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均衡
」 營養師三餐狂吃2食物!一家人竟「全罹糖尿病」 醫驚:罹病率100%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過去的糖尿病看診經驗,其中有一家人先後來找她看診,結果通通都確診糖尿病,罹病率高達100%,她進一步詢問才發現,這一家人每天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楊智雯醫師提醒,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吃得很健康,忽略了吃進去的食物種類,長期偏好特定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了身體健康。楊智雯醫師日前在粉專「楊智雯醫師 |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發文指出,60歲以上的台灣人,每5個人就有1個得糖尿病,機率是20%。她也分享曾遇過的案例,表示有一家人全部確診糖尿病,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甚至「一個人可以連吃3碗」,也不需要有配菜和蛋白質,等於一餐吃下10份的醣,血糖立刻飆高到4、500mg/dl。楊智雯醫師指出,只吃大量的醣很快就有飢餓感,因此又會再進食,造成持續的高血糖,再加上醬料裡的鈉含量高,會增加脫水的風險,容易引發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這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分成兩型,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則與家族遺傳有高度相關,所以常會看到一家人都有糖尿病的情況,但她也提醒,不是家裡有人得糖尿病,其他人也一定會罹患糖尿病,糖尿病也可能是吃出來的,「當飲食採取高碳水飲食,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肥胖」。至於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原因為何?楊智雯醫師說明,通常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的脂肪堆積、壓力和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若想改善胰島素阻抗,她也分享3招調節方法,分別為「減少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多吃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增加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
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增32種疾病風險 減重醫曝3招拒絕誘惑
泡麵、汽水、冷凍食品等超加工食品,吃太多恐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對此,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解釋,超加工食品通常添加5種以上的成分,通常含高糖高鹽、高脂肪,以及各種添加劑,全都是增加肥胖、糖尿病甚至導致癌症的元兇,還可能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氣喘、大腸及直腸癌、精神障礙、第2型糖尿病等32種疾病風險,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上升50%!魏士航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說明,依照巴西聖保羅大學提出的NOVA分類系統,食品可分為4級,包括未加工或最少加工食品、經過加工的烹飪原料、加工食品,以及最不健康的超加工食品,其中超加工食品是由多種添加劑和天然食材,經工業加工而成,常含大量脂肪、糖和鹽,雖能提升口感和保存期限,卻不利健康。他解釋,超加工食品帶來的愉悅感價值往往遠大於營養價值,又富含高熱量,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均衡,而影響身體健康和免疫系統,而且還會刺激人體的獎勵機制,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增加食用時的幸福感,導致身體逐漸對這類食品成癮,這也解釋為什麼明知是垃圾食物,但還是想吃這類超加工食品。魏士航補充,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氣喘、大腸及直腸癌、失眠、憂鬱、非酒精性肝炎、過重及肥胖、代謝症候群、精神障礙、第2型糖尿病等32種疾病風險,其中心理疾病風險上升48%至53%、代謝相關疾病風險上升50%。至於如何拒絕超加工食品的誘惑,魏士航提出3招應對,首先是改變購物環境與習慣,盡量到肉舖、生鮮超市等提供更多健康天然選項的店家採買,並於購物前列好清單,減少臨時起意購入不健康食物的機會。此外,也可設定吃零食的時機點和份量,如旅行或聚會時才吃,避免在家裡大量囤積;學會辨認成分標示,選購選擇原味或成分單純的品項,遠離超加工食品的危害!
「全肉飲食法」暴紅 醫示警:長期恐增失智風險
