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鼠
」一隻抵10顆蛋?竟生吃「琵琶鼠魚」 陸男:我是唯一天敵
琵琶鼠魚又稱「清道夫」,因為牠專吃水底的藻類或垃圾。近日一名大陸男子,竟然把琵琶鼠魚做成生魚片。男子說,琵琶鼠魚唯一的天敵就是他。近日有香港網友把影片轉發到臉書社團《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從影片中可見,男子直接剖開琵琶鼠魚,還要大家去他的直播看他生吃。至於要怎麼吃?男子說,他們一般都是生吃,一隻抵10顆雞蛋,清道夫在20年前據說是吃魚屎,很多人就把清道夫魚缸裡清水質,結果牠其實喜歡吃魚卵。陸男表示,他是該種魚的唯一天敵。(圖/翻攝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男子表示,清道夫對大陸生態造成威脅,而牠唯一的天敵就是他,魚肉可以生吃、燒烤、油炸、煲湯,他說到快要流口水了,魚長得滿可愛的,把魚肉取下牠還活著,歡迎大家到直播看他吃魚。影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垃圾魚體內有很多寄生蟲,金屬又超標不該吃,也有人說,原PO根本不會吃,只想要賺流量。據《香港01》報導,其實早年就有大陸網紅生吃清道夫,他還先做調味料,把魚處理好後就開始吃,而他強調很好吃。據了解,琵琶鼠全身都是硬質骨板,有吸盤狀口器,生活在中下游或湖泊至中,喜歡群聚,吃水底的微小藻類,能在水質極差的環境中生存,在低溶氧的水中也可以見到牠,琵琶鼠原產地是亞馬遜河流,現在變成觀賞魚,因為琵琶鼠被亂放生,又加上生命力極強,在野外也沒什麼天敵,嚴重影響台灣河流生態。
繁殖過多生態劫!大安森林公園嚴重「鼠患」 維護單位傷腦筋
「松鼠耶,好可愛喔!」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松鼠高達上千隻,一年四季都在繁殖,看在民眾眼裡,蹦上蹦下、用2隻前腳捧食物的模樣超萌,但大量繁殖的松鼠,不只造成育雛鳥困擾,更嚴重破壞生態,許多苦楝樹被松鼠啃咬到乾枯死亡,加上民眾任意餵食,還引來大批老鼠為患,讓維護單位傷透腦筋。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表示,大安森林公園松鼠去年12月統計約573隻,但依松鼠繁殖能力及公園內缺乏天敵的狀況預估,總數恐達上千隻,衝擊生態平衡。陳鴻楷還說,公園內赤腹松鼠因過分攝取人類食物吃太飽,須提高活動力消耗熱量,導致亢奮反應,開始啃食樹皮而危及生態,也因民眾餵食過多,形成樹上松鼠猖獗、樹下老鼠為患現象。陳鴻楷指出,大量松鼠啃樹木磨牙,造成樹木損傷狀況加劇,修剪的1000棵樹木,估計逾5成都受損,最嚴重的包括苦楝與茄苳,不只表皮被啃光,內部韌皮部也受損,影響枝條輸送水分,危及樹木健康,受傷的樹枝也容易掉落砸傷行人。北市公園處表示,松鼠屬於自然在公園生長,受限《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只有生命財產受影響情況下才能捕殺,目前只能設牌禁止並勸導餵食松鼠,避免松鼠群因需要磨牙而啃傷樹皮,造成樹木死亡。此外,北市內湖區碧湖公園大陂湖遭俗稱「垃圾魚」的外來種琵琶鼠魚入侵肆虐,琵琶鼠魚會用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連其他魚類的卵也不放過,每隻琵琶鼠魚1天可吞食3000顆卵,且數量繁衍多到無法估計,導致原生種魚類面臨生存浩劫。公園處指出,先前在碧湖公園湖泊附近放藍色桶子,讓釣客放置釣到的琵琶鼠魚,但成效不佳,會再和動保處討論如何清除外來魚種,也呼籲民眾不要任意棄養,造成生態環境失衡。
「琵琶鼠魚」入侵台北市 大嗑魚卵原生種遇浩劫
北市內湖碧湖公園大陂湖,遭外來種「琵琶鼠魚」入侵肆虐,生態專家張嘉宏陳情指稱,琵琶鼠魚會以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甚至連其他魚類的卵都不放過,每隻琵琶鼠魚一天就吞食3000顆卵,更別提現在連數量都多到無法估計,導致原生種魚類無法繁衍,面臨嚴重浩劫,議員李建昌及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26日在湖內布下原子網、長型蜈蚣籠及蟹籠,盼以減少外來種數量,保衛原生種的家園,一天至少捕獲超過80隻。內湖碧湖公園大陂湖遭外來種「琵琶鼠魚」大舉入侵,琵琶鼠魚會以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甚至連其他魚類的卵都不放過,議員李建昌及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26日在湖內布下魚網,經過一天至少捕獲超過80隻。