升1%,就相當於10億元的提升,影響驚人。也有人詢問是否面臨反壟斷問題,魏哲家表示,晶圓代工已經進入2.0版本,市場規模大、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封裝、測試等,這樣算進去,講壟斷還為時過早,且我們是資本密集行業,毛利高才能持續發展,跟其他公司不同。有人問到台灣的能源問題,魏哲家表示,台灣電費今年以來已上漲兩次,的確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電價跟過去比起來已經漲了一倍,看起來明年在台灣的電價,是我們於全球經營中最高的,電價與通膨成長對毛利率會有1點的影響。晶圓廠確實需要土地和電力,會跟政府繼續討論需求和規劃,水和電已獲得政府「某種程度的保證」,但仍希望能多多發展綠電。台積電17日公佈2024年第三季財務報告,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7596.9億元,年增39.0%、季增12.8%,稅後純益約3252.6億元,年增54.2%、季增31.2%,每股盈餘為12.54元,毛利率為57.8%,營業利益率為47.5%,稅後純益率則為42.8%。目前3奈米製程出貨佔台積電第三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0%,5奈米製程出貨佔32%,7奈米製程出貨則佔17%。總體而言,先進製程包含 7 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69%。台積電2024年第四季的業績展望,包括合併營收預計261億美元到269億美元之間;若以新台幣32.0元兌1美元匯率,毛利率預計介於57.0%到59.0%之間,營業利益率預計介於46.5%到48.5%之間。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測,由AI應用帶動高效能運算晶片需求強勁,預期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產值將迎來20%成長,而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表現仍將一枝獨秀。
AI晶片需求強勁 台積電Q3營收759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AI需求強勁,晶圓廠第三季成績紛紛告捷,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在9日公布,2024年9月合併營收約為2518.73億元,月增0.4%、年增39.6%,9月營收躍升史上第2高,第3季營收達7596.93億元,創下單季新高,累計今年1至9月營收約為2兆258億470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1.9%,也是歷史新高。台積電史上單月營收最高是今年7月,為2569.53億元,這次9月成績為史上第二高,第三則是今年8月的2508.66億元。台積電8日剛公告,認購世界先進(5347)的現金增資4248萬5831股,每股88元,共計37億3900萬元,目前已累積持有世界先進5億670萬9324股,持股比率達27.55%,穩坐最大法人股東。這次募資是為了與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設立新加坡子公司VSMC。世界先進也在9日公布今年9月合併營收為46.14億元,世界先進公司發言人黃惠蘭表示,由於晶圓出貨量增加,營收較上月大幅27.01%,也較去年同月34.44億元增加33.99%;累計今年前9個月合併營收約325.02億元,與去年同期285.98億元,增加約13.65%。聯電 (2303) 則是在7日公布9月營收,為189.43億元,月減8.25%,年減0.58%,為3個月新低,不過第3季營收累積突破600億元,達604.85億元,季增6.49%;累計今年前9個月合併營收1719.16億元,年增2.59%,表現略優於預期。聯電預估,隨著通訊和電腦市場改善,產能利用率提升,第3季晶圓出貨量季增4%至6%,產品平均售價不變,不過也因產能擴張,折舊費用和電費都會增加,獲利恐將面臨壓力。台積電9日股價漲10元、0.99%,收在1020元;世界先進漲1元、0.98%,收在102.5元;聯電則跌0.7元、1.33%,收在51.9元。
抄底撿四寶2/中國天量傾銷打壞亞洲石化市場 台塑轉身不易幕後大金主也愛莫能助
