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成果
」台積電季配4元創新高!分析師:9/12能否填息市場情緒成關鍵
台積電(2330)將於9月12日進行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自3.5元上調至4元,並發出總金額1,037億元股息。這次除息再次證明台積電穩健的營運成果,也是該公司調整股利政策改為季配息以來的新高,顯示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強勁現金流營運成積。台積電受惠先進製程領先享有紅利,法人看好台積電大客戶蘋果9月推出的iPhone 16系列新機,有助激發果粉新一波換機潮,加上今年iPhone 16系列新機全面導入最新處理器,台積電為新機處理器獨家供應商,相關訂單將成為三奈米家族的最大出海口。台積電三奈米製程於今年正式成為智慧型手機廠商晶片主流,明年繼續推進二奈米,先進封裝、特殊製程產能,廠房興建除了自建擴充外,更透過直接購買群創南科廠房快速部署,預估持續提升封裝能力滿足客戶需求。有別於以往台積電除息,遭遇8月股災一度回落800元,近日雖在900元震盪,但多方資金頗有鬆動跡象,市場高度關注台積本次是否能順利展開填息行情。多數市場分析師對該公司未來股價表現保持樂觀,預計股價隨市場情緒恢復有望回升。此外,海外投資者對台積電興趣濃厚,台積電將陸續展開海外券商受邀業積說明,預計將吸引資金關注。特別是台積電完成美國亞歷桑那(TSMC Arizona)與日本熊本建廠(JASM)的動作後,日前也宣布在德國德勒斯登啟動建廠,創造亞、美、歐的日不落帝國,讓市場對該公司在全球布局的影響力備受矚目。這些投資不僅有助於台積電鞏固其全球市場地位,進而提升長期股東的收益。
億中選一!北捷第135億人次誕生 「昨晚搭板南線」可免費搭車一整年
臺北捷運第135億乘客誕生囉!7月6日晚間8時10分從板南線市政府站進站、忠孝敦化站出站的幸運會員,接下來可免費搭乘捷運一整年,並獲邀參加30周年慶生會,與臺北捷運共享喜悅;第135億旅客前後5名捷運會員,也各獲得基北北桃都會通定期票1張,快來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位幸運兒!臺北捷運公司表示,捷運搭乘人次以票卡進站人次統計,相關得獎名單公布於「台北捷運」FB粉絲專頁;此外,參加「捷運這樣玩」FB及線上預測活動,正確猜中第135億乘客是從板南線及市政府站進站的粉絲,也恭喜有機會獲得電子書閱讀器好禮。慶賀旅運人次突破135億之際,臺北捷運公司也在中山站中山藝文廊舉辦第2波30周年展覽「台北捷運新生活指南」,以「不只捷運,更是美好生活」為主軸,邀請民眾重新認識臺北捷運營運成果及未來發展。「台北捷運新生活指南」共有9大展區,以「新」為出發點,呈現近年臺北捷運不只是載運乘客,也進一步發展遊憩休閒事業、物業及旅館開發、新商業模式、生活事業、智慧化營運及創造永續生活等領域,滿足通勤族的生活大小事,帶給旅客全新體驗。近年來臺北捷運力行推動ESG,傳遞永續發展、淨零排放的概念,以捷運或共享運具出行,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最實在的減碳行動方案!北捷未來將持續秉持綠色運具的使命,提供安全、可靠的運輸服務,歡迎民眾多多搭乘捷運,為淨零減碳盡一份心力。臺北捷運第135億人次誕生,獲得捷運年票一張,免費搭車一整年。(圖/北捷提供)
長榮航「年中2個月獎金」28日入袋 員工酬勞總提撥11.3億元
長榮航(2618)發放的年中二個月酬勞獎金今天(28日)進帳,加計年終獎金6個月等於是共8個月,僅次於台灣虎航的年終獎將10個月以上,羨煞許多人。對此,長榮航空表示,2023年長榮航空全體同仁同心協力締造獲利的佳績,除了去年底發放年終獎金外,並依相關法規及公司章程,於6月28日發放員工酬勞與員工分享公司的營運成果。長榮航空2023年12月時在宣布旗下公司將平均發放6個月年終獎金,創下公司成立以來最高紀錄時,會再依各公司年度結算盈餘狀況,於2024年年中額外發放酬勞獎金。長榮航空今年5月29日召開股東會,報告2023年員工及董事會酬勞事項部分,董事會依公司章程規定,提撥「員工酬勞現金」11.3億元及董事酬勞950萬元。長榮航2024年第1季財報,營收519.15億元,淨利51.67億元,歸屬母公司獲利47.12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87元,相較去年同期的營收444.26億元、淨利47.52億元成長1倍,也較去年歸屬母公司獲利44.98億元、每股盈餘0.84元增加。長榮航空從今年七月起,將於台北飛往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紐約航線,提供機上全艙等皆可享用的乾杯集團燒肉餐點;在服務用品的部分也不斷精進,長榮航空皇璽桂冠艙Giorgio Armani過夜包和豪華經濟艙Kipling過夜包,日前在德國WTCE(World Travel Catering Expo)獲得英國運輸雜誌Onboard Hospitality頒發「最佳商務艙過夜包」,以及加拿大專業航空雜誌PAX International頒發「亞洲區最佳豪華經濟艙過夜包」的肯定。
巧新去年每股賺2.88元 客制化輪圈2024年出貨有望2位數成長
