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獲利
」 AI 台股 營收 獲利 輝達宏碁資訊拚AI資安!前三季營收逾66億元 總座:H1雲端業務成長25%
宏碁電腦(2353)旗下小金雞宏碁資訊(6811)18日舉辦「釋放AI衝擊波」研討會,聚焦AI實踐應用,並強化AI資安策略。宏碁資訊總經理周幸蓉指出,宏碁資訊上半年雲端業務成長25%,比重由六成到超過七成,未來將向3大主軸推進,包括持續聚焦雲端服務、深化資料治理與人工智慧(AI)運用、並積極推動海外布局。宏碁資訊今年營運不俗,前三季累計營收66.3億元、年增14%,創歷年同期新高;獲利表現以上半年來看,上半年稅後淨利2.96億元、年增約15%,每股稅後盈餘(EPS)7.14元。以往宏碁資訊第二季、第四季表現亮眼,周幸蓉在媒體聯訪時表示,今年而言是平均成長,「與以往節奏不同。」宏碁資訊財務長鄭和星野則表示,第三季無論營收獲利都有雙位數成長,全年希望維持這樣的動能。周幸蓉透露,宏碁資訊GitHub過去一年期間的客戶數倍數成長,3年購買套數複合成長率約34.8%;Copilot則在不到1年期間,客戶數成長近20倍,購買套數5倍數成長。據研調預估,全球資安與風險管理產品與服務支出將從2023年的1950億美元,到2026年上看至2500億美元,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展望宏碁資訊未來發展策略部分,周幸蓉表示,將聚焦雲端服務,與大廠一起成長,深化「大廠」的資料治理與AI應用商機,包括協助企業導入生成式AI、擴展Copilot應用場域。對於海外佈局,周幸蓉指出,去年設立中國子公司到今年已經轉虧為盈,越南則期望明年正式運轉,明年下半年就要展現成果。她坦言,之後也會隨客戶的海外佈局而持續推進與成長,其他市場也陸續在規劃當中。
輝達GB200鴻海科技日亮相 「這四家」台版卡廠迎商機
鴻海(2317)將於10月8日和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科技日,聚焦生成式AI、國際化及夥伴關係等,將展現完整AI解決方案和創新科技成果,其中鴻海與輝達合作的AI伺服器GB200量產版將亮相,為市場矚目的焦點。NVIDIA GB200 Grace™ Blackwell NVL2 ,透過Blackwell GPU和Grace CPU為主流大型語言模型推論(LLM)、向量資料庫和資料處理提供無可比擬的效能,為所有資料中心開創運算新紀元。不過,輝達(NVIDIA)新一代顯示卡RTX 50系列規格曝光,儘管因Blackwell良率問題,導致推出時間預估延遲至明年1月CES展前後,仍受市場關注,台板卡廠微星、技嘉、華碩和承啟有望進補。因應新卡推出,市場傳出輝達預計於今年10月停產RTX 40系列高階顯示卡,輝達在AI和電競兩大市場的優勢地位將持續鞏固。市場預期有望為微星(2377)、技嘉(2376)、華碩(2357)和承啟(2425)等台灣板卡廠商創造新的機會。微星在今年4月宣布將以GeForce RTX系列GPU顯示卡產品為主力,8月營收創今年新高;技嘉預期,新平台的推出和顯示卡供不應求,將推動營收獲利增長。承啟作為中國顯卡廠七彩虹的代工廠,顯卡產品出貨力道逐漸增強,隨著消費性電子第四季旺季到來,營運有望逐步升溫。華碩部分,主板及顯示卡歸類為零組件業務,並預估今年將成長5-10%。
台灣大哥大斥資近40億入股精誠資訊 拓展AI新商機
精誠資訊(6214)13日表示,出售子公司精璞投資及漢茂投資展業持有的精誠股票給台灣大哥大(3045),未來雙方將共同布局東南亞及日本等海外市場,以躋身成為世界級的ICT服務公司為目標。消息一出,精誠早盤股價以126元開高,一度大漲8%,最高價來到130元;台灣大為115元平盤。根據交易資訊,台灣大哥大將以每股新台幣123元取得精璞投資與漢茂投資展業兩家子公司合計持有的精誠資訊普通股32,298,154股,交易總金額為新台幣39.72億元,股權交易後,台灣大哥大將持有精誠資訊共11.86%的股權。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精誠資訊是台灣最受尊崇的資服企業,在自主研發、系統整合及增值代理實力雄厚,而台灣大哥擁有穩健的電信天賦,包括覆蓋廣闊的語音與數據傳輸資產,以及IDC(數據中心)布局。展望未來,精誠資訊認為,雙方透過業務上的合作將可面向更多的B2B與B2C客戶,可望至少在電信服務、智慧節能、雲端服務、IDC機房等領域,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服務,讓營收獲利綜效做出實質貢獻。精誠資訊表示,在百工百業數位轉型AI化需求日增下,系統整合技術從IT走向ICT,整合OT與IoT萬物聯網已是大勢所趨。研發方面,雙方將攜手推動雲端運算、資安及生成式 AI(GenAI)技術的應用,加速專案開發,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並強化創新能力。在服務層面,雙方將運用 AI 技術優化企業數位化流程及維運管理,助力客戶掌握AI 時代的大機遇,提升營運效率與效能。透過台灣大攜手精誠的「Telco+Tech」策略,共同瞄準台灣各產業AI升級、5G專網及AIoT成長機會,為客戶創價,也將帶來顯著的營運綜效。展望未來,雙方將以台灣為起點,共同拓展大東南亞等國際市場,讓台灣軟體產業在全球發光發熱。
早上就看螢火蟲? 台股34檔金融股一整片綠油油
台股今日再跌逾500點,進行2萬1千點保衛戰,科技股重挫,占大盤第二大權值比重的金融股也淪為夜景觀賞螢火蟲,34檔金融股全數綠油油,下跌20.93%。截至收稿,元大金(2885)最低29.35元,跌幅最重4.56%,金控普遍跌逾2%,新新併主角新光金(2888)交易20萬張量居第一,不斷在紅綠之間拉扯;兆豐金(2886)、玉山金(2884)、第一金(2892)跌不到1%,在金控中相對輕微。新光金與台新金股東臨時會10月9日召開,最後買進日已過,今早新光金2小時仍爆14萬張以上大量,股價小跌0.4%以內,相較於台新金(2887)與中信金(2891)跌1.06%,還是表現最抗跌的一檔。運達投顧經理人黃紫東今日上午受訪表示,台股下跌量縮,元大金旗下元大證券主要營收獲利來自證券交易手續費,股價稍修正,今天跌逾4%,他認為是合理的。至於中信金,黃紫東認為有機會,因為過去幾周外資大大賣超中信金,但上周下半開始外資賣超有明顯收斂,今天要若做金融股切入,他認為「中信金會比元大金來得好」。黃紫東進一步解釋,他說,中信金為了有增加併購新光金成功機率,有可能拉高自身股價,因為中信金是採4元現金跟部份換股,中信金操盤者有機會拉抬公司股價,增加成功機率。
南山上市關卡1/尹崇堯接董座二年「跑出自己一片天」 要搬走兩塊大石頭才能達標
