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橋
」 缺牙 牙周病口腔潰瘍嚴重!王瑞玲慘住院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嘆疏忽3件事
56歲的資深媒體人王瑞玲近日因喉嚨痛、嘴破等症狀,最終導致左側扁桃腺潰瘍,住院治療三天後,病情迅速惡化,轉變為蜂窩性組織炎,並引發關節腔內積水,這也讓她感嘆,「這項真的要打自己屁股!明知自己有可能遺傳紅斑性狼瘡免疫系統的疾病,這段日子還熬了3天3夜」。王瑞玲回憶,某天早晨醒來,左臉從顴骨到下顎感到紅腫、發熱和劇痛,按壓時觸感堅硬,連嘴唇都腫得像「安潔莉娜裘莉」。此外,放了6年又10個月的左側人工膝關節突然卡住,就像機車龍頭被鎖死的感覺,無法彎曲,連坐下去都成問題,「這種腫脹靈活度降低的感覺,已經好多年沒出現過了」。王瑞玲意識到情況嚴重,抗生素無法控制病情,「我大概心裡有數,吃的抗生素已經壓不下去了,但我不知道惡化的速度這麼快」,當天傍晚緊急前往醫院急診。王瑞玲經過一系列檢查,包括抽血、X光、CT斷層掃描和內視鏡檢查,發現扁桃腺潰瘍已化膿,並且引發鼻翼旁的蜂窩性組織炎,「此時疼痛腫脹的程度增加,已經蔓延到眼窩位置,左眼快張不開來了啦」,同時她左膝關節也積水22cc,醫生警告細菌可能會攻擊她的人工膝關節,因為那裡是最脆弱的部位。王瑞玲預計需要住院兩周接受治療,「現在每6個小時必須打一支高劑量的抗生素,每2天再多補一支強效抗生素,還要再打消炎,口服止痛藥物……直到穩定出院」。她也反思自己為何會突然感染細菌並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總結了三個原因:一是食用過燙的食物,導致口腔黏膜受損;二是因右側牙齒植牙,過度使用左側牙橋,導致牙齦損傷;三是熬夜過多,免疫力下降。王瑞玲也表示,明知有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遺傳風險,卻輕忽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必須接受長期治療,「總之,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牙科就醫率僅5成....50萬長者一顆牙都不剩 牙醫籲設綜合牙科醫院
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65歲以上長者全口無牙比率達11.4%。若以內政部公布全國老年人口440萬人推算,高達50.16萬名長者一顆牙都不剩。賴清德總統日前宣示邁向世界衛生組織「8020計畫」邁進,讓80歲的長者還能保持20顆牙齒,但根據調查,國內75歲以上長者平均只有15.84顆自然牙,超過半數擁有少於20顆自然牙,換言之,目前達成8020目標還不到一半。2023年國內長者牙口現況。日本1987年調查發現,80歲國民平均只有5顆天然牙齒,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和健康狀況不佳。日本厚生省和日本牙科協會因此發起8020行動,推行30餘年,達成率已超過5成。根據衛福部定義,自然牙以32顆計算,包括有牙根的固定假牙,但不含活動假牙、牙橋、植牙。2023年最新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長者平均保有19.77顆自然牙,其中36.6%長者少於20顆自然牙。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顏忠漢表示,本次調查相較於2016年的18.61顆已有提升,目標是2026年達到20顆。進一步分析,65到74歲長者牙口狀況較好,平均每人有21.27顆自然牙,僅3成的人不到20顆;而75歲以上長者平均只有15.84顆自然牙,高達53.8%的人不到20顆。顏忠漢指出,由於牽涉到樣本數問題,本次調查並未畫分80歲以上長者,預計納入下次調查。WHO估計,全球60歲以上人口的全口無牙盛行率為22.7%,幾乎每4人就有1人全口無牙。而國內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者全口無牙比率達11.4%。若以內政部統計全國老年人口440萬人推算,高達50.16萬名長者一顆牙齒都不剩。顏忠漢不諱言,全口無牙比率還有下降的空間,會持續和牙醫界共同努力。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表示,目前國人牙科就醫率僅5成,還有很多人沒有接受口腔照顧,尤其偏鄉地區更低,希望政府能照顧到這群弱勢人口,另外也期待衛福部盡速編列計畫和補助經費,比照日韓及中國大陸,成立兼具教學、研究和急重症治療功能的牙科醫院,達成WHO提倡的2030年全面口腔健康覆蓋的目標。
