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紅
」 更年期 女性 腫瘤 荷爾蒙 乳癌神經內分泌瘤新曙光 核素治療「精準消滅癌細胞」
今年10月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及核子醫學科共組照護團隊,成功執行了「神經內分泌瘤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PRRT)」,為這類罕見腫瘤的病人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更是神經內分泌瘤走向精準治療的重要里程碑。這位病人為居住基隆的63歲男性,罹患直腸神經內分泌瘤多年,曾接受過手術、賀爾蒙治療及數十次的化學治療,今年8月因腹脹、體重持續下降及長期化療相關副作用來醫院求診。經檢查診療後,醫療團隊綜合評估病人狀況,安排核素治療(PRRT)。在實際治療前,病人先接受體抑素受體正子掃描與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確保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瘤適合接受核素治療,也做了抽血檢驗,確認造血功能、肝臟及腎臟功能符合標準。10月3日治療當天,過程中並未出現傳統化學治療的噁心、嘔吐、疲倦與掉髮等副作用,完成治療藥物注射後,在觀察一晚後平安出院,返家休養。目前病人在治療後主觀感受良好,雖偶爾有夜間盜汗的情況,但經過藥物治療後有所改善。病人能夠每天維持兩小時的散步習慣,此治療對其他正常生活作息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得以繼續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癌症中心主任張沛泓醫師指出,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度新診斷個案數為1,963人,占所有癌症約3.9%。這類腫瘤可以在人體許多器官中發現,8成以上會發生在消化道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可依據腫瘤是否分泌荷爾蒙,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張沛泓醫師解釋,有症狀表現的患者,多半都是「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症狀發現異樣,病人可能面臨諸多原因不明之不適症狀,包括各類荷爾蒙分泌導致熱潮紅、低血糖、腹瀉、腹痛、氣喘等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瘤由於大部分病人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往往是健康檢查作胃鏡、大腸鏡時意外發現,因症狀不明顯,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有遠端轉移狀況而無法透過手術切除。此時必須根據腫瘤分化狀況及疾病進展情形,搭配賀爾蒙、標靶、化療或是免疫療法;若治療效果不佳時,核素治療技術便是治療的選項。基隆長庚核子醫學科主任陳世欣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瘤表面常具有豐富的體抑素受體,核素治療(PRRT)就是利用體抑素受體結合藥物進到癌細胞裡,再釋出放射線殺死癌細胞。這樣精準的腫瘤治療方式,可降低治療副作用,提升病人的預後和生活品質。陳世欣醫師強調,核素治療(PRRT)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醫療團隊的醫師、放射師和護理師等,都需經過特殊培訓與合作,才能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同時治療的醫院需有特殊的安全設施,包括廢水處理、放射線屏蔽和放射活度監控等,並經過核能安全委員會的審核才能執行。基隆長庚團隊醫師鼓勵神經內分泌瘤患者不要放棄治療,現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要持續治療才有可能戰勝疾病。民眾若有神經內分泌瘤相關問題,也應儘早至門診諮詢相關科別醫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年期來臨三高機率攀升 年長女性心肌梗塞送醫比例竟高於男性!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女性進入更年期除了骨質疏鬆,三高攀升與心血管疾病也是一大威脅。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張芳維表示,台灣60至80歲女性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比例高於男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女性把握「心、動、舒、食」口訣,平順快樂度過更年期。停經後三高攀升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根據國發會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約為468萬人。魏璽倫表示,現今女性平均餘命84.11歲,約50歲會進入更年期,因此女性人生有1/3時間都要跟更年期相處。女性進入更年期不僅會出現熱潮紅、失眠、盜汗、骨質疏鬆等症狀,且因停經後卵巢退化、雌激素分泌降低,造成肥胖、腹部脂肪推積、血脂升高、胰島素抗性增加等,皆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根據統計,45歲以上女性與19至44歲女性族群相比,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盛行率高出1至2倍。60至80歲女性 心肌梗塞送醫率比男性更高女性停經後基礎代謝率降低,總覺得「喝水也會胖」!且女性荷爾蒙降低,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開始上升,便形成代謝症候群,身體尤以內臟容易堆積脂肪。膽固醇塞在血管內,逐漸形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就隨之而來,甚至引發心肌梗塞。張芳維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女性體內許多細胞中都有女性荷爾蒙的接受器,血管裡也有女性荷爾蒙接收器,停經之後缺少女性荷爾蒙,會導致心血管組織脆弱,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外界以往認為男性較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但其實60至80歲女性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比例高於男性。