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危機
」 生態危機 外來種金門外來種藍孔雀氾濫 政府祭獵殺令
民生與生態兩難!金門縣可見成群的外來種「藍孔雀」漫步林間,晨間或黃昏之時,亦可聽聞此起彼落的叫聲,本該是生態美景,卻成金門人的夢魘,不僅造成農損、危害原生種生物,甚至影響飛航安全,據官方統計金門已逾2000隻,且數量持續攀升,縣府祭出賞金,狠心執行獵殺令,但愛鳥人士卻直呼「美麗的錯誤!」盼能有更好的對策。金門縣建設處指出,「藍孔雀」是原生於南亞的大型雉科鳥類,主要棲息於丘陵地區的疏林地帶,偏好靠水域環境,在台灣與金門地區無原生族群,只有人為圈養觀賞。1999年丹恩颱風來襲,把金門畜試所飼養藍孔雀的圍籠吹毀,造成籠中14隻個體全數逃離野外,因其體型龐大在當地缺乏天敵,加上農地多食物充沛、廢棄營區林立供其棲息,20年過去已繁衍成龐大野生族群,數量更暴增至逾2000隻,且仍倍速增加中。長期關注金門生態議題的縣議員董森堡表示,藍孔雀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偷吃高粱、地瓜、馬鈴薯等農作物造成農損,也會吃其他禽鳥類的卵、青蛙、蛇、蜥蜴等物種,造成生態危機;而每年4月起進入繁殖期,晨時或夜間高頻率的求偶叫聲,有點像貓叫或嬰兒的哭聲,擾人清夢。他特別提及,藍孔雀飛行高度可達4至5公尺,萬一誤闖機場跑道影響飛安,後果更不堪設想。縣府為控制野外藍孔雀族群,向農業部爭取經費,委託廠商架設野外陷阱捕捉移除,亦給予每隻收購金600元鼓勵民眾自行參與捕捉,但因預算有限,加上藍孔雀移動速度快、又會飛行,獵殺不易,獵捕速度根本趕不上繁殖速度,盼中央與地方能盡快找出有效的解決策略。當地民眾感嘆,許多農戶飽受困擾,農作物收成減少,且晨間尖銳的求偶叫聲擾人清夢,民眾只能打1999專線,盼縣府好好處理。儘管金門民眾支持獵捕藍孔雀,但看在賞鳥人士眼裡卻只能搖頭感嘆,認為牠們在金門成災是個「美麗的錯誤!」若能像大陸有廣闊腹地,可結合觀光圈養還能減少殺生,藉此創造出另類遊程,帶動金門觀光。
稽查30萬盞天燈僅靠3人 議員要求檢討人力
新北市1年約施放30萬盞天燈,《新北市天燈永續發展自治條例》草案推動天燈標章並收取永續發展費,每個標章預估收費20元以上,新北市議會2日審議,經發局長何怡明表示,費用待委員會審議討論,稽查人力暫估3名。議員質疑「3人有辦法稽查30萬盞天燈?」要求檢討人力,經發局補充,實際受稽查對象為在地販售天燈約30多家業者,並將與區公所及警察局、消防局等跨機關合作稽查,落實管理。《新北市天燈永續發展自治條例》草案2020年曾送議會審議,因議會屆期不續審,退還市府,今年再次提送議會,昨一讀通過送交法規會審查。何怡明表示,因天燈特性施放後無法溯源,燃燒後也有致災風險,天燈條例主要透過源頭管制方式,要求業者販售貼有標章的天燈,並為落實使用者付費,環境經濟永續發展,徵收天燈永續費,用於天燈施放衍生的問題,第一優先用於致災風險賠償,並挹注於地方商圈、永續創生。消防局長李清安指出,據統計2020至2024年天燈造成火災共19件,其中17件造成農作物受損,另2件住宅輕微損失。民進黨議員張維倩質疑,如有業者開著發財車去賣天燈可以嗎?還是規定一定要有商號才能販售?憂心天燈品質下降且黑戶業者易產生管理漏洞,另要求針對不同尺寸天燈應有不同收費級距,並質疑「3人有辦法稽查30萬盞天燈?」是要讓他們累死嗎?何怡明坦言,的確會造成第一線工作挑戰,上路前會沙盤推演,而天燈標章收費定價會在經發局的永續發展管理基金會委員會討論後確定,認為對市場天燈價格波動應不致於產生太大衝擊。無黨籍議員蘇泓欽表示,自治條例重視永續,因此天燈製作應使用環保材質,才不會造成當地生態危機。民進黨議員林裔綺認為,自治條例通過後的第1年基金可能尚未到位,如有致災賠償案件,市府應先以公務預算支出協助;民進黨議員黃淑君、張錦豪則要求未來稽查權責要分工清楚,避免各機關屆時互踢皮球。何怡明回應,會嚴謹分工確認。
天使輪600貨櫃海上漂危害航安...船公司CEO、前船長遭通緝!港務公司國際求償3億
帛琉籍貨輪「天使輪」去年7月在高雄港外海突然沉沒,船上600只20呎空貨櫃在海上漂流,一度造成航海及海洋生態危機。案經高雄地檢署偵查後,認為船公司亞塞拜然籍的執行長I.ZAMIG、原土耳其籍的船長G.SERKAN,涉犯刑法「壅塞水路致生往來危險」的公共危險罪,因2人在境外未到案,1日偵結發布通緝,其餘19名船員犯罪嫌疑不足,處分不起訴。高雄港務分公司總經理王錦榮表示,天使輪船東得知台灣將扣他在荷蘭鹿特丹的另一艘船,就立刻把船賣出,導致無法查扣。負責事件善後的高雄港務分公司強調,清除及相關損失約2.5億至3億元,目前已請外交部透過帛琉調閱船東和保險公司Hydor相關資料,透過國外律師求償包含清油汙、拖船、切除船橋、漁民損失等共2.5億至3億元。天使輪原載運1349只20呎空貨櫃,去年7月不明原因進水傾斜,最後在高雄港外2.8海里處沉沒,甲板上600只空貨櫃一路往南飄浮擴散。