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炒
」大馬風味茶餐廳吃過嗎?燒臘、煮炒讓你置身馬來西亞街頭
在台大學生商圈頗具名氣的「池先生Kopitiam馬來西亞傳統料理」,是由大馬留台生池家瑋所開設,他於2014年在母校輔大附近經營餐車生意,販售咖哩雞便當;2016年又在台北市復興南路創立「池先生」,目前已有旗艦店、公館店、士林店三家分店。今年5月池家瑋再於捷運松江南京站附近創立新品牌「池記茶餐廳」,有別於池先生Kopitiam主打個人式套餐的大馬小吃,池記茶餐廳主推大馬煮炒、燒臘,並穿插嘛嘛檔菜色,有適合單人品嘗的餐點也有方便多人分享的菜色。其實原本煮炒、燒臘、嘛嘛檔皆為各自專賣居多,但近幾年馬來西亞流行起混合眾多類型餐飲的餐廳,也讓池家瑋靈機一動,決定將自己喜歡的菜色帶來與台灣人分享。「麥片蝦」使用進口的馬來西亞麥片,吃的時候記得舀一勺麥片粉撒在蝦肉上,搭配炸香的咖哩葉愈嚼愈有味。(350元)須提前預訂的「燒鴨」以五香、當歸等醃上12小時,多汁肥美,除了搭配冰梅醬,還可搭佐以海鮮醬、酸梅、冰糖、黑醬油等調製的鴨醬。(720元/半隻、1,350元/全隻) 「煮炒」是大馬華人的一種餐飲型態,類似台灣的熱炒、合菜,池記延請在馬六甲從事煮炒、有十年廚藝經驗的華人主廚黎君福來台獨挑大樑,帶來咕咾肉、麥片蝦、Mami雞等風味菜;「燒臘」則有燒肉、叉燒、燒鴨等菜色,池家瑋遠赴大馬,向有三十年燒臘經驗的大廚拜師,將大馬燒臘帶來台灣;而嘛嘛檔則指由印度裔穆斯林開設的美食攤檔或餐館。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馬來西亞怎麼也吃「燒臘」?原來受移民文化影響頗深的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大種族:馬來人、印度人、華人。華人多來自中國東南沿海,包括福建、廣東、客家、潮汕、海南人。其中,廣東人將燒臘帶入馬來西亞,隨著時間演變出大馬版本,與廣東、港澳的燒臘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醃醬配方與沾醬。池家瑋提到,像沾醬部分,港澳的廣式脆皮燒豬多搭佐黃芥末醬,大馬的脆皮燒豬則搭配海南辣醬與梅醬,海南辣醬是以新鮮辣椒、薑、蒜、酸柑、醋等調味而成;冰梅醬則以酸梅、冰糖熬煮而成,皆能起到解膩作用。 皆為煮炒店會出現的菜色「宮保雞丁芋頭圈」(前,280元)、「蒸豆腐」。(200元)常見於華人餐館的「月光河」考驗師傅炒功,而將生蛋黃拌進河粉中更顯濃香滑順。(270元)而池記招牌的煮炒菜色除了大家熟悉的「麥片蝦」,還有在馬來西亞當地又稱「佛缽」的「芋頭圈」,外型如一環狀,上頭盛裝不特定菜色,如咕咾肉、宮保雞丁、炒什錦時蔬等,主要是為了增加菜色的立體度。作法是將芋頭蒸軟,加入五香粉、麵粉等,口感外酥內軟,充滿芋香與油香;而看似平凡的「蒸豆腐」意外讓人念念不忘,有別於馬來西亞常吃炸雞蛋豆腐,較少在嫩豆腐上做變化,池記利用炒香的蝦米與蒜末,撒在蒸好的豆腐上,再淋上經過調製的馬來西亞美中美醬油,頗具家常味。說到淋醬,為求原汁原味,池記幾乎自大馬原裝進口所有調味料,例如:仙女牌醬油、美中美黑醬油、Marmite(媽蜜醬)、馬來西亞廠雀巢燕麥片、Wanggi拉茶用紅茶粉等,也成為菜色美味關鍵所在。像是在炒河粉上放生蛋黃的「月光河」,這道小吃原始版是廣東移民的「乾炒河粉」,後經福建移民加入大量黑醬油,變成濕版炒河粉,配料有蝦、魚丸、豆芽、韭菜。池記為使原味重現,特別進口混搭了仙女牌醬油、美中美黑醬油等的粿條醬,加上對鑊氣的講究,吃來香氣十足;另一道源自嘛嘛檔、同樣靠鑊氣留香的主食「印度炒麵」,則以鹼麵、醬油拌炒,搭配炒蛋、青江菜、油豆腐、炸雞塊等,食用時再擠上一點新鮮酸柑汁,更添酸甜清爽。