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道
」 王宗道 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超過癌症 心血管疾病成台灣第一隱藏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有超過2050萬人因為心血管相關的疾病而死亡,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健康殺手。依照民國112年衛福部的數據,台灣去年約有23,000人死於心臟病,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但若是連同十大死因第四名的中風、第五名的糖尿病以及第七名的高血壓一起計算的話,光是去年全台灣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CVD)的人數就高達56,350人,超過十大死因第一名的癌症。心血管疾病與癌症不同的地方在於,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是可以事前預防的。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說,根據國健署每年的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逐年升高,這些孩子在成年後有八成仍會過重,若能在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就能提前避免罹患三高,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狀況發生。心血管疾病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抽菸、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體重、BMI及壓力等,都會影響到心血管的健康,如果不好好控制,最後就會慢慢演變成疾病,危及性命。陳文鍾執行長說,在眾多的危險因子中,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但數據顯示只有不到六成的高血壓病患,有成功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的達標數字。沒有達標的主要原因,往往在於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導致病患並不清楚自己的疾病狀況,因而延誤就醫與治療的黃金時間。除了高血壓的達標率不樂觀之外,另外兩項三高達標率也同樣不理想;糖尿病在台灣的達標率也只有六成左右,而膽固醇更是只有不到四成病患有達標。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王宗道副執行長表示,針對三高達標率低的問題,其實政府與各方一直在推動各項改善措施。像是衛生福利部計畫以5年的時間積極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擬將80%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加入照護網的三高病患80%接受生活習慣諮商,讓三高控制率可達到80%。目前台灣三高病患約有534萬人,加入照護網的病患約有301萬人,估計還有四成六的病患尚未收案追蹤。今年八月份首先起跑的「社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就是想替地區醫院就醫的三高病患導入個人健康評估,讓個管師可以持續追蹤病患的三高數值。王宗道副執行長說,以政府的力量結合醫療院所、專業團體的支持,期待在三高達標率慢慢變高的同時,也能看到台灣民眾的心血管健康變得更好。除了加強納入照護網的比例之外,王宗道副執行長也呼籲政府在健保用藥上,能引進國際的數值來作為衡量標準。王宗道副執行長舉例,以低密度膽固醇LDL來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於2022年聯合公布了最新版的《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希望將LDL用藥的治療目標與國際接軌,設定為一般風險100mg/dL以下、高風險病患70mg/dL以下,取代現有健保用藥規定的130/100mg/dL,用更嚴格的標準來降低國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若在健保方面,能將藥物給付的數值標準下修,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醫師便能用更積極的治療態度來降低他們的心血管死亡風險。
天氣變冷心血管患者要小心 醫:「血壓飆160」人多2成
這幾天應該不少人明顯感受到氣溫變涼,17日開始全台變天,低溫下探11度。對此,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兼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說,這幾天血壓飆到160mmHg的人多了2成。醫師江坤俊也揭露中風徵兆。據《三立新聞網》報導,王宗道說,因為這幾氣溫變低,臨床上發現血壓飆160的患者多2成,所以這期間要注意,血壓是否達危險值。王宗道指出,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血壓要控制在130mmHg以下,110到120mmHg最好,而一般民眾要維持140mmHg以下,起床後和稅前1小時,各量一次血壓,運動前也量一下,如果當天發現偏高就避免外出運動。王宗道說,如果血壓在140~180mmHg間,也不用過於擔心,可以跟醫師討論降血壓用藥,必要時增加劑量,如果血壓飆到1800mmHg,身體感到不舒服,就要立即就醫。王宗道提醒,天冷要做好保暖,也要少吃重口味火鍋,減少鹽分攝取,如果看到尿顏色過濃,就是水喝不夠多,而如果65歲以上長者,收縮壓超過130mmHg就要特別注意。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健康2.0》說,如果早上起來發現家人怪怪的,有頭痛、暈眩、走路不穩的狀況,懷疑是不是中風,可以用「微笑殭屍會說話」來判斷。江坤俊解釋,一是請家人對你微笑,看臉是不是左右對稱,如果歪斜快就醫,二是殭屍手,請家人手平舉10秒,如果撐不住代表肢體無力,最後是說話,看家人講話有沒有大舌頭,如果有症狀,也要記下發作的時間,這對未來治療很重要。醫師江坤俊也揭露中風徵兆。(圖/翻攝YouTube頻道《健康2.0》)