港務公司當時為搶撈貨櫃、油汙,出動大量器具和人力,處理費用可觀。檢方查出,天使輪是馬歇爾群島籍船商所有,由亞塞拜然籍Zulu公司經營,I.ZAMIG為公司執行長負責航行決策。G.SERKAN是天使輪原啟航時船長,至高雄港外海時發現船有危險,被抗議下換手交接給現任船長。經查天使輪自印度穆恩德拉出發,預計至大陸大連港載運空櫃,途中船艙進水,幫浦抽水無效,到大連港時船艙水位已達腳踝高度,原船長不滿抗議後,在高雄港外海更換新船長,本要往香港,考量當時離台灣較近,才緊急變更航程至高雄港準備維修。Zulu公司2度申請緊急入港,但均未出具相關證明,沒多久船體就傾斜、沉沒在高雄港外海。檢方認為,船公司執行長及原船長2人須出面說明事發關鍵細節,但經相關機關聯繫無回應,依公共危險罪發布通緝。
雜交「超級豬」逼近美加邊境 生存能力強又不挑食恐釀生態危機
美國與加拿大正面臨野豬和家豬的雜交品種「超級豬」(Super pigs)入侵,來自加拿大的超級豬是一種體型巨大的動物,牠們絕頂聰明,非常難以捉摸,透過在雪下挖掘地道,能夠在寒冷的氣候中生存,這種動物正在準備進入美國北部,包括野生動物專家也示警,「超級豬」恐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雜交的「超級豬」在加拿大氾濫後,正大舉進逼美國。(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聯社》等外媒報導,加拿大難以根除的「超級豬」數量激增,有可能蔓延至邊境以南,報導稱這些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曼尼托巴省出沒的野豬已構成新的威脅,「超級豬」源自於加拿大農場主人在上世紀80年代雜交歐洲野豬和普通家豬培育而成,體型龐大,能提供更多的肉,不過當這些豬隻到野外環境後,問題就產生了。這些超級豬外流到野地幾乎沒有牲畜能與之抗衡,因此族群不斷擴大,加上體型越大的豬,在寒冷的環境下更容易生存,除此之外,超級豬非常聰明,學會各種在酷寒環境下生存的方法,例如在雪中挖洞以維持體溫,而且這些豬幾乎不挑食,能吃掉任何與牠們遇上的哺乳類動物乃至飛禽都不能倖免。專家預測牠們的生活範圍將從加拿大南遷至美國境內,會給當地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像是會破壞農作物及自然環境、入侵城市以及惡化水質,所攜帶的傳染病病原體,更會使人類、牲畜、寵物與本地的野生動物染疫。目前在加拿大記錄到有6.2萬起「超級豬」的目擊事件,這些超級豬出現在加拿大和北達科他州邊境兩側,甚至有目擊者在距離明尼蘇達州28公里範圍內的曼尼托巴省記錄了一次目擊事件,目前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北達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等北部州正在採取措施阻止這種豬隻的入侵,包括專家也表示,這些超級豬若不及早控制數量,自然環境將遭受嚴重破壞。雜交的「超級豬」在加拿大氾濫後,正大舉進逼美國。(圖/翻攝自推特)
濫丟污染!彰化濁水溪沿線成「垃圾天堂」 大量廢棄物恐釀生態危機
彰化縣濁水溪河堤沿線近年淪為「垃圾天堂」,因居民稀少而遭有心人士盯上,長期偷偷將廢棄物大量傾倒在濁水溪畔的砂石車專用道上,經警方向上追查,成功在今日逮捕劉姓主嫌等6人,將偷倒垃圾的犯罪集團瓦解,全案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移送地檢署偵辦。警方透露,彰化水溪沿線每月至紹有20件偷倒廢棄物案件,垃圾內容各式各樣,從建築木材到枯枝,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讓當地居民憂心忡忡,深怕廢棄物汙染恐釀出生態危機。警方在今年4月接獲民眾通報,濁水溪畔發現有砂石車疑似偷偷棄置廢棄物,於是警方火速趕抵現場,果不其然在砂石專用道上發現正在犯案的42歲邵姓、34歲高姓籍23歲劉姓嫌疑人,並於現場查扣營業用曳引車2部。落網後的3人聲稱平時靠車行運輸維生,為了多賺錢而私自接下這起偷倒廢棄物的工作,至於車上的廢棄物從何而來,3人交代的支支吾吾,仍遭警方依廢棄物清理法移送地檢署偵辦。隨後警方為了查明真相,便向上擴大追查,發現這些廢棄繩索藍字高雄興達港,船家起出委託合法廢棄物處理商協助處置,沒想到過程中卻慘遭以劉嫌為首的「蟑螂集團」介入,非法傾到在中部一帶地區,手段十分無良。警方表示,劉嫌警覺性高,發現警方埋伏後,還以破百車速逃亡,當時顧及安全取消拘捕,本月再次掌握劉姓犯嫌蹤跡,部署警力並設下天羅地網,終將劉嫌逮捕歸案,瓦解整個犯罪集團,訊後將依法送辦。