全球汽車輪圈廠商巧新(1563)公布2023年全年合併營收77.79億元,在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挹注下,中和升息對財務成本增加的影響,營業淨利7.55億元,稅後歸屬於母公司淨利6.08億元,分別較2022年度成長534.58%及4.42%,惟加權流通在外股數較2022年增加約5%,EPS相較上期微幅減少達2.88元。巧新表示,2023年全年來自包括JLR、Porsche、豐通等歐、日系品牌車廠提貨力道明顯提振,加上各品牌車廠加速去化積累的訂單及新車款上線,全年輪圈總出貨數明顯較2022年成長21.46%。在出貨量能放大的同時,運費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且公司持續強化自動化生產、製程效率優化、使用屏東熔煉廠再生鋁料,在有效節約原物料成本及整體產能稼動率穩步提升下,使2023年全年毛利率較2022年的19%增加至22%,營業利益率也較2022年的2%增加至10%,雙雙繳出較2022年正成長的優異成績,彰顯出產能效益與管理的成效。巧新考量公司資本公積充沛且財務體質健全,為將營運成果回饋全體股東,經董事會決議通過2023年擬配發每股2.0129元現金股利,股利配發率達69.89%,以3月7日收盤價96.1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為2%。展望2024年,巧新對於整體營運向上成長深具信心,也同步公布2024年2月合併營收達6.11億元、年增率達8.52%,累計2024年前2月合併營收13.01億元、年增率達16.93%。巧新提到,以目前業務接單動能來看,客製化輪圈原有客戶拉貨力道增加態勢不變,隨著客戶拉貨排程如預期推進,有望今年客製化輪圈出貨量朝兩位數年增率正成長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巧新近年來持續探討鍛造部品不同產業應用,目前與數家半導體晶圓設備關鍵零組件供應商接洽及認證中,並提出可將汰換的零組件100%回收再製方案,可創造再生鋁市場龐大應用商機。
長榮航543位機師贊成春節罷工 公司22日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不放棄與工會協商」
長榮航空22日以三點聲明回應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罷工投票結果,強調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應對罷工,不放棄與工會協商;並以事實積極回應工會,持續增進機師薪資待遇;積極培訓國內機師人才,本外籍機師晉升標準一致。長榮航空指出,長榮航空機師人數超過1460人,根據媒體報導此次機師工會贊成罷工的長榮航空機師為543人,為長榮航空機師總人數的37%。長榮航空不放棄與工會協商,同時,基於社會責任並遵照交通部、民航局要求,長榮航空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統籌人力盤點、航班調度以及旅客輸運規劃,確保主要航線之營運,一旦機師工會開始罷工,將於第一時間在公司官網、手機 App 公告受影響之航班資訊,並設立專屬網頁,提供最新的航班異動以及相關作業辦法。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22日宣布包含非長榮分會會員在內所發起對長榮航空的罷工投票並取得罷工權,長榮航空對此表示,在持續尋求與機師工會溝通協商下,仍有此結果表達遺憾;呼籲工會優先考慮旅客權益,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繼續進行勞資協商。長榮航空22日表示,積極回應工會,持續增進機師薪資待遇。圖為長榮航在台北國際旅展中以波音787夢幻客機為展區主題,打造高達4公尺的巨型787發動機模型、模擬機翼及航行燈。(圖/方萬民攝)長榮航空表示,機師工會長榮分會本次罷工訴求為:調整飛行員結構薪資20%、調漲外站飛行津貼至每小時 6 美元、停止聘用外籍正駕駛員。公司均秉持善意以事實積極回應。自該工會於2022年提出調整薪資福利之調解迄今,長榮航空飛行員依職級不同,底薪已調整逾20%,飛行津貼也同步提升,每月薪資(不含外站津貼)合計已增加台幣18,000~36,000元以上。在外站津貼部分,長榮航空除了提供組員外站住宿期間早餐外,長榮航空津貼計算給付時間為國內業界最長,且自 2023 年迄今調幅達17%,以長榮航空台北-洛杉磯航班為例,在洛杉磯停留的兩天期間,其中早餐已由公司提供,另外午晚餐共4餐給予283美元(約台幣8,760元)的餐費。長榮航空照顧員工的初心從未改變,公司在去年有獲利的基礎下,也已經發放 6 個月的年終獎金,並將於結算 2023 年實際獲利後,另再發放員工酬勞;但長榮航空為自負盈虧的民營公司,需考量永續經營,無法因短期間獲利即一次性大幅調薪,但是公司會持續增進員工薪資福利,與員工分享公司的營運成果。長榮航空指出,在外籍機師聘僱方面,因國內飛行人才有限,長榮航空積極培育國內機師人才,並在美國設有飛行學院,持續招募飛行學員與聘用合格的飛行員;惟當本國籍機師人數不足時,才會聘用外籍機師,外籍機師晉升機長標準與與本國籍機師一致,此為長榮航空一直以來晉用機師的原則及做法。目前國內各家航空公司晉用外籍機師時,均援引相同法規,長榮航空亦遵循相關法令聘僱與訓練外籍機師。針對勞動局之處分,已向主管機關提起訴願。所有機師均須通過業界訓練和考核,取得執飛機型之檢定証後始得執飛。
正瀚「減碳」產品北美叫座 創新板農業生技第一檔21日上市股價漲逾37%
