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鏈
」3C使用過度好負擔!「葉黃素+蝦紅素」雙游離型膠囊保養再升級
現代人人手一台3C,無論讀書、工作或是休閒娛樂都會用到,這對我們造成不小負擔,更嚴重可能需要就醫。也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補充葉黃素,但是市面上產品這麼多,要如何選到合適的保健機能食品才是關鍵。擁有26年保健機能食品經驗的「穩眾企業」董事長李先生及研發技術總監邱先生和我們談談關於葉黃素、蝦紅素保健機能食品的重要性。「穩眾企業」董事長李建鴻先生和我們聊聊日常補充保健機能食品的重要性。(圖/黃耀徵攝)李先生有感於家人因癌症化療十分痛苦,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就該進行營養補充」。他幾年前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研發技術團隊,體驗之後也決定創立公司,造福更多人的健康。穩眾企業位於桃園的研發廠,以密閉的生物發酵系統生產,可以免除生產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風險,同時又具備永續生產特質。(圖/黃耀徵攝)查看更多詳細介紹:https://lihi.cc/MeWG9加入line好友了解更多資訊:https://lin.ee/9tKpmsO根據《台大醫院》vol.177專題報導提到,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但是人類無法自行合成類胡蘿蔔素,必須得從飲食中取得,深綠色蔬菜像是菠菜、甘藍、南瓜等。但由於日常飲食中蔬果攝取量經常不足,加上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飲食中若含有太多膳食纖維反而會影響吸收,導致血中類胡蘿蔔素的濃度下降,也因此許多人會直接選擇補充保健食品。穩眾研發技術團隊擁有多年研發經驗,除取得美國FDA新膳食成份核准上市,產品在台灣亦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殊榮。(圖/黃耀徵攝)「穩眾」攜手技術團隊研發出市面首款「雙游離型」葉黃素FloraGLO®+蝦紅素LemnaRed®膠囊。比起知名度已經很高的葉黃素,「蝦紅素」還比較少人知道。蝦紅素也是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主要存在於藻類及海洋動物上,但其實鮭魚、甲殼類動物是因為攝取富含蝦紅素的紅球藻,才會讓身體自然形成紅色。「穩眾」透過皿培精煉生物發酵技術(生物合成),不會破壞生物鏈,可以達到友善地球效果。「穩眾」雙游離型葉黃素FloraGLO®+蝦紅素LemnaRed®膠囊較市面上常見的酯化型葉黃素Xangold®吸收率高出23%。(圖/穩眾提供)「穩眾」雙游離型葉黃素FloraGLO®+蝦紅素LemnaRed®膠囊和市面上常見的酯化型葉黃素Xangold®,最大的差異在於分子大小,游離型分子較小不需轉換就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吸收率高出23%。不僅如此,該產品同時添加MIT高純化印加果油,幫助營養補給。左:游離型蝦紅素分子較酯化型小、右:穩眾游離型蝦紅素未檢測出酯化型蝦紅素成分。(圖/穩眾提供)查看更多詳細介紹:https://lihi.cc/MeWG9加入line好友了解更多資訊:https://lin.ee/9tKpmsO
魚虎怕颱風?「最可怕獵食者」數量銳減 南投縣府說話了
「魚虎」堪稱日月潭生物鏈最可怕的獵食者,南投縣府為斷絕其危害,每年定期電撈魚虎,盼降低其數量,藉以維持潭中生態,但近日有民眾發現颱風過後,魚虎數量銳減,質疑魚虎也怕颱風?對此縣府表示「電撈後數量愈來愈少很正常。」日月潭遭外來魚種魚虎入侵多年,因找不到適合的天敵,為避免潭中魚類生態被破壞,縣府農業處每年7至10月魚虎繁殖期進行電撈防治,今年7月開始電撈後,每次都可捕獲超過千尾,但近日接連幾個颱風來襲,每次捕撈卻剩不到500尾,數量銳減,當地民眾好奇「難道魚虎怕颱風?」農業處解釋,學名「小盾鱧」的魚虎因成魚體型大、攻擊性強,不但會吃掉日月潭原生種魚類,大型成魚甚至連烏龜都一口吞,農業處與清大團隊、漁會合作,鎖定該魚種特殊的「魚虎球」生態進行電撈作業,避免其破壞日月潭既有生態。農業處指出,2020年首年電撈魚虎球共移除約8000尾,2021年捕獲增至3萬4000尾,去年疑受氣候影響,電撈量減少至約1萬5000尾;今年6月中下旬日月潭魚虎球現蹤,7月4日啟動電撈防治作業,至7月底捕獲約1萬1000尾,但8月初因逢卡努、蘇拉等颱風來襲,至今捕撈量的確明顯降低,最近1次更只電撈到410尾。縣府強調,近期魚虎球電撈量減少,除了8月起屢受颱風、降雨等影響,最主要是已陸續移除第一批孵出的魚虎,「電撈數量愈抓愈少算正常」,因電撈將持續執行到10月底,推測今年數量應與去年差不多,農業處將持續監測並全力防治。