日本排放核廢水「超過60種有害核種」 專家憂生態危機:像不定時炸彈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廢水排入太平洋,單日排放量為460噸,預計排放17天,年底前還會進行3次排放,雖然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同意,並稱含「氚」核廢水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很小,仍然引發許多國家反彈。有專家指出,實際上還有60多種不穩定的核種,背後的風險難以想像。巨擎教育中心自然科老師黃君向《三立新聞》透露,含氚廢水重點不在於氚(氫同位素),因為對人體危害極低,而是在於含氚廢水中仍包含其他不穩定的核種,高達60多種,例如碘-131、銫-137等,流入海洋中,很可能引起海洋生物浩劫,若又被吃進人體,恐怕是不定時炸彈,「核種衰變後,會產生高能粒子射線破壞細胞改變DNA結構,所以那些半破損的細胞修復時不會長回原本的樣子,甚至誘發其他疾病產生!」黃君認為,應該站在科學角度,理性看待這件事,並嚴密監控其影響,排放的封險也應該如實告知人民,避免引起過度恐慌,最後他也提到,甲狀腺原本就有足量的碘存在時,不穩定的碘-131便較易排出體外,但如果食量過多,反而有害,提醒民眾不要過於恐慌搶購相關商品。專家擔心排放的廢水,會造成生物浩劫。(圖/達志/美聯社)據了解,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阿根廷,中國和俄羅斯表達強烈反對意願,南韓則以「日韓友好」表示尊重,北韓也抱持反對意見,發聲明抨擊。
日媒爆福島核廢水最快24日就排入海 岸田首相向漁民保證「負起全責」
日本政府將於22日就福島第一核電站廢水問題,召開部長級會議,日本媒體也獲多位政府官員透露,目前正在進行最後調整,預計最快24日就會開始將核廢水排入大海。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和日本漁業界人士會面,並保證會負起全責,即使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周邊國家包含韓國都反對核廢水排入大海,恐嚴重汙染海洋與漁業。(圖/達志/美聯社)據《NHK》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大地震後,因為受到強震與海嘯的衝擊,導致場內多個反應爐的爐心熔毁,在當時造成巨大核災,過去為了冷卻爐心所引進的海水等產生的廢水,多次受討論要排入海中,但這樣的行為卻恐造成生態危機,也汙染海洋並對珊瑚礁有所影響。「核廢水」問題將在明(22)日上午將召開相關會議,正式決定具體的排海日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會見了全國水產合作協會聯合會會長坂本,並表示「即使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我也承諾對必要的措施承擔全部責任」。岸田文雄(左)向漁業代表拜託並鞠躬,認為排出核廢水是必要的舉動。(圖/達志/美聯社)岸田文雄表示,「為了讓福島恢復生機和繁榮,實現重建,不容拖延的問題是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反應堆的穩步退役」。下一步是將經過ALPS處理的水排放出來,而排放時間已有多位官員透露,最快就是24日開始將廢水排入大海。
杜蘇芮侵台!天使輪遇「關鍵72小時」抽油作業 油料外洩將造成生態浩劫
帛琉籍貨櫃船「天使」20日因船體進水傾斜,隨著進水的時間越來越長,整艘貨櫃船也在昨日上午沉沒,導致船上數百個空貨櫃漂流在海上,恐怕波及到其他船隻安危,近日颱風杜蘇芮前來攪局,有近500噸油料仍待進行抽油作業,讓整起事件面臨「關鍵72小時」瓶頸,若不把握時間搶救,油料外洩的後果恐怕不堪設想。據了解,船隻遺留的上千個貨櫃還在積極打撈,嚴重時可能影響航道干擾船隻進出,相當鋌而走險,彷彿成為海中地雷,威脅船員及搶救人員的生命安全。而船上還有將近500噸的油料等待進行抽油作業,又加上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上的杜蘇芮颱風即將侵台,甚至可能轉為強颱,整體氛圍來勢洶洶,專業人士預估,一旦沒有在關鍵72小時內搶救成功,等到杜蘇芮正式登陸時,所造成的危害恐讓油料外洩,整個海域所面臨的生態危機將不容小覷。外界質疑,第一時間為何不先將船隻在第一時間拖行上岸,讓抽油作業更容易,但內部消息透露,此舉已先被海委會海保署及高雄海洋局紛紛否決,擔心過程若破壞到船隻,也會造成外洩,讓整片旗津海岸陷入無底深淵。杜蘇芮直逼,讓整體搶救工程更加困難,不止在時間上變得更緊迫,海面上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事故處理變得加倍棘手,也讓環保人士非常擔心,希望事件能盡快順利落幕。
高市議員接獲陳情「幼兒園附近有綠鬣蜥」 通報捕抓竟1晚抓到74隻...