農業生技業者登錄創新板第一檔正瀚生技(6534),今天(21日)以每股60元掛牌上市,終場作收82.40元,漲幅37.33%,董事長吳正邦10年前回台創立正瀚,以植物生長調節劑與肥料為營運核心,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5.39億元,EPS 5.56元,已賺贏去年全年;累計前11月營收14.4億元,年增率為1.69%。正瀚生技總經理黃卓君表示,正瀚擁有獨家創新的農業科技研發及製程技術,同時以歐盟《綠色新政》於2030年達成肥料減量20%、農藥減量50%的目標,開發出多種減碳型產品,符合農業生產市場之節能減碳趨勢。正瀚生技2022年營收為14.3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79元,較2021年分別成長40.81%及59.67%,經營績效相當亮眼。2023年截至10月底已發放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之現金股利分別為3.88元及1.00元,持續將營運成果回饋股東。正瀚生技(6534)此次掛牌上市由富邦證券輔導,資深副總經理吳春敏表示,正瀚更放眼全球市場,以「台灣研發、美國製造、全球行銷」的策略進行佈局,目前已於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智利等多個國家銷售,掌握全球農業市場需求商機,營運獲利成長可期。正瀚目前已擁有13張美國EPA原體登記證及多項專利,近年以獨家技術開發出多項減碳型利基產品,例如在主力北美市場叫好又叫座的Radiate和Radiate Next系列,未來將拓展至南美與其他地區,推升業績成長。近期推出最新富肽系列產品已陸續取得8項肥料產品登記證,針對水稻、茶葉、咖啡等經濟作物正進行田間試驗,待陸續試產及量產上市後,可成為明、後年之重要成長引擎。
因應《數位市場法案》 蘋果明年開放「歐盟地區」從第三方下載App
根據蘋果一份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的文件,內容中表示,蘋果將會同意在開放第三方的軟體下載渠道,屆時歐盟地區的蘋果用戶可以從官方App Store以外的地方下載軟體。而這項變動,最快從2024年就會開始。根據《Apple Insider》報導指出,蘋果之所以會同意開放第三方渠道,主要是歐盟先前出台的《數位市場法案》,該法案中規定要求蘋果必須向競爭對手開放應用程式商店的權利,否則蘋果就會面臨退出歐盟市場的可能。當時就傳出,雖然蘋果曾針對這份決議提出異議,但並未撼動歐盟官方的態度。而在一份遞交給SEC的10-K表格中,在提及蘋果未來的業務變革中,蘋果官方明文寫到「由於影響應用商店的立法倡議,如歐盟(EU)數位市場法案,公司須在2024年3月之前遵守。」這也代表著,歐盟地區的蘋果使用者,有機會在2024年就看到第三方軟體下載服務。蘋果官方也在表格中分析開放第三方軟體下載服務的影響,蘋果官方認為,屆時如開放第三方下載服務,官方的App Store的銷售量將會明顯減少,連帶地分潤的傭金收入也會降低「公司的業務、營運成果和財務狀況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需求疲弱 三大科學園區上半年營收1.8兆年減近12%
由於營收主力戰將的積體電路產業仍疲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7日公布旗下三大科學園區的上半年營運成果,上半年營業額為1.8兆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1.95%,但仍為歷年次高;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傳統旺季是落在下半年,所以希望持續努力下,能讓全年營收減幅收斂至個位數。檢視三大科學園區營業額表現,竹科貢獻了6684億元、衰退19.01%,中科4588億元、衰退19.72%,南科則因為有積體電路擴廠效應,以及5奈米製程助攻,營收6770億元,是唯一正成長、成長幅度為3.81%。數據顯示,成長最多的是資訊產業,營收近456.4億元、成長17.38%,因為有雲端及車用電子訂單,客戶需求回溫,通訊產業營收近456.4億元、成長17.38%;生技廠商的新藥正在逐步打開市場,加上醫療器材,生物技術產業營收突破200億大關、達206.8億元,成長3.42%。但主力產業的積體電路上半年營收1兆3861元、衰退11.82%,國科會表示,主因還是終端電子產品需求疲弱,客戶端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廠商產能利用率下滑,不過高效能運算包含CPU、GPU、AI晶片,及車用電子等需求穩健,先進製程產能開出後,接下來衰退幅度可望趨緩。光電方面,上半年營收跌破2000億元,為191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2.14%,主因市場需求疲軟,終端品牌持續進行庫存調節,導致面板價格下跌;精密機械產業則因半導體景氣寒冬,市場減少設備採購、調降資本支出,上半年營業額590億元、衰退10.12%。
航空旅遊業疫後復甦 華航加薪2000、和泰車調薪近3%
疫後百業復甦,航空業大缺工,華航宣布加薪留才,9月起全體員工基本薪一律調升2000元,且隨著今年獲利刷新紀錄,明年還有機會再調薪。汽車業龍頭和泰汽車受惠疫後供應鏈轉穩,缺車困擾不再,銷售強勁復甦,上半年大賺超過2個股本,宣布平均調薪2.93%,表現優異員工更高達7.5%,羨煞眾人。暑期出遊旺季推升,高票價紅利發酵,華航7月合併營收衝上歷史第3高,除東北亞載客踴躍挹注營收,布拉格暑期訂位滿載,未來2個月訂位率也高達85%,給足加薪底氣。華航此次捨棄固定比率加薪,考量每年調薪都被通貨膨脹所侵蝕,決定從調整基本薪的方式全員調高薪資,董事長謝世謙在與華航工會協商時更釋出極大善意,表示不用等明年,9月就直接加薪,希望能共享營運成果。和泰汽車表示,捱過轉投資產險大賠及疫情供應不穩兩大利空,上半年車市供應回穩,銷售寫下歷史新高。和泰車發言人劉松山說,今年轉投資公司持續穩定成長,進一步推升獲利創新高,董事會也在昨天通過年度員工調薪案,全公司平均調薪達2.93%,表現優異員工更達7.5%。同樣搶人搶得凶的餐飲業,王品集團7月率先砸下700萬元,啟動鐵板燒人才調薪,對鐵板燒儲備幹部職缺開出起薪4萬元,通過18個月培訓考核,月薪可達6.5萬元。由於王品7月營收改寫同期新高,並創歷史次高,9月將啟動全集團今年第2次調薪評估,有望再加薪。旅遊業也是復甦指標,雄獅表示,疫後旅遊強勁復甦,各家旅行社都積極求才,雄獅除提出優於同業的薪資攬才,對留在集團內的員工也已研議調薪及晉升計畫,預計第3季起實施,保守估計至少3至5%。