一年奪2000萬人性命 心血管疾病成「隱形版死因冠軍」
每逢中秋佳節,總少不了親朋好友相聚大啖烤肉,然而高鹽、高油、高糖及加工食品的攝取,也暗藏心血管疾病危機。根據調查,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從1990年1200萬人攀升至2021年逾2000萬人,漲幅超過60%,衛福部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二長達20年之久,2022年死亡人數更高達23,668人,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醫師指出,雖然十大死因中,合計所有癌症死亡人數後,癌症為排名第一,但若將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合計,總死亡人數其實高於癌症總死亡人數,可謂是隱藏版死因第一。心臟、血管、腦部、周邊血管關係密切,大家熟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就是危險因子。相較於癌症的難以預測,超過8成的心血管疾病都是可以被預防的,只要瞭解「護心8大要素」就能有效控制危險因子。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王宗道醫師分享,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公佈最新指南,提出「護心8大要素」,包括均衡飲食吃得巧、保持活躍多運動、戒菸並遠離二手菸、充足睡眠、控制體重、血壓、血脂和血糖。王宗道解釋,飲食是最不容忽視的一環,每天應至少攝取五份蔬果,每份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以少鹽、少油、少糖為最高原則,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且飲酒要節制,能不喝最好,若無法避免則建議一天攝取不超過20公克。運動方面,建議民眾一週做五次3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每週累計75分鐘高強度運動,謹記「能走就不站,能站就不坐」,以爬樓梯代替搭電梯、走路取代坐車,做家務、跳舞也可列計,只要保持動態生活,每一步都算數。另外,醫師表示,只要成功戒菸達2年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80-90%,而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因此建議務必遠離。響應今年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以「用心,懂心,掌握你的心臟密碼1234」口訣幫助民眾以行動顧心,意即「勤運動,每1步都算數」、「戒菸並遠離2手菸」以及「均衡飲食3多4少:多喝水、多蔬果、多全榖根莖、少油、少鹽、少糖、少飲酒」。明天就是中秋連假,醫師提醒民眾烤肉聰明吃,切記吃得適量、勿暴飲暴食;減少醬料的添加、不要過度調味;此外,最多人忽視的就是烤肉油煙,盡量在通風環境烤肉,煙霧瀰漫與二手菸害無異。
隱藏版死因第一?「關鍵心臟密碼」不得不知 助遠離心血管疾病
中秋佳節將至,總少不了親朋好友相聚大啖烤肉,然而,高鹽、高油、高糖及加工食品的攝取,卻也暗藏心血管疾病危機。今年中秋節恰逢9月29日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以年度主題「用心,懂心,掌握你的心臟密碼1234」邀請民眾歡渡中秋之餘,也要一同關心心血管的健康。全球十大死因頭號殺手 心血管疾病不容小覷隨著醫學進步,全球人口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儘管如此,心血管疾病仍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調查,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從1990年1200萬人攀升至2021年逾2000萬人,漲幅超過60%,衛福部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二長達二十年之久,2022年死亡人數更高達23,668人,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醫師指出,雖然十大死因中,合計所有癌症死亡人數後,癌症為排名第一,但若將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合計,總死亡人數其實高於癌症總死亡人數,可謂是隱藏版國人死因第一。盤點護心八大要素 醫暴飲食原則很關鍵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王宗道醫師分享,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公佈最新指南,提出「護心八大要素(Life’s Essential 8)」,包括均衡飲食吃得巧、保持活躍多運動、戒菸並遠離二手菸、充足睡眠、控制體重、血壓、血脂和血糖。王宗道醫師進一步解釋,飲食是最不容忽視的一環,每天應至少攝取五份蔬果,每份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以少鹽、少油、少糖為最高原則,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且飲酒要節制,能不喝最好,若無法避免則建議一天攝取不超過20公克。用心,懂心 掌握你的心臟密碼1234響應今年(2023)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以「用心,懂心,掌握你的心臟密碼1234」口訣幫助民眾以行動顧心,意即「勤運動,每1步都算數」、「戒菸並遠離2手菸」以及「均衡飲食3多4少:多喝水、多蔬果、多全榖根莖、少油、少鹽、少糖、少飲酒」。中秋連假將至,在與親友歡聚、享受美食之餘,醫師提醒民眾烤肉聰明吃,切記吃得適量、勿暴飲暴食;減少醬料的添加、不要過度調味;此外,最多人忽視的就是烤肉油煙,其危害與二手菸無異,建議盡量在通風環境烤肉。即將來臨的10月,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將推出系列社群活動,包括顧心居家運動教學、護心外食心法及社群插畫貼文串聯,邀請大家一起「用心,懂心,掌握心臟密碼1234」,詳情請持續關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FB粉絲專頁。