以自家熬煮的黑糖珍珠搭配馬來西亞拉茶專用Wanggi紅茶粉的「黑糖珍珠拉茶」(左,90元);「Mami雞」雞肉個頭小、一口一個,醬汁調配得甜鹹適中。(250元)池記的「華人紅咖哩雞」顧名思義是相對較溫和的華人版本,即便如此依然香辣下飯、咖哩風味飽滿厚實。(250元)還有賣相黑嚕嚕的「Mami雞」,核心就來自「Mami醬(Marmite)」,是一款誕生於1902年的英國營養補充品,其源自於濃縮的啤酒酵母。由於當地華人婦女認為Mami醬營養豐富,因此也成為嬰兒早期副食品,但因味道不太討喜,反而成了某些人的童年陰影。不過經調配的Mami醬也能入菜,像池記為呈現「Mami雞」原味,自大馬進口Mami醬,並加蜂蜜、棕櫚糖等重新調味。另外,馬來西亞當地三大族群皆喜愛的一道菜色「紅咖哩雞」,不同族群會有不同詮釋,像印度、馬來版本偏辣與油、辛香料較強烈鮮明;華人版本則較為清爽溫和,也常見於「雜飯檔」(類似台灣平價自助餐)。作法是將各式香料、辣椒炒香後,再加入椰漿熬煮,使水分蒸發、釋出油脂,接著續煮雞腿肉與馬鈴薯,起鍋後綴上油炸咖哩葉,使風味更聚焦立體,只消吃上一口,便讓人彷彿走入大馬尋常人家的餐桌。設定為茶餐廳型態的池記,用餐時間從12:00~22:00,可應接不同時段有用餐需求的人。
蔬蔬看5/走一趟寶林茶室 品嘗馬來西亞煮炒
您或許吃慣了中式蔬食,卻未必嘗過馬來西亞素菜,去年進駐遠百信義A13的「寶林茶室」,便是一間標榜大馬風味的蔬食餐廳。老闆黎仿軒是馬來西亞華裔,原本從事旅遊業,因為疫情驟變而於台北市饒河街開設「寶林咖啡館」賣起馬來西亞菜,希望藉此還債,但吃素的他受不了殺生,決定將餐廳從葷轉素,意外闖出好評。「超值滿足大餐」可吃到如咖哩豆包捲做的素炸雞腿、用豆皮包裹蒟蒻的炸魚皮,和淋上花生風味醬料的豆製素肉沙爹串等特色豆製品。(270元,圖/侯世駿攝)「馳名炒粿條」色澤較黑就是因為加了馬來西亞黑醬油,味道鹹中帶甜。(190元,圖/侯世駿攝)有別於寶林咖啡館以現炒主食類為主,新品牌寶林茶室加入不少馬來西亞「煮炒」(單點式桌菜)菜色,例如以香菇頭替代羊肉的「咖哩仁當羊肉」,店家表示「仁當」意指乾咖哩,使用了香茅、咖哩葉等至少5種香料製醬,味道濃郁。還有做成拼盤的「超值滿足大餐」,可一次品嘗號稱素食界肯德基的KFG素炸雞腿、馬來沙爹串、炸魚皮與杏鮑菇,其中素炸雞腿與杏鮑菇都使用獨家裹粉,前者更因先裹粉漿再蘸乾粉油炸,做出宛如炸雞般的酥脆外皮。主食類則主打「馳名炒粿條」與「參巴炒麵」,除了現點現炒還得注意火候掌控,每盤都充滿大火翻炒的焦香鑊氣。「香蘭半熟巴斯克蛋糕」(右,170元)口感綿密;「400次MILO」特地以馬來西亞美祿和奶油混打,比台灣美祿的可可味更重。(150元,圖/侯世駿攝)螞蟻族也可以在這裡點選用香蘭葉、香蕉或椰子做的東南亞甜點,像「香蘭半熟巴斯克蛋糕」便在乳酪蛋糕中加入新鮮香蘭葉汁,帶出一縷清香。店家以馬來西亞調味加上部分自製醬料,讓蔬食者有了更多新選擇,或許也讓原本對蔬食不那麼感興趣的人,願意靠近這個世界多一點。「寶林茶室」進駐百貨就是希望能接觸多元客群,以此推廣素食。(圖/侯世駿攝)寶林茶室電話:0958-179-501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B3(遠百信義A13食代館內)營業時間:11:00~21:30(週六、日延長至22:00),最後點餐時間為閉店前半小時網址:https://www.polamtaiwan.com/備註:內用加收10%服務費;「香蘭半熟巴斯克蛋糕」近期在做配方調整,改版再推出日期依店家公告為準