高雄市議員邱于軒近日接到民眾陳情,指出大寮區有幼稚園附近出現綠鬣蜥,因此她向市府通報派人去抓,沒想到一抓不得了,竟然一個晚上抓到了74隻,讓她嚇了一跳外,也引發網路討論,網友笑稱「高雄是恐龍王國?」。邱于軒議員接獲陳情,意外發現大寮成了綠鬣蜥王國。(圖/翻攝自邱于軒臉書、大寮543臉書社團)國民黨籍的邱于軒議員選區在林園、大寮區,她今(25)日在臉書社團「大寮543(大寮、林園、鳳山)」發文,表示接到了民眾陳情,上寮幼兒園附近看到了大隻綠鬣蜥,因此通報市府捕捉,沒想到一個晚上就抓到了74隻,她表示如果有鄉親也遇到這樣的狀況,歡迎私訊她的粉專,她會通報有關單位捕捉。對此,高雄市農業局也證實一個晚上就在大寮區捕捉到74隻綠鬣蜥,並表示可能是南部環境太適合綠鬣蜥的繁殖,現在更是綠鬣蜥繁殖季節,因此看到一隻綠鬣蜥,可能代表附近還有很多隻,若民眾看到可致電1999,相關單位會派人前往移除,另外去年高雄市就捕捉到5000多隻綠鬣蜥。不少網友看到數量那麼驚人的綠鬣蜥數量,也紛紛表示「高雄太可怕了吧」、「恐龍王國?」、「生態危機耶」、「幼稚園附近也太危險」。外來種的綠鬣蜥會與原生物種競爭,影響台灣本土生態,且因綠鬣蜥挖土的習性會損害河堤、橋梁等基礎設施,恐讓電線短路停電、道路塌陷、堤岸侵蝕等安全威脅,還會吃農作物,造成農業、觀光的經濟損失。
美列車出軌釀生態危機 大量動物死亡當局竟裝傻
3日,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一輛載有化學物質的列車出軌翻覆後起火,當時緊急事務管理局引燃氯乙烯,藉此焚燒有毒的化學物質,當局還制定了「紅色警示區」與「黃色警示區域」來疏散民眾,不料化學物質仍透過雨水及空氣等,對周遭土地與水源造成嚴重汙染,不僅有多人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甚至還有大量動物生病或死亡,對此當局仍堅稱當地沒有遭受汙染,並且在8日時取消了疏散令。
小島大歌重視海洋生態危機 台灣巡演被冬天嚇到
南島音樂計畫「小島大歌」去年末回到台灣巡演,最後一場於台北雲門劇場的演出,對他們來說深具意義,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僅有10度左右的溫度,冬天晚上的淡水更讓他們冷到將大衣、圍巾全裹上身,怕冷的他們笑說不輸在美國巡演時的冷度。演出時,當看到台下熱情的觀眾,擔綱開場的戴曉君感性對台下喊話:「一個偉大的國家不一定要有101,但是一定要有一群很棒的人民像你們剛剛那樣尖叫!」模里西斯音樂家 Emlyn 及阿美族 Putad 則是整場演出中閃耀的兩顆星,渾然天成的唱功與絕佳的身體律動帶領所有觀眾熱情地跟著音樂搖擺舞蹈,更有觀眾看完演出馬上被圈粉,會後簽名時直呼女神,讓 Emlyn 及 Putad 當下笑說感到受寵若驚。」小島大歌也釋出最新單曲〈海洋的哀悼〉MV,以阿美族樂團「漂流出口」主唱Putad、 排灣族歌手戴曉君及模里西斯Emlyn,三位女性於各自故鄉的海灘吟唱畫面貫穿主題呼籲世人對海洋生態危機的關注。單曲共同創作人同時是小島大歌發起人之一的澳洲音樂製作人 Tim Cole,表示創作動機是看見因海洋升溫遭遇白化危機的澳洲大堡礁珊瑚群,小島大歌計畫主理人BaoBao陳玟臻補充:「這首歌是哀悼,卻也是盼望;必須在還有希望的時候,以行動回應。」從小與海為生的海女Putad 回憶小時候在海中潛水時,眼前所見都是彩色的珊瑚礁,然而才不過20年,當現在想和孩子們分享昔日海中景緻,卻只能去海生館才看得到。戴曉君則分享自己曾對海有所畏懼,卻在某次跟著Putad 一家人到海邊衝浪時,看見Putad 教育孩子對海敬仰的觀念所觸動,因此對海變得嚮往。
江西多日無雨鄱陽湖面積持續縮小 專家:恐釀生態危機
據央視新聞報導,江西省生態氣象中心表示,9月19日至9月29日,江西省無降水,鄱陽湖水域面積持續減小。受乾旱影響的不只是人類,江豚和候鳥都直接面臨生存危機。根據Aqua衛星資料最新監測,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638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歷史同期平均為2252平方公里)偏小72%,相較6月27日今年監測到的最大水域面積3331平方公里減少8成,較9月19日監測到的歷史最小水域面積651平方公里又再縮減13平方公里,為歷史新低。鄱陽湖乾了,受影響的不只是人據中青網報導,9月4日,一隻長江江豚疑似因擱淺死在鄱陽湖松門山水域的灘塗上。江豚處於鄱陽湖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生活在鄱陽湖的江豚佔種群總數近一半,它的健康意味著鄱陽湖的健康。它通體光滑、嘴巴上翹,由於人類活動和環境污染,2017年的科考數據顯示,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是長江最後一種哺乳動物。往年的這個時候,鄱陽湖還有較大水面,江豚往往是分散分布的,但是今年9月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梅志剛在鄱陽湖調研時發現,水位接近枯水期極枯時期,它們都聚在鄱陽湖北部及通江水道的開闊水域。在今年夏天的持續高溫下,這群散熱能力差的哺乳動物只能躲在有限的深水區域。