牙結石多久清一次? 醫師曝「兩大關鍵」決定洗牙週期
依中華民國健保署規定,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僅可以維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及早防範牙齦病症。不過有日本牙醫師表示,清除牙結石的頻率,還是要依據個人「刷牙習慣」與「進食頻率」來判斷。並非只要每半年洗一次牙,就可以高枕無憂。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由日本800多名主治醫師創建的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 DOC》近日採訪執業牙醫師中牟田晃博,中牟田表示原則上至少半年需要清除牙結石(俗稱洗牙)一次,但這是在平常擁有「良好刷牙習慣」的前提之下,如果自認沒有,就該自覺增加頻率。中牟田先解釋,牙結石是牙垢與唾液中某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之後的產物,因此並不是靠刷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過刷牙至少有減少牙垢的作用,因此不好好刷牙的話,牙結石就會持續累積。而高齡者也比起年輕人更容易累積,所以越年長的人就需要越經常洗牙。至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增加洗牙頻率,中牟田表示,主要是看一天進食的次數,特別是經常多餐或經常吃零食的族群,口中會更容易滋生細菌,也提升形成牙結石的機率。若有治療蛀牙,或牙齒有蛀洞的族群也是一樣。中牟田強調,最重要還是取決於「進食的頻率」和「刷牙的習慣」。不過他也說,若有正在進行牙冠或牙橋治療的族群,也容易增加牙垢累積的風險,必須向主治醫師諮詢,請他建議執行洗牙的頻率。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洗牙治療。牙醫師柯佩伶在個人粉專「牙柯醫生」指出,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引,若心臟瓣膜有特定情況,在進行「侵入性牙科處置」前,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否則可能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有生命危險。柯佩伶透露,有5類人要注意不能直接洗牙,分別為:(1)裝有人工心臟瓣膜。(2)曾有過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身為高風險群。(3)心臟移植後,有瓣膜方面問題。(4)先天性心臟病,沒有修補過或是修補不完全。(5)先天性心臟病已修補完成,不過在術後6個月內。最後柯佩伶提醒,許多人不知道洗牙在這種情況下,算侵入性處置,主要是因爲洗牙會接觸到牙齒周圍牙齦組織,因此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除了洗牙之外,其他比較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包括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植牙、補骨等牙科手術,都要特別小心注意。
老年人口腔健康:缺牙問題不容忽視
隨著科技與醫療的越來越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也跟著增加。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得好,隨著年紀增長,老人家的缺牙問題就很容易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像是缺牙後咀嚼能力下降,導致吃飯變得困難,影響營養攝取。又或是影響到言語清晰度,使社交活動變得更加困難,對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進而更不願意走出家門。因此,解決老年人的牙齒問題對於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年長缺牙患者如何選擇牙齒缺失?隨著現代口腔醫學的發展,缺牙患者也有了多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包括全口重建、植牙和活動假牙。其中全口重建是一項較為複雜的口腔治療,適用於那些多數或全部牙齒缺失的患者,目的在重新建立患者的牙齒,提供患者一個完整而穩固的牙齒系統。