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秋冬來臨恐好幾種病毒同時中 醫叮嚀當心1症狀拖超久!
30多歲的陳先生從事科技業,因工作環境為大辦公室,今年5月時被同事傳染新冠病毒,休養1個月後恢復得不錯,但10月初又因辦公室感冒大流行,再度「中獎」,喉嚨嚴重沙啞「失聲」,最後尋求光田綜合醫院中醫師江昱寛處理咽喉發炎的問題並調整體質,期盼抵抗力能回到確診前的狀態。確診後又感冒竟失聲半個月 科技男靠中醫護嗓調體質江昱寛表示,今年是新冠解封後的第一個秋冬,不少民眾年中時才因一波新冠疫情「中獎」,到了秋冬,氣候變化加上近日病毒肆虐,又罹患流感或呼吸道疾病。以陳先生為例,5月確診以為沒留下什麼後遺症,但很少感冒的他,這次的狀況卻嚴重得多,而且還出現感冒天數變長、症狀加劇的現象,喉嚨嚴重沙啞,幾乎無法說話,喉嚨發炎的問題也調養了近半個月。這才發現因確診新冠,影響免疫力,因此決定找中醫調理身體。江昱寛也發現,今年這波感冒,出現喉嚨「失聲」的例子特別多,而且往往不容易好,常常是感冒症狀都差不多了,就剩聲音還未恢復。醫師指出,大多數的咽(喉)痛是熱性的,當風寒或風熱邪氣侵襲人體。咽喉部位是呼吸道、腸胃道的門戶,症狀最先發生,也可能最晚結束。當出現「失聲」問題時,中醫會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來處理黏膜或聲帶的發炎,例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生甘草等,再加上滋潤養陰、通調肺氣的方式,例如︰百合、半夏、玄參、生地黃、麥門冬等藥材,能有效地提升免疫力,排出代謝廢物、降低黏膜敏感度,進而達到止咳開嗓,緩解病痛的效果。江昱寛也提醒,由於今年是首次解封的秋冬季,不少病毒蠢蠢欲動,因此民眾特別要留意免疫系統的保護與強化,尤其有民眾今年是「好幾種病毒一起中」,容易出現感冒恢復期拉長,症狀也加重的狀況。他建議民眾可多利用中藥調理體質,不但能解決感冒後期的失聲、久咳不癒或鼻水流不停的症狀,還可提升免疫力,減少感冒次數,甚至也能降低感冒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可說一舉數得。
中藥能攻能守!清冠一號先治癒 再「補脾肺」修復呼吸道
一名約50歲的確診病患,出現咳嗽、喉嚨痛、鼻涕倒流、忽冷忽熱、全身疼痛等症狀,透過中醫大新竹附醫視訊門診,求診中醫科主任徐新政,徐主任除了給予清冠一號治療,也依照病患症狀,開立銀花、連翹、牛蒡子、蒼耳子等清熱止痛中藥材,經過約4天,在第2次視訊門診,病患症狀減緩許多,已經沒有喉嚨痛症狀、咳嗽也減少許多。徐新政表示,確診個案可以透過視訊診療,開立處方,請親友到藥來速領藥,減緩症狀。確診個案痊癒後,也會擔心是否會造成呼吸道損傷,留下後遺症此,中藥會著重在補脾肺幫助營養,會選用四君子湯,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等,作為滋養,增加抵抗力。至於6歲以下孩童無法施打疫苗的孩童,徐新政表示,除了周遭大人一定要打滿三劑疫苗形成孩童保護力,家長也可考慮讓孩童服用清肺飲增加免疫力,清肺飲中有選用滋陰潤肺的藥物像是麥門冬、杏仁等,還有黃耆善治胸中大氣,藉由補氣加強免疫力,達到平日保健保養的作用。處方的部分組成像魚腥草、枇杷葉、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菌的成份,如果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咽痛、咽乾也可以緩解。一般民眾如果要保養呼吸道,也可食用。徐新政強調,任何藥材,都要依個人體質不同,由醫師評估開立處方簽。
氣溫驟變易發汗皰疹「搔癢難耐」 中醫調理濕熱體質奏效
39歲的張小姐是一位動物保育照護員,因長期配戴乳膠手套及雙手反覆清洗與消毒,而長出如小水泡的疹子且搔癢難耐,搔抓破裂後會消失,但皮膚會變乾、脫皮,經過皮膚科醫師診斷為汗皰疹。塗抹類固醇藥膏症狀會緩解,但兩個月來還是反覆發作,因而求診中醫。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周怡貝醫師治療三個月,脫皮、癢的症狀已得到緩解,汗皰疹也無發作。張小姐經過中醫治療調理後,雙手的汗皰疹明顯改善。(圖/台南市立醫院提供)周怡貝醫師表示,張小姐就診時,部分患部屬於慢性期的乾裂狀態,也有剛破裂完的水泡痂疹,劇烈搔癢仍頻繁發作。