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梁
」司法祕密花園1/博愛特區嬌客多 五色鳥築巢、鳳頭蒼鷹出浴
位於博愛特區貴陽街上的司法大廈,平時總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讓人望而生畏、不敢親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司法大廈有一個近百坪的祕密花園,裡面花木扶疏、綠樹成蔭,各式鳥類棲息覓食,連身披彩衣的五色鳥和「鷹」姿煥發的鳳頭蒼鷹都常光臨,在司法大廈裡面辦公的法官和檢察官等司法人員,中午休息時間經常前往散步乘涼。高等法院前庭長王炳梁在司法大廈內的高院工作多年,對司法院祕密花園瞭若指掌,多次擔任司法院區的環境教育導覽志工,已退休的他表示,司法院祕密花園裡面,最美麗的嬌客首推身披紅、黃、藍、綠、黑五色彩衣的五色鳥,經常棲息在大葉桉樹(尤佳利樹)上,五色鳥與啄木鳥都會在樹上打洞,不同的是,五色鳥打洞是為了做窩棲息,啄木鳥則是為了吃蟲,每到繁殖季節,五色鳥就會找尋枯木啄洞築巢。祕密花園的另一位嬌客是鳳頭蒼鷹,有時牠見四下無人,便鑽進生態池「洗澎澎」,貴妃出浴般地攪動一池春水,讓碰巧經過的司法院官員為之驚艷,有時路過的法官發現牠停在樹梢上,拿起手機拍照時,牠還會舉起爪子打招呼,不知道是要求禁止拍照,還是警告閒人勿近,模樣逗趣可愛。司法秘密花園常有五色鳥(左上)和鳳頭蒼鷹(左下)等嬌客造訪,已退休的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對園內生物瞭若指掌。(圖/黃威彬攝影、陳漢朝提供)此外,也有身披白衣的不速之客會光臨,牠們看似純潔無瑕,其實不懷好意,每次一來就有生態池的魚兒要遭殃,牠們是台灣田野間常出沒的白鷺鷥。高院總務科長陳漢朝指出,高院2012年開挖生態池營造濕地環境,池內遍種荷花,放入台灣鬥魚、錦鯉,與北一女鄰接的重慶南路池畔濕地還種植野薑花等親水植物,白鷺鷥路過發現池裡有這麼多可愛的錦鯉,忍不住把尖嘴伸入水中,捉到錦鯉就吞進肚裡好好「親近」一番,青蛙和蟾蜍也不請自來,清晨和中午時分常見大群白頭翁在林間嘻鬧,松鼠跳躍樹梢,好不熱鬧。據了解,以往這個秘密花園乏人整理,負責維護人員為了省事,經常噴灑除草劑,放眼望去只有數棵老樹和大樹穿插其間,有如一塊廢棄的荒地,直到高院前院長陳宗鎮2012年指示總務科改善花園景觀,希望變得活潑有生氣,繼任院長石木欽也相當重視,並要求在天井種桂花樹,現任院長李彥文則著眼推展一、二審法院綠化,祕密花園遂開闢苗圃區,將復育和繁殖成功的花草樹苗,透過司法院內部的E流網媒合,送給有需求的法院,讓一、二審法院花園都可以大改造。路過司法大廈的民眾如有興趣去祕密花園一探究竟,可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時間(目前暫無導覽)造訪,說不定會和鳳頭蒼鷹與五色鳥有段豔遇!白鷺鷥不時拜訪司法神秘花園的生態池,不懷好意地望著優游池水中的錦鯉。(圖/黃威彬攝影、陳漢朝提供)
司法祕密花園2/甘棠、黃槐當門神 國定古蹟驚奇多
台灣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的司法大廈,裡面有司法院、高等法院、高等檢察署等重要司法機關,堪稱全國司法機關的大腦和中樞神經,這棟司法大廈至今已有88年歷史,1998被列為國定古蹟,很少人知道,司法大廈和鄰近的中山堂還是姊妹屋,都出於同一個日據時期官員之手。國民政府遷台後,司法大廈增建了第四層,還在門口兩側種植具有歷史意義的甘棠樹和黃槐樹,勉勵司法官明察秋毫、保障人權。司法院貴賓室兼用自然採光的生態工法,吊燈上方裝設圓形採光玻璃,右上為後來增建的採光罩。(圖/黃威彬攝)前高等法院庭長王炳梁指出,司法大廈由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規劃建造,1934年竣工,原為總督府高等法院、台北地方法院及檢察局的辦公室,是當時臺灣最高的司法機關。井手薰還設計建造了台北公會堂,就是現在的中山堂,與司法大廈是姊妹屋,所以兩座建築物擁有許多共同特色,包括採用折衷主義樣式,雖有拱門及拱窗,但線條已趨簡化。司法大廈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圓拱門、希臘柱與拱窗等古典建築元素,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外牆貼上淺綠色磁磚,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具有防空保護作用,可避免盟軍飛機轟炸。司法大廈外觀最重要的特色是中央塔的八角形屋頂,屋頂四周呈波浪曲線,很像日本武士的頭盔,稱為帝國興亞式,隱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一統亞洲的野心。有法界耆老指出,井手薰蓋的這棟司法大廈雄偉氣派,展現殖民政府的司法權威性,具有震攝台灣人的功能。井手薰蓋司法大廈時非常用心,採用了節能減碳的生態工法。高等法院總務科長陳漢朝指出,最有名的就是現在司法院貴賓室吊燈上方的玻璃天花板,使用採光玻璃,讓陽光也能從貴賓室上方塔樓窗戶引進室內,盡量不用人工照明,即便是現在來說,設計也是相當先進。此外,管理司法大廈的高等法院還在門前植栽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在面對大門的左右兩側各種甘棠樹、黃槐樹,而這兩種樹都是有歷史典故的,被稱為「甘棠之愛、樹槐聽訟」,由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在民國90年代建議種植,時任高院書記官長梁宏哲蒐集資料撰寫公文、逐級上呈,獲當時司法院長賴英照批准。王炳梁指出,甘棠樹位於司法大廈大門右邊。西周時期召公治理國家勤政愛民,經常下鄉探訪民隱,有時就在甘棠樹下遮風避雨聽訟,被稱為是世界最早的巡迴法院之一,召公過世後,民眾感念他的德政,不忍砍伐他曾待過的甘棠樹,《詩經》〈召南〉章的〈甘棠〉詩記載了這件事,史稱「甘棠之愛」,有司法為民的寓意。甘棠樹在台灣俗稱「鳥梨」,果實圓而小、味澀,水果店常見這種醃漬後的零食。至於黃槐樹是中國官衙前常見樹木,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文提到自己被關在槐樹旁的法院,暗喻身陷冤獄。司法院和高院認為種槐樹和甘棠樹可提醒司法官應該保障人權、避免冤獄,這也是司法機關努力的目標。甘棠樹(右方最高樹)和黃槐樹(左方開黃花者)具有司法為民和保障人權意義,圖中人物為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