欣陸獲利創新高每股配息2.5元 執行長:3大事業業務存量逾1600億元
欣陸投資控股公司(3703)今(25)日發布2022年營運成果及2023年營業計劃。2022年欣陸投控合併營業收入321.46億元,稅後合併淨利為28.88億元,每股盈餘為3.51元,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2.5元,2022年營收、淨利以及股利均創歷史新高。欣陸投控執行長張方欣表示,「雖然2022年產業大環境挑戰嚴峻,欣陸投控仍展現營運韌性,整體營運表現持續提升,合併營收成長19.7%,營業淨利成長41.4%,稅後淨利則成長58.2%。」欣陸投控3大事業體目前尚未入帳的業務存量,營建工程789億元,是大陸工程的歷史新高;大陸建設不動產開發營收存量132億元已銷尚未入帳;環境工程及水資源處理,在手合約餘額為717億元,也是歷史新高。其中包含營建工程事業(大陸工程)取得「台北捷運環狀線CF670A區段標」,環境工程及水資源處理事業(欣達環工)取得「台南市城西焚化廠更新爐BOT案」。合併3大事業體業務存量超過1600億元,「代表只要穩健做好執行,未來營收都會有堅實的基礎。」張方欣表示。大陸工程執行長Mr. Simon Buttery表示,大陸工程在2022年取得諸多新案,其中高雄左營軍港的過港隧道工程,為集團第一個港灣相關的土木專案,目前興建中的主要專案包括桃園捷運綠線、台北捷運環狀線、萬大線及台南鐵路地下化等土木工程專案。大陸工程今年仍將專注於擴大在交通基礎建設專案的市占率。在建築工程部分,則延續聚焦於多元佈局,含公共住宅、商用不動產、複合型開發案等。Simon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大陸工程的待建工程量已累積至745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3.8倍。受惠於新案貢獻,大陸工程的工程存量在今年第一季末達到歷史新高的789億元,相當於2022年營收的4.0倍。大陸建設也在2022年取得多項開發案,大陸建設執行長廖淳森表示,其中「信義兒福公辦都更案」為集團首度參與公辦都更案,此外也規劃將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建物改建為辦公大樓,使其產品組合從住宅、飯店進一步延伸至辦公大樓。2023年將認列已完銷的「鐫画」、「鐫月」案與其他成屋案。大陸建設2022年新取得專案包括台中北屯區洲際段案、新北板橋區江子翠段案、台北中山區金泰段辦公大樓案、新北板橋區新雅段案及台北信義區兒福公辦都更案;而2023年推案計畫包括台北中山區金泰段辦公大樓案、台北大安區通化段案、新北板橋區新雅段案、台中北屯區洲際段案,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住宅案。截至2022年年底,大陸建設的營收存量為146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1.5倍。欣達環工也於2022年取得「臺南市城西焚化廠更新爐新建移轉營運促參案」,宣告集團正式跨足廢棄物處理與再生能源業務。去年欣達環工也取得「高雄市橋頭再生水廠興建移轉營運案」,持續擴大現有水資源處理業務的版圖,目前欣達環工在政府已招標的8座再生水廠中,參與其中的4座。欣達環工執行長周黎明表示,2023年欣達環工仍將持續拓展水資源處理、廢棄物處理與再生能源業務,也將持續評估生質能源業務。截至2022年年底,欣達環工的在手合約餘額為450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9.6倍。受惠於新案貢獻,欣達環工的業務存量於今年第一季末進一步推升至歷史新高的717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15.6倍。
新光金公開信控「上坡中不適合換檔」 1700字四點訴求「合併不利股東」
新光金控(2888)將在6月9日全面改選董事,今年有「犯吳東進公司派」與「洪士琪公司改革派」兩大陣營共提出32名候選人爆炸,選情緊繃,新光金控今早也發出一封給全體股東公開信,四點訴求溫情喊話強調各項業務朝正向發展,「在上坡的路上,不適合換檔」,請繼續給予支持和鼓勵,努力讓「有光在,實現每個期待!」新光金控提出「持續壯大與股東共享營運成果,接軌後隱含價值將逐步實現」、「強化公司治理,連續二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 (DJSI World)」,備受國內 外專業評鑑機構認同」、「推選熟稔經營實務、兼具專業多元並與國際趨勢接軌的董事候選人」及「轉型持續進行,追求股東最大利益」四點訴求,強調60年來肩負對客戶、股東、員工、社會大眾的責任,始終如一為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的價值。