「中國以外的亞洲石化業者已無法再競爭,石化業在韓國正成為夕陽產業!」這句驚人之語出自首爾興國證券公司分析師張賢久(Chang Hyunkoo),據彭博報導,中國快速擴張的石化產業讓韓國這個亞洲第二大塑膠原料出口國製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包括樂金化學(LG Chem)和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營運都受到衝擊。不趕快轉型、就只能關廠或出售。過去就算是2008年最慘的金融海嘯,面臨國際油價的驚天崩壞,台塑集團仍能挺過,就是因為他在許多領域占有市場龍頭地位,當年像是塑膠粉,就是世界最大生產廠之一,旗下包括氯乙烯(VCM)、液碱(Caustic Soda)、丙烯(Propylene)、環氧氯丙烷(ECH)、正丁醇(NBA)、碳纖(Carbon fiber)、 丙烯腈(AN)等產能,也都位居全球前五大。樂金化學是韓國最大石化產品製造商,但今年關閉一家苯乙烯工廠,轉投資太陽能和電池業務。(圖/翻攝自LG CHEM臉書)因為旗下產品多元且分散,受單一品項市場波動衝擊較低,確保台塑度過塑化產業的週期性問題,但「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跟CTWANT記者說,以石化業來說,大約7年會有一個循環,谷底之後就會往上走,「但現在不得了,不再是週期性的改變,而是結構性的改變,全世界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掉到80%,但石化界的損益臨界點就是85%,而乙烯這種大宗產品更是在80%左右,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會賠錢!」「前台塑員工路過,目前老人太多、轉型困難,除非大刀闊斧轉型成功,否則別進去買。」在各大新聞與股市討論區,都可看到類似的評論,「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的分析師陳相州也提到,雖然台塑四寶在5月宣布增資100億元予台塑新智能公司,看來要大幅做電池產業,但這行業很困難,競爭對手也還是中國大陸。台塑資深員工也跟CTWANT記者提到,「這個集團真的太大,大到要改什麼都很慢」,就算是今年台塑董事長從林健男交棒給郭文筆,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換成曹明,看似新人新氣象,但所謂的集團,就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做出什麼改變。「台塑不會倒,但若沒辦法回應當前的世界變化與技術挑戰,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了。」「台塑一年營收幾千億,去年研發費用才28.07億,研發比重只有1.4%,」理財達人「存股總編」謝富旭在網路節目上表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有1500個博士在做研發,去年研發費用280億元,過去20年台灣發展最好的半導體產業,台塑集團卻沒有持續研發相關的特用化學品,讓市場機會都被日本人拿走,像是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很可惜,就是創新不足。」現在要追上來,恐怕只能透過併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設立的長庚醫院,後來成為集團股價護盤手。(圖/報系資料照)外在有國際產能過剩,內部則是創新不足、沒有強而有力的話題領導台塑集團的股價向上,業內人士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其實過去台塑四寶被稱為「牛皮股」也是因股價起伏不大,而穩定的主因,就是背後有個「護盤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1976年所創,刻意設計為四寶的大股東,除了讓企業獲利供給醫院使用,也可讓股權不分散,長庚醫院過去占台塑9.4%的股票,占台塑化5.78%,南亞超過11%,都是該企業的第一大法人股東,台化更高達18.85%,絕對是台塑四寶的大金庫,每當股價有重大問題時,長庚就會出手調節。但2017年時,長庚醫院爆發改革危機,經營權上也出現內鬨,最後請辭台塑、台化、台塑化3家公司董事,並決定不再加碼台塑集團持股,2018年政府修正的《財團法人法》,也規定財團法人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長庚都已遠遠超過上限,沒有增持空間,所以失去對當前股價的調控機制,所以導致目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看待台塑的股票了。」業內人士說。
淡季市況低迷!台塑四寶8月營收下滑年減8.2% 台化:8月應是谷底