經中醫四診辨證,發現張小姐因為工作環境濕熱,且需反覆洗手,加上胃腸功能稍不佳,而成濕熱內蘊體質,體內的熱與濕無法代謝排出,因而產生汗皰疹。在急性發作期,周怡貝醫師選用清熱燥濕祛風的藥物,例如苦參、蒼朮、蟬蛻、牛蒡子、荊芥、防風……等。急性期過後,依照患者當時體內濕或熱的偏重,再選用調整脾胃的用藥。此外,在手掌比較乾燥、龜裂的部位,則搭配紫雲膏塗抹,滋潤並修復肌膚,促進傷口癒合。也建議張小姐工作時,可在乳膠手套內配戴一層薄棉手套,減低刺激。治療兩週後,張小姐的搔癢程度已減緩;三個月後,不需塗抹類固醇藥膏,停服中藥,汗皰疹也沒有發作。周怡貝醫師表示,汗皰疹與過敏體質有關,每當壓力過大、溫濕度變化劇烈,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會容易誘發汗皰疹。常見手指手掌或腳底長出小水皰,水皰附近奇癢,破裂後容易發炎,形成濕疹性皮膚炎。中醫多從「濕熱」論治,急性期選用清熱化濕止癢的藥物,慢性期則是選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使脾胃可以吸收、代謝體內水分,減緩水分淤積皮膚表面形成汗皰疹。汗皰疹的預防與保養,除了藥物控制外,日常生活中要盡量減少碰觸任何可能會刺激皮膚的物品,也可適時使用護手霜、凡士林或是紫雲膏……等來保濕滋潤患部。在急性發作時,飲食要盡量避免刺激性,如烤、炸、辣或酒類,以免加重體內濕熱。此外,汗皰疹也與情緒壓力有關,適度釋放壓力,保持心情愉悅,是預防汗皰疹的方法之一。
陸中藥材飆漲兩倍價 藥企連「薏仁」都要囤貨幾十噸
大陸中藥材漲價潮來襲!受到疫情影響,大陸民眾加強藥材食療,以及疫情後大陸發布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產量急劇減少。牛黃(牛科動物的膽囊結石)已經漲到2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1斤(等於1公斤約172萬元台幣),蛇類藥材價格則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綜合中新網、央視報導,在河北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走訪多家經營戶後發現,近期不少中藥材價格都出現上漲,漲價的品種達到30多種。做中藥材生意多年的張女士透露,9月以來,她經營的藥材中,就有3成出現不同程度漲價。她表示:「川芎漲了有2元,原先賣20元,現在得22元。」此外,感冒藥原料板藍根、連翹、健脾補肺的薏米等也在漲價行列中,這些基本上都是中藥處方中用量較大的品種。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也就是可同時入藥和食用的中藥材,價格也快速上漲,決明子、百合、豆蔻、紅花等漲價幅度在10%到30%不等。而漲價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動物類的中藥材,最小漲幅都在50%左右,最大的甚至翻了兩倍還多。「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正品貨,今年要100多元。烏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今年是1000、1200元。」河北安國中藥材市場一名商戶說。徐東亞是該市場內為數不多經營天然牛黃的商戶,她指出,近期天然牛黃的價格一路上漲,而且貨源還很緊缺。她用了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雖然重量只有0.5公斤,但價格卻高達20多萬元。而在4年前,這些牛黃的價格只有5萬元左右,4年時間價格漲了將近5倍,而現在還在繼續上漲。快速漲價的中藥材讓一些採購商措手不及,很多採購商都選擇觀望等待,而這也使得目前市場的交易偏向冷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漲價?不少藥材商認為,一些中藥材漲價,主要是因為供不應求。像牛蒡子、川芎、連翹,今年原產地的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減少。對於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需求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導致價格上漲。