荷爾蒙療法 可緩解更年期症狀與預防心血管疾病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杰表示,女性在整個生育週期的重大事件,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例如多囊性卵巢患者、有妊娠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等懷孕生產併發症的婦女,皆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各國政府關注更年期女性的健康,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管理。國際更年期醫學會也建議,女性若無乳癌家族史等禁忌症,於早期停經時遵循醫師專業建議,適當使用荷爾蒙療法(MHT),可改善更年期症狀,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心、動、舒、食」4字口訣做好日常保健魏璽倫最後呼籲更年期女性把握「心、動、舒、食」4字口訣做好日常保健,並多利用定期成人健檢,還有國健署推出的「代謝症候群防治管理」服務,早期發現風險因子加以控制,主動尋求代謝綜合群防治的基層診所協助控制三高,讓身心靈能夠平順、快樂、健康度過更年期。 時常與三五好友談「心」 多保持規律運「動」習慣 多「舒」緩放鬆 均衡飲「食」
更年期燥熱又淺眠! 中醫調理有效緩解不適
46歲陳小姐進入更年期後,面臨了月經量少且不穩定,以及睡眠品質下降等問題。這段期間,她持續服用荷爾蒙補充劑,但仍然無法解決睡眠問題,經常夜間醒來,常有淺眠和燥熱困擾。更年期睡眠障礙 中醫這樣看待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安南高家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吳宜蓁表示,更年期的睡眠障礙主要是由於腎陰虛和虛火上炎引起的,這種情況常伴隨著肝氣鬱結和心肝火旺,進一步加重了睡眠障礙。可以透過滋陰清熱除煩的中藥來緩解,減少體內的燥熱感,使深睡期變得更長,進而改善睡眠質量。此外,若有難治型失眠也可以用針灸來加強治療,治療失眠常用穴位為百會、神庭和本神,肩頸僵硬也會影響睡眠,放鬆肩頸的穴位如風池、天柱、完骨也可改善睡眠品質。女性身心症狀多 失眠症狀恐更嚴重女性更年期除了體內荷爾蒙變化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挑戰外,在這個階段也面臨失眠、淺眠、易醒、多夢等睡眠問題,據統計,有3~6成的女性在更年期時面臨睡眠障礙,部分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前已有失眠症狀,但約3分之1的人在更年期來臨時症狀會更嚴重;而熱潮紅是最常引起更年期失眠的原因。荷爾蒙變化 按穴位緩解吳宜蓁醫師表示,可以透過中醫調理更年期不適,失眠症狀也能獲得改善,平時可按壓合谷穴、神門穴緩解情緒、失眠狀況。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規律運動,安然度過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免煩惱! 症狀、診斷、治療與保健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更年期幾乎是每個女性都會遇到的階段,不僅生理上會產生不舒服的症狀,心理也會受到影響,嚴重甚至會影響到生活。但許多人對於更年期並不了解,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更年期帶來的身心變化。什麼是更年期?更年期有哪些症狀?更年期婦女若有不適症狀又該怎麼辦呢?中壢長榮醫院婦產科醫師謝立忠一一說明,並告訴民眾如何正確面對更年期的來臨。什麼是更年期? 如何界定更年期開始、結束?「更年期」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導致女性荷爾蒙不足而產生的生理或心理變化。但是實際上,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卵巢功能衰退,謝立忠醫師表示,在醫學上,會以40歲作為界定標準,判斷卵巢功能衰退是不是屬於正常現象。醫學上,40歲以後卵巢功能衰退都是正常的,也就是所謂的進入「更年期」; 而40歲以前則叫作「卵巢衰竭」。謝立忠醫師提到,每個人進入更年期的年齡並不相同,根據統計,美國人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約為50歲,馬來西亞約為45歲,會因為營養、基因等不同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更年期」並不會完全以年齡作為界定標準。那到底該如何定義更年期呢?謝立忠醫師表示,簡單來說,更年期的定義就是停經前後,尤其是停經之前生理、心理發生改變的這段時間,就叫作「更年期」,所以臨床上會以「症狀」來看什麼時候開始慢慢進入更年期。更年期有哪些症狀? 症狀會有多嚴重?由於女性荷爾蒙缺乏,更年期的常見症狀包括月經改變、陰道乾澀、心悸、盜汗、熱潮紅、骨質疏鬆、失眠、情緒變化大等。泌尿道生殖系統、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而皮膚也會因為荷爾蒙缺乏不像過去一樣水潤飽滿,變得較乾癟、易產生皺紋。謝立忠醫師指出,在更年期的常見症狀中,最容易先感受到的就是「月經變化」,本來很規律28-30天來1次,變成3個月、半年來1次,或是本來月經來5天變成2天、3天,月經頻率或天數的改變都是很常見的症狀。不過,謝立忠醫師強調,更年期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很幸運沒有什麼症狀,但有些人對荷爾蒙的變化很敏感,一有變化就渾身不舒服,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症狀,不是每個人的症狀都很嚴重,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所有的症狀。如何面對更年期? 步驟一、以症狀自我檢測民眾可以先透過國健署的「更年期症狀自我檢測量表」或「更年期不適症狀評估表」看看自己是否有可能已進入更年期階段。檢測表以以下症狀作為評估項目,包含:熱潮紅頭暈眼花頭痛暴躁情緒抑鬱失落感覺精神緊張失眠異常疲倦背痛關節痠痛肌肉疼痛面毛增多皮膚異常乾燥性慾減低性接受度降低陰道乾澀性交疼痛上述症狀若未出現則評為0分,症狀輕微則為1分,症狀中等為2分,症狀嚴重為3分。總積分如果超過15分,就有可能代表自己已步入更年期。但是,謝立忠醫師提醒,心臟、甲狀腺功能出現問題,或是生活壓力大、憂鬱症等也都會有類似的症狀,自我檢測量表是幫助民眾了解自己身體有症狀應該就醫的方式,而不是作為自我診斷的工具。醫師建議,如果有症狀應該前往醫療院所抽血檢驗,找出正確的病因,再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方法。如何面對更年期? 