江西省上饒市余乾縣的江豚灣位於鄱陽湖東南岸,這裡因為江豚多而聞名,但是今年,梅志剛第一次沒有在這裡觀測到江豚。觀測結果顯示,江豚跑到了附近的信江支流的瑞洪大橋。橋梁附近因為人類活動多,通常不是江豚棲息的第一選擇,「但豚隨魚遷,它們為了一口吃的,追著魚走,今年沒得選了。」按照往年的規律,10月下旬,70多萬隻候鳥將緊隨其後,沿著貫穿22個國家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躲過獵槍、暴雨和天敵,陸續來到水草豐美的鄱陽湖過冬。但今年迎接他們的將是大片難以棲息的乾裂灘塗,以及長勢過高、難以下嚥的苔草。還有往常應該填進它們肚子的沈水植物塊莖和魚蝦螺蚌,到了今年,前者沒能長出來、後者剛出生就被曬乾。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算了算,9隻白琵鷺所在的馬影湖是都昌縣為數不多的大面積水域,有1800畝,大約只夠一兩萬隻鳥支撐近一個月。如何搶救缺水的鄱陽湖截至9月底,都昌縣水利局正按照「5個月不下雨」的預案進行用水分配,首次啓動了內湖水源新妙湖、大沔池,作為縣城人飲用水的備用水源,地方鄉鎮則在一個月里挖了200多口深水井保障農村人飲用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原來從沒有過的」。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長江流域抗旱供水總體可控,大中型灌區的灌溉水源和城鎮集中供水得到有效保障。人的生存基本沒有問題,鳥卻不一定。9月15日,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6隻已經抵達的白鶴,這裡是鄱陽越冬白鶴的中途停歇點。人們也不知道,大部隊什麼時候會抵達鄱陽湖。每年秋冬季節,三分之二候鳥會棲息在碟形湖。碟形湖是鄱陽湖的「湖中湖」,有專家形容它是「臉盆中的碟子」。它在豐水期融入主湖,當水位降到12米以下時成為孤立水域,大多不深,但物種資源豐富。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目前最緊要的工作,就是給朱袍山附近的碟形湖補水。他啓用了兩台挖掘機挖引水渠,其中一台因為離主航道太近、地面太濕,沒挖兩下就「爬不起來」,只能在下面墊了鋼板繼續挖。李躍知道,並不是所有碟形湖都「有得救」。李躍選擇朱袍山,是因為他在調研時發現附近一些碟形湖還存有10公分左右深的水,個別地方長出了少量蓼子草,但稀疏、乾枯,顏色暗紅,如果及時補水,蓼子草和其中殘餘的魚蝦、螺螄還能得到一定恢復。而其他候鳥往年的棲息地,如三山水域,大部分水面消失,已經不太適合候鳥棲息,「現在只能突出重點,全面恢復是不可能的」。李躍預計10天左右能完成補水工作,他已經開始著手下一步割苔草的工作。雁鴨類候鳥佔鄱陽湖越冬候鳥近80%,苔草是它們重要的食物來源。現在苔草纖維化嚴重,只有割掉老葉才能長出嫩葉。割草並不容易,人工割很慢,大型機械又太重,無法乘船通過水深變淺的主航道。天氣條件也很重要,割完下場雨,長勢會更好。現在,李躍走在乾裂的河灘上,熟練地跨過死魚、螺蚌,要關注碟形湖的補水情況、聯繫割草的人手支援,還要把穿著短褲、在快見底的碟形湖里捕撈河蚌的居民勸走,「每天都忙不贏(方言,指忙不過來)」。為了降低今年遊客遊覽對濕地環境的破壞,9月19日,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林業部門、公安部門、城管部門、文旅部門、屬地鄉鎮開展聯合執法,嚴禁各類車輛進入鄱陽湖濕地範圍。除了一些「搶救性」措施,李躍還會擠出時間在三山、和合湖區、梟陽圩堤附近碟形湖築壩清淤,「現在我們考慮的不僅是今年,而且是長遠的生態保護。」
生態危機!連2年沒颱風海水溫度升高 台東沿海珊瑚白化加劇
近幾年來台東沿海甚至蘭嶼、綠島的珊瑚白化情況明顯加劇,台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段文宏表示,除全球普遍溫度升高外,近幾年沒有颱風侵襲,導致台東海底溫度升高,是造成珊瑚加速白化的原因。段文宏表示,珊瑚白化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太高,一般珊瑚若遭遇28度以上高溫就可能白化,台灣這幾年夏天海水溫度達到29至30度,颱風襲台可調解海水溫度,而去年至今沒有颱風直接襲台,加上夏季高溫到32度,珊瑚暴露紫外線高溫環境下,即可能加速白化。段文宏指出,繼去年全台珊瑚大量白化之後,今年8月在台東杉原灣南礁處,從亞潮帶一直延伸到潮間帶都有嚴重白化現象,其中位於潮間帶的珊瑚,在退潮後露出海面,暴露在空氣中,傷害更加嚴重。因海水溫度升高,台東沿岸珊瑚白化情況加劇。(邱冠華提供/莊哲權台東傳真)他說,除了海水溫度太高以外,人為對於環境破壞也是潛在原因之一,他發現珊瑚白化周邊海岸,有不少車輛進出,載遊客進入潮間帶遊憩、玩水上摩托車,當遊客進入潮間帶無心踩踏,即可能造成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被破壞。長期在台東沿海記錄生態的生態導覽員邱冠華表示,多數人對台東珊瑚印像,都認為在綠島和蘭嶼,事實上台東本島沿岸,海洋生態也很豐富,像富山、杉原灣南側很多礁岩,海水退潮後,即可看到潮間帶生物多樣性及許多珊瑚。邱冠華指出,今年5月觀察杉原海水浴場南側礁岩、珊瑚都正常,但上月底發現,潮間帶、亞潮代珊瑚,都出現白化現象,立即將珊瑚白化現況告知專家學者,希望有解決方案。
