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
」 失明 視網膜 糖尿病 眼球 視力6旬翁連打48小時麻將「2索看成3索」 視力剩0.1險失明
用眼過度會導致眼睛相關的疾病,因此要適時休息。一名60歲男子在過年時通宵打麻將,連續48小時都不下牌桌,沒想到第3天出現問題,右眼上方突然有一條紅色血水,隨後眼睛就看不清楚,診斷驚覺視網膜血管爆開,幾乎要失明。收治病例的洪啟庭醫師向《ETtoday新聞雲》透露,這名男子當時慌張前來就醫,自述右眼幾乎看不見東西,檢查發現雙眼近視150度,左眼數據正常,但右眼最佳視力只有0.1,眼壓高達35mmHg(正常為20mmHg以下)。另外,雙眼立體感僅有400秒弧,無法分辨2個很接近的東西,且容易有疊影。散瞳後右眼的視網膜中間有一條血絲,正好擋在黃斑部前,男子才會看不清楚物體,經詢問後得知其有高血壓病史,測量血壓高達160/105mmHg。男子的右眼逐漸看不清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男子坦承,過年期間和牌友打了2天麻將,第3天清晨就把「二索」看成「三索」,不斷打錯牌,朋友提醒後才發現眼睛出問題,但他不以為意,到了下午情況變嚴重,右眼逐漸看不清楚,且眼眶有脹痛感,這時才趕緊就醫。洪啟庭研判,男子罹患「急性玻璃體出血」,立刻給予口服藥以及降眼壓藥水,並要求2周回診1次。第1個月後,位於玻璃體中的長條血絲已經逐漸消失,慢慢可以看見視網膜,右眼視力也回到0.6,眼壓恢復到18mmHg的正常值,雙眼立體感回到30秒弧。到了第2個月,散瞳後可以清楚分辨黃斑部的位置,視神經盤也可明顯看見,右眼視力回到0.9,看東西也不再有疊影、顏色差異等問題。洪啟庭提醒,端午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會安排休閒活動,但不要過分熬夜,甚至長時間使用3C追劇、打牌、打麻將等,尤其超過60歲的民眾,本身有高血壓、青光眼更要注意。
癌症治療引發眼睛葡萄膜炎 七旬婦視力剩0.3險失明
71歲朱女士罹患輸尿管尿路上皮癌,手術後接受最新癌症免疫療法,腫瘤獲得大幅清除。惟在後續追蹤過程中,感到左眼視力模糊、頭痛、和皮膚出疹等症狀至眼科就醫。視力檢查結果右眼視力還有0.8,左眼視力只剩0.3;雙眼有輕微初期白內障,及雙眼後葡萄膜炎,合併黃斑病變及嚴重漿液性視網膜剝離,詳細檢查發現為免疫療法藥物誘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罕見病徵,經局部類固醇注射及藥水治療後,頭痛和視力都獲得完全緩解,恢復原本的視力和正常的生活,追蹤三年無身體癌症或眼睛葡萄膜炎的復發。臺北榮總眼科部葡萄膜炎及眼矯型科黃德光主任表示,葡萄膜炎是眼內的組織發炎,由於診斷與治療困難,是已開發國家造成民眾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葡萄膜炎往往跟全身疾病相關,可能跟自體免疫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相關,可能跟身體的感染如帶狀泡疹相關,也有可能是跟服用的藥物相關;因此,葡萄膜炎的診斷與治療往往也要從全身的系統疾病研究著手。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與生活環境的改變,癌症多年來一直高居台灣民眾十大死因之首。黃德光主任提醒,新的標靶藥物與生物治療能夠有效的控制病情,大幅延長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品質。然而在治療中的患者,卻有可能因許多不同原因,可能是疾病本身,可能是使用的藥物,而造成眼內的葡萄膜炎,進而造成視力傷害,但是若能即時準確地診斷與治療,就能夠恢復正常的視力與視覺品質,患者應該要謹慎面對,並告知醫師正在使用的相關藥物。臺灣常見的葡萄膜炎,就有23種以上的相關病因發表在文獻上;這些成因之中以自體免疫相關原因占多數,然而也有部分葡萄膜炎是因為體內的感染、腫瘤、或藥物所引起。因為原因多樣且治療方向迥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關係到病人身體和視力恢復的程度。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惡性腫瘤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持續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人癌症的發生率已達到每年每一千人中有3人以上新罹癌,伴隨而來的癌症治療與長期照護相對重要。這些患者中,偶爾也會有產生葡萄膜炎的時候,眼睛的葡萄膜炎可以在治療的任何時期發生,跟疾病的狀態息息相關,千萬不能小看。葡萄膜炎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或嚴重不正常的飛蚊症增加,只有極少數人以單純的眼睛不舒服表現。眼科醫師經過精密的儀器和散瞳檢查後,可以根據檢查的結果,譬如角膜內皮上聚集許多沉澱物,眼內的發炎細胞增加,視網膜和脈絡膜產生病灶,就可確診葡萄膜炎。癌症治療中發生葡萄膜炎,最擔心的是腫瘤自己產生的葡萄膜炎。臨床上有時能看到身體的惡性腫瘤或血液腫瘤轉移到眼內,這時檢查可能可以看到脈絡膜或葡萄膜腫塊、視網膜下細胞浸潤、或玻璃體內不正常的白血球浸潤;少部分病人因為腫瘤本身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攻擊視網膜細胞可能會造成特殊的視網膜病變。所以發現癌症病人有葡萄膜炎時,應該先審視全身腫瘤控制的情況,是否有其他地方的轉移,並針對惡性腫瘤本身加以治療。