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食者
」 大白鯊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鱷魚草叢藏4米巨蟒!警急請「蛇王」支援 3英戰大蛇結局曝
香港大埔林村日前發生巨蛇驚魂,1條體長約4公尺的緬甸蟒,被發現藏匿在一處草叢內,驚動村民及警方請來「蛇王」抓捕。最終這條香港原生蟒蛇、當地體型最大的獵食者,在3人合力圍捕下「落網」。臉書專頁「D18 - 大埔友」今(3日)分享蛇王「IvanGor Gor」1日晚間的抓蛇影片,只見3名男子在大埔林村新塘村村口1處草叢中,分成前、中、後3個位置的隊形,將巨蟒拉出草叢後,抬到空曠位置並放進袋內。儘管3人氣喘吁吁,其中1人搬運時還抱怨「這條蛇好重」,但Ivan Gor Gor透露這條緬甸蟒「被捕」時幾乎沒有反抗。一旁負責戒備的員警也提醒,如發現巨蟒一定要保持距離和鎮定,切記不要胡亂攻擊或抓蛇,要盡快報警找蛇王處理。原本觀察香港蛇類並開辦自然教育活動的Ivan Gor Gor,在大埔目擊蛇王(職業捕蛇者)捕捉青竹絲後,萌生當蛇王的念頭,並在2022年向警方申請成為荃灣區蛇王,負責該區的蛇類滋擾事件。此外,蛇王在粵語中另有懶惰的意思,但近年已逐漸被「吞泡」取代。與大眾印象不同,緬甸蟒雖廣泛分布在東亞、東南亞,以及部分西藏、中國貴州地區,也是金門、香港唯一的原生蟒種,還在美國佛羅里達造成嚴重蛇患,但緬甸蟒其實是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的物種。
影爆點/掀開K-Pop最不堪的黑暗角落!BBC紀錄片《下藥、性侵和羞辱——揭露韓流明星聊天室裡的秘密》
BBC去年曝光的紀錄片《獵食者:日本流行音樂的秘密醜聞》揭露了日本演藝圈數十年來最黑暗,也最無法言說的公開秘密,並成功讓日本娛樂圈呼風喚雨,最重量級霸權的傑尼斯事務所陷入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最終宣布垮台。時隔一年,BBC再度重磅出手,針對2019年,韓國轟動全球的K-Pop性侵醜聞Burning Sun事件(或稱勝利夜店事件)推出調查紀錄片《下藥、性侵和羞辱——揭露韓流明星聊天室裡的秘密》爬梳整起事件的始末,聚焦犯罪細節,也訪問報導整起事件的關鍵記者、律師、Burning Sun員工、關係人甚至受害人等等,將這起已經快被遺忘的事件再度拉回大眾視野。勝利犯下各種罪刑,卻僅在獄中關了一年半,在2023年出獄。(圖/達志影像提供)2016年,歌手鄭俊英偷拍女友的性愛影片,遭到女友報警也被媒體報導出來。事情鬧大之後,鄭俊英把手機送到專門進行手機鑑識的私人公司,而非交給警方。警方同樣以息事寧人的方式草草結束調查,整起事件在鄭俊英召開記者會,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將事件弱化為「與女友之間的玩笑行為」並誠懇道歉後簡單落幕。而報導偷拍行為的女記者朴孝實則被網民冠上「無的放矢」、「傷害無辜偶像」的形象,遭到粉絲以及反女權份子之後多年的肉搜與網暴,事件就此落幕。鄭俊英與FTIsland的崔鍾訓,以及K-Pop寵兒勝利等涉案人士令人髮指的罪行,要直到三年後的2019年才終於正式引爆。2018年,K-Pop天團BIGBANG成員勝利順利取得來自各國海外金主的投資,開設了全江南最大規模的夜店Burning Sun,夜店規模及熱度都紅極一時。曾在店裡工作的工作人員在受訪時,揭露了Burning Sun專門應對超級VIP客人的生態及服務模式,包括由代號「MD」的皮條客專門搜尋夜店中條件好的女性,再下藥將其迷昏,將不醒人事的女子送進VIP包廂中進行性招待。被毒品迷昏後送進包廂的女性會遭到偷拍、迷姦甚至輪姦,而偷拍影片則陸續流進各大色情網站中,以病毒式方式火速擴散出去。於此同時,以鄭俊英為中心的多個KakaoTalk聊天群組,也在同期涉及大量包括偷拍、散播性愛影片、強暴、輪暴以及性暴力,以及勾結警察的證據,成員們樂於在群組裡分享各自的偷拍及性侵影片,並以輕蔑及污辱態度討論受害女性。牽扯進聊天室的藝人包括勝利及崔鍾訓在內,一共有十多人涉案。2019年,Burning Sun裡的狀態逐漸失控,以一起員工毆打客人的暴力事件為始,一路延燒到網路上流傳的偷拍影片,再到鄭俊英的聊天群組,整起事件被連環爆,最終成為了轟動全球的Burning Sun連環大火。具荷拉生前推動Burning Sun調查,才讓關鍵人物「警察總長」身份曝光。(圖/翻攝自具荷拉IG)Burning Sun這間傳奇夜店從2018年風光開張,到2019黯然熄燈,只存在了短短一年時間,但一年之內,發生了許多至今甚至不為人知的性暴力及違法事件。在號稱「店內最隱密的包廂」或代稱「紅色浴室」中,暴力、販毒、性侵、偷拍及警界包庇,事件層級之高,涉及範圍之廣,從演藝圈、政治圈到警政圈全都牽扯在內,也是K-Pop至今發生規模最大的醜聞,也驚動韓國政府下令徹底徹查。韓國電視台SBS的記者姜京允對報導鄭俊英KakaoTalk聊天群組的新聞發出第一槍,在承受巨大壓力堅持報導的多年之後,她也在BBC的紀錄片中,談到了撬動事件最後一個關鍵——已故前女團Kara成員具荷拉參與事件調查的細節。本身也是偷拍受害者的具荷拉,在聊天室新聞曝光之後,主動聯繫了姜京允表達願意幫忙的意願,甚至以自己與崔鍾訓的私交動之以情,成功讓聊天群組中神秘的關鍵人物「警察總長」身份曝光,事件涉及警政系統貪污及勾結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完整,可惜具荷拉沒能拯救自己,在2019年底結束生命,沒能及時看到她期待的正義獲得伸張。韓國記者朴孝實2016年報導鄭俊英偷拍行為,遭大批網友留惡評霸凌,直到3年後Burning Sun爆發後,才收到網友們的道歉。