步驟二、抽血檢測排除疾病可能由於更年期的症狀和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身心疾病等症狀類似,因此若有症狀應進一步抽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謝立忠醫師表示,民眾可以至婦產科做基本的抽血檢查、荷爾蒙抽血檢測,確定是其他疾病,還是荷爾蒙缺乏造成的更年期症狀。當人步入更年期時,體內有4個重要的荷爾蒙會產生變化,包含促濾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性素、黃體素。一般情況下,人的大腦腦下垂體會分泌促濾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去刺激卵巢分泌雌性素、黃體素。但到了更年期,因為卵巢功能衰退,無法產出足夠的雌性素、黃體素,此時,大腦腦下垂體便會分泌更多促濾泡生成素、黃體生成素想去刺激卵巢分泌。謝立忠醫師以工廠比喻卵巢的功能,雌性素、黃體素就像是卵巢的產品,當產品不足時,身為老闆的大腦便會放更多的指令,也就是促濾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給工廠,要求製造出更多的產品。不過,卵巢工廠進入更年期,功能已經下降,即使有更多指令也無法產生更多產品。謝立忠醫師提到,此時抽血檢驗就會發現促濾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濃度增加,可是真正的雌性素也就是女性荷爾蒙,反而濃度減少的情形。如何面對更年期? 步驟三、更年期治療與保健關於更年期症狀的治療,謝立忠醫師表示,如果症狀嚴重程度已經影響到生活,可能就需要靠荷爾蒙治療,但目前荷爾蒙的補充傾向於沒有特別症狀、症狀還過得去時未必要特別補充。醫師提醒,現在坊間有很多類似荷爾蒙或天然植物性荷爾蒙製劑,但其實用久了有其危險性,像台灣婦女十大癌症之一的子宮體癌,以前排名非常後面,現在已經來到第5名還有一直佔據第1名的乳癌,這都跟荷爾蒙補充、體內濃度過高等很有關聯。如果需要補充荷爾蒙,建議還是先經由醫師開立,並依照醫師指示進行補充,因為補充過度反而會提升其他疾病的發生風險。而更年期症狀很多都是暫時性的症狀,若未嚴重到需要用藥物治療時,可以透過規律的運動來改善。不過,謝立忠醫師指出,有一個症狀是一旦來了就很難回去的,也就是「骨質疏鬆」。因此,醫師提醒,更年期要注意鈣質的補充、蛋白質的補充,均衡飲食並多曬太陽,顧好身體的骨本,此外,最重要的還是規律運動,可以協助女性度過更年期這段時間的不舒服,也可以保有骨本,防止骨質受損。
部分女性45歲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 醫授1招有效緩解治療法
更年期症狀常被忽略!一名年約50歲老闆娘,因疫情影響家中生意,情緒相對低落,白天常與家人發生爭執,心悸、胸悶都令她困擾不已,夜間盜汗、淺眠更讓她無法好好休息恢復體力;雖然擔心荷爾蒙療法,但與她充分討論,並接受短期荷爾蒙補充後,回診時滿心的神采飛揚溢於言表。女性更年期常見這些症狀 但非人人皆會出現不適根據台灣更年期婦女健康管理及藥物治療建議,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婦女由有生育能力過渡到無生育能力的狀態,是女性朋友的必經階段;由於雌激素降低,引起腦部下視丘血管舒縮中心不穩定,導致失眠、盜汗、熱潮紅、心悸等;而缺乏女性賀爾蒙,陰道乾澀、性交疼痛及反覆泌尿道感染也層出不窮。蘇茗軒醫師表示,雖然並非每位女性皆會出現,但比例上四到六成女性都有程度不一的更年期症候群。此外,雌激素降低也會影響脂肪代謝,許多女性也會發現怎麼少吃了,體重還是不斷增加。平均50歲左右停經 多數45歲開始有症狀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茗軒指出,根據研究,台灣平均停經年齡為50歲左右,但其實許多女性約45歲開始就有更年期症狀,由於這段期間生活重心容易放在工作上,另一半也忙於事業,而子女也正處於青春期,是需要更多關懷的階段,因此出現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並不難理解。種種因素導致女性朋友忽略自我身體狀況,隱忍更年期症狀帶來的不適,少數人甚至患上憂鬱症,讓自己與家人都困擾不已。緩解更年期症候群 日常可以這樣做蘇茗軒醫師提醒,要緩解更年期症候群,若無荷爾蒙使用禁忌,荷爾蒙補充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除改善症狀外,荷爾蒙補充也能減緩骨質流失、預防關節退化,保護心血管、降低大腸癌發生;另外搭配規律運動,可同時降低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與代謝問題,也可改善睡眠品質、低落心情,增進夫妻性福。在工作忙碌之餘,也要多愛自己,迎接人生的下一階段。
女性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護心」5招助遠離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二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列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顯見女人護「心」刻不容緩。女性更年期賀爾蒙變化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女性停經(更年期)平均介於45歲至55歲之間,依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46至55歲的女性高血壓、糖尿病的罹病率約為40至45歲女性的3倍,高血脂也隨著年齡增加呈現升高的趨勢。依107年臺灣地區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追蹤資料顯示,有三高狀況的人,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正常人的1至2倍。美國及歐洲心臟協會指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並出現生理、心理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及盜汗、憂鬱及睡眠障礙、內臟脂肪增加及罹患三高、代謝症候群等,皆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女性更年期「護心」5招 遠離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女性更年期要更注意心血管疾病的症狀與關心血管健康,建議女性更年期心血管保健,可以從控制危險因子以及定期健康檢查的「5招」做起,以遠離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威脅。1.均衡飲食:: 更年期婦女容易發胖,建議採取均衡飲食型態2.規律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宜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預防骨質疏鬆,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控制體重及BMI(身體質量指數),也可避免內臟脂肪增加。