七月起,南山人壽忙著11月10日首度冠名贊助的臺北城市創意路跑報名事宜,這是熱愛跑步41歲董事長尹崇堯拍板的大事。今年南山股東會上,他不再把「上市是南山人壽的目標」掛在嘴上,反而公開感謝工會出具「加班同意函」,接掌董座兩年來表現,在在讓南山人壽具股東身分的員工們跌破眼鏡。尹崇堯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獨子,潤泰集團與寶成集團2011年以合資的「潤成投資控股」,從AIG集團接手南山人壽;四年後,尹崇堯進入董事會,2022年接下南山人壽董座,身負推動南山上市的重任;而申請上市前,他得搬開二塊大石頭,一是找錢充實資本改善財務體質,二是沒有重大勞資爭議案。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成員一如往年,在股東會場外舉牌抗議,要求要解決勞資爭議案。(圖/記者方萬民攝)南山人壽自2011年公開發行,迄今尚未遞過申請上市櫃計畫書,南山最大股東潤成投資持股89.55%,個人股東則包含南山人壽員工等共有2萬1700多人。其中,不少南山人壽工會成員也是南山小股東,自美商AIG經營到潤成接手入主後,經年累月的勞資關係爭議及緊張要如何化解,如今全繫於尹崇堯身上。6月19日,尹崇堯第二次主持南山股東會,他延續去年處女秀讓股東們問滿問飽「暢所欲言」,即使時間超過,他說「沒關係,請股東繼續說……。」整場股東會約到11時20分結束,較去年縮短了40分鐘。值得注意的是,尹崇堯在股東會中公開感謝工會給予「加班同意函」,並且直接回應關於南山人壽上市進度,「短時間沒有具體時程」,與去年所說的「上市是南山人壽的目標」,有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跌破小股東們的眼鏡,「尹董說得很實在……」。南山人壽全新企業識別於2023年7月亮相,圖為換裝後的台北客服中心。(圖/南山人壽提供)為何尹崇堯要在股東會上公開謝謝工會?CTWANT記者翻看南山人壽2023年報,在重大勞資爭議中並未揭露任何案件,但在違反勞基法事項中,近三年來均有罰款案件,2022年罰款合計達1821萬元,2023年罰款合計達2480萬元,較上一年增加36%,今年截至3月31日止累計罰款319萬元,較前兩年明顯減少。「我們可以看見今年的罰款金額,與前兩年有很大的收斂,主要關鍵就是在於工會出具了『加班同意函』給公司。」一名南山人壽小股東跟CTWANT記者說,而這還涉及竟出現「複數企業工會」的雙胞案,兩個工會在2023年一度詢問當地縣市府、勞動部後,目前同時併存。據CTWANT調查,尹崇堯連著二年在股東會中,讓工會幹部發言問滿問飽的面對面接球態度,工會首度發出「加班同意函」,讓尹崇堯在股東會中公開表達感謝之意,與過往擦邊球激烈火爆場面、工會抱怨公司決策權不給說法等氣氛,似乎有所轉變。去年6月,尹崇堯首場股東會處女秀後,工會成員告訴記者,「第一次感到主席的誠懇」,今年CTWANT詢問工會,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理事長蔡坤穎說,「尹董看起來是個好人,有心要處理勞資關係,只是……」,已連續六年都在場外舉牌陳情抗議的他說,「南山人壽拚上市,勞資爭議先解決」、「勞退提撥要補足,勞務契約要保障」、「合約要公平,人力要補足。」尹崇堯上位兩年來,南山全台超過300個分公司、通訊處幾乎走透透,熱愛跑步運動的他,也促成公司內部瑜珈、球類、跑團等20多個社團成軍,今年股東會不但交出營收獲利、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大等成績單,並宣布舉辦路跑活動。如今在金融界,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領跑台北馬倡議Run for Green種樹,台新金董娘彭雪芬領跑女子馬拉松,中信金董事辜仲諒推廣棒球、中國信託冠名贊助台北101垂直馬拉松一樣,這位最年輕的保險董座正跑出自己一片天。
四寶腰斬2/AI正熱大戶離場 靠死忠老股民「放置術」待景氣循環
「台塑四寶」向來是台股中的長青集團股,營收獲利穩健、配息率高,股價也穩定,一直是「存股族」最愛,然而今年6月AI熱潮推高台股大盤之際,台塑四寶股價不但雷打不動,反從2021年高點一路腰斬,讓股民和網友熱議,現在到底是要抄底?還是要停損?股民在網路上唇槍舌戰,理智和感性論點戰成一團亂。CTWANT記者整理台塑四寶近期股價表現,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近期股價高點分別為:台塑2021年10月的121元,南亞2022年4月的94元,台化2018年9月的130元,台塑化也是2018年9月的151元。 今年6月底最新收盤價來比較,分別為台塑57.5元、南亞49.3元、台化50.4元、台塑化則為64.8元,與前段的高點相比,幾乎是「腰斬」。再者,觀察台塑四寶股價近期高點出現在2021年10月,當時台股指數1萬7千點,今年6月底已奔向2萬3千點大關,大盤足足漲了30.55%,台塑四寶股價卻打對折,完全跑輸大盤。儘管AI教主、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2023年與2024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都親自來台「傳教」,大唱台灣是AI中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兩次都親自率領高層聆聽演講,股價卻顯然沒跟著勳哥沾上光。台塑四寶近期「失常」的表現,引來不少媒體關注及探究,究竟這次石化業陷入谷底,是景氣循環的週期性起伏,還是出現了結構性的「質變」?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在今年的APIC上,發現業界普遍擔心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APIC2024官網)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給出明確答案,「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他5月底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明確發現業界目前的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兩三年內難以解決,時間會拖得很久,可能要到2028年到2030年才可能會有變化」。何耀仁表示,現在的確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大量產能開出、低價傾銷,但他們本身的房地產與內需低迷等問題還未解決,造成垂直整合廠無利可圖,美國和中東因由天然氣去裂解,所以很便宜,成本大約只有一半,但亞洲大多用傳統的石油裂解,很難彌補價差,所以東北亞已經很多工廠在思考要怎麼結束生產線。臉書粉絲頁「存股方程式」也提到,2026年還有個大隱憂,就是福建古雷石化廠預計也會在2026年完工啟用,屆時乙烯等相關石化產品供給量勢必又大幅增加。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年產能最高達180萬噸,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圖/翻攝自搜狐網)「這種情況不是短期的,所以可發現大戶持有比例越來越低,就是因為資訊不對襯,大戶有充足的產業資訊,但台塑四寶的散戶很多都是老股東,過去也很『寵』股民,給了很好的股息,所以他們看到低點就會持續買進。」何耀仁說。依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6月的統計資料,台塑四寶股東結構中,千張以上大戶占比一向很高,南亞、台化千張以上大戶都在八成左右,台塑化更高達95%以上,不過去年第3季開始,台塑大戶占比已降至八成以下,反倒小散戶人數暴增,像是台塑去年6月千張大戶人數有323人,占82.39%,今年6月降至289人、為75.49%;同時間,台塑持有一至五張的小散戶從去年6月的10.2萬人增加至14.9萬人,增加46%。目前台塑股東人數大約29.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8萬人,南亞的小股東也有24.5萬人、台化16.7萬人,台塑化則是7.9萬人。儘管台塑集團管理層現正積極轉型,但畢竟是年營收上兆的公司,營運量體龐大,轉型效應短期內不太明顯,因此網民認為,既然已過了停損最佳時機,不如暫時擱置不理,因為「石化業有強烈景氣循環效應,不妨耐心等待市場供需恢復平衡」,但也有網民持不同意見,「不如將資金投入科技股,報酬率更勝一籌。」台塑四寶股價近來一路下探,但小散戶數量反而增加。(圖/翻攝自嗨投資官網)在近期網路唱衰聲中,還是有一批死忠散戶支持台塑集團,在留言下回嘴,「就算技術面不好,也看好他的資產」、「這是價值投資」,「你們是存股、還是炒短線?」稱自己持有很久、所以沒有賠;也有網友嘆,「台塑的股東真的是比較有耐心,會幫公司找藉口、還會持續向下攤平。」也有網友提及,不少前輩朋友20年前開始投資台塑和中鋼,深信台塑絕對不會倒,但就怕「你最相信的股、往往傷你最深。」此時究竟是抄底還是停損?網路上股民各有所好。「從基本面來看,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沒這麼快,雖然把時間放長遠來看,還是能等到循環週期的上升,因為石化下游都是民生化學工業,但這次時間可能會拉很長。」何耀仁提醒。