(圖/翻攝自BBC Youtube)SBS的記者姜京允在BBC紀錄片中透露,當初因為具荷拉的幫忙,才讓調查能夠順利推動。(圖/翻攝自BBC Youtube)Burning Sun事件爆發後,事件關鍵人勝利在2021年被判入獄3年,於去年2023年刑滿被釋放,立刻高調巡迴各國尋求復出機會,而聊天室中犯行最重的鄭俊英被判處5年徒刑,也在今年3月期滿出獄,崔鍾訓則是早在2021年就出獄,正在預備往日本市場發展,包括「警察總長」在內的許多涉案人更是遭到輕判。BBC選在此時曝光《BBC紀錄片:下藥、性侵和羞辱——揭露韓流明星聊天室裡的秘密》紀錄片是一個完美的提醒,以血淋淋畫面的喚醒大眾記憶,有些人,有些事,永遠都不能被忘記。鄭俊英、崔鍾訓因遭Burning Sun判刑入獄,鄭俊英於今年3月出獄,崔鍾訓2021年就出獄,正預備往日本市場發展。(圖/翻攝自Newsen)《BBC紀錄片:下藥、性侵和羞辱——揭露韓流明星聊天室裡的秘密》BBC網站及官方Youtube頻道播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北海道大量死魚沖上岸長達1km 數千噸魚屍居民驚呼:未見過
日本北海道海岸7日出現大量死魚,函館市海岸昨日上午出現大量死亡的沙丁魚群,堆滿沿岸約1.5公里長的海岸線,推估至少有數千噸,且不斷有魚屍體海浪沖打上岸,密集佈滿整座海灘,居民表示從未見過如此震撼場面!甚至有人在外海看到海豚躍出水面,懷疑這些魚可能是被圍獵時集體缺氧而亡,不過當局仍在調查魚類死因。函館市的海岸堆滿密密麻麻的沙丁魚屍體。(圖/翻攝自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從畫面可見,海邊布滿一大堆的死魚,隨著海浪不斷被沖上岸。根據日媒報導,函館市到日浦海岸沿岸發現大量沙丁魚屍, 7日早上8點,當地民眾通報,海岸邊有大量的魚屍體被海浪拍打上岸,截至7日午間,魚群的屍體沿著海岸線堆積約1.5公里,規模上看數千噸重,其中大約8成都是沙丁魚,其他還包含鯖魚等魚類。魚群的屍體沿著海岸線堆積約1.5公里,規模上看數千噸重,其中大約8成都是沙丁魚,其他還包含鯖魚等魚類。(圖/翻攝自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當地民眾驚訝地說,這麼多魚被沖上海岸還是頭一遭,另有擊者表示,當天清晨6點左右就看到海面有異狀,到了海邊才發現此情況,消息傳出後,一些當地人陸續拿著保麗龍箱、水桶、塑膠袋來到岸邊撈魚回家。根據《產經新聞》訪問到附近一名50多歲男子說法,當時曾見到外海有海豚躍出水面,推測這些魚可能是被海豚、鮪魚等獵食者逼往淺灘,形成過於密集狀態,導致氧氣不足而窒息死亡。海浪仍不斷沖來更多沙丁魚屍體。(圖/翻攝自推特)針對這個情況,專家表示,北海道東部海水溫度下降,魚群便往南移動,導致遭到海豚等掠食者追趕,由於沙丁魚常會群聚,遭追趕上岸後,可能因數量太大、氧氣不足而死亡。由於大量死魚在海上,恐造成氧氣濃度減少,影響海洋生態,北海道當局認為,若放任不管,腐臭味可能會影響到附近居民,魚屍分解過程也會造成海中的氧氣濃度下降,影響其他生物,因此正在與市政府加緊應對。
基隆潮間帶出現「藍色寶可夢」 海科館警告:有毒別摸
近日有民眾在基隆潮間帶發現藍色漂浮物,長得像美麗的「寶可夢」,而牠其實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呼籲,「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海科館在臉書發文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藍白色的浮游生物,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了『海神』的美名。海神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台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比較少見。」海科館在標記中說,潮間帶也會伴隨僧帽水母、紫螺帆水母,「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介紹,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又有藍龍、藍天使、藍海燕等別名,成體約5公分,是沒有殼或殼退化的腹足類,海神海蛞蝓是大洋表層的特殊物種,會腹足面朝上仰漂,體內有氣泡構造,能調節浮力,控制身體垂直的位置,再靠風和海流進行大範圍的移動,而牠們的身體和大海深層反射上來的藍色光融合。海蛞蝓銀色那面朝下,讓水中獵食者從水下往上看時身體和海洋表面陽光相同,藉此躲過捕捉。牠們吃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捕食後會把獵物的刺細胞存在皮鰓末端,用來防禦捕食者。海洋保育署說,台灣除了海神海蛞蝓,還有另一種緣邊海神海蛞蝓。
魚虎怕颱風?「最可怕獵食者」數量銳減 南投縣府說話了