3.放鬆舒壓: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適度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及運動,平時也可多與家人朋友談心,適時紓解壓力,心情也會跟著開朗。4.向菸說不:菸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危險,建議吸菸女性可以透過醫療院所戒菸服務門診進行戒菸。5.定期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如有三高異常,請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另,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依風險等級改善生活型態,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良好睡眠等健康行為,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早餐喝「1飲品」防失智、糖尿病 醫揭4大功效:最適合亞洲人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然而現代人工作忙碌,為了節省時間,常會用穀片、麥片等即食品代替。內科醫師傅裕翔透露,許多人早上最喜歡配早餐的飲料就是豆漿,豆漿不只好喝,也有很多好處,例如增進腦部健康、改善心血管健康、預防糖尿病等,同時富含大量蛋白質,相當適合亞洲人。增進腦部健康:豆漿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健康脂肪,與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有關。豆漿中的鎂、鈣元素則能降低腦血脂,防止腦栓塞和腦出血。改善心血管健康:豆漿是人體吸收鉀一個非常好的來源,有助於維持較低的血壓和規律的脈搏。豆漿的各類營養素也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有益,能防止高血壓和冠心病。減少更年期不適:每100cc豆漿約含有25毫克大豆異黃酮,可補充女性雌激素,減少熱潮紅之類的更年期症狀。預防糖尿病:研究發現,豆漿所含的大豆異黃酮,能降低血糖,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耐力,不僅可預防糖尿病,還是少數適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飲品。醫師表示,「豆漿的含量與牛奶接近,每100毫升含2.8克大豆蛋白,而且大豆蛋白在品質上與乳清蛋白同屬最高評級的蛋白(PDCAAS,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同時又可以避免亞洲人常見的乳糖不耐症等副作用,可說是亞洲人最適合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喝「1湯品」好處多多!醫曝「熱量超低」:還能減肥、防癌
冷颼颼的天氣,不少人都會想喝碗熱湯來暖暖身子,牙醫師劉馥萱就分享了喝味噌湯的四大好處,不僅熱量低,內含的益生菌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好處多多。牙醫師劉馥萱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由於台灣曾受到日本統治,而現在許多店家都會販售的味噌湯,就是從日本傳進的美食,且喝味噌湯還有4大好處,包括減肥排毒、降膽固醇、預防癌症、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1.減肥排毒 :以市面上常見味噌湯碗為例,多數味噌湯的熱量皆不超過100卡,因此在攝取蛋白質、澱粉這類熱量較高的食物之前飲用味噌湯,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進食。味噌含有一種叫做「米麴菌」的益生菌,研究證實這類益生菌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並且緩解腸道的消化症狀。2.降膽固醇 :黃豆所含有的皂素、不飽和脂肪酸與磷脂質,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對於預防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許多幫助。3.改善女性荷爾蒙 :黃豆製品如味噌、豆腐、豆漿等食物皆含有大豆異黃酮,可幫助身體產生雌激素,改善女性更年期缺乏荷爾蒙所出現的問題,如熱潮紅、盜汗、心悸、頭痛與情緒不穩等。4.預防癌症:黃豆發酵後的味噌所含有的類黃酮,具有高度抗氧化能力,可避免發炎反應及細胞基因突變,進一步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牙醫師劉馥萱就分享了喝味噌湯的四大好處。(圖/翻攝臉書)
更年期宜滋腎養陰 食補也奏效!慈禧太后最愛「這美味」
女人過40歲開始覺得容易累,腸胃總是不舒服,一旦感冒也要一二個禮拜才會好,到45歲時月經不規則,經量改變,甚至熱潮紅、情緒起伏、焦慮、夜間流汗、皮膚乾燥、精神不集中,可能是開始進入停經前期了。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翁淑雯醫師指出,更年期是指女性荷爾蒙量降低,荷爾蒙值可至婦產科抽血確認,且至少12個月沒有來月經,通常發生在50歳左右。更年期症候群這些問題通常在停經前數年就會有,有時至停經後還是有。內經提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因此中醫認為由於天癸竭,腎氣虛,任衝脈衰而進入停經,但由於自然的生理變化造成在停經前後的身心不適,可以中西醫共同治療。針對更年期症狀,中醫以滋腎養陰,溫腎扶陽,調衝任為主。翁淑雯醫師說,中醫除了可以使用中藥減緩更年期症候群之外,也強調食物補益的重要性。中醫典籍《內經》便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舉例來說,中醫認為栗子甘溫、益氣厚腸、補腎氣,亦為內經五果之一。而清朝慈禧太后便愛吃栗子,在清廷檔案便記載她曾利用桂花栗子糕來補氣益血、調理脾胃。乾隆皇帝也喜歡食栗子雞,認為栗子能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甚至還寫了《食栗》詩來詠讚栗子的益處。另外在明代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提及蘇東坡弟弟蘇轍因腰腳病困擾而用栗子來當食療的案例。這些都是前人基於「人之性厭於藥而喜於食,以食治疾,勝於用藥」寶貴經驗的累積。中醫也注重外在四季變換對人體內在的影響,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而避免在春「逆之則傷肝」,在夏「逆之則傷心」,在秋「逆之則傷肺」,在冬「逆之則傷腎」的可能傷害。因此在選擇藥食時,除了考量食材的季節性與美味之外,最好還能諮詢中醫師以因應四季特性與個人體質差異來選擇合適的藥膳進行正確調養。