另一種偶爾會見到的葡萄膜炎,是因為傳統的化療所造成的抵抗力低下,使患者被病原體伺機感染。其實沒有罹患惡性腫瘤的患者,偶爾也可能因為身體的感染散播到眼內而產生葡萄膜炎。只是罹患惡性腫瘤的患者遇到這些感染,由於抵抗力差,延誤治療不只眼睛受到影響,更可能有生命危險。針對這種葡萄膜炎,往往只要確立病原體,加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就能控制眼睛或身體的感染,降低失明的危險。癌症免疫療法在最近幾年逐漸盛行,針對腫瘤可以有效的治療而且身體的副作用較不劇烈,帶給患者更好的腫瘤治療和高的生活品質。罕見狀況下,有些患者會被這些免疫療法藥物,誘發自體免疫的反應,更少數的患者,則以葡萄膜炎來表現。患者的葡萄膜炎表徵千變萬化,有些只有些微發炎細胞增加,有些產生比較嚴重的脈絡膜發炎。所幸這種癌症治療藥物所引發的葡萄膜炎,相較於前兩者,較沒有重大的生命危險,只要針對發炎加以治療,輕微時使用眼藥水,嚴重時暫停使用免疫療法並加上身體消炎藥物或眼內注射,即有可能讓發炎緩解消除,讓病患恢復視力。黃德光主任提醒,癌症的治療,需要完整的醫療團隊全人治療,才能帶給患者最有效的治療以及生活品質。而人類的視網膜,是少數人體器官,可以直接觀察到血管的長相以及有無發炎細胞浸潤的構造。當在癌症治療中發生眼睛疾病,應立刻就醫檢查,除了能夠確保視力與視覺品質外,有時甚至能觀察到身體的健康狀況。
女連吃1週「自製臘腸」左眼近乎失明 醫檢查驚見:視網膜都是血
大陸武漢一名女子近日連吃臘腸1週後左眼突然近乎失明,在網上引發關注。據悉,該女子有20年糖尿病史,就醫時檢測血糖水平高達23(mmol/L),遠超正常值。武漢愛爾眼科漢陽醫院眼底病科副主任李鑫證實,該名陳姓女患者3週前入院就診,當時她右眼視力為0.4,左眼視力只有0.08,近乎失明。《九派新聞》報導,李鑫說,陳女今年60歲,有20年糖尿病史,平時靠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她在眼睛發病前1週內曾吃了較多的臘腸,這些臘腸是她自己製作的,在製作過程中,還加了較多的澱粉和糖,推測陳女突然失明,很有可能跟她大量食用臘腸有關。「我們給她進行了一個隨機血糖檢查,結果顯示血糖為23(mmol/L),遠超正常的血糖標準。」李鑫介紹,在給陳女做的散瞳檢查中發現,陳女的左眼眼底已經進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增殖期,視網膜到處都有出血、滲出等病變症狀,還長出很多新生血管。醫生說明,雖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長期緩慢發展的,但也與陳女短期大量食用臘腸有關,「食用這種含糖和含澱粉比較多的臘腸,會導致短時間內血糖波動比較明顯,就有可能導致患者眼睛併發症的加重。」李鑫透露,目前陳女已經接受手術治療,清除了瘀血,但眼底仍有部分氣體殘留,待氣體慢慢吸收後,視力將會有所恢復,「由於陳女士本身有糖尿病史,加上這次大量攝入糖分導致玻璃體出血,可能難以恢復到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醫生解釋,「糖尿病是一個全身性的代謝性的疾病,它對身體的損害主要是通過血糖高引起的,會引發一系列眼部併發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就屬於其中之一。」對於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而言,不建議食用較多像臘腸、臘肉等醃製品,就算臘腸不是甜口的,裡面都會含有大量的鹽和油脂,可以吃一點嘗味道,但不建議當主食去吃。
小五弟作業寫錯挨打 隔天左眼失明「眼球恐萎縮」家屬怒控班導施暴
大陸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1名胡姓女子近日投訴媒體,稱正在就讀小學的弟弟今年3月被班主任毆打,導致眼睛出現嚴重問題,目前左眼失明,右眼眼球也可能萎縮。對此,當地警方回應,接到報案後,對該老師有沒有毆打學生的行為進行了調查,目前還在偵查階段。另外,當地教育部門已派工作組,正在處理此事。《大皖新聞》報導,胡女透露,弟弟今年13歲,在蔚州鎮前進路第二完全小學讀5年級,因之前在醫院做過左眼視網膜脫落的治療,上學時父母還特地交代班主任不要打孩子的頭;今年3月,弟弟因為作業寫錯,被班主任扯頭髮、打耳光,放學後便發覺視力模糊,看東西有影子,眼前有點白茫茫的感覺。胡女表示,隔天弟弟就什麽都看不見了,連自己鞋帶都看不見,頭特別疼,後來被家人帶去醫院進行治療,診斷為右眼視網膜脫落、右眼繼發性青光眼、右眼玻璃體積血、左眼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術後,目前經過2次手術治療,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只有0.12,且眼球可能萎縮,需要定期檢查。對此,警方說明,對於當事人眼睛傷情是病理性或外部打擊造成,需要進行鑑定,前期警方找了鑑定中心,對當事人傷情進行鑑定,但是該中心因為技術條件不予受理,現在已經委托北京一家第三方鑑定中心,對當事人的傷情進行鑑定,11月20日也提交了材料,是否受理目前還沒回覆。蔚縣教育和體育局法治和安全股工作人員回應,事情發生之後,當事人一直在看病,已派工作組去學校和家長解決此事,科室負責人也在處理此事,相關情況在推進當中。不過,對胡女反映學校班主任打了弟弟的行為,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學校相關負責人則稱,正在和家長積極協商,事發後校方墊付了醫藥費和生活費,目前涉事老師沒有進行教學工作。至於老師是否有打學生的行為,該負責人稱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眼前突然一片黑!視網膜剝離4前兆 不立刻動手術恐失明