「魚虎」堪稱日月潭生物鏈最可怕的獵食者,南投縣府為斷絕其危害,每年定期電撈魚虎,盼降低其數量,藉以維持潭中生態,但近日有民眾發現颱風過後,魚虎數量銳減,質疑魚虎也怕颱風?對此縣府表示「電撈後數量愈來愈少很正常。」日月潭遭外來魚種魚虎入侵多年,因找不到適合的天敵,為避免潭中魚類生態被破壞,縣府農業處每年7至10月魚虎繁殖期進行電撈防治,今年7月開始電撈後,每次都可捕獲超過千尾,但近日接連幾個颱風來襲,每次捕撈卻剩不到500尾,數量銳減,當地民眾好奇「難道魚虎怕颱風?」農業處解釋,學名「小盾鱧」的魚虎因成魚體型大、攻擊性強,不但會吃掉日月潭原生種魚類,大型成魚甚至連烏龜都一口吞,農業處與清大團隊、漁會合作,鎖定該魚種特殊的「魚虎球」生態進行電撈作業,避免其破壞日月潭既有生態。農業處指出,2020年首年電撈魚虎球共移除約8000尾,2021年捕獲增至3萬4000尾,去年疑受氣候影響,電撈量減少至約1萬5000尾;今年6月中下旬日月潭魚虎球現蹤,7月4日啟動電撈防治作業,至7月底捕獲約1萬1000尾,但8月初因逢卡努、蘇拉等颱風來襲,至今捕撈量的確明顯降低,最近1次更只電撈到410尾。縣府強調,近期魚虎球電撈量減少,除了8月起屢受颱風、降雨等影響,最主要是已陸續移除第一批孵出的魚虎,「電撈數量愈抓愈少算正常」,因電撈將持續執行到10月底,推測今年數量應與去年差不多,農業處將持續監測並全力防治。
海神降臨「外形有宛如外星生物」 沙灘出現超夢幻藍龍:別碰
泰國普吉島卡隆沙灘近期有民眾發現「海神出沒」,民眾在海邊發現一種有如青花瓷般藍色,長得像卡通神奇寶貝的罕見海中生物,經了解,原來是「藍龍」(blue dragon),又稱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Atlanticus),雖然外觀很漂亮,不過牠身上有毒,千萬不要觸摸。從臉書專頁Monsoongabage Thailand在8月30日PO 出的照片和影片可見,有民眾近日在卡隆沙灘上發現藍龍出沒在當地海灘。根據Phuket News、Thaiger報導,雖然藍龍模樣奇幻美麗,不過當局除了派員到現場調查,並於8月31日警告遊客切勿觸摸。根據文獻記載,藍龍身上有3對突出的腕狀構造及尾巴,身長可達6公分,以浮游生物為食,因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有「海神」美稱,朝天的一面是藍色,向著海底的一面是灰色,讓獵食者找不到牠們,是絕佳的保護色。據專家表示,藍龍體型雖小但是有毒的海蛞蝓,若是人類被刺傷,傷口處會劇烈疼痛,伴隨頭暈頭痛,且毒素可能致命。一般來說,海龍分布在熱帶地區,不過近幾年也出現在台灣海域,針對藍龍出沒在泰國海灘的狀況,海洋科學家托恩(Thon Thamromgnawasawat)指出,藍龍生活在海水中層,比較少出現在海岸線上,可能是受到近期強風與海浪的影響,才會出現在卡隆沙灘。泰國普吉島卡隆沙灘近期有「藍龍」出沒。(圖/翻攝自臉書)
聯合國公布強尼喜多川性侵報告 被害人團體轟「史上最嚴重性虐待」:受害者恐達上千人
日本知名經紀公司傑尼斯事務所(Johnny &Associates)已故創辦人強尼喜多川的性虐待醜聞,在2023年3月7日英國BBC播出特輯《獵食者:J-Pop的祕密醜聞》(Predator: The Secret Scandal ofJ-Pop)後引發國際譁然,他被控長年把旗下偶像當作性奴,且日本媒體還因為忌憚其地位,在他過世3年多後依舊不敢為受害者發聲。對此,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也在4日拋出震撼彈,指出相關事件的被害人可能高達數百人,「傑尼斯性侵當事人之會」也譴責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性虐待。」綜合《東京體育》、《每日新聞》、《中日スポーツ》的報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7月中就傳出,將於7月下旬、8月上旬,赴日與受害者、日本政府及相關人士進行會談,展開一系列調查程序。如今UNHRC「工商業與人權工作組」4日也派出2名專家約潘通(Pichamon Yeopantong)、奧拉維(Damirola Olawi)遠赴日本東京,與7名被害人組成的「傑尼斯性侵當事人之會」共同舉行記者會。約潘通表示:「相關調查揭露了令人深感不安的指控,即數百名傑尼斯事務所成員疑似遭到性剝削和性虐待,對此我們應該深入調查並研究補償措施。」此外,他表示該組對日本媒體和娛樂業「令人震驚的深層次問題進行了研究」,「該行業的剝削性工作條件,加上勞動法規缺乏性騷擾相關的明確法律定義,因此長期形塑出一股對性暴力和性騷擾充滿無知的產業文化。」約潘通還透露,他已經與傑尼斯事務所辦公室的代表會面,但對於現任社長藤島茱莉景子是否做出回應,他表示「我無法提供進一步的訊息。」對此,「傑尼斯性侵當事人之會」的副代表石丸志門則表示,這是曾經真實上演的醜聞,聯合國在記者會上不應該使用「疑似」2字帶過,且他認為相關受害者可能高達上千人,「如果不反思過去,人們就無法面對未來,我希望你們正視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必須記取教訓,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性虐待。」從7月24日開始,「工商業與人權工作組」將在接下來的12天內審查日本政府和企業如何履行其人權義務和責任,並預計將與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地方政府官員、民間團體和企業負責人舉行會談,並根據調查結果,於明年6月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報告。事實上,自1960年代開始,就有一些零星的報導指出強尼喜多川是一名男同性戀者及戀童癖,還對自己事務所旗下的男性藝人有猥褻行為。然而,礙於強尼在業界的影響力和地位,日本媒體的爆料多以賠償收場,例如《周刊文春》就在強尼提起民事訴訟後賠償120萬日元。由於媒體的報導受到嚴格的追究,日本主流媒體幾十年來也對強尼的性虐待醜聞保持沉默,甚至當事人已過世3年多了,還是不敢報導相關新聞。不過《紐約時報》和《觀察家報》等國際知名媒體事後也報導了該起事件,並對日本大眾媒體在此事件中諱莫如深的態度表達不滿。直到2023年2月27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宣布將在3月7日,播出將近1小時的特輯《獵食者:J-Pop的祕密醜聞》,此事件才引發國際譁然,並出現更多被害人跳出來指控強尼的惡行。5月14日,傑尼斯現任社長藤島茱莉景子也就性侵事件向相關人士與粉絲正式道歉。《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巨像秘魯鯨」化石出土!達340公噸超車藍鯨 有望成史上最重生物