最近股價被網友嘲諷「深不見底」的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在6日公布8月營收,分別較上月小幅衰退8.9%、0.3%、2.2%與1%;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僅台化較去年成長1%,合計營收1276.0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8.2%。不過台化表示,8月應該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台塑也看好第4季營業額會比第3季成長。台塑8月營收161.41萬元,月減8.9%,比去年同期衰退7.8%,創下近6個月新低。南亞8月營收224.64億元,比7月略減0.3%,年減4.8%。台化8月營收293.72億元,月減2.2%,但年增1%,也創下近半年新低。台塑化8月營收596.29億元,月減1%,年減13.4%。6日股價則是隨大盤一起收紅,台塑收在46.25元、漲0.1%,南亞收在40.05元、漲1.77%,台化收在38.85元、漲0.38%,台塑化收在50.9元、漲1.19%。台塑表示,第4季為部分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且近期海運費下跌,印度雨季結束,以及歐美降息,有助石化產品需求增加,加上第4季歲修廠數比第3季減少,開工率提高,預估第4季營業額比第3季成長。台化表示,8月合併營收不如預期,除了大型廠定檢外,淡季市況超乎低迷是重要因素。市場自6月以來保守觀望,但8月應該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今年下半年石化、塑膠、纖維的旺季「金九銀十」,預估成色有限,但還是會到來。大陸生產廠自我節制產出量,將有利於經營環境的改善。南亞表示,9月營收會較8月增加,主要是高頻高速材料需求穩定,及大陸十一長假前客戶備貨需求,電子材料營收增加;丙二酚在下游PC廠歲修結束及寧波廠產線定檢完畢後,產銷恢復正常,交運量提高,化工產品營收成長,所以預計第三季營收會較第二季增加,而第四季進入電子產業淡季,且年底客戶庫存盤點、下單偏保守,預估營收與第三季相當。 台塑化表示,近期石化原料價格穩定,但下游化學品市場需求平淡,輕裂廠難以提升運轉率,且輕油價格隨著原油震盪,輕裂廠毛利難以走強。9月的煉油廠煉量為每日34.5萬桶、產能利用率為64%,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可達41.3萬桶、約76%;而輕油裂解廠OL#1結束年度定檢,預計9月下旬開車,配合下游實際需求,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47%。
AI加持再創史上新高! 台積電7月營收2569.53億年增逾4成
今年將是強勁成長的一年,台積電(2330)在9日公布7月營收報告,合併營收為2569億5300萬元,月成長23.6%,更較去年同期大增44.7%,寫下單月新高紀錄。累計今年1至7月營收約為1兆5231億700萬元,年增30.5%。9日股價漲4.24%、收在934元,也成功帶動大盤走勢。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受惠於AI、智慧型手機的強勁需求,以及台積電先進3奈米及5奈米技術,預期今年將是強勁成長的一年,全年美元營收估成長24到26%。法說會提到本季的財務預測,營收將介於224億美元到232億美元,季增7.6%到11.4%;隨產能利用率拉升,毛利率將介於53.5到55.5%,營業利益率介於42.5%到44.5%。以第2季數據來看,3奈米製程出貨占台積晶圓銷售金額的15%,5奈米占35%,7奈米占17%。外媒報導,因AI需求,加上蘋果、高通等IC設計公司的產品訂單,台積電產能吃緊,為了以價制量,台積電決定調漲先進製程的價格,保持毛利穩定,考量到台積電幾乎沒有對手,客戶也同意漲價,可讓台積電持續領先地位。聯電(2303)在6日公布的7月自結合併營收208.96億元,較6月成長達19.08%,也較去年同期成長9.61%,單月合併營收創下近19個月新高,累計今年1到7月合併營收1323.28億元,年成長2.13%,續創同期次高。市場看好第三季營運可持續攀升,毛利率估計在35%上下,產能利用率提升到接近70%。9日股價漲2.08%、收在53.9元。世界先進(5347)也在9日公布7月自結合併營收為35.57億元,年減約1.11%。世界先進公司發言人黃惠蘭副總經理暨財務長表示,由於晶圓出貨量減少,7月營收較上月營收減少約13.38%,不過今年1至7月合併營收約242.55億元,與去年同期增加約12.09%。9日股價漲1.28%、收在118.5元。
台塑三寶7月營收報喜Q3會更好 台化董座嘆辛酸:絕非「低頭撿錢」