現代人處於3C時代,高度近視患者因為眼球軸距長,視網膜剝離機率比一般人高,一旦出現突發性飛蚊症、看到閃光、視野缺損、視力模糊應立即就診。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出席「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時表示,曾有一位24歲的研究生,唸書唸著突然發現眼前一片黑、一檢查竟然是視網膜剝離,不巧過2天就是研究所畢業考試,患者無法及時開刀,面臨人生抉擇陷入兩難!最後仍咬牙決定考完試隔天衝去開刀,幸好有挽回視力!視網膜是一層薄神經組織,如同相機底片能夠感光,讓人體驗色彩與光影的重要構造,視網膜是依靠外面脈絡膜供給營養,當視網膜神經曾發生病變,造成神經層無法吸收營養而退化,便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視力損傷。視網膜剝離高風險族群包括:高度近視者、有家族史者、眼睛曾受過傷、有突發性飛蚊症者。視網膜剝離4個前兆 突發性飛蚊症視力老化或視網膜剝離初期,因裂孔造成出血與發炎,在玻璃體內漂浮而形成點狀物。 看到閃光由於視網膜受到拉扯刺激或已形成裂孔,即使閉眼也能感覺到閃光。 視野缺損部分視網膜剝落,便會看到黑影或產生黑幕遮住視野的感覺。 視力模糊視網膜剝落嚴重者,中央視力明顯減退,甚至慢慢喪失視覺。高度近視眼球軸距改變 視網膜變薄破洞黃德光表示,600度以上就屬於高度近視,近視又分成軸性近視和屈光近視,眼球軸距變長,視網膜變薄就可能會產生破洞,早期變薄破洞不見得會剝離,可用雷射把破洞圍住,避免產生視網膜剝離。但若放任視網膜破洞不管的話,玻璃體內的水分會順著破洞流入視網膜後方,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永久性視力低下,有很高的風險會完全失明、視野完全黑掉,一定要緊急動手術!「一旦產生高度近視,後面的風險就很難預防!」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者眼球軸距已經改變,無論配戴眼鏡、隱形眼鏡、進行白內障手術、做近視雷射近視等,仍然無法降低罹患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或者視網膜剝離的風險,呼籲民眾儘量及早預防高度近視。此外,一般揉眼睛不會導致視網膜破洞,但是少部分人因遭受大力撞擊,可能會視網膜剝離,避免過度激烈運動,假設被球撞到眼球,一定要去眼科檢查。黃德光表示,視網膜剝離通常發生在30、40歲以上的患者。但臨床上也曾看過20、30歲就有視網膜剝離,且沒有任何受傷或外力,自發性剝離,因此仍需警覺。視網膜剝離 3大類治療方式 冷凍療法在視網膜破損處,施以局部冷凍貫通劑,封住破損邊緣。 鞏膜扣壓術將矽膠植入扣壓鞏膜,由外而內將鞏膜圈住,使剝離的視網膜靠合。 玻璃體切除術以玻璃體切除器深入眼球切除,並將網膜下液體吸出把視網膜回貼,但手術時眼球裡需要換空氣,病人開完刀後需要24小時趴著,且趴3個禮拜到1個月,對生活影響較大。至於患者到醫院治療跟診所治療有何差異呢?黃德光說明,無論醫院或診所醫師的專業能力,都可以處理視網膜剝離手術。差別在於健保無給付診所開侵入性視網膜剝離手術,僅少數診所特殊申請過,大多需要到醫院治療才能申請健保給付。醫師提醒,無論接受哪一種的手術,眼球的構造都會改變,原有玻璃體的保護就喪失掉,一但未來受到撞擊的時候就會更加脆弱。因此預防勝於治療,高度近視者須定期追蹤,以免產生破洞,一有症狀趕快就醫治療師做雷射維護,才能夠預防後續產生視網膜剝離,一旦產生剝離,如果不立即把視網膜復位,視力損失恐無法恢復。
眼前黑蚊打不到「飛蚊症不能忽略」 玻璃體結構改變要注意
眼前若出現黑色陰影,尤其在看向白牆、天空或淺色背景時更為顯著,有可能是飛蚊症作怪!醫學上又稱為「玻璃體混濁或退化」,這種症狀通常出現在年紀增長或近視的人,原因是玻璃體內的結構改變,導致其中的物質懸浮在視網膜上,形成殘影、裂痕等如同飛蚊的影像,不同的飛蚊症可能指向不同的健康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根據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陳芳婷醫師表示,對於高度近視及年齡增長的人來說,「玻璃體混濁」相當常見,許多患者在習慣後並不影響生活;大部份的飛蚊症屬良性(生理性的飛蚊症),隨著年紀增長,玻璃體正常退化形成混濁物;但是有些飛蚊症是因為嚴重疾病伴隨而生,必須要注意。陳芳婷醫師指出,像是葡萄膜炎、視網膜疾病、外傷或高血壓等造成的「玻璃體出血」就需要醫生持續關注,患者也需要配合定期回診以防惡化;另外,某些家族遺傳容易影響「周邊視網膜裂孔」,常伴隨天生的高度近視,需要雷射光凝固治療防止惡化;液化的玻璃體會逐漸分離視網膜,導致視網膜破洞,屬於較為嚴重的「視網膜剝離」病症,醫師建議進行切除手術。若罹患飛蚊症,進行檢查時眼睛需要瞳孔擴張劑,會暫時影響視力,因此在接受檢查後要避免駕駛機車;若存在閃光、高度近視和糖尿病等病史,應接受定期眼底檢查;呼籲患者注意慢性疾病,包含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狀況,隨時注意飛蚊症和身體的警訊,若進行雷射治療,一般術後不需特別保護,視力會在短時間內恢復,但須注意避免提重物或是劇烈運動。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糖尿病患者恐視網膜病變 定期追蹤預防失明風險!
