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哲
」 王宏哲不專心的孩子注意! 專家示警「少喝這個」:會更躁動
炎炎夏日,大家都會來上一杯清涼果汁。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示警,不專心的孩子要減少喝果汁,喝多了會更躁動。王宏哲在粉專《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表示,上周來了一個被醫院診斷是過動的孩子,給了一些回家功課後順口問一句「零食甜食要少吃,這樣才能比較專心,他沒吃太多吧」,結果媽媽說「幾乎沒給他吃什麼零食甜食,不過他很愛喝果汁」。王宏哲當下馬上提醒,「果汁也是太甜啊,一杯純柳丁汁要4、5顆以上的柳丁才能打出來,就算是天然的,也會讓升糖指數快速飆高,變得更不專心及躁動,只能偶爾喝,絕對不可以天天喝。」他點出,孩子反而要多吃水果、少喝果汁。喝果汁的標準參考:1-3歲:低於120毫升以下/每天4-6歲:低於120-180毫升/每天7-18歳:低於240毫升/每天王宏哲指出,刊載於Nutrients期刊的文獻,探討6至12歲兒童攝取含糖飲料與大腦執行功能的相關性研究發現,攝取含糖飲料會讓執行功能變差,所謂執行功能,包含了抑制能力、注意力轉移能力、情緒控制、工作記憶和組織計畫能力等,該研究認為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有益於兒童大腦的健康發展。王宏哲再次提醒,暑假期間,不管是含糖飲料還是果汁真的都不要喝太多,尤其是本身學習就容易分心的孩子們,大家要多注意。
憂孩子沉迷3C又不敢禁用? 專家授「333原則」應對
3C產品是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必須品,孩子仰賴3C產品寫作業,家長使用「3C保母」換取片刻休息,成為孩子學習的隱憂。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表示,孩子使用3C用品寫作業、查資料或交報告,已是現今趨勢,但家長仍能掌握「333原則」,包括每次使用不超過30分鐘、每天使用3C不超過3次,每個禮拜3次戶外活動,有助於讓孩子不要沉迷3C。沉迷3C恐影響大腦、出現攻擊行為使用3C產品會導致孩童注意力下降、晚睡、情緒問題、易與同儕衝突,甚至因沉迷電玩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攻擊行為。根據國外研究,過度使用3C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大腦發展。然而,現在孩子寫作業時,不僅要一邊用電腦製作PPT簡報,旁邊用iPad平板查資料,還要拿手機在社群跟同學討論進度。加上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相當疲累,偶爾也想交給「3C保母」安撫孩子,導致孩子使用時間遠超建議標準。75%學童使用3C上課、寫作業根據調查,7至12歲學童平均每天要使用3種3C螢幕,88%學童看電視,83%滑手機,66%使用電腦,55%的學童使用平板。其中約75%學童使用3C進行線上課程、做作業、瀏覽課業相關網站等學習相關行為。至於使用時間,45%的學童每天使用3C超過2個小時,甚至有10%學童每天使用3C長達4小時以上,幾乎跟成年人差不多。王宏哲指出,「多螢學習」時代來臨,現今數位學習突破傳統教學侷限,小朋友透過查資料完成作業,或透過教學平台、APP學習已十分普遍,現在孩子的學習與3C息息相關。父母親已無法像過去那樣限制小朋友3C使用行為,就必須採用其他方式保護孩子的視力與身心發展,「化阻力為助力,用溝通來代替完全禁止」,才能讓他們盡情探索學習。學齡前「陪伴使用」 學齡後「溝通使用」如何把關孩子使用3C的方式與時數?王宏哲建議可分成學齡前與學齡後兩個階段:學齡前(3-5歲):孩子使用3C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到「陪伴使用」、討論內容,才不會讓孩子沉迷,把網路上的龐雜資訊照單全收。學齡期(6-11歲)或學齡後(12-24歲之青少年):建議親子「溝通使用」,在孩子使用3C之前先溝通好,一次使用30分鐘或20分鐘,加強溝通如何才能適當使用。把握333原則,保護孩子身心健康此外,王宏哲還推薦「333原則」,包括每次使用30分鐘、一天不超過3次、每周戶外活動3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適當控制孩童玩3C時間,每次不超過30分鐘。但當孩子討價還價「再給我10分鐘、再給我5分鐘」該怎麼辦?王宏哲表示,只要事先溝通好,其實偶爾可以有點彈性。例如大人追劇被「卡」掉一定會不高興,孩子也是,當電玩快要破關卻被「卡」掉,一定會生氣。因此,他會在小孩打電動到28分鐘左右時,不帶情緒、平心靜氣地提醒:「時間已經快到囉,請問你這一關還要多久?」可減少親子吵架狀況。每天使用3C不超過3次即使課業需要,但長時間的螢幕學習,仍會對視力有負面影響。建議每天使用3C的時間不超過3次,有助控制孩子使用3C的時間。另外也可孩子補充營養品。每個禮拜有3次戶外活動增加戶外活動與運動的時間,建議每周進行3次。王宏哲補充,現在很多家庭到戶外露營,但孩子外出還是低頭滑手機,要避免這樣的情況,才能有效讓孩子遠離3C。