許多人為了減肥、瘦身會嘗試不同的飲食方法,近期全肉飲食法(carnivore diet)就深受歡迎。然而英國一位家醫科醫師警告,這種飲食法只能作為某些特定人士或病患的短期療程,若長期執行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的可能性。根據英國《快報》的報導,著有《醫生的廚房》等健康食譜書籍的英國知名全科醫師歐吉拉(Rupy Aujla)近日在他的播客節目中明確表示,嚴格執行全肉飲食或生酮飲食的民眾應謹慎,因這些飲食方式可能對心臟和腎臟造成損害,若長期執行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的可能性。全肉飲食法(carnivore diet)是指僅食用包含肉類、蛋類和乳製品等動物性食物,並以高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為賣點,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此達到降低血糖和減重的效果。然而歐吉拉提醒,有研究顯示,全肉和生酮飲食法可能會增加身體的發炎風險,加速老化。他指出,研究觀察發現這些飲食方式會導致心臟和腎臟等重要器官積累衰老細胞,進而引發全身性發炎和毒性反應。免疫系統無法清除這些細胞,會使全身系統進一步發炎。此外,歐吉拉還表示,長期以肉食為主的飲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增加「心臟纖維化和粒線體功能失調」的風險,並導致膽固醇濃度升高,這可能使人面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失智風險。歐吉拉強調,全肉飲食在短期內可能對那些無法耐受碳水化合物和蔬果的人士有益處,例如幫助血糖調節,但長期堅持這種飲食方式的風險不容忽視。
她餐餐吃吐司配豆腐乳 缺乏「1維生素」!竟誘發腦部病變
60歲的陳姓婦人近一個月來突然變得神智昏沈、動作遲緩、無力及吃不下東西,家人以為老化或失智,但就醫檢查發現低血鈉,再進一步檢查竟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魏尼凱氏腦病」。低血鈉非病 是許多疾病的表徵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低血鈉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不同疾病的表徵,要找出隱藏在電解質異常下的病因,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測,排除腦中風、水腦等各種病因及心理因素後,確診為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1不足 恐致神智不清、影響腸胃消化 張淑鈺醫師指出,維生素B1是一種輔酶,促成葡萄糖轉換成脂肪與周圍神經的傳導運作,是能量代謝的重要角色,一旦嚴重缺乏常導致能量利用受阻,而大腦是身體最需要能量的器官,因此常以神智不清、疲累等腦病變表現狀態,其他還有造成末稍神經炎,也可能影響腸胃,導致食慾喪失、消化不良等。張淑鈺醫師補充,陳婦喜歡每餐吃吐司配豆腐乳,家人順從她,長期營養不均衡,可能是造成維生素B1缺乏的原因,找出病因後,施以高劑量維生素B1的針劑注射,慢慢回復正常,但部分腦細胞受損後無法恢復,反應有比較遲鈍一點,如果再延遲就醫,腦細胞受損越多,就越難回復了。均衡飲食為主 減少精製糖類張淑鈺醫師表示,在臨床上,酒癮者最易患上維生素B1缺乏,因為酒精會降低維生素B1的吸收,營養吸收障礙或偏食導致營養不均者也可能發生。此外,營養師施璐筠說,為避免維生素B1缺乏,每日應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油脂類),減少精緻食物,三餐以全穀雜糧為主食,並養成天天攝取5蔬果的飲食習慣,即可免於維生素B1缺乏。
「紅雞蛋」營養價值沒有比白雞蛋高! 食藥署:須注意的是這2點
民眾在挑選雞蛋時,看到「白殼」跟「紅殼」時,可能會有「紅殼蛋營養價值比白殼蛋高」的觀念,但是否真的如此?對此,食藥署指出,雞蛋的殼色與雞蛋的營養價值之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主要是與雞隻品種及遺傳有關,營養成分不會因此有差異,在購買雞蛋時,真正須注意的是蛋殼的清潔度及完整度。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表示,雞蛋本身的營養價值,取決於雞隻所食用的飼料與健康狀況,雞蛋富含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且容易被消化吸收,是既營養又經濟的食品。食藥署指出,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般健康人可以每天吃一顆蛋,但是血液膽固醇過高,曾罹患動脈血管硬塞、肥胖或是脂肪肝患者等,建議還是要注意蛋的攝取。無論哪一種健康的食品,吃多了都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購買雞蛋時須注意蛋殼的清潔度及完整度,蛋殼上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細孔,表面上若有裂縫或殘留雞屎,細菌容易進入蛋液中,形成風險。
龍年瘦掉潮2/金馬影后胖成大嬸?! 生酮飲食搭斷食狂瘦25公斤
演出《七月與安生》而獲得金馬影后殊榮的女星馬思純,雖然外型甜美清純,卻始終為體重所苦,近年一度胖到80公斤,看來充滿濃濃「嬸味」,嘗試各種減肥方式,馬思純最後採取「混合法」,一開始先採生酮飲食,再搭配各種間歇斷食法,以及每天跑步,終於在半年內減去25公斤。專家提醒,生酮飲食風險較高,容易對肝腎造成負擔,馬思純也透露會造成斷髮。馬思純因罹患憂鬱症,導致體重始終起起伏伏,甚至曾被誤認為孕婦,也曾有酸民嘲諷她「胖出新高度」,馬思純透露「當體重飆到160斤~170斤(約80~85公斤)時,我都覺得不認識自己了,也會自卑到一個很低谷的狀態,甚至覺得自己不能再待在這個行業了。」馬思純決定「為自己再拚一次」,於是展開減肥計畫,最後成功瘦下25公斤。2/18馬思純在微博發布影片,說明減肥過程與方法。「我每天跑步5公里以上,再搭配飲食來降低熱量攝取。」馬思純一開始採取生酮飲食,每天早上固定會喝2種果汁,第一種是幫助排毒、增加飽足感的綠果汁,食材包括羽衣甘藍、海藻粉、椰子油、菠菜等;第二種是促進新陳代謝的黃果汁,食材包括兩顆去皮檸檬、電解質粉、代糖、蘋果醋。兩種果汁喝下肚後,大約到晚上6點才會飢餓,馬思純會吃一些橄欖油煎牛排、蝦仁等。