一名60歲男子患有糖尿病,血糖長期控制穩定,過去數年來雙眼視力逐漸模糊,原以為是年紀增長的視力退化,檢查後發現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造成黃斑部水腫,視網膜還險些剝離,差點失明。恩主公醫院眼科陳彥晟醫師表示,人體眼睛內的視網膜富含血管,糖友因血管長期暴露在高血糖環境,造成視網膜受損,形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容易加速早發性白內障出現,也是造成許多糖友失明的原因。視網膜病變衍生 末期併發恐失明長期視網膜病變會造成視網膜的血管阻塞及缺血,陳彥晟醫師解釋,缺血又缺氧的視網膜會刺激體內分泌血管新生因子,去促進視網膜長出新血管。但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脆弱,容易突然破裂出血,若血液滲漏到黃斑部,會產生「黃斑部水腫」,出現視力濛霧、扭曲、有暗影的症狀;當血液瀰漫玻璃體,則會變成「玻璃體出血」,病人會突然地感受到飛蚊症增加、眼前一片雲霧般模糊、視力明顯下降。陳彥晟醫師也指出,新生血管持續一段時間後會萎縮及纖維化,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方形成一層層的薄膜並拉扯,造成「視網膜剝離」,產生視野缺損或失明。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末期併發症常見「青光眼」,原因是不健康的新生血管長在虹膜上,阻礙正常眼睛房水排出的通道,使眼壓上升、視力模糊、感到眼睛紅、痛,且當眼壓過高的時間太長,會產生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進而失明。血糖穩定仍病變 定期追蹤防惡化陳彥晟醫師說明,糖尿病初期因為無明顯症狀不易發覺,當出現症狀時,血糖其實已經超標一陣子了,此時全身的血管及代謝功能都已經大受影響,即使後來血糖控制穩定,視網膜血管可能先前就已經病變受損,加上未至眼科檢查、治療,等到視網膜病變衍生成其他眼疾、影響視力功能時才恍然發現。糖尿病是眼睛的無聲殺手,陳彥晟醫師建議,新診斷為糖尿病的糖友應立即至眼科就診進行眼底檢查,若初次眼底檢查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定期一年追蹤一次。若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須根據臨床情況每三至六個月追蹤一次,較嚴重或需要進行治療的病變,則是一至三個月追蹤一次,避免失明危機找上門。
8歲妹遭2少年彈弓突襲 「8毫米鋼珠爆眼球」永久失明…警方竟不立案
美好的暑假剛剛開始,對大陸江蘇省沭陽縣的8歲女童安安(化名)來說,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痛苦,面臨著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刻。7月1日,安安被1顆突然飛來的鋼珠擊中,致左眼眼球破裂失明,肇事者則是2名騎電動車路過的13歲男孩。由於行為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警方決定不予立案,讓家屬難以接受。《極目新聞》報導,事發當天,安安的姑姑帶5個孩子去小賣部,其中2名最小的孩子搭乘電動車,剩餘3人則跟在後面小跑。3個孩子畢竟體力有限,中途跑累了就蹲在地上休息,姑姑則將車停在不遠處等待。就在這時,2名男孩騎電動車迎面而來,舉起彈弓打傷了安安的左眼,事後駕車倉皇逃離。家屬提供的病歷顯示,安安左眼球破裂,左眼玻璃體切除矽油充填狀態,左眼盲,並提示其目前左眼玻璃體矽油填充,有矽油乳化,角膜變性,繼發性青光眼,眼球萎縮,需再次手術可能。安安母親表示,醫生從女兒眼中取出1顆直徑8毫米左右的鋼珠,「要是鋼珠進得再深一點,可能會危及生命。」女童親屬表示,通過多方打聽,他們終於找到2名男孩中的其中一人,起先對方死不承認,直到家長報警後,男孩才到派出所坦白事實,「警方到現在都沒有明確告知我們這2個男孩的具體年齡,我們只知道2個男孩今年小學剛畢業,應該在13歲左右,當時用彈弓打安安,是想嚇嚇她」。安安母親指出,事發後,2名男孩的家長一直都沒有現身,雙方連面都沒有見過,聯繫方式也沒有,消極態度讓人無法接受。7月21日,沭陽縣公安局向家屬出具了通知書,內容提到該局經審查認為,行為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之規定,決定不予立案對此,安安的家屬均表示不能接受,他們要求重新進行鑑定,並考慮找律師對肇事者提起訴訟。7月23日,《極目新聞》記者試圖了解此事詳情,先後聯繫沭陽縣塘溝鎮政府以及塘溝派出所,工作人員均表示不便透露;沭陽縣公安局值班人員也稱對此事不清楚。
恐怖!6公分鐵釘貫穿眼球 高雄男操作釘槍不慎視力受損