富邦金股價仍被低估?今年獲利更好? 副董曾銘宗「這樣回答」
富邦金(2881)副董事長曾銘宗14日主持股東會後的媒體聯訪,對於股價、新光金併購案以及富邦2024年營收獲利表現預估,進一步提出相關看法,他強調,「富邦金今年一到五月的獲利表現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57元,非常高,非常亮麗,並會強化永續ESG環境節能減碳等」,對於CTWANT記者詢問今年會比去年更好?曾銘宗強調:「繼續努力」。對於台股股市展望,媒體就富邦金股價創33個月來新高,股市獲利不小,如何看待這一波台股的成長?富邦金副董曾銘宗表示,「基本上,股市中長期還是要看基本面,從五月份來看,上市櫃公司獲利非常亮麗,近期內有AI題材,但還是要回到基本面。」是否會加碼台股?「會尊重各個子公司的專業審慎評估」。至於如何法看待富邦金的股價表現,曾銘宗說,「股價,交由市場來決定,經營上與各項業績會全面來努力」CTWANT記者則進一步引用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今年初曾提到股價被低估,滿意現在富邦金的股價?還是認為仍被低估?曾銘宗則說,「會繼續努力。」CTWANT記者也詢問,關於市場傳出新光金控併購案有邀請富邦金,但富邦金沒有興趣,可否進一步說明?曾銘宗說,「我覺得有沒有興趣,這是個案,評論不合適。」針對富邦金員工去年薪資平均六個月,「要特別說明,富邦金每一年調薪都會增加3%,另外每年獎金會有六個月甚至到十個月,其實富邦自許成為一家幸福企業,比如說在生育補助方面,有十個禮拜的有薪產業、每胎補助十萬元,富邦希望能夠充分照顧員工的權益。」曾銘宗也提到,富邦金尊重央行對於房貸的政策上的決定;美國降息部分,現在因為這兩天發布,CPI是3.3有下降趨勢,市場預估降息一碼。而在CTWANT記者詢問富邦人壽2023年重推的「分紅保單」創下新契約保費收入百億元佳績之後,今年目標為何?曾銘宗說,「分紅保單是在接軌IFRS17之後的保單還有分期繳納,是當前的業務重點,會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
辜家三兄弟2/開發金更名「凱基金控」老將歸位 辜仲瑩開新局
「王銘陽回到開發金控(將更名為凱基金控),凱基人壽會不會跟進富邦人壽重推『分紅保單』,拭目以待。」一名壽險業高層告訴CTWANT記者,今年開發金控配發現金股利每股0.5元,接下來的營收獲利表現將是新經營團隊一大挑戰。今年元旦開發金旗下中國人壽更名為「凱基人壽」後,市場即傳出開發金未來可能也更名為「凱基金控」,以與旗下子公司凱基人壽、凱基證券、凱基銀行、凱基投信及開發資本,進一步整合集團品牌識別,果不其然,4月26日開發金召開董事會,決議更名為「凱基金融控股」(英文名稱為KGI Financial Holding Co., Ltd.)待6月14日股東常會決議與主管機關核准後公告。開發金不但大動作更名,還同步宣布經營團隊異動,前金控總經理、前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以基捷投資法人董事身分,進入開發金控董事會,並擔任金控董座、兼任凱基人壽董事長,金控總經理與凱基銀行董事長則由楊文鈞接任,前金控執行副總、前中壽董座郭瑜玲歸隊擔任凱基人壽總經理。5月20日,前行政院副院長、前經濟部長沈榮津擔任開發金控副董事長,前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則出任開發資本資深副總經理,而開發資本董事長則正是辜仲瑩,於2019年10月出任迄今已近五年。開發金控大股東辜仲瑩於2019年10月擔任開發資本董事長迄今,並未進入金控董事會。(圖/報系資料)今年59歲的辜仲瑩,為前中信金董事長辜濓松次子,他早年接手中信集團的中信證券,1997年進軍香港時,為與大陸中信集團有所區隔,改以凱基,後隨著海外事業及與國內證券業併購,擴大版圖,2003年正式更名,五年後入主開發金並併入凱基證,品牌並未統一。2020年3月在金管會五年任職限令解除後,外界原猜測辜仲瑩將回任開發金控董事會、總經理,豈料100%併購中國人壽之案延展兩年,時任金控總經理、中壽董座王銘陽申請退休,與中壽總經理郭瑜玲雙雙離開發金,辜仲瑩也沒有重返金控董事會。同時,開發金經營團隊展開大改組,延聘美籍龐德明擔任開發金控總座、開發資本副董尚德沛、中壽董座馬來西亞籍譚碩倫等,展開國際化布局,接著2021年12月完成併購中國人壽,股價也跟著起漲,當年從9元多飛揚到2022年4月最高點20元。開發金控2024年4月宣布更名為凱基金控同時,王銘陽也回鍋擔任金控與凱基人壽董事長。(圖/報系資料)只是,遇上美國暴力升息、股債雙殺等國際情勢變動,影響壽險獲利。一名保險業人士分析說,「王銘陽揮別了開發金控,在富邦金控擔任獨董,而富邦金則在2023年宣布重推『分紅保單』後,去年即在新契約保費大有斬獲百億元,在ETF大吸金、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衰退之際,成為富壽利器。」「我國第一張分紅保單應是出自王銘陽之手,他有分紅保單之父美稱,如今回歸開發金控,會不會燃起分紅保單之戰,大家都在打聽他們壽險最新業務策略。」另一名壽險公司主管說,開發金的大動作更名及改組,業界視作辜仲瑩將開新局的起手式。編按:辜仲瑩的「瑩」字的正確寫法,為該字上方的兩個火皆為「王」。
辜家三兄弟3/中租再創溫泉旅館新品牌 辜仲立媒體老闆新形象
與疫情間營收獲利股價飛高高比起來,中租-KY(5871)近來表現處於逆風,大陸營收失色,股價從223元跌到151.5元,還得面對立委關切融資利率及「新設融資專法、民法修法案」的大挑戰,不過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似乎不受影響,他一邊忙著在宜蘭員山新闢超五星級溫泉旅館,還斜槓成立新網路媒體,6月正式上架。57歲辜仲立早在11年前、即2013年辭去中租-KY董座之職,成為中租企業總裁,旗下兩大核心事業中租控股、中實控股,分別由陳鳳龍及黃炳彰擔任董座,黃炳彰並為成旅觀光董座;黃炳彰今年退休,成旅觀光董事長由總經理馮傑出任。中租-KY於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250億元,年減8.04%,今年前四月合併稅後盈餘77.88億元,年減14%,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2元,這份成績單,讓5月22日召開股東會罕見地開到中午才結束。小股東們對於中國市場獲利衰退、BNPL先買後付的融資等未來走向,相當關切,中租投控指出,前四月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主要是大陸『財政返還』約有人民幣3.3億元~3.4億元尚未入帳,以及信用減損的金額也較同期略高所致。融資貸款、BNPL(先買後付)等消費爭議引發立委們關切。