郁方半夜突驚醒…自爆5症狀纏身「擋不住歲月摧殘」 下秒眼眶泛淚
女星郁方踏入演藝圈31年,除了跨足戲劇圈,同時也是節目主持人,曾主持過華視、公視、台視及中視的等多家電視台的節目,她與「斐儷珠寶」總經理陳昱羲結婚16年,育有2子1女,常在網上分享工作及家庭生活趣事。不過,郁方日前從睡夢中驚醒,內心突然感到一陣莫名哀傷,才驚覺擋不住歲月摧殘。郁方日前在臉書透露,「半夜三點,一陣躁熱,我瞬間醒了。左右看看,老爺和女兒都沉睡中,走到廚房喝口水,內心深處感到哀傷。原來姐姐們說的都是真的!無論我如何努力都擋不住歲月的摧殘,更年期症候群就是會這樣:熱潮紅,盜汗,失眠,睡眠品質不佳,頻尿」。郁方提到,「我眼眶泛淚,回到房間,決定拿出小墊子睡地上,雖然硌著骨頭疼,但畢竟靠近地板比較涼爽。早上7點起床,看到冷氣機溫度是27度,27度?!欸不是,我明明睡覺温度定在24度,為何變成27度?是冷氣空調壞了?還是…?」郁方接著說,「此時大老爺子走了過來,我:冷氣溫度是否你調的?老爺:對啊!(看我一臉陰沉,立馬笑臉)我看你大字形躺在床上一定是怕冷,所以我幫你調高一點…什麼鬼!請問老爺您這哪裡來的邏輯?」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忽然一陣躁熱,會持續好多年,我是妳的前輩。妳要先跟老爺提醒,更年期的婦女,時時刻刻都想揍人」、「我是習慣開27度,某次女兒亂按成24度…半夜冷醒」、「妳應該還早吧!我要停前是半夜盜汗。到停了後是會突然很熱,突然一陣汗流下來」。
24歲女竟停經「一顆卵也沒有」 醫揪原因提醒「危險4症狀」
24歲的小雯(化名)因經期紊亂來求診,經檢查發現有卵巢早衰的現象,進一步分析更發現小雯是遺傳性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患者,發病導致卵巢功能衰敗太快而停經,最終不幸連補救的凍卵措施也無法進行,讓年輕的小雯有如晴天霹靂。華育生殖醫學中心副院長王呈瑋表示,「在臨床上,因遺傳疾病導致的不孕案例並不罕見」,小雯罹患的X染色體脆折症是最常見的遺傳性智能障礙疾病,此症狀男性發病機率為1/3,600,女性的發病機率為1/6,000,除了有高達5成的風險會生下患病的下一代之外,女性帶因者亦有卵巢早衰、運動失調等風險,其中卵巢早衰便容易造成不孕的困擾。 王呈瑋建議女性在25至35歲之間自主抽血檢測AMH指數(抗穆勒氏管荷爾蒙),該指數能顯示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也是預測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數值落在2-5之間為正常值,但若在40歲前指數低於1,則為卵巢早衰。王呈瑋補充說明卵巢早衰可能出現熱潮紅、皮膚乾、陰道乾澀、月經不規則等4症狀,所以自我觀察不可少並且要認真看待生理上的變化。除了遺傳之外,更多不孕成因來自於生活習慣,以女性舉例,嗜菸酒以及日夜顛倒的作息容易導致月經失調,或是BMI(身體質量指數)落在18以下,可能出現過瘦導致身體能量不足,而引發的短暫性停經。以男性來說,除了上述生活習慣要注意,王呈瑋更特別提醒長期騎腳踏車的男性,容易因下體摩擦,精子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下,降低了精子活動力、型態等各項表現。
誤以為是更年期或自律神經失調 醫:罹NET平均存活率不足3年
腹瀉、頭疼、高血壓、低血糖、食慾不振等症狀看似很平常,但這些症狀如就醫後仍得不到改善,有可能是患上致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由於此病與更年期、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相似,容易被患者輕視,當到被診斷出患病時,有5成病患腫瘤已轉移,若為遠端轉移,平均存活率不足3年。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是從神經內分泌細胞演化而來的腫瘤,有內分泌功能的器官就有可能發生。內分泌系統指的就是分泌「荷爾蒙」至血液循環中的器官,包括下視丘,腦垂腺、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性腺(卵巢、睪丸)以及胰臟中的胰島等。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外科主任許秉權觀察並發現,近年越來越多誤以為是自律神經、婦科、腸躁症等病患,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許秉權還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導致內分泌過量病症多元,他舉例,如原發部位在腸胃「胃酸分泌過多產生胃食道逆流」。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難診斷,許秉權說「因為太難發現,盛行因此確診時多半已罹病5年以上,預後較不佳。」神經內分泌腫瘤轉移他處,可能會導致肺癌、肝癌等,卻難以找出癥結點,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尹居浩表示「導致該病的盛行率明顯被低估」,該病難察覺,至今發生原因仍不明。若是經診療病症仍不緩解,許秉權說可做完整的健檢來確認是否罹病,含全身核磁共振、胃鏡、大腸鏡及正子攝影,他提醒「尤其是40歲女性卻已出現盜汗、熱潮紅更年期症狀,顯然不正常,建議做完整的檢查」。對於治療方法許秉權說,目前標準治療方式為切除腫瘤,再輔以藥物治療如標靶治療及化療等。當中提到的「遠端轉移」也稱惡性轉移,是指腫瘤細胞從原始發生的部位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繼續生長的過程,發生轉移的病患「預後」病情都非常差,通常良性腫瘤不會產生遠端轉移。「預後」是指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治療後可能的結果。
朱芯儀罹癌「首摘假髮露面」秀人工血管 正能量喊話:一起加油別放棄