生態危機!陸多地發現鰐雀鱔 農業部門展開入侵外來種普查
澎湃新聞報導,近日,河南平頂山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園抽乾湖水圍捕「怪魚」一事引發關注。經過近一個月的抽水作業,該公園雲禪湖出現的「怪魚」——兩條外來物種鰐雀鱔已於8月27日零時許被捕獲。相關直播畫面顯示,其間一度有超過3000萬網友在線圍觀「捕魚現場」。資料顯示,鰐雀鱔原產於北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作為大型肉食性凶猛魚類,鰐雀鱔因其鮮有天敵、性情凶猛、無所不吃等特點也被稱為「水中殺手」。近一個月內,除河南汝州外,北京、湖南、廣西、山東多地先後報告發現鰐雀鱔。其中,湖南長沙近日發現的鰐雀鱔系該省首次發現。前幾天,北京百旺茉莉園小區的居民散步時,在小區內的水系內看到了一條半米多長的「鰐魚」。後來在小區業主的努力下,最終將水系內的「鰐魚」——鰐雀鱔抓獲。26日下午,湖南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電話稱,有市民在岳麓區釣起一條「怪魚」,長長的嘴巴與鰐魚有幾分相似。經專家鑒定,這條首次在湖南現身的「怪魚」名為「鰐雀鱔」,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外來入侵物種。25日,廣西桂平市農業農村局在西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的有力配合和協助下,在西山風景區蓮池內成功捕獲2條鰐雀鱔(均長約1米,重約7.5公斤)、20多隻巴西龜和約70公斤羅非魚。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小區內人工湖中,近日出現了數條「怪魚」,有一米多長,長嘴尖牙,以湖中的其他魚類為食,疑似外來物種鰐雀鱔。當地政府得知消息後迅速組織小區物業,進行抽水捕撈。27日,兩條鰐雀鱔被捕撈上岸。據瞭解,湖內仍有未被捕獲的鰐雀鱔,捕撈仍在進行中。此外,江蘇靖江市、青海西寧市、雲南昆明市也在近期報告抓獲鰐雀鱔,發現地點包括小區景觀池、公園湖泊等。其中,在靖江市某小區景觀池發現的鰐雀鱔咬傷了一名男孩,男孩家長稱,「孩子傷口當時流血了,我們給他清洗消了炎,上面有六、七條傷痕,大概1公分左右吧」。事實上,過去多年,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江蘇等多個省份均有鰐雀鱔的野外分布記錄。比如,早在2003年,浙江台州就曾發現過鰐雀鱔的蹤跡。目前,大陸多地農業農村部門已著手開展針對包括鰐雀鱔在內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牟希東25日在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表示,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規定了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要求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為此,今年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制定《關於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對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其中就包含了鰐雀鱔。
日月潭原生種「剉咧等」 繁殖季將屆魚虎群恐於下月大爆發
高雄鼓山滯洪池出現大量魚虎引發民眾恐慌,而魚虎在日月潭入侵多年,對當地生物展開「無差別攻擊」,造成嚴重生態危機,如今又逢魚虎繁殖季,大量幼魚恐在下月「大爆發」,南投縣政府「打虎」多年仍難以根除,釣客則盼能在幼魚狀態盡快根除,為原生種生物「留條生路」。據了解,魚虎適應力高、攻擊性強,對原生魚種造成極大威脅,不僅會吃掉潭中魚蝦,甚至「斷子絕孫」連魚卵也不放過,而日月潭遭魚虎入侵多年,還經常傳出漁民遭咬傷、漁網被咬破事件,堪稱「天字號」生態殺手,連使用電擊都難以根除。而魚虎幼體出生後,便會群聚形成「魚球」,並在成魚的守護下集體行動,過去會7月中旬陸續出現,但巡潭或縣府人員近期巡查時也都沒看到魚球蹤影尚未見到其蹤影,和前2年情況大不相同。但當地釣客對此情況並不樂觀,認為是因氣候因素導致幼魚較晚孵化,魚虎群恐於下月嚴重爆發,也讓原生種再次陷入浩劫,期盼縣府能在魚虎幼魚狀態時盡快移除,為本土魚蝦「留條生路」農業處林務保育科表示,目前未發現魚虎球,但外來種入侵很難根除,再加上日月潭水庫現階段接近滿水位,利於魚虎藏匿,確切消失原因及魚虎族群數是否有下降趨勢,將與清大團隊觀察探討,並持續進行防治作業。
「林木殺手」出現在自家院子 網一看嚇喊:趕快連根拔掉
