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計劃
」晶華報喜營運已超越2019 潘思亮心中藏「這」隱憂轉向海外布局
飯店龍頭晶華(2707)今舉行股東會,由董事長潘思亮親自主持,承認111年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案,以及發放現金股利每股9.0073元。潘思亮表示,「現在是訂單接滿滿,但沒有人做,目前營運最大困境是缺工問題!」他呼籲,政府不只要加快速度,還要加倍速度,先把畢業外籍生留下來。晶華集團111年共接待78萬人次,較110年同期增加25.69%;住房率台北晶華60.71%,太魯閣晶英、台南晶英、晶泉丰旅、捷絲旅礁溪等,住房率也都超過7成。受疫情減緩影響,客房總收入18.95億元,比110年同期增加37.69%;餐飲方面,111全年度餐飲總收入共28.71億元,比同期減少0.79%;但消費人次186萬人,較同期增加33%。111年合併營業及營業外收入共57.41億元,營業及營業外支出為44.37億元,稅前淨利13.04億元,稅後淨利10.15億元,比110年減少54.65%,稅後淨利減少主要是因110年認列處分子公司達美樂披薩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一次性利益16.36億元。「晶華的營運狀況已超越2019年!」潘思亮開心表示,晶華餐飲方面是雙位數成長,精品在疫情間更是倍數成長。台灣是全球國門邊境開放最晚的一波,到目前為止有大幅成長,預期開放後的第二年也能維持不錯成績,推估台灣整體明後年可恢復到疫情前,「今年要把過去的找回來,還要把台灣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全世界。」不過他也提到,現在餐廳、房間訂不到,是因為業者不敢接,「飯店業不像工廠可以庫存,現在是訂單接滿滿,但沒有人做,因為沒有人可以服務,目前營運最大困境是缺工問題!」晶華於疫情中已全面加薪,平均月收入都超過4萬元,對於政府媒合政策,他表示,媒合了幾千人最後留下的百分比極低,「台灣失業率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不願意做這些工作。」當務之急,他建議政府能放寬在台外籍學生的居留條件,比照日本,畢業後能給予居留證,讓他們留在台灣。潘思亮表示,如果可以讓外籍人士補滿基層的缺,不只可以提升國內經濟,還能促進產業升級,讓國人可以做更高層級和更高薪水的職務,「政府不只要加快速度,還要加倍速度。台灣飯店、餐廳若是開不出來,業者也只能往國外去」針對112年營業計劃及未來發展,除持續提升營業績效外,將積極拓展晶英、捷絲旅品牌新據點,北投及頭城晶泉丰旅、墾丁捷絲旅、林口晶英薈旅及捷絲旅亦將陸續加入營運版圖,潘思亮也透露,目前有不少飯店同業尋求合作,改善經營狀況。國外部局上,旗下麗晶飯店品牌未來將在法國坎城、大陸上海及三亞、日本京都等皆有拓點計畫。他也透露,集團將跨入不動產市場,「麗晶去年在越南復活島推出200個villa,銷售完畢,未來也有機會與台灣不動產開發商合作冠名推出精品豪宅案。」
欣陸獲利創新高每股配息2.5元 執行長:3大事業業務存量逾1600億元
欣陸投資控股公司(3703)今(25)日發布2022年營運成果及2023年營業計劃。2022年欣陸投控合併營業收入321.46億元,稅後合併淨利為28.88億元,每股盈餘為3.51元,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2.5元,2022年營收、淨利以及股利均創歷史新高。欣陸投控執行長張方欣表示,「雖然2022年產業大環境挑戰嚴峻,欣陸投控仍展現營運韌性,整體營運表現持續提升,合併營收成長19.7%,營業淨利成長41.4%,稅後淨利則成長58.2%。」欣陸投控3大事業體目前尚未入帳的業務存量,營建工程789億元,是大陸工程的歷史新高;大陸建設不動產開發營收存量132億元已銷尚未入帳;環境工程及水資源處理,在手合約餘額為717億元,也是歷史新高。其中包含營建工程事業(大陸工程)取得「台北捷運環狀線CF670A區段標」,環境工程及水資源處理事業(欣達環工)取得「台南市城西焚化廠更新爐BOT案」。合併3大事業體業務存量超過1600億元,「代表只要穩健做好執行,未來營收都會有堅實的基礎。」張方欣表示。大陸工程執行長Mr. Simon Buttery表示,大陸工程在2022年取得諸多新案,其中高雄左營軍港的過港隧道工程,為集團第一個港灣相關的土木專案,目前興建中的主要專案包括桃園捷運綠線、台北捷運環狀線、萬大線及台南鐵路地下化等土木工程專案。大陸工程今年仍將專注於擴大在交通基礎建設專案的市占率。在建築工程部分,則延續聚焦於多元佈局,含公共住宅、商用不動產、複合型開發案等。Simon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大陸工程的待建工程量已累積至745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3.8倍。受惠於新案貢獻,大陸工程的工程存量在今年第一季末達到歷史新高的789億元,相當於2022年營收的4.0倍。大陸建設也在2022年取得多項開發案,大陸建設執行長廖淳森表示,其中「信義兒福公辦都更案」為集團首度參與公辦都更案,此外也規劃將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建物改建為辦公大樓,使其產品組合從住宅、飯店進一步延伸至辦公大樓。2023年將認列已完銷的「鐫画」、「鐫月」案與其他成屋案。