圖中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郭國文立委。(圖/記者黃鵬杰攝)再者,去年11月從網紅山道猴子、無卡分期借貸購車等案件傳出後,引發社會關注BNPL(先買後付)的融資現象,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頻頻質詢,讓中租「意外中槍」。今年4月,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提出《融資公司法》草案,認為應將融資公司納為金融特許行業,並明定融資利率、利息、費用、違約金等上限。財委會召委郭國文則認為「融資公司問題最優先處理的,應該是從定型化契約來減少爭議」目前一大爭議在於業者巧立名目,透過手續費、外出費等增加收費金額,若明確制定所有會收取的費用,應該可以減少爭議,還提出「民法雖然有16%的利率上限,但為了避免既然業者用其他規範來逃避此門檻,應該修法來保障消費者」。身為租賃龍頭的中租-KY在4月25日主動對外說明,策略長廖英智強調,中租對任何融資案都是嚴加審核貸款,並未額外加收違約金,也沒有16%的利率,並會繼續很保守的很嚴格審核,且未來要降低借貸利率,則是透過提高信用審核來做風險控管。對於在中租規定範圍外逕行多收違約金等的經銷商,宣示一旦中租得知即立刻停止合作並下架店家,也會退款給民眾。「銀角零卡」(先買後付)為中租企業力推資融事業新品牌,圖為2022年中租控股暨仲信資融董事長陳鳳龍(中)率各位主管發表數位經營成果 。(圖/記者黃威彬攝)廖英智也進一步說明中租推出的「銀角零卡」(先買後付)會員100多萬人,經常性使用有20多萬人,動用率在20%~30%,平均貸款金額為5萬,一年平均利息為5%的利率;其中,客戶占比逾七成的消費購物使用零利率,在最多36期中,平均使用15期;並透過嚴格審核,違約率約0.3%。已將企業經營交予經理人的辜仲立,則鍾情於旅館、餐飲等觀光美食版圖,多次現身的場合,為自家新設的清酒、生技業的新品牌站台;至於在宜蘭員山籌設中租企業自創超五星級溫泉會館的新品牌,預計2026年第二季完工。此外,CTWANT調查,今年初一家新網媒籌設並已於6月正式上架,為綜合性媒體,出資成立者則為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個人,他主要是受到友人的邀請而來開闢新事業「永新媒體科技」,該網媒的董事長由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出任。至於中租控股未來營收表現,廖英智表示,中租三大主要市場台灣、大陸以及東協的2025年業務成長率,預期仍會有10%成長。莫怪,辜仲立可以縱情於其他新事業,開啟品牌新形象。
3因素衝擊!全台攤販5年倒7萬家 年營收大縮水
攤販調查一覽表主計總處29日公布「2023年攤販經營概況」調查,受疫情催化網購、外送平台及來台旅客人數未恢復等三大影響,攤販攤數驟降至23.3萬攤,較2018年調查下降23.95%,也刷新調查統計以來最低紀錄;從業人員也降至35.7萬人。整體營收約3954億元,較2018年大減26.7%。主計總處統計每5年進行一次攤販經營概況調查。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台灣攤販發展最高峰在2013年,攤販數、從業人員分別為31.8萬攤、49.1萬人。主計總處官員分析,攤販減少與國人消費習慣改變有關,例如24小時的便利商店林立,買麵包、飲料、餐盒都非常方便,加上網購、APP等多元零售通路發展,2018年的攤販調查中,不論是攤販數、從業人員、全年營收等,都首度出現負成長。官員指出,這次攤販數、從業人員驟減,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去年調查時來台旅客人數急凍,疫情更催化民眾網購、外送平台的使用,攤販數續呈負成長,且是有統計以來新低,比1988年首次調查的23.4萬攤還少。所謂攤販的定義,官員表示,只要沒有固定地址(店面)、攤位號碼等,都屬於攤販調查的範圍。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從事攤販工作以二度就業、60歲以上族群(占36.23%)為大宗,這些高齡就業者一旦退出攤販行業的勞動市場,新人很難遞補,年輕人不愛躲警察、擺攤位,且善用社群軟體、直播,預測2028年下次攤販調查,不論攤販數、就業人數都會比這次還少。調查從營收獲利來看,平均每攤賺53.3萬元,相較於5年前的利潤,平均減少7.3%;若以攤販經營類別來看,生鮮肉類營運狀況最佳,年營收近379萬元、利潤為82.3萬元最高。官員表示,生鮮肉類是民生必需品,且民眾還是偏愛當天的新鮮食材,較不容易受到疫情或外送平台興起的影響。調查顯示,攤販占比最高的仍是小吃、食品及飲料類,攤販數12.5萬攤,占比高達53.61%,平均每攤年營收152.5萬元、利潤54.5萬元,略高於平均值。
愈關愈大尾1/貨櫃三雄再創「航海王」時代 陽明萬海股價持續衝高
水手們齊聚開趴!520台股行情小漲13點收在21271點,航運股貨櫃三雄萬海、陽明、長榮不畏風浪,從四月齊漲迄今,其中兩檔上周還被關禁閉列為處置股,股民照樣給力,期待二年前股價一路狂飆的「航海王」乘風破浪再現。這波航運股齊嗨續航行能否持續?本周將一一揭曉,先是24日陽明打頭陣召開股東會,28日換萬海、長榮登場,釋出營運政策、下半年展望,緊接著30日、31日陽明、萬海先後「出關」,股價是否「愈關愈大尾」,股民引頸期待著。從四月中起漲的航運股,隨520行情起舞到最高點,萬海(2615)、陽明(2609)由於連續六日交易爆量、單日逾48萬張,股價強漲逾三成,超溫過熱,證交所依規定宣布兩檔從注意股進入處置期分盤交易,萬海為5月16日起至31日,陽明為5月17日起30日。兩檔熱門航運股「關禁閉」消息一出,萬海隔天股價照樣上漲1.4元,17日下跌1.9元,上周五作收70元;陽明隔天則下跌3.1元、收在71元。儘管520台股盤中急殺逾百點,航運股仍逆勢強漲,長榮(2603)漲最猛最高來到222元,萬海(2615)漲到70.9元、陽明(2609)則漲到72.5元,隔天才收斂漲。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航運股2024年上半年股價飆漲,主要有三因素。(圖/報系資料)「航運股這一波飆漲,主要從三因素來看」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跟CTWANT記者說,「紅海危機、一年一約運價換約期與第一季營收、獲利數據等的基本面營運。」紅海危機起於2023年10月,胡塞組織發動的武裝攻擊以色列和穿越紅海的商船,迄今這場國際危機仍未歇,導致大量船舶繞道消化運力。「航商縮減運能,增加議價籌碼,市場期待運價上攻,運價指數上漲。」黃文清解釋,「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是投資人可以觀察航運股營運的一項指標。」依SCFI指數,紅海危機爆發後,指數從2023年10月間近900點,漲至2024年5月17日的2520.76點,漲了快3倍。今年第一季末,SCFI指數在衝一波。「每一年3月~4月即全球航商與貨櫃商進入一年一約的運價換約期。」黃文清指出,以5月17日最新出爐的SCFI運價指數來看,「已經連六漲。」SCFI運價指數上漲214.97點至2520.76點,周漲幅9.32%,創下2022年9月2日的2847.62點以來新高。萬海、陽明股價今年4月以來,漲逾快六成。圖為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圖/報系資料)四大主要航線的澳新、西非、南非、南美以及東南亞航線的運價都上漲,像是亞洲至西非、南非、南美漲幅都逾20%以上,亞洲至歐洲線破3000美元,亞洲至美西線破5000美元,亞洲至美東線破6000美元。運價上漲牽動航運股營收獲利,貨櫃三雄股價自然跟著水漲船高。以長榮來說,2月19日約150元起漲,5月14日來到高點225元;萬海4月22日起漲從43.85元到上周高點72元;陽明起漲在4月19日46.25元到上周的高點76.4元;萬海、陽明一個月來漲幅近六成,長榮也快二成。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則告訴CTWANT記者說,「股民也在看股東會釋放出的公司營運政策,從運價、運力來看,審慎樂觀,應該會有好消息」「萬海、陽明雖進入處置股,股價還是持穩地,而長榮海運的交易量相對萬海陽明沒有那麼熱,應該是股價相對另二家偏高。」