禁忌多!鬼月手術死亡率並沒比較高 醫籲「勿迷信」而延誤治療
農曆7月鬼門開,不少民眾的日常生活也開始有顧忌,會提早回家、避免戲水等,也有病人不敢在這個月分動手術,不過,根據醫師觀察,近年來,拒絕在7月動刀者有減少跡象,但仍有約1至2成病人有這樣的想法。醫師表示,曾有1名70多歲有心血管問題的老翁,常常胸悶、喘,卻因鬼月拒絕手術,最後在院外心臟病發,靠電擊才救回一命。鬼月動刀是否真有風險?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依他臨床20多年的經驗來看,並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無論是手術併發症、出意外的比例,都沒有因鬼月到來而有所提高,而抱持鬼月忌動刀想法將手術時間推遲的病人,近年來也已越來越少。「有些手術具有急迫性,有些則可擇日再做」,王宗道表示,心臟科的手術會根據病人狀況來決定,假設病人的胸悶、氣喘症狀,在活動時加劇,一周出現2次或以上,甚至要使用舌下含片來緩解,這樣的病人,手術絕對不能拖;若在穩定用藥下,症狀未因活動而加劇,每周發生次數低於2次,則不具急迫性,可在3個月至半年內接受手術,避開忌諱的日子。曾有1名70多歲老翁,稍微活動就會喘,且每周發生次數已超過2次,經醫師評估具有急迫性,應盡速接受心導管手術。然而,老翁因遇上鬼月抗拒手術,最後在院外心臟病發緊急送醫,得靠電擊才搶救回來。王宗道說,雖然抗拒在鬼月動刀的病人已減少,但他實際碰到、具有這類想法的病人仍有1至2成左右。他提醒病人,穩定的用藥非常重要,也要做好自我覺察,一旦發現活動時胸悶、氣喘,耐力越來越差,爬一點樓梯就不舒服,就應接受醫師評估、治療。長庚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表示,鬼月動刀的死亡率並沒有比較高,反而因著部分病人不敢動刀,病人數減少,醫療品質更好。他提醒病人,期別越高的癌症,手術越不能拖,而消化道癌症患者,如有進食困難問題,越拖營養也會越差,恐影響預後,建議及時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立法院辦新冠肺炎公聽會 醫療公衛專家提疫後政策建議
立委林為洲、溫玉霞、立法院厚生會和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今(13)日共同主辦「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並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以及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等議題進行討論,與會立委要求行政部門須採納專家學者意見,檢討評估相關政策,以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新冠肺炎對國人健康危害逐漸降低,但病毒的傳播力與重症、住院率還是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公聽會今日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以及基層確診醫療制度等議題進行討論,並由疾病管制署長莊人祥代表將專家建議帶回進行政策討論和研議。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黃景泰表示,患者症狀需要進行嚴重度分級,進而針對不同嚴重度的患者進行相對應醫療處置。他說,在預防重症上,除了接種疫苗外,最重要的是抗病毒藥物治療,藉此降低高危險族群發生重症或病程延長的可能性,建議放寬高危險因子定義,例如下修年齡規定及納入更多相關共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肺炎死亡率至今仍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政府應參考國外最新研究文獻、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擴大重症風險因子判定範圍,包含納入年齡大於60歲、小於64歲,以及BMI大於25、小於30,現在或曾經吸菸者、未及時接種疫苗者,以及高血壓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國外抗病毒藥物實際使用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後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也應該被視為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之一。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美國肥胖定義為BMI≧25,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納入肥胖,台灣參考美國CDC,同樣納入肥胖作為新冠重症風險因子,但建議至少將現有的重症風險因子BMI≧30下修至27。台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認為,疫苗接種很重要外,早期給予抗病毒藥品可以降低長新冠風險。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則期盼,針對確診死亡案例的給藥時間進行相關分析研究,釐清確診死亡與給藥時程的關聯性。溫玉霞建議,因應60歲以上高死亡率,應研擬放寬60-64歲使用,依專家建議將高血壓、BMI≧25均列入高風險族群。與會的立委黃秀芳也要求,新冠病毒流感化後,要確保藥物準備量充足,藥品的公費和自費應有明確機制。針對公聽會與會專家建議和委員的要求,會議主席林為洲要求行政部門納入相關政策檢討評估,以利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
代掛號太熱門被名醫「求放過」 收費價格曝…全台最難掛號的名醫是他!