最新調查:95%學童靠3C上課 「多螢學習」視力堪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疫情帶動孩童學習模式劇烈變化,加上家長以「3C育兒」喘口氣,現今孩子已無法脫離3C用品。根據最新調查,7至12歲的學童平均每天接觸3種以上3C螢幕,包含學校電腦、手機、平板、筆電等,「多螢學習」時代來臨。營養師李婉萍與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共同探討,如何兼顧課業又能保護視力。最新調查:學童每天用三種3C根據波仕特市調2023年最新「學童晶亮大調查」結果顯示,7至12歲學童平均每天使用3種3C螢幕,88%學童看電視,83%滑手機,66%使用電腦,55%的學童使用平板。其中約75%學童使用3C進行線上課程、做作業、瀏覽課業相關網站等學習相關行為,意味著3C已經成學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星爸媽郭彥均、鍾欣怡也有同樣苦惱。郭彥均坦言「3C育兒」是現代父母的喘息工具;鍾欣怡過去會嚴密控管他們的3C使用,但經過疫情期間視訊上課,發現「真的回不去了!」3C設備已經成為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王宏哲提醒:「多螢學習」時代來臨,家長需要與孩子溝通使用3C用品的方式與時間,最好的方式是「以溝通代替禁止」。雖然許多家長都會限制孩子使用3C的時間,但僅36%的家長會為孩子補充如葉黃素等營養素。本身也為人母的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平日可讓孩子多攝取深綠色蔬菜,葉黃素、神經鞘磷脂、維生素A、藍莓、枸杞都有幫助。除了補充營養,她也建議平時多陪伴孩子走到戶外,避免長時間使用3C,才能讓孩子放心探索學習。護眼5大營養素1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2神經鞘磷脂:保護晶亮網絡。3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在暗處的視覺。4藍莓:富含花青素,幫助舒適有神。5枸杞:富含胡蘿蔔素、葉黃素、多酚,可維持水亮。
周六補班課「對孩子發展不好」 專家列5大壞影響…家長們朝聖狂推
今年總共6次的補班課,不只讓上班族哀號,孩童其實也深受其害。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便在臉書粉專直言,「我反對孩子假日要補課!這個對孩子整體的發展不好」,並整理出過多補課會對學童造成學習效果更差、剝奪身體活動量,讓下周更分心、影響心態及學習效率、影響親子關係,以及影響周末家庭行程,總共5項反對理由。首先,學童在周末需要足夠休息及活動,才能刺激大腦記憶力和專注力,而做些別的事不只對腦部有益,也有益學習狀態,所以「補課讓孩子學習效果更差」;還會「剝奪孩子身體活動量,讓他下一周更分心」,嚴重影響體適能和學習專注力;加上孩子已習慣在周末抱持放鬆心情,在上補課時自然有較鬆散狀態,「補課影響孩子的心態,也影響學習效率」。王宏哲也強調,連大人都會受補班影響,更何況是小孩,而補課造成的情緒緊繃和焦慮,「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絕對不利於親子親密關係發展;更不用說會影響「周末的家庭行程」,或是才藝學習,也會導致時間被壓縮、家庭的規劃變得混亂。王宏哲認為,「孩子才是教育的本體,學習不一定要在教室裡」,且「家庭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室;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而周末又是父母和孩子好好相處、溝通的寶貴時光,反對孩子在假日補課。(圖/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臉書粉專)
東部震不停 教育專家提醒:大家記得巡一下這樣東西!