植牙則多用於單個或多個缺失的牙齒,將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中,再安裝一個牙冠,使其看起來和感覺像自然牙齒。然而對於一些年長患者來說,全口重建或植牙可能不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而活動假牙則成為一個理想的選擇。活動假牙是一種可拆卸的假牙,並使用一些固定系統將假牙固定在口腔內,能夠在需要時輕鬆地拆卸和戴上。然而不管是活動假牙、全口重建和植牙都有各自的優勢,取決於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患者應與牙醫討論他們的個人需求,以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口腔治療選擇。蔡沛佑醫師:老年人牙問題對提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而在基隆有這麼一位在地好醫生-蔡沛佑院長,具有卓越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尤其在全口重建、植牙和牙橋方面。對於那些失去了牙齒的患者來說,這些治療選項可以改變他們的生活,不僅提升了外貌,還改善了咀嚼功能。蔡院長通過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口腔治療,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和健康的笑容。而蔡沛佑院長不僅擁有專業技能和知識,更是位有耐心,深受長輩喜愛,相當有長輩緣的醫師。對於長輩的需求親力親為仔細聆聽,並以專業和耐心為長輩講解,找到適合他們的治療方式,並教導他們如何照護牙齒健康,幫助他們遠離缺牙的風險與不適。老年人的牙齒問題對於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當年長患者有缺牙問題時,及時帶著他們找尋專業醫師尋求幫助,就能有效避免長輩承受缺牙痛苦,使他們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缺牙恐致鄰近齒蛀牙! 醫授4招及時處理改善維護牙齒健康
影響消化,或前牙缺失,可能影響發音。另外,鄰近的牙齒試圖填補缺牙的空間,會逐漸移動,導致相鄰牙齒傾斜,牙齒變得不整齊,增加了蛀牙和牙周疾病的風險。若因缺牙,長期使用單側咀嚼,甚至可能早成引發顳頜關節疼痛或頭痛等問題。缺牙治療有四招 植牙非唯一選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醫師林嵐婷指出,及時處理缺牙問題非常重要,能避免這些潛在的健康和功能問題,並維護口腔健康。建議缺牙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處理方法:一、植牙:在缺牙處植入一個人工牙根,然後裝上一個牙冠。優點是外觀自然、咀嚼利趨近於自然牙,並能將齒槽骨萎縮的程度降到最低。但缺點是價格昂貴,需要手術,治療的時間較長,且並非所有人都適用。二、牙橋:利用缺牙區鄰近的自然牙當橋墩,將多個牙齒以牙冠連接在一起。這些自然牙稱為支台牙,上面的多顆牙冠即為牙橋。優點是相較於植牙,價錢相對便宜,治療時間也較短,且不需要手術。假牙的外觀一樣自然,咀嚼力也與自然牙相近。缺點是健康的支台牙必須做修磨,可能造成敏感,或需要做根管治療。若缺牙的顆數過多,也會造成支台牙的負擔過大,就不適合以牙橋的方式來做贗復。三、活動假牙:利用鉤子或其他附著裝置將活動假牙固定於口內剩餘的自然牙上。優點是不需要影響到剩餘的自然牙,且能從口內取下,較容易清潔。缺點是相對較不穩定,較容易有脫落的情形,可搭配假牙黏著劑做使用。能恢復的咬合力,也較固定式的牙橋或植牙差。體積較大,一開始可能影響說話發音,金屬鉤也較不美觀。四、矯正治療:如果牙齒不齊或咬合問題導致缺牙,矯正治療可能有助於改善情況。矯正治療改善 時間長但能治根若長期缺牙,造成相鄰牙齒已傾斜,牙齒變得不整齊,咬合高度喪失,可考慮透過矯正治療來改善情況,以利後續的假牙製作。雖然會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治療,但能較根本的解決改善問題,做出較好的假牙。依照個人的狀況、預算和偏好 選出最適合方法此外,林嵐婷說,缺牙區的贗復,針對每個人口腔內不同的情況,不一樣的條件,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選擇。建議讓牙醫師詳細檢查評估後,依照個人的狀況、預算和偏好,共同討論,選出最適合的缺牙處理方法。
缺牙怎麼辦?傳統牙橋和植牙的差異?專業牙醫一次解析!