不少台灣人面對棘手疾病問題,會喜歡透過關係、管道,去問到或掛號到大醫院的名醫,希望能求得一線活命生機,也因此坊間出現不少「代掛號」的服務商機。最近台大名醫施景中突然發文,「請代掛號公司放過我的門診吧!」原來是他的門診,是代掛號業者眼中的名醫,掛號名額總是額滿,但實際上來看診的人,卻少於他開放的名額,讓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掛不到號,模糊了醫療的真正重點。但其實台灣有不少名醫,都是代掛號業者眼中的熱門醫師,其中號稱「全台最難掛」、「名醫中的名醫」,首推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之所以會有線上代掛號的服務風潮,起因於過去還沒有疫情時,那些上網掛號搶不到的,有人會直接衝去醫院櫃檯排隊。但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掛號逐漸成為主流,導致搶個線上掛號,搞得比搶大明星演唱會門票還難,也因此像蝦皮平台之類的網購網站,也悄悄出現專門處理大醫院代掛號的賣場。據悉,這類賣場還標榜「程式自動掛號,成功率高」、「成功再付款」,替有掛號名醫需求的民眾,提供另類的掛號管道。而像蝦皮這種有提供代掛號的賣場,幫忙台大網路代掛號的,大約開價199元,長庚的網路代掛號,也有170元的價碼。觀察部分高額的代掛號價碼更可發現,有部分醫師的代掛號金額特別高,像是台大醫院肺癌權威、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晉興,台大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專攻幼兒遲緩的台大副院長高淑芬等名醫,都是代掛號賣場中的熱門人選。其中,號稱「全台最難掛號」的名醫,就屬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的代掛號價格最貴。由於呂紹睿醫師的關節手術在台灣非常聞名,想找他開刀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光是從掛號到看診,最快要等半年,最慢得要上一年的等待時間,也因此想快速掛到呂紹睿醫師看診的號,代價可不小,一般件2000元,急件則要4000元。但即便代掛金額不低,搶訂的人潮還是非常多。
全台最難掛「名醫中的名醫」是他 蝦皮有「代掛號賣場」要價4千元搶翻
不少台灣人面對難治療的棘手疾病,都喜歡透過關係、管道,去問到或掛號到大醫院的名醫,希望能夠得到病情的改善,甚至根除,也因此坊間出現不少「代掛號」的服務商機,現在有號稱「全台最難掛」、「名醫中的名醫」,是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據悉在蝦皮平台搜尋「代掛號」的關鍵字,光是想快速掛到呂紹睿醫師的費用,竟高達4千元,且還被搶翻。台灣幾個像是台大、北榮、長庚等大型醫學中心,名醫陣容一字排開陣仗驚人,過去還沒有疫情時,上網掛號搶不到的,會有人直接衝去醫院櫃檯排隊。但疫情爆發後,線上掛號成主流,也導致搶個線上掛號,搞得比搶巨星演唱會還難,也因此在像蝦皮平台的網購網站,也悄悄出現專門處理大醫院代掛號的賣場,這類賣場還標榜「程式自動掛號,成功率高」、「成功再付款」,替有掛號名醫需求的民眾,提供另類的掛號管道。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從像蝦皮這種處理代掛號的賣場,一般幫忙台大網路代掛號的,大約要價199元,長庚的網路代掛號,也有170元的價碼。而從部分高額的代掛號價碼可發現,有部分醫師的代掛號金額特別高,算是台灣醫療界「名醫中的名醫」。其中,號稱「全台最難掛號」的名醫,就屬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的代掛號價格最貴。據悉呂紹睿醫師在台灣,以關節手術聞名,想找他開刀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光是從掛號到看診,最快得要等半年,最慢得要上一年的等待時間,也因此想快速掛到呂紹睿醫師看診的號,代價可不小,一般件2000元,急件則要4000元。但即便代掛金額不低,搶訂的人潮還是非常多。除了以關節手術聞名的呂紹睿,另外像是台大醫院肺癌權威、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晉興,也是代掛號被開出高價的名醫;而台大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專攻幼兒遲緩的台大副院長高淑芬等名醫,都名列網路代掛號熱門名醫的前幾名。
疫苗打不打3/主動脈剝離一再爆發 接種前「做這件事」可躲過死劫清