台東關山17日晚間9點41分發生規模6.4地震,由於震源深度只有7.3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因此全台皆有感,隨後又有逾40次的餘震。對此教育專家王宏哲也在個人臉書上提醒民眾可以先做一件事,以備不時之需!也教孩子一些正確防災的觀念。王宏哲17日晚間於臉書發文提到,「地震搖滿大的,小孩們有嚇到,記得去巡一下避難包(退役的媽媽包就可以了)。」並附上了1張他在去年就已經上傳過的照片,也就是急難備品相當齊全的地震避難包,畫面中有餅乾、堅果、手套、礦泉水、瑞士刀、OK蹦、雨衣、手電筒、口哨、毛帽、毛毯、毛襪、衛生紙等等。王宏哲提醒家家戶戶可以準備地震避難包。(圖/翻攝自《王宏哲》臉書)接著,王宏哲除了在留言區附上電視新聞轉播地震的畫面,關心粉絲的安危,也強調其實不用特別去買地震避難包,因為退役的媽媽包、書包就可以裝水、乾糧及哨子了。同時他還提醒,「我感覺到的餘震已經四次了,大家今晚多注意一下。」對此許多網友除了在貼文底下報平安外,也在看了地震避難包、緊急備品照片之後留言回應,「老師借分享,謝謝!」、「媽媽包很好用!它不會退役」、「沒錯,媽媽包百用啊!」「經歷這次該準備一個避難包了」、「我剛才停止搖晃後立刻去準備水、餅乾在身邊!」、「地震一停,我兒立刻跳去拿地震包,叫媽媽背著包包,抱著他趕快跑」、「之前聽了老師的建議,已經準備完畢。順便提醒近視的人,記得放一副備用眼鏡」、「好專業又實用的『避難包』分享」。不過也有家庭成員太多的的媽媽提到「一個退役的媽媽包,發現不夠裝」,因為光是保暖手套一家五口就佔掉許多空間了。還有人開玩笑說,「我都不知要裝什麼!只知道要裝錢!。」
兒童疫苗開打1/醫師爸:mRNA「就像要麥當勞蒸小籠包」 我的孩子不打
中央開放6-11歲學童接種莫德納疫苗,高雄市、桃園市在5月2日第一天搶先開打,新北市3日開打,台北市、宜蘭縣也即將在5日與9日開打,而輝瑞BNT兒童疫苗預估最快在6月初讓5-11歲學童接種。隨著多日本土確診數單日破萬例,同時又陸續傳出幼童不幸染疫身亡或重症的消息,家長們紛紛陷入恐慌之中,但是孩子到底要不要接種兒童疫苗?一方面擔心副作用、一方面又怕孩子染疫,家長實在兩難。綜觀各方專家意見,大多數都是鼓勵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認為「利大於弊」,或者就是要家長自己多方面評估,極少有醫師公開持反對意見。就在兒童疫苗開打之際,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在臉書上表示,他在與一位腫瘤免疫專家討論之後,做出的結論是「不只是莫德納疫苗、而是包括BNT在內所有的mRNA疫苗,我目前都不考慮讓孩子施打」。楊智鈞解釋,mRNA疫苗是一種全新的疫苗開發技術,首次做成產品就投入實戰,它的原理是送一段人造「信使RNA」進入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製造抗原出來。「打個比方,就像是你把菜單、餃子皮、豬肉餡丟給麥當勞,叫他蒸小籠包出來。」用人工的方式、改變了天然細胞的能力。這有沒有風險呢?楊智鈞認為,理論上沒有,因為mRNA理論上不會改變細胞的DNA結構。意思就好比,麥當勞小籠包蒸著蒸著,不會哪天整個突變成鼎泰豐一樣。但一切就只是「理論上」而已,而幼兒的免疫系統正在發展狀態,兒童不成熟的骨髓幹細胞也很旺盛,這些人造mRNA會不會進入幹細胞?會不會改變兒童的免疫系統呢?輝瑞BNT兒童疫苗預估將在6月開打,由於劑量較小、國外數據相對較多,部分家長對其比較有信心。(圖/輝瑞提供)楊智鈞說,決策總要考量風險利弊。不打疫苗的風險是什麼?最嚴重就是一死。日本84萬兒童染疫,死亡的有4人,死亡率約為萬分之0.046,也就是百萬分之4點多。換句話說,100萬個感染的小孩、有99萬9996人存活,這個是他知道的。打 mRNA的風險呢?除了嚴重副作用萬分之一外,還有其他風險嗎?答案他不知道。當有一個選項的風險是相對能掌握、另一個選項的隱藏風險卻所知有限時,楊智鈞(以及他認識的至少三位有小孩的兒科醫師)決定以他們有限的所知、幫孩子選擇風險較能承受的那一個。在孩子身上,楊智鈞的邏輯是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楊智鈞發表看法後,立刻引來許多「關切」,許多醫師甚至貼上「兒科醫學會鼓勵接種的聲明書」,要楊智鈞好好謹慎發言。楊智鈞則是回應「請大家不要幫我貼標籤,我沒有下指導棋要別人怎麼做,只是表達自己的看法,難道我決定不讓我孩子打哪一種疫苗,還得向別人道歉?」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最近也在粉絲頁上「澄清」,表示最近網傳「黃瑽寧醫師勸大家不要打疫苗」,並非事實。主要是因為黃瑽寧日前拍攝一段衛教影片,表示6-11歲的莫德納疫苗沒有明顯的利大於弊,最多只能說「利弊相當」,而根據紐約的一項研究,輝瑞BNT兒童疫苗對Omicron病毒株的保護力只剩下12%左右,但可以減少約一半的住院率,不過,當時紐約每十萬人口只有0.6%兒童染疫,而打疫苗的兒童每十萬人口僅0.3%住院,所以數字已經小到沒有統計意義。此番言論被解讀為「反疫苗」,黃瑽寧因此特別發文,強調兒童打疫苗可減少一半的重症機率,他自己的孩子也會接種。不過,黃瑽寧也坦承,由於Omicron病毒株的免疫逃脫,不論哪一種新冠疫苗,只有接種後2~3個月可以減少感染,以及保護身邊的人,未來有極大機率仍會感染病毒。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公開表示會帶孩子去打疫苗,他直言,如果這場仗最後一定要打,最終決勝負的將會是孩子的免疫力,應該要多讓孩子們運動、營養均衡,少吃零食甜食、注重睡眠品質、及有穩定的情緒,一定可以打贏這場仗。