馬思純透露,前兩個月都採取這樣生酮飲食的方式,但不能持續太久,否則會開始掉頭髮。另外,馬思純也提醒不能吃太多水果,因為糖分太高,她會選擇草莓、藍莓、蔓越莓、桑葚等莓果類,因為熱量較低。程涵宇營養師提醒,若沒有經由專業指導,生酮飲食不只容易造成肝腎負擔,也會過於缺乏蔬菜等纖維質。(圖/合成圖)此外,馬思純也嘗試各種間歇斷食法,最極致曾經採取222斷食,也就是22小時空腹、2小時進食。「我覺得還是採取168或是186就好,也就是空腹16小時或18小時。」如果偶爾想放縱,馬思純建議可選在生理期的第一天吃火鍋當放縱餐,因為那時新陳代謝比較快,而火鍋只要不沾醬、不喝湯,熱量不會太驚人。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生酮飲食會降低肌肉中儲存的肝醣量,體內水分也跟著減少(每公克肝醣儲存3公克的水),由於身體組織大部分都含水,所以初期很快就能看到瘦身效果,由於可以吃很多肉類食物,對於無肉不歡者來說,是比較不痛苦的減肥方式。「但長期下來風險比較高!」程涵宇說,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蔬菜類食物,可能會導致膳食纖維、植化素攝取量偏低,長時間之後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或攝取過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對肝、腎臟造成負擔。除了糖尿病、腎臟病患不適合之外,程涵宇也提醒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有三高等疾病,建議在營養師指導下執行較好。
手腳冰冷「冬季10暖身飲食」大公開 生薑增強免疫力、促血液循環
冬天來臨時總是手腳冰冷,身體寒意好重,尤其女生的手就跟冰棒一樣,放在口袋裡還是冰冰冷冷。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冰冷原因除了體質虛寒、血液循環差,營養不均衡也是一大主因,所以在寒冷的天氣裡,除了搓搓暖暖包、穿得厚一點之外,還可以透過飲食來讓身體提升溫暖、驅寒排濕,並保持健康。冬天暖身10飲食。(圖/翻攝自臉書/李婉萍營養師)1.山藥山藥是冬天的理想之選,這種根莖類食物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營養成分,更是高鉀食材,能夠補充身體所需營養並提供持久的能量,有助於保暖。2.生薑生薑中的辛辣成分「薑辣素」,以及加熱薑辣素產生的「薑烯酚」,具有活化新陳代謝、提高體溫的效果,能幫助血液更容易被輸送到身體,有助於保持身體溫暖,還能增強免疫系統和促進血液循環。3.羊肉羊肉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熱量、脂肪比同份量的豬牛肉少,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群、鋅、鐵、鈣,在冬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的期間,食用羊肉可控制體重,也可以達到禦寒暖身效果。4.紅棗紅棗是屬於能讓身體發熱的食物,其中含有鐵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手腳冰冷,也可以幫助補氣補血。5.韭菜韭菜也是冬季的暖身食材,除了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2,冬季食用可以驅寒暖身,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保持溫暖。6.肉桂肉桂的成分中含有「肉桂醛」,其功能有助於提高身體溫度,促進代謝,對抵抗寒風相當有幫助。如果您在享受咖啡或品嚐甜點的時候,灑一些肉桂粉不僅能提升風味,也具有溫暖效果的,或是加入熱紅酒中也能幫助你在冬天裡禦寒。7.黑芝麻黑芝麻含有豐富的鐵質、鈣質、鎂、鋅、維生素E等營養素,對人體有補血、補腎、潤腸、抗氧化、等功效,冬天來一杯黑芝麻飲品,可以暖暖身子。8.地瓜地瓜不只是高纖的好澱粉食物,而且含有高鉀,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冬天的血壓往往比較高,所以吃地瓜可以幫助調節血壓保持健康。9.南瓜南瓜營養成分全面、價值非常高,冬天吃南瓜可以暖身、防感冒,還能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問題,不管是做成粥或是湯都是暖身禦寒的好食物。10.桂圓桂圓富含鐵、鉀、鋅、葡萄糖、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可以補血、益脾、活絡氣血及改善手腳冰冷。
吃飯「這4習慣」恐被癌症盯上 飯後抽菸危害更大
身體健康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腸癌、食道癌、肝癌、肺癌等,這些聽起來就令人害怕的癌症,可能就與飲食習慣有關。根據陸媒《上觀新聞》報導,吃飯時有這4習慣恐讓你被癌症盯上。●「挑」出來的腸癌有的人很挑食,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這種挑食的習慣,不僅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還可能會增加腸癌的風險。●「撐」出來的食道癌吃飯時如果總是吃撐,特別是晚上吃得過飽,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在胃酸長期刺激下,容易增加食道癌變的幾率。●「省」出來的肝癌過日子「省」一點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如果節儉到一定程度,比如發黴變質的食物捨不得扔掉,發霉的東西洗洗還繼續用,那麼肝癌就可能會在體內潛伏下來,因為這些東西中可能藏有一級致癌物質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黃麴菌的代謝物,其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濕,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能導致肝癌,還有一些其他癌症。●「抽」出來的肺癌聽過「飯後一根煙,賽過活神仙」這句話嗎?這是因為吃完飯後,血液循環加快,尼古丁迅速被吸收到血液裡,使人處於興奮狀態,腦袋飄飄然,就好像「成仙」了一樣。實際上,飯後吸一支煙,比平常吸十支煙的危害還大,因為身體在對食物消化吸收的同時,對香菸煙霧的吸收能力也增強,吸進的有害物質也增加。