許多引進的外來種,總是會侵害到台灣原生的植物,且隨處可見,導致原生種的生態危機。日前有一名網友在發臉書上傳了一張照片詢問網友「家裡院子來了我不認識的植物,請問他是誰?」貼文一出引發網友討論。有一名網友6月20日早上7點在臉書社團《認識周遭的植物》發了一張圖片,圖片中可以看到一株葉片近似心型的綠色植物,但網友並不認識他,所以發文求助網友詢問「請問他是誰?」。網友貼出照片發文詢問「請問他是誰?」。(圖/翻攝自臉書社團認識周遭的植物)貼文一出引發網友在底下熱烈討論「世界認證綠癌小花蔓澤蘭,拔掉鏟除不然你種的花,草,樹多會被它弄死呦」、「快點連根拔掉,是植物的殺手」、「小花蔓澤蘭有毒,要斬草除根」、「林務有收1公斤5元」。小花蔓澤蘭生長強勢、耐乾旱,無性繁殖能力強,種子的產量也很高,盛花期每平方公尺的種子產量可達17萬顆,而且發芽率極高。由於這些強勢的特點,小花蔓澤蘭迅速佔據了中南部、花蓮、台東等許多中海拔以下的地區。小花蔓澤蘭是多年生草本或接近木質籐本的植物,莖細長而且多分枝,會一直爬到樹木的最頂層,佔據樹冠、影響樹木的光合作用,使林木或被攀爬的果樹枯死,也因此才被稱為「林木殺手」。
搜奇/阿凡達的「藍眼淚」 夢幻美景專家竟喊:暗藏殺機
每年3至9月是馬祖「藍眼淚」現蹤的季節,入夜後海面被大批夜光蟲點亮,唯美夢幻之景吸引遊客朝聖,沒想到美國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的海灘也出現類似馬祖「藍眼淚」的夢幻美景,像是來到了阿凡達的奇幻世界,不過這樣的奇景,看在專家眼中竟「暗藏殺機」!類似馬祖「藍眼淚」的夢幻美景,看在專家眼中竟「暗藏殺機」!每踏出一步,沙灘上就會看見神秘藍色光芒,望向海面,海浪經過之處也是一陣陣藍光。2020年5月7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海灘出現「藍眼淚」奇景,同樣的景象,也出現在東岸的佛羅里達西南部海域紐波特比奇(Newport Beach)。專家指這神秘光芒源自一種微小海藻的發光現象。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時吉拉多(Mark Girardeau)與攝影師朋友休坦(Royce Hutain)、柯恩(Patrick Coyne)非常熱愛自然,為了觀看螢光藍浪奇景,於是至佛州紐波特海灘(Newport Beach),沒想到真的如願捕捉到這樣的奇景,隨即上傳到IG,吸引2.2萬人觀看,讓不少人驚呼「這是真的浪嗎」?據休坦回憶,當時海浪平靜時讓人難已察覺異狀,當時他們是海灘上唯一的遊客,「當你親眼看到時,真的是太棒了」,休坦提到,當海浪越大時亮度就越高,他們沿著海灘走的更遠,波浪也變得更亮,這螢光藍浪的美景宛如電影「阿凡達(Avatar)」的場景。專家表示,這神秘光芒源自一種微小海藻的發光(bioluminescent)現象,它們在白天呈現紅褐色,形成人們說的「赤潮」(Red Tide),晚上受到海浪擾動就會發出耀眼藍光。白天呈現紅褐色形成「赤潮」(Red Tide),晚上受到海浪擾動就會發出耀眼藍光。發光現象也可能是生物防禦的一種方式,恐造成生態危機。美國研究機構集合組織史密森尼學會(the Smithsonian)也指出,浮游生物等藻類或動物會引發赤潮,再受波浪等物理干擾後,就可能觸發生物發光現象。另外,《國家地理頻道》也指出,有些鞭毛藻對魚類、人類和其他生物是有害毒素,像是在佛州海灘,就曾發現魚類、螃蟹、海牛和海豚等成千海洋生物的屍體漂在害上,原因就是吞噬大量海藻中毒死亡,有科學家認為,發光現象也可能是生物防禦的一種方式,海浪散發出螢光色可能會覺得很美,但仍要小心背後暗藏危機。
東加海底火山爆發 威力逾「廣島原爆500倍」…難逃農業與生態危機
南太平洋東加王國海底火山,本月15日發生大規模噴發,引發高達15公尺巨大海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估計,這次大噴發的爆炸威力,相當於廣島原爆500倍以上,東加島上也大約有上百間房屋遭到海嘯襲擊,截至目前已知有3人罹難,其中包括一名英國女子。根據路透報導,電訊業者Digicel昨天(19日)晚間表示,已透過衛星連線,恢復東加部分國際通話能力,但全面網路服務要復原,可能要等到海底通訊光纜修復後,預計得再花上一個月左右時間。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首席科學家賈文(JamesGarvin)也表示,這次東加海底火山大規模噴發,相當於5到10個百萬噸TNT炸藥引爆,威力比1945年的廣島原子彈爆炸,威力還強500倍以上。至於這場海底火山噴發,進而引起海嘯,科學家指出,火山噴發以來,所持續釋放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氣體,與大氣中的水和氧氣相互作用下會產生酸雨,將對農作物造成危害,造成大量農作物損失,嚴重打擊當地農業。而迸出的火山灰,還可能掩埋大片的珊瑚礁生態,導致珊瑚礁窒息,甲烷、硫化物等化學物質溶入水中,使得珊瑚礁退化。專家更進一步補充,「失去珊瑚礁會連帶影響東加海平面上升以及颱風所引起的暴潮。」
入山遇寒流大雨 陳柏霖驚喊:以為撐不過