電源教父鄭崇華1/流亡學生打造世界品牌感謝「這2人」 他70歲時帶氧氣瓶爬玉山觀星
「台灣科技業有不少教父級人物,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比較霸氣,鄭崇華是電源教父,他個性很內斂,都說是別人幫忙他才成功。」群光電能總經理曾國華向CTWANT記者如此推崇這一位同業老前輩。今年86歲的鄭崇華,退休10年來仍忙著四處演講,還將心得集結成《利他的力量》與《鄭崇華演講集》新書,12月6日發表會上,除了一票跟著他創業的老員工都到場支持,不少後輩出席,科技同業也親自參加,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中磊榮譽董座王伯元、數發部署長呂正華及多位財政部、交通部官員等。面對新書發表會高朋滿座,「我真的好感動,有這麼多人愛護我。」鄭崇華激動地連連感謝。台達電(2308)以電源產品做到世界第一品牌,市值6大的上市公司,「做POWER(電源)一定會想到Delta(台達),就像談半導體必提到台積電」,這位電源教父將榮耀歸給員工及台灣,尤其是「因為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財政部長李國鼎的遠見,為台灣經濟打好基礎,讓台達電子從一個小工廠成長到這樣的規模。」鄭崇華的感謝不只掛嘴上,還化成行動,他在成大、中央大學等多所院校捐贈研究大樓,還以孫運璿、李國鼎命名,更自費捐贈清大、成大成立孫運璿、李國鼎科技講座課程,台達基金會亦贊助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其中「傑出公務人員獎」被公務人員視為最高榮譽。鄭崇華創辦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推廣能源與氣候教育、保護海底生物鏈的關鍵「珊瑚」,並將過程拍成影片用8K投影技術在日月潭邊放映,跟社會分享。(圖/取自台達電臉書)數位產業署長呂正華是孫運璿基金會的傑出公務人員獎得獎人之一,告訴CTWANT記者,他獲獎時擔任工業局副局長:「得這個獎是心態(Mindset)改變,鄭創辦人很鼓勵公務人員進修,台達電自己也不斷創新,從製造時就常得獎,現在做品牌,成為電源第一品牌。」詢問鄭崇華對自己如今有電源教父地位有什麼看法,他只是微笑地說:「謝謝,謝謝!」再問到他的長子、台達電子執行長鄭平,至今Delta成為電源界第一品牌的想法,他冷靜地說:「我們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這對理工男父子句點王的個性如出一轍,總是想的多、做的多,說的少。行事低調的鄭崇華也關心台灣的陸海空。2005年他鉅額捐獻中央大學光電大樓,當時70歲的他還帶著氧氣瓶,跟著央大師生爬玉山,用鹿林天文台的觀測望遠鏡觀星,2008年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到一顆新的小行星,編號168126,便用鄭崇華的名字「Chengbruce」命名,鄭崇華(右)2017年捐贈中央大學「鹿林兩米望遠鏡」。(圖/報系資料照) 在鄭崇華推動下,台達電早在2012年就展開減碳,而鄭崇華創辦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除了推廣能源與氣候教育,近年也加入保護海底生物鏈的關鍵「珊瑚」,而這只是因為員工2020年在後壁湖潛水,拍下一張大規模珊瑚白化照片。針對過熱產生珊瑚白化危機,正同步與珊瑚復育的專家合作,把LED與自動化技術及設備用於培育耐熱珊瑚,基金會另也與海生館合作訓練企業志工,協助台灣東北角復育珊瑚。台達電企業志工都是經國際珊瑚礁監測網絡CoralNet認證的合格成員,目前有20位,占全台總合格人數的8成,並已經成功復育千株珊瑚,接下來的目標是3年1萬株。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表示,基金會將島嶼電網韌性、珊瑚復育成果和海洋調適策略,看得一樣重要。台達電從世界品牌電源到基隆海域珊瑚復育,都本著鄭崇華的初心「被社會需要的企業」。
數十億隻蚊子侵襲俄羅斯城鎮 美少女肉體被「侵犯」!