您有缺牙困擾嗎?造成缺牙的主因,有因蛀牙、牙周病等口腔健康問題,造成牙齦萎縮、牙齒脫落,或是因外力撞擊而造成牙根裂痕、牙齒斷裂。基隆在地的牙醫診所院長蔡沛佑醫師表示,然而缺牙除了影響美觀,更可能衍生出鄰近牙齒傾斜、外貌輪廓變化、影響咀嚼功能、說話漏風口齒不清等狀況,甚至會帶給其他健康牙齒負擔,而提高蛀牙、牙周病等風險。植牙較傳統牙橋好清潔、壽命長 但須動刀且費用較高蔡沛佑醫師表示,缺牙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傳統牙橋」與「植牙」兩種。「傳統牙橋」做法,要先將鄰近健康牙齒磨小之後,套上三顆牙套彌補缺牙,整體療程較短,費用較低。然而傳統牙橋的缺點是,必須至少損傷兩顆鄰近的健康牙齒,且套上牙橋後,底下修磨過的健康牙齒清潔不易,容易卡食物殘渣,進而造成蛀牙或牙周病的風險。而「植牙」則是藉由手術方式植入人工牙根(植體),等待骨整合之後再製作假牙安裝於植體上,成果如同自然牙齒一樣穩固,且好清潔、壽命較長,另外也能分擔咬合力量,有效降低剩餘牙齒負擔。但植牙手術需動刀,術前須經由醫師評估身體條件,才能降低感染風險。整體施用費用較高,且須等待骨整合,因此治療時間較長。植牙有感染風險 須找多年手術經驗資深醫師執刀也因植牙手術需動刀,且有感染風險,蔡沛佑醫師表示,找有多年手術經驗的資深醫師執刀,搭配完整術前評估以及無菌的手術環境,才能帶給您安心順利的手術過程。由於植牙是將人工牙根植入齒槽骨內,待兩者緊密接合後再裝上假牙,因此齒槽骨的穩固與否,就會影響植牙後的耐用度。於術前使用3D電腦斷層掃描來分析骨質與骨量,必要時透過補骨手術增強地基,便能降低手術風險,提升植牙穩定度與耐用度。而使用無菌器械與全罩鋪單則能避免交叉感染,守護您的健康。植牙最好能有保固期內無償解決問題且不中途加價另外,蔡沛佑醫師補充,除了術前的評估以及手術過程中的醫療品質來保證安全外,術後的追蹤也很重要。透過術後關切來即時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半年定期回診,能更加確保植牙的成功與穩定。蔡沛佑院長表示,最好是能找到保固期內願意無償解決問題,且價格透明,不中途加價的牙醫診所,才能為您帶來保障。蔡沛佑醫師也強調,縱使現今各類牙科技術已發展得非常完善,但植牙並非一勞永逸的事,真正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術後的照顧,若未能確實清潔口腔,依然會有蛀牙與牙周病發作的可能,還是必須正確刷牙來降低口腔內的細菌,維護口腔健康。
預防牙周病 有效潔牙最重要
牙科門診病人被診斷出牙周病,跟醫師抱怨每次刷牙都刷很久,為什麼還會有牙周病?牙醫師提醒「刷得勤快、用力,不如刷對方法」!錯誤的刷牙方式不但會傷害保護牙齒的珐瑯質,也會因刷不乾淨導致牙周病。嚴重牙周病恐致牙齒脫落 正確潔牙最重要臺中慈濟醫院牙周專科醫師何曉涵表示,牙周病成因是牙菌斑,不良的清潔使得牙菌斑長期堆積,起初出現牙齦炎症狀,牙齦發炎紅腫,刷牙時流血;持續惡化則進展為牙周病,齒槽骨受到破壞,更嚴重則會出現牙齒鬆動、牙齒位移,甚至牙齒脫落等症狀。「牙齒不是用力刷、刷得久就會乾淨,而是要刷對方法。」何曉涵醫師進一步說明,牙周病治療除了幫病人清除牙結石,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病人怎麼樣正確潔牙。刷毛應垂直清潔牙面 牙橋須用超級牙線或穿引器何曉涵提到,刷牙時刷毛要儘可能垂直要清潔的牙面,最常見刷不乾淨的位置在舌側面,因為舌側面不容易看到,牙刷擺放的角度不對就會刷不乾淨。用模型教具或是影片學習潔牙的效果有限,能實際在病人口腔內教刷牙並調整病人刷牙的動作,效果會更好。何曉涵建議,要針對不同的口腔狀況來搭配適合的潔牙方式,舉例來說有些患者舌頭較大或口底較淺、容易嘔吐反射、牙齒排列擁擠或傾倒,以上這些情形都可以使用單束毛牙刷輔助清潔;如果有牙橋,就要使用超級牙線或牙線穿引器清潔牙縫。醫師實際操作教學刷牙 牙周病需三至六個月回診為了讓病人學會刷牙,在牙周治療過程中,何曉涵會請病人拿著潔牙工具,實際在嘴巴裡操作,再根據病人動作和不同的口腔狀況及牙齒排列情形進行教學,不少病人說「都活了這麼多年,現在才真正學會刷牙!」最後何曉涵提醒,牙周病治療結束後,要定期每三到六個月回診追蹤,包含清潔牙結石,以及加強病人口腔清潔狀況,才能讓牙周病控制穩定,降低復發機會。