兒童疫苗上路「家長怎麼選?」 專家曝11件事助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猛烈,兒童疫苗也即將上路,許多家長面臨究竟該怎麼選擇,才對孩子最好。對此,教養專家王宏哲1日表示,自己查看醫學文獻,採中庸的路線,從爸爸的角度出發幫孩子做選擇,也分享自己整理的11點心得提供給各位家長參考。1、mRNA疫苗通常是第二劑反應較大,可以考慮先接種一劑2、如果孩子有潛在慢性疾病,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比較嚴重,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3、目前沒有十全十美的疫苗。王宏哲指出,莫德納保護力較好一點,但不良反應也較多;BNT後期的保護力少一點,但不良反應也少,他表示,自己目前並未看到有文獻比較兩者優劣,因此建議家長,思考自己較在意那一點,再去選擇。4、從國外的研究報告看來,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都呈現充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小孩接種後的全身性副作用少。5、如果很擔心莫德納的副作用,感到非常焦慮緊張,甚至已影響到生活,那就等到BNT開放施打再讓孩子接種,不用逼自己。6、王宏哲認為父母的考量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希望社會大眾要同理父母的舉棋不定,因為科學上的萬分之一,都是父母的百分之一百。且「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本來就是公共衛生上本非常重要的議題。現階段對疫苗有多一些了解,再根據自身狀況來作風險評估,是很正常的。7、王宏哲表示,家長若做了決定,就要相信自己,生活中就積極正向的對孩子衛生教育,不要過度焦慮,更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焦慮。原因只有一個,孩子們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你情緒穩定他情緒就穩定。8、依據目前文獻分析,5-11歲族群的重症率很低(不能說完全沒重症),但打疫苗可以增加一些保護力,父母可以多評估後再做抉擇。9、文獻上發現打疫苗可以預防「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的發生。另外,美國有研究指出,每百萬個COVID-19確診個案中約有300例發生MIS-C。10、家長也可以詢問自己孩子常常看的兒科醫師,因為他們比較了解孩子的體質。11、我們要客觀持平的去思考,不要把疫苗神話或妖魔化,保護力及副作用哪一個是我們比較在意,要去分析利弊。王宏哲最後在文末表示,這場面對病毒的硬仗,最終決勝負的將會是孩子的免疫力,建議家長讓孩子們多運動、營養均衡(少吃零食甜食)、注重睡眠品質、及有穩定的情緒,「一定可以打贏這場仗。」
3C綁匪1/沒收手機!14歲孩子一躍而下 父母做錯這件事「換來更激烈對抗」
新北市一位14歲國中生日前因父母管制沒收手機,疑似情緒失控而墜樓身亡,再度讓大眾關心孩子過度依賴手機(包含平板等3C產品)而衍伸的親子衝突議題。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21年的調查,發現國小學童使用手機已經相當氾濫,以10至12歲兒童為例,平均一週玩手機遊戲13小時,12歲玩的時間幾乎是10 歲的2倍,顯見年齡增長、玩手機時間也跟著拉長。手機彷彿成了現代孩子最親密的家人,正綁架著孩子的情緒、注意力,甚至撕扯親子之間的關係。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父母跟孩子會因為手機發生嚴重衝突,往往是因為一開始就做錯了!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應該盡量不要讓他們過早接觸手機,土耳其裔藝人吳鳳就相當感嘆,他在臉書PO文表示,最近帶著孩子到公園時,看到一個爸爸也帶著3歲左右的孩子,但2個人竟各自在滑手機,當場讓他腦袋裡「雷達大響」。吳鳳感慨寫道,「我當了爸爸已經6年,從來不會為了打發時間或讓他們安靜而給手機。孩子本來就會發脾氣、調皮搗蛋,如果怕孩子哭鬧,其實不要生寶寶比較好吧?」即使看到別的親子在滑手機,他也明確地告訴女兒「我不會給妳們玩手機,不想要妳們眼睛壞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不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當小朋友在14歲的時候,才為他們購買了第一部手機,而且比爾蓋茲會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數。目前歐美國家的專家普遍認為14歲之後較適合給孩子手機,此時大腦較成熟、自律能力也較好。至於台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認為2歲前的孩子不適合接觸手機或平板等3C產品,以免影響眼睛發育;身處於網路世代,孩子出生在充斥3C產品的環境,實在很難不接觸到手機,若無可避免,仍要注意一些原則。