近年不少猝死案例都與主動脈剝離有關,除了藝人小鬼黃鴻升解剖後確認,錄影途中意外身亡的高以翔也被懷疑是主動脈剝離釀禍,而最近疫苗疑似猝死的案例也接二連三都與主動脈剝離有關,讓人不禁害怕「下一個會不會是我?」主動脈剝離是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可增加1%死亡率,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主動脈剝離的主要危險因子是高血壓,2/3患者都有血壓偏高的毛病,如果血壓控制不好,或是高血壓病史長達10年以上,爆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就比較高。「尤其許多人打疫苗時相當緊張,可能會導致血壓瞬間飆升,就會增加接種疫苗後主動脈剝離的可能性。」梁程超納悶為何接種疫苗前都不需先量血壓?「如果能多增加這個程序,或許就能降低相關風險!」接種疫苗時若是過於緊張,可能會導致血壓飆高引發主動脈剝離,建議接種前先量血壓較好。(圖/報系資料庫)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所有主動脈剝離患者,背後一定都有潛藏因子。」王宗道說,許多人血壓飆高但卻完全沒有感覺,調查顯示有3成民眾罹患高血壓不自知。依據現行標準,若收縮壓超過12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80毫米汞柱,就屬高血壓族群,應儘早就醫治療。至於血壓超過多少不適合打疫苗?王宗道表示,若收縮壓超過160~18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110毫米汞柱,且有頭痛、頭暈、無力等症狀,建議暫緩接種,等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了再打。打完疫苗也要在家量血壓,若收縮壓平均值超過140毫米汞柱就要提高警覺,超過170毫米汞柱,則須及早做降壓處理,以免發生憾事。梁程超建議,若高血壓患者想進一步確認主動脈狀況,也可花個幾千元自費進行冠狀動脈的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就能更加安心。
BNT接種5週效力下降 青少年易出現心肌炎等副作用
93.2萬劑BNT疫苗昨(2日)到貨,預計9月中開打,指揮中心開放首批對象為12至17歲青少年。不過,有醫師指出年輕男性接種mRNA疫苗易出現心肌炎等副作用,且接種2劑後5週,效力就會開始下降,到了20週甚至會下降到極低,所以美國才會開始接種第3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如果有先天心臟病或嚴重過敏的青少年,在接種前應先由家長和醫師諮詢過再做決定;發言人莊人祥也表示,青少年的副作用有7至8成是手臂注射部位疼痛,還有2成是發燒,而男生也可能會發生罕見的心肌炎。首批BNT疫苗9月2日到貨。 (圖/張文玠攝)據《蘋果日報》報導,台大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表示,根據國外的接種經驗來看,接種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的年輕男性易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副作用,而且經常都不是一接種就馬上發生,而是好發在接種第2劑之後的10天之內,多為第3至第5日之間。王宗道提醒,也有少數的年輕男性個案,是在接種第1劑後就出現這些副作用。據《中國時報》報導,醫學論文預印本《MedRxiv》網站是發布未經正式期刊上發表的醫學論文,其中一份美國康乃爾大學、卡達大學進行的研究,清楚說明了BNT疫苗效力下降的時間。研究指出,在完整接種2劑BNT疫苗之後的第5週,保護力就會開始下降,而到了第20週就會降到「極低」,也就是說接種2劑半年就必須再接種加強疫苗。
兩高血壓藥拉警報!一年吃掉430萬顆 最快年底退出台灣
身為原料藥出口大國的中國大陸,因新冠肺炎導致復工困難,連帶讓依賴原料藥進口的國家開始面臨缺料威脅,有5款藥將退出台灣,包括降血壓、愛滋抗病毒藥等;有的因價格考量,有的則是供貨因素,不過食藥署強調,5款藥均有替代藥,不影響患者權益。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出,全世界原料藥的主要生產國為大陸和印度。大陸生產的原料藥達370種,其中抗生素和維生素是全球第一,是原料藥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而台灣製造藥品的「原料藥」,有大約三成來自大陸。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缺藥通報平台統計,2019年約有28件,2020年僅1到10月就暴增超過128件,是去年的4.5倍以上。