國際老人日前夕 弱勢長者用餐、志工物資陷「雙缺危機」
在10月1日國際老人日前夕,最新「台灣弱勢長者營養補給現況調查」顯示,弱勢長者「平均2天、才有1餐」,而台灣社福機構也面臨物資與人力「雙缺危機」。「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以2.2萬物資與志工招募推動營養安老,邀請資深藝人齊豫擔任公益大使,分享投身公益經驗,並鼓勵健康長者加入社福機構行列、共同達成在地安老、營養安老。超高齡社會挑戰:低收入戶長者再創近10年新高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最新統計低收入長者登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i]。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長者關懷對象包括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邊緣戶及孤獨長者,邊緣戶同樣經濟弱勢卻無苦政府資源,更需要社會關懷。「平常就是有一餐沒一餐的,之前連講幾句話都很喘。」65歲吳姓獨居爺爺就是典型的經濟邊緣戶,房租水電與醫藥開銷,早已把儲蓄消耗殆盡,在家會盡量不開燈;因為總是省吃儉用、缺乏營養,甚至一度中風!社福機構最新調查 呼籲關懷弱勢長者3大現況聯合國通過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旨在全球老齡化趨勢下,保障長者的基本人權。最新一份「台灣弱勢長者營養補給現況調查」透過3家社福單位: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及老五老基金會,調查涵蓋全台105個據點、4,960位弱勢長者,顯示3大現況需要外界關注:現況1 弱勢長者「平均2天、才有1餐」弱勢長者的營養問題,比起「有一餐、沒一餐」更嚴重!每位長者平均每月供餐次數為16.8次,換算約為「每2天、供應1餐」,84%社工督導表示,這些餐食供應,幾乎是弱勢長者最重要的三餐來源。弱勢長者營養不足恐衍伸4種風險牙口不好、食慾不振-需補充蛋白質、鋅營養不均衡-補充蛋白質、鎂、維生素D吸收容易有狀況-多補充益生菌及膳食纖維走不快-建議補充鈣、葡萄糖胺、蛋白質現況2 逾6成弱勢者飢餓、過半餓到不適高達63%社福據點表示弱勢個案1個月內曾有飢餓經驗、甚至有56%社福據點認弱勢案例餓到疲累、不舒服。由於營養是長者維持健康的關鍵環節,因此除了供餐,也需要營養物資做為補充品,才能避免疾病臥床風險、降低醫療負擔。現況3 近8成社福機構志工人力短缺要穩定提供長者營養照顧,物資與人力同樣重要。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表示,全台共有5個倉庫接力運送物資,但即使送到當地據點,不少弱勢長者仍無能力出門,需要志工送餐與關懷,越是偏鄉越有需求。且隨著物價攀升、明年調漲基本薪資,社福團體面臨的困境將加劇。同時,台灣社福機構面臨物資與人力「雙缺危機」!78%社福據點需要志工支援。老五老基金會北區區長王淑芬補充,50歲以上健康長者志工佔7成、63歲以上更佔全體志工的5成,志工面臨老齡化趨勢,且社福機構平日忙碌作業更難進行系統性的志工招募工作。2.2萬物資與志工招募 齊豫呼籲推動營養安老有鑑於社福機構的需要,齊豫現身細數自身豐富的志工經驗,表示自己從出道以來就投身公益,由於現在空閒時間變多,演唱會行程之餘擔任志工,不僅可以創造利他的社會氣氛、對自己而言也能感受到助人後的滿足感,「擔任志工」真是閒不下來的資深青壯年的好選擇。佳格食品集團發言人王馨敏表示,「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從長者所需蛋白質、鈣質、葡萄糖胺等營養出發,今年度將提供總計2.2萬罐營養補充品,以分批供應的方式提供社福機構運用,供應對象不限中低收入戶或邊緣戶。此次計畫也協助3大社福機構招募超過425位志工員額缺口,並巡迴全台舉辦「營養志工」教育訓練,讓志工透過營養知識,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我要報名志工招募[i] 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3-62358-113.html
營養午餐頻傳菜色差、吃不飽 立委呼籲專法盡速送立院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11)日指出,近日兒福聯盟發佈2023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再次點出台灣學校營養午餐「營養不均衡」、「剩食多卻吃不飽」等亂象問題,呼籲行政院儘速將「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送到立法院。邱臣遠指出,相較鄰近日韓兩國早分別在1954年和1981年訂定專法管理學校營養午餐供餐,教育部2019年即研擬公告的「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至今仍躺在行政院,意即我國在學校營養午餐的管理上已分別落後日本69年、韓國42年。邱臣遠表示,事實上不僅日韓,世界上包括美國、芬蘭、瑞典等國,皆已將營養午餐的供餐標準法制化,但我國至今仍散落於各種不同法源,多頭馬車使不僅業者難以執行,包含人員配置、食材供應、收費基準等,更使家長難監督,兒少健康及飲食無從把關;此外,餐費不透明,也造成營養午餐餐費貪污弊案頻傳,顯見營養午餐改革與法制化刻不容緩。