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今日公布7月營收,其中台塑、南亞、台塑化營收皆為正成長,大多認為第三季表現會比第二季好,但深陷中國傾銷競爭的台化營收為負成長,台化董事長洪福源罕見在新聞稿聊起自家辛酸,並提到台化努力保護環境,「賺正正當當的錢」。 台塑7月合併營收177億991萬元,比上月增加3.9%,年增6.4%;南亞7月合併營收225.3億元,比上月增加3.3%,年增4.7%。台塑化7月合併營收602.36億元,月增6.8%,年增12.7%。台化7月合併營收300.18億元,月減4.1%,年增12.2%。儘管台股7日收盤大漲794.26點、漲幅3.87%,收在21295.28元,不過台塑四寶股價則漲跌互見,台塑跌0.36%、收在55元,南亞漲1.5%、收在47.5元,台化漲0.63%、收在47.7元,台塑化跌1.54%、收在64元。台塑表示,雖然第3季開工率低於第2季,但亞洲多家輕裂廠及下游工廠歲修,市場供給減少,且步入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還有印度標準局將陸續實施PVC等石化原料品質認證、中國大陸降息刺激經濟措施,石化產品需求可望增加,預期第3季營業額會比第2季成長,加上有現金股利8.6億元及轉投資收益挹注,第3季獲利可望優於第2季。 南亞表示,除了預期聚酯產品8月與第三季營收持平,其他包括電子、化工與塑膠加工產品到第三季營收都會增加,除了傳統建材、餐飲、包裝等製品市況穩定,轉型開發的環保、醫療用等新產品逐漸貢獻營收;最主要的還是第三季進入電子業傳統旺季,品牌新機上市帶動換機潮,刺激消費性電子需求升溫,且網通、伺服器、車載等高速材料市況穩定,環氧樹脂在複材及電子領域應用銷售量逐漸提升,電子材料等產品營收增加。台塑化表示,近期石化原料價格穩定,但下游化學品市場需求平淡,輕裂廠難以大幅提升運轉率,惟輕油價格隨著原油走跌,輕裂廠毛利可望小幅提升。煉油廠8月份煉量預計每日44.4萬桶(82%),第三季平均43.3萬桶(80%),輕油裂解廠OL#1進行年度定檢及配合下游實際需求,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48%。台化則表示,今年6月市場開始轉淡季,市況希望在9月能夠改善,7月合併營收300億,比6月減少,除了是寧波PTA-6仍在消缺改善外,又有麥寮ARO-2排定50天歲修,但營業低迷也是主要原因,8月份PTA-6將於月中復車,不過營業改善有限,預估營收與7月相當。 而去年大陸PTA與PX之間加工差平均僅331人民幣,上下游都虧損嚴重,今年在PTA與聚酯業者自我約束之下,逐步改善,7月已經到了440元,上下游合作成功,目前淡季大陸聚酯開動還超過85%,下個月旺季可望回到90%,今年PTA、聚酯會比去年好。 但苯乙烯因下游需求不好,仍然面臨虧損, 塑膠製品的PS這兩個月比較困難,ABS因大陸新產能投放,經營一直很辛苦,PP、PC這兩項產品也嚴重遭到大陸過剩產能的影響,而被迫減產保價,纖維及紡織產品 品牌復甦及市場需求緩慢,改善進度有限。洪福源表示, 最近媒體有一句話「低頭撿錢」,但台化從來就沒有那麼舒服過,在營運路上沒有空可以低頭,路上也無錢可撿。然而今年七月我們一共生產了887萬度綠電,相當於各廠區總用電量的4.9%,其中78%來自水力發電,台積電也是我們的用戶,第五座今年第四季將在沙鹿投產,另外22%的綠電來自太陽能,我們全部自用,沒有一度電賺台電的價差。且7月台化共回收了41萬噸雨水,佔總用水量的17.1%,全部不需再處理直接用在製程。這兩個小故事,告訴大家我們努力保護環境,賺正正當當的錢。
全球晶圓代工產值Q1季減4.3% 「這家中企」連超兩位竄升季軍
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12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消費性終端進入傳統淡季,動能稍顯疲軟,僅AI伺服器在全球CSP巨頭投入大量資本競逐、企業建置大語言模型風潮下異軍突起,成為支撐第一季供應鏈唯一亮點,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季減4.3%至292億美元,第二季產值也可能僅有低個位數的增幅;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受惠於IC國產替代趨勢,第一季營收季增4.3%至17.5億美元,反而優於同業,市占達5.7%、一舉超越格羅方德與聯電,躍升至第三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2日股價收在909元歷史天價,常被外界拿來比較的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儘管外媒不斷唱衰,認為美國實施晶片出口管制,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但最新數據顯示,其威力仍不容小覷。TrendForce調查顯示,第一季消費性終端進入傳統淡季,雖供應鏈偶有急單出現,但多半是個別客戶庫存回補行為,動能稍顯疲軟;與此同時,車用與工控應用需求在通膨、地緣衝突、能源等總經風險不減反增情境下,前景悲觀而持續修正。