藍鯨向來被視為「地球史上最重生物」,但這項稱號可能要讓賢了!研究人員在秘魯挖掘出一種古代鯨魚化石,他們推測,這頭已滅絕、大約3900萬年前的古代巨鯨「巨像秘魯鯨」(Perucetus colossus)體型超級大,粗估重達340公噸,相當於2頭藍鯨,最令人驚訝的是,這頭古代巨獸可能是「素食者」。圖為「巨像秘魯鯨」模擬圖。(圖/摘自UNMSM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綜合外媒報導,藍鯨普遍被認為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最重可達200公噸,約為3000位成人的體重。研究團隊2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這頭新出土的巨像秘魯鯨長約20公尺,或許不及藍鯨最長可達33.5公尺,但這隻龐然大物的重量介於85至340公噸之間,相當於5000位成人的體重。巨像秘魯鯨單就骨骼就重約5到8公噸,至少是藍鯨的2倍重。10年前,在秘魯沿海的伊卡沙漠一處陡峭岩石斜坡,發現巨像秘魯鯨,這一帶原為海洋,富含鯨魚化石。此後一支國際團隊花了數年時間,將13根脊椎骨、4根肋骨和1塊髖骨挖出。研究人員以3D掃描儀檢視骨頭表層,並鑽探骨頭,以進一步推測這頭鯨魚的體積、重量和骨頭密度,並推測巨像秘魯鯨的棲息地和飲食習慣。該團隊的研究主要作者是義大利比薩大學古生物學家比亞努奇(Giovanni Bianucci),他說,這隻古生物體態肥胖臃腫,「外型不像現代鯨魚,反而較像海牛目動物」。巨像秘魯鯨骨骼密度更高,很可能棲息在沿岸淺水區域,而同樣棲息在海岸邊的海牛也有相當重的骨骼,以幫助牠們潛入水域底部。比亞努奇指出,巨像秘魯鯨可能在水底覓食,不是活躍的獵食者。研究人員認為,巨像秘魯鯨可能像海牛般是草食性動物,或是牠可能像現代灰鯨一樣,以躲藏在沙底的小型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為食,也不排除牠可能是專吃脊椎動物遺體的食腐動物。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古生物學家藍柏特(Olivier Lambert)則說,由於骨骼很重,身體龐大,巨像秘魯鯨「肯定游得很慢」。他認為,「可能是某種溫和的巨型動物,有點像超級大隻的海牛,牠一定讓人印象深刻,但並不覺得恐怖」。
搜奇/史前巨齒鯊不敵現今海洋霸主 專家研究曝關鍵
智利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 desert)位於智利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以北680公里,曾大部分面積在太平洋海平面下,現在則是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環境被認為不利於生物生長,但卻是古代遺蹟完美的保存地點,曾挖出數百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的物種,包括有史以來最大獵食者「巨齒鯊」的下顎遺骸,這款體型比現今海洋霸主大白鯊大出4倍以上的巨獸確早已滅絕,有研究顯示,導致這物種滅絕的關鍵,很可能就是後起之秀大白鯊。令人畏懼的巨齒鯊是史上最大的鯊魚,可能長到20 公尺(66英尺)長,牙齒有人的手那麼大,生物學家分析古老生物牙齒的新研究表明,巨齒鯊是頂級掠食者中最頂端的,但是巨齒鯊已滅絕,滅絕原因也吸引科學家討論。據《CNN》報導,芝加哥帝博大學(DePaulUniversity)古生物學的島田教授組織團隊,以13種已滅絕的鯊魚物種和20種現代鯊魚為樣本,使用一種新技術分析鯊魚牙齒中的飲食特徵,了解牠們在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員分析鯊魚牙齒琺瑯質中鋅同位素的比例,經發現,現存的大白鯊曾與巨齒鯊共存,但巨齒鯊面臨滅亡,大白鯊卻能繼續生存,原來是曾經共存的這兩大鯊魚物種,各自菜單上的獵物很可能有一大部分相同,而這種競爭很可能導致了巨齒鯊的滅絕。根據島田教授表示,雖然無法排除巨齒鯊捕食大白鯊的可能性,但可以知道的是,當時牠們都處於海洋生態系食物鏈的上端,而且獵食的物種重疊度高,顯示兩者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在激烈的競爭關係之下,體型較小的大白鯊對於食物量的需求較低,同時卻仍具備了相當強悍的獵食能力,在同一個食物鏈位階的競爭存在優勢,島田教授表示,過去有不少關於巨齒鯊滅絕原因的假設,大多都歸咎於氣候變化和食物來源減少,「然而近日提出一種新的假設,就是巨齒鯊與新進化的大白鯊在食物方面變成競爭關係,巨齒鯊不幸落敗而滅絕,我們的新研究似乎支持這一觀點」。研究人員推測,正是這種優勢,使得大白鯊在演化之路上「幹掉」巨齒鯊,成為現今的海洋魚類霸主。
路人偶遇怪鳥…「身體薄如紙」像枯草 一查驚呆:是保育類