邱臣遠表示,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2020年的調查,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比例為31.3%,已居亞洲之冠,「學生營養午餐作為學生飲食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政府真的不能再睡。」邱臣遠也呼籲,行政院應儘速將「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送到立法院,完成營養午餐專法立法,改善當前法規多頭馬車亂象,保障學生午餐品質。此外,請教育部滾動式檢討學校營養午餐供餐規範,並納入學生及家長意見反饋,解決營養午餐剩食過多及營養不均衡問題。至於營養午餐價格部分,也要請教育部研議,讓營養午餐價格透明化機制,並責成各地方政府落實經費流向把關,避免一再發生營養午餐貪污弊案,影響學生權益。
餵小孩吃雞肉遭純素母制止 氣到要離婚人夫超無奈投訴
人夫與太太為了生小孩一起吃全素,直到小孩出生後愛吃肉的他恢復營食習慣,但仍以全素來餵養小孩,不過他坦言會趁太太不在時,偶爾為了健康也餵小孩吃一點肉,不要和太太一樣也吃全素,但卻沒想到一次下意識的動作,在太太面前餵了小孩吃一小塊雞肉,因此讓太太大翻臉甚至氣到要跟他離婚。全素母也讓女兒吃素,沒想到卻被爸爸長期偷餵肉,讓她崩潰提離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一名內心矛盾的父親投書到英國媒體《每日郵報》,表示自己和太太為了生小孩因此改吃全素,但愛吃肉的他在小孩出生後就回復飲食習慣,甚至在太太不在時偷餵小孩吃肉,深怕小孩營養不均衡,沒想到卻在一次野餐時,下意識的餵了小孩吃雞肉,讓太太因此抓狂。「妻子情緒激動地對他尖叫,認為他『毒害』了我們的女兒,我不知道她對肉會有什麼反應」,因此人夫不得不承認他已經餵了一段時間,都很安全也沒有狀況,卻沒想到引發另一場爭執,妻子更表示要離婚,因為她不知道是否還能信任對方繼續照顧女兒。專欄作者回信告訴這名焦慮的爸爸,她表示「不認為寫信人做錯了什麼,並同意他的妻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應過度,不過也鼓勵這對夫妻要進行一場誠實的對話。她也認為達到別人的完美標準是令人筋疲力盡的」。
公益辜媽媽2/幫辜仲諒養肺賣起日本棗精 中租辜仲立接棒創生技品牌推黑蒜精
上週五14日於家中逝世的辜林瑞慧,為中信金創辦人辜濓松夫人,她在中信「點燃生命之火」、慈善基金會等終身志工的公益形象,深入人心,外界鮮少知道,這位企業家夫人也有一門事業「松栢公司」,是中信辜家最早切入生技保健的公司。這間位於北市松江路有38年歷史的松栢公司,榮譽董事長為辜林瑞慧,官網提及辜林瑞慧當年有感於台灣飲食環境變遷及國人營養不均衡,遂引進親身體驗的日本MIKI營養補助食品,包括黑棗精、大豆蛋白、萃取酪梨油脂等保健品。辜林瑞慧開始做起棗精等進口代理直銷生意,起心動念還是為了家人。有媒體報導,辜家長子辜仲諒18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肺部發炎,辜林瑞慧接受日本友人推薦讓兒子吃黑棗精,覺得調養身體效果還不錯,辜家開始一早就吃棗精、燉爛的白木耳,幫忙增加身體免疫力。辜濓松曾提及,他本來沒有很認真聽妻子辜林瑞慧常提到的棗精、酪梨油等的營養觀念,後來到日本看到太太的朋友明明實際年齡60歲,卻看起來還是保持著三、四十歲的活力,才開始跟著太太一起養身。目前松栢由辜仲諒的榮華投資主掌董事會。辜濓松陪同妻子辜林瑞慧,分享食用棗精養身之道,圖為2004年接受採訪留下畫面。(圖/報系資料照)辜家的養身保健食品,也成了早期中信集團事業的伴手禮;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三子辜仲立主導的中租企業在2022年5月跨界保健養生,由旗下仲安生醫推出自有品牌「仲安家JOIN HOME」上市,有益生菌、葉黃素等,其中主打在地農食的滴雞精、黑蒜精,與母親辜林瑞慧使用黑棗精為全家人養身的初心一樣。身為第四代基督徒的辜林瑞慧,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辜家。她嫁入有著傳統信仰的辜家,除了照顧陪伴婆婆親力親為家務,喜歡為辜濓松燙襯衫,扮演好為人媳婦、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她還為家人禱告,孩子夫婿先後受洗為基督徒,辜濓松、辜仲諒等都曾見證信仰帶給他們的奇異恩典與改變。辜仲立妻子辜周靖華也因同樣為基督徒背景,與婆婆辜林瑞慧一起在兒童慈善協會從事公益活動,並成立中租企業青年暨少年展望基金會,投入少年服務,還創辦中租羽球隊栽培年輕球員。辜濓松就多次在集團尾牙等公開場合讚賞媳婦參與公益與為企業形象付出許多。辜仲諒也承襲父母公益熱忱,創辦中信慈善基金會、反毒基金會,長期支持少棒、青棒、成棒到買下中信兄弟棒球隊,辜仲諒曾說,「我們要認真做好賺錢的企業,才能做好愛心,經營好企業,也要經營好棒球隊,我們都身兼重要使命與責任,從上到下要把做公益的理念傳承下去」。鮮少曝光的次子辜仲瑩則為開發金控(2883)大股東,並擔任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他也跟進母親辜林瑞慧理念,透過基金會在藝術、教育、體育提供贊助,像是舉辦霹靂舞國手選拔賽力挺台灣站上2024年巴黎奧運舞台,設立技藝職能獎學金支持我國首位踢進西班牙足球職業隊袁永誠、去年W15女子職業賽雙打冠軍網球好手李羽芸等,實踐他所提出的「教育是最有價值的投資」。辜林瑞慧(中)於2013年12月出席中租企業旺年晚會,與三子、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左)、媳婦辜周靖華(右)一起進場為活動揭開序幕。(圖/報系資料照)
2022小毛病年度字「肥、累、眠、澀、鬱」 籲國人勿輕忽健康