第一季的排行也出現明顯變動,中芯國際受惠於消費性庫存回補訂單及國產化趨勢,第一季排行超過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聯電躍升至第三名;格羅方德則遭車用、工控及傳統資料中心業務修正衝擊,滑落至第五名。儘管AI相關的HPC(高速運算)需求相當強勁,台積電第一季仍遭逢智慧型手機、NB等消費性備貨淡季,營收季減約4.1%,收斂至188.5億美元,不過其他同業也面臨消費淡季挑戰,因此市占得維持在61.7%;第二季隨著主要客戶Apple進入備貨週期,及AI伺服器相關HPC晶片需求持續穩健,有機會帶動營收呈個位數季成長率走勢。韓國的三星第一季同樣遭逢智慧型手機季節淡季衝擊,加上中系智慧型手機及周邊企業同樣轉以國產替代,先進製程與周邊IC動能清淡,營收季減7.2%至33.6億美元,市占維持11%;考量Apple在中國市占恐持續遭中系品牌侵蝕,加上Samsung 5/4nm、3nm先進製程尚缺乏具規模客戶、產能利用率低迷,整體營運動能受到抑制,估營收將持平或僅較前季略增。《華爾街日報》報導,ASML艾司摩爾新任執行長福凱(Christophe Fouquet)近日表示,美國對ASML出售EUV微影設備至中國的禁令,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結果,因為美國的限制措施不能阻止中國使用這些設備製造晶片,反而讓ASML無法追蹤這些設備的具體位置和使用狀況;且美國對晶片技術的管制反而激勵了中國,讓中國加快發展自身的技術和生產能力。
動力電池需求5月回穩 研調:6月價格恐回落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顯示,今年第一季力電池產業鏈經歷產能利用率低谷期後,3月以來市場需求明顯回暖,4月旺季行情需求爆發,帶動鋰電池產業排產回升,動力電池價格略為回升。5月市場延續旺季行情,動力電池需求平穩,使得價格持穩,其中,方形三元、方形鐵鋰和軟包型三元動力電芯人民幣月均價分別為0.50元/Wh、0.43元/Wh和0.52元/Wh。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品價格及漲跌幅狀況。(圖/TrendForce提供)在儲能電芯的部分,5月太陽能搭配儲能的需求高漲,同時5-6月中國市場儲能併網專案進入備貨時節,企業訂單量保持成長,部分企業產品價格小幅上調,其中,磷酸鐵鋰儲能電芯5月人民幣均價0.43元/Wh,較前一季度持平。TrendForce分析,目前儲能電芯產品正由280Ah向314Ah切換,雖然314Ah儲能電芯目前還未大量出貨,但隨著搭載314Ah電芯的儲能系統於上半年陸續量產,預計下半年其在電源側、電網側儲能和工商業儲能市場的滲透率將逐步提升,性價比優勢也將逐步顯現。以整季來看,TrendForce表示,第二季市場需求整體優於預期,動力及儲能電芯價格整體持穩。值得注意的是,在4-5月旺季行情下產業鏈備貨超出終端裝機需求,同時受到電芯廠超產影響,產業進入庫存堆高的階段。TrendForce預期,6月電池材料採購需求短期內將有所回落,鋰價將遭遇下跌壓力,動力及儲能電芯材料成本支撐減弱,第二季末電芯價格預估將持平至小幅下跌。
面板回春3/「春燕住下來了!」大電視+車用需求回溫 友達65歲董座忙著學德語
「春燕不只是來了,而且還住下來了」,群創(3481)總經理楊柱祥表示,第一隻春燕是大尺寸電視需求,第二隻是車用市場,現在正在觀察顯示器這第三隻燕子的跡象,整體而言,第一季是景氣谷底、全年將逐季攀升。為了搶攻車用市場,65歲的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最近正忙著跟一級主管一起學德語。「這個年紀學新語言,真的有點難,不過簡單的打招呼,我已經會了。」彭双浪跟記者笑著說。友達去年10月宣布以6億歐元、約200億元新台幣,取得德國BHTC的100%股權,這是一家車用空調控制介面廠商,使友達晉升汽車業一級供應商;4月底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友達直接搬一台車上舞台,讓路過的媒體和廠商都瘋狂按下快門。大腳跨入車用市場,可說是面板廠最新共識,面板雙虎友達、群創近來積極投入汽車智慧座艙,「雖然中國廠商加入競爭行列,多是低價『暴力式競爭』,但車子是看重安全及信賴的產品,因此削價競爭無法長久。」彭双浪說。講到削價競爭,可說是面板業的血淚史。早在二十年前,台灣面板產業開始百花齊放,2002年政府啟動「兩兆雙星」,2007年獲利創下歷史高點,業者砸錢擴大投資,隔年就碰上雷曼兄弟倒台引爆全球金融風暴,但面板業總產值仍在2010年達到1.17兆元,比半導體還早達到兆元目標。誠美材董事長何昭陽(右)在2011年擔任奇美電子副董時,因美國反托拉斯法被迫入獄。(圖/報系資料照)而就在面板產業登峰破兆的這一年,美國司法部對台、韓、日三國面板廠祭出反托拉斯法,這場官司中,台灣業者被韓國「背刺」,繳出天價罰金,高階主管還被迫入獄,狠創台灣面板產業淪為「慘業」。