大陸河南省一名網友在路邊偶然看到一隻「紙片鳥」,小鳥渾身長滿了棕色羽毛,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根枯草,樣子十分奇特。據目擊者稱,這隻小鳥的腦袋一直盯著自己,像極了一張紙片,用手機一查發現是二級保護動物「黃斑葦鳽」,鳥的嘴巴很長,最後報警處理後離去。據悉,小葦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為鷺科葦鳽屬,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東南沿海地區等地,以各種小魚、蛙、蝌蚪、水生和陸生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為食。據了解,這是葦鳽種群在生存發展中進化出一種擬態技能,就是模擬環境的本領,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有利於躲避獵食者的捕食。洛陽市林業局表示,一般鳥類、野生動物有救助站,到救助站後會有救助人員進行養護,恢復後放歸自然。路人偶遇怪鳥。(圖/翻攝自微博)資料顯示,黃葦鳽是鵜形目、鷺科、葦鳽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型涉禽。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水域中。性甚機警,遇有幹擾,立刻佇立不動,向上伸長頭頸觀望。黃葦鳽身體長而略扁,翼展可達幾十厘米。嘴長而直,大約25厘米長,下嘴灰褐色,上嘴黑褐色。眼睛是金黃色的。腦後和頸側的羽毛是橙黃色的,胸部和脅部是淡白色或淡橙黃色,而翅膀和尾部的羽毛是黑褐色。
5隻虎鯨圍殺大白鯊!「激戰1小時」稀有畫面流出 科學家驚曝:牠們只吃肝臟
身為海洋世界食物鏈最頂端的獵食者大白鯊,竟然也成了虎鯨飽餐一頓的對象,近期有空拍機捕捉到,位於於南非西開普省(Western Cape)的南部港口城鎮莫塞爾灣(Mossel Bay),有5隻虎鯨合力圍捕大白鯊的影片,場面令人震撼。據《每日星報》報導,今年5月有空拍機拍攝到一段珍貴的影片,畫面中可見,5隻虎鯨正試圖「獵食大白鯊」,且雙方激戰長達一小時之久,最終大白鯊還是抵擋不住5打1的劣勢,落入虎鯨群口中。科學家指出,從被沖上岸的大白鯊屍體中觀察發現,肝臟已被啃食一大部分,而其於器官仍完好。南非鯊魚科學家艾莉森湯納(Alison Towner)在一份研究中指出,虎鯨可能正通過「文化傳播」學習集體獵食,「這種行為以前從未被詳細目擊過,當然也從未被攝像鏡頭捕捉到。」艾莉森湯納進一步補充,自從這場獵食活動發生後,大白鯊便從該地區消失,45天內只出現過一隻,看來大白鯊也擬定了「逃跑策略」,藉此應對虎鯨的襲擊。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和研究合著者埃爾文(Simon Elwen)指出,「虎鯨是非常聰明的動物,牠們的群體狩獵方法使牠們成為非常厲害的掠食者」,雖然虎鯨同樣身為海洋的頂級捕食者,但此前掌握牠們攻擊大白鯊的證據有限,僅能從被沖上岸的屍體狀態推斷出來。
搜奇/月圓夜影響人和動物行為「連生寶寶」也在內? 科學家回答了
每逢中秋來臨,你知道中秋月圓之夜,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情緒、行為舉止都會受月亮圓缺變化的影響?月球圍繞著地球轉動,地球也在自轉與公轉不停,於是,有了月的陰晴圓缺,於是也有了初一十五,眾所周知,月亮影響著地球的潮汐,除此之外,月亮還影響著自然界裡的許多動物的吃喝拉撒,甚至影響牠們的下一代!對許多小動物來說,黑黑暗暗的夜晚,比月光灑滿大地的時候安全得多。(圖/達志/美聯社)在自然界中,許多野生動物都是夜間覓食,這些動物間,存在著捕獵與被捕獵的關係。對許多小動物來說,黑黑暗暗的夜晚,比月光灑滿大地的時候安全得多。相信很多人會認為,好多動物特別是獵食者,不是夜視能力很好嗎?月亮亮不亮還有影響?對此,澳洲的動物研究專家在維多利亞州的羅斯威爾山進行了實驗。兩年多來,他們調查了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不同月相的夜晚活動的頻率,在雲量多、新月等較為黑暗的夜晚,小型動物的活動頻率會增加,似乎牠們覺得,暗暗的天色讓牠們更便於隱藏。非洲野犬。(圖/Pixabay)除此之外,根據蘇黎世大學的生態學博士後加布里埃爾科齊(Gabriele Cozzi)在波札那北部研究獅子、獵豹、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和鬣狗如何利用地形,如今也包括月亮的影響,研究發現,只要月亮亮起一半,非洲野犬和獵豹的夜間活動就會增加。獵豹是著名的速度型獵手,非洲野犬也毫不遜色,牠們能夠以每小時50公里甚至更高的速度把獵物追得筋疲力盡,月光為捕獵提供了照明。獵豹。(圖/Pixabay)除了陸地上的動物,在海裡的生物,科學家也發現,在一年中,某個滿月後的幾天中(在春秋季),海洋中許多珊瑚礁都會產生一個現象,珊瑚同步產卵。即使是不同種類的珊瑚,牠們會在這個時候像水中產卵和精子,有時還會形成壯觀的「海底暴風雪」。珊瑚具有光敏神經元,因此能夠感知月光投射到海中,但如何判斷是滿月,這就是牠們和月亮的「專屬秘密」。珊瑚。(圖/Pixabay)2019年,法國科學家透過3到5個月的實驗發現,法國西南部阿卡雄灣的兩種牡蠣在新月期間明顯更開放,而在滿月時則更封閉。此外,牡蠣可以分辨出上弦月和上弦月之間的差異,並且在下弦月時,大約還會張開更大(接近20%),相當神奇!牡蠣。(圖/Pixabay)另外,滿月還能幫助魚苗成長!魚苗們在滿月這樣光線更加充足的夜晚更容易覓食,而牠們的天敵,如一些中小型魚類,在滿月之夜害怕被大魚吃掉,活動頻率自然降低,魚苗們存活的幾率也因此大增。除此之外,一些魷魚和烏賊,能在晚上模仿月亮的光來偽裝,還能控制自身亮度來匹配新月、滿月等不同月夜照進海裡的亮度,成為名副其實的偽裝大師!