高雄市一名30多歲的男子操作釘槍不慎,將6公分釘子射進眼睛,貫穿右眼球。所幸經過醫師開刀治療,已將男子的「眼中釘」順利取出,並修復眼球外觀,不過因為傷及眼角膜、水晶體等部位,造成男子視力受損。男子操作釘槍不慎,將6公分釘子射進眼睛傷及視力。(圖/高醫提供)高雄市一名男子日前在家使用釘槍向上固定床板,疑似操作不慎導致釘子反彈射入右眼球,趕緊前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治療。醫師林佳蓉表示,男子右眼遭6公分鐵釘貫穿,造成眼角膜、水晶體、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鞏膜等眼部組織受損。經過2次手術順利取出釘子,並將男子的眼球外觀重建,但仍影響右眼視力,無法恢復到以往。林佳蓉提醒,民眾眼睛如遭穿刺、撞擊,應盡速就醫,切勿自行拔出,以免造成更嚴重傷害。
男遭6公分鋼釘直插右眼 醫:視力難恢復
高雄1名30多歲男子在家躺著使用釘槍時,因操作不慎,長達6公分的釘子直直插入了男子的右眼,貫穿整個眼球,男子帶著「眼中釘」前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女醫師林佳蓉看到時也嚇了一跳,立即進行手術。雖然釘子順利取出,但因釘子直接貫穿眼球,這名男子的視力嚴重受損,未來也難以復原。男子在家躺著向上釘床板時,因操作不慎,導致釘子撞到床板後反彈,6公分的長釘子就直直射入右眼,完全貫穿整顆眼球,男子趕緊前往高醫急診就醫,戴著鴨舌帽進急診的男子一把帽子拿掉,急診醫師林佳蓉看見眼球的慘況也嚇了一大跳,趕緊聯繫眼科醫師,討論開刀事宜。男子在接受第1次手術拔出釘子後,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過了幾周,再進行2次重建眼球外觀及增進視力的手術,雖然經過2次手術後,眼球外觀已復原完成,看不出異狀,但由於釘子貫穿眼球,傷到了男子的眼角膜、水晶體、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鞏膜等部位,導致他手術後的視力依舊大減,未來也難以復原。林佳蓉表示,如果民眾遇到眼球有異物進入時,必須保持冷靜,也不要擅自取出異物,或用沖水等方式排出異物,因為眼球外有許多肌肉控制,在眼球上下左右轉動時,都可能讓異物對於眼球產生2次傷害,民眾只需要保持異物固定,不要讓異物隨意移位,並閉眼休息立即就醫,才是異物入眼最好的自保方式。
陽光殺手3/「這種顏色」墨鏡戴了反而傷眼! 男大生「水晶體差點被煮熟」
已經戴上太陽眼鏡,眼睛的水晶體卻還是差點被煮熟?原因就出在鏡片顏色。醫師透露,一位男大生因為長期戴藍色太陽眼鏡釣魚,導致能量最強的藍光聚集到眼底,彷彿在烹煮水晶體一般,最後導致早發性白內障,呼籲民眾幫眼睛防曬時,其實不只是戴上太陽眼鏡就好,除了要注意眼鏡是否能預防UVA、UVB之外,也要挑對顏色,才不會白作工。大多數人都知道出門在外要做好皮膚的防曬,但是對於眼睛的防曬,卻似乎還停留在「艷陽高照才需戴太陽眼鏡」的觀念中。眼科醫師陳韵臻表示,其實一年四季都需要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以免眼睛受到紫外線的刺激而傷眼,但挑選太陽眼鏡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標註UV 400防護,代表可以阻擋99%至100%的紫外線,意思就是能過濾掉400奈米以下的紫外線光。「直到現在,很多民眾對於太陽眼鏡仍然有深淺的迷思,總認為顏色夠深才能抵抗紫外線,事實上顏色深淺只是舒適性或習慣問題,眼鏡要標註UV 400才代表能預防紫外線。」陳韵臻說。至於鏡片顏色,該如何挑選呢?陳韵臻說,灰色是最受喜愛的顏色,主要是灰色鏡片對各種顏色的波長均可吸收均勻,不會改變物體的原色,其次受歡迎是黃褐色,因為看景物時呈現較溫暖的色調,眼睛會感覺較為舒服。而藍色是最不建議的鏡片顏色,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曾有一位男大生因右眼酸澀、視野昏暗而求診,後來檢查結果是罹患早發性白內障,問診才發現男大生喜歡海釣,雖然知道要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卻選擇藍色鏡片,導致能量最強的藍光聚集到眼底,導致蛋白質變性,水晶體彷彿被煮熟,才會讓視力看起來都暗暗的。除了陽光之外,藍光也存在於手機螢幕中,如果長時間緊盯手機,黃斑部也會容易發炎,造成眼球產生病變。(圖/CTWANT資料照)藍光也是手機螢幕裡能量最高的光線,會直接穿入眼球最深處的視網膜中心,陳瑩山提醒,若長時間使用手機,在強烈的藍光燒灼下,黃斑部會受不了氧化壓力的傷害,造成自由基四處亂竄,進而造成周邊組織發炎,發炎物質就會滲入至玻璃體,嚴重恐因病變造成出血。另外,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強調可以抗UV的隱形眼鏡,陳韵臻提醒這種隱形眼鏡無法保護到全部的眼睛構造,千萬不要認為戴上就能遮擋住紫外線,建議還是要戴UV 400的太陽眼鏡,而且最好再多加一頂帽沿較寬的帽子,因為陽光從四面八方而來,太陽眼鏡無法全部遮擋住紫外線,如果多一頂帽子,防護效果就會更好。