例如2~3歲之後若要接觸手機、平板3C電子產品,要控制在15分鐘內以免傷害視力,同時以靜態圖片為主,父母也要全程陪同且有所互動;3~6歲時間可增加至30分鐘,建議父母也要陪伴,才能了解孩子使用手機得內容,同時半小時結束後要讓眼睛休息10分鐘,以免增加眼睛負擔,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土耳其裔藝人吳鳳喜歡帶著孩子接觸大自然,他認為不該為了安撫孩子而讓他們接觸手機。(圖/翻攝自吳鳳臉書)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則認為5~8歲非常關鍵,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控制能力,爸媽最好建立起規範,例如每次使用的時間限制在30分鐘內,以免孩子進入青春期無法控制。王宏哲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需求有所不同,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可逐漸拉長,但建議一天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同時每用半小時就要讓眼睛休息一下。黃宜靜說,要不要給孩子看手機?幾歲可以使用手機?其實可以視每個家庭的狀況而定,「但重點是要跟孩子說明清楚原則,例如每週使用幾次、每次使用多長時間,我建議要有固定的家庭會議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商量,最好能有共識,而不是由家長直接規定。」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喜歡玩手機遊戲,每場比賽大約30分鐘,就可依此時間為約定時間,若是遊戲常常可能會拉長為31、32分鐘,家長也可和孩子討論是否有一段緩衝時間,否則一到30分鐘就要斷網,遊戲突然被中斷恐怕讓孩子難以忍受,這些都可以事先溝通清楚。如果意見僵持不下,例如父母希望每次使用20分鐘,而孩子想要30分鐘,那就先維持一周30分鐘的手機時間,再觀察孩子使用的狀況,如果孩子相當自律,那就維持30分鐘的時間,若孩子無法自律,就調整為20分鐘,然後再觀察孩子的使用狀況,若往後能夠自律,再視情況拉長為30分鐘。「這是一個訓練孩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黃宜靜說,孩子的大腦尚未發展成熟,無法自律是非常正常的事,當孩子破壞約定時,家長態度要溫和且堅守原則,如果孩子反應激烈,除了維持平穩情緒之外,也要試著同理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我們之前已經約定好了。」黃宜靜說,孩子是很聰明的,如果有時哭鬧或發脾氣就能獲得父母妥協,他們就會每次都大吵大鬧測試看看,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情緒更加失控,所以家長們若能堅守原則,孩子反而情緒會比較穩定,而且也會從過程中逐漸學會自律。除此之外,許多家長將手機作為獎勵或懲罰的工具,例如成績進步了,手機使用時間就可以拉長,相反的,如果考試分數不理想,手機時間就減少、甚至沒收手機。「獎勵跟懲罰會讓家長被拱上一個權威者的角色,因為會變成父母來判斷孩子有沒有認真?有沒有用功?所以變成父母在評價孩子。」黃宜靜說,如果孩子學習本來就出了問題,那就只能被懲罰,於是孩子只能用衝突、對抗的方式解決,父母跟孩子說不能怎樣,孩子故意偷偷做,等於在訓練孩子有更多對抗大人的行為。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手機使用時間是依照自律程度延長或縮短,而不是因為學業成績,只要維持好這樣的原則,親子之間就不會因為手機發生嚴重衝突,甚至讓孩子情緒失控、鑄下大錯。
嚴立婷「居家崩潰第N日」 靠夜市「射擊攤」搞定2寶!獎品超驚人
39歲女星嚴立婷2010年嫁給籃球選手張智峰,婚後育有一子一女,近來一家人都居家防疫,長子的9歲生日也是在家度過。嚴立婷和所有在家顧孩子的家長一樣,在家1個多月已經崩潰很多次,為了讓孩子開心玩耍,竟在家設立和夜市一樣的遊戲攤位,讓許多家長紛紛喊著要學起來照辦。(圖/嚴立婷 Willson & Tina臉書)嚴立婷在臉書發文表示「疫情居家崩潰第N天之峰狂夜市開張」,所以和張智峰精心布置了夜市常見的「射擊遊戲」,用橡皮筋串成繩子之後,將麵包、糖果、零食和鈔票等各式各樣的獎品,用衛生紙和膠帶黏在繩子上,讓孩子用玩具槍射擊。只要孩子精準將衛生紙射斷,就可以獲得獎品,獎金最高竟有500元!(圖/嚴立婷 Willson & Tina臉書)(圖/嚴立婷 Willson & Tina臉書)射擊攤位的老闆就是張智峰本人,所以遊戲直接取名為「峰狂夜市」,嚴立婷PO出照片分享,讓許多父母紛紛叫好,蔣偉文大讚「這點子很不錯,我先玩玩」,郭亞棠留言「防疫期間爸爸媽媽才藝大爆發」,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留言「這太好玩了啦!我用桌遊跟你換兩把」。(圖/嚴立婷 Willson & Tina臉書)
【兒童成長情報】修杰楷健康有禮邀你「HEHE健康 五力全開」