來到夏天,讓人「生無可戀」的除了炎熱天氣,還有不勝其煩的蚊子,然而爲了生物鏈的完整,我們不能也沒有辦法讓蚊子滅絕,只能做好防護措施,防止被蚊蟲叮咬。不過我們周圍的蚊子,比起俄羅斯的這處城鎮,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網友隨手一抹,手上滿是蚊子屍體。(圖/Youtube)從網路上的畫面看到,數十億隻蚊子侵襲了附近住家,畫面中的一名男子展示了自己的農舍房屋外牆上覆蓋了厚厚的一層蚊子,他數次用手在牆上以及門上抹過留下的痕跡,就像是在清洗污漬!網友隨手一抹,手上滿是蚊子屍體。(圖/Youtube)這樣的情境就出現在俄羅斯的薩哈共和國「雅庫特」(Respublika Sakha(Yakutiya)),號稱是全世界最冷的地方,不過當地居民除了冬天要忍受零下47度的酷寒,夏天時候更要防範如影片中被蚊子大軍攻擊的情況!納史塔西亞身上爬滿了無數隻的蚊子。圖/過去曾有一名居住在雅庫特的少女安納史塔西亞(Анастасия Груздева),在Instagram上po出無數隻的蚊子停在她的身上,雖然這種事情對於住在當地的俄羅斯人來說一點也不新奇,不過仍有許多網友對於出現如此大量的蚊子感到震驚!據了解,這張照片是在夏天傍晚所拍攝的,當天安納史塔西亞下班後決定到處走走散步,不過她卻忘了買防蚊液,沒想到隨即遭到蚊子大軍團團包圍。
「北極熊吃北極熊」悲劇上演!極圈生物鏈受壓迫 「極地獵殺」頻頻上演
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北極的能源與航道利益吸引著所有野心家的目光,無論是軍隊擴編、導彈部署,或是軍演的進行,北極沿岸各國在區域內任何的動作都會遭到彼此放大檢視與審慎評估。但是除了列強的爭奪,極圈動物也越來越難以存活,近日有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由於氣溫攀升,導致冰層下降,再加上原油的挖掘,破壞北極熊棲息地,「北極熊吃北極熊」的事件越來越頻繁。人類開發害北極熊自相殘殺。(圖/CBC.CA)從照片看到,這頭公北極熊嘴裡叼著的可不是什麼麋鹿或是海獅、海報之類的生物,而是一頭小北極熊,很難相信,北極熊居然會向同類動手,照片中的這頭公北極熊,一開始先追逐著一對北極熊母子、在小熊失足跌落水後,公熊開始獵食小熊,母熊完全無法救援,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小孩落難,全球暖化持續加劇,北極熊噬食同類的情況頻繁,早在2016年,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就曾記錄下「極地獵殺」的動物悲歌。全球暖化加上各e國搶搭化石燃料挖掘話題,造成北極熊的棲息地和食物陸續減少。(圖/Polar Bear Fact)根據俄羅斯科學家默德溫斯基(Ilya Mordvintsev)表示,由於全球暖化加上各北極圈的列強們,搶搭化石燃料挖掘的話題,造成北極熊的棲息地和食物陸續減少,牠們甚至無法靠傳統方式捕食,導致牠們自相殘殺,「北極熊間有同類相食現象,這是長期觀察發現的事實,但過去較為少見,如今卻經常發生」。公北極熊叼食幼熊,極圈生頻頻上演。(圖/Daily Animal WD)其實,北極居民對於「熊吃熊」的現象早就習以為常,夏末初秋,海豹待在海中的時間較長,導致北極熊捕獵有難度,少了主食來源,北極熊就會將「熊爪」伸向小熊。早在2004年,動物學家就發現公熊會尾隨懷孕的母熊,最後將牠吃掉飽餐一頓, 如今這種情況卻持續增加,默德溫斯基認為,極地動物會互相殘殺,主因就是食物供應極度短缺,體型較大的雄性北極熊開始「獵殺」母熊、熊寶寶,因為牠們較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尤其是「母熊在餵食寶寶」的狀況下更容易被獵食。「公北極熊叼食幼熊」的照片近日再度曝光,似乎有再呼籲大眾,在大肆開採天然資源的同時,更應該有保護地球的堅定意識。
10萬鴨鴨出征!赴巴國治蝗災…地毯式搜捕「1隻滅蝗蟲全家」
非洲多國自今年1月起就飽受蝗災肆虐,預估近4000億隻「沙漠蝗蟲」正越過阿拉伯海,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離中國大陸更是近在咫尺。中國政府日前已派出防治工作組援助巴國,有消息指稱,將計劃出動10萬隻「鴨鴨大軍」出征滅蝗,光是一隻鴨子就能吃掉200多隻蝗蟲。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盧立志25日表示,科學防治蝗蟲可以採用藥物殺滅,不過滅殺成本高,還會有農藥殘留;若採取生物防治的方式,不僅沒有環境污染,還能修復生物鏈,實屬一舉多得。目前巴基斯坦的2所大學已與盧立志聯繫,合作進行「牧鴨治蝗」研究。沙漠蝗蟲入侵多國,巴基斯坦進入「緊急狀態」。 (圖/翻攝自UN News)雖也曾經考慮投放同屬蝗蟲天敵的青蛙、鳥類等,不過盧立志指出,「鳥、蛙只能在指定區域完成滅蝗任務,一旦蝗蟲轉移,牠們不會跟隨作戰,這樣一來,我們需要重新到受災地區投放天敵,不但會導致成本增加,有些物種還可能受環境限制,並不適合投放受災區域」。相較之下,「鴨鴨大軍」的作戰能力更勝一籌,一隻鴨子就能吃掉200多隻蝗蟲,擁有3倍的作戰能力,鴨子吃蝗蟲完全是地毯式搜捕,連蝗蟲的蛹都不會放過,且鴨子喜歡群居,管理起來更為方便,不論是生命力、覓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強,相當適合野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