搜奇/大白鯊啪啪太激烈「被咬爆」 百公斤巨鯊被啃剩頭
在海洋中「聲名狼籍」的大白鯊(great white shark)為最大型掠食性鯊魚,由於性格兇猛,因此也成為電影題材,這些以大白鯊為主題的電影,也嚇壞不少觀眾。不過,澳洲一名釣客在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 coast)附近海域釣魚時,意外釣起一個重達100多公斤的鯊魚頭,儘管身首異處,但從外型推測,這隻鯊魚活著時應該有3.6公尺長、570公斤重,但這頭大白鯊被啃到僅剩頭部,也讓人對「凶手」身分感到疑惑。捕到巨鯊只剩頭嚇壞 剖開驚見旗魚尖喙插體內。(圖/翻攝自Trapman Bermagui臉書)據《每日郵報》報導,該名釣魚者傑森(Jason)將釣魚成果發布在臉書上,只見這隻鯊魚僅剩下巨大的頭部,身體幾乎都已經被啃食乾淨,「很不幸我們沒看到是甚麼吃了牠,但牠一定很巨型,那鯊魚頭約重100公斤,這是釣鯊魚的一個瘋狂早上,本來想捉較小的鯊魚,卻釣到比更巨型鯊魚吃掉的大鯊魚」。據了解,這隻鯊魚的品種為尖吻鯖鯊(Shortfin mako shark),是鯊魚中游最快的,在海中速度可達每小時74公里,且從重100公斤的魚頭推算,牠生前最大可以長到3.6公尺長、570公斤重,幾乎很少成為被狩獵者。鯊魚是海中食物鏈的霸主,很少有其他更強大的獵食者對手。(圖/翻攝自Trapman Bermagui臉書)不過讓人訝異的不只是這頭鯊魚被獵食的故事,傑森表示,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顆「鯊魚頭」剖開後,居然藏有一隻旗魚的「喙」,顯然已經嵌入頭部多年,但鯊魚優異的自癒能力讓傷口周圍快速閉合,而且還不至於造成生命危險。這張驚人照片一曝光引發網友熱議,有不少人認為,凶手可能是虎鯊,因為曾看過一隻虎鯊咬了超過3公尺長的鯊魚一口,也有人認為是外界以為已絕種的巨齒鯊;另一位網友細看照片後,發現這隻鯊魚傷口周圍有密密麻麻的齒痕,推測凶手有可能是死後才被小魚啄食,不過這些說法到現在都沒有資料證明,讓深海致命凶手身分至今成謎,除此之外,鯊魚還有可能在交配過程造成「傷害」。這隻重達528公斤,並命名為「Vimy」的大白鯊,在牠的頭部有2個巨大咬痕。(圖/翻攝自OCEARCH臉書)專門追蹤海洋生物、研究牠們的習性及行為的非營利組織OCEARCH,先前於加拿大新斯科舍(Nova Scotia)海岸附近撈起了這隻長約’4公尺、重達528公斤的大白鯊,研究人員將牠命名為「Vimy」,並在其頭部發現2個巨大咬痕。這個非營利組織主要是透過追蹤海洋生物,進一步探討其生物習性與行為,該研究團隊稍早於新斯科舍沿岸進行鯊魚捕撈研究時,意外撈起這頭有傷口的Vimy。研究人員推測,Vimy頭上2個巨大傷口,一個為舊傷,另一個為近一週才被咬的新傷,研究人員表示「Vimy應該是在和雄性鯊魚爭奪配偶時被咬傷,或者是想和較大雌性鯊魚交配,過程太激烈所以受傷」。被撈起的大白鯊頭部充滿咬痕。(圖/翻攝自OCEARCH臉書)根據OCEARCH董事長克里斯菲舍爾(ChrisFischer)表示,「很明顯的,這隻大白鯊的整顆腦袋曾經被咬住,且對方應是比牠大好幾倍的捕食者,其傷口令人印象深刻」。菲舍爾還表示「我們知道鯊魚交配非常暴力,所以鯊魚頭上出現咬痕並非什麼新鮮事,這也是牠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菲舍爾提到,在捕撈到Vimy不久前,他們曾在同一區發現一條約5.2公尺長的鯊魚,但還未被標記前就逃脫了,推測有可能是牠造成Vimy受傷,而研究團隊也於10月4日,為Vimy標上標籤後放生,紀錄下牠向南游至少965公里,且已往新澤西州海岸以東前進,OCEARCH從2007年以來,已標記417隻動物。Vimy大白鯊的頭部有2個巨大咬痕。(圖/翻攝自OCEARCH臉書)
印野豹闖入民宅 女看熱鬧被盯上「共處一室」 2小時好崩潰
野豹是印度危險的獵食者之一,身上的保護色因與環境合而為一,常常趁機給獵物致命一擊,不過牠們卻也經常誤闖住宅區引發民眾恐慌,近日在印度阿薩姆邦,就有一頭野豹闖入村莊,當時15歲的少女馬吉(Renu Majhi)和村民一起圍觀看追捕野豹的情況,當她被野豹盯上後嚇得立刻躲進房間,沒想到村民們為了把野豹困在房內,竟然將門從外面鎖上,導致她和野豹「共處一室」長達2個小時。野豹經常誤闖住宅區引發民眾恐慌。(圖/翻攝自Insider Youtube)綜合印度媒體報導,這起事件是發生在14日的上午10點,地點位在丁蘇吉亞縣的村落,幫時馬吉聽說有野豹在附近遊蕩,在好奇心驅使下,她和村民一起去湊熱鬧,沒想到野豹突然出現在眾人面前,村落長老立即指揮大家躲進屋內,根據馬吉表示,「我們7個人一同擠到一個小房間,沒想到野豹也衝進來,大家於是趕緊逃出屋外,這時有人從外面鎖上了門」。野豹經常誤闖住宅區引發民眾恐慌。(圖/翻攝自Insider Youtube)逃避不及的馬吉沒想到自己會和野豹「共處一室」,她只能躲在衣櫥旁的手提箱後面,害怕到不敢發出聲響,雖然她拿著手機,但是她怕一撥打就會驚動到野豹,整個人狂發抖。村民後來發現屋內似還有人,於是連忙向屋內的馬吉喊話,馬吉雖然很想回答但又怕被發現,雙眼緊盯著野豹,直到友人打來才能小聲向對方求救。後來有村民拆了屋頂,從天花板向她遞了梯子,嚇到腿軟的馬吉最後是鼓足勇氣,一口氣跳上梯子,「我當時回頭一看,發現野豹正在盯著我,幸好成功獲救了」。過去就曾有一名4歲女童被野豹叼走。(圖/翻攝自Fox News)這頭野豹最後在森林部門人員後來花了好幾個小時,大約在深夜時將野豹麻醉關進鐵籠,對於這次「有驚無險」的經歷,馬吉表示,以後無論是野豹還是大象,她再也不會去湊熱鬧。其實類似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印度發生,過去就曾有一名4歲女童在斯里納加爾(Srinagar)的老家替哥哥慶生時被野豹叼走,等家人找到女童時,她的身體的一大半都已經遭到啃食。去年甚至發生有野豹鑽過庭院柵欄,進到住宅庭院將熟睡中的家犬叼走,隔天飼主看見現場留下的血跡,急忙查看監視器畫面,才得知事情真相。