在韓國夾擊、美國制裁後,大陸政策扶植養大面板廠,造成產能過剩,迄今仍難脫低價泥淖,台灣面板廠商剩2成市佔率,還不時遭陸廠低價傾銷影響,股價因而低迷不振,成為外資大拋工具。被股民們視為「慘業」翻身無望的面板業者,近期卻重燃信心,直言「要柳暗花明了!」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過去面板廠因設備投資金額高,每天開門就要認列一大筆折舊費用,廠商為了維持產能利用率,寧可低於成本價出售,不然財報會很難看,「如今折舊慢慢攤提完,包袱減輕,就能減低產能,減少價格競爭,產業陸續恢復正常。」除了各種顯示器,群創也推出「3D Printer & AI列印整機解決方案」。(圖/黃威彬攝)群創董事長洪進揚也在「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上提到,過去面板業者重視量,但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產業氛圍改變,業界更願意追尋價值而不是價格,去年車用市場營收約400億元,今年可望挑戰500億元。法人表示,目前面板的成長動能就是車載顯示器,車輛要智慧化,車用顯示面板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顯示資訊、娛樂互動,還有控制功能,而電動車通常配備更多的電子系統和顯示面板,讓面板需求量持續增加。「期望明年不再只是面板廠,而是一個『以顯示器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友達彭双浪在展會上高喊著,群創的洪進揚也在3月的法說會上表示,該公司的非面板營收大約22%,接下來「希望能夠更平衡地、把群創發展成一個『更完整的科技公司』。」可見台灣面板廠谷底翻身的企圖心。
南電Q1盈轉虧每股虧0.24元 大摩目標價調降至160元
PCB載板大廠南電(8046)董事會日前通過2024年首季財報,由於步入淡季,稼動率偏低、折舊增加及錦興廠產線改造升級等因素影響,營運由盈轉虧。資料顯示第一季稅後虧損1.52億元、每股虧損0.24元。南電表現遠低於外資預期,摩根士丹利(大摩)重申「減碼」評級,並調降目標價至160元。南電今(6日)上漲0.27%,收盤價報185元。南電第一季合併營收71億元,季減23.74%、年減43.56%;營業虧損7.94億元,為19季以來首度虧損;毛利率負5.36%,營益率負11.18%。公司本業營運顯著由盈轉虧,儘管匯兌及轉投資收益增加,挹注業外顯著轉盈、登近1年半高達5.52億元,但稅後仍虧損1.52億元、每股虧損0.24元。南電同時公布4月自結合併營收26.76億元、月增 0.36%,但年減27.86%;累計今年前4月合併營收97.76億元,年減39.98%,創近5年同期新低。大摩指出,ABF載板產業面臨價格競爭激烈、供給過剩、產能利用率低、折舊壓力上升等因素,因而拖累獲利能力。其中ABF載板產能利用率雖於第二季起可望上揚,但仍不足以維持供需平衡,短期內價格壓力仍將持續。雖然預計南電會出現虧損,但虧損超過預期,因此調降其目標價至160元,重申「減碼」評級。南電營業報告書中,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隨著通膨逐漸趨緩,各國放慢升息腳步,消費電子庫存去化接近尾聲,在總體經濟改善、廠商回補庫存、新世代產品陸續推出等助益下,預期多數半導體廠商營運可望於第二季開始回溫、下半年重返成長軌道。展望後市,法人認為隨著市場需求復甦、錦興廠產線完成改造升級,預期南電第二季營運有望止跌回升。
黃崇仁看好AI爆發要再蓋晶圓廠 力積電3日股價大漲8%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2日盛大舉辦銅鑼新廠啟用典禮,宣告要建構非紅色供應鏈,儘管面臨中國同業殺價競爭,但台股3日仍相當捧場,開盤就跳空上漲,最高衝到25.9元,盤中上漲約8%,中午12點成交量已高達8.2萬張,較前一日的3.1萬張明顯放大。力積電銅鑼12吋晶圓廠耗時3年興建啟用,已投入800億元,目前已完成首批設備安裝並投入試產,新廠預計量產55、40、28奈米製程,最大月產能5萬片,目前建置約近9千片,客戶若順利完成產品驗證,下半年可望貢獻產出。力積電股價自年初31.15元一路走跌,4月22日下探21.7元新低,近期明顯反彈有力。黃崇仁在典禮活動上表示,全世界第一座12吋晶圓廠是力積電蓋的,力積電過去已蓋了八個廠,未來將在日本仙台及印度古吉拉特邦蓋廠外,也有沙烏地阿拉伯和越南等國家洽商協助他們國家興建晶圓廠,估未來還要蓋四到六座廠。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參加典禮時也表示,鈺創跟力積電長期合作做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一個公司有邏輯晶片,又有DRAM是很少見的優勢。