西勝怪案1/「這不是炒股割韭菜?」 他看好米蘭車展亮相+電池採購合約結果一年收場
電動車已成全球大勢所趨,作為重要供應鏈的台灣,仍傳出違法或炒股爭議。先是號稱「台版特斯拉」的上櫃公司淳紳(4529),2015年靠電動車題材將股價從10元票面價拉抬到67元,而後證實是騙局一場,2019年遭檢方起訴;CTWANT近日接獲投資人Y先生投訴,因電動機車題材投資上櫃公司西勝國際(3625),結果遭割韭菜。Y先生向本刊投訴,西勝國際於2021年砸下2.5億元入主台灣電動機車品牌Ottobike品睿綠能,半年後雙方簽下24萬套電池模組採購協議,投資台股20多年的他與友人研判,值得長期投資,豈料股價拉抬一波後,後者一年後宣布解散,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無人遭追究或調查。「這不是炒作股價、割投資人韭菜嗎?」Y先生質疑。西勝國際成立於1996年,為電腦周邊零組件廠商,後以筆電鋰電池模組設計與製造為主,2009年上櫃,客户涵蓋LG、HP、Dell等,市佔率一度達16%,近年隨筆電市場萎縮,營收獲利直落,股價於12~15元間徘徊。2020年6月,西勝股東常會改選董事監事,鄭文龍、徐竚美、翁弘林三人當選獨立董事。其中鄭文龍曾任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委員,徐佇美曾任建成扶輪社社長,翁弘林為健策精密、金利精密與凱美精密三家公司獨董,之後西勝往電動機車電池領域發展。2021年1月,西勝發佈重訊,董事會決議投資二輪電動車公司品睿綠能,投資金額為2.5億元,消息一出,股價應聲大漲,同年7月,西勝進一步宣布與品睿綠能簽訂為期三年的採購協議,目標採購24萬套電池模組,股價短短一個月內,從20元漲到32元,站上近年高點,2021年的11月又加碼,宣稱品睿綠能的電動車要在米蘭車展上開賣。從事品牌經銷的Y先生說,「看到品睿綠能研發的電動摩托車品牌ottobike,曾連續兩年在米蘭國際機車展上亮相,獲得大量好評,背後大股東越南精密,更是哈雷、杜卡迪等國際一線重機品牌的零組件供應商,加上,雙方有電池採購合約,因此看好西勝。」Y先生和友人們各拿出數十萬元買進西勝,打算長期投資。品睿綠能研發的電動摩托車品牌ottobike,曾參加米蘭國際機車展,獲得不少好評。(圖/翻攝自ottobike臉書)沒想到,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的品睿綠能,居然在一年內宣布解散。2022年12月30日,西勝發佈重訊:「本公司持股20.3%之轉投資公司品睿綠能科技(股)公司因受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迄今無法正常接單生產而產生持續性虧損,且經營狀況未見改善,經董事會決議擬依法結束營業進行解散。」當天,西勝股價暴跌至12元,一直持續到現在未見起色。然西勝未放棄電動機車大夢。2023年12月的法說會上,西勝董事長黃宗偉公開表示,本業NB電池模組明(2024)年會持平或小幅衰退,並預計要在2024年3月發表三款LEV輕型兩輪電動整車。Y先生的友人在去年底品叡綠能解散時,就認賠出場賣掉西勝,Y先生不放棄,仍對西勝董座的兩輪電動整車發表抱期望,直到今年3月後,整車發表一事毫無聲息,他才忍痛賣股出場。儘管明知投資有風險,但投資台股20多年的Y先生痛批,這場一年多的電動機車大夢根本是炒股割韭菜,呼籲主管機關調查。西勝董事長黃宗偉在2023年12月法說會上表示,預計要在2024年3月發表三款LEV輕型兩輪電動整車,但迄今尚未實現。(圖/報系資料照)
AI重點企業首季營收獲利持續成長 產能與前景超熱
資料來源:各公司,第一金投信整理,2024/45月FOMC會議六度停止升息,不過降息的預期再向後遞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至4.5%以上,壓抑科技股評價,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李坤憲指出,近期科技大廠的重點財報觀察,首季營收、獲利持續成長且優於預期,主要受惠AI、雲端業務高速成長,加上成本控制奏效,股價表現受壓抑,主因殖利率彈升壓抑評價,此外,也反應營收與獲利展望成長延遲情形,李坤憲強調,AI需求強勁,資本投資量能增加,不過,科技大廠的產能仍待擴充以滿足需求缺口,若產能提升,將有助營收獲利展望回復成長力道,整體投資前景樂觀。4月中旬以來,科技大廠財報陸續公佈,AI重點企業首季營收、獲利持續成長且優於預期,包括:微軟、Google與Meta等,李坤憲說,AI重點企業首季營收、獲利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雲端服務、AI需求擴散至用戶端等帶動,像是微軟營收達618.6億美元、年增17%,高於市場預估值,每股盈餘達2.94美元、年增19.92%,其中微軟雲端營收成長23%,Azure營收成長更高達31%,AI需求加速雲端收入成長。首季Google的營業利益率擴張至32%,高於去年同期與市場預估值,李坤憲表示,同樣是受惠於AI所帶動核心廣告業務、雲端業務等挹注營收成長,此外,Google全球裁員動作也發揮綜效,全球裁員人數近萬人,主要在整合不同功能的團隊運作,像是搜尋(Search)、平台(Platforms)、設備(devices)及機器學習基礎建設與發展(ML infra and developer)等人員,同時有助成本控制等。從企業投資與資本投入情形觀察,李坤憲分析,各大廠紛紛追加資本投入,驅動雲端設備、AI基礎建設的擴增,以鞏固各公司的領導地位。以微軟而言,AI需求高於可用算力,突顯用戶端需求強勁,帶動資本支出增加,第一季微軟的資本支出達120億美元,預估全年每季至少等於或高於首季支出規模;另外,Google每季的資本支出(Capex)不低於120億美元,若以全年480億美元的支出低標估算,年增率也高達48%;而Meta則估計資本支出可達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之間,高於先前預估值。AI需求強勁,不過產能建設尚未到位,造成成長展望受到影響,同時可能延續至第四季度,不過,李坤憲強調,成長展望未如預期並非需求減緩,而是需求未獲滿足,這也代表未來產能建置一旦到位,成長力道可望持續提振回升,近期股價大幅震盪也提供投資人逢回承接的機會,看好AI產業趨勢向上,投資前景積極正向,投資人不妨採取定期定額、紀律進出,掌握AI成長動能投資機會。
momo富邦媒Q1每股賺3.78元 母親節商機承接買氣