買早餐「不懂老婆這習慣」惹毛玉兔 尪回嘴一句!她嗆翻:你在邀什麼功
自《我愛黑澀會》出道的女星玉兔(鄭如吟),去年3月與導演男友Howard結婚後,同年11月迎來寶貝兒子,一家3口甜蜜幸福。日前,玉兔在節目中分享,老公有次幫忙買早餐時,因為沒注意到她的「1個習慣」,2人為此大吵一架,怎料婆婆竟闖進房門說了句話,讓她當場超傻眼。玉兔日前在節目《11點熱吵店》透露,當時夫妻倆還住在婆家,但老公那陣子較忙碌比較晚起床,所以早餐通常都是由她跑腿,直至一個月後,老公某天突然早起幫忙買早餐,沒想到竟誤踩她的飲食地雷,「我很喜歡吃培根蛋,但是我覺得培根蛋裡面不能加美生菜。」老公幫忙買早餐沒注意到1習慣,讓玉兔當場爆氣。(圖/擷取自YouTube/11點熱吵店)玉兔表示,當下她一直狂碎唸,唸到老公受不了回嘴,「我已經幫妳買早餐了,妳還想怎麼樣?」讓她瞬間大爆氣反嗆,「因為前面1個月都是我買的,你在邀什麼功?」為此,夫妻倆大吵了一架,玉兔甚至氣到甩門,對方也不甘示弱怒砸玻璃體重計,讓她理智線再度斷裂,2人開始互相飆罵三字經,怎料婆婆突然衝進房門,對著她指責,「妳不能罵他X你娘,因為妳在罵我」,讓玉兔當場超傻眼,怎麼也沒料到婆婆竟會如此語出驚人。
男大生吃麻辣鍋隔天竟患1病 醫揭:若超過「救援黃金時間」沒得救
資深護理師陳麗華在節目《健康2.0》分享,一名22歲男大生日前考完期末考後和朋友去吃麻辣鍋,結果隔天上課發現眼前一片黑,事後出於擔憂而就醫檢查,孰料竟罹患「眼中風」。資深護理師陳麗華在節目《健康2.0》指出,一名22歲男大生日前因為期末考熬夜讀書,在考完期末考後和朋友去吃麻辣鍋,當時只覺得臉紅、脖子青筋暴露,結果隔天上課發現,明明黑板看得見,低頭寫筆記的時候眼前卻一片黑、視線模糊。陳麗華表示,男大生見狀嚇了一跳,之後出於擔憂而就醫,經醫師一系列的檢查後竟發現,自己的右眼罹患「眼中風」,幸虧後續有透過藥物治療改善,目前視力保住在0.8。對此,中國醫藥大學眼科主任陳瑩山透露,最近民眾罹患「眼中風」的比率越來越高,眼睛血管塞住或眼睛出血都算在列。他解釋,眼睛的血管特色是血液會沿著眼球壁在走,並非於玻璃體內流淌,而眼球壁會受到玻璃體壓迫。陳瑩山透露,最近民眾罹患「眼中風」的比率越來越高,眼睛血管塞住或眼睛出血都算在列。(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陳瑩山說,血管則分成動脈、靜脈,「動脈跟靜脈它會交叉,交叉的時候如果動脈壓到靜脈上面,靜脈它的血管管壁的肌肉層很薄,動脈很厚,所以假如動脈壓到靜脈,靜脈就會喘不過氣。」他指出,如此情況若發生,血液就會溢出,旁邊產生視覺的視網膜細胞就會被蓋住,從而出現眼前一片黑的情形。不過,他也表示,因為人體的眼睛有兩顆,在看東西的時候會相互輔助,所以可能會出現某隻眼睛有問題,但在另一隻眼睛的幫助下卻不易被察覺的狀況。提及「救援黃金時間」,陳瑩山說明,若出現動脈管徑變細、血液不易流過,或有些東西跑進眼睛血管,就可能導致「動脈血栓」,基本上是3小時內要馬上處理,最多為6小時至8小時,超過「細胞就沒得救了」。
糖尿病患運動慎防低血糖 嚴重恐致頭痛昏迷
年節期間,幾乎餐餐都大魚大肉,建議適時運動促進健康,尤其對糖尿病患好處更是不少,例如降低胰島素阻抗性幫助血糖控制;改善血糖、血脂及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自我形象、釋放壓力減輕憂鬱達到增進生活品質之效。持續規律運動是糖尿病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卻可能引起運動傷害,更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對於糖尿病友,如何正確運動,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十分重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邱湣淇指出,運動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胰島素阻抗性,使肌肉利用周邊血糖,進而達到降低及控制血糖的效果。相對的,若空腹運動、劇烈運動卻可能造成低血糖風險。低血糖除了容易發生在運動期間、運動剛結束時,運動後長達12小時皆可能會發生,因此糖尿病人須特別注意是否有顫抖、無力、冒冷汗、焦躁、手及嘴部麻刺感、飢餓感等低血糖症狀,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刻停止運動,並進食補充糖分。更嚴重低血糖症狀如頭痛、視覺模糊、心智遲鈍、混亂、健忘、抽筋及昏迷,若有上述現象發生則應盡速就醫。邱湣淇建議,為避免運動時低血糖的發生,在運動前、中、後皆應測量血糖,並調整飲食和降血糖之藥物劑量。運動前的血糖最好落在90-250毫克/每毫升,若血糖低於70毫克/每毫升則不宜運動。