新調查!85%民眾認缺牙影響咀嚼 營養不良風險激增3.2倍
缺牙是常見且又常被忽略的問題,曾有日本研究指出,缺牙患者若配戴咬合度不佳的假牙或未治療,營養不良風險與正常人相比高出3.2倍,進而提高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對於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缺牙除了與營養不良有著強烈關聯之外,也有國外研究指出,缺牙者會因外表改變、發音不標準、飲食受限等影響而缺乏自信,感到尷尬而減少社交活動,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今年全台47間牙醫診所共同進行了一項最新的2022年缺牙認知調查,針對35歲以上成年民眾調查缺牙狀況與認知,結果發現有缺牙問題的民眾中有85%認為缺牙會導致吃東西時影響咀嚼,進而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另有75%民眾表示,缺牙會影響外觀樣貌與自信心,甚至社交生活,由此可見缺牙是相當需要正視的健康問題,若不處理將進一步導致其他負面影響。歐仕美牙醫診所院長康智為指出,長時間缺牙不但會影響相鄰牙齒導致傾斜,也可能會造成缺牙區的牙床萎縮,影響咀嚼的效率,時間久了便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缺牙患者可能會傾向攝取不需多咀嚼的澱粉類軟質食物,而避免攝取需多咀嚼的肉類、蔬果等食物,導致礦物質、蛋白質、纖維素等營養來源不足造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以外,還可能造成老年人肌少症,導致跌倒、住院與失能。除此之外,缺牙還可能影響說話發音和外貌,甚至有患者會因發音不標準與容貌變化而自信心低下,害怕社交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康智為院長分享,曾有患者因為嚴重牙周病而導致幾乎全口缺牙,不但有口腔異味,還因缺牙導致剩餘牙齒搖晃,加上這位患者因為怕痛、恐懼治療過程漫長而遲遲未進行治療,不但使他長期不敢開口說話與露齒笑,還造成容貌凹陷,嚴重影響與人社交的自信心。立威口腔顎面外科牙醫診所院長林涵威表示,民眾常礙於就診耗時、治療時間冗長、恐懼等因素,而選擇忽視牙齒問題,讓好處理的狀況變為棘手。過往全口缺牙常採用的治療方式包含全口活動假牙與全口傳統植牙,但全口活動假牙常有咬合不佳、黏著不牢的問題,而全口傳統植牙因植體數量多,有治療時間長與清潔不易等缺點。目前已有All-on-4全口速定植牙技術,不同於傳統植牙,All-on-4可以透過一次手術完成植牙與假牙,治療完成當天,就可完成臨時假牙的裝戴,不需經過多次手術與長期等候,就能快速解決缺牙問題。All-on-4植牙技術成熟,經長期臨床研究認證,讓民眾減少回診次數與減少等待時間,提供缺牙民眾合適的治療方案。林涵威院長分享,曾有位台商患者因長期在大陸經商,無法好好治療缺牙,只好繼續配戴咬合度不佳的假牙,導致吃東西時都會疼痛不舒服,無法正常飲食。所幸透過All-on-4植牙技術,趁著疫情回台趕快治療,評估後一天內就完成療程,取得咬合力,還能大口咬下缺牙以來都無法享受的香甜蘋果。康智為院長也分享,診所患者林先生因車禍導致失去全口四分之三的牙齒,原本採以傳統牙橋式假牙治療,但反而造成好的牙齒蛀蝕動搖,再加上假牙不甚美觀,一直以來都不敢咧嘴笑,工作、自信都受到影響,再加上認為植牙手術費時傷神,直到幾乎全口牙齒都不能用才求診,後來透過All-on-4植牙技術,讓林先生在一日內就重建全口假牙,不但未感受到想像中的疼痛,治療後也自信心大增,後來每次回診看到林先生自在說話與開心笑容,讓康醫師也覺得非常替他高興。隨者植牙技術進步與成熟,越來越多人接受植牙為缺牙時的第一首選治療方式,2022年缺牙認知調查結果也指出,植牙民眾中,高達85%表示對植牙成果表示滿意。另外,同份調查也發現,高達91%缺牙民眾表示,因為害怕看牙醫或覺得缺一至兩顆不處理沒關係而不會立即就醫治療。康智為院長強調,牙口好,營養吸收才會好,許多民眾認為缺一、兩顆牙並無大礙,直到缺牙對生活造成影響後才求助醫師,情況往往相當嚴重,所以呼籲牙齒有狀況須及時處理,且定期檢查,才是最重要的口腔保健方法。林涵威院長提醒,選擇缺牙的治療方案時,除了要找專業的醫師諮詢評估之外,還要選擇有經長時間臨床試驗證實安全可信賴的治療方式。