(圖/中國時報吳康瑋攝)李建昌指出,琵琶鼠魚嚴重影響生態平衡,唯有建立明確體制來定期撈捕外來種,才能有效防堵外來種侵害,像琵琶鼠魚生長1年就可以繁殖,1年半身形就可以長到50、60公分,進入一個水域最短不到5個月,就會引發生態浩劫,過去東湖一帶曾經淹過大水,當時滿地都是琵琶鼠魚,可見生態已經受嚴重影響,其中,包括基隆河、淡水河域等都逃不過被侵襲的命運。張嘉宏表示,全台灣的淡水水域,都已遭琵琶鼠魚入侵,適合生長的中南部,災情更是嚴重,琵琶鼠魚的繁殖季是5月到8月,和台灣原生魚種的繁殖期重疊,2者在環境、食物等方面競爭,原生種魚的魚卵遭琵琶鼠魚吃到一顆不剩,並且一隻琵琶鼠魚就能產數千顆卵,長期增生下,數量增加到不可估計,原生種魚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公園處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透漏,琵琶鼠魚的清撈結合民間團體來推動,預計每年2次,定期追蹤成效,效果不錯就會在全市推動,大湖公園和碧湖公園內也有設置藍色桶子,讓釣客可以丟棄不要的琵琶鼠魚;湖濱里長陳尤雪建議公園處可以在藍色桶子上張貼清楚告示,讓釣客清楚用途,且為落實在地保育行動,籲請政府單位,研擬例行性的捕撈規話,長期施作才有意義。
「曬乾殭屍魚」靠一口水就復活! 琵琶鼠入侵台灣河川生態
「琵琶鼠」是種身披骨板、底棲型魚類的通稱,原生於南美洲,被引進台灣,坊間稱為清道夫魚、垃圾魚。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琵琶鼠長大後變得不再「小而可愛」,常被棄養丟入河川,對環境有超強適應力、繁殖力頗強、缺乏天敵的琵琶鼠,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嚴重影響台灣河川生態的入侵種。網路近日流傳一段影片,一隻乾巴巴的琵琶鼠看起來沒有了生命,網友淋了水,結果魚又活了過來,真的好神奇!從畫面看到,琵琶鼠看上去幾乎跟枯柴沒兩樣,除了雙眼發白,就連原本光滑的身體也變得乾巴巴的!(圖/Youtube、抖音)從網路流傳的影片看到,乾枯的琵琶鼠尾巴一拉就被拔斷,拍攝者接下來拿起礦泉水往魚身上淋,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魚的嘴巴居然動了起來恢復生命力,這有如魔術般的復活秀在網路引起關注,有網友覺得很好奇。把琵琶鼠放進水裡,剛開始還沒什麼反應,過一會兒,曬乾的琵琶鼠竟然在水裡面游了起來!(圖/Youtube、抖音)這段影片雖然不是最新的視頻,但因為曬乾的琵琶鼠「遇水復活讓人看了大感不可思議,最近又被網友轉貼到臉書社團上,甚至已累積26萬次的觀看次數,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生命力可以跟蟑螂比了」、「1:30左邊那條還沒倒水就動了」、「南非有種肺魚可以在夏季缺水時把自己包起來夏眠,睡在泥土裡可長達4年之久,等到有雨水滋潤時在破自己造的保護層而出」。專家表示,琵琶鼠生命力很強,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胃也可以幫助呼吸,因此在低氧環境還能存活,也難怪在岸上暴曬好幾個小時還能活著,碰到水就恢復生命力,像重新活過來一樣。琵琶鼠80年代開始由水族業者引進,賣給顧客養在水族箱內,負責吃箱底的藻類穢物淨化水質。(圖/報系資料照)琵琶鼠也被稱作「異形」,屬於鯰目(Siluriformes)、棘甲鯰科(Loricariidae),原生地在南美洲的巴拿馬、巴西、哥斯大黎加和巴拉圭等地,特色是左右兩邊的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可以吸附在水族缸上,80年代開始由水族業者引進國內,負責吃箱底的藻類穢物淨化水質,奇特的外觀加上清掃能力,吸引不少粉絲關注。琵琶鼠清理水族缸的效果不如預期之外,長大後變得相對猙獰恐怖的外表,也成了牠們容易被棄養的原因之一。(圖/報系資料照)但琵琶鼠進入水族箱後的表現卻未如預期,因為缸壁上的藻類並非牠們的最愛,當有飼料可以選擇時,牠們也能呈現仰式將浮在水面上的飼料吃光,除了清理水族缸的效果不如預期之外,長大後變得相對猙獰恐怖的外表,也成了被棄養的原因之一,而棄養者往往是將水缸往河裡一倒就了事,加上缺乏天敵、繁殖快速,對原生本土生物造成嚴重的侵害,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