然而力積電2024年首季自結合併營收108.2億元,季減3.06%、年減5.5%,為歷史第三低,營業虧損10.71億元,在業外轉盈挹注下,稅後虧損4.39億元,每股稅後仍虧損0.11元,但預期第2季記憶體產品產能利用率將維持水準,邏輯產品產能利用率約65%至70%,整體毛利率將較第1季更好。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曾表示,2023到2027年全球晶圓代工成熟製程(28奈米及以上)及先進製程(16奈米及以下)產能比重大約維持在7:3,由於中國大陸致力推動在地化生產、IC國產化等政策與補貼,預估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占比將從今年的29%,成長至2027年的33%,相似製程平台及產能的二、三線晶圓代工業者可能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與價格壓力,如聯電(2303)、力積電與世界先進(5347)等台灣業者首當其衝,技術進展和良率將是後續鞏固產能的決勝點。聯電2日宣布,推出業界首項RFSOI 3D IC解決方案,此55奈米RFSOI製程平台上所使用的矽堆疊技術,在不損耗射頻(RF)效能下,可將晶片尺寸縮小45%以上,可應用在5G時代的手機、物聯網和AR、VR的應用上,該製程已獲得多項國際專利,準備投入量產,3日股價也漲近2%。
砍ECFA大刀再起! 陸商務部對台灣「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最高22.4%
因兩岸關係停擺,去年起中國大陸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今年1月1日起對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課稅,而最新鍘刀再起,大陸商務部19日宣布,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有傾銷問題,從4月20日起徵收反傾銷稅,台化被課9.0%、奇美被課12.2%、還有其他公司最高要被課22.4%的稅。以2022年數據來看,這項產品約8.3億美元出口至大陸、市場占比78.%,此稅一加恐怕難以與陸廠競爭。大陸商務部在2022年11月對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調查,去年8月15日起,大陸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台灣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時,要向大陸海關提供保證金,包括台化與台灣出光石化16.9%、奇美實業17%、奇菱科技17%,其他台灣地區公司22.4%。聚碳酸酯是一種熱塑性塑膠,可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多領域。據大陸海關統計,2022年聚碳酸酯的主要進口來源地為台灣、南韓、泰國和日本等地,占該品類進口金額的65%,其中從台灣進口的總額約占23.5%。大陸商務部公告表示,調查機關最終認定,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所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徵收反傾銷稅,還將追溯自2023年8月15日。這次對台灣公司徵收的反傾銷稅稅率為: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9.0%、台灣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9.0%、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2.2%、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2%、其他台灣地區公司22.4%。先前經濟部曾表示,台灣聚碳酸酯出口到大陸數量約占出口全球總量逾七成,不過目前大陸聚碳酸酯業者產能利用率僅約五成左右,競爭激烈、已是紅海,工業局會輔導業者,進行產品差異化,以搶攻其他海外巿場發展。由於美國政府近日增加大陸鋼鋁產品關稅,17日宣布將對中國海運、物流及造船業展開《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調查,大陸商務部表達強烈不滿,馬上在19日反擊,宣布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丙酸存在傾銷,4月20日起對美國公司徵收43.5%的臨時反傾銷保證金。所以這次台灣是掃到颱風尾、或是針對520即將上台的賴清德政府所端出的政治動作,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