睡夢中把假牙吞了 醫看X光傻住「支氣管被撐大」:整排卡在裡面
許多長者都會裝假牙,一名80歲老翁睡覺起來發現假牙不見了,翻遍床單、枕頭都找不到,最後竟發現卡在自己的支氣管裡。醫師范綱信提醒,有做假牙的朋友,記得定期回診追蹤牙齒有沒有黏牢,做好牙周健康把關。醫師范綱信在粉專《走出象牙塔-牙科到宅服務|范綱信醫師》發文指出,80歲病患因為缺牙問題,所以在早年時裝上牙橋,結果日前睡醒後,發現假牙不見了,原來是他在睡夢中誤吞下假牙。范綱信直言,看到X光片時也很吃驚。80歲病患在睡夢中吞下假牙。(圖/翻攝自臉書/走出象牙塔-牙科到宅服務|范綱信醫師)如果是直接吞下去,應當牙橋會卡在中間的位置,但老翁的牙橋居然跑到左側;范綱信說,「這是因為,吞下牙橋後,滑滑的牙齒掉進了支氣管,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支氣管被撐大了,整排假牙就這樣卡在裡面,最後必須幫他轉到急診,讓胸腔外科醫師透過支氣管鏡伸進去幫他夾出來。」范綱信表示,老人家往往比較節省,對於假牙也特別珍惜,萬一遇到了傳統固定式假牙需要重新打膜製作,老人家可能還會說「不需要啦,又沒有壞掉」,這時候,他會轉向重視照護家屬的口腔清潔衛教。他強調,假牙清潔一樣很重要,尤其是裝戴牙橋的病患,更不能忽視假牙和真牙的清潔。同時他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心家裡的長輩,提醒他們正確潔牙,不要再發生這個老伯伯的事件,因為吞牙很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智齒終於有用了! 自體移植救缺牙
58歲郭女士因左上顎後牙疼痛至台南市立醫院牙科就診,診察後發現為左上第二大臼齒劈裂,未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可以留下此顆牙齒,與鍾瑞哲醫師討論後,決定拔除在左上第二大臼齒後,將右上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移植到拔牙處,後續完成根管治療及單顆牙冠贋復。 鍾瑞哲表示,造成缺牙的原因很多,蛀牙齲齒範圍過大,牙齒外傷,牙裂等等,當牙齒齒質狀況太差,經醫師評估診斷只剩下拔牙一途,就會形成缺牙。而在單顆缺牙區的治療選擇,常見有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而自體齒移植則是另外一種方式。 鍾醫師表示,傳統固定牙橋需要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也就是坊間常聽到「缺一顆,做三顆」的假牙製作方式,對於需要修磨前後好的齒質,是比較可惜的,而且牙橋間牙線無法穿過,增加清潔的困難度與複雜性;人工植牙不用修磨前後自然牙,但單價相對較高;自體齒移植是利用口腔內沒有咬合功能的牙齒,移植到缺牙區的方式,也就是植自己的牙齒,除了後續假牙只需要做一顆外,留在口內的也是自己的牙根。而自體齒移植之所以不如同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常見,主要在於並非想要做,就有辦法做,其條件是比較嚴苛的,像是移植牙的構造,牙齒大小,牙根外型與長度,是否移植牙本身也有一些狀況像是齲齒、牙周病等等;受植區是否有牙周病,有沒有急性發炎或是感染的症狀等等;另外患者的年紀,口腔衛生,配合度等等,都是影響自體齒移植的因素。自體齒移植在適當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治療選擇,移植成功後續通常還需要根管治療與假牙製作。鍾醫師也提到,雖然智齒是最常見的移植齒,但如果智齒長歪或是位置很難清潔,容易卡食物,建議還是儘早拔除以利口腔環境維護,預防勝於治療,維持好的潔牙習慣與定期檢查才是擁有一口好牙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