新光金控以2022年底金控總資產逾4.8兆元,客戶數達620萬、員工人數2萬人、逾50多萬股東,為台灣第五大金控公司的數字表示,新光人壽依總資產排名為台灣第四大保險公司,總保費收入排名第四大,初年度等價保費排名第五大等;過去三年每年均穩定配息,殖利率逾4%,近期因受到升息影響,影響公司短期的財務表現。就公司治理面向,新光金控表示,已從人力、組織、制度及企業文化全面進行強化,於2022年4月1日增設專責單位,負責董事會、功能性委員會等相關事務,並由法務長擔任公司治理主管,透過組織專責及律師法律專業,強化公司治理事務之處理;面對主管機關所關注之有控制能力股東互動機制建立,先於業界訂定相關作業規範並修正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確立與有控制能力股東間溝通互動應遵循之原則,確保溝通聯繫程序之合規性等。此次董事會通過提名的12席一般董事候選人、3席獨立董事候選人,人選特色包括強化公司治理、具備法律、財務、金融科技、精算等,有現任董事新光銀行董事長李增昌、新光人壽董事長潘柏錚、新光保全董事長吳昕東,新增的有新光金控總經理吳欣儒等,女性董事也由1位增加為4位,期透過女性董事參與決策,帶來正面影響力。對於外界關心的合併議題,新光金控也強調公司立場,係以能壯大金控獲利、業務互補擴大規模、發揮金控綜效,並維護股東、客戶及員工之利益為前提。目前子公司新光人壽正面臨2026年接軌會計新制度,相關法規與制度等都具有不確定性,公司隱含價值無法在接軌前體現,尤其公司每股淨值遠高於股價,此時談合併不利於股東利益。
群創決議不發股利+每股減資0.5元 中止連9年配發紀錄
面板大廠群創(3481)董事會今(18日)決議,將不配發股利,也終止了從2013年以來連9年都有配發股利的紀錄,另外群創也將進行現金減資5%,每股退還股東股款0.5元。群創也公佈2023年第一季營運成果,合併營收為456億元,營業淨損為86億元,稅後淨損78億元,基本每股損失為0.82元。群創表示,第一季雖為傳統淡季,但面板價格逐步回升,因此營業虧損較上季縮小,同時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也分別回升8.0以及7.8個百分點。至於第一季整體出貨狀況,群創表示,單季出貨面積614萬平方公尺,較前一季減少4.2%,液晶面板售價為每平方公尺240美元。其中中小尺寸營收為82億元,較前一季減少8.9%;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面積71.2萬平方公尺,較前一季增加5.7%。2023年第一季營收以產品應用別區分,可攜式電腦為23%、手機及商用產品為16%、車用產品為22%、桌上型螢幕為7%、電視為32%;以產品尺寸別區分,10吋以下為19%、10到20吋為34%、20到30吋為15%、30到40吋為7%、40吋以上為25%。展望第二季,群創預期,面板景氣在第一季築底後,第二季面板需求將持續回暖,中國618驅動面板備貨需求,整體面板出貨可望逐月回溫;電視面板價格預期第二季將持續回升;IT面板部分,MNT、NB終端通路庫存去化已近尾聲,其中部分MNT面板價格預期小幅度上漲。群創預估第二季出貨狀況,大尺寸面板出貨將季增11-13%,平均單價也將季增4-6%;中小尺寸面板出貨將季增11-13%。
麗豐-KY擬配息每股7元 克麗緹娜加盟店達5千家較疫情前增3%
麗豐-KY(4137,克麗緹娜)最新公告2022年全年度合併營收為新台幣40.7億元、稅後淨利6.9億元、稅後EPS達8.68元,董事會並擬決議配發每股7元現金股利,皆較前一個年度的獲利13.55億元、EPS17.05元與配息12元減少。麗豐表示,今年公司營運重點將著重於克麗緹娜美容連鎖加盟店之營運規模拓展,品牌形象廣宣及強化,提高產品銷售及市占等,以帶動集團全通路整體營運回歸成長之目標。麗豐9日召開董事會,提報通過2022年全年之營運成果,雖然去年整體營運受疫情影響,然從去年底大陸宣布疫管解封,營運即朝向觸底反轉的態勢發展,從主營通路克麗緹娜美容連鎖加盟店之總店數來看,2022年底全球總店數相較於疫情前2019年底還增加約3%,顯示麗豐拓點決心。麗豐-KY考量公司整體財務體質健全,於3月9日董事會決議通過2022年擬配發每股7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達80.65%,以3月9日收盤價221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為3.17%。麗豐目前事業體系從臺灣擴及到中國大陸、香港等大中華地區,現正積極插旗東南亞地區,全球克麗緹娜加盟點達4,934家,其中位於大陸有4,694家巨型連鎖經營,並正開發「新美力」電商平台、「雅樸麗德」醫美診所、「RnD」美甲美睫等新品牌通路,以結合集團研發、生產、品牌、全通路銷售等四大優勢,建置麗豐「美業產業鏈」。
生技製藥業也能拚「護國神山」! 藥華藥詹青柳:走進全球市場+ESG接軌國際