老字號國際健檢機構在2022年底,結合自家健檢大數據庫加上累積十年的身體小毛病問卷調查。發現排名前三名的小毛病,十年來都圍繞著「肥、累、眠」三項,而排名第四的小毛病,從剛開始的冷,到2017年開始變成「澀」,接著分別是「痛、脹、癢、痠、冷」,排第十的小毛病,則從2021年起從「燥」轉變成「鬱」。仔細檢視這份報告,竟然與社會發展脈動息息相關。壓力造成的前三名 肥、累、眠「前三名的『肥、累、眠』,顯示現代社會的壓力問題」,知名健檢中心研發處處長林辰語表示,「由於現代人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再加上經常外食的關係,造成身體長期處於疲累狀態」。壓力、毒素從生活的四面八方而來,包含外在的PM2.5、抽菸、環境污染、長新冠病毒等,以及內在的壓力、感染、基因、加工食品等,而現代人高達七成的外食頻率,近九成的民眾蔬果都攝取不足營養不均衡,讓身體免疫力下降,最後全身慢性發炎、慢性疲勞,常常覺得身體累、變胖、甚至睡不好!這就是壓力造成的小毛病肥、累、眠。 「澀」排第四因3C商品用眼過度?隨著3C產品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現代人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低頭族每天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民眾使用手機的實際時間比自覺時間多五成,有高達38.3%的民眾每小時都要查看手機,因此眼睛「澀」的狀況明顯增加,從「澀」的排名演變,2013年排第7、2014年排第5、到2017年後蟬聯第4,似乎可以看出智慧型手機應用的普及演變對生活的影響。建議民眾讓眼睛多休息、減少使用時間,並且讓孩子更晚開始用手機,避免造成將來高度近視。「鬱」進排行榜受新冠疫情影響?這二年「鬱」首次排進前十,可能與新冠疫情發生的這三年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COVID-19 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憂鬱的盛行率也大幅增加了25%,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健康問題後遺症真的不容小覷。身體小毛病要及早評估 為自己爭取不生病的自由小毛病代表字,是創辦人曹純鏗根據健康管理機構累積25年預防醫學的經驗,分析超過170萬筆健檢資料庫歸納整理所得,並自2013年起將『身體小毛病』加入累績豐富的健檢經驗設計出獨特的「健康問卷」,列出二十幾項惱人的小毛病讓受檢者勾選。2022年剛好屆滿十年,針對這十年的對國人健康狀況的觀察並發表的調查結果。曹純鏗呼籲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的小毛病,及早評估微生理功能變化,給予適當調整為自己爭取不生病的自由。
醫界揭密3/缺很大!9成孩童蔬果嚴重不足 「這款保健品」醫師說不必補充
根據最新「2017~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9成孩童蔬果嚴重攝取不足,因此有專家認為,可以適時補充欠缺的營養素如益生菌、綜合維他命等,關鍵在於保有正確的飲食觀念,但唯有葉黃素可以不必補充,專家認為並沒有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果,不如注意孩子使用3C的距離與用眼時間。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以食物均衡面來看,7~12歲孩童的六大類食物中的乳品、堅果種子、蔬菜、水果攝取皆不足,其中蔬菜86.9%不足每日3份、水果93.6%不足每日2份,已經屬於嚴重不足,且92%不符合天天五蔬果。而最缺乏的營養素(低於建議量),則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鈣、鐵、膳食纖維。程涵宇說,從「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明顯可以發現到部分兒童的確營養不均衡,因為蔬菜水果攝取不足,所以會衍生出的營養素缺乏、膳食纖維不足、免疫力不佳、過敏、腸胃問題,因此產生益生菌及綜合維他命的需求。程涵宇認為,依據孩子飲食狀況及習慣,可以適時輔助使用益生菌、兒童綜合維他命,但重要的是家長觀念要正確,不要認為補充保健品,三餐就可以隨便吃,或是每天大吃零食、炸物、高飽和脂肪等。調查發現,9成孩童攝取的蔬果量嚴重不足,因此容易衍生出免疫力差、過敏等症狀,這些問題無法靠保健品解決,必須回歸正確飲食才能徹底改善。(示意圖/周志龍攝)程涵宇說,健康飲食習慣、食物的挑選很多是跟著家庭習慣從小學習養成的,食物選擇及攝取量也需要家長的幫忙篩選跟提醒,天然食物當中還含有許多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及植化素幫助抗氧化增強抵抗力等。調整成健康的飲食並且均衡飲食是最重要的。例如補充維生素D可吃鮭魚、蛋黃、或強化維生素D的穀類與牛奶;富含鈣質的食物則有牛奶、豆乾、板豆腐、小魚乾、黑芝麻、芥蘭菜、莧菜、地瓜葉等;補充鐵質則可吃紅莧菜、文蛤、牛肉、鵝肉、菠菜。此外,隨著日常用品愈來愈離不開3C用品,葉黃素也成為近年很夯的保健品,不過,腎臟科醫師王介立直言「小孩不必補充葉黃素」,因為補充葉黃素並沒有治療或預防疾病的功效,甚至對成人而言,也無法達到治療或預防黃斑病變的作用。程涵宇則認為,現在許多複合型的葉黃素同時添加多種營養素、植化素,幫助增加眼睛的抗氧化能力,像是蝦紅素、山桑子、花青素、玻尿酸、玉米黃素、魚油、維生素A等,依據需求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補充。但兒童最重要的還是要定期檢查視力、限制3C使用時間、用眼時間距離等,並且搭配均衡飲食,因視力的保健不是只有靠葉黃素單一成分而已。
台式麵包熱量排行榜曝光 最肥不是奶酥麵包…這款超可口「穩坐冠軍」