藝人朱芯儀在36歲生日當天宣布罹患乳癌2到3期,而且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預計5月切除右邊胸部,目前仍在積極接受治療。在最新曝光的影片中,她分享自己被告知罹患乳癌後的改變,還有治療的心情調適,引發關注。朱芯儀罕見摘下假髮,帶著毛帽現身鏡頭前,她笑說:「因為假髮拿去送洗,所以必須以帽子的部分跟你們見面」,由於前幾天剛打完化療,使得臉看起來有點熱潮紅,而且化療的藥物也導致她停經,「有時候副作用其實是蠻大的」,接著分享確診乳癌之後的生活,以及要如何面對開始治療的心情。朱芯儀拿下假髮示人。(圖/翻攝自朱芯儀YouTube)朱芯儀透露,自己罹患的乳癌是HER2陽性,轉移率和復發率都高,因此她滿擔心的,醫生建議「術前輔助治療」,也就是先不開刀,用6次化療把腫瘤縮小,「因為我有單側3顆,都已經超過2公分」,並安排一系列檢查,確認癌細胞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地方,或是全部消失,「如果全部消失的話,那就是同樣的藥再打12次」,若沒有消失,醫生就會建議換藥,再打14次化療,因此算起來,療程估計要到2023年3、4月才會結束。朱芯儀相當樂觀。(圖/翻攝自朱芯儀YouTube)朱芯儀指出,醫生不斷提醒她買假髮,因為做完化療會掉頭髮,但是她一直不想太快去面對,「感覺好像真的去買假髮,頭髮就會掉光,頭髮對我而言還是很重要」,坦言要這樣面對大家,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不過該來的還是會來,「它跑不掉的」,後來她乖乖買了假髮,並戴著假髮去找知名造型師,修剪她的髮型。朱芯儀也秀出自己的人工血管,「其實就很像是在身體裡面縫一個鈕扣」,不過一開始化療時,她也是吃盡苦頭,好在醫院有專門的門診,可以找尋相關資源,讓自己變得更舒服,為此她十分感謝醫生和醫療團隊的照顧。朱芯儀秀出人工血管。(圖/翻攝自朱芯儀YouTube)朱芯儀正面喊話,要癌症病患不要放棄,當信念越堅強的時候,力量就越強大,她常說:「癌細胞遇到我真的算你衰」,因為她擁有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能量,雖然在治療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沒關係,我們一起加油,我們不要放棄」,重點是要有好心情,加上吃好、睡好,一定可以度過的。
生子大作戰2/年輕女「卵巢早衰如老婦」 提防3症狀!醫建議25歲後先檢查
根據衛福部《108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統計,國內不孕症比率約為10-15%,其中以卵巢因素所占比例33.4%為最高,多種因素31.1%占第2位,男性因素10.9%居第3位。「不要認為高齡女性的卵子數量才有問題!」華育生殖醫學中心副院長王呈瑋表示,5年前幾乎沒有年輕女性會有卵巢早衰的問題,但現在依據他的門診經驗,「大概每10個35歲以前的年輕女性中,就會有1人卵巢早衰,卵子數量不足!」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何彥秉說,曾有一位35歲女性易生理期紊亂、焦慮、失眠,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所致,後來因不孕問題到生殖中心就醫,才意外被診斷出卵巢功能低下,明明年齡只有35歲,但卵巢年齡卻已達45歲!卵巢早衰的年輕女性逐漸增多,醫師認為與生活中過多的塑膠製品,或接觸太多環境荷爾蒙有關。(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卵巢早衰日益增多,王呈瑋推測與現今生活中充斥塑化劑、環境荷爾蒙有關,「所以別以為年輕就沒問題,建議女性在25~35歲時就先檢查一下卵巢功能,看看卵子庫存量剩多少。「年輕女性要特別注意3警訊!」王呈瑋說,第一是生理周期變短,如果過去月經週期是28天,卻發現逐漸變成26天或更短,就要注意。第二,皮膚變得乾燥,這可能反應出體內荷爾蒙正在發生變化。第三,時常感覺燥熱,這可能是類似更年期熱潮紅的症狀。若是出現上述3種症狀,就建議趕緊檢查卵巢功能。另外,由於現代女性結婚年齡愈來愈延後,高齡也是造成卵巢功能異常,導致不孕的主要原因。王呈瑋建議25~35歲評估卵巢功能的同時,也可以一併考慮凍卵。「一般年輕女性一個月約莫10到15顆卵子備用,但隨著年齡增長,健康卵子的數量會愈來愈少,所以愈年輕凍卵,健康卵子數量就愈多,也能保有更多生機。」王呈瑋說,以35歲女性為例,若能冷凍10顆卵子,未來活產率大約7成,若能有20顆冷凍卵子,活產率就會增加至8成5,目前凍卵每次療程大約要價12萬元,每個月還須負擔1000元冷凍費。「這有點類似保險的概念。」王呈瑋說,凍卵並不代表一定能順利懷孕,但至少能保有機會。為了保有當媽媽的機會,藝人張本渝早在9年前便已經凍卵,展現女性的自主權。(圖/林士傑攝)許多女藝人也都紛紛選擇凍卵,46歲的張本渝早在9年前就先凍卵;33歲的徐凱希也選擇凍卵,讓自己不必急著在35歲前結婚生子;名模林又立剛與交往5年的男友分手,便立刻決定凍卵。理科太太在剛結束第一段婚姻之後,也立刻凍卵,希望自己能慢慢等待緣分。王呈瑋說,「若能在年輕時就懷孕生子,當然最好,但如果遲遲還沒找到Mr.Right,也可以先選擇凍卵,不必為了急就章而結婚生子,女性可以擁有更多自主權。」
50歲女罹更年期症候群 「藥食同補」改善胸悶腹脹
一位年約50歲的婦女因胸悶、頭暈、腹脹跑了心臟科、胸腔內科等,做了各式檢查卻沒發現任何疾病,最後只被告知是更年期症狀便不了了之。後來尋求中醫師協助,經問診發現婦女雖有月經,但經量減少、週期不規律,又有頭暈腹脹,睡眠反覆醒來等問題,的確是典型的更年期症候群。衛福部臺中醫院中醫科翁淑雯醫師診斷婦女為肝氣不舒、腎陰虚證型,治療需以疏肝解鬱,滋腎養陰為主,在開立中藥四逆散加百合地黄湯治療後半個月,婦女的胸悶已不明顯、腹脹頻率減少,晚上醒來的次數也變少。醫師建議,除了藥物的治療外,民眾也可搭配藥膳、食補等調養更年期的體質。翁淑雯醫師指出,中醫雖然沒有更年期的病名,但停經前後的諸多症狀會散落於許多病證當中。醫師說明,女性在停經前後常會有心理與生理的改變,例如熱潮紅、頻尿、心悸、焦慮、憂鬱、關節肌肉酸痛、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疲倦等諸多不適,雖沒有明確疾病卻又自覺身體不健康。然而,停經期女性也會產生許多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骨質疏鬆、心臟血管疾病等發生率也會增加,因此定期健康檢查預防疾病發生,並正視症狀也是需要的。豆薑很適合女性溫補身子,在無糖熱豆漿中放入一塊黑糖薑糖或一匙黑糖薑粉,均勻攪拌至溶解便可飲用。(圖/臺中醫院提供)對於更年期症狀,中醫除了以藥物調補腎陰與腎陽之外,也可利用簡易的藥膳輔助調理。用食補與藥補結合,正確使用食療藥物,可以維護更年期的健康狀態。如近來天氣轉為寒冷,翁淑雯醫師就建議女性可以來杯溫熱的「豆薑」補補身子。「豆薑」的做法很簡單,只要準備一杯無糖熱豆漿,放入一塊黑糖薑糖或一匙黑糖薑粉均勻攪拌至溶解便可飲用。依《本草綱目》所云:「大豆甘平,令人長肌肉,益顏色」,而現代研究認為大豆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有助於改善女性更年期相關症狀。為解冬季的寒冷,除了飲品之外,翁淑雯醫師也為更年期女性提供補養調護的「暖心湯」,只要將人參、山藥、枸杞子、薑等簡單藥料放入肉湯或素湯共煮即可,另若胃寒者也可以麻辣湯為底並加入上述藥料一起食用。人參按個人體質寒熱可分別選用高麗參或花旗參。翁淑雯醫師提醒,雖然藥膳可以做為日常調理,但藥料的比例和使用還是要經專業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精準調整為妥。
「姨媽」爆痛!女大生哭求摘子宮 醫師苦勸保住「生」機