在缺藥通報暴增之際,有5款藥品預計年底至明年中旬退出台灣,包括高血壓用藥「捷賜瑞錠10公絲」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10公絲」、青光眼用藥「利視即樂點眼液」、愛滋抗病毒藥物「諾億亞膜衣錠100毫克」以及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必克喘乾粉吸入劑200MCG/DOSE」。根據健保署統計,5款藥品中以上述降血壓藥用量最大,這2款藥品成分去年健保用量就多達430萬顆,愛滋抗病毒用藥成分則為17萬顆、治療過敏性鼻炎藥品為2921支、青光眼用藥為338支。以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來說,由於銷售權轉移、藥證管理等因素,不確定未來供應情況,因而退出台灣; 中央社引述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的回應表示,2款年底退出台灣的降血壓藥都是問世超過20年的老藥,同類學名藥很多,取代性也高,有些學名藥效果也相當不錯,加上降血壓用藥不同於精神疾病用藥,對於患者心理影響相對小。王宗道認為,相較於換藥問題,高血壓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壓更為重要,尤其天氣轉涼,務必在換藥後2週做一次「722」(諧音「請量量」)居家量血壓,除了應連續7天測量,每天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次間隔1分鐘,再取平均值,由於人在家裡較放鬆,因此居家量測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135mmHg、舒張壓85mmHg。另外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振興醫院藥事管理科主任常宏傳表示,原廠藥一旦過了專利期,就會有同成分的學名藥問世,在面臨競爭等考量下如果有品質好的學名藥、療效更好的新藥可用,老藥退出台灣也不見得是壞事,更何況有些不一定是不堪健保藥價才退出台灣,代理商和原廠談不攏也是可能原因。食藥署指出,5款藥品退出台灣原因各異,但均有替代藥物,不影響民眾權益。
資深影人江文雄病逝 吳念真錄製影片追思
已故資深製片人、發行人江文雄獻電影50年,連同製片發行一共有420幾部,他在生前談到李行很是敬佩,曾透露李行當年執導的《海鷗飛處》,有人想給李行100萬台幣搶版權,遭李行堅拒。江文雄淡出電影後,幾乎被遺忘,他的兒子江孟佑很感謝李行催生24日的追思會。江文雄和名唱片製作人劉家昌、影帝柯俊雄、影后甄珍、林青霞、秦祥林、秦漢和香港永遠的天王巨星劉德華都是他年輕時代的好友,因為疫情關係,許多星友無法邀請參加追思會。江文雄帶著鼻藥管這2年深居簡出,資深記者倪有純為了撰寫他的口述自傳《臺灣電影的輝煌年代--江文雄半世紀的傳奇》,前段時間側身採訪他,倪有純說:「他去世前似有感應,特別提到感謝台大醫院的心臟科醫師王宗道,2年前因獲知王醫師在美國發表腳部血管阻塞手術成功案例,接受王醫師動手術,一般醫師頭痛醫頭,王醫師竟還關心他的心臟,多裝了1支心臟支架,讓他能自由行走、多活了2年。」追思會來的都是他30多歲前後的知交好友,也有些愛慕他的電影人,包含邀集推廣台灣電影打入國際市場的邱復生,與江文雄同是九份人的名導吳念真錄製影片追思,還有《錯誤的第一步》、《凌晨六點槍聲》男主角李小飛等人參與追思。
高血壓免吃藥2/電燒腎臟動脈交感神經 1.5小時手術2天出院
很多人應該都只有聽過心導管治療,為什麼高血壓也可以透過導管治療呢?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說,兩個導管治療的概念是一樣的,但是高血壓導管治療,是透過微創導管由鼠蹊部進入到腎臟動脈血管內的數個位置進行加熱,以熱能燒灼,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其實門診中很多病人都會問,為什麼腎臟會跟高血壓有關係?其實我們的腎臟也有交感神經分布;人在面對外在環境變化時,會刺激交感神經開始作用,但過於活躍的交感神經會讓腎臟分泌過多的腎素,腎素就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林柏霖這麼解釋。心臟血管內科不僅可以做「心導管治療」,新式的「高血壓導管治療」也是由該部門專科醫生操刀。(圖/馬景平攝)高血壓導管治療是經由鼠蹊部放入微創導管後,進入到腎臟動脈,利用電燒方式進行神經阻斷術,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病人需要全身麻醉、手術時間約1.5小時,住院約一到兩天即可出院。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醫師說,依衛福部的規定,高血壓導管治療目前只限於收縮壓一六0以上的病患才可進行,手術費用約十三至十六萬元左右,台灣高血壓學會正積極尋求醫界共識,希望衛福部能放寛規定,造福更多高血壓患者。衛福部規定,目前僅收縮壓高於160毫米汞柱的患者,才能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且沒有健保給付。(圖/王永泰攝)高血壓學會建議符合下列狀況即可手術●服用1到3種或大於3種降壓藥至少3個月,血壓仍控制不良,超過140/90毫米汞柱者。●對於降壓藥耐受不良,有手腳冰冷、過敏、咳嗽等副作用者。●經常忘記吃藥者。