台式麵包鬆軟好入口、組織細膩,內餡又豐富可口,讓不少人非常喜愛,不過營養師就公開了市面上常見販售的台式麵包熱量,第一名並非奶酥麵包或菠蘿麵包,而是由熱量高達565大卡的蔥花肉鬆捲奪得冠軍。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PO出一張台式麵包熱量排行榜,可以看到奪得冠軍的並非奶酥麵包,而是蔥花肉鬆捲,一份高達565大卡;程涵宇指出,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因此直接奪得熱量冠軍。程涵宇指出,台式麵包多為鬆軟好入口、組織細膩,再加上豐富內餡,含油、糖量比例高,油脂也容易吃下不少,如果吃得太順口,熱量也會不小心爆表;而熱量排名第二的為奶酥麵包542大卡,接著依次序分別為肉鬆麵包439大卡、香蒜麵包422大卡、咖哩多拿滋337大卡、紅豆麵包330大卡、菠蘿麵包329大卡。程涵宇也列出4點健康吃麵包的方式:1.挑選全穀物成分例如全麥麵包,因為全麥麵包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和礦物質比白麵包更高,也較能幫助血糖穩定。2.搭配蛋白質食物一起吃,避免餐後嗜睡食物昏迷(food coma)!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造成嗜睡感!可以搭配鮮乳、無糖豆漿等能夠減少血糖波動也更均衡營養。3.選擇以果乾、堅果取代甜膩餡料,可降低糖的用量,也能攝取到好油。4.適量吃也很重要!避免長期只用一個麵包當作正餐,長期下來容易出現營養不均衡問題喔!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PO出一張台式麵包熱料排行榜。(圖/翻攝臉書營養師程涵宇)
罹癌婦與身障兒相依為命「白飯配罐頭果腹」 愛心物資捐助解圍
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對罹患疾病或難以自理生活、無力工作賺取收入的身心障礙家庭來說,更是一大難關。道家人文協會今日舉辦宜蘭縣身心障礙家戶物資捐贈活動,由協會秘書長王愍之帶領志工自費至宜蘭縣羅東鎮、冬山鄉與蘇澳鎮,針對三戶中重度身心障礙家庭所需,捐贈血壓計、血糖機、復健褲、魚油膠囊、蛋白素等居家醫護保健品及白米、麥片、衛生紙、洗衣精等民生必需品共190件物資,紓解家戶迫切改善的飲食、營養需求。本次捐助的案家,第一戶為現年77歲的獨居長者阿明(化名),一側肢體行動不便且疑有失智情況,雖可自行用餐、沐浴,但如廁時因行走緩慢來不及至浴廁,需要方便穿脫的復健褲改善失禁問題。第二戶為罹患乳癌末期的阿雲(化名),育有兩子,與智能障礙合併重度身障的次子相依為命,目前以口服化療方式治療癌症,先前仰賴資源回收貼補家計,後因身體不適無法持續,平日僅靠白飯配罐頭或泡麵維持溫飽,營養不均衡恐影響化療效果,亟需相關保健補充品使療程更加順利。第三戶為精神障礙及有多項慢性病的阿天(化名),與母親和輕度多重障礙的哥哥同住,阿天長期臥床,日常起居由母親協助翻身及擦澡,哥哥因車禍無法工作,也需要母親照顧;除了阿天所需的成人紙尿片、看護墊外,母親和哥哥均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得規律服藥及每日檢測血壓血糖,但負擔不起購買儀器費用,難以追蹤病況。協會得知後,隨即量身規劃和採買適合的物資品項,並積極安排捐贈時程,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各家戶的燃眉之急。協會秘書長王愍之表示:「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紫嚴導師曾提到,最幸福的人生是懂得愛自己,也有能力去愛別人,透過真誠分享,愛會變得愈來愈多,這份幸福也將從自身擴及到他人與社會,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更多的美好幸福。」今天的捐贈,由協會志工將物資親送至各戶家中,並在訪視過程中關懷家戶們的生活、健康狀況,同時仔細說明居家醫護品和保健品的使用、服用方式,家戶們也面露笑容,向志工表達感謝:「謝謝協會提供的物資和關心,解決了生活上的不便,也可以吃得比較營養健康,更有力量面對未來的日子」。
擔心膽固醇飆升「蛋可以吃幾顆」? 營養師曝「1天最佳數量」
「蛋1天可以吃幾顆?會不會膽固醇太高?」這是許多民眾疑惑的問題。對此,營養師表示,1天建議吃2顆蛋就好,因為吃太多蛋會壓縮到其他營養食物的空間。營養師李婉萍近日在個人YouTube頻道說,婆婆怕蛋吃太多膽固醇過高,都去菜市場買只有蛋白的蛋,「可是蛋黃其實營養價值很高,現在臨床上比較不會特別說高膽固醇的食物不好,主要應該要說像肥肉、含糖飲料、蛋糕甜點等,飽和脂肪多的東西更容易影響心血管健康。」國外曾做過研究,1天吃2顆蛋對身體健康的人沒有影響。李婉萍表示,如果有人1天吃超過2顆蛋,出現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就會覺得是自己吃太多,「但在論文中有討論到不一定是蛋的關係,可能原因像是營養不均衡,或者吃太多太胖等。」李婉萍說,建議大家1天最多吃2顆蛋就好,因為吃太多會壓縮到其他食物,「譬如蛋黃裡有DHA,而秋刀魚、鮭魚、鯖魚DHA含量更高;想補鐵的話,吃豬肝、腰子更划算。」吃素的朋友因為蛋白質來源比較少,多吃一點蛋也沒問題。李婉萍指出,一顆蛋的熱量只有60卡,比一罐70卡的多多還少,但愛吃蛋的人還是要注意料理方式,「像很受歡迎的歐姆蛋加很多起司和油,油多熱量也飆升;還有台灣的烘蛋也是,油其實也很多。」如果是滷蛋,茶葉蛋、荷包蛋等相對健康,大家可以安心吃。