有施打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需根據運動時間調整注射時間、注射劑量及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如果預計在胰島素作用達到高峰時運動(通常在施打後2-3小時內),則須減少速效或短效胰島素的劑量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特別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族群需注意,包括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者、長時間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者、最近曾低血糖過的人、因運動導致腎上腺素或其他荷爾蒙反應不良、老年人、低血糖卻沒有症狀的人。這些病友運動時最好能有同伴相伴,並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卡、手機、葡萄糖錠或其他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品以利隨時補充血糖。除了低血糖,血糖控制不良的第一型糖尿病友還可能出現高血糖,伴隨多尿、無力、疲累、口渴、呼吸有酮酸氣味等現象;而高血糖引起的多尿還可能導致脫水,造成體溫調節異常及血糖更升高,因此此類病友運動期間也應嚴格監控血糖及補充適量水分。邱湣淇提醒,有視網膜病變的病友應避免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或阻力訓練,或其他會造成血壓過度上升的活動如跳躍、撞擊、頭下腳上及憋氣,以防玻璃體出血之情形。有周邊神經病的病友因感覺異常,運動時需保持足部乾燥,使用氣墊、矽膠鞋墊或穿襪子,並每天檢查足部避免足部產生水泡、潰瘍甚至截肢的問題。良好運動習慣才能避免傷害,為運動帶來最大好處。糖尿病友應養成運動前後量測血糖的習慣,並熟知低血糖的相關症狀,適時補充水份及碳水化合物。平時做好足部護理並根據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若有疑慮應盡快諮詢醫師避免延誤病情。
劉畊宏女孩注意了!近視女每日跳減肥操 結果跳到「視網膜剝離」
早在2022年時,藝人劉畊宏因為直播帶著中國網友跳減肥操,結果一戰成名,不少有心減肥的女性都自稱是「劉畊宏女孩」。但現在有醫生提醒,有近視的人在跳減肥操或是劇烈運動時,必須要特別小心,以免出現「視網膜剝離」的情形。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河南鄭州一位劉姓女子有著600度的近視,而在前幾個月,他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了一個「90分鐘無停歇」的減肥操,雖然運動量有點大,但劉女還是雷打不動的堅持每日跳操整整兩個月。而在某日劉女鄭要開始跳操時,他突然發現眼前出現一塊黑影,初期劉女還沒有感覺到異樣,就依照平日的習慣跳操、洗澡、睡覺。一直到隔日睡醒時,劉女發現那塊陰影還在,於是急忙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而在醫院檢查後,醫師發現劉女的陰影其實是因為視網膜剝離所導致。報導中指出,高度近視患者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比一般人還要高出7至8被,而高度近視患者在歷經激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時就會有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深圳市眼科醫院主治醫師劉身文受訪時表示,高度近視由於眼軸變長,眼球擴張,導致視網膜被牽拉變薄,以及玻璃體液化,這些結構異常又導致在劇烈運動時,玻璃體牽拉視網膜造成視網膜撕裂孔,液化的玻璃體從裂孔進入到視網膜下,造成視網膜脫離。劉醫生提醒高度近視者尤其是眼底已發生病變的患者,應該謹慎進行劇烈運動。
4歲女童拿色鉛筆跑跳…「直捅眼球」紅筆芯斷裡面 左眼毀「只能看光影」
年幼孩子總喜歡跑跑跳跳,家長跟老師務必當心,避免尖銳物品在嬉鬧跟活動中,讓孩子自己誤傷自己!大陸陝西商洛一名4歲女童,近日玩耍時,不小心把身旁的彩色鉛筆誤插進左眼,筆頭上的紅色筆芯,還斷在眼球裡面,即便經過手術治療,但女童的左眼已造成永久視力損傷,被紅色鉛筆誤插的那隻眼睛,以後只剩能看到光影,視力全毀了。據《陝視新聞》報導,該名4歲女童在眼睛被色鉛筆刺傷後送醫,醫生檢查發現,女童左眼下方角膜裂傷,紅色鉛筆芯從角膜刺進玻璃體內,因為感染嚴重,眼底視網膜已有部分壞死。雖然經過緊急手術,醫生將女童眼球內約1公釐鉛筆芯取出,但女童的左眼已經造成永久視力損傷,未來受傷的左眼,只能看到光影,無法看到具像的人事物。消息曝光後,網友們紛紛替女童心疼的說,「小孩用鉛筆,筷子的時候,真的必須要小心」。醫師也提醒,眼部組織若嚴重受損,對還在發育的孩子們來說,會引發眼部發育緩慢,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眼眶萎縮,影響顏面部發育。因此家長一定平常要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鉛筆、剪刀、筷子等長形尖銳物,才不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吃魚眼顧眼睛? 醫:真正營養的是「這裡」