momo富邦媒(8454)週五(2日)公布2024年第一季財報,營收268.8億元、年增7% ,稅後純益9.1億元、年增2.3%,每股盈餘3.78元。展望第二季,富邦媒表示,母親節商機承接買氣,momo「七大品類日」輪番登場,可望成為挹注第二季營收獲利成長的重要動能。富邦媒第一季合併營收約268.8億元,年增7%,續寫單季歷史同期新高,並繳出公司歷年單季第三高佳績;單季營業利益11.1億元,營業利益率4.2%,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純益9.1億元,年增2.31%,每股盈餘3.78元。富邦媒旗下通路包含momo購物網、電視購物及型錄,雖然面臨高基期,不過綜觀第一季 momo 網路購物營運表現,年成長7.2%,持續創下單季同期新高。美妝與保健、運動與休閒、家居、3C與家電、時尚與精品等品類皆維持穩健的營運成長。此外,第一季有購會員數相較去年同期增幅超過7%,關鍵消費者指標呈現上升趨勢。展望第2季,富邦媒表示,母親節商機承接買氣,momo《寵愛女神節》即日起至5月7日暖身起跑,強檔優惠「七大品類日」輪番登場,嚴選各品類尊寵好禮,全新「mo店+」也狂歡祭出《開戰慶》寵愛媽咪不手軟,即日起至5月12日強打「首筆mo店+訂單享10%回饋」單筆消費滿520元即享登記資格;還有上萬張「免運券」大放送等,迎戰首波母親節購物旺季。值得注意的是,試營運一陣子的「mo店+」呈現方式類似亞馬遜,與B2C銷售商品的推薦和搜尋結果混在一起,並採邀請制,商家前來momo開店,以補足多元、長尾商品,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富邦媒總經裡谷元宏日前受訪表示,「mo店+」並非「摩天商城 2.0」,而是 momo 在不同時間點所做的嘗試,不全然是 B2B2C 商業模式。
金金併再起2/蔡炅廷與戴誠志同進退? 蔡天贊證實少年仔沒興趣接京城銀
京城銀(2809)在2024年一馬當先,去年大賺62.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59元,大方配3元,跑贏自己及同業,市場驚艷之際竟傳「要嫁人」。一名蔡家友人告訴CTWANT記者,若大股東、72歲董事長戴誠志想退休,51歲副董事長蔡炅廷無意接班,「應該是會同進退!他們向來都是尊重對方,一同做決定。」京城銀行副董事長蔡炅廷為人行事低調內斂。圖為2006年7月21日,台南企銀在京城建設入主改制為京城銀行後,慶祝台北分行開幕,中為其父親京城集團董事長蔡天贊,右為時任京城銀行董事長王全喜。(圖/報系資料)從高雄建設起家的京城集團董事長蔡天贊,十九年前入主台南企銀(京城銀行前身)四年後,蔡天贊邀請友人戴誠志出任京城銀董事長,與擔任副董事長的蔡天贊長子蔡炅廷組成「戴蔡雙搭檔」,營收獲利逐年增加。戴誠志父親早年開設玻璃工廠,他繼承父業改開貿易公司賣玻璃,以薄利多銷、一個客戶、二個客戶慢慢攢進,月營業額從十幾萬元成長到千萬元年營收破億,後來更跨入投資圈,在以自己能夠承受多少風險判斷基礎下,穩紮穩打積累數十億身家,連外資圈人士都折服。蔡天贊跨入銀行業時,擔任誠泰銀執行董事的戴誠志,正好花了三年將虧損累累的誠泰銀調整體質並順利嫁人,在他操盤下,誠泰銀行換股併入新光金,這樁以每股28.2元、高於淨值近一倍的價格併購案,創下當時最貴的合併紀錄,戴誠志在金融圈立下戰績。因此,2009年戴誠志擔任京城銀董事長,再次當「銀行人」,為京城銀辦私募時,不但自己掏腰包認股,外資圈大咖前高盛投資銀行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也參一腳。「戴誠志對併購案一直都不排斥,可以被公司併購,也可以併購別人的公司。」一名金融圈高層分析說。戴誠志迄今,個人持股超過7%,其對國際金融局勢的布局與觀點,深受持股達三成的好友蔡天贊倚賴。戴誠志曾多次公開透露自己經營企業的觀點,「合併對台灣的金融業是加分」,無論是合併他人或是被併,「企業就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就有說過全台灣的金融機構,有機會,他都會去談。在他入主京城銀四年後,京城銀一度傳出要與國票金、安泰銀併購、與三商美邦人壽合組金控等,皆未成功,三商壽十年來對京城銀持股也從近10%減持到3.51%。事實上,戴誠志的夫人余美玲是三商壽大股東三商行旗下三商家購大股東,「今年還買下日本股份,持股大增到20%。」此外,七年多前,戴家買下台灣紙業大股東持股,順利取得經營權後於2020年6月下市,儘管此案鬧得沸沸揚揚,現交由女兒戴頌雯擔任董事長,台灣廠區也轉型經營化工及化學品事業。京城銀行昔日原有意與三商美邦人壽合組金控,如今京城銀獲利與配發股利再創新高,圖為擔任京城銀15年董事長戴誠志。(圖/翻攝自京城銀行臉書)至於當年蔡家入主京城銀,外界盛傳蔡天贊為要讓學經濟工程的長子蔡炅廷到金融業闖闖,擁有自己的舞台。對此一說法,蔡炅廷曾否認,「我還在學,沒有那麼大的企圖心!」如今,在京城銀歷練近二十年,仍無意接下董座一職,就連老爸蔡天贊也直言:「少年仔沒興趣,不勉強他了。」「蔡炅廷是一位熱善好施的企業人,對金融專精,在京城銀也相當投入,很認真,長期以來和董事長(戴誠志)合作無間,戴董看重蔡副董的想法,他也尊重戴董的決策」,「他為人低調,內斂,如果真不想接,應該是兩人一起做決定,要同進退。」一名熟識蔡炅廷友人跟CTWANT說。
羅麗芬-KY 2023年度EPS 1.86元 較去年增加62%
羅麗芬控股2023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新臺幣971,050仟元,較2022年度合併營業收入 865,506仟元,增加比例為12%;2023年度稅後淨利為新臺幣85,492仟元,較2022年度稅後淨利新臺幣52,858仟元,增加比例為62%。2024年截至2月底累計公告營收127,188仟元,較2023年同期86,623仟元,增加比例為47%。營運指導與佈局本公司2023年已完成多渠道銷售佈局,由原來專業線美容院渠道,增加了醫學美容+生活美容直營及連鎖店渠道,還有CS日化線渠道,完成了三大銷售渠道佈局。2024年本公司分別在三大渠道開展各渠道行銷規劃及執行落地計畫擴大銷售業績外,並且以深厚的研發實力(截至目前已取得71項專利,其中包含23項發明專利),致力於上游原料端供應及醫美專用醫材的開發及生產銷售。以區域劃分說明如下:1. 中國大陸區域:(1)專業線美容院渠道:美容專業線三⼤品牌鎖定中⾼端穩定成⻑2024年規劃加強投入線上新媒體平臺宣傳力度以及線下宣傳活動專注於加速三大品牌店家數提升、客戶進店率及店內客戶佔有率的提升。(2)日化線CS渠道:異軍突起搶佔中低端市場在消費降級的影響下,化妝品日化線中低端化妝品,迎來中產階級下降的消費市場,原來本公司線上新零售品牌「伊姿佰」,轉戰CS日化線店渠道,預計可加速帶動2024年公司營收獲利成⻑。(3)雙美直營及加盟連鎖渠道:挺進醫美大健康中國廈門旗艦店在2023年6月試營運後營業額逐⽉增⻑,2024將在廈門持續增設多家中型雙美門市,可望持續增加雙美門市營收。2. 台灣區域:2024年全面加速開發加盟美容院,增加產品銷售量。2022年成立的瑞慶合雙美直營店在開業第二年已呈獲利狀況,預計2024年規劃設立⼀家新的雙美⾨市,助⼒業績獲利增⻑。
小電池起家人生1/45年前到中東槍彈雨林 移工匯款一哥自曝創業歷險記