B群+管花肉蓯蓉 藥廠品牌推活力B群幫助思緒清晰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除了要儲備好體力外,還需要動用大量的思考力來處理繁忙的工作事務與生活瑣事。除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外,不少民眾會覺得到了一定年紀後容易丟三落四,常常出門忘記帶手機、車鑰匙忘記拔、想不起前幾天晚餐吃什麼等,因此不少民眾會吃一些營養保健品來維持身體健康,希望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一般民眾多半會想到補充B群或銀杏,營養師蔡侑臻表示:除了銀杏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植物「管花肉蓯蓉」,經研究發現能促進代謝、幫助維持健康。 杏輝【優倍多Youbest】維他命B群系列,讓你上班下班表現都BEST!(影片來源:杏輝【優倍多Youbest】youtube)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國人在三大營養素的攝取上普遍未符合適當的比例,在三餐多外食、飲食不均衡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活力不足、思考力及反應力不佳。觀察到這些現況,杏輝的保健品牌「優倍多」推出「活力B群」來幫助國人維持每日所需,杏輝表示:「活力B群」配方完整,除了完整B群外,還添加獨家專利管花肉蓯蓉萃取物(TianLife®),以及幫助消化的茯苓萃取物、增加體力的支鏈氨基酸(BCAA),尤其適合學生、上班族、創作者、工程師等需大量思考的族群保持滿滿的活力。B群+管花肉蓯蓉,藥廠品牌「優倍多」推活力B群幫助思緒清晰(圖:tw.123rf.com)營養師蔡侑臻表示,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久坐缺乏運動、壓力大睡眠不足,加上三餐外食導致營養不均衡,使得身體無法獲得足夠能量,思考和反應力自然就不靈活,就像電池電量不僅沒充飽還提早斷電。這款「活力B群」除了B群外,更添加專利管花肉蓯蓉萃取物。珍貴的管花肉蓯蓉,是一種生長在沙漠地區,不易取得的天然植物,又有「沙漠人參」之稱,而管花肉蓯蓉萃取物是杏輝研發多年的植萃原料,其重要的活性成分-AIE2,榮獲多國數十項專利,也發表了九篇國際學術期刊,更得國際多項獎項肯定。杏輝【優倍多Youbest】活力B群添加專利管花肉蓯蓉萃取物營養師蔡侑臻建議,以均衡的飲食為主要原則,並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加上適時補充合適的保健品來加強維持健康。建議選擇有藥廠生產背景的B群產品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素,為忙碌的現代人備足全方位活力!活力B群產品挑選 https://lihi1.com/AmoAC優倍多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oubest.store/優倍多Youbest 形象影片:https://youtu.be/L-r4RX7wqd0
各牌新冠疫苗「突破性感染機率」誰最高? 指揮中心曝排名
不僅台灣,包括香港、中國大陸、南韓新冠疫情確診數亦不斷攀升,與疫苗保護力消退相關,為補足消退的疫苗保護力,指揮中心20日宣布65歲以上的民眾、免疫不全或低下等特殊族群可施打第4劑新冠疫苗。不過各牌疫苗打3劑後保護力剩多少?打疫苗後遭突破感染比率為何?本月9日指揮中心就公開國內突破感染數據,其中以BNT疫苗每10萬人有7.5人被突破感染為最高。根據《康健雜誌》報導,指揮中心本月9日公布台灣突破性感染數據,以「最後一劑疫苗廠牌」為分類進行統計,並未細分接種3劑疫苗組合,而數據可見,國內接種第3劑疫苗的人數,各廠牌依序分別為莫德納疫苗769萬人、BNT疫苗為307萬人、高端疫苗49萬人。遭突破性感染比率依序則為BNT疫苗(平均每10萬人中7.5人)、莫德納疫苗(平均每10萬人中6.5人)、高端疫苗(平均每10萬人中2.6人),最後AZ疫苗則是平均每10萬人中10.2人,但因為施打該牌當作後一劑的人不足3萬,因此統計基數過小,參考的價值較低。此外根據美國疾管局(CDC)表示,施打第3劑疫苗後,大約2至4個月,疫苗保護力、重症保護力都會下降,其原因除了抗體水平衝不上去,也是因為病毒不斷發生變種;澳洲生醫科學與藥學專家巴特列(Nathan Bartlett)指出,接種BNT、莫德納疫苗作為第3劑2至4週後,保護力約會回升到60%至70%,15週後則會降到30%至40%。不過重症保護力部分,BNT疫苗重症保護力從90%降到75%、莫德納疫苗則是能保持在90%至95%。報導也提醒,免疫力與個人體質有關,而且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如果身體較操勞、營養不均衡等,也會讓免疫力下降,而外界擔憂本身患有慢性病是否更容易遭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先前就指出,根據目前的案例觀察,突破性感染與接種疫苗後的時間長短、劑數有關,罹患慢性病並不在高風險之列。
微波食品會致癌?營養師揭驚人真相:注意2地雷 1搭配降低罹癌風險
現在的超商除了販賣飲料、零食,也有各式熟食或微波食品供選擇,是許多人快速解決三餐的首選,但也引發不少健康疑慮。對此,營養師李婉萍發文揭開眞相,直言微波食品本身並不會致癌,然而有2個風險需要注意,分別是「比較鹹」及「營養不均衡」,吃多了會增加洗腎、高血壓的風險,不可不慎。營養師李婉萍在個人部落格中透露,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方便又快速,但有些人擔心機器產生的輻射對身體不好,甚至有「微波食品感覺會致癌」的疑慮出現,事實上「微波食品本身不致癌。但有兩個比較大的風險需要注意:第一個就是比較鹹,第二個就是不均衡。」李婉萍表示,微波食品一般都會比較鹹,主要是為了調味好吃,所以鈉含量高,吃多雖然不會罹癌,但會增加洗腎、高血壓的風險;營養不均衡則是因為微波食品常以澱粉加少許的肉為組合,蔬菜量通常不夠。至於微波食品為什麼會跟癌症扯上關係?專家坦言,主要原因就是營養不均衡。李婉萍指出,蔬菜量攝取不足的狀況下,膳食纖維就不夠,長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所以下次如果吃微波食品,可以多買一個香蕉、芭樂,或者再一個生菜沙拉,才會比較均衡有纖維。」另外,日本學者小藪浩二郎先前曾列出超商3大危險食品,依序為御飯糰、油炸食品以及關東煮,其中御飯糰含有大量甘胺酸,名列第一。小藪說明,甘胺酸又稱「胺基乙酸」,是一種非常便宜的化合物,能有效抑制細菌繁殖,因此經常被用作食品保鮮劑,然而它雖然方便,卻具有催眠效果,吃多了容易使人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