新藥生技股王藥華藥(6446)自行研發生產的Ropeg創新長效型干擾素,2019年起陸續獲的歐盟核准使用於成人PV患者(適應症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與台灣、瑞士藥證及韓國、美國FDA核准上市;去年提出日本及中國藥證申請,今年1月則申請馬來西亞上市許可證,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可望2023年為藥華藥獲利元年。CTWANT邀請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博士在歲末年初之時,與讀者們分享近年來對生技產業永續發展的心得,和新年的展望:感謝CTWANT財經組邀請,企業社會責任(CSR)與永續經營(ESG)已經是全球企業營運不可忽視的一環,引導企業的主要決策。從2019年到2023年,我們一起走過新冠疫情,世界正共同步入後疫情時代,我們也利用這個機會重新自我檢視,以更全面的角度探討永續議題,逐步踏實公司的永續藍圖,持續提升長期永續價值。國人都期待台灣生技製藥產業能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但生技製藥產業必須與國際接軌,走進國際市場,才能發揚光大。研究國內外台灣生技藥廠的ESG策略和內容,和國際ESG排名優秀的生技製藥公司如Biogen、Boehringer Ingelheim相比,我們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聯合國於2004年發表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首次提出ESG,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三大面向納入企業經營的評量標準,並於2015年宣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希望全球朝著永續的17項目標和169項細項目標去執行。企業的成績單不再只有財務報表,而是要兼顧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的成果報告;公司治理透明化,投資者更能信任公司而參與投資;日常對於重大議題的研討也能預見公司的潛在危機而早日防範,使公司有能力處理危機。生技製藥產業的使命是提供優質的藥品及正確透明的藥物資訊,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因此社會責任也更加重大;但生技製藥產業在環境和社會議題上也還有許多的進步空間,如碳排放的管理、藥價的制定、臨床倫理的執行、以及臨床數據的處理等等。國際知名生技製藥大廠多數已早早開始執行ESG並發布企業永續報告書,說明公司在ESG議題上的努力和績效。近年來台灣生技製藥產業逐漸步入開花結果階段,對ESG議題的重視也逐漸抬頭,已有多家生技公司陸續依照法規發布企業永續報告書,透明公開地讓投資人深入了解公司在不同層面的營運成果。不同於傳產、製造、科技、金融產業有一套ESG的「綠化模板」,藥華藥根據生技新藥特殊產業屬性,引進SDGs, SASB, Sustainalytics , MSCI, Access to Medicine等相關的永續指標與我們的業務營運和策略整合在一起,並將藥品可及性、病患安全性與臨床試驗中受試者安全性等三大關鍵列入,建立起專屬生技企業CSR的特點,透過量化指標來呈現投資人關注的主題。展望未來,在迎向全球化佈局及持續發展創新新藥的營運策略之下,我們期許每年都更進一步探討生技產業ESG的執行如何達到聯合國訂立的永續目標,落實最佳營運策略,加速與國際接軌,邁入長遠的永續發展。最後,誠祝CTWANT的讀者新的一年健康快樂、闔家平安!
佳世達Q3純益季飆漲5倍 醫療事業可望穩定成長
佳世達(2352)4日董事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在處分子公司獲利進帳下,稅後純益63.64億元,季增548%、年增356%,每股純益3.24元;第三季合併營收600.6億元,年增5%、季減4%,稅後純益與歸屬於母公司淨利分別為73.15億元和63.64億元,較去年同期和第二季均大幅增長。累計佳世達前三季營收1837.2億元,年增12%;毛利率14%,年減0.6個百分點;營益率2.4%,年減1個百分點。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78.8億元,年增7.8%,每股純益4.01元,單季及累計獲利均創歷史同期新高。佳世達第三季雖然受到資訊產品的需求轉弱、旺季不旺,但在此資訊產業景氣下行中仍能逆勢突破,主因是醫療、網通、智能方案等事業表現不俗,加上明基電通(香港)的處分案完成交割,認列獲利53億元,推升純益大躍進,交出營收、獲利皆成長的成績單。佳世達10月營收189.31億元,月減3.2%、年減0.3%;累計前10月營收2024.62億元,年增10.6%,創同期新高。佳世達將於7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說明第三季營運成果與未來展望。雖然今年資通訊產品需求下滑,但是受惠於疫情需求強勁,加上新併購之企業展現合併效應,佳世達旗下醫療事業明基醫今年成長動能強勁,也推升集團營運持續創高。明基醫前三季合併營收21.72億元,年成長107%,營業利益約1.33億元,年增478%,稅後純益1.57億元,年成長843%,每股盈餘3.53元。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穩定成長,加上防疫已形成常態需求,公司對下半年營運仍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預估全年營收、獲利可望持續成長。
台新金認列彰銀投資虧損 Q1獲利21億元年減逾五成