22歲的小佳(化名)長時間受子宮肌腺症所苦,每個月經期不僅嚴重經痛還伴隨經血過多,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求診時竟哭著求婦產科醫師幫她把子宮拿掉!醫師考量到她年紀輕輕,未來仍可能有生育計畫,僅先協助施打停經針緩解症狀,然而停經針療程最多持續6個月,療程結束後又開始疼痛,回診時拜託醫師把子宮全切除,減緩疼痛症狀,經過醫病溝通後,小佳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接續治療,經過長期持續用藥,不但穩定控制病情且大幅改善經痛症狀,找回屬於她的美好生活,現在更是擁有3個孩子的幸福媽媽。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症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當子宮內膜跑到卵巢時,稱作巧克力囊腫;若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肉層,則形成子宮肌腺症。目前子宮肌腺症發生原因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好發族群通常為育齡的女性,而多數患者會在月經時出現嚴重經痛,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的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甚至會因為內膜異位到卵巢以及子宮肌肉層,影響卵子品質或產生子宮不正常收縮,導致不孕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醫師說明,由於子宮肌腺症的病灶散佈在整個子宮肌肉層,即便透過局部清除病灶,也不容易清除乾淨。若要進行全子宮切除,則需考量患者日後生育需求及心理狀態,因此術前醫病必須進行良好溝通。對於晚婚晚育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目前建議患者先透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不僅能改善經痛症狀,同時也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張基昌醫師補充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藥物副作用,像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引起腸胃道不適;而雄性素則容易出現長毛、長痘痘或聲音變粗等雄性化特徵,另外荷爾蒙拮抗劑可能有熱潮紅及骨質疏鬆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新型口服黃體素相較其他藥物來說,副作用較輕微,長期用藥安全性也相對提高。蔡英美醫師呼籲,女性患者若平時就有經痛困擾,經期不穩定或下腹部有下墜感等疑似症狀,應該積極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診斷,與醫師討論,並考量未來是否有生育計畫,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張基昌醫師也提醒,子宮肌腺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應該定期回診追蹤,唯有與醫師良好的溝通,並遵循醫囑,才能避免疼痛再度找上門。
男性更年期恐增心血管風險 補充5食物就「睪」定
今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但普遍大眾對更年期,都以為是女性才會有的問題,但其實部分男性也會有更年期的困擾。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為50歲上下;此時卵巢功能開始退化,雌激素分泌下降,會出現「更年期障礙」,如:失眠、焦慮、情緒不穩定、熱潮紅、盜汗、泌尿道發炎…等。而男性大多發生在50歲之後、男性荷爾蒙開始減少,特別是睪固酮(testosterone)分泌會減少,情緒容易沮喪、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易疲倦、性慾降低且力不從心。睪固酮低下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台南市立醫院翁詩雲營養師表示,男性更年期時,若有生理與心理的嚴重不適,應及早就醫治療,除此之外,也可從生活習慣、飲食調整、運動、減肥,以及適當的荷爾蒙補充,協助改善男性更年期問題。翁詩雲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牡蠣、海鮮、牛肉來補充「鋅」,鋅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對於維護男性生殖系統的正常和睪固酮的分泌有重要作用。另外,也可以吃堅果、雞蛋以補充「硒」,硒跟許多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可以穩定情緒,也有助睪固酮的生成以及精子的成熟。不論是女性或男性,在更年期階段,都因荷爾蒙的改變,容易造成情緒失落,翁詩雲營養師表示,可以多攝取維生素、礦物質穩定情緒。維生素B群,多含於全穀類、堅果類、深綠色蔬菜、牛奶、香蕉等天然食物中,能穩定神經系統,改善疲勞、失眠、焦慮。維生素C和E是體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消除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如芭樂、柑橘、西印度櫻桃富含維生素C,全穀類、胚芽則有維生素E。翁詩雲表示,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在到達一定年齡時,都會出現更年期症狀,除了調整心態與生活步調來面對,與適時的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也要多和家人溝通,學會自我調節,透過飲食、運動、心情的調適,協助自己安然度過更年期。
補充荷爾蒙降更年期不適症狀 建議須定期乳癌篩檢
婦女在更年期到來時,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容易引發生理上的不適。70%~80%的更年期婦女有明顯的熱潮紅及夜汗情形,導致睡眠品質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怒,顯著影響身心狀態及生活品質。也有近半數的更年期婦女受泌尿道症候群所苦,症狀包括:陰道乾澀、燒灼感、刺激、缺乏潤滑、性交疼痛、急尿、頻尿、排尿困難及反覆的泌尿道感染。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許杏如藥師表示,婦女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可藉由荷爾蒙補充獲得改善。關於熱潮紅及夜汗症狀,小於60歲及停經10年內,藉由補充荷爾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使用口服或皮膚吸收給藥,用藥2周內即可觀察到明顯的效果,如果只有單純的生殖泌尿道症狀,亦可以局部陰道給藥。