2020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受到疫情衝擊,家有國小學童的爸媽不僅從年初就要開始擔心孩子的學習效率能否不受影響、維持課業正常進行。對於提升免疫系統、維持健康體位的重視,也較以往更甚。有感於健康真的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台灣雀巢透過最新「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了解國小學童執行「HEHE健康力」的現況;票選家長認為最容易做到的其中「五力」,包含「吃早餐」、「餐前洗手」、「睡足8小時」、「喝足1500c.c.的水」、「運動超過30分鐘」,同時點出實際執行與理想的差距。邀請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營養師李婉萍,以及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齊聚宣導「五力」習慣應從簡單做起、持續進步!滿分爸比修杰楷也出席擔任嘉賓,分享「HEHE健康包」,提供好習慣輕鬆做的小撇步,邀大家一起「HEHE健康五力全開」!邀請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營養師李婉萍,以及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齊聚宣導「HEHE健康五力」習慣應從簡單做起、持續進步。開創下一個十年 雀巢健康兒童計畫廣召全台小學共同加入健康打底行列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落地台灣已第11年,台灣雀巢攜手董氏基金會深入校園、展開長期且全面的學童營養教育計畫,至今影響逾780所小學,遍及宜蘭、新竹、嘉義、台中、台南等縣市,超過11萬名學童的生活習慣都受惠改善,並持續帶動社會大眾對於孩童營養均衡的重視。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現身記者會感性說道,「董氏基金會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廣國人必須『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環保』,因為台灣雀巢與我們理念相同,雙方的合作才能夠走到今天。想想一個計畫能進行11年之久真的很不容易!」台灣雀巢董事長兼總經理羅台青指出,「雀巢深耕台灣37年,我們持續提供消費者從小到老的營養健康所需。未來我們除了會延續與特定縣市合作的模式外,也將開放全台小學自主報名,把『健康兒童計畫』帶進更多校園,歡迎認同我們理念的老師都能一起加入行列。」台灣雀巢董事長兼總經理羅台青說,未來希望把「雀巢健康兒童計畫」帶進更多校園。專家關切當下兒童議題與HEHE健康力息息相關「健康」應從小紮根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日子催著人向前,往往容易顧此失彼。透過探討專家關切的兒童議題,像是如何改善免疫力、降低不當外食造成的肥胖,及提升學習效率,不難發現涵蓋正確飲食、運動、生活作息觀念的HEHE健康力,都錯綜複雜的與其息息相關。像是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就指出,「均衡飲食、多運動、睡眠充足、養成良好作息,都有助孩子生長發育,勤洗手更有助於抵抗外來細菌病毒感染。」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補充,「HEHE健康力中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像是減少3C使用量,除了最直接能降低孩子的近視機率,也能改善他們因睡眠不足而眼神渙散、記憶力衰退、影響學習效率。」至於早餐攝取也與學童學習力有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就提到,「早餐有吃更要吃對,應以全穀為主、搭配蔬果和優良蛋白質、少油糖鹽、種類多樣化!」營養師李婉萍則認為,「學童因外食導致肥胖多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挑選優質的飲食,蔬果中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祕、肥胖,保養腸道及心血管健康,多喝水也能促進身體代謝,減少脂肪堆積。」滿分爸比修杰楷特地把HEHE健康的「簡單五力」撇步包裝成禮物送給大家。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總分70.27 飲食營養多待加強面對全球疫情大流行,「健康」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台灣雀巢透過「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研究國小學童實踐HEHE健康力的現況,及家長認為實踐HEHE健康力的難易度排名。發現如果把HEHE健康力以每項10分,完全達成者可得滿分、部分達成按比例調整,總分100量化計算,可得現階段學童的平均HEHE健康力為70.27分。其中分數較低的項目多落在飲食營養相關,像是「多吃全穀」(4.61)、「喝足2份乳品」(5.11)及「天天5蔬果」(5.60)等,顯見學童培養健康好習慣仍有三成進步空間。「簡單做起、持續進步」方法對了HEHE健康力就有了!「簡單做起、持續進步」方法對了HEHE健康力就有了!