大陸建設2022年新取得專案包括台中北屯區洲際段案、新北板橋區江子翠段案、台北中山區金泰段辦公大樓案、新北板橋區新雅段案及台北信義區兒福公辦都更案;而2023年推案計畫包括台北中山區金泰段辦公大樓案、台北大安區通化段案、新北板橋區新雅段案、台中北屯區洲際段案,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住宅案。截至2022年年底,大陸建設的營收存量為146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1.5倍。欣達環工也於2022年取得「臺南市城西焚化廠更新爐新建移轉營運促參案」,宣告集團正式跨足廢棄物處理與再生能源業務。去年欣達環工也取得「高雄市橋頭再生水廠興建移轉營運案」,持續擴大現有水資源處理業務的版圖,目前欣達環工在政府已招標的8座再生水廠中,參與其中的4座。欣達環工執行長周黎明表示,2023年欣達環工仍將持續拓展水資源處理、廢棄物處理與再生能源業務,也將持續評估生質能源業務。截至2022年年底,欣達環工的在手合約餘額為450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9.6倍。受惠於新案貢獻,欣達環工的業務存量於今年第一季末進一步推升至歷史新高的717億元,為其2022年營收的15.6倍。
ATT淪爛尾樓2/曾年撈50億!疫情寒冬停業 ATT遭控計畫跳票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ATT 4 Fun商場是台北市知名地標,以多種奢侈服飾品牌、餐廳、酒吧為特點,由於信義區商場的成功,ATT也將眼光放到大直,希望在該區創造另間代表性地標,但本刊卻接獲多名廠商老闆投訴ATT的業主「吸引力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單外包給許多廠商施作電影院、KTV後,卻無預警終止開發計畫,讓包商們血本無歸。拿出厚厚一疊合約資料、設計圖,陳老闆負責ATT大直店的統包規劃,但他卻氣得直指ATT此種作法就像是有計畫的跳票一樣。「他們在業界的名聲一直都不太好,當時是另外一間誠信良好的廠商找我,我才會答應跟ATT配合,但結果卻一樣不好。」陳老闆說。另一位李姓軟體開發商說,「我是負責他們KTV設備的軟體廠商,我想說他們公司這麼大不可能會倒,之後他們訂出交付的期限很趕,所以我們公司卯起來幫他們做,成品也交出來了,結果卻跟我說計畫取消。」廠商拿出許多施工照片表示,大部分廠商都已經進駐動工,但開發計畫卻無預警停止,害他們慘賠數千萬元。(圖/翻攝畫面)本刊調查,光是李姓軟體開發商因為計畫暫停即虧損了200多萬元,同時受害的餐廚設備廠商虧損80萬元,而負責統包規劃的陳老闆則虧損近400萬元,然而受害的廠商還不只這些,有負責音響的廠商也虧損近百萬元。「當時他交期很趕,說要快點弄出來驗收,我當時緊急從國外叫貨,臨時要供應商給我一批音響,這些音響都不便宜,是KTV專用的,而且如果不是賣給KTV,一般人家中根本不可能裝這種大型音響,所以我叫進來之後,現在只能堆在倉庫,也不知道哪時候賣得出去。」林老闆說。本刊調查,吸引力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又稱:ATT 4 Fun,由吸引力集團以及宏泰集團、昇陽建設合作成立,目前在台北市信義區、內湖區都有分館,同時也將在台中市烏日區開設分館,但如今內湖、烏日館的營業計劃,因為疫情衝擊而暫停。位於信義區的ATT商場是台北市知名地標,過去屢屢創下銷售佳績。(圖/翻攝畫面)據了解,該公司的金雞母位於信義區的ATT商場,地上二樓與台北信義威秀影城、臺北南山廣場、台北101之間有空橋聯接。最初原為紐約紐約展覽購物中心,2010年8月,吸引力集團斥資12.5億元針對紐約紐約展覽購物中心進行封館改裝,最後以ATT 4 FUN開業。在疫情衝擊前,ATT 4 FUN的年營收逾50億元,然而疫情肆虐全台,百貨業也陷入寒冬,「雖然我知道生意難做,但不能把他們(ATT)的損失轉嫁到我們身上吧。」林老闆表示,目前已有多間廠商組成自救會,準備對ATT提告,盼藉由司法途徑討回自己的血汗錢。對此,ATT集團表示,因為疫情狀況未見明朗,公司暫時停止後續發包工程,以及驗收工程,並沒有如廠商所述不處理、擱置等情形,目前公司該項工程的後續方案尚在評估中。
上市交易破局 《富比士》雜誌傳189億求售
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2日宣布,因為之前的上市交易破局,現在正尋找買家,知情人士表示,《富比士》正以6.3億美元(約新台幣189億元)求售。據《紐約時報》報導,花旗集團近日給雅虎等媒體公司一份描述《富比士》財務狀況的文件。知情人士表示,根據文件內容指出,《富比士》在2021年創造了2億美元(約新台幣60億元)的收入,和超過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的利潤,現在《富比士》正以6.3億美元(約新台幣189億元)求售。該價格是《富比士》在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時宣布的估值,而上市計畫在今年破局,目前還不確定出售價格。《富比士》向《路透社》表示,「有很多人感興趣,所以我們推動出售流程委託花旗集團出售。」《富比士》雜誌在1917年創刊,以全球富豪排名聞名,2021年《富比士》表示,他們的新聞、活動和營業計劃涵蓋超過1.5億人,目前《富比士》每年在美國出版8次,擁有45個授權版本,覆蓋76個國家地區。富比士在2014年將多數股權出售給本匯鯨媒體投資公司(Integrated Whale Media Investments),據稱交易的股數金額為4.75億美元(約新台幣1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