坊間一直以來都有「以形補形」的說法,強調哪裡虛,就吃哪裡來滋補。例如吃魚眼能夠顧眼睛等等,對此眼科醫師林怡汝表示,魚眼睛的白色球狀物被煮熟後其實就沒什麼養分了,真正含有Omega-3的是周圍軟軟爛爛、眼窩脂肪部分,因此若要顧眼睛,眼睛周圍也要一同吃掉。眼科醫師林怡汝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指出,魚肉含有Omega3,可幫助修復人體細胞、有助於傷口復原,且可緩解發炎反應,因此修復期間多攝取該營養素,傷口會復原特別快。至於「吃魚眼睛」是否更好的問題,她則提醒,魚眼睛中白白、硬硬的那顆東西其實是魚的水晶體,是蛋白質,煮熟後會缺乏養分;水晶體旁(眼窩處)有一些軟爛的脂肪是玻璃體,含有膠原蛋白,這才是真正該吃的地方,因為Omega-3都在裡面。談及魚肉好處,林醫師則分享親身經歷,指出一般的角膜移植患者可能都要住院一周,確認有無排斥、發炎的情形,還要等待角膜細胞長齊後才能讓讓患者出院。但林醫師某天發現,有個奶奶僅僅待2、3天,角膜移植傷口就恢復得特別好。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患者住院期間天天請家人燉魚湯給她的關係。也因此,日後只要有患者詢問她開刀後的飲食推薦,她都會建議患者可以多吃魚類,攝取Omega-3以幫助傷口復原。
「患飛蚊症」求診!醫師檢查嘆:乳癌末期 19歲女大生化療半年不治亡
乳癌好發於中高齡女性,但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高雄一名19歲女大生,眼前突然出現飛蚊症狀,以為是手機滑太兇所致,豈料就醫後竟被診斷出乳癌末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才造成視力問題,在抗癌半年後仍不幸身亡。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表示,去年林姓女大生前來求診,並指近3天突然出現飛蚊症狀,經散瞳檢查後,發現女大生的視神經盤是鋸齒狀,正常人則呈現圓形,診斷為早期視神經水腫。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洪醫師發現該名病患的腦部右後方有腫瘤,轉往外科診治更被判定為「乳癌末期」,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雖然女大生積極抗癌,但仍在治療半年後逝世。洪醫師指出,女大生因癌症轉移至腦部才導致飛蚊症,但多數的飛蚊症是由於玻璃體退化,或過度使用手機等3C產品所致,因此類似病例並不多見,並呼籲出現飛蚊症現象的民眾,應多加小心留意。女大生的好友表示,林女家中並無乳癌病史,剛開始發生飛蚊症狀時,還以為是自己手機滑太兇,豈料被診斷出罹癌,儘管好友很想繼續活下去,但終究逃不過死神的召喚。
孫瞎幫滾燙餃子量體溫 啪一聲水銀漏進餃子餡…奶奶誤吃靠「這一物」保命
真是有驚無險!大陸一名7歲小男孩,某天看到餐桌上有剛起鍋、熱騰騰的餃子,竟突發奇想,拿出家用的體溫計,好奇幫餃子「量溫度」,沒想到一個太大力,水銀溫度計的玻璃體當場碎裂,水銀直接外洩到餃子餡裡,導致奶奶誤食,差點中毒喪命。而奶奶之所以順利保住一命,是男孩的父親在第一時間急救得當,他請老人家做了「吞雞蛋」這件事,中和掉水銀的毒性,順利撿回奶奶一命。綜合《北青網》等陸媒報導,大陸深圳日前有一名調皮的小男孩,好奇拿出家人常用的水銀體溫計,用金屬探頭不停地戳餃子,以為能幫剛上桌、還滾燙的餃子「測量體溫」,結果一個沒拿好,玻璃製的溫度計整個被他戳碎,導致部分水銀漏到餃子餡和餃子皮上面。闖禍的小男孩因為把體溫計弄破,當場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直接把破碎體溫計丟掉逃離。後來男孩的奶奶,看到桌上還剩下幾個餃子,沒多想就直接吃下肚。後來是吃到第二個餃子,嘴巴咬到一個硬硬的東西,才發現是體溫計的金屬探頭,懷疑吃到體溫計中的水銀。後來男孩爸爸發現後,馬上先檢查母親的口腔黏膜,有沒有被劃破。隨後,他趕緊讓媽媽吞下一顆生雞蛋,企圖中和毒性,並趕緊打開窗戶通風,並趕快爭取時間,送老母親去醫院急救洗胃。而由於男童的爸爸在第一時間應變得宜,成功救了自己的媽媽一命,也被急診室的醫師大讚,「做得好!」醫師提醒若發現有人誤食水銀,可先喝些牛奶或者雞蛋清,以中和毒性。清理水銀時,應該戴好手套,用濕棉棒把水銀收集到密閉瓶子裏,並標記是「水銀廢棄物」,放到有毒垃圾存放,不能隨便亂丟。而弄碎水銀溫度計的房間,暫時不能住人,要開窗通風24小時以上,人再入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