陳柏霖主持LINE TV《極島森林》,踏上為期一個月的生態之旅,旅程在12月底結束,陳柏霖談及這趟體驗,表示「刺激、驚喜、又更敬畏這片土地」,他還提到深入森林首夜就遇到寒流,當天更下起大雨,氣溫驟降至零度,讓他冷到直呼:「以為撐不過!」陳柏霖與搭檔旅伴柴犬Afuri。(圖/LINE TV提供)陳柏霖為保留初見時的美好,事前刻意不過問節目內容、提前準備,但他透露開拍第一個晚上,自己就被嚇壞,遇上大雨又加上寒流,氣溫只有零度左右,坦言:「我原本以為我撐不過這個極島森林,真的超冷,我真的覺得太誇張了!」加上先前對於組裝帳篷並不是那麼熟悉,沒有概念,原本應該30分鐘就能完成,折騰了1、2個小時才成功,雖然過程狀況連連,但就是「邊走邊學」。每趟旅程中,陳柏霖都只有2000元的預算,必須透過達成任務、勞力換取資源,他也感謝遇到很多友善的人,像是到市場採買的時候,被許多攤商認出,收到許多新鮮食材,開玩笑說自己是「賣臉吃飯」。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他還發現了自己的隱藏技能,也就是利用現有食材變出佳餚,還吃到許多「很酷的東西」,像是鼻涕果、月桂葉、聖蕨,甚至生吃了「冷凍虎頭蜂蛹」,讓陳柏霖覺得既新奇又印象深刻。陳柏霖表示,他從這次旅程看到森林的不同面向,更親自加入拯救生態危機,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多麽渺小,對這塊土地萌生敬畏之情。而這段精彩又富含意義的冒險旅程,預計今年上半年在LINE TV、國家地理頻道、Disney+播出,敬請期待。
【展覽情報】世界宗教博物館20周年系列特展 「愛如花如種」9/11線上開展
看見宗博,回歸靈性!11月9日世界宗教博物館20歲生日,9月11日至明年2月20日,推出精彩宗博20館慶年系列特展:「愛如花如種—從911到119」、「讓愛如大地—看見宗博,回顧20」,今天911,第一個周年特展線上開展,展現宗博館籌備10年、開館20年,30年一路以來,從心和平、愛和平,再到愛地球、注重靈性生態的理念和志業,同時,「911」和「119」這2組神祕數字密碼,更見證創辦人心道法師在宗教交流上的印記。周年特展影片請見:https://reurl.cc/V562aR世界宗教博物館位於新北市永和區,2001年創館之初,明確宣誓「尊重、包容、博愛」3大信念,「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並依循「宗教交流、藝術文化、生命教育」3大面向,走過20年來的每一個腳步。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釋了意法師和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邀請觀眾透過線上影片參與系列特展。展覽名稱出自心道法師墨寶「愛如花如種」,清楚點出特展的意義,希望「愛如花一般的開放,如種子一樣散播出去,大家共同推動愛與和平。」「我們都可以為推動世界和平做點事!」釋了意法師表示,宗博館是全球唯一以世界宗教文化藝術及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更是致力人類宗教和平交流的平台,這次特展以心道法師和平行腳的故事為起點,進而另類解讀「911」、「119」密碼的新譯,傳遞給78億人口中的每個人。特展中也提出「靈性生態」倡議,透過素食愛地球(每日1餐素食,減少動物養殖對環境的衝擊)、寧靜愛地球(每日心寧靜1分鐘,緩解對應外界人事的衝突)、發願愛地球(用個人的智慧與方式減少對環境的傷害)3個行動,從自身出發連結理念,透過網路串聯愛地球、愛和平,讓當前衝突與生態危機受到重視。2001年3月,世界文化遺產阿富汗巴米揚大佛被毀,從小在烽火中成長、深信推動和平才能消弭戰亂的心道法師,立即響應聯合國「聖蹟委員會」推動全球聖蹟文化保護;2001年發生震驚國際的911事件,同年119(11月9日)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當天,心道法師對30多個國家200多位各界代表,宣布11月9日為「世界宗教和諧日」,每年11月9日,在宗博館舉辦宗教共同祈禱會。於是,走遍11個國家,宗博館主辦16場「回佛對談」系列,,至今辦理,當時,紐約時報來台灣採訪請教心道法師「宗教衝突何時了?」心道法師提出:「每個宗教都是從愛開始,都是講和平的,透過對談,把愛說出來,和平就會產生。」的概念。1999年12月,南非世界宗教議會決定:「世界宗教博物館」是代表宗教界獻給新世紀人類的和平禮物,為人類生命共同體帶來和諧,特展中,也展出難得一見的和平禮物,例如:前聖公會台灣教區賴榮信主教致贈非洲內戰中由子彈改造的十字架、以及美國北達科他州契匹威族酋長致贈象徵榮譽與尊崇的「老鷹之眼」鷹羽頭飾等。 30多年來,跟隨心道法師跨宗教交流的釋了意法師表示,實踐宗教交流的3個層次是交流、對話和合作,「愛如花如種」特展主要是把宗博館宗教交流價值,透過3個面向,達到「愛和平」與「愛地球」。釋了意法師並強調,心道法師更提出「靈性即生態」觀點,「唯有回歸到靈性的智慧,以覺性本具的慈悲,來了解萬物同源、同根。唯有回到靈性生態、理解與感受萬物是生命共同體,才能轉化地球的生態危機。」萬物相依相存,互濟共生,全球有百分之八十的信仰人口,呼籲跨宗教跨信仰的合作,串起回歸靈性,解決生態危機的積極共識,從愛和平關懷愛地球,一起來讓地球家園和平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