培養健康好習慣的方法,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認為「可以從簡單做起,持續進步。」舉例而言,董氏基金會作為雀巢健康兒童計畫的合作夥伴,入校多年執行健康吃快樂動計畫,除了提升學童的營養知識,也和教師一起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飲食環境。尤宣文說,「但我們採用的方法,並不強求一次到位,而是從簡單做起,讓孩子先認識食物,再持續接觸、逐漸進步;例如有學校透過班級競賽,鼓勵孩子增加吃蔬菜的份量,表現最優良的班級也提供牛奶當作獎勵,教育和環境雙管齊下,讓孩子更容易提升健康力!」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建議,「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要學會一個壞習慣,只要三天,但培養一個好習慣,卻要反覆練習。」當孩子持續不懈的做到、有明顯進步時,「家長可以主動給予孩子獎勵,像是假日帶他們出去玩。藉此逐步養成健康好習慣!」雀巢健康兒童計畫率先點亮HEHE健康聖誕樹象徵「HEHE健康五力全開」。「五力得分越高 健康總分越高」再次應證HEHE健康力可從簡單做起!從「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進一步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家長認為最容易做到的HEHE健康力前五大項目依序為1)吃早餐、2)餐前洗手、3)睡足8小時、4)喝足1500c.c.的水、5)運動超過30分鐘。有趣的是,如果以學童執行獲得的平均分數來看,會發現學童在吃早餐、睡足8小時及運動超過30分鐘的分數都將近滿分。但喝足1500c.c.的水僅獲得5.93分;學童平均每天喝水量只有950c.c.,距離1500c.c.的標準相差將近一杯水量。在餐前洗手部分得分7.79,雖然已養成洗手習慣的學童每10次就有8次會記得洗手,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提醒,「進入冬季容易因為天氣冷而忽略洗手,傳染病更容易爆發!」不過調查也發現,國小學童在這五大項目中獲得分數越高,其HEHE健康力總分也越高。因此專家仍鼓勵培養孩子HEHE健康力,可從相對簡單的「五力」做起!修杰楷健康有禮,在佳節前特別設計HEHE健康包送給大家。健康是最好的禮物 修爸比家「五力全開」有妙招「雀巢健康兒童計畫」邀請修杰楷出席擔任活動嘉賓,因應歲末年終濃厚的過節氣氛,滿分爸比修杰楷特地把HEHE健康的「簡單五力」撇步包裝成禮物送給大家。本來就有運動和下廚習慣的修杰楷,在提及HEHE健康力測驗,小自豪的說「這在我們家都不是問題!」笑說咘咘跟波妞的分數大概落在75跟69,還是有一點點小挑食的問題。建議如果早餐總是來不及吃,可以試試替孩子準備保久乳,「這樣就不會有外食容易買到重甜重鹹,或是不知道來源的問題。還可以同時做到喝足兩份乳、甚至多睡10分鐘!」至於兩個女兒晚上不睡覺或睡不著,修杰楷則分享自己常用「睡前故事」來對付,「不知道是故事說得好,還是聲音太催眠,總之挺有用!」其他好習慣例如檸檬片「加味」白開水鼓勵多喝水、乾洗手隨身帶就不會忘記,在家運動也可以利用手邊道具,發明親子互動的小遊戲。「其實身為家長的我們多用點心也很重要,畢竟孩子的健康是我們最好的禮物!」
國小學童健康力調查 飲食營養表現最差
2020即將進入尾聲,台灣雀巢透過最新「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了解國小學童執行「HEHE健康力」的現況;票選家長認為最容易做到的其中「五力」,包含「吃早餐」、「餐前洗手」、「睡足8小時」、「喝足1500c.c.的水」、「運動超過30分鐘」,同時點出實際執行與理想的差距。面對全球疫情大流行,「健康」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研究國小學童實踐HEHE健康力的現況,及家長認為實踐HEHE健康力的難易度排名。發現如果把HEHE健康力以每項10分,完全達成者可得滿分、部分達成按比例調整,總分100量化計算,可得現階段學童的平均HEHE健康力為70.27分。其中分數較低的項目多落在飲食營養相關,像是「多吃全穀」(4.61)、「喝足2份乳品」(5.11)及「天天5蔬果」(5.60)等,顯見學童培養健康好習慣仍有三成進步空間。「健康」應從小紮根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日子催著人向前,往往容易顧此失彼。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就指出,「均衡飲食、多運動、睡眠充足、養成良好作息,都有助孩子生長發育,勤洗手更有助於抵抗外來細菌病毒感染。」至於早餐攝取也與學童學習力有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就提到,「早餐有吃更要吃對,應以全穀為主、搭配蔬果和優良蛋白質、少油糖鹽、種類多樣化 !」營養師李婉萍則認為,「學童因外食導致肥胖多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挑選優質的飲食,蔬果中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祕、肥胖,保養腸道及心血管健康,多喝水也能促進身體代謝,減少脂肪堆積。」