台新金控(2887)今天(4日)舉行2022年第一季線上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林維俊表示,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及俄烏戰爭造成全球市場受到衝擊,台新金控旗下銀行、人壽、證券等各子公司營運表現仍穩健,第一季稅後淨利21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15元,年化股東權益報酬率4.33%,每股淨值為13.89元。至於各界關注的彰銀持股處分,林維俊重申台新已承諾金管會在6年內處分所有彰銀持股,會以避免影響彰銀股價的方式,陸續透過發行交換債、發行交換特別股及集中市場出售等方式進行處分彰銀持股。目前台新已於111年4月1日發行50億元本公司國內第一次無擔保交換公司債,相當於交換股數2.46億股。此外,對於發行己種交換特別股也在規劃中。今天線上法說會由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財務長賴昭吟、投資長簡展穎、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法人金融事業總處執行長林淑真,以及台新人壽總經理邢益華等六人共同主持,會中公布今(2022)年第一季營運成果。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今年第一季因為認列彰化銀行之投資收益在會計處理的異動,以及取得保德信人壽交易合約中之或有價金評價受殖利率上升影響,以致第一季稅後淨利年成長減少52.1%。在資本結構與授信資產品質方面,台新金控與台新銀行第一季之資本適足率分別為118.9%及14.5%,資本結構持續穩健;台新銀行逾放比及覆蓋率分別為0.13%及989%,授信資產品質維持良好。在子公司台新銀行的存、放款業務表現方面,受惠企業放款穩健成長,全行總放款餘額年成長達8.1%,外幣放款年成長15.5%,臺幣放款有6.4%的年成長,總存款餘額亦有6.7%成長。而在信用卡相關業務方面,簽帳金額及毛手續費收入年成長分別達5.2%、4.1%,有效卡數也持續成長已逾410萬張,而特店家數逾16萬家持續穩居市場前列。台新人壽的業務表現方面,在新產品推出及銀行保險通路強勁銷售動能加持下,第一季初年度保費(FYP)收入為新臺幣62.56億元,為去年同期24倍,第一季總保費收入為新臺幣99.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5倍,台新人壽第一季稅後淨利為13.23億元。台新證券業務表現方面,由於受到國內外證券交易市場不穩及臺灣證券交易量下滑的影響,致台新證券的經紀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小幅減少,台新證券第一季稅後淨利達2.1億。林維俊表示,今年台新成立滿三十周年,台新金控宣示將以「認真、永續」的精神,致力倡議與推動個人「綠色生活」行動,並與眾多產業夥伴合作,從企業自身做起。除號召員工與客戶從日常食衣住行轉變,持續積極落實企業永續以及ESG各面向的推動,更攜手各界夥伴共同推動永續,發揮金融業者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以符合各利害關係人對台新的永續期待。
傲視全球航空業 華航年終7個月、加薪4%⋯獲利3關鍵曝光
華航年終獎金6日定案,傲視全球航空業!今年華航將平均發放六個月基本薪,加上原有的第13個月,等於可以領到七個月,是外界預估的一倍,不僅一舉超越長榮航的1.5個月年終獎金,也讓法人對華航獲利有更高期待,上調2021全年獲利預估70~80億元以上,有機會躍居2021年全球最賺錢的國際航空公司。再者,華航疫情年不減薪裁員挺過來了,現在賺大錢要全員加薪,調薪幅度平均不低於公教人員的4%,包括兼職人員將比照正職人員發放。華航表示,感謝所有員工與工會在過去一年堅守崗位打拚與支持,團隊合作讓公司在逆境中突破,因此與員工共享營運成果。展望2022年仍是充滿挑戰,將持續在後疫情時代衝刺貨運、布局客運。這波疫情延燒近20個月,造成全球逾40家航空公司倒閉或債務重整,被視為航空業百年史上最大災難,目前航空客運市場仍疲弱不振,全靠航空貨運撐場,國內航空雙雄長榮航、華航還有餘裕發放年終獎金受矚目,業界形容,2021年獲利的國際航空公司一隻手數得完,華航2021年前11月貨運收入一舉突破千億元,有機會登上全球國際航空公司的獲利王。華航2021年第三季獲利達28億元,帶動前三季一舉虧轉盈、獲利15.55億元,第四季迎來超級旺季可望創單季新高,法人看好,華航2021年將締造營收、獲利新猷,獲利有機會挑戰70~80億元。華航曾在2015年獲利57.6億元、EPS達1.06元,當年年終獎金領三~四個月,因此外界推估華航今年大手筆發出六個月,第四季獲利應該比想像好很多。面對疫情,華航從2020年3月起率先轉型,專攻貨運突圍,不僅小賺1.4億元活下來,2021年更靠著靈活調度客、貨運飛機,貨運量不只躋身全球第五大,前三季帶動整體營收來到917億元,EPS為0.28元,在國籍航空業率先轉盈。華航獲利關鍵有三個,一是機隊、人員屬於中型規模,包袱較小,靈活轉型,目前機隊有84架飛機、人員上萬;二是貨機機隊龐大,適時汰舊換新,抖落成本包袱;三是佔據亞洲飛歐美重要轉運站,2021年8月起每月貨運收入破百億,可望在12月續創單月歷史新高。展望2022年,華航貨機將增至23架,客機增至67架,第一季也將以腹艙載貨為主,在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之際,配合市場需求,持續加大高價貨運包機、艙位等服務,爭取半導體機台、電商貨、消費性電子產品設備等,準備再賺一波。
賺很大?北捷自動販賣機一片口罩賣10元挨批 獲利恐達2倍以上