2月16 日,台灣與印度以視訊簽署引進印度勞工的MOU,這消息不但讓產業界稍解缺工之苦,移工匯兌業者也開心備戰,尤其是業界一哥統振(6170)。統振2019年推出Qpay,提供泰國、印尼、越南等三國移工匯款服務,去年在全台75萬移工每月約110萬筆移工小額匯款中,以四成市佔率奪冠,每月穩收逾5000萬元手續費。外界多以為,統振是賣東芝電池、預付卡起家的老牌貿易商,但創辦人陳敦仁其實是在中東地區槍彈雨林中賣玩具時鐘奠定基業。農曆年前,霸王寒流來襲全台民眾追雪的這天,75歲董事長陳敦仁在統振內湖總部接受CTWANT記者專訪,親揭他「拚性命」的創業奇遇歷程。靠著在中東銷售玩具時鐘,陳敦仁打下了統振成長的基石。(圖/陳敦仁提供)陳敦仁自輔仁大學外文系畢業後,進入叔叔的貿易公司學習,奠定貿易基礎,「只要是不違法的東西,都可以賣。」29歲時,也就是1977年,陳敦仁決定自立門戶,成立「統振」,帶著一卡皮箱闖天下。「因為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伊朗被禁運,當地人常說一句話『inshallah(若主願之)』,意思就是不知道明天阿拉要叫我做什麼,所以他們付款都是直接付現金。」陳敦仁選擇遠赴中東,從伊朗起步,「除了毒品、賭具以外,什麼都賣。」他以銷售孩子玩具、時鐘、鬧鐘為主。儘管在中東做小生意,不會被倒帳或欠帳,但要冒著生命危險。「有一次我跟人聊天,對方說,你們坐辦公室的人很好賺,做一做就有錢可以拿,我們做工的人一天才多少錢,我回說『你不知道,我們在外面怎麼樣死的。』」陳敦仁把在中東的經歷講給他們聽,對方聽了就不敢再講話。陳敦仁真的險些命喪中東,但不是遇上戰爭,他要別人猜猜發生什麼事,從來沒有人猜中過,CTWANT記者也只猜中一半「跟吃的有關。」在中東經商,讓陳敦仁印象最難忘的是當地的飲食。(圖/陳敦仁提供)「有位卡達客戶請我們吃當地最豐盛的餐點,那是一種用樹葉包著的土產,面對客戶盛情難卻,我吃了當天就拉肚子,一般人拉肚子兩、三天就虛脫了,那時候我拉肚子六天,可能是過敏問題,差點死掉,而且還沒有藥,只有台灣帶去的臭藥丸(止瀉藥)。」陳敦仁說時輕鬆,但難忘當下的無助。此外,他還要進入荒漠。「那時候的杜拜都是沙漠,路標就是電線桿,拜訪客戶時,對方報路都是說,前面過去第九根電線桿,右轉四根,再左轉幾根就到了。」陳敦仁突然幽默地說,「我最失敗的是,如果那時候花500塊美金(買地)的話,現在就發了。」為要打入中東市場,陳敦仁每年都待上一個月,他省錢買最便宜的機票,在曼谷轉機過夜,「每趟去中東,前一晚先飛到泰國曼谷,放鬆一下,隔天再飛到中東繼續打拼。」「其實中東娛樂限制多,不能喝酒、不能聽音樂,女人都蒙面紗不能看,很多都不行。」如此奔波四年,總算在中東市場奠定事業基礎,與此同時,他觀察到,中東因為被禁運,當地時鐘電池需求很好,統振因而步上另一條道路,1986年先是取得東芝一次性電池代理權,六年後拚出銷售No.1進而取得二次充電電池經銷權,在從代工手機電池切入代銷預付卡,意外發現移工族群的需要。如今統振已是75萬移工族群預付卡及匯款最大的服務商,而營收獲利也逐漸回穩,2023年營收為22.63億元,雖然較2022年下滑8.5%,但毛利率從2023年第2季已來到31%,第3季續增到34%;前3季每股稅後純益達2.68元,幾乎追平2022年全年的2.73元。但「中東通」的創辦人還想創新事業,他正將眼光轉回以色列。「以哈戰爭去年10月7日開打,原本已規畫10月6號有兩個人要過去以色列爭取天然萃取產品的代理權,但因為戰爭而暫緩。」陳敦仁一如47年前勇闖中東的貿易商,伺機而動,不同的是,他不用再自己獨闖。
開工紅包給50元禮券 工會嗆羞辱宅配通霸氣回應
物流業者「台灣宅配通」已經是國內老牌的物流公司,但在去年爆發拖欠加班費爭議,今年又爆出年終給一萬、開工紅包更是只給50元禮券,讓工會發出聲明認為公司羞辱員工,開工紅包只有「50元全家禮券」,痛批「這種羞辱性的紅包,不如不要發!」。宅配通傳出年終與開工紅包都很少的狀況,讓工會16日深夜發出聲明,控訴在4大宅配物流公司中年終最少,不及同業的5分之1,開工紅包也只有「50元全家禮券」,痛批「這種羞辱性的紅包,不如不要發!」。對於紅包遭到痛批,台灣宅配通也發出聲明:一、宅配通年終獎金制度行之有年,採取績效分潤的原則,每年依公司獲利提成固定比例發放。因後疫情時代加上大環境影響,整體宅配市場較趨緩,造成營收獲利較前年度衰退,但公司依然秉持照顧員工原則,依規定提撥基準與百分比發放年終獎金,並無任何改變。二、開工50元請喝咖啡,係依慣例,在農歷春節過後向參與開工的同仁表示祝福,人人都有,取其好彩頭的本意。三、工會訴求部分,之前公司與工會之間已經大部分達成共識,本次有未經討論的項目,公司將本持一貫善意,再與工會討論形成共識。四、同仁的反應,公司完全理解,也期待與所有員工共同努力提升。
富豪新列傳/台股兔年跳股民笑呵呵 林百里乘AI躍居首富+金融大豐收富邦、國泰兄弟檔超車中租
美股在「科技七巨頭」領軍下,兔年強漲13%,台股更勝一籌,2月5日封關收在18096點,與虎年封關時14932點相比,漲幅達21%,每位股民平均賺進86萬元,搭上AI浪潮的台灣科技富豪更是笑開懷,依《富比士》封關日的即時排行,台灣前48名富豪中科技業者有14名,其中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暴增最快,身家從49億美元衝上112億美元,奪下首富寶座。原本的台灣首富「鞋王」華利實業總裁張聰淵,則因消費市場買氣尚未復原,華利股價從人民幣67元跌到53元,其身價從106億美元降到86億美元,屈居第二名。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儘管已交棒給劉揚偉,但身價仍穩定增加到71億美元,居《富比士》台灣富豪排名第三。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身價也由44億美元成長到56億美元,排名第五。其他的半導體大老闆身價表現也不容小覷,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身價從21億美元來到28億美元,漲幅達33%,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也由22億美元來到28億元。英業達(2356)創辦人葉國一則由11億美元來到17億美元,增幅僅次於林百里。老牌PCB(印刷電路板)大廠楠梓電(2316)、首家台資PCB廠滬士電創辦人吳禮淦,也因AI伺服器厚板需求增,營運回溫、股價走升,重新擠入台灣前50大富豪之列。至於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等人身價則沒有太大變化。金融服務業在兔年可說是化悲哀為喜樂,不但擺脫防疫險鉅額理賠之災,年末還因美國升息暫緩而受惠,營收獲利及股價大漲,老牌金融家族蔡家、辜家、吳家全在榜上,包括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國泰蔡宏圖、蔡政達、蔡鎮宇,與新光、台新的吳東進、吳東亮等三家七人兄弟檔。其中,富邦集團包括電信業台灣大(3045)、富邦媒(8454)去年營收獲利再創新高,富邦金控(2881)稅後純益661億元,年增高達41%,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二董蔡明興二人身價也水漲船高,分別達48億美元、47億美元,兔年增長7億美元、5億美元,兄弟倆財富逼近3000億元大關。國泰金控(2882)董事長蔡宏圖及胞兄蔡政達兩人身價皆為3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7億美元,合計約新台幣2445億元。而虎年股價身價「虎虎生風」的中租集團董事長辜仲立,因海外業務成長趨緩,兔年身價從45億美元縮水為38億美元,排名從7退到12,遭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及國泰蔡宏圖、蔡政達超車。相形之下,石化市況兔年並不好,不過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因著台積電、蘋果甚至特斯拉都需要他家的特用化學品,而逆勢成長,身價從55億美元增為67億美元,在富豪榜上蟬聯第四名。此外,長春另一名創辦人鄭信義的兒子鄭正和女兒鄭信愛,也在榜上分居第20名40名。有趣的是,這家老牌石化廠仍由96歲的林書鴻領軍,熱衷研究的他現正想著要如何將CO2純化。至於扮演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去年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交易、私法人購置住宅採許可制等政策上路下,買氣受到壓抑,不過下半年有了新青安房貸助攻房市回溫,建商富豪們的資產幾乎沒有太大影響。