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認為「可以從簡單做起,持續進步。」舉例而言,董氏基金會入校多年執行健康吃快樂動計畫,除了提升學童的營養知識,也和教師一起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飲食環境。尤宣文說,「但我們採用的方法,並不強求一次到位,而是從簡單做起,讓孩子先認識食物,再持續接觸、逐漸進步;例如有學校透過班級競賽,鼓勵孩子增加吃蔬菜的份量,表現最優良的班級也提供牛奶當作獎勵,教育和環境雙管齊下,讓孩子更容易提升健康力!」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建議,「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要學會一個壞習慣,只要三天,但培養一個好習慣,卻要反覆練習。」當孩子持續不懈的做到、有明顯進步時,「家長可以主動給予孩子獎勵,像是假日帶他們出去玩。藉此逐步養成健康好習慣!」除了飲食之外,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補充,「HEHE健康力中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像是減少3C使用量,除了最直接能降低孩子的近視機率,也能改善他們因睡眠不足而眼神渙散、記憶力衰退、影響學習效率。」
愛玩積木也中鏢 藝人徐小可兒子竟近視200度
根據最新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指出,東亞近視率(73%),遠高於歐洲(40%)、美洲(42%)和非洲(<10%)等大洲,其中東亞又以台灣地區近視比率最高。近視大多為後天環境因素造成,且95%的近視起因於眼軸拉長。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視度數恐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五年就成高度近視(超過500度)族,原因與亞洲教育體制、戶外活動時間少相關!「近視眼就像吹氣球,當越吹越大時,可能破掉和引發眼部病變。」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指出,近視發生尖峰年齡落在7-8歲及13-14歲,若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高度近視,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甚至有演變為失明的風險。「除了教學制度外,因3C產品普及,改變了學習型態。這也是台灣學童近視比率日益升高的原因之一。」兒童發展相關領域專家王宏哲點出,學校、課後補習班使用線上學習平台授課、學童透過手機查資料完成作業已然成為現今常態,然而3C使用時間增長,對學童造成的傷害可不是近視這麼簡單。近視還會影響學童的學業表現、影響自信心和生活品質。也有部分學童為了避免社交困擾,抗拒戴眼鏡,反倒造成近視惡化。藝人徐小可分享到,大兒子白開水,平時喜愛玩積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得才國小三年級,近視度數已增加至200度。近視是一種疾病,應及早介入防治,除透過醫學治療進行防治外,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達到近視防治,例如保持適當用眼距離或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都可有效減緩近視發生率。針對3C產品的使用,王宏哲也提出以下5項溝通小撇步,希望能幫助親子共同建議良好的用眼觀念:(1)以開放取代禁止:讓學童擁有自主權,降低親子溝通的衝突感。(2)以溝通取代命令:共同訂定3C產品的使用時間,而非要求學童禁止使用手機。(3)以引導取代限制:引導學童嘗試多元的休閒嗜好。(4)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楷模,於用餐、睡前不使用3C,並維持良好的使用方式。(5)以了解取代冷漠:建立親子對於3C使用的共通話題。
為母則強!梁佑南怕見血嚇到癱軟 為救兒克服恐懼抱他就醫
梁佑南日前上《聽媽媽的話》節目,聊到父母如何應對小孩的恐懼時,害怕見到真血的她,透露曾目睹兒子在嬉戲時撞得頭破血流,讓她頓時腿軟,用爬的拿衛生紙緊急壓住兒子傷口,「整個過程我都只有上半身移動,下半身癱軟」,不過為母則強的她,最後起身一把抱起兒子緊急送醫,展現母性堅強的一面。阿Ben(右起)、王宏哲、梁佑南上小禎、高興所主持《聽媽媽的話》節目。(圖/年代MUCH提供)同場的阿Ben與徐小可,則透露自己3個小孩中,老大、老三兩個男生最怕黑,半夜上廁所都要爸媽陪,阿Ben之後在廁所放盞小夜燈,讓老大帶著老三去廁所,讓哥倆適應環境。阿Ben被問及怕不怕黑?他表示不僅不怕,還超級喜歡,反應超快的主持人小禎也不忘虧他說:「不然三個孩子哪來的?」頓時全場笑翻。而很怕打針的阿Ben,為了做榜樣給孩子們看,之前一家5口打疫苗時,便第一個跳出來示範,咬牙裝不痛給孩子們看。另外有次阿Ben跟孩子們一起看電視時,螢幕上突然爬出蟑螂,阿Ben雖然內心討厭蟑螂,但他認為在小孩面前不能怕,不然會被恥笑,他靈機一動,開直播當著上千位觀眾的面,用橡皮筋射暈蟑螂,從此成為小孩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