為因應中央規定,搭乘大眾運輸須全程戴口罩,台北捷運在各捷運站點設置口罩販賣機,台北市議員戴錫欽接獲民眾陳情,捷運站內販賣機的口罩竟1片要價10元,遠高於市場行情。他調閱資料發現,捷運公司與販賣機業者的契約規定,「口罩價格應符合市場行情」,市面上口罩約為5元;對此,北捷表示,僅向廠商收取場租費用,口罩由廠商定價。戴錫欽指出,「萬洲通國際企業」在捷運站內設置6台口罩販賣機,從營運成果來看,該公司在台北車站、市政府站、中山站、忠孝新生站、南京復興站和古亭站,每月租金為6000元,從去年8月至今年9月,14個月租金為8萬4千元,約賣出約7萬8千片,以每片10元計算,營業額約78萬元,業者給捷運公司僅8萬4千元租金,但營業額竟可達78萬,似乎不符合市場行情。戴錫欽要求,捷運公司應對口罩自動販賣機的價格重新檢討,以符合市場行情價格,更避免無辜消費者成為冤大頭;對此,北捷指出,其實廠商也要補貨和人工管理機台,價格部分是由廠商自定,至於是否低價高賣的情形,會再去做進一步的了解。有捷運族抱怨,販賣機的口罩1片10元太貴,現在到藥局購買實名制口罩,每片只要5元,和疫情初期相比,現在口罩產能穩定,價格也應該調回市場行情,廠商租金又如此便宜,獲利恐達2倍以上。不過,也有民眾持不同看法認為,捷運站的口罩有特殊圖案,加上應急使用,10元還能接受;北捷則表示,疫情期間,對未戴口罩乘客仍以勸導為主,疫情初期,站務人員會提供非醫療級的紙口罩給忘記戴口罩的乘客,但現階段戴口罩也成為全民運動,會請乘客到便利商店或自動販賣機購買。
跟進「加薪」 面板廠大賺友達調薪逾4%、群創學碩士最高4.4~5.8萬元
繼面板大廠友達率先喊出支持政府軍公教調薪4%政策後,群創今天(31日)也宣布提前調薪於明年元旦起實施,大學畢業工程師薪資最高可至44000元,碩士畢業關鍵職位最高可至58000元。行政院長蘇貞昌10月28日宣布,政院已通過自明年1月1日起,全體軍公教人員調薪4%,是25年來最高調幅,希望藉此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薪,相關的「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與「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將送交立法院,希望能夠早日通過修正案。面板大廠友達(2409)今年第3季大賺193.1億元,友達董事長、同時也擔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的彭双浪就率先表態支持「加薪」政策,認為科技業留才提供優渥薪資,調整幅度更應高於此次軍公教人員的4%,友達本身每年公司也皆會就員工調薪幅度優於市場標準,並視營運成果提撥績效與營運獎金。群創(3481)今年前3季獲利半個股本,董事長暨執行長洪進揚今天也宣布響應政府的加薪政策,並表示感謝全體同仁們面對產業的變化,與公司共同努力優化獲利創造經營成效,將提早進行同仁調薪,於2022年1月1日生效,將公司產出的經濟成果回應到全體同仁,以形成良善共好循環,建立幸福優質職埸環境,善盡企業公民責任。群創連續兩年進行起薪結構調整,明年1月1日起,大學畢業工程師薪資最高可至44000元,碩士畢業關鍵職位最高可至58000元。正式聘僱的同仁亦同時進行結構調薪及績效調薪,績效調薪則依個人功績表現與未來發展等綜合因素考量進行調整。此外,群創持續創造工作與生活兼顧的友善職場環境,除提供同仁優於勞基法的休假外,明年起依職務屬性加碼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及居家上班的選擇。彈性工作時間上,員工若因突發性事故,有親自照顧家庭的需求,可選擇彈性提早或延後上班時間,給予同仁更彈性時間安排。居家工作的方式則是提供員工更彈性的工作型態,一年有數天在家上班的選擇。群創貼心協助同仁生活與工作兼顧,提升個人與公司競爭力,共享共榮。
北中南三科學園區大耀進 H1營業額1.71兆元成長25.2%
科技部今(13)日公布我國科學園區2021年上半年營運成果,雖然大環境有疫情的肆虐,園區2021年上半年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5.2%,金額達到1.71兆元,整體出口額也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2.6%,金額達到1.28兆元,同時就業人口也增加3.5%,就業人數為29.5萬人,創下營業額、出口額、就業人數同步成長的好成績,是歷年同期最佳表現。在科技部公告的資訊中,竹科與南科表現亮眼,在整體2021年上半年營業額達1兆7,128.28億元中,竹科營業額為7,439.72億元、成長幅度31.42%、中科營業額4,827.92億元、成長幅度11.48%、南科營業額4,860.64億元、成長幅度31.74%。北、中、南三個園區在主力項目上,竹科傳承累積多年所奠定的基石,電子及資通訊等高科技產品成長力道強勁。中科受惠於5G、AI、車用電子及高效能運算需求持續增加,締造亮眼成績。南科拜全球通訊、高速運算等先進晶片持續帶動相關需求,以及全球最先進5奈米製程持續在南科放量成長,表現再創新高。若以六大產業別來劃分,5G、AIoT及遠距商機等對半導體高階產品需求擴增帶動積體電路產業成長24.29%。在宅經濟、遠距商機等需求強勁及面板漲價等因素帶動下,營業額大幅成長,光電產業提升35.44%。因疫情而來的遠距商機,相關設備採購帶動電腦及周邊產業成長20.77%。5G通訊與車用晶片市場規模持續成長趨勢,通訊產業成長14.19%。馬達、汽車、加工機市場逐步復甦,精密機械產業成長15.75%。疫情核酸檢測需求,檢測產品銷售暢旺,生物技術產業成長14.58%。園區整體出口額方面,竹科出口額7,468.99億元,成長32.5%;中科2,800.48億元,成長13.95%;南科2,530.44億元,成長7.88%。另外,因受原物料及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進口額成長22.5%,金額為4,930.7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