而動物類中藥材,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嚴控通關檢驗程序,因此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外,疫情後大陸發布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養殖、生產、防疫等方面都更加嚴格管理。來自河南的採購商王女士說,她的用戶主要是小型醫療機構,而這些機構的需求量由於疫情因素,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她對採購原料持觀望態度。不少採購商表示,現在原料上漲使得採購成本直接增加2成左右,而來自客戶的需求量恢復還不明朗,因此,選擇先觀察價格走勢,再出手採購。中藥材漲價,給下游的藥企帶來成本壓力。中藥飲片、中藥製劑等產品價格會調整嗎?康益強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解淑強說,他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和藥廠,而藥廠的訂單合約都是一簽一年,即使原料漲價,他們也無法調整產品價格。這幾年多變的中藥材市場,也逼迫他們形成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策略。一些大陸企業都提前出手囤貨,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庫房囤放了幾十噸薏仁,是兩個月前一次買入。而有些企業在無法囤貨的情況下,就只能無奈接受成本上漲的事實。李龍是河北一家藥企負責人,企業生產的幾十種中成藥中,需要大量名貴中藥材,包括牛黃、麝香、熊膽等,而漲價的占到了相當比例,有的同期漲幅翻了一倍。不少企業都表示,如果中藥材繼續漲價,他們也不得不上調終端產品的價格。對此,大陸業內專家呼籲,隨著《中醫藥管理法》的落地推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平抑價格,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庚子除瘟疫4】黏膜「好濕」才能預防病毒 中醫師各有私密撇步
「目前應該是以增強免疫力為主,同時預防感染病毒。」鄒瑋倫中醫師說,新冠病毒會攻擊肺部細胞,導致免疫反應過於激烈而損害肺部功能,所以會建議使用黃耆、甘草扶正增加陽氣;魚腥草、金銀花去邪化濃痰;蒲公英、黃柏通利水道。吳明珠中醫師也有自己的撇步,「我平常要接觸很多患者、又要說很多話,所以需要補氣、養肺,所以平時就會喝西洋蔘茶飲,再視情況增加其他藥材。」她同時也會按壓合谷穴、風池穴舒緩熱症的不適症狀。對於緩解熱症,吳明珠表示,可按壓位於雙手虎口位置的「合谷穴」,平時也可以捏一下頸部的「風池穴」,同樣能活絡氣血、舒緩熱症造成的不適。(圖/鄭清元攝)另外,中醫的免疫力與睡眠息息相關,吳明珠說,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半夜1點,正是膽經、肝經運行的時刻,此時如果好好休息,身體才能排毒、代謝,進而提升免疫力。談起預防疾病之法,中醫師鄒瑋倫透露平時會喝含有魚腥草、牛蒡子、玄參、沙參的潤肺茶,讓黏膜保持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圖/馬景平攝)鄒瑋倫平時則會喝含有魚腥草、牛蒡子、玄蔘、沙蔘的潤肺茶,「主要功效是讓黏膜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多補充維生素C增加免疫力;另外,我還會喝杏仁豆漿,杏仁可以化痰固肺、豆漿的高蛋白可以修復受損細胞。」談起預防疾病之法,中醫師鄒瑋倫透露平時會喝含有魚腥草(圖)、牛蒡子、玄參、沙參的潤肺茶,讓黏膜保持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圖/報系資料庫)鄒瑋倫坦言,因為防守得宜,台灣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錯,但大家都明白接下來才是爆發期,而個人養生可以從養氣、潤肺做起,提升免疫力之後,才不怕病毒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