高血壓免吃藥3/死亡率約6% 高血壓患者成新冠肺炎受災戶
前一陣子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醫生發現有一些病患因為擔心疫情而未到醫院拿高血壓藥物,結果導致血壓控制不良甚至還有病患因此送到急診;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提醒,高血壓也可能成為新冠肺炎的幫手,一定要特別注意。王宗道說,根據統計,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在新冠肺炎中死亡率約為6%,是總體死亡率將近3倍;而美國心臟病學會也發現,高血壓患者在罹患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重症與死亡情形。目前有5大類藥物可有效控制血壓,但藥效會隨時間遞減,無法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圖/翻攝自網路)王宗道醫師分析,高血壓是指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台灣盛行率約為25.82%,換算成人口數約有460萬,其中65歲以上人口,更是有一半都有高血壓的問題。「但是血壓不像血糖那樣,可以很方便地透過儀器監測,多數高血壓患者對於高血壓的病識感遠低於其他的慢性病。」根據國民健康署所進行的統計,台灣4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中,7成以上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但有在控制高血壓的比例卻只有5成。「高血壓又被稱為隱形的殺手,因為在最新的10大死因中,高血壓是其中危險因子的就佔了一半,如果放任血壓長期控制不良,只會增加死亡風險。」衛福部規定,目前僅收縮壓高於160毫米汞柱的患者,才能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且沒有健保給付。(圖/王永泰攝)王宗道分析了高血壓治療現況。他說,目前至少有超過5種藥物可以用在控制高血壓,但是因為長期服藥造成病患順從性不佳,而且藥物的藥效會隨著時間遞減,也比較難24小時都穩定控制血壓,因此,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說是為高血壓控制帶來一盞明燈,但目前這個治療方式尚未通過健保給付。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醫界的共識是希望衛福部放寬高血壓導管治療的規定,造福更多患者。(圖/高血壓醫學會提供)
中、西醫認證 「耳垂有皺摺」是心臟病前兆!
網路上流傳,若耳垂若出現摺痕,就要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根據中醫和西醫都表示,確實有這樣的說法。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耳垂的皺摺叫做「法蘭克徵兆(Frank’s sign)」,與血管硬化有關,根據診間觀察,60歲以上的人,有15%至20%有這項特徵。王宗道表示,法蘭克徵兆是由美國醫師發現,早在多年前,就出現在醫學教科書上,近年來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較高的比例出現耳垂皺摺,顯示法蘭克徵兆與疾病有相關聯。網傳「耳垂有皺摺」是心臟病前兆?醫:這次是真的!(圖/Unspalsh)中醫師吳明珠也指出,耳垂摺痕稱作「冠心溝」,許多長輩,耳垂有像是被刀削過、凹進去的刻痕就是「冠心溝」,通常以45度角呈現,代表心臟或者血管可能有阻塞、彈性不好的問題,病理狀況越明顯,刻痕就會越深。中醫師吳明珠。(圖/報系資料照)在中醫上來說,這種現象稱作心氣阻滯或氣滯血瘀,合併舌根會有一些淤血痕跡,舌根靜脈呈現黑色、變大變粗,這時候就要特別留意心臟以及血管保養,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都要控制好,避免心血管阻塞。不過吳明珠表示,雖然目前說法不一,並非絕對,但倘若出現這樣的痕跡,就要留意是否有心血管或心臟的問題。王宗道也提醒,血管硬化屬於全身性疾病,單就徵兆無法判斷到底是哪個部位出問題,還是建議到醫院檢查,高血壓患者腦血管出問題的機率較大,高血脂患者則多為心臟問題,但只要控制良好,都能避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