兇猛鱷魚「膽小受驚不敢上岸」溺斃 專家一語道破關鍵
鱷魚是所有獵食者中最兇猛的生物之一,牠們除了會用強大的下顎咬住獵物外,甚至還會吞食同類,沒想到在大陸廣西,竟有一頭鱷魚在水裡待到溺水斃命。鱷魚的屍體被踩後,鼻孔噴出許多水。(圖/翻攝自微博)從微博的影片可見,養殖場的老闆踩了鱷魚的屍體,沒想到鱷魚的鼻孔竟噴出很多水,業者還提到,這隻溺死的鱷魚是暹羅鱷。根據《極目新聞》引述養殖場的老闆說法,11月11日這天,他在養殖場巡視,沒想到發現有隻鱷魚在池子裡不動了,於是將這頭鱷魚打撈出來時竟發現已經死亡,「鱷魚膽子比較小,受到驚嚇待在水裡不出來,最後溺水身亡」。大陸廣西柳州近日驚傳鱷魚溺死意外。(圖/翻攝自微博)根據養殖場的業者表示,經營養殖場7年左右,第一次遇到鱷魚溺死的事情,影片曝光後也在網路上引發討論,網友對於鱷魚也會淹死感到不可思議,「活這麼大第一次聽說鱷魚也會淹死」、「原來會溺水的都是會游泳的是真的」、「鱷魚之恥,膽小就算了,還把自己淹死」。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鱷魚可以浮出水面呼吸,影片中的這隻鱷魚很可能是因為生病才無法正常浮出水面溺斃。報導引述了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理事、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龔世平教授的看法,他指出,鱷魚雖然是靠肺呼吸但能夠潛水,不至於溺水死亡,「健康的鱷魚不會溺水,除非鱷魚生病後,導致其四肢無力,無法正常游動,才會溺死」,因此他研判這隻暹羅鱷很可能就是生病溺死。另外,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顧澤茂教授也指出,鱷魚屬於爬行動物,主要靠肺部來呼吸,「正常情況下,鱷魚可以浮出水面呼吸,不會溺水身亡,這隻鱷魚很可能是生病後,無法正常浮出水面或者游到岸邊,導致憋氣久了,沒法正常呼吸,從而導致溺亡」。
透明水母體內卡「完整小魚」 動物基金會:應是被觸角蜇到受困
英國1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伊恩(Ian Watkin),4日早晨7時許帶著愛犬外出散步時,意外在沙灘上發現了罕見的一幕。伊恩表示,當時沙灘上有一隻大水母,其透明的身體內竟有一隻完整的小魚。對此,當地動物基金會則認為,小魚應該是不小心誤觸水母的觸角,才會變成牠的美食。1名攝影師發現有一隻透明水母體內有一隻小魚。(圖/翻攝自Dailymail)根據《Dailymail》報導,伊恩表示,自己近日早上帶著毛小孩到帕德斯托(Padstow)的哈林灣海灘(Harlyn Bay Beach)散步時,意外發現有一隻羅盤水母(Compassjellyfish)正靜靜的躺在沙灘上,讓人意外的是,在該隻水母帶著幾條黑線的透明身軀下方,竟有一隻完整的銀色小魚。1名攝影師發現有一隻透明水母體內有一隻小魚。(圖/翻攝自Dailymail)伊恩說道,自己除了是1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同時也是1名熱愛潛水的業餘愛好者,「我以前看過很多次水母腹中有小魚的畫面,因為我已經做了 20 多年的潛水員,但始終無法拍下清晰的照片,這不是你每天都能看到的東西。」沒想到,此次竟能在偶然的情況下,遇到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伊恩便立即拍下這奇特的景象並分享至網路據報導,當地的康瓦爾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Cornwall Wildlife Trust)也轉分享了伊恩的照片並說明,水母經常被幼魚當作躲避獵食者的工具,牠們會藏在觸手之間保護自己,「不幸的是,這條小魚似乎不小心被水母的觸角蜇到了,才會變成水母的午餐。」
海神降臨!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現蹤 綠島遊客驚艷
海神降臨!228連續假期,台東綠島遊客和潛水教練意外在海邊發現1種有如青花瓷般藍色,長得像卡通神奇寶貝的罕見海中生物,經驗老到的潛水教練說,這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雖然外觀很漂亮,不過牠身上有毒,千萬不要觸摸。「好美,好像青花瓷顏色」,228連假,綠島湧入大量遊客及潛水客,有遊客就在柚子湖附近的海域1種藍色,身上長著3對、像翅膀一樣的觸角,浮在海面上,模樣很奇特,照片貼上臉書,許多人為之驚艷,也吸引不少遊客及當地人前往觀賞。這種長得像外星生物,又像神奇寶貝中的罕見海底生物,經島上陳宜禧、花緯霖、怪獸等潛水教練判定,正是罕見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綠島很久沒有發現這種生物,陳宜禧還拍到1對海神正在大啖錢幣水母。潛水教練表示,由於牠的長相奇特,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外星生物,其實牠還被稱為是「藍龍」或是「藍天使」,兩年也曾出現在墾丁海域,因為海神隨風或浪潮飄流,每次停留的時間不長,可遇不可求,雖然牠的外表很美麗,可是身上有毒,呼籲遊客不要用手觸摸。根據文獻記載,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身上有3對突出的腕狀構造及尾巴,身長可達6公分,以浮游生物為食,因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有「海神」美稱,朝天的一面是藍色,向著海底的一面是灰色,讓獵食者找不到牠們,是絕佳的保護色。海神分布在熱帶地區,可能氣候暖化因素,近幾年也出現在台灣海域。