遠雄集團創辦人趙藤雄資產小漲,以22億美元名列21名;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擁有龐大土地資產和瓏山林建設,資產20億元、名列24名。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資產維持在30億美元,雖無增減,但今年排名卻被緊追在後的寶佳機構創辦人林陳海超車,林陳海資產微幅增長4億美元,以31億美元排名13。建商富豪們唯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資產減少,從49億縮水到41億美元,下滑4個名次,但仍排名第9。餐飲內需市場去年在台灣強強滾,上榜的食品業者名次波動不大,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居第6名,頂新魏家四兄弟則在第29名到第32名,第43名為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第48名則是「燕麥王」佳格食品董事長曹德風。至於集團產業布局從水泥、石化、紡織,一路橫跨到通路、金融、電信的遠東新,因為各事業表現有升有降,掌門人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維持在第23名。隨著AI熱潮持續爆發,企業ESG及減碳推動力道增強,加上國際政經環境不時飛出「黑天鵝」,企業營運挑戰加劇,送走兔年迎來龍年之際,但看這些富豪們如何掌舵企業,來年更「龍」光煥發。
AI教父美味地圖1/兆元男尋舌尖童年圈粉全台吃貨人 他吃過的店忙翻「找音速小子也沒用」
從2023年跨入2024年,橫掃全球科技界的焦點人物非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莫屬,在ChatGPT爆紅帶起AI浪潮上,輝達的高階晶片炙手可熱,營收獲利及股價躍級稱王。這位被外媒譽為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後最有領導魅力的科技人,也是另類的台灣觀光代言人。黃仁勳的一舉一動,不僅牽動科技產業趨勢、美中貿易戰走向以及台美股市,這位穿著黑色皮衣身價破兆的科技大老闆,穿梭於台北市巷弄裡尋找庶民美食的身影,已織成一張「黃氏美食地圖」,四處圈粉攪動廣大「吃貨人」的心。CTWANT記者整理黃仁勳2023年5、10及11月間三次公開訪台到過的美食名店,以及今年最新的地方,讓讀者可在初春期間按圖索驥,一起吃吃喝喝。第一家不可不提的就是位在台北市敦化北路巷內的「花娘小館」,黃仁勳每次回台,不管是與家人用餐,或是跟公司同事、廣達高層餐聚,最常到這家餐廳,店裡裝潢簡單,以蛋黃區物價來說,算是價格親民的台味川菜館。「菜名好可怕,但是好好吃!」黃仁勳最常掛在嘴上的就是「蒼蠅頭」,其實就是「豆豉炒韭菜肉末」,一盤220元,遠看像一堆綠頭蒼蠅,此外,他還會點空心菜和冬瓜蛤蜊湯,以及私房菜「那個蝦」,炸透的蝦子配上獨門調味醬汁,非常下飯。花娘小館是黃仁勳最常去的愛店,蒼蠅頭是必吃的下飯美食。(圖/方萬民攝)「就像媽媽煮的飯,就是家常菜」,黃仁勳讚不絕口,他跟老闆娘的互動好似老朋友般。也因為黃仁勳多次力挺,現在「花娘小館」變得更難訂位,CTWANT記者1月初前往時,有客人要訂晚上用餐,竟然要排到3月才有位子。而在黃仁勳1月底再度上門後,該店的電話已經被打爆,老闆娘無奈地在臉書上提到「就算鍋爐火力全開、再找來音速小子幫忙」也忙不過來。去年5月30日,黃仁勳曾到無菜單料理店「聚聚」用餐。這間位在重慶南路二段的創意台菜,可以按照客人的預算做搭配,每人餐價可從1000元起跳;當天他吃的是傳統的台灣菜,「看起來是我媽會做,大家在家裡會做的菜,但是真的很好吃!」黃仁勳頻頻說好,「雖然這家店很小,但主廚很棒、東西很好吃!」為何這位兆元富豪喜歡到看起來相對平民的台菜餐廳吃飯?一度引起網友們在PTT上熱議,「是否要回味童年的舌尖記憶?」,也有人認為「這年紀不缺錢,缺的是吃飯的氣氛。」總部位在美國加州的輝達,台北據點設在內湖,所以黃仁勳來台期間,公司周邊的餐廳也會看到他的身影。黃仁勳曾提起西湖捷運站附近的「牛耳精緻麵館」,還舉起大拇指,「太棒了、太好呷!」「牛耳精緻麵館」的老闆詹大姐表示,「他(指黃仁勳用餐時)被認出後主動跟客人拍照,還招呼其他比較害羞的客人說,『沒關係,一起來拍照』,甚至還包紅包給餐廳員工。」他當時吃的是一碗180元的紅燒牛肉麵;今年1月二度造訪,還帶著父母一起來。黃仁勳來店家用餐的消息傳開後,原本已是當地熱門的店家變得更擁擠,常常開店20分鐘就進不去,更多時候中午就全數賣完,店家直接在臉書公告晚上休息不營業。2023年第二度來台時,黃仁勳在10月20日到晴光市場附近的預約制台菜私廚餐廳「春韭」,沒想到餐廳老闆端上了驚喜,一道是「薑汁蕃茄盤」,另一道是「和牛、奶酥銀絲卷」,創作概念來自於台南棺材板,這讓出生於台南的黃仁勳很感興趣、頻頻發問和拍照。春韭表示,黃仁勳10月15日來台首站,帶著美國團隊到寧夏夜市,在詹記水果合照時跟老闆提到,身為台南人的他很懷念「薑汁蕃茄」,只可惜實在太多人來拍照,沒時間好好坐下吃水果,看了這則新聞後,才特別在菜單裡多加了「台南味」。二度造訪老撈麻辣鍋,老闆獲得黃仁勳限量版紅包。(圖/老撈提供)「黃仁勳吃過的店」吸引不少美食部落客,成了另類打卡朝聖店,店家老闆們也樂於把黃仁勳的合照放在臉書粉絲頁上。像是敦化北路的「老撈麻辣鍋」11月迎來這位重量級貴賓夫婦,今年1月黃仁勳又帶著父母二度光臨,老闆還拿到黃仁勳親筆簽名、印著大大的「黃」字大紅包,店家在臉書上興奮宣告,「能被加入『黃氏美食地圖』實在太開心了!」該篇贏得3730個讚,是平常100多個讚的三十倍。老撈的老闆企鵝向CTWANT記者講了第一次造訪故事,「是朋友拜託,他妻子的老闆要趕飛機、出發前想吃頓好的,預定下午4點半、非一般用餐時間吃飯,客人一來才知道是黃仁勳夫婦倆。」老闆原本安排客人進入包廂,但黃仁勳說喜歡在外面跟其他客人一起吃,後來有路過的粉絲發現黃仁勳在店裡,也趕緊進場要跟偶像一起吃飯;第二次來也是堅持坐外場,跟其他客人一起同樂。當時黃仁勳點了小辣的麻辣鴛鴦鍋,搭配綜合海鮮和沙朗牛,妻子Lori雖然不敢吃鴨血、但很喜歡麻辣豆腐,後來綜合海鮮盤吃不完,黃仁勳親自帶著食物到隔壁桌對客人說,「你幫幫我好不好、點太多了吃不完」,讓本來就是粉絲的客人受寵若驚,大呼「太幸運了,永遠會記得這一天!」有趣的是,餐後店家邀請黃仁勳合影和簽名時,Lori居然從包包拿出自備的專用簽名筆來寫,沒過多久,黃仁勳的老外隨扈在護送老闆工作結束後,也重返店裡點餐,享用跟老闆剛吃過一樣的美食。遼寧夜市的鵝肉城活海鮮上還有黃仁勳一行人的合影。(圖/方萬民攝)最新登場的就是網路上號稱最難訂位、只開兩桌的全預約熟客制私房料理,位於松山區復興北路的「鄒記食舖」,老闆是杭州人,2009年開業時只是間滷肉飯一碗60元的小麵店,2020年轉做江浙創意菜的私廚後,萬鈞董事長詹壽全為第一個「大老闆客人」,口耳相傳迎來了許多大老闆,像是鴻海郭台銘、國巨陳泰銘都是常客,富邦蔡明忠也帶過張忠謀來吃。這次據說是廣達林百里作東,除了黃仁勳之外,也邀請了張忠謀夫婦在1月25日到訪。當時同樣在店裡的客人開心追星,當天吃了什麼都忘了。該店的菜單和價位會依照狀況更改,很多客人推薦薺菜炸春捲和黃豆醬燒圓蹄。其實,愛吃美食的黃仁勳也會自己做菜,他的女兒黃敏珊2007年時在大陸財經談話性節目上與父親同台,她說,「周末時,我和爸媽會一起做飯,而且爸爸很愛研發新菜色。」主持人問黃仁勳,是否老了還會繼續煮飯給小孩吃,黃仁勳說,「當然。事實上,煮飯就是一種創新,而且會給人帶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