補充荷爾蒙除可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同時也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就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建議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若有其他不適症狀,如骨質疏鬆,再針對個別症狀治療。而在使用荷爾蒙期間,臨床上常見的疑慮包括:藥物該使用多久?是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許杏如藥師表示,荷爾蒙治療需要持續多久及什麼時候該停藥,目前仍無明確的定論,一般而言,使用儘量不要超過3~5年,有改善即可開始考慮降低使用量及漸漸停藥。此外,若子宮仍完整的婦女,投與雌激素的同時,必須配合黃體素一起使用,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國外研究顯示,長期使用超過五年以上雌激素合併黃體素荷爾蒙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略高於一般同齡層婦女。國內目前並沒有具體統計數字,或相關研究證實相同結果,但近年來國人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許杏如藥師建議,無論是否使用荷爾蒙療法,都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及自我檢查。乳房疼痛及無預期的陰道出血…等是補充荷爾蒙時常見的不適症狀,也有些婦女並不適合使用,如有乳癌病史、乳癌高危險群、心臟疾病、靜脈栓塞或曾中風者。除了藥物也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如多待在涼爽的室內、減少辛辣飲食、飲酒、抽菸及熱飲,以緩解熱潮紅引起的不適。有氧運動、瑜珈也能緩解身心不適。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則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若需治療,應在醫師的評估下,充分了解利弊,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年輕乳癌面對更多考驗 38歲女打停經針抑制腫瘤
42歲女性因為右側乳房硬塊變大,就醫確診為乳癌第四期,且已經轉移至其他器官,目前正在接受化療和標靶治療,未來將切除部分乳房,也將進行放射性治療抑制腫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古君平醫師表示,這位女性罹患乳癌屬於年輕族群,需要面對更多心理調適、家人、治療等壓力,以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來說,乳房健康照護中心橫跨七大科,包含一般外科、血液腫瘤科、醫學影像科、放腫科、核醫科、病理科、中醫科以及乳癌專科個管師,從診斷、篩檢、 手術、化學治療、輔助性治療、 放射治療以及後續追蹤等,一站式服務,更結合中醫整治,提供身心靈全方位服務,維持生活品質。中醫科醫師沈俐伶提到,乳癌患者經手術、化療放療後,會出現落髮、眩暈、腸胃不適、口乾、疲倦等症狀,可藉由中醫的輔助治療配合藥物、針灸等方法舒緩症狀,並針對個人體質給予飲食衛教建議。此外,年輕型的乳癌患者還有可能要提早面對更年期症狀,例如另一名38歲乳癌患者,因為比較年輕,必須施打停經針抑制腫瘤以及防止腫瘤復發,但是打了停經針之後,出現熱潮紅、盜汗、焦慮、失眠等症狀,加上之前放化療後就持續有口乾、皮膚紅疹脫皮的困擾,因此前來中醫就診。首先給予中藥甘露消毒丹、薏苡仁去除濕並加上小柴胡湯、牡丹皮清熱讓患者減緩口乾、膚疹的困擾,接著再給予知柏地黃丸、夜交藤等滋陰清熱的藥物減緩更年期症狀的不適,並持續給予半枝蓮等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讓患者更有意願持續接受團隊的標準的治療與追蹤。一般外科部長李博彰指出,去年院方乳癌診斷50例,今年截至10月底,已有63例,108年至109年發生率最高年層為41-50歲,從15例增加到18例,31-40歲發生率都是4例,但30歲以下1例增加到2例,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45-49歲為國人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目前政府推動婦女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包含45-69歲婦女(每2年1次免費檢查),以及40-45歲二等親(祖母、外婆、母親、姐妹、妯娌)有乳癌病史。醫學影像科主任劉昌憲表示,乳房攝影檢查是偵測微小鈣化點病灶的最佳診斷工具,以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現今乳房攝影壓迫乳房的程度較以往低,疼痛感也相對減少,可讓婦女朋友輕鬆地執行檢查。建議女性從20歲開始做自我檢查,40歲以上女性,每兩年交替進行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至於乳癌高危險群婦女,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開始定期檢查。
勃起障礙狂吃壯陽藥反倒「軟不了」 男崩潰就醫:一有念頭就升旗
許多男性有「勃起障礙」的問題時都羞於就醫,只吃標榜能壯陽的藥物,但醫師提醒小心愈吃愈有問題。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分享一名50多歲案例吃了標榜能壯陽的中藥後,卻「3天都軟不下去」,就醫後才發現不明來源的中藥竟含西藥成分,天天吃劑量超標累積,才會反而「無法軟下去」。陳煜指出,許多患者羞於就醫,自己亂吃藥沒用才願意看醫生,其中一名患者每天吃朋友送的標榜壯陽中藥,結果吃到軟不下去,「只要一有念頭就硬」,不僅出現頭暈、熱潮紅,連小便都沒辦法順利排放,停藥後症狀才緩解。陳煜進一步分享另一名案例,一名40歲男性飽受勃起障礙困擾,自行網購壯陽藥服用,吃3個月都沒見效,只好帶著藥物就醫求助,沒想到化驗後發現,藥物主要成分是澱粉,明顯買到偽藥,開立處方藥服用後,症狀才立即改善。所幸只是澱粉,某些偽藥工廠可能會與其他偽藥共用生產線,若因此摻雜其他藥品成分,危及健康,後果恐不堪設想。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秘書長吳佳璋醫師也進一步說明,勃起功能障礙主要是因陰莖動脈血管阻塞所致,因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警訊,當陰莖血管阻塞50%,患者便會出現勃起問題,然而此時在冠狀動脈恐已有30%阻塞。而現今網路社群發達,網購便利性成為患者正確就醫的最大阻礙,許多不肖商人因此看準民眾依賴網路消費的行為,以Google關鍵字、搜尋廣告、Facebook廣告散佈錯誤資訊,更於網路上刊登並販售處方藥品資訊,甚至仿製藥廠網站及藥品原廠包裝樣貌欺騙大眾,導致大眾吃到偽藥而影響健康。醫師呼籲,有勃起障礙問題還是應正確就醫,才能有效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