河邊洗碗遭野生揚子鱷「蹲守」 女淡定:牠沒傷過人
說到鱷魚,相信許多人都會立即和「力大無窮的獵食者」劃上等號,一旦被盯上鮮少有逃脫機會,但大陸安徽的一隻鱷魚也許將打破這個既定印象;宣城一名李姓女子到河邊洗碗時,常常有一隻野生的揚子鱷守候在一旁,但李女卻並未被其嚇到,反而淡定表示,「牠沒有攻擊過人。」女子洗碗時,一隻野生的揚子鱷在附近等食物。(圖/翻攝自封面視頻)根據《封面視頻》報導,李女接受訪問時表示,出現在河邊的這隻揚子鱷常常在自己洗碗的時候,便突然出現然後靜靜地待在一邊等待自己餵食,「牠就是有時候就出來覓食嘛,然後就會抓一些小雞吃,有時候在河裡面自己抓魚吃。」李女表示,雖然鱷魚吃了自己家養的小雞,但自己並不以為意,相反的還會常常餵食這隻揚子鱷,「牠已經在這邊待了好幾年,但是從來沒有咬過人。因為覺得鱷魚可愛,就幫牠拍照,也不會害怕牠,可能習慣了吧。」李女說道現在因為冬天,揚子鱷正在洞裡冬眠,以往夏天時幾乎天天都會待在外面,有時還會爬上岸曬太陽,但只要有陌生人出現,便會潛入水裡面躲起來。新聞曝光後,有網友留言表示,「突然覺得好可愛啊」、「和諧相處,這才是命運共同體」、「牠怎麼委屈巴巴的」、「這鱷魚怎麼給人萌萌的感覺」;但也有網友認為,鱷魚是肉食性動物,即使眼前看起來可愛,仍不可忽視其危險性,「不咬人是因為鱷魚還小,大了就咬人了,不可大意呀」、「看著萌萌的,現在小是鯉魚打挺,長大了就是死亡翻滾了!」據報導指出,揚子鱷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是大陸特有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揚子鱷現存數量非常稀少、是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同時也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對於人類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目前大陸政府已將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大陸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據了解,揚子鱷有1.5億多年進化史,與恐龍屬同一時代。
獵豹喝水遭巨鱷拖下水5秒消失 網驚呆:大自然運作方式
世界上有幾種生物最為兇猛,鱷魚便是其中之一,牠們的蹤跡遍布河川、湖泊、沼澤,總是先默默隱藏在水下,靜止不動,或慢慢靠近獵物,再猛然出擊咬下獵物。4日一名國外網友就分享一段鱷魚獵食獵豹的影片,網友紛紛驚呆「這就是大自然運作的方式」。一名時常分享野生動物影片的網友「SAKET」4日在推特發布一段影片,只見一隻獵豹原先低頭在湖邊喝水,突然一隻身形龐大的鱷魚竄出水面,迅速咬住獵豹的頸部,將獵豹殘暴地拖下水。SAKET提到短短60秒內,獵豹就這樣被拖下水消失無蹤,「獵食者反成獵物,這就是叢林的方式!」然而從影片中可看出,獵豹幾乎是在5秒之內就消失在水面下了。這隻獵豹疑似為母豹,影片最後可以看到,岸上還有2隻體型較小的獵豹,可能為該隻獵豹的孩子,2隻小獵豹看到母親被捕食的現場,完全不知所措,只能呆站在原地。而上傳影片者並沒有提供事發地點與相關資訊,可能為獵豹分布的非洲或伊朗其中一地。網友看到驚悚的影片後,紛紛表示「鱷魚攻擊大型貓科動物?這很罕見」、「這隻鱷魚等於殺了3隻獵豹,沒有母豹小豹不知道能不能生存」、「這就是大自然運作的方式」、「難以置信,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東西,獅子老虎都敢穿越有鱷魚的河流不是嗎」。
巨鯊遭開膛剖肚吞掉內臟 遭虎鯨撕裂當早餐吃
肉食性動物通常都會吃異類維生,但若是海中的頂級掠食者大白鯊也遭攻擊,想必會大呼不可思議,不過近日在南非有專家發現,有多條大白鯊,身體全是咬痕,而鯊魚腹部都被「精準」的撕開,肝臟甚至消失不見,畫面讓人看得怵目驚心,據海洋學家表示,兇手應該是殺人鯨!(圖/達志/美聯社)南非外海向來是大白鯊出沒的地點,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從2016年開始,幾個月內連續有大白鯊屍體被沖上南非海岸的通報,當專家們前往查看卻發現,這些鯊魚都是活生生被咬死,有些長達4到5公尺,專家納悶,這些重量超過1300公斤的大白鯊,到底是被何種生物吃掉,還專吃肝臟?所有大白鯊的肝臟都被移除,猶如外科手術那樣精準,專家認為,行兇者應該就是南非開普敦偽灣(False Bay)海域的虎鯨所為,很難想像,虎鯨居然能夠如此嫻熟地擊殺並宰割這些大白鯊,如同使用了手術刀一樣,先前,人們從未見過這樣死去的大白鯊,但為什麼虎鯨獵食鯊魚只吃內臟?難道是因為鯊魚的肉不合虎鯨的胃口?(圖/達志/美聯社)研究人員認為,虎鯨專門摘除並食用大白鯊的肝臟器官,因為其中富含一種叫做角鯊烯的物質,極具營養價值。一般來說在動物的世界裡,許多獵食者都會選擇獵物身上最有營養的部分食用,而最有營養的部分當時就是屬於獵物們的內臟,這可大幅度的提高營養的獲取效率,在同樣的進食時間下獲取更多的營養。同理可證,鯊魚的內臟營養就更加豐富了,擁有足夠的脂質和鯊烯,這對於每天呆在不見陽光,冰冷海底的虎鯨來說可是最好的熱量來源,因此有內臟這麼柔軟可口的食物,為什麼還要浪費自己的牙齒去啃那些又厚又硬的鯊魚肉。據悉,虎鯨是目前已知的大白鯊唯一的天敵,極具智慧,擅長捕獵。除了大白鯊,它們的菜單裡還包括海豹、海豚、海龜和魷魚。南非環境部長克里西(Barbara Creecy)就警告,大白鯊遭到虎鯨殺害恐會對當地的旅遊和生態帶來影響,在開普敦,過去遊客可以從遊覽船或鯊魚保護籠中觀賞牠們,但自2017年以來,大白鯊數量一直在急劇下降,除了對商業